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藩中华史白话版(全十一卷)图书
人气:27

蔡东藩中华史白话版(全十一卷)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床畔常备的历史书,二月河推荐,王立群、纪连海高度评价!)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中国史>中国通史  
  • 作者:[蔡东藩] 著,[丰君才],[孙宇天],[刘军] 等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蔡东藩中华史
  • 国际刊号:23595058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
  • 印刷时间:2014-1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

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编辑推荐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迄今为止,一部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大家推荐读史必备入门书:卧室床畔常备的历史书,二月河推荐的中国历史入门读物,顾颉刚、裴效维、杨天石高度评价。曾建议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好好阅读本书,以了解中国历史。并把本书放入列给儿子的书单里。

中国历史演义之作:一人主笔,千年兴衰,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上起秦皇,下迄民国,编织中国完整的史话。

文史专家修订白话版:专业学者团队编译,全、准、新的白话版,拆掉时间的墙,畅通无阻地读历史。

作者简介

蔡东藩

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后,应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1916年至1926年,蔡东藩写成《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

蔡东藩还著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

目录

《前汉》

巨商吕不韦

千秋万代始皇帝

巡游求仙逸事

张良拜师

阿房宫

焚书坑儒

秦始皇去世

兄弟相残

大泽乡起义

陈胜称王

真命天子降世

刘邦发迹

李良入宫弑主

众叛亲离的陈胜

李斯与赵高

项羽怒斩宋义

破釜沉舟

指鹿为马

秦朝灭亡

鸿门宴

胯下之辱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陈平投奔汉王

逃亡

背水一战

随何传命招英布

范增毙命

小儿大义救百姓

郦生贪功遇难

刘、项修和

十面埋伏

汉王称帝

韩信被擒

封侯定制

白登山之围

假公主和亲

周昌力保储君

吕后毒计害功臣

汉高祖荣归故里

天子驾崩

"人彘"

单于戏太后

惠帝成婚

阴盛阳衰

吕、刘之争

诛灭吕氏

文帝怀柔平蛮夷

贤臣张释之

淮南王刘长

缇萦救父

朝堂掀起迷信之风

大将周亚夫

吴王刘濞叛乱

袁盎出谋斩御史

七国战乱平息

金屋藏娇

梁王害朝臣

少年汉武帝

歌女卫子夫

因祸得福的卫氏一族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朱买臣求官

灌夫下狱

夜郎自大

老妻少夫

飞将军李广

平步青云的卫青

刘安造反

张骞出使西域

李广自刎

公报私仇

平定南越

封禅求仙

东征西讨

苏武牧羊

太子兵败被杀

汉武帝之死

六龄小皇后

内忧外患

短命皇帝

狱中长大的天子

显贵无比的霍氏一族

灭门

名臣贤吏

边地战事再起

匈奴内乱

旷古奇女冯夫人

宦官专权

冯婕妤以身挡猛兽

昭君出塞

外戚专权

一心为民的王尊

汉宫飞燕

成帝绝后之谜

《后汉》

新朝伊始

边境纷争

群贼崛起

真命天子刘秀

昆阳大捷

王郎称帝

刘玄定都长安

群雄逐鹿

刘秀登基

宋弘大义拒婚

淫寇园陵逞凶

造反的下场

燕王彭宠之死

智勇双全的耿将军

隗嚣叛乱

三请严光

得陇望蜀

光武帝决胜千里

金溪女霸王

忠臣董宣

壶头山剿匪

光武帝驾崩

绝世美女马皇后

蔡愔取经

楚王之乱

云中太守廉范

班超出使西域

马太后辞封

窦皇后争宠

智擒疏勒王

降羌英雄邓训

外戚专权

少年皇帝发威

邓绥德冠后宫

班超还朝

短命的皇帝

勇将梁慬

虞诩智敌强羌

传奇廉吏杨震

乳母王圣

杨震自尽

宫廷风波

梁女正位中宫

阉党权倾朝野

张纲平盗

梁冀投毒害幼主

骄夫悍妻

铁面无私的朱御史

定密谋诛杀梁氏

五侯祸乱人间

皇后的悲哀

大兴党狱

窦太后执政

窦武失计被杀

阉党尽诛名士

陈球仗义执言

赵苞破敌

灵帝西园卖官

黄巾贼作乱

奸雄曹操

桃园三结义

东吴始祖孙坚

灵帝阅兵

引狼入室

董卓废帝

汉廷迁都

孙坚喜得御玺

吕布戏貂蝉

董卓丧命

曹吕之争

李傕挟持献帝

汉献帝逃亡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阿瞒宛城猎艳

大谋士郭嘉

吕布丧命

狂生祢衡

义士关云长

官渡之战

审配死守孤城

三顾茅庐

孙权复仇

赤壁之战

既生瑜,何生亮

许褚救主

伏皇后被害

鲁肃病故

关云长败走麦城

曹丕篡位

刘备之败

七擒孟获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五丈原归天

大战公孙渊

司马懿计杀曹爽

东吴的宫廷之争

司马师废魏帝

恶贯满盈的孙

蜀亡晋兴

《两晋》

笨儿当太子

晋武帝被骗

贾女偷香

堕泪碑

东吴的覆亡

羊车轶闻

武帝驾崩

悍后贾南风

人臣的悲哀

竹林七贤

枉死的皇太子

司马伦篡位

司马冏专权

王室内讧

平定荆州

烽火洛阳城

刘渊建汉

司马越起兵

呆皇帝暴死

陈敏败亡

北宫纯平贼

刘聪继位

司马越自误误国

洛阳失陷

怀帝愧死他乡

祖逖渡江

大意失蓟城

陶侃勇破乱贼

西晋亡

愍帝之死

东晋的兴立

石勒建后赵

王敦造反

谯王举义

元帝饮恨

讨伐王敦

明帝早逝

苏峻造反

勇将毛宝

苏峻的败亡

刘曜失洛阳

石勒称帝

石虎擅杀太后

蜀乱

石虎的家乱

李寿篡夺西蜀

庾冰拥立司马岳

功臣的结局

桓温平巴蜀

谢艾凉州破敌

石虎怒焚逆子

石氏之乱

后赵亡国

慕容恪灭魏

多疑的殷浩

苻生继任秦位

暴君苻生

慕容俊托孤

张天锡弑君

桓温石门退师

慕容垂奔秦

苻坚灭前燕

奕帝被废

桓温见鬼丧命

张天锡降秦

谢玄退秦

淝水之战

慕容垂建后燕

凤凰入阿房

秦主新城自缢

慕容冲之死

苻秦多烈妇

北魏崛起

姚苌的噩梦

北魏争雄

司马道子专权

张贵人弑君

小人王国宝

三分凉土

慕容宝逃跑

中山变乱

慕容盛复国

王恭受戮

才女谢道韫

殷仲堪自误

后凉吕氏家乱

南燕定都广固

刘裕大胜孙恩

桓玄夺晋位

刘裕入都

晋安帝回都

赫连勃勃建夏

慕容超即位

南燕危矣

慕容超亡国

北魏之变

平定西蜀

南凉国灭

后秦灭亡

刘裕篡晋

《南北朝》

龙护神畏的奇人

刘裕的发家史

南燕败亡

计平谯纵

后秦的消亡

刘宋初建

北魏崛起

迎立新主

檀道济平逆

赫连氏族灭国亡

刘湛冤杀檀道济

魏主灭凉

范晔伏法

宋魏交战

张畅智答李孝伯

弑主

刘骏枭恶锄奸

乱伦引发的乱事

头颅山

昏淫的刘子业

湘东王刘彧即位

四州沦陷

幼主即位

萧道成计除暴君

沈攸之栎林自缢

萧氏建国

王僧虔辞封

萧嶷病逝

北魏迁都

萧鸾废帝

残戮诸王

拓跋宏南征

自相残杀的萧氏

魏主退兵

萧宝卷大杀权臣

潘贵妃专宠后宫

萧衍起兵

萧宝卷之死

齐亡梁兴

北魏入侵

萧梁的反攻

贤王冤死

胡太后临朝听政

清河王遇害

魏主探母

滴血认亲

萧宝夤称尊

尔朱荣立新帝

天子除奸臣

征讨尔朱氏

"高王来了"

梁太子病殁

东魏和西魏

两魏交战

受宠的柔然国

皇帝出家

侯景叛乱

欺负皇帝的高澄

聪明的跛子

建康被围

外贼内祸并起

北齐代东魏

齐初的兴盛

萧梁暂定

突厥崛起

陈霸先得权

梁军大捷

南北易主

鱼吃人

动荡的北齐

一母生四帝

两国争亲家

北周背信兴师

小人的花招

给北齐一个教训

边打仗边梳妆

北齐灭亡

虎父犬子

一帝五后

杨坚建隋

亡国的蓬岛仙女

一女事三夫

梁陈并亡

南北统一

现世的阎罗王

独孤皇后专宠

废黜杨勇

杀父烝母

大兴土木

小郎君和老不死

北巡西征

上天示警

征战高丽

内乱渐起

燕门关之围

的南巡

巨鼠的名字叫阿

李渊兴兵

南北朝收场

《唐史》

乱世枭雄

李渊起兵晋阳

势如破竹入长安

风尘三侠

智取薛仁杲

李密之死

秦王李世民

摇摇欲坠的孤城

东征北伐

征剿刘黑闼

江南初定

秦王的妙计

玄武门兵变

唐太宗的风流韵事

贞观之治

唐初的赫赫战功

贤后遗言

恩威并施平西域

劣迹斑斑的太子

唐太宗亲征高丽

民族大融合的盛世

收服天竺和龟兹

病榻前的私情

虎毒亦食子

鸠占鹊巢

刘仁轨勇平百济

三箭定天山

"大义灭亲"

高宗病逝

徐敬业伐武氏

奸人当道

武则天称帝

恶贯满盈的和尚

历尽波折平契丹

贤相狄仁杰

中宗复位

戴绿帽子的皇帝

母女同欢

毒饼疑案

李隆基诛逆

太平公主叛乱

玄宗初年

开元盛世

女祸再起

李林甫毒计害储君

梅妃往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

大奸若愚的安禄山

长生殿里的海誓山盟

安史之乱

马嵬坡上葬玉骨

唐肃宗灵武称尊

刺杀安禄山

收复两京

双忠庙里埋忠骨

史思明反唐

寂寞西宫度余生

宫中内乱

威震天下的郭子仪

佛法除贼

内外交困的代宗

喜忧参半的开局

藩乱迭起

千古忠臣颜真卿

伪皇帝朱泚

贝州大捷

诱杀田希鉴

窦桂娘智取逆贼

三朝元老李泌

功过不分的荒唐事

顺宗的短暂统治

平定西川

剿抚不定的平藩策

大唐罕见的贤公主

活捉吴元济

刘悟倒戈

宪宗因骄致祸

河朔纷争再起

郭太后叱奸

灭烛之变

烽火连三月

李训施计除宦官

甘露事变

篡改过的遗旨

运筹帷幄的李德裕

致命的仙药

小太宗之治

智平浙东

高骈的功勋

奢华的葬礼

黄巢起义

进士不成做皇帝

李克用收复京都

奔波的天子

十五年来无一治

王师兵败

三镇叛乱

刘太监废帝

以毒攻毒

大唐灭亡

《五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朱阿三痛别娇妻

大盗皇帝朱阿三

虎子李存勖

刘守光杀兄

贤将周德威

李存审智退梁兵

朱友珪杀父

皇帝讨饭

李存勖统一河北

天皇王阿保机

火烧吴越军

昏淫的蜀后主

李存勖登基称帝

好汉王铁枪

小妾做皇后

刘皇后拜养父

红颜祸水

一字救千人

铁腕女人述律太后

高郁被害

多行不义必自毙

捡回来的蛟龙

逆子李从荣

李从珂篡位

王继鹏弑父杀弟

石敬瑭起兵

耶律德光册立晋高祖

南唐的兴立

闽地之乱

石重贵纳娶婶娘

刘弘熙杀兄篡位

杨光远之死

闽国覆亡

杜威误国

石重贵降辽

耶律德光称帝中原

一代雄主归天

李从益母子之死

皇帝的流放岁月

杜重威自食恶果

汉将郭威

赵思绾伏法

酒席上的冲突

刘承佑丧命

澶州兵变

文身天子郭雀儿

兀欲之死

马氏国灭

王逵计夺朗州

郭荣即位

晋阳之战

周蜀之战

南讨李璟

赵匡胤威名初震

严夫人的苦心

刘仁赡夫妇殉节

周主亲征

唐主戏陶榖

陈桥兵变

《宋史》

香孩儿出世

老和尚的预言

赵普最初的功勋

紫金山大捷

陈桥兵变

公主的婚事

杯酒释兵权

收复荆湘

花蕊夫人承恩泽

南汉的覆亡

采石矶的浮梁

万岁殿烛影疑案

北汉的覆亡

高梁河兵败

赵普计除卢多逊

纵火的皇长子

杨业义死李陵碑

黑面大王尹继伦

冤魂索命

五路出师伐西夏

康保裔舍生取义

御驾亲征

澶渊之盟

泰山的封禅大典

王旦的憾事

鱼头参政

刘太后归天

枭雄元昊

任福中计战死

雄辩胜雄师

曹皇后智平逆贼

开封府的包阎罗

母子释前嫌

颍王继大位

种谔诱降蒐名山

王安石变法

千里寻母

仕途坎坷的苏东坡

王雱借父成名

流民图示警

平定交趾

得不偿失的讨伐

"忠清粹德"司马光

三党之争

女中尧舜

孟皇后的冤狱

刘美人正位中宫

初政清明的宋徽宗

奸臣蔡京

"花石纲"藏宝

女真的崛起

徽宗迷信道教

李师师入宫

阿骨打称帝

方腊揭竿造反

梁山泊中尽好汉

狡兔三窟终被擒

辽国的覆灭

金兵南下

屈辱的城下乞盟

汴京城沦陷

皇帝变俘虏

南宋伊始

赤胆忠心宗留守

苗傅的逆行

韩世忠讨逆

巾帼不让须眉

刘豫建立齐国

上阵还需亲兄弟

神勇岳家军

洞庭湖里捣贼窝

大胡子将军

岳飞计除刘豫

朱仙镇大捷

莫须有的罪名

韦太后重返故土

完颜亮篡金

虞允文采石扬名

诛杀暴君

奸臣通敌议和

南宋大儒朱熹

皇帝也惧内

赵汝愚拥立新皇

钻狗洞的尚书

在线预览

《前汉》

巨商吕不韦

"皇帝"二字,并不是功德造就,实在是腥血铸成。

自从嬴政称帝以来,君权专制,君主对待百姓就好像牛马一般。生杀予夺,为所欲为,以为这样百姓就会服帖,从此皇帝的位子便可以子孙万代地传下去。谁知专权未成,却惹得天怒人怨。嬴政刚一死,宫廷里面就闹得一塌糊涂。于是楚、汉逐鹿,刘、项争雄。项羽虽然力大无比,但是有勇无谋,最终被刘邦除掉。刘邦为人豁达大度,而且入关约法,废除各种苛捐杂税,所以深得百姓拥戴,扫秦灭项,只用了五年时间。

汉朝的制度,多半沿袭秦制,并没有进行一番大的改革。所立的法典,仍旧是厉行专制,尊君抑民。依此来看,秦、汉两代大致相同,不过汉代严酷的刑法,算是比暴秦轻了一些。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险些步亡秦的后尘。经过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才使汉代元气大增。传至汉武帝,他与先祖的恭俭全然不同,简直是好大喜功,和秦始皇不相上下:秦始皇好征伐,汉武帝也好征伐;秦始皇好巡游,汉武帝也好巡游;秦始皇好兴土木,汉武帝也好兴土木;秦始皇好神仙,汉武帝也好神仙;秦始皇好财色,汉武帝也好财色。因此,后人常把秦始皇与汉武帝并称,认为他们征战四方,开拓了国家边疆,也算是两朝雄主。实际上,秦朝的灭亡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汉朝的灭亡也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文、景二帝四十多年的积蓄,被汉武帝挥霍一空,从此以后,汉代国库空虚,人民生活困顿。昭、宣二朝励精图治,勉强维持了过去。传到元、成时代,外戚乘隙而入,把持大权。平帝昏庸无能,终使得王莽有机可乘,夺去了汉室江山。

秦朝的及时个皇帝嬴政,身世迷离,传闻颇多。相传孝文王有个儿子名叫异人,在赵国做人质。商人吕不韦路过赵都邯郸,见了异人,与之结交。异人作为人质居住在赵国,举目无亲,不免抑郁寡欢。此时意外碰着了良友,自然相谈甚欢,于是把羁旅苦衷和平生愿望一一倾吐。

原来,异人到赵国做人质时,昭襄王还在位,孝文王柱当时还是太子。昭襄王有个宠妃叫华阳夫人,一直没有生下男孩。异人乃是夏姬所生,有兄弟二十多人。吕不韦替他想出一条妙计,让他取悦华阳夫人,作为华阳夫人的嫡嗣,将来方可继承王位。吕不韦又自愿拿出千金赠与异人作为活动经费。异人自然感激万分,于是与吕不韦订下密约:如果计谋得逞,他们二人共享江山。几经周折,异人于终被立为嗣子,从此异人与吕不韦的交情更深了。

吕不韦心怀鬼胎,到处访觅美人儿,凑巧赵都有一歌姬,生得楚楚动人,于是他不惜重金,纳为小妾。交欢数次,居然种下了一点灵犀。吕不韦预先窥测,料是男胎,便去邀请异人,设宴款待。酒到半酣,赵姬盛装出来,从旁劝酒。异人不瞧还好,一瞧那花容月貌,便如痴如醉,魂不守舍。偏那赵姬转动一双秋波与他对视,想必是吕不韦已经授意,惹得异人心痒难熬,蠢蠢欲动。吕不韦在席间假装睡觉,鼾声渐起。

异人色胆包天,赵姬若嗔若喜,半推半就。正要做出不堪的勾当,猛听到座上"啪"的一声,接下来便听到吕不韦的呵斥声:"你竟敢调戏我的姬人?"异人慌忙回头,见吕不韦已站在座前,面有怒容。异人顿时吓得魂飞天外,只好在吕不韦面前做了矮人,长跪求饶。吕不韦冷笑道:"我与你交好多年,你不应这般戏弄我。如果你喜欢我的姬人,可以直言相告,何必鬼鬼祟祟,做出这样的事呢?"异人听了,转惊为喜,忙向吕不韦叩头道:"蒙你恩惠,感激不尽,此后若得富贵,誓必图报。"吕不韦答道:"交友贵在有始有终,我便将此姬赠给你,但有两个条件必须依我。"异人说道:"除死以外,无所不从。"吕不韦说:"一是须纳此姬为正室;二是此姬如果生子,应立为嫡嗣。"异人满口答应。这时赵姬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又过八个月,到了分娩的时候,偏偏这个异种安然不动。延迟了两个月,赵姬才生下一个男孩。

说也奇怪,那天刚巧是正月初一,异人就给他取名为政,暂且姓赵。异人总以为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一定是自己的骨肉,哪能猜得出是吕氏种下的暗胎。

《后汉》

新朝伊始

史家把汉代分作前后汉,也称东西汉。这是因为汉朝四百年里,中间经过王莽篡国,所以王莽以前叫做前汉,王莽以后叫做后汉。前汉建都陕西,因此也称西汉;后汉建都洛阳,洛阳在陕西东面,因此也称东汉。

如果要论起后汉的兴亡,比前汉还要复杂。王莽篡权,实由外戚专权所致。王莽毒死汉平帝,又废掉孺子刘婴,把汉室江山平白地占为己有,自称新朝,号为始建国元年,封刘婴为定安公,改大鸿胪府为定安公府。尊前朝孝元皇后为新朝文母、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新朝文母和定安太后,一个是王莽的姑母,一个是王莽的女儿,所以仍得以住在深宫。

接下来是分封功臣,先依据金匮按名封爵。这金匮是梓潼人哀章私造出来的。王莽视它为瑞兆,借此物欺骗吏民。金匮中所列新朝辅佐大臣,共有十一人。首列是王舜、平晏、刘歆、哀章,王莽称他们为四辅,令王舜为太师安新公、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刘歆为国师嘉新公、哀章为国将美新公。四辅以外,就是甄邯、王寻、王邑,王莽称之为三公,令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还有四人称为四将:甄丰为更始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王兴为卫将军,王盛为前将军。

这道新朝诏旨一颁出来,哀章喜得如愿,马上置办了一套朝衣朝冠,三跪九叩,谢恩受封。其余的如王舜、平晏、刘歆、甄邯、王寻、王邑、甄丰、孙建八人,本来就是王莽的爪牙,即日奉命任职。只有王兴、王盛两个名字,是哀章随笔捏造,当然无人承认。哀章不敢直说,只是在背地里偷笑。可王莽仍派人四处查访,无论贫富贵贱,只要与金匮中的姓氏相符,便可领旨做官。事有凑巧,一个城门令史叫王兴,还有一个卖饼的叫王盛。王莽立即召他们入朝,封为将军。

这时候,徐乡侯刘快忽然起兵讨伐王莽,进攻即墨。王莽正要派遣将士前去抵御,即墨已经传来捷报,刘快战败身亡。刘快是汉胶东恭王刘授的次子,恭王刘授是景帝第五代子孙。刘快有一个兄长名叫刘殷,嗣爵胶东王,王莽称帝后,降刘殷为扶崇公。刘殷不敢反叛王莽,刘快却志在讨逆,纠集数千人,从徐乡赶到即墨,想占领此城,再向西进攻。可即墨城中的吏民,闭城拒守。刘快的部下多是乌合之众,渐渐溃散。守吏趁势杀出,把刘快赶走,后来刘快死在长广间。

刘殷听说弟弟刘快起兵,惶恐得很,紧闭城门,自己主动入狱,并上书谢罪。王莽已经得到捷报,就赦免了刘殷,只惩治了刘快的妻儿。

第二年为始建国二年,王莽担心刘氏再反叛,索性将汉室诸侯王一律贬为平民。只有前鲁王刘闵、中山王刘成都、广阳王刘嘉,因为曾歌颂王莽的功德,仍受封为列侯。不久立国将军孙建等人上奏:"汉氏宗庙不应还在长安,应与汉室一同废去。"王莽欣然答应,不过他认为国师刘歆等三十二人上知天命,夹辅新朝,可以存有宗祀。刘歆的女儿为皇子妃,仍可用刘姓,其余的三十一人皆赐姓王氏,并改称定安太后为黄皇室主,表示与汉绝婚。

《两晋》

笨儿当太子

晋朝起源于司马懿,司马懿起家于河内。司马懿曾在汉相曹操旗下任职,在曹丕谋权篡位之际掌握了兵权,并在与吴、蜀的数年对抗中积累起了赫赫战绩。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父位,任大将军一职,统领各军。司马师位极人臣,飞扬跋扈,竟将魏主曹芳及皇后张氏废黜。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职位。司马昭比兄长更为大逆不道,居然大摇大摆地穿龙袍、戴龙帽。魏主曹髦忍无可忍,愤恨交加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随即召来后宫的侍卫和宦官,准备亲自讨伐司马昭。

魏主一行人刚走到南阙,就被一个中护军挡住了去路。此人是平阳人贾充,长得面目狰狞,须眉似戟。魏主喝令他退下,贾充不从,反而带着手下与侍卫扭打起来。打了一两个时辰,贾充见寡不敌众,正准备撤退。这时,太子舍人成济带兵过来,质问贾充为何与魏主大起争执。贾充厉声说道:"司马公豢养你们正是为了今日,何必多问!"成济会意,于是举起长矛,突然刺向魏主。魏主猝不及防,竟然被他刺死了。其他人见此情形,立即逃散。

司马昭得知变乱的消息,立即召来群臣商议魏主的后事。尚书仆射陈泰流着泪对司马昭说道:"应当诛杀贾充,向天下人谢罪。"贾充是司马昭的走狗,司马昭怎么舍得杀他?便想了一个李代桃僵的诡计,把责任全推给成济,将成济及其三族全部杀害。司马昭命长子司马炎迎来曹璜继承帝位。曹璜当时年仅十五岁,改名为奂。曹奂仅有帝名而已,一切国政全由司马昭把持。司马昭部署兵马,准备攻打蜀汉。猛将邓艾、钟会兵分两路,一举攻下成都,收降了蜀汉主刘禅。司马昭位居相国,加封晋公,不久又晋爵为晋王。没过多久,司马炎被任命为副相国。父子二人正准备篡取曹家的皇位,司马昭却患了重病,没几天便死了。司马炎继承父位不到两个月,便指使家臣胁迫魏主让位。魏主曹奂本来就是个傀儡,为保全性命只好退位让国。

当时已是隆冬时节,大雪纷飞。司马炎迫不及待要即位,当即选定吉日在南郊设坛,祭告天地,准备登基。祭礼完毕,返回洛阳宫,在太极殿里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司马炎随即颁发诏书,大赦天下,国号晋,改元泰始;封魏主曹奂为陈留王,将他迁到邺宫居住。曹奂不敢逗留,立即上殿辞行。朝中大臣只有太傅司马孚前来拜别故主,他边哭边说道:"臣已年老,不能再有所作为,但一生只认自己是大魏的臣子。"司马炎受禅时,只有司马孚不赞成。司马孚是司马懿的二弟,即新主司马炎的叔祖父。他官至太傅,生平洁身自爱,从不干预朝政。

第二天,司马炎派遣太仆刘原前往太庙祭祀,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祖母张氏为宣穆皇后、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相传,王太后年幼时聪慧过人,长大后又非常孝顺父母,深得邻人与亲友的喜爱。嫁给司马昭后,相夫有道,教子有方。王太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长子司马炎、次子司马攸、三子司马兆、四子司马定国、五子司马广德。司马兆、司马定国、司马广德三人先后夭折。司马炎,字安世,相貌出众,传说他发长至地,手长过膝,不是凡夫俗子的模样。司马攸,字大猷,深得司马昭钟爱,少年时饱读诗书,尤其擅长写文章,与司马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便将司马攸过继给他。司马昭曾叹道:"天下是我哥哥的天下,我只不过是依赖他才得以成就大业。我百年之后,天下归于哥哥的继子司马攸,我就放心了。"所以在与大臣商议册立世子时,司马昭力推司马攸。左长史山涛劝阻道:"废长立少,违背礼节,不好。"当时贾充已晋爵列侯,也劝司马昭不要违背礼节。司徒何曾、尚书令裴秀同声附和,请求册立嫡长,司马昭才册封司马炎为世子。司马炎篡位时正值壮年,春秋鼎盛,大有可为。执政之初,他不但清政廉明,而且非常节俭。有官员上奏说,皇帝的牛绳套已经破旧到不能再用了,司马炎就下令用麻绳替代丝绳。高阳人许允被司马昭杀害,但他的儿子许奇颇有才华。司马炎破例任命许奇为太常丞,不久还升许奇为祠部郎。

《南北朝》

龙护神畏的奇人

东晋哀帝兴宁元年,江南丹徒县出了一位乱世枭雄,名叫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他的远祖是汉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刘裕出生的那天晚上,整个屋子突然焕发光亮,就像白天一样。可是小刘裕一坠地,他的母亲赵氏就撒手而去,父亲刘翘认为他是个不祥之人,想把他扔了,幸亏姨母怜惜他,硬是把他留了下来。后来,刘翘娶萧氏为继室。萧氏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很好,呵护备至。刘裕十九岁的时候,已是七尺有余的壮小伙儿。不料刘翘突然病逝,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凄凉度日。刘裕向来不喜欢读书,只认识几个字,平日喜欢舞枪弄棒,骑马射箭。但乡里无从施展技艺,为了生计,刘裕不得不做鞋谋生,日子困苦不堪。虽然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刘裕却总是毕恭毕敬地奉养继母,宁可自己饿着,也不让继母受苦。

24小时,刘裕在竹林寺游玩,觉得有些疲倦,便在讲堂前打盹儿。僧徒见他衣衫褴褛,顿生逐客之意,正要上前喝逐,忽然看见他身上现出龙的图腾,周身还发出五色光。众僧异常惊骇,禁不住哗噪起来。刘裕被他们惊醒,问他们怎么回事。众僧仍是目不转睛地瞧着他,交口称奇。刘裕再三诘问,众僧才各述所见。刘裕微笑着说:"现在还有龙光吗?"众僧回答说:"没有了。"刘裕说:"请师傅们不要乱说!恐怕是你们被太阳迷住了眼睛,所以才产生五彩光芒的幻觉。"众僧不等他说完,齐声喧嚷道:"我们明明看见有五色光罩住你的身体,怎么能说是被迷住了眼睛呢?"刘裕也不跟他们多辩,起身就走。回家后,细细一想,众僧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地欺骗自己,难道果真有五色光护体,这会不会是大富大贵的预兆?左思右想,忐忑不定。到了黄昏就寝,刘裕还是狐疑不决,辗转反侧,蒙眬睡去。迷迷糊糊中,好像身旁果真有两条龙,左右盘着,他便跃上龙背,驾龙腾空,霞光绚彩,紫气盈途,也不知是何方何地,任龙游走。经过了许多山川,忽然前面笼着一道十分阴浓的黑雾,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十分混沌。刘裕伏在龙背上向下一看,只见下面露着一线河流,河中隐隐现出黄色。那龙到了此处,似乎也有些惊惧,悬空一翻,坠落河中。刘裕惊骇极了,一声狂呼,便醒了。睁开眼睛,四下一瞧,仍然是一张破床,唯独案上一盏残灯,临睡时忘记吹熄,所以余焰犹存。回忆梦中的情景,他迷惑不解,但想到乘龙上天,刘裕觉得好歹是个吉兆,将来时来运转,也说不定。于是吹灭灯,想再睡会儿。不料却怎么也睡不着,没过多久,便是晨鸡四啼,窗前露白了。

第二天一早,刘裕伺候继母用过早膳,便去祭拜父亲。途中遇到一个叫孔恭的风水先生,刘裕趁机与其攀谈。得知孔恭正在为一户富人挑选墓地,刘裕便决定与他结伴而行。到了候山,刘裕的父亲就葬在这里。因为家穷,没钱为父亲筑墓,只有一堆黄土耸在那里,除了刘裕,没人认得。刘裕戏逗孔恭说:"这墓怎么样?"孔恭绕墓地走了一圈,说道:"是谁挑的这块地,这可是一块发王地呢!"刘裕骗他说不知道,只问他什么时候会显贵。孔恭回答说:"不出数年,必有征兆,前途不可限量!"刘裕笑道:"敢情做皇帝不成?"孔恭也笑道:"你怎么知道这墓主的子孙不会做皇帝?"彼此评笑一番,孔恭说者无心,刘裕却是听者有意。二人作别,刘裕欣然回家,从此心中有了大志向。不过时机未至,生计依然要顾,刘裕整天外出劳作,不是卖鞋,就是砍柴;有时看到飞禽走兽,也会射中几只,拿来充饥。

这年秋天,刘裕在湖边割芦苇。正割着,突然觉得一股腥风扑面而来,又听见流水齐嘶,四面八方的芦苇都发出一片秋声,震动耳鼓。刘裕觉得有异,忙跳开几步,跑到一个高冈上,凝神四望。突然,从芦苇丛中窜出一条鳞光闪闪的巨蟒,张目吐舌,十分恐怖。刘裕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蟒蛇,吓了一跳,急忙摘下腰间的弓箭,搭弓上箭,仗着天生的神力,向蟒蛇射去。只听"嗖"的一声,不偏不倚,正中蛇颈。蟒蛇负痛难忍,昂首怒视刘裕,好像要扑咬过来。刘裕连忙又是一箭,正中蛇眼,蟒蛇垂下脑袋,蜿蜒而去,过了许久才不见踪影。刘裕估算了一下,蟒蛇竟有数丈长,不禁失声道:"好大的恶虫!幸好我动作利索,才躲过这一劫。"说完,又回到原来砍柴的地方,捆好已割下的芦苇,然后扛回家。第二天,刘裕又来到湖边,隐隐听到捣药的声音,刘裕越发诧异。随即依声寻觅,走到莽丛中,竟看见几个青衣童子正在轮流捣药。刘裕朗声问道:"你们为什么在这里捣药?"一个童子回答道:"我家大王被刘寄奴射伤,所以我们在这里采药。"刘裕又问:"你家大王是谁?"童子回答说:"我家大王是这儿的土神。"刘裕笑道:"你家大王既然是神,那他为什么不杀掉寄奴?"童子说:"寄奴以后定会大富大贵,我家大王又怎么能杀掉他呢?"刘裕一听这话,胆气益壮,呵斥道:"我就是刘寄奴,专门来此除掉你们这些妖孽!"童子一听到"刘寄奴"三字,立即骇散,连捣好的药都不敢带走。刘裕将草药拿回家,后来每被刀箭所伤,便用草药敷治伤口,一敷即愈。历经几次征兆后,刘裕自知前程远大,不应长栖于田垄,埋没终生。于是与继母商议投身从戎,想伺机大展宏图。继母知道他志向远大,就没阻拦他,由着他去从军。

刘裕辞别继母,投到孙无终旗下。孙无终见他身材高大,气宇不凡,料知他绝非庸碌之徒,于是先让他做自己的亲兵,不久又便提拔他为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会稽妖贼孙恩作乱,晋卫将军谢琰及前将军刘牢之奉命讨伐孙恩。刘牢之久仰刘裕的大名,想将刘裕收到自己旗下。刘裕也不推辞,立即投到刘牢之的大营。刘牢之令刘裕率数十人前去侦探敌人的踪迹。途中遇到几千名贼人,刘裕持着长刀,冲锋陷阵,惊得贼众霎时溃散。随后,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又带兵前来接应,杀得孙恩片甲不留,逃到海上去了。

不久,刘牢之回朝,刘裕也随军同去。孙恩无所忌惮,又攻陷会稽,杀死谢琰。刘牢之再次奉命东征,令刘裕前往勾章。刘裕边战边守,屡胜贼军。孙恩随后北犯海盐,刘裕忙移兵前去堵截,修城筑垒。等孙恩前来攻城时,刘裕亲自率数名死士迎击,大破孙恩。孙恩转走沪渎,航海到丹徒。丹徒是刘裕的故乡,刘裕得到警讯,日夜兼程赶往故乡。途中正好与孙恩相遇,一阵兜头痛击,孙恩军霎时溃散。晋廷因刘裕屡建奇功,升任他为下邳太守。刘裕受命后,继续率军剿贼。孙恩慌忙从郁州逃往临海,逃亡途中徒众被刘裕杀死大半。临海太守辛景趁势追击,杀得孙恩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投入海中,做水妖去了。

孙恩有个妹夫叫卢循,神采清秀,逃亡的残众推他为主,于是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当时,荆州刺史桓玄正统领荆、江八州的军事,威焰逼人。他因受到司马元显的猜忌而举兵作乱,并授任卢循为永嘉太守。晋安帝当即任命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令他调兵征讨桓玄;又任命刘牢之为先锋,刘裕为参军,令大军即日出发。

《唐史》

乱世枭雄

唐朝开国始祖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是东晋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李渊世袭谯、陇二州刺史,隋炀帝时升任太守,后来又封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隋炀帝出征辽东时,曾派李渊督运军粮,正赶上隋朝故相杨玄感起兵作乱,围攻东都。李渊紧急上疏,隋炀帝慌忙带兵回朝,命李渊为弘化留守,剿灭杨玄感。后来,杨玄感败死,李渊仍旧留守在那里。由于李渊平日对属下宽厚仁慈,所以深得人心。

隋末政治残暴,老百姓怨声载道。隋朝将亡的民谣起初只是在坊间流传,后来竟传入皇宫,连隋炀帝也常有耳闻。有些什么谣言呢?一说是:"桃李子,有天下。"一说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因祖上余荫官至左亲侍,隋炀帝见他额头棱角突出,眼睛白多黑少,就说他眼神诡异,把他的官罢了。杨玄感谋反时,李密曾经与他勾结。后来,杨玄感战败,李密逃入瓦岗山投奔翟让,一心想根据民间歌谣称孤道寡,哪知真命天子别有一李,不是他的李姓。

隋炀帝赶走李密后又怀疑到郕公李浑身上,先是诬陷他谋反,接着杀身灭族。然后隋炀帝大造龙舟,到处游山玩水。不久听说李渊深得将士之心,于是又猜疑起来,派使臣到弘化传召李渊。李渊因为李浑被灭族,不免兔死狐悲,现在突然奉诏,便料定隋炀帝不怀好意。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渊只好装出一副病容接见来使,私下里又拿出大量金银财宝贿赂使臣,说是自己病重,等病好一点儿之后马上到朝廷觐见。使臣得了金银,乐得做个人情,打着保票告辞。有钱能使鬼推磨,使臣到行宫后替李渊说了很多好话。隋炀帝那个时候正在恣意淫乐,哪有心思管什么李渊,便将这件事搁置了好几个月。

李渊有个姓王的外甥在后宫当差,有24小时被隋炀帝撞见,隋炀帝想起李渊的事,就突然问他:"你舅舅为什么好几个月不来见朕?"王某忙答道:"恐怕是病体尚未痊愈吧。"隋炀帝微笑道:"干脆死掉算了。"王某担心舅舅安危,连忙写了封密信寄给李渊。李渊看完信惊魂不定,左思右想得不出避祸的良策,只好再次贿赂隋炀帝的宠臣,自己则纵情酒色,韬光养晦起来。

哪知金钱刚刚买命,富贵却来逼人。李渊正在担心自己树大招风,偏偏隋炀帝又下旨,加封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命他讨伐盗贼。李渊奉命出发,连破盗贼敬盘陀、柴保昌等人,威名大震。捷报传到行宫,隋炀帝大悦,于是准备北巡。谁知冤家路窄,刚出雁门关,来了一大队突厥兵,头目叫始毕可汗。隋炀帝慌忙跑回雁门关,据关自守。始毕可汗竟然调集数十万番兵,把雁门关团团围住,每天攻城。隋炀帝惶恐万分,急忙传旨天下,召群臣救驾。

屯卫将军云定兴应诏之后,开始招兵买马,准备指日赴援。可巧有一位将门之子、济世英雄到云定兴军营报名入伍,此人正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个女中豪杰,她父亲名叫窦毅,曾经做过周朝的上柱国,尚武帝把襄阳公主嫁给了他。窦氏出生时,头发垂过脖子,三岁时头发就和身体一样长了。父亲教她读《女诫》、《列女传》等书,她能过目不忘。隋高祖杨坚篡位的时候,此女慷慨说道:"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挽救舅家。"窦毅连忙捂住她的嘴,暗地里却很惊异。窦毅曾经对襄阳公主说:"此女有奇相,而且见识不凡,要为她小心择婿。"于是在家里的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遇到有人求婚,先让他射箭,谁能射中雀眼才肯将女儿许配给他。当时的王孙贵戚争着来射箭,却都败兴而归。李渊后来者居上,连发两箭,一箭中左目,一箭中右目,于是成就了一段好姻缘。窦氏生了四男一女,长子名叫李建成,次子就是李世民,第三子李玄霸,第四子李元吉,女儿嫁给了临汾人柴绍。

《五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五代史上的及时个朝代是后梁,后梁的及时个皇帝是大盗朱阿三。朱阿三出生在宋州砀山午沟,父亲叫朱诚,读过一些书,在乡里做老师;母亲王氏先后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叫朱全昱,二儿子叫朱存,小儿子叫朱温。朱温排行第三,小名就叫朱阿三。据说,朱温出生的时候,屋顶上红光闪闪,把天都照红了。乡亲们大吃一惊,以为朱家着火了,纷纷提着水桶跑去救火。可是,到了朱家门外,却没看见什么火光,只听见婴儿的哭声。乡亲们更加疑惑,后来才知道,朱家新生了一个孩子。大家都认为这个婴儿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朱温三五岁时,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喜欢弄棒使棍,与邻居家的孩子们吵闹。二哥朱存跟他一样,也是个淘气的孩子。父母多次训斥他们,二人都不肯改。只有长兄朱全昱,生性忠厚,温文尔雅,很像他们的父亲。朱诚曾对别人说:"我这一辈子熟读五经,就靠教书糊口。生的三个孩子,只有全昱像我,存和温都很淘气,不知道他们长大了会怎样!"

三个孩子逐渐长大,饭量也越来越大。朱诚教书挣的钱不够养家,因此抑郁成疾,最终病逝。朱诚死后,家里连丧葬费都凑不起来,幸亏亲戚邻里帮助,才得以将他草草埋葬。但是,一个母亲抚养三个儿子,要生存下去也非常困难。不得已,母子四人投奔萧县,在富人刘崇家里做帮佣。朱全昱很勤劳,但是体力不够;朱存和朱温力气很大,但是一个粗心大意,一个狡猾懒惰。

刘崇曾经斥责朱温:"朱阿三,你整天吹牛皮,说自己无所不能,其实你只不过是个窝囊废!你在我家做佣人,哪块田是你耕的,哪个园是你浇的?"朱温答道:"你们这些粗俗的人只知道种地,哪里懂得好男儿的雄心壮志?难道我会一辈子给别人种地吗?"刘崇见他出言顶撞,禁不住怒气冲天,顺手抓起一根棍子就向他扑过去。朱温一把夺过棍子,折成了两段。刘崇更加恼火,四处找更大的棍子。刘崇的母亲看见了,问刘崇是怎么回事。刘崇嘴里嚷着:"一定要打死朱阿三!"刘母慌忙阻止说:"打不得!打不得!你不要小看朱阿三,他将来可是了不得。"原来,朱温刚到刘崇家时,晚上睡觉,他的屋里忽然发出一阵响声。刘母被惊醒了,起来一看,朱温的床上竟然有一条赤蛇,鳞甲森森,光芒闪闪,吓得她毛发都竖了起来,禁不住大叫一声。朱温被惊醒后,那条赤蛇就消失了。此后,刘母便知道朱温不是寻常人,所以对他格外好,还常常告诫家里人不要欺负朱温。刘崇的家人都半信半疑,有的甚至笑话刘母老糊涂了。刘崇很孝顺,母亲不允许他责骂朱温,他也只好作罢。朱温因此又能在刘家安居,但是他整天无所事事,长到二十岁,还是经常闯祸。

24小时,朱温偷走了刘崇家的饭锅,刘崇要惩罚朱温,又多亏刘母出来庇护。刘母告诫朱温:"你已经成年了,不应该再这样顽皮。你不想种地,那你准备做什么呢?"朱温回答说:"我喜欢骑射,不如给我一副弓箭,我去打些野味来吧。"刘母答应了。从此,朱温天天出去打猎,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朱存看了心里痒痒,也向刘崇要了一副弓箭,跟着朱温一道出去打猎。两个人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24小时,春光明媚、艳阳高照,他们来到宋州郊外。朱温正陶醉在美景之中,忽然看见几百名士兵,护拥着两辆香车走过。他不由自主地尾随两辆香车,朱存也随他一块儿跟去。他们来到山脚下,看见绿树掩映下一个大禅园慢慢地显露出来。两辆香车已经停住,婢女们扶出两个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