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药法律问题研究图书
人气:30

互联网医药法律问题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覆盖超出了众人的预期,“互联网 ”不仅成为众人创业的重要平台,而且渐进成为国家的行动战略。作为新兴业态的“互联网 ”医药,同样在这一大潮中不断...
  • 所属分类:图书 >法律>网络法律法规  
  • 作者:[刘炫麟] 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2076797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
  • 印刷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覆盖超出了众人的预期,“互联网 ”不仅成为众人创业的重要平台,而且渐进成为国家的行动战略。作为新兴业态的“互联网 ”医药,同样在这一大潮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予以扶持与监管,以维护患者安全,助力分级诊疗,优化就医体验,改善医患关系。然而,无论是执法者还是相对人,均深切地感觉到,现有的卫生立法已经难以适应互联网医药的发展节奏,卫生政策囿于自身位阶较低和制定主体繁多等因素,有的难以贯彻执行,有的甚至相互矛盾,社会实效不够理想,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互联网医药行业尚未形成。这一窘境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国对这一领域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基于此,我们组织了20余位理论学者与实务专家共同探讨互联网医药法律问题,希冀为立法机关、互联网医药企业等相关主体提供些许对策建议和理论证成。

目录

申序

刘序

王序

在线预览

及时节 互联网医药的内涵

一、互联网医疗

(一)互联网医疗与医疗互联网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何谓“互联网医疗”远未达成共识,甚至有部分学者直言,不应称之为“互联网医疗”,而应称之为“医疗互联网”。我们认为,如果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观之,使用“互联网医疗”比“医疗互联网”更为达意。理由是,“互联网医疗”与“医疗互联网”相比,其更为强调“连接、共享、开放、创新”等思维理念,而不仅仅强调互联网之“便捷、增效”等工具属性。换言之,“互联网医疗”更加强调作为患者的用户体验,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而“医疗互联网”尽管也不同程度地向“以患者为中心”靠拢,但本质上仍可能是“以管理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因此,互联网医疗是医疗互联网发展的充分阶段,亦是高级阶段。

(二)互联网医疗的概念争议

我们注意到,使用“互联网医疗”这一概念的理论学者和实务人士中,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样存在认识上的重大分歧。例如,有的学者认为,互联网医疗是数字医疗(digitalhealth)在中国语境下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词语发明,是用数字手段和传统医疗结合进行服务的医疗模式。数字医疗的载体可以是移动端,如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医疗设计涉及很广,包括医疗类IT技术,比如电子病历、云档案;可穿戴设备和APP;移动端的产品和工具;网络医疗社区,比如病友社区和医生社区;远程医疗;生物传感设备等。(1)有的学者则认为,“互联网 ”医疗健康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通信(移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互联网 ”医疗健康应用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物管理、计划生育、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电子商务等医疗卫生各个领域,包括网络健康教育、医疗健康信息查询、在线疾病风险评估和疾病诊疗咨询、网上就诊预约、网上或远程医疗服务、线上医疗支付、互联网延伸医嘱和电子处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在线健康监测、慢病管理、康复指导、基因检测以及由云医院、网络医院等提供的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相关服务。(2]还有学者认为,互联网医疗就是把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和平台,为用户提供医疗咨询、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健康教育、电子健康档案、远程诊断治疗、电子处方和远程康复指导等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概念评析

我们认为,前述及时种概念界定过于简单,且描述不清,尽管该种界定试图通过列举揭示出互联网医疗的外延,但整体上过于宽泛。例如,网络医疗社区(病人社区和医生社区等)在本质上主要是一个互动交流平台,部分网络医疗社区在准人资格、医师的技术水平等方面与互联网医疗相距甚远,至少不宜全部纳入互联网医疗的范畴。

……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