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幼儿体育教案实用13篇

幼儿体育教案
幼儿体育教案篇1

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年)来,我国内地在政经文教等各方面都经历了剧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我国幼教事业就是这样在风雨中前进的。在改革过程中,大批公办园被关、停、并、转、包、卖,民办园则迅速发展,从而初步形成了目前事实上的“民办园为主,公办园为辅”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的格局,出现了事实上的“国退民进”发展战略变化。〔1,2〕但是,在改革中由于理论上准备不足,政府的政策难以及时调整,制度重建难以及时跟进,社会参与不够,因此我国幼教体制改革历经艰难,“九五”以来整个幼教事业出现大规模连续性滑坡。〔3〕2006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对公办园强行改制,从而触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学术讨论。曾晓东(2006)张国霖(2006)和蔡迎旗(2006)等人分别从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教育立法和教育公平等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三个方向性建议:设计科学合理的幼教财政投入体制,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幼教公平。〔4-6〕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的学前教育立法工作(详见2008年第10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专访”)。由于我国对于幼教财政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尚不多尚未形成共识,所以对于用立法手段来保护一种什么样的幼教体制这个根本问题尚无完整答案。而如果在幼教财政投入及分配制度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幼教公平问题就无从谈起。简言之,我国幼教体制改革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它的核心问题是,急需找到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幼教财政投入及分配制度。本文试从当前我国幼教体制改革面临的七大基本矛盾分析入手,论证用幼儿教育券制度彻底解决我国幼教财政投入与分配问题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一深圳公办园改制,闯入最后一片“雷区”

深圳公办园改制事件之所以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就是因为它触及了我国幼教体制改革的敏感话题,也即这场改革的最后一场攻坚战:幼教财政投入与分配问题。〔7〕自1949年以来,我国中央政府曾以四种不同的方式分配幼儿教育经费:(1)政府和事业单位所属幼儿园:按计划在对应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经费中列支。(2)企业所属幼儿园:用给企业“合理留利”的方式预留经费开支。(3)街道所属幼儿园:通常通过民政渠道加以投入。(4)农村幼儿园:采取集体兴办方式,政府未将其纳入国家投入体系。而此次深圳公办园改制就是打破了上述第一种财政投入方式:在2006年将市属22所公办园改为国有企业性质的单位,在2008年3月更是试图将这22所公办园改制为民办园,政府不再投入财政经费,幼儿园需像企业一样自筹经费,自谋生存和发展。显然,这一改革触及了深层次的利益分配问题,改革闯入最后一片“雷区”。

曾晓东(2006)认为,我国现有幼教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它存在几个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财政投入缺乏公平设计。现有体制人为地将我国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据此分配不等的幼教资源,这是明显的分配制度不公。国家只承担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幼教经费而置农村幼教于不顾,这是明显的政府失职行为。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有兴办幼儿园的强烈动机(因为可以“合理留利”),而经济体制改革后因为办园要花企业自己的钱了,于是,企业的态度马上逆转,对原属幼儿园实施关停并转卖。三是社会体制改革使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村作为社会管理基层组织的功能逐渐弱化,而新的社会体制下的社区服务职能尚未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安排也尚未形成,于是,街道办园和农村乡(镇)、村办园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了。〔8〕笔者非常赞同曾晓东的观点,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是对我国幼教财政投入及分配体制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重构我国幼儿教育供给体系,探索新的社会福利制度。而新的体制必须有助于解决下述幼教体制改革面临的七大基本矛盾。

二我国幼教体制改革面临七大基本矛盾

1.幼儿教育的基本性质:公益还是非公益

张国霖(2006)反对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发展幼儿教育,认为这最终必将损害幼儿教育的公益性。〔9〕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只有义务教育才具有纯公益性质,其他阶段教育都属于“准公益类事业”。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在接受《幼儿教育》杂志记者的专访时指出:“学前教育是以公益性为根本属性的准公共产品……尚未完全符合公共产品的标准……但公益性又是其根本属性。”〔10〕这就是我国幼教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幼儿教育究竟是公益性事业还是准公益性事业?如果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应该对幼儿教育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是准公益性事业,又如何协调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曾晓东(2006)认为,在这些问题没有形成明确答案的情况下,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方案是不改变政府、事业单位和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体制(即存量不变),增量部分则投入到政府责任应该到达的地方去。〔11〕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是以公益性为根本属性的准公共产品”这一定位非常准确,它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和非义务性这一双重属性。

2.双轨办学体制的改革方向:公立还是私立

曾晓东(2006)认为,幼儿教育虽属于“准公共产品”,但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需要使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来调配相关资源,由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两个体系来支撑。〔12〕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双轨办学体制”,客观上促使深圳市人民政府仓促作出公办园改制的决定。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周密的计划,这种改制对公办园来说是一场灾难:计划经济的好处没有了,市场经济的好处还没显现,结果是两头到不了岸。〔13〕据了解,主持深圳市公办园体制改革的市政府官员曾考察过邻国的幼儿教育,他们得出的是这样一个结论:政府办园在世界范围内都属少见,国外幼儿园大多为私人所办;作为幼儿教育的管理督导和规则制定者,教育主管部门不应该“既当裁判,又做球员”,因为这对民办园不公平,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而且必须撤出幼教市场。这一结论看似客观,实则有“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首先,各国幼儿园儿童年龄阶段划分标准不同,难以简单类比。例如,在英、美等发达国家,5岁甚至4岁的幼儿就可以进公立学校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了。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小学其实相当于我国的“公办园”,因为在我国五六岁的幼儿是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其次,虽然很多国家或地区的幼儿园大多由私人承办,但政府会部分甚至全部承担幼儿的入托费用。曾晓东(2006)指出:如果深圳市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同时明确自己对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子女早期教育的责任,确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边界;明确所有类型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工资待遇,以切实改变客观存在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过低、晋级无制度保障、流动过于频繁的现状,那么,也许深圳市的改革会有更积极的意义。〔14〕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公办园改制并非我国幼教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详见下述),相反,现阶段我们需要尽量保存现有的公办幼教体系,同时切实以政策来兼顾非公办园的利益,从而促进幼教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3.幼儿园改制的策略:逐渐转型还是急速民营化

蔡迎旗(2006)认为,后社会主义改革有两种基本策略:一种是有机发展策略,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条件,使私有部门自下而上地发展起来,防止国有资产以任何形式被瓜分。另一种是加速私有化策略,例如苏联的“休克式改革”,强行将国有资产私有化,在短时间内尽快消除国家所有制,以私有化来促进高度市场化。〔15〕蔡迎旗(2006)建议,促进非公办园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即要盘活非公办园幼教资源,以此激活并带动公办园的改革。〔16〕笔者也认为,这种渐进式改革符合我国国情,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吻合。而类似苏联的“休克式改革”短期内很可能带来强大的冲击,长远看效果也未必好。

4.幼教体制改革的导向:计划取向还是市场取向

曾晓东(2006)认为,对公办园财政投入体制的改革应在公有制框架内进行。〔17〕即不改变其公办园的身份,但要淡化其作为公办园的特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其与非公办园的合作与交流。这种改革并不是要让幼儿园市场化和私有化,而是要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公办园,以增强公办园的活力。

不过,曾晓东(2006)也指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双轨调控,宏观规范和引导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改革。我国将经历很长的、复杂的双轨期和过渡期。在这一时期,行政计划和市场手段并用。由于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幼儿教育财政投资的战略调整也容易引起事业发展的跌宕起伏,因此政府的主导和宏观调控极为重要。由于财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会比行政命令的手段更为有效,因此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资不能削减,各项财政支持政策也必不可少。幼儿教育财政改革必须全面展开,重点突破,并与幼儿教育内外其他方面的改革整体配套地进行。〔18〕笔者认为,虽然财政手段比其他任何行政手段都更为有效是事实,但一个关键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用什么样的财政投入机制调和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根本矛盾,从而有效地协调双轨体制的平稳运行,这正是本文拟重点讨论的问题。

5.幼教财政投入主体:中央为主还是地方为主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所有受益者均应分担教育成本。政府、举办者、社会要提供部分经费,家长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事实上,我国的幼儿教育从整体上看一直是以家长自负为主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很多地方还在为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奋斗,根本无暇顾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教育。据报道,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基层政府欠下的债务总额已高达500多亿元。为此,2007年12月24日,中央政府首次确定为农村“普九债务”埋单,除了中央安排财政专项补助外,还通过六个途径偿还债务,一是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安排;二是在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及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偿还;三是整合地方现有教育专项资金;四是盘活闲置校产筹集资金;五是统筹有关非税收入筹集资金;六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资赞助。这是一个“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普及义务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也可以照此办理,详见后述。

6.幼教发展的重点:城市还是农村

当前我国幼教改革面对的另一巨大挑战是:城市与农村二元分化问题。在大中城市已经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地区连学前一年都尚未落实。在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还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大中城市则存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被现有的事实上普遍存在的“城市中心主义”幼教体制所遗忘的儿童,其早期教育问题也急需运用创新的幼教投入体制来解决。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与前提,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更甚于社会财富和经济收入的不平等。不公平的教育体制会带来贫困的代际循环。〔19〕因此,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增加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以通过教育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但是,对幼儿教育而言,有两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谁来投入农村幼教经费?谁来保证投入的经费能被有效利用?

7.幼教经费的分配问题:谁来分和怎样分

教育财政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不同阶层和社群之间按比例平等分配教育经费。这里产生了谁来分配、怎样分配两大问题。蔡迎旗(2006)提出,在分配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资源均等分配原则。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在总量上占有公共资源的份额要相对均等。(2)财政中立原则。不同地区的学生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的基本权利没有差别。(3)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原则。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4)积极歧视原则。对留守儿童、新移民儿童以及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财政支持。(5)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原则。这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最根本的财政要求。〔20〕很遗憾,上述五项原则在我国幼教界没有得到体现,反而出现越来越明显的马太效应: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一方面是农村幼教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是城市优质幼教资源浪费或被瓜分。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缩小城乡幼教差距的问题上要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扩大对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另一方面要允许农村和西部地区儿童流动到城市和东部地区来接受教育。但是,这里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它制约着幼教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教育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即在当前“分级办学”的教育财政制度下,中央财政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大多数投向了高等教育等其他教育,其中并没有幼教经费。地方财政又往往捉襟见肘,连“各人自扫门前雪”都难以做到,更遑论流动人口子女了。如果真要实现普遍的“国民待遇”,体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规定的“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的理念,就必须全面解决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尽快推行幼儿教育券制度。

三幼儿教育券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潮流

教育券(education voucher)或学券(school voucher),是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交给受教育对象,让他们用来充抵学费。1955年,芝加哥自由经济学派领袖弗里曼(Milton Friedman)发表了《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首次提出了学券制理论,建议政府把本该投入到教育中的经费通过折算后发给每一名学生,学生凭券自行选择学校就读,学校凭券到政府兑换相应的教育经费。弗里曼认为教育券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能保持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把看得见的福利发到受教育者手中,加强民众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和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督;二是可以通过赋予学生对学校的选择权,促使学校在竞争中提高质量。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抬头,加上经济普遍不景气,各国都希望在不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的前提下维持和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在此背景下,教育券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渐次展开,并逐渐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潮流。

1.幼儿教育券制度在世界各地的实践

在北美,加拿大的幼儿教育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可作为非牟利幼儿园教师的补助工资,另一部分则是按入园人数兑现给幼儿园作为办园补助经费。幼儿教育券每三个月发放一次,每次给每名幼儿450加元,对超过入园年龄的幼儿不予补助。

在欧洲,英国从1996年开始试行幼儿教育券制度,实行的是“无排富性”普惠政策措施,即对所有4~5岁幼儿(5~7岁已属免费义务教育阶段)每人每年补助1000英镑。其目的在于减轻大多数幼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以此来促进国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意大利则实行“排富性”幼儿教育券制度,即根据家庭收入分层补贴。月收入在200万里拉以下的家庭,每名幼儿每月获约22万里拉补助;月收入在200万至350万里拉之间的家庭,每名幼儿获约17.5万里拉补助;月收入350万至400万里拉的家庭,每名幼儿获约8万里拉补助;月收入400万以上的家庭每名幼儿则每月象征性地获得0.1万里拉固定补助。

在亚洲,日本从1997年开始实施《儿童福利法》,其中规定幼儿教育阶段的补助主要分为“机构补助”和“幼儿津贴”两部分。“机构补助”指保育所的设备及各种办学经费由国家负担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都道府县负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幼儿津贴”则作为福利发放给幼儿家庭。因日本公、私立幼儿园每人每年所需缴纳的费用差距悬殊,为了减轻私立园幼儿的家庭负担和确保教育质量,日本的“幼儿津贴”制度采取“排富性”和“分层补助”方式。

2.幼儿教育券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已率先推行幼儿教育券制度。从2000年开始,台湾地区全面实施教育券制度,对5岁以上的每名儿童每学期发给5000元台币的教育券。香港特区政府则从2007年起每年为每名3~6岁幼儿提供13000元港币的“学券”,其中10000元港币用来交学费,3000元港币用于教师在职进修。香港的幼儿教育券制度比较特别:一是不考虑幼儿家庭收入,无论贫富,只要就读于非牟利幼稚园且幼稚园收费在许可范围内(半日制每人每年24000元港币以下,全日制每人每年48000元港币以下)就可受惠,本质上与“非排富性”学券制相同;二是将所有牟利幼稚园排除在外,政府的本意是借助幼儿教育券政策将牟利幼稚园挤出幼教市场。这一政策引起了部分争议 。〔21〕但笔者认为,港式学券制规定只有非牟利(non-profit-making)幼稚园才能享受学券资助的政策可避免出现家境富裕的幼儿手持学券蜂拥至学费昂贵的牟利幼稚园的情况。〔22〕这样,政府就可以避免遭到有些人对学券制有劫贫济富之嫌的指责。港式学券制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市场的力量,变更了教育资助的方式,由资助学校改为资助家长,以促使幼稚园通过合理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由此也可见,幼儿教育券是一种可以实现私有化与市场化并行、公立园与私立园共存的教育资助方式。

2004年10月山东省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出台了《关于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教育券”的意见》,推出了我国内地首张幼儿教育券。教育券资金由街道办财政部门筹措,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认购的形式捐资助学。发放范围则逐渐延伸到拥有辛店街道户籍的2岁以上幼儿,每人每年补助260元教育券,由居民持本辖区户口簿领取。教育券由财政和教育等部门统一盖章,通过居委会和村委会发到幼儿家长手中,幼儿园负责回收教育券,并到财政部门兑现。在工作过程中,街道办建立了严格的“公示制度”和“层层审核制度”,做到了“四公开”,即公开实施教育券的单位、公开享受补助的人员、公开享受补助标准、公开工作程序,从而保证了教育券发放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辛店还创造性地将教育券制度与幼儿园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实现了多劳多得优教优酬,从而体现了这一制度的公平可行。

四、实行幼儿教育券制度是改革我国幼教财政投入体制的可能选择

笔者认为,上述有关当前我国幼教体制改革面临的七大基本矛盾都可以通过推行幼儿教育券制度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吸收借鉴各国(地区)和我国内地推行幼儿教育券的经验,研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券制度。

1.幼儿教育券可以化解七大基本矛盾、解决现有体制问题

实施幼儿教育券制度看似只是一个改变教育经费投入方法的问题,但深究起来我们发现,它有助于化解上述七大基本矛盾:(1)政府以幼儿教育券的形式投入幼教经费,既体现了对学前教育公益性的承担,又反映了学前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特征。(2)幼儿教育券制度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幼儿园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促进公办园与非公办园的公平竞争,实现双轨并存多元发展的战略目标。(3)幼儿教育券制度并不触及私有化或国有化问题,不管公办还是非公办,只要办得好就会受到家长的青睐,拿到学券,得到财政经费支持。(4)用教育券来调节教育经费的投入既有助于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又不会使教育经费被挪用。(5)幼儿教育券采用的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家长来补”的策略,即由国家教育部核算出全国幼儿园平均收费水平,以此作为幼儿教育券的基数,通过民政部或户籍管理部门向全国适龄儿童直接发放等值教育券。家长凭券为孩子择园,幼儿园凭券与地方政府结算,并按人头领取教育经费补助;地方政府则凭券与中央政府结算,按人头领取中央政府的教育补助。当然,全国幼儿园平均收费水平肯定低于绝大多数城市幼儿园的收费水平,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财政状况及当地收费水平决定是否额外提供“幼教补贴”。(6)幼儿教育券可以直接发放给所有幼儿,至于孩子是在留守地入园还是跟随家长进城入园,则由家长决定,所有幼儿园均凭券录取,不问户籍情况。这样既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幼教服务的财政压力。(7)因为幼教经费的分配方式由传统的补贴给供方转为补贴给需方,由传统的暗补变成明补,由传统的实物加货币补贴变成纯货币补贴,由传统的“定向服务”(毋庸讳言,现阶段很多公办园实际上只为特定阶层的子女服务)改变为由家长自主选择,这样就实现了“教育券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理想。

2.幼儿教育券是提高教育投入、降低收费标准的有效方法

幼儿入好园难、幼儿园收费乱等现象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之一,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各级政府对幼教投入的严重不足。实践证明,把政府应提供的幼教经费以幼儿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幼儿持券入园,幼儿园凭券到政府兑换,这在事实上形成的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幼儿园提供这种公共服务的市场买卖关系,避免了公用经费投向不均等问题,实质上可降低家庭支付的托幼费用,真正实现还富于民。假如能实施学前一年幼儿教育券制度,每人每年按券由中央财政补贴500元(每学年10个月,每月50元),若以全国1000万5~6岁适龄儿童来计,则需投入约50亿元幼教经费。笔者认为,这一点投入对坐拥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央财政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对广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家长来说,就是久旱甘霖了。要知道弹丸之地的香港每年适龄幼儿总数大约只在14万左右,但实施幼儿教育券以后每年特区政府投入的经费就高达33亿元港币了。

3.幼儿教育券是促进幼教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等民权思想当前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社会里的公共资源都是由政府代百姓掌管的,长官意志往往成为分配公共资源的实质依据,教育公平缺乏制度性保障。而如何有效分配公共资源和提升教育质量是两个全球性的议题。幼儿教育券将这两个难题一并解决,用市场机制来代替长官意志,分配珍贵的公共资源,并赋予使用者选择的权利,从而实现了教育公平。台湾、香港和山东辛店的幼儿教育券制度实质上是增加政府对幼教的投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教均衡发展。在这三个地方,政府对幼教经费的投入公开了,幼教与义务教育的投入差距以及幼教的城乡差距缩小了,从而实现了幼儿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4.幼儿教育券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提高责任意识的有效手段

幼儿教育券这一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让幼儿园之间为家长手中的有价证券而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优胜劣汰,促进园所保教质量的提高。山东辛店在全国率先将教育券与园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将教师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固定工资由中心幼儿园统一发放,月人均260元,约占工资总额的40%。绩效工资则主要来自各园收回的教育券到街道办兑换的经费,月人均450元,约占工资总额的60%。多收幼儿多兑多发,少收幼儿少兑少拿,从而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教优酬。辛店实施教育券制度以后,教师异常关心本园的入园率,关心幼儿的学习成长,努力让幼儿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从而提高了园所的保教质量和幼儿园教师的责任意识。

5.幼儿教育券是在幼儿园导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幼儿园有序竞争的有效途径

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幼儿教育券的最终流向,若以此来促进公办与非公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公平竞争,就可以实质性地鼓励和扶持非公办幼儿教育。一般认为,非公办园通常会采取更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非公办园的教师一般实行公开招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非公办园内部分配机制通常将工资与工作能力、工作实绩挂钩,等等。笔者相信,幼儿教育券不仅会促进非公办园的快速健康发展,客观上也会把公办园推上竞争平台,从而促进公办园的全面改革。幼儿教育券可以在不影响公办园现有支持的情况下,增强公办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推行幼儿教育券制度实际上是彻底改革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和分配方式,从制度上保证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它是一种比现行幼教财政投入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改革工程,如真要付诸实施,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和设计。例如,首先要研究合理的券值,制定有效的发放制度,还要相应地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订立质量底线。为此,教育部门要定期视学,消除资讯不对称现象,让家长和社会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者。说到底,让大众有效地参与分配社会公共资源,是幼儿教育券制度的真谛。

我国幼教改革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笔者相信幼儿教育券是一个可行性很强的选择。愿各位同仁一起来思考、讨论和推动。

后记:本文完稿之时,北京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为积极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将在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部需求,以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笔者衷心希望能从这4万亿中抽出少许钱(例如50至100亿元)用于幼儿教育券的伟大实验。笔者相信,对幼儿教育的投资也是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而且,这更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13〕李辉.深圳市公办园改制事件之网络民意调查及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46(10):13-21.

〔2〕李辉.展望内地幼教体制改革之路:从香港经验说起〔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55(1):1-7.

〔3〕姜瑾.新时期幼教管理工作:挑战与机遇同在〔J〕.幼儿教育,2005,293(1):4-8.

〔4〕〔8〕〔11〕〔12〕〔14〕〔17〕〔18〕曾晓东.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亟需理性设计〔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46(10):1-4.

〔5〕〔15〕〔16〕〔19〕〔20〕蔡迎旗.社会和谐与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宏观调整〔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46(10):5-9.

〔6〕〔9〕张国霖.从教育法治的角度看深圳幼教体制改革〔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46(10):10-12.

〔7〕LI H,C X WANG.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J〕.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2008,41(2):3-7.

〔10〕本刊记者.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对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的深度访谈〔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418(10):1-6.

〔21〕〔22〕LI H,WONG J W S,WANG X C.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voucher in Hong Kong:Perspectives from online comm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08,40(2):49-63.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Voucher: A Workable Solution to the Reform of China ECE System

Li Hui

幼儿体育教案篇2
幼儿体育教案篇3

2、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有初步的竞争意识。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图片

【活动准备】

1、平衡木2条、梅花桩若干、月饼图片若干、月饼盒2个。

2、布置游戏场地。

【活动过程】

一、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出示月饼图片若干:小朋友说八月十五什么节日?我们吃什么?小朋友看一看这里有什么样的月饼?请幼儿观看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二、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这些月饼真漂亮,我们一起和爷爷打月饼吧!(听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带领幼儿随意做动作)

三、曲线跑动作技能的尝试和练习。

我们打了这么多的月饼,要送给谁呢?(请幼儿自由说说)咱们送给爷爷,让爷爷看一看你做的月饼香不香,但是去爷爷家路非常远,要经过小桥,还要绕过一片树林,小朋友要小心啊!咱们先练习一下吧!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

教师演示:曲线跑要注意:身体前倾微微侧;脚前掌外蹬要用力;同时别忘变方向;外侧手臂使劲摆;看谁跑得快又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曲线跑的方法,教师指导。

3、分组练习正确的曲线跑动作,在跑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动作要领。拐弯时身体要稍侧体,手臂要摆动起来,并注意脚部的安全。

四、游戏“送月饼”综合练习。

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分组: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场地一端的起跑线上。

玩法: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拿月饼(图片),跑到小桥前,走过小桥,曲线跑过森林,将月饼放到月饼盒里,快速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规则:一是如果在走的过程中人或月饼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二是每名幼儿一次放一个月饼,返回时要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游戏才能继续。

五、游戏“吃月饼”。放松运动

一名教师扮演爷爷上来和小朋友一起吃送去的月饼,幼儿随音乐变成一个大月饼,然后一口一口变小,最后吃完的时候放松躺在地上,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六、收拾物品,归放到原来的地方。

幼儿体育教案篇4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音乐:现在大家一起做

2、幼儿人手一把椅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播放音乐:现在大家一起做

2、听音乐做椅子操。

二、探索:椅子上的动作

1、幼儿双脚站在椅子上,变换手臂动作。

2、幼儿单脚站在椅子上,变换手臂和腿部动作。

3、幼儿坐在椅子上,用四肢做动作。

教师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提醒幼儿变换动作时保持身体平衡。

三、椅子游戏

1、过小桥:

将椅子一张一张靠拢,排成小桥状,幼儿踩在椅子上过小桥。

2、绕树林:

将椅子间隔距离排成小树林,幼儿绕过小椅子,曲线向前跑。

3、过桥墩:

椅子左右间隔设置,幼儿踩在椅子上过小河。

4、幼儿讨论

用椅子还可以怎样玩,请个别幼儿示范,拓展玩法。

5、幼儿分散活动,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根据幼儿能力及时调整椅子的摆放。

四、放松活动

幼儿坐在椅子上做骑马状,在场地上自由骑马。

设计意图:

1、助跑跨跳动作是大班年龄阶段较难掌握的跳跃动作一味地进行专门的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动作的发展本活动设计想通过“学刘翔哥哥来跨栏”这一主题式游戏方式贯穿整个运动教学引导幼儿向刘翔哥哥学习学做跨栏的游戏。同时掌握助跑跨跳动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促使动作的发展和动作的协调性。

2、在组织此次运动时障碍物要稳落地处尽量做到松软。因幼儿骨盆还未形成下肢关节、韧带都比较嫩。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学习跨栏运动,并对此项运动产生兴趣。

2、学习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障碍物,提高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

3、尝试助跑跨跳,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4、能向刘翔哥哥学习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活动准备:

提供长短不同的纸棒若干根、小椅子、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场地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运动,活动手部、腿部等部位,消除活动的危险性,促进活动的正常进行。引导幼儿了解体育运动,如打篮球、排球、跳高、跳远、跨栏等,由刘翔跨栏引出跨栏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

(1)教师:奥运冠军刘翔大哥哥真棒,为我们国家争光,你们知道他是在什么项目上得到金牌?(跨栏)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2)椅子和纸棍,引导幼儿设计小跨栏。

(3)两人一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4)说一说自己的玩法,并做示范。

教师重点示范动作要领:起跑速度快、跨跳要有力,

(5)引导幼儿尝试更高一点的跨栏。

(6)教师:刘翔大哥哥是不是只跨一个栏呢?怎样才能跨很多呢?让幼儿自己将小跨栏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

2、游戏“我是跨栏小冠军”

(1)教师:你们想做冠军吗?想得奖牌吗?在比赛中动作要规范,有力,不能犯规。

(2)幼儿分成四组比赛,为获胜组贴红花。

(3)提高跨栏的高度,幼儿再次比赛,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出示椅子,利用椅子进行跨栏运动。

教师调整椅子之间的距离,进行跨栏练习。

(1)将椅子按恰当顺序摆放好,各组小朋友分别从椅子上连续跨过。

(2)分别将两个椅子背背相对,排成一列,各组小朋友分别从椅子上连续跨过。

比较小组同学完成时间的长短,跨椅子过程中,椅子倒地这位同学失败。孩子跨栏过程中,教师指导动作,保护好学生安全。

注意活动前,教师要讲好规则,注意安全,保持身体平衡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坐在椅子上做放松运动。

2、收拾场地。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通过反复练习,增强了孩子们的毅力、勇气、信心,克服了恐惧心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孩子们之的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平整的场地、《健康歌》音乐、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环节设计:

1、整队,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随《健康歌》音乐做运动,做好游戏的准备活动。

2、通过谈话法跟幼儿讲明游戏规则,把幼儿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幼儿是一列“小火车”,三列“小火车”同时从起点出发,绕过障碍和终点标志,以先返回起点者为胜。若在前进过程中“小火车”断开,则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3、强调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活动开始:

玩法一:幼儿六人或七人一组排好队,后面的幼儿扶着前面幼儿的肩膀,形成“小火车”。起点和终点之间不设障碍,终点处设三个终点标志。三组幼儿同时随音乐《火车开了》开始游戏,绕过终点标志先返回起点的是优胜者。

玩法二:幼儿六人或七人一组排好队,排头幼儿手拿呼啦圈做车头,每个幼儿套在一个呼啦圈里当作车厢,后面幼儿抓着前面幼儿身上的呼啦圈,连接起来开小火车,起点和终点之间设有障碍,终点处安排三名幼儿作为终点标志。三组幼儿同时随音乐《火车开了》开始游戏,到达终点绕过终点幼儿再返回起点,先到起点的一组为胜。

玩法三:幼儿分小组创编游戏玩法,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5、活动结束: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并整理活动器械。

幼儿体育教案篇5

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

为促进幼儿园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作为北京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学前教育研发团队,我们在多年前就提出幼儿园教育需在学习和教学形态上进行创新的思想。经过三年研究,设计出完整的“幼儿园学与教形态创新与实践方案”(以下简称“学与教方案”),并研发完成了方案所需的创新产品和实践路径。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我们把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保护其好奇心和兴趣,创设丰富的学与教形态作为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依照这个基本思路,进行具体的“学与教方案”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强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由此,我们将研发重点放在:如何将信息技术、多种载体的传播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运用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幼儿园教育资源获取、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资源共享、体验式教学中,改变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再现生活情境,建立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手段。由此,将幼儿园传统的教育发展成为新型的教育,促进幼儿园学与教形态的不断创新。

“学与教方案”的内容设计

基于基本思路和研发重点,我们将“学与教方案”设计划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指南》要求,研发全新的与《指南》要求一致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开发与活动内容相匹配的数字素材,以及具有广泛兼容性的幼儿园教育多媒体平台,组成“三位一体”形式的幼儿园教育创新产品——“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是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专门研发的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学与教方案”的开展提供了内容基础,形成下列内容构架: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活动指导方案+数字素材库+多媒体平台

在这个内容构架中,活动指导方案是主体和核心,数字素材库是对信息化教育活动的资源支撑,多媒体平台是帮助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活动的工具和载体。

1.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

《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所编写的900个独立活动,活动内容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忠实遵循了《指南》的具体要求。全书在整体结构上分为5个领域,即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每个领域设置180个独立活动,每个学期有30个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我们特别为《NOC幼儿园活动指导方案》分别设计了教师手册和幼儿手册。其中的幼儿手册在内容上与教师手册中的每个教育活动相匹配,采取图配文的表现方式,让幼儿通过视觉发现和听觉辨识来理解活动内容,并根据活动要求设置了幼儿动手动脑的项目,如连线、选择等。同时,幼儿手册还考虑到亲子教育因素,设置了“小贴士”便于家长使用时了解教育活动要求,使幼儿手册成为一个幼儿园活动向家庭延续、实现家园共育的媒介。

2.NOC幼儿园活动数字素材库

NOC幼儿园活动数字素材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配套数字素材库、通用数字素材库,以及两个补充部分:多媒体数字课件库、家园共育素材库(如图1)。

(1)配套数字素材库(如下页图2)

素材采用积件形式,以PNG格式呈现,拖拉方便。便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平台时随需随用、任意摆放,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画面。

便于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调用、组合。在活动中随活动环节渐次叠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可以借助素材和多媒体平台,结合活动内容,进行情节再现、情境搭建、创意延伸。

包括各种造型的幼儿与成人形象,丰富的幼儿园、日常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情境设计,以及活动内容所涉及的各类物品设计等。

(2)通用数字素材库

通用数字素材库除具有上述配套素材库的文件格式特点外,涉及内容更为广泛,设计风格多种多样,为教师备课及开展活动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来源,共分为十二个类别(如下页图3)。

(3)多媒体数字课件库

多媒体数字课件库收集了多家幼儿园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是幼儿园教师开展学与教活动的参考资料。课件素材选自幼儿园一线教师集体讨论和精心设计的课件,以及历年参加NOC活动的幼儿园教师课件,集中体现出在幼儿园学与教活动中对多种传播载体的灵活运用。素材的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特色鲜明,便于幼儿园教师进行借鉴和学习。

3.NOC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

NOC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由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组成。

(1)备课平台

自动记录和管理教学备课,能简便编辑备课课程及灵活储存备课过程和资源,自动生成备课文件包,并具有将备课转换为授课的功能。

具有同步搜索新闻、图片、音频、视频、百科、网页和本地数字素材库资源的功能。

具有音频、视频编辑的制作功能,文字书写、编辑和文字转换声音的制作功能,挂图和卡片编辑的制作功能,调用PPT、Flash等软件的制作功能。

具有远程视频教学交流功能和照相机功能。

(2)授课平台

具有电子白板书写、彩色绘画,影视、音乐和PPT、Flash等多种格式文件载体的同步播放和同步切换功能。

轻松实现互动学习和远程教学交流。

“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推动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提供了保障;激发了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园间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搭建了有效平台;连通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顺应了幼儿园教育中“学与教”形态变革的大趋势,促进了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学与教方案”的实施平台

“学与教方案”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发展NOC实验幼儿园,创建实施“学与教方案”的平台。NOC实验幼儿园将使用《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开展活动,实现所有NOC实验幼儿园都是在同一平台上以相同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在同一环境下展开学与教形态的创新和实践,用同样的素材进行交流和探讨,接受专家的统一指导。

NOC实验幼儿园自2013年开始设立,目的是结合NOC活动组织、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幼儿园学与教形态创新与实践。通过组织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创新开展;通过专家指导,提高园长和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与教形态的创新实践能力。

设立NOC实验幼儿园,还有助于协助各地加快幼儿园教育学与教形态创新的区域整体发展,提高幼儿园在教育创新与实践的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幼儿园教育创新与实践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家园共育搭建交流平台。

指导和培训

“学与教方案”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通过不断的指导和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帮助幼儿园将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为此,将借助“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开展,依靠“学与教方案”研究团队、课题组专家、NOC活动组委会及高校的学前专家,在NOC实验幼儿园中持续不断地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使幼儿园教师在应用《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育活动的同时,有机会在学与教形态的创新与实践中得到专家的指导,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环节是实现“学与教方案”整体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将从七个方向对NOC实验幼儿园教师进行充分的指导和培训。

方向一:幼儿园信息技术的环境建立及发展趋势。

方向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怎样引导幼儿体验和参与。

方向三:信息技术运用如何与教学深度融合,现代电子设备与教学怎样结合,信息技术运用怎样推动教学资源的创造和整合,如何适度运用信息技术设备。

方向四:幼儿园信息化及网络建设对教学管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方向五:信息技术环境对幼儿学习与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方向六:信息技术如何与家园共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方向七:幼儿园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案例的分析与交流。

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并派专家和研发人员进入各NOC实验幼儿园进行入园指导培训。

“学与教方案”的整体设计思想体现了幼儿园教育变革的大趋势,申报的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学与教形态变革的研究》获批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目前,课题指导组已经将《NOC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作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园的教学材料。

幼儿体育教案篇6

幼儿园教育案例作为教师之间沟通思想、分享经验以及提升理论水平的一种方式,正日益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发起幼儿园优秀案例评比活动,鼓励所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积极参加。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对案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知道该怎么写案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案例,有些教师甚至连什么是案例都说不清楚。针对这样的状况,有必要对幼儿园教师的案例撰写进行指导。笔者认为,要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案例的撰写方法,必须对以下三个问题作深入的了解:(1)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2)为什么要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3)怎样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下面笔者将一一阐释这三个问题,希望能为幼儿园教师的案例撰写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

“案例”一词由来已久,英文写作case,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最早出现于律师与医生行业。〔1〕

在教育界,教师写作案例,并将案例运用于教师培训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当时,有感于抽象的教育理论与丰富的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不少理论工作者鼓励教师成为研究者,希望教师能够把行动和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因而,案例概念被引入教育界。大部分研究者把教育案例定义为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3〕曾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好的教育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叙述生动,引人入胜。教育案例所叙述的事件应当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案例中的事件须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成为案例。能够称之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并且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是案例中的事件必须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要能够从这个事件的解决当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并能给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三是案例中的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它虽与故事一样生动有趣,但决不是杜撰的。

幼儿园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是在幼儿园这个特定场所中,通过观察、反思等手段,对某一典型教育现象(这种教育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的)进行详实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达到对所含问题的诠释或解决。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教育现象不仅仅针对幼儿园集体活动(如教学活动),还应该包括集体活动之外教师认为具有价值的个别教育现象(如某个幼儿的行为问题)。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活动的案例,另一类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4〕由于集体活动尤其是教学活动一般具有普遍性,因此集体教学案例成为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有些教师将涉及个别幼儿的教育现象称之为个案,因而产生了一个疑问:个案是不是案例?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说,个案不等于案例。

在教育领域虽然也有人将“个案”称为“案例”,但是“个案”这个词在教育界原本就是专业名词,专指“个案研究”,即教育领域的“个案”实为“个案研究”。由此可见,“案例”和“个案”不是同一个概念。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有着特定范围的现象(如一个机构、一种课程、一个人、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与分析。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个案研究大多是质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产生某种假设,而不是检验假设,即它是从原始资料(对某一个案整体情况的实地考察)中推断出有关这一个案的假设或理论。幼儿园教师所称的一些“个案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案研究,因为其真正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解决自己当下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对某一幼儿的深入了解与帮助,或对某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的反思,并没有建构某种假设或理论。

还有些教师在为自己撰写的案例命名时,写作“××案例研究”。那么,“案例”等于“案例研究”吗?笔者认为“案例”与“案例研究”是有区别的。案例侧重于分析或解决某一具体教育事件中的问题情境。简言之,案例是教师对某一真实教育情境的描述和反思,一般是就事论事,类似于教育反思。而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研究思路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案例研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或者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究,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黄娟娟,2003)因此,案例是构成案例研究的基础,没有案例便没有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案例价值的展示和功能的显露,案例只有经过解释和剖析,并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之后,才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幼儿园教育案例是一种教育反思,不能等同于案例研究。目前幼教界鼓励大家从事案例研究,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能从事这类研究性工作的。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对于一些师资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的幼儿园来说,开展案例研究有一定的困难。而案例撰写作为一种详实的教育教学性反思,是幼儿园教师能够掌握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案例撰写中逐步积累经验,提升理论水平,为日后案例研究的进行打下一定基础。

二、幼儿园教师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案例

首先,从幼儿园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说,通过案例的撰写,教师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积累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萌生一些好的想法。有时偶然的教育情境会激发出独特的教育教学策略。灵光的闪现如果不及时记录和整理,稍纵即逝,教师智慧的结晶将被无情地埋没。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如果教师能及时写下这些困惑,作出自己的解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解释和方法必然反映出教师当前的教育理念与专业水平。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其次,案例撰写要求幼儿园教师善于观察和思考,并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经常撰写案例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新世纪的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反思能力。由于幼儿园教师能接触较多的教育教学实例,因此学会反思的前提是学会观察。提倡幼儿园教师撰写案例,尤其是优秀的案例,会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学习捕捉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学习观察、学习反思的过程必然促使教师学习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此外,案例撰写是教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这不是漫无目的的瞎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合乎逻辑的思考。因此,案例撰写的过程还是训练教师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形成规范性思维。

幼儿园教师应明确案例撰写的价值,不是为写而写,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

三、怎样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

目前可供参考的网络和杂志上的案例形式五花八门,到底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合乎规范的呢?

根据幼儿园教育案例的定义,笔者将其分成两大类型,即集体活动案例与个别幼儿教育案例。

无论何种类型的案例,一般都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故事性。案例展示与反映的是一个现实的教育教学事例,是生动教学事实的再现。案例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或观点,对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能反映出事情发生的详细经过,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2)典型性。案例需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内容最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能反映时代的要求。案例可以引发教师诸多思考,今后若遇到同样问题或类似事件,他们便知道如何应对。案例描述要能清楚地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个思想,蕴含一定的理念。(3)问题性。案例中要包含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同时可以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思考。

1.集体活动案例撰写形式

(1)夹叙夹议。即一边描述性地记录集体活动过程的真实情况,一边对活动进行分析与点评。这种写法的优点是面面俱到,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活动过程作出全面的评价。

(2)先叙述后议论。即先描述活动的某一过程或片断,然后根据典型事例,确定一个主题展开议论。这种写法往往能以小见大,便于突出文章的中心。作者观点鲜明,读者很快便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随想式。即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内容既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某一问题,也可以包含解决问题的某些方法,还可以叙述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形式自由,任由作者发挥。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作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感想。

2.个别幼儿教育案例撰写形式

个别幼儿教育案例的呈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形式:引言交代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评析。

(1)引言。即开场白,不必花太多笔墨,可简单介绍案例大致涉及的主题。

(2)交代案例背景。即交代与案例发生有关的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案例背景是否交代清楚将直接关系到对案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分析、评判能否真正把握事件背后所隐含的问题实质。案例背景介绍无需面面俱到,而应主要说明事件发生是否有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3)案例描述。即整个事件的详细记录。在描述时注意把握主题,对于一些涉及主题的细节部分更要细致描述。

(4)提出问题。案例是包含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幼儿园教育案例主要是揭示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因此,在撰写案例时,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解决问题的方法。撰写案例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需要解决问题。因此这个环节尤其重要。幼儿园教师需详细叙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

(6)评析。有时是反思或讨论。这一部分的作用是深化读者对案例的认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撰写案例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注意保护案例中涉及人物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于带有负面性质的例子,叙述时要避免使用真实人物的姓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参考文献:

〔1〕经柏龙,罗岩.论案例教学及其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幼儿体育教案篇7

首先,《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特点决定了要在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方法。2012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其中“倾听与表达”的子目标有:(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2)愿意讲并能讲清楚。“阅读与书写准备”的子目标有:(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2)具有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也是教与学的的工具,因此,幼儿语言教育目标自然而然就具有浓厚的实践性、操作性。为了实现这些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幼儿语言教育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相应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如《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张明红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以下举例都来自该教材)教材的前部分内容讲述了“幼儿语言教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活动”等基本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和文学教育活动”等实践性内容单独成章,并附加大量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以加强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可见,《幼儿语言教育》在内容上也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幼儿语言教育》在目标、内容都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其次,中职学校设置《幼儿语言教育》的课程目标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幼儿语言教育》是中职学校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该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具体包括:(1)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2)培养设计可行性高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能力;(3)具有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4)能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析,具有评价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学生进入幼儿园工作前,不仅要对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知识有一个总体、清晰的认识,更要具备在幼儿园工作中所需的组织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这些能力仅凭教师在课堂进行书本讲授,是难以成就的。中职专业教师在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时,在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实一体化”。

再次,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中职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不长,学习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激发。他们喜欢“易懂、有趣、实用”的知识,喜欢操作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讨厌逻辑性强、理论难度大的专业知识,讨厌教师的“满堂灌”。因此,在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时,教师应在了解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该课程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多设计实践性、操作性教学阶段或教学环节,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和实施幼儿语言教育的专业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在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理实一体化”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运用

运用“理实一体化”方法设置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在设置中职《幼儿语言教育》的课程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实践技能目标,力求在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目标和实践技能目标的结合。在设置《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对有关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的掌握,也要考虑学生的设计、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技能的培养。在设置《幼儿语言教育》某一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对该章节的具体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考虑学生对某些具体操作技能的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在理论性内容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教育》包含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幼儿语言教育概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等内容。“理实一体化”方法运用到这些教学内容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幼儿语言教育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懂”,让学生理解、体验和践行幼儿语言教育理论。

理论知识本身就来源于实践,并回归实践。在学习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学习。“理实一体化”运用到理论性内容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如下:(1)演示法。运用ppt课件、视频、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以图片、动漫、视频等直观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的脉络,从而初步理解抽象的幼儿言语教育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并给予必要的解释。(2)案例法。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案例讨论方式,为学生架起“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桥梁”。(3)活动示范法。教师利用教材的“活动示范”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三)“理实一体化”在实践性内容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教育》包含了诸如“幼儿讲述活动”“幼儿谈话活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和“幼儿文学教育活动”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性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教学中理解、体验和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将“理实一体化”方法运用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性教学中,可遵循以下步骤与方法:(1)自主学习法。教师通过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同时,对组织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也要给予必要说明。(2)活动示范法。以某类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为主题,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园幼儿,共同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理解组织开展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3)案例评析法。教师播放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实录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播放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评析,增进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分析评价能力。(4)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教师布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学生所设计的方案加以修改、讲评。(5)模拟课堂教学。学生以自己设计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为模本,自己扮演幼儿教师,其他同学扮演幼儿园幼儿,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模拟活动。其间,采用微摄录的方式,对学生组织的模拟活动进行摄录。(6)学生教学视频评析。回放学生开展模拟课堂教学的视频,师生共同加以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的优缺点。(7)完善活动设计与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与方案。

(四)“理实一体化”在课程考核中的运用

“理实一体化”运用到《幼儿语言教育》课程考核,就是要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考核考察学生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两者的比重分别为:理论考核占40%,实践考核占60%。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总分数就是该门课程的综合成绩。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为试题测试;实践考核可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为主题,设计一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并依据其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模拟活动,将其摄制为视频。学生制作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和活动视频是确定其实践考核成绩的依据。

三、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注意事项

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技能。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组织和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经验与技能。在中职学校担任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到幼儿园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幼儿语言教育技能与经验,从而熟悉幼儿语言教育的流程与方法,具备组织开展各类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制作、教学案例的展示、教学视频的制作都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担任《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为顺利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准备条件。

幼儿体育教案篇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我们: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强调“教育应当符合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思想已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切切实实地因人、因材施教,使“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我园从幼)l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本园的实际出发,为幼儿创建了成长记录档案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较果,幼儿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们在创建幼儿成长档案过程中一些做法和成效。

一、幼儿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反映幼儿生长发育的材料

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成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视力、牙齿、动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数。其来源主要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测查以及家长在孩子人园前填写的资料。

(二)反映幼儿操作能力的材料

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很多,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中的这部分材料是最容易收集的。我们把幼儿不同时期的操作活动的作品有选择地进行拍照,然后归人每个幼儿的档案袋。

(三)反映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

由于口语是幼儿即时性说出的话,如果不能有效地记录下来,就很难对不同时期幼儿的口语发展作出比较和评价。因此,我们的保教人员会及时地将幼儿的幽默对话、稚气语言记录下来,存人幼儿的档案袋。同时我们也有效地利用音像资料,记录幼儿语言发展情况。

(四)反映幼儿认知发展的材料

在幼儿的生活中,涉及认知发展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我们在收集这方面的内容时,选择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如幼儿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幼儿户外的自然探索等可以代表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资料;体现幼儿值日、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协商等可以代表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资料。

(五)反映幼儿艺术发展的材料

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具体,主要包括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手工活动作品,如绘画、纸工、泥工等作品,唱歌、跳舞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再现活动的资料等。

我们在收集幼儿成长档案材料时,要注意家园达成共识,实事求是地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并让幼儿乐于参与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在收集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过程,以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并以一人一袋的形式保存下来。

二、建立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后的主要成效

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在对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挖掘孩子的潜能,使教育评价科学化、准确化,并达到家园共育,促进家园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幼儿成长记录档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幼儿成长记录描述了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成长档案中收集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不同时期的作品、照片、影像资料等,这些资料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二)幼儿成长记录档案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和素材之一,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幼儿对档案中自己以前的和现在的材料进行比较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建议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将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有效使用能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策略,能有效的进行个别指导。

(三)幼儿成长记录档案能动态地评佑幼儿的发展水平

我们将幼儿的各种作品、相关资料收集和积累起来,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教师通过成长档案积累的各种作品特点及记录来评估幼儿,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另外,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享受成长的乐趣。

(四)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便于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

在档案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不但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幼儿档案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能使家长更客观地了解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情况及各方面的发展,家长反馈很好。

(五)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经过两年的成长档案创建工作,教师们的观察能力、撰写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们对孩子的行为、发展状况进行细微的关注,将幼儿的一举一动收人眼底。观察孩子已成了教师的工作习惯。

幼儿体育教案篇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我们: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强调“教育应当符合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思想已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切切实实地因人、因材施教,使“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我园从幼)L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本园的实际出发,为幼儿创建了成长记录档案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较果,幼儿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们在创建幼儿成长档案过程中一些做法和成效。

一、幼儿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反映幼儿生长发育的材料

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成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视力、牙齿、动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数。其来源主要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测查以及家长在孩子人园前填写的资料。

(二)反映幼儿操作能力的材料

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很多,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中的这部分材料是最容易收集的。我们把幼儿不同时期的操作活动的作品有选择地进行拍照,然后归人每个幼儿的档案袋。

(三)反映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

由于口语是幼儿即时性说出的话,如果不能有效地记录下来,就很难对不同时期幼儿的口语发展作出比较和评价。因此,我们的保教人员会及时地将幼儿的幽默对话、稚气语言记录下来,存人幼儿的档案袋。同时我们也有效地利用音像资料,记录幼儿语言发展情况。

(四)反映幼儿认知发展的材料

在幼儿的生活中,涉及认知发展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我们在收集这方面的内容时,选择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如幼儿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幼儿户外的自然探索等可以代表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资料;体现幼儿值日、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协商等可以代表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资料。

(五)反映幼儿艺术发展的材料

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具体,主要包括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手工活动作品,如绘画、纸工、泥工等作品,唱歌、跳舞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再现活动的资料等。

我们在收集幼儿成长档案材料时,要注意家园达成共识,实事求是地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并让幼儿乐于参与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在收集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过程,以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并以一人一袋的形式保存下来。

二、建立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后的主要成效

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在对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挖掘孩子的潜能,使教育评价科学化、准确化,并达到家园共育,促进家园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幼儿成长记录档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幼儿成长记录描述了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成长档案中收集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不同时期的作品、照片、影像资料等,这些资料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二)幼儿成长记录档案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和素材之一,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幼儿对档案中自己以前的和现在的材料进行比较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建议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将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有效使用能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策略,能有效的进行个别指导。

(三)幼儿成长记录档案能动态地评佑幼儿的发展水平

我们将幼儿的各种作品、相关资料收集和积累起来,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教师通过成长档案积累的各种作品特点及记录来评估幼儿,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另外,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享受成长的乐趣。

(四)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便于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

在档案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不但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幼儿档案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能使家长更客观地了解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情况及各方面的发展,家长反馈很好。

(五)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经过两年的成长档案创建工作,教师们的观察能力、撰写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们对孩子的行为、发展状况进行细微的关注,将幼儿的一举一动收人眼底。观察孩子已成了教师的工作习惯。

幼儿体育教案篇10

如果评价仅仅是以筛选、排序为目的,总是看到幼儿的不足、缺陷,就会忽视幼儿表现出的自尊、热情、投入和毅力、就会导致幼儿沮丧、甚至丧失自信、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班级教师的评价观需要根本的变化,形成新的评价理念:评价的本质应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评价应坚持“价值多元”的信念。教育评价应重视幼儿个体学习的意义,评价的功能应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促进每个幼儿的充分发展为目的。

幼儿成长档案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将幼儿各个发展领域的作品及相关材料收集起来,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收藏,促使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一种客观的反思,并尝试参与到幼儿及主题课程的评价中来。成长档案的建立不但能激励幼儿积极从事各种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而且也可以将留在成长档案里的作品作为自己阶段性回顾的一个参照。因为幼儿成长档案中的主要内容,是由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及幼儿对课程内容的回应等构成的,所以通过对幼儿作品资料的分析、评价,将有利于对教育效果的检查,教师也可以根据档案的评价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成长档案的评价,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设计、测定、观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沟通等能力。

幼儿体育教案篇11

一、搭建幼儿成长电子档案互动平台,架起信息化家校建设的桥梁

幼儿成长电子档案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去收集各类能真实反映幼儿在一定时段内学习状况、学习特点、发展变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通过网络形成数据,制作并建立幼儿发展电子档案,用以进一步了解幼儿、改进教学的一种评价方法。实践中,我园运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了幼儿成长电子档案互动平台,充分挖掘其生动性、直观性、发展性、个性化等特点,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和传递信息,架起信息化家园建设的桥梁,发挥幼儿电子档案在家校建设中的优势:

1、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优势

应用文字、声音、图片,突破视觉的限制,更加真实地记录幼儿的具体发展状态,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每个幼儿个性化的行为特征,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多角度地观察幼儿的成长,共同针对幼儿的差异因材施教。

2、电子档案的交互性优势

根据家园双方提供的图片、图像等资料和文字描述,有助于教师及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从而能够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家长的记录过程具有随机性的特点,而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家长进行观察记录,实现良好的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体现了计划性和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

3、电子档案的直观性优势

电子档案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录音、视频等材料,更生动地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给幼儿留下更加美好生动的回忆。据研究,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尤其对于擅长形象思维的幼儿,应用电子技术记载的形式,使得他们更容易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体验成功,感觉自己的不断进步和长大,进而提升自信心。

4、电子档案的便携性优势

与传统的成长档案相比,电子成长档案采用现代电子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具有存储容量大,易于保存、查阅及携带,并能应用电脑、手机进行操作、交流和展示;使用光盘刻录的形式保存,既能补充文字资料的不足,又节省了空间,更有利于幼儿教师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配合,使家教宣传更加快捷优效。

二、构建幼儿成长电子档案内容框架,家园共同关注幼儿成长轨迹

(一)根据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研发档案框架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是立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一项教育要事在幼儿心理健康档案框架的设定中,我们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出发,考虑到了以下因素:

1、针对性: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设定框架,具体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动态的)和评价。

2、共同性:档案的参与和使用体现全面性,即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建档并运用档案进行家园教育互动。

3、操作性:发挥电子技术的优势,设定学期、月、周、日的记录周期;设置利于文字、图像载入的版面空间;整合运用计算机与手机、网站与飞信等互动渠道与形式,从时间、空间、渠道和形式上提高档案的操作性。

(二)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记要研发档案内容

电子档案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载入内容的价值。我们从记录什么、怎么记录、记录了有何用进行了研讨,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记要有目标地预设幼儿心理电子档案的载入内容:

(1)幼儿的基本资料档案: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幼儿的个人介绍,家庭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目的是让家长关注幼儿的优点,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2)教师及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的记录:预设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的发展目标,从智力、意志、情绪和性格、交往四方面有目的地观察记录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状况。见后附表:

(3)幼儿的自我评价与记录

为了发挥档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自育功能,我们把幼儿的自我评价纳入档案载入内容,创设了“我的进步与努力”、“我的心情”、“我的作品”的文档,通过文档的记录引起幼儿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及评价自己,在增强幼儿自我认同感、体验成长及成功的同时,为自己提出努力的方向及目标,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实施原则,发挥信息化家校宣教沟通优势

1、加强宣教,提高建档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家长和教师是“幼儿心理健康电子档案”的重要参与者,“幼儿心理健康电子档案”能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情况,也是他们与教师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采取家长会、网络及宣传栏、园本教研等活动宣传方式,向家长和教师宣传建立幼儿心理成长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家长和教师了解档案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方法,调动家园共建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为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研训,提升档案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教师是“幼儿心理健康电子档案”最直接的操作者,承担着记录与评价、交流与沟通等重要的责任,教师的研究与培训尤为重要。我们通过组织教师研讨明确建档意义,实行“设计试行―反馈分析―择优重组三个阶段”的研中训,课题组就操作中遇到的有关档案的设计与技术问题进行反思与分析,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择优进行再次调整与组合,边实践便培训,不断优化幼儿心理健康电子档案的操作方式,提升档案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3、三角互动,多维提升档案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和观念的更新,互动教育成为有效教育的必杀技。我们同样感到,在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加强教师、家长和孩子的三角互动,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度。为此,在本档案应用的参与面及载入内容中,充分提供了家长、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空间,多渠道增强三角互动的频率,多维度地提升了档案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价值。

4、实时载入,有效运用档案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档案的意义在于记录事物发展的轨迹,而幼儿心理健康电子档案作为一个教育载体,其运用的时效性将直接影响其在教育中的实效。为此,我们强化了档案的实时载入,每天、每周实时载入幼儿阶段性的发展目标、辅助教育的活动计划、教师和家长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及生活中的表现状况、家长教师及幼儿的自我评价等,有效运用档案呈现幼儿的心理发展轨迹,并有效地为其领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近5年的实践与应用,我们感到幼儿成长电子档案是一个让幼儿的成长可见、可寻的、聚焦并提升家园对幼儿关注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家长参与课程建设与家校互动的频率和效度大大提升。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网络助教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增进助教与教师、助教与孩子、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规律,进一步拓宽家园合作的思路,丰富家园合作的内涵,以幼儿成长电子档案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家长学校建设。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刘凤英 《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2.刘凤英.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幼儿体育教案篇12

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大批幼儿园的扩建、增建,中小学教师转入幼儿园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常见现象。转岗教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群体,部分中小学转岗教师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缺乏充足的专业培训,还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教育幼儿,导致幼儿园“小学化”,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学的正常发展。转岗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影响幼儿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转岗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幼儿园发展状况也决定了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1]

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要做到:帮助转岗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好心态,体会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掌握与幼儿、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技能。笔者根据转岗教师培训的要求,总结出了以下培训方案,包括制定培训方案前进行充分调研,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合理配置培训课程,打造专业团队有效管理,加强培训的效果评估。[2]

二、转岗教师培训方案分析

1.制定培训方案前进行充分调研。要想做好转岗教师,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转岗教师的现实状况。幼儿园转岗教师大多是中小学富余教师,文化层次较高,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大多年轻富有激情与活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都很强,具有作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基础。但是学前教育指向的群体是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转岗教师以前的教学经验并不是都可以适用于幼儿身上。转岗教师没有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缺乏足够的幼儿心理学知识,缺乏与幼儿、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没有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也有所差别。了解现状才能针对现状制定适合实际的培训计划。[3]

2.制定科学的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转岗教师培训的质量。培训方案要包括科学的培训目标、合理的培训课程。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要遵循适应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发展规划、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原则。笔者认为,转岗教师培训课程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园教育理念。转岗教师要明白幼儿群体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白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区别,避免把幼儿园当小学教。幼儿园教育是“育教”相结合的,转岗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作物教育目标。

(二)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知识。为弥补转岗教师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背景,培训要教授给转岗教师关于幼儿心理学知识、教育学原理、学前卫生学、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保证转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培训要促进转岗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科研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师要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三)在教学实践体验。培训的目的是让转岗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让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知识得打真正运用。在转岗教师得到足够的知识技能培训后,应该让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体会幼儿教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3.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我们不能局限在程式化的培训模式上,不能单靠课堂讲述的方式给转岗教师做培训。要采取灵活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小组为基础,建立学习实践小组,通过问题调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培训方法,充分调动转岗教师的学习积极性。[4]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实施

一个培训方案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出来只是第一步,做到真正实施和评估才是关键。为了保证培训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

1.政府教育部门与幼儿园的配合。进行转岗教师培训,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幼儿园的配合。政府要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转岗教师的专业要求,鼓励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幼儿园也要给予相应支持,参与具体培训方案的制定、为转岗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应机会,给转岗教师普及具体的幼儿园发展情况。

2.建立专业的培训团队。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平、保证转岗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培训团队,这个团队既需要来自各个著名师范大学的教授、政府教育部门的主管人员、长期参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教师和优秀幼儿园园长。这个团队要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也要参与实际的培训。

不仅要确保转岗培训的实施,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包括即时评估、训后总结、训后跟踪指导等方面。在培训过程中要实时对学院进行考察以及能力测试;培训结束时学员要根据自身培训感受写反思总结;组建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训后跟踪指导团队,给转岗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提供指导和服务。[5]

转岗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转岗教师培训事关幼儿园教育水平,事关学前教育总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迎兰. 试析当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3:60-63.

[2]秦莉. 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培训的思考与建议――以四川幼专参与国培计划为例[J]. 幼儿教育,2012,33:19-21+27.

幼儿体育教案篇13

1.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整体教育意识,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舒适、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指导开展活动,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目的,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应以保教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一个幼儿获得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不要书包,不要教材,不要黑板,不要课程表,不要作业,不要考试,禁止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行为,杜绝“小学化”教学倾向。

3.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各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应当把幼儿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确保幼儿在卫生、交通、活动、设备等方面的安全。

4.幼儿园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职员工应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平等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幼儿。严禁歧视、虐待、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5.幼儿园要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共同实现教育目标,使幼儿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的责任感。

6.幼儿园要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幼儿园章程、发展规划、各项规章制度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学期各项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年终和学期末要进行工作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

7.幼儿园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园本教研,教师要争取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促进有效教研活动,打造特色幼儿教育。

二、教育内容

8.幼儿园要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方案一般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保障机制六大部分。

9.幼儿园要以《纲要》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为课程核心,全面实施教育内容。各个领域的教育内容要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合理、科学搭配,做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严禁向幼儿配发教材、布置家庭书写作业、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要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活动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英语等教育内容。

10.幼儿园在实施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可根据幼儿发展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兴趣的需要,灵活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每学期对课程方案的实施进行交流探讨,使方案更为合理、科学。

11.幼儿园、教师每学期初要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本园课程实施方案,制订具体的学期教育工作和课程实施计划。学期结束,根据教育计划和课程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写出学期工作总结。

12.建立学期、月、周、日活动安排制度。教师要认真研究保教内容,根据教育实际,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活动延伸(与其它领域的自然、灵活渗透)、配套活动资源、活动反思等内容。教育活动设计应提前一周完成并通过审阅。

13.教师要严格执行教育活动计划,按时组织教育活动,不擅自离开岗位。幼儿园教师要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教育理念,扎实开展各种幼教活动,提高育幼质量。

14.鼓励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自主开发园本课程。

三、教育活动

15.活动准备

(1)设计幼儿一日活动方案,包括:入园、离园区域活动安排。每日至少开设五个活动区,列出活动区名称、所需基本材料、幼儿参与方式、集体或小组教育活动等。每日至少要有四个活动安排,活动设计内容包括:活动名称、保教目标、活动主要环节、开展方式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指导要点、生活活动要点。生活活动要点应包括:盥洗、餐饮、就寝、散步等环节。

(2)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教师应制作、搜集幼儿当日活动所需的各种玩具材料。

(3)创设教育活动情景。保教人员应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以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影响并帮助幼儿形成乐观、友善、活泼、合作等积极的性格特征;要创设安全、美观、教育内涵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可随教育活动主题及时变换的墙饰、自然角、活动区等物质环境,以充分体现并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准备教育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服饰要适合保教活动需要,尤其要便于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16.活动过程

(1)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运用适合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创造”的方法开展教育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及时肯定、赏识幼儿的正确行为,培养他们游戏、学习兴趣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体现幼儿是学习活动主体,教师是活动主导,当好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参与者的角色。

(3)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承认并善于发现不同幼儿在不同发展领域的差异性,重视学前教育的启蒙作用。重视幼儿多元智能的开发,发现幼儿在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等不同方面的智力潜能,注重幼儿有益兴趣的培养,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预设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抓住教育契机,创造性地使用预设方案。

(5)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幼儿生活活动,保障幼儿每日充足的午睡时间,全日制园所保证幼儿不少于2 小时的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允许幼儿自由饮水、如厕。

(6)教师要重视幼儿在园生活全过程的组织,不搞包办代替,培养幼儿自理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7)教师要设有幼儿观察记录,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分析、诊断这些行为所反映的幼儿的发展状况、发展要求,有针对性设计教育预案,不断积累教育资料,总结教育经验。

(8)教师应及时展出每个幼儿的作品,同其他幼儿、家长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17.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的作用。幼儿园要建立科学的、符合本园实际的、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

(2)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应实行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主,园长及园内其他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应重视评价的过程,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3)幼儿园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幼儿发展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应包括量化评价、成长档案评价、赏识性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等内容,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身心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反对进行幼儿间横向比较、或突出选拔功能的评价方式。

(4)幼儿园要为每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可包括幼儿影像、幼儿生活片段的文字描述、幼儿作品、发展评价手册等,以便比较全面地反映每个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状况。

四、保育管理

18.幼儿园要树立“保教并重”的教育思想,认真落实幼儿园保教目标。

19.入园工作准备。开窗通风,清扫整理室内外卫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为幼儿准备当日饮用水,保证幼儿足够的安全饮用水;热情接待家长,与幼儿家长简短交谈,了解幼儿在家情况。

20.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以平衡膳食为原则,膳食中包括各种营养素;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食物品种多样化;制定双周代量食谱,保证一周之内不重样,每l——2周换一次食谱;合理安排幼儿进餐时间,两餐间隔不得少于3.5小时;保证幼儿饮食、饮水卫生、安全。

21.进餐及餐后工作。组织幼儿的餐前盥洗活动,适时进行文明卫生教育;指导班级值日生工作,用愉快的心情向幼儿介绍食谱,按幼儿进食量为每位幼儿盛饭、添饭,使其吃好、吃饱。并在餐间进行爱惜粮食、不挑食和简单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教育。不得在餐间训斥幼儿或缩短用餐时间。饭后要漱口、擦嘴,不进行剧烈运动;做好餐后整理和清洗消毒工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卫生环境。

22.幼儿午睡及起床。保证幼儿午睡环境和时间。午睡环境要清洁、安静、温馨,确保幼儿每日午睡时间,冬季1.5-2小时,夏季2-2.5小时;指导和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穿脱衣服,并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鞋袜被褥,摆放整齐,养成良好习惯;指导幼儿遵守午睡常规,有正确的睡眠姿势,加强巡视,做好观察;指导并帮助幼儿整理仪表,整理床铺。

23.幼儿离园活动。做好幼儿的离园仪表检查和离园的安全教育;坚持安全接送制度,防止错接或漏接,并热情与家长交谈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24.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安全和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建立体格锻炼制度、健康检查制度、疾病预防制、卫生消毒制度、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体弱儿童管理制度、营养管理制度等各项卫生保健制度,严格执行,并有详细记录。实施领导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卫生保健的管理工作。

25.加强幼儿健康检查管理。坚持幼儿每日的晨检制度。设有晨检室,专职卫生保健员要对幼儿园进行晨检,寄宿制幼儿应增加晚间检查,做好检查和交接班记录;坚持幼儿入园前的查体、年体检以及入园后的定期体检(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制度,建立幼儿个人体检档案。入园前的体检要达到100G,入园后的定期体检要达到95G以上,并及时填写体检报告,对测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及时向家长反馈。

26.积极开展幼儿疾病预防。按年龄完成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幼儿建卡率达100%;幼儿园食堂的场地、设备、膳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定期对环境卫生、各类餐具、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幼儿园内禁止吸烟;建立健全教职工体检制度。每年为全体教职工体检一次,并做好档案的收集和保存。

五、园务管理

27.园内管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有长远和近期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有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各项制度健全,有园务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评制度、卫生制度、家长联系制度、门卫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及幼儿花名册,并认真做好教育部门和统计部门的统计指导工作。

28.幼儿园对班级教学工作的管理实行班长负责制,骨干教师任班长,班长统筹协调其他保教人员共同制定、落实班级的保教工作计划。学期保教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班级幼儿发展状况分析、本学期保教工作目标、活动主题网络设计、保教工作重点等。

29.幼儿园要依法治教,规范办园行为。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严格按年龄编班,并控制班级人数,规范班级名称: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6或7周岁)35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人数酌减。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办托班(2.5-3周岁),城镇幼儿园一律不得设置学前班。坚决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30.科学合理配置人员。4-8个班设正园长1人,8个班以上设正园长1人,副园长1人以上,每班配保教人员3人。医务人员6个班以下配1人,6个班以上至少2人。园长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或相关专业中师以上学历,接受过园长在职培训,政治素质好,热爱幼教事业,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深入教学第一线,具有评课和指导幼教科研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或职业幼师班毕业学历,并取得任职资格证,热爱幼教事业,有一定业务能力。保育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医务人员应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受过幼儿保健职业培训,取得任职资格证书。

31.强化后勤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幼儿伙食账目每月向家长公布,且有台帐,严格园产管理制度,实行财产保管责任制。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无违规收费现象。

32.幼儿园要重视档案工作,做到管理、教育、保育工作档案齐全,管理规范,使用效率高。

33.幼儿园要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安全、卫生保健责任感,并定期开展安全和卫生保健检查工作,做好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清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加强幼儿的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幼儿安全档案。幼儿园应建立安全防护体系,拟定重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预案,特别是要加强门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禁止无关人员入园,保证幼儿在园安全,遇到突发事件应妥善处理并及时汇报。

六、环境建设

34.园址远离污染源,无噪音、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要经常排查幼儿园周边高危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园舍坚固安全、设计合理,选址合适。园内无安全隐患,各类设施、设备安全,有防护设备。

35.室内有适合各班幼儿使用的安全、卫生、牢固、美观的桌椅、床、流动水洗漱设备,饮水设备。配有一定数量的玩具。每班配有紫外线或臭氧消毒灯消毒柜。重视保教设备建设,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益,各类教学设备,图书报刊,电教硬、软件,玩(教)具器材等设施齐全并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标准。园内有符合安全要求的取暖、降温设备。班级有钢琴或电钢琴或电子琴、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音响设备等设施。

36.园内环境净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有绿化园地。室外有5种以上大型玩具,大型玩具区为三合土地面(已经硬化的在玩具下铺地毯)。每班有供幼儿开展各类游戏活动的玩具,人均5套以上,室外有较好教育及使用价值的沙地、动物角、植物角、戏水池、30米跑道等活动场地。

37.幼儿园要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园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要根据教育主题和幼儿发展目标定期更换环境布置内容,设置班级的自然角、观察角。环境创设要注重师幼共创,突出班级特色,同时也要体现园所文化。

38.幼儿活动室占地、建筑面积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干净、整洁、布置美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分男女的幼儿厕所、盥洗室。有单独设置的多功能活动厅、幼儿图书阅览室、幼儿电脑室,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七、家园共育

39.幼儿园要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的活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形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改善育幼环境,提高保教质量。

40.幼儿园要定期向家长开放机构全日生活、学习活动,接受家长监督。要运用座谈会、电话、网络、宣传栏、家长手册等方式加强家园联系,和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41.幼儿园要重视并加强园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城乡之间、不同类别园所之间也要加强联系、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间幼儿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八、培训科研

42.教育局、教研室要加强幼儿教育的研究、指导,为教师培训科研搭建平台。教育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学习国家、省、市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保教内容;构建园本课程;研究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43.幼儿园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每年有针对性地通过集中培训、参与式培训、教师外派、继续教育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培训,特别是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以促进教师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44.幼儿园要成立教研组,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教育研究;重视园本教研,创建人人参与、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

45.园长要定期到班级观摩、指导教师的教育工作,掌握幼儿园及班级学期保教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学期观摩、指导教师教育活动不少于20 个工作日并留有记录。园长要带头科研,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教师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搭建平台。教师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幼儿、反思自己,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互相切磋,加快专业成长。

46.重视幼儿教育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教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大力推广运用。

九、附则

47.本要求适用于**区各类幼儿园。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