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可能·周濂作品图书
人气:26

正义的可能·周濂作品

财新思享家系列之一,青年哲学家周濂继《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畅销50万册后全新力作,带给你在当下中国坚持健康常识的勇气!陈嘉映、许知远、刘苏里、徐晓等众多知识人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思维的清晰与强烈的现实意识,令周濂成为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公共声音之一。

周濂将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辅之以良好的学理背景,深入浅出地将枯燥的政治哲学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本书是周濂此前精彩的哲学随笔《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升级版——在理性与常识之间拓展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的写作空间,为每一个致力于社会正义和试图实践理性人生的读者,提供难能可贵的阅读体验。

编辑推荐

1.青年哲学家、当下重要的公共声音之一——周濂,继《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后,潜心三年,又一力作!

2.在书中,周濂将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辅之以哲学专业之快刀的剖析,再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述,深入浅出,将民主、自由、正义、平等等枯燥的政治哲学词汇融入生活场景之中,有助于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个正常社会应有之理念。

在周濂看来,一个真正的正义社会,就必须要尽可能地“排除”社会偶然性和“减少”自然偶然性的任意影响,为每一个公民充分发展和实践各自的理性人生计划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

3.在理性与常识之间拓展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的写作空间,为每一个致力于社会正义和试图实践理性人生的读者,提供难能可贵的阅读体验。

4.陈嘉映、许知远、刘苏里、徐晓等众多知识人诚挚推荐!

“财新思享家系列”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从事西方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

已出版专著《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哲学随笔《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目录

代序正直的生活有代价不正直的生活代价更沉重

辑壹

布鲁克林没有膨

恐惧和它的双胞胎

美丽的1984

情感教育

自由的生活碎片

一切都在秩序中

勇气从何而来?

作为“例外状态”的奥尼尔

辑贰

嫉妒、怨恨与愤恨

不自制、放纵与冷漠

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

当公共知识分子变成“公知”

“到叙拉古去”

告诉我,你是怎样生活的

有所怀疑与有所不疑

我知道与我相信

好人与好公民

合乎情理的不一致

正义与运气

为自由主义一辩

给平等一次机会

辑叁

把正义还给人民

当正当性萎缩成合法性

道德说理的限度

天下体系》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正义的两面:道德心理学的,非形而上学的

重新思考国家

关于理由的那些事儿

辑肆

“我总是生活在表层上”

在道德乌托邦主义与自鸣得意的现实主义之间

自由主义及其不满

哲学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才有青春

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

改变观念就是在改变世界

中西语境下的平等观

父亲是女儿的保护伞

在线预览

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

那天去看电影《白鹿原》,散场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对 于黑娃、田小娥这些二十年前让我血脉贲张、眼红心热的角色通 通无感,反倒是白嘉轩、鹿三这两个古板硬气到冥顽不化的老家 伙叫我感怀不已?

毫无疑问,我既不认同白嘉轩代表的纲常伦理,更不接受鹿 三的杀人行径。思来想去,只有一种解释:白嘉轩与鹿三这一主 一仆,尽管地位悬殊,但穷且弥坚的品性却是出奇的一致,无论 大时代如何变迁动荡,也不管社会怎样信仰大破、人欲横流,在 他们的眉宇间总能找到“堂堂正正,自尊正派”这八个大字。

没错,就是“堂堂正正,自尊正派”,虽然白嘉轩不能与时 俱进,虽然鹿三有些愚昧甚或残忍,但是他们始终把腰板挺得直 直的,试图活出一个人样来。

白嘉轩无疑浓缩了中国儒家的道德理想人格,然而,这样的正派人生绝非儒家精神的专利,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非儒家传统的西方人同样推崇并且能够培育出正派的品格。 美国及时夫人米歇尔就给我们讲述了类似的故事,在不久前

的美国总统竞选造势大会上,米歇尔自述她的父亲是城市水厂的 一名泵浦操作员,患有多发性硬化症,饱受病痛折磨,不良于行, 但是米歇尔从小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场景:每天早晨,父亲抓紧 他的助步器,用浴室的洗脸池支撑着自己的身体,缓慢地刮好胡 须,扣好制服去上班。当结束了漫长的24小时工作后,他再一点一 点地挪步上楼回家,拥抱米歇尔和她的哥哥。

米歇尔说:“无论多么艰难,我父亲从未请过24小时假……” 为了让兄妹俩接受良好的教育,父亲哪怕贷款也要资助他们读大 学,“他从未让我们因为姗姗来迟的支票而错过任何一个报到截 止日期”。对于父亲来说,衡量生命成功与否的方式就是“能否 靠工作让自己的家庭过上体面的生活”。

这个家庭之所以能够安贫乐道,“不嫉妒其他人的成功,也 不在意其他人是否比他们拥有更多”。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国家 能够给他们未来,相信这个制度能保障他们希望——“哪怕你出 身贫寒,只要你努力工作,做好本职,那么你就能让自己过上体 面的生活,而你的子女和他们的孩子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也正是因为能够积极地接受并且认同政治制度,因为有了父 辈的言传身教,“我们学会了做自尊正派的人——努力工作远比 挣钱多少重要,帮助别人比自己争先更有意义。我们学会了做诚 实守信的人——要讲究真相,不能妄图走捷径或耍小伎俩,以及 公平争取来的成功才算数”。

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价这场演讲:“包含了个人情结与国正派社会与正派的人

那天去看电影《白鹿原》,散场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对 于黑娃、田小娥这些二十年前让我血脉贲张、眼红心热的角色通 通无感,反倒是白嘉轩、鹿三这两个古板硬气到冥顽不化的老家 伙叫我感怀不已?

毫无疑问,我既不认同白嘉轩代表的纲常伦理,更不接受鹿 三的杀人行径。思来想去,只有一种解释:白嘉轩与鹿三这一主 一仆,尽管地位悬殊,但穷且弥坚的品性却是出奇的一致,无论 大时代如何变迁动荡,也不管社会怎样信仰大破、人欲横流,在 他们的眉宇间总能找到“堂堂正正,自尊正派”这八个大字。

没错,就是“堂堂正正,自尊正派”,虽然白嘉轩不能与时 俱进,虽然鹿三有些愚昧甚或残忍,但是他们始终把腰板挺得直 直的,试图活出一个人样来。

白嘉轩无疑浓缩了中国儒家的道德理想人格,然而,这样的正派人生绝非儒家精神的专利,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非儒家传统的西方人同样推崇并且能够培育出正派的品格。 美国及时夫人米歇尔就给我们讲述了类似的故事,在不久前

的美国总统竞选造势大会上,米歇尔自述她的父亲是城市水厂的 一名泵浦操作员,患有多发性硬化症,饱受病痛折磨,不良于行, 但是米歇尔从小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场景:每天早晨,父亲抓紧 他的助步器,用浴室的洗脸池支撑着自己的身体,缓慢地刮好胡 须,扣好制服去上班。当结束了漫长的24小时工作后,他再一点一 点地挪步上楼回家,拥抱米歇尔和她的哥哥。

米歇尔说:“无论多么艰难,我父亲从未请过24小时假……” 为了让兄妹俩接受良好的教育,父亲哪怕贷款也要资助他们读大 学,“他从未让我们因为姗姗来迟的支票而错过任何一个报到截 止日期”。对于父亲来说,衡量生命成功与否的方式就是“能否 靠工作让自己的家庭过上体面的生活”。

这个家庭之所以能够安贫乐道,“不嫉妒其他人的成功,也 不在意其他人是否比他们拥有更多”。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国家 能够给他们未来,相信这个制度能保障他们希望——“哪怕你出 身贫寒,只要你努力工作,做好本职,那么你就能让自己过上体 面的生活,而你的子女和他们的孩子也会过得越来越好”。

也正是因为能够积极地接受并且认同政治制度,因为有了父 辈的言传身教,“我们学会了做自尊正派的人——努力工作远比 挣钱多少重要,帮助别人比自己争先更有意义。我们学会了做诚 实守信的人——要讲究真相,不能妄图走捷径或耍小伎俩,以及 公平争取来的成功才算数”。

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价这场演讲:“包含了个人情结与国

家政策,可算是米歇尔迄今为止最为政治化的一次演说。”然而 在我看来,米歇尔的演讲之所以成功,不在于它的政治化,而恰 恰在于她还原了政治的本来目的,让人们明白政治不应该是尔虞 我诈的权力斗争,而应该是并且始终是关乎国民的良善生活,是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个体能够过上有价值、有尊严的正派生活。

据说完整版的电影《白鹿原》,一幕发生在鼎革之变后, 已经荣升滋水县及时任县长的白孝文在群众集会上侃侃而谈,垂 垂老矣的白嘉轩站在台下无声地咳嗽,在西北漫天的狂沙中,慢 慢地弯下腰去。

我愿意把它视作一种隐喻。虽然孔子说“导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但是当儒家的道德理想脱离了赖以依存的文化 土壤和政治架构,“有耻且格”(羞耻心与正义感)便将面临皮 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因为在残酷的政治现实和强大的意识形 态宣传攻势面前,再挺拔的脊梁都会以不自觉的方式弯曲。

1952 年,“三反五反”期间,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在清 华大学做思想检查,几次下来,群众“反映很好”,但领导却认 为他“问题严重”“不老实交代”。逻辑学家金岳霖前去探望意 志消沉的冯友兰,神情激动地对他说:“芝生,你问题严重啊, 你一定要好好检查,才能得到群众的谅解。”冯友兰喃喃自语:“我 问题严重,问题严重……”说罢,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拥而泣,涕泗交流。下午时分,冯友兰继续做检查,这位曾经将人生境界

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哲人刚一开 口,就泣不成声,两个小时极其沉痛的自我剖析赢得全场多次掌 声,终于顺利过关。

自此以后,历经“五七”反右“”,中国知识分 子的堂堂正正、传统儒家的自尊正派一路走低,直至“化作青烟, 驾鹤西去”。少数几个拒绝摧眉折腰的,要么从此缄默不语、自 动噤声,比如梁漱溟,要么历经磨难,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比如 储安平。

有人这样总结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景观:1. 为了一点点利益 害人无底线;2. 有权的没权的都不看长线仿佛没有明天;3. 太多 人只关心结果,无所谓是非;4. 很多人幻想甚至崇拜不劳而获;5. 遇 事要么冷漠逃避要么阴阳怪气;6. 民族主义比色相更好卖。

假使此言不虚,那么我们真该好好琢磨,这个昔日德教甚隆 的文明古国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如果做个思想实验,把白嘉轩与米歇尔的父亲互换身份与处 境,我相信前者的腰板依旧会挺拔,而后者多半会在群众大会上 涕泗交流、泣不成声。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发现,一切都从根本上与政 治相联系;不管你怎样做,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 性质将他们造成的那样;因此,‘什么是可能的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在我看来,只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性质能

造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明、最聪慧,总之是好的人民?”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制度与人心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另

一种声音也开始慢慢流行。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句狠话:“民主 自由讲了这么多年屁用没有,要我也鄙视你们这帮讲民主的。” 读罢不由心下一惊,原来,在某些没挤上车的人眼里,最该责怪 的既非插队加塞的乘客,也非开黑车售假票的司机,而是那些试 图重建秩序之人。

转念一想,也是,当希望一再落空,而现实又因为希望的若 有若无而益发显得难以忍受,常人自会产生一种厌烦和不耐,并 且,这种厌烦与不耐常常不是指向问题的制造者,而是指向希望 的提供者。

这种论调虽不科学,但也并非不合情理,我猜想他们的 心路历程是这样的:你们总是在口口声声地批评制度,可是制度 的改变不仅遥遥无期而且根本不知从何入手,你们自己对此也心 知肚明,但还是像老和尚念经一样没完没了,就好像只有你们高 瞻远瞩,只有你们头脑清明不装睡,谁比谁差多少?够了,不要 再向我们提供“虚假的希望”,我们已经受够了。

人们之所以会对某种表述感到厌烦,或者是因为它被重复多 次以至于有了审美疲劳,或者是因为它被教条地应用以致成了包 治百病的万灵丹。但是,也许这个表述并没有打算包治百病,它 在特定的语境下仍有其实质意义,也许有时候我们要抑制住审美 疲劳反复重申之,因为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

比方说,7 月 21 日,北京暴雨,房山区遭到重创,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当地的两家人,当北京市政府启动救

济方案时,他却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而不能享受救济,谁能说这不 是户籍制度所导致的问题?

再比如,9 月 22 日,北大法学院召开的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研 讨会上,来自黑龙江的金女士失声痛哭,因为她的孩子一直在北 京上学,有完整的学籍,但在高考来临之际,却面临既不能在北 京报名也不为黑龙江接受的两难困境,全家陷入巨大焦虑中,谁

又能说这不是户籍制度所导致的问题?

作为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追求“在他者中的自我存在”, 我们既可以从他者那里赢得“荣誉”(honor),也可以从他者那 里遭致“羞辱”(humiliation)。以色列政治哲学家马格利特说, 虽然荣誉和羞辱在人类生活中都占据着核心位置,但是相比之下, 消除令人痛苦的恶(羞辱)要远比创造让人愉悦的善(荣誉)更 为紧迫。

对于分分秒秒生活在现代国家中的个体来说,较大的他者不 是别人,就是那个无处不在并且自始至终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生 活远景和性格养成的政治制度。因为不是生在北京,所以即使舍 身救人也无法享受最为基本的灾后救济,因为没有北京户籍,所 以即使拥有完整的学籍也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凡此种种,借用 马格利特的观点,就是赤裸裸的“制度性羞辱”。

所谓“正派社会”就是“制度上不羞辱所有人”的社会。对于一个民主社会,它的正派就体现在“保护社会成员不受自由市

场的羞辱”,比如“重视贫困、无家可归、剥削、恶劣工作环境、 得不到教育和健康保障等等”。而对于一个正在迈向或者宣称准 备迈向民主的社会,它的正派就还需要表现在保护社会成员不受 肆意妄为、不受约束的政治权力的伤害。

我们曾经有过正派的人,他们堂堂正正,自尊正派,慎言笃行, 有耻且格。但是社会并没有保护好这些正人君子。从“三纲五常”, 到“红五类”“黑八类”,再到城乡二元户籍制,总有一部分, 甚至是大部分人被排除在外。

也许时间会促成正派社会以及正派的人快点出现,就像米歇 尔所说:“我也许没有机会实现梦想,但也许我的孩子们会有…… 也许我的孙子孙女们会有……”

媒体评论

周濂是一位极出色的青年学者。他的文章被受众喜读乐闻,不仅因为它们讲出了精彩的道理,更在于整体呈现出健康正大的人性面貌。在病态泛滥的当下,坚持健康常识的勇气更珍贵,对世道人心也更多裨益。

——陈嘉映

思维的清晰与强烈的现实意识,令周濂成为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公共声音之一。

——许知远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其实wo**的评论:

濂在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有节制的抨击力度,让文章既具有着一般时评的安抚公众愤懑情绪的作用,又保有了难得的思辨性。而这种思辨其实是在进行一种内省式的清算,如作者所说: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清算,一场与自己本性进行的战斗,一个也许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的‘认识你自己’的追问。

2015-09-22 14:50:18
来自你猜我**的评论:

周濂在每篇几千字的文章中,犀利地指摘纷纷扰扰的争议后,笔锋一转地触及了从中显现出来的人心世情的问题,将一件原本在争论中已显乏味的社会事件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哲思境地,令人如入柳暗花明之境。

2015-09-22 14:48:55
来自着衫冲**的评论:

青年哲学家周濂继《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畅销50万册后全新力作,带给你在当下中国坚持健康常识的勇气!陈嘉映、许知远、刘苏里、徐晓等众多知识人诚挚推荐!

2015-12-12 21:11:33
来自励志中**的评论:

沉浸在对抽象问题和主义的讨论里,更多还是出于自我的无明,而非事物的义理。当然,现在也不见得读的明白,但这么想想,可能真的有很多书需要重读了。周教授比刘教授写得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出类似的文章。

2015-09-21 15:33:44
来自时间践**的评论:

对现实问题进行敏锐的洞察,并通过生花妙笔,把他对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2015-09-23 09:15:28
来自也为像**的评论:

周濂在本书中一边带着读者细腻的分析问题,一边又在行文中把曾经学到的,读到的,讨论过的,思考过的哲人前辈的观点向我们娓娓道来,不断地为这错综复杂的现实提供可行的,可考虑的,值得深思的方法论。

2015-09-21 15:18:34
来自流年撒**的评论:

对我来说,这样轻松又达一定深度的评论或随笔,可做扩大知识面的索引。至于适合日常生活的价值观,我想我们都是跳来跳去的罗素,一番叩叩敲敲,在推倒和重建中有一些东西终会不倒,累积中就有甚么站立起来了。

2015-09-23 09:48:54
来自结局的**的评论:

书名是《正义的可能》,周濂为我们解释了他所理解的正义,简单说,社会正义在消极的意义上体现在不在制度上羞辱任何人,在积极的意义上体现在保证每一个人有基本的能力去追求他所想要追求的幸福人生。可能?作为一个保守的乐观主义者,他还是对这个时代充满希望的。

2015-09-21 15:05:0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适合喜欢哲学的人,而且不会很枯燥,周濂的这本书仔细看了,虽然都是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形式颇有创新,他善于“远取喻”,从最新、最鲜活的国外案例、理论、事件入手,与我们当下的背景相结合,所以信息量特别大,在谈道理之外,颇能开人眼界,给读者以世界人的思考方式,有独特的趣味。

2017-01-19 10:33: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周濂之前出了一本书叫做《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当初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买了下来,然后事实证明真的很好看,虽然说以我现在的年纪和阅历,有些地方看的还不是很明白,但是真的感觉很棒,我不是文科生,我也不立志专业学哲学,他能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的说理很透彻也很认真。

2016-06-19 15:42:39
来自我只是**的评论:

某种意义上,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清算,一场与自己的本性进行的战争。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面,你需要清算智识上的无明,克服意志上的软弱。你当然可以选择向古人今人亲人朋友陌生人求助,但是归根结底,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2015-09-22 15:31:13
来自你的笑**的评论:

《正义的可能》是作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联系社会实际,作为读者看来,突然发现原来那么多的问题在千年前的先哲眼里早已被归类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思路。在这个“非常槽糕”的社会里,如果不能学会独处的技能,那就多看看先哲的智慧,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

2015-09-21 15:55:46
来自分手说**的评论:

第一遍读完。作为周老师的脑残粉我读每个字的时候都似乎能看到他说这些话的样子和听到他的声音。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认真阅读并且不时笑而不语。读完的感觉是好书,但是对周老师来说他还可以再厚一点我等着呢。

2015-09-21 15:52:50
来自一场梦**的评论:

读毕本书,作者想表达的: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颠倒是非的时代里,一个人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风紧但不扯呼,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从事“微革命”,做个“合格的公民”。

2015-09-22 15:18:01
来自只要伱**的评论:

与其说是时评,倒不如说是哲学评论,而且感觉有哲学底子的都不行,必须得是潜心研究哲学的人愿意一个一个弄懂周老师举的这些哲学例证的人读来才会饶有趣味,不然就只能得到虽不明,但觉厉的结果。

2015-09-23 09:27:55
来自不离不**的评论:

尽管有着强烈的批判性,但作者的著述的底色是向上的。他提醒着我们要认识到诸多世态上蒙着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却终究没有伸手撕开那面纱。但这已足够——能愿意与自己的人生进行彻底的清算,这已然是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所能具备的难得的德性。

2015-09-22 14:52:00
来自只能笑**的评论:

作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联系社会实际,作为读者看来,突然发现原来那么多的问题在千年前的先哲眼里早已被归类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思路。在这个“非常槽糕”的社会里,如果不能学会独处的技能,那就多看看先哲的智慧,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

2015-09-23 09:27:16
来自为谁清**的评论:

周濂的书没有枯燥的哲学概念和令人反感的说叫,他反复在强调应有的常识:一个相对美好的社会,它最终是基于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改善,而每个个体的改善无法通过体制的变革一蹴而就,它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改善你自己。

2015-09-21 15:04: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是看到刘瑜的书才过来买他的书的。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嗯,作者的文笔非常的细腻。当当的物流也非常好,快递员非常的有耐心,快递包装的非常好。下单才两天吧,就已经到了非常的快。我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在当当买的,无限回购!!!

2016-10-23 20:07:54
来自爱不爱**的评论:

从低处讲哲学,到高处看革命,即使你对哲学和革命毫无兴趣,我相信只要拿起这本书你都无法放手。读过的书里唯一一本没有在书上画笔记的,因为读一遍太少。从崔健到维特根斯坦,从让人默默窃笑到实在笑不出来。年轻的学者,提出问题的星星之火。强推~

2015-09-22 15:30:06
来自是谁惹**的评论:

周濂的这部《正义的可能》让我对那些学术人才颇为惊艳,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这本书里让我见识到了一个沉浸学术多年的人是如何运用熟练地逻辑分析能力,巧妙地如庖丁解牛般,把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中深藏的本质内容解析到世人面前。

2015-09-21 15:15:33
来自放纵自**的评论:

正义的可能,某种意义上,人生就是一场彻底的清算,一场与自己的本性进行的战争。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面,你需要清算智识上的无明,克服意志上的软弱。你当然可以选择向古人今人亲人朋友陌生人求助,但是归根结底,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2015-09-21 15:47:56
来自秒杀高**的评论:

在本书中,周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自由主义者应该有的价值取向,而这个取向应该成为所有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共识:“自由主义其实是强者的伦理学,因为自由主义要求你自主选择人生,并且有勇气承担自主选择带来的责任,甚至是负面的后果。”

2015-09-21 15:00:11
来自最后还**的评论:

对中国人对政治冷漠的呐喊,但不同于当年的鲁迅先生,周濂的文字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哲学的角度去引导人思考,试图以此而激起人们对于政治或哲学的积极参与,这与其哲学专业背景息息相关。 时隔三年,周濂带着他的新作《正义的可能》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2015-09-23 09:43:23
来自痴人依**的评论:

这本书是《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升级版,从内容上看,周濂确实是在装备升级,三年的修炼,文字上更加精进,枯燥的哲学概念与幽默风趣的文字完美搭配,很耐读,也能引人深思,慢慢品读相信会很有收获。

2015-09-21 15:05:46
来自厭倦了**的评论:

哲学家思索人生,这是哲学给人的普遍印象。但事实上,哲学的工作在于解决诸多问题,有关人生的意义只是其中之一。从古至今,人们对人生的意义各有譬喻,周濂老师没有定义,因为他知道,人生的概念太庞大,以致它足以宽容和嘲笑任何解答。

2015-09-22 14:58:32
来自射手座**的评论:

看过本书后,想借用崔卫平老师对周濂的评价来概括。她说周濂的写作拥有“飞翔的姿态”:从概念的高处飞往粗糙的世界,又从现实的沟壑飞往理想的所在。这固然有些夸张,但多少表达了周濂的写作倾向。

2015-09-21 15:12:15
来自歇里斯**的评论:

在周濂的文章中,立场总是在最后给出来,但在给出立场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学会了解自己的对立面,“我自己是尽可能地在两种或者更多种矛盾的观念之间找到相互的可通达性。所谓思想,就是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开辟出道路来,不让它们成为孤岛。”

2015-09-21 15:21:2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