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媒体融合下编辑新角色的自我发展

在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自身功能结构的转变必然会对期刊编辑工作提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要求,不同编辑角色之间的分工合作将是一个必然选择。其中,一些编辑坚守传统“期刊人”的工作职责,继续做好文章质量把关、稿件加工、内容等工作,而另有一些编辑则需要在做好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意识与能力,将工作重心向复合型“传媒人”转变。具体而言,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需要承担以下几种新的角色。

1期刊媒体融合对编辑角色提出新的要求

1.1媒体文化塑造者

传统纸质期刊出版流程中,编辑主要承担稿件的组、约、审和编校加工,保障稿件信息清晰、地反映到纸质刊物上。在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的出版渠道从单一纸质出版扩展到网页、博客、微信、手机APP、电子期刊等多种平台和载体形式,不同的媒体渠道具有不同出版优势和传播规律,编辑首先需要根据自身期刊的宗旨和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渠道,并对之做出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然后要基于不同传媒载体的特点对期刊内容进行编辑和整合,将之转化为适合该渠道的数字资源形式;把出的内容通过新社交平台精准推送出去,实现期刊内容的有效传播。编辑的这些工作,主要是依托期刊的新媒体平台来完成,通过这一过程将期刊的品牌文化和媒体形象整体塑造出来。因此,当科技期刊转型为一个多媒体互融的复合媒体平台时,期刊编辑就要担负起平台媒体文化塑造者角色。

1.2科研创新引导者

在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编辑所承担的审核把关工作是保障期刊质量的根本环节。媒体融合时代,编辑作为“把关人”的职责将更加重要,同时还有新的要求。随着人们对知识获取的便捷性需求和碎片化阅读方式将彻底改变期刊对学术信息的呈现方式,受众对知识的需求广度大大扩展,频度也大大加快,这就需要原来固定、相对缓慢的审稿流程做出相应改变。在审稿过程中引入读者要素,建立开放性、互动化的荐稿、组稿、选稿和审稿流程是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往往会造成科研信息鱼龙混杂、论文质量参差不齐且题材各异,难以保障出刊质量与学术水准。因此要求期刊编辑必须从中做好协调与引导,通过对受众需求的汇聚和提炼,为学者的科研活动和学术创新选题提供帮助和咨询,协调好科研作者、读者诉求与本刊宗旨之间的关系,做好科研创新活动的“引路人”角色。

1.3学术对话组织者

传统期刊出版形式实际是以单向传播方式向受众传播信息,读者处于单纯受众地位,作者、读者与参与审稿的专家团队之间的沟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媒体融合时代科技期刊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手机APP等构筑的新媒体平台上,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读者可能成为学术信息传播者,作者则可成为信息接收者。期刊通过新媒体平台,使作者、读者和专家团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交流,就学术话题展开讨论,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就是对新媒体平台上大家的信息交流活动做出有效的组织与引导,保障互动交流的学术性、文明性与平等性。就此期刊编辑必须擅长处理大量互动信息,能够影响进入平台的各类群体,通过自身的号召与策划组织有价值的学术研讨与对话。

1.4用户需求服务者

“从结构要素来看,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多维产品为基础、多元媒体为平台、多种终端为落点、深度服务为目标,是复合性的平台型媒体的基本架构。”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形态是综合型服务平台的构建,其中内容是基础,用户是核心。在这个平台上,学者的科研成果得到展示、研究机构的科研进程得以追踪,学者的科研洞见得以讨论,读者的反馈和评价得以展现,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互动得以建构,其他相关的内容检索、项目评估、信息咨询、选题策划等一系列用户服务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这对编辑在期刊运营中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编辑不再是单纯的内容者,而必须成为用户综合需求的服务者,通过编辑的努力,使作者、读者、专家团队的各种价值追求得以生成和实现,多元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得以满足。

2编辑应对新角色要求的自我发展策略

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转变思维观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实现期刊数字化转型下的自我发展。

2.1思维观念的转变

更新期刊编辑理念,构建新媒体发展思维编辑角色的转变以自身思维观念的转变为前提。具体来讲,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以下4种意识。

2.1.1编辑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简单讲就是作为期刊主体的自我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编辑是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主体承担者,纸质出版时代编辑虽在期刊出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始终游离于内容生产环节之外,离真正的创造性活动较远,主体性地位并不突出”。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期刊运营中,编辑应首先树立主体意识,完成被赋予的期刊资源整合、文化塑造、用户服务等一系列重要任务,这些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决定期刊的水平、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也直接决定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命运。

2.1.2媒介传播意识

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使未来的期刊出版与传播呈现出多媒介、跨媒体、跨终端的多元化特征。在不同的媒介载体上,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有较大差异,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编辑必须树立清晰的媒介传播意识,对各种传播渠道的规律和各自优势有充分的掌握。例如,微信和博客以碎片化信息摄取的浅阅读为主,需要凸显信息的趣味性,编辑针对这一载体应尽量安排新闻、学术短文、咨询类文章、试验解读等类型的文稿。同时,编辑还需要考虑媒介运用情境适用性问题,例如与文字、图片相比,音频和视频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但须有更好的网络环境;与视频相比,音频调用的人体感官少,但更适合不用观看的情景(比如开车、跑步时)。这些都需要编辑对不同媒体形态的优势和不足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根据优势用户群体的需求对期刊提供信息服务的组合形式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

2.1.3用户服务意识

数字化时代新型期刊平台的运作和管理,必须凸显“用户至上”原则。期刊编辑必须树立强烈的用户服务意识。纸媒时代的用户主要指期刊的读者,在新媒体时代,“读者、作者、专家群体、论坛粉丝、微博博主、订阅号访客、微信群好友等一切能够给期刊带来效益与关注度的群体都有可能成为期刊服务用户”。因此,编辑的服务意识要相应地进行调整,要求:1)结合自己期刊的特点对目标用户做出选择和定位;2)要“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用户的需求,进而把信息和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进行智能匹配”;3)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并做好信息反馈与评价征询工作。总之,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和个性化,是媒体融合时代用户服务意识的核心取向。

2.1.4即时互动意识

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消解了新旧媒体之间的边界,而且消解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期刊的传播形态从静态、单向的“一点对多点”转变为动态、交互、实时的“多点对多点”。期刊通过新媒体搭建的数字平台,原来身份界限分明的传播者和受传者融合成了对等的交流者,人们可以随时进行探讨与交流。科研创新的灵感往往从这样交流互动中迸发,而在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期刊好的选题。因此,期刊编辑必须树立即时互动意识,密切关注学术平台中的交流互动情况,及时回应大家在交流中提出的问题与需求,并用心挖掘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学术信息。

2.2能力素养的提升

培养“融媒体”业务能力,成为复合型编辑人才编辑能力的提升是期刊转型的基础,媒体融合时代编辑应该是一个既懂编辑又懂学术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当前的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努力培养与“融媒体”相适应的综合性业务能力。

2.2.1技术应用能力

“期刊媒体融合涉及纸媒与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媒体、微媒体等多形态媒体的融合”。当前较大困境就是做编辑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编辑。媒体融合时代,知识的创造与信息的传播方式有更多要求,编辑工作内容不仅是文字、校对、美工、排版等各项工作顺次进行,有些信息还是“发散式、非线性的超文本信息以及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格式的数字资源的综合编辑和立体呈现”。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技术上的难题是编辑必须跨越的一道屏障。编辑只有熟练掌握了新媒体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的优势,适应数字化出版带来的编辑工作新常态”。为此编辑须要:1)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化采编系统,掌握其运行方式,通过有效收集、整理、处理各类文本稿件实现核心出版资源的有效供给;2)“能够用数字化手段对文本资源进行多层次开发和内容转化,熟练掌握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的文件加工软件”;3)善于运用各类网络化社交媒体平台,推送和转发期刊信息,联络和组织学术活动,构建期刊专属学术社群。

2.2.2专业学术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依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筛选出高价值的信息,使期刊成为信息精华的积淀与结晶。”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的专业学术能力仍是其核心竞争力。

2.2.3资源整合能力

期刊的媒体融合是对传统纸刊出版结构的重构,不仅是纸媒的“刊”与数字化媒体的“网”的融合,更关键的是“对科技期刊各要素资源包括内容资源、信息资源、专家资源、品牌资源、媒介资源、受众资源等的整体调配、组织和利用”媒体融合时代编辑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1)要善于使用数字化手段对期刊来稿进行内容整合,重组、发掘其价值内容;2)要善于对学术动向、重要会议、科研成果等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提炼,善于发挥专家、读者、作者在期刊选题策划、整体设计中的作用;3)要善于利于不同媒体形式打造期刊品牌形象,提升期刊影响力。这些工作的是对不同资源价值的联结、开发与整体利用,是期刊编辑整合力的重点,也是对编辑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整合创新能力的考验。另外,媒体融合时代各家期刊和编辑要改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生存状态,在有效沟通、充分合作基础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期刊的资源整合不仅是期刊自家内容的资源整合,还包括各家期刊之间的资源整合。

2.2.4数据编辑能力

数据编辑能力指编辑对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加工和创造性转化能力。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要顺利完成数字化媒体转型就必须按照新媒体的思维和逻辑行事,将自己的资源、人力和品牌在新媒体的逻辑和机制下运作起来,将期刊承载的学术信息“嵌入”到新媒体的架构上。例如:将论文中阐述的科学实验编辑成实验视频,将整个过程呈现在期刊网站上;将科研结论的推广成果和应用数据制作成图片或动画在微博或微信订阅号上。

2.2.5内容呈现能力

内容为王的时代,信息传播具有“眼球效应”,遵循“长板理论”,期刊要善于把握这一规律,将自身的内容优势发挥到。基于此,期刊编辑的内容呈现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内容呈现不同于内容生产,强调对既有内容的精准推送、有效传播与广泛呈现。从理论上讲,期刊传播渠道越多样其传播方式就越丰富、传播内容就越生动,但并不意味科技期刊需要全部实现所有新媒体传播渠道,期刊编辑要根据自家刊物的宗旨,人、财、物条件和主要用户群体特点,对期刊做一个整体的设计规划,根据规划选择合适的传播载体组合,将自家期刊打造成一个定位明确、内容清晰、用户喜爱、业界认可的多元媒体平台。

3结束语

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方向,给传统期刊的出版运营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将从根本上重塑期刊出版秩序与业界生态。变革的时代危机与机遇并存,面对期刊媒体融合的数字化发展大潮,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勇于自我革新,打破传统媒体时代“术业专攻”的固有模式与角色局限,积极投身期刊融合转型的探索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在学习中提升自己,以适应期刊媒体融合时代的数字化生存格局,共创我国科技期刊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