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幼儿园体育论文

摘要: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越发重视,并提出了以促进幼儿健康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标,因此现下很多幼儿园都在园区建设了体育区,而在开展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育经验,对在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中。
幼儿园体育论文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体育论文

一、优化体育活动内容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资源,优化幼儿活动内容,从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出发,给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适当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会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精心选择内容,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体育活动。如跳跃区的袋鼠跳、助跑跳、跳格子、跳绳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经常开展,同时根据主题的内容再挖掘生成一些新的体育游戏内容。同时,幼儿园一般都有很多个体育活动区域,如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等,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区域,自己选择活动伙伴,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优化体育活动器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器材,在幼儿园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并在运用幼儿园现有的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适用的体育器材。教师在选择的体育器材时要避免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来优化选择。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幼儿的平衡性,教师选择内容有走跑区的跨栏、乌龟鞋、过平衡木、绕障碍跑、赶小猪等等。在材料特征选择方面,幼儿会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自主选择。当然,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以免发生争抢的现象。

三、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

在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小班体育活动内容要简单,规则单一,活动角色要少。中班设计体育活动时,活动内容要多样化,加强限制性,增加竞赛因素。因为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在不断地加强,知识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带有情节的游戏占很大的比重,游戏中的角色不断在增加,每个角色都可以有自己的动作和任务,游戏的规则数量大大增加,限制性也更强了一些,因此,大班体育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体现多样化,除了跑跳、追捕外,还要通过一定的障碍物,利用一些小型器械进行游戏。如果说将中大班的游戏方案放在小班幼儿来进行游戏活动,幼儿就有了难度从而就退缩;如果说将小班的游戏特点放在中大班幼儿中进行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缺少了挑战性,各项动作发展也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年龄幼儿的个体差异。比如,某大班平时体育游戏活动有基础,班内幼儿又都是从小中班升上来的,这时可根据他们学过的各项动作和体力情况选择一些较复杂、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还要明确选编体育游戏的目的。课的基本部分前半部分是练习投掷动作,后半部分选用的游戏应该是流动量大的带有跑、跳动作的,结束部分则应选用活动量小的游戏。正是因为体育活动的各部分对游戏量和动作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选编体育活动时,必须要考虑一节课的各部分任务。因为游戏能激发幼儿园的情绪,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还有,在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如果上午进行的是音乐课,则应选用活动量小一些的较安静的体育游戏;如果上午进行安静的语言课、计算课或是美工课等,户外体育活动时选编的应该是活动量较大的集体体育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和精力,如带有跑、跳动作的体育游戏。四、优化体育活动教学方法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增加幼儿的求知欲,增强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能很好地学会简单的体育常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实际效果,适应身体能力的发展。比如,当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圈套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练习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又如,练习双脚向前跳时,如果前面放置一条红带,或画一个圆圈,要求幼儿往这人标志物上跳,效果就更好。为了引起幼儿兴趣,可以适当加入竞赛性。如玩“看谁跑得快”“看谁先追上球”“哪一队站得快”等游戏,这种方法在大班使用的较多。

四、优化体育活动形式

幼儿体育活动要不拘一格,要将“体育活动”与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生动、丰富的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能大大激发幼儿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分享着运动的快乐,使得传统文化在家庭、幼儿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如小班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形成旧游戏、新玩法,一物多玩、旧物新玩、多物一玩、多物合玩,可以进行老鹰捉小鸡、熊和石头人等游戏;中班幼儿则选择翻饼、烙饼、打沙包、攻城、传电等游戏;大班幼儿可开展跳竹竿舞、编花篮、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等。当然,大自然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的远足活动,既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能达到陶冶性情,锻炼毅力和意志品质的目的。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将自己的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感知春夏秋冬,感受自然本色,感受家乡之美,与大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五、总结

要贯彻教育“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及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并且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实际发展水平,确定基本动作的学习,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器材、人力物力资源,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自如地驾驭体育活动,让“阳光体育”带给孩子阳光的沐浴、阳光的心态、阳光地释放。

作者:李志勇单位:甘肃省张掖市幼儿园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自制玩具体育论文

一、自制玩具的应用

1.注意幼儿对自制玩具的选择

在幼儿时期,幼儿对周围的新生事物比较敏感,尤其对可以直接接触的运动器械,幼儿都会投以万分的热情和喜爱。每一次为幼儿提供全新的运动器材,幼儿都会非常期待,而且愿意亲身体验。一件玩具在幼儿手中会有超越他本身玩具功能的玩法,幼儿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对玩具的性能进行充分的挖掘。若是一味地教导幼儿玩具的玩法,便会使幼儿丧失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在准备好器材带领幼儿使用之前,不能急于将器材交给幼儿,应先告诉幼儿这件玩具应当怎么使用,要留心观察幼儿的心理变化,看幼儿在拿到运动器材以后会及时时间做什么,诱发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运动器材的使用方式。例如,我们及时次为幼儿准备饮料瓶是希望幼儿通过滚动瓶子加强运动锻炼,但递给幼儿时由于没有直接告知目的,幼儿可能自己发明很多运动方式,如踢、夹着跳等等,而且幼儿之间也会互动交流,相互模仿动作。此时,我们便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锻炼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兴趣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培养。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运动示范,让幼儿观察、模仿、练习甚至在超越的过程中得到新的锻炼。

2.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由于受心理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的想象思维也要强于理性思维,他们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选取合适的体育活动方式。运用想象力将体育活动故事化、情境化,让幼儿更好地接受体育锻炼。例如,在让幼儿跑步时,我们便可以让幼儿玩“小猪小猪推西瓜”的游戏。首先,我们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废弃的圆形瓶子和薯片盒,还有旧报纸、礼品盒等等一些物品,然后让幼儿将圆形瓶子的上部打开,放上用废纸自制的“西瓜”,然后将盒子的下部安装上轮子,一个简单的自制推车便做好了,接下来我们便在道路上放置上高山(折叠的礼品袋)、石头(牛奶盒)和荆棘(褶皱的废纸)等等,然后让带着自制小猪面具的幼儿推着小推车去穿越,在这期间或许还有爱吃西瓜的小熊强盗。这样,幼儿一边要注意小推车的状况,一边要注意防盗贼,一边还要不断地前进,幼儿的心理便会有一种紧张感和刺激感,在进行这项游戏时,便会更加用心,也会更加投入,经历这一心理变化的幼儿与那种单纯跑步的幼儿的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他会更加热爱体育活动。同时这也可以让废弃物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选择合理的搭配方式

通常,长时间地选择同一种体育器械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幼儿的兴趣是有一定时间段的,因此要采用多种搭配形式来调动幼儿的热情,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如果在运动场地上投放多种小型运动器械,如皮球、木棒、呼啦圈等,幼儿在其中活动会有很多形式的创新,在呼啦圈里穿梭、大圈套小圈、把木棒当成小马骑等;让两个幼儿左右举着呼啦圈,其他幼儿向圈内投皮球等。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开发幼儿大脑的创新意识,在多种体育器材中进行搭配选择,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幼儿想玩推车的游戏,如果一个棍子无法模拟推车的感觉,他会想办法再寻找另一根木棍,和其他幼儿一起相互协作,用两根木棍模拟推车的感觉,两个幼儿间推来推去,比较具有活动区位。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与模仿,可以在其他幼儿身上受到启发,通过学习同伴的器材使用方式,开发大脑,获得更多的运动乐趣。通过展开此类活动,可以加强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幼儿之间还可以互相效仿、学习,通过实际的锻炼接触,让他们提高运动兴趣的同时,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二、结语

总之,在游戏中我们和幼儿共同成长,幼儿的开心是我们较大的鼓励。但是幼儿受到年龄的限制,使得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和自制器械时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这时便需要我们教师发挥其指导作用,为幼儿的发展做一个的解析,科学合理地为幼儿安排体育活动,让幼儿可以更好地制作器械,发挥自制器械应有的作用,使幼儿得到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顾晓霞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体育论文:[小学体育]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

幼儿园 体育课的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各 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是指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幼儿错误等)、幼儿的练习和相互观摩、合理的 组织措施(如整队、调动队伍等)和合理的休息等。上述各种活动中某种活动所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就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如讲解密度、示范密度、练习密度、组织措施密度、休息密度等等。其中,练习密度 尤为重要,它是指幼儿在课中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为体育课的较大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与各 种运动,练习密度最能体现体育课的特点,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影响很大,加之,测验幼儿练习密度相对较容 易,因此,目前幼儿园的体育课普遍运用测定练习密度来衡量一节体育课幼儿的活动情况。

既然体育课的密度指的是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此,不难看出,课的 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 学效果。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较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 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呢?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 者认为要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必须首先了解制约体育课的密度的几个因素,然后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一、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人体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 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一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大,后者小。运动强度 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 ,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绝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 的运动,否则,幼儿将承受大大的运动负荷,易造成其身体的伤害。例如,幼儿在做迫逐躲闪跑或连续立定跳 远等大强度练习时,其练习密度可适当减小,而且练习中应增加休息的次数,一般幼儿练习一至两分到后应作 适当的休息,而后再继续练习,教师应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度较大的 运动项目有跑、跳跃、攀登、下蹲走、仰卧起坐、传接球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有走、钻、爬、投掷、走平 衡木或窄道等。

2.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学习新教 材和较难的教材(如投远、投准、立定跳远、抛接球、夹包跳、夹包掷远或掷准等)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 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幼儿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 习。相反,幼儿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 复习巩固。

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且环环相加,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 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幼儿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 ,幼儿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幼儿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

4.准备工作。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 分,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

5.幼儿的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密度也应不同,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如 小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越大,对年龄越大的幼儿(如大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适当减小(较难的教材除 外),而讲解密度应提高。

6.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兴趣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具有兴趣性,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则高,就愿意参加 各种练习,因而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相反,幼儿则不愿意练习,这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易使教学 过程显得松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诸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

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 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示范?各几次?大 约用多少时间?幼儿分别要做哪些练习?各几次?各用多长时间?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幼儿什 么时候休息和以什么方式休息(即采用全体幼儿停止任何活动的休息还是分组轮流体息)?休息多长时间?等 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应周密计划。

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一节体育课里,幼儿的练习密度都应是较大的。据 研究,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范 围内确定具体的练习密度,但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严禁让幼儿连续长时间做大强度的练习。如果幼儿是学习新 教材,教师应首先详细示范讲解1——3次,紧接着就该马上安排每个幼儿及时进行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观 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如发现幼儿普遍犯有某种错误,教师应再次示范讲解。教师在教授 新教材时,示范、讲解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但讲解要、精练,抓住动作要领,切忌冗长、繁琐;示范 应正确、规范、舒展,讲解与示范应紧密结合。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尤其是大班,讲 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次数,但学习较难的教材除外。对强度大的教材,可多增加幼儿休息的 时间。排队和变换队形应尽量迅速,而且要符合教学的需要。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措施。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的组织措施。前面已谈到幼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是各种密度中最 大的,尤其是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更应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选择幼儿的练习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其 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幼儿园场地、器械,以及幼儿的实际,选择以下练习方式:(1)个人分散式 练习。如练习立定跳远、从原地往上跳、跨跳、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夹球(或夹包)掷远或掷准等项目就 可采用此方式。(2)两人合作式练习。如两人配合练习滚接、抛接大小皮球时可采用。(3)多人合作式练习 。如5、6个幼儿为一组练习“蜈蚣竞走”(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下蹲,步调一致地向前走)。(4) 集体集中式练习。如追逐躲闪跑、小组竞赛游戏、原地纵跳触物等。(5)分组轮流式练习。指各组轮流做几种 不同的练习。(6)循环式练习。指幼儿循环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7)鱼贯式练习。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 次序依次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8)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 一组或两组幼儿练习,其余各组观摩,之后, 再交换。

在幼儿做集体练习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队形,使队形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大班“学习投远的动作 技能”,结合投掷教材的特点,个人分散式的练习虽可提高练习密度,但不安全,因而并不适合在此使用,可 把幼儿分成两组,相距1米背对背方向站立;每人两个沙包分两次分别向场地两端(距幼儿各队3——4米左右) 的投掷区投远,这种方式显然比个人分散式安全,又比把幼儿分成四路纵队每四人一组投掷的练习密度大。又 如,在教幼儿练习活动目标投准时,可把幼儿分成二至四组(视幼儿实际人数而定),让幼儿轮流充当活动靶 标和投掷者,这样也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 例如,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较大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式练习 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全体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 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 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让幼儿再练习一会儿或再做一遍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 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 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

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保障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课和做好物 质准备。如准备好幼儿所用的沙包、头饰、球、腾圈、拱型门、垫子、小旗、记分牌、绳、皮筋、木桩等玩具 和器械,提前画好场地,器械也应事先摆放到位,如条件许可,应把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摆放好器械的场地分 开,如需音乐伴奏,还应准备好录音带。

5.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密度,改善课的质量。为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都应充分考虑到兴趣性原则。例如,幼儿园体育课的类型主要 应以游戏型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的玩具和道具(如头饰、动物和水果图片、彩带、花环、拱 型门、平衡木、动物玩具、房屋树木模型、木桩等),中、大班还应多采用竞赛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 趣。此外,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节奏鲜明的乐曲,也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练习 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通过以上调节策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较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效率。

幼儿园体育论文: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

幼儿园 体育课的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各 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是指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幼儿错误等)、幼儿的练习和相互观摩、合理的 组织措施(如整队、调动队伍等)和合理的休息等。上述各种活动中某种活动所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就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如讲解密度、示范密度、练习密度、组织措施密度、休息密度等等。其中,练习密度 尤为重要,它是指幼儿在课中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为体育课的较大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与各 种运动,练习密度最能体现体育课的特点,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影响很大,加之,测验幼儿练习密度相对较容 易,因此,目前幼儿园的体育课普遍运用测定练习密度来衡量一节体育课幼儿的活动情况。

既然体育课的密度指的是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此,不难看出,课的 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 学效果。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较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 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呢?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 者认为要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必须首先了解制约体育课的密度的几个因素,然后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一、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人体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 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一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大,后者小。运动强度 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 ,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绝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 的运动,否则,幼儿将承受大大的运动负荷,易造成其身体的伤害。例如,幼儿在做迫逐躲闪跑或连续立定跳 远等大强度练习时,其练习密度可适当减小,而且练习中应增加休息的次数,一般幼儿练习一至两分到后应作 适当的休息,而后再继续练习,教师应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度较大的 运动项目有跑、跳跃、攀登、下蹲走、仰卧起坐、传接球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有走、钻、爬、投掷、走平 衡木或窄道等。

2.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学习新教 材和较难的教材(如投远、投准、立定跳远、抛接球、夹包跳、夹包掷远或掷准等)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 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幼儿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 习。相反,幼儿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 复习巩固。

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且环环相加,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 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幼儿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 ,幼儿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幼儿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

4.准备工作。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 分,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

5.幼儿的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密度也应不同,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如 小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越大,对年龄越大的幼儿(如大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适当减小(较难的教材除 外),而讲解密度应提高。

6.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兴趣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具有兴趣性,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则高,就愿意参加 各种练习,因而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相反,幼儿则不愿意练习,这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易使教学 过程显得松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诸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

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 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示范?各几次?大 约用多少时间?幼儿分别要做哪些练习?各几次?各用多长时间?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幼儿什 么时候休息和以什么方式休息(即采用全体幼儿停止任何活动的休息还是分组轮流体息)?休息多长时间?等 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应周密计划。

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一节体育课里,幼儿的练习密度都应是较大的。据 研究,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范 围内确定具体的练习密度,但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严禁让幼儿连续长时间做大强度的练习。如果幼儿是学习新 教材,教师应首先详细示范讲解1——3次,紧接着就该马上安排每个幼儿及时进行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观 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如发现幼儿普遍犯有某种错误,教师应再次示范讲解。教师在教授 新教材时,示范、讲解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但讲解要、精练,抓住动作要领,切忌冗长、繁琐;示范 应正确、规范、舒展,讲解与示范应紧密结合。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尤其是大班,讲 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次数,但学习较难的教材除外。对强度大的教材,可多增加幼儿休息的 时间。排队和变换队形应尽量迅速,而且要符合教学的需要。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措施。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的组织措施。前面已谈到幼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是各种密度中最 大的,尤其是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更应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选择幼儿的练习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其 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幼儿园场地、器械,以及幼儿的实际,选择以下练习方式:(1)个人分散式 练习。如练习立定跳远、从原地往上跳、跨跳、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夹球(或夹包)掷远或掷准等项目就 可采用此方式。(2)两人合作式练习。如两人配合练习滚接、抛接大小皮球时可采用。(3)多人合作式练习 。如5、6个幼儿为一组练习“蜈蚣竞走”(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下蹲,步调一致地向前走)。(4) 集体集中式练习。如追逐躲闪跑、小组竞赛游戏、原地纵跳触物等。(5)分组轮流式练习。指各组轮流做几种 不同的练习。(6)循环式练习。指幼儿循环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7)鱼贯式练习。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 次序依次做几个不同的动作

练习。(8)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一组或两组幼儿练习,其余各组观摩,之后, 再交换。

在幼儿做集体练习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队形,使队形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大班“学习投远的动作 技能”,结合投掷教材的特点,个人分散式的练习虽可提高练习密度,但不安全,因而并不适合在此使用,可 把幼儿分成两组,相距1米背对背方向站立;每人两个沙包分两次分别向场地两端(距幼儿各队3——4米左右) 的投掷区投远,这种方式显然比个人分散式安全,又比把幼儿分成四路纵队每四人一组投掷的练习密度大。又 如,在教幼儿练习活动目标投准时,可把幼儿分成二至四组(视幼儿实际人数而定),让幼儿轮流充当活动靶 标和投掷者,这样也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 例如,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较大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式练习 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全体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 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 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让幼儿再练习一会儿或再做一遍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 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 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

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保障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课和做好物 质准备。如准备好幼儿所用的沙包、头饰、球、腾圈、拱型门、垫子、小旗、记分牌、绳、皮筋、木桩等玩具 和器械,提前画好场地,器械也应事先摆放到位,如条件许可,应把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摆放好器械的场地分 开,如需音乐伴奏,还应准备好录音带。

5.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密度,改善课的质量。为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都应充分考虑到兴趣性原则。例如,幼儿园体育课的类型主要应以游戏型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的玩具和道具(如头饰、动物和水果图片、彩带、花环、拱 型门、平衡木、动物玩具、房屋树木模型、木桩等),中、大班还应多采用竞赛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 趣。此外,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节奏鲜明的乐曲,也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练习 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通过以上调节策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较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效 率。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融入民间游戏

摘要:民间游戏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气息、趣味性强、材料简单方便、玩法简单易学、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而这些特点正适合幼儿园对户外体育游戏的要求。

关键词:民间游戏;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创新;发展

一、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意义

民间游戏是广大民众在娱乐生活中逐渐发展出来的嬉戏活动,俗称“玩耍”。民间游戏内容广泛而丰富,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民间游戏既简单又易学,且趣味性强种类繁多,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绝大多数的民间游戏都能促进幼儿七大基本运动: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例如:“荷花荷花几月开”、“城门城门几丈高”、“老狼老狼几点了”等。还有能促进幼儿手臂肌肉群发展以及手眼协调配合的能力,例如:“抓籽”、“挑小棒”、“滚铁环”、“打野鸭”等。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有研究表明:幼儿之间积极的社会化发展出现在成人有计划设计的活动中可能微乎其微,而是更多的出现在幼儿自由游戏中。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许多的游戏都需要幼儿精诚合作才能进行,这就为幼儿的社会交往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打野鸭”游戏中,有人被淘汰出局,接到沙包的幼儿就可以“救”起那些淘汰出局的小伙伴,这就间接培养了幼儿间的团体协作精神与社交能力。由于幼儿之间加强了交往,他们能真正感觉到团队协作的意义。期间,一方面要使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情绪,另一方面要学会理解尊重他人的意愿、想法、态度,并做出配合。幼儿在游戏与现实中形成了两种交往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关系,另一种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哪种交往关系,都为幼儿的社会性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互相模仿、磨合,在与朋友的友好和谐相处中,使孩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品质得到发展,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学习自己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促进幼儿良好情绪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在于幼儿对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的理解与遵守,在于幼儿的能否自觉遵守及监督别人。这发展了幼儿辨别是非能力,正确评价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遵守规则,接受挫折,这锻炼了幼儿接受失败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促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积极的情绪和的意志品质。

(四)促进幼儿语言以及表达表现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有的配有童谣,童谣有语言的韵律美以及鲜明的节奏感。使童谣歌唱起来具有朗朗上口,一呼百应的效果。民间游戏有的配有儿歌,它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在游戏时,幼儿边念儿歌边配合动作,能惟妙惟肖地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并持久坚持,使游戏情趣颇足,同时培养了幼儿的临场表现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流,也同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表现能力,并丰富了幼儿词汇,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在户外体育游戏中融入民间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幼儿园每日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可见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更能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民间游戏取材简单,这些材料简单方便,很多都是来源于废旧材料,或者生活中随时可见的材料。并且许多都是不需要花钱的,能极大降低户外体育器材的制作成本以及使用效率。例如:报纸、硬纸板、绳子等,制作方法很简单,但玩的花样很多。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色彩鲜艳、形象的民间游戏材料既能节省财力,又能让幼儿感到乐趣玩法无穷,既满足了幼儿娱乐的需求,又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使幼儿如获珍宝、爱不释手。现在提倡幼儿主导,幼儿主体的游戏活动。因此在开展户外民间体育游戏之前,可以先和幼儿一起商量、计划、准备和自制游戏材料,也可以让幼儿独立制作。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游戏的需要,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或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所需材料,体验到创新游戏材料的乐趣。如:大班民间游戏“陀螺转转转”中,有的孩子在陀螺上画上绚丽多彩的颜料画,有的用波光纸剪出美丽的条纹,有的用记号笔画出优美的线条……再如:大班民间游戏“竹竿舞”,孩子们就提出用各种颜色的即时贴包裹装饰竹竿,一根根牢固又好看的竹竿总能吸引幼儿们来敲一敲,跳一跳。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孩子失去兴趣。新的事物不断地出现,才能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认识也会逐渐地发展和提高。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幼儿的现状,及时做出对应的调整,使游戏更富有挑战性,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在幼儿熟练操作材料之后,要积极采取调整策略,定期对原有材料进行增加、减少、重组、再现等,赋予材料新的意义和价值,使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保持民间游戏的吸引力。如“踩高跷”游戏由用塑料高跷变成木头高跷再变为易拉罐高跷;“跳房子”游戏所用图案由简单的图案逐步变换为复杂图案;“丢沙包”游戏,由开始的用手丢改为用双脚夹住沙包丢在指定的格子里,由正面投变为背面投等等。通过老师的观察、调整、改进,激发幼儿不断参与的热情和探究兴趣,同时不断提升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空间。“创新不单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游戏的玩法赋予民间游戏以新的生命力,使民间游戏具有了时代色彩,也增强了户外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教师要把握好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游戏玩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就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让游戏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过程中得到升华,让游戏在创新与原则相兼容中更具发展性。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融入民间游戏,能通过其内在价值和游戏多样性使人们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符号,加深民族认同感,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内在凝聚力,促进社会的整合和谐发展。中国民间游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无数人的总结传承演变,一部分因丧失其赖以存活的传统文化根基而归于消亡,但很多游戏则经过时间的洗礼,一直延续传承到今天,是很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挖掘及传承这些具有人文价值的民间儿童游戏显得价值连城意义深长。

幼儿园体育论文:农村幼儿园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开展

摘要: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及时关键期,《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把幼儿的体育发展放在了首位。对于幼儿教育除了幼儿园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幼儿期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教育效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亲子体育游戏;幼儿园

学前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幼儿阶段正处在人体形态、机能的最初生长发育阶段,为使幼儿更健康地生长发育,并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此时不仅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保健,还需要积极地开展以身体锻炼为手段的各种体育活动。多项体育科学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增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为幼儿终身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农村幼儿园,虽然留守的幼儿较多,但是随着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监护者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在农村幼儿园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是可以进行不断探索的。

一、培训引导变观念

幼儿园的工作想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必须让家长转变固有的陈旧观念。在农村幼儿园,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对于体育运动,因为缺乏相关的体育知识,并不引起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在幼儿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必须要让家长转变观念。首先各班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进行亲子体育游戏活动重要性的知识培训,从年轻的父母入手,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将学校的想法做法传达给在家留守的老人,获得老人们的认可。幼儿园再结合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利用专门的板块,单独进行亲子体育游戏活动重要性的集中培训讲解,可以根据指南的建议,让幼儿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幼儿平衡机能的发展;通过锻炼增强幼儿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幼儿平衡能力、动作协调、力量等方面引导家长确立“健康及时”的观念,接着从亲子体育活动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家庭成员间良好感情基础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培训,在培训中让家长转变原有的对幼儿体育活动不重视,对参与亲子体育游戏活动无所谓的态度,通过培训让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集中开展显乐趣

观念的转变是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的前提,必须要让家长们亲身感受到幼儿园亲子体育游戏的乐趣,才能为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源动力。我园利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共同体验亲子体育游戏的乐趣。在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们除了能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的情况外,最重要的就是参与教师创编的亲子体育游戏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体验如何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如何在游戏中感受乐趣。如小班给家长化妆:老师用即时贴剪成眉毛和红脸蛋发给每个小朋友,家长在两米开外站成一排,幼儿跑步到自己家长的跟前,家长撕掉胶纸递给孩子,孩子给家长贴眉毛、红脸蛋,游戏可反过来进行,幼儿不动,家长跑过来将自己身上的眉毛、红脸蛋又贴到孩子身上,如此反复,趣味无穷。在亲子运动会上,大班开展穿大鞋比赛,家长与小朋友10米相对而站,首先,小朋友从对面跑到家长的身前,脱下家长的鞋子,然后穿着家长的鞋跑过去再跑回家长身边。在半日活动和运动会中,我们都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场地情况和本班家长的年龄情况设计亲子体育游戏,作为农村幼儿园只是在游戏的强度上,考虑到老年人较多,强度一定要适宜,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家长的参与,才能由衷地获得家长的认同。

三、家里体验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孩子走进校园的及时站,在农村也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作为幼儿园,我们要为家长的教育搭建平台,亲子体育游戏活动以亲情为根基,是一种横向的、对等的玩伴关系,亲子体育游戏活动其情感性和教育性的两个特点,高度概括了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的价值。幼儿园在搭建平台时,首先应该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家长自己收集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可以是来自网络,也可以是自己童年时玩过的游戏,在班级群里交流、共享。其次,老师利用班级群,自己在家示范录制几种亲子游戏,如:猴子摘桃,幼儿悬挂在家长的脖子上,练习了幼儿四肢的力量;抬轿子,宝宝躺在床单上,父母各拽住两角使宝宝犹如乘坐轿子荡来荡去,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平衡力;小蚂蚁搬家,全家扮演小蚂蚁,用家里的物品作为道具,在床上围成一圈,幼儿背着东西,爬到相邻的那只“蚂蚁”旁,然后将背上的东西交个那只“蚂蚁”,这样进行循环接力,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这些亲子游戏,以趣味性,游戏性为主,而且为家长提供了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的机会,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的价值得到真正彰显!总之,学前期是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运动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亲子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作为农村幼儿园,在硬件设施、家园联系等方面受到诸多影响,但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情怀,一种努力为幼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情怀,就让我们将体育游戏和亲子游戏相互促进结合,并且对亲子体育游戏活动进行合适的指导,这样才能为实现家园共育尽绵薄之力!

作者:李宇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摘要: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越发重视,并提出了以促进幼儿健康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标,因此现下很多幼儿园都在园区建设了体育区,而在开展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育经验,对在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科学性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科学性

一、前言

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活动,而为了能够更好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现下很多幼儿园专门创设了体育区域,通过活动游戏强化幼儿体能素质,而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必需的活动条件就是活动材料,教师只有科学、适宜的投放操作材料,才能促进体育区域活动有效开展,实现指南纲要教育要求。

二、围绕教育目标,科学投放材料

在幼儿园中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时,教育功能的作用发挥,主要是通过材料投放实现的,不同的材料蕴含着不同的体育教育功能,同时也会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投放体育区域活动材料,应与教育目标紧密连接,并且保障材料直接指向教育目标,这样才能避免其他因素对体育区域活动产生的影响,并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从而通过科学的材料投放,实现体育区域活动教育目的。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如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时,为了实现促进幼儿肌肉健康发育的教育目标,如“装扮新年树”的活动区内,主要以攀爬为主,将活动园区内的一棵银杏树作为新年树,并在这颗树上装扮礼物,在树下方架上两架梯子,一架横架,一架竖架,由幼儿自己选择从哪个梯子爬上去将礼物系在树枝上,共同完成新年树的装扮。在整个挑战过程中,幼儿攀爬和系礼物时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肌肉,并通过肌肉协调发力保持身体平衡。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围绕教育目标投放材料,是教师材料投放科学性的一种体现。

三、尊重幼儿发展,科学投放材料

在近期推行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指出,园区教育活动要尊重幼儿的发展,结合幼儿年龄情况及兴趣爱好去开展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区材料投放时,必须要考虑到材料与幼儿身心情况的适宜性,这是教师科学投放材料的一种体现。首先材料要具有趣味性,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时,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幼儿并不是按照自身强调的重点去选择材料,而是按照他们自身的喜好去选择材料,因此教师只有选择符合幼儿喜好的材料,才能促使幼儿积极持久的参与到体育区域活动之中。其次是材料要具有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去投放材料,如在开展“拼图板”活动时,在小班之中,教师可以投递4~6块图版,在中班中可以投递10~12块图版,保障材料投放与幼儿之间的适宜性。是材料要具有支持性,在教育理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发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时,只有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才能促进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支持性,可以成为活动的支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这是教师尊重幼儿发展的体育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方式,较大限度地保障了材料与幼儿之间的适宜性,有助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四、结合空间利用,科学投放材料

教师在进行体育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时,还要考虑到材料收纳的适宜性,要结合空间利用去投递材料,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材料投递的科学性。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是要充分地利用活动区域的三维空间,让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立体起来,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时,幼儿的活动区域毕竟是有限的,而若是想要实现更好的活动效果,教师就应该打破现有的“区域就是平面”的材料操作概念,将材料布置向其他方向进行延伸,如可以在地面、天花板等区域,横向纵向进行延伸,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空间优势,促使投放的材料与体育区域较大限度地融合,从而对幼儿的身体潜能更好地进行挖掘;其次是教师在投递材料时,要结合幼儿活动空间,为幼儿提供收纳性能良好的材料,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自身的整理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只有提供具有收纳性能的材料,才不会使得体育区域杂乱无章、喧宾夺主,同时还便于教师整理,这是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时需要注意的。

五、结合区域主题,科学投放材料

在幼儿园中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教师往往会带领幼儿开展多种主题的区域活动,这对这些不同区域主体的活动,必须要科学的投放材料,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活动效果。举这样的几个例子,如在开展“农家乐”区域活动时,活动主题是“蔬菜贴画”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各种蔬菜的照片,作为本次活动材料,如辣椒、茄子、紫甘蓝、西红柿、玉米、豆角等蔬菜照片,然后让幼儿根据蔬菜的颜色不同,展开贴画活动,这就是一种结合活动主题科学投放材料的体现。再或者在开展“海趣区”区域活动时,活动主体就是“海底动物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橡皮泥、画笔等材料,让幼儿将自己知道的海底动物想象画出来,并将幼儿制作的作品在“海趣区”中进行展览,这样幼儿就可以通过材料操作,更好的认识海底世界。而在实际活动开展中,可以开设的区域还有很多,如车区、球区、野战区、综合区、建筑区等,针对于不同的主题区域,教师必须要有针对的进行材料投放。

六、总结

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时,必须要从材料挖掘、材料收纳以及材料支持的科学性出发,从而利用材料,推动体育区域活动教育发展,进而实现幼儿健康发育成长的教育目标。

作者:郑松琴 单位: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性

摘要:幼儿园根据户外操场的优势,结合家乡本土文化元素,创设了海趣区、农家乐、建筑区、野战区、综合区、车区、球区七大体育区域,以此为实践载体,实施了《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性研究》。重点从“材料挖掘的适宜性”“材料收纳的适宜性”“材料支持的适宜性”三方面开展行动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具园本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为培养具有强硬综合素质富有个性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挖掘;收纳;支持;适宜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了“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可见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而选择适宜的材料是培养幼儿良好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的基本条件。幼儿园根据户外场地优势,结合家乡古民居、深山老林、海与福船、石化园区、房产开发等本土文化元素,创设了农家乐、野战区、海趣区、建筑区、综合区、车区、球区七大体育区域,以此为实践载体,实施了《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性研究》。重点从“材料挖掘的适宜性”“材料收纳的适宜性”“材料支持的适宜性”三方面开展行动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具园本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体育运动激情,促进幼儿动作能力的学习与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培养具有强硬综合素质富有个性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本土,材料挖掘,力求适宜性

本着“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让材料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的思想,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分析与推进过程的思考,“体育区域活动材料挖掘的适宜性”应该体现“三性两化”。安全性:尽量从材料源头上考虑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有尖有刺的不能用,有味有毒的不能用,硬地上要有软设施,水池边要有防滑垫,粗糙的材料配手套,冬天玩水有防水罩衣和雨靴。层次性:每一主题材料的提供要考虑层次性,考虑让不同年龄段幼儿都感兴趣、都愿意去尝试,挖掘出不同能力层次幼儿都有得选择的游戏材料。比如在海趣区的钓鱼主题游戏中,挖掘了生活中的漏勺、绑鱼钩的竹竿钓、帮磁铁的木棍钓、各种材质的鱼及其鱼身上大小不一的鱼钩等钓鱼工具。这样的材料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要,能力弱的幼儿会去选择捞鱼或磁铁吸的工具来钓鱼,能力强的幼儿会去选择有鱼钩的工具来钓鱼,能力弱的幼儿会选择身上铁圈大的鱼儿来钓,能力强的幼儿会去挑战身上铁圈小的鱼儿来钓。挑战性:挑战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必须养成的学习品质。在挖掘材料时更应该思考材料实现在幼儿身上的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应该考虑给幼儿更大挑战自己的机会。如建筑区中,用手搬砖头、拉四轮车运砖头、推独轮车运砖头都是在给幼儿不同的挑战机会,用砖头盖房子、用木板盖房子、用水管盖房子也是在给幼儿不同的挑战机会。生态化:幼儿园能够站在时代潮流的源头实施生态化教育理念,设置户外体育区域生态化课程,创设自然情景生态化环境,挖掘本土自然生态化材料,带给幼儿生态化教育的快乐。各区域环境的创设是以自然界中的天然彩胶石、鹅卵石、原木头、麻竹藤、农作物、沙水土、四季花果等自然物为主材料,幼儿活动的材料也是以自然生态材料为主,如农家乐中打麦穗、摘水果游戏材料,综合区中的舞龙舞狮、赛龙舟游戏材料,海趣区中的划船、水循环踩水游戏材料,野战区中的过草地、爬雪山、打野仗游戏材料等等都是纯天然的生态化材料所挖掘出来的。低结构化:低结构化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比较少,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比如在农家乐中投放竹篮子,幼儿可在篮子里装上粮食、水果、蔬菜等,玩抬、顶、背、挎的游戏;在建筑区中投放大小不一的牛奶罐、木板、水管等,幼儿可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创设游戏场景,训练各种大动作技能。丰富多样的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的挖掘,真正落实了“适宜性”的目标要求,使幼儿活动时的人身安全有了保障,满足了幼儿能力差异上的活动需求,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真正符合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材料收纳,力求适宜性

之前在体育区域活动时,每个区域材料的搬运、场景的创设、材料的收拾整理都是由老师来完成,因为户外没有能够收纳材料的收纳间,老师们在搬运材料、整理材料、收纳材料、管理材料等动作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因此包办了幼儿本应力所能及的事情。解决“材料收纳的适宜性”问题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事情。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孩子的身高、力量条件以及自主管理能力发展情况及本园区域规划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对各区域收纳间进行设计,以土建、木作、采购等形式做好了各区域收纳间的建设。1.收纳场所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优美的环境能陶冶人们高尚优雅的情操。幼儿园如今有青山绿水、深山果林、福船海滩、幽静农家等,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道极其美丽的风景。收纳场所的建设与各个区域环境浑然一体,已成为大环境中的一处美的点缀。如野战区中的两座碉堡就是收纳间,一座是六角楼形状,一座是八角楼形状,下为土建堆砌多角城墙,上为木作圆形顶棚,实为古朴而神秘。爬上角楼游戏它就是一座碉堡,钻进角楼里面它就是一间材料收纳间。如车区中4S店里的展柜就是车区中的收纳间,区域活动时间它是展柜,区域活动结束它就是车区玩具车的收纳区。还如大操场边站立着的一长排木房子,色彩简单,优雅别致,它们就是综合区运动器械的收纳间。每一处收纳间都能与本区域的活动场景融为一体,功能多样又别具一格,成了幼儿园户外环境美化的点缀。2.收纳活动是一种轻松的工作。以前的体育区域活动是老师不喜欢组织的活动,因为各种器械的收藏和幼儿运动地点相距较远,这期间有重物、有台阶、有沟壑,搬运与收拾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体力活,幼儿无法亲自操作,基本是老师代劳。如今各收纳间的建设遵循就近取放原则,就在本区域范围内或者边缘占据一席之地,而且每一处收纳间的高度大小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身高力量承受情况,收纳间里面的格层都是幼儿能够得着的高度,方便幼儿自主取放。老师充当的是单纯的观察者、指导者的角色,彻底解放了老师的双手。如今的收纳活动对孩子来说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轻松的工作。3.收纳工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材料的取放、场景的创设已经是幼儿自己的工作了,在每一次的体育区域活动中,正因为给了幼儿自由取放材料的机会,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能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材料,能尝试自己想玩的游戏,能挑战自己想做的动作,每一次的活动她们都兴高彩烈、热情奔放、汗流浃背。在收纳取放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思考协商、分工合作,学会了勇敢挑战、互帮互助,学会了大胆自信、想象创造。她们锻炼了体能,发展了动作,学会了整理。在搬运收纳过程中,幼儿的力量和耐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训练了推、拉、搬、抬等动作技能,也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科学归类排序等综合能力的学习。表面上看相对短时间的一个材料收纳环节却隐藏有无限的学习契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给幼儿充分自主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适宜收纳中自然获取学习与发展,享受游戏的快乐。

三、实践探索,材料支持,力求适宜性

不管是材料的挖掘还是材料的收纳,最终都作用于孩子的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发展。适宜性的材料是支持幼儿动作能力、身体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学习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在体育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是老师们的重点工作,观察是支持的向导;调整活动材料是老师们的基本工作,调整是支持的手段。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兴趣程度,观察幼儿的运动强度,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然后通过调整(更换或者增设)适宜性的材料来支持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动作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学习与发展。1.着眼于兴趣程度的支持。兴趣是好的老师,那些无人问津或者少人临幸的材料显然是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应该立即更换或者分析原因,是不是让幼儿觉得没有挑战意义?是不是难度太大?或者是材料太单一?都应该及时分析,及时进行调整。比如高度为20cm的跨栏对大班幼儿来说根本就没有挑战性,激发不了他们助跑、跨、跳的欲望,应该增设高度为40-50cm的跨栏。比如建筑区提供的独轮推车,小班的孩子即使很喜欢也因难度太大而玩不好,容易产生挫败感而不想去碰触,要增设小班年龄段幼儿能操作的四轮拉车等。比如在野战区中幼儿对经常玩的攀登架觉得单一乏味,必须增设可促进平衡技能发展的转椅、秋千及训练手臂力量和耐力的悬空垂吊器材等。又比如野战区的“野”味不够,深山打仗的神秘氛围营造不够,因此就增设了炸碉堡、钻山洞、开大炮、爬电网等器材。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投其所好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去调整幼儿喜欢的材料,有效支持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在体育区域活动中获取多方面的学习与成长。2.着眼于运动强度的支持。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动作技能、力量和耐力的学习与发展,运动强度的适度是关键。在区域活动中要随时调整运动强度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就得从材料的提供上来做适当的调整,依靠材料来支持幼儿足够的运动强度。如在综合区的投掷项目中,单纯的沙包近距离站立投掷,只是训练孩子一定距离的投掷能力,没有形成较大的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基本没有呼吸急促和心率加快的现象,因此在投掷项目中增加了沙包的重量、拉长了投掷的距离,还增设了跑道、跨栏、跳圈等障碍环节丰富其中,等到幼儿投中目标时,基本是气喘吁吁、满面红光了。比如农家乐中的材料基本为发展手眼协调、小肌肉发展的材料,只需要较小的力度,较长时间的活动也没能达到相应要求的运动强度,因此增设了大石磨、踩水车、大麦穗等能锻炼力量和耐力的材料,在有了这些器材的活动中,幼儿基本是在操作较短的时间内就要求换项目而且表现出力不从心的表情。通过材料的支持,幼儿的运动强度增强了,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3.着眼于动作发展的支持。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每次选择的是不同的区域。要让幼儿在一个区域里得到多个动作的锻炼机会,必须提供能实现多样动作能力的材料,创设能实现多样动作能力的游戏情景。比如在海趣区中,最初创设的是钓鱼的情景游戏,幼儿得到的只局限于手眼协调的能力训练。在逐步增设了多功能水管造型器械和多功能福船造型器械和摇小船器械后,实现了更多的大动作和小动作运动技能锻炼,其中包括走跑跳钻爬攀登摇提抬推钓、手眼协调、编织等大小肌肉动作的锻炼。比如在球区篮球游戏项目中,除了能原地连续拍一定数量及定向投篮外还能实现什么动作目标呢?增设S形障碍,引导幼儿走S形连续排球,增设跑道,引导幼儿追逐跑连续拍球,增设360度多层篮球架,引导幼儿跳跃高处投篮,增设越界爬网,一旦投篮不准掉入爬网的另一边,幼儿必须手脚着地匍匐爬着去或者从网洞中钻过去捡球,实现了走跑跳钻爬投拍等大动作的锻炼。认真观察原有区域活动的短板之处,通过适宜性材料的支持,有效地促进幼儿动作能力的学习与发展,有效地实现了体育区域活动的最根本最核心的目标。总之,材料的挖掘、材料的收纳、材料的支持是体育区域活动中师幼协作、共同经历的三个动作。“材料的挖掘”是为了本土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了幼儿的更加安全,为了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材料的收纳”是为了解放老师的双手,为了方便幼儿的活动,为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材料的支持”是为了及时纠正幼儿的游戏短板,为了激发幼儿更加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为了促进幼儿更大空间的学习与发展。一切做到“适宜”,是为了幼儿动作能力、身体素质及其它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育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性研究是幼儿畅享运动、探索世界、打开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连萍华 单位: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际,探讨了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模式与实践,分别从户外体育活动的预想与策划、户外体育游戏模式的实践与摸索等几大内容进行的分析,希望能够给幼儿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模式;探索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阶段,各阶段有各自特点。学前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此时身体各项机能还保持在相对幼弱阶段,但是身体各项指标是呈积极向上态势,所以,此阶段良好的健康以及适当的体育活动对将来积极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1户外体育游戏对儿童成长的积极意义

体育对于人生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同样,学前体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有极大促进作用,完善合理的体育活动将加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推动身体各指标良好发展。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新型体育形式,能够为幼儿提供科学的运动方式,加强身体部位协调性,提升幼儿活力,并且幼儿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游戏乐趣,锻炼幼儿适应环境能力,提升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观[1]。

2学前儿童户外体育游戏活动预想以及策划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长更多的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幼儿园的办学方针也逐渐向儿童健康方向转变,以“增强儿童身体素质、培养儿童优良习惯”为核心。在总结原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型户外体育游戏理念,“户外大畅游”作为游戏体育的表现形式,将三个方面化为整体。首先开办体育游戏教学课堂,一周两节课,然后举办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以天为单位,举办大型活动———“户外大畅游”,以周为单位,凸显举办主题,面向全部师生,活动体现性。举办活动次数也可以具体分析,并非一定拘泥以上要求。

2.1体育游戏教学课堂情景化

儿童学习基础体育动作,学习时间大约在半个小时左右,据情况而定,为体育游戏活动奠定基础。幼儿园总结一套基础运动动作,并为儿童提供具体情境,促使儿童反复练习基础动作,提升儿童运动水平,推动儿童活动向科学方向发展。

2.2科学划分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场所

幼儿园完善相关运动器材设备,并利用器材举办相关体育活动,保障儿童活动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科学划分体育器材,按学习方向规定区域,譬如走、跑、跳、投等相关本领,因材施教,了解掌握儿童短板,以便体育游戏活动开展时,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儿童活动区域。儿童活动区域与自身短板吻合,能较大程度发挥游戏体育的作用[2]。

2.3面向全园举办活动———“户外大畅游”

“户外大畅游”是一种新型体育游戏活动,是对已有体育游戏活动的创新,总体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环节设置趋于综合化。举办次数大致以周为单位,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每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举办两次,由于此活动面向全园,需要按年级划分组别参与。活动举办地点需要宽阔场地,例如操场、草地等,儿童训练项目需要设计合理,教师模拟有关情境,并适当结合运动设备器材,针对儿童不同问题提供不同运动项目,引导儿童参加合适体育游戏项目,寓教于乐,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儿童不足之处,并时刻让儿童体验到体育游戏的乐趣所在,展示自身学习本领,提升儿童自信[3]。

3户外体育游戏模式的实践与摸索

3.1体育游戏教学课堂情景化

一部分是探索研究原有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诸多弊端,例如以下情况:(1)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标准是相关教学,并不是遵循儿童自身规律,从而导致体育活动安排不科学。(2)体育游戏教学目标缺乏合理性、可行性、顺序性、连贯性。(3)错误理解体育游戏教学,将教学活动侧重于游戏方面,加之教师的不合理引导,从而使教学活动失去体育意义。另一部分是对儿童体育游戏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不断修正发展方向。举例说明,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区别安排,合理定制专属活动目标,安排适合各自年龄段的教学活动。按照儿童身体素质划分,以促进发展为核心,针对儿童各自短板,进行针对性练习,在不同基础体育动作上,如走、跑、跳、投等等,创新学习方法,形成系统化锻炼方式,让教师熟悉掌握各个基础动作课程,促进全体儿童平衡发展。体育教师聘请专业人员,并且由于女教师的局限性,可以安排青年男性担任体育教师,但需要保障专业性[4]。

3.2科学划分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场所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园会定期举办有关户外体育运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将较多注意力放在学生安全方面,其他则会关注较少,譬如体育活动是否有序进行,儿童运动量是否充足,是否能够满足身体发展需要。教师在儿童活动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是并非如此,某些教师不了解体育活动的核心理念,随心安排教学内容,目标制定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甚至体育活动直接与儿童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规律脱离,最终导致体育活动作用的丧失。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有关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基础内容;带领教师参加实地学习,分析体育游戏活动成功举办因素,并总结经验等等。

3.3面向全园举办活动———“户外大畅游”

随着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摸索研究出一种新型活动———“户外大畅游”,“户外大畅游”是包含自由性、创新性、乐趣性、连贯性的新型体育游戏活动。由于此活动展开不久,我们需要对其各方面进行探索实验,譬如,活动细节(活动进程、背景配乐、活动目标等)、具体体育游戏活动策划、教师与家长在各个环节担负的责任,如何提供自身帮助等等。首先,良好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必要的。前期准备主要指热身,由于季节不同,对于热身时长则不同要求,夏季需要10分钟,冬季因为气温较低,则增加5分钟。前期热身工作能够提高活动参与者积极性,让身体达到状态。师生、家长跟随专业人员,慢跑或者做热身运动。然后,使用5分钟大致介绍活动环节,让儿童对活动项目的参与方法有所了解,熟悉体育游戏活动项目展开地点。介绍环节主要由专业人员主持,并且可以让儿童与家长示范;主持人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提升活动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其次,由于此活动具有自由性,儿童在进入活动场地后,可根据兴趣,自我决定符合自身的运动设施,独立学习并掌握活动参与方法,相互间不断交流联系,积极参与游戏过程,从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并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在此环节,教师以及家长,主要职责是守候一旁,提供安全保护的功能,适当的引导儿童进行活动[5]。,做好体育游戏运动后的休息工作,休息环节大致10分钟左右。体育游戏活动会使儿童身体疲惫,休息环节主要为了调整儿童身体指标,降低儿童因运动带来的心理紧张或者高涨心情。与前期准备工作一致,休息放松需要全部人员参与,并且有序整理体育游戏器材,做好活动收尾工作。在整个过程,背景音乐好合理衔接,为活动环节做好提示作用,让活动参与者清晰活动进程。

4结语

长期的探索研究,我们在体育游戏教学课堂情景化、科学划分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场所、面向全园举办活动———“户外大畅游”方面成效显著。科学完善的户外体育游戏模式不仅提升儿童的身体机能,还培养儿童正确的体育观,对于以后成长影响较大。但是新型体育游戏模式仍存在较多弊端,需要我们不断革新发展,不断推进“三维一体”工作进度,不断提升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水平,培养儿童良好的健康习惯,科学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作者:彭鸿娟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了保障幼儿“情绪的安定愉快、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指南》把“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一文中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地利用各种要素来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样、生动有趣、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体育活动,使现行具有不同程度枯燥刻板、训练化的健康教育活动融入情境,从而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学;情境创意

1利用文学作品,创设体育教学情境

幼儿的文学作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儿歌、童话故事、散文等等,因此有的具有情节性,有的具有韵律性,这都利于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利用幼儿耳熟能详的故事或童话故事将多个动作整合起来,会调动并保持幼儿参加活动的高度积极性。例如组织大班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可以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做动作,带幼儿做产卵状是在练习蹲起动作,变成小蝌蚪时的蝌蚪游是在练习小跑步,成为小青蛙时的青蛙跳是在锻炼幼儿的起跳能力……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一系列动作的练习,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

2借助角色扮演,创设体育教学情境

体育活动中,只机械地做动作会让幼儿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来创设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体育教学情境,会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例如设计小班活动“蚂蚁爬爬爬”、中班活动“小兔采蘑菇”、大班活动“青蛙跳跳跳”……赋予幼儿角色,模仿动物形象的标志性动作,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完成基本动作的练习。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时刻引导幼儿保持角色意识,坚持角色行为,只有规范幼儿的角色的动作,才能很好地完成预定的活动目标。合理地投放器械材料,对于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幼儿快速进入到游戏活动情境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能起到规范幼儿动作的作用。例如,中班活动“小刺猬运果果”,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练习追逐跑、平衡走、钻爬、侧身翻滚的一个活动。为了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教师会在“小刺猬”一路行进的途中设置一些障碍,绕过纸板做的小松树林是锻炼幼儿的追逐跑,拱形门的设置是培养幼儿的钻爬能力,平衡木小桥会让幼儿的平衡能力有所提高……运动的难度不大,但幼儿在情境的模仿中,每一个动作的要求都是规范的,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意识、能力也有所增强,也感受到了师生间共同游戏的快乐,使教学目标很好的达成。活动中游戏材料的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调整。例如,大班活动“小猴摘果子”,当“小猴子们”闯过一道道关卡,来到花果山摘果子时,为增加游戏的挑战性,果子在树上有一定的高度,对于个别跳跃能力强的幼儿来说,锻炼幼儿双腿原地起跳的目标能很好的完成,但对大部分幼儿来说,不能按照游戏规则完成。因此,这时教师应立即调整果子的高度,降低到大部分幼儿能够完成的高度,很好地完成“摘果子”的任务,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

3运用场地环境,创设体育教学情境

园所内的环境是进行体育教学情境创设最便捷的资源,场地自然、视野开阔的户外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空间,做的任何活动幼儿都感兴趣。例如,大班的“反恐演练”活动,其教学目标是训练幼儿屈身蹲跑、躲闪跳跃的能力。在幼儿准备的热身律动中,集体学习了屈身跑的动作,然后教师利用园内场地创设情境,以游戏的环节巩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幼儿可以分成红绿两队,利用园内的草地、大型玩具、紫藤树作为掩体进行两军对阵,运用屈身蹲跑、躲闪跳跃的动作以水枪喷射进行进攻,被喷射到的幼儿就“牺牲”退出游戏活动。运用园内现有的自然场地创设体育教学情境,会让幼儿自然融入其中,积极活动。总之,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的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会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就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创设适宜的体育教学情境,会让幼儿在宽松的、愉快的情境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作者:于卓明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幼儿园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现代教育认为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属于黄金阶段,所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国民的经济情况也愈加好,在这样经济良好的影响下,幼儿时期的教育就逐渐受到广大父母以及有关专业人士的重视,当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体育教育也是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不但可以在幼儿时期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下文就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与看法,对幼儿园教育的体育教育给出几点实质性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体育教育;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是幼儿踏入教育的及时阶段,它也是我国国民培养素质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是针对3到6周岁的幼儿所创办的正规具有保育教育的培养机构,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举步阶段,而体育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所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地位也是本文索要探析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从1990年开始到2001年,我国一共实施了三部重要幼儿园教育的有关规程与条例,从这三部重要教育文件中的规定与要求中幼儿园体育教育也占很大的一部分,这足以说明了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探知到国家对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重视,依此来了解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对幼儿的身体协调有很大的帮助,若要发展,那么体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正是容易模仿大人行为与学习的阶段,这个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外来的直接影响而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小孩子的心理活动也容易受到影响与改变甚至停止。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会受到很多的教育与不断的成长的影响,可以不自觉的发展自己的各方面与行为,这个阶段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阶段,这种个性虽然不会一直保持直至成年,但是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性格在其以后的终身都会保留一定的痕迹,所以在这个幼儿园的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则有利于启蒙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育观念,体育教育也会逐渐的推动婴幼儿生理与身体的健康发展,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能力,有效防止生病,是幼儿在以后学习教育生活的正常保障。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个人的素质是属于先天就具备,但是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需要后天的学习从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的品质。现在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在普通的知识教育之外,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它也分为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德智劳美体、道德、思想上的素质教育。近几年,教育部已经有明确的规定,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在幼儿时期,幼儿园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启蒙孩子的智力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欲望、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行为和健康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观念

就目前的教育趋势来看,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可能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将体育教育当成自己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对于体育教育的观念还没有真正的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当体育教育涵盖了许多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幼儿生理、身体以及心理等素质,所以这样一来,许多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可以说一名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幼儿性格、启蒙智力等许多方面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一方面要有机高效的统一幼儿的运动发展与学习知识的发展,从整体上平衡两者,另一方面来说,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也并不是单一的户外活动,而是在户外运动的同时结合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发展幼儿的心智等素质,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设备的健全

对于幼儿来说,一些好玩且安全的体育器材可以激发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情趣,如若幼儿园的体育设备完备,那么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对于体育意义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与想法。但是,当前形势下幼儿园的体育设备都存在着不合理与不科学等问题,所以要健全幼儿园的体育设备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相关部分给予单独重视,督促幼儿园的负责人完善幼儿园的体育设备,实现幼儿园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国民自己的责任,为幼儿园建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确保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得到科学合理且完善的体育教育。

(三)科学组织体育教育

科学家表明,人体的生理机能的获得通常是梯字型的规律变化,先上升,然后平稳一段时间后下降,所以对于幼儿的体育教学也应该依照这个规律,但是根据多项调查表明,幼儿的生理机能规律通常是过山车形变化的,很快的上升,在到达一个顶峰之后维持短暂的时间之后就开始下降,这表明幼儿对于急剧的改变是难以适应的,所以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避免发生对于幼儿不利的体育教学活动,安排适合且利用幼儿发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毕竟幼儿与成年人的机制是不同的,对于体育教育的运动负荷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未来,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体育教育也是幼儿园工作者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总体上来看,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许多幼儿园工作者来说,需要多方位的结合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并且带着积极的目的去实施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品质与良好素质的多方位人才。

作者:张敏 单位:新乡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园体育论文:城区幼儿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选取泸州市区的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泸州市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泸州市幼儿园体育课开设情况、体育教学时间状况、以及体育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等,旨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幼儿;体育教学;现状;泸州市;城区

幼儿教育的总任务是实现“德、智、体、美”发展,培养健康活泼、勇敢自信、文明乐观的幼儿小朋友。要实现幼儿教育的总任务必须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幼儿园必须进行科学的体育课教学。幼儿体育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适应性等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对泸州市幼儿园体育教育现在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成功的做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泸州市幼儿园体育教育事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样泸州市城区16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10名幼儿教师进行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共160名幼儿教师参与了这次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为。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幼儿体育的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文件,有关幼儿教育的论著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2.2调查访问法根据调查对象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征询多位有关专家的意见后,修改定稿对泸州市城区16所幼儿园里的幼儿160位教师发放问卷,有效回收160份,回收率为。。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访问调查,获取了幼儿园体育课开设的时间、上课时间以及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信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

1.2.3专家访谈法针对本文中相关问题对部分幼儿教育专家和体育专家进行访问和座谈,拓展研究思路。

1.2.4逻辑分析法对访问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归纳分析。

1.2.5实地考察根据调查16所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幼儿园体育课教学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幼儿园体育课开设情况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这就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必须开设体育课。抽取泸州城区16所幼儿园进行访问,调查了解幼儿园平均每日体育课开设情况.泸州市城区的幼儿园都正常开设体育,25%的幼儿园每天平均开设3节体育课,68.8%的幼儿园每天平均开设2节体育课,6.2%的幼儿园每天只开设1节体育课。由于幼儿园1节课的时间安排是30分钟,由此可见6.2%的幼儿园没有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基本要求。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问题是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因此《幼儿园教育制度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贯彻落实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监督。

2.2体育教学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2.2.1体育教学的内容通过调查得知:泸州市城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有早操、户外活动、室内体育活动、远足、体育节等。所调查的幼儿园中,每天开展早操课的幼儿园占,每天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课的幼儿园占,每天开展室内体育活动课的幼儿园占;25%的幼儿园表示每年开设至少一次远足课;每年开设至少一次体育节的幼儿园占18.8%。泸州市城区幼儿园体育课开设的不够丰富,通过实地调查,接受调查的16所幼儿园中,有1所幼儿园的老师是把早操、户外活动、室内体育活动混淆了概念,把早操时间安排来做户外活动或者室内体育活动的情况经常发生。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吸引幼儿主动参与,使其养成参加体育活动兴趣和习惯,健康活泼,动作协调灵活,勇敢自信,逐渐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调查访问得知,25%的幼儿园表示早操没有轻器械操内容,而是自己增加了舞蹈内容和游戏内容;37.5%的幼儿园表示户外活动只进行轻器械游戏和大型器械游戏;由此可见泸州市城区部分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有待丰富早操的内容和户外活动内容。部分年轻女教师容易把幼儿体操和幼儿舞蹈混在一起,认为室内体育活动课教幼儿舞蹈都一样,混淆了幼儿舞蹈和幼儿体操的区别。幼儿体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协调发展,特别是左右对称做动作。而幼儿舞蹈是根据音乐节奏舞动。幼儿体操更强调动作性和规范性,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身体姿势,它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波开朗性格、团结友爱的精神。这些内容的完善需要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和过硬的体育场地设施。

2.2.2早操的组织形式早操的开设能使孩子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设24小时的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态度,能促进良好身体形态的形成,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泸州市城区幼儿园都开展了早操课,接受调查的16所幼儿园都是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早操课,内容丰富,但是更新速度较慢,有25%的幼儿园表示半学期更新一次早操内容,37.5%的幼儿园表示一学期更新一次早操内容,37.5%的幼儿园表示一年更新一次早操内容.

2.2.3户外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户外体育活动课能时幼儿充分利用户外的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锻炼身体,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接受调查的16所幼儿园,有1所幼儿园没有开设户外体育活动课,有6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都是只做简单游戏,不安排器械活动,有6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只做大型器械游戏,很少进行其他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的开设和场地有关,现场调查得知,62.5%的幼儿园室外场地是水泥地而且太小,安装了一个稍微大型点体育器材就没有多少剩余空间,因此户外体育课都是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有3所幼儿园场地较宽,户外体育活动课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小朋友们交流较多,气氛非常活跃,虽然便于维护,但地面太硬,对幼儿容易造成伤害,所以部分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只开设大型器械游戏;

2.2.4室内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室内体育活动能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幼儿体验室内各种体育活动,能促进和发展各种基本动作和体能,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接受调查的16所幼儿园都没有专门的体育室,室内体育活动课的开设和教室的布局相关,每次上室内体育活动课时都要搬动小座椅,小桌子等,有部分幼儿园还要让生活老师帮忙搬动小床铺,看着很担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2.5远足的组织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多处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身体形态、机能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扩大幼儿事业,增长知识,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但接受调查的16所幼儿园仅有25%的幼儿园表示一年有一次以上的远足活动,75%的幼儿园表示没有开展过远足活动,远足活动开设不足主要原因:车流量较大,幼儿徒步穿越街道是很危险的,没有足够人员保障,是不能较好保障这项活动顺利开展的。还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要组织这项活动,必须事先征得家长同意,争取部分家长参与活动;且选择好路线和天气情况,做好安全预案。因此很多幼儿园不敢开设远足课。

2.2.6体育节的组织形式体育的开设能使幼儿感受体育节的气氛和快乐,增进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了解和交往,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有利于家长观察和了解自己孩子的运动健康状况,增强家园之间的沟通,接受调查的16所幼儿园仅有18.8%的幼儿园表示一年会开展一次以上的体育节,体育节开展不足的原因可能与体育节需要得到全园教职工和家长的支持和参与,组织繁杂琐碎还要加强医务监督,因此一些幼儿园不愿开展体育节。

2.3体育教学时间状况分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高幼儿园担负着保育与教育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对幼儿进行安全、保健的教育要求。每个幼儿园都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做到时时处处警惕,警钟长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就想着“少动少危险、多动多危险、不动无危险”,教师大量压缩幼儿的体育活动时间,过于求稳,忽视体育活动的本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课是时间安排是教学10———15分钟,部分幼儿园把剩余的时间安排无目的、无组织、无活动内容的自由活动,部分幼儿园把剩余时间安排做游戏。很多年轻教师认为带着小朋友到户外活动,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好,随便小朋友怎么耍,活动质量不高。室内体育活动课时要搬动小座椅,小桌子等,有部分幼儿园还要让生活老师帮忙搬动小床铺,有的老师觉得比较麻烦,就安排小朋友在一个很小的角落做点小游戏,或者让小朋友自己耍。这些课教学时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体育活动没有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泸州市城区幼儿园多数都能开设体育课数量都能达到《幼儿园工作规则》的基本要求,6.2%的幼儿园没有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基本要求。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问题是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

3.1.2泸州市城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有待进一步统一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是小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仅仅限于本班之内,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了解和交往甚少。

3.1.3体育课教学时间太少,安排些无目的、无组织、无活动内容的自由活动较多,体育活动的运动量没有达到规定要求。

3.2建议

3.2.1高质量的幼儿园体育教学必须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规范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势在必行。投入一定的经费,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引进一定专业的人才,强化幼儿教师队伍,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3.2.2面向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强化幼儿体育教学改革,统一体育教学内容。加强监督管理,避免放羊式体育教学。

作者:李方玉 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园体育论文:独家原创:幼儿园民间体育区域游戏探究

摘要: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在完善儿童人格的、生活经验及促进智力、身体健康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在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本文探讨了在幼儿园民间体育区开展游戏的经验和创新,指出了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民间体育活动的以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体育运动

一、引言

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原始先民早在史前时期有了萌芽状态的游戏生活。西安半坡遗址的一座幼儿墓葬里就发现儿童互相抛玩、踢、嬉戏的玩具石球。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儿童游戏逐渐发展。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民间游戏还处处触目可见。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模式的改变及城市改造中大杂院和胡同的消失,人们生活中交往减少,城市的拥挤、户外活动场地的萎缩使儿童在社会上交往和游戏的场所减少等诸多因素使民间儿童游戏逐渐失掉了物质的生存土壤。

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整合民间游戏的文化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整理、研究和开展民间游戏,精心选择与儿童生活相关、文化底蕴浓厚的游戏加入课程之中,使乡土教材、地方特色融入课程中。民间儿童游戏对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民间儿童游戏能帮助儿童接触和学习民族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培养儿童民族认同感。

民间儿童游戏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1)民间儿童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的发展。民间儿童游戏内容不仅涉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组成娱乐性和竞争性,激发儿童浓厚的兴趣。许多民间儿童游戏都伴有儿歌、说唱等,不仅加强了儿童对生活的认识,还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能力。

(2)民间儿童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民间儿童游戏一般都需要至少2-3名以上儿童共同合作方能行,如跳皮筋、丢手绢等都需要众人参加,满足了儿童合群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通过玩具或材料等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儿童合作精神,如果缺乏相互配合,游戏将很难开展或失去趣味性。

(3)民间儿童游戏促进儿童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许多民间游戏带有竞争的性质。儿童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干预,当他们能顺利地玩游戏时,就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游戏中体验到欢乐的气氛、优美的韵律、开心的动作,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然而,在游戏中,儿童往往会面临失败,产生挫折感。然而丰富有趣、妙趣横生的游戏又深深地吸引着他,为了参加游戏,他只有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和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从事游戏。因此,民间儿童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常见民间游戏内容和特点

(1)跑旱船

跑旱船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民间游艺,在各种庙会活动经常见到。在游戏中,一般是一个艄翁引多只船前进,也有的是双公划一只船前进,还有的是多船没有“艄公”而由一只船在前边领头前进。在游戏中,要跑出各种平时训练好的套路,起伏波动、生动活泼。跑旱船所使用的船,以竹扎仿照游船,船下用彩布图遮以挡游戏儿童的双腿,布上绘水纹,象征船在水上,船上凉蓬装饰华丽,非常美观。儿童非常喜爱这种游戏,每次开展这个游戏运动,都踊跃参与。这项运动可以帮助儿童协调手脚一致性,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2)舞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一般的龙灯的节数为7节、9节和13节。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在幼儿园开展舞龙运动,不仅能帮助儿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舞龙运动是一个群体活多,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培养儿童们的团队精神。

(3)轿子

轿子是一种靠人扛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轿子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通过抬轿子的游戏和运动,能够增强儿童的体制,培养他们相互配合的意识。

(4)竹竿舞

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平地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儿童学习竹竿舞,可以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5)跳绳

跳绳是多数儿童喜欢的一种民间游戏,可以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需要长的绳)。女孩多玩“跳”绳,男孩除此外还玩“绳子拉人”。跳绳方式有多种,儿童常选择的是普通跳法和双臂交叉跳法。跳绳对儿童的双臂、手脚协调能力要求稍高。跳绳游戏能够发展儿童的跳跃、手眼脚协调能力,培养儿童的竞争、规则意识。绳索拉人游戏,通过右手、腰等部位的配合,想尽办法让对方先移动脚步。据研究者观察,这种玩法是讲究技巧的,不一定力气大就一定能赢。

三、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实践与创新

(1)从教育目标出发,将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相结合。

民间体育游戏从内容上看包括幼儿身体锻炼的方方面面,如跳皮筋、跳绳、跳房子、跳竹杆等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促进幼儿综合体育能丈的发展,与幼儿体育发展目标十分吻合。如跳长绳这一集体民间活动,幼儿通过连续跳过摆动的长绳,不仅能锻炼下肢,而且能锻炼上和躯干各部分不仅能发展弹跳力,且能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柔韧性。由于民间体育游戏简单,易操作,幼儿园各体育目标可融汇贯通于其中,幼儿学会游戏的简单玩法,可以在反复游戏之中达到锻炼,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2)取其精华,古法新玩,在内容、形式上尝试创新。

通过改造和创编,民间游戏的趣致与当代幼儿生活融合,能使游戏本身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例如在跑旱船和舞龙游戏中,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民族服饰,配以音乐,在老师的指导下,激发儿童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锻炼身体。通过这种方式的游戏活多,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在游戏中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成为一个大家庭。又如在跳竹竿舞的游戏运动中,我们就把现代儿歌引入这一游戏。开始时选择幼儿熟悉的歌曲,如《拔萝卜》、《两只老虎》等,自编简单、易操作的舞蹈动作,幼儿的兴趣在自己熟悉的说唱中被调动起来。为了保持幼儿对游戏的新鲜感,又选择轻快的音乐《铃儿响叮当》让儿童在富有节奏和感染力的音乐中哼唱,学会有节奏的跳竹竿舞。

(3)发挥灵活性,充实和丰富幼儿园日常活动。

民间体育游戏的灵活性,决定幼儿游戏时不受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商定各游戏的玩法和时间。根据这一特点,把民间游戏运动引入到日常活动各环节之中。晨间体能锻炼时可以配合早操活动进行跳绳、竹竿舞等较民间体育游戏。午休后,可以开展跑旱船、舞龙台轿子等等游戏活动。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园日常活动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儿童的游戏能力,而且是儿童日常活动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

(4)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其在发展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方面的潜力,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其社会性发展。(a)促进幼儿间团结合作、愉快交往。民间体育游戏一般都需要名或更多幼儿共同合作方能进行。如“舞龙”和“跑旱船”都是需要众人参加的游戏,它可以满足幼儿自由自在与同伴交往、游戏的欲望,在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满足幼儿合群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乐于助人、遵守规则等积极社会性行为的形成。(b)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许多民间体育游戏如跳绳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质,参加游戏的每位幼儿都会面对输赢,尽管游戏本身是愉快的。游戏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方式可以帮助儿童调整心态,从失败的挫折中走出来,从新参加游戏。所有这些能够培养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挫折,处理失败。(c)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民间体育游戏是儿童自愉自乐、自我学习、发现创新的过程。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习主动性在这下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孩子们在不断尝试新劫作、新玩法,提高自身参加游戏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游戏的主动性。

四、教师在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中的作用

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中可资利用的资源,要想使其能充分地在幼儿活动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则需要教师的有益指导。

(1)民间游戏活动中的教育目标应是潜在的和有弹性的。首先,教师应把游戏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之中,把教育的要求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幼儿自发的需要。其次,在游戏中应注重幼儿的个体经验,教师不能用同一目标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应针对每一位幼儿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层次灵活地调整游戏目标,以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2)教师是幼儿民间游戏的合作者和引导者。首先,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应是伙伴关系,教师应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活动之中,与其建立平等互信、相互依托、相互激发的良好关系。其次,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尽量把指导的意图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给幼儿。如与幼儿平行游戏或以身示范,引起幼儿的模仿。与幼儿合作游戏,以暗示游戏角色行为的方法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

(3)在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既要保障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又应认识到幼儿的自由是相对的。首先,游戏活动是幼儿自由、自发的活动。教师应给幼儿较大的自由和最少的干预,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在游戏中幼儿应是自律的。因为,凡是游戏都有其特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据此,教师在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的同时,应让幼儿明确须遵守的游戏规则。

五、结束语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儿童的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并且通过民间游戏活动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在综述了一些民间游戏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一些实践和创新,总结了教师在民间游戏中起得作用和一些行为原则。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体育活动途径分析论文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途径1.幼儿园体育活动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来进行。例如,午饭后幼儿的散步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种经常性的活动,便是幼儿身体锻炼的一种方式。2.专门组织的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专门组织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大致可分为正规性和非正规性两种形式。正规性体育活动(如体操活动、体育教学活动等)有较严密的组织,且教师一般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它有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各种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恬动。而非正规性体育活动(如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等),其组织较松散,且教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这类活动,一方面可以作为正规性体育活动的延伸,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具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且活动形式义丰富多样,因而,它又具有正规性体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园体育活动可以结合幼儿园音乐、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的教育活动来进行。例如,社会、语言、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外出观察、参观,音乐活动中的舞蹈、律动等,本身就是幼儿身体锻炼的良好途径。4.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争取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如有体育专长的家长可以聘用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辅导员,社区的体育设施可以向幼儿园开放等。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分类方式。比如,按照体育活动地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园内体育活动和园外体育活动,或室内体育活动和室外(户外)体育活动;按照体育活动组织的严密程度和教师指导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正规性体育活动和非正规性体育活动。按照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的不同,我们通常把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早操活动这里所指的早操活动,并非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晨间体操活动,而是做操和晨间其他体育锻炼活动的总称;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通常要求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进行(遇雨天,可在教室内做操,或利用走廊开展体操和小型游戏活动;在天气炎热或寒冷的季节,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在专门的体育活动室中进行);活动时间约半小时左右,且要求每天都按时进行;其活动的形式大多采用集体(如集体做操等)和自选活动(如利用运动器械,尤其是利用各种小型器材进行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游戏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内容和形式可参见本章第三节内容中“幼儿早操活动的设计”部分)。这种活动方式在锻炼身体、养成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培养幼儿自觉参与和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每天做操,还有利于培养幼儿持之以恒.不怕寒暑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井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2.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传统意义上的上课)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通常采用集体(全班或小组)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无特殊情况(主要指下雨或天气过热、过冷)的条件下,亦要求在户外场地上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并非每天都进行,在现今的幼儿园中,各年龄班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每周安排l~2次,并大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3.户外体育活动对户外体育活动的理解,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户外体育活动泛指在“户外”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理解,容易与上述两类活动混为一谈。首先,与户外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相比,这里所指的“尸外体育活动”,是指非正规性体育活动,一般来说,它并不强调活动组织的严密性,且教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而“体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正规性体育活动则往往比较强调活动组织的严密性,且教师主要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其次,与户外进行的“早操活动”相比,早操活动一般有两部分活动组成,一是做操(这是早操活动中较为固定的常规内容),二是晨间其他体育锻炼活动。从活动形式和内容上分析,“早操活动”中第二部分的活动实际上是这里所指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可以称之为“晨间户外体育活动”),但“户外体育活动”在时间的安排上更为灵活,其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活动内容也更为广泛。户外体育活动也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正常情况下,户外体育活动必须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进行(遇特殊情况,可利用室内有些专门的“体育活动区域”,如“室内海洋球池”“感觉统合训练室”等,或专门的室内体育活动场地进行活动)并确保每天活动的时间,《规程》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在时间安排上,户外体育活动一般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晨间或上午的某个时间段,二是下午的某个时间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器械运动或利用小型器材进行自主游戏和活动,有时也安排做操(如幼儿午睡后的户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采用自选活动的方式。因此,户外体育活动更能发挥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人施教。除上述基本组织形式外,幼儿园体育活动还有“幼儿体育节”“幼儿运动会”“幼儿远足或短途游览”等组织形式。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体育课研究论文

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是指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幼儿错误等)、幼儿的练习和相互观摩、合理的组织措施(如整队、调动队伍等)和合理的休息等。上述各种活动中某种活动所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就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如讲解密度、示范密度、练习密度、组织措施密度、休息密度等等。其中,练习密度尤为重要,它是指幼儿在课中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为体育课的较大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与各种运动,练习密度最能体现体育课的特点,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影响很大,加之,测验幼儿练习密度相对较容易,因此,目前幼儿园的体育课普遍运用测定练习密度来衡量一节体育课幼儿的活动情况。

既然体育课的密度指的是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此,不难看出,课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较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呢?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要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必须首先了解制约体育课的密度的几个因素,然后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一、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人体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一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大,后者小。运动强度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绝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的运动,否则,幼儿将承受大大的运动负荷,易造成其身体的伤害。例如,幼儿在做迫逐躲闪跑或连续立定跳远等大强度练习时,其练习密度可适当减小,而且练习中应增加休息的次数,一般幼儿练习一至两分到后应作适当的休息,而后再继续练习,教师应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有跑、跳跃、攀登、下蹲走、仰卧起坐、传接球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有走、钻、爬、投掷、走平衡木或窄道等。

2.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如投远、投准、立定跳远、抛接球、夹包跳、夹包掷远或掷准等)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幼儿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相反,幼儿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巩固。

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且环环相加,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幼儿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幼儿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幼儿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

4.准备工作。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

5.幼儿的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密度也应不同,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如小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越大,对年龄越大的幼儿(如大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适当减小(较难的教材除外),而讲解密度应提高。

6.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兴趣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具有兴趣性,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则高,就愿意参加各种练习,因而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相反,幼儿则不愿意练习,这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易使教学过程显得松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策略

针对以上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诸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

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示范?各几次?大约用多少时间?幼儿分别要做哪些练习?各几次?各用多长时间?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幼儿什么时候休息和以什么方式休息(即采用全体幼儿停止任何活动的休息还是分组轮流体息)?休息多长时间?等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应周密计划。

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一节体育课里,幼儿的练习密度都应是较大的。据研究,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范围内确定具体的练习密度,但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严禁让幼儿连续长时间做大强度的练习。如果幼儿是学习新教材,教师应首先详细示范讲解1——3次,紧接着就该马上安排每个幼儿及时进行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如发现幼儿普遍犯有某种错误,教师应再次示范讲解。教师在教授新教材时,示范、讲解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但讲解要、精练,抓住动作要领,切忌冗长、繁琐;示范应正确、规范、舒展,讲解与示范应紧密结合。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尤其是大班,讲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次数,但学习较难的教材除外。对强度大的教材,可多增加幼儿休息的时间。排队和变换队形应尽量迅速,而且要符合教学的需要。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措施。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的组织措施。前面已谈到幼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是各种密度中较大的,尤其是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更应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选择幼儿的练习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其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幼儿园场地、器械,以及幼儿的实际,选择以下练习方式:(1)个人分散式练习。如练习立定跳远、从原地往上跳、跨跳、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夹球(或夹包)掷远或掷准等项目就可采用此方式。(2)两人合作式练习。如两人配合练习滚接、抛接大小皮球时可采用。(3)多人合作式练习。如5、6个幼儿为一组练习“蜈蚣竞走”(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下蹲,步调一致地向前走)。(4)集体集中式练习。如追逐躲闪跑、小组竞赛游戏、原地纵跳触物等。(5)分组轮流式练习。指各组轮流做几种不同的练习。(6)循环式练习。指幼儿循环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7)鱼贯式练习。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次序依次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8)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一组或两组幼儿练习,其余各组观摩,之后,再交换。

在幼儿做集体练习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队形,使队形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大班“学习投远的动作技能”,结合投掷教材的特点,个人分散式的练习虽可提高练习密度,但不安全,因而并不适合在此使用,可把幼儿分成两组,相距1米背对背方向站立;每人两个沙包分两次分别向场地两端(距幼儿各队3——4米左右)的投掷区投远,这种方式显然比个人分散式安全,又比把幼儿分成四路纵队每四人一组投掷的练习密度大。又如,在教幼儿练习活动目标投准时,可把幼儿分成二至四组(视幼儿实际人数而定),让幼儿轮流充当活动靶标和投掷者,这样也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例如,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较大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式练习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全体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让幼儿再练习一会儿或再做一遍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

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保障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课和做好物质准备。如准备好幼儿所用的沙包、头饰、球、腾圈、拱型门、垫子、小旗、记分牌、绳、皮筋、木桩等玩具和器械,提前画好场地,器械也应事先摆放到位,如条件许可,应把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摆放好器械的场地分开,如需音乐伴奏,还应准备好录音带。

5.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密度,改善课的质量。为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都应充分考虑到兴趣性原则。例如,幼儿园体育课的类型主要应以游戏型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的玩具和道具(如头饰、动物和水果图片、彩带、花环、拱型门、平衡木、动物玩具、房屋树木模型、木桩等),中、大班还应多采用竞赛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趣。此外,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节奏鲜明的乐曲,也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通过以上调节策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较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效率。

幼儿园体育论文: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论文

科学有效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幼儿园体育课的密度又称为课的一般密度,它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是指教师的指导(如讲解、示范、纠正幼儿错误等)、幼儿的练习和相互观摩、合理的组织措施(如整队、调动队伍等)和合理的休息等。上述各种活动中某种活动所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就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如讲解密度、示范密度、练习密度、组织措施密度、休息密度等等。其中,练习密度尤为重要,它是指幼儿在课中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为体育课的较大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与各种运动,练习密度最能体现体育课的特点,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影响很大,加之,测验幼儿练习密度相对较容易,因此,目前幼儿园的体育课普遍运用测定练习密度来衡量一节体育课幼儿的活动情况。既然体育课的密度指的是体育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因此,不难看出,课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能较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时间,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那么,教师应怎样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呢?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要合理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必须首先了解制约体育课的密度的几个因素,然后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一、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因素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人体单位时间的生理负荷量,一般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一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大,后者小。运动强度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练习密度,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反之,运动强度越小,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这就提醒教师,绝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的运动,否则,幼儿将承受大大的运动负荷,易造成其身体的伤害。例如,幼儿在做迫逐躲闪跑或连续立定跳远等大强度练习时,其练习密度可适当减小,而且练习中应增加休息的次数,一般幼儿练习一至两分到后应作适当的休息,而后再继续练习,教师应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中,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有跑、跳跃、攀登、下蹲走、仰卧起坐、传接球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项目有走、钻、爬、投掷、走平衡木或窄道等。2.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示范、讲解密度、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如投远、投准、立定跳远、抛接球、夹包跳、夹包掷远或掷准等)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密度都应加大,每个幼儿的练习密度也应提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相反,幼儿复习旧教材或学习较容易的教材时,教师则应减小讲解和示范的密度,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巩固。3.组织措施。组织措施合理,教学的节奏则会紧凑,且环环相加,上课的时间才能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排队、变换队形迅速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幼儿队形的设计应符合教学的需要,分组轮流练习或竞赛性游戏时,幼儿的分组太少,都会导致幼儿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进而易使幼儿产生厌烦,甚至注意力的分散。4.准备工作。准各工作充分,可大大减少浪费时间,提高上课时间的利用率。有的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上课时才临时布置场地,摆放器械,结果无端地浪费了许多本该用于教学的宝贵时间。5.幼儿的年龄差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讲解、示范的密度也应不同,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如小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越大,对年龄越大的幼儿(如大班),教师的示范密度应适当减小(较难的教材除外),而讲解密度应提高。6.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兴趣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具有兴趣性,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则高,就愿意参加各种练习,因而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相反,幼儿则不愿意练习,这又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易使教学过程显得松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科学调节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策略针对以上影响幼儿园体育课密度的诸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1.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教师在准备体育课时计划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及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做到计划周密,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什么时候讲解,什么时候示范?各几次?大约用多少时间?幼儿分别要做哪些练习?各几次?各用多长时间?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幼儿什么时候休息和以什么方式休息(即采用全体幼儿停止任何活动的休息还是分组轮流体息)?休息多长时间?等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应周密计划。教师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任何一节体育课里,幼儿的练习密度都应是较大的。据研究,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幼儿的年龄段在这个范围内确定具体的练习密度,但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严禁让幼儿连续长时间做大强度的练习。如果幼儿是学习新教材,教师应首先详细示范讲解1——3次,紧接着就该马上安排每个幼儿及时进行练习,教师再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如发现幼儿普遍犯有某种错误,教师应再次示范讲解。教师在教授新教材时,示范、讲解应适当增加次数和时间,但讲解要、精练,抓住动作要领,切忌冗长、繁琐;示范应正确、规范、舒展,讲解与示范应紧密结合。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尤其是大班,讲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次数,但学习较难的教材除外。对强度大的教材,可多增加幼儿休息的时间。排队和变换队形应尽量迅速,而且要符合教学的需要。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措施。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的组织措施。前面已谈到幼儿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是各种密度中较大的,尤其是学习新教材和较难的教材时更应做到这一点。那么,在选择幼儿的练习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其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幼儿园场地、器械,以及幼儿的实际,选择以下练习方式:(1)个人分散式练习。如练习立定跳远、从原地往上跳、跨跳、自抛自接高低球、拍球、夹球(或夹包)掷远或掷准等项目就可采用此方式。(2)两人合作式练习。如两人配合练习滚接、抛接大小皮球时可采用。(3)多人合作式练习。如5、6个幼儿为一组练习“蜈蚣竞走”(后面的幼儿抱住前面幼儿的腰,下蹲,步调一致地向前走)。(4)集体集中式练习。如追逐躲闪跑、小组竞赛游戏、原地纵跳触物等。(5)分组轮流式练习。指各组轮流做几种不同的练习。(6)循环式练习。指幼儿循环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7)鱼贯式练习。指全体幼儿按一定的次序依次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练习。(8)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指一组或两组幼儿练习,其余各组观摩,之后,再交换。在幼儿做集体练习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队形,使队形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大班“学习投远的动作技能”,结合投掷教材的特点,个人分散式的练习虽可提高练习密度,但不安全,因而并不适合在此使用,可把幼儿分成两组,相距1米背对背方向站立;每人两个沙包分两次分别向场地两端(距幼儿各队3——4米左右)的投掷区投远,这种方式显然比个人分散式安全,又比把幼儿分成四路纵队每四人一组投掷的练习密度大。又如,在教幼儿练习活动目标投准时,可把幼儿分成二至四组(视幼儿实际人数而定),让幼儿轮流充当活动靶标和投掷者,这样也可提高幼儿的练习密度。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例如,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较大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式练习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全体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相反,如果幼儿积极性很高,玩兴正浓,又无疲劳感,教师就可让幼儿再练习一会儿或再做一遍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和示范,如幼儿动作掌握不好,就应抓住要领增加讲解和示范的密度,相反,则可减小示范、讲解的密度。如发现幼儿分组少,轮番等待的时间太长,则应马上调整队形(如变两队为四队),以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4.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为了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保障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备好课和做好物质准备。如准备好幼儿所用的沙包、头饰、球、腾圈、拱型门、垫子、小旗、记分牌、绳、皮筋、木桩等玩具和器械,提前画好场地,器械也应事先摆放到位,如条件许可,应把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摆放好器械的场地分开,如需音乐伴奏,还应准备好录音带。5.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密度,改善课的质量。为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上都应充分考虑到兴趣性原则。例如,幼儿园体育课的类型主要应以游戏型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的玩具和道具(如头饰、动物和水果图片、彩带、花环、拱型门、平衡木、动物玩具、房屋树木模型、木桩等),中、大班还应多采用竞赛性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幼儿的兴趣。此外,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很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节奏鲜明的乐曲,也可极大地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总之,教师应通过以上调节策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较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密度和效率。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体育活动途径和组织论文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途径1.幼儿园体育活动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来进行。例如,午饭后幼儿的散步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中──种经常性的活动,便是幼儿身体锻炼的一种方式。2.专门组织的锻炼身体的教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专门组织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大致可分为正规性和非正规性两种形式。正规性体育活动(如体操活动、体育教学活动等)有较严密的组织,且教师一般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它有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各种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恬动。而非正规性体育活动(如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等),其组织较松散,且教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这类活动,一方面可以作为正规性体育活动的延伸,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具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且活动形式义丰富多样,因而,它又具有正规性体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园体育活动可以结合幼儿园音乐、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的教育活动来进行。例如,社会、语言、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外出观察、参观,音乐活动中的舞蹈、律动等,本身就是幼儿身体锻炼的良好途径。4.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争取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如有体育专长的家长可以聘用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辅导员,社区的体育设施可以向幼儿园开放等。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分类方式。比如,按照体育活动地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园内体育活动和园外体育活动,或室内体育活动和室外(户外)体育活动;按照体育活动组织的严密程度和教师指导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正规性体育活动和非正规性体育活动。按照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的不同,我们通常把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早操活动这里所指的早操活动,并非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晨间体操活动,而是做操和晨间其他体育锻炼活动的总称;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通常要求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进行(遇雨天,可在教室内做操,或利用走廊开展体操和小型游戏活动;在天气炎热或寒冷的季节,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在专门的体育活动室中进行);活动时间约半小时左右,且要求每天都按时进行;其活动的形式大多采用集体(如集体做操等)和自选活动(如利用运动器械,尤其是利用各种小型器材进行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游戏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内容和形式可参见本章第三节内容中“幼儿早操活动的设计”部分)。这种活动方式在锻炼身体、养成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培养幼儿自觉参与和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每天做操,还有利于培养幼儿持之以恒.不怕寒暑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井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2.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活动(传统意义上的上课)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通常采用集体(全班或小组)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无特殊情况(主要指下雨或天气过热、过冷)的条件下,亦要求在户外场地上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并非每天都进行,在现今的幼儿园中,各年龄班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每周安排l~2次,并大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3.户外体育活动对户外体育活动的理解,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户外体育活动泛指在“户外”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理解,容易与上述两类活动混为一谈。首先,与户外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相比,这里所指的“尸外体育活动”,是指非正规性体育活动,一般来说,它并不强调活动组织的严密性,且教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而“体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正规性体育活动则往往比较强调活动组织的严密性,且教师主要采取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其次,与户外进行的“早操活动”相比,早操活动一般有两部分活动组成,一是做操(这是早操活动中较为固定的常规内容),二是晨间其他体育锻炼活动。从活动形式和内容上分析,“早操活动”中第二部分的活动实际上是这里所指的“户外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可以称之为“晨间户外体育活动”),但“户外体育活动”在时间的安排上更为灵活,其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活动内容也更为广泛。户外体育活动也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正常情况下,户外体育活动必须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进行(遇特殊情况,可利用室内有些专门的“体育活动区域”,如“室内海洋球池”“感觉统合训练室”等,或专门的室内体育活动场地进行活动)并确保每天活动的时间,《规程》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在时间安排上,户外体育活动一般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晨间或上午的某个时间段,二是下午的某个时间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器械运动或利用小型器材进行自主游戏和活动,有时也安排做操(如幼儿午睡后的户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采用自选活动的方式。因此,户外体育活动更能发挥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人施教。除上述基本组织形式外,幼儿园体育活动还有“幼儿体育节”“幼儿运动会”“幼儿远足或短途游览”等组织形式。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化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教学对于锻炼幼儿体质、激发幼儿对各项体育运动的热情具有关键作用,在实施户外体育活动时,老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户外体育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这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化;实践

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方面的,还需要根据幼儿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活动,这些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接触大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还可以满足幼儿爱玩爱动的天性。适量的体育活动尤其对于幼儿园小班具有良好作用,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打消幼儿的新环境的陌生感,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后续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活动单一,缺乏趣味性,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户外体育活动的预期目的。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需要将游戏化活动积极引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发掘户外活动内容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要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有效吸纳进入各项户外体育活动中,老师要注意挖掘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具有强烈游戏价值和乐趣的活动。在选择户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时老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幼儿需要选择对应的活动内容。为了将游戏化活动的作用发挥到较大,可以在具体的游戏环节通过各种道具以加强游戏化活动的真实性和生活性,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活动时,首先要将班上幼儿进行合理分配,找出对应的老鹰以及小鸡的扮演者,从而促使游戏化活动顺利开展。

2.结合户外体育活动内容设计丰富的游戏环节

传统幼儿园的体育户外活动包括徒步、参观等,这些活动只是单纯的肢体活动,并没有相应的游戏内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往往属于被动领导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组织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各种游戏环节。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跳绳体育活动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几个小组,然后组织小组幼儿进行跳绳比赛,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这种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班级内幼儿的感情,促使幼儿的心理、性格、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3.户外体育游戏活动需要加强老师的指导

幼儿年纪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外界的认知存在较大不足,因此他们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往往难以及时区分各种危险,因此在户外体育活动环节老师必须时刻严密关注班上幼儿的各项活动,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引导幼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意外,威胁到幼儿的身体健康。此外针对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的特点,部分幼儿对于游戏规则不能严格遵守,此时老师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和指导,就会造成游戏活动的混乱失控,非但达不到有效的锻炼效果,还可能威胁到幼儿安全。因此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项游戏活动时,需要对游戏活动进行全程控制,维护游戏进行的各项秩序和规则,从而保障游戏环节的顺利开展,不但满足学生的游戏天性,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对游戏规则的认识,提高幼儿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促进幼儿在心智性格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4.重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游戏氛围

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为了将幼儿迅速引入游戏环节,老师要为幼儿教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在这种氛围的作用下可以有效调动全体幼儿的参与热情,并帮助幼儿在具体的游戏环节感受到强烈乐趣。同时,幼儿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启发幼儿不断创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游戏的组织活动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的的自制力和自信心,确保幼儿养成健全的人格。在活动体育活动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游戏内容为幼儿播放儿歌或者节奏明快的歌曲,这些歌曲或者儿歌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情绪以及热情,而且通过让幼儿伴着歌曲做游戏或者做运动,可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将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化,可以有效加强户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将幼儿迅速纳入各个活动环节,并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不断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促进其发展。

幼儿园体育论文:幼儿园开展幼儿体育游戏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幼儿体育游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单一枯燥等系列问题,幼儿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正常化。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游戏;问题;对策

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幼儿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育,还能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合作协调能力。近期,笔者围绕当前幼儿园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情况,采取文献研究法、现地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集中座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凯里市12所幼儿园进行深入调查,总的感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有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加以改进,着力在推动幼儿体育游戏广泛普及、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见成效。

1.好的方面

调查显示,各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教师都能充分认清幼儿体育游戏对幼儿快乐成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设计游戏项目、制定实施计划、组织游戏活动、参与幼儿互动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更好开展幼儿体育游戏奠定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基础。

2.存在问题

2.1 游戏项目单一枯燥,难以有效激发幼儿兴趣。调查显示,幼儿最喜欢的游戏项目有6大类,但现实中,教师缺乏研究开发幼儿体育游戏项目的自主意识和专业水平,导致一些幼儿园的体育游戏项目较少,趣味性不强,有些游戏项目一成不变、周而复始,有些甚至用广播操代替体育游戏,难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忽视将体育课程与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导致部分幼儿喜欢体育游戏,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2.2 游戏活动缺乏对幼儿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幼儿,独生子女居多,一些幼儿由于家长溺爱,自私自利,不懂得与人分享和合作。教师应利用集体合作游戏这一有效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3 游戏活动忽视对幼儿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幼儿天真无邪、生性好动、想象力丰富、自主意识强,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很容易自创出大家喜欢的游戏项目或规则来,这种现象理应提倡。但现实中,部分教师喜欢让幼儿听从自己指挥,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一味地按照预设课程进行教学,给予幼儿独立学习、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久而久之容易使幼儿对体育游戏失去兴趣;有的甚至把幼儿的自创行为视为"违规"行为,导致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止于萌芽状态。

2.4 受到客观条件影响,开展体育游戏质量不高。一是师资不足,一些教缺乏应有的思维层次和专业水平,组织游戏时业余性、随意性大;二是器械不足,一些游戏器材由教师自制,虽然丰富多彩,但数量有限、不够专业。三是场地受限,一些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较小,如多个班级同时开展户外游戏,则容易引起拥挤场面,如每个班级排队使用场地,则导致体育游戏时间不足。

2.5 过于担忧安全问题,开展游戏不够大胆创新。幼儿教师特别是幼儿家长普遍认为,开展户外体育游戏,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多,活动空间较为广阔,担心教师在组织游戏时难以时时刻刻顾及到每个幼儿的活动状态,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小状况,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更加倾向于开展室内活动。

3.对策建议

3.1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组织凯里市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各幼儿园教师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帮带关系,经常性进行专业指导,定期集中组织专业培训,着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思维层次和组教能力。

3.2 不断丰富体育游戏形式,增强趣味性。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需要等因素,本着简单高效、集体合作、确保安全的原则,抽组精干力量,集中研发一批趣味性强、现代感足且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项目,在全市幼儿园推广运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释放个性,特别是把体育课程内容与幼儿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完成体育课程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3.3 广泛开展集体游戏,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提升。针对属于独生子女的幼儿个性鲜明、缺乏合作意识、社交能力较弱的实际,开发设计、广泛开展一些交叉合作程度高、需要较多幼儿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集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之间积极沟通、相互宽容、默契配合,不断提升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4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着力培养幼儿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针对当下幼儿接触相关信息较多、自主意识较为强烈、想象力更加丰富的实际,幼儿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创一些自己喜闻乐见且操作性强的游戏活动,通过细心观察和有效引导,帮助幼儿实现更加的游戏结果,从而增强幼儿自创信心,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

3.5 加强幼儿园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经常性组织亲子活动和家长会,邀请家长多参与、多了解体育游戏对幼儿成长和身心健康的现实意义,让家长在"身临其境"过程中自觉抛却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顾虑,积极支持自己的孩子踊跃参与到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游戏中去。

3.6 加强对幼儿园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教育部门要对辖区各幼儿园特别是公立幼儿园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扶持,帮助其规范和完善开展体育游戏的各类软、硬件设施,为开展体育游戏创造良好条件;定期有组织地安排部分幼儿教师到一线城市参观见学,帮助其拓宽认识层次和教育视野,学习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