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检验技术论文实用13篇

检验技术论文
检验技术论文篇1

1.3实验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相对较差正是由于学校或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任务、内涵、功能定位不明确,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水平较低,高学历人才较少,教学和科研任务主要由教学岗教师承担,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往往忽视科研工作,科研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自身和学科的发展。同时,也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很少参与科研工作,对于一些科研用大型仪器和进口仪器的实验操作和技术参数了解很少,带课教师也很难对每种仪器都非常熟悉,使得实验仪器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教学作用,有些新进先进仪器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实验室资源巨大浪费。甚至有些实验技术人员只负责实验室开门、关门,仪器的开机、关机,即使仪器出现很小的问题,也束手无策,需请厂家提供服务,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2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2.1强化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和专家充实实验队伍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水平高低,将决定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需要有效的激励政策导向和优秀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的引导。学校应加强激励机制,实验岗人才招聘采用和教学岗相同的标准,职称评定和奖励绩效方面,同样采取与教师相同标准的评定方法,打消他们的顾虑,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完成学校科研任务的重要参与者和完成者。同时,制定引进人才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引导实验团队,对不同层次和特长的实验人员分别进行业务培训,做到每个实验室和每个大型仪器有专人负责,这样既能保证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又可以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还可以通过学习和业务培训,促进实验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2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意识高等学校应从领导层面正确认识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中的地位,强调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不仅应参与实验教学,还应参与科研和管理工作,实验室以及实验仪器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都依赖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实验技术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也不会顺利开展。因此,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仪器和掌握新技术。

2.3规范实验教学制度,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卫生检验与检疫实验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有些内容相互交叉,如果不同科目教师之间、实验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实验安排有时会存在重复或遗漏现象。因此,制定适当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实验教学高效进行是很有必要的。如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和共同参与制定预实验制度,实验技术人员与带课教师共同备课,同时进行预实验,通过与带课教师的讨论,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在准备实验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验准备工作,而且在不同教师之间还可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利于优化实验课程。定期举行或参与师生座谈会,认真讨论和听取带课教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一些好的建议在以后工作中进行改进,以便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4规范实验室管理方法卫生检验与检疫实验室涉及多种分析仪器和实验试剂,造成实验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只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方法,才能节约时间、事半功倍、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技术人员要健全低值易耗品帐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购买损坏记录、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等制度,同时制作、完善教学辅助文案,保证实验室和大型仪器正常顺利运转和实验课前的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建立每个仪器档案册、仪器使用记录册,仪器配件和配套装置使用册等文案,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对特定的实验室和大型仪器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安全卫生管理与日常维修,有利于创造安全、清洁的实验科研环境;对于条件具备的实验室,建立开放性对外服务项目,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也可以增加收入,为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仪器的维护提供经费支持,从而可形成良性循环。

检验技术论文篇2

在某些涉及文检物证的刑事案件中,排查和确定犯罪嫌疑人,对案件的侦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错中复杂的案件中,排查大量犯罪嫌疑人的时候,文件检验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往往在一起案件中,通过文件检验工作可以帮助缩小排查范围以及确定犯罪主体。

例如:2005年2月11日,齐齐哈尔铁路公安处管内的嫩江“嫩林线K1+593”处发生一起钢轨上摆放障碍物案件,在正线下行方向左股24号与25号钢轨间接缝处缠绕一条铁链,铁链已被通过的列车轧成4段。该处还有用麻绳捆绑在铁路线的木板,一并被车轮轧碎。在24、25号钢轨接缝处有一塑料袋,袋内装有三封恐吓信。信中扬言“如问题不解决就用两个大铁鞋锁在铁道上让火车翻车”。案犯更为猖狂的是,于2月14日下午13时至16时第二次投放恐吓信,信件内容与之前一致。仅嫩江县居住人口就有30万人,案件侦查难度大,侦查工作一度受阻。公安处领导和“2.11”专案指挥部立即调整侦查方向,将现场提取的恐吓信进行文件检验,作为案件的主攻方向,力争在此方向打开突破口。文检技术人员根据恐吓信内容,字迹相近且伪装手段相同,认定为同一人作案。侦查员根据文检人员提供的线索,摸排嫌疑人2100余人。文检人员通过黑河地区交警支队驾驶员考试卷中提取的样本字迹,逐一进行比对检验,最终认定四封恐吓信是曲某所写,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曲某,使案件迅速得以告破。

不难看出,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关键在于犯罪嫌疑人的确定,排查,工作量之大,从2100人中确认出犯罪嫌疑人,充分体现出文检人员具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科学理念,将工作做精、做细,不让犯罪嫌疑人在排查过程中遗漏。有了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将犯罪嫌疑人揭露出来,为侦破及追捕工作提供了依据,确定了案件的犯罪主体。

二、明确调整侦查方向

在侦查涉及文字检验的案件时,如果办案人员将犯罪嫌疑人的范围划定的不准确,而又不注意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及早排除嫌疑,往往会使侦查工作陷入歧途。借助文件检验的技术手段,扩大视野,及时调整侦查方向,可以使侦查工作走出困境。正如侦破“嫩江2.11”破坏案件中,根据常规的询问、走访,案件毫无进展。当侦查员一筹莫展的时候,在现场提取的四封恐吓信中,文检人员发现了重要线索,及时给侦查人员提供方向,最后在2100人的字迹样本中将犯罪嫌疑人锁定。

文件检验工作不仅能为刑事案件提供科学依据,更能帮助侦查人员锁定侦查方向,把握主动,在刑事侦查过程中节省侦查员的办案时间和办案经费,减少侦查员的工作强度。

三、提高办案效率

目前,不论是办理涉及到文字检验的经济案件还是其他刑事案件,不少侦查人员仍沿袭传统办案模式,注重口供和证言,而忽视文字证据的提取和鉴别,满足于证人作证,被告供述。而遇到犯罪嫌疑人突然翻供,审判机关提出异议或无证据时,则赶到手足无措,回头再找技术人员进行文检鉴定,这样,必然引讼过程的迂回拖延,甚至造成时过境迁,难以弥补的损失。相反,如在侦查阶段能及时得到文检技术人员的协助,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办案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如我处经侦支队办理的“耿某、康某”等5人犯罪团伙,自2002年至2003年初为他人以办理假兵档案、安排工作为由,骗取他人人民币200余万元。该诈骗案办理一年之久不能结案,由于证据不足,无法诉讼。检察院、法院将案卷退回补充侦查。于2005年3月至5月间,办案人员这才将各种检材与样本送到技术科进行文字检验鉴定。文检人员为此诈骗案出具文字检验鉴定书8份、图章检验鉴定书2份。使该案得以顺利的审判。

四、提供犯罪证据

侦查部门在侦破案件中,有时会遇到案情复杂,涉嫌人员之多。如上述提到的我处经侦支队办案的耿某等5人犯罪团伙,骗取现金200余万元,涉及同案人员5人,为96人伪造假兵档案。同一人档案用几个人的笔迹填写,哪种笔迹是主犯耿谋所为,侦查人员难以确定。遇有这种情况,只有借助文检人员的专业手段,才能把不同的笔迹逐一区别开来,通过挑选比对检验,分清了哪些是耿某所为,给办案部门和司法诉讼机关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使犯罪嫌疑人耿某在证据面前供认不讳,认罪伏法。

鉴定书作为诉讼的7种证据之一,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侦查人员应在此类案件中注重收集文字物证,对认定犯罪事实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检验技术论文篇3

1.1.1电烘箱法

电烘箱法是利用电烘箱加热被测物,使水分蒸发,从而进行水分检测。通过样品加热前后重量的变化检测水分含量。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烘干时间较长。该方法一般用于实验室检测。

后来,改进了电烘箱法,也就是快速失重法。与经典电烘箱法的原理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烘干温度不同。快速失重法是在物料的极限失重温度下烘干物料。目前,在主要用来测量玉米水分,测量时间段,精度高。

1.1.2减压法

减压干燥称重法是利用真空处理技术、微小重量测定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来测定水分的。减压法不受被测物外形影响,无须特殊的预处理,操作简便,可靠性和精度都高,适用于质量管理和分析部门。

1.1.3红外线干燥法

红外线干燥法是利用红外灯发射红外线加热样品,根据红外辐射主波长与水的吸收峰值波长匹配并相响应,使水分子剧烈运动、升温加速蒸发。该方法不仅有较宽的测量范围,还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缺点是测量耗时长。

1.2化学法

1.2.1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样品和与水不溶的溶剂(甲苯,二甲苯)混合成蒸馏液,放入蒸馏瓶中,组成二元共沸体系,利用蒸馏液不溶于水以及混合液沸点低的特点,加热后使水分蒸馏出来。由于蒸馏水分易附着于器壁,所以,蒸馏法方法有一定误差。

1.2.2卡尔费休法

卡尔•费休法是化学法的代表,原理是在甲醇和吡啶环境中,碘和亚硫酸的反应需要有水参与,从碘的消耗量间接测出水的含量,优点是检测精度高,缺点是测量种类少、范围窄,成本较高,主要用于微量水分测量。

1.3电测法

1.3.1电阻法

电阻法利用粮食导电性能和含水量有关的性质间接测量水分。一般方法为将粮食碾碎,制成形态固定的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测量,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检测方便、成本低。但易受温度影响,不宜测过低和过高含量的水。另外电极与样品的接触状态也对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

1.3.2电容法

电容法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常温下粮食介电常数随含水量变化的特性,把粮食作为电介质,通过测定粮食的介电常数测得含水量。电容传感器形状组要有平板形和圆筒形。采用非接触式检测,优点是可靠性高,简便经济,能连续测定,适合于检测高含水量粮食。缺点是影响因素多如检测温度、粮食品种等,数据复杂,不易处理,检测时进行相应的补偿,以提高检测的精度。

1.4射线法

1.4.1红外射线法

红外射线法是利用水分子吸收特定波长(1.64um或1.94um)红外辐射有较强的吸收的原理测量粮食水含量,测量方式分为有反射式、透射式和复合式。在粮食水份含量测定中,反射式应用较为广泛,它具有热能利用率高,测量连续且速度快,范围广,精确度高(最高能达到0.1%),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检测时样品本身性质影响较大,设备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经济性较差,在推广方面有一定困难。

1.4.2微波法

微波法利用水分能吸收微波能量或微波空腔谐振频率与水分含量的变化相关的原理间接测量含水量。该方法优点是操作方便,灵敏度高,能同时测量多个样品,缺点是测定但易受被测物料成分和性质影响,校正麻烦,易产干扰,造成测量误差,且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1.4.3中子法

中子法是根据中子散射原理即由中子源射出的快中子,然后与含有氢原子核的物质相遇并碰撞,快中子减速为慢中子,根据测出的慢中子的密度就可知含氢的总量,从而计算出样品含水量。它具有不破坏物料结构和状态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技术展望

检验技术论文篇4

在刑事勘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①痕迹检验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侦查案件、严惩犯罪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条件。从转移理论中可以知道,传统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必定会在现场留下犯罪证据,当其离开现场时也必然带走现场的某些物质。于此基础上,转移理论认为,刑事勘侦人员充分运用现有的痕迹检验技术,能够有效提取犯罪证据,从而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提高办案效率。②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刑事勘查方式,充分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我国的侦查机构拥有过于宽泛的侦查权利,导致审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嫌疑人的人身权利。随着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侦查部门充分利用科学的痕迹检验技术,能够更有效更准确的掌握客观证据,减少错判或误判现象的发生。痕迹检验技术的种类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加,各种新型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痕迹检验技术更加高效,是刑事案件侦查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场痕迹的提取、收集、检验、鉴定,为办案人员提供客观证据以供他们分析与判断案件。并且,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技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保护公民安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3痕迹技术的发展道路

现阶段,刑事犯罪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犯罪分子愈加狡猾猖狂,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因此,痕迹检验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也就显得越发重要。在过去,国内的痕迹检验技术比较落后于,对于痕迹也只是停留于初步的收集和鉴定,消耗较多人力物力且需要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下,对案件侦破提供的证据也不全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刑事侦查科技含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痕迹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攀升,而且还扩充了痕迹检验的范围,纳入了DNA技术、生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最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在将来,刑事科技工作者们将继续致力于研究创新刑事科学技术,以便于更好的完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检验技术论文篇5

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发现手印痕迹或者将手印痕迹显现出来之后,首先要对手印痕迹进行固定,然后在对手印痕迹进行提取,把手印痕迹完整地从犯罪现场提取出来,才能对其进行保存、检验,才能使手印痕迹作为直接证据发挥其在刑事案件侦破中最大的作用。下面就介绍实际现场勘查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手印痕迹固定、提取的方法:

(一)拍照

可以利用相机将发现或显现的手印痕迹进行拍照,这样能够将犯罪现场的手印痕迹最原始的状态通过照片来进行反映,通过照相手段拍下的手印痕迹既能够对现场的手印痕迹的清晰程度进行反映,也能够完整地保护犯罪现场的手印,使其不被破坏,因此,拍照手段是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中固定、提取手印痕迹的首选方法。

(二)提取印有手印痕迹的原物件

对犯罪现场留下来的手印进行研究,确认其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留下来的痕迹之后,发现现场没有合适的手印痕迹显现手段,或者是为了能够对原证物进行长期保存,这时候就可以直接对印有手印痕迹的原物件进行提取。但是在采用提取原物件方法的时候必须要先征得相关方面人员的同意,办理好相关的原证物提取手续之后才能进行犯罪现场原证物提取,而且在原证物使用完之后要进行归还。

(三)用胶带粘取指纹

胶带粘取指纹是通过利用粉末和熏染法进行手印显现之后对指纹进行固定、提取的方法,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经常会用到。在使用胶带粘取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粘取了手印的衬纸背面将案情原由、案发时间、地点和手印遗留的具体方位进行注明。

(四)静电复印方式

对于犯罪现场发现的印在灰尘上的手印,没有办法直接提取原证物或者使用胶带粘取的,就要使用静电复印方式对手印痕迹进行提取,而且在提取手印之后还要进行拍照固定,也可以采用塑料薄膜将灰尘手印覆盖起来进行长期保存。现场勘查中对手印的固定、提取方法除了上述几种之外,还有荧光试剂法、碘熏法、硝酸银法以及宁海得林法等等。

三、利用“502”熏胶显现手印痕迹反差增强技术

通过“502”熏胶显法显现出来的手印纹线是白色的,一般情况下只能使用拍照手段来提取手印,但是如果客体表面的颜色本来就很浅,那就必须对手印痕迹进行发差增强处理,这样才能将其进行拍照固定。

(一)通过加碘进行反差增强在“502”熏胶中加入微量碘,用碘和“502”熏胶一起对手印痕迹进行热熏,碘就会跟着“502”熏胶一起挥发,这样得到的手印痕迹呈现的是淡黄色,更容易用拍照提取。

(二)粉末染色方式

利用“502”熏胶将手印显现出来之后,立刻使用带磁性的黑色粉末或者其他粉末对显现出来的手印进行刷显或抖显来增强反差。

(三)利用生物染色剂进行手印反差增强

将0.2%-0.5%龙胆紫或孔雀绿乙醇溶液滴在经过“502”熏显的手印上,等到手印变干之后,用乙醇将小犁沟中残留的染色剂反复冲洗掉,这样呈现的手印纹线就是紫色或者绿色。

(四)使用荧光染色剂进行手印反差增强

手印在经过“502”熏胶熏显之后,立刻使用0.1%-0.5%的罗丹明6G、罗丹明B或者是基础黄40的乙醇溶液(或(1%XJ-1甲醇溶液)处理手印,再用乙醇或者是甲醇将客体进行反复多次冲洗,经过这种方式处理过后的手印在紫外灯或者多波段光线其中的某一段长光的照射下呈现的是荧光状态。

(五)BBD荧光染色反差增强方式

将BBD溶液滴到经过熏显之后的手印纹线上,让手印纹线充分被BBD溶液浸润,待到BBD溶液自然挥发干燥之后,利用无水乙醇对手印纹线进行冲洗、晾干,这样处理后的手印纹线经过紫外灯、蓝光灯、激光或者是多波段光源的照射下呈现的就是黄色荧光状态。

四、真空镀膜显手印方法

真空镀膜手印显现法是在真空条件下,在印有手印的客体表面镀上单层或者多层金属、介质薄膜,这样就能够将手印痕迹清楚地显现出来。其原理是利用手印与客体表面光洁度的差异,使吸附在客体表面的蒸发料远远多于吸附在手印表面的蒸发料,这样手印就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对于玻璃、金属制品、搪瓷制品以及陶瓷等耐热性较好的检验材料上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可以使用加热法减薄,但是使用这个方法必须注意对温度的控制。例如,在使用电热鼓风干燥箱进行耐热检验材料上的手印进行加热法减薄时,首先要在160℃下加热大约4分钟之后,再将温度调高至165℃加热7大约分钟就可以了,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加热的温度要控制好,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温度低于155℃,那么“502”熏胶聚合物就不能减薄,如果温度高于177℃,那么经过“502”熏胶熏显的手印就会迅速消失。

五、经“502”熏胶显现过后的手印减薄技术

(一)加热减薄法

前面已经提到加热减薄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通过加热的方式控制温度对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痕迹进行减薄,使得手印纹线更加清晰。

(二)胶带粘取减薄法

胶带粘取减薄法就是通过把进口胶带裁剪成适合手印痕迹大小的形状,将裁剪好的胶带粘贴到经过“502”熏胶熏显过后的手印痕迹上,然后对胶带进行轻轻地按压,按压的时候要留一点边以便能够顺利地将胶带揭起,揭开之后的手印痕迹就会被减薄。这个方法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化学试剂减薄法

使用浓度太低的化学试剂进行手印减薄效果不明显,而农地太高的溶液有会与“502”熏胶中的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黄色或者橙色的化合物,使手印痕迹遭到破坏,因此,化学试剂减薄法采用的是10%醋酸水溶液或者10%氢氧化钠水溶液。首先使用脱脂棉蘸取10%醋酸水溶液或者10%氢氧化钠水溶液之后,涂在经过“502”熏胶熏显之后比较厚的部分上面,用手指对其轻轻按压大约15秒,然后将脱脂棉移开,重新用干净的脱脂棉将多余的溶液轻轻吸走;其次,重复上面的步骤至达到最佳的效果之后,用滴管将残留在手印上面的多余溶液冲洗掉,如清晰不干净,那么剩下的溶液会跟“502”熏胶中的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手印发黄。

检验技术论文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56-03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几乎渗透到检验医学的所有领域。其快速发展也给检验医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更新得太快,技术种类又繁多,对技术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高,特别是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合理、科学的适用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拟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论述。

一、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专业术语繁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技术专业性强,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对基本概念搞不清、对基础理论很模糊,对技术掌握也不到位,临床实习时根本适应不了临床的分子诊断工作。因此,怎样帮助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是一个难题。

另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种类繁多、发展迅速,而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是安排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大一、大二阶段进行授课,课程安排得较早,在这个时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专业课,所以对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很难吃透。而基于有限的理论和实验学时数,要把分子生物学的所有技术详细讲授给学生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有限的实验课时,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也是一个难题。

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思路

以广西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际操作需求为核心,在现代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理论与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和改进,精心组织教学实施,构建适合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上,既需要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也需要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潜力,提高科研水平。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在2013、2014级检验班中选取2个班做试点。为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重新整合理论教学模块,调整教学内容;采用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职业性、实践性的实训项目。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模拟临床基因扩增和分子诊断的情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案例分析导入实验数据分析、分组讨论及专题讲座学习最新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上采用示教、开放实验室、实训室练习、岗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训、医院见习、病例讨论、综合训练等。改革考核方式,建立一套科学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阶段性考核的方式,先考核手工操作,再进行仪器设备操作考核,最后是学科理论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岗位模拟及出勤也在考核计分之内。

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具体方案

(一)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

1.改选合适的教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选用与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如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前使用吕建新主编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这本教材主要针对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太适用;改革后选用胡颂恩主编的《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这本教材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适合该校学生。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侧重,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讲解,以及对前沿知识的扩展讲授,即适当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进展,以帮助学生对当今科技水平发展进行深入了解。例如,在DNA和RNA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向学生强调核酸的特性;在基因扩增时详细讲解PCR反应的原理、条件、过程、特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引物如何设计等;在检测病毒基因型时介绍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顺便导入基因芯片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一个个生动的临床病例中,由临床问题引出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可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另外,将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从第二学期调整到第四学期进行授课,在这个时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部分的专业课,对分子生物学这门课会更容易理解。

2.授课方法的多样化。要求知识的融会贯通,讲课方法的灵活运用、教与学的互动等非常重要。在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案例分析导入实验结果分析、分组讨论及专题讲座了解最新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病例分析,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验诊断学思维和技术应用的能力。例如,对于基因测序技术、Western-Blot、2-DE等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结合临床和科研应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以交论文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不定期安排学生参加院内、市内举办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讲座,帮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3.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帮助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习或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例如,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扩增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引物的设计,因为设计好引物是PCR成功与否的关键。还要更加深入地介绍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可能出现PCR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好PCR的防污染措施。

(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1.强化实验教学改革。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出发,调整理论和实验比例,加大实验比重。根据检验学科新发展和新要求,强调对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目前临床检验工作已广泛应用各种自动化仪器和试剂盒,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商品试剂盒的使用和评价以及对各种自动化仪器的参数编程能力,以适应临床检验的工作需要。以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为例,要求学生在理解核酸分离纯化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核酸提取的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在训练时要求操作标准化、规范化,每做一步都应有实验记录,这样才能够正确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干扰因素(如表1所示)。

2.配合理论教学开设综合性实验。重新编写实验指导,安排一些综合性实验。制订实验考核方案,充分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将哺乳动物基因组DNA的提取、PCR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列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所需试剂、器材。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如

(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岗前培训

学生进实习点前在校进行的岗前培训与常规课堂教学既存在联系,也有着差异。例如,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偏重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则更偏重职业性与实用性。因此,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岗前培训。例如,岗前培训时我们用真实的病人标本,真实的商品试剂盒和基因扩增仪,模拟建设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在训练时更严格要求操作的规范化,每完成一步都有实验记录,严格做好实验室的防污染措施,以让学生完成临床检测任务的实战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4所示)。

(四)改革考试方法

采取阶段性考核的方式,先考核手工操作,再进行仪器设备操作考核,最后是学科理论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岗位模拟及出勤也在考核计分之内。

(五)加强师资培养

教师必须紧跟学科发展潮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邀请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定期给本科室教师培训,并分期选派青年教师定期到临床实践锻炼,以形成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出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的课程相关临床检验经验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多年的建设,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仪器、设备已相对完备,拥有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电泳仪、PCR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高速低温离心机等大型、精密仪器。但从各医院调研发现,该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验室实习工作后,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比较陌生,实践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动作。该专业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样本的检测过程,而忽略了样本分析的前处理、移液加样器的使用等最基本的手工操作,教改后更加注重样本分析前、样本分析后的细节锻炼,务必使学生每一步的操作都规范化、标准化。通过教师示范性的操作和一对一的指导,由易到难,训练学生认真完成每一项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对学生持续关注、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教师在申报各级科研课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如鼓励他们参与文献的查阅收集、参与采集血样、提取血样DNA等过程。学生通过文献的阅读,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了分子生物学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参与采集血样,锻炼了胆量和动手能力;通过提取血样DNA的实验过程,更加熟悉核酸提取的实验方法。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与实验体系改革试运行中,注重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使整个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运行更加顺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出越来越多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建新.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

[2]谢青,杨广笑.分子生物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

[3]刘卉卉,徐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4]朱彤,胡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检验技术论文篇7

根据当前检验工作在医疗工作范围和地位的变化,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学科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创新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和毕业生的专业质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受传统检验教学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医学检验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掌握的只是理论,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和检验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有直接的关系,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陈旧、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以及综合性、边缘性、创新性学科课程少都有关系。

(二)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依据

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依据是(1)新课改对检验技术专业提出的新培养目标和时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医院发展对检验工作人才的要求。(2)国家确定的卫生专业人员资格证考试提纲对检验工作人员标准的要求(3)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学关于思想、方针以及教学质量做出的要求。(4)国内外职业院校教学成功的经验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运用。(5)很多医院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三)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式

(1)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对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设定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2)学校可以组织检验专业的教师和临床专业教师及医院检验科的行业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范围。(3)对实习生和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发放问卷和向相关专家及有工作经验的检验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反馈。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和具体方式

(一)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检验专业、文化社科五个课程群。

(1)前两个学期主要是以学习文化社科、基础医学和公共基础课程群为主,把涉及到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初期的教学综合了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的学科,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在三到四学期之间主要是以学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为主,临床医学概要主要学习医学的内外科、诊断学、儿科、妇产科以及传染病学,以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医院中面临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新兴学科融入到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满足当前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和改革的标准。

(3)最后将四至六学期设计为实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实习时间为四十八周,主要是在临床医院检验科实习的同时,进行临床检验、医学技能培训和做一些毕业论文,这一阶段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合理的时间分配和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对课程体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做了调整。加大了实践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比例,一般达到一比一,甚至实践教学比例更高。同时对临床实习和基础实验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1) 加强了临床检验和实习的技能训练。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高专院校增加了临床见习课时的比例,增加了与临床医师交流和学习的时间,并多了参与临床检查、咨询、病情病例讨论的时间和机会,为将来就业时的临床经验奠定基础;高职高专院校还应整合检验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临床岗位和检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根据在学习期间的基础和兴趣爱好来设计自己毕业论文;改革检验技能的训练内容,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可以将在各个专业零散的检验知识进行组合,制定相应检验技能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如各种形态学检查,不断加深和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理论和专业技能;改革检验技能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基础的实验方法,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经过检验实验教学多年的探索,基本实现了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全程监督,以及训练、考核的标准化。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邀请各大医院检验科主任及行业专家参与修订和完善了实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教学文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实践教学项目,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形成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专业拓展能力训练的“分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改革后的检验实验教学项目主要分为三类,包括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

检验技术论文篇8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莫小卫.中等卫校生物化学科开设临床检验实验及见习教学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1):100-101.

[2]吴晓宁,林发全,李山,秦雪,莫武宁.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64-166.

[3]张艳玲.加强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医生[J].医学文选,2005,(241):102.

[4]林发全,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78-79.

检验技术论文篇9

1 痕迹检验技术概述

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之一,综合运用痕迹检验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犯罪痕迹的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发现、显现、提取、分析、鉴定犯罪痕迹的方法,进而揭露和证实犯罪,为侦查、、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对于这个技术,需要公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理论方法和检验技术,要对正在勘察的案件和以前出现过的案件进行对比和联系,找出是什么类型的犯罪,掌握犯罪分子存在哪些特点,要善于总结其中的规律,在案发现场要仔细勘察,尽可能的找到现场残留的证据和一切能够显示罪犯痕迹的信息,对于这些应该全面的进行分析对比,找到重要的犯罪证据,能够证明嫌疑人犯罪,能够披露犯罪活动,找出真相,为受害人提供安全保障。

痕迹检验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侦查人员来说,需要有很强的观察力,还有能够充分的运用各个学科技术。在进行痕迹检验的时候,如果技术过关,可以在破案过程中,有效的缩小犯罪嫌疑的范围,可以准确的找出犯罪者,所以,在破案工作时,痕迹检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痕迹检验技术分类

2.1 指纹检验技术的应用

指纹检验技术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痕迹检验技术之一,它能够为破案与否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确定谁是犯罪嫌疑人,有效的提升破案小雨。指纹就是手指或者手掌留下的印记,通常情况下不会用肉眼就清楚地看到,需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提取。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是不相同的,在破案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指纹进行排查,能够统计出有多少人犯罪,来判断是否为单独或者团伙作案。在将收集的指纹进行分析以后,能够对犯罪者身份进行分析,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脚印检查技术在刑事侦查过程中的应用

足印和手印一样,都同样能够为破案带来至关重要的价值。 脚印就是人的脚才在一定物体上遗留的痕迹,包括赤脚印和穿鞋、穿袜脚印。脚印中反映的脚掌或鞋底、袜底的外表结构特征,是对留下脚印的人或其鞋、袜进行同一认定的依据。人的脚长约为身长的七分之一,根据脚印的长度和宽度,可大致判断人的身高。成趟脚印中的步法特征,如步长、步宽、步角是行走运动习惯的反映。可据以判断犯罪人的年龄阶段、性别、身高、体态和行走姿势。利用脚印还可进行步法追踪。脚印也是警犬嗅认的嗅源之一。对罪犯遗留的脚印可以用照相、复印、静电吸附、制模等方法予以记录和提取。在科学技术得到提高的同时,痕迹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可以帮助破案人员找出犯罪证据,锁定嫌疑人。

2.3 其它痕迹检验技术

除了指纹和脚印痕迹检验技术之外,刑事侦查过程中也会应用到牙印检验、工具痕迹检验、车辆痕迹检验、断离痕迹检验等多种检验方式。

3 提高痕迹检验工作在刑事侦查工作效率的相关建议

痕迹检验工作目前在我国的各类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已经发挥出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刑事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仍然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痕迹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方面,痕迹检验技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质,它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同时良好的掌握并运用相关的化学、生物学、检验学、物理学、痕迹学等知识,这些知识目前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理论层面的新成果,但是在大部分刑事侦查部门在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实践水平较差,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十分不利于案情的侦破。另一方面,痕迹检验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充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人员的检验工作都是机械化的、形式化的,没有实现与理论知识的融合,有时可能对案发现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首先,公安机关应该注重强化痕迹检验工作在基层刑侦部门的使用和推广,并充分与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融合,提高痕迹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前文已经提到过,痕迹检验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极高的观察能力,也要熟练的掌握提取痕迹的物理或者是化学方法,可见一名合格的刑侦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极强的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因此,刑侦工作人员不仅要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刑侦人员必须要加强练习,这要求公安机关进一步增加对痕迹检验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专门的痕迹检验技术实验室,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办案侦查的效率,另一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有利于研究出新的痕迹检验技术。痕迹检验的理论研究相关人员对于技术学习要加以重视,积极的提升自己的水平知识。就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刑侦痕迹检验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技术并不是很完善,还需要向优秀的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希望不久的以后,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水平都能稳步提升,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特点,争取研究出适合我国痕迹检验工作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公安机关中存在的痕迹检验工作理论与实践操作不符合等混论的问题。同时,为了保证案发现场的完整性,防止有人故意破坏现场,国家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使痕迹检验的相关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明确。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讨论,能够看出来,痕迹检验工作对于刑事侦查破案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有效的帮助破除案件,找出关键形的证据,有效的排查出罪犯,从而提高了整体办案的效率,对于我国现在痕迹检验技术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在文中也提出了小小的建h,希望能够为刑侦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也希望我国今后和谐稳定发展下去,希望国家能够在发展中快速前进。

检验技术论文篇10

在案件侦破工作中经常用到痕迹检验技术,是利用犯罪嫌疑人现场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犯罪过程及手段、犯罪嫌疑人去向等进行判断和推测的一种刑事侦查技术,广泛应用于案件的侦破工作中。为此,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如何利用痕迹检验技术提高刑侦水平。

一、痕迹检验技术概述

痕迹检验技术是公安机关在发生各种刑事案件后必须采取的一种专业技术。所谓痕迹检验就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利用专业知识,检验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的过程,通常所见的痕迹主要有手印、脚印、打斗、车辆、工具、枪弹等。为了帮助侦查人员尽快明确侦查方向,要求工作人员在检验痕迹过程中,不能破坏现场的各种物体,要保留现场的原样不变,才能保证得到痕迹具有一定的价值。利用做好犯罪现场的痕迹检验工作,探索形成这些痕迹的各种可能,可以进一步明确犯罪分子的动机,通过做好犯罪现场的痕迹检验也能判断犯罪分子的人数。

要想熟练应用这种技术,不但要求破案人员掌握丰富的检验理论,而且还必须善于将现场取得的各种痕迹和以前发生的类似案件进行对比,能够总结同一类型犯罪分子的共同特点,探索其中存在的规律性物质。在全部完成勘察现场任务以后,搜集现场全部对案件具有价值的信息,抓紧时间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与分类,明确当中存在的各种证据,才能帮助侦查人员尽快明确侦查方向,在最短时间内锁定犯罪嫌疑人,推导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事件经过,同时可以有力支持原告的。

二、利用痕迹检验技术提高刑侦水平的具体措施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习,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当前,我国专家学者在研究犯罪现场勘侦过程中,过多关注痕迹检验技术与应用的各种做法,重视利用痕迹检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认识到痕迹检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勘侦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侦查工作收到的效果不理想,有的勘侦人员还不能明确区分勘侦与检验,不能科学管理勘侦现场。所以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痕迹检验基础理论的探索,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将痕迹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实践工作也可以推动理论的不断丰富,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侦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痕迹检验工作在综合侦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在最短时间内破获案件。

2、加强技术开发和应用,在基层普及痕迹检技术

为了推动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侦查机关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痕迹检验设备,出台优惠条件鼓励技术人员参与各种形式的进修与学习,保证痕迹检验技术人员能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掌握最新的检验技术,进一步了解世界上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提高应用痕迹检验技术的水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不但要求勘侦人员能够熟练应用痕迹检验技术而且也需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充分利用痕E特征与痕迹检验技术系统,认真核对与处理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利用电脑系统对其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痕迹检验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调动勘侦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掌握先进的痕迹检验技术还需依靠基层普及工作。所以要利用各种措施培训基层刑侦工作人员,逐步提高基层刑侦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可以结合刑侦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将学习痕迹检验技术与实际应用效果纳入其中,鼓励基层刑侦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痕迹检验技术,认真到掌握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

3、加强人才建设,提高痕迹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侦查机关更要认识到痕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要主动督促此项工作的开展,创造各种机关鼓励技术人员学习与培训。做到以上这些才能保证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案件中具有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一,侦查机关要利用各种措施引进高素质人才,争取早日拥有一支高能力、高素质、高专业的痕迹检验人才队伍,向发达国家学习,及时引进先进痕迹检验理论与检验技术。第二,侦查机关还需将痕迹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此才能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应用痕迹检验技术过程中,只有保证痕迹检验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痕迹检验技术的作用,才能调动痕迹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不断提升痕迹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其优点。在痕迹检验人员培训过程中,要重点提高痕迹检验人员的分析能力与推断能力,以各种优惠条件调动痕迹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切实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当前拥有优秀的刑侦人才与检验人才,其可以有力支撑痕迹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

4、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强化检验现场管理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刑事侦查领域也不例外,采集案发现场痕迹的技术、处理痕迹技术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痕迹检验技术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所以要利用各种措施及时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迅速向基层推广,以促进案件的侦查与侦破工作,以更好的发挥痕迹检验技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再有,痕迹检验现场管理在痕迹检验技术当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在案件现场的勘侦工作、现场痕迹检验工作、检验程序、检验责任等方面的标准还不够明确,我国犯罪现场还没有真正实现有序管理。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痕迹检验技术水平的发展。所以要认识到犯罪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侦查检验现场指挥工作要责任到人,进一步规范现场的各项工作,在做到严格管理犯罪现场的基础上还要将侦查工作与技术检验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进行现场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技术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结语

总之,痕迹检验技术是有效掌握犯罪证据和破获案件的重要刑事案件破获技术,在案件的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为了保证案件的及时侦破,首先需要重视犯罪现场的痕迹检验工作的开展,要认识到提高痕迹检验技术水平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和学习,充分发挥痕迹检验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做好现场管理工作,掌握犯罪现场的各种证据,争取在最短时间侦破案件。

参考文献:

[1]欧罗.浅谈如何利用痕迹检验技术提高刑侦证据质量[J].科技展望.2015(07)

[2]朱健铭,黎爽.如何发挥痕迹检验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6(20)

检验技术论文篇11

1 文证审查的法律地位: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审查起诉部门对审查起诉案件中涉及专门技术问题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审查的,可以送交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查。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查后应当出具审查意见”;这项规定即是法律规范中对文证审查所处法律地位予以确立的法律依据。

检察机关文证审查法律地位的确立在此前的法律规范中并未予以明确确认,即使检察技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也只体现在鉴定方面,检察技术法律监督也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复验、复核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中的技术资料证据;(2)对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运用刑事技术是否合法实行监督,这些体现在侦查监督职能中,也主要是检察起诉部门的工作,而未能真正使文证审查在法律规范中予以明确确立。

2 文证审查的作用:

文证审查检察技术工作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出它在法律监督中的作用,即运用检察技术确定技术资料证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保障刑事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案件中的技术资料证据是否作为合法而有效的诉讼证据使用在法庭上被采信;

2.2 案件中的技术资料证据是否具有真实性,将应当阻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2.3 案件中的技术资料证据的获取是否在程序上规范,在其获取和产生过程中是否存在有违法事实;

2.4案件中的技术资料证据的科学内涵将会对提高检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检察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 文证审查的内容:

文证审查的内容主要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作出技术资料证据的鉴定人作出鉴定所依据的鉴定材料是否充分、可靠:

即在对所需文证审查的技术资料证据审查其所采用的资料、材料是否对鉴定结论的产生有充分、可靠的支持,例如在法医学伤情鉴定书中,其所依据的被鉴定人的住院病历是其主要鉴定材料之一,该病历是否完整,记录中对伤情病史发展过程是否与治疗过程相互印证等等,这些都将影响鉴定结论的产生,是鉴定人产生技术资料证据的基础和依据,其是否充分、可靠是保证技术资料证据真实、可靠、准确的最基本的保证。

3.2 作出技术资料证据的鉴定人是否有鉴定资格,是否具有解决这一专门性问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即是在对所需文证审查的技术资料证据的鉴定人进行资格审查,其人是否取得司法机关授予的鉴定资格,这也是该技术资料证据具有合法性的必要条件,鉴定人必需具有鉴定资格。同时也必需审查其是否具有解决这一专门性问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比如具有笔迹鉴定资格的鉴定人虽然具有鉴定资格,但是他如果不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他作出的法医学鉴定就不具有合法性,就是说他没有解决这一专门性问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其产生的有关法医学鉴定的技术资料证据就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其他比如在该技术资料证据产生时是否是两名以上有鉴定资格的人所作等等,也是审查的必要内容。

在此应当指出,司法部于2001年8月31日制定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将于2002年6月1日施行,该《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和前期2000年10月1日施行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了有关规定,但是公、检、法没有与之相应的文件和指示,公、检、法仍是各自对本部门的鉴定人的资格予以确认,这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施行后的刑事诉讼中应当会出现一些问题。

3.3 作出技术资料证据的鉴定人鉴定方法是否科学,鉴定结论的科学依据是否充分:

即在对技术资料证据进行文证审查过程中,应当对鉴定人在鉴定时所采取的鉴定方法进行科学性的判断,其检验的方法是否法定的或者是经过同行业认可的,其采取检验数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标准,其检验的步骤是否符合操作规范,其获取的检验结果的论证是否具有科学的依据等等都是应当在文证审查中进行的。

应当注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检验技术逐渐产生,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检验技术必将取代传统而陈旧的技术,如DNA指纹技术运用于强奸案件和亲子鉴定中比多种血型鉴定运用统计学排除法先进而科学、CPS多道心理测定(测谎)技术、骨龄鉴定被鉴定人年龄技术等等,但是虽然这些具有科学性的方法具有其先进性,有一些技术还必须得到法律上的明确确认,因此运用这些先进科学技术获取的技术资料证据是否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是否具有证据效力,仍需在法律上作进一步的规范。

3.4 作为技术资料证据的鉴定结论是否合乎逻辑和规律:

即在审查这些技术资料证据时经过以上的审查后应当对其整体进行审查,从其鉴定的受理、鉴定产生的背景、鉴定材料的取得、检验数据的取得、检验结论的分析到鉴定结论的得出到技术资料证据的产生,这一系列过程是否存在矛盾,是否符合逻辑和规律。有必要审查人在文证审查意见书中要对其进行分析,进行科学概括的说明和解释,这也是对以上审查内容的总的总结和概括,以决定该技术资料证据是否具有诉讼证据的特定条件。

检验技术论文篇12

1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专业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3]。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知识;掌握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具备初步医学检验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科研发展潜能;能胜任医疗卫生机构及与医学检验相关机构的临床检验、卫生检验及其他医学实验室工作。

2理顺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应慎重[4-6]。教学思想应统一于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属性,不能认为是对原有课程的简单压缩或只需将有关临床课砍去。在人文公共课不能动的现状下,怎样争取其他教学单位支持,构建保证本专业学生获得所需基础及相关临床知识的课程体系?另外,教学内容应根据培养要求进行改革,其中教师知识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在保证医学检验技术为主的同时,在学生临床医学知识薄弱的背景下,怎样处理无法回避的与临床的联系和结合?因此,第一,科学制定主干课程,以培养检验技师为目的;第二,对课程设置做具体界定,弱化过于冗长、纯理论的基础课程,整合临床课程,促进专业多方位发展;第三,理顺课程关系,避免重复;第四,重视技能训练,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第五,就学科特点作自身考虑外,聘请三甲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检验科骨干人员为专家,就课程设置提出意见和建议。

3构建“三个平台、一个环节”的课程体系

综合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及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利用本校综合性大学优势,构建“三个平台、一个环节”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平台及实践教学环节。每个平台的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其中通识教育、学科基础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平台中比例约为60%和40%,专业教育平台中二者的比例约为70%和30%。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社会实践、技能培训、毕业实习等,其中实验课程的配置主要体现在三个平台中。打破原来授予“医学学位”、培养“检验医师”的旧课程体系,建立适合授予“理学学位”、培养“检验技师”的新课程体系。

3.1调整和整合课程

3.1.1学科基础课程“检验技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诊断,将病理学、脱落细胞学等课程调整到“学科基础平台”。压缩带有浓厚“临床医学”色彩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内容。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整合为医用化学,加强化学与医学检验各亚学科的联系;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整合为分析化学,针对仪器检验时代特点,将仪器分析内容整合到检验仪器学。另外,将物理及电子技术基础(必修)调整为医用物理学(选修),以减轻教学任务和学习负担。

3.1.2专业教育课程把单独设置的内、外、妇、儿、传染病、诊断学等临床课程一体化,将内科学与诊断学整合为临床医学概论1(必修);将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整合为临床医学概论2(选修);将传染病学调整为选修课。这种整合表面上属于“不得不”,实质上是一个整合临床课程内容的机会。针对四年制检验技术的要求,临床课程整合以诊断为先导、以内科为重点、其他各科力求简明扼要,体现了对临床医学知识不应强调系统性而应强调整体性的观念[7-8]。

3.2按照学科发展、知识衔接的先后设置课程

四年制本科学制短、任务重,课程设置既要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学科的系统性,又要避免内容重叠,培养学生岗位基本能力,做到纵向阶梯少重复,横向平台不重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包括临床免疫学及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等,基础课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这些课程间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复及衔接不当问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常会遗忘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老师不得不重复基础课内容。因此,将基础课与相应专业课安排于相邻2个学期,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更好地继续学习临床技能,起到了课程整合的效果。

3.3配置和优化课程,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3.1突出专业特色课程检验医学是现代精密实验技术与临床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医学领域中发展较迅速的学科,其外延已扩展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检验、试剂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产品营销等。增加检验仪器学为主干课程,将临床检验仪器集中讲授,做到纲举目张,避免重复;增加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

3.3.2兼顾职业资格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增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课程,将生化、免疫、细胞等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集中讲授,既避免重复、节约课时,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质控意识和标准化操作理念;并将临床输血与检验变更为必修课。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西医综合而非检验综合,故设置临床医学概论1(诊断学、内科学)、临床医学概论2(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

3.3.3加强英语及计算机知识教育增设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程,增加双语授课比重;在通识教育平台要求修满5学分的计算机模块课程。检验工作对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学好专业外语,不但有利于对自动化仪器的学习和掌握,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方面也非常必要。计算机技术不仅要学好,还要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以便能够驾驭不断更新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检测仪器。

3.3.4增加数理统计、文献检索等“工具性学科”的教学比重在医学统计学、SPSS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等课程基础上,增设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医学文献检索和利用等课程,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及科研能力,为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3.3.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利用本校综合性大学优势,在通识教育平台,要求学生选修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与艺术类课程不低于该平台选修课程的60%。另外,增加医学人文等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3.6增加选修课考虑学生后期专业方向分化,增设预防医学、国际卫生检疫、医学影像学、超声诊断学等选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学习基础和职业规划选修。

3.4强化实践教学

3.4.1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改革实践教学构建由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组成的整合化、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整合为机能学实验,增加显微形态学实验、现代病理技术等课程,将实验与理论分开,单独开课,单独考试,实验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另外,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等融入创新教育体系。

3.4.2增加实验课程比重,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与临床及社会需求的联系。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比例。引入近年来各亚学科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知识的更新和延伸。遵循“检验技师”培养目标,减少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探讨及过分深入的检测指标的临床分析。重视临床模拟教学,包括病例讨论式教学、临床标本检测等。

3.4.3加强临床实训和见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对低年级学生,提倡到医院搞社会实践,了解实验室工作流程,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对高年级学生,以各医院检验科及试剂、检验仪器生产企业为依托,安排临床见习,使学生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和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3.4.4注重实习前岗前培训增加专业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学时,并将其分成两部分,首先在检验诊断学实验室进行实习前强化训练,然后到医院检验科进行各专业组实战训练。

3.4.5重视毕业实习强化检验的综合技能。最后一年进入实习,严格按照实纲要求,加大训练力度,加强检查指导、规范管理,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项课题设计,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验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学校组织专家评审。

4比较医学检验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五年制医学检验与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分相差较大,前者243.7学分,后者160学分;各平台或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差异也较大,五年制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25.4%、26.3%、33.4%和14.9%,四年制的则分别为30.6%、25.0%、25.0%和19.4%,见表2。表明医学检验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医学检验技术总学分减少,通识课程比例较高,导致学科基础和专业教育课程,尤其后者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另外,医学检验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比例提高,体现了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再者,医学检验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为0.788,医学检验技术则稍有增加,为1,主要由于后者通识课比例增高,专业教育课比例降低;另外,本科教育强调“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从这方面看基础课较之专业课可适当多一点,至于多少为合适,应结合各校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研究,关键是要有特色[9-10]。总之,新一轮专业目录调整,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各校都会以教育部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本校实际和市场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本校将根据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在现有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基础上,通过配置和优化课程,初步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完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方案,为与本校类似的地方高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继瑜,王前,郑磊,等.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78-80.

[2]姚婕,黄辉,方立超,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8):1047-1048.

[3]郭桂平,仝玲.坚持科学发展观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J].职业时空,2012,8(8):78-79.

[4]SmithBR,Aguero-RosenfeldM,AnastasiJ,eta1.Educa-tingmedicalstudentsinlaboratorymedicine:aproposedcurriculum[J].AmJClinPathol,2010,133(4):533-542.

[5]郭素红,李正祎,孙可歆,等.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初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1):71-72.

[6]吴肖肖,蒙伟达,罗保红,等.医学检验技术与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70-72.

[7]马德秀.将综合性大学优势转化为医学教育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48(2):12-13.

[8]夏乾峰,覃西,吕刚,等.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84-885.

检验技术论文篇13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主要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对一些市场中常见的掺伪、掺假及掺杂等现象进行检验,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检验技术的实验原理,其次是要掌握其检验技术。通常,对这些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讲解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再加上过去在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普遍觉得理论课枯燥无味。因此,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进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实训实现一体化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打破了理论课、实验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教学场所一般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地来完成某个教学任务,师生间通过边教、边学、边做,使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没有固定的先理后实或先实后理,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本文针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一体化教学法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在多年的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2.1 教学内容的构建

教学内容的构建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以目前市场上常出现的食品掺伪现象为学习重点,结合食品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食品检验工等职业工种的考核标准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子任务,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按照食品的常见分类方式,在教学团队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粮食、油脂、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及其他类掺伪、掺假及掺杂检验技术六大项目、32个任务构成的教学内容。

2.2 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完成食品掺伪检验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从现代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来看,还是要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求从事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还应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此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此,应通过专门制定食品掺伪检验技术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每年必须安排一定时间到一线企业参加实践,了解和学习最新的食品掺伪检验技术。同时还可通过招聘有食品掺伪检验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积极引进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老师,建立一支能胜任食品掺伪检验技术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1-3]。

2.3 教学场所的建设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院建成了1个食品掺伪检验技术一体化室,学生可以开展实验、实训,并进行技能考核等。一体化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同时也具备学生做实验、参加实训及技能考核的条件,实现了“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条件。此外,还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局面。

2.4 学情的分析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组通过调查及座谈等方式明确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特征:一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有部分文科生也进入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习,其中就有部分学生连最基础的初高中化学知识都没有掌握,如在讲解采用铬酸钾定性快速检验法来检验牛乳中掺食盐的实验原理时,要应用到初中的化学知识,氯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这一最基本的常用知识时,就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这一知识点;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三是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独自能力不强;四是学生有浓厚的好奇心,对动手操作感兴趣。学生不喜欢“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喜欢“教、学、做”一体化,寓教于学,寓学于做,寓做于学。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理实一体化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是科学、合理的[4-6]。

2.5 教学过程的设计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明确先开展哪一环节,后开展哪一环节,每一环节要开展多久,每一环节要达到的目标等,这些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中避免由于实验操作过于繁琐而变为完全的实验课,也要避免教学尺度把握不足而变成理论教学课,同时应控制好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设计要保证高质量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又要高效率完成实验操作训练。

2.6 评价体系的改革

考核具有导向与激励、检查与测评、诊断与反馈等功能,合理的考核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2]。传统的高职课程考核一般在期末进行,更多关注理论知识的考核结果。传统课程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课程考核的改革力度。

2.6.1 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仅以期末成绩作为单一考核标准的考核方式,强化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过程性考核,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过程性任务考核和期末考核3个部分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

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成绩比重的30%,这部分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性考核则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践技能的操作熟练情况等;期末考核则采用闭卷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2.6.2 建立细致的考核评价标准。以陈旧米、面的快速定性检验法的评分标准对考核评价标准的细致化加以说明。从表2可以看出,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非常细致,考核标准包括5项,每一项又设置了小项,小项里又设置具体的考核点。此外,考核评分表里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作规范进行考核,这也是符合现代化教学目标和培养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专业人才必需的一项素质要求。

2.6.3 建立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理实一体化在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必须根据考核目标要求进行改革,宜采用理论考核、实验技能考核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2.6.4 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考核形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还要求建立教师、学生、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等多元化的考核主体[3],使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合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使其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发展。

3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结果

经过3年的实践,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不仅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了,操作技能也得到极大的提高。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与到考核中来使考核内容更加全面、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实一体化为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一实践性及应用型极强的专业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教学教育。此外,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上的改革也让学生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整体说[J].交通职业教育,2006(5):1-3.

[2] 宋丽娜.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6):106-108.

[3] 管金虹,龚佑红.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3(3):53-54.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