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图书
人气:13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是张鸣创作的历史文化随笔。作者以幽默、辛辣的笔调点评历史人物及事件,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本书讲述历代帝王妃嫔、文臣武将的生前身后事,评点改革变法、军事征战、朝堂斗争的利弊...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  
  • 作者:[张鸣]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张鸣说历史系列
  • 国际刊号:9787802566088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
  • 印刷时间:2015-01-01
  • 版次:5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是张鸣创作的历史文化随笔。作者以幽默、辛辣的笔调点评历史人物及事件,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本书讲述历代帝王妃嫔、文臣武将的生前身后事,评点改革变法、军事征战、朝堂斗争的利弊得失。作者文笔老练,叙述流畅,点评恰到好处,从历史中提炼对现代的借鉴意义,引人深思。

编辑推荐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是张鸣创作的历史文化随笔。另类教授点评不为人知的古代史,揭下封条,刷新三观,梁文道、易中天、陈丹青倾情推荐。数不尽的阴谋、阳谋,说不尽的暗流汹涌,千百年来在皇权下沉默。时势变换,曾经的“说不得”,终于可以再见天日,撕下历史的封条,看清王朝的真相。

1.另类教授,全新力作:中国人民大学人气教授历史随笔集,再鸣依然惊人。

2.多位学者联袂推荐:梁文道、易中天、陈丹青倾情推荐,吴思、李零高度评价。

3.角度新颖,言辞犀利:作者视角另类,笔调生动,历史中各色人物和奇闻轶事跃然纸上,剖析历史深处所隐藏的秘密和真相。

作者简介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生,浙江上虞人。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著作有:《重说中国近代史》《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武夫治国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历史的坏脾气》《中国心绞痛》《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空白处》等。

目录

及时章 人不任性枉称帝

焚坑之事没商量

淮南王的故事

土豪的成仙梦

一个命好的烂皇帝

巫蛊那点事儿

敢拼命的傀儡皇帝

开国即有亡国相

萧衍老儿的亲亲策略

皇帝是不是臣子的天?

什么是皇帝的家事?

皇帝兼神仙

似是而非的“宫斗”事件

第二章 当官——上上下下地折腾

扯淡的马前泼水

调和阴阳的宰相

循吏的猴子屁股

儒官的正反两面

马周是个好同志

狄仁杰冤案

官场要说模棱话

佞臣的市场

明君帐下的无赖宰相

缝补匠冯道

告密者沈括

苏东坡下放

说不完的沈万三

和珅的罪过

第三章 书海宦海两浮沉的文人

诗人本分是清客

读书人的用处

两个美男子留给历史的

郭神仙之死

昭明太子的幸运

草芥词人

浮名与功名

饮酒之法式

米癫原来是宠臣

第四章 武将的战场谁做主

官府不容侠士

皇帝胳膊上的苍鹰

酷吏即是爪牙

飞将军李陵

土围子里的土豪

不起眼的张郃和耀眼的诸葛亮

口称“艾艾”的将军

坞壁林立中的祖逖

陈桥兵变那点事

偏是文人喜谈兵

刺字黥面的兵

第五章 他和她,一言难尽的千古风流

权山和钱山都靠不住

举案齐眉的故事

一个没有女人的世界

女子有才便是灾

中国式面首的悲剧

花蕊夫人

太后也是人

末世王朝的软肋

一个死太后的荣光

官员那点事

第六章 变法者,王朝里的“革命”先锋

“均平”的幻象

杯酒释兵权

拗相公王安石的拗

司马光的另一面

司马门下一老仆

是谁误的大明?

流长飞短环绕的改革者

一个卖国条约的签订

第七章 末代王朝的戏里春秋

李亚子的“戏弄”

宫里的剧本审查

太后做编剧

假戏当真的故事

较大的堂会

不许唱戏的日子

第八章 只有官较大

告缗风波

债官与债帅

清官是一块官场的招牌

官本位下的冗官现象

轿子这个东西

谥号这点事儿

文化两层皮

皇权的不确定性——官场机会主义之源

实话与权力

换一个角度谈左倾思潮

在线预览

焚坑之事没商量

先秦法家,到了韩非这里,已经演变成君主主义,大有“三忠于、四无限”的味道。所以,奉献了学说之后,在深爱其学说的秦王嬴政这里,他也只能死了,好让他至死忠于嬴政一个,别便宜了别人。秦统一之后,韩非子的信徒李斯推动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是应有之义。战国时的儒家,信奉的是君臣相对主义,君当臣为国士,臣才能为君效命,如果君主待臣如草芥,那么臣子也可以当君主如仇寇。所以,韩非子非儒,因为儒以文乱法,坏了尊君的规矩。那么,找个借口把讨人嫌的儒生坑掉,自然是令他们快意之事。

但是,坑儒是在焚书之后的一年发生的,主导者是皇帝,不是丞相。事情的缘起,不是儒生议政——对皇帝的政策说三道四,而是姓卢姓侯的两个宝贝,为秦始皇找仙药,花了皇帝不少银子,结果当然找不到,溜之乎也。开溜之前,还放出话来,讽刺了皇帝几句。联想起徐福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大批的物资出海找神仙,也一去不返。被骗惨了的秦始皇,不由得不怒。卢、侯两位,无疑都是读书人,但到底是方士还是儒生,已经无从考证。我们知道的结果是,秦始皇盛怒之下,抓不到该抓的,就拿他们的同类出气。三木之下,严刑拷打。诸生转相告引,牵连多至四百六十余人,一并都给坑了。后来又抓的,还稍微客气点,都给发配了。这些人里,肯定有儒生,但整的重点却是方士。后世说坑儒,实际上是夸张,这个夸张,是受前一年焚书的影响,因为焚书的重点,是跟儒家有关的诗书和史书。再加上,后世儒生是所谓读书人的代名词,但在当年,并不是这样的。

孔夫子当年,是敬鬼神而远之的,后辈门徒,居然被骗钱的方士牵连,大批丢了性命,多少有点冤枉。但是,只要秦朝存活24小时,儒家之徒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春秋战国之际,儒墨号称显学,但最终都没有显过法家。法家其实是从儒家脱胎而来的,但这个恶胚胎,长大之后,居然欺师灭祖,把儒家当敌对势力对待。只是,在焚书坑儒的政策里,焚书才是重点,坑儒,不过是一个点缀。

当年焚书,针对两类。一、史书,除了秦国史之外,全烧;二、诗书百家语,不仅烧,而且今后不许人提及。谈及历史,就是以古非今,要族灭。谈起诗书百家语,则弃市(杀掉弃之于市,示众)。所以,读书人即使没有被坑,也没有被发配,肯定也不能靠自己的知识过活了。春秋以来将近五百年的私学传统,到了秦朝被迫中断。读书人的出路,是学点技术,医药、卜筮、种树。再就是学法律,还只能放下架子,跟着官吏学。

所以,坑掉的那四百六十个人,只能算秦朝文化禁锢政策的一点无意之中的补充,更多的是为秦始皇泄愤,泄对那些骗人的方士的愤。从这个意义上说,1949年以后,好些为秦始皇辩白的学者,说的也不错。相对于坑儒而言,烧书的危害显然要大得多。对于诸子百家和各国史书,伤害尤其明显。儒家经典,儒生是可以背诵的,即使文字版被烧掉,凭着记忆,也可以写出来。但春秋以来流传下来的各种书籍,在没有印刷术之前,每每有各种各样的抄本,人们也不大可能把它们都背诵记熟。而且竹简形式的书籍,收藏不易,隐藏更不易。秦朝拥有一直延伸到乡一级的政府,有如狼似虎的官吏,只要政府令下,这些书的大部,肯定就给毁了。保留在皇家图书馆的抄本,虽然还在,但秦末大乱,项羽进咸阳,也付之一炬。

烧书,杀人,都是为了毁掉民间讲学的传统,进而毁掉春秋以来的文化。仅仅在法令学习的意义上,恢复过去的王官之学的面目。从此而后,只有官府才有书,书只是法律书,想学,只能跟官吏学法令,进而成为预备官吏。所以,秦人就业,除了农工商之外,还有“学为吏”一途。除此之外,就是做医卜,靠治病打卦混日子了。

这样的社会,当然特别没劲儿。不仅对先秦之世是一种大反动,就是对于秦自己之前的社会,也是倒退。因为,连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此时也不能读了。幸亏秦朝二世而亡,否则,读书人这样过日子,岂不是跟蹲监狱差不多了?当然,在暴政的高压之下,这样的日子也是能过的。因为,坐牢受刑的担忧,已经压过了日子本身的枯燥。

淮南王的故事

读《史记》如读小说,轻松、好玩,而且耐人寻味。沛县的混混刘邦得了天下,封了诸王,异姓的倒是有几个有名的,还都让他给废了,立个臭规矩,非刘氏不王。可是,自家孩子封的王,大抵籍籍无名,都是混吃等死的主儿,例外的是淮南王。

及时任淮南王刘长,说起来有点来路不明。他的母亲,原是汉初异姓王赵王张敖的美人,诸姬妾之一。后来刘邦过境,张敖为了拍刘邦的马屁,把美人送给刘邦侍寝。这样的事,此前有,此后也没断了。但凡款待牛人或者上司,送个美人给尝尝鲜,就跟送金银玉帛一样的稀松平常。牛人睡过之后,扬长而去,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这样人肉礼物,可以送张三,也可以送李四,当然也可以自己享用。所以,即使有了孩子,也未必能知道是谁的。那年月又没有DNA鉴定,谁能说得清?但是,张敖的美人,自打刘邦睡过之后,居然怀孕了,而被张敖断定为刘邦的种,不再染指,供了起来,直到生下龙子,或者他认为的龙子。等到赵王张敖连同妻妾一并被刘邦找碴儿收了,这事被有司得知,汇报上来,刘邦也不加理会,显然是不大相信。美人的兄弟,托关系找到吕后身边的宠臣审食其。审食其将此事告诉了吕后,吕后当然不会喜欢刘邦身边再多一个美女,一言不发,审食其当然也就只好算了。没想到,这个就跟刘邦睡了一觉的美人,居然愤而自杀。她这一死,让刘邦相信了这个孩子可能真的是他留的种。于是,刘邦就又多了一个儿子刘长。待到原来的淮南王英布被刘邦逼反灭掉,刘长就成了淮南王。

这个刘长,幼年丧母,但却长得很结实,力气好大,能扛鼎,估计也喜欢舞枪弄棒的。对他娘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其实,他娘的死,该赖他的爹。但那时的人怎么敢恨自己的父亲,于是就迁怒于辟阳侯审食其。长大以后,已经是汉文帝的天下了,一日,他袖里藏着一枚铁椎,找上审食其的门去。光天化日之下一椎就将一位侯爷给打倒,然后让从人将脑袋割下,接着大模大样地到皇帝那儿去请罪。说是请罪,却说了一大串审食其的罪过。这个刘长,见了皇帝不称陛下,只叫大兄弟。这个皇帝,还能把他怎么样呢?只好打发他回家了。

这样的惯法,任是好人也惯坏了。不久,就传来淮南王僭用天子仪仗,擅为法令,进而谋反的消息。诸大臣一致要求处以极刑,汉文帝法外开恩,只是给他发配了。封在一辆大车里,直奔目的地,途中不许地方官开封。经不了这种羞辱的刘长,不食而死。没准,是给憋死饿死的。

刘长死了,民间舆论却批评皇帝。民谣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为了平息议论,证明自己并非贪图淮南的土地,汉文帝将淮南故地分成三份,给了淮南王的三个儿子。其中仍封为淮南王的,是刘安。

后面的淮南王,土地少了,但爱好却多了。刘安的名气在汉代诸王中,堪称及时。好读书,好弹琴,好神仙,好与文士交往,还好美食。门下众多文雅之士,一起编了一套《淮南子》,为中国的学问加分不少。淮南王刘安的另一大贡献,是发明了豆腐。但估计这豆腐的发明,跟《淮南子》一样,也是集体的力量,起作用的无名之辈,无法可考,只好都记在了刘安的账下。都说中国有四大发明,其实四大发明之外,豆腐和马镫两个,也算是重大发明,亚洲各国吃豆腐,都是淮南王之赐。据说,欧美人对豆腐越来越感兴趣,中国人在那边,实在混不下去了,只要有做豆腐的手艺,就可以发点小财。

有这么多爱好和发明的淮南王跟他的父亲一样,因为谋反丢了性命。汉代做诸王的,也真不容易,一个不留神,就成了反贼。没办法,皇帝制度,没有嫡长子传承的规矩,所以跟皇帝同样血缘的人,有钱,有地,还有兵,怎么都是麻烦。真反假反不好说,反正大家都没个好结果。不过,这回,民间没有传歌谣,而是传出一种说法,说他刘安其实没死,吃了仙药,升天去也。神仙给的仙药量比较大,不仅自己吃了,而且他们家的鸡犬也一并吃了,一同飞升,到天上快活去了。留下一个成语,叫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民间总是跟皇帝唱反调,没法子。

……

媒体评论

张鸣说史,总能化繁为简,睿智,明白,让人眼前一亮。

——吴思

张鸣的文笔是恣肆的、带评夹叙的。

——梁文道

张鸣的文章,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易中天

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

——李零

现在有学者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在做这个事情,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这些事情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张鸣做的工作,就很重要。 张鸣说史,总能化繁为简,睿智,明白,让人眼前一亮。

——吴思

张鸣的文笔是恣肆的、带评夹叙的。

——梁文道

张鸣的文章,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易中天

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

——李零

现在有学者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在做这个事情,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这些事情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张鸣做的工作,就很重要。

——陈丹青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思辨bn**的评论:

张鸣以说中国近代史而成名,重说中国古代史也不负重望。张鸣写著的历史书,简单易懂有深度。

2016-05-22 06:45:35
来自byy987**的评论: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人深思。目录序言第一章 人不任性枉S称帝 焚坑之事没商量 10淮南王的故事 土豪的成仙梦 一个命好的

2015-07-14 18:40: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个性鲜明,在嬉笑怒骂中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张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为历史与当下人物事件虚华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毕然。

2014-12-25 10:16:13
来自我shi胖**的评论:

张鸣新作,犀利点评不为人知的古代史,数不尽的阴谋阳谋,刷新三观,说不尽的暗流汹涌,千百年来在皇权下沉默。曾经的"说不得",终于可以再见天日。撕下历史的封条,看清王朝的真相!

2015-04-16 17:11:34
来自小小小**的评论:

张鸣新作,犀利点评不为人知的古代史,曾经的“说不得”,终于可以再见天日,撕下历史的封条,看清王朝的真相。梁文道、易中天、陈丹青倾情推荐!吴思、李零高度评价!

2014-12-25 10:31:20
来自足够强**的评论:

数不尽的阴谋、阳谋,说不尽的暗流汹涌,千百年来在皇权下沉默。时势变换,曾经的“说不得”,终于可以再见天日,撕下历史的封条,看清王朝的真相。

2016-06-06 10:38: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不错,每一篇都结合史实,或讽刺或褒扬,给人印象很深刻。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别人希望大家看到的一面,真实的历史要花些力气挖下去才知道。

2014-12-25 10:33: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媒体对作者的宣传、出版商的炒作,使这几本书貌似颇有看头;其实,杂感和呓语而已,空泛而牵强,努力幽默却缺少才华。失望。

2015-05-21 18:32:31
来自小白猪**的评论:

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纵观近些年写历史的书籍,考据的少,说实话的少,到底什么是历史的真实?本书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可以一读。

2014-12-24 11:15:08
来自叮***7(**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内容很丰富,对中国古代史娓娓道来,不枯燥。确实是名家名作,喜欢张鸣的书。

2017-07-17 17:54:02
来自elen12**的评论:

看过作者的说近代史,从历史的某些侧面去剖析,展现作者独到的见解,可以一读,但是不知道是作者笔误还是校验不够细心,谋篇关于苍鹰郅都的,废太子刘荣与汉景帝汉武帝关系都给搞混了,实在不应该。

2015-08-17 20:08: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行走中的历史,历史每时每刻都是在前进的,而张老师这本书也是在阐述时代性相关的历史,非常好看,非常精彩。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这本书讲得挺明白,看来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2014-12-25 10:32:03
来自懒***(**的评论:

张鸣老师的文字一直都是既充满着风趣又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本书从内容上只是挑一些案列来阐述并不是系统性的,所以闲暇阅读是很好的去了解历史。

2017-03-04 00:29: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几年前看过张鸣的历史的坏脾气,感觉还不错。这个本子里收的都是比较诙谐的话题,挺有意思的。历史离现实从不遥远。当历史照进现实,我们会发现历史更有意义,现实更有参照,自己更应清醒。

2014-12-25 11:58:19
来自m***o(**的评论:

了解历史才能理解今天。张鸣说中国古代史,等于为我们不足的历史知识补课。

2017-06-05 08:34: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张鸣教授最新力作(前作--张鸣说历史:朝堂上的戏法、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的姊妹篇),用独到的视角看待历史。

2014-12-09 12:27: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是经得起历史打磨的,作者视角另类,笔调生动,历史中各色人物和奇闻轶事跃然纸上,呈现在眼前的是与众不同的历史,作者说了很多历史,也说了很多官场相关的,读起来很有嚼头。

2014-12-25 10:22:58
来自甜饼10**的评论:

作者视角另类,笔调生动,历史中各色人物和奇闻轶事跃然纸上,呈现在眼前的是与众不同的历史,作者剖析历史深处所隐藏的秘密和真相,读后有很多思考。中国的古代史确实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2014-12-08 15:27:18
来自笔记本8**的评论:

作者文笔不错,点评相当老道,很多人读史往往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者扒开了表面的东西,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不错。相较于一板一眼的严肃地历史读本,更多了一些诙谐幽默,读起来不沉闷,很有意思。

2014-12-08 11:31: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每个人、每件事都是立体的,不会是是简简单单的高大上、矮小矬,挖掘过往历史点滴真相,久远的事情,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去起底,像我们这些门外闲人如何能够晓得真相。丰富我们的头脑,拓宽思维的眼界,这不就是历史所应当给予我们的启迪么?

2014-12-25 11:56:10
来自粘豆包2**的评论: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别人希望大家看到的一面,真实的历史要花些力气挖下去才知道。这本书挖的不算太深,但作为以往知识的补充还是不错的。随着作者的笔触,或嬉笑怒骂,或指点江山,很有收获。

2014-12-08 11:53: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的书,已经在杂志之家买了几千元的图书了,放了三大书柜还放不下,杂志之家的商品质量值得信赖,永远让人放心。张鸣教授的历史著作是所有历史著作中最有深度最有趣味最有眼光的作品,让人爱不释手。

2016-11-27 21:19:50
来自我不不**的评论:

让人忍不住深思的一本书,历史虽然不能改变,但从中能得到很多启发,历史上那些皇帝、文人、武将……怎样治国,怎样为人处世,如何度过浮浮沉沉的人生,有哪些前车之鉴,都值得今人思考。历史能教给我们的东西远比我们看到的多。

2014-12-08 11:23:19
来自吃多大**的评论:

中国历史这么长,哪朝哪代没一批史册留名的人,王侯将相,贩夫走卒,巾帼红妆,但是多数人对他们的印象很符号化,作者在这本书里让他们鲜活了起来。人有多面,历史事件也是,作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一些人物、事件。

2014-12-08 11:35: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是作者的历史随笔,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书不错,内容很新,敢说敢讲敢写,有点聊发少年狂的感觉,通过简单的历史诉说,揭晓真实的而又不规矩的真实。何为规矩,也许只有不规矩了,才能真正的认识历史,才能真正的做到有规矩。

2014-12-25 10:39: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中的历史与自己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也许一千人读历史都会有一千种理解,换一种角度看看历史也不错。有句话说历史的真相永远不知道,想知道历史真相到底为什么?知道真相好还是不知道真相好,也许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2014-12-25 11:32: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相较于一板一眼的严肃地历史读本,更多了一些诙谐幽默,读起来不沉闷,很有意思。历史上那些皇帝、文人、武将……怎样治国,怎样为人处世,如何度过浮浮沉沉的人生,有哪些前车之鉴,都值得今人思考。历史能教给我们的东西远比我们看到的多。

2014-12-25 11:50:45
来自zxcvbn8**的评论:

是张鸣创作的历史文化随笔。作者以幽默、辛辣的笔调点评历史人物及事件,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本书讲述历代帝王妃嫔、文臣武将的生前身后事,评点改革变法、军事征战、朝堂斗争的利弊得失。作者文笔老练,叙述流畅,点评恰到好处,从历史中提炼对现代的借鉴意义,引人深思。

2017-09-12 20:33:0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