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1

二、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这次讲座中,两位专家都提到英语课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购物、采访、自我介绍、游戏(如猜谜、竞赛)、问路、新闻广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2

很多学校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来专门负责专家讲座的资源建设和管理[2]。专家讲座基本上由学校的各个院系举办,没有统一组织管理。并且,目前各学校举办专家讲座还是遵循传统方式,即学校向专家发出邀请,专家受邀到各个学校,并重复地宣讲自己的研究成果,期间花费图6系统组织机构和人事管理涉及到的类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成茜.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j].企业导报,2013(7):215?216.

[3]崔晓斐.uml建模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j].河池学院学报,(26)2006:73? 74.

[4]冀振燕.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7?39.

[5]miehaelblaha,jamesrumbaugh.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m].车皓阳,杨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6]朱树人.集成化uml建模环境研究[ j].计算机工程,2000(12):66?68.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福时)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目前,各高校重视学习资源建设,忽视教与学的交互研究,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和利用率不高[3]。没有参与专家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只能自己观看专家视频和讲稿,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对外开放此类资源。由于资源与互动的断层,教师和学生对讲解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有疑问的地方不能够得到及时解答。加上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完全靠毅力看完讲座视频的人数不是很多,导致专家的学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可行性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上现场直播已经成为可能,并被迅速地应用到各个领域。2011年9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与中国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签订了高清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合作框架协议[4]。即利用高清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开展两岸师生远程面对面交流、教师资源共享、公共教学资源共享。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视频网,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提供了音视频直播与点播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5]。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和卫星传播授课,或利用全时云会议视频系统或多终端同步视频等进行授课能够成为现实。

研究表明,远距离教育中的交互作用非同小可,并且可以通过恰当的实际操作缩小双方心理上的距离,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迈克尔•穆尔[6]从结构、自主和交互3个方面出发,通过论证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通过“对话”可以缩小交互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所以远程同步视频使得专家与听讲者有视觉和语音的交互,拉近了师生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保证了学习的持续有效。根据等效性理论,举办专家讲座的学校提供给异地学校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是对等的[7]。与只看视频和讲稿比较而言,通过远程专家讲座同步视频平台,可以使得异地师生的听讲效果如同在本地一样,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知识和学习经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实现

教育均衡发展。利用网络技术缩小区域差距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针对不同校区专家讲座不平等的现象,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使得专家讲授视频在网络上进行直播[8]。让异地学校的学习者如同在会场听讲报告一样,通过视频终端和教师进行适时互动。同时把授课内容录制成文件,传送到多媒体服务器上,供学习端下载使用,扩大专业学术影响力。

3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3.1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思路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一个学校开展专家讲座,多个学校终端同步旁听,如同在一个学术报告厅一样;异地学校的听讲者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同讲授的专家进行适时互动。

基于此理念,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如图1 所示。该平台要求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有稳定的网络环境,并安装寻像摄像头和相关输出设备。此平台功能的特点有:①讲座现场直播。能让异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如同坐在一个学术报告厅一样同步听讲;②平台操作简单,只需参与听讲的异地学校向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管理人员提出申请,得到授权即可听讲;③各学习终端显示设备不需要特别定制,在学校普通学术报告厅即可听讲(有网络环境、投影仪和音响);④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专家适时互动。

视频同步录播需要学术报告厅安装寻像摄像头和同步录播系统,利用流媒体技术将视频传输出去。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对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保护,防止其它学校或企业用于商业行为,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听讲授权控制”和“视频输出控制”是该平台的重要功能部分。听讲授权控制是对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对举办讲座学校的资源保护,其他使用者必须经过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同意才能使用。视频输出控制是对通过审核的异地学校终端输出讲座视频。

图1多终端同步 “学术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

3.2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结构设计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设置了管理平台、专家授课终端和异地学校终端,如图2所示。

管理平台是由开展专家讲座的学校管理部门建设,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讲座信息的宣传、专家教授的视频和讲稿资源管理、平台维护以及对申请听讲学校的审核、授权等工作。开展学术报告的学校有责任对专家的讲座进行拍摄和在线传输,告知管理人员在线视频的地址,管理人员要负责保管,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异地学校终端在得知专家讲授的消息后,选择要听讲的专家讲座,向该校的管理员提交申请。得到授权后,提前组织本校教师和学生做好听讲准备。异地学校的听讲方式是:组织专家讲座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到本校的学术报告厅听讲,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电脑终端观看。在讨论时间段内,异地的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将问题集中到专家讲授端,专家适时讲解,实现有效互动。 异地终端屏幕为专家讲授镜头和讲授稿件同时显示,保证异地学习者在听讲过程中清晰地知道讲授内容,跟上专家讲授的节奏。

图2多终端同步“学术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结构

4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优势分析4.1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学术影响力

专家讲座可促进不同学校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宽学习者视野[9]。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多个异地终端与专家讲座终端同步听讲,不再局限于本校师生,扩大了受众范围。异地学校可以选择高质量的专家讲座,同步听讲,打破了学校资源封闭的现状,使得专业前言的研究能够快速地被广大师生所知晓,加快了学科专业的发展。

4.2同步视频听讲,增强学习兴趣

打破了资源与互动分离,教师和学生只能观看讲座视频的现状,使得师生能够同步听专家讲授,并与专家通过视频适时互动,异地教师和学生就像看新闻直播一样兴奋,容易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转换价值的提高。把学生组织在一起,可以增加学习者讨论交流的机会,烘托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4.3节省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改变专家讲授需要奔赴各个地区的这种现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专家讲座视频同步播放,可节省大量的路途时间和精力。专家不用再奔赴各个学校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

重复宣讲,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研究,提高文化产值。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设计,使各个学校节省了重复建设专家讲授资源的经费,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5结语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应用需要。最有效的授课是面对面讲授,地级市学校的师生通常无法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希望借助视频同步技术,尽量达到同样的效果[10]。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专家讲座的异地同步进行。该平台若开发成功,可保证身处各异地的学习者学到相同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缩小了专家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军芳.高校学术讲座的现存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知识经济,2013(7):161?162.

[2]柳翔.多视角下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路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8):116?117.

[3]王星.“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研究室建设方案——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异地教学研究室[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71?75.

[4]我院与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签约开展高清远程视频互动教学项目合作[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1(4).

[5]何应锦.基于高校平台的视频直播系统研究与构建[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6]nipper, s. third generation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mputer conferencing[m].uk oxford: permagon, 1989:63?73.

[7]simonson, michael,schlosser. theory and distance education: a new discuss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9 (13):11.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3

成功的具体做法:

一是主打民生,以策划带活动。一个好的活动,尤其是长期开展的活动,必须有一个好的“中心思想”,这就需要在创办前进行精心的策划。策划的高度,也就是活动的高度;策划的定位,决定了活动的成败。这一活动是否为受众所需要,则是进行活动策划前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积极带动下,在全国各家电视台迅速掀起了举办专家讲堂的热潮,充分反映出在这个“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众多普通市民都有着迫切的充电渴望。但是,当时在安徽却还缺乏一个完全公益并针对普通百姓的全民学习平台,缺乏一所针对老百姓而办的没有围墙的“学堂”。在这之前,省图书馆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讲座,但是几乎无人知道,听讲人也是寥寥无几。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了这一情况,新安晚报社新闻中心的负责人很敏感地从中发现了“新闻眼”,决定携手省图书馆,利用各自的独特优势,共同打造全省首个以公益讲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牌。

以前,讲座都是在电视媒体上举办,可是如今如何将讲座这一形式与报纸媒体进行有效结合?这一属于报媒的讲座品牌究竟该如何定位?在策划时,经过充分考虑,力求为社会做一件实事,因此,对“新安百姓讲堂”进行了有目标性的系统定位,将讲座所举办的每一次活动的重心和特色定位于三大关键词:百姓、民生、普及。也就是,针对人群:以普通市民为主;讲座主题:以民生为主,立求每期讲座都能给百姓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讲座特色:避免“高端”,深入浅出,注重普及,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百姓素质。

二是精心包装,以活动造新闻。这两年多来,“新安百姓讲堂”先后举办了“迎战高考”、“合肥历史名人”、“收藏文化”、“安徽经典剧种”、“医学专家话健康”、“名家说法”、“幸福家庭”和“投资理财”等三十多个系列共两百多场讲座,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凸显。

笔者在讲题的组织上一直努力做到契合群众需求、关注社会热点、不断推陈出新。所以,每月讲座都会根据时事推出一些契合社会热点的讲座,如在季节交替时,推出当季的养生讲座;在地震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时,推出如何有效逃生的讲座;在“合肥大建设”这一备受关注的大主题下,邀请合肥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开讲“合肥新时期发展战略解读和思考”讲座,内容涉及到省城市民关心的诸多合肥发展的话题,并通过理性分析和讲解,让百姓了解政府工作,知晓城市发展方向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笔者认为单个讲座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关注面,所以,坚持定期组织与讲座相关的大型公益活动,并坚持一定要包装活动,力求让每一次大型活动都能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成为新闻话题和新闻由头,并让活动具有更为广泛的百姓参与性。如在高考期间举办“迎战高考”系列讲座,这一系列包括邀请省教育厅副厅长开讲“解读当年高考政策”,邀请知名高中校长谈高考最后备考的方法,并邀请心理、营养专家开讲如何应考。这一系列讲座盛况空前,众多家长、学生将报告厅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外地老师受学校委托专程赶来听讲,“新安百姓讲堂”将最新的高考资讯通过报纸送到了千家万户,也为家长、学生、老师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咨询的平台。“新安百姓讲堂”不定期举办的“诗歌盛会”,更是成为百姓积极参与的品牌栏目中的品牌活动。每次活动,喜爱诗歌和朗诵的市民均会把报名热线打爆。专家在每届“诗歌盛会”中所起的作用是解释诗歌的含义和艺术价值,而市民会成为“诗歌盛会”的主角,他们可以根据主题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诵,而每一位前来听讲座的听众则能在诗歌的魅力中陶冶艺术的情操。

三是持续强化,以新闻创品牌。在整整两年多的“新安百姓讲堂”栏目打造过程中,笔者一直认为要不断强化品牌的塑造。“新安百姓讲堂”是大型公益性活动,成立以来就无任何资金的支持,所有来开讲的专家均是义务为市民开讲。仅仅两年多时间,在“新安百姓讲堂”长长的主讲人名单上,众多安徽名人名家、学者专家都位列其中。同时,“新安百姓讲堂”还为政府部门、重要的服务机构与普通市民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品牌塑造过程中,笔者一直坚持每推出一个系列讲座均能成为一个亮点,强调讲题多样化,要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省立医院合作推出“医学专家话健康”,该医院将本院一些学术造诣很深的专家组织起来推上了新安百姓讲堂的“讲坛”,该院宣传部陈孝谋副主任表示,“过去很多病人到医院就诊,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得到很多的保健信息,而新安百姓讲堂架起了医院和市民交流之‘桥’。”与省妇联权益部合作,成立了一个由专家组成的普及家庭和谐知识的宣讲队,推出“幸福家庭”系列讲座,内容包括家庭生活的不同方面,从而起到提高社会个体处理家庭问题的技巧。如今,“新安百姓讲堂”已经与近十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通过不同的系列讲座把不同领域的安徽专家组织了起来,从而也让“新安百姓讲堂”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讲座人力资源,可以长期良性的持续壮大。

“新安百姓讲堂”还非常重视树立一批以专家个人名字命名的系列讲座,并在报道中通过策划和不断强化报道,将这些讲座变成属于“新安百姓讲堂”的讲座品牌。比如,2007年3月,在新安百姓讲堂诞生一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首位以专家个人命名的系列讲座――“戴光强话保健”,每月一讲,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保健讲座为主题,立刻受到听众的热捧,场场座无虚席。2008年4月,戴光强教授将一年内主讲的12期讲座整理出书,《戴光强说保健》成为“新安百姓讲堂”推出的第一部力作。以中国科技大学知名教授刘仲林名字命名的“刘仲林感悟中华文化”,系列讲述了中华文化中的代表流派:儒家、道家、禅家、易家和创家,刘仲林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在普通市民中进行了有益大众的文化宣讲和普及,受了广泛的好评。“新安百姓讲堂”通过一个个品牌系列讲座,从而在百姓中获得了巨大的支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讲堂”,从而打造出了“新安百姓讲堂”这一文化品牌的社会效应。

四是壮大声势,以品牌出影响。“新安百姓讲堂”一直在持续强化与受众的互动,不仅在每一个讲座的推出中,还在于一系列的创新中,从而力求要将市民的“参与性”变成了这一讲堂的亮点和特色,从而让讲堂更具有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首先“新安百姓讲堂”建立了网站,其次开通了“百姓讲堂新安晚报读者社区”,听众和读者可以自由上社区发表听讲见解和学习感受,同时还建立了新安百姓讲堂QQ群,所有听众可以通过QQ这一新鲜的交流形式,共同分享和提高。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4

连云港社区大学创建于2012年3月25日,“市民大讲堂”(以下简称“讲堂”)是连云港社区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之初的设想是:作为地市级的社区大学,必须精心打造一个面向广大市民的知识普及类型的讲座机制,即“市民大讲堂”,以便为全市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为各级社区教育机构提供示范。

连云港市全市人口约52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主城区海州区常住人口近100万,社区大学所在的新东社区就有居民3万人,举办讲堂活动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然而,在举办“讲堂”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T如专家的邀请、听众的组织、程序的设计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否则,就会“曲高和寡”甚至“门可罗雀”。就社区教育而言,定期开展讲堂活动、充分吸纳听众并且取得好的效果是较为复杂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混沌的、无序的、无组织的市民组织起来,参与讲堂的学习活动,最终形成区域性的学习型组织。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教育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基本概况与实施过程

(一)基本概况

迄今为止,连云港社区大学的“讲堂”共计举办43期。时间从2012年的2月至2016年的12月,共计59个月,约每1.4个月举办1期。讲堂涉及的主题与期数如下:“艺术欣赏”(11期)“科学技术”(4期)“文学欣赏”(6期)“家庭教育”(7期)“健康养生”(10期)“历史社会”(3期)“财经”(2期)等7个专题,累计直接听众9500人,间接听众近3万人。在连云港社区大学校内报告厅举行的有32期,在各社区举行的有10期,到专业录播室录制播放的有1期,共有56名专家参加了讲堂的讲学活动。43期讲堂录制视频20BT,发放知识普及资料1万份。由连云港社区大学独立举办的有25期,与其他单位或行业合办的有18期。同步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做讲座宣传43次。如此长时间跨度的、面向普通市民的、定期举办的知识讲座在当地的历史上未曾有过,讲堂的形式、内容、效果受到了市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充分肯定。

(二)基本构想与实施过程

1.明确讲堂的功能定位和操作流程

作为地市级社区大学,需要充分考虑讲堂的定位与功能,以体现社区教育的特点和讲堂的风格。这就是要力求体现“贴近市民、雅俗共赏、立意高远、新颖生动、互助交流”的特征。让讲堂成为新知识的传播地、专家与市民的交流地、新生活的发祥地。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专家的遴选、活动流程的设计、信息传播方式上作精心安排。还需要对讲课专家作必要的要求与“辅导”,使得行业专家能够将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使得“土专家”也能够提升讲座层次;在活动流程上,我们划定了一个月的“筹备期”、半个月的“宣传期”,一周的“准备期”,半日的“实施期”,后一周的“传播期”,即将讲堂的视频上传各大媒体,以扩大讲堂内容的受众面。

2.遴选讲堂专家,确定讲座内容

无疑,讲堂的专家与内容的确定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主要的方式是:

制定计划,统筹安排。自社区大学开办起,每年初,社区教育处都要制定一份讲堂的年度工作计划,主要按照“艺术欣赏”“科学技术”“文学欣赏”“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历史社会”等6个专题进行设计,力求提前谋划、形式多样、按期举行。同时也预留了机动安排的时间。

根据专家信息安排内容。一般而言,名气越高、水平越高的专家,越能吸引观众。然而,这样的专家不是随便就能邀请到的,因为这样的专家平时的工作安排较为紧张,邀请这些专家,在交通、食宿、讲座等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我们采用的策略是与当地其他高校、行业社团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外地来一名高水平的专家,可以在多所高校作讲座,当然也可以来社区大学作讲座;或者了解连云港地区在外地工作的专家回连探亲的时间,邀请他们在探亲期间开展讲座活动;或者了解在连云港举办的各种会议的专家信息,及时邀请讲堂专家。采取这样的策略之后,邀请专家讲学便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降低了讲堂活动的成本。

根据重要事件、节日安排内容。每年的重大节日、事件有许多,这些节日、事件往往也是公众、媒体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时刻开展讲堂活动,相应的单位和市民就会比较积极。例如,在2013年世界“档案日”,与连云港市档案局合作举办《家庭档案与档案人生》的专题讲座;在2015年7月28日,与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的知识与防避》专题讲座活动;在2016年国庆前夕与地方文化馆一起举办《国庆之夜――新中国优秀声乐作品赏析》专题讲座;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几乎每年都要承办全国中医药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也举办中医药制作体验活动,讲堂及时组织市民前往学习体验,向专家咨询养生之道,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行业协会的需求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近百个行业协会,许多协会具有研究的性质,且汇集了许多行业的专家。这些行业协会大都有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职责与任务,需要举办经常性的讲座。但是,这些行业协会往往又缺少在媒体上进行宣传的经费,也缺少开展讲座活动的场地设施,他们非常希望与社区大学合作开展讲堂活动。此时,讲堂便顺势而为,积极配合,遴选专家,共同确定合作内容。

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安排内容。连云港地区有6所大专院校,许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专家可以作为讲堂的专家库成员;连云港地区山海相拥、历史遗存丰富,具备了开展考察、探究、学习的广泛资源;例如核电站科普博物馆、震旦纪地质陈列馆、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市民俗馆,这些场所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是开展讲堂活动的极好场所;港口、矿山、盐场、军营、滩涂、企业、古建筑也有大量的供市民体验和探究的空间,这些资源都是开展讲堂活?拥闹匾?内容。

3.听众的组织方式

广而告之,吸引听众。确定了讲座专家、时间、地点后,便选择时间节点在当地日报、晚报、教育网站、“政府”、电台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扩大了社区教育的影响,也扩大了讲堂与专家的知晓度。这样的动员方式,适合名气大的专家莅临。对于一般的专家讲座,仅靠“广而告之”,市民参与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借助其它的动员方式。

行业动员,吸引听众。对于一些行业特点比较明显的讲座,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在进行海报宣传的同时,利用民间相关的学会、协会进行组织发动,很有必要。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效果明显。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通过微信群互相传递信息,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例如,讲堂在组织一次摄影讲座时,与当地的摄影家协会联系后,几乎所有的会员都按时参加了。

行政动员,组织听众。行政力量在居民的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居民学习点联系,动员社区居民前来学习,效果也不错。这种动员方式适合人人关注的民生类的讲座,例如健康养生、卫生保健等。但稍微专业一些的讲座,就不适合这样的群体和动员方式了。

学校动员,组织听众。学校的学生是重要的学习群体,学生家长则是潜在的学习群体,学校希望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学校对于家长有着较强的号召力。在确定了讲座专家及时间地点后,与一些学校联系,根据内容动员学生或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例如,在组织家庭教育类的讲座时,由一些学校安排学生家长前来学习,效果很好。一些特别知名的专家莅临时,学校的学生也会踊跃参加。例如。我们在安排上海天文台的专家讲座后,有多所中小学来电话,要求参加听讲座的活动。

4.经费的筹措与使用

长期举办讲堂活动,需要一笔专项的费用。主要用于专家的讲座费、差旅食宿费、宣传费、奖品费用等,专家的劳务费要根据专家的职称高低和实际讲座效果发放。讲堂活动的费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财政专项、学校自筹经费、合作单位赞助。本着体现公益、服务居民的目的,各单位都给予了热情支持。

三、基本感受与经验体会

(一)“明星专家”在市民学习的组织中效应明显

所谓“明星专家”指名气大、水平高的专家。这些“明星专家”能有效地吸引听众。例如,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专家莫砺锋、周建忠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央视出镜率高,在居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邀请他们莅临讲堂自然是不愁听众人数的。这两位教授应邀来连分别在讲堂作了题为《唐宋诗词的阅读与研究》《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中国端午情结》讲座,听者踊跃,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尽量邀请“明星专家”是讲堂的组织者应该着重要考虑的因素。

(二)“现实性”“思想性”强的讲座易受到市民的“热捧”

越是能解决市民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的讲座,越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如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较多,许多问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问题的成因、解决途径是什么,市民普遍较为关心。如果安排专家来讲堂积极地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堂每年6月举办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总是能吸引许多的考生家长;“家庭教育智慧”的讲座,对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作用亦很大,这样的讲座对许多家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三)大力开发“本土讲座专家群体”有较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实践证明,遴选讲堂的讲座专家未必要舍近求远,当地的一些专家也能讲得很好,且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因为这些专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研究的专长也大都涉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这样的讲座只要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讲解生动,讲座就会受到听众的欢迎。例如连云港师专的陈留生教授在作《钱钟书与“围城”新解》的专题讲座时,联系身边与周围家庭在婚姻、情感方面的各种问题、矛盾、趣事,条分缕析,逐一解剖,幽默风趣,谈笑风生,使得听众获益多多,受到热烈欢迎;连云港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林祥田副主任作的《家庭食品安全的知识与措施》讲座,紧扣连云港食品安全的实际状况,对群众的食品安全指导的非常有效,也同样受欢迎;连云港市地震局吴鑫高级工程师作的《地震及其灾害的防治》讲座,分析了连云港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情况,科学地解释了连云港地区不易发生海啸的道理,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四)讲堂的组织工作具有“派生性”

所谓“派生性”是指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所形成的“副产品”及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而言,这种“派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长期的讲堂组织工作,是培育讲座专家群体的过程;是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是当地社区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所谓“培育讲座专家群体”,是指要“锁定”一批擅长在讲堂作讲座的专家,经常邀请他们来讲堂做讲座,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居民群体学习特点的体验和认识,不断提高他们在讲堂讲座的水平,为讲堂的长期举办准备充足的师资;所谓“培育听众群体的过程”,就是要积极鼓励和组织居民群众逐步走进讲堂,与知识为伍,与专家学者为伍,形成一个个“学知识,讲知识,用知识,研究知识”的居民群体,并且不断扩大;所谓“也是当地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加工的过程”,是指社区大学要对当地的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系统地规划和研究开发。有了这些工作做保障,讲堂的工作就可能实现可持续进步和发展。

(五)讲堂的组织工作需要“调控”和“应变”

在讲堂的组织过程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组织者善于平衡、及时调控。例如,雅俗共赏,作为讲堂的一种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却有很大的难度。高雅一些,普通老百姓会觉得离自己的实际较远;通俗一些,又可能会降低讲堂的质量。这就要求组织者掌握好雅俗共赏的平衡点,相互兼顾。听众人数的多少,也是一个需要及时掌握和及时调控的问题。太少了,没有气氛;太多了,又可能坐不下。这就需要组织者准确研判听众流量,随机应变,制定多重应对方案。

四、反思与展望

(一)居民学习活动的组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通过4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成功与否,涉及“市民的学习积极性”“讲座专家的水平与内容”“讲座的活动方式”等三方面因素。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组织者应该深入研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因素都成为积极因素,并且相互促进。市民百姓具有学习新知识潜在的积极性,所谓潜在的积极性,是指可以激发、逐步培育,日趋成型的积极性。作为讲堂的组织者要将这种潜在的积极性看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并力争将其放大为显性的积极因素。还要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和学有所长的市民到讲堂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性,许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宣传行业知识、开展知识普及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开展讲堂活动的积极因素。通过4年来的实践,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讲堂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的表现在:一是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渠道众多,讲堂的活动如果知识陈旧、方式呆板,就很难吸引居民;二是许多居民的生活压力大,学习还没有成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没有形成听讲座的习惯与兴趣;三是真正能够做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还不多,讲堂甚至社区教育需要众多的能够作出雅俗共赏的讲座的专家。这些制约因素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二)讲堂活动是一个组织化的过程

开展好讲堂活动,需要有效组织,这种组织过程需要与行业社团、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密切配合。如果这种机制没能建立起来,单纯依靠媒体宣传是不够的。行业社团、教育主管部门、社区街道、宣传媒体是4个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在讲堂的组织中可以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行业社团是具有普及、研究本行业知识的内在兴趣与共同爱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这个团体已经形成了内部的规章及其约束,因而对本团体的成员具有?^大的号召力;主管部门的行政色彩较为明显,组织能力较强;社区街道需要依靠自身的威信的高低体现组织能力的高低;媒体的组织号召能力完全依据讲堂的专家名气与内容、方式而定。每一种组织渠道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通过实践,我们感觉通过行业社团开展组织活动,效果最好;而行政力量和社区的力量次之;单纯地依靠媒体宣传效果不确定性较大,只有当名人光临时,效果最好。对于每一个体,如果仅仅一次被组织是不够的,需要持续的组织、多次的活动,这样,是可以将混沌的社区居民转化为有组织的学习群体的。

(三)认清讲堂活动暨社区教育组织工作的本质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益事业的投入逐渐加大,公共图书馆也得到资金支持,各项业务工作得以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大众对文化服务的需要也不断发生变化,公共图书馆的一些传统业务内容减少乃至消失,另一些非传统业务内容不断发展和壮大,而其中讲座便显示出鲜活的生命力。

1图书馆讲座的发展历程

1.1图书馆讲座工作的起步阶段

1949年以后,图书馆面向社会大众举办公益讲座的始创者是国家图书馆。早在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平图书馆时代,就陆续邀请了很多国内一流的学者举办一些公益性讲座,比较有影响的是“周末文学讲座”。另外,湖北省图书馆在建国初期以时事、政治形势为主题的报告会、天津图书馆"海燕文学评论社"举办的文学评论讲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讲座都是以不定期的形式存在,尚没有纳入图书馆的常规业务,因此这个阶段应该算是图书馆讲座工作的起步阶段。

1.2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发展阶段

1978年上海图书馆开始举办定期的公益讲座,"上图讲座"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全国一枝独秀。上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馆举办了定期的"文学系列讲座",广州图书馆举办了"自学辅导讲座"。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金陵图书馆"星期天免费讲座",吉林图书馆的"休闲时光话读书"系列讲座也都在一定区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此阶段,讲座工作开始定期化、系列化,逐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之一。

1.3图书馆讲座工作的高增长阶段

2006年,文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图书馆讲座工作的意见》,明确图书馆讲座成为图书馆核心业务之一。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公共图书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设施,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注重讲座品牌的塑造,树立了公共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如首都图书馆的"首图讲坛"、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辽宁图书馆的"辽海讲坛"、宁波图书馆的"天一讲堂"、山西图书馆的"文源讲坛"、福建图书馆的"东南周末论坛"、湖北图书馆的"名家讲坛"、九江图书馆的"寻庐讲坛"等等。讲座工作不仅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而且成为传播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的知识风景和城市文化的新亮点。

2开展图书馆讲座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讲座专项经费的解决

经费不足是制约图书馆一切活动开展的瓶颈。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其非营利性,所有的经费都由财政划拨。图书馆讲座工作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是一个非传统的新兴业务,多数图书馆没有讲座专项经费,要想举办讲座就得从原本很紧张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开办讲座需要邀请讲师,要想打造讲座品牌,提高讲座质量就得请来更权威的讲师,相应的费用也会更高,图书馆应该努力解决经费问题。除了向财政申请专项经费外,图书馆还可以在实践中努力整合多种资源,与相关部门、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优势互补,开拓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如深圳市图书馆就采取承办的方式,与市委宣传部、社会科学联合会、广电集团等合作,提供场地,免费为深圳市民提供讲座服务。浙江图书馆每场讲座几乎都要寻求合作伙伴,邀请著名的作家、学者讲课时由新华书店、出版社出资换取他们的现场签名售书,或由电视台出资在讲座现场做访谈节目。在适当的条件下,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讲座工作的的自我运作,实现部分市场化经营,在确保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前提下,遵循市场化的特点,寻求资金支持和收入,以文补文。如上海图书馆讲座以公益性讲座为主,同时采取会员制,会员需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听取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效果非常好。

2.2讲师资源的整合

讲师水平决定着讲座的质量,讲座内容需要推陈出新,主讲人也要经常更新。除了核心主讲人资源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讲座可持续发展要求主讲人来自更多领域、学科,而且还得贴近听众需求。然而数量有限的主讲人,与听众复杂、兴趣主题多样、需求变化迅速的现状不相适应。尤其是市、县级图书馆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公共图书馆应该整合资源,以图书馆讲座联盟的方式建立讲师资源库。如浙江图书馆经过多年积累,拥有了由17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多学科、高质量的讲师队伍。为更好地服务于市、县级图书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建立了全省公共图书馆讲师资源数据库,不仅省馆有丰富的讲师资源,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也拥有一批在当地或某一领域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联盟成员馆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充实讲师资源数据库

2.3讲座人才队伍的培养

图书馆讲座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定位、选题、确定讲师、广泛宣传、组织听众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讲座工作人员的智慧和知识的沉淀。打造讲座品牌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靠品牌的策划、设计、运作来体现持续优良的品质,更需要讲座工作人员长期做品牌的宣传工作。讲座品牌的塑造关键在于有一支各具知识领域优势的个体和个体较强互补的团队。目前,很多从事讲座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从图书馆别的业务岗位转岗,没有经过系统培训,都是边干边摸索,其专业程度和讲座发展的实际要求有较大差距。讲座工作具有灵活度大、弹性大、主动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和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的性质有很大差别。这个群体在图书馆整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均衡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讲座工作,打造讲座品牌,必须要有相应的活力机制,一方面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吸纳优秀人才,调动主观能动性。

2.4讲座知识版权的合理使用

在讲座工作中,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大困扰。事实上,版权法的保护版权人的利益与图书馆向公众传播信息的行为并不产生实质上的矛盾。版权保护是图书馆收藏与传播信息的基础。作者的辛勤创作是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源泉,加强对作者权益的保护,能够激发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增加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这种脑力劳动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正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信息源。同时,版权法对不正当使用和传播的禁止与打击,保障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拓宽了其信息服务领域。如图书馆讲座可以凭借其特有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的权利,在尊重主讲人的知识产权的同时,与主讲人协商,将作品上传至网络,但禁止非法下载。图书馆需要拥有较强的版权意识,把讲座的内容进行保护和开放,扩大受益群体,实现公共文化的共享。

3 图书馆讲座持续发展的对策

图书馆公益性讲座一方面实现了社会化教育的使命,满足了终身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免费的文化产品;同时还可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形势下,讲座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

3.1打造讲座品牌

讲座活动的持续性为品牌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成为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的方向。讲座的品牌化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以数量为依托,以质量来提升影响力。一旦形成品牌,它就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无形资产。讲座品牌的打造关键在于公益性讲座的精心策划,注重质量。公益性讲座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选题、主讲人、听众。

3.1.1要赢得听众的长期关注和喜爱,就必须从听众的角度出发,开展调查研究,在关注民生改善、关注社会热点,满足公众需求上做文章,找选题,贴近听众,贴近生活。考虑到听众不同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讲座的选题也应该多样化。如湖北省图书馆开展的“荆楚文化”、“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论语、老子、孟子、诗经、楚辞等传统经典”系列讲座,地域性强,颇受听众喜爱。深圳南山图书馆的“博士论坛”,密切结合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的定位,其选题紧扣该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主旋律,注重专业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实用性,讲座内容包括科技、法律、人才、心理学、医疗保健、计算机等学科领域,寓教于乐,深受听众欢迎。

3.1.2合适的主讲人是成功举办讲座的关键。名家本身就是文化品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听众往往会抱着一睹名人风采的愿望来听讲座。因此主讲人首先必须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者学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选题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另外,主讲人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善于表达、沟通的技巧也会给听众带来身心的愉悦。

3.1.3听众热情参与是成功举办讲座的基础。图书馆可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兴趣、爱好,将听众细分成不同的群体,如学习型、应用型、休闲赏析型、研究型等,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系列的讲座。在听众组织上,一方面要倡导免收费,低收费,广听众,追求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要区分不同层次,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求。

3.2加强讲座的宣传推介工作

通过媒体的参与,将讲座的影响力传递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图书馆讲座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向大众宣传、预告图书馆最新讲座信息、讲座内容、主讲老师等。同时,要不断加强与大众传媒的合作,宣传和扩大讲座的影响和品牌。如湖北省图书馆每次讲座前,通过馆内信息公布、网站、媒体预告、读者QQ群等形式,建立了多种讲座信息渠道,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讲座现场和后期,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以及报刊媒体,构筑起新型的公益讲座信息传播机制。媒体的参与和配合,使公益性讲座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增强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3.3讲座工作形式上的创新服务

3.3.1图书馆除在本馆设立讲坛外,还应打破传统模式,积极拓展,走出去,把讲座工作延伸至社区、学校、军营、企业、监狱等地方。

3.3.2加强讲座的后期产品加工。利用多媒体、视频、网络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将讲座加工成产品,使讲座成果得到充分宣传和利用。还应将讲座作品提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中心,推动优秀讲座资源的互相流动和共建共享。

3.3.3做好讲座的结集出版工作。精选部分时效性较长、影响力较大的讲座,在征得主讲人的授权许可后,将讲座制成文献资料出版发行,通过多渠道扩大讲座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3.3.4举办文化沙龙之类活动,加强与专家、学者、听众的互动,满足相互学习、横向交流、合作桥梁、怡情娱乐的需求。

结语

讲座作为图书馆核心业务之一,以其题材广泛、受众面广、亲和力强而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的认同。也是当今世界走向学习型社会、阅读性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经过图书馆界全体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图书馆讲座将成为传播文化、拓展社会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对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再认识[J].图书馆杂志,2006(6).

[2]王立军.讲座品牌: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1).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6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性讲座服务,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名家与读者的广泛参与,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核心业务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对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国内目前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讲座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广西图书馆的“八桂讲坛”等,成为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表现之一,对各个公共图书馆具有示范作用。海南省图书馆的“海图讲座”虽然举办的时间不长,也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可以在充分吸取各个先进图书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出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海南省图书馆讲座概况

(一)“海图讲座”的发展历程

“海图讲座”是由海南省图书馆独立承办的公益性讲座,于2008年3月起开始举办,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近百余场讲座,读者听众上万余人次。讲座内容广泛,涉及经济、教育、科技、美术、礼仪、地方文化等多个领域,为读者听众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阅读环境。“海图讲座”强调海纳百川、传播先进文化知识为主,在举办的近百余讲座中,以地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为主题的讲座较为受读者欢迎,几乎场场座无虚席。在广泛搜集读者意见结合几年以来举办讲座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海图讲座”转变原有传统讲座举办模式,根据不同读者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多种讲座举办的模式,比如与其他市县公共图书馆合作,把“海图讲座”服务延伸全省,而不单单局限于中心城市等新的举办模式。为保证“海图讲座”质量,在设计讲座主题和邀请主讲老师时,都须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力保讲座的新颖性、知识性、合法性。此外,讲座的设备设施、广告宣传和后期影视制作都由专人负责,专人跟进,确保举办讲座技术得到有效保障。

(二)“海图讲座”的讲座类型

讲座在选题策划之时,就注重紧跟时展、关注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根据自身条件举办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讲座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地方文化类,主要邀请地方文化钻研学者及经历者谈论及讲诉地方特色文化内容,如《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三大旗手──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海南黎苗风情》、《近代海口与骑楼故事》、《牌坊文化的积淀与海南牌坊的现状》、《海南乡村民居与民俗文化》等;第二大类是教育类,主要挑选符合家长和学生需求的讲座主题,举办过如《海南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名校学子成长轨迹报告会》、《报考公务员辅导》、《儿童心理状态与家庭心理建设》、《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第三大类是社会生活类,主要关注的是养生、饮食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举办过如《科学养生知、信、行》、《一日三餐对健康的影响》、《急救常识》等;第四类是经济、法律类,主要涉及证券投资、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如《集体决策的利器,和谐社会的法宝──罗伯特议事规则》、《最具挑战的投资──融资融券》等;第五大类为历史、文化等专题讲座,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考古发掘与佛舍利崇拜》、《近代以来的中国留美学生群体》等。

(三)图书馆讲座面临问题

1、讲座举办经费不足

跟其它公共图书馆一样,“海图讲座”的举办经费来自本省财政专项拨款,在不断满足图书馆读者听众的文化需求中,创新举办讲座模式时遇到运作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海图讲座”举办创新模式受到制约。“海图讲座”的运作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前期广告宣传、讲师酬劳、后期讲座内容影视制作,下拨专项讲座资金往往只是能解决个别运作方面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讲座举办运作全部需要。

2、名家名师资源缺乏

讲座在向精品化转变之时,就遇到可邀请到的海南本地名家名师不足的问题,加上讲座开办时间不长,一些名家名师的资源还未能完成得到挖掘,使讲座面临可邀请的名家名帅不多,讲师人才资源比较缺乏。 转贴于

3、宣传手段较为单调

在讲座举办之初,讲座的宣传只限于馆内宣传,以馆内发放讲座坐票、馆门口摆放讲座海报等方式对外宣传,但效果不明显,2010年又增加在本地新闻报纸上宣传的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资金问题也不能形成一个持续宣传的局面。

二、图书馆讲座服务工作思路探讨

(一)讲座的运作资金来源与举办模式

运作经费是项目正常运行的前提与有效保障,运作经费的来源可以由各种渠道取得,公共图书馆讲座举办模式可以由单一模式发展为联合举办模式,这样即可丰富举办讲座经费来源渠道,又可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创新运作。由于海南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内地相比不高,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型单位,来自本地政府财政支持有限,而分到图书馆讲座这一项目上的运作资金更少,为更好开展图书馆讲座活动,可以考虑与本地企业、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部分资金,联合冠名举办此类公益性讲座。这样即可解决运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还可开创与提升图书馆讲座的层次。

(二)讲师人才资源库的建设

讲师人才资源库的建设,是指为了保障图书馆讲座的定期举办,丰富讲座内容,而专门收集与整理海南本地各领域专家名人信息的讲师信息资料库。“海图讲座”举办部门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协会联系,了解收集海南本地各领域专家名人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这些专家名人签订讲座合作协议,让这些专家名人为讲座所用。

(三)讲座品牌建立与宣传

在目前经济社会,品牌是一个企业、单位最有力的诠释,虽然“海图讲座”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知名度不高。与别的图书馆的讲座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海图讲座”名牌效益,可以通过邀请本地多家权威新闻媒体记者全程参与讲座举办过程,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提高“海图讲座”知名度。在举办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前提下,可以对讲座LOGO、讲座的内容、前后期宣传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定位,邀请专业的广告设计公司加人和全方位策划讲座的广告宣传活动。此外,定期发行讲座信息和内容图书馆刊物,建立讲座宣传的新阵地。

(四)讲座读者听众会员制的建立

举办好讲座的基础需要读者听众的积极参与和关注,考虑读者听众的群体层次也是有不同区别的,并不是每一场讲座内容都能让各个读者听众满意和接受,需要对这些不同读者听众群体进行区别划分,建立图书馆讲座读者听众会员制,根据读者听众的文化喜好区分读者群体,通过馆内短信平台为不同的读者听众安排与提供与之感兴趣的讲座信息,使图书馆讲座社会效益最大化。此外,要定期举行读者会员座谈会,收集讲座的反馈信息,更好的服务读者听众。

(五)讲座的影视制作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7

1.“晋宁讲坛”的发展历程

“晋宁讲坛”是2012年由中共晋宁区委宣传部和晋宁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由晋宁区图书馆具体承办的、面向广大市民的公益性文化讲座。讲坛创办伊始,就将宗旨定为弘扬云南精神,共建美丽新晋宁“晋宁讲坛”公益讲座。为满足群?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打造学习型社会服务。截止2016年底“晋宁讲坛”共举办公益讲座33场,其中主会场31场,基层巡回讲座2场,听众近万余人次。讲座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礼仪、生活、地方文化等多个领域,为读者听众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阅读环境。“晋宁讲坛”强调海纳百川、传播先进文化知识为主,在举办的33场讲座中,以社会生活、地方文化、市场经济、教育为主题的讲座非常受读者欢迎,几乎每一场座无虚席。在广泛搜集读者意见结合几年以来举办讲座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晋宁讲坛”转变原有传统讲座举办模式,根据不同读者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多种讲座举办的模式,比如与其他单位合作,把“晋宁讲座”服务延伸到整个晋宁区及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等,而不单单局限于城区等新的举办模式。为保证“晋宁讲坛”的质量,我馆在设计讲座主题和邀请主讲老师时,每一项工作都须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力保讲座的新颖性、知识性、合法性,让听众更能轻松的接受讲座内容。

2.“晋宁讲坛”的讲座类型

晋宁区图书馆在做讲座选题策划时,就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关注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根据自身条件举办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讲座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地方文化类,主要邀请地方文化钻研学者及经历者谈论及讲述地方特色文化内容,如《云南青铜文化》、《古滇文化》、《云南精神》等。值得一提的是《彝族的历史与文化》这场讲座我馆专门安排到晋宁区双河彝族乡政府讲这个主题,因为这个乡全是彝族,听众从乡政府干部到乡村干部及村民,收到效果极好;第二大类是政治类,主要以党政学习内容为主,举办过如《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坚持群众路线, 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党课》等;第三大类是社会生活类,主要关注的是养生、饮食、心理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问题的专题讲座,举办过如《现代婚姻挑战与应对》、《与压力挫折同行――心理调节方法》、《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食品安全与养生》、《消防安全知识》、《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等;第四类是教育类,主要挑选符合家长和学生需求的讲座主题,举办过如《晋宁区国学公益大讲坛》、《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专题讲座》、《与家长谈家庭教育》、《如何提高孩子阅读兴趣》等;第四类是经济、法律类,主要以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举办过如《会计基础知识》《法制中国建设》等。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图书馆公益性讲座开展已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及广大市民的认同,影响力日趋扩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出现,从而阻碍了公益讲座的开展。

1.举办讲座的经费不足

图书馆是社会的公益性服务单位,其资金的投入要靠政府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对于基层,财政拨划的经费仅仅只能维持一些正常的业务工作开支,根本没有多余经费来聘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活动,所以经费不足一直是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2.讲师资源缺乏

讲座在向精品化转变之时,就会遇到可邀请到的本地名家名师不足的问题,加上讲坛开办时间不长,一些名家名师的资源还未能完全得到挖掘,使讲坛面临可邀请的名家名师不多,讲师人才资源比较缺乏。

3.听众不平衡

县(区)馆的读者来自本地各行各业,在晋宁讲坛开展期间,固定听众多为本馆的老年人,中青年人相对较少。听众群体分布失衡与公益讲座面向大众的定位有所偏差,对于讲座工作开展社会教育,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的初衷也是难以满足。

4.讲座形势单一

主讲人应该提升自身魅力,部分讲师在形式上,讲座以“一对多”形式为主,讲义都做得很好,即讲师在台上讲什么,台下听众听什么,基本是“一言堂’形式,这种形式气氛不够活跃,听众参与度不高。在考虑到吸引更多听众的需要和讲座的可持续发展,讲座选题的多样化、丰富讲座活动的形式,是发展必然趋势和要求。

5.宣传手段单一

晋宁区图书馆在举办讲座之前,讲座的宣传只限于馆内及图书馆网站宣传,平时利用LIT在图书馆门口摆放讲座海报的方式对外宣传,但效果不明显,这种宣传方式只限于到馆读者,对外界的宣传还处于断电状态。2014年我馆把讲座专题的内容印刷在手提袋上作为宣传方式,利用昆阳街赶集的日子及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活动把手提袋发放到读者手里,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资金问题也不能形成一个持续宣传的局面。

三、今后图书馆讲座服务工作思路探讨

1.举办讲座的资金来源与举办模式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及地方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有了经费保障,才能正常开展讲座活动,举办讲座经费的来源可以由各种渠道取得,公共图书馆讲座举办模式可以由单一模式发展为联合举办模式,这样即可丰富举办讲座经费来源渠道,又可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创新运作模式。由于晋宁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城及昆明市相比不高,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型单位,来自本地政府财政的支持非常有限,而分到图书馆讲座这一项目上的运作根本没有资金,为更好开展图书馆讲座活动,可以考虑与本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部分资金,联合冠名举办此类公益性讲座。这样即可解决运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还可开创与提升图书馆讲座的层次。

2.充分利用省、市馆的经验和资源

好多专家学者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及大城市里的高校、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这也为县(区)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提供了优秀的讲师资源,这些大型公共图书馆在举办讲座上也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相对而言,基层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师资资源、讲座环境、硬件设施上是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是基层图书馆受众广泛。为此,基层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善于利用大馆的资源,依靠大馆支持,通过引进一批专家、学者和先进的讲座基础经验,打响讲座品牌,提升讲座的知名度,使讲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动讲座事业发展。如云南省图书馆、昆明市图书馆都有成功举办讲座的经验,也有庞大的师资队伍,县(区)图书馆在讲座策划开展、讲师聘请上可以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以减轻举办讲座的工作压力,扩大基层图书馆讲座的影响力。

3.认真组织听众,发挥讲座的最大效益

每一场讲座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读者听众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在举办讲座时要考虑读者听众的群体层次,要避免讲座的“曲高和寡”,也要避免讲座“浅薄无趣”。并不是每一场讲座内容都能让各个听众满意和接受,根据读者听众的文化喜好区分读者群体,通过细分读者听众的信息需求,安排与提供听众感兴趣的讲座信息,使图书馆讲座社会效益最大化。

4.讲座活动向馆外延伸服务

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目前最受读者欢迎的继续充电的形式之一,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模式之一。因为县级图书馆组织讲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受众面相对较小,不能让更多的人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所以把讲座延伸到馆外开展,这样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其实讲座活动可以与送文化下乡基层活动结合,到乡(镇)、街道、社区、厂矿、监狱、学校、军营、企业开展。这种延伸性的主动服务,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使图书馆更具有吸引力,使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图书馆,走进了图书馆、利用了图书馆。同时主动服务被社会的认同,也使政府对图书馆的社会化价值的认识,有新的、质的提高,从而带动政府对图书馆投入的持续加大,保持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5.做好讲座的策划与宣传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8

作者简介:俞萍(1966-),连云港市图书馆馆员。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都有公益讲座服务,有的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如宁波图书馆的“天一讲坛”、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的“博士论坛讲座”等,还有一些办得没有多少成效,或正在起步。笔者结合连云港市图书馆近几年公益讲座服务的实践活动,谈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讲座服务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思考,以期对大家有些启发。

1连云港市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概况

连云港市图书馆的“苍梧讲坛”于2006年5月开始第一讲,最初一年只能举办2~3场,现在每年有几十场(含视频)讲座,至2012年11月,已成功举办各种讲座近300场。

“苍梧讲坛”以“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生活、共创港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联合协作,精心策划选题、认真组织听众,围绕地方文化、家庭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举办现场讲座和视频讲座,传播知识,推广阅读,开展读者教育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苍梧讲坛”这种新型的读者服务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港城市民的喜爱,讲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成为港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的品牌,被读者和听众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社会课堂”。与此同时,“苍梧讲坛”也不断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2007年,相关项目《创新讲座服务及其实践》获江苏省第四届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三等奖;2009年和2012年,“苍梧讲坛”两次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表彰为“江苏优秀讲坛”。

2连云港市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实践经验

2.1邀请地方专家学者,举办现场讲座

现场讲座,是指请专家或学者到各图书馆或相关单位进行固定或流动讲座,表现为讲座人和观众面对面交流的现场讲演形式。现场讲座直观,有氛围,观众和主讲人可以互动,有深入交谈的机会,在交流中可以提高听众对讲座的理解,讲座往往可营造出意想不到的氛围和效果,是最受读者欢迎的讲座形式。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策划一些听众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举办一些现场讲座,吸引听众到图书馆来,快速打开工作局面。

在邀请现场讲座主讲嘉宾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本地人,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精英,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所处的地域,尽管不是大城市,但各种专家学者、地方名流也会有不少。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公益讲座服务的时候,首先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邀请本地专家学者或地方名流,举办现场讲座。一则,地方名流在本地有一定的声望,他们的讲座可以很容易吸引本地群众前来听讲,使公益讲座服务工作能够快速打开局面;二则,邀请本地人做讲座,也可以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节省一点经费(比如差旅费、住宿费)。以连云港市图书馆为例,“苍梧讲坛”最初2场讲座,都是邀请本地学者和名人主讲,效果非常好。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现场讲座的主讲嘉宾都是由本地人担当。如我市1998年文科高考状元王磊蕾的母亲郭海莲女士主讲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段继承主讲的《揭开运动健身益寿的奥秘》以及原连云港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市地方志主编、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兼韩国学研究所所长李洪甫的《九部小说名著与连云港》等现场讲座,都吸引了大批听众。大家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图书馆也有讲座,而且是免费的讲座,不兜售任何产品,很是喜欢,由此“苍梧讲坛”的名声开始在港城传播开来。

2.2聘请外地专家学者举办现场讲座,提升公益讲座服务的质量和品味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举办现场讲座的时候,还应该把目光投向外地,适时邀请一些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作一些现场讲座。因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所处的地域大多是中小城市,大部分专家学者的水平在他们研究的领域还是不能够达到国内或国际的最前沿或最高端。外地著名专家学者的现场讲座,既可以开阔本地听众的视野,让小地方的群众领略大师不一样的风采,也使得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不再那么小家碧玉,服务的质量和品味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2006年,连云港市第三届社科普及宣传活动周期间,“苍梧讲坛”举办了一场《孙中山实业计划与东方大港》现场讲座,主讲嘉宾是“史学大师”陆仰渊先生。陆仰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在中国近代史方面研究颇有建树,在港口经济、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理论研究领域也涉及深广,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和观点。陆仰渊先生的讲座吸引了全市社会各界100余名听众前来听讲,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另外,江苏省高考志愿专家、省高等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谢承俊先生主讲的《专家教你填报高考志愿》系列现场讲座,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国际邮展评审员李曙光少将主讲的《走进方寸天地》现场讲座,在港城听众中都有很不错的口碑。这些省内外名家的现场讲座,使“苍梧讲坛”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

2.3借助大型图书馆的优质资源,播放视频讲座

视频讲座是指通过录像、光盘等载体的播放,原汁原味地再现现场讲座的生动与精彩。这种讲座形式通过视频再现,可以让更多的群众领略到国内诸多顶尖大家学者讲演的风范,从而了解、掌握更多各行各业的知识或动态。播放视频讲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可以节省费用,很适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建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利用大型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开展视频讲座播放服务。

2007年,连云港市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签约,免费使用他们的讲座资源,“苍梧讲坛”由不定期举办,变为每周都有。视频讲座固定每周六下午播放,现场讲座不定期举办。这样现场讲座与视频讲座相互配合,丰富了公益讲座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使得更多的群众不出远门,就可以观看更多国内诸多名人大家主讲的知识讲座。2010年,连云港市图书馆还与国家图书馆签约,免费使用他们的讲座资源。优质的视频讲座资源,为“苍梧讲坛”带来更多的人气。

俞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实践与思考俞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实践与思考连云港市图书馆的视频讲座从一开始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都有相关的宣传报道,连云港市委宣传部还将“苍梧讲坛”命名为“市民大课堂”。“苍梧讲坛”视频讲座不但在馆内播放,还走进了社区、学校、军营,扩大了公益讲座服务的范围,提高了公益讲座服务的效率,进一步发挥了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传播公共文化信息的作用,重塑了图书馆自身的形象。这两年有越来越多的港城市民将到图书馆观看视频讲座作为节假日文化休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苍梧讲坛”已成了本地文化活动的新亮点,是传播先进文化,提供公民文化素养的大课堂。

2.4公益讲座与公益展览、专题书架或读书活动相互配合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举办公益讲座服务的时候,可以配合相关的展览,将展览与讲座相结合,发挥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整体效益和互动作用。讲座和展览相辅相成,互动互补,可以让听众有更多的收获,加深听众对讲座内容的理解。

2010年,连云港市图书馆邀请《苍梧晚报》教育专题部主任王雪峰老师为100余名青少年作了《青少年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王老师带领听众观看了“中外文学名著插图展”,结合展览,又现场讲解,加深听众对讲座内容的理解。2011年4月,图书馆邀请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举办藏书票知识讲座,普及藏书票知识,并讲授如何欣赏藏书票艺术。听众听完讲座之后,再去观看他们学校举办的“书上宝石——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首届师生藏书票作品展”,就将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了,真可谓是现学现用,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为了将讲座效益最大化发挥,还可以考虑与专题书架、读书活动等互相配合。2010年,《青少年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现场讲座与“中外文学名著插图展”互动的时候,图书借阅室还特意设立了中外文学名著专架,不少听众听完讲座,看过展览,就直奔图书借阅室的专题书架,借了一堆图书,借阅部的图书借阅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讲座、展览、专题书架等活动互相配合,每种活动的效果都能有所提高,既展现了当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模式,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的良苦用心。

3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的几点思考

3.1关于选题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选题要紧扣热点话题,这样可以很好地组织听众,也让公益讲座的名声快速在本地区传播开来。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还担负着传播公共文化、提升公民文化素养的职责,所以选题还需涉及一些虽然不热门但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人文知识,比如历史、文学、法律等内容。这类讲座一般情况下,在最初开展讲座工作的时候,不宜过多,因为感兴趣的观众可能不是很多,在组织观众听讲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一旦打开局面,会吸引不少听众,树立自己的品牌。比较成功的例子,如首都图书馆的“北京历史文化讲座”。

3.2关于讲师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服务的时候,要注意搜集信息,建立本地区和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相关信息库,为精品讲座储备足够的资源。此外,还要着力培养一支本馆讲师队伍,逐渐摆脱一搞讲座就去外聘讲师的局面,可将一部分讲座由本馆职工来承担。不少人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行,其实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虽然小,但每个图书馆都会有一些对某方面知识比较钻研的职工,有些人本身就是老师出身,图书馆可以花一点时间和精力,有意识地将他们培养成专业的讲师。

培养本馆讲师队伍可以借鉴中小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做法:通常中小学青年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学校都会让他们每学期准备一节公开课,这个公开课是他多方查找资料、反复思考,多次试讲调整后呈献出来的,上课时会有很多老师听讲,下课后,老教师会对他的课进行点评、指导。不少青年教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成长起来的。那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可以对本馆部分职工提出要求,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内容(如书法、摄影、音乐、养身保健等话题),确定一个主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写出讲稿,然后试讲。找一些专业人士听讲,给出一些建议。主讲人回去修改,再讲。反复试讲、修改后,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讲座。

3.3关于听众

听众是讲座活动的服务主体和受益对象,没有听众,图书馆的讲座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组织听众、培养听众,这样才可以保证够公益讲座服务可持续发展。方法有多种,一是发动读者参与本馆的讲座活动,二是通过宣传、组织等方式吸引相关人群参与讲座活动;三是有意识地培养市民参与讲座活动的习惯,逐渐形成一支稳定的听众队伍。第三种方法最重要,有没有稳定的听众队伍,可以作为衡量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困扰公益讲座服务做大做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资金的缺乏,因此,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保证公益讲座有专项资金,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寻求合作方,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举办讲座。

参考文献:

[1]何华.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运作的实践与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7(2):43-44,89.

[2]王立军.讲座品牌: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47-49.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9

为了真正发挥图书馆“城市教室”的职能,让图书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各级公共图书馆在举办公益讲座方面进行了不少新探索。然而,公益讲座举办至今,不少图书馆都面临着“上座率不高”的尴尬。是宣传措施不到位,是讲座内容与市民需求不匹配,还是城市读书的氛围不够浓厚?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把讲座这项业务做好,做实,做深?近些年,笔者认真分析了解了我国图书馆界的龙头老大――上海图书馆的做法,认为,该馆在讲座业务上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上海图书馆公益讲座开展概况

上海图书馆自1978年以来,至今已举办了上千场讲座,听众累积超过百万人次,由一开始单纯的宏观时事分析,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六大板块18个系列,内容涉及时政、人文、科学、法律、健康等方方面面,形成了“法律知识”、“市民与法”、“院士讲坛”、“青年讲坛”、“学生讲坛”等一大批讲座品牌。

社会公益讲座成为上海图书馆工作的一大亮点,他们举全馆之力打造这一文化品牌,专门成立了讲座策划运作室,整合上海地区拥有的智力资源,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是科学团体走进讲坛,两院院士、外交家、经济学家、作家、画家、企业家等都曾登上上图讲台。立足公益惠及大众,建一个没有围墙的教室,多年来上海图书馆一直都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举办讲座,积极拓展宣传渠道。上图讲座立足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和讲座本身的社会影响,全面构筑公共文化传播的平台。

上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类强势传媒优势,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终身学习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打开上图讲座的网站,我们可以在上面了解到最新的讲座预告、获取过往讲座的试听资源、在线预订讲座。随着上图讲座的内容日益丰富,讲座的受众越来越广,“上图讲座”已逐步形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以立体式传播方式惠及不同层次和年龄的听众。

2、公益讲座模式的创新

2.1交互性的讲座模式

交互,顾名思义,就是要在讲座中与听众交流互动,这种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听众的热情,让听众能真正融入讲座过程,培养他们参与讲座的兴趣。上海图书馆在这一模式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内容、形式的拓展

互谈式:上海图书馆的做法是两位或多位嘉宾,多视角地阐发自己的见解,既可大同也可小异,这种形式尤其适合有争议或值得探讨的讲座主题,通过他们的对话和讨论,话题得到延伸、拓展,更有助于听众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环境式:营造特殊的气氛是讲座现场效果获得提升的另一种形式,它可以通过灯花、会标、现场摆放、音乐等元素来达到一定效果。听众可以迅速的从气氛中提前进入主题,并在过程中更好地与嘉宾互动。

2.1.2互动环节的创新

微博互动 :虽然“微博”已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网络互动工具,但对讲座而言还是一个新名词。2011年上海书展文化讲坛上,上图讲座初尝“微博现场互动”,将传统的讲座形式和最新的网络互动模式完美结合

2.2多维度的讲座模式

2.2.1从听到看:视频、图书相应推出

讲座视频化:上海图书馆的做法是在主讲人授权下,将讲座全过程摄录,通过数字化编辑,制作出多媒体光盘。既在上图讲座官方网站上()供免费点播(目前网站上可供在线点播的讲座已达约600多个),更无偿提供社会共享,定期为本市东方信息苑、中心图书馆分馆和全国兄弟馆提供服务。

图书杂志汇编:积极做好讲座后期整理汇编。已出版《东方大讲坛》1-3辑、《约会名著》、《上图讲座I、II》、《先秦诸子十二讲》、《城市・生活――上海世博会讲坛集锦》等上图讲座系列丛书。每月一期提供《上图讲座专刊》,为听众提供最新鲜的讲座咨询之余,也为广大读者市民提供了又一份有益的阅读大餐。

2.2.2开展朗诵、诵读活动

少儿诵读班:从2005年起,上图讲座以“理想与人生”为主题,连续6年推出暑期青少年传统诗文诵读活动,每期招收8~15岁的少年儿童,以流传广远的《论语》、《三字经》、《增广贤文》、《老课本》等经典课本为基础材料,邀请本市各名校的优秀语文老师前来授课,培养青少年阅读经典著作的兴趣爱好,传承祖国的优秀思想文化。

2.2.3由静至动:走出讲坛、沙龙交流

上海图书馆拥有两大会员制讲座:大型宏观信息与都市文化,两个系列在为会员策划出专题讲座的同时,还分别根据各自不同的特性,策划出各种沙龙活动,以达到讲座外嘉宾与听众间的更大互动,也使阅读活动变得更为轻松、愉悦。

上图讲座进百校:2009年,上图讲座把青少年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上图讲座进百校”活动,在松江大学城和南汇临港校区举办人文素养系列讲座,至今已经策划讲座近70讲,累积听讲学生达30200人次。同时,利用讲座的光盘资源服务全市50所高中、30所公办大学和20所民办大学;面向全市中学教师开展人文素质专题讲座,至今已举办10讲。

2.2.4由自主到合作:强强联手,共同推进

为了使上图讲座这座“城市教室”,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近些年来,上图讲座走出去、引进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与社会各出版机构、文学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广阅读,促进学习。

3、参照上海图书馆的做法,公共图书馆讲座可以做得更好

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在常规的做法上,可以实现以下模式的创新:

3.1现场互动

现场互动是调动观众积极性的最最直接的方式,在讲座进行过程中或者是讲座结束之后,如果能留出一小段时间让观众提问,或者是安排一些情景再现等表演性质的小插曲,或者是现场签名赠书等仪式,会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到讲座内容中,让讲座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另外,现场发放一些与阅读有关的小礼物,如书签、笔、记事本等等,也不失为吸引观众的好办法。

3.2现代通讯方式的互动

现代通信时代,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通过网站、微博等方式,将传统的讲座形式和最新的网络互动模式完美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参与到讲座中来。现代通讯方式的互动包括讲座之前的广告和讲座之后的讨论等,内容要求生动活泼,时代感强。

3.3讲座系列产品的推出

在网络时代,讲座继续维持一张讲台、一个话筒已经远远不够, 再精彩的一场讲座都会在短短的1至2个小时后结束,而且它所惠泽的观众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讲座结束后,我们应该推出系列产品,才能让讲座的资源得反复永久地利用,这些产品包括录制讲座视频、出版相关图书或者举办培训班等等。以讲座视频为例,录制好之后,可以放在网站上、可以传送给中国图书馆讲座联盟、还可以免费送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当然,这其中要解决好知识产权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开辟讲座阅览室,使没能在现场听讲的读者可以点播收看讲座视频,极大的延展了自身的服务范围。

3.4走进基层,联合举办

有的图书馆由于场地等多方原因所限,讲座人数受到制约,这时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深入到农村、部队、学校、各种企事业单位开展讲座,让讲座融入到真正需要它的人群之中。才能焕发其生命力。既然是深入到基层举办讲座,其主题最好由基层单位“点单”,因为每个单位需要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搞一刀切。

3.5讲座方式的延伸――“会员制”等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10

他们这一说,激起了我去学校里逛一下的心。周六的晚上,孩子到外婆家住去了,我拉着老公说,今天我们不在家看电视,去旁边的学校逛逛吧。走到图书馆前,这里门口贴着告示,今天是英国兰彻斯特教授的讲座,讲座内容——《爱与吸引力》。

听起来很有意思,于是跟老公商量,我们也去听听看,大学毕业十几年了,都不知道现在的讲座这么有趣。老公禁不住我鼓捣,只好答应。我们偷偷从教室后门溜了进去,选择了最后一排座位。这样前面的学生看不到我们,也不会显得我们跟他们不同,而且如果讲座不好听,我们也方便溜出来。

事实上,我真的是想多了,我发现课堂上不仅是大学生,居然有一些跟我年龄相仿的,还有一个是我们小区的邻居,每天早上都见他遛狗,一直没打过招呼,竟然在这里碰见了。

教授是从英国来的,用英语讲座,这下糗大了,我的英语十几年没碰过,早丢到爪哇国去了。我和老公面面相觑。但这时候讲座开始了,教授先是播放PPT,有一些关键词,即使英语很一般,也能看懂。教授介绍了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韩国的《冬季恋歌》,让大家对比东西方爱的不同。然后娓娓道来,爱是基于什么样的吸引,认为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爱都建立在三个基础上,三分之一的外表(包括外形、职业、身份、地位等),三分之一的性格(开朗、成熟、沟通等),剩下三分之一是性魅力(男人味或者女人味……)不知不觉,我听得饶有兴致,配合图片和PPT上的关键词,我居然能领悟七七八八。看着旁边的老公,他似乎也很有兴趣。

讲座结束,我鼓起勇气走到讲台前,问教授,“您介意给我一张名片吗?”这位老派英国绅士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双手递给我,我赶紧幸福地双手接过来。

后来听小区的邻居介绍,这所学校每个周末都有公开课讲座,这种讲座,不针对某个专业,有文学、艺术、历史、甚至投资理财等等,都是针对大众群体的,很适合一般人听。原来他蹭讲座已经半年了,他还告诉我们,像今天这种全英文讲座概率很少。他还表扬了我们,能全场听下来,还有勇气主动和英国教授沟通,真了不起。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11

张侃指着大屏幕上的两条线段,移动着手里的鼠标,目光紧盯着台下正在听他说话的人群,没人说话,可以一目了然得出结论的东西并不会引发他们的好奇。

他们在等待下文,张侃下翻了一页,PPT投影显示出新的图像,他把原来的线段放到了不同的地方,听众们有轻微的骚动。

“一旦分开它们在不同的系统当中,你们再看感觉它们一样长吗?”

“不一样了吗,其实线还是原来的线,只是放在不同的地方给你们的感觉不同罢了。同样,人也一样,你还是你,但是放在这个岗位和其他岗位,周围对你的评判就是不同的。”

讲台上的张侃边讲边和台下互动,一问一答气氛热烈。有人笑着点点头,也有人疑惑地皱着眉,很多人都摊开了笔记本,时不时地记点什么。

讲心理与个人、职业与社会,中科院心理所前所长张侃并不陌生,但是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们挤满了会场来听这个讲座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这个以“健康生活,从心开始”为主题的心理学“名家谈”由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下简称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承办,在2010年一共举办了12场这样的讲座,几乎场场爆满。

公务员们为什么对自己面临的心理压力有如此迫切的了解与疏导需要?

看得到的压力

当张侃开讲的时候,能容纳800人的会场没有一个空座,跟一般开会越开人越少不一样,这次讲座越开人越多,后面赶来的人已经没有座位可坐。

36岁的处长李志是赶来听讲座的人之一,但是他来晚了,甚至都挤不到会场里面去,他站在最外面听了一会,准备放弃。

不过,会场外面放着的四台机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李志走过去看了看这些陌生的玩意儿,一位咨询师告诉他这是生物反馈放松仪,可以测知他的压力以及感受如何放松的过程,这激起了李志的好奇心。

他决定试一试,根据皮电和心率的显示,李志看到了屏幕上一棵枯萎的菩提树。咨询师告诉他,当人有压力和不放松的时候,这棵菩提就会呈现这样枯萎的状态。如果能够放松状态,这棵菩提就会改变。李志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可是怎样都无法改变枯萎的状态。而他旁边机器上的一位女士显然很高兴,因为在指导下很快就看到了屏幕上的菩提慢慢变得茁壮开花、绽放光芒。

从原先的部门调换到现在的部门已经半年了,李志一直无法融入新环境,下属觉得他的做事风格太古板,不如前一任领导能力强。上司找他也谈过两次话,希望他能尽快融入新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

李志失眠很久,就算睡了也是一直做梦。觉得特别累,每天早上都很害怕出门上班,而到了单位还必须要装作没事一样,就怕被人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而更被看不起。听说旁边的贵宾室专门安排了心理咨询师可以做一对一咨询。李志决定去聊聊。在一个小时的交谈中,他一直都在说,而心理咨询师只是偶尔发问引导他的思路,他觉得对方并没有给他任何意见,可是却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看清了自己,心里明快了一些。

这一天的讲座似乎引发了连锁反应,有很多像李志这样的处级官员开始打电话到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询问下一次的讲座和培训会在什么时间开始。

这让一手策划和推动这个活动的闫洪丰感到很高兴,事实上在第一场讲座开始之前,闫洪丰心里很没底。2010年3月14日这天,北京下着大雪,闫洪丰心里凉了半截,雪天路滑,他很担心此前想要来听讲座的人赶不来。

这位中国残联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残联直属机关团委书记赶紧拿起手机,四处“拉人”,要求那些承诺来听讲座的领导们不能失信。

“能有需求吗?哪有那么多人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呢?”这是闫洪丰第一次向国家机关的一些领导交流进行心理培训时得到的反馈,要是第一场讲座就办砸了,后面肯定没法继续。闫洪丰正是因为看到了在工作中像李志这样需要心理疏导的人越来越多,才萌发了给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进行心理培训的念头。但他也不确定会有多少人对此感兴趣,但是在他的奔走、推动下,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国科学院工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三方联合组建的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最后建立起来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博士担任咨询服务部主任,闫洪丰担任了顾问的角色。

在讲座期间,来参会的培训者都可以做一份心理测评,或者在现场做,或者可以回家登录网站操作,然后会给其出具一份完整的个人分析报告。李志也做了一份。在整个讲座期间共有三分之一的人参加了测评,其中1437人是在24~44岁问的青年干部职工。中心的心理健康研究组就重点依据这些数据做出了第一份关于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报告。

这次调查依据情绪体验、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认知效能和适应能力等五个维度考量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采用的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理健康量表。报告指出,参加本次测验的青年干部职工的整体心理健康指数略低于全国普通人群水平,而五个维度的考量中,除了自我认知外,其他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人际关系得分最低,有近1/3人的人际交往属于较差或差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咨询服务部主任史占彪表示,从现实的心理接访看来,鉴于国家机关工作的特殊性,人际交往中的压力的确是比较突出的一块,这些显而易见的压力很容易阻碍他们的家庭、工作及其他方面的适应能力,造成内心的冲突与焦虑。

热线背后不能说的痛苦

杨莉是中心心理热线的咨询师,每周六都坚守在热线旁边,从下午2点开始,晚上8点结束。普通单位五六点正常下班的时间是她一天里相对较忙的时候,电话比较集中。中心像她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共有8名。他们对于需要当面心理咨询的干部职工,向心理所的心理专家预约,目前共有12名博士、教授参与门诊咨询工作。

自从热线开通以来,电话咨询大概有200例左右,面对面咨询50例左右,虽然量不高,但涉及的内容却很广泛,有的是咨询职场上人际交往的压力,有的是倾诉婚姻情感的烦恼,也有的是来自亲子关系的问题。经心理咨询中心初步统计,这些来访者的问题多以职场压力和亲子关系居多,情感问题次之。史占彪分析认为,这如实反映了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事业和子女教育双重压力下,存在诸多心理困惑需要解决。

杨莉就曾接到一位女性正处级干部的电话,她和丈夫都是部门的负责人,两个人工作很忙,儿子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奶 奶带的。上小学的儿子十分顽皮,三天两头被老师找家长,有时候早上没带作业,有时候和同学打架,有时候就在教室乱跑。

这位干部苦恼地告诉杨莉,她和丈夫工作压力本来就大,孩子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工作时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又会出什么乱子,回到家夫妻与奶奶因为对教育孩子的意见不统一,又经常发生争吵。这位能搞定很多复杂工作的官员,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儿子,这让她感到很焦虑。因为电话咨询的成效很有限,杨莉曾建议对方过来和专家聊聊,但对方拒绝了。

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杨莉发现这个群体总是对自己的身份十分谨慎,无论是咨询孩子问题,还是自己的认知问题,在交谈中能知道他们都在压抑自己的痛苦和难处,不愿意让单位的任何人知道。“很多人觉得看心理医生就代表着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如果被别人知道了,他的仕途肯定要受影响。所以有些人甚至打电话都是偷偷的。”杨莉无奈地说。

史占彪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中心成立后,针对这一群体也设计了一些培训和讲座,虽然每次都向各部委做了宣传,但收效并不大。每次联系那些部门做心理讲座时,有的总是会笑笑以“最近很忙,改期再办”推脱。就算是有的已经定好的部门,也经常会突然接到电话说临时有重要工作必须改期,甚至直接取消了。

他和闫洪丰交流过这个苦恼,总的来说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学的认识不够。在史占彪看来,心理压力、心理问题不是问题,就像是感冒吃药一样是可调可治的。技术上基本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必须要了解心理学,愿意从中找到一些方式方法,寻求一些渠道去改变心态。

他们希望借由“名家谈心理”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心理学的好处。史占彪和闫洪丰商量后,邀请了12名国内首屈一指的心理学界专家。因为时间或其他因素,名单一改再改,最终确定了张侃、杨凤池、李子勋、王登峰、张建新、罗劲、车宏生、乐国安、樊富珉、刘翔平、丛中、张梅玲等12位名家,在2010年为公务员们进行心理减压和疏导。

有压力就有需求,系列讲座前后吸引了10000多人参加,学员涵盖了所有的部委,很多讲座都爆满,随着每一讲的深入,一些部委还特别组织处级以上干部集体观摩学习。

婚恋危机必须重视的问题

40岁的李建峰人生经历一直是顺顺利利的,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要求下报考了公务员。工作10年后,他从科员、副科级、科级,提升为副处级干部。李建峰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但坐在这个岗位上,重要的事并不是他说了算,自己的很多想法也难以完成,干的工作有些是他不喜欢干的事儿,或不赞成干的事儿。

工作中的压力让他脾气变得很不好。有时候下班回到家仍然板着脸,妻子关心问问,却都被他冷冷地回绝了,“你能懂什么?”时间久了妻子对他也有埋怨,觉得他对自己就像是对下属,体会不到伴侣的感觉。为此两个人经常吵架。

身为团委书记的闫洪丰本身是心理学专业出身,还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因此,他更能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状态。很多人知道他是学心理学的,因此无论是开会还是去其他部门办事,总有人会找他谈谈,即使会上不方便说,私下里也一定会打电话。他也经常在中心给那些负责热线的心理咨询师做督导,在他看来,李建峰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工作压力造成的婚姻情感失衡的例子太多了。

因此,在考虑“名家谈心理”讲座的内容时,大家很早就确定了探究婚恋心理提升家庭功能这样的题目。这次的讲座酝酿了两年之久,每周都会开协调会,研讨的最多的其实就是到底该给这些公务员们讲什么。

十二讲的每一位教授都有着各自擅长的专业,他们原本想讲自己最熟悉的那一块,但商量的结果是,他们必须讲授最贴近这个群体需求的东西。每次例会,大家都会拿出很多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讨,找出这一群体最迫切需求的东西。闫洪丰觉得必须有针对性的内容才会更加吸引人,才能达到一针见血触动这一群体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目的。在反复的探讨下,他们最终定下了压力与健康、亲子教育、婚恋心理、情绪管理、危机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讲座最终定在了2010年3月到2010年6月问。心理咨询中心印发了大量的海报和宣传册通过团工委下发到各个部委去,此外,他们还在机关内部网站上推广,每名职工只要下载入场券并加盖单位公章到时就可以免费入场。海报上除了讲座安排,还清楚地标明了路线图,甚至还包括在哪里停车可以不花钱的攻略。

闫洪丰事先还特别给每个团委书记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再三表明心理学对大家的重要性,并表明这十二讲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请这些书记帮忙号召更多人关注此次讲座。“其实做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这个群体真的来了解心理学,了解他们自己的心理压力,了解他们能够通过这一学科让自己过得更快乐和轻松。很多人都逃避压力,不愿意说,不愿意去看,但往往心里的那个负担只会越来越严重。只有认识它、重视它,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它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闫洪丰感慨地说。

200人的心理专员队伍

“米卢说什么?态度决定一切!我个人认为,米卢是我们的好同志,他不是中国足球总教练,而是心理医生。态度决定一切,实际上是给国足做了心理辅导和校正。不管是凑巧也好,有缘也好,最后中国足球就是冲出了亚洲。”当心理学专家杨凤池在台上说到这时,坐无缺席的台下再次爆出了阵阵笑声。

在十二讲中,张梅玲的《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素质教育》、张建新的《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与调节》、李子勋的《探索婚恋心理提升家庭功能》、杨凤池的《公务员的兴趣管理》等都是最受欢迎的讲座,其中杨凤池的讲座,很多没有地方坐的人将过道也挤得满满的。

杨凤池很善于讲故事,一个又一个案例让台下听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案例过后,他也对下面的人说,提高情商是大家的主要任务,他告诉他们应对压力的主要有自我减法、理性互动、有效管理三个方面,讲到这些时,台下的人又收起笑容纷纷拿起笔认真记录。闫洪丰注意着现场每一次的动与静,他都把这些记录下来,再反馈给下一讲的专家,让他们更容易地了解到台下观众的兴趣点和基本的需求。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12

收稿日期:2012-05-16

作者简介:甘淑仪(1982-),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图书馆助理馆员。1 “高明讲坛”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央到地方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作出了长远的规划和部署,在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佛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全市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文化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化讲座作为一种高效、直接、范围广,容易接受的知识传播方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而地处佛山西冀的高明区图书馆,全力打造以“高明讲坛”为品牌的群众公益性讲座。六年来,“高明讲坛”根植于社会,立足于群众,不断创新实践,努力担起高明区群众文化讲座活动的大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效应。体现在:第一,初步形成了在群众心目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至今已经累计举办讲座达150多场,吸引听众累计超过8万人次,讲座的每一项信息都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第二,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层面。第三,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职能。“高明讲坛”坚持以“传播科学思想、解读热点话题、引领文明潮流、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六年来为高明区广大市民提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正确引导较多的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和优秀文化熏陶,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教育职能,有效推进了学习型社会建设。

2 “高明讲坛”品牌构建的实践之路

2.1 坚持以人为本,拓宽服务领域,扩大讲座影响力

讲座以一个固定的阵地平台发挥作用固然重要,但不能仅局限在固定的场所,应该更多地延伸到不同场合与特色的行业团体中。在高明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高明讲坛”主办部门高明区图书馆在坚持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依托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如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区妇幼保健院和区义工等政企单位,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拓展讲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众面,充分体现了图书馆讲座的公益性。主要做法是将服务延伸进企业、军营、农村等广大地区,为更多的市民呈上了丰富的精神大餐,为推动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建设搭建广阔平台。如2009年初在大型企业贝斯特陶瓷有限公司进行了讲座进企业的启动仪式,邀请深圳市十大金牌顾问后小进教授主讲《成功从自我做起——如何成为老板喜欢的员工》,为企业的员工进行职场心理培训,为现场近300多名的员工送上“心灵鸡汤”,共同解读职场、开启快乐之门,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和谐企业的建设。

2.2 坚持立足群众,增强讲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讲座的主题直接关系到上座率,是讲座品牌构建的生命线与重中之重,主题应立足于群众所需,方可有效地增强讲座的凝聚力、号召力。“高明讲坛”工作团队将确定主题放在首要位置,并通过有效途径,更好地立足群众所需,确保每一场讲座内容得到更多的听众喜爱和接受。其途径是:一是在讲座现场的听众中开展问卷调查,直接了解听众对主题的需求。二是在图书馆网站设立“讲座听众留言簿”,听取群众对讲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利用移动公司短信平台与听众互动交流,通过短信回复的方式听取热心听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2.3 打造非凡影响力的“名家讲坛”,提升讲座的人气和知名度

“高明讲坛”每年都聘请一些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专家学者举办“名家讲坛”,务求在满足听众求知欲望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品牌的层次与认可度。例如在2009年,特邀著名军旅作家《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老先生,主讲《读书与人生》,80多岁高龄的金老先生神采奕奕,以其深厚读书阅历和历尽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现场听众畅谈读书与人生,现场每位听众在思想上都得到极大的感悟和颤动。2010年邀请被誉为“全球青年领袖”的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博士主讲《中国文学与中国人生》,近千个座位的会场座无虚席,名家讲座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影响力空前,迅速拉升了高明讲坛的人气和品牌的知名度。

2.4 规范工作

流程,保证各项工作稳定持续开展

“高明讲坛”工作团队注重有效地规范和简化流程,创新服务形式,采取多方举措,确保讲坛正常运作。每场讲座在选定主题、聘请讲师、宣传发动、讲座现场主持、后勤保障各方面,都有着严谨和较规范的流程,每一项细节都精心策划、详细安排,做到定时开讲,有序进行。

2.5 构建讲座与听众沟通交流的平台

“高明讲坛”通过多种方法把沟通做到最好。①在网上建立“高明图书馆博客”每期讲座信息,接受网友随时对讲座事宜提出意见、建议及个人想法,让网友成为讲座的选题提供人。②通过讲座获取听众的相关信息,建立会员听众数据库,跟踪读者信息,建立听众vip俱乐部,定期举办俱乐部会员的座谈会,听取会员对讲座的想法和意见,不断壮大忠实听众队伍。③建立“高明讲坛”qq群,旨在借助图书馆本身向心力,在讲座周围凝聚起一批对讲座和文化活动感兴趣的群体,并通过网络平台向q友每期的讲座信息,发掘更多群体加入讲座听众队伍。随着讲座的不断开展,讲座内容不断丰富,听众的交流平台将越来越广阔。

2.6 拓宽宣传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高明讲坛”非常注重讲座的宣传,全力做好前期讲座信息预告、后期专题报道、现场的专家及读者的采访,阶段性的深度追踪等,务求让群众了解到讲坛全方面信息。每期宣传途径主要是通过公共场所公告栏、高明文化网、中国移动公司的短信发送平台、区妇联、高明义工平台以及《佛山日报》、高明电视台、电台等媒介。同时,vip俱乐部、qq群等忠实听众,也更好地将讲坛信息向群众中辐射开去。多年来不断扩大讲座的宣传范围,形成了成熟的宣传平台,让更多市民知晓讲座安排、内容,不断扩大讲座在时间、空间和深度上的传播,产生了广泛、持久、深远的影响,为品牌的塑造打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3 找准定位,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讲坛的品牌形成以后,维护品牌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公益性讲座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同时传播着先进文化、引领着学习时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作为一个成熟的服务品牌,不能仅看组织了多少系列专题、举办了多少场次、吸引了多少人次这些简单的数据,而是有没有将文化知识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广泛推广,让社会群众真正受益。为了让先进文化和思想有效传递到群众,公益性讲座是不设门槛的,任何人都可以凭兴趣参与,不计较个人的学历、身份、财富等情况。这种做法,保证了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文化权益,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人文氛围。高明讲坛充分做到了这一点,从近年来听众的互动交流与反馈情况来看,听众由最初的只听不讲发展到听与讲,从而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学习氛围。

4 小结

笔者认为讲座需要突破陈规旧律的约束,才能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引领其持续发展。也只有扮演好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才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文化馆.公共文化馆作为与发展研究:全国副省级城市文化馆论坛文集\[g\].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 沈业民.大力开展讲座工作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z\].上图讲座,2009(1).

\[3\] 孙琳琳,霍泓.论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中的几个误区\[j\].理论界,2005(3).

听专家讲座心得体会篇13

对学生来说,参加学术讲座的目的是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教师来说,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因此参加的人员越多,讲座的效率也越高,这就离不开举办讲座前期的大力宣传。但是,很多高校的学术讲座的宣传不到位,只在开讲之时前一两天,更有甚者两三个小时。只是面向一个部门,只在自己院系门口摆上一块宣传板或者张贴一张海报,这往往使更多的同学错失了接受教育的好机会。在讲座时间安排上,也很随机,常常造成与学生的上课时间相冲突的局面。另外,在介绍主讲人的个人情况时,组织者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讲座,造成一定的轰动效益,常常采取过分夸张的宣传手段,动辄就是“国际××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学科的杰出教授”等等,其实也就是一般的普通学者而已,既而降低了学生的期望值,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2.参加方式的强制化

为了防止学术讲座的冷场,或为了撑场面,盲目追求规模大,参加人数多,主办方会通过行政文件或通知。规定、摊派各教学部门或派学生代表,或集体参加听讲,并且事先安排好固定位置,加强考勤管理。这就违背了学术讲座是自由选择听取自己关心、感兴趣的主题的初衷。使得听讲座变成了开会听报告,失去了激发听众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拓宽师生的学科视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应有作用。

3.主讲内容的陈旧化、低水平重复化

学术讲座作为高校教育的有效手段,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既能让学生了解理工农医文法哲史等学科基本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分析与探讨某一方面的学术前沿问题。因此主讲人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专业知识,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但一些讲座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最新研究成果作为讲座内容,因而缺少了思想上的碰撞,缺少了批判的自由和宽松,使得讲座内容的理论创新点、挑战性不强。另外,在有些情况下,缺乏针对性的相同主题的讲座低水平地不断重复。

4.目的的非学术化

举办学术讲座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但是,一些所谓的学术讲座的非学术性的目的过于明显。这些目的包括商业营利性的宣传,或推销书刊杂志,或宣传培训辅导班;为了显示政绩而举办的内容空洞的“学术”讲座;为了评职称、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而“设计”的功利性的讲座;为了标榜同学、朋友、同门的学术功力而造作的友情性、关系性讲座。学术讲座“暗渡陈仓式”的非学术化,导致了许多低质量讲座的存在,打击了学生对学术讲座的热情,致使学生产生了抵触学术讲座的心理。

5.主讲人身份和讲座形式的单一化

学术讲座的主讲人身份单一,是指主讲人绝大多数是本校的教师,很少邀请其他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社会精英。讲座形式的单一化主要指,在讲座过程中,一般只有老师“填鸭式”的单向讲解,缺乏与听众互动的环节。单一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术讲座的期望值,难以激发学生对学术问题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术讲座听众方面的原因

一场讲座被异化,不仅仅是主办方面的因素,更有来自听众层面的原因。根据对高校学生的调查,笔者总结出以下方面的原因。

1.听众,尤其是学生对讲座的概念、目的缺乏了解

学术讲座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有效载体,应是以“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加强修养,营造学术气氛”为宗旨,邀请知名学者和社会人士登台开讲,传播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提高各学科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术水平,陶冶情操、升华思想。然而,一些学生心态比较浮躁,功利性色彩浓厚,一味追求新奇、趣味和自我得失,对学术讲座的概念、目的不了解,甚至误解。总是认为学术讲座就是讲好玩儿的、有趣的东西,就是讲讲学术领域里生动的案例或故事,或是认为能够直接快速地从一场讲座里得到什么。抱着这种心理的人去听讲座,难免会对学术讲座缺乏兴趣,甚至失望。

2.学生对所举办讲座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准备和熟悉

学术讲座由于宣传与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导致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合理的知识准备。这样学生不但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且不能有效地参与学术讲座的互动,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讲座的质量。

3.学生对讲座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对学术讲座重视程度的缺乏,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例如,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对以往过多的非学术化的讲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厌恶,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后没有恢复;对被强迫参加自己毫无兴趣的学术讲座存在心理逆反抵制等等,觉得听不听学术讲座都无所谓,甚至养成了鄙视的态度。

因此,面对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高校学生,如何将学术讲座打造成学生喜欢的学术交流、知识传播载体,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创新思维、丰富大学学术生活,笔者深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彭峰.大学学术讲座重要性探析[J].考试周刊,2007(34).

[2]闫世武.谈讲座在政治课中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9).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