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创采购总监总结实用13篇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1

一是主题突出。大家紧扣政府采购这一主题,围绕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部属单位的实际,就加强对政府采购的领导、理顺管理工作职责、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法规、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规范政府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发挥政府采购的功能和作用,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座谈讨论。

二是形式新颖。这次座谈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通过专家讲课、经验交流、座谈讨论等形式,为大家比较系统地了解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策和操作实务方法等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认为效果很好,收获很大。

三是联系实际。大家紧密围绕建设节约型行业和打造廉政交通的总体要求,结合交通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总结了经验,交流了体会,找出了不足,提出了改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建议措施。

四是富有成效。通过召开这次座谈会,大家进一步强化了依法采购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采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政府采购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今年政府采购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大家认为,这次座谈会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下面,我结合这次座谈会的情况,就贯彻《政府采购法》和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意义

《政府采购法》作为我国政府采购管理的基本法,为规范各部门、各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是政府采购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在部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好《政府采购法》,对于规范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交通支持系统的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行业,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交通廉政建设,发挥政府采购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扶持国有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推进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交通部门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交通部门和部属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必须增强法制意识,在执法、守法方面不能打折扣、讲条件。必须从依法行政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的重要性,做到依法采购、制度规范、机制协调、方式合理、程序正当、高效便捷、权责统一。各单位要认真编报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实施计划,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务院的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都要依法进行统一采购,不允许以项目特殊为名,规避、逃避政府集中采购,切实维护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

(二)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推进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建设节约型行业的迫切需要。

“十一五”期间,交通行业面临难得的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资源约束、建设和发展资金不足的严峻挑战。部党组提出了建设节约型行业的总体要求,需要各单位在节能降耗上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推进节约型行业的建设步伐。在组织实施项目建设、设备物资采购、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厉行节约,花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不断提高交通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实现交通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政府采购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通过规模采购优势来降低采购成本。去年,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达到2500亿元,平均采购资金节约率在11%左右;我部机关和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实际金额2.18亿元,节约采购资金2485万元,采购资金节约率为11.4%。这充分说明政府采购是节约资金、降低成本方面的一个重要途径。部属单位每年的预算内、外资金规模超过140亿元,实施政府采购的空间还很大,通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将会进一步降低部属单位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挖掘资金潜力,实现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推进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部党组提出了加强交通行业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中央领导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我部在抓落实、见成效上下功夫。为了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我部党组制定印发了《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7年底前工作要点》,把推行政府采购工作作为反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其中,并作为今年部的十项重点工作内容,提出了工作要求。政府采购通常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主要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除涉及国家机密外,采购活动一律向社会公开,通过公开的采购规则、规范的采购程序、透明的采购信息,使政府采购活动当事人处于社会和其他参与者的共同监督之下,使暗箱操作的问题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能较好的发挥预防和遏制腐败的功能作用。因此,部属单位要把推进政府采购工作,从加强廉政建设、打造廉政交通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动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程序和方式,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凡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都要明确清晰地列入政府采购预算,凡符合招标条件的,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一律以招标的方式进行。要严肃纪律,并通过开展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活动,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在货物、工程、服务采购过程中的腐败行为。政府采购与治理商业贿赂有直接关系,交通建设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就有制度不完善、环节不透明的原因。通过完善制度、依法采购、加强监督可以保护干部,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推进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是推动交通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精神,提高交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行业建设的步伐,增强交通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部最近准备召开建设创新型行业工作会议,对交通行业的创新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推进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对于促进交通行业的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最近,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同时又研究起草了《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环保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等。这是在国家倡导科技创新,面对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通过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带动全社会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的重要措施。部属单位在实施政府采购时,要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局出发,按照国家的要求,在同质同价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购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自主创新、环保型、节能型的产品;在满足设备、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购国内设备、产品,在推进交通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推进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

如清同志对今年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任务做了总体布置,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根据财政部的要求,结合我部政府采购的实际情况,今年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要按照“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扩大规模、抓好试点、加强监管”的总体要求,重点做好以下5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程序,做到依法采购、规范运作。

《政府采购法》已实施三年多,为了推动《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规章、制度和办法,我部也已转发有关单位执行。但是,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开展的并不平衡,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与兄弟部委相比,工作的进展还比较滞后,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的、职责明确、可操作的制度保障。今年,财务司要在进一步征求部属单位和部内有关司局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交通部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同时,也要抓紧研究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使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做到不仅有法可依,还要有规可循,进一步规范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部属各单位也要把制度建设作为今年政府采购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先建立、后完善”的原则,认真抓好落实,把本单位的政府采购制度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抓好制度的执行和检查,为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实现依法采购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对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协调,逐步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协调高效、监管有力”的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机制。

政府采购涉及的单位较多,包括财政部门、集中采购机构、委托机构、供应商、银行、评审专家等,同时政府采购尚处于初创阶段,一些单位的行为还有待规范,有些管理环节的衔接还需要磨合,这就要求部属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协调配合。要按照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工作,不能只是被动地抱怨,要以我们负责任的工作成效,来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政府采购工作不仅外部单位需要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也有一个加强协调的问题,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在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对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予以关注和解决,要通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使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更加规范,采购程序更加严谨,采购行为更加规范,采购信息的更加及时,监督管理更加有力,采购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使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切实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经济效益,力争使部属单位今年的政府采购规模比去年实际提高30%。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是否完善和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反映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一个国家的政府采购金额可以达到该国GDP的10%—15%以上,或者财政支出的30%—40%。仅欧盟的政府采购金额就相当于法国的经济总量。以我国目前的GDP和财政支出水平,按照世界平均标准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可以达到1万亿元以上。没有不断增加的采购规模,实施政府采购的效益就难以体现。

目前,与法律规定和兄弟部委相比,我部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属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上规模。

首先,要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规定的范围实施政府集中采购,没有列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要编制调整预算报部备案,并严格按要求实行政府集中采购;二是要推进部门集中采购试点和系统集中采购;三是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环保项目的采购力度;四是要加强对分散采购的管理,凡是在规定限额以上的项目,都要根据政府采购的要求,实行政府采购;五是要加强对工程实行政府采购的管理,先规范不实行招标采购的公共工程项目。各单位要结合这次会议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提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具体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年度终了要进行考核。

(四)认真抓好部门集中采购试点和系统集中采购工作,逐步推进部门集中采购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200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和驻部纪检组印发的《关于对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基本建设及大宗物资采购活动加强廉政监督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部属单位在购置、维修船舶、飞机等限额标准以上的大宗物资设备都应实行政府采购;救助船舶和直升机、执法船艇、交通管理监控设备应当实行部门集中采购。但由于种种原因,我部部门集中采购工作至今尚未开展。

为了切实推动这方面工作,部决定今年在海事、救捞、长航系统选择部分船舶开展部门集中采购试点工作。同时,在海事、救捞、长航、船级社系统推行系统集中采购,对列入部门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和系统内的通用设备、大宗物资,由四单位统一组织实施政府采购。主要考虑: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需要对列入部门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实行部门集中采购;二是海事、救捞、长航系统“十一五”期间购置建造船舶的数量多、金额大,且三大系统船舶购置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实行部门集中采购可以取得一定的规模效益;三是通过试点,使部门集中采购工作取得突破,同时为部门集中采购工作积累经验,为探索适合我部实际情况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条件;四是通过实施系统集中采购,可以发挥四大系统的专业优势和管理优势,使政府采购在节约资金、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扩大效应。

部门集中采购的试点是一项新的工作,希望部属单位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共同与部有关司局做好部门集中采购试点工作。部内有关司局也要加强协调,注意工作衔接,共同做好有关工作。四个系统的系统集中采购工作,也要比照部门集中采购的要求,统一筹划,加强协调,稳步推进。

(五)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建立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机制,使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各单位的财务、审计、监察部门联合开展了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工作,从各单位介绍的经验来看,监督检查是促进政府采购规范管理的一项有效手段。最近,国家审计署正在对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审计调查,同时将对我部进行延伸审计调查。希望各单位以这次审计署延伸审计调查为契机,进一步找出本单位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部财务司、审计办、驻部监察局,要加大对部属单位的监督力度,在开展财务检查、日常审计、廉政执法监察时,要把政府采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步实施监督,要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专项检查,对政府采购中集中采购目录执行、信息公告、采购程序和专家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督,通过监督检查,推行好的经验作法,严肃纠正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部属单位政府采购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

三、加强领导,夯实基础,为加快推进部属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政府采购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的全局性工作,尤其是在当前很多关系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政府采购工作水平,对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也是一个考验。这就要求各单位的领导要切实给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与政府采购工作有关的法规制度,提高政府采购理论和政策水平。要经常听取工作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政府采购改革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领导干部要亲自抓。要加强政府采购部门人员配备,办公设施等基础性建设,并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2

1、 突出项目至上,交易总量实现稳定增长

按照“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要求,坚持依法招标采购,不断加强进场交易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了项目交易总量的稳定增长。经统计,全年共完成交易项目5859项,成交总额达37.38亿元,比去年增长37%。其中政府投资项目5764项,标的总预算18.38亿元,实际成交14.98亿元,共节约资金3.4亿元,平均下浮率达18.48%。其中:政府投资建设工程905项,总预算15.02亿元,成交总额12.11亿元,节约资金2.91亿元,平均下浮率19.36%;政府采购项目4860项,总预算2.99亿元,成交总额2.54亿元,节约资金4466万元,节约率14.94%;受理国资出让项目19项,总预算271万元,成交19项,成交总价362万元,溢价91万元,溢价率33.52%。

2、 认真履行职能,效能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围绕年度效能建设工作目标,认真履行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与服务职能。为服务民生工程,与相关建设单位积极对接、协调,顺利完成了五里西路改造、水乡路、小戚路、中和路三期等城市重点路桥工程以及__年农业综合开发、城区防洪、县乡村河道疏浚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招标工作;为服务中心工作,按照优化程序、快捷高效的要求,先后多次组织关联科室集中专题会办创卫项目的招标采购事宜,助推了创卫工作的有序实施。为规范采购活动,按照“统一格式文本、统一采购流程、统一评审标准”的要求,对涉及采购项目的一系列文本进行重新修订,对相关流程进行了梳理与优化,促进了采购活动的规范运行,质疑率较往年明显下降;完善了投标报名人员身份审核制度,增设了预中标公示的核证环节,明确了协议供货、自行采购事项非采购单位人员一律不予办理的规定,使操作流程更加严谨规范;为强化招投标市场的闭合管理,重视标后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抽调专门人员配合市重大项目办对政府投资工程进行经常化的标后履约督查,同时组织力量每季度对协议供货项目对履约情况进行抽查,共对10个违约供应商进行了通报和处理;为打击围标串标不法行为,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了工程领域围串标专项整治活动,重点侦查了兴姜河路、小戚路、五里西路西延等市政工程串通投标案,依法依规对参与串通投标的37家单位进行了处理;为维护正常的招投标市场秩序,对存在隐瞒在建工程、放弃投标以及标后不履约等违规行为的12家单位和10名项目负责人进行了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

3、坚持创新驱动,绩效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__年,以绩效考核管理作为招标采购工作创新的突破口,根据管理对象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全面开展绩效考核活动,基本实现了招标采购工作绩效考核管理的全覆盖。在规范内部运行管理上,针对各科室的不同特点,推行了包含岗位职责、中心工作、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四个方面117个关键节点的绩效考核办法,促进了工作作风好转,队伍专业素养明显改善和提高;出台了招标采购机构考核管理办法,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二个方面45项内容实施考核,定期公示考核结果,有效规范了工作行为,也有力促进了我市市场由“机构跑市场”向“市场选机构”的转变;率先在泰州开发了评审专家考核管理软件系统,从工作纪律、业务素养、职业道德22个方面内容实行记分制考核,对专家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推动了专家库运行与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全年新增政府采购类评委31个,工程类评委1个,1名评委因违反评标纪律被暂停评标资格1年,25名常年不参加评标工作的工程类技术评委被清出专家名册;施行了供应商诚信等级管理办法,明确了18种失信和2种诚信行为,诚信等级与项目评审直接挂钩,全年共有642家供应商纳入诚信管理库,其中有12家供应商因不良行为被直接降低诚信等级,93家供应商因失信行为被扣减诚信分值,584家供应商诚信履约而给予相应的诚信加分,有3家供应商因良好的诚信得到升级。

4、加快平台建设,载体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积极构建公正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到位、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全力建设网上招投标系统,积极推行电子化招标投标,完成了电脑、展台同步显示主机等必备硬件配套设施的采购和安装,自6月份__汽车总站绿化工程的网上招投标首试运行成功后,__年共有45个政府投资房建和市政项目实行了网上招标,其中41个项目已顺利完成招标、投标、评标工作。着力加强服务平台环境建设,利用LED显示屏及时招标采购信息与动态,开设了投标专用服务台,开辟了招标采购服务指南宣传墙,使大厅服务环境焕然一新,赢得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实施评标区的封闭管理,设置了门禁系统,整合了评标专家语音自动抽取系统,实现了工程类和政府采购类评标专家的自动随机抽取及名单的密封送达。

5、 狠抓 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素质有效提升

以学习教育培训为抓手,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学习例会制度,每月两次组织内部人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将学习纳入科室季度考核内容,各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每季度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政策法律及操作实务;为提升评标专家、机构人员、政府采购协管员等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先后6批次举办网上招投标、网上评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宣讲、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解读等专题培训班,受训总人数达1500人次;为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从业人员的学习教育方式与手段,致力推进“阳光招标”、“依法招标”和“廉洁招标”,利用短信平台开通了“空中课堂”,每周向从业人员定期发送政策法规、廉政警言、专业技能、推荐书目等信息,取得较好成效。

6、重视信息公开,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加强招标采购信息工作,全年共通过__招投标网和省市网站各类招标采购信息4413条次,同时利用交易大厅的电子显示屏、自助查询触摸屏及公告栏同步相关信息;利用编印、赠阅《招标采购简报》、《政府采购服务指南》等渠道和方式,宣传招标采购的政策法律和工作动态,全年编印《招标采购简报》4期、赠阅800份;实行交易信息集中公示制度,每季度将进场招标采购项目成交信息集中在《__日报》定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宣传推介招投标工作的积极性,落实了用稿分级奖励制度,__年被县级以上媒体采用的宣传报道及调研文章达18篇。

7、紧紧围绕中心,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创建“三型”党组织,努力以抓党建促进招投标规范化建设,在服务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给每个党员设置了“党员示范岗”,从而有效带动了本单位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始终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党课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努力为招标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坚实保障;为提升招投标工作形象,注重立足实际,依托不同载体,组织开展多样活动,积极组织建言献策、党员义工服务、卫生城市创建等活动,不断深化“三解三促”、扶贫帮困等主题实践活动,先后多次深系村和帮扶社区,研究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取得上述主要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当前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能履行存在短板和盲区。在工程建设领域,对投标人、承包商等参与主体的诚信管理力度不大,弄虚作假违规投标、无正当理由放弃中标、项目班子不按投标承诺到岗履约、虚假质疑、恶意投诉、无理取闹扰乱正常招投标秩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不按审批程序先斩后奏实施变更以及因设计勘探严重缺陷导致标后变更等行为尚未得到有效地处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项目验收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采购单位验收把关不严、供应商不按合同履约的现象屡有发生。二是电子化招标采购进程不快。工程建设电子化招标投标虽有所推进,但覆盖率不高,全年实施网上全过程招投标的项目较少,标段总数以及标段总数所占公开招标的比例在全省的排名不尽人意;在政府采购交易活动中,电子化服务和管理还没有起步。三是工作创新的推动力不足。在工作实践中,没有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摆在应有的突出位置,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胆识和意识不强,有的同志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陈规,有些同志习惯于按老思路、老办法对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补充新知识、接受新理念,不善于研究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在推进招投标工作的创新发展上显得动能不足、缺乏活力。四是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服务品牌的创建自选动作不多,服务内涵和服务手段、服务水平还亟待提升,有的同志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服务公约六不让等制度的执行上还存在打折扣的现象,尤其在与当事对象的对接协调、耐心解释以及必要的提醒、提示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个别同志甚至还存在态度冷漠、推诿扯皮的不良现象;五是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需要进一步强化。少数同志缺乏开展工作的全局意识和做好工作的责任意识,科室与科室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导致流程脱节,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个别同志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作风飘浮、敷衍塞责,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少数同志组织观念淡薄、工作纪律涣散,脱岗串岗、迟到早退、随意着装、上班时聊天购物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极个别同志言行失范、违规操作的现象。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__年,将按照推进招标采购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全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考核迎检和省建设工程一类交易中心创建两条工作主线,突出抓好“制度创新、载体做优、效能提升”三大主要工作: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3

邀请招标采购8次,采购金额为9196706.26元。邀请招标为招标总次数的8.4%。

竞争性谈判20次,采购金额为11197725.05元。竞争性谈判为招标总次数的21.1%。

询价采购20次,采购金额为2782990.50元。询价采购为招标总次数的21.1%。

单一来源采购40次,采购金额为13939047.00元。单一来源为招标总次数的42%。其中相关单位购车17次38台,采购金额为2831400.00元,车辆采购占总采购额的6.87%。

一、政府采购工作开展情况

(一)采购规模不断扩大,采购质量稳步提高在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过程中,我们本着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积极推进的原则,在认真总结货物类、服务类集中采购的经验和做法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工程类采购活动,努力促进各项政府采购业务全面发展,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集中采购优势。范围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地区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成果大小的标志之一。在今年的政府采购工作中明确了“物品采购、服务采购、工程采购”全面推进的政府采购格局,采购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27%,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二)加强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一是以机关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组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每月进行至少两次的思想政治学习,进一步增强中心人员遵纪守法和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依法采购,规范操作,增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意识,提升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素质。

二是组织中心全体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强化业务水平。系统地学习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掌握政府采购操作实务及灵活应对供应商质疑与投诉的处理办法、技巧。在统一学习的基础上,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开展大讨论,进行交流与探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是加强与兄弟旗县政府采购业务交流,提高我旗政府采购工作水平。通过汲取兄弟旗县的先进经验来推进我旗政府采购工作的拓展。

(三)制定采购操作规程,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规范是政府采购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高度重视政府采购规范化建设,积极采取行动,广泛进行调研,在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改革,构建政府采购服务平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并结合我旗政府采购的实际情况,根据《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出了详细的采购工作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助推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四)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能,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政府采购环境

一是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重新梳理了政府采购流程,由于每种采购方式法律都规定了固定的程序和相应的时间,所以我们本着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灵活采购程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采购任务,提高工作效能。使采购计划基本达到随到随采购。

二是采取了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如网上询价、限时现场竞价等,最大限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网上询价是对规格、标准统一,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商品,如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限时现场报价是综合运用询价和竞争性谈判两种采购方式,供应商在规定报价时限内在旗政府采购中心进行现场密封报价。

三是对采购额度小,货物品牌单一的采购项目,实行季度采购,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节约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制定管理办法,不断提高政府采购运行效果政府采购中心为了更好的、有序协调地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建立健全了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廉政准则》、《财务管理》、《行为规范》等10余个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对执法行为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规范了采购行为,提高了采购水平,为防止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防范作用。使政府采购工作的推行更有保障,使政府采购实施的效果更加明显。

(六)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采购中心工作涉及面广,要同各种不同层面的人员和利益群体打交道,这就要求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忠诚、勤奋、求精、奉献的工作态度,坚持敬业、爱岗、创新、求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结合中心工作特点和规律,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采购中心作为旗财政工作对外服务窗口,我们通过内部制约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全体人员做到文明服务、热情周到、礼貌待人。把为采购人、供应商服务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严格履行《服务承诺制》、自觉执行《首问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做到“以三心换一心”,即以帮助采购人和供应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心、指出工作上不足之处的诚心、交换工作意见的知心,换取采购人、供应商对我们的放心。使采购中心真正成为旗财政对外服务形象窗口,让我们的采购人、供应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七)大力开展宣传报道,构建文明和谐的政府采购环境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改革的一部分,必须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为此,我们加强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创造良好的政府采购环境。一年来,我们在做好采购工作的同时,采取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政府采购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先后在政府采购中心网,积极宣传政府采购工作。通过宣传,不仅为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也促进了采购人、采购中心、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理解,“廉洁采购”、“阳光采购”、“绿色采购”等政策功能深入人心,落实到了具体采购活动中,促进预防商业贿赂工作的开展,构建了和谐稳定的政府采购环境。

二、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年来,政府采购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加强了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采购工作的健康开展。

(一)加强了学习。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及旗委、旗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政治水平。

(二)加强了机关支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制订并印发《机关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了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三)深入开展“树创”活动,制定了政府采购中心*年“树创”活动实施方案,对各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同时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定期进行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翁牛特旗重大事项领导集体议事规则》要求决定单位的重大事项。

(五)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领导责任和科室责任,严格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做到了功过分明。经常开展廉洁自律教育,使每名党员干部都能自觉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六)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培养干部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

(七)按时完成了旗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1、按照《*年全旗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采购中心圆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根据旗委、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政府采购中心完成379万元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承担相应任务的189%,为促进翁旗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积极响应旗委对口扶贫工作的号召。配合对口扶贫主管领导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先后为对口扶贫单位大兴农场捐助资金1000元,配备计算机两台。

3、扎实有效地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和行风评议活动,并且按照旗委统一安排部署完成各个阶段的阶段性工作,通过开门纳谏活动和对内机构及工作人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满意度为100%。采购中心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作风建设明显加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三、*年采购中心重点改进的工作

(一)公开透明程度增强。建大库、用大网,扩大信息面。重新改进翁旗政府采购信息网,扩大空间,让供应商广泛知情参与。从而提高采购效率,减少成本。

(二)全程邀请监督力度增大,参与每一个项目的供应商未经监督部门确定,做到不发函不开标。

(三)招标文件质量有较大提高。围绕如何提高招标文件质量,在中心内部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同时与兄弟旗县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横纵向交流、网上咨询、采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确保了招标文件有质的提高。

(四)借机关作风整顿之机,采购中心重新定位,树立起了大服务的意识。招标程序采取招标答疑、制标培训,展示投标文件示范格式,仔细阅读投标人须知做到八个明确。规范了投标秩序,提高了投标文件的制作质量。

(五)投标、评标程序更加规范。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实行现场投标,没有按招标文件制作的投标文件不参与评标。

(六)明确职责,强化评委评标前封闭培训,明确采购单位、供应商、评委、监督部门、集中采购机构的职责,评标、定标工作由评委会负责,做到责任分工明确,评标秩序井然。

(七)内部监督与执行职责更加明确,采购项目确定后通过与各部门事前沟通、事中参与、事后总结分析。出现了采购单位、供应商、采购专家、监督部门、采购中心五位一体的和谐采购大环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门采购预算过低,采购额度又少,资金节约率不明显。预算过低,往往造成供应商报价超预算。造成采购失败,浪费采购成本,采购效益低下。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政府集中采购的力度,应使各部门明确参与政府采购的重要性。加强与采购单位的沟通,增强服务意识。

(三)采购队伍的素质能力还不能全面适应采购形势发展的需要,业务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关系需进一步加强。

(四)需要进一步培养采购队伍的开拓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

(五)单项采购额度提高,部门自行采购增多,现在仍然存在出现规避集中采购的现象。

五、下一步需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一)继续加大政府采购宣传,推行政务公开。利用政府采购网,大力宣传《政府采购法》和相关制度规定,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编制政府采购信息快报,对重大采购活动进行剖析,增加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工作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能,创造和谐的政府采购环境。

(二)结合实际,根据采购项目特点,灵活审批采购方式。这样不但提高政府采购效率、降低政府采购成本,而且方便单位及时采购。在提高采购规模效应的同时又能将采购部门从繁琐的零星采购事务中解脱出来,为采购人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可以说兼顾了“效益”和“效率”。

(三)采购单位应及早作出采购计划,提前做好采购预算编制,避免盲目采购,以至于给集中采购机构的运作过程带来很大的不便。

(四)建议集中采购审批部门计划审批后及时与采购部门和采购中心沟通或直接通知采购中心,由采购中心及时与采购单位联系落实采购计划。以便于统筹合理安排不同部门同类项目或不同部门不同项目采购计划。

(五)由纪检监察、财政监督部门会同审计部门组织开展政府采购专项审计检查。提高对规避政府集中采购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府采购的严肃性。

(六)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政府采购“管采分离”制度,使各预算单位真正了解政府采购流程,做到每项采购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实现阳光采购。

(七)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和开评标声像记录系统建设,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提高政府采购行为的透明度,为基础工作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4

二、标杆管理在餐饮企业原材料采购中的运用

(一)确定标杆对象 经过对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伙伴的考察、交流、探讨,比较分析后,日本创造餐饮株式会社被锁定为标杆对象。选择日本创造餐饮株式会社作为学习的标杆,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没有建立中心厨房配送的前提下对公司下属近400家门店(且分布在各个省市)的原材料采购实行100%集中采购管理,这种管理的方式在国内餐饮行业几乎没有。正由于它实施原材料100%的集中管理,使得成本控制在日本同行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日本创造餐饮株式会社是一家在日本创业板上市公司,1999年成立,年营业收入约400亿日元,利润总额23亿日元,拥有各类品牌30多个,门店389家,年原材料采购总额约110亿日元,总部和各门店通过实施ERP管理系统,由总部100%集中订货、各门店分开收货、总部集中付款。充分利用“大市场”的资源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采购原材料的竞价、竞标,通过询价、比价、谈判取得价格上的优惠,降低采购成本。正是有了管理上的保障,日本创造餐饮株式会社每年以拓展40-50家门店速度快速发展,2009年某一个月当月开张门店达16家,这一切和创造餐饮的优秀的管理方式分不开。

(二)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制定实施目标 2008年集团公司成立原材料集中采购标杆管理小组,首先对2家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毛利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平均每家门店的年营业收入集团公司超过创造餐饮16.70万元,但销售毛利率集团公司比创造低12.60%。进一步分析销售毛利率差异形成的原因:

创造餐饮:50%的产品定价毛利率为80%、30%的产品定价毛利率为70%、20%的产品定价毛利率为65%。

集团公司:20%的产品定价毛利率为72%、50%的产品定价毛利率为60%、30%的产品定价毛利率为52%。

在产品定价毛利率上集团公司50%的产品毛利率为60%,而创造餐饮50%的产品定价毛利率为80%,集团公司定价毛利率是否存在上升的空间?将集团产品、门店的售价和国内同业态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发现集团公司的定价整体属于同行业中偏上,价格的提升空间只能随市场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一味从售价上提升毛利率的做法并不可取,那么只能考虑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是否存在下降的空间,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集团和创造餐饮在采购环节中的最大区别:创造餐饮门店约货是在公司内部ERP上发出约货的订单,有创造总部采购部每天汇总389家门店的约货总量,分别向供应商发出送货的通知。集团仅45%的原材料由集团采购部实施集中采购,指定供应商,统一签约与价格,各单位自行约货。如果集团公司能以创造为榜样,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将另55%的份额纳入集中控管的范围,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是否可以下降?经测算如果能做到80%至90%的集中采购,毛利率可上升1%至2%。

(三)分步实施,达到预定目标具体包括:

第一阶段:集团本部以标杆对象为榜样,修订本部相关部门的职责,设计一套较为完整的招投标采购流程,制定完善的原材料集中控管的系列制度。一是对原先的招标流程进行修改,将原先由采购部独立确定招标结果,改为由采购部负责在公开媒体、网站供应商招标信息;集团成立由总经理室及各方代表组成的招投票管理委员会对入选供应商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法务部负责全程合同签订。二是制定集团采购平台操作手册,对例外采购事项规定申报制度、审核制度;明确供应商入选的基本要求。三是明确规定财务结算流程,及财务人员在采购平台中的审核监督的职责。四是组织单位基层有关人员每年对入选供应商进行评定,对评定不合格实施淘汰。

第二阶段:根据管理的难易程度对55%非控管原材料进行分类:一是直接纳入集团采购部集中采购范围:由总经理室及各方代表组成的招投票管理委员会对入选供应商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后,由集团与中标单位签订采购合同。二是定价指导类:由总经理室及各方代表组成的招投票管理委员会对入选供应商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后,由各单位分别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并交集团采购部备案,集团采购部定期(每周)商品市场批发价供各企业对照。三是价格监控类:各货单位直接与供货商洽谈并签订采购合同,报合同与供应商的资质至集团采购部备案。

第三阶段:建立集团和下属门店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根据不同的原材料配置不同的采购业务流程:零星原材料:各单位独立采购,集团事后可以看到执行结果;部分特殊原材料:下属单位向集团报批后独立采购;日常性原材料:集团集中招标,集中采购,分散收货,分别结算,各自使用。最终要求达到的目标:集中采购占总采购量的95%,另5%的采购项目在集团采购部的管控范围内,有效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集团原材料控管率达到75%,节约采购成本850万元,提高毛利率1.8%,取得初步成效。

(四)持续推进,不断创新 由于集团公司和创造餐饮在整体的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因此在对标的过程中,我们在学习创造餐饮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不断改进设定的目标,将原材料采购集中控管的范围做得更大,意义更深远,使得企业效益最大化。集团公司下属有3家品牌连锁企业:小吃世界、乔家栅小吃、南翔馒头店,1家食品加工生产企业:乔家栅食品厂。小吃世界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另2家企业虽然门店经营相同的产品,但没有配送中心。食品厂是个老字号的企业,生产能力充沛,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但是近几年由于产品市场的需求有限,部分场设备闲置。试想将食品厂部分闲置场地改建成集团中央厨房,利用食品厂富余劳动力为3家连锁企业进行原材料、半成品配送。同时作为集团的物流配送中心对集团企业用量大的原材料如:米、面粉、油、调味品实行一次采购、仓储配送,这样整个集团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

2010年3月集团中央厨房投入试运行,首先为集团2家世博参展单位进行原材料全配送。中央厨房所有原材料的采购纳入集团采购部集中控管的范围。中央厨房和2家世博参展单位试行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门店通过网上预约平台约货,中央厨房汇总后向供应商发出送货指令、安排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门店的验收,双方核对确认。中央厨房和供应商统一结算,付款。实践证明,中央厨房的设立节约了有限的人力成本,有限的经营场地,原材料采购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集团资源共享,集团2家世博参展单位毛利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10%。通过标杆管理,集团公司找到了原材料采购集中控管的管理方式上存在的差距,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实施标杆管理,就一定能创造新的业绩。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5

总结回顾该行近年来在工程建设项目集中采购管理上的一些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风险排查为先导,增强防范意识

从工程建设领域违法犯罪的主要形式来看,主要有工程发包中以权谋私现象、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舞弊现象、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现象、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中的回扣现象和工程款项拨付过程中的贿赂现象等。在工行苏州分行工程建设项目的集中采购工作中,从提出项目需求到竣工验收结算前后共包含十多个环节,涉及使用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审批部门、集中采购部门和监督部门等多个部门,因此在上述多个环节或部门都有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点:在集中采购流程环节,采购行为是否进入集中采购流程,如使用部门通过化整为零、分散采购等手段自行采购;在需求制订环节,因为需求是整个集中采购行为发生的前提;公开招标资格预审环节,如制定招标预审资格文件时,为个别施工企业或设备制造商量身订做;邀请招标推荐供应商环节,如推荐供应商数量较少或者推荐的供应商明显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采购结算执行环节,如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向指定的材料或设备供应商采购,未经多方审核、审批,随意变更签证;签约和付款环节,如未按评审意见签署合同,擅自更改施工单位,不按进度付款、多付款或无理刁难拖延付款等。该行通过对风险点的排查,引起各个流程环节经办人员和负责人的重视,也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打好基础。

二、以公开公正为原则,形成制约机制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中,工行苏州分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总行的制度规定,结合本行具体实际情况,实行了“五分离、三公开”的管理体制。“五分离”即使用部门、主管部门、审批部门、集中采购部门、监督部门相互分离。使用部门提出需求、负责验收;主管部门签署合同,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审批部门为该行财务审查委员会和集中采购审查委员会或其授权人,分别负责审批项目立项费用和专家评审意见;集中采购部门组织招标、制订规则,但不得参与评审或投票;监督部门负责全程监督。“三公开”即通过报纸媒体等公开征集评审工程设计、编标、施工单位、工程审计等年度入围供应商;在有关采购文件中公开招标项目邀请供应商产生办法和评标办法;所有工程项目一律委托中介单位实行招投标,公开工程项目评标过程和中标结果。通过“五分离、三公开”,形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甲方与乙方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机制上防范人为操纵的可能性,杜绝一个部门做到底,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三、以制度规定为基础,强化细节管理

工商银行总行对工程建设的集中采购管理已制订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办法,这是办事准则也是防范道德风险和职务犯罪的基本纲要。但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在坚持制度规定原则性的前提下,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不断创新方法,完善管理手段:一是根据银行网点装修风格和用材,制订分类概算标准,房屋结构无特殊情况的,不准突破概算。同时由专人负责对中介单位编制的项目工程量清单及标底进行复核,尽量减少其中的漏项、错项和重项,使项目标底尽可能压到合理最低水平,从源头上压缩供应商利润空间。二是为防止内外串通和供应商之间串标,在严格执行工总行规定的集中采购审查委员会参会委员和评审专家小组成员产生采用随机抽取制的基础上,该行又创新增加了第三个“随机”,即每次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均实行从全行工程装饰供应商库中(之前经过统一评审后年度入围)随机抽取7家公司作为本招标项目的邀请投标单位,同时将平均价中标方式改为最低价中价,使供应商无法、无利串标。三是为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结算,按照“授权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三级审批”制,由施工管理部门现场项目经理、负责人以及基建装修工作分管行长负责处理辖内基建装修项目涉及的各类变更事宜,对单笔签证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由分管基建装修行长实行审批,在原由施工单位、监理、甲方现场管理员或负责人三方签字确认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把防线。四是严格决算审计,试行异地交叉审计,由集中采购中心按规则确定审计单位,改变由主管部门或项目管理员选择审计单位的做法。五是装修主材实行甲控乙供方式,根据统一用材要求,由该行统一组织对装修主材的集中采购评审,确定品牌、型号、规格和最高限价。六是工程款支付方式透明公开,向施工单位明确告知不压票,财务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申请严格按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度审核支付,并根据掌握进度情况及时催办付款和决算。七是加强现场管理,对工程项目统一实行监理制度。为防止施工单位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工艺粗糙问题,除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外,还通过聘请监理单位进行把关,对合同金额在1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管部门明确项目管理员,实行现场监督,主管行长、网点督办等实施不定期现场检查,组织竣工验收,使用单位对投入使用后的情况进行反馈等来促使工程质量的提高。

四、以业务流程为规范,加强审查监督

工程基建项目建设环节多,业务链较长,工行苏州分行根据上级行的规定,结合本行实际情况,近几年来陆续制订了《基建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基建装修项目变更事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制作了基建项目管理流程图,同时按照授权管理要求,明确财务审批和集中采购审批权限,充分发挥财务审查委员会和集中采购审查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在实施过程中针对风险点,严格把好以下关口:一是立项审查关。对所有项目均要求作可行性分析,通过对必要性、合理性的审查和面积、建设标准的核对,确定投资概算。二是标底审核关。在采购发包前,由集中采购中心对标底内容是否符合批复要求、标底金额是否控制在预算内、编标单位是否擅自变更、标底有否进行复标等内容进行认真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对外招标。三是工程款支付关。建立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统一支付制度,对于工程项目的资金支付申请,均要通过分行集中采购中心审核,如该项目未按集中采购流程操作的,将拒绝付款,并要查清原因,追究责任,从而在资金支付渠道上控制规范采购行为。四是审计决算关。除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工程进度款支付的方式和时间执行外,对于决算金额大于中标金额的但未超项目总预算的,必须说明原因,并对项目项下所有工程量及变更签证单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核实情况。超过总预算的则必须事前向财审会或财务有权人专题报告,追加费用预算获批后才能实施,否则对超预算部分不予付款。

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健全是关键,几年来该行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注重风险点的控制,创新手段,加强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工作开展有动力

集中采购是一项涉及面广,也很繁琐的工作,这项工作推动得得不得力、开展得成不成功,关键在于领导层对此项工作是否重视,领导层意见是否统一。单位领导对采购工作中的风险重视了,相应的人、财、物配上去了,集中采购规章制度健全了,工作开展起来也就顺利多了。单位或部门领导能否做到公正无私、廉洁自律,能否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插手、不干预集中采购项目的具体评审工作,一心从公正角度出发,从节约角度出发,能否树立这种意识,对预防职务犯罪至关重要。

(二)加强学习,工作开展有意识

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一是要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觉悟。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分清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从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二是要加强业务教育,提高业务水平。不要因为缺乏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系统学习,导致执行政策或规章制度不到位,操作程序不严谨出偏差,最后无意识成了职务犯罪。要加大对领导和员工的集中采购业务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以评代训等形式,提高集中采购业务水平。

(三)健全制度,工作开展有依据

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利用我国体制、管理上的漏洞走上了犯罪道路。,只有健全、完善集中采购相关管理制度,做到“人人讲规范,处处讲标准,事事讲程序”,在采购过程中实行“使用人、主管人、审批人、采购人、监督人”五分离,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给欲违法违纪者以漏洞或机会,就能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控制职务犯罪。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6

一是政府采购与低碳理念相结合,完成“环保入户行动”工作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环保入户”行动工作要求,任务分解到部门,按季度、月份及时反馈任务进度,通过向采购单位及供应商发送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及低碳知识宣传短信息,根据区统一部署总结提高协同网办公效率,完善电子评标系统及市区统一网上采购平台。二是推动绿色采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将强制采购的9大类节能产品纳入招标文件;关于符合相关规定优先采购的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对符合节能环保产品要求的设计方案、工艺、材料和技术设备等,在评分标准的权重上和评分细则的分值上给予侧重,使政府采购项目尽可能地使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品。

20__年,按照《__区20__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分工明细表》的分工要求,设定中心责任分工项目共7项,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落实措施、完成时间、责任部门等作出明确规定,细化到部门,量化到个人,严格要求各部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一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带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头自觉接受监督,把自己置身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研究制定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意见,组织中心全体人员定期学习《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对于中心各部门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三是结合政府采购工作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要求,围绕提高执行力这个目标,进一步建立“依法采购,高效服务”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中心工作流程图、核心工作流程图,严格贯彻落实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项目专责制、重大项目与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和严格的责任倒逼机制等,根据《廉政准则》的要求修改完善政府采购业务的工作程序,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做好每一个项目的采购工作。

今年,我中心问责人数为0,被查处违纪人数为0,公开曝光突出问题或典型案件0宗。收到对区政府采购中心的有效投诉为零,中心从领导到每位工作人员都没发生违纪违法、腐败不廉洁的行为和不正之风现象。

根据《采购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区政府同意及主管部门授权委托,逐步探索开展合同管理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在__市、区统一网上采购平台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探索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的新模式。

具体工作模式为:通过建设__区政府采购合同监督管理平台,面向__区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对采购人及供应商从中标后签定合同、进度款支付、项目验收以及售后服务情况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以达到对每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做到及时的了解,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对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供应商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考核监督,对供应商在履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考核,从而达到降低政府采购风险,提高采购质量的目的。

(1)依法采购,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根据《采购条例》和《实施细则》,在20__年,我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业务工作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此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下一步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一是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争取引入法律专业人才,并通过社会力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在20__年新增3-4名法律专业人才,参与到采购工作环节中,进一步强化依法依规完成各项采购工作任务;二是完善采购文件模板,提高采购文件标准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进一步修订采购文件审核办法,对采购文件进行分类,实行ab角工作人员互审,多层级联审,重大项目特审,法律顾问加审等审核办法,以此提高采购文件审核质量,确保采购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并起到双岗监督制或多岗监督制的内部监督效果。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7

受理招投标投诉案件4起,件2例,现已全部处理结案。

二、2020年主要工作

1.深化“放管服”改革

贯彻落实《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主要是加强对400万元以下项目随机摇号发包程序、流程、信息公开;主要对50万元以下直接由招标人自行决定发包方式的项目进行指导,确保程序到位,信息公开;对限额以上项目邀请招标实行专家评审制;加强联合惩戒和实行市场、现场“两场联动”机制;实行中标企业约谈制度;强化标后履约监管等。

2.疫情期间创新工作保招标采购正常运行

自2020年春节后,我国疫情防控形式严峻,为保我区各项建设和采购交易正常运行,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工作方式,把现场参加开评标交易和摇号改线上交易,今年自疫情后,我区每周一次招标和造价咨询机构随机确定实行线上交易,人员不到现场,现场邀请部分机构代表监督,三随机摇号,摇号结果同步上传群,确保摇号公平公正公开。

对限额以下摇号结果同步上传,邀请部分企业代表和业主参与摇号,摇号实行双随机,确保随机摇号发包程序公正,信息公开,结果公平。公开招标实行授权委托人和项目经理同一人制度,减少人员集中,严格执行测量体温,前半月行程承诺制,信息登记等疫情防控制度,确保招标采购交易正常运行,为我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招投标保障。

3.强化企业库管理扶持地方企业发展

为加强政府投资限额以下及抢险救灾应急工程管理,进一步细化了相应企业会员库管理细则,严格规范会员企业行为,强调履约责任,加强履责履约监管;简易程序发包、开标、中标信息公开制度;监标人员电脑随机抽取,并实施“一标一评”制度;确保交易公平、信息公开、结果公正,通过加强企业库管理,本地企业由2019年底的113家发展到2020年125家,极大地扶持了本地企业发展。

4.全面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一)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系。严格贯彻落实《区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政府采购工作重点。政府采购中心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服务,制定了《区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守则》、《区货物、服务政府采购流程》等相关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

(二)进一步推广应用“网上商城”采购。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透明度,根据省市级关于网上商城政府采购有关工作的要求,2020年上半年通过“徽采商城”网上直购电脑,打印机、空调、办公桌椅等通用办公设备订单95个,采购金额达680万元。

5.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8

要真正认识清楚企业财务、审计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的作用,应从财务与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概念、关系;企业资源节约的目标和财务、审计管理目标的共同性;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和财务、审计管理手段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

一、财务、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概念及关系

(一)财务的含义

财务从经济角度定义其含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从企业资源管理则可定义为财务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过程的归集、核算和管理,是不断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降低资源消耗的持续过程。

(二)审计的含义

审计从经济角度定义其含义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从企业资源管理则可定义为审计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过程的监督和规范,对企业在资源消耗过程中不合理和不合规的部分进行改正,促进企业降低资源消耗。

(三)财务审计的关系

财务与审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其相同点主要有三: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同点也有三:概念定义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具体监督内容不同。

从企业资源管理角度看,财务与审计相同点都是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管理和监督,都是促进企业不断改进、完善资源的管理,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同点是财务对企业资源管理侧重于日常管理和监督;审计则侧重于企业资源运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评议。

二、财务、审计目标和企业创建资源节约目标的共同性

(一)企业创建资源节约的目标

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就是对企业拥有资源的消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有形物资资源的消耗,也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消耗。企业在资源消耗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资源的合理消耗往往会形成资源浪费,造成企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导致企业成本增高,经济效益降低。同时资源使用的不合理和浪费,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经济效益损失,也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损失,给社会和环境增加负担。

企业只有通过合理使用资源和创建节约资源,才能使企业投入减少,消耗降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要做到资源节约和合理使用,势必要求企业强化管理,制定合理管理制度,激发职工积极性,从企业日常消耗控制一点一滴做起,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技术开拓和创新思想,从而带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使企业不断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见,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创建资源节约的最终目标。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单从财务管理的表面现象看,它是企业人、财、物的消耗用资金表现化的归集核算过程,是企业各种资源消耗过程的归集和核算,通过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消耗过程进行核算、分析、评价得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结果。但是从深层次看,财务管理的过程并不是企业财务部门单一的管理行为,它是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行为,是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管理过程。它表现为:

1.财务管理和企业其他管理工作是相互存在和相互作用的。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于企业各部门在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相互协作和配套实施,离开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财务管理体制便成空中楼阁,无法施展落实。

2.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企业各部门和全员参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企业的决策和计划最终要由企业的高层来决定,并由各个职能部门来执行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工作。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个人、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这需要各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与生产的关系。企业生产的过程是企业拥有资源的消耗加工过程,通过对企业资源的生产加工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融入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参与着生产过程资源消耗的计划、计量、核算、监督和分析,并向生产者反馈资源消耗指标和状况,监控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

企业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各部门共同管理、控制企业资源消耗的过程,只是财务管理在这过程中起到主要管理控制作用。不难得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资金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取得的时间及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和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相同的。

(三)审计管理的目标

企业审计管理的过程是对企业资源消耗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监督、评价、反馈和保全企业资产资源的过程。企业通过经济效益的审计,从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和主要经济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进行评价,评定企业预先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实现。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换而言之就是企业资源消耗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收益,能否实现企业预定的战略目标。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这是对企业资源实际消耗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评判。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是对企业资源在专项经济活动中消耗的分析、评判。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从企业审计管理的形态和表现的方式来看,审计管理参与企业管理所表现的效果没有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明显和直接,但是审计管理却是对企业从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整个过程的监督、分析、评判和保全。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难看出,企业审计管理的目标在于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作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的实现。这和企业节约资源寻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相同的。

企业财务、审计管理和企业节约资源从它们的目标来看,三者有着共同之处,都能促使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和财务、审计管理手段表现形式不同,效果相同

(一)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企业产品品种、管理、规模等不同,使企业表现出来的节约资源手段和途径不同。对产品单一、管理简单、企业规模不大的企业,其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相对简单,以强化企业管理和全员节约资源意识为主;而产品种类繁多,管理复杂,企业规模大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化企业,其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较多,在强化企业管理和全员开展资源节约的意识基础上,通过企业技术、设备更新,调整产业结构等来实现资源节约。

1.产业结构调整开创资源节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技术结构落后、规模结构偏小,是导致企业资源浪费、能源消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应把资源节约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淘汰技术落后、规模小、资源利用效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的工艺、设备和装置,使结构调整成为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十多年来,西山煤电集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年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因地制宜,建立电厂,把煤炭直接转换为电能,大大节约了原煤外运成本,减轻了污染和资源耗费,节约了资源成本。

2.技术进步推动资源节约。面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现实需求,企业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节约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西山煤电集团多年来通过技术引进,自我研发创新等,使生产技术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如西山煤电集团西曲矿通过引进乌克兰螺旋采煤机,使以前无法开采的7号薄煤层的原煤得以开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增加了业务收入。

3.管理创新构建资源节约新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需要严格的“精细”管理,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从管理和体制的层面上构建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企业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过程中,应开展与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标”工作,主动寻找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认真分析原因,从而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为切实加强激励和约束,应加强对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组织领导,建立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的资源节约责任制,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使精细管理、精益管理,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效益,日益成为企业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二)财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财务管理在参与企业资源节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资源的管理控制上,参与管理的形式多样,表现形态比较直观,是企业一项全员性活动。

1.企业应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总体控制企业资源消耗。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资源控制的中心环节,全面预算对企业资源起到总控作用。它采用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考核的方法,对企业资源在流转过程中实施了细化落实,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各项发展规划,以货币的形式融于财务预算中,财务预算统括全局,其他各项计划服从财务预算。其他各项计划的制定要以财务预算为中心,最终服从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个根本目标。近几年来,西山煤电集团通过自下而上的财务预算管理,并结合集团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使集团各项资源的耗费和收入的来源全部纳入集团管理之中,并通过严格的责任法人等考核机制,确保预算指标的落实完成。这一举措,使得整个集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耗费得到控制。

2.实行生产资源集中采购,降低生产资源取得成本。企业生产资源实行集中采购,改变企业按部门分散采购做法,不仅能使生产资源的取得依照计划实施,服务和满足企业生产需求,而且集中采购能使企业把握资源取得的主动权,获得最佳资源采购价格,降低生产资源取得成本。为减少生产物资采购成本,西山煤电集团多年来一直强化物资集中采购,并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办法和制度,通过集中采购机制,降低了采购价格,节约了采购成本,为集团节约了资金。

3.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将资源消耗落到企业生产经营考核、评价指标中。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各部门,使各单位、各部门都承担资金、成本、收入等财务指标。财务分级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消耗按照预定指标分解落实到企业各部门中,促使企业各部门和全员加入到资源消耗控制中,推动企业资源节约。西山煤电集团通过财务分级责任制,把公司总体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指标进行再次分解,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相关科室、区队,使各项资源按照预定指标得以消耗,防止了资源消耗被扩大化,为企业节约了资源。

4.完善企业存货及资产管理,维护企业资产完整,发挥企业资源作用。企业资源经过消耗,被转换成待加工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了企业新的资源,为经济效益的实现创造了可能并发挥着作用。完善的财务资产管理,可以维护企业资产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企业资源起到了保护作用,节约了企业资源。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坚持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机制,强调存货、固定资产的出入库、使用过程的监管,最大限度发挥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作用。

(三)审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审计管理通过参与对企业资源的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分析、评价、保全来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节约,它表现的形态不直观,参与人员范围小,不易被认识,但审计管理是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最后防线。

1.运用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开展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年度审计,分析、评判企业活动结果,寻找企业存在的问题。总体经济效益的审计,可以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反馈,从而使企业及时更正、弥补存在的缺陷,保护企业利益,减少资源流失和浪费,维护企业资源,起到节约资源作用。西山煤电集团一直坚持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山西省财政厅专项审计等,对企业运行的项目进行经济综合效益审计,使企业各经济项目不合理和不合规之处得以改正,提升了企业各经济项目运行的效益,为企业节约了资源。

2.开展采购业务和经济合同审计,审查资源取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确认采购成本。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合同的合法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可以确认和保护企业资源取得是否价格合理,防止企业以高额成本取得企业生产资源,为资源节约起到作用。西山煤电集团对各采购业务和经济合同坚持公开招投标,定期进行审计,保证了集团各采购合同和经济合同的合理性,减少了采购资金成本。

3.资源存储审计。主要审查存货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防止资源霉变损耗流失,对资源的保存起到保护作用,降低了资源在存贮中的浪费。西山煤电集团对各项生产物资的储存实行定额管理机制,当生产物资低于定额时才予以补充,有效地防止了超额储备。通过物资存储审计,使西山煤电集团的物资存储更加趋于合理,防止存储物资过多占用资金,节约了资金。

4.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确保生产资源在生产过程的合理消耗和使用,促进企业实施技术、设备更新,降低资源损耗,起到了资源节约的作用。西山煤电集团坚持生产业务审计,审计生产业务的合理性和作业的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业务及作业流程管理,使作业中各项消耗降到最低,节约了资源。

5.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通过审计,可以明确企业资源的回收、保护企业货币资金的回笼、防止货币资金流失、发挥货币资金的效率,为企业转入新一轮的生产提供资金保障。西山煤电集团实行集团统一销售机制,由集团对各项产品进行集中统一销售,统一回收货款,使集团资金及时回笼。西山煤电集团坚持销售业务审计,通过审计使销售费用得到合理控制,销售资金得到及时回笼,以防资金被挪用,销售业务的审计为西山煤电集团资源节约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通过对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可以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可见,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起到了对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作用,确实是企业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最后防线。

四、结语

企业创建资源节约表面看是对企业资源消耗减少浪费,起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用,实质是实施资源节约这一过程,需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技术进步、开展管理创新,进行精细管理和精益管理,是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即通过节约和降低资源消耗使企业获得经济资源的投入最小化,经济收益最大化,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满足企业利益。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是通过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的资源取得、资源消耗、资源转换和资源收益四个方面中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企业价值。

企业审计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是通过审计管理对企业资源取得时的成本是否合理和资源是否有用、资源消耗时是否浪费和资源是否被他人侵占、资源收益是否合理和有无流失转移等方面的监督、分析、评价来维护保全企业资源,使企业资源消耗最低化,收益最大化。

财务与审计管理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起到核心作用,实现资源节约,要求企业管理层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财务预算目标,强化财务和审计管理部门职能,采用前述的财务、审计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归集、核算和监督,并落实财务和审计的考核、监督、反馈职能,必然能促进企业降低资源消耗,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可见,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对企业资源节约起到核心内容和突破口,这既是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9

要真正认识清楚企业财务、审计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的作用,应从财务与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概念、关系;企业资源节约的目标和财务、审计管理目标的共同性;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和财务、审计管理手段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

一、财务、审计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概念及关系

(一)财务的含义

财务从经济角度定义其含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从企业资源管理则可定义为财务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过程的归集、核算和管理,是不断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降低资源消耗的持续过程。

(二)审计的含义

审计从经济角度定义其含义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从企业资源管理则可定义为审计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过程的监督和规范,对企业在资源消耗过程中不合理和不合规的部分进行改正,促进企业降低资源消耗。

(三)财务审计的关系

财务与审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其相同点主要有三: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同点也有三:概念定义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具体监督内容不同。

从企业资源管理角度看,财务与审计相同点都是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管理和监督,都是促进企业不断改进、完善资源的管理,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同点是财务对企业资源管理侧重于日常管理和监督;审计则侧重于企业资源运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评议。

二、财务、审计目标和企业创建资源节约目标的共同性

(一)企业创建资源节约的目标

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就是对企业拥有资源的消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有形物资资源的消耗,也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消耗。企业在资源消耗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资源的合理消耗往往会形成资源浪费,造成企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导致企业成本增高,经济效益降低。同时资源使用的不合理和浪费,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经济效益损失,也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损失,给社会和环境增加负担。

企业只有通过合理使用资源和创建节约资源,才能使企业投入减少,消耗降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要做到资源节约和合理使用,势必要求企业强化管理,制定合理管理制度,激发职工积极性,从企业日常消耗控制一点一滴做起,并促进和推动员工的技术开拓和创新思想,从而带动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使企业不断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见,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创建资源节约的最终目标。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单从财务管理的表面现象看,它是企业人、财、物的消耗用资金表现化的归集核算过程,是企业各种资源消耗过程的归集和核算,通过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消耗过程进行核算、分析、评价得出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结果。但是从深层次看,财务管理的过程并不是企业财务部门单一的管理行为,它是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行为,是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管理过程。它表现为:

1.财务管理和企业其他管理工作是相互存在和相互作用的。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于企业各部门在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相互协作和配套实施,离开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财务管理体制便成空中楼阁,无法施展落实。

2.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企业各部门和全员参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企业的决策和计划最终要由企业的高层来决定,并由各个职能部门来执行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工作。企业财务管理要求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个人、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这需要各方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与生产的关系。企业生产的过程是企业拥有资源的消耗加工过程,通过对企业资源的生产加工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融入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参与着生产过程资源消耗的计划、计量、核算、监督和分析,并向生产者反馈资源消耗指标和状况,监控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

企业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各部门共同管理、控制企业资源消耗的过程,只是财务管理在这过程中起到主要管理控制作用。不难得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资金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取得的时间及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和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相同的。

(三)审计管理的目标

企业审计管理的过程是对企业资源消耗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监督、评价、反馈和保全企业资产资源的过程。企业通过经济效益的审计,从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和主要经济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进行评价,评定企业预先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实现。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换而言之就是企业资源消耗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收益,能否实现企业预定的战略目标。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这是对企业资源实际消耗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评判。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是对企业资源在专项经济活动中消耗的分析、评判。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从企业审计管理的形态和表现的方式来看,审计管理参与企业管理所表现的效果没有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明显和直接,但是审计管理却是对企业从资源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整个过程的监督、分析、评判和保全。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难看出,企业审计管理的目标在于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作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的实现。这和企业节约资源寻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是相同的。

企业财务、审计管理和企业节约资源从它们的目标来看,三者有着共同之处,都能促使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和财务、审计管理手段表现形式不同,效果相同

(一)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企业产品品种、管理、规模等不同,使企业表现出来的节约资源手段和途径不同。对产品单一、管理简单、企业规模不大的企业,其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相对简单,以强化企业管理和全员节约资源意识为主;而产品种类繁多,管理复杂,企业规模大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化企业,其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较多,在强化企业管理和全员开展资源节约的意识基础上,通过企业技术、设备更新,调整产业结构等来实现资源节约。

1.产业结构调整开创资源节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技术结构落后、规模结构偏小,是导致企业资源浪费、能源消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应把资源节约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淘汰技术落后、规模小、资源利用效率低、安全隐患突出的工艺、设备和装置,使结构调整成为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十多年来,西山煤电集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年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因地制宜,建立电厂,把煤炭直接转换为电能,大大节约了原煤外运成本,减轻了污染和资源耗费,节约了资源成本。

2.技术进步推动资源节约。面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现实需求,企业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节约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西山煤电集团多年来通过技术引进,自我研发创新等,使生产技术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如西山煤电集团西曲矿通过引进乌克兰螺旋采煤机,使以前无法开采的7号薄煤层的原煤得以开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增加了业务收入。

3.管理创新构建资源节约新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需要严格的“精细”管理,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从管理和体制的层面上构建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企业在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过程中,应开展与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标”工作,主动寻找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认真分析原因,从而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为切实加强激励和约束,应加强对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组织领导,建立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的资源节约责任制,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使精细管理、精益管理,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效益,日益成为企业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二)财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财务管理在参与企业资源节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资源的管理控制上,参与管理的形式多样,表现形态比较直观,是企业一项全员性活动。

1.企业应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总体控制企业资源消耗。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资源控制的中心环节,全面预算对企业资源起到总控作用。它采用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考核的方法,对企业资源在流转过程中实施了细化落实,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各项发展规划,以货币的形式融于财务预算中,财务预算统括全局,其他各项计划服从财务预算。其他各项计划的制定要以财务预算为中心,最终服从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个根本目标。近几年来,西山煤电集团通过自下而上的财务预算管理,并结合集团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使集团各项资源的耗费和收入的来源全部纳入集团管理之中,并通过严格的责任法人等考核机制,确保预算指标的落实完成。这一举措,使得整个集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耗费得到控制。

2.实行生产资源集中采购,降低生产资源取得成本。企业生产资源实行集中采购,改变企业按部门分散采购做法,不仅能使生产资源的取得依照计划实施,服务和满足企业生产需求,而且集中采购能使企业把握资源取得的主动权,获得最佳资源采购价格,降低生产资源取得成本。为减少生产物资采购成本,西山煤电集团多年来一直强化物资集中采购,并不断完善采购管理办法和制度,通过集中采购机制,降低了采购价格,节约了采购成本,为集团节约了资金。

3.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将资源消耗落到企业生产经营考核、评价指标中。建立财务分级责任制,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各部门,使各单位、各部门都承担资金、成本、收入等财务指标。财务分级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消耗按照预定指标分解落实到企业各部门中,促使企业各部门和全员加入到资源消耗控制中,推动企业资源节约。西山煤电集团通过财务分级责任制,把公司总体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指标进行再次分解,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相关科室、区队,使各项资源按照预定指标得以消耗,防止了资源消耗被扩大化,为企业节约了资源。

4.完善企业存货及资产管理,维护企业资产完整,发挥企业资源作用。企业资源经过消耗,被转换成待加工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了企业新的资源,为经济效益的实现创造了可能并发挥着作用。完善的财务资产管理,可以维护企业资产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对企业资源起到了保护作用,节约了企业资源。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坚持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机制,强调存货、固定资产的出入库、使用过程的监管,最大限度发挥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作用。

(三)审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手段

审计管理通过参与对企业资源的取得、消耗、转换和收益的分析、评价、保全来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节约,它表现的形态不直观,参与人员范围小,不易被认识,但审计管理是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最后防线。

1.运用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开展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年度审计,分析、评判企业活动结果,寻找企业存在的问题。总体经济效益的审计,可以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反馈,从而使企业及时更正、弥补存在的缺陷,保护企业利益,减少资源流失和浪费,维护企业资源,起到节约资源作用。西山煤电集团一直坚持项目总体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山西省财政厅专项审计等,对企业运行的项目进行经济综合效益审计,使企业各经济项目不合理和不合规之处得以改正,提升了企业各经济项目运行的效益,为企业节约了资源。

2.开展采购业务和经济合同审计,审查资源取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确认采购成本。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合同的合法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可以确认和保护企业资源取得是否价格合理,防止企业以高额成本取得企业生产资源,为资源节约起到作用。西山煤电集团对各采购业务和经济合同坚持公开招投标,定期进行审计,保证了集团各采购合同和经济合同的合理性,减少了采购资金成本。

3.资源存储审计。主要审查存货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防止资源霉变损耗流失,对资源的保存起到保护作用,降低了资源在存贮中的浪费。西山煤电集团对各项生产物资的储存实行定额管理机制,当生产物资低于定额时才予以补充,有效地防止了超额储备。通过物资存储审计,使西山煤电集团的物资存储更加趋于合理,防止存储物资过多占用资金,节约了资金。

4.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确保生产资源在生产过程的合理消耗和使用,促进企业实施技术、设备更新,降低资源损耗,起到了资源节约的作用。西山煤电集团坚持生产业务审计,审计生产业务的合理性和作业的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业务及作业流程管理,使作业中各项消耗降到最低,节约了资源。

5.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通过审计,可以明确企业资源的回收、保护企业货币资金的回笼、防止货币资金流失、发挥货币资金的效率,为企业转入新一轮的生产提供资金保障。西山煤电集团实行集团统一销售机制,由集团对各项产品进行集中统一销售,统一回收货款,使集团资金及时回笼。西山煤电集团坚持销售业务审计,通过审计使销售费用得到合理控制,销售资金得到及时回笼,以防资金被挪用,销售业务的审计为西山煤电集团资源节约起到重要作用。

企业通过对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可以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可见,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起到了对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作用,确实是企业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最后防线。

四、结语

企业创建资源节约表面看是对企业资源消耗减少浪费,起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用,实质是实施资源节约这一过程,需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技术进步、开展管理创新,进行精细管理和精益管理,是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即通过节约和降低资源消耗使企业获得经济资源的投入最小化,经济收益最大化,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满足企业利益。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是通过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的资源取得、资源消耗、资源转换和资源收益四个方面中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企业价值。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10

一、当前武警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武警部队在经费管理中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改善运行环境,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但与“规定”提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还存在着浪费严重、管控不严、监督无力等问题。

(一)经费开支易超难管,浪费现象严重

一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铺张浪费。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办公设备上,有重复购置、盲目攀比的现象,如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数码相机、移动硬盘等;有的部门对办公无纸化、资源节约重视不够,打印纸,电脑耗材购置较多、浪费较大,节水节电意识不强,有的办公室整夜灯火通明;有的单位招待讲排场、坐车讲等级、住宿讲星级;有的单位公车私用、公用物资变成私人物资,这些都无形中增大了行政性经费开支,个别单位甚至存在重复报销现象。

二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隐蔽渗透”。有些单位对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如超标准接待费与游山玩水等开支,采取变通手法,采取换发票、开假发票等手段,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有关科目中进行处理,钻现行规定中允许在事业经费中报销相关业务杂支费的空子,变相“吃”事业经费。

三是行政消耗性物资采购存在着“暗箱操作”。当前部队集中采购制度尚不够完善,加之总队(师)以下部队没有集中采购人员编制,致使集中采购工作不能有效展开,个别事业部门仍沿用“谁采购谁结算谁报销”的“单个采购”管理方式,缺乏必要制约和有效监督。因此就使得私买公报、虚假开支、商品以次充好等“暗箱操作”问题屡禁不止。

四是行政消耗性开支存在着“顺路搭车”。行政消耗性开支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管理不好就会造成公产私用的问题。如办公用品、外线电话、数码设备等,在实际管理中,由于管控制度不严,普遍存在着“公私兼用”、“公买私用”的现象,而所发生的费用却在相关事业部门的办公业务费中列支,致使经费开支存在“搭便车”的现象。

(二) 标准制度落实不严,有效管控困难

行政消耗性经费之所难以控制,原因是措施制订不尽合理、执行力度不大,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约束力不强、开支随意性突出等问题。一方面,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的标准等都是依据物价水平、地区差异等因素制定的。但由于标准测算、制定过程等程序因素限制,明显存在滞后性及不科学的现象。而且标准制度的调整机制不完善,导致标准制度与实际情况分离,增加了经费开支及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各种需求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人际交往频繁和个别部门领导使用签字、批复随意性大,给经管人增加了难度,财务人员过不了“人情”关,造成“超预算、超标准、超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 管理监督软弱无力,效益难以发挥

武警部队的财务监督虽已实行多年,但管理效果并不明显,致使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的管理效益难以评价,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行政消耗性经费的监督成本过高,致使监督成为“纸上谈兵”。现有的财务监督方法主要是以财务内部监督为主,但财务人员所受的制约性较大,监督效应并不能有效体现。同时,监督方法及机构设置较为陈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不强。此外,部队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涉及的监督内容也不够全面系统,大多停留在帐、证、表等书面形式上。监督方法有些也仅仅是停留在检查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从总体上看,缺乏一个完整具体、操作性和适用性强的监督机制。二是监督效果不明显。一方面,经济活动发生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监督成本升高。如发票等虚假现象时有发生,鉴别其真实性不易,监督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党委监督主要是针对预算收支的平衡、大额费用的去向等,不可能对每张票据、每次费用的发生进行监督,加上有些会计信息失真,增加了监督成本。

二、推进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创新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健全党委理财制度,提高经费预算管控力度。“规定”第1条明确指出:“坚持党委管财、科学统筹,各种渠道来源的经费实行财务归口管理,支出必须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一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规定,增强预算对行政消耗性经费的统控。针对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总量具有一定的增长性和计划使用难的特点,各级应牢固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意识,严格执行军队预算管理规定,坚持在搞好市场商品价格调研和明确经费来源、确定预算项目等前期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和经费使用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行政消耗性经费预算支出明细表,使行政消耗性经费在预算安排中明细化、具体化。二是结合会计制度及预算编制改革,创新行政消耗性经费核算管理方法。以原有核算科目为基础,在预算会计科目事业费类级科目下增设行政消耗性经费款及科目,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款科目下再设会议费、电话费、印刷费、差旅费、车辆维修费、汽车用油等项级科目。三是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指标,从来源上控制消耗性开支的总量。应按照“少花钱,多做事”的原则制定年度经费预算,多为基层“雪中送炭”,少为机关“锦上添花”,切实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四是把库存物资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在制定经费预算之前,必须先对库存物资进行认真清理,再把全部库存物资纳入年度经费预算,防止物资重复购置和浪费。五是加大党委对行政消耗性经费管控力度。针对当前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存在支出范围广、消耗性强和支出手段具有一定的“变通性”等特点,认真落实党委统管财经工作制度,拓展党委管财范围,打破那种“谁的钱谁花”的传统陋习,严格按照经费审批权限和规定,规范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审批程序、权限和内容,坚持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由党委领导下的分管领导“一支笔”统一审批报销。

(二)健全经费标准体系,规范物资采购运行模式。一是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经费标准体系。科学分析影响经费需求波动的因素,如物价水平、消费水平、地区差异、部队性质及担负任务、部队政策及建设需要的变化等等。科学制定标准调整指标和指数,预计短期、中期、长期经费开支方案。做好调整效果预期评价和效果反馈、标准修订工作,将定期分析和不定期调整相结合,新标准试点和推广相统一。二是加大物资采购方式改革力度。“规定”要求,要“严格规范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应充分借鉴国家政府采购制度和依据市场运行要求,确定具有武警特色的后勤物资采购制度运行模式,即在“统一计划,集中采购,归口管理,计划与筹供分离,采购与供应分离”的总体思路下,引入竞争机制,做好物资的招标采购、集中采购等工作,从改革采购方式和规范采购制度上管好行政消耗性经费。

(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规范有效控制。“规定”第15条指出:“经费支出结算报销必须符合年度预算安排和经费开支范围,必须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的原始凭证,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由财务部门归口办理”。一是要实行分离结算制度。结算控制是强化经费管理的一个重要关口。必须将各级行政消耗性开支列到明处,公开结算,提高经费结算管理透明度,杜绝行政消耗性经费“暗箱操作”现象。二是要实行经费限额控制、责任包干管理。行政消耗性经费实行限额控制、包干管理,是加强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能有效提高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效益。将办公杂支等消耗性比较强的经费“上封顶”,合理确定限额,实行指标限额控制;购置IC卡智能表,对水费、电费、取暖费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限额控制,包干管理,使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实施全程监督审计,提高经费的透明度。对经费管理过程实施监督职能,就是加强对经费决策、决策执行和执行效果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使经费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是增加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各单位各部门应进一步搞好部队财经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扬经济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创造良好的监督内外部环境。二是要拓宽监督范围。要从单一的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监督拓宽到效益监督,通过效益监督,分析经费的使用是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即通过全面、系统地估算行政消耗性经费使用后所取得的经济效果,来衡量部门对经费的管理水平。三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部门必须健全审计制度,充实审计技术,完善审计方法,革新审计手段,丰富审计策略,有效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作用。

三、推进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创新发展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坚持以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核心的管理思路。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多,科学性、信息化程度高。一是注重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改革创新,理清思路。现有的管理思想略显滞后,理论体系还不是十分完整,管理模式还不太成熟,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方法创新、理论创新有些欠缺,还缺乏标准的、统一的管理措施。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对管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积累,积极进行理论探讨,单位之间多交流,好的经验多分享,健全行政消耗性经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搞好经费开支效益评估,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开支重点。二是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设施,如三级网、财务信息系统等,加快标准化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推广标准化管理方法,科学确定行政消耗性经费的动态调整机制,尽快在全武警部队构建完整的行政消耗性经费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统一化、标准化。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11

一、目前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单位物资管理组织机构不是很健全,医院物资管理呈粗放分散型的运作模式,没有合理分工与相互制约,由于重视不够,导致对物资管理人员只停留在打招呼、讲道理等表面教育工作之上,没有形成对全院物资采购、物资分配、物资管理的制度层面上的全面管理[1]。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资产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理念赢得医疗市场份额,建立一个标准化和全面的医院财务物资管理系统具十分重要的意义。资源配置在很多方面实现市场化,面对激励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必须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降低消耗取得最大的收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物资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医院物资管理方面的主要制度有:物资审批制度、医院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总务物资领用发放制度、总务物资仓库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且操作性不强。

一方面,由于制度和监督不力,制度缺失,使物资管理人员与供应商接触过程中,物资管理人员在采购行为受到供应商的诱惑,没有制定约束物资采购自律方面的制度,要加强物资管理各项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有制度不能严格执行,有物资采购、领用发放制度,但事实上,仅有的制度也停留在纸上,没有很好得到执行。

(三)采购环节牵制失控,表现如下

(1)采购价格缺乏系统、严格的询价、比价等价格核定程序

医院采购都没有保存过询价、比价资料,经了解采购价格以采购员询价为基础,由于这种做法缺乏系统、严格及时的询价、比价等价格核定程序和书面文件,采购价格合理性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2)采购员询价并确定供应商,不相容岗位没有分开,容易形成制度漏洞。

(3)供应商相对集中,不利于降低采购成本。

[物资类别\&年采购金额\&供应商名称\&供货金额\&占年采购百分比\&其他材料:\& \& \& \& \&清洁用品\&150202.50 \&台州市XXXX日用品经营部\&69106.00 \&46.01%\&电脑耗材\&180568.60 \&临海市XXXX办公设备经营部\&179760.00 \&99.55%\&办公用品\&51989.90 \&杜桥XX文具店\&38584.50 \&74.22%\&印刷品\&157539.50 \&XXXX印刷厂\&149401.50 \&94.83%\&纸张\&82804.00 \&临海市XXXX办公设备经营部\&58942.00 \&71.18%\&低值易耗品:\& \& \& \& \&被服类\&255068.00 \&XXXX服装经营部\&255068.00 \&100.00%\&]

(4)年采购金额10万元以上的物资未实行院内公开招标。

(5)采购物资未签订合同。

(6)采购数量随意,无月采购计划。如一次性纸杯2012年11月进货3200支,2013年无采购。

(四)物资领用环节没有相应的控制手段

2013年总务仓库出库其他材料893445.4元,低值易耗品335040.8元。物资发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物资领用范围未作限制,各科室均能领到自己想要的物资;物资领用数量随意,想领多少就领多少,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低耗品,基本上未实行以旧换新方式更换;维修类物资,未建立二级库管理方式,领用数量大,去向不明,存在着公为私用的现象。

二、管理对策

(一)提高管理意识,探索物资最优管理

医院要以高效、优质、低耗的服务获得医疗市场的信誉和效益份额,医药库房对存放的一切物资要确定上限、下限及标准的库存数量,实现“零库存”的管理新模式,拟建立一个全面的和较标准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结合各科室申领申购的数量,进行定期盘存和报告,以避免库存物资的积压或浪费。采购人员负责人要实行轮岗工作制度,有利于防止采购负责人员和供应商为了牟取利益,形成商业利益上的链条,导致采购的物资的成本只升不降,从中牟利。根据最近有关报道的进口药品虚价抬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案例,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为了防范于未然,更重要的的,对购进的维修类物资要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比如维修用的节能灯和水笼头等从入库到申领、科室的维修使用都要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过程,增加物资流向的管理。且让医院管理者和全体职工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明明白白的知道怎么在管理,杜绝日用物资在某个环节中的流失给医院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健全物资管理制度

医院要建立明细的物资管理制度。要做到账物相符,保证物资安全。库房的物资要定期清点,防止遗失、差错或霉烂,须建立明细账目以便检查;物资的进出要有记载和有二人的签字;各种物资的报废要设专人负责处理、保管或以旧换新;任何人不能把医院的物资私自带出;实施物资定额管理。结合医院各科室的历年实际支出情况而制定相应定额,凡领用金额超出定额的科室,可适当进行一定比例的处罚,反之,给予奖励。从而增强科室节约意识。

(三)加强采购环节监督,确保医院购到价廉质优物品

(1)医院设立独立的总务物资采购部门。只有设立独立的物资采购部门,才能将分散于各科且难以实施监控的采购权限集中,才能规范医院物资采购行为,实现全院物资由医院统一采购。

(2)规范采购人的行为是实现依法采购的关键。采购询价与确定供应岗位分离,同时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过去履约情况进行年底系统复查,有利于选择采购成本较低的供应商。

(3)实行院内公开招标,有利于降低医院采购成本。

(4)按月编制采购计划,合理确定采购数量,减少资金成本。物资供应按日常耗用情况核定最佳库存数,保管和物资会计应在总量控制下核定出各种物资最佳库存量,当各项物资达到再订购点时,保管人员应及时提出申购计划,报有关人员审批。

(5)除零星采购外,长期供货物资需签订合同,并加强合同管理。

(四)创新物资领用控制方法,做到既能满足科室需要,又能减少浪费现象

(1)物资管理部门充分调研,可对部分物资限范围领用。如临床用擦手纸:限医院一线、二线科室领用,三线科室不得领用。一次性纸杯:限导医岗、急诊科、院办公室等对外部门领用,其他科室不得领用。

(2)结合实际情况,可对部分物资限量领用。如擦手纸每人每月按1包标准领用。卫生纸卷每人每月按1只标准领用。电池根据科室工作量发放蚊香片:根据病区病房数量、值班人数发放等。

(3)低耗品,全面实行以旧换新方式更换。如各种型号硒鼓、各种型号墨盒、家用手套、热水瓶、蚊香机、工作服、被单、病员服等。

(4)提高对金额大或用量大物资的议价能力。

(5)建立维修类物资的二级仓库,并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12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是一种包括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等内容的公共采购管理制度。政府采购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性:

1、与一般采购活动相比,政府采购最根本特点在于其特殊的采购主体。政府采购的采购主体是政府,由此决定了政府采购必然要体现政府偏好,实现政府职能,并与其它政府政策相互配合。这是政府采购发挥宏观经济职能的基础与前提。

2、与一般政府活动相比,政府采购中的政府,是作为市场交易中的买方。因此,政府采购必须遵循一般市场交易规则,强调公平、公开、有效竞争。政府采购既可以通过所购商品劳务来满足政府日常运行需要,也可以借助政府采购形式来支持一定产业、技术或项目的发展。市场交易的方式为政府采购发挥宏观经济职能提供了灵活、高效手段。

3、与一般财政支出相比,政府采购仅限于购买性支出,而不包括转移支付。政府采购中有一套规范性、程序化的法律制度、规则,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政府采购发挥宏观经济职能。

上述政府采购特殊性质,既为它发挥宏观经济职能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设置了不少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扬长避短,正确利用政府采购中的宏观经济职能。

(二)政府采购应当发挥的效益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从理论以及制度实行的目标来讲,它应当发挥的效益表现在三个方面:微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1、微观经济效益。一方面,政府集中统一的规模采购可以产生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由于大批量集中采购吸引厂商直接参与投标,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从而获取批零差价优惠和售后服务上的优惠。据统计,政府采购中的批零差价优惠能节约资金10%左右。由于大量的货物、工程实行政府采购,部门、单位可以减少采购岗位,从而减少部门、单位相应人员的费用支出,实现人、财、物与存量调整节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采购的对象大多是国有资产,通过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把需要采购的资产和资产的详细信息存储在资产管理的信息库中,可以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的政府采购不仅包括公共物品的采购,而且包括公共物品的存量调整,将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公共物品在政府部门间进行余量调剂或资源共享,可以带来财政资金的节约。实践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政府采购行为的逐步规范化,将逐步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采购商品和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规范的政府采购要求充分竞争,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提高微观经济的运行效率。府的市场行为必将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公开平等的竞争使所有市场主体面临同样的竞争环境,规范的政府采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竞争性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极大的带动了供应商的热情,维护了供应商的利益,在供应商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有利于激励企业摆脱过去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促使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遵循效率原则,实现市场的高效,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繁荣。

2、宏观经济效益。首先,发挥财政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政府采购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整政府采购总量可以调整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政府采购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吞吐、对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的商品的大规模采购,采购的数量、品种、频率和结构,影响到财政效益及相关方面的调整。可以有效调控物价、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发展环境和存在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采购制度能够通过一定的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熨平经济波动,调控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第二,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素质,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发展。国家为扶持民族产业的发展,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本国产品,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最具竞争和发展潜力的民族工业,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另外,以公开招标方式来确定供应商,引入了竞争机制,对国有企业和民族经济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使企业认识到要赢得政府采购市场,必须依靠企业的实力和信誉,促使其面向市场,不断改进技术和加强管理,进行战略改进和优化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世界各国之所以把《政府采购协议》放在诸多框架协议之外,就是因为政府采购支持民族产业的巨大作用。第三,政府采购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理财水平,有助于集约理财观念的形成。作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促进了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拨付、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使财政监督由单纯的资金领域延伸到实物领域,健全了财政职能,提高了政府的理财层次和水平。

3、社会效益。一是无可比拟的政治效益。政府采购制度是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进行交易,使政府采购置身于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有效地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购买行为,最大限度的消除“暗箱操作”和“黑幕交易”存在的条件,积极地从源头上节制政府采购活动中腐败滋生的条件,以维护政府信誉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二是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趋于恶化,情况不容乐观。推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购是增强环保意识,执行环保措施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统一采购符合环保和生态发展要求的产品,为政府引导企业生态环境投资起到政策导向作用,例如,在采购的统一安排中,向生产有利于环保的新产品和运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工艺厂商倾斜,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生态效益。三是通过政府采购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政府采购在公开招标的过程中,对参与采购竞争的企业采取一定程度的政策倾向,鼓励向包括残疾人企业,妇女企业以及少数民族企业在内的特殊企业购买产品,同时通过对企业员工就业情况的审查,对企业在提供就业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扩大采购规模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二、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采购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

自从实行集中财政采购制度以后,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产生,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管理使得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预算数据得到有效地控制。政府采购金额从商品单价开始便有了较强的规范化控制,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也有了很大的加强。对支出的源头控制客观上减少了资金的周转、挤占、滥用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使得采购的商品和劳务的透明性和公开性都较高,政府既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又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节约财政资金。

2、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在1998年仅为31亿元,而11年来,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15百分点以上,由此可见,政府采购的资金规模还是有较高的增长幅度的。

3、政府采购的商品结构和劳务结构逐渐得到合理化发展。有数据显示,政府采购工程类、货物类规模占总的采购规模均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而且一直以来居于购买货物的首位,根据国际上别的国家政府采购的比例数据,我们发现我国的政府采购正在和这些国家慢慢地靠近。

总之,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源头上控制政府腐败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政府采购作用发挥的不足之处

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受传统政府支出行为的影响,使得政府采购的实际效益与理论效益还有很大差距。

1、政府采购范围狭窄,规模不足。政府采购总额占GDP的的比例极小,采购的品种也主要限于货物类,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比重很低。参与采购的单位不到应实行政府采购单位总数的一半,政府采购的优势还没有被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

2、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计划不到位。由于各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工作难以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造成部门预算中政府采购预算概念模糊,预见性差,采购机构重复工作量巨大,规模效应减弱,成本增加。

3、政府采购缺乏监督体系,监管不到位。明确的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措施及其制约机制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的初期,不少地方将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和操作机构职责全部放在采购中心,财政部门参与了政府采购的商业性决策和具体的事务性操作。这种管理部门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状使得监管无力,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原则流于形式。

4、采购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政府采购不同于一般的采购业务,它涉及到经济、贸易、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管理、执行和评标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业务,还应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大都来源于原来的财政部门,离专业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采购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知识过硬的队伍,人才的缺乏将会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提升政府采购效益的对策

(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根据国际惯例,政府采购金额一般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占财政支出的30%左右。而目前中国政府采购金额较小,同发达国家相比,占GDP的比例还很小。所以应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机构的管理和操作能力,不断增加集中采购的比重。

1、利用政府采购调节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加大政府采购;在总需求过大时,减少政府采购,以此实现政府的反周期调节政策。虽然利用政府采购调节总需求,只能是政府采购次要的,派生的职能,并且只能配合其它需求管理政策使用,但政府采购对极少数重要商品的需求调节仍是有效的,如对重要原材料和粮食等少数商品就可利用政府采购来平抑市场,保证供给。

2、利用政府采购保护民族产业。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政府采购购买本国产品以实现保护民族产业目标。保护民族产业方面,政府采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用该充分利用。应尽量利用好发展中国家权利,在谈判中争取有利条件,在市场开放时间、开放产品品种,开放的资金门槛等问题上争取有利条件,延长保护期,扩大保护范围。

3、利用政府采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对政府采购所需购买的产品品种、质量进行选择,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但限于政府采购本身规模与职能,政府采购对产业结构的引导,应该将重点放在“市场失效”领域内,其典型就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加强规范运作管理,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

1、科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预算约束。通过政府采购预算,事先预知全年采购规模,拟定采购计划,提前了解市场行情,捕捉采购信息,并按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克服目前实际运作中忙于零星采购或无计划采购的弊端。将政府采购的计划编制同国有资产管理结合起来,严格按规定对采购计划进行细化。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以防止发生重复购买,重复建设等浪费资金的情况。

2、科学设置政府采购机构,建立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队伍。政府采购活动是集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法律性于一身的商务活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采购活动的载体和主体,直接决定着政府采购的效益,同时,其运行经费又属政府采购固定成本。因此,政府采购机构设置和人员队伍建设,对政府采购成本效益比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政府采购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务能力,还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为此,首先要引进专业人才。在立足内部选拔一些能力强的人员充实政府采购队伍的基础上,从外部引入人才,包括应届高校优秀毕业生,使得政府采购队伍发展壮大。其次要逐步建立政府采购执业资格制度。最后还要加强政府采购队伍的日常培训工作。

约创采购总监总结篇13

我国自1998年正式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采购规模为328亿元,2001年为653亿元,2002年突破1000亿元,采购量在成倍增长,采购节约率为10%~15%.若按10%的节约率计算,2001年到2002年分别节约采购资金为65.3亿元和100.0亿元。认真做好政府采购效益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财政收支效率,对我们更好的进行政府采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政府采购的微观经济效益

11政府集中统一的规模采购可以产生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

由于大批量集中采购吸引厂商直接参与投标,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从而获取批零差价优惠和售后服务上的优惠。据统计,政府采购中的批零差价优惠能节约资金10%左右。由于大量的货物、工程实行政府采购,部门、单位可以减少采购岗位,从而减少部门、单位相应人员的费用支出,实现人、财、物与存量调整节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政府采购的对象大多是国有资产,通过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把需要采购的资产和资产的详细信息存储在资产管理的信息库中,可以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的政府采购不仅包括公共物品的采购,而且包括公共物品的存量调整,将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公共物品在政府部门间进行余量调剂或资源共享,可以带来财政资金的节约。实践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政府采购行为的逐步规范化,将逐步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采购商品和工程的质量。

12规范的政府采购要求充分竞争,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提高微观经济的运行效率

政府的市场行为必将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公开平等的竞争使所有市场主体面临同样的竞争环境,规范的政府采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竞争性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采购,极大的带动了供应商的热情,维护了供应商的利益,在供应商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有利于激励企业摆脱过去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促使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遵循效率原则,实现市场的高效,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繁荣。

2政府采购的宏观经济效益

21发挥财政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

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政府采购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整政府采购总量可以调整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政府采购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吞吐、对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的商品的大规模采购,采购的数量、品种、频率和结构,影响到财政效益及相关方面的调整。可以有效调控物价、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发展环境和存在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采购制度能够通过一定的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熨平经济波动,调控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

22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素质,保护民族工业,支持国有经济发展

国家为扶持民族产业的发展,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本国产品,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最具竞争和发展潜力的民族工业,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另外,以公开招标方式来确定供应商,引入了竞争机制,对国有企业和民族经济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使企业认识到要赢得政府采购市场,必须依靠企业的实力和信誉,促使其面向市场,不断改进技术和加强管理,进行战略改进和优化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世界各国之所以把《政府采购协议》放在诸多框架协议之外,就是因为政府采购支持民族产业的巨大作用。

23政府采购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理财水平,有助于集约理财观念的形成

作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促进了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拨付、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使财政监督由单纯的资金领域延伸到实物领域,健全了财政职能,提高了政府的理财层次和水平。

3政府采购的社会效益

31无可比拟的政治效益

政府采购制度是提高政府采购活动透明度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进行交易,使政府采购置身于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有效地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购买行为,最大限度的消除“暗箱操作”和“黑幕交易”存在的条件,积极地从源头上节制政府采购活动中腐败滋生的条件,以维护政府信誉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2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趋于恶化,情况不容乐观。推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购是增强环保意识,执行环保措施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统一采购符合环保和生态发展要求的产品,为政府引导企业生态环境投资起到政策导向作用,例如,在采购的统一安排中,向生产有利于环保的新产品和运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工艺厂商倾斜,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生态效益。

33通过政府采购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

政府采购在公开招标的过程中,对参与采购竞争的企业采取一定程度的政策倾向,鼓励向包括残疾人企业,妇女企业以及少数民族企业在内的特殊企业购买产品,同时通过对企业员工就业情况的审查,对企业在提供就业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扩大采购规模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4现阶段政府采购的效益差距

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受传统政府支出行为的影响,使得政府采购的实际效益与理论效益还有很大差距。

41政府采购范围狭窄,规模不足

2002年政府采购总额只占GDP的0.99%,采购的品种也主要限于货物类,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比重很低。参与采购的单位不到应实行政府采购单位总数的一半,政府采购的优势还没有被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

42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计划不到位

由于各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采购工作难以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造成部门预算中政府采购预算概念模糊,预见性差,采购机构重复工作量巨大,规模效应减弱,成本增加。

43政府采购缺乏监督体系,即政府采购缺乏

明确的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措施及其制约机制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的初期,不少地方将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和操作机构职责全部放在采购中心,财政部门参与了政府采购的商业性决策和具体的事务性操作。这种管理部门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状使得监管无力,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原则流于形式。

5提高政府采购效益的对策

51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增加集中采购比重

根据国际惯例,政府采购金额一般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占财政支出的30%左右。2002年中国政府采购金额为127亿美元,仅占当年GDP的0.97%,同发达国家相比,比例还很小。所以应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机构的管理和操作能力,不断增加集中采购的比重。

52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

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预算约束。通过政府采购预算,事先预知全年采购规模,拟定采购计划,提前了解市场行情,捕捉采购信息,并按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克服目前实际运作中忙于零星采购或无计划采购的弊端。

将政府采购的计划编制同国有资产管理结合起来,严格按规定对采购计划进行细化,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以防止发生重复购买,重复建设等浪费资金的情况。

科学设置政府采购机构并建立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队伍。政府采购活动是集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法律性于一身的商务活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采购活动的载体和主体,直接决定着政府采购的效益,同时,其运行经费又属政府采购固定成本。因此,政府采购机构设置和人员队伍建设,对政府采购成本效益比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53建设监督机制,体现“三公”原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