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改革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实现长远发展,需要将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人力资源市场相结合,进而满足建筑工程市场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需要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教学模式,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校企结合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探索和尝试,促进该专业的发展。明确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制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1 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要对教学的理念、模式、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基础课、专业素质课、专业实践课三个部分。

1.1 减少理论课的课时,突出实用。理论基础课主要涉及:①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等,通过对上述课程的学习,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增强学生的体魄,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②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与建筑制图, 建筑CAD设计基础等,通过开设上述课程,为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进而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为后期的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课时控制在总课时的40%左右,并且一贯坚持够用、必须的原则。

1.2 围绕学生的岗位能力开设专业素质课。专业素质课主要涉及: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而开设专业素质课,其课程选择一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开设各门课程的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突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完成一定的专业理论课之后,可以到设在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训,通过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

1.3 专业实践课程注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在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在建筑生产一线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专业实践课主要涉及认知实践、计算机辅助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实践及岗位实习等课程。通过校企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教学资源,采用顶岗实践、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等方法,让高职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进入岗位角色,让学生“零距离”上岗。

1.4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双证书”制度。在课程体系中纳入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等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联的课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需求,选择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当毕业的时候,学生一手拿着毕业证,一手拿着相应的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5 改变教学理念,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职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提供教学服务,教师将服务的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健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的技能培养方案,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揉合,通过简明扼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2 强化实验和实训,走校企合作之路

2.1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实训项目。通过完善实训设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借助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测评标准等。学校要对学生的业务能力重点培养,同时企业也选择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形成校企的良好互动。

2.2 对 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建设新型师资队伍。①建设 “双师型”队伍。主要表现在:一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加入教师队伍,学校安排他们进入企业参加实习,直接参与工程实践,掌握一定的工程经验;二是从企业吸纳一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具有中高级职称且具备教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三是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们做报告,通过典型的工程案例,介绍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执业资格考试,进而增长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地积累,在高职院校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高学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面对当前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机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要抓住机遇,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走校企结合的道路。高职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培养下,业务能力和理论知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提升了高职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最终形成“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局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试析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以来,通过积极实施校企融合、专业与建筑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施工员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 五个对接

一、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围绕湖北省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和湖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筑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湖北省是全国的建筑业大省,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筑业也是当前技能型人才紧缺的五大行业之一,建筑类人才培养已被列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之中。2011年,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该专业面向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及武汉“1+8”城市圈,服务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建筑业及区域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钢结构产业,培养面向建筑施工、建筑管理及时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思路及目标

围绕武汉城市圈和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支柱产业——建筑业、钢结构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内涵,凝结专业特色,促进“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按照“四方联动、三层合作、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建立和健全建筑类专业理事会保障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创新“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应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任务驱动、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完善理实一体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为重点,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三双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外引内培”为途径,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力度;试点实行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不断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三年的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成武汉城市圈及大别山试验区建筑行业、钢结构产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区域内建筑行业、钢结构产业的建筑技术研发基地、职业培训基地。

三、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途径

1.专业与产业对接,推进校企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以专业为纽带,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分理事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行业协会、建筑企业、教学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组成。通过政府协调、行业指导,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社会服务培训等工作,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学院、系、专业三层合作,与湖北省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湖北长安建筑有限公司联办长安建筑学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组建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长安建筑学院,合作培养建筑专业人才,开设订单班——“长安班”,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的紧密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2年主要在学校进行学习,同时穿插开展校内外实习,1年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原来的每学期,逐步改革为“一长一短一长”3个学段,实现分段循环教学,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分层训练,逐级递进,逐步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训练项目,分级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共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的职业能力逐级提升,从而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依据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基于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以施工员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围绕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全真模拟,在对岗位(群)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和阶段产品特点,进行课程开发,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与湖北长安建筑股份公司、湖北玉环建筑公司等密切合作,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围绕岗位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强化实训环节,加大对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的力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围绕岗位职业活动、实际操作技能设置专业课程,从建筑行业的职业?工种岗位或岗位群?实际需要的技术、能力出发,根据国家相关专业规范标准,设计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教学模块,重新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于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安装工程公司、专业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单位等,主动适应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安装、管理等生产及时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次要就业岗位有造价员、资料员、测量员、监理员等。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求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从而对接相应的国家或地方职业技能相关标准。目前,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书”的比例已达到98%以上,我们大力推行“双证书”教育,实现“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学习,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及鉴定程序,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进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竞争力,更加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人才要求。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随着社会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麦可斯研究报告指出:“土建类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是沟通和自学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针对在校学生,严格按照终身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学习情感和态度、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及其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强化德育教育,使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将“被动”学习逐步引导至“热爱”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上,以利于学生将来的成长,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学习“主动”学习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拓展学生学习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使所有受教育者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既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也要奠定其理论基础、技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还必须整合所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体系的对接,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地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的相互贯通,使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之间实现衔接和互认。通过政府协调、行业指导,推动企业委托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使企业职工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发展、终身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已启动实施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我们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落实各项建设内容,进一步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理清建设思路,明确建设方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五个对接”, 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把本专业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专业,开创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关于中国古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四位一体;多角度、多方位监控;教学督导;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原则与影响因素,探讨了中国古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监控体系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管理机构、教师教学质量如何监控与激励、怎样监控学生学习质量、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等问题。

一、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定位是否;教学手段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调动状态;实践教学条件能否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能否满足教学要求;考核标准能否体现学生真实水平,并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上几方面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败,教学质量首要监控这些方面。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原则

1.监控体系的建立要有管理组织机构,多角度、多方位监控;

2引领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对接;

3高标准、严要求,具有激励机制,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创新;

4.监控机制要合理、能良性循环并可操作;

5.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监控。

三、中国古建筑工程专业教掌质量监控体系

中国古建筑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项目建设,建立了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从多方面监控教学质量,该专业在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框架下,按专业特点制定了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教研室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监控体系管理组织机构

1.中国古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机构

(1)机构成员:由二级学院院长、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行业企业专家、教研室主任、本专业带头人组成。

(2)指导委员会责任: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质量管理、工学结合教材等教学文件的制定和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本行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对教学文件和教学手段进行及时调整,培养对路人才,以适应行业的发展。

2.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织机构。

(1)机构成员:由二级学院院长、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各专业带头人组成。

(2)教学督导责任:主要负责日常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工作,检查各专业教学文件的质量和完备情况;检查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相关材料编写和执行情况,检查各教学环节执行情况;检查实践性教学环境、实训材料的准备和运行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研究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

3.专业教研室管理机构

(1)机构成员:由古建筑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2)教研室管理责任:专业教学文件的制定;日常专业教学管理;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监控与管理;专业建设与规划;科研与专业技术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精品课建设;工学结合教材与实践教学指导手册的开发。

4.学生管理机构

(1)机构成员:由有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组成。

(2)学生管理责任:学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日常生活管理;第二课堂教学与活动组织管理;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与专业教研室共同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毕业与就业教育,负责优生优荐和实习监控。

(二)校内教师教学质罱监控与激励机制

校内教师教学质量主要从四方面监控:学院教学督导、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教研室、学生评教监控教学质量。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文件,形成教师岗位工作激励机制。

1.教师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督导监控:采取随机听课、随机抽查任课教师教学情况监控,并填写抽查质量评价表。评价表涵盖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材取舍是否得当;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教态仪表端庄大方;以学生为主体性;职业能力导向性;板书、版面、课件设计合理性;学生课堂管理等项目。每项均制定了相应的分值,监控指标按分值核算为优、良、称职、不称职四级。不称职的教师停课,进行教师能力培训,经学院教师评审组审核合格、试讲方可重新上岗;外聘教师称职以下(含称职)解聘。

(2)教研室质量监控:检查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和教具是否与本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要求一致;检查各教学环节任务布置执行情况;检查实践性教学环境的运行和教学效果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3)学生评教:学生每学期采取座谈和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表的形式评价教师,评价表内容与督导评价表内容相近。每项制定了相应分值,也按分值折算为为优、良、称职、不称职四级。

2.教师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1)教师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由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公共目标完成情况、论文编写和科研能力、工学结合教材编写水、精品课等级、获奖励情况、社会服务等综合方面赋分。其中教学工作量占总分的40%;督导评价占20%;学生评教占10%;公共目标占10%(指政素质、业务素质、学院的大型活动出勤情况);论占3%;科研占7%(主持科研占7%,参与科研占5%);工学结合教材编写水平占lO%(主编、主占各10%,参编占5%);精品课、获奖另加分。

(2)激励机制:教师绩效考核文件制定了奖勤罚懒的原则,的给于奖励,不称职的扣发奖金。

奖励:绩效考核综合得分9O分以上的为,给于全年奖金上浮10%,在国外培训、评优方面给与优先;部级精品课家加l5分;省级精品课家1O分{校级精品课加5分;获部级奖加lO分(分等级的一等lO分、二等7分、三等5分);获省级奖加5分(分等级的一等加5分、二等3分、三等2分);超额教学工作量加5分(每超额3O学时加1分以此累加,最多加5分),社会服务有影响的加lO分。

扣分:对于承担教学工作量不达标的按一定比例扣分少10%扣4分依次累加;公共目标不达标的按文件制定的标准扣分,最多扣10分;没有论文扣3分(助教3年以内可写l篇);没有科研扣7分(助教一个科研4年内有效);讲师以上职称三年内没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扣lO分。80一89分为良好;65—79分为称职,良好和称职不奖也不罚,64分以下扣罚奖金。

处罚:对于综合评价不称职的教师,扣发当年奖金的10%,并停课培训,由该教师所在教研室编写培训计划,由二级学院督导机构审核并督促实施,培训合格经试讲方可上岗。

(三)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激励机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都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学生的配合。自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学习质量监控

学生质量监控由原来的管严,转变为开放多样;教学考核标准由原来的教师考核,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学生有自我主体感;单考核,改变为过程和多样考核,使学生每一阶段都有成就感,给每个学生都设置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学生教学质量监控由学生出勤、教学成果过程评价(评价表分为两种——教师评价表、学生评价表,师生共同评价教学成果)、职业素质表现、成绩考核几方面综合评价。

2激励机制

在其他综合素质同等的情况下成绩、良好的学生可获得国家、省内拨发的奖学金或学校的奖学金,评优优先,推荐实习和就业优先。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试析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研究

[论文摘要]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以来,通过积极实施校企融合、专业与建筑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施工员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 五个对接

一、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围绕湖北省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和湖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筑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湖北省是全国的建筑业大省,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筑业也是当前技能型人才紧缺的五大行业之一,建筑类人才培养已被列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之中。2011年,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该专业面向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及武汉“1+8”城市圈,服务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建筑业及区域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钢结构产业,培养面向建筑施工、建筑管理及时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思路及目标

围绕武汉城市圈和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支柱产业——建筑业、钢结构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内涵,凝结专业特色,促进“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按照“四方联动、三层合作、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建立和健全建筑类专业理事会保障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创新“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应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任务驱动、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完善理实一体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为重点,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三双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外引内培”为途径,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力度;试点实行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不断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三年的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成武汉城市圈及大别山试验区建筑行业、钢结构产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区域内建筑行业、钢结构产业的建筑技术研发基地、职业培训基地。

三、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途径

1.专业与产业对接,推进校企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以专业为纽带,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分理事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行业协会、建筑企业、教学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组成。通过政府协调、行业指导,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社会服务培训等工作,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学院、系、专业三层合作,与湖北省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湖北长安建筑有限公司联办长安建筑学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组建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长安建筑学院,合作培养建筑专业人才,开设订单班——“长安班”,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的紧密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2年主要在学校进行学习,同时穿插开展校内外实习,1年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原来的每学期,逐步改革为“一长一短一长”3个学段,实现分段循环教学,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分层训练,逐级递进,逐步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训练项目,分级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共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的职业能力逐级提升,从而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依据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基于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以施工员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围绕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全真模拟,在对岗位(群)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和阶段产品特点,进行课程开发,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与湖北长安建筑股份公司、湖北玉环建筑公司等密切合作,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围绕岗位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强化实训环节,加大对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的力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围绕岗位职业活动、实际操作技能设置专业课程,从建筑行业的职业?工种岗位或岗位群?实际需要的技术、能力出发,根据国家相关专业规范标准,设计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教学模块,重新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于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安装工程公司、专业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单位等,主动适应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安装、管理等生产及时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次要就业岗位有造价员、资料员、测量员、监理员等。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求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从而对接相应的国家或地方职业技能相关标准。目前,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书”的比例已达到98%以上,我们大力推行“双证书”教育,实现“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学习,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及鉴定程序,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进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竞争力,更加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人才要求。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随着社会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麦可斯研究报告指出:“土建类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是沟通和自学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针对在校学生,严格按照终身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学习情感和态度、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及其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强化德育教育,使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将“被动”学习逐步引导至“热爱”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上,以利于学生将来的成长,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学习“主动”学习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拓展学生学习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使所有受教育者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既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也要奠定其理论基础、技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还必须整合所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体系的对接,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地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的相互贯通,使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之间实现衔接和互认。通过政府协调、行业指导,推动企业委托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使企业职工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发展、终身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已启动实施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我们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落实各项建设内容,进一步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理清建设思路,明确建设方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五个对接”, 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把本专业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专业,开创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改革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岗位分析

1.施工员岗位主要工作:现场施工管理及资源管理;现场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现场技术指导、施工过程控制;现场的施工准备,测量标志保护,进场材料检查;填写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记录及施工日志。2.技术员岗位主要工作: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督促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持竣工技术文件的编制。3.测量员岗位主要工作: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施工测量方案;测设建筑物的控制桩、水准点;实地校核红线桩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测定;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检查;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4.资料员岗位主要工作:工程项目资料收集与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与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程计划、统计的管理;竣工资料报送;工程档案移交。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知识文化素质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和文学。学习数学、英语、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房屋结构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的编制知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3)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力、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编制工程技术档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控制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全的心志,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为了迎合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三者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东北地区冬季不宜施工的特点,采用“1.5+3个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第1~3学期(1.5),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在学校进行德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0.5),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上半学期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实训,下半学期和暑假到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的生产实习。第5学期(0.5),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6周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生产实习,其余时间返回学校,总结实习中的问题,补强学生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6学期(0.5),职业个性能力培养阶段:1-6周进行按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分为施工方案、测量方案、工程内业;其余时间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个性能力,并实现预就业。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广泛深入的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建筑工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及建造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措施

为了深入的进行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建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2)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大计,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校企合作交流进行指导、咨询、协调和帮助。(2)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落实具体合作事项。2)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在产学研过程中工作量的计算和有关利益分配的办法,保障产学研工作顺利开展。3)校企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训设备管理条例,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安全公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4)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障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均满足要求。

2.强化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1)引企入校,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享先进技术。企业优先利用资源,对外承接工程质量检测任务,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利用基地资源,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科研成果优先转让给合作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编写特色鲜明的教材,设计符合工程实际的教学方案。(3)校企共同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支持;企业选派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可以评聘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参与教学项目研究、教学成果评审。(4)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岗位,兼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和日常管理,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合作企业优先选用毕业生。

作者:刘任峰 马利耕 鲁明杰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的改革

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能进行基本技术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其核心任务就是能根据设计文件(图纸)按照施工程序和房屋构造方式,在相应岗位上组织基层班组共同生产出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产品。据此我们对一般建筑的组成进行“拆解”,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即将一般建筑工程“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分析其内部构造联系,熟悉各构件受力特征、构造方式、工艺标准和施工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一般单体建筑形成整体认知,并与相应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房屋建筑是由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组装成分部工程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这个过程涉及到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建设法规、现行《施工规范》的应用等诸多生产实际问题。即通过“营造”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建造房屋服务,而非结构设计、更非规划和建筑设计。因此,围绕“如何建造房屋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就成了我们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做法。通过“新课程体系”构造原理图解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按照建造房屋进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造和设计的做法是可行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纳入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形成了“两大课程体系”和“四分段课程模块”体系。即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详见本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图解”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图解”。

同时也形成了“四分段教学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职教规律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即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两课”、体育、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劳动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专业基础素质与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包括识图、识图实训、建筑CAD、建筑CAD实训、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与实训、认识实习、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施工组织、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实训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测量、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课程实训、施工工艺实习、核心技能培训、测试、双证书培训与考试、毕业设计、顶岗实训等;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有了新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是不够的,我们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础岗位、结合人才需求调研材料,大胆地对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我们组织编写教材,使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均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整合与教材建设

(一)专业课程整合

课程及内容整合应围绕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造房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需要。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遵循建造规律、认知规律、删减不相适应的老内容、增加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新内容、突出应用、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

(二)专业教材建设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新的课程体系,按照“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近期成果”之职教特色要求,直接选用统编的公共基础课、选修课教材,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大部分采用了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有杨平均主编《建筑力学》(下册)、常跃军主编《建筑施工技术》、韩应军主编《建筑施工组织》、郭大州副主编《地基基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杨文选副主编《建筑施工组织》、参编《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王长平副主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李松岭副主编《建筑工程监理概念》、孙荣玲参编《建筑工程概预算》、牛元甫参编《建筑施工技术》等。建筑教研室、结构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自编了一批实用的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顶岗实训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总结

经过三十多年的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与教材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与“2+1”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新的教学计划;与“拆解、营造”建筑物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一致符合职教规律和知识规律的“四分段课程模块教学模式”(简称模块化教学);与工程实际贴近又符合本专业建设要求的教材体系等。

作者:常跃军 许波 单位: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生能力的培养

一、社会能力

①具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地点还往往不固定,很多基础建设在大西北、大东北,去那边工作的学生,还要面临严寒、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考验,这都需要该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很强的适应不同环境、地域、语言及风俗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②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通过笔者对于学校毕业生工作岗位的特点分析,该专业毕业生需要有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较好地与项目部各种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特别是他们刚工作阶段,和建筑工人打交道多,还要以老工人、老师傅为师,这需要他们克服很多沟通障碍和由于价值观不同带来的思想冲撞。学生在刚开始如果不能和身边工作人员有效地沟通,就不容易融入企业集体,这也是一些学生刚工作就离职的主要原因。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有效沟通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品格基础。

③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社会国家责任心。建筑行业属于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管理复杂、相关影响安全因素众多的高危行业,从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行业安全意识和社会国家责任心。同时,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的第二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无论是一些公共基础建设,还是民用住宅,不仅要保质保量,有时为了赶工期,还要加班加点,长期不能回家,这都需要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灌输奉献意识和精神。

④具有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意识。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该专业的毕业生要能把节能减排、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作为自己的己任。在工程建设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较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除了平时要开设相关的节能课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节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方法能力

①制定工作计划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设置中,其中一项是在工程一线五年实践锻炼后能力突出者可胜任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核心领导岗位。核心领导岗位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需要制定工程项目工作计划,计划能力是项目经理的核心能力。这不仅是对制定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专业能力的考量,更是对制定者工程项目预定工作计划能力、全盘决策能力的考量。虽说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大多数属于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的职位,能上升为核心领导岗位的毕竟只有少数,但这毕竟是我们这类毕业生以后发展的晋升之路。因此我们在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②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的工作岗位,建筑行业的工作往往具有“挑战性”,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在岗者要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各种类型的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过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③技术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建筑施工项目由于具有施工场地固定、施工人员流动、建筑材料各异的特点,再加上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作为现场一线的技术负责人员,必须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能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该专业毕业生全备的处理事故的能力是保障国家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

④终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各个产业的多方变化,建筑行业也是如此,这要求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还要具有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校知识教育中,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正规教育、以多种培训为主的非正规教育和以信息网络、多种媒体以及工作经验等构成的不拘形式教育相互补充的格局。

⑤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学习的能力。建筑行业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的行业,国家为了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法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不仅要熟练掌握建筑施工技术,还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学习的能力,以建筑法规来指导自己的建设行为,真正做到遵章守法、关爱生命,才能在建筑行业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⑥创业技能。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建筑专业的学子具有创业意愿的非常多,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或者创业成功的很少,工作几年后创业成功的比例就很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在校学生综合素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的,专业教师应该结合专业课程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方法的讲授,指导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毕业生中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及经验,为学生毕业后创业成功奠定一些必要的基础。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已成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关注和重视的内容。笔者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子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其目的是希望能为制定出该专业更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才能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李锐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

1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需要侧重的几个方面

1.1要有高度符合实际的产、学、研环境

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实现多种功能和需要的统一,就需要结合多种功能共同构建符合需要的环境。生产环境,就是要在设备、管理、工艺、规格、制度、体系甚至薪资待遇、职能部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安置等方面都做好工作,以最贴合实际生产活动的架构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触生产一线的环境。学习环境,就是要在实践基地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要有学校导师、生产负责人、技师等组成一个辅导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解答、参考和指导。研究,这是嫁接在生产和学习的基础之上的。高职院校在研究方面进行投入,需要考虑自身的科研实力、科研指导力量、科技创新力量是否足够。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来说,需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由学校和产学研基地的合作方共同提供设备、人力资源等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

1.2要能够为学生的实践素养和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保障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提高学习成果和水平的一种途径。其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的就业前景和能力。对此,在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中,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要以当前行业内实际需要的设备、工艺来带动学生真切的体验就业环境、体验就业氛围。除了在技术上提供最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和指导之外,在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念、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和就业经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也要灌输符合用人单位和行业需要的理念,经验,确保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就业。

2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进行基地建设规划很有必要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一个耗资巨大、牵涉面广、影响范围大的大工程,大动作。它不允许随便的尝试效果,需要以最符合实际需要的设计,以承担最小的风险为前提,才能进行实际合作方面的举动。学校要充分的了解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心理预期,结合当前以及今后国家在高职院校改革方面的政策等内容进行可行性的分析。鉴于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大项目,学校在制定规划之后,需要反复协商方案的可行性,找各方面的人才对方案进行审定,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如果有什么问题是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那就可能会成为制约产学研基地成果的重大问题,需要学校提起足够的重视。

2.2经费问题要重点考虑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经费问题需要特别引起重视。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规模太小的话无法发挥效果,也无法适应教学需要。如果太大,那就不是高职院校自身能够承担得起的。而作为产学研基地的合作方,高职院校所找的企事业单位也不可能把主要的经费投入在这方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找到一个能够为经费周转提供大力支持的方面,也就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当前我国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明显和有力,国家和地区也划拨了很多专项资金,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鼓励高新技术的研发。这为高职院校寻求经费支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路。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将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经济价值、人才价值、互利合作价值凸显出来,递交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高新产业园区以及合作方来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如果能够吸纳政府的鼓励性经费支持,或者争取部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研究经费支持,那就可以确保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能够稳步推进,不至于发生因经费问题而废弃的现象。

2.3学生的兴趣、心理、认知、情绪等方面的考虑

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对学生的反应、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等内容也要进行关注。由于产学研基地是生产、学习、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它涉及到的内容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生产任务的时候,是否能够有积极心态去应对,是否能够适应高度贴近实际工作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是否能够专心于生产或者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否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走出来,这些问题都会对产学研基地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在以各种条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产学研教学环境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群体在这种教学方式中的反应有足够的关注。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与开解,避免产生负面的作用。

3总结

在高职院校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构想,距离实际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因为是涉及到多个方面一起参与进来,要求一定要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在正式建立并投入实际运用之后,也要关注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本身的特色,关注学生群体的反应,做好调整,确保产学研基地的效果发挥到理想的水平。

作者:叶晓霞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类专业能力培养论文

1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与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较差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调整与相关资料分析,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及时,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训基地不完善,缺乏就业实践平台;第二,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实施者。可是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都是在学校这圈子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就业的经历有限,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第三,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够协调。

2提升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途径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及时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及时,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2.4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推进建筑工程类专业“双证书制度”对中职业建筑工程类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将实践教学课程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三个层次。把建筑工程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课程对接,根据职业资格认证(施工员、测量工、材料员、造价员等)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并取得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作者:蒋仓兰占美森吉中亮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专业实训室建筑工程论文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立,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环境和强有力的实习实训保障,学生可以按照建筑工程操作规范,在各岗位上完成轮岗实训,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建筑工程现场的各种设备,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实训室侧重于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室配备的实验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一个基础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实践平台,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实训室的建立,使得学生能够在上岗之前尽量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内容,对学生更好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2对学校的意义

实训室的建设使得学校的师资面貌和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吸引大批学生入学就读,扩大了生源;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接触到企业近期的需求和动态。实训室的建立,可以将理论课教学场所由教室向试验室、实训室、生产现场过渡,有利于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校企无缝连接,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实习实训平台,培养了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了地区对于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塑造了学校良好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对企业的意义

实验室的建立,使得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走到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转入岗位角色。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了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职业素质较高,进入企业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管理,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的管理和使用

1制定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的监督检查和奖励机制

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充分规范实验实训课程的正常开展,保障现有实训(实验)设备正常维护以及提升现有设备使用效率。在实验室建设中需要从各个不同层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便实验实训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为了将各个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还必须在院系层面建立、建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对实训项目的开展和实训设备的管理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考核落实到位。建立激励机制,对实训效果明显、效益突出人员,予以奖励,并纳入当年年度考核绩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是高一级院校的毕业生,即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但缺乏生产一线的经验,难以胜任实践性、操作性的实训教学。所以,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重点是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选拔部分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顶岗实习;聘请或引进生产一线经验丰富的高职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教学工作任务;通过“一对一”的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加入建筑行业协会组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组织,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进行产学研究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特色实训室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合建、共用实训室,如建材实训室建设就可以采取企业合建的方式,成立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为共建企业承担检测任务,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实训室进行授课,将实训基地作为企业的转岗培训基地,解决企业的培训要求。开展好项目实训,建立良好的实训保障机制,确保资金、耗材、设备的到位良好,保障实训项目的开展。加强实训教学的管理,每一项实训必须有经审核的实训指导书和实习实训规范,加强实习实训巡查和督导,建立科学的实训考评体系,确保实训效果。开展操作技能大赛,对学生开放部分试验室,广泛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平台。

三结语

实训室建设必须采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的建设理念。在实训项目建设中做好教学过程与劳动生产过程对接,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规格对接。只有建设合格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训的管理和考评、切产提高实训效果,才能培养合格的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作者:杨恩福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一、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1.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健全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配套设施,制定相关保障机制,深入分析与研究“一体两翼三同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体”实质上就是指培养目标,“两翼”实质上就是培养目标的展开与表现,即以培养建筑工程专业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三同步”实质上就是指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加强教学管理、实训基地、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队伍等一系列方面的配套建设,健全信息反馈监控评价系统、校企合作保障系统、校企双向人才培养运作系统以及项目目标责任量化管理系统。

2.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发一系列建筑工程各类学科结合在一起的特色教材。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者,要从自身的实际教学任务出发,对基于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不断的深化与完善,建设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以及学习领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人才培养中的新要求,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标准以及各类工程学科结合在一起的特色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

3.制定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共享、共管、共建型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新机制,对高职院校中原本建造的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与模拟性,提升实验实训基地的综合性,健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中的生产、技能鉴定、科研以及教学等一系列功能,开拓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以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与研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社会中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然后根据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施工过程为主要的方向对课程进行开发,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构建建筑工程各类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替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1.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就业岗位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内业与外业。内业中,主要包括的岗位有资料员、材料员、设计员以及造价员等;外业中,主要包括的岗位有质检员、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以及测量员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内业岗位中包含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图打样、设计、翻图能力,工程计价与计量能力,建筑材料试验、采集、检测能力,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工程图识读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等;外业岗位中包含的岗位能力主要有:工程测量放线能力,建筑施工管理能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监理能力,建筑质量检测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图识读能力,砂浆与砼配比、钢筋代换、脚手架以及土石方计算能力等。

2.基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工作过程对课程模块进行开发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中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施工前期准备、工程招投标、制定施工方案、地基处理、土方施工与管理、基础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与管理、工程总体质量评估、验收、修整等。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知识以及建筑企业中的典型工作岗位,以这三个事项为导向,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工作过程对课程群进行开发,即工程招投标课程群、建造基础课程群、管理过程课程群以及施工过程课程群,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岗位中的实际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了解与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的时候,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实训力度对高职院校中的实训群进行有效的整合,设置为生产性实训群、职业综合实训群以及职业基础实训群等,根据职业中的岗位能力要求,对高职院校内的实训项目进行合理的设置,加强生产性实训与综合实训的力度。加强高职院校外的实训,将实训学期划分为认识岗位、熟悉岗位、顶替岗位以及上岗。

4.结合实际开展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建筑工程专业中的课程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实际建筑工程项目,邀请建筑工程专家、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进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讲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

5.实行双证制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

(1)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增加建筑工程专业证书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核内容纳入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让学生更好地通过职业资源证书的考核。

(2)高职学生在相应的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可以获取相应课程中的等级证书,例如:抹灰工、钢筋工等,在学部课程之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高职学生想要获取毕业证书,就必须获取与建筑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安全员、造价员、制图员等,实行双证制度。

三、结语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创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专业化水平比较差,无法满足新时期建筑行业对于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将社会需求作为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这是建筑工程专业在发展中的新任务,对于建筑事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自于《网友世界》杂志。《网友世界》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野单位:四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中心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革新

一、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

(一)改革教学模式

在长期的专业建设实践中,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紧贴行业一线需求,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出特色显著的“四融四定”的专业建设模式,即“融专业于产业,锁定培养目标”、“融岗位于专业,锁定教学内容”、“融生产于教学,锁定培养模式”、“融认证于考核,锁定教学评价”。我校积极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衔接,形成以项目或课题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改革评价模式

学校把建设行业相关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作为相关课程的考核结果,用社会评价替代校内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从而把岗位认证体系融入学生能力考核,锁定教学评价,形成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为突出我校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的行业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聘请了我省建设行业具有丰富施工、设计、咨询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成立了学校各专周明月王守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均定期召开教学计划及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对我校骨干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系统地剖析与评审,同时还对学校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及时将各项反馈意见落实到执行教学计划中,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采用专业教室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演示教学等多种手段,并研究试用项目教学法,使专业课的教学实效显著。在授课中我们既可以纯粹利用课本、黑板讲解,也可以利用施工现场的实际图片、录像等来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式教学来加强教学效果。主要展开了以下方法的尝试:

(一)开展启发式教学

首先,要求所有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案,研究教学方法,注意教学内容表述的启发性,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学生对此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其次,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利用启发式的引导,通过作业等多种形式,使课程内容被学生消化吸收。其采取的手段主要有:

1.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我们将关于“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内容的学习改为课堂讨论,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测量误差知识,从误差产生的原因入手,展开热烈讨论,这样既节省了课时,又便于学生记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启发。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针对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提问,使学生避免填充式地吸收。它具有随机性的特征,同时又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3.实例启发。该方法用于施工图识读、施工图翻样等实践性强,施工中情况千变万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典型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工程素养。《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采用了“实践——理论——实践”的组织模式,即认识实习、工种训练——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框架钢筋骨架模型,使学生更直观了解框架结构中钢筋的具体要求和节点构造。

(二)项目教学法

在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项目教学法。首先由教师提出明确的设计课题、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使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建筑施工组织》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设置一周的大型课程设计专用周,让学生独立动手完成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大作业,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难于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在《建筑工程计价》课程中的石方工程量计算时,长度取法,学生空间立体感不强,将这部分内容做成课件,通过空间立体图形生动、直观的显示出来,学生不仅能轻松、清晰地理解所讲内容,而且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部分采用了多媒体电子课件、实物模型、实物照片等辅助教学资源,通过视频为学生演示某些结构试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有融入工程实际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融近期科研成果于教学中

教师将近期科技动态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了课堂教学中,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追踪本学科领域近期进展,深受学生欢迎。《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多,新工艺、新技术多,利用多媒体、动画、录像演示播放讲解,使学生对新工艺、新技术有直观的认识。对于一些新技术应用的方面,学生不易理解,如钢筋连接技术、基坑支护等,则采取到工地参观讲解的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课程体系的一系列改革,使我们对职业教育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针对我校及我国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状况,我们认为还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手段,寻求特色的专业教育;

2.改革传统课程的考试模式,如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实操考核的办法;

3.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就业观的教育;

4.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编写讲义;

5.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外聘、选聘、选送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式,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资格。总之,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结合市场,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改革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

作者:周明月王守剑单位: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立农业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训练基地

1.引言

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量增加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出现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很多农业类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有强大的实训基地为支撑,而工程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软肋。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探讨如何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创建高效实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招生数不足,人均投入大。

农业类高职院校通常以农业、园艺、园林等农林类专业为重点专业,招生亦以上述专业为主,因此土建专业招生数量通常不多,一般是每届招收一到三个班级,招生数在一百人左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每届招收两个班级,约110人。由于专业招生人数相对少,实训基地的受益面也比较小,人均投入大。

2.2实训基地建设场地不足。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需要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功能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每个模块由数个功能室组成,因此建设完整的实训基地需近千平方米的场地面积。农业类职业技术学院出于专业性质考虑,往往需要大量的蔬菜基地、温室大棚、果园、苗圃等设施。而这些设施均无法立体建设,占地面积大,但在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上,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实际留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面积非常有限。

2.3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低和实践脱节。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技术革新更是日新月异,而院校实训设施因资金投入有限,更新速度迟缓,许多社会实践已经淘汰的设备在实训室中仍大量存在和使用。例如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经纬仪,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大量被全站仪代替,但在大部分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中经纬仪仍是主要的实训设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3.1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实训基地。

按照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训基地必须对应学生工作的岗位进行规划和建设,能模拟生产主要过程,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应能配合课程的教学,将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认知模块包含建筑工程成果陈列室、典型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室、材料展示室、建筑构造展示室、结构模型展示室等;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包括以砌筑、抹灰、钢筋模板、脚手架测量、管道电焊等为代表的工种实训室,绘制与识读施工图实训室,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实训室等;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有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等;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可以结合学生工作环境成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室等。

3.2科学设计,建多用途实训基地。

建多用途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由之路。单一功能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但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必须建立在科学设计的前提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等综合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布局合并建立;工种相关的实训项目可以就近设置;施工组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都需要电脑,只是需要的软件系统不同也可以合并设置。

3.3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

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快速通道。单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受益面小,使用效率低,很难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因此联合相近专业组建专业群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是解决资金问题和节约场地的重要方法,如果结合得好还能相互促进。比如在建筑施工实训场建设中,在设计中加入园林元素,不但有一场多用的效果,还能美化实训场的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建筑工程测量、室内设计和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存在的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实训项目可以进行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比如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工程制图室等。学生在多专业融合的实训基地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相关专业的内容。这些内容也能起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4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也是高职实训基地的三大功能。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既是使命所定,又是发展的必然。所谓企业型实训基地就是作为企业主体参与到真实的社会生产中去,接受社会实践考验的实训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中有一定的技术设备,也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要进入社会并不是不可能。实训基地可以是承接社会培训,如工种考核、职业培训等,也可以是承接工程业务,如材料检测、质量检验、工程设计等。近年来,我校通过企业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承接了建筑工程岗位证书的培训工作,承担了数个工程的工程检验工作和大量的农村规划设计工作。

3.5引入企业,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工具仅在实训课上开放。这就造成了大量昂贵的实训设备利用率低,长期处于闲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大量中小工程企业或者缺少资金无力独立组建实验室,或者出于节约成本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就为引入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例如本校工程造价实训室引入浙江瓯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摆脱纸上谈兵,零距离接触实际工程,实训过程就是社会生产过程,实训成果能直接应用于社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训的质量,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办活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走进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排除校内基地的场地和资金限制要求,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无法模拟的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签订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学校能结合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对口的人才;企业能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对人才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则能获得最直接的体验经历和就业机会,最终形成一种三方共赢的局面。

4.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的有专业地位并不突出,办学规模不大,资金投入不多等先天不足,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从教学理念出发,从长远规划入手,科学合理安排,杜绝重复建设,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也要不拘一格,开拓思路,建一专多用多功能实用型实训基地;建服务社会的企业型实训基地;建校企合作的互利型实训基地;建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只有这样农业类高职院校才能办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及实践运用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和各种能源的的需求不断上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短缺,与现阶段倡导的绿色和节能的观念是相违背的。这种问题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建筑工程中采用节能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本文将从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节能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重要性

实践房屋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得到高度的保障。节能技术在工程的中的合理利用,不仅能保障建筑房屋的功能的完善,技术的革新还会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大大节省对能源的利用,降低降低施工的成本。因此,将节能和建筑充分结合,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节能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工程中,充分采用节能技术,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环保要求,在建筑行业是一大革新,意义重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及时,技能技术的实施,能够减少能源的耗损,实现各种资源的化的配置,节能技术能够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技术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第二,使用节能技术后,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这是因为,节能技术的科学利用,能够提升建筑材料的利用率,提升建筑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成本有效的控制,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将经济效益提升起来。第三,节能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节约意识,施工单位能够更加重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到新能源,一方面提高工程的整体的效益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减少工程带来的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对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研究,使得房屋建筑的技术更加完善。

2节能施工技术

2.1外墙采光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表面可以采用采光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对于自然光线,既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间接利用。所谓直接利用,就是在建筑房屋时,合理设置窗户的位置和面积,从侧面采光,但是这种方式会受到空间的限制。间接利用,就是在封闭的走廊以及厨房等室内,安置上采光的窗户。目前,在建筑行业,间接采光的方式在建筑中得以广泛地利用,与传统的采光方式相比,间接采光能获取更好的视线效果和光线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建筑工程中的能源消耗,投入使用后,也能减少室内电能的消耗。

2.2太阳能

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且可以循环利用。加上获取太阳能的方法较为简单,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建筑工程中。目前,建筑工程采用一些可以收集太阳能的设备,为建筑提供光源和能量,逐渐将太阳能技术综合利用起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墙体应用

节能技术在墙体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承重墙上。实际的而建筑工程中,施工企业可以采用空心砖当作砌体,建立起承重墙,不仅能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确保建筑的稳定结构得到保障。需要注意的是,组砌方式和孔洞的朝向应该严格控制。要想保障空心砖的完整,如果缺乏足够的空心砖,还要借助实心砖,在预埋件和管道的施工过程中,不要随便打孔,也不能用水泥将孔洞堵塞,保障墙体的整体密实度。施工的各个环节,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操作,不仅如此,还要在保障墙体砌筑质量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粉刷开裂,充分考虑热阻值的影响,确保墙体的质量。

3.2墙体保温

房屋建筑工程要想获得良好的墙体节能效果,还要注意墙体的保温施工技术的发挥,提升保温技术的在建筑上的应用度。传统的建筑过程中,保温工艺主要包括抹灰技术、涂保温材料、贴合保温材料等。根据保温层安装的位置,可以将体分为墙体内侧以及墙体外侧。它们都享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当保温层喷抹在墙体外侧,可以节约室内的空间,提升空间的利用率,但是常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保温层会早早地老化,出现开裂和渗水等各种问题。如果将保温层涂抹在建筑的内侧,虽然能避免外部环境带来的破坏,但是,保温效果却大大降低。因此,必须结合建筑的具体特点,合理地采用墙体的保温技术。

3.3屋面保温

建筑工程中,对屋面进行施工也可以采用节能技术。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防水层和屋面板的物理性质,注重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好选择那种导热性能差、吸水能力强以及密度较低的建筑材料,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基于此,屋面材料有多种选择,板块状的材料,可以选用水泥聚苯板、聚苯乙烯板以及水泥蚔石板等。选择的散料,可以是浮石、陶粒等。要真正实现屋面保温节能技术,还会用到泡沫混凝土施工,泡沫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有聚氨酯泡沫塑料、水泥以及粉煤灰等,这种混凝土是以现场发泡的形式,来完成浇筑过程。还有一种方法是反铺法,也就是将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的下面。这两种方式都能达到房屋建筑的保温目的,但是,由于反铺法的施工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利用。

3.4门窗安装方面

建筑的门窗安装质量是房屋建筑的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节能效益。实现门窗的节能环保,主要是在于不同材质的门窗的选择上,门窗材质的密封性能和导热系数是重要参考依据,这是因为不同的材质,导热系数各不相同。钢构和铝材的门窗的导热系数较高,木质门窗的导热系数则相对较低。结合现代建筑的特点,会更多倾向于塑料材质的门窗。安装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安装质量,使得门窗的密封性得到保障。因此,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比如选择的尺寸的门窗,仔细检查空气的渗透情况以及抗风的能力,使得门窗的设计指标符合建筑的设计要求。还要仔细检查门窗的边角,如果发现缺陷,不应予以使用;对于门窗的安装时,还要做好密封工作,处理好门窗和周边的接触部位,窗框和墙体的连接处应该用水泥浆将其处理好,门窗框架和墙体的缝隙比较小,则可以用密封条来进行密封处理。

4结束语

由此可见,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复杂和繁琐,具体体现在墙体、屋面以及门窗安装上的应用。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对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还能为改善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只是当前我国的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上的应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作者:常鹏 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解决办法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障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及时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

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

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

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绿色建筑工程技术运用

1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含义及特点分析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施工特点,其主要突出建筑的无公害性和绿色环保性。所谓的绿色建筑,并不是字面上的绿颜色的建筑。而是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倡导新能源、新技术的建筑物。其主要目的是凸出建筑设计理念与自然相统一,让绿色建筑物的设计理念来于自然、融入自然。整个建筑过程中不破坏建筑周边环境,利用公共害的技术进行建筑物的立体绿化、大面积花园等等。本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理念,也就是当下常说的生态建筑、节能建筑。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的特点常表现在:及时,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建材能源消耗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对于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有着很好的帮助。第二、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设计理念上没有固定的模板,其是依据地方气候特色、人文环境、地域文化等方面而进行的较大程度适应自然的设计理念。第三、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考虑全方面的影响因素,旨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点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封闭式建筑理念,而是充分尊重自然环境,融于自然环境。第四、绿色建筑在设计和选材方面充分考虑新型技术材料、环保、健康、绿色是其使用材料的重要标准。

1.3绿色建筑工程内涵

1.3.1人本化设计

所有的建筑物都是要将人类的舒适居住作为重要目标。那么,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人本化的设计理念,从选材、施工等方面都要严格控制标准。一改传统建筑物在施工和选材上对于人们身体产生危害的弊端。力求较大程度的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自由空间。

1.3.2节约环保

当前,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各行各业要节能减排的要求。那么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行业,就必须以身作则,积极革新施工技术,引入新型环保材料。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使用环保材料。同时,要充分尊重周围环境,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1.3.3自然和谐

绿色建筑工程的本质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观,而可持续发展观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尊重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考虑创新外观设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结合周边环境为基础,创新周边建筑外观为目标,较大程度的做到建筑与环境融合。

2当前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

2.1企业对绿色建筑概念认识程度不够

由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属于新兴产业,也是当前最为热门的建筑名词。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程度不够,却大喊口号:“积极拓展绿色建筑市场”。但是在技术面前,很多企业选择了传统技术的手段,将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没有意义上的分开。反倒在实行绿色建筑施工时,大量使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等等建材,不考虑地域文化、大肆开发周边环境,力求做到表面的绿色建筑。这就违背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忽视了绿色建筑:“尊重自然、节约环保、人本化”的根本。

2.2缺少相应的法律约束

我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在当前绿色建筑火热的今天,国家相应的法律约束条例却不尽完善。这就导致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为控制成本,减少新型材料研发资金。大肆使用传统材料进行代替。最终不仅没有发挥出绿色建筑的特点,而且还导致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区别模糊,忽视了绿色建筑的本质。最终导致不伦不类的现象。所以,国家应颁布相应的法律约束,对建筑行业部门进行严格监管。力求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做出较大的帮助。

3针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物质需求的欲望已不是主流。更多的注重精神文明的享受。那么,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就要首当其冲。那么,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开发商进行监督。刺激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加大建筑企业的施工约束。最终保障绿色建筑安全、、环保理念有序进行。

3.2积极拓展新型建材开发

当前我国的建材使用还是多停留在传统的水泥、钢筋、石子等等。严重加快了能源消耗、环境破坏。而国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研发出了一种可以代替金属管材的新型材料。一种由高密度聚乙烯、铝、胶合成的抗腐蚀、耐水管。而目前我国也已经成功研发大量新型建材。犹如: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这些新型建材可以很好的代替传统的油漆、水泥、大理石等建材。而且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美观等等优点,对于节约环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3保护周边环境、回收建筑垃圾

建筑工程是一个大型工程,其建设过程中动用的设备及人力也很多。那么,在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就要积极保护周边环境,遵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同时对于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要进行回收利用。例如,富有甲醛的油漆、水泥浆等等。如果不及时的回收,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那么,相关部门就要严格监管,对建筑企业进行良好的约束。

4总结

总之,要发挥绿色建筑的本质理念,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积极加大企业对于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就十分必要。我们知道,建筑施工本身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要建立在充足的设备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国家积极投入新型环保建材的研发力量。同时,国家也要颁布相关法律进行约束,对建筑企业还是建材研发企业都有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最终才能让绿色施工技术得以健康持续的推进。

作者:陈尧 单位:惠州市建设集团建筑工程公司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研究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施工工地开展实习工作;(2)学生自己去应聘或者联系而到相应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工作;(3)某些学习成绩优异,早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则由该就业单位安排分配实习工作。高校在学生一年的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通过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管理,如让学生交实习任务书、实习周报、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经过对学生上交的这些报告和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报告和总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而高校对于学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显不到位,只是通过学生上交的实训周报、月报、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解,高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障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障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安全至上、质量优先”的工作态度。

(2)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请教,让学生形成善于沟通的工作协调能力。

(3)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多段式”的教学模式,来反复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的培养。学生实际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建筑工人的艰辛以及施工现场工作条件的艰苦和环境的恶劣,通过这样的实地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作者:李素洁 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提高了对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为了做好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工作,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建设时期,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还会损害建筑企业的信誉,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鉴于安全事故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逐渐提高,这样就使得传统的施工技术逐渐地被淘汰,新的施工技术应运而生。但建筑企业在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法,传统方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样就使得旧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作用不够突出,对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进行调整进行是势在必行的。

(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应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开展此项工作会影响经济收益,从而忽视了此项工作,这样就使得施工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到位,同时,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也比较形式化,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实行的都是安全生产责任制,此体制的落实,使得施工安全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但是还是有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遵照安全施工生产责任制度进行施工,这样就使得施工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还找不到相关负责人[1]。,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此行业发展中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员,为了解决劳动人员需求,施工企业招聘了很多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工程建设的了解十分浅薄,这样的施工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无法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自身的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此种情况的存在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所以若是想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就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做好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针对技术管理方面的措施

首先,应该根据新技术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也有了明显的突破,很多传统的落后的施工技术被淘汰,多样化的新技术取而代之,在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建筑工程技术在管理制度方面还没有做到位,应针对先进的施工技术来制定新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障新技术的应用,施工的顺利开展。在新制度中,应将设计、施工过程以及监理工作等结合起来,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只有这样新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加的合理,其作用才能更加显著。其次,对技术管理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决定着管理的效果,所以若是想要确保技术管理效果,就应该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此来促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还应该对应用施工技术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以此来促使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可以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针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

首先,应该做好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所有的工作中,从始至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应该先做好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若是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鉴于此种情况,应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选择信誉、口碑比较好,并且规模较大的材料供应商,在购买过程中也应对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在材料送达到施工现场之后,同样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只有确定其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进行科学的存储,合理的应用。其次,应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在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是必须的,所以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也是必然的。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先从设备选择开始,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型号的设备,之后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以此来确保其质量,还应该对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督,必须要确保工作人员是按照规范的流程使用设备的[2]。只有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促进安全工程建设的进行。再次,应该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在进行工程建筑的过程中,若是想要保障建筑的质量,就应该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在进行安全生产过程中,应先对执行此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让这部分员工能够熟悉生产流程,对生产工作了如指掌,这样在开展生产工作的过程中才能避免因为对工作不熟悉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还应该在安全生产人员进行教育,将生产人员能够了解在工作中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员工能够开展生产工作的时候注意安全,提高自身的安全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做好施工后期的安全管理。当施工结束之后,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开展,需要做好后期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国家标准来对工程进行验收,若是发现工程中存在质量不达标的地方,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必须要保障竣工后的工程质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可以放心投入使用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中,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工程建筑企业应该做好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中,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性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培养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规模、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指出人才培养应“立足房建、紧跟热点,夯实专业基础、深化内涵建设”,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突出组织管理能力、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良好职业素养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1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面临着调整和转型升级,建筑业也不例外。依托信息化、产业化,房屋建筑业必将产生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房屋建筑业的新热点方面,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集成式建筑、被动式建筑、建筑维修加固等领域。

2人才需求规模分析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房屋建筑行业在未来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发展。但在规模上将呈现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在人才需求规模上也必将有所减少。产业集中度将会越来越高,大型建筑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兼并合并中小型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相应的中小型房建施工企业生存艰难,将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随着行业的发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会更大,需求规模将会进一步压缩。

3人才需求能力和素质分析

综合建筑行业的人才招聘标准和要求,结合专业调研,房建企业对于人才需求能力和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功底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到企业后快速上手的保障,是快速融入施工现场环境的基础。同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也是后期不断成长的基础,使人才的成长有后劲。

3.2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除了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外,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施工企业对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是非常看重。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生活动的毕业生特别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去到用人单位后成长的也非常快。这就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3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专业实习经历

房屋建筑工程实践性较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都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方面只能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高职学生在学校积累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的就是实践经验。专业实习经验的多少、实习经历的好坏,对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有助于毕业生尽快融入职场。

3.4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行和素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要踏实能吃苦,肯付出,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工作态度是指负责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企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对于我们职业院校来说更应如此。

4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结合前述分析,对于人才培养应“立足房建、紧跟热点,夯实专业基础、深化内涵建设”。

4.1人才培养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依然是以房屋建筑为核心的、服务于项目建设的、面向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4.2人才培养规格

4.2.1培养目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房屋建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2.2就业面向①就业企业面向: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②就业岗位面向:施工员、质量(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造价员、试(实)验员、资料员等。4.2.3知识和能力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四项专业能力,即“精识图、能计算、懂技术、会管理”,具体包括十项能力: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和验收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的设计能力、建筑施工测量与放样能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控制能力、安全施工管理能力、施工质量检验能力、技术资料管理能力。同时,应紧跟建筑行业的热点,加强BIM技术的应用能力、集成式建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被动式建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建筑维护加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4.2.4职业素养要求由于房建行业比较艰苦,入职门槛不高的特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往往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对于毕业生长期的职业生涯成长也有很大的益处。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将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是获得社会认可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应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及工作态度,能够团结协作、认真负责、勤于思考、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勇于付出。

5结束语

依托信息化技术和住房产业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房屋建筑业必将产生深刻的变革,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①人才培养定位仍然要以房屋建筑为核心,培养服务于项目建设的、面向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②关注建筑行业的热点,重点加强BIM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及师资培养,关注集成式建筑、被动式建筑、建筑维护加固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新的领域和热点上占据主动地位。③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突出的组织管理能力、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及实习经历,夯实专业基础,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扩大社会认可度,促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④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实践经验和专业实习经历)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内涵建设。

作者:王亮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的改革

摘要:高职院校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为了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锻炼。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观察,发现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不高,因此为了提升毕业生的从业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以“嵌入式”思路,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设计,以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毕业设计;嵌入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诣在培养拥有综合素质的型人才。高职院校中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为社会输送建筑方面的人才,对社会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引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传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通常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教育环节安排在一学期的前10周左右。在此阶段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之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主要的设计内容就是对多层建筑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工程造价[1]。

(一)理论知识教学有限。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以技术教育优先,对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态度往往采取够用即可。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首次进行综合型的作品设计,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整体的设计理念认识不清。对于建筑、造价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模糊,不明白具体的作用以及操作流程,因此无法在头脑中出现清晰的设计思路和头绪。同时毕业设计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无法进行知识的有效扩充与深入了解。

(二)毕业时间安排存在缺陷。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安排在毕业前夕的3到5月份之间,安排是极不合理的。此时的毕业生正处在求知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此时学生无法分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严重影响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嵌入式”毕业设计的特点与设置措施

“嵌入式”毕业设计教育思路,就是要将传统的整块的毕业设计切割开来化整为零。将建筑、造价与结构等部分分割开来,分别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进行讲解。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天正建筑设计、房屋建筑学以及AutoCAD等。在上述课程都学习完毕之后,在用3到4周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学生选定房屋建筑为主要设计课题,由专门讲解房屋建筑学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将建筑设计说明书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向学生进行说明与指导[2]。

(二)结构设计。与结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地基基础、建筑抗震以及混凝土结构等等。可以将课程设置在第五学期的期末,并由结构课程的教师专门进行讲解。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在由教师进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其之前设计的房屋建筑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内部结构的布置,并进行相应构件的型号选择,并对建筑的荷载进行的计算,依据数据结果进行结构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然后利用PKPM进行建模,并依据建筑结构基本规范与图集绘制平面布置图和梁柱平法施工图,对结构施工图的构造要求与表现形式要清楚的掌握。

(三)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建筑工程预算、软件应用以及清单计价等。由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之前绘制的建筑施工设计图、结构设计图等中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编写预算书与计算书。

三、嵌入式毕业设计改革优势体现与教学设计

(一)编制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嵌入式毕业设计教育是将整体的毕业设计分解为建筑、结构与造价三部分,所经历的时间较长,大概要在一年以上才可以完成。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使这三部分内容可以很好的连接与统一,进而保障学生的吸收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在进行实际设计中可以创造出完整和谐的作品[3]。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的编写,将负责三部分教学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中的讨论与研究,商讨出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案。使这三部分知识既独立又完整,保障毕业设计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二)设计课题的制作与分配。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技术与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检验,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进行嵌入式教育时,还要保障对课题分配的合理性。让学生都能体验到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首先进行课题分配时可以依据建筑工程技术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其次课题的类型要进行相应的规定,不可为求新出现不合理的方案。建筑方案方面的课题要足够多,避免设计出现重复和抄袭。

(三)进行毕业设计训练。建筑、造价与结构等部分的设计任务都是在主要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为了确保设计质量,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一次毕业设计的训练。让学生自行选取相关课题,进行简单的操作设计。通过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设计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结语: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教学课程,因此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极易出现学生设计思路混乱、设计作品质量不高的现象。采取嵌入式思路进行毕业设计的改革,将整体设计进行分散式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逐步增进设计知识与技能,实现毕业设计作品质量的高度提升。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张晓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