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专业技术总结实用13篇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1

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采取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监理工作主动进行,以预防为主,对承包商资质进行审查,重点审查企业注册证明和技术等级,交验有关证件(复印件),了解技术力量简况,主要施工经历等,现场检查验收材料进场,核查进场材料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塔材、砂、石、水泥、钢筋等材料的供应情况及砼、砂浆的配合比。根据工程特点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审核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进行事前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事故不发生或少发生。例如:秋季施工,秋雨天气,砼浇灌、砌体砌筑、墙壁抹灰等都不易保证质量,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秋季施工方案,提前预防,避免雨季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对重要工程部位及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分部工程制定质量预检措施,例如:铁塔基础和土建机房工程施工中,塔基础是工程的重点部位,涉及基础开挖、钢筋绑扎、预埋件敷设等多道工序,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在该部位施工中,安排加强监控,采取旁站监理措施,严格要求自己对监理工作要有着吃苦耐劳、公平、公正的敬业精神,并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事前提出,要求承建单位编制预防措施及施工方案,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加强事中控制,在监理韶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过程中,发现该队伍使用的植筋胶泥,但却不符合设计图纸指定的材料,虽然承建商有质检报告,但本着为业主负责的态度,及时了解该承建商采取这种植筋胶泥,这种施工方案实施难以达到设计图纸要求的植筋强度,因此,要求承建方严格遵照施工合同内的选牌材料进行施工,把不合格材料限时退出现场后方允许施工单位进行作业。该队伍在浇筑砼、砌体砌筑、墙壁抹灰施工中也存在质量问题,为保证施工质量,本人及时下发监理通知并要求施工单位对质量有缺陷的部位做修补处理,并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在监理工作中,要求施工单位在电缆铺管敷设、地网开挖隐蔽施工中,按照电信基站建设要求、施工验收规范,按质、按量敷设施工,施工后对覆土要求分层夯实,确保了基槽沟上面道路的质量,接地体焊接必须按照相关规范技术要求施工,做到三面焊接、焊缝饱满并作好防腐处理。在各工序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安装的质量报验制度,对施工单位交验的有关施工质量报表及时检查认定,根据设计文件及承包合同中有关工程量计算的规定,对承包单位申报的已完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审核、签认。监理记录是工程监理不可缺少的环节,本人有完整而充分的监理日记,详细的记录了每天工作及工作安排的有关情况,为公平的解决业主与承包商的争端提供可靠的依据。

今年以来,基本上做到了对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一些隐患,才能及时的得到处理和解决。今年公司的项目有新建机房;危楼改造、楼面塔施工;营业厅改造;安装变压器工程等。施工地点分散,工程工期有紧有缓,我在姚工的领导下基本上做到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从这些项目的施工过程到验收90%以上的工程项目都能达到验收标准,也都能在要求的工期内完工。确实做到了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工任务。

二、自身不足

今年拿到毕业证之后,我成为了一名电信土建配套监理员。在各位领导和员工的支持帮助下,和员工们一起负责完成了2012年韶关分公司CDMA无线网络行政村通3G专项工程、2012年韶关分公司CDMA无线网络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项目电源及配套专业工程、等工程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自身在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和改进。谈一下我工作中不足的地方:1.现场检查时有走过场的现。2.班组的安全活动记录检查督促不够。3.发现的问题没有严厉地去追查以达到教育大家地效果。在大环境中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还应需要改进。应做好施工单位的思想工作。使其更好的具有向心力和团队精神。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尽职、尽责。

三、2013年的工作思路

1、遵守公司及项目部各项纪律及工程管理制度并落实执行。

2、工程开工前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

3、对现场施工人员经常性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施工中检查,小的问题边查边改,严重的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和整改指令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做到有备无患。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2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构建最大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络技术,发现很多通信网络总体上的问题。例如如何解决骨干网超强、接入网偏弱、网电高压环节操控性能强以及中低电压环节偏弱的配电状态工作难题。鉴于以上种种关于配电网段方面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想创建新一代集网络计算机魅力,集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及技术,来解决国家电网公司集团亟需面临解决的的技术尖端问题。因此,凭借与时俱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不同大型网站上申请注册构建成功解决此问题的分析平台,通过本专业技术工作丰富的技术管理员进行系统周密的纽带联系,集合国内外众多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统一讨论学习此技术在工作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措施,这样以集中方式进行讨论学习的方式正是提高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的平台契机。目前,国家整体的发展趋势都是数字智能化管理,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构建更需要集合新的技术领域和工作经验,才能把难度最高的网电技术工作做好,因此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解决措施分析平台,更是引领时展的潮流,更是未来集中专业领域人才共同发展和学习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分析结构

分析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结构的需求及定制化方向,构建其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议解决措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电网机构亟需解决的尖端问题。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大多采用工业通信的总线进行简单叠加组网的创新模式,个别也有采用电信大网络智能控制的大型网络技术路线。针对智能电网信息化的大数据智能信息终端以及多元化的信息应用管理模式,传统工业的通信总线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如今海量数据终端设备的接入技术和带宽分配技术的需求指数。目前,很多公共电信网络技术难以掌控工业所需的控制信息传输量,还存在着很多工业控制通信刚性管道分域管理需求和电信宽带技术重复利用排队推送信息交换的内在矛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种种问题,国家电网必须组织国内电力业务部门进行专业的构建通信网络技术方面的前沿讨论交流,以解决阻碍通信网络平台化发展的智能配用电通信建设技术高度和应用广度的系统工程问题,不能单独依靠国家电网的集中培训,只有理论的增进不是完全的增进业务技术水平,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电网高端电信局域网的拓宽领域经验发展。

三、分析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的共性特点

1、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定位类型。根据讨论的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信息数据进行系统的应用划分,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分为远程监控配电网、电力企业与用户互动操作控制、提供现场音频辅助业务特点。集合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配备安全及实时有效性特点,同时还要兼顾广域多点接入及工业控制网的接入特点。在大数据信息流的处理方面,沿着电力线分布的信息的容量,流向与电能兼容的流向特点。综上所述,掌握好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工业控制与电网结构技术经验特征,是推动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重点服务的技术与发展的核心动力。

2、提升配用电通信网技术需求指数。通过在分析平台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学习,大家各自阐述实践中总结推新的观点,通过讨论互相增进学习和提高本专业的相关技术,对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提出了几点技术性的需求指数:首先,利用平台化管理的通信网络效率提高各应用层、承担信息处理的任务信息层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层组成部分;其次,对于传输性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整合监测、馈线集中器与采集器等终端指数的数据信息指数的安全实效性;再次,智能配用电通信网需要安全身份认证观念。以确保通信传输通道与设备的安全保密完整性,以减少被信息安全攻击的可能性。其步E就是利用传输通道或介质来实现防火墙隔离,避免信息传输是发生安全泄露,结合WPA,SSL等算法对传输通道进行系统编程加密,避免信息传输时出现编程接口导致通信数据包的信息外泄,应用远程终端接入认证与数据包筛查等防护安全网络技术,避免非法数据包的侵入及破坏。传输时使用多频转换网络地址技术搭建隔离区进行信息隐藏传输的防范技术,边实践边防范杜绝一切不合理的网络安全隐患突发事件,降低网络信息被攻击的机率措施。

小结: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必须具备刚性管道分配能力,才能防止大数据信息泄漏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实现通信与信息数据的集成一体化以提高网络信息利用率。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解决措施分析平台正好迎合了时展共同学习进步契机,凭借分析平台使电力同仁可以相互增进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 考 文 献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3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概况

截至2010年底,配电中心管辖10kv开闭站25座;电缆分接箱245座;柱上开关397台;10千伏出线261条,线路总长度2743km(架空裸导线1297km,绝缘架空导线495km,电缆线路951km);配电变压器1097台;0.4千伏线路2589km,其中架空线路2092km,电缆线路497km。配网线路绝缘化率52.71%,电缆化率34.67%,拉手线路比例42.53%,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

二、配电中心人员结构分析

年龄方面,配电中心35周岁以下人员65人,占配电中心总人数的36.7%;35~45周岁61人,占总人数的34.5%;45周岁以上51人,占总人数的28.8%。生产一线员工占总人数的80%,且45岁以上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随着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生产一线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胜任工作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年轻员工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亟需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践来提高工作能力。

知识构成方面,配电中心大专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占中心人数的36.2%,大专以下学历113人,占63.8%。尤其是35周岁到45周岁年龄段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职称方面,配电中心有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3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高级工52人,缺乏高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将影响工作效率,影响配电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配电网精益化、标准化的需要,生产一线员工与电网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电网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上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管理岗位上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势在必行。在岗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提高配电中心整体队伍素质,适应打造坚强配网、实现“四好”配网工作目标的需求。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为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求,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我与企业共发展”培训主题,提出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运用多种形式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使配电中心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1.健全机构,理顺教育培训流程

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之本。先进的配电网技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来掌握和使用。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配电中心自2010年初提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方针。建立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使配电中心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培训和考试均有计划、有档案、有成绩、有考核、有总结。职工的培训学习观念与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变化,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逐步适应配电网发展要求提供了保证。

在公司培训中心的指导下,配电中心于2010年初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建立培训项目负责制。保证培训项目开班前有计划、有申请,开班中有记录、有考核,开班后有报道、有测评。健全职工培训、考核台帐。2010年度,配电中心计划内培训项目25个,完成率100%;参加华北电网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16期;参加设备厂家组织的新设备新技术学习班8期;积极组织参加普调考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做好带电作业兼职培训师工作;圆满完成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与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

2.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2010年,配电中心结合重点工作和职工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专业技术、信息系统应用、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企业管理、消防等培训活动。

(1)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配电中心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春检、秋检前的《安规》、“两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中心领导亲自授课,严肃培训、考试纪律,培训成绩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使每位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做到“我能够安全”。职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扎实做好一线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和转岗员工。采取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上岗。针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的在岗培训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知识。专门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按照“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专业、班组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现场实操、定期测评、技术比武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

(3)新技术与新技能培训。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要使员工适应新形势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学习。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配电中心组织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拓展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培训学习,先后完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建设、配电综合应用平台设计、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

(4)融入中心,开展实践活动。配电中心在40天时间组织5次配网春季检修会战,配合主网停电对21条10千伏出线进行清扫检修。在完成检修任务、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2010年4月中旬启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月”活动。配电员工走进“三场”(商场、广场、施工现场)、走进农村集市开展用电宣传,发放5000余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在汛期及夏季大负荷到来之前,协调地方政府解决树线矛盾,清理树障5300余棵,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5月启动“安全宣传月”活动。采取安全宣传“赶大集”、安全警示片连环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5)素质提升拓展培训。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是高素质、高绩效职工队伍的核心,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配电中心分两期组织全员参加素质提升拓展培训。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让员工通过富有挑战性、充满激情的项目活动,磨练意志和毅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及应变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四、培训工作亮点

1.建设实训基地,搭建培训平台

配电中心把总经理在2010年初职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方案策划、设计审核、材料准备、现场施工等各工序严格按照建设方案有序进行。在基地施工安装现场,配电青年员工把基地建设作为检验与提升专业技能的良机自觉加班加点,仅用一周时间就建设完成。速度快、标准高,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新建成的实训基地在10月下旬举办的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实操中得到首次应用,为提升配网作业队伍专业技能提供了高质量训练平台。

2.设立“迎迎课堂”,打造培训品牌

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设立“迎迎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师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管理时间、有效沟通、信息写作、系统应用、智能电网知识等多项培训,多角度、多形式提升全员素质,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品牌。积极引导一线员工立足本职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2010年,配电中心有4项“五小”活动成果、2项合理化建议被推荐到网公司参评,有4项管理创新、5项qc成果被推荐到公司参评。市区运行班专责工白庆永研制的带电安装10千伏线路驱鸟器等两项工具在华北电网公司“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获得好评,白庆永同志也被推荐为河北省“金牌工人”,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五、实施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体系建设,配电队伍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员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营销体制改革的“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配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事故,未发生人员责任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供电可靠率rs-1完成99.934%,比预控指标高0.0229个百分点,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v用完成99.77%,比预控指标高0.03个百分点;完成带电作业119次,节省8630时·户数,增加供电量101万千瓦时;圆满完成“省运会”、“城博会”及“热气球节”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新奥高尔夫智能小区建设任务。总之,全面完成各项绩效考核责任目标。

六、2011年培训重点工作

认真落实网公司营销部务虚会议精神,做好基层调研,发挥专业主管优势,认真做好2011年培训规划,确保切实可行。

梳理规范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运转常态化。

积极利用配电实训基地平台,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迎迎课堂”,创新培训形式,推进企业文化、班组文化落地,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培训品牌。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4

一、“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简介

10年以前,在全国的各大高校的汽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门介绍汽车电控技术的还比较少。但是,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汽车电控技术越来越成为汽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汽车电控技术”是一门全面介绍汽车上的各种电子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工作特性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熟悉和掌握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其工作过程。可以说“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关系

理论课程是学生掌握好本学科以及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也是从事实践的基础。前已述及。“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表现在涉及到机械、电子、液压、控制、微机以及传感技术等多学科领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对于相当多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言是必备的,也是区别于高职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实践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环节对理论进行总结和提高。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类型:一是理论为主,如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等;二是实践为主,如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的等;三是理论实践并重,如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等。其中的第3类的课程中理论和实践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拿汽车构造和汽车电控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比较发现,汽车构造相对而言更强调实践,而汽车电控技术更加强调理论。即作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所开设的“汽车电控技术”课程,应当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十分重要,与汽车构造课程相比,理论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应当首先是为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所服务的,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要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汽车电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做的改革与探索

(一)模拟实践教学

所谓模拟实践,是指该“实践”活动,并非以真实的汽车电控系统为实践对象,而是通过多媒体、专业教学软件等来完成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所进行的模拟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多媒体演示教学以及模拟拆装、检测、诊断两个部分。

多媒体演示教学在日常理论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多媒体演示教学作为实践环节的第一环有很重要的意义。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多媒体演示教学对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环节引入了电控喷油系统、电子点火系统、ABS、AT、SRS等主要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动画演示。系统地模拟拆装。电控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原理和结构都是很多的。很难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总结。但是。通过多媒体演示环节,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重要的知识串联起来。

其次,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很好地发挥作为连接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纽带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活动。而在多媒体演示教学中,理论中包含着实践,实践中又蕴含着理论,起到了很好的理实一体化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演示环节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完成多媒体演示教学后。我们并未直接让学生进入到现场拆装实践环节。而是组织学生进入汽车专业机房。人手一台电脑,在电脑上利用汽车教学软件模拟实际情况,对汽车上最重要的结构复杂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等汽车部件进行三维模拟装配。使复杂的汽车拆装过程,变成简单地通过鼠标或键盘进行工具使用、设备拆装等模拟实际的操作演练。避免了学生刚接触拆装时错误的拆卸与装配导致零件损坏和丢失的现象,也避免了错误装配后重新拆卸带来的大量时间的浪费。

如软件对自动变速器模拟装配包括以下方面:行星齿轮总成装配;C2总成装配;差速器总成装配;C4总成装配;c1―C3总成装配;变矩器总成装配;总体结构装配。先完成前面6项部件装配,在正确掌握部件装配技术后进行第7项的总成装配,完成自动变速器的全部装配过程。

图1显示了自动变速器C2总成装配界面,要求学生把界面两边的C2总成的8个零件进行装配,经过重复装配后,学生能一次性快速按照“分离活塞―自动弹簧―卡环―膜片弹簧―压板―离合片―压板―卡环正确顺序进行装配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C2总成装配技术,可以进行到下一个部件的装配训练上来,否则继续重复该部件的装配工作。

通过在计算机上人机交互式模拟装配各部件,游戏式的模拟训练让学生自得其乐,轻松掌握基本拆装技能,既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节省了由于实际装配而造成器件损坏、丢失的大笔经费。以一台自动变速箱为例,由于装配不当或器件丢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不等。当然模拟拆装不能完全代替现场实物拆装,它是理论教学到现场拆装实践的一个过渡阶段。

(二)现场实践教学

在进行完模拟实践环节后,学生就可以进入实践教学的现场环节中。同诸如汽车构造、发动机结构原理等课程的实践环节一样,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在“汽车电控技术”课程中所做的有益的探索和结论。

相比于汽车构造等课程,本课程更加强调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实践项目的设置中让理论知识始终贯穿于整个实践环节。如01N自动变速器电磁阀N90故障,使用解码器仅能简单地得知电磁阀可能有问题,并不能帮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电磁阀N90的故障会导致不能换4档。在这时,就应该让学生知道电磁阀控制着离合器K3的油路,离合器K3驱动行星架,而行星架则是作为4档时的驱动部件。并且,通过这样的讲解过程,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工作原理、了解工作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对电控以及电路部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我们对本专业实验室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实验室除了具有足够台套数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供学生进行拆装实习外,还配备了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全车电路等多媒体试验台架。这样学生在实验室里既可认识电控系统的构造,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台架了解电控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并进行电路的分析以及故障设置和检测。

(三)实践课程设置方面所做的探索

虽说本课程课时在逐渐增加,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感觉到实践课时太少,没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针对这个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有效利用现有课时,使其效用最大化。如上文所述的模拟实践过程以及实验台架设备的添置,都使得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如在学生的实践报告中增加了分析思路以及心得体会两项内容。

二是精选实践教学内容,严格控制实践教学质量。很多老师感到课时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汽车电控系统设计的面很广。要想做到面面俱到,的确需要大量的课时。而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应用性本科教育是培养基层技术人员。教师授课应围绕专业需要构建的知识点。所授知识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以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防抱死系统为主,其他电控系统为辅。虽然汽车电控系统种类繁多,但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通过对典型电控系统的掌握,可融会贯通,这样既有利于对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又节省课时。

三是尝试开放实验室教学。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一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开放实验室教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申请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这种尝试自实施以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及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通过开放实验室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从事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专业兴趣产生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四、小结

为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所开设的“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实践教学要以理论为指导,同时实践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模拟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地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论认识、节约实践课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模拟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开放实验室教学等环节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教学执行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实践教学的质量,注重与理论的结合。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5

勤学苦练业务精

成功之路总是以汗水铺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禹康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自身的努力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秉持一个信念,那就是不管干什么,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了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力工人,他从立杆放线学起,苦练配电设备架设及杆上作业的一招一式。为了熟记作业规程,他连上厕所都要翻看各类规程、规范;为了练好登杆技术,时常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都能在供电局配网培训基地看到他的身影;为了把真功夫学到手,他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大胆实践,工作中总是抢难度大、工艺复杂的活干,经过数次实战的考验,他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足,又把业务学习瞄向了更远、更高的目标;为了尽快掌握一流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他自学了《供用电技术》和《发电厂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先后取得了专、本科学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由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该局配网专业能手和业务骨干。

在安康供电局汉滨供电分局“创一流”期间,他一人承担了分局22条10千伏配电线路的走径图、单线图和网络图的绘制工作,白天跑现场测档距、画草图,晚上熬夜描图、在计算机上录入资料,这是个精细活,特别费眼,累得看不清了,他就用浸了冷水的湿毛巾,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4个多小时。用了近8个月的时间,他徒步近千公里,每条线的走径和接线方式他都熟记在心,被大伙称做“配网活地图”。技艺犹如他掌心厚厚的茧子日渐累积,由于业绩、能力、贡献突出,2006年,他被陕西省电力公司聘为B级技术能手,并担任陕西电力技能院“配电及电缆线路运行与检修专业组”组长,成为陕西省电力公司系统内最为年轻的技术能手。

刻苦钻研能力强

社会在飞速进步,电力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工作中,禹康认识到,在知识和技术都很密集的电力行业,只有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岗位,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他意识到一定要结合实际,在工作中摸索,在工作中实践,在工作中总结,在工作中创新。只有这种结合实际,从工作中总结提炼,优化流程,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配电运行、检修、抢修是一项“急、多、广”的工作。线路与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事故,往往“火烧眉毛”,尤其天气越是恶劣,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故障排除问题,一直困扰着运行班站。工作之余,禹康对遇到的“疑难杂症”反复研究、反复实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探索出解决难题的方案,撰写了“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线接错的危害”、“一起接地线连接点氧化导致设备外壳带电的处理”和“低压线路中段各种断线故障分析”等论文在《农村电气化》和《农村电工》等全国优秀期刊发表,他的数条合理化建议也得到了安康供电局的采纳和应用,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掌握了配网运检技术,禹康仍不满足,2007年,安康供电局开辟了配网带电检修业务,他任第一任带电班班长。他更是处处留心,深钻业务,注重这个全新工作领域的每一个细节,随着带电作业技术水平的逐渐成熟,他带领的带电班日益忙碌起来,最多的一天仅10千伏带电作业就达5次,这是过去不能想象的。2009年一年,带电班就完成10千伏配电作业186次,全年减少停电达到20100时户,多供电量245.87万千瓦时,大大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他带领的带电作业班也成为该局一支敢打硬仗,特别能吃苦的优秀团队。

禹康是个有心人,工作中注重搜集资料,善于思考问题。他将平日里处理事故遇到的故障现象进行分类总结,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总结提炼与同行们交流切磋,这种遇难就钻、好问好学的精神,成就了他在工作中取得一次次创新和突破。

创新增效成效大

这个生于80后的年青人,深受劳模父亲的影响,对知识如饥似渴,始终坚持专业知识学习,对未知领域孜孜探求。对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他都“斤斤计较”,解决问题是他最大的爱好,他把问题当成课题,创新的过程不断展现出高超的技能水平,创新的成果推动着他的团队不断提升和进步。

在优化变电站10千伏间隔调整及线路停电过渡方案时,他用图表形式标明每日工作任务、工作地点、设备变更情况,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随时了解现场状况,这一小小的 “创意”大大提高了工作组的效率和安全性。他把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手段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由他编写的“安康供电局江北变10千伏间隔调整”、“城区线路改造”、“大桥路、金州路、瀛湖路强电入地等30余项大中型工程实施方案”,在施工中得以应用。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6

1、施工准备

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 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存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2、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环节

2.1 适时办理交接手续

专业队伍一进场,总包单位就要求限时扫管,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让穿线。而专业队伍从自身效益出发,匆忙办理交接手续怕漏项,总是一边穿线一边扫管,拖延时间。针对这个问题,管理人员要要求专业队伍增加人力,集中扫管,抓紧办理交接手续。

2.2 现场督促补管

在穿线过程中,经常遇到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的问题;开始总包方的对漏做的管盒处理比较容易接受,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拖着不补。为此,尽量要求弱电专业施工方将漏做的管盒一次查清、搞准确,并耐心与总包方说明。

2.3 分清专业施工界面

强电和弱电的施工设计图纸界面往往分不清, 如气体灭火控制屏的220V电源线、空调机的控制柜至电源箱间的管线等虽属于强电的范围,但在强电施工单位仔细审图,及早提出问题,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让强电方施工有依据,避免扯皮现象。

2.4 耐心磨合,交错施工

甲方、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掌握各专业施工进度,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土建施工时要督促风、水、电等专业的配合,电磁屏蔽施工前要组织各专业施工队的汇签,制定局部的施工进度配合计划,检查落实每一步琐碎的施工工序等等。做到各专业施工逐步适应计划,以期达到较好的磨合,得到较高的质量保证。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

3.1 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 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 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3.2 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巾,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 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 做的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3.3 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 因为将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位置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4、设备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环节,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实际、抓住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坚持报难制度、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避免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状态的发生。

4.1 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毛病,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为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毫不放松,严格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

4.2 电力电缆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中电缆集中、数量多,规格从4~185ram2的三芯至五芯电力电缆不等,如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就会出现施工混乱、以次充好,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发生危险的现象。

4.3 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的表量, 也是电力负荷在现场的直接控制器。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配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电箱型号复杂、数量多,大部分配电箱还受楼宇、消防等弱电专业的控制,箱内原理复杂、设制严格。

电气系统施工队多个专业又有自己的使受用特点, 在设计中受各方干扰的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单增加,配电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进行技术审核, 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甲方、监理方应对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的错误。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合是相当严格的,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埋下事故的隐患。

5、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5.1 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5.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7

建筑产品的显著特性是需要参与施工的各工种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从而显现出许多不同于其它产品的特性。

现在,结合我参与施工实践和体会,简要地谈一谈建筑安装的施工协调与配合工作在整体施工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1 建筑类型及施工特点

1.1?一般建筑的施工特点

建筑工程一般由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安装施工几大项目组成,其中安装施工主要由管道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所组成。

建筑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它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场地及作业面狭小;(2)专业工种多,作业交叉频繁;(3)预埋、预留的作业量较多;(4)有些工程还要在吊顶及管井内施工;(5)所用材料、设备需要吊运。

1.2?承建建筑的类型及施工特点

我们所承建的全现浇剪力墙住宅楼,包括建筑主体结构、建筑装修、安装工程等几大施工项目。工程中的安装项目主要为水、电安装工程,但其中水又可划分为给排水、暖气、卫生器具等几个分项;电气安装工程又划分为动力、照明、弱电等项目,而弱电又包括电视系统、电话系统、网络系统、水表远传系统、智能对讲系统等分项,每一分项的工作内容又有总进户、总箱、分箱、干管线、支管线、器具安装、系统调试等不同的具体工作。

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些繁杂的安装管线工程,不仅仅需要较强的技术业务水平,更要搞好本专业内部、安装专业之间、安装与建筑之间的有机配合,才能使整体工程顺利地完成,保证工期和质量。

2 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

建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离开各专业、各部门周密有效的协调与配合是不行的。对于安装工程来说,其协调与配合主要包括本专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各安装工种间的协调与配合、安装工程与建筑、装修工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及前后方的协调与配合。下面我就施工实际,从技术、进度等方面谈一谈建筑安装的施工协调与配合。

2.1?本专业工种内部的协调与配合

本工程的电气安装内容包括:动力、照明、弱电等。其中动力、照明部分的工作是主、干、支路的配管、配线,配电箱、柜、盘的安装、接线,开关、插座、灯具的安装、接线,以及系统试运行等。弱电系统包括了电视、电话、网络、智能对讲等不同的系统内容。这些工作间的协调与配合既表现在技术上,又体现在进度上。

2.1.1?技术方面

首先,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涉及本专业的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针对电气工程施工系统性较强而阶段性较弱的特点,将所有施工内容分为若干阶段,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工艺流程,在实际施工前尽可能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预想到,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用以指导实际施工。

再次,我们还分别对主要工序进行及时、有效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将交底内容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2.1.2?进度方面

由于小区数栋楼同时开工,我们也面临场地狭小、主体施工阶段加工使用材料数量较多、规格复杂、工作面狭小、隐蔽工程多且工程进度要求较紧等问题。经过意见汇总,确定了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材料加工顺序,保证了本专业工程的顺利进行。

2.2?各安装工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本工程的建筑安装施工涉及到管道、电气、设备等几大专业工种,要做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就要了解各专业的阶段特性,以便合理、有序地安排施工。搞好安装工程内部的协调与配合,是处理好各专业内部之间矛盾,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2.2.1?技术方面

首先,我们还是先从书面资料入手,熟悉本专业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了解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

电气安装施工中,最多打交道的就是水、暖、卫的管道安装工程了,施工中常常出现频繁的管路交叉。解决此类问题不仅需要认真进行图纸会审,还需要在施工前结合现场情况组织内部各专业交叉会审,对于专业交叉密集区域绘制施工综合布置图。

其次,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与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键点,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

2.2.2?进度方面

目前建筑工程场地狭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必须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也就是说一定要注意专业特性与工程的阶段特性相结合,局部作业面的施工特性与整体施工特性相结合。

2.3?安装工程与建筑工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安装工程与建筑工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主要指安装工程与土建单位、装修单位之间的专业协调与配合,即外部的协调与配合。

(1)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的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搞清楚各种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以及墙体厚度、顶板厚度、梁的大小等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从进度方面看,由于各专业密切的联系,形成在实际施工中缺一不可的关系。必须了解其各自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从整体看,安装工程的成品依附于土建的成品或半成品之上,其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而且他们的交叉密集处主要集中在结构“暗”处,在结构施工阶段,安装的主要任务是电气、管道的插入配合,其他工程均处于准备阶段。此时电气、管道专业与土建专业的配合最为密切和频繁,应作为重点搞好其间的协调与配合。而装修工程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墙面等“明“处。相对而言,此时安装工程与装修工程之间的矛盾就不太突出了。

3 结语

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必须通过了解工程对象,掌握工程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施工中的相互的协调与密切配合,确保整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GB50303—2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建设部,2010.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8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____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后被分配至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和变电班从事线路架设、电缆敷设、高压试验、继保及变电检修等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____年年底,我被分配到电力实业公司生技股,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非常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____镇17个村的高低压农网改造工程,我主要负责线路的设计、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且丰富了公司的线路资料。我还参加了______—____110kv二回线路改造工程,线路全长24.5公里,且大部分是山区,并且是冬季施工。我主要负责线路的复测、熟悉设计图纸并与施工现场比较、计算线路的各种技术参数。经过7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和运行维护部门。

其次,将先进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用autocad绘制了线路走向图、相序图,交跨图。做到及时更新线路图纸资料,并将新旧图纸进行衔接、更新,使图纸资料与现场相符,与设备相符,进一步完善了线路资料,保证了数据真实性,为真正指导生产管理和逐步实现线路的状态维护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还参加了新安规和工作票的培训。今年我又被定为线路的工作票签发人,这使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责任很大,他的一点疏忽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他不仅要保证工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还要看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更要保证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是否适当和充足。于是我开始勤下小现场,积极熟悉城区的各条街道名称结合配网图,了解了城区范围内的高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认真学习《电力工业技术管理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熟练填写各种工作票和措施票,并进行危险点控制与分析,为工作票的正确签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____年底我参加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国家二级建造师的证书。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我重新学习了各种规程、标准、施工和验收规范,按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已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生产运行工作五年多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请教,自已的业务水平必定能更上一层楼。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限的,学习是不可停止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专业技术总结报告2我______年出生于市区。在校时历任学校学生会主席。____年6月毕业于______大学,同年9月在____电力部门参加工作。我是市区人,档案毕业后暂托管于______服务中心。虽然我全日制所学的专业非电力专业,但近年来我重点自修了电气化相关专业课程,不断强化我的专业技术能力。____年12月我通过了______的全省计算机网络应用考试。现我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电力系统电气化专业工种。我对所从事的配电线路、线损管理、设备安装及检修工作比较熟悉。

近年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勤廉务实,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和善于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受到好评。

一年多来我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工作,我主动上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苦于钻研。近年我认真参与单位组织的电气课题研究,寓理论于实践中,敢于创新敢于进取。

近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

____年10月,由于单位原来整定人员不足,我协助单位开展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____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加强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作为分公司线损人员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编制“十五”降损规划、____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两个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

三、参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____年3月至现在我参加了______两个____变电站主变增容、更换____真空开关工作。目前作为协助人员,我配合领导开展郊区____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霞山等5条____线路大修改造工作,配合了农网____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协助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大胆参与专业运行管理,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

由于我曾是学习文科,文字功夫较好。单位领导获悉,抽调我配合参与制度的完善与修订。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五、开展科技管理工作

在工作中我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单位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二是应用天津市技改统计程序完成技术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三是协助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四是协助配电线路加装自动重合器(112#线路)试点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动判断障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线路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另外,在____年9月至12月间利用定额进行城网改造工程的电气施工预算的编制审核工作。

总之,在近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中,我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电力专业技术总结报告3本人20____年7月毕业于______大学,所学专业为______________。毕业后于20____年7月招聘至____________工作,20x__年12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220x__调至X__X__X__任副主任。几年来,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做了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现做如下介绍:

一、电网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

作为生产技术?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保斡搿杜迮涞缤笆晃濉惫婊龆薇唷贰ⅰ杜涞缤笆濉惫婊ǜ姹嘀拼蟾佟返谋嘀啤⑿薇喙ぷ鳎霉婊婕叭缦履谌荩旱缤婊嘀谱茉颉⑴迮涞缤肿醇按嬖谖侍夥治觥⒕梅⒄孤凼觥⒌缤肿础⒌缤嬖谖侍狻⒁谰菥梅⒄棺纯龈汉稍げ狻?5kV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一次系统规划方案、二次系统规划方案、无功补偿规划方案、投资估算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二、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20____年至20____年,对10kV、35kV线路进行基础数据勘测和录入,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先后参加了220kV输变电工程配套切改的110kV、35kV线路数据勘测及35kV宋台站、宋村站的新建工程,和化线、和津线、和召线、郝史线等4条35kV线路新建改造工作、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参与设计、施工、验收20____年、20____年农网完善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亲自对线

路进行勘测,参与设计改造方案,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10KV配变增容工程的勘测、设计、验收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线路检修检查制度;线路运行管理细则;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配变增容管理规定;低压线路及设备巡视、维护制度;漏电保护器运行管理制度;相序牌悬挂标准;配电台区专责人职责;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主持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生产计划管理标准;农网建设改造工程管理标准;设备评级管理标准;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变电检修、变电运行管理标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管理标准;配电技术管理标准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加电压无功和供电可靠性、“低电压”工作的实施,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整改计划,并指导计划有效实施,负责指导供电所电压无功、供电可靠性和“低电压”工作的有关资料的整理、完善。

四、科技管理工作

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输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勘测、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所有线路参数信息都能够在地理图上的线路上查询得出,并用AUTOCAD绘制供电现状图。

五、农网标准化建设

主持并完成了农网标准化建设工作,从20____年至20____年共对10座35KV变电站、15条35KV线路、76条10KV线路、900多个配电台区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市公司的验收,达到了省公司的农网标准化要求,被市公司命名为标准化线路和标准化台区。

六、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

20____年至20____年按照市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对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和安全用电村建设的各村进行现场实际勘察,按照建设要求对各村10KV线路、配电台区、低压线路、电表箱、电能表等制定改造计划,督促各单位按照要求施工改造,并做好资料整理,已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任务。已通过了市公司的初验收。

七、标准化部室建设

20____年至20____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并完成了公司标准化部室建设工作,梳理上级文件、建立标准体系、确定专业指标、制定规划计划、规范流程控制、持续改进、做好资料管理,组织标准化知识培训、考试工作。并主持完成了生产技术部标准化部室的建设工作,

制定、梳理工作标准8个、管理标准18个及各专业工作流程,并对公司所有的技术标准进行统一整理,下发各供电所执行。营销部、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工作部、办公室、安全监察质量部、工会、监审部等部室顺利通过标准化部室验收,被命名为标准化部室。

八、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数据整理

20____年至20____年,主持并完成了ERP系统中省公司投资农网改造、切改、农网完善设备的数据整理、核实、填报及录入工作,并多次协助市公司指导其他县公司完成此项工作。

九、工作成绩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保持一颗勤奋好学的上进心,戒骄戒躁、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的第一年顺利完成中共党员的转正。此外,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公司的各项活动,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经过不懈的努力,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先后被评为“20____年度先进个人”、“20____年度优秀共青团员”、“20____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总之,在这几年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努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专业技术总结报告4一、电网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

作为生产技术部人员,参与______的编制、修编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总则、农村配电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____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一次系统规划方案、二次系统规划方案、无功补偿规划方案、投资估算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二、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20____年至20____年,对____、____线路进行基础数据勘测和录入,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先后参加了____输变电工程配套切改的____、____线路数据勘测及____台站、宋村站的新建工程,和化线、和津线、和召线、郝史线等4条35kV线路新建改造工作、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参与设计、施工、验收20____年、20____年农网完善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亲自对线

路进行勘测,参与设计改造方案,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10KV配变增容工程的勘测、设计、验收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线路检修检查制度;线路运行管理细则;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配变增容管理规定;低压线路及设备巡视、维护制度;漏电保护器运行管理制度;相序牌悬挂标准;配电台区专责人职责;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主持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生产计划管理标准;农网建设改造工程管理标准;设备评级管理标准;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变电检修、变电运行管理标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管理标准;配电技术管理标准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加电压无功和供电可靠性、“低电压”工作的实施,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整改计划,并指导计划有效实施,负责指导供电所电压无功、供电可靠性和“低电压”工作的有关资料的整理、完善。

四、科技管理工作

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输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勘测、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所有线路参数信息都能够在地理图上的线路上查询得出,并用______绘制供电现状图。

五、农网标准化建设

主持并完成了农网标准化建设工作,从20____年至20____年共对____座____变电站、____条____线路、____条____线路、____多个配电台区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市公司的验收,达到了省公司的农网标准化要求,被市公司命名为标准化线路和标准化台区。

六、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

20____年至20____年按照市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对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和安全用电村建设的各村进行现场实际勘察,按照建设要求对各村____线路、配电台区、低压线路、电表箱、电能表等制定改造计划,督促各单位按照要求施工改造,并做好资料整理,已完成上级下达的新农村电气化村和安全用电村建设任务。已通过了市公司的初验收。

七、标准化部室建设

20____年至20____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并完成了公司标准化部室建设工作,梳理上级文件、建立标准体系、确定专业指标、制定规划计划、规范流程控制、持续改进、做好资料管理,组织标准化知识培训、考试工作。并主持完成了生产技术部标准化部室的建设工作,

制定、梳理工作标准____个、管理标准18个及各专业工作流程,并对公司所有的技术标准进行统一整理,下发各供电所执行。营销部、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工作部、办公室、安全监察质量部、工会、监审部等部室顺利通过

电力专业技术总结报告5我叫______峰,是热电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汽轮机主操,____年7月份毕业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东力热电厂实习四个月,现于煤化工汽轮机岗位工作。我的技术总结分两大步,一方面对动力热电厂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技术该找进行分析,评论,其目的是借鉴思路,改革创性;另一方面是对煤化工现有的工作环境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使煤化工的发展更有力,更谐和,更加强大。

一东力的建设性意见。

大家都知道,泵类设备是电厂的动力源泉,在启动之前要使其中充满水,这样才能使溪水高度达到绷得允许真空吸入高度,使泵体不振动,不汽化,从而使其安全运行,当离心泵由于建设安装问题,进水口水面低于其中心轴线时离心泵内就会充满空气,而不会自动满水,因此泵内不能形成足够高的真空也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吸入理性泵中西,水泵就无法工作,所以必须先干将空气后才能启动,基于这种情况,一般的做法是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坚硬水,但是,这种做法既麻烦又费时,有没有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呢?三冻冰州动力热电厂的无技术员着提出了一种整改方法:在水奔的进口门前家一个真空光。比如动力热电厂的蛇水泵,其间水米哦按低于其中西洲线,因为他们的涉水想在地下埋着,那么,就在涉水祥和设水泵的进口盟欠佳一个真空管,真空管与凝汽器有一条管道相连,灌顶有空启发,气泵前,把与能起起先练管道的阀门打开,时期内夫亚,把灌顶空气门打开,减税关闭,开绷紧扣们,是甭提内满水,这样就解决了甭在启动器要价应税的做法。

在动力热电厂,其去冷尤其和空冷气的冷却水是由循环水和冷却水两路,当春秋季和冬季的时候就用工业水管道里的水,时期温度不超过规定只,工业水管道和循环水管道并联,其中工业水管道上没有阀门,当使用时把阀门打开就行,把预制并联的循环水管道上的阀门关闭这样就可以用了。

在冬季的时候,因为是热力管道的关系,现场的老鼠比较多,他们要坏电线,造成比较重大的损失,可以使汽轮机跳闸,dcs反映不灵,所以灭鼠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动力热电厂的这些技术改进,或许我们用不上,但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坐视不死班,调处固定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二 煤化工的技术建议

四台锅炉给水泵的出口们都是手动门,高压木管对外供水们也是手动门,根据煤化工人员的配置情况,汽轮机的两台吉佩一个巡检,如果给水泵幽深门题进行切换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工厂如战场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否则就会给生产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八四台锅炉给水泵的出口们换成电动装置,实现给水泵的远程操作是很有必要的。

除扬弃的高位一流是电动们,很不必要水位+300得高高报警+400的高位一流电动阀门自欺,其实,这很不必要,直接不用电动装置或换成手动阀,一直处于开放状态,+440也是一流作用上完全一样的二用电动门,是一种浪费。还有均压箱的压力自动调节装置设了两个,进口一个,出口一个,其实把调节作用的设为一个出口压力自动调节装置就可以了

主蒸汽管道上的电动隔离门,一个是管道长度太长,战线不好控制,比如我要启动1#锅炉,1#汽轮机,但是暖管的话就要把主蒸汽管道全部暖完,浪费时间,浪费工质,疏水问题也得不到好地解决,如果在主蒸汽管道上装设两个电动隔离门的话,就可以实现2#锅炉,3#锅炉和1#锅炉的独立操作,看似意义不大,其实工作中一台炉对另一台炉的影响是很大的,2#的锅炉对2#汽轮机,但也能通过管道传入1#汽轮机,彼此间水温,气压等也是很难控制的,无论如何,单炉单机的运行,比这种设计要好,方便,简洁,所以,我建议应该在主蒸汽管上加两个电动隔离门。

给水泵是个高压设备,运行时期轴承需要密封水,但是,我们不知道启动泵前有没有密封水和冷却水。所以,建议在给水泵电机的冷却水管道上加一个压力表,这样检查的时候就方便了许多,也有了保障。

给水泵的密封水是由除盐水泵提供的,这很不合理,就如本月除盐水泵跳闸,由于没有密封水,给水泵也不能维持上水,全场停电,锅炉停炉,水位报警,这样就很危险,后来抢修及时,但是一个工厂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和运气不应有太大联系的。

建议把给水泵的高位油箱改成一个电机装置,给水泵事故连锁,因为水泵一停,高位油箱达不到油循环,基本上都是死油,很难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

汽轮机的电动主气门应该改成个有利于操作的位置,这样可以实现看表盘操作。

对煤化工的建设性意见。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9

引用格式:丘瑜. 专利视角下的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2): 97-109[引用日期]. http:///p/1/109/.

1 引言

移动电话、无线电话统称为手机,是一种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的通讯工具。1987年中国广东省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手机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智能手机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是第三代手机(3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第二代手机(2G)是最常见的数字制式手机,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第三代手机(3G)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第四代手机(4G)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整个行业正在向第四代手机(4G)转换。2014年是4G正式商用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手机向4G转型的重要一年。

2 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手机生产制造起步于1999年,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具备一定实力,我国手机生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半数以上,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手机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程序反应迅速、性能好,非智能手机则相反,但其稳定性要比智能手机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芯片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创新完善,我国手机产业由传统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升级,智能手机产销量均跃居全球首位。

据美国知名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统计的2016年第一季度手机厂商出货量全球前12强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2大出货量的手机品牌厂依序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Vivo、LG、中兴ZTE、联想、TCL、魅族、Micromax。其中,中国厂商就占8名,是有史以来的首次。从2006年至2015年,我国手机的产量翻了3倍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如图1所示。

2.2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东莞是我国重要的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基本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条。2013年4月,东莞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基地范围为东莞市全境,基地产业领域为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方向为智能手机产业。目前,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产业是东莞渗透率最强、创新最活跃、影响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1]的数据显示: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东莞市手机产量为2.36亿台,同比增长24.5%,占全国手机产量(18.19亿台)的13%,其中智能手机1.9亿台,同比增长40.9%。

东莞现有各类通讯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 4 000多家,敷铜板、PCB、片式电容、晶振、磁性组件、马达等关键电子元器件行业,以及手机电池、屏幕等新兴行业,无论技术上还是产能上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沃”)、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珀”)、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龙”)、金立集团(以下简称“金立”)等龙头品牌整机生产企业,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贝电子”)、东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航天电子”)等一批大型整机代工企业,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视界”)、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科”)、海科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泰”)、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胜”)等一批上游配套企业[2]。目前,东莞全力打造全国智能手机创新研发基地,已经形成以整机生产制造为主,元器件和模组、电池、周边配件三个行业为主要配套的“1+3”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东莞市手机产业制造环节的产值占整个手机产业产值的99.5%,其中整机企业产值占手机制造产业产值的49.1%,周边配件、电子元器件及模组和手机电池分别约占手机制造产业的23.7%、21.9%和4.7%[3]。东莞拥有自有品牌的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如表1所示。

3 专利视角下的手机产业概况

专利是衡量企业创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数据。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知识和财富相互转化的重要手段和资源,是衡量国家、地区和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和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并能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4]。

从总体情况看,除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各大企业在2006-2009年期间,手机专利数量还处于空白状态,从2010年开始,手机专利数量逐年攀升,于2013年达到顶峰,2014年有所下滑,2015年又急剧上升。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专利申请数量第一的单位,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依然领先,2013年的专利数量(1 163件)就远超其他单位10年的专利数量。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专利的产生,虽然数量比较少。见图4。

4.3.3 发明人构成和趋势

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 994名发明人,排名前10的发明人见表5。第1名是曾元清,专利数量为622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1.2%,比之后的9名发明人的专利数量之和还多。第2名是张强,专利数量为133件,占总专利数量的2.39%。第3名是李建林,专利数量为78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4%。前10名发明人中,有8名来自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只有第5名的季统凯来自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44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9%; 第8名的郑战海来自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39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

如图5所示,在2006-2010年间,各发明人的专利数量基本上为0。曾元清2011年专利数为7件,2012年专利数为198件,2013年专利数为208件,2014年专利数为7件,2015年专利数为202件。张强2012年专利数为5件,2013年专利数为55件,2014年专利数为29件,2015年专利数为44件。第3、6、7名发明人只有2015年才有专利产生,前9年都是空白。其他的发明人也是最近两三年才有少量的专利产生。

4.3.4 IPC分类技术总体状况和趋势

《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主要是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分类。IPC分类表内容包括了与发明专利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共分为8个部,部是分类表等级结构的最高级别,部下面细分为大类、小类、大组和小组。

如表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基本上分布在H部(电学)和G部(物理),H04(电通信技术)和G06(计算;推算;计数)所占数量最多,其中H04M(电话通信)、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这4个方向的技术专利数排在前列,占总专利数的87%以上。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见表7,其中手机的结构设计专利总量排在第一,占总专利数的30%以上,其次是触控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芯片技术和手势识别。这几种技术专利数之和占总专利数的55%以上。这也说明了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在朝着这几个领域发展,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的热门技术发展方向。

如图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的发展在前5年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人机交互技术和手势识别技术是从2013年才有所起步,触控技术是从2011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从2013年开始,各类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可以看到,芯片技术还一直是东莞手机产业的薄弱环节,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讲,专利数是最少的。

4.3.5 IPC分类申请人构成

在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中,前10位申请人见表8,除了两位申请人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取代了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正崴集团-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的都是表5中专利数量前10名的企业。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依然是排在技术的最前面,各类技术的专利数量也远超其他企业。在芯片技术方面,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有发明专利,分别为61件和19件,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专利数都为0。胜华集团、金龙机电(东莞)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触控技术方面,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结构设计方面。

4.3.6 IPC分类技术关联度

技术关联度是指a品技术组合的关联度,通过技术交叉分析,可以揭示关键技术之间的联系和技术融合状况。通过对检索到的5 556件专利中排名前50的IPC小组技术分类号进行技术关联度分析,得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关联度情况(见图7)。技术关联度排在最前面的是H04M1/725(无绳电话机),其复合技术专利数是324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5个;其次是H04M1/02(电话机的结构特点)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135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4个;第三是G06F3/041(以转换方式为特点的数字转换器)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78件,关联技术数量是13个。

由此可见,手机结构设计技术合作联系比较紧密,触控技术次之。其他的技术虽然关联度不大,但每个关键技术都有其关联的技术,各技术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的依存关系,有利于手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高和向更高层次发展。

5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企业间差距明显

从以上专利分析可以看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基本上都被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掌握,占半数以上,其发明人数量也是最多的,科研能力远超其他企业。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排在第二,但是专利数量也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1/5。其他企业的专利数更是少之又少。从前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东莞还有不少整机的生产企业,除了欧珀、宇龙、华贝企业有专利外,其他企业的专利数都为零。企业间的差距非常大,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5.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大部分集中在手机结构设计方面,如配件、手机外壳、支架等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制造领域。在关键技术如手机专用芯片、高端显示屏、人机交互、应用与服务、智能终端等方面,开发力不足,都还高度依赖进口。只有少部分企业具备从方案设计到功能设计的研发支撑能力,其他很大一部分手机企业仍处于OEM及ODM等代加工阶段。从专利的数量来看(见图4),2009年以前各大东莞手机企业专利数基本为0。利用同样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6年至2009年,并采用一样的检索分类号,得出全国手机专利数为发明专利55 663条,实用新型7 100条,所以东莞手机专利数与全国手机专利数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从2012年至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手机技术还处于成长阶段,今后发展进步的空间还比较宽阔。

5.3 产业链创新滞后

东莞手机企业除华为、欧珀、宇龙、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步步高”)等拥有自主品牌外,大多数企业仍以贴牌、低端产品为主。手机创新设计比较单一,只机械地追随市场潮流,不注重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手机上网”的层面,产品定位尚不精准,对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够重视,内容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产业高端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还有待加强。

6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6.1 加强手机产业专利态势分析,建立专利壁垒

对产业专利态势进行分析,可以获取产业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产业预警和规划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东莞手机产业的专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其他重点手机企业的专利状况,为东莞手机产业的发展前景指明方向和提供情报参考,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专利管现制度,科研立项、研发以及产品上线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利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技术,以及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国际竞争力。

地方政府要完善专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专利宣传,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专利地图的跟踪和研究,开展专利预警,特别是对已经公开的专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专利池的构建和专利布局,以促进二次开发和创新。同时应该鼓励技术开发和专利申请,重视专利部署,构建专利预警机制,建立一个能够保护本地企业健康发展的专利壁垒。

6.2 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实现资源的共享

目前,大多数企业利用网上免费的专利信息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如国知局的专利检索、佰腾专利检索系统等。但是,这些数据库里的资源对于具体企业来说,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具体企业对具体行业的检索需求,海量的数据检索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检全”与“检准”之间的尺度难以把握。因此,东莞有必要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

借助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进行专利跟踪检索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较为简便地了解某一技术主题目前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如何、竞争对手在与我们相同的技术主题上的发展如何、目前相关技术主题还有哪些方面存在技术发展的缝隙、我们的相关技术主题研发能力与他人相比处于什么水平、我们该向哪些技术领域或技术主题发展才有生存的空间、某个技术主题的生命周期如何这些可大大提高科研投入效益的、非常复杂的专利战略问题,帮助我们充分了解竞争环境,借鉴已有技术、避免专利纠纷等。

6.3 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专利的保护

东莞手机企业普遍研发力不足,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根据自身实力调整研发策略和方向,选择适当的研发路线,从多角度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推动在芯片研发设计、整机及模块方案设计、系统开发设计、硬件及软件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智能手机高端环节的发展。实现从“代加工”到“自主创新”的提升,可以采用官、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构建手机产业研发生产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前做好工作规划,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各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对手机产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资助,积极发展手机产业高端环节和前沿性研究,完成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6.4 扶持重点企业,推进产业的协同

东莞拥有华为、欧珀、宇龙、步步高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在显示屏、手机电池、元器件及周边配套领域,也拥有一批具备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的优质先进企业,如三星视界、迈科、劲胜、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东莞华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电子”)、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铭新”)等。对这些重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建立东莞手机设计及研发中心,培养和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手机企业,成为带动和引领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并以构建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合作联盟为目标,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和通用技术平台的指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有效整合和配置科学技术资源,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6.5 完善手机产业链,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强化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制造,推动加工贸易环节转型升级,优化关键元器件、高端组件等关键环节配套能力,拓展应用和内容服务,完善手机产品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并在专利、知识产权、税收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制订全面扶持政策,进一步拉长和拓宽产业链,全方位推动东莞手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松山湖已获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移动智能终端),依托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力争将松山湖打造成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关键配套环节为重点,以智能手机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平台。大力推动智能手机产业集聚新载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智能手机专业园,推动产业要素集聚、配套服务完善的智能手机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提升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

7 结语

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东莞手机产业专利的发展现状,由于检索策略构建的不同,数据检索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依据最终构造的检索式获得结果,也会有所遗漏或者检准率不够高。还有就是华为企业虽然整个手机生产链已经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区,但其申请专利还是在深圳公司,所以检索结果中很少有华为企业的专利,这对东莞手机专利数据的检准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此次的检索分析不能完全精确地代表整个东莞手机产业,但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外观设计专利的分类体系不同,所以检索结果并没有把外观设计专利囊括在内,只是从手机的核心技术问题上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进行分析。总体上来看,此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可以引发思考,为东莞手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情蟛慰家谰荨

⒖嘉南祝

[1]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R]. 东莞: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6:1-10.

[2] 肖剑雄. 全球六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东莞造[N]. 东莞日报, 2016-04-25(B06).

[3]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EB/OL]. [2016-06-30]. http:///dgetbWebLib/WebPage/NewsViewImg.aspx?SNID=20150717142913305.

[4] 文尚德.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微软专利战略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3.

[5] 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在线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EB/OL]. [2016-06-30]. http:///page/indexnew.

Research on Dongguan Mobile Phon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the Patent Perspective

Qiu Yu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10

二、“十一五”人力资源总体目标及发展安排

1、人力资源总体目标

在2010年前,要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四支队伍(达到经营管理人才10人;技术人才30人;实现优秀技能人才“千百十”工程,即高级工达到千名、技师百名、高级技师数十名)。在岗员工总数控制在2780人以内。率先在省公司系统内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员工队伍一流,人才结构合理,用人管理机制科学,用人水平先进的目标。为把长春供电公司建设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供电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人力资源发展安排

2006-2007年,重点是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及实施方案。

2008-2009年,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人力资源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2010年,在省公司系统内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员工队伍一流,人才结构合理,用人管理机制科学,用人水平先进的目标。

三、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截止2005年末,长春供电公司在职员工总数2706人,在岗员工2584人,为在职员工总数的95.5%。2005年省公司核定的定员人数为2045人,与现有员工总数2706人相比,超定员661人,与在岗员工总数2584人相比,超定员539人。

根据省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数量目标的分解,长春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数量目标是:到2010年,定员人数2295人(定员拟增加250人),在岗员工总数控制在2780人以内。

从数量上分析,2005年的在岗员工2584人到2010年的在岗员工总数2780人,其间的绝对需求数2780-2584=196人,即增员196人。

同时,人力资源统计数据表明,长春供电公司在“十一五”期间的退休总人数为224人。

综上,在2006—2010年期间,长春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总数为:

Σ=196+224=420人。

三、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调整,长春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已有所改善,但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僵化、缺乏激励等现象。通过对公司现有人力资源的盘点,得出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况及分析如下:

1、年龄结构(表1)

年龄段

55岁以上

50-54岁

40-49岁

30-39岁

29岁以下

合计

人数

126

242

844

872

592

2706

百分比

4.7%

8.9%

31.2%

32%

21.8%

100%

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9岁。

2、学历结构(表2)

学历层次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技校

高中

初中及以下

合计

人数

26

758

625

380

171

543

203

2706

百分比

0.96%

28%

23.1%

14%

6.3%

20%

7.5%

100%

从此表可以看出,中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高,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后续学历,这部分人员虽然经过自学或工作锻炼,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专门人才,但缺乏系统、正规的教育。随着长春供电公司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部分人员在专业技术上仍有一定的限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影响着公司生产经营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解决办法:继续按计划接收大中专毕业生,鼓励在职员工通过成人、自考、夜大、职大、函授等高等教育学习方式提高文化层次,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3、技能结构(表3)

技能层次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合计

人数

5

73

351

350

45

824

百分比

0.6%

8.86%

42.6%

42.5%

5.5%

100%

此表可以看出,长春供电公司技能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现有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特别是高级技能人员严重不足。

解决办法:继续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技能人员“千百十”工程,加强鉴定前的轮训工作,力争在2年内使尚未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人员全部通过鉴定,2008年以前一线技能人员全部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同时大力推进高级技师、技师的培养、选拔、推荐工作。

4、专业技术资格结构(表4)

职称等级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中级专业

技术资格

初级专业

技术资格

无专业

技术资格

合计

人数

105

398

529

1674

2706

百分比

3.88%

14.7%

19.5%

61.9%

100%

从此表可以看出,长春供电公司员工专业技术资格结构不够合理,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满足不了企业因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解决办法: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特别是非工程类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工作。

5、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人员出现断层

近年来长春供电公司部分专业技术骨干被聘为中层干部,由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转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近几年新入公司的本科毕业生虽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在实践经验方面还存在欠缺,导致部分专业技术领域上人员断档。

从生产一线的员工配备上来看,省公司自2001年以来停止了分配技校及中专层次的毕业生,分配的退役士兵又缺少专业知识,目前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已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特别是缺少能够从事送、变、配电专业的一线生产人员。

解决办法:加大对年轻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继续实行大专层次的人才派遣制度,试行合同工用工制度,加大对一线生产人员的培训。

6、人力资源配置僵化

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上。第一,员工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性分配,没有对外的用人自,急需人才的市场化调节作用不大;第二,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单一,在某种情况下还存在一岗定终身的现象。

解决办法:在人力资源的选择上,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运用市场调节手段,用多种用人方式选择符合长春供电公司因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所急需的人才。在使用上,可以在公司内部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对某些岗位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这样可以使员工的专业技术更加全面,激活员工的潜力,为公司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长春供电公司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的特点:

1、在数量上表现为全体性的超员,管理人员比例过大,技能人员隐性缺员。

2、在质量上表现为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出现断档,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同时,根据前三年的历史数据,对于2006—2010年期间每年接收的指令性复转军人的数量进行了预测,具体见表5。

四、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1、数量规划

根据上述的需求分析可知,长春供电公司在未来5年中(2006—2010年)面临420人的人员缺口。

对于这些缺员,主要从两个方面提供补员:一是招聘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二是接收指令性的退役复转军人。

为了表明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从人员流出、流入的变化上来进行人力资源数量规划。长春供电公司具体的人力资源数量规划见表5:

长春供电公司人力资源数量规划(表5)

人员数量

年份

期初

人数

人员流出数

人员流入数

期末

人数

数量

目标

退休

其他

毕业生

退役兵

2006年

2584

35

50

22

2780

2007年

2621

33

55

21

2780

2008年

2664

32

60

20

2780

2009年

2712

48

70

19

2780

2010年

2757

76

84

19

2780

2011年

2780

2780

合计

224

319

101

2、结构规划

依据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总体目标,长春供电公司的结构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时,在岗员工的平均年龄不高于38岁。学历结构方面,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要达到65%以上。技能人员中技校生和中专生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

通过以上的人力资源存量分析,长春供电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是:

年龄结构——在岗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9岁。

学历结构——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是51.8%。技能人员中技校生和中专生的比例是24%。

以上的人力资源结构目标可以分解到2006—2010年的各个年度,具体分解目标见表6:

长春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分析目标(表6)

规划目标

年份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在岗员工的平均

年龄

最终目标

管理人员大学以上学历比例

最终

目标

技能人员的技校/中专生

比例

最终

目标

2006年

39

≤38岁

55%

≥65%

26%

≥40%

2007年

38.5

≤38岁

58%

≥65%

30%

≥40%

2008年

38.5

≤38岁

60%

≥65%

33%

≥40%

2009年

38

≤38岁

62%

≥65%

36%

≥40%

2010年

38

≤38岁

65%

≥65%

40%

≥40%

3、质量规划

依据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总目标,长春供电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质量目标是:到2010年,在岗员工达到本岗位专业资质要求的比例要保持在85%以上。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保障

1、加强体制管理,建立科学的劳动组织模式

要坚持“因事设岗,精简高效、职责清晰、权责统一、职能重组、简化流程、结构合理、优化配置”的组织管理原则,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规范机构岗位设置,统一岗位性质界定,明确岗位职责划分。根据省公司要求对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进行改革,不断优化管理体制。贯彻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新的《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加强劳动组织和定员定额管理,严格按照定员定额组织生产,努力提高劳动效率和用工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建立“三强一体化”管理机制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发公司现有人力资源。通过推行对公司员工的强化评价认定、强制教育培训、加强考核激励三个方面的一体化管理(简称“三强一体化”管理),对员工基本技能和工作业绩进行分级评定和奖励,突出对学习效果的激励,用强制手段建立各专业的培训及考核体系,进而活化和规范奖金分配模式,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工作业绩,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要坚持人才兴企的原则,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念,搭建人才强企发展平台,以“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有力推动“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建立长春供电公司四支人才库,到2010年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分别达到10人和30人,技能人才实施“千百十”工程。

要按照“管理科学、程序规范、责权明确、监控有力”的原则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的用人机制。在用人模式上要多样化,针对生产及技术岗位急需的人员,可在省公司对我公司分配本科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的用人方式以外,积极探索派遣制、短期合同制等用人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尽量作到用人自主。加大对送电、变电、配电、营销专业一线生产人员的配置力度,要在三年内逐步向各专业生产一线配置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大中专毕业生,形成专业的人才梯队,保持员工队伍建设的连续性,确保企业发展的需要。

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以竞争上岗为主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对空岗坚持以招聘、选聘等择优上岗的用人方式,坚持用人上的“公平、公正、公开”,增加选人的透明度。公司还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作到人尽其才,岗尽其能,做到人员能够交流,岗位可以变动,打破一岗终身的状况。建立和完善选拔、竞争、淘汰机制,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加强对待岗员工的培训管理和推荐上岗工作。规范临时用工管理,努力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个真正的公开、公正、公平的择优上岗环境。

4、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打造学习型组织

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定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用强制手段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公司将“员工课堂”做为各单位日常培训活动的主要形式,各专业、各单位要以“员工课堂”为载体,强化公司、基层、班组三级培训网的有效机制,要充分认识教育培训是企业最有效益的投资,实行教育培训优先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保证教育培训经费。加强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实现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拓展多种培训模式,在充分利用现有培训中心培训资源基础上,完善教育培训的基础设施。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与本人的上岗使用和奖金待遇挂钩,建立全员持证上岗培训制度。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先培训,后转岗”的岗前培训制度。加大对一线岗位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送电、配电、变电、营销系统中逐步形成培训知识专业化、培训工作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化的培训机制。对一线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试。结合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岗位明星评选等活动培树典型,激励一线员工不断提高岗位技能,激发从事本岗位工作的热情。

要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以“学习型企业、学习型部室、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为主题的载体活动,加大对学习的宣传,设立学习奖励基金,对学习效果显著者给予奖励。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打造学习型团队,实现共同愿景,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学习的浓厚氛围。

5、加强优秀人才的选拔和激励管理,启动首席员工和导师带徒机制

要切实加强一线知识型、技术型、技能型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开发,启动首席员工管理机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选拔百余名首席员工。对首席员工每月及每年给予特殊津贴,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公司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通过首席员工的选拔培树企业内部岗位技术典型,营造一线员工学习岗位专业知识、苦练技能基本功的良好氛围,激发一线员工的聪明才智,使我公司人才能够走领导岗位和专业技术、职业技能领域两方面同步向前发展的“双轨制”道路。

要在首席员工中引入“导师带徒制”。要建立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的导师队伍,以导师带徒的形式,帮助新入公司的员工、能力不高的员工和工作业绩不好的员工提高工作技能,解决工作难题,提升工作绩效,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和传递,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6、加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建立规划机制

要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办法,做好岗位发展规划。制定并完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个岗位发展的趋势及目前的岗位技能、知识水平向相关岗位发展的可能。在明确岗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每一位员工根据自身所处的岗位,结合企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从自身知识、技能和创造力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和方向,并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选择一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生涯。要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潜能,使员工在提升个人价值的同时,积极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同步发展。

7、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11

本文一方面从通信网络承载的智能化配用电网业务着手,分析业务的类型、分布特性等,确定信息通信的需求、通信网络架构、通信协议类型等网络建设模式;另外,考虑了通信网络的建设适应配用电网实际、具有继承性,特别是把当前的示范工程等试点建设成果,体现在提出的设计方案中。

1智能配用电业务分析

智能配电网业务特点是:1)业务节点多、覆盖面广、分散,运行环境差;2)配电网受扩容、城建影响大;3)通信距离较远,业务种类多,差异性大,总信息量大,单点容量小;4)运行维护量大、管理问题多,建设复杂。早期配网监测点数量少,多采用专线形式传输电力业务。智能配电网的实现意味着大量业务的传输,传统通信模式不可行,需要用网络的概念融合多种业务,同时保障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特性。

根据多种业务的关系,融合并划分出满足各自需求的网络体系是通信网构建的前提。详细的业务内容和划分类型见图1。传统自动化业务、电网状态分析、新型充电站业务、分布式能源业务等归于高级配电自动化。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客户交费管理、需求侧管理、配网能耗评测、阶梯电价实施、分布式电源置换交易和营销管理等归于用电信息采集网络。

通过配电业务、营销业务、用能服务业务等的分析,按照业务需求指标(如网络带宽、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提出配电通信网业务网通信模式。

2配用电业务网模型

2.1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配电网的重要业务,实现现场配电终端和主站的业务数据交互。早期的配网通信多采用专线的形式,通信协议采用诸如CDT、Polling串行通信协议,线路资源利用率很低。当前的数字化变电站网络在向着IEC61850、IEC61968、IEC61970通信协议演进,目前基本实现站层级的Internet标准。

建立基于以太网技术的高级配电自动化业务系统是新时期自动化业务实现的有效方式。经过大量的建设实践和交换式以太网技术仿真,证明在网络设备30%负载的情况下,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最好的。推广IEC60870-5-104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能满足自动化业务的实时性、通道带宽、通信节点数量、新型配电业务等需求,有效实现基于以太网的配电自动化和调度自动化综合管理功能。

2.2用电负荷管理系统

用户电量采集业务朝着全自动化、全预付费、全覆盖的方向发展。目前电能采集方式较为典型的是米用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网络。这种方式采用带有GPRS模块的集中器汇集局部区域的用电信息,经电信专网接入电力公司主站。集中器下行采用采集器读取电表数据,通信网络简单;问题是GPRS设备在线率低、不能实现实时电价和及时响应用户侧需求,同时网络租赁费用高。

解决用电负荷管理业务的有效方式是建立基于TCP/IP的以太网通信专网,连接用电信息管理主站与各个电力用户终端(如专变采集终端、公变采集终端、厂站采集终端、小区集中器、分布式电源和充电站计量终端);本地通信采用RS-485总线、载波、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等连接到各种电力用户终端表计。如图3所示。

    2.3用能服务网络

用能服务网络是实现用户用电需求定制、多种用能策略、多样化服务等的业务网络。网络承载的业务包括语音、视频、数据业务,带宽需求很大,需要宽带的通信技术和基于TCP/IP技术的网络方式。

用电服务网络可以利用电力通信网和公共互联网,用户需求经公共互联网上传至电力服务网站,定制的服务经由电力通信网传输至用户的表计和用户终端。用能服务网络架构如图4所示。

2.4视频/环境辅助监测网络

视频监控系统在配电网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监视、重要开关设备的监视、现场维修安全监视、事故抢修现场分析等。电力公司监控中心可以对所有的变电站视频信息统一管理,进行图像的显示、录像、回放、管理等。应用于电网视频监控的系统通常构建成如图5所示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网络结构。

3配用电通信网关键要素

业务网络融合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以避免通信网的重复建设、实现数据有效利用、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下面分析支撑多业务的配用电通信网涉及的关键技术。

1) 无源光网络等多种通信技术。

我国配电网通信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先后经历了电缆、载波、无线、光纤通信等阶段。目前这些技术尤其是光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如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EPON)技术、光交换机、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无线宽带技术、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技术、WSN技术、无线公网GPRS技术、高中低压载波技术、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ADSL)技术等,各种技术提供的通信带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配电通信网的构建必须综合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合理建立起光纤网络为主干,贯穿重要配电站点、调度中心、营业场所等节点,实施分区无线覆盖的网络覆盖模式,解决光网络覆盖不到的区域通信问题。载波和线缆通信解决用户端的多媒体业务、用电信息采集业务、配电网的设备和线路监测业务。

2) 融合的数据网络。

配用电多业务网络特点决定需要采用数据融合技术,见图6,融合的业务网除了满足业务通信需求外,还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安全性要求。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力二次系统应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合理实现4个业务网的信息交互。

②可靠性要求。各业务网侧重采用不同的通信在3层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层和传输层。综合配用电通信特点,提出图8所示结构通信协议模型,应用时可针对需要进行简化,如为了提高配电自动化通信实时性,应用层数据长度较短,可以去掉传输层而以4层协议结构通信。

利用这种结构可统筹兼顾配用电各种业务相应通信网协议的规范和统一要求。

图8通信协议结构技术,自动化网侧重使用光纤网络、载波网;用电和监测网络可以利用光纤网、载波网、无线宽带网、WSN技术等。

3)综合网管技术。

网络化的通信结构和多种通信技术在同一个网络中的综合运用,扩大了网络的规模,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给网络的运行维护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网管系统(见图7),对这种复合的通信网络进行管理,实现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设置、管理网络业务和保障网络的QoS。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可以对通信网络的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方便运维人员迅速排除故障。

4)网络安全技术。

融合了多种通信技术、承载了多种业务和遍布互联的配电通信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大量的终端设备可以随时要求接入这个网络,网络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是应用中的关键内容,可以从应用层、网络层、物理层入手设置认证加密过滤技术,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利用安全测试评估技术、安全存储技术、主动实施防护技术、网络安全事件监控技术、恶意代码防范与应急响应技术、数据备份与可生存技术、可信计算平台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与统一威胁管理(unifiedthreatmanagement,UTM)技术,为配电通信网的安全提供保障措施4。

4典型配用电通信技术混合组网示例

根据配用电通信网的要求和多种通信技术特征,考虑充分发挥各种通信技术的优点,减弱各种技术应用缺点,建立以光纤网络为骨干,无线技术、载波为补充的网络结构(见图9),满足配调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用能服务、环境监测、临时应急通信等多业务网的需求。混合配用电通信网的组成模式划分成以下3个层面和综合网管系统。

1) 骨干传输层。指覆盖35 kV以上变电站点的光纤网,用作生产管理的调度数据网和信息管理的综合数据网。

2) 远程接入网络。实现技术包括工业交换机、XPON技术、中压载波、无线技术,完成用户侧数据的汇聚上传。具体技术应用见表1。

3) 本地接入网络。本地接入技术(如WLAN、电力线载波(powerlinecarrier,PLC))等解决电网局

4)网管系统。混合型配电通信网网管主要负责管理工业以太网、XPON网络、本地的WLAN、WSN网络、无线专网、载波通信网络等通信设备和网络设置的管理。表3给出网管的实现功能。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12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弱电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河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 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进出户管路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在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管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2 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环节

(1)工程主体施工阶段弱电线管敷设 现场暗敷设的预埋弱电线管有的工程由弱电专业分包队伍随工程主体施工埋设,有的工程由随工程主体施工的总包强电队伍代敷设预埋弱电线管。由总包强电队伍代敷设预埋弱电线管时,在主体工程结束后,弱电分包单位进场后,要及时检查总包强电队伍代敷设预埋弱电线管敷设情况,发现遗漏或者堵管情况要及时与总包强电队伍沟通,保证在装修阶段开始之前及时处理。

(2) 现场督促弱电线管透管、补管 弱电专业施工队伍在土建铺地砖之前,要把弱电线缆穿完,不能穿线时,要督促总包强电队伍及时透管,及时发现堵管情况,保证在土建铺砖前,弱电线管没有堵管情况。

(3)耐心磨合,交错施工 跨专业之间的施工、调试需要仔细安排,早作分析,协调进行。如:在电磁屏蔽工程的施工,工程施工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电磁屏蔽在挂网时,要涉及到土建和风、水、电等专业的协调配合,而各专业一般只为自己进度着想,只顾自己施工方便,技术交底不深,从而产生互相影响的情况发生。电磁屏蔽施工前,各专业施工队要汇签,制定施工进度配合计划,检查落实每一步琐碎的施工工序等等。做到各专业施工逐步适应计划,以期达到较好的磨合,得到较高的质量保证。

3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弱电专业的进户线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以后渗漏。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2)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的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防振捣混凝土时,电气管路堵管或者预埋线盒移位。

(3)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好准确确定各种弱电线盒的位置、标高。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弱电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4 设备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

由于弱电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缓急,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 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工程实际情况,抓住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才能保质保量的做好设备安装工作。

(1)弱电箱及机柜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箱体与墙体有缝隙,箱体不平直;箱体内的沙浆、杂物未清理干净;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特别是用电焊或气焊开孔,严重破坏箱体的油漆保护层,破坏箱体的美观;落地式机柜不作接地不明显,箱门缺少跨接线、接地导线截面积不够。箱体内线头,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箱体内不做回路用途标识。

(2) 弱电插座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正;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5 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配电专业技术总结篇13

重点向那些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农民传播相关知识。培训农民3.5万人次以上,主要是针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等实用人才600人,培训区乡两级农业站的农技推广人员50人。

三、培训内容

推广普及玉米、水稻、大豆良种和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农区统一灭鼠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少耕、免耕栽培技术、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绿色水稻综合生产技术、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四、培训形式

冬春种植业科技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冬春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讲课、电视讲座、播放专题片等形式进行。

(一)重点解决全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疑难问题。邀请我区“冬春培训”技术依托单位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专家授课。集中办班讲课。由区乡两级农业站技术骨干讲解种植业实用技术。

(二)组织广大农民收看电视专题讲座,电视讲座。春节前后在区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电视收视率,以此来扩大培训面,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农技推广部门和区电视台要加强合作,将年重点推广的实用技术制作成专题片,区电视台播放。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挂图》3万张以及其它技术资料。指导农民搞好生产经营。

(三)参与兄弟单位的科普活动。积极参与科委、科协、工商等部门组织举办的科普活动。

五、时间安排

活动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阶段:完成培训师资等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活动阶段:按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冬春培训”活动,全面掀起“冬春培训”高潮。具体安排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三)总结阶段:完成检查验收和总结报告。

六、组织保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