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1

教师能力素质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驱动教师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质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自我认识与内驱力等特征。它是判断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基点,也是决定并区别高低绩效差异的个人特质。由于高校教师资格相对开放,吸引了许多高学历非师范类的人才加入教师行列,但是,高校如何定义稀缺人才,对教师进行评估,实现人职匹配;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满足社会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现代高校发展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状况及特点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及层次分布,对教师、学校、管理机构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对来自云南、重庆、成都三个地区16所高校的478位在编教师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409份,回收率85.6%。其中男性268人,女性141人;从职称来看,助教23人,讲师158人,副教授145人,教授83人。从学科背景来看,文科132人,理科188人,其他89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教师能力素质测验量表》(2011),共计48个题项,采用5点式评分方法。经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可以接受。

(三)研究过程

由于被试涉及范围较广,除昆明某些高校由研究者亲自主持施测外,其他高校的测试全部委托心理学硕士毕业且有测试经验的人员负责。研究者为主试者提供统一的书面指导语,施测后由主试者收取问卷。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15.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学科背景、技术职称做2×3×4×3×4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性别(P=.033)、技术职称(P=.000)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以下分别使用性别、技术职称为自变量,能力素质的四个因子及总分为因变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特点。

(一)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性别差异

由表1结果可知,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自我发展能力因子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二)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技术职称差异

以技术职称为自变量,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进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分析。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技术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P副教授,讲师>助教。经事后多重比较,具体到能力素质的各个因子,在教学科研能力上,技术职称差异显著(P讲师,副教授>助教;在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差异显著(P副教授、助教、讲师;在资源整合和人事能力上,差异均不显著。

三、讨论

自古以来,两性便存在差异。在英语中,“性别”有gender和sex之分,sex指的是生理上的差异;gender则指心理、社会的差异。从性别的社会差异看,性别是被社会建构的,它不仅包括由生理的衍生性差异,还包括社会制度、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概念。历史行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性别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两性在很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比如,从角色取向看:女性属情感特质,即以人际为取向,家庭、生殖者角色,男性属工具性特质,即以工作为取向,生产者角色;从家务分工看:女性主内,男性主外;从活动范围看:女性在家内,男性在家庭之外;等等。

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别差异。但是在具体因子上,男性的自我发展能力比较明显地高于女性。这与徐建平(2004)的研究结果有一致之处,即性别因素在“个人特质”上男性的表现水平要高于女性的表现。出现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受传统文化及社会性别认同影响,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角色取向多回归于家庭生殖者角色,在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上向家庭倾斜,而在自我发展上不可避免地做出一定牺牲。男性则相反,受到社会角色的认同,会强化其以工作为取向的生产者角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以谋求更好的自我发展。

另外,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存在技术职称上的显著差异,即在能力素质总分、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的差异比较明显。这一结果验证了徐建平(2004)等人的研究,他们也发现,教师胜任力存在教龄上(技术职称和教龄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因素)的显著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在本研究的409名被试中,助教职称的教师仅有23人,样本偏少,可能存在样本偏差;其次,能力素质总体上的差异,说明教师工作的确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以及资历的积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较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能力素质表现更好。再次,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的差异,原因是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往往是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在科研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具备更多的内外优势获得更多的科研机会,自我发展表现卓越;而助教往往是刚毕业的从教者,他们一方面还处于角色转换适应期,另一方面由于资历经验限制,也很难有教学科研的出色表现,讲师与副教授则处于中间层次。

四、结论

(一)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自我发展能力上,男性显著优于女性。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社会化差异所致。

(二)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能力素质总分、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较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表现更好。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及资历所致。

参考文献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一、问题提出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面对职业教育的新一轮挑战与机遇,高职校师资队伍逐渐由规模型向内涵型转轨。教师职业成长与专业发展密切度愈来愈高。

五年制高职校教师既不同于普通院校教师,也不同于其他职业院校教师。鉴于五年制高职校学生入学年龄为15-16岁,中考成绩居中等水平,显性心理指标是控制力弱、好表现、虚荣与自卑感并存等。所以,高职校教师虽然职业稳定,但压力很大,它既遵循教师职业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以人为工作对象,培育的人才正经历重要的人生转换期,所以具有其他职业不具备的特殊复杂性和特别重要位置。既要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培养,还要突出专业技能引领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高职学校师资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生,而大学又比较缺乏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实践教师和设备,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处于纸上谈兵状态,或呈现边学边用现象。有些学校注意到此现象,也从企业等部门直接聘用有经验的技能型教师,但毕竟数量有限,效果不明显。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师资队伍支撑,故而,加强高职校师资队伍状况研究,从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性入手,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校人力资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积累。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教师职业成长及专业发展的设计,指导教师确定专业发展路径,协调教师个人内在需求和学校长远目标需求,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欲望,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以职业生涯成长与专业发展协调统一为总目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个案法等,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方面及特殊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评价,保证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

四、调研对象――以XX高职校为例

(一)基础层面比较(数据略)

归纳原因:

(1)由于学生专业群选择的偏差,导致专业教师需求呈现偏差,各专业师生比失衡加剧,可见,专业优化调整急需有实践经验、技能操作强的中青年教师。以KJ系为例,授课教师总人数减少,但由于在校教师人数增加,外聘教师逐年递减,对教学跟踪检查可见,教学质量较好。而XX系授课教师总人数减少,外聘教师呈上升趋势。原因在于教师年轻化较严重,处于生理变动活跃期,校内授课教师变动幅度大。

(2)专业结构失衡。由于建校时间长,专业失衡现象严重。直接导致高职称教师专业分布不均,成熟专业群的教师老龄化趋势增强,影响学校品牌专业后续发展;同时新增专业的教师实践技能不足,对专业课程的把握度有待于提升。间接导致职称结构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尤其随着副教授职称教师的老龄化,师资队伍断层愈加严重,以KJ系教师为最突出。

(3)“双师型”教师专业对口率弱。虽然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且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会计师、经济师外,还有物流师、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职业指导师等,但高学历低技能的教师以及有证无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占相当比例,都有待于更加务实地参加社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

(4)个别专业课程改革进度缓慢,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急需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实训基地加大培养力度。

(5)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工作时间短、初级职称的师资队伍比例逐渐增大,截至2010年已占到48%。

(6)数量结构失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级职称的教师,随着经验积累,转行从事行政工作的人数增加,对教学一线力量削弱产生一定影响。

(7)外聘教师队伍逐年扩大,高学历低龄化、缺少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占较高比例,职业院校教学特色得不到保障,外聘教师管理、教学质量值得商榷。

本研究通过多渠道采集信息、归类整理,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静态两角度对学校师资队伍的显性指标(职称结构、性别结构等)以及隐性指标(教科研能力)做了多方分析,为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提供有力背景依据。

(二)关联层面

针对不同职称结构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的认知度,在学校内采用随机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5份,有效率96.2%。经整理对比分析,考察对象比例基本平衡,问卷基本可以反映教师愿望。

1.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研中,各层次教师对职业生涯都比较重视,认为无所谓的助讲仅占2.6%,副教授稍高些,占15.4%,但也存在矛盾,成为副教授的教师都是在职业生涯认真规划、目标明确的基础上,一步步前行的。约16.7%高级讲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未规划,讲师中54.8%的教师还不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急需引导。认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有作用的仅占39.2%,由此可见,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相当地认知不足。现象也表明:教龄长的教师比较了解自己的特长,教龄短的教师比较了解自己的兴趣。随着工作稳定程度和工作经验的增长,高职教师对自身特长认知度与对自身职业兴趣关注度成反比例。职业生涯规划根本目的就是寻找与自身特长和兴趣同时匹配的职业和职业目标,否则不加以引导,其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就会陷于窘境。

2.高职教师职业目标与高职院校发展目标存在偏差

在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调研中,感觉管理层面重视程度高的主要集中在高级职称获益方,而在讲师中约占46%的认为自身选择的自主性不多,只能埋头于完成工作任务,难以顾及个人发展。如此比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协调引导。对助讲的技能培训,副教授的教科研提升也要加以制度保障。尤其讲师中已经出现近38.1%在专业上处于高原倦怠期。既有高职师生比例失衡,教学学时过多,教科研任务加重等外因,也有人近中年,生活压力,身体状况等内因。如何稳定心绪,创造氛围,让他们体会教学的价值、职业的意义,提升教师生命的质量感,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只有适时适度调整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指导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成长,才能协调总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差异。

3.高职院校与教师的沟通机制效果不佳

调研中,各层次教师普遍感觉近5年教学、科研等任务工作量偏大,力不从心者占总体的43.4%,29.5%的教师已经自我感觉处于过度劳累状态,需要加强调适。

与此同时,调研总体的高职教师整体素质较好,约占44.4%的高职教师处于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差距弥补状态,而苦于不知差距在哪里的占37.4%,不想探寻,没有必要占16.4%,认为没有差距的仅占1.8%,假若管理层面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档案,对症下药,提供实施方案,则有利于双方层面的共同发展。

4.高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专业化指导和管理

调研中,虽然教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自身认识、环境因素等,但主动选择高职校教师职业的约占55.7%,有利于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专业发展。而目前由于缺乏专业化指导和管理,存在暗流现象,所以,专业化指导和管理可以使高职教师解除职业困惑,理清职业思路,克服职业挫折,重新树立职业信心。

综上所述,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方案,更有利于学校主动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引领个体,个体服务团队,学校与教师互动,保证共赢实现。

五、构建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方案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落脚点,因此高职院校在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应确保教师的职业发展能促成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XX高职校师资队伍状况为研究对象,形成个案分析,由此及彼,希望对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有借鉴之用。

(一)方案构建依据

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联院【2010】1号)精神,结合学校整体发展,以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搭建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平台,促进师资队伍优化调整,推动课程改革深入,提升学校建设内涵,实现教师个人职业奋斗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二)方案构建路径

从学校的角度看,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表现、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潜力等进行评估,为教师设置合理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通道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以便使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途径。当然,学校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在青年教师,如何引导青年教师,关注中年教师,发挥老教师潜能,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构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二者联动方案有益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在费斯勒(R.Fessler)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的基础上结合人的生命自然的衰老过程与周期,设计高职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形成如下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对应分析图1,分阶段提出成长目标,为构建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提供路径。重心在如何实施上。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初级阶段

教龄1-2年为职业生涯生存发现期。诊断为:环境陌生;茫然无助;角色转化;有待引导。总体目标为:入职培训;认知环境;师傅引领;教学摸索。阶梯目标为:适应环境;融洽氛围;主动观摩;独自教书。

教龄3-5年为稳定期。诊断为:教学程序规范;逐渐熟知专业方向;逐渐认知教育管理;尝试有认知选择;教育研究有方向。总体目标为:职业规划目标定位;教育教学齐抓共管。阶梯目标为:规范教学;专业定位;管理班级;角色升格。

初级阶段的成长措施重在教育方面有想法,关键在专业发展有思路。

在教育方面:①学习师德、教师法读本,热爱、了解、尊重学生,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②每年认真阅读3本教育教学与专业书籍,加强教育管理策略学习应用,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在专业发展方面:①观摩老教师、优秀教师教学,撰写教学反思。②主讲2-3门课程,精讲1门,完成教材和课标的研读,简单梳理相关课程知识体系,并有完整、系统的理解。③每学期在学校上一次公开汇报课。④力争适应教学环境,得到师生认可,争取成为教坛新秀。⑤每年学校结合专业发展安排2周左右定岗跟位模拟实习,要求撰写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反思。

在教学科研方面:①钻研优秀教学设计,认真组织每一课的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从合格教师过渡到优秀青年教师。②认真反思自己教学,及时总结成文,参加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评比1-2次。③积极参加各级教学实践活动,虚心向同行名师请教。

2.中期阶段

教龄6-15年为尝新自疑期。诊断为:自我审视;寻求发展;教学实践;演练技能;企业磨炼;增强素质;统筹兼顾;参与科研。总体目标为:教学创新;技能凸显;科研带动;形成特色。阶梯目标为:演练技能;形成特色;科研引领;成果积累。

教龄16-25年为宁和保守期。诊断为:驾驭课堂;知识丰富;教学娴熟;具有特色职业疲倦;热情尚存;职称到顶;进取渐弱。总体目标为:专业骨干;技能娴熟;团队管理;突破瓶颈。阶梯目标为:业绩突出;成果丰富;职称升级;引导成长。

中期阶段的成长措施重在教学科研有积累,关键在专业发展有特色。

在教育方面:①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学习研讨,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状态,摸索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形成管理特色,对突发偶发事件能独立妥善处理。②每年继续认真阅读3本教育教学与专业书籍,加强对职业教育特性的认知,参与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成为优秀班主任。

在专业发展方面:①主讲3-5门关联课程,精讲1-2门,成为专业骨干或课程负责人。②开发教材,参与校企合作,能独立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校企合作单位解决难点与焦点。③每学期在学校上一次公开示范课。④主动学习,力争教学创新,负责团队管理,推动学校课程变革,成为专业负责人。⑤每年学校结合专业发展安排4周左右顶岗跟踪演练,利用专业知识为实习单位解决1-2个问题。

在教学科研方面:①开发教材,参与立项课题研究,争取独立主持课题。②研读专业,反思自己教学,争取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或教育管理论文1-2篇。③积极参加各级教学实践活动和各类教学论文评比,参与或指导技能大赛。

3.后期阶段

教龄在25年以上为游离休闲期。诊断为:心理生理加强调适;体能下降动力减弱;经验丰富规范清晰;理解教育激情渐逝。总体目标为:唤醒激情;发挥余热;传帮带助;教学监督。阶梯目标为:突出地位;增强动力;统筹兼顾;出谋划策。

后期阶段重在教育方面有经验,关键在专业发展方面有引导。

在教育方面:①加强监督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可担任教学督导、专业发展顾问、指导青年教师、科研顾问等职。②参与或组织各类活动,发挥余热。

在专业发展方面:①主讲2-3门课程,完成教学平均工作量或基本教学工作量。②出谋划策,指导教学团队活动开展。③定期定量跟踪指导2-3名青年教师教学等各项工作。④每年学校结合专业发展安排4周左右顶岗跟踪演练,通过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服务企业,为实习单位解决1-2个问题。

在教学科研方面:①主持立项课题研究,开展课题指导、技能大赛培训等工作。②反思教学,指导或主持各级教学实践活动。③发挥专长,评比各类专业技能和教学论文。④引导教学团队,开发校本教材,申报精品课程或主持市级以上课题。

六、研究结论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在多方调研基础上,立足校本,细致分析,切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制定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二者联动方案,只有不断尝试调整,激发教师潜在的寻求发展的欲望,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才能使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学校总体目标,助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获益,最终逐渐形成固化“以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为核心;以双师资格为目标取向;以实践性知识建构为基础;以校本、高校、企业三元合作为培养模式;以多样发展为途径和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的高职校教师专业发展观。

参考文献: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3

会议对本年度为广州市招生就业作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招就科蔡颖副科长荣获“2017年招生就业工作积极分子”称号.

蔡颖副科长(前排左四)获“2017年招生就业工作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4

对任何工作都要充满激情地投入,责任和荣誉是我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我是——年进入市委组织部的,一直在干部处室工作,03年由区县干部处交流到人才工作处任现职,协助处长开展全市政工职评工作。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任务。我一直认为,人生没有停靠站,新的岗位就是新的出发点。于是,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并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随着对本岗位情况的了解,对业务的熟悉,我考虑要把多年从事干部工作的经验运用到政工职评工作中,更好地推进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师队伍建设工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标准和条件十分严格,政工职称评审工作同样也要讲求原则,评审标准面前人人平等,评审过程坚持公开、公平、透明;干部工作强调纪律,不能“跑风漏气”,职评工作也要做到谨言慎行,在试题准备、考试组织、阅卷评分、答辩评审等各环节上,都要做到严格保密;组织部门干部工作无小事,政工职评工作同样无小事,任何一点工作纰漏,都有可能造成全市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和下属对待工作一定要认认真真、细致入微。同干部工作一样,政工职评工作也常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对此,我认为,不能怕遇事,遇的事越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越多,成长得也就越快。我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扎实稳妥地化解矛盾,将有些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近几年来,在部领导高度重视和各级职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职评办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全市职称评审有关政策和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政工职评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不断拓展职称评定的范围和领域,扎实稳妥地开展了机关政工职评工作,按照机关开评总体要求,我们已经完成了机关局级、正处实职和其他处级干部职称评审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科级及以下干部评审工作,机关开评有力地促进了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善;组织有关力量研究制定对政工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建立和完善政工师队伍的动态考评机制、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和进出口保障机制,逐步向职称与职责管理相统一、效能考核与动态聘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使我市政工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5

我是——年进入市委组织部的,一直在干部处室工作,03年由区县干部处交流到人才工作处任现职,协助处长开展全市政工职评工作。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任务。我一直认为,人生没有停靠站,新的岗位就是新的出发点。于是,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并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随着对本岗位情况的了解,对业务的熟悉,我考虑要把多年从事干部工作的经验运用到政工职评工作中,更好地推进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师队伍建设工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标准和条件十分严格,政工职称评审工作同样也要讲求原则,评审标准面前人人平等,评审过程坚持公开、公平、透明;干部工作强调纪律,不能“跑风漏气”,职评工作也要做到谨言慎行,在试题准备、考试组织、阅卷评分、答辩评审等各环节上,都要做到严格保密;组织部门干部工作无小事,政工职评工作同样无小事,任何一点工作纰漏,都有可能造成全市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和下属对待工作一定要认认真真、细致入微。同干部工作一样,政工职评工作也常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对此,我认为,不能怕遇事,遇的事越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越多,成长得也就越快。我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扎实稳妥地化解矛盾,将有些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近几年来,在部领导高度重视和各级职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职评办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全市职称评审有关政策和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政工职评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不断拓展职称评定的范围和领域,扎实稳妥地开展了机关政工职评工作,按照机关开评总体要求,我们已经完成了机关局级、正处实职和其他处级干部职称评审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科级及以下干部评审工作,机关开评有力地促进了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善;组织有关力量研究制定对政工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建立和完善政工师队伍的动态考评机制、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和进出口保障机制,逐步向职称与职责管理相统一、效能考核与动态聘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使我市政工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5―0088-03

收稿日期:2006-03-27

在人的劳动生涯中,经验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描述如下:收入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增加、增长的速度越来越缓慢。众多影响经验收入曲线的因素可以归结为“生产力因素”(productivityfactots)和“制度因素”(institutionalfactors)。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行业、劳动群体具有不同的经验收入曲线。由此引发了两个问题:第一,生产力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如何影响劳动者收入的?第二,特定劳动群体这两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何?文章将这个特定劳动群体确定为某一高校全体教师,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影响收入的因素。

一、理论体系框架

新古典经济学和后制度经济学都对经验收入曲线及其成因有所阐述,只是偏重不同。这里分别将这两种思想解释定义为“生产力因素”和“制度因素”。“生产力因素”的主要观点认为:工资是由劳动的边际产品决定的;人力资本投资决定劳动者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与收入水平基本一致。“制度因素”的观点认为:制度因素的存在使劳动者的收入与其生产力水平不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经验收入曲线与边际产品曲线分离。

(一)生产力因素

新古典经济学中,在市场完全和理性个人的假定下,企业的最佳雇佣政策是增加雇佣的最后一名工人带来的边际收入产品等于工资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这种关系为W=MPxP

(1)

MP为边际产品,产品价格P为常数。美国经济学家Clark(1989)用边际生产力理论阐述要素价格与边际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静态经济中,工人按劳动对生产的实际贡献即劳动的边际产品来获取收入,即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人力资本理论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收益现值相等的角度推导出上升的、凹型且连续的经验收入曲线。Becker(1993)在其著作“HumanCapital”中详细地阐述单期和多期工资决定的过程[1]

W代表工资率或成本,MP代表边际产品或收益,t代表时期数。和边际生产力理论一致,工资在各个时期内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如果考虑在职培训(on―the―job training)对当期成本和未来收益的影响,i代表市场贴现率,成本和收益现值相等

如果培训发生在时期0,C为机会成本,k为直接成本,MPo′为机会边际产品,C为企业培训收益,那么

Becker认为在培训存在的情况下,年龄工资曲线是一条正、凹且连续的曲线。一般培训下边际产品反映劳动者的生产力水平,但由于边际产品指标获取和衡量上存在困难,研究中收入的决定问题较多地与人力资本存量联系起来。JacobMincer(1958)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收入曲线的斜率与接受教育的时间成正比,进一步考虑劳动者市场经验后,Mincer(1974)给出了著名的经验收入方程[2]:

y代表收入,y0代表没有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者收入,S代表接受正规教育的年数,X代表市场经验年数。Mincer(1974)指出市场经验可以看成是广义上的在职培训参与工资决定,他还指出同一职业内的经验收入曲线仅仅是年龄或者经验的函数,不同职业经验收入曲线的陡峭程度与其人力资本投资数量成正比关系,这就为下文经验分析中用截面数据分析同一职业的年龄收入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制度因素

新古典理论中的经验收入曲线的推导过程是建立在劳动力充分流动、劳动者风险中性等假定之上的。但由于人们之间更多社会性关系的存在,纯粹的经济假定往往是不完全的。人力资本理论关于经验收入曲线的描述未能解释后制度学者的许多其他观察,文章将这些因素统称之为“制度因素”。

Becket(1993)认为在长期雇佣合同及垄断力量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存在提供特殊培训的激励,多数情况下培训双方共同分担培训成本和收益。雇主往往在特殊培训期间支付工人高于其边际产品的工资,并将这部分“预付款”在培训结束后以工资低于其边际产品的形式收回同时获得部分收益。特殊培训下的经验收入曲线较MP曲线平坦。(FrederickTaylor,1980)认为绩效合同的存在导致了雇佣关系中的道德风险,他认为平衡承担风险的成本与增加激励的收益,需要将风险厌恶雇员的报酬与其工作绩效的变动分离开来。(EdwardLazear,1981)就此提出了保证金(bonding)制度为雇员提供部分保险,进而克服道德风险。具体过程是在雇员工作生涯早期支付其低于MP的工资,差额作为保证金在晚期支付。这样经验收入曲线较MP曲线陡峭(Doeringer&Piore,1972)。认为,在同一个企业内并非所有的雇员都处于部分保险之下,这取决于是否存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他将经济划分为一级部门与二级部门。一级部门,多采用职位工资与工龄工资形式,经验收入曲线与MP曲线分离;二级部门以短期雇用为特点,多采用绩效工资,收人与产出基本一致,(Lazear&Rosen,1981)。的锦标赛理论从晋升的角度进一步修正了经验收入曲线。他认为晋升或工资决策取决于相对绩效,较高级别工作在工资增长上要高于较低级别的工作,经验收入曲线在上升的过程中存在拐点,这一结论与新古典理论完全不同,收入偏离产出的幅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

(三)文献回顾

上面分析了理论中对经验收入曲线作出解释的两类因素,这方面的经验研究情况如何呢?Medoff、Abraham(1980,1981)的研究发现,经验能够提高工资收入但并不是经验提高了个人生产力的结果。这一点和制度因素对收入的解释相吻合。Bartel(1995)发现,一般培训提高了工人的生产力进而导致工资提高,她的结论和人力资本对经验收

入的解释一致。Brown(1989)研究表明,企业在职培训提高了边际生产力导致了工人工资增长,其结论是:只要存在培训,工资增长就不会归结到制度方面的因素上。当然,这些都是基于个案公司的经验研究,研究群体不同结论也不会一致。下面的经验分析主要研究我国高校教师经验收入的影响因素,选择这个群体的原因是教师的产出指标比较明确而且特殊培训较少。

二、数据描述及分析方法

在研究高校教师工资收入时,首先应该对其工资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解,这有助于经验研究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设定。

(一)高校工资设置

我国高校教师工资实行事业单位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其在工资构成上,主要分为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部分。职务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由国家按专业技术职务序列设置,每一职务分别设立若干工资档次。相应的工资档次如表l所示[9]

高校教师工资中的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与其实际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各高校在核定的津贴总额内根据其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样本院校实施的津贴标准,综合考虑教学与科研两大工作,其数值随教学与科研的完成情况而定。

(二)变量定义及经验设计

本文经验收入的回归中的因变量为教师“收入”的自然对数,其中“收入”包括工资、科研津贴、课时津贴三部分。“收入”不包括各院系内部补贴、各种货币福利等其他收入。自变量包括:(1)经验变量X(experience),具体数值为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办法中所规定的工作年限,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对经验的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导数为负;(2)产出变量P,代表产出与收入的影响,这里指科研工作总量与课时工作总量;(3)虚拟变量Ri,代表教师职称(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三类,i=1,2);(4)虚拟变量D1,代表性别;(5)虚拟变量D2,代表博士学位;(6)虚拟变量D3,代表行政职务。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辽宁省某高校在其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协助下的一次调查。数据包括2005年8月份的在职教职员工工资截面数据,2004年的科研工作量及教学工作量数据。在其基础上,匹配教师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年龄、性别、最高学历、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等。样本容量为454人,其中助教与讲师共176人,占38.77%;副教授150人,占33.04%;教授128人,占28.19%。其收入、产出、经验的均值与方差,及其他数据见下表2。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人力资本理论中生产力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函数关系为

Qt=f(It) (6)

Qt为t时刻个人生产力,It为t时刻的人力资本存量。结合Mincer(1974)的半对数收入方程[10],有logY=βX+ε(7)

Y为教师收入,X为经验,β待沽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在此基础上,加入教师职称的虚拟变量Ri(i=l,2),那么logY=βX+δRi+ε(8)

由于教师职称对收入的影响与个人产出不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将Ri、D3看成是制度因素的代表变量。δ为待估参数。考虑产出变量P后logY=βX十δR+αP十ε (9)

α为待沽参数。如果人力资本理论中关于经验与收入的关系成立的话,那么理论上,加入产出变量P后,β将会趋于0,R2也因此提高。

三、经验结果

表3展现的3个回归模型分别以方程(6)到(9)为基础,模型的应变量都为样本教师个人月收入的自然对数,回归结果中经验对收人的作用与理论中经验收入曲线模型一致,模型中性别对收入影响不显著。model(1)回归结果表明,经验每增加一年教师平均年收入增加39.6%;model(1b)较model(1)的解释力增加(由O.以到0.75),经验对收入的影响作用减少了48。5%,但仍显著。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职称对收入的影响为:副教授比讲师及助教高22.3%,教授比讲师及助教高68.54%;model(2)加入个人产出变量后,R2值增加(由0.64到0.75),个人产出变量的加入并没有使经验的系数明显减小,产出对收入的影响显著,即产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年收入增加1.2%;model(2b)加入职称虚拟变量,R2值继续增加(由0.75到0.81);model(3)加入行政职务变量,R2值增加(由0.75到0.77),行政职务对收入影响显著,相同条件下,行政职务将使收入增加18.4%;model(3b)回归结果R2值最高(0.82),相同条件下,经验对收入的影响(20.4%)大于产出对收入的影响(1.2%),其他变量对收入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职称(教授52.2%,副教授18.6%)、行政职务(11.1%)、博士学位(8.3%)。

四、结论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7

关键词 :中职师资;类型比例;失调;教师文化;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58-03

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于1984年建校,原名重庆市合川行知职业中学,是一所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生活教育理论实验的中职学校。我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将师资建设作为我校“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项目”改革发展的切入点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中职师资队伍的类型分析

中职师资因为其建校时期的师资来源及专业发展环境的影响,使得师资建设中存在着诸多深层次问题。从师资队伍类型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

课程类型的角度: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 我校作为新建职校,教师主要是来自普高、初中等学校,他们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教师,不愿意转教专业课程。因此,学校从一开始就面临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的困境。

智能类型的角度: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不足 当时,我校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只能教文化课或专业课,缺乏教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由文化课转岗而来的教师,因缺乏专业训练而难以将专业知识讲透;从企业转岗、社会招聘而来的教师,因缺乏良好文化基础而难以将专业知识讲清。这种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缺少的状况严重地影响着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来源类型的角度:半途转岗任教多、专门培养任教少 在我国开办专门的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职教师资以前,中职学校不得不动员基础课教师转教专业课,80%以上专业课教师都是转岗而来。由于缺少专门的职前训练,这些转岗教师只得边学边教,教学效果不好,于是一些教师又放弃专业课教学而转教以前的基础课,使得专业课教师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

职称类型的角度: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 对于职称高的优秀教师,中职学校难以引进,来校任教的教师职称普遍偏低。在急需师资情况下,学校大量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如此一来,整个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呈现偏低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年龄类型的角度: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 作为新建学校,前来应聘的大多是年轻人,加之,招聘部分新毕业大学生,使得学校呈现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的现象。虽然青年教师有热情、有精力,但缺少老教师的传帮带。

教学类型的角度:经验型教学较多、思想型教学较少 建校之初,我校许多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还有一些教师是由企业转岗而来。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更缺少教学技能培训。他们模仿、移植自己教师教学的样子,简单重复教学多,反思改进教学少。

基于类型分析的建设策略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问题的实质既不是简单的数量问题,也不仅仅是质量问题,而是师资队伍类型结构的失调,即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是师资队伍在课程结构类型上的失调;单一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不足,是师资队伍在智能结构类型上的失调;半途转岗任教多、专门培养任教少,是师资队伍在专业培养类型上的失调;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是师资队伍在职称类型结构上的失调;中老年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是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类型上的失调;经验型教学较多、思想型教学较少,是师资队伍在教学品质类型上的失调。基于上述判断,解决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处方是改善师资队伍的类型结构。为此,我校采取了系列措施。

补充专业课教师,稳定文化课教师,促进二者比例合理化 近年来,我校坚持只进专业课教师的原则,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到高校招聘数控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汽车制造与检修、会计、学前教育等专业毕业生,专业课教师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学校通过政策引导,让部分文化课教师专学急需教师的专业,转教专业课。经过持续建设,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就趋于合理了。

实施“双师型”导向,减少单一型教师,搭建二者的合理比例 我校与近百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批派送教师到企业代岗、顶岗实践;学校选送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到各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鼓励教师报考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多管齐下,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迅速从当初的不足20%提升到85%,形成了与课程结构比例相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鼓励多方进修,帮助教师提高职称,促进职称结构合理 近年来,我校派送了一批教师到各地高校进修,要求教师在进修期间参加技能展示、发表教研成果,为晋升职称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从西南大学等高校聘请专家为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个别化引导,青年教师的水平迅速提高,教研成果纷纷发表,教学风格逐步形成。一批教师的职称逐次得到晋升,师资队伍职称结构逐步得到改善,走向高端化。

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塑造教育灵魂,打造思想型教师 我校来自普通中学的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一般,来自理工科专业的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工程人员没有接受过教育科学训练。缺少教育思想作为支撑的师资队伍,缺乏职业发展愿景、专业发展动力,应付性、机械性的教学是自然的。为此,学校邀请高校专家来校做系统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到高校学习,同时还组织教师开展说课和赛课活动。通过多途径的持续推进,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教师还进行反思、总结,发表教研成果,一支思想型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基于类型优化后的水平提升

上述措施虽然解决了量的层面的类型比例问题,但仅仅是“治标”,接下来的任务自然该转向质的层面的质量水平问题,进行“治本”。

各中职学校的区域社会环境资源不同,学校如何利用环境资源以打造有特色质量的师资队伍,也是需要自己探索的。在反复研究基础上,发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解决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治本”之方。为此,学校组织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习活动,让教师体会陶先生“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主张的现实意义。学校围绕学陶、师陶、研陶,要求教师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定位教学理念、形成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有教育理论支撑的思想型教师,并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理论认识。

机械训练少了,人文意味浓了,课堂富于生气 我校教师在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中,领会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精神,按照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要求,将职业技能训练与人文思想熏陶结合起来,课堂散发出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学校教学生机勃勃,促进了校风的好转。

教学中简单重复少了,反思教学多了,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通过学习,教师体会到“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的真谛,开始注重课后反思,自动总结教学成效,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教师从中获得了职业成就感,进而推动着教学改革的持续。

教学中单一传授少了,引导探究多了,学习主体性得到激发 在陶行知先生“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等思想的启发下,教师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创造新生活的人,并尝试探究教学,注意激发、引导,将“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学风的好转。

经验型教师少了,专家型教师多了,学校教学品质得到提升 在“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做的法子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启发下,教师自动加入到“生活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探讨中,积极参与到“工学交替、理训一体”的培养模式改革中,自觉地实践着“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教师将教研心得写成100多篇出来,学校教师队伍出现了由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的良好趋势,学校的办学品质由此得到了提升。

经验:彰显特色、讲究策略、提升境界、完善制度

目前,我校中青年教师10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有20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教师中有高级讲师57人,特级教师1人,研究员1人;有区科技拔尖人才1人,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有部级培训骨干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15名,区级骨干教师22名,“双师型”教师141名,打造出一支数量规模合理、质量水平较高、各种类型比例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

总结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实事求是,凸显区域特色 首先要正视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其次要清晰认识、高度重视中职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这些认识,再探讨师资队伍的准确定位和特色打造。其中,特色打造要注意分析所处区域环境,如我校建校在陶行知创办重庆合川古圣寺育才学校的故乡,有“行知文化”的历史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就要运用好这个资源,抓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陶味文化”来支撑师资队伍思想建设。

抓住机遇,讲究推进策略 面对上述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我校领导分析其产生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积极利用“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等政策与发展机遇。同时,分析推进策略,制定支撑政策,分门别类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突出专业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全员培训教师等类型的教师培育,促进各类教师的类型比例逐步走向合理。

营造氛围,提升职业境界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校以“行知校园文化”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支撑,注重思想层面的职业境界引导、提升,努力建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风文化,并辅以“以德立人、能行天下,培养做大事的人”的办学理念,“行知合一、德能兼备”的校训,“教学做合一”的校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的学风,教师沉浸在浓厚的“陶味”校园文化之中,使敬业与奉献精神成为教师的身份名片。

突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 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无疑是中职学校师资建设的重点。为此,学校采取了观念先行、制度跟进的策略。一方面,组织教师从学生就业短板、中职教育国际经验出发,诊断教师队伍素质的缺项,形成建设“双师型”队伍的共识;另一方面,学校制定系列配套奖惩制度,如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带任务、带技术到生产一线去参加30天以上的顶岗锻炼、考察研修、教学研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变,提高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叶上雄.生活教育十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2]合川生活教育整体改革领导小组.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合川教育整体改革[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的出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唐智松.陶行知居渝期间教育思想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⑷.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一、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一些现状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对事不对人,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不到位所致,与教师个人无关。

1.近年有一全省的会计技能考试(被称为小高考的全省统考)的考官(教师)培训班结束考试中,有几个位高职院校派出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考官(据说均为高级职称),居然在全场三个小时的考试都不能完成技能实操考试,连最简单的会计凭证归类沾贴装订都没操作完成及记账凭证汇总不平衡等等。省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说,你们所谓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加考官自己都不懂,那平时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后由于同校另一位教师请求考试中心领导网开一面,允许帮助做实操汇总及特许延迟1小时才勉勉强强完成。

2.有一位老师曾为此表示无奈。前年有几位会计专业高校财经讲师在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操实训时,从学校的会计部门借来会计凭证装订机,但在几十个学生面前却束手无策,弄了半天,汗流浃背,也搞不清楚三角式的会计记账凭证封面是如何将记账凭单装订成又结实又整齐有序的一本账册,但就是宁愿在学生面前丢脸也不肯向在场的这位同行老师请教,是这位老师实在于心不忍看热闹,主动站出来说让他来试一试,并且当众很快就装订出一本本结实整齐的记账凭证。这时全场学生掌声齐呜。

3.很多同行教师曾多次见到一些年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时只拿一本教材,别的连一张教案纸、一支笔都不带,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每次上课都一本书,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

4.有学生反映,在《外贸会计》的出口产品退税与成本计算与实操实训中,将一些错误的核算方法教授给学生,在核算商品费用定额时,按含值税的购进价格计算,并作为该课程的考试题目,使一些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中运用时被税务部门批评为少计利润以少缴交所得税,同时也受到老板的责骂。

如有一技能训练的资料: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售一批货物至日本,出口总价为12万美元CIFC6横滨,其中中国口岸到横滨的运费和保险费占11%,这批货物的国内购进总价格为人民币819000元(含税价),该外贸公司的费用定额率为6%,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9%,结汇时外汇买入价为1美元折合人民币8.30元。要求分析:试算这笔出易我方是否盈利,利润额为多少?

计算商品总费用定额时,财会老师是这样错误地教授给学生的:819000×6%=49140元。

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商品总费用定额=819000/(1+17%)×6%=700000×6%=42000(元)。仅这笔账的错误计算就少计利润7140元,最终导致少计缴所得税2356.2元〖7140×33%=(当时税率为33%)〗。毕业生工作后按照这种错误的教授方法计算当然会被税局批评以及老板责骂了。这样学生社会工作的竞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了。其社会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5.有一位已任教多年的财经讲师在上课时碰到学生提出问题:商品流通费用率如何计算,该老师不懂。课后点名问了几位会计老师也无人知道,当时在场教师就有一位曾经在商品流通企业担任多年会计工作,但就是因为看不起对方而宁愿大家都不懂,也不问这位教师。

6.有的财会专业教师,在《会计实务》课程的“银行存款转账结算方法”章节的授课时,并不知道转账支票的结算方式,由于现代的交通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了,而是可以在不同城市但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进行转帐结算,比如一个省的大部分甚至是全省的城市都可以使用转帐支票结算。但是我们不少的财会专业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还是按照原来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这一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说法教授给学生。使得不少学生工作后曾经多次提问,为何这些问题会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不一样,使学生受到了工作单位的师傅们批评,说是在学校没学好。

7.有些“多师”型高职教师也时常张冠李戴,讲错课程内容。如企业退休人员经费放在营业外支出核算、销售费用包括了销售部门的业务招待费等等。因为连年学生对老师的综合评教分数比较低,后来就采取了在期末闭卷考试之前先出六、七道复习题,期未考试卷就选择其中的五道题进行考试的方法,以获得学生“较好的”评价。有些会计师或财务会计负责人在教授学生工资核算的实操实训时,就是简单的如何按承包经营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奖励工资都讲授错误,在有人提出正确的算法后仍然坚持己见,至今未改。还有发生一些常见的错账也都无法查清等等。

二、着力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

提高高等职院财会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也许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我们的身边还常有类似上述的问题发生,我们就有必要再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高等职院的财会专业课教师,最主要的是要将和本专业的社会实际职业工作的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1.切实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职院要真正地重视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以解决财务会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滞后的现象。现在的社会人们大都重视大学的第一学历教育,而不重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的继续教育,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知识的继续再教育,使不少的人捧着在很多年前拿到的毕业文凭而高枕无忧。其实这些以前所学到的知识不少早就已经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而变得不够适时与不大实用。只有在职称评定时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但没有严格的知识深度及范围与时限要求,如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等,使得有些人老是拿着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本科毕业证或三、四门多年前的所谓硕士课程的结业证书就引以为荣而满足于此了:我也是本科毕业了,我也读了研究生呢……。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院应制定有严格并详细的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比如财经讲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的授课教学工作的四至六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副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或四至六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定等等。不达到继续教育的规定的教师应该不给晋升职称与参加评优及享受同等奖金待遇等等。

2.扎实地抓好高等职院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以上所列举的体现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一些事实,实际上并不是让人们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而只是简单的财会专业教师实训技能不清的具体情况,这大都是我国大学因为一些教师只是从大学到大学,从书本到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双师型”教师。目前大家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专家学者对此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下有“双职称”之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还有“双证”之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双能(双素质)”之说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性培养工作。本文认为“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双师型”的说法不够贴切,因为若将“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定义为“双师型”,那么有三本或更多的证书及有三个或更多职称的就是“三师型”、“多师型”吗,这显然不妥,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及培养学生的特征。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或说明,以利于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2)着力于高等职院“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着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

①高职院校自行培养“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学校任教亦即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与实际工厂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需要自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学校企业培养相结合。每个学期,高等职院都应该组织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工厂、公司等企业学习或交流,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请教。带领学生下工厂、公司实习和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以便适时地将反映新的技术、新方法、新的经济、政策法规等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之中。

直接培养新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院凡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进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教师的新人,比如硕士研究生,都要让他们首先到相关的工厂、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岗位的第一线参加实际工作一年时间以后,才能接受其回学校给财经类学生授课。

安排非“双师型”教师进修培训。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条件中“……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验实训活动”的规定,高职院校每个学期也都应该安排一些财务会计教师到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专门学习,使之转变成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

②高职院校可以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高等职院还可以从相关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企引进“双师型”教师。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调进“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工作单位的调动,就是脱离企业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应该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将有志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既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财务会计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动,将他们调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充实“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聘请“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聘请,就是不脱离企事业的工作岗位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还可以将企事业单位中那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聘请到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这类教师平时工作主要在原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岗位,只是学校安排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时候才到学校上课。

3.高等职院财会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财会技能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高等职院的专业教师除了上述所探讨的社会和高校要给教师提供的环境与条件之外,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本身自觉不懈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努力学习与提高自我。

(1)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敢于实践创新以避免从大学到大学与及从书本到书本教学。不少的高等职院财会专业课程教师本来大学所学的就不是财会专业,只是一些经济类专业转“行”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在大学里充其量就学过会计学原理等一两门会计的课程,且大多还因为不是本专业课而学得不怎么样,再加上根本就没有财会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担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也就只能是教科书怎么写就怎么教给学生;另外还有些虽然在大学时是多学了几门财会课程,但是也是从大学到大学担任财会专业课教师,也没有社会实际的财会工作经验,往往就会有些这样的现象,原来老师教授给我什么样的知识、是怎么样教授的,我也就怎么样教给我现在的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必须要虚心好学,与时俱进,不满足于从大学毕业时的一些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两个假期时间,自学和参加一些财会专业知识研究生课程学习培训,不断地吸收更新的财会知识与信息,开拓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呆板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2)高等职院财会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工厂公司企业学习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上所列举的一些例子中,你都知道向学校财会部门借用会计凭证装订机,而且也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操作及装订凭证,你就应该在借用装订机的同时,放下面子请教一下相关的财会人员,就不至于在学生面前发生“教师本身都不会操作而何以教学生”的事情了吧;其余的问题的发生也大多如此。但是这又确确实实地发生在高等职院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而且都是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财经类骨干教师中的事情,而且有些问题还贻患不小,甚至会让人们有那么点“误人子弟”之感呢!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财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 这些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财会教师的自身学术水平与实训实操技能还有所欠缺。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常常自行联系到社会当中的一些工厂、公司、商场、银行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第一线去学习财会实践技能,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就业及工作的竞争力。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9

2.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送教师出去培训,去全国各大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汲取有价值的理论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其次,教师也应在业余时间和假期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多关注会计制度的新规定,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2.2派教师下基层实习锻炼每学期派一个教师去企业或事业单位、机关的财务科上班实习,要做到在该单位完成整套财务业务处理两到三个循环,亲身实践并参与各种会计及税务处理业务,回到学校后编成案例题以辅导和讲座的形式给其他老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并得出心得体会跟大家进行交流。每学期派出的教师实习的单位性质最好不相同,这样经过几年后,教师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实践经验大大丰富。2.3每个教师在精讲两门课的基础上,每隔一年交叉授课现在多数高职学校的教师只讲一两门课程,年年来新生,年年重复讲,而别的课程慢慢地就变成了他人的事情。我认为,有自己的主讲课程这是必须的,但同时还应该触类旁通别的课程,这样才能拓展知识面,增加教师的基本技能。2.4鼓励教师在社会兼课或兼职教师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在社会做些兼职工作,比如兼课或兼职会计等,尤其是兼职会计,在具体的做账、报税、报表等工作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深刻地了解,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中。2.5实行教师对接制度每个学校的教师结构都是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职称也是从教授、副教授、讲师到助讲等。实行教师对接制度就是让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老教师对接一个刚大学毕业没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并在一年内规定完成对接任务。这样,老教师在授课、科研、实践方面给予年轻人巨大帮助,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10

2 称量不规范

分析天平是精确测定物体质量的计量仪器,也是化学化工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称量经常会错漏百出,是实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在开始称量前没有检查天平是否水平、没有调零就开始称量,在称量过程中直接用手接触称量瓶或砝码,开关天平门及调节砝码时动作过于粗鲁造成圈码脱落或天平失去水平等等,都会造成称量值与真实值相差称很远,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会导致实验完全失败。所以教师一定要强调:称量前先检查天平是否水平及是否已调零;在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触摸砝码和称量瓶;开关天平的侧门、加减砝码,放、取被称量物的操作,动作都要轻、缓,切不可用力过猛;读数时要全开天平及关上天平的门;称量完毕后要再次检查零点。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称量出现错误,或有错误时可以及时发现。

3 基本操作有误

在实验中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如溶液的配制与稀释、仪器的洗涤与酸式滴定管的组装、指示剂的取用、滴定的过程等,每项操作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按要求做,轻则实验失败,重则发生事故。如滴定分析中要求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是左手控制活塞,轻轻向内用力,实验中常有学生因用力不当而顶出活塞,导致漏液使实验失败;又如有的同学在滴定前没有排空气泡或调零就开始滴定。这些的错误的操作对实验的结果都有着颠覆性的影响,任何一个错误的出现都是致命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而这一切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达到的。这就要求教师从一开始就示范规范化操作,要讲清操作的要领和注意的事项,做到严谨、规范、准确、细致,因为教师的示范水平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易犯的错误有一定的预判,从而在讲解时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个别性错误随时进行纠正,对较普遍的错误,集中进行再次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从而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 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目前高职招生很多专业都是文理兼收,工业分析、生物制药、制糖类等工科专业也有不少文科生。生源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理科生,有着比较厚实的化学基础,对化学实验有着比较感性的认识,有的却是文科生,对化学非常生疏,就更不用说做过什么实验了。这些文科生进到实验室,不但操作显得很笨拙,就是对以分子式书写的标签的反应都会比较迟缓,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分析结果的准确,几乎是缘木求鱼。因此,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对文科生及个别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可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进行个别辅导,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掌握好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5 终点判断错误

终点判断对定量分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判断有误,结果将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实验失败。学生在实验中问得最多、最困惑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的状况为滴定终点。虽然课本里对终点有着白纸黑字的描述,教师在实验前、实验中也会反复讲解终点的溶液颜色,但是学生依然会显得很茫然,终点错误也最多。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对书里的文字和教师的描述都有着各自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终点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比如最简单的以高锰酸钾滴定草酸钠,终点颜色是由无色变成微红, 秒不褪色。但很多学生都会把溶液滴成大红,还问这样是否是终点,只有教师亲自操作,把样品滴成刚刚泛红,学生看了才会理解。而用甲基橙做指示剂以强酸滴定弱碱的终点判断是最令学生感到困惑的,书本和教师都是告诉学生“用盐酸溶液滴定到刚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为终点”,可由于实际颜色差别并不是很明显,学生几乎从一开始滴定就在问现在是不是终点。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锥形瓶装 蒸馏水,加一滴甲基橙作为终点颜色参考,告诉学生,如果滴定中一出现这个颜色就即是终点,这样学生就会对终点颜色有个清晰的认识了。

6 滴定条件不当

有些滴定要求在一定的温度、酸度等条件中进行,甚至对滴定速度都有要求,如果条件不满足就得不到准确的结果。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规范记录数据的培养,在第一次实验时要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滴定读数都要给老师核查,以便及时纠正并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数习惯;要求学生的实验数据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记录在专门的预习报告本上,并标上页码,不得撕去其中任何一页,如果记录有误,应在记错的文字上划一条线,不得涂改、刀刮或补贴。让学生在实验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林林总总,以上是对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只要实验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有预判,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巡视,耐心指导,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技能应用基础,更加从容地面对企业的挑选。

参考文献: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11

几年来,每每到了此时,心里都在想,有一天我站在这里的时候,该说些什么呢?

用什么能表达我想要晋级的心情呢?

用什么能总结我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呢?

用什么能描述我近十年非人的德育工作历程呢?

多少人曾说过:德育不是人干的活。这是真的,确实不是人干的活,那是神一样的人干的活。因为哪个人能有那么好的体力,每天从早到晚的忙来跑去;哪个人能有那么好的演技,每天扮演嬉笑怒骂的不同角色;又有哪个人能有那么好的脾气,每天面对来自家长、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呢?

也只有神一样的这个女人能在被折磨了这么多年以后,还能够每天活蹦乱跳、笑口常开外带貌美如花、风韵犹存,多少人曾听过:老师起得比鸡早,干的比牛累。这也是真的,工作近二十年了,可是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点,连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如。对于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的我来说,晋升高级多挣点钱是最实在的话、最实惠的事。请亲们充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我于水深火热吧。我代表我的子孙后代感谢你。

多少人都知道: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成人之美。对于走到20公岁的我来说,当校长是不敢想了,晋升高级是余生最大的愿望了,当有天我驾鹤西游,我的墓志铭会这样写:一个中学高级教师在此处办班。

晋级难为了所有的人,如果可以希望给每人一个名额,都晋了吧;如果可以你也一定希望给每人一个A,都晋了吧。亲们,不必纠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的小命在晋级总有时。

最后,请亲们支持我!

世界因你的存在而美丽!

学校因你的付出而荣耀!

我因你的成全而幸福!

谢谢大家!

2017年教师职称竞聘演讲稿范文二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满怀自信地站在这里,来竞聘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我相信,我能行,我将无愧于小学高级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我毕业于师范学校,在三尺讲台上,我已经奋斗了许多个春秋。多年的工作,我深切感受到了教师的苦与累,平凡与无私。虽然没有鲜花陪伴,没有掌声共鸣,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奢华的享受,有的只是忙忙碌碌,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有的只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但是当得知学生考入高等学府,特别是肖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林考入南开大学??如此捷报纷至沓来时,内心便充满了喜悦与欣慰,所有的苦与累,便烟消云散。我想这就是工作中留给我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支持我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健,走得更辉煌。

谁在教育上领先一步,谁就拥有辉煌的明天。因此,我告诫自己:教师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与时俱进,才能担当起培育人才的重任。所以我先后参加了专科和本科的学习,积极参加骨干班培训学习,学科带头人培训学习,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各种教学杂志了解最新教学教改动态,借鉴别人的宝贵经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历年中心校组织的期末考试评比中均获第一名,在开发区的教学抽测中,成绩也名列前茅,校内的期末质检中,我所任教的学科,四率均能达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在教学上,我以脚踏实地,大胆创新作为自己的信条。在新课改条的浪潮中历练自己,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参加讲课听课等活动,我主讲的《小马过河》获市优质课一等奖,《应用题》获市说课二等奖。

去年,我所承担的《海底世界》和《母亲的账单》等课获奖,并受到开发区领导和老师的好评,从教以来,我除了认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还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利用课余时间撰写了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部级、区级奖励。多次被评为市教学能手等称号。

陶行知有这样一句格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爱我的学生,也得到了他们爱的回应。小捣蛋惹祸了,我从不呵斥他;小调皮进步了,我尽力表扬他??经过努力,周升华和刘佳伟等学生的思想和成绩进步明显。

我还从学生的纪律、仪表、学习等方面做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悉心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几年来,我班学生都能做到团结友爱、勤奋好学、遵守纪律、敢于创新。逐步形成了一个班风好、学风浓的良好育人氛围,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我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市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指导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如果我能竞聘成高级职称,我将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培养、指导下,继续努力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勤奋踏实,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实现更有意义的教育生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17年教师职称竞聘演讲稿范文三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竞岗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小学语文教师。

本人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竞岗理由:

我参加竞聘这个岗位,具有以下的优势:

1、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团结同事,为人师表。

2、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工作认真负责,严以律己,关心学生,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参与课改实验,勇于开拓进取,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

4、创立博客,通过网络学习与交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绿叶许琳博客获得了新课程网络教研年度优秀教育博客提名奖,并被推荐为晋江首届优秀博客。

二、工作设想:

如果这次我竞岗成功,我会做好本职工作,发扬自己的优点,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努力做到:廉洁从教,绝不进行有偿补习!成为一个学习型、教研型的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呵护每个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点燃心灵明灯,照亮前进的道路,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明亮!

我是一片普通的绿叶,借助生命的绿,陪衬绿树红花,默默地奉献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爱成功小学,爱这团结温馨的大家园,

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地耕耘,为成功小学的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谢谢大家!

2017年教师职称竞聘演讲稿范文四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难得的竞聘机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很珍惜这次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积极参与这次竞聘,并诚恳地接受大家的评判。我是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根据我的专业特长及工作志趣,我参加竞聘的是语文教学岗位。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1993年我毕业于银川师范专科学校,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语文教学的相关知识及教师职业技能,具备了一个语文教师所必需的业务知识。

参加工作后,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2003年通过在职进修取得中文本科学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理论和思想。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我坚信:对语文教学工作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二、我忠爱教育事业,更钟爱我的职业。

我明白教师的苦与累、平凡与无私。没有鲜花陪伴,没有掌声共鸣,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豪华的享受,有的只是生活的忙碌,有的只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但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近15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学理论,积极投身到课改实验当中去。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摸索出适应于学校教育的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夯实基础。

在平时的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工作方法。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我参加了各类各级教育培训,并全部获得了相关证书,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用我跳动的火热的心!在自己教学生涯中演绎着灿烂的事业。

三、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我深知语文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语文教师的职责、任务与规范,明白语文教师所应必备的素质和要求。因此,除了作好教学常规工作外,我不断深入地思考新课改中出现的种种教学实际问题,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在平时工作中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不重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整理课题材料,高质量完成校本培训等研修工作。在2006年第一学期全市的初二语文统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得到了学校充分的肯定,我觉得:我的人生价值也在这个高尚的职业中得到了升华。

如果我有幸竞聘成功,我会一如既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政治学习,与时俱进,开放思想,以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态度去践行教师的职业精髓,踏踏实实工作,爱岗敬业,更加科学规范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在顺应课改潮流的前提下,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二、加强业务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突破教材,吃透学科内容,注重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前瞻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提高自身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方面下苦功夫,勇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强化教研意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配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设计并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诚实待人、严于律己,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信条,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团结同志,顾全大局,维护学校良好形象,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教学中体现实力,在工作中保持动力,在创新中增加压力,在与学生、同事的交往中凝聚合力,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环境。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12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职业教育也发生不断地变革,技工学校经常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充实到职业教育中来,而招聘的新员工多数来自企业,未曾从事过职业教育,角色一下子还不能转变过来,因此入职培训非常有必要。

笔者所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先后成功组织了十多期的入职培训,积累了一整套入职培训经验,有近一百多人受益,95%的受培训者在几年之内迅速成长起来,纷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力。七年前,笔者曾接受过一期培训,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笔者成长为了高级技师和高级讲师,算得上入职培训的成功案例之一。去年,由于入编成为学校的正式员工,笔者又幸运地参加了一期培训,记忆犹新,现结合亲身经历,对培训重点展开论述。

众所周知,培训要讲究实效性,安排上应该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如果不讲分寸,很容易事倍功半。首先说非重点,它包括:学校发展史、办学方针、特色、专业分布、规章制度等。非重点也要培训,只是不必大篇幅做文章,新员工对培训内容了解即可。那么培训重点是什么呢?笔者认真总结参加过的两期培训,得出的结论有两大方面:第一是德行培训;第二是成长计划的培训。

在技工学校,教师的德行本质上是指个人的修养。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起表率作用,如果一个老师上课时不时对学生讲粗口话,那么经过潜移默化,学生也会渐渐染上讲粗口话的坏习惯,可见,德行有缺陷的老师是教不出好学生的。然而现实中,在技工学校,新招聘的教职员工多数来自企业,是生产第一线的师傅,他们技术精湛,是人才,但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不良习惯,与专业教师的德行要求有较大差距,如果能对他们进行德行培训,纠正其不良习惯,就能顺利实现其由师傅到老师的角色转换。

谈到德行培训,很多人认为太抽象,不知道着眼点在哪里。其实只要翻翻历史,我们就能从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里找到答案!敬爱的总理曾讲过:“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这句至理名言为我们指明了德行培训的方向—— 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德行培训的基石。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涉及面极为广泛,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弟子规》。《弟子规》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包罗万象,涉及“孝悌”“谨信”“仁爱”等道德伦理,揽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规范,包含与父母、子女、领导、同事的相处之道……,这些正是技工学校教师的德行要求。由于时代的变迁,在践行《弟子规》时,我们应该辩证地领悟其精髓,把《弟子规》灵活地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比如《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本意是指父母呼唤我们时,我们应该随叫随到,父母命我们做事时,我们不能偷懒,这是古人对父母行孝道的表现,也是处理与父母关系的标准。培训时可以适当引申,扩展到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上也是适用的,可以这样解释:当领导有事叫我们时,我们必须马上呼应,不能躲躲闪闪、爱理不理,这是一个对领导尊重的基本礼节;当领导给我们布置工作任务时,我们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不能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这是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基准……。不难看出,《弟子规》是德行培训的上乘首选。

有一点要注意,德行培训是一个体验过程,培训时应多鼓励新员工分享感受,让他们更深切、全面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精妙,领悟《弟子规》正已化人的无穷魅力。

德行培训的目的在于塑造出举止文明、为人师表的老师,但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老师,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为学校作贡献,以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谈何成长?大多数新员工由于刚涉足职教领域,对技工学校了解少,不懂怎么制订成长计划,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培训。怎么培训呢?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多年的成功经验:依据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实施个人成长计划培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一般来讲,技工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就是指“升级达标”。例如:技工学校希望由省级重点升格为国家重点(简称“升国重”),就是一个长远发展目标。国家在评估某个技工学校是否符合“升国重”条件时,依据“升国重”的评分表逐条打分,只有分数合格,才有希望实现“升国重”的梦想。请看下面“升国重”评分表的部分节选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条目,要求:①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学本科要求,记5分。②具有高级讲师职务的占25%以上,记10分。低于15%不计分。

(2)“教研成果”条目,要求:①教师论文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或发表,记5分。②编写的教材或著作正式出版发行,记5分。③开发的课件与软件推广应用,记5分……

通过观察,不难看出该评分表由“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成果”等评估条目构成,各条目又划分成细则,每条细则后附的分数就是“升国重”的“门槛”,如果技工学校达不到评估细则的条件,那么长远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学校通常做法都是将评估细则分解到每个职工身上,强制要求职工按期完成,但是职工如果不会合理地安排计划,不能正常实施,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鉴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对新员工专门组织如何制订成长计划的培训,为了达到最佳培训效果,培训应分两步进行,即制订计划的培训与落实计划的培训。

第一步,按照评估细则制订成长计划。

结合新员工自身条件,详细分析评估细则,找出他们现有条件与评估要求之间的差距,量体裁衣,引导他们制订出合理的成长计划,笔者所在学校按此方法组织培训以后,新员工有的放矢,积极对照评估要求找差距,很快就制订出了规范化的个人成长计划表,顺利完成了将评估细则向成长计划的转化,既有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又有实施计划的期限、计划完成情况,一目了然。既然制订出了成长计划,接下来就要落实到行动上。

第二步,如何落实成长计划。

讲师职称工作经验总结篇13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到的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

1、党政管理干部

内蒙古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负责学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预备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的教师;学生工作处学生科、贷款科、宿管科各科室负责具体学生管理、学生资助和宿舍管理的教师;招生就业指导处负责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教师;校团委负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教师;此外,还有各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及团总支书记,他们是各学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

2、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位专业教师,承担着全校近20000余名本科生、专科生和硕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人文素质课的教学任务。

3、辅导员和班主任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班主任老师一般为兼职班主任,除了要承担本专业的授课任务外,还要定期与不定期的与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联系,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奖助学金的评比、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所有这些教师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全方位地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内蒙古财经大学在编思政教师,发放500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95分,有效回收率99%。

1、高校思政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内蒙古财经大学思政教师以刚参加工作的人居多,整体呈现年轻化态势。学历层次比较高,从整体职称比例来看,思政专业课教师中,以讲师居多;行政工作者中,助理研究员较多,研究员和副研究员较少。行政工作者大多在评职称时属于研究员系列,但是由于评职称的条件比较苛刻,一部分老师在评为助理研究员后再评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系列比较困难,所以职称评定的限制成为行政工作人员发展的一个瓶颈。

2、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本次调研,主要从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职业态度以及被认可度方面6个方面调查了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调查结果表明,思政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职业态度、被认可度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在思政教师中,行政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压力、待遇、发展前景等问题,职业意志较为薄弱,希望转行从事专任教师。个人发展路径及经济收入是影响思政教师职业期望值的两个主要因素,同时,工作压力和个人受尊重感也会影响职业期望。

三、内蒙古财经大学思政教师职业认同状况

总体来看,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段思政教师教师,职业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看, 呈随着年龄增长,职业认同度增强的趋势。这与国外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彼亚得的研究表明:在职业生涯初期,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相对较低;随着服务年限的增长,教师对职业认同的感知趋向积极。[2]调查对象中,30岁以下年龄段的思政教师,因为刚参加工作,对新的工作环境不太适应,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加上职务晋升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对职业的认同感相对较低。而40岁以上年龄段的思政教师,普遍已经具备了教授的职称或处级干部的职务,他们的经济收入较高、工作压力相对较轻,对个人的职业定位比较明晰,所以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更加深刻、更为理性,因而职业认同度高。50岁以上的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有微微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因为职业生涯发展停滞或计划退休,工作积极性不高。

2、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职称差异和行政级别差异

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在职业认同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看来,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有随着职称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教授的职业认同度比助教和讲师高,助教和讲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高校教师的职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与工资、津贴等物质待遇息息相关。教授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他们在学校地位高、报酬高,受领导重视程度也高,因而有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职业认同度也较高。而副教授和讲师承担着学校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工作压力较大,报酬不高,在职称、职务的晋升上存在较大难度,因而职业认同度稍低。助教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资历不够,容易被忽视,因此职业认同度最低。同样,行政级别较高的教师由于工资待遇、津贴、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具有相对较高的职业认可度。

3、因工作内容不同,职业认同存在差异

本次调查涉及到的有思政课专业教师、从事思政工作的行政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思政任课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工作,不需要每天在办公室坐班,没有繁杂的琐事干扰,只要认真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就行,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休闲。和他们相比,从事思政工作的行政人员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这些工作人员每天要接待大量的学生、准备各种材料、应付各种评比、检查,尤其是二级学院的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每天都要完成团委、学生处、招就处布置的各项工作,还要抽出时间检查学生宿舍、上课出勤,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类问题,应付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处理学生违纪,有时候要加班到深夜,甚至没有节假日,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情绪相对较差,职业认同度比较低。

4、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情况不容乐观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与专业教师相比,思政教师中的学团办老师和辅导员中,青年教师偏多,中老年教师偏少;非高级职称教师(助教、讲师)偏多,高级职称教师(副教授、教授)偏少。由此可见,与专业教师相比,他们的职业认同处于较低水平。这也反映出高校并没有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放于同等重要地位。职业认同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3]大多数辅导员刚参加工作时对工作的职业认同度较高。他们工作热情高涨, 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 但是时间久了, 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没有保证,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致使许多辅导员开始丧失工作积极性, 转而开始寻求其他岗位的发展方向。这些辅导员抱着 “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工作,效率肯定不高,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如何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水平,成为高校管理层必须解决的任务。

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某一职业的积极态度和强烈的投入感,体现为个体维持该职业的愿望和对职业的喜欢程度。[4]高校思政教师工作任务可谓艰巨。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应该从全社会范围内注重对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认同的研究,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度,从而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积极、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从而为我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严玉梅.大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0(1)52-5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