医共体对口帮扶实用13篇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1

通过医院的远程会诊室对医联体单位的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是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每天都要做的工作。这一举措不仅为病患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锻炼了基层医院的医生诊断水平,提高了医疗技能。

创新实现发展

发展反哺基层

15年倾情帮扶,24家医联体成员单位,这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向省委、省政府交上的答卷。

作为贵州省三级甲等公立医院,200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面对一系列发展难题的同时,医院没有忘记自身的公益性定位,在“万民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工作中,不仅派遣专家前往基层医院参与科室管理与医疗,更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受援医院的整体实力上。

2002年,医院借助“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平台,先后与威宁、赫章、丹寨、黄平等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协议。根据对口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制定出适合医院发展的激励人才机制,努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同时,充分发挥省级龙头医院的带动引领作用,按照“以创新实现自身发展,用发展反哺基层”的模式,积极帮扶,带动基层医院共同发展。经帮扶后,所有受援县医院均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其中威宁自治县医院还进入“三级”医院行列。

2013年,旨在提高服务效能,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模式的“医联体”质量管理模式提出,贵州省人民医院按照“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理念,对受援医院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帮扶,实现病历、检验、远程会诊平台的“同质化”管理,全方位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水平、科研教学水平、群众满意度。

倾情帮扶促发展

突破“瓶颈”助提升

毕节市人民医院是贵州省人民医院最早帮扶指导的医院之一,双方2003年就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2013年,医联体平台思路形成后,贵州省人民医院对制约毕节市人民医院建设发展的“瓶颈”科室进行深入调研,逐步攻克。

“15年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无私帮扶下,我们医院的学科建设、医疗水平、医院管理成绩迅速提升,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办主任鲁懿说。

通过合作帮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标准化新生儿科PICU、呼吸内科RICU、儿童重症医学科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市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同时,区域检验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全市标准化检验实验室;学科重组取得突破,妇科、产科独立建科,新组建脊柱外科、儿童重症医学科,分科更加专业化;自主完成室间隔、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缝闭及结扎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瓣膜病换瓣及等心脏手术,成功运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眼科独立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等;脑部内镜、心脏介入,鼻内窥镜治疗、腹腔镜微创、消化内镜下治疗、关节镜下治疗日趋成熟,标志着毕节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向“微创、高效、创伤小”方向全面迈进。

结合自身需求,贵州省人民医院还确定了重点帮扶学科,采取“长短新结合”的形式,帮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范化专科建设。“长”即帮扶专家长期驻扎;“短”即根据实际,定期组织专家、博士到帮扶医院相关科室开展会诊、查房、手术示教、业务讲座等;“新”即突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使帮扶医院“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

派出一支队伍

带好一所医院

“感谢省医对我们医院在人员培训、实地帮扶、学科细化等方面的帮助,通过医联体合作,我们的医生、护士能去省医学习进修,将好的技术、服务带回来,让偏远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赫章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吴春焰说。

2003年3月12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开始对赫章县人民医院实施对口帮扶。本着“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工作思路,贵州省人民医院每次选派医疗专家,都是按照赫章县人民医院上年末提出的急需帮扶专业需求计划确定。

对口帮扶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每年均派出专家医疗队到赫章县人民医院开展学科和科室建设规划、技术带教、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一系列支援工作,14年累计派出医疗专家60名,通过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为赫章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了帮扶医院的自身发展能力。

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帮扶下,赫章县人民医院的科室设置从2003年的5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增加到2016年的22个,在去年新建立神经内科、新生儿科、急诊ICU、泌尿外科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肾内科血液透析室和高压氧科,肾内科目前共接诊病人住院治疗90余人次,开展血液透析700余人次,高压氧治疗病人400余人次。

在派驻医疗队专家的积极带动和帮助下,赫章县人民医院拟定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开展了适宜的新技术、新业务。肾内科血液透析室和高压氧治疗等特色专科创建后,贵州省人民医院派遣专家帮助血液透析室进一步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建立肾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室,带动了医院专业技术的发展。

一对一对口

“个性化”帮扶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2

二、工作目标

(一)推进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县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统筹全县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我县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综合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我县苗族乡镇、偏远山区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我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二)积极整合卫生资源,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强化驻村帮扶,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实现全县57个精准扶贫村,每村都有1个医院或科室对口帮扶;全县因病致贫户,每人都有医务人员对口联系。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医院或科室对口联系村”帮扶

1.帮扶对象:全县有57个精准扶贫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医院或科室对口联系;对其他村的建卡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对口联系。

2.医院或科室的确定:从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及分院、民营医院中选派。

3.帮扶要求:

(1)在筛查统计的基础上,将因病致贫贫困户的治疗、日常医疗保障工作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由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分别认领落实。(2)对身患特殊疑难杂症的,县级医疗机构组织专家进行检查、诊断,并指导卫生院制定分类管理的治疗方案。(3)乡镇卫生院对精准扶贫村要优先安排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实施“医技人员对口联系户”帮扶

1.帮扶对象:全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2.医技人员的确定:从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及分院、各村卫生室中选派。

3.帮扶要求:

(1)对因病致贫的患者及家庭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医学服务。(2)向患者提供病理咨询,解答患者疑难。(3)提供合理性膳食建议和生活指导。(4)向患者提供免费的“三高”检查,并不定期随访。(5)动态关注流行病、传染病趋势,及时提供防控措施和建议。(6)宣传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相关事项。

(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

1.人员派驻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选派以高年资主治医师(护师、技师)和副主任医师(护师、技师)为主的经验丰富、素质高、品德好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对口支援双方协商确定派驻医务人员的专业、数量和时间,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在确保支援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高年资住院医师下派时间为1年,主治医师下派时间为6个月,副主任医师下派时间一般为3个月。

2.临床诊疗

派驻医务人员要参加受援单位的临床诊疗工作,承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要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

3.技术支援

支援单位和受援单位要确定具体的技术协作项目,重点是要帮助受援医院独立开展适宜新技术、新业务,建设一批特色专科、重点专科,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和科室带头人。

4.进修培训

支援单位要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求,受理培训,帮助受培人员强化理论基础,掌握适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每年接收进修人员数量为2-5人,原则上进修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5.巡回医疗

受援单位要定期组织支援医务人员和当地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巡回医疗和流动医疗工作,积极参加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扩大对口支援工作的受益面。

6.管理输出

支援单位和受援医院可以互派管理人员到医院管理岗位工作,有条件可以任职,把成熟的管理经验输出到受援医院,同时也加强对口支援双方的沟通协调,核心工作是科学制定和完善医院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各项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各项制度执行落实等。

7.实物捐赠

支援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支援期内以实物或经费支持的方式,帮助受援单位改善硬件设施、设备配置,以提高受援单位医疗服务条件和诊疗能力,方便当地群众看病就医。

8.推进医改

支援单位要帮助受援单位在医院管理、技术质量、诊疗水平等方面改进并促达标上等级,明确指定达标等级、时间和措施。

9.中医中药

充分发挥我县中医药的优势作用,加强对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薄弱地区的帮扶,大力推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多渠道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到

2019年实现每万人中有2名全科医生。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每千人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将“二甲”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评范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口帮扶工作的监督管理,将因病致贫对口帮扶工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卫生计生单位要成立对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管理,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要注重取得实效,在规划期内长期执行,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县卫生计生局每年将组织2次以上督查。

(三)目标考核

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与年度目标考核、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合力推进,逐步形成对口支援、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年度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考核时,需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各项要求全部完成。

2.住院患者和受援乡镇卫生院人员对对口支援工作满意度、受帮扶贫困村和因病致贫人员对对口帮扶工作满意度,每年均达到90%以上。

3.县、乡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对口支援工作中,每年新开展的适宜新技术不得少于2项,中医工作常年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不少于5项。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3

落实帮扶协议 造福贵州人民

开展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是贯彻落实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医疗卫生领域目前为止力度最大、范围最广、合作最深入、内容最贴近民生需求的帮扶活动,对补齐贵州医疗卫生事业短板,加快建设健康贵州,助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各兄弟省市、各支援单位对贵州的深厚情谊。

何力表示,本次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将直接关系到贵州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程度,直接影响贵州省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秩序的成败。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各受援市县政府和受援医疗卫生机构,要心怀感恩之心,增强机遇意识,积极主动工作,加强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汇报,加强与帮扶单位对接,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推动帮扶协议落到实处,确保帮扶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造福贵州人民。

补齐发展短板 构筑健康贵州

补齐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不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掉队,既要靠自身努力,又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东部发达省市的倾力相助。

“中日友好医院和贵州省共建呼吸专科医联体,贵州省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医联体协同单位,县医院等作为医联体成员单位。通过这种形式,实实在在地促进医院和学科发展,我认为这样是最有成效的,也是比较务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说。

此次中日友好医院的援黔医疗帮扶是十分全面。一方面,中日友好医院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帮扶;另一方面,中日友好医院通过加强呼吸科、疼痛医学等优势专科与贵州省各家医院的优势专科开展交流合作,促进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实施健康扶贫 提升服务能力

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启动大会上,上海、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青岛、广州等东部7城市的44家三级医院分别与贵州省7家市级医院以及37个贫困县县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在此前浙江省有关医院对口帮扶贵州省29个贫困县县医院的基础上,实现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贵州省66个贫困县县医院全覆盖。东部7城市三级医院、急救中心、疾控中心、血液中心对口帮扶贵州省市(州)级医院、急救中心、疾控中心和血液中心(血站)。

其中,中日友好医院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北京大W人民医院与遵义医院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与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分别与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六盘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广州市急救中心与毕节市、黔南州急救中心,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苏州市、无锡市、青岛市、大连市急救中心分别与遵义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铜仁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急救中心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广州、大连、青岛、苏州、宁波的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分别与黔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4

帮扶合作高位推进。沪滇双方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双方党政主要领导共同召开了14次联席会议,签署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沪滇帮扶合作,携手参与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战略协议》、《关于加强沪滇对口帮扶与重点领域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纪要,云南省政府还分别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签署了《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对口帮扶合作机制建立。19年间,沪滇双方在省市、州市县区、部门三个层次建立了对口帮扶合作机制,上海14个区县2家大企业对口帮扶云南4个州市26个重点县。双方组织、教育、卫生、招商、民政等20余个部门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

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明显。19年来,上海市累计投入资金18.2亿元,实施了3576个以整村推进、新纲要示范村为主体的扶贫项目。项目的探索与实施在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作用,实现了由单一的进村入户、解决温饱向整乡规划、整村推进、片区开发的全面发展。2015年,上海市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11亿元,继续实施一批合作项目。

经济合作逐步拓展和深化。大力实施“沪企入滇”工程,19年来沪滇经济合作累计实施项目1000余个,实际到位项目资金470亿元,光明食品、金茂股份、上实发展等一批大企业来滇投资,一改过去单一技术转让、营销合同为主的合作方式,转而以资金为纽带,实施并购重组、技术协作等为重点的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发展。积极推进“云品入户”工程,搭建了特色农产品经销平台,组织了迎春博览会、农产品推介会,合作开通“携手”网,创办云品中心,拓展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进入上海消费市场。组建沪滇合作促进会,为两省市社会、企业和民间交往构筑有效平台。

民生领域帮扶工作成绩斐然。19年来,上海共投入帮扶资金10.1亿元,实施了3398个民生领域帮扶项目,实现了由援建希望学校向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全覆盖。上海24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云南24个县级医院,累计派驻云南医务人员465人次,培训县级医院医务人员48817人次,接受云南427名医疗工作者赴沪培训。上海先后派出12批1155名骨干教师赴滇支教,帮助培训教师9万多人次。

特困群体扶贫工作亮点频现。上海积极参与对德昂族、莽人、k人和苦聪人等特殊贫困群体实施的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帮扶工程,使1.97万德昂族群众实现整体脱贫。投入7670万元参与“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的典型经验,得到了的充分肯定。

产业帮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19年来,上海投入产业帮扶资金3.77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53个,参与培植三七、茶叶、天麻、石榴、核桃、橡胶、葡萄、辣椒等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猪、牛、羊、生态鸡养殖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植了以光明集团云南石斛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和产业帮扶新模式,实现了由传统单一产业培植到发挥优势、规模发展、种养加一体化的特色农业扶持转变。

加强智力帮扶,提供人才保障。19年来,上海市先后选派9批144名援滇干部到云南4州市挂职,负责帮扶项目的规划、实施与推进;选派17批378人开展“青年志愿者接力行动”,选拔804名应届大学生、研究生参加服务西部计划。沪滇双方重点对教育、卫生、金融、园区管理、产业开发、片区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及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紧缺实用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共同培训各类人员51.5万人次。云南省选派294名处、科级干部赴沪挂职和跟班学习。

创造东西协作新典范

19年来,上海市与云南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推动两省市经济社会全面合作,创造了东西协作的新典范。

一是高位推动,务实合作。沪滇双方形成了高位强势推进沪滇对口帮扶和区域合作的态势,强化联席会议机制,加强高层互访机制,双方办公室建立和完善了沟通对接机制,加强对帮扶合作的宏观指导和跟踪服务。

二是统筹协调,创新举措。两省市对口帮扶合作不断创新模式,完善举措,实现由单一的进村入户、解决温饱向整乡规划、整村推进、片区开发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帮扶逐步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全方位延伸,经济合作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形成了“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企业合作、社会参与”的帮扶合作格局。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5

近年来,灌云县人民医院针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医疗设施相对落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特色专科层次不高、亮度不够等实际,抓住大医院对口帮扶我院和我院对口帮扶贫困卫生院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共谋发展,较好地缓解了我院发展瓶颈。2012年5月,一座占地108亩、拥有床位1000张、建筑总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的新院区已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科技化、人文化、智能化程度有了质的跃升;一批医技高、医德纯、医风正、群众满意的医疗骨干队伍正在形成,其中24人被列为省“333”工程、市“521”工程重点人才培养对象和市、县科技拔尖人才;一批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其中《GPBB、CTNI、NS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等4项科研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一批特色专科正在发挥优势,其中麻醉科、神经内科被确定为市重点学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

1 扮好受扶方角色,合力寻求援助,在跟班实习中培养人才

我院抓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对口帮扶这一难得机遇,结合院情实际,认真排查薄弱点,找准困难点,分析增长点,借助帮扶单位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经验优势,选派中青年技术骨干跟班实习,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1.1 开展临床示教 运用典型病例、特殊病例开展临床示教,是当今医学条件下一项既实际又实用又实效的好办法。在得知通大附院医学博士来院指导的消息后,院方迅速成立课题攻关组,选派中青年技术骨干跟班学习,与医学博士一起查房,一起分析讨论病情,一同制订手术方案。遇到特殊病例时,院领导亲自主持召开病情分析会,邀请医学博士讲授疾病机理和诊断标准。在施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复杂性肝内胆管取石术时,医学博士除上台主刀外,还向课题组人员详解操作要领和工作流程,手把手地指导医务人员手术。受援期间,通大、苏大附院派驻人员共开展和指导开展眼外伤修补、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口腔粘膜病中西医治疗及胶质瘤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适宜技术56项,参与抢救急危重病人200余例,有力地推动了全院医疗工作的开展。

1.2 创办特色专科 针对我院特色专科不明显的实际,通大附院派驻人员群策群力,热情支持,与我院医务人员反复讨论,认真选题,扎实制定创建计划。在创办心血管病专科过程中,通大、苏大附院派驻人员精诚合作,就心血管病专科创建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合力攻关。目前,已成功开展二尖瓣球囊扩张术10例、心脏起搏术60余例。

1.3 申报科研课题 通大、苏大附院派驻人员从普及实用知识与实用技术出发,利用幻灯、电教片、图板教学等形式,定期举办医学讲座,面对面地解答问题。先后举办《乳腺癌保乳术的研究和进展》、《胃癌外科治疗中的若干问题探讨》等专题讲座60场次。在此基础上,积极指导和帮助我院开展医学科研工作,先后与我院副主任医师赵建中合作完成《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与主管检验师王绪山合作完成《GPBB、CTNI、NS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等一批科研课题。

2 扮好施扶方角色,全力实施援助,在带徒送教中磨练人才

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中,我院注重发挥全县医疗行业的龙头作用,贯彻“扶贫在扶智,输血更造血”的育人理念,着眼于提高基层卫生院素质,大力实施帮带工程。

2.1 履行带教职责 根据卫校教学需要,每年挑选10余名中高级医技专家、骨干,担任临床课、基础课教学老师。同时,利用卫校这一培训基地,常年为全县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培训实用人才。年举办乡医培训班、轮训班15期,培训乡村医生1000余人次。每逢乡镇卫生院遇到诊疗难题时,我院总在第一时间派出相关专家前往会诊,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应对能力,减少了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2.2 普及实用技术 针对乡镇卫生院工作实际,我院精心组织晋升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到最偏僻的乡镇卫生院去,到最缺医少药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普及实用技术,指导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共同探索疑难病防治途径。支农期间,院方派驻人员共为基层卫生院授课40余次,开展示范查房、示范病历、示范手术180余次。

2.3 倡导健康行为 借助《今日灌云》,每两周举办一期健康知识宣传,现已举办100余期。与电视合开办50余期《健康之友》栏目,就季节性卫生保健常识和人民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进行解难释疑。每逢元旦、5.8世界红十字日、5.12护士节、国庆等节假日,我院还组织医疗专家和青年志愿者上街咨询,开展义诊活动。先后20余次到扶贫点—龙苴镇嵇岭村,东王集乡元邦村、韩圩村,伊山镇张湾村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万余份,免费赠送药品30万余元。

3 扮好主办方角色,倾力保障援助,在优化环境中激活人才

在城乡对口帮扶工作中,我院始终以主人翁姿态,全力扮好主办方角色,确保帮扶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3.1 强化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政工领导任副组长,党办、院办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分工一名业务院长专抓专管。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扎实制订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6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链条,不断健全扶贫责任体系。一是落实“三级书记”遍访制度。县镇村三级书记已全部按要求100%完成遍访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任务。二是落实领导责任机制。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定期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统筹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同时,按照“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三是落实联动帮扶机制。全县9个镇均安排了挂点县领导、专责县领导、牵头单位和挂扶单位,建立联席协调会议制度,负责扶贫攻坚的组织协调落实。派出9个工作组共34名优秀干部到各镇开展驻镇帮扶工作,每个镇的精准扶贫办至少配备5人以上的专职扶贫干部。全县1835名干部都要帮扶至少一户贫困户以上,帮扶任务重的贫困户优先安排县、镇、帮扶单位领导挂钩帮扶,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四是突出党建引领。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33个,完成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7个,有效提升了支部战斗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组织300余名有帮带能力的农民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与脱贫致富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精心谋划,务求措施取得实效。一是认真制定了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配套出台了资产性收益、农业产业化、教育助学、住房改造、就业服务、产业扶持、加快水果产业发展等多项政策,涉及“一相当”指标的12个部门也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如在资产性收益方面,筹集9353万元(其中县自筹5353万元)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入股水电企业,每人每年可增收1200元。二是在产业帮扶方面,建立了产业帮扶基金,制订了水果产业、林下经济等相关的奖励办法和贫困户、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措施,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三是在贫困户住房改造方面,除落实上级对住房改造的补助政策外,县财政对贫困户新建住房给予每户1万元的补助(上级要求市县分别配套每户5000元,我县多出5000元),对修缮的给予每户0.25万元的补助(省要求的标准)。四是在教育资助方面,对未纳入省补助范围的就读幼儿园、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的贫困人口子女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7000元的助学金补助,实现全学段落实教育补助。五是在医保救助方面,在落实省市要求全额资助参保、提高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等政策的基础上,为参保贫困人口购买人均100元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减轻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外的医疗支出负担。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围绕省市提出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下,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实在。

(三)强化社会保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着重抓好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提升贫困户“三保障”水平,夯实脱贫质量。一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辍学,全县农村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1%。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对就读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专及本科以上的贫困学生100%落实生活费补助。二是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以来,全县共累计发放住房保障资金7278万元,完成贫困户住房改造户数1506户,为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县镇村三级共统筹51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家具、简易装修等实事,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三是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了城乡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累计落实医疗救助资金733万元,报销比例达到83.5%以上。四是做好生活保障兜底脱贫。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购买了养老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员100%提供兜底保障,确保实现应保尽保。五是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积极组织卫健部门进村入户对贫困户人员的进行评残,172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人员发放残疾证,全覆盖落实残疾贫困人员两项补贴。

(四)聚力增收项目,着力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基础。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根本,大力实施增收扶贫项目,促进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我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2016年以来,共落实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2385万元,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积极性,有力促进贫困户增收。出台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电商平台等农业经营主体采取领办股份制经营主体、代种代养等形式参与产业扶贫,全县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与经营主体签订产供销合同。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加大县镇统筹力度,结合省级高山蔬菜园建设,整合帮扶资金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2016年以来,县镇两级共统筹扶贫资金14398万元,实施了15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319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二是抓好就业金融扶贫工作。县镇两级积极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了培训,对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100%进行培训,累计培训3653人次,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12场,安排91名有意愿的贫困户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全县实现就业贫困户劳动力1603人,有意愿就业贫困户劳动力100%实现就业。三是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引导贫困户选择好发展项目,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19户2552.2万元,放贷率达到43.7%。四是抓好消费扶贫工作。我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等选用扶贫基地或贫困户的农畜产品,双方建立长期采购合作机制,引领全社会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吸纳贫困户或带销贫困户农产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连结机制。建立了“南岭精品、五彩乳源”网上商城,以中央电视台“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推广我县扶贫产品为契机,产品知名度显著提升,销售渠道大幅拓宽。截止到目前,全县扶贫消费额达689万元。

(五)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相当”的目标,我县多方筹集资金,着力补齐各项短板。一是以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全面改薄”,教育教学条件不断优化,促进了教育均衡化发展,让农村子女特别是贫困子女享受优质教育。二是加大院、站、所等各级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力度,通过高薪聘请人才,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瑶乡百姓大病不出县,享有优质医疗资源的目标。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交通、文体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相当”公共服务项目建设。2016年以来,完成乡村公路硬底化建设231.3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03公里,完成了643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创建了53个美丽宜居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脱贫攻坚工作都能按照省市要求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我县部分村庄村容村貌较差,水利、道路、文体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脱贫质量不高,存在返贫风险。扶贫产业规模小、发展不够成熟,链接机制还不够健全。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乳源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补短板、强弱项、促攻坚,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按照“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逐级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一是压实县领导的挂点责任,要求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挂点乡镇,指导做好扶贫考核,协调落实涉及考核的重点任务,力争挂点乡镇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压实扶贫部门的指导责任,积极主动衔接上级考核要求和基层扶贫实际,指导推动乡镇全面落实扶贫考核任务。三是压实行业扶贫部门和挂扶单位的扶贫责任,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突出问题。四是压实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驻镇工作队的落实责任,帮助贫困户落实扶贫政策、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完善相关软件资料,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让贫困户得实惠。

(二)突出抓好贫困户稳定增收工作。一是继续落实贫困户种养奖补政策,安排奖补资金500万元,积极动员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确保每一户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的种养项目。二是健全完善全县16个项目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三是继续实施贫困劳力转移就业奖励措施,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100%实现就业帮扶。四是积极推进消费扶贫。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定向直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采取“以购代捐”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7

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两地交流往来近100次,其中市(州)级领导带队交流往来达10次以上。2014年9月,黔东南州委书记李飞跃率领州党政代表团一行到杭州市,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等共商对口帮扶大计。2014年7月,张鸿铭率市政府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对口帮扶工作,召开第二次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共同推动两地交流合作。

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廖飞等州领导都曾先后多次赴杭州开展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工作,杭州市委副书记杨戌标等领导先后带队赴黔东南实地考察调研。杭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20多个市级部门,上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淳安县、桐庐县、富阳市等10多个区、县(市)分别到黔东南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双方密切的交流往来,不断推动着对口帮扶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工作计划(2013~2015年)》中提出的“职业教育”“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杭州市两年共安排对口帮扶项目79个,安排帮扶资金6260万元,项目涵盖了职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产业扶贫等方面内容。为有效加强帮扶项目的管理,编制出台了《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项目管理办法》、《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资金管理办法》。

重点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黔东南州农村和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有力促进了当地的教育、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大力推动了黔东南州的科学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4月,廖飞带队到杭州经济开发区考察调研,就凯里经济开发区与杭州经济开发区共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社会管理等具体问题与杭州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共商招商引资事宜。2014年7月,张鸿铭率杭州市政府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双方签订了共建园区框架协议。两地开发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杭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先后率康恩贝集团、瑞麒集团、伟星实业、浙江元成园林、源牌集团、浙江信泰人寿等企业赴黔东南州考察对接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共建事宜。2015年元月开始,两地积极筹建凯里(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正式挂牌营运。

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杭州搭建、完善了对口帮扶“五大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产业招商平台、旅游推介平台、农产品展销平台、文化会展交流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拓展、招商推介、旅游合作、文化和会展交流、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

电子商务平台方面,充分发挥杭州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助力电商扶贫。借助阿里巴巴集团的平台和优势,拟开通“特色中国・黔东南馆”、展开一县一店、推进一村一铺、落地黔东南农产品一品一码溯源项目、设立淘宝大学黔东南人才培养中心、开展黔东南淘宝县长电商研修定制班、建设黔东南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农村淘宝试点等一系列工作。阿里巴巴集团将黎平县、黄平县列入“千县万村”计划,开展农村淘宝试点。杭州市经信委、淘宝大学等分别赴黔东南州,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共培训学员200人次,营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产业招商平台方面,共有50多家杭州企业(客商)到黔东南州投资考察,共签约23个项目,签约资金92亿元。浙江客商到黔东南州投资的招商项目35个,总投资45.29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1.37亿元;开工33个,目前已投产l2个。浙江华东医药集团、浙江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银江环保、兴源环境等知名企业都和黔东南州签订了投资协议。

旅游推介平台方面,2014年4月,黔东南州党政代表团赴杭州考察期间,双方签订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杭州市旅委帮助黔东南州编制了《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发展规划》。2014年8月,杭州市42家知名旅行社组团到黔东南州各大旅游景区考察调研,积极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宣传“苗乡侗寨情・美丽黔东南”。杭州市上城区将历史名街―南宋御街的中山中路119号300平方米的商铺无偿提供给雷山县设立西江千户苗寨水云间风物馆,推出贵州省东线旅游产品,展示苗寨旅游文化。

农产品展销平台方面,2014年1月和2015年1月,杭州市帮助黔东南州组织31家企业分别组团参加“2014和2015杭州・都市圈优质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浙江省年货展、上海对口支援地区暨西部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利用杭州、上海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拓宽黔东南州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同时,帮助黔东南州农业龙头企业与杭州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立了合作联系。

文化会展交流平台方面, 2014年9月,杭州市组织了王文瑛等1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参加2014年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2014年10月,黔东南州组团参加了第16届杭州西博会、第8届(2014)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两岸文化的创业交流,期间在杭州召开了“民族元素与时尚表达―两岸文创产业交流暨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产业合作发展”专题交流会,向杭州、台湾人民推介了风景优美的苗乡侗寨,更对民族文创发展进行介绍,提高了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的美誉度。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以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杭州市帮助黔东南州实施了一批公共服务领域的重点项目,使得项目建设地的公益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杭州市的教育、民政、文化、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赴黔东南州积极开展对口帮扶作,公共服务帮扶迈上了新台阶。

教育帮扶方面,帮助黔东南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双方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重点帮扶凯里经济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台江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工艺品加工实训楼建设、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楼建设,大大改善了黔东南州的办学条件。黔东南州组织了一批中小学校长、40名小学骨干教师赴杭州集中培训、跟岗实践;杭州市组织了一批普通高中名校学科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讲学团,赴黔东南州开展讲学交流活动。同时,杭州师范大学和凯里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结对帮扶。杭州师范大学三替家政学院计划每年为黔东南州提供100名免费学习的名额(第一批63名学员正在就读),共持续三年。

民政帮扶方面,2014年5月,杭州市民政局与黔东南州民政局签署《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两地民政部门将在慈善助学项目、干部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帮扶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2014年11月,杭州市民政局在杭州举办了为期10天的首期“黔东南州社会福利机构院长培训班”,并安排实践锻炼,在主城区对口机构进行“挂职”学习。

文化帮扶方面,帮助黔东南州建设了一批民族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中心,大力支持黔东南州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抢救。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公益性文化活动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培育优秀文化人才搭建平台。

医疗帮扶方面,杭州向黔东南州医院、锦屏县中医院捐赠了医疗设备,积极帮助黔东南州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技术和卫生服务水平。

社会扶贫星火燎原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8

二、实施原则

(一)分级负责,精心组织。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规划和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工作目标,检查和评价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实施情况。各区卫生局、市直属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工作方案,调配各项资源,组织、协调开展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内部监督。各有关单位要精心组织,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树立市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不分散行事,不各行其是。

(二)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各支援单位要从受援地区居民医疗需求和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工作需要出发,结合本单位专业特长,选准学科,派出骨干,确保卫生对口支援工作顺利进行。各支援单位要根据单位条件状况,量力而行,稳步推进,讲求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让基层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技术帮扶为主。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管理特点,我市卫生系统对口帮扶工作必须坚持技术帮扶为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突出技术交流、人员培训、专科共建、巡回义诊等工作,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开展卫生对口帮扶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卫生对口帮扶河源市的工作任务

根据市政府对我市各区对口帮扶河源市的分工安排和广东省卫生厅关于我市每所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河源市县级医院的指示精神,结合河源市提出的帮扶需求,确定我市卫生系统卫生对口帮扶的工作任务和安排见附件一。

与河源市开展卫生对口帮扶的主要任务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受援单位开展工作,主要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提高受援单位技术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到乡镇、村寨开展巡回义诊,为农村群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工作,宣传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知识;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通过推广适宜技术、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培训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为受援单位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看病的医疗队伍;接收受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跟班学习、培训或交流,重点培养妇产科、检验科、放射科和防保科人员;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协助受援乡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卫生对口帮扶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的工作任务

根据我市与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开展对口帮扶的有关协议精神,2009年我局继续统一安排贵州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来实习;各有关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联系、接洽、安排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受援单位卫生技术人员来深进修和学习;各有关单位年内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医疗技术人员到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我市帮助捐建的医疗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或挂职下乡锻炼;各有关单位可与受援单位共建医学重点专科,支持受援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三)卫生对口帮扶林芝地区及墨脱县的工作任务

2009年我局统一安排接收林芝地区及墨脱县卫生人员来进修、学习;统一选拔第二批4-6名市属、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墨脱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各有关单位提供墨脱县急需的药品和卫生材料,由我局统一调配。

四、组织领导

(一)各区卫生局根据任务分工,选定所属医疗机构实施一对一的帮扶,指导所属医疗机构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市直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按照任务分工,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切实落实各项帮扶任务。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与受援单位的沟通,及时向我局和各区卫生局反馈帮扶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和统计工作,做到工作有人管,事物有人做,责任到人。

(二)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市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各区卫生局、光明新区社会事务办、市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须重新明确本区、本单位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联络人。联络人负责本区、本单位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协调、统计工作。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联络员的管理工作,不定期召开联络员工作例会。请各区(办)、市直属各单位按附件二要求于4月10日前上报卫生对口帮扶工作联络人名单,联系和传真电话:

(三)为及时了解各单位卫生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自2009年起,我市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实行“季度简报,年度统计”制度。一到三季度终了前15日,各区(办)、各直属单位按照附件三的要求上报本区、本单位季度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简况,当年12月底前上报本年度卫生对口帮扶统计表。

(四)各有关单位应对受援单位提出的帮扶需求进行认真研讨,必要时应实地考察,在共同讨论协商和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帮扶项目,提出帮扶目标,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与河源市受援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还应按附件四要求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五)与河源市的卫生对口帮扶工作一定三年,从2009年至2011年。与贵州、等地区的卫生对口帮扶工作根据我局年度计划安排逐年落实。

五、管理考核

(一)我局将会同各区卫生局,每年对各有关单位卫生帮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见附件五所列项目。各有关单位要把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落实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工作执行情况,注重评估效果。

(二)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派驻到受援单位人员的管理,及时了解派出人员在受援单位的工作情况,将派出人员在受援单位的工作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禁弄虚作假、该派未派、擅自减少派驻人员数量或擅自缩短派驻时间等违反规定的行为,严格履行帮扶协议。

(三)各有关单位要坚持技术帮扶为主的原则,严格医疗卫生仪器设备等实物资产捐赠。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的实物资产,不得捐赠给受援单位,违者追究单位法人和联络员的责任。严禁各单位将报废无法使用的医疗卫生仪器设备捐赠给受援单位,严控各单位为受援单位捐赠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空调、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品(具)。

(四)严禁各单位借对口帮扶和合作名义,从受援单位或项目中领取报酬、分成、劳务补助等。

(五)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卫生对口帮扶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发现并树立一批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六)我局及各区卫生局(办)要加强与市、区对口扶持工作领导机构和市、区财政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汇报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经费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对各支援单位及派驻人员,我局和各区卫生局要从政策上、制度上以及生活和工作待遇上提供保障,切实解决支援单位和派驻人员的实际困难。对于在卫生对口支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

(二)各有关单位派出卫生技术人员到受援地区工作的,派出人员原有的工资、奖金、各项津补贴及所在单位职务、职称等不受影响,帮扶时间计入晋升上一级技术职务所需的累计下乡工作时间,并在晋级、晋升、职称聘任、先进评选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9

二、加强领导,逗硬考核奖惩

(一)建立健全领导班子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及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局党委召开了行业党委成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计生“三结合”工作;由卫生局局长郭德军任组长,县卫生局行业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县直医疗单位分管计划生育的领导及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会办,负责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和信息反馈工作。

(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考核力度

县卫生局将2013年度计划生育及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纳入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凡有超生及未完成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和分管领导当年不评先进。

三、落实帮扶任务,确立帮扶对象

2013年,按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给我局下达帮扶15户,帮带15户的任务。我局汇同镇党政领导研究决定,将镇最贫困的村为帮扶对象。于4月20日由局党委副书记带队,一行三人,同村两委、镇卫生院院长,计生站站长前往村对该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把最贫困的计划生育户作为计生“三结合”帮扶户,与15户被帮扶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书,确立了帮扶项目。

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强化帮扶效果

1、狠抓基地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一是我局将村作为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基地,建立了醒目的标视牌,将帮扶单位及帮扶项目和目的登上基地标视牌,作为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帮扶任务警示栏。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我局组织县直单位先后三次对被帮扶对象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培训,发放卫生知识书籍30册,传染病防治资料60份,挂图60张,免费为全村计划生育户做了健康体检。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10

关键词 县级医院;帮扶需求;指标体系;质性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02

Construc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needs of the county hospital care aid indicator system

CHENG Shu-hua,LIU Cong-xiang,TANG Lang-juan,et al

(The Fou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03)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how to establish need of the county hospital care aid indicator system.

Methods:11 nursing director were interviewed witth open,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To analyze the data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Results:There were 3 topics of need of nursing:(1)The necessity of helping the county hospitals for nursing.(2)The dimensions of indicator system of nursing needs help.(3)The specific content of each dimension.

Conclusion:The indicator system of nursing needs help could understand the ture needs,and provide experi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llow-up work.

Key wordsCounty hospital;Help needs;Indicator system;Qualitative research

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是实现新医改政策目标的关键,而城市公立医院作为优秀医疗资源的集合体,其帮扶县级医院能有效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1-3]。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医疗服务项目上,更多地反映在服务质量上。护理服务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然而,基层医院护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护理管理经验不足、护士服务意识差、人员数量缺编和知识滞后等,导致护理工作发展缓慢,影响了县级医院护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访谈法,采集受援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对护理帮扶需求的建议,初步构建县级医院护理帮扶指标体系,以期为提高帮扶绩效,探索新型对口帮扶模式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便利取样法,抽取江西省11家县级医院护理部主任11名作为受访者,11名受访者均为女性。年龄36~50岁,平均(38.70±4.91)岁。工作年限11~27年,平均(19.10±2.54)年。职称:副主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4名。学历:大专4名,本科7名。样本量根据访谈资料的饱和原则确定[5]。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的收集本研究以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6]为指导,资料收集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组员的多次讨论,形成访谈提纲。访谈前,与受访者联系约定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向受访者说明访谈目的及具体要求,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访谈。每个人访谈时间30~60 min,访谈内容全部录音,访谈结束后及时转化为文字。访谈内容如下:您所在医院是否与其他医院开展过护理对口帮扶活动,请您谈谈对开展护理帮扶的感受,如果开展护理对口帮扶您希望为您们提供哪些方面的帮扶,这些方面具体包括哪些指标等。

1.2.2资料的分析通过反复阅读记录,回忆访谈中的细节,将资料整理成誊本。按照A-K依次给11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7],进行分析、反思、编码、归类、提炼主题。

2结果

访谈资料经一系列分析步骤后,提炼出3个主题:(1)对县级医院开展护理帮扶的必要。(2)护理帮扶需求指标体系的维度。(3)每个维度具体的指标。

2.1对县级医院开展护理帮扶的必要性11名受访者都认为护理帮扶能有效提高县级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如个案B,G,E认为:开展护理帮扶很有必要。我们医院护理人员整体护理能力及设备等各方面都相对落后,特别是目前,护理方面发展很快,很多先进的护理理念及技术我们医院都很少了解到,我们医院很希望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如果上一级医院护理专家能提供一些专业上的指导,对护理队伍服务水平整体的提高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护理帮扶需求指标体系各维度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受访专家的意见,得出对县级医院实施帮扶,主要从帮扶内容、帮扶形式、帮扶时间3个方面考虑。(1)帮扶内容。帮扶内容分成知识方面、技能方面、人才培养方面及其他方面4大类。如个案A,B,F,H,K和I认为:护理帮扶应该最先考虑县级医院实际需要什么帮助,这也是帮扶的意义所在。个案G:帮扶内容可以细分成知识方面、技能方面、人才培养、资源设备个4个方面。(2)帮扶形式。包括在被帮扶医院采取的形式和在帮扶医院采取的帮扶。如个案D,H认为: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帮扶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学习一样,学习方法至关成败,这里也是一样。个案C认为:一些技能如PICC管道维护、造口护理在县级医院开展很少,所以应派人在帮扶医院学习。个案G认为:上一级医院的专家来我们医院亲自了解一下情况,就更容易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帮扶方案,而不是把一些模式硬套在我们头上。(3)帮扶时间。如个案A,B认为:应根据具体需要分为长期帮扶和短期帮扶。

2.3护理帮扶需求指标体系各维度具体包含的内容从帮扶内容、帮扶形式、帮扶时间3个方面出发,帮扶内容具体指标比较多,各医院都有一些自己觉得特别需要帮扶的地方。帮扶形式、帮扶时间意见比较一致。(1)帮扶内容方面。①知识方面。如个案A,D,E和K认为,主要在院感知识、糖尿病相关知识、护理科研等方面进行帮扶,其中护理科研方面在基层医院较薄弱,基层医院人员也希望做课题,但不知道如何去做,迫切希望专家能多指导。②技能方面。个案B,F,G,H认为,主要在PICC管道维护、动脉采血技术等方面。③人才培养方面。如个案C,G,J认为,临床急需管理方面、专科护士等方面的人才。个案B,E,I认为,医院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综合素质相对比较差,基本上不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临床管理者用这样的护士,我们表示每天的压力很大,得时刻盯着她们,生怕出现差错。如何培养她们这是我们一直很迷茫的问题,所以我们迫切希望上一级医院能够把对年轻护士培养的一些好的方法和方案带给我们。个案D,G认为,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比较欠缺,工作中很少去专门培养护士,也不知道如何去培养,一般是护士固定科室逐渐熟悉基本业务和技能,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对专科护士培养这方面有所提高。④其他方面。个案A,C,H,J希望对县级医院提供设备帮扶,病人转诊后延续护理措施的指导。个案A,C认为,特殊疾病的病人手术后从上级医院转下来,一般县级医院对特殊疾病的护理不是很熟悉,所以很迷茫。如果上一级医院能够对我们进行护理指导,像医师一样有一个出院小结用于指导我们如何去护理,这样就很好了。(2)帮扶形式方面。个案B,C,D,H,E认为,帮扶形式可以分为在帮扶医院和在被帮扶医院实行帮扶;个案A,C,E认为,可以派护士到帮扶医院去进修、观摩等。在被帮扶医院开展培训、座谈会、学术讲座等。(3)帮扶形式方面。个案A,C认为,应该实行短期帮扶,时间太长的话领导会考虑资金问题,可能会花费比较大。个案E,I认为,应该实施长期帮扶,短期的帮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长期的合作,我们县级医院一些陈旧的观念,管理方式才会根除,达到从“换血”到“造血”的一个转变。

3讨论

目前开展护理对口帮扶中,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文献较多,而支援县级医院的文献较少;从支援医院的角度研究对口支援的文献较多,而从受援医院的角度研究对口支援的文献较少[8]。国内目前还没有构建护理帮扶需求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与11名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者进行近距离访谈,分析了目前县级医院护理对口帮扶工作现状,了解基层医院护理对帮扶工作的实际需求,而且对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们对帮扶指标体系所应包含的内容提了不少的建议,现归纳如下:

3.1护理帮扶指标体系维度的构建构建护理帮扶指标体系应重点从帮扶内容、帮扶形式、帮扶时间3个维度出发。其中,帮扶内容是最主要的方面,它归纳出各县级医院普遍迫切需要帮扶的项目,如知识、技能、人才培养和其他方面。其次,帮扶形式和帮扶时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在适当的时间段内选择好的帮扶形式进行帮扶,这对帮扶项目的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2护理帮扶指标体系各维度包含的具体内容(1)帮扶内容方面。这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多,各医院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主要包括:①知识方面。院感知识、康复护理知识、糖尿病护理相关知识、护理科研知识、术后指导知识。②技能方面。动脉采血、PICC管道的维护、危重病人压疮护理技术。③人才培养方面。管理人才、年轻护士分层培养、临床带教、专科护士培养等方面。④其他方面。帮助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帮助护理制度流程的修订完善及软技能、优质护理、病人双向转诊后延续护理措施的指导等。其中新护士的培养、科研及专科护士的培养是医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帮扶形式。在帮扶医院主要是派护士进修、观摩,进行远程帮扶和“一对一”导师带教式等。在被帮扶医院主要通过护理培训、护理会诊、开展座谈会、安排护理教学查房、远程帮扶等。(3)帮扶时间。综合各访谈专家及各组员的经验,将帮扶时间方面分为长期帮扶和短期帮扶。长期帮扶1年,2年,2年以上;短期帮扶1个月以内,2~3个月,4~6个月。

综上所述,护理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可以了解基层迫切需要帮扶的内容,为后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提供经验与指导,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县级医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莉,卫志刚.从受援医院的角度分析对口支援的成功模式[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1-2.

[2]宓轶群,张李琼,刘霞.我院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的成效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3-4.

[3]李雪松,翟三江.我院坚持城乡医院长期对口支援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6):18-19.

[4]赵光红.护士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5]绳宇,赵盈盈,赵培,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初步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39-43.

[6]刘明主编.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0-124.

[7]吴欣娟,马丽莉,贾朝霞.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37-839.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11

支援目标:建立二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使农民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卫生院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卫生院管理制度,提高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具体安排

(一)省人民医院等省属、部属院校附属医院、部队驻穗及厅直三级医院除继续贯彻《关于印发〈*省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山区县医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粤卫〔*〕358号)要求外,每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1所一般卫生院。上述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名单见附件1。

(二)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各市卫生局要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计划,每所三级医院在本市的范围内,对口帮扶2所乡镇卫生院,每所二级医院对口帮扶1所乡镇卫生院。

(三)等七个市卫生局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三角洲经济发达市与山区市县对口帮扶的实施意见》(粤府办〔*〕78号)的要求(见附件2),组织二级以上各类医院对口支援受援市的乡镇卫生院,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综合规划,统筹管理,以确保*三角洲七市每所三级医院帮扶对口市县的1所二级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每所二级医院帮扶对口市县的1所乡镇卫生院。经济欠发达市卫生局要积极主动与*三角洲各市卫生局和医院联系,争取发达市医院的对口支援。

(四)支援医院派出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派出医院应保证派出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各项福利待遇。表现突出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受援卫生院为支援医院派出人员提供免费住宿条件,但不发放任何补贴及奖金。

鼓励较大型的民营医院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卫生支农工作。

为利于对全省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请各市卫生局将对口帮扶计划和支、受援医院(乡镇卫生院)名单于*年5月1日前报我厅备案,我厅将适时向社会公布。

三、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具体任务

对口支援的具体任务包括提供服务、卫生管理、培训人员、业务指导、防保科和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经费和设备支持等。

(一)提供服务:支援医院要派医务人员以挂职或下基层锻炼等方式在受援卫生院直接向农民提供医疗服务,也可采取巡回医疗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鼓励支援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专家到受援卫生院开展专家门诊、手术指导、专题讲座、查房等服务。

(二)卫生管理:支援医院派出人员负责帮助卫生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管理规范,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

(三)培训人员:支援医院派出人员应帮助受援卫生院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卫生院医技人员进行传帮带;受援卫生院可选送医疗技术骨干到派出医院免费接受进修培训。

(四)业务指导:支援医院要根据当地疾病发生谱,派出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指导、帮助受援卫生院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应用新技术等。在具体人员选择上,对口支援双方应根据受援卫生院的实际需求,合理商定支援人员的专业类别。妇产科、新生儿科、中医科、防保科等列为技术支持重点项目,重点提高预防保健人员,特别是妇幼保健人员的适宜技术运用能力。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指导。

(五)经费和设备支持:鼓励支援医院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设备或购置适宜的新设备,支持受援卫生院建设和发展。重点帮助建设手术室、供应室、重病人救治单元和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

四、组织领导与监督管理

组织领导。省卫生厅负责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卫生院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负责组织省部属、部队驻穗及厅直三级医院及部分在厅登记注册的民营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各市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组织领导及考核评价工作。

确定对口支援双方时,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双方形成固定的长效支援机制,有利于满足当地群众的健康需求,有利于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明确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二级以上医院和省市级疾控机构要充分认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完善卫生下乡的机制,把组派短期巡回医疗和中长期医疗队下乡的方式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卫生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确保这项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承担帮扶义务的市卫生局及帮扶医院要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帮扶医院要将支援经费列入本单位支出预算。

签订协议。支援医院应由院领导带队,到对口受援乡镇卫生院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明确三年内支援医院和受援卫生院应实现的预期目标和分年度的具体目标,在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指导、设施条件改善、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上述目标和要求应体现在双方签订的协议书中,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等各项行为。协议书一式四份,对口支援双方各持一份,另一份报送各自的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协议书应同时报省卫生厅备案。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12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四)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000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抓紧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重点县退出,由县提出申请,市(地)初审,省级审定,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不提不切实际的指标,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水电利益共享机制,将从发电中提取的资金优先用于水库移民和库区后续发展。引导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

(六)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地方对跨省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七)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紧密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安置搬迁群众,帮助其尽快实现转移就业,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整合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支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安置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和迁出区生态修复。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支持搬迁安置点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搬迁户财产性收入。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迁农户。

(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合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九)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

(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建立全国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积极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学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五、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十八)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公益金对扶贫的支持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贫困村。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积极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本县突出问题,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贫困地区要建立扶贫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十九)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运用适当的政策安排,动用财政贴息资金及部分金融机构的富余资金,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允许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投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等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

(二十)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央和省级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优先安排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

(二十一)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医共体对口帮扶篇13

截止到2020年5月,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62户12457人。2014-2019年累计减贫4683户11992人(包含5户15人的返贫户)。其中2014-2016年脱贫1906户5713人,2017年脱贫815户1924人,出列李王楼、耿庄村,2018年脱贫1170户2507人,出列大夏、杨营村,2019年脱贫792户1848人(包含3户11人返贫户)。

2014年建档立卡时共有贫困人口4621户10846人,贫困发生率9.02%,现有未脱贫贫困户184户480人(包含未脱贫返贫户2户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0%。剩余未脱贫户中,因病致贫77户,占比41.84%;因残致贫78户,占比42.39%;缺劳力致贫15户,占比8.15%;因学致贫6户,占比3.26%;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6户,占比3.26%;因灾致贫2户,占比1.08%。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产业扶贫

落实的产业扶贫的政策

1.自种自养。2018年以来共落实自种自养补贴4161户(其中2018申报特色种植业补贴项目4批次1124户;2019年申报自种自养补贴项目2批次3037户)。

2.能繁母羊(猪、牛)。2015-2019年申报能繁母羊3228户12946只(其中2015年申报能繁母羊420户1422只;2016年申报能繁母羊637户2002只;2017年申报能繁母羊1749户7724只;2018年申报能繁母羊422户1798只;2019年度申报能繁母羊项目62户218只)。

3.光伏扶贫。全镇到户光伏扶贫收益户共1186户(其中户用光伏电站收益户103户;虚拟光伏受益户1083户)。村级光伏电站1座。

4.产业扶贫带动。2016-2018年全镇累计正在实施“一村一品”项目28个,25家企业,涉及19个村(社区),总计资金1322万元,带动2629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根据鲖城镇贫困人口结构和乡镇的优势,重点扶持能繁母羊和自种自养政策。鲖城人口众多,但是年轻劳力外出务工较多,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加上农本思想的影响,贫困户多选择小户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再加上鲖城本地回民较多,牛羊肉需求量大,小户散养母羊较多,能繁母羊和自种自养作为重点扶持项目,易推广。根据产业的种类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产业扶贫采用贫困户自主申请,乡镇完善程序和进行监督审核,由县级直接拨款到户,乡镇配合县级审核与审计。涉及到企业的,由镇村负责联系接洽,为贫困户提供便利。 由于技术和观念的限制,产业扶贫带动项目,产业品种较少,规模不大,为贫困户增收有限。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可持续性较强。自种自养和能繁母羊政策只要符合补贴条件及家庭劳力条件允许,每年都可以稳定增收。产业带动可确保3-5年稳定增收,光伏收益可稳定增收25年左右。

(二)就业扶贫

1.我镇实施的主要就业扶贫政策有开发各类扶贫公益岗位、落实技能培训、鼓励经营实体吸纳贫困户就业等就业政策。

2.扶贫对象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开展情况及其效果。贫困户在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每人每年可免费参加一次技能脱贫培训。2017-2019年我镇共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396人(其中2017年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110人;2018年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234人;2019年我镇我镇共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52人),大大提高了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的能力。

3.扶贫对象外出就业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外出就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帮助介绍就业,提供交通便利和补贴以及在年末接返乡人员回家等活动。通过鼓励贫困户外出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以劳动输出为主,有劳力的外出,造成留守老人和小孩增多。

4.扶贫对象本地就业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是鼓励经营实体吸纳贫困户就业。2017年以来帮助各类经营实体吸纳贫困户就业310人(其中2017年129人,2018年56人,2019年125人)。二是开发扶贫公益岗位。2017年以来共开发各类就业扶贫岗位2023个(其中①2017年度我镇开发公益辅助性岗位96个、护林员岗位35个、文物看管员岗位11个;②2018年度我镇开发扶贫公益岗位642个、扶贫互助岗214个、扶贫公益性岗位22个、扶贫公益性辅助岗位98个、文物看管员岗位12个、护林员岗位35个;③2019年度我镇开发扶贫公益岗位820个、扶贫公益性岗位19个、文物看管员岗位11个、生态护林员岗位8个)。

存在的问题是本地符合条件的经营实体企业不多,吸纳贫困户就业的数量有限,就业扶贫以开发扶贫公益岗位为主。

(三)健康扶贫

2016年以来实施的健康扶贫政策。一是做到2016年以来的贫困户代缴新农合和“351”和“180”贫困户医疗报补政策全覆盖(2017年为3439户7655人贫困对象代缴新农合;2018年为3626户8312人贫困对象代缴新农合;2019年为3606户8404人贫困对象代缴新农合)。二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对有需求的2016年以来的贫困对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9年度家庭医生签约6401人。三是贫困户住院看病免交押金以及“一站式”结账服务,方便了贫困户就医。

健康扶贫主要方式及其开展情况。一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村卫生室医生定期检查身体。二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优先选择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帮扶,提供医疗咨询和卫生宣传。三是对符合慢性病办理条件的,免费为其代办慢性病证,减少医疗开支。四是对2016年以来的贫困户由国家代缴新农合。五是宣传“351”报补政策、“180”补充医保政策和贫困户看病免交押金及出院一站式结账服务。六是宣传非贫困人口“1678”“2789”再补偿政策,减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报补差距。通过健康扶贫,贫困户的医疗得到了保证,医疗开支大大减少,身体健康的到了改善,人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通过产业就业政策,使贫困户增加了收入,结合健康、教育等扶贫政策,使得贫困户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同时减少了支出。

(四)教育扶贫

1.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从2016年秋季以来,全镇共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5644人次(其中2016年秋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559人;2017年春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617人;2017年秋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597人;2018年春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810人;2018年秋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845人;2019年春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901人;2019年秋季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助1315人)。

2.雨露计划。2016年秋季以来,全镇共落实大中专生雨露计划资助1871人次(其中2016年秋季落实雨露计划122人;2017年春季落实雨露计划225人;2017年秋季落实雨露计划282人;2018年春季落实雨露计划288人;2018年秋季落实雨露计划304人;2019年春季落实雨露计划297人;2019年秋季落实雨露计划353人)。

通过教育扶贫政策,减少了贫困学生的教育大额支出,解决了因学致贫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确保群众没有因贫失学、辍学,通过扶智与扶志结合,斩断贫困对象的“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播。

(五)生态扶贫

2019年共开发生态护林员岗位8个,每户增加6000元。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全镇共提供8个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增加6000元。

通过开发生态护林员的岗位,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既帮助了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岗位安置,增加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又起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六)住房安全保障

我镇2014-2019年度落实危房改造1400户(其中2014年改造80户;2015年改造106户;2016年改造143户;2017年改造600户;2018年改造348户;2019年落实危房改造123户)。

通过危房改造和危房修缮,目前鲖城镇已经不存在C类、D类危房,结合乡镇和村帮助农户修缮房屋,住房均不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存在因危改负债的问题。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由于受住户砖瓦结构的影响,部分农户的房屋有轻微的漏雨和开裂,需要定期维护。

(七)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应保尽保,严格按照低保户申报程序,通过评议、公示、审批等流程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申报底保。目前,我镇共有低保贫困户2116户4007人,特困供养户112户179人。提标后,A类低保每人每月462元、B类每人每月354元、C类每人每月200元。

低保除了和五保不能同时享受之外,其他产业就业政策均可享受。一般情况下,低保均为三无人员,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家庭确实困难的,可以为其提供公益岗和自种自养政策。对丧失劳动能力扶贫对象,有子女的,劝说其子女赡养。另外,社会救助及企业捐款政策会相应倾斜。

(八)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1.贫困村道略、安全饮水、动力电、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每个自然村均通硬化道路,实现“村村通”,巷道基本修缮完成,水、电、路、灯、桥、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明显改观。其中耿庄、杨营、李王楼、大夏均达到美丽乡村的标准。

2.贫困村义务教育、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改善情况。每村均建设有农民文化小广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正常使用,村级卫生室正常运营,本村有小学或者幼儿园,村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3.4个贫困村按照“一低两有两改善”的出列标准,即贫困发生率低于2%,有特色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且稳定达到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均已达到出列标准。

三、后续帮扶和巩固提高脱贫成效开展情况

一是贫困户均安排帮扶人进行帮扶,有镇村和帮扶人所在单位共同管理。二是对脱贫户实施脱贫监测,对有返贫风险的加大帮扶力度,如果确实因为特殊原因符合返贫条件,做返贫处理。出列村定期监测,对照出列村各项指标逐一排查。三是制定贫困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到户政策。四是重点关注边缘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对2019年度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贫困户(包含已脱贫和未脱贫户)和边缘户住户制定“一户一案”,落实相关政策,切实巩固脱贫成效,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同时防范产生新的贫困。五是梳理各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制定“一村一策”,及时弥补不足,巩固村出列成效。六是按照脱贫不脱监管,摘帽不摘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持续做好脱贫后的巩固提升工作,确保脱得掉,稳得住。

主要困难和风险:实时关注已脱贫户因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而具有返贫风险的,需及时跟进落实帮扶措施。

四、经验教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