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当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以毕业设计规范制度建设为抓手,进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做好选题规范化管理、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毕业设计量化考核及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论文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依据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我校电信专业明确了自己的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基本知识,掌握分析、设计、应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基本素质,能在电子信息行业及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近期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近期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上,从第三学年开始分方向培养:嵌入式集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嵌入式集成电路方向主要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主要课程: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同时设置多门其他方向的选修课:

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3小结

本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指导不尽责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推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模式,由实习单位工程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有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弥补了教师实践的不足。但有的指导教师存在依赖性,把指导的工作寄希望于实习单位的工程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跟学生联系较少,对学生放任自流,指导不到位;也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太强,生怕学生完不成任务,亲力亲为;还有的指导教师因为学生毕业设计材料不符合要求,院里要处理学生时,生怕影响对自己的评价,为学生说好话。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2.管理不到位虽然学校和学院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度不够、形式化问题。如:学生的选题确定并开题后,有的学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任务,随意更改毕业设计选题,找一些有现成资料或是更简单的选题,存在网络抄袭的现象,或是选题雷同的情况。虽然学院制定了进度表,要检查任务书、开题报告、初稿、二稿,并进行中期检查等,但在检查时主要还是看文档材料,并没有仔细检查学生所设计的硬件或软件的功能是否实现。对于学生是否按时提交材料,所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的处理意见没有落实到位。毕业答辩时并没有严格要求现场演示所设计的产品,存在部分学生没按要求实现相关功能,弄虚作假,通过采用视频演示来蒙混过关的现象。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提高认识首先要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指导教师要端正思想,明确指导工作职责,提高工作责任心,对学生的指导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工作。学生要清楚毕业设计的意义、目的、任务、评分标准与质量考核要求、任务进度计划以及不达标的后果和责任,并要妥善处理好毕业设计与择业等时间冲突的问题。

2.加强交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指导教师能对毕业设计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才能保障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根据毕业设计的进度定期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关指导。每位学生将前段时间所做的工作做汇报并将存在的问题向指导教师请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督促进度迟延的学生抓紧完成任务,并将考勤、任务进度完成情况进行登记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工程师之间的交流,首先在选题上双方应进行沟通,确定选题是否结合了工程实际、难易程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双方讨论确定学生的研究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如需改变设计方案应向指导教师和工程师汇报,三方沟通确定。

3.落实过程监控毕业设计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方向,参照项目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进度安排表,分为选题、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开题、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实现、测试、撰写毕业设计文档,根据毕业设计进度表进一步规范各阶段应提交的材料,同时学生应根据进度表定期向指导教师进行工作进展汇报和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情况、答疑情况和考勤做好记录,并将相关文档存档备查,用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根据预先安排的进度计划表,学院应成立专门的监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和指导教师的考核中,并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进度滞后的学生进行整改,这样对学生和教师形成有力的监督作用,严把毕业设计的指导关,进一步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4.改革成绩评定方式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的一个环节,应重点考核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以往主要看毕业设计文档的方式改成:毕业设计过程(占30%)+毕业设计文档(占30%)+毕业设计成果(占40%),同时对于毕业设计成绩中“优”、“及格”与“不及格”等级不限制比例,而应根据成绩评定标准客观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毕业设计过程的成绩根据学生在进度安排表各阶段的表现由指导教师评分(占60%)和学院监控小组评分(占40%)两部分组成。毕业设计文档的考核还是根据指导教师(占40%)、评阅教师(占30%)、答辩小组(占30%)三部分成绩组成。毕业设计成果的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占50%)和答辩小组(占50%)给出,主要考核制作的产品功能、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交互界面是否友好、是否按预期实现了全部功能以及创新之处。在毕业答辩时应延长答辩时间,要求学生现场演示所设计的产品并回答教师提问。

5.开展团队合作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特别关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团队合作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采取真题真做、一人一题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不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尝试开展团队合作的模式,成立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工程实际设计一个课题,明确总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上将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细化每个子课题的目的、任务和具体研究内容。再将子课题发给该团队指导的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人一题,学生既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团队协作才能保障整个项目的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意识。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应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通过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工程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监控,改革成绩评定方式以及开展师生的团队合作模式等具体改革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作者:杨冰 邓曙光 邓杨保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依据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我校电信专业明确了自己的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基本知识,掌握分析、设计、应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基本素质,能在电子信息行业及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近期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近期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上,从第三学年开始分方向培养:嵌入式集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嵌入式集成电路方向主要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主要课程: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同时设置多门其他方向的选修课: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3小结

本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

作者:朱爱春 孙文汇 单位:青岛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前提。因此,选题必须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涵盖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选题应联系科研、生产或社会实际,促进学、研、产的结合;选题应反映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符合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题分量、难度、深度要适当,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改进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可以设立毕业设计课题审查小组,进行选题审查,对课题内容、工作量、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可行性进行客观的评估。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来选题。考研类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较强,选用理论研究型课题类型为主;专业相关岗位任职类学生,以工程实践类课题为主,鼓励到工作岗位中完成毕业设计;专业不相关岗位任职类学生,其就业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以相对难度稍低的设计类或仿真类课题为主。

2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基于专业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助于解决指导环节存在问题。专业导师负责制,即从大三开始,每位学生都选择一名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导师指导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导师布置和指导其毕业设计。实施专业导师负责制,专业导师来自于科研教学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其次,三年级学生即可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导师指导下,确定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

3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3.1建立毕业设计规范制度

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毕业设计大纲、指导教师职责、评阅教师职责、成绩考核标准、答辩工作规范、工作流程、论文格式规范等系列文件制度,从过程管理上形成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

3.2选题规范化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化的选题申报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实行一人一题、题目不重复。严把指导教师质量关,选派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具有讲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3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机构有学校、院(系)及专业建设组(或教研室)三级,采取院(系)自查和学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明确各级监控岗位职责。监控环节分为初期检查阶段,包括指导教师资格、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阶段,包括教师指导、设计进度、学生工作情况等;末期检查阶段,包括设计质量、答辩资格审查和答辩情况,整个监控环节形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

3.4毕业设计量化考核

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应以毕业设计规范制度为依据,对质量监控过程进行量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质量监控、题目选择、论文或设计质量),二级指标(组织领导、质量监控、选题、成绩评定、总体水平)及主观观测点,最终达到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量化考核。

3.5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

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网上出题、开题下任务、中期检查、论文审阅的全过程指导,提供师生互动平台,为教学管理人员的组织立题、中期检查、答辩分组、论文评审、归档全过程监督管理提供了工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管理水平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4结论

教育部一贯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贴近实际、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等。针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当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及时,以毕业设计规范制度建设为抓手,进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做好选题规范化管理、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毕业设计量化考核及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第二,以推行导师制为核心,进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助于解决指导环节存在的问题。

作者:徐刚赵莹单位: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一、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它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近期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2、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主权,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论文摘要]为在高等院校培养面向21世纪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对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的改革设想与建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摘要]为在高等院校培养面向21世纪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对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的改革设想与建议。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1)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问题;(2)专业雷同与办学特色的问题;(3)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问题;(4)与上述相关的教学组织运行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使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它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近期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主权,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创新

论文摘要:专业特色建设,对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建筑类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建筑类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十多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可见该专业的涉及面相当宽广。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指出,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这样一个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制订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十分必要。我们在进行多次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力求突出特色,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属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据我院战略发展纲要及人才培养规划,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在学院办学定位前提下,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成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就业目标

比较重点院校,我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显然较低,尤其高等学校扩招以后,进入我院学习的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IT公司、弱电公司、设计院等部门,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因此就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就业目标,我们对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出进一步调整,基本要点是:强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增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依托我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设置智能建筑专业方向;开设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比赛。从而扩大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

3专业特色建设

处在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3.1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的设立

建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它的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应紧紧依靠建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1998年我们在9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成熟。智能楼宇控制(既楼宇自动化系统)属智能建筑范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电气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实现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系统称作楼宇自动化系统(或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且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建筑行业。

3.2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特征是“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除了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体优化实验教学选题,重组实验教学,增加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较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其中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涵盖:《ComputerControlTechnology》、《DSPTechnologyandApplication》、《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实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涵盖:《智能建筑设备》、《安全防范》、《电气控制与PLC》、《电缆电视技术》、《智能建筑及小区总体方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同时,由学生参与组建我院“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智能建筑实验室”已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样,其它信息类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综合实验课程。

中国论文联盟-(2)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为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挑选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来,我们取得如下成果: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安徽区二等奖一项”、“西蒙杯征文竞赛(智能建筑)二等奖一项”、“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

(3)开设综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培训技能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师,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原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开设部分综合课程设计。如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信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覆盖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综合课程设计引入一定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

4结语

我们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是我院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有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现建筑内涵,是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是其它类型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是电子信息与建筑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具体实现。它所培养人才,将会占领它所独有人才市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摘要]为在高等院校培养面向21世纪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对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的改革设想与建议。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手段,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1)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问题;(2)专业雷同与办学特色的问题;(3)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问题;(4)与上述相关的教学组织运行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使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实践内容少,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

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有的课理论太多与现代技术联系不紧密,有的课内容与其它课有重复,从总体来看,培养目的比较分散。

3.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近期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一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易造成老师不敢多讲,学生不愿多听、动起手来什么都不会的恶性循环局面。

4.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是培养现代电子专门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三)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四)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具体构思为:学生进入实验进行课内实验时必须通过预习检查(可通过预习检查课件进行);基础实验教学过程实现网络化管理;值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加大实验报告的比重;采用答辩和集中进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主权,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师”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法研究

1.引言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同时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于1998年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招生,自开设以来学校非常重视该专业的建设,十几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电子信息行业急需的人才。2012年6月,经市级专家组对本校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后,该专业被入选校级“工程师”试点培育计划。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具备信号检测、信号传输、信息处理、电子系统工程等专业理论知识及检测与仪表、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最终具备“基础实、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工程创新人才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为国家电子信息行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师,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模块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可持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学院按照“综合化、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的原则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要求突出专业定位与特色,形成以“信息流”——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终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类型课程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模块整合,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在教学体系中的每一个模块都由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课程组成,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还有相应的实践环节进行支撑,加深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专业教师课程组负责,同时邀请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参与讨论制定教学方案与内容,包括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衔接与整合,将企业对所需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中,通过校企合作与工程教育完成人才培养。其中本专业课程体系中“EDA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虚拟仪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是本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

3.课程教学与教师科研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

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须与相关企业更紧密结合,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所推广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关专业中,电子信息工程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相关方向,只有紧跟近期的工程技术发展,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师”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高校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应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以工程项目驱动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紧密结合,形成“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将教师科研课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内实践环节或课外科技活动中完成教师所承担的实际项目,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4.结语

与国内着名高校相比,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历史相对较短,专业培养特色不突出;因此还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由我系教师申报的天津市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获得立项资助。凭着“工程师”试点专业的契机,同时借鉴国内外着名高校的办学经验,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条件,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坚持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等,为社会培养一批能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而努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环节、课程体系(包括其他教学环节)的设计、配置与构建[1]。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能力要求,这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能够适应这种社会需求[2]。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是满足社会需求。按照新的专业目录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能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适应科技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向越来越明显,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反映和适应这种发展。三是主动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地方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工科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遵循以上原则,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近期确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具备较强的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能在信息技术相关行业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及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集成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围绕这一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改革探索,基于“重基础、强实践、培能力”的培养思路,通过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块化专向培养、改进实践教学、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等措施,来优化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总体特点

广东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并以广东工业大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思想,体现电子信息学科“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特点。具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体现了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即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光、机、电、算相结合,以电子信息为主的专业。培养从事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应用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体现“重基础、强实践、培能力”的培养思路,按一级学科口径设置专业基础平台。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本专业学生每学年都有相关的逐步提高的课程,做到四年不中断;在不放松学生硬件方面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软件方面的设计能力。加强实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学生实验中的比重;加强第二课堂教学、工程训练和课程设计,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信息学科的前沿技术引入教学中,注重新知识传授。

3.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共性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社会科学基础。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3]。通过对国内典型工科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了研究和比较[4,5],本课程体系的设置充分体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课程体系中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专业选修课程、实验系列课程和实践环节等五类;教学安排中体现文理渗透,理工经管结合,学科交叉(见表1)。

本科培养计划的学分和学时分配中,适当向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倾斜;压缩课内学时,压缩学分,增加实践环节和实验课程,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适当降低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来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不断线。

图l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层次关系上可以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模块化专业选修课四个主要层次。

及时层次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全校所有工科专业基本统一。第二层次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共设置14门课程,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微机原理与应用”等6门课程为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共同开设、共同建设的课程,这6门课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由我校电工电子中心统一安排。另外8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电子信息工程系确定为“专业导论”、“数据结构”、“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通信原理(双语)”、“专业英语”。“高频电子线路”。第三层次为专业主干课程,全部由我院承担。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四层次为模块化专业选修选课,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由我系负责安排,跨学科选修课则由开课所在系安排。我系的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科方向的不同,采用模块 化的设置思想,分成2个专业选修课模块供学生选择,分别是嵌入式系统方向、软件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设置“EDA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及“嵌入式系统”课程,软件工程方向设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路编程”及“3D仿真/游戏引擎原理与应用”课程。此外提供“matlab编程”、“多媒体技术”专业选修课。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加强课程群建设,调整相关专业课程及课程设计内容,强化专业核心课程比重,增加专业特色选修课程,删除与专业关联度较弱或内容重叠的课程等措施来进一步突出专业培养重点,优化课程设置。其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通识教育基础课方面,保障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强调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

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保障学生具有较宽实的电子技术、网络与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每门课程均配实验。

3.在专业主干课程方面,保障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传感技术、软件设计、图像处理理论、单片机设计等技术基础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

4.在专业选修课程方面,模块化组织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课模块,供学生选修,保障学生根据需要和兴趣在信息类大平台上具有更为宽广的专业知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保障专业方向学习的系统性。

5.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我系所开课程基本上均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增加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特别强调发现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的建设

根据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专业的建设现状,作者认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为内容,提高综合设计类实践教学,并通过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做到一条龙、不断线、分层次,最终达到加强基础、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实验层、专业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科技活动层,各层次数量比例约为:35:35:25:5。这一体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呈塔形结构贯穿整个教学计划始终。

1.基础实验层。相对基础理论课程而设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位于金字塔底座,影响面较大、最广、最深。包括电路实验和信号与系统实验:低频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通过该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

2.设计实验层。相对专业主干课程而设立,以小型设计类实验为主。包括系统仿真与虚拟实验;EDA实验;可编程器件及应用实验;DSP技术与应用实验;单片机系统设计实验和课程设计等。通过该层次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以及自主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3.综合开发实验层。要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应努力开发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确定开设设计型实验的课程和项目,并逐步加大比例。通过该层次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

4.课外科技竞赛层。位于金字塔尖,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以及学校的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等多项/赛事。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制订科学有效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确保开放实验室的有序进行[6]。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放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开放的针对性。通过开放实验室,突出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个教学理念,在个性化工程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建立电子技术实践基地。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发挥其专业导向作用;同时通过训练,为参加各类设计竞赛选拔和输送人才,争取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培养方案实施出初步效果

近年来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应用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仪器仪表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具体体现在:

1.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各类竞赛获奖人数在逐年递增,获奖等级在不断提高:2009年获第十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4项,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010年获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广东省电子设计大赛1等奖1项;2011年获十二届全国“挑战杯”一等奖1项,广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2012年获广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4项。

2.近年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社会普遍认为我专业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工程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学生质量高,能力强,基础扎实,创新思维活跃,社会适应能力强。

五、结束语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高校应根据自身专业建设定位和培养目标,借助自身资源,合理确定教学方案,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浓的大学生。

本文通过对广东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上达到预期目标。具体说就是:在知识方面,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了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以及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掌握信息检索与利用、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知识;在能力方面,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可运用计算机做辅助分析、辅助设计,能分析和设计智能化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单片机应用开发能力和程序开发能 力,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素质方面基本形成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时代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谦虚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摘要】针对未来1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将会打破校园垄断,向网络化、国际化、企业化方向发展,而教育效果将成为衡量高校水平最主要的标准。提出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应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潮流,走多方位开放、全过程开放的国际化、网络化、特色化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建设道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工程;新工科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当前及未来10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一)教育效果为主导成为衡量高等教育水平的标准

[1-3]目前,经合组织(OECD)国家就正在研究和制定新的以教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评价标准,以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我国也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以教育效果为主导,对国内各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进行评估。高校的质量将以其教学效果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为衡量标准,高校只有明确自己的社会分工,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将传播知识作为自己的专业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持续发展。

(二)高等教育和学位证书将逐步不再由高校所垄断

大学正面临着众多“短、平、快”为特征的技术培训班和岗位针对性强的企业办大学的竞争威胁。目前,某些企业由于不满高校的教育,趋向于自己开办大学,如麦当劳、GE等。国内也有企业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如三一重工,创办了三一重工职业技术学院,单独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

(三)大学将更地企业化

营利型的大学早已经在国外兴起,且效率远高于传统的非盈利大学。营利型大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利用网络等现代IT技术,适应市场对知识的需求,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效地降低了教育的成本和提高教学效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综合改革必须充分利用好企业型大学的优势,积极改革,大胆尝试,才有可能未来教育市场中发展壮大。

二、当前及未来10年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被誉为“下一次工业革命”、“又一个万亿元级规模产业”、“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当之无愧是电子信息行业的引领者。民办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与时代潮流俱进,培养出符合当前物联网浪潮的“冲浪儿”,而不应游离于其外。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发展趋势

当前,人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新西兰等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发起和签署《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制定了统一的毕业生素质要求标准,而认可各成员的认证标准“实质等效”[4]。中国也成立了名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认证组织,并制定了名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质等效认证标准。当前,国内各高校,都把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自己培养的人才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同样,也是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培养人才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三、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一)多方位开放

多方位开放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可以从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平台获取本专业所需的学习资源。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以发展他们的志向。做到学习资源的开放,让学习者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地点开展灵活便捷的学习。

(二)全过程开放

对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或终身学习负责,从注册入学到毕业就业整个过程精心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包括以下服务: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多种媒体教材;2.科学安排各教学环节;3.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用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并利用各种载体建立教与学之间有效信息交流渠道;4.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实验实习和时效性强的教学及教学管理信息等。

(三)国际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不单是“积极推进国际交流,鼓励与国外的高等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发展基于课程、学术研究、教师培训和招生等方面的合作”,“世界各国大学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和个性特点”等方面,最重要是的要让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为国际认可,可以走入国际人才市场。基于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势在必行。

(四)特色化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首先应体现在本专业自身一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为主”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走新工科专业发展道路,而不要迷失在各纷乱杂陈的各种改革形式之中。

四、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

针对未来发展趋势,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所有课程资源上网,建立网络教室。

(二)大力改革教学形式,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机制

[5]大力改革教学形式,建立新的基于OBL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机制。学习资源全部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内容学习,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和老师互动。同时,利用新的学习成效评价机制,随时可以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给予学分,学分修满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

(三)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把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成为新工科专业,必须与国际接轨,参与到现代国际化教育教学分工合作中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让国际上认可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从而被国际人才市场认可,是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21世纪,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因为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配合,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人们受益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开发和使用,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为民众更加简单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型的专业人才是其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面临的正是人才匮乏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希望对于一些电子信息工程企业有些帮助。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对于专业型人才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因为一些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和完善,这也间接导致了严重缺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型人才的现状。由于中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长久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型人才培养制度。只有专业型人才的供给发到需求,才不会给中国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研究留下后顾之忧,可见,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力度势在必行。文章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当前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以及教学观念等思想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改革体系既要根据实际的基础情况,又要紧跟当今时代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高校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并且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改革和优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显现出来,这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的思想观念落后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途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需要按照课程相关性组件分实验室,充分利用和共享实验设备,建设能支持基础性、应用型和创新型的实验平台。但是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老师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没有按照课程的重点特色确定各个层次的训练重点和培养目标,也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没有确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和精准化,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却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没有依据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要求做出及时调整。多数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比较务虚,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这使得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所差距,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难以达到就业的要求。

2优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2.1优化课程设置,设置和专业有关的重点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深受社会发展影响的新型电子信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对于人才的要求来进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是复杂的问题,必须要遵循严谨的治学原则,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对于中职学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主要应以其所确定的核心能力为依据,本着“必须、够用”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学校要考虑学生的课程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上课时间,避免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非专业课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而设置的,学校要适量的给学生进行安排,为学生的提供充足的专业课学习时间。

2.2明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目标

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问题,学生的素质得不到的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应从社会的需求出发,提高专业的实用性。在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岗位教育和实践教育。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实际岗位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开展能力训练,使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论知识的研究,更可以胜任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实践工作,比如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际操作能力。

2.3课程体系的制定要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的特点

我国大部分的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有关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不同的工科院校具有自己独具优势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因为不同的学生所爱好和所擅长的专业各有不同,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结构要和学校的教学科研特点结合起来,在加强专业技术基础的同时要办出自己院校的特点,主动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改变传统的百校一样的僵化局面,这也利于创新体制的行成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能脱离学校教学科研的特点。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该侧重于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对于招聘人员一般选择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目前面临新的挑战。为了使毕业生毕业之前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加强实践训练”。各个工科院校积极打造供给学生进行实习工作的平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加实验课程数量的设置,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强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高水平的设计竞赛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5培养复合型人才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人力资源中长期人才规划的重要内容。复合型人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必将是企业未来发展和竞争的核心要素,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还需要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学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可以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社会的需要来自由选择专业发展的方向。复合型人才需要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在专业技能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其次,各个高效需要树立大学生的几层观念,使大学生明白成才必须从基层做起,通过基层锻炼使学生获得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能力,树立信心,为今后应聘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

2.6优化教学方法

各个高校积极响应革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多媒体的运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和空间,增强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自学或者交流,共享海量的知识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查询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资料进行探讨,这非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2.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要不断的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逐渐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群体要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互换交流,在职进修等方式,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还要鼓励教师多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新教学方法,将学术的研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充分电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结束语

因为市场在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上也提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要更好的结合专业特点,试图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期发展方向的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电子人才新途径,为培养出专业型精英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是高等院校的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国家正大力扶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设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更是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只有抓好了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够使教学更加与时俱进,符合国家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这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开发在我国兴起,并在九十年代以来进入了高潮期。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更是方兴未艾。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质合格的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我们有必要探索高等院校中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促进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完成专业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1]。

一、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2],现阶段,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的研发上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在一些方面较为滞后。比如核心技术还没能掌握、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等。所以构建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队伍是迫在眉睫的。目前,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

(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体系快速更新的世纪,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更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够符合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不少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教学内容上缺乏时代性,不少课程体系陈旧、落后,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学生即使熟练地掌握了课程内容,也是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的。

(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21世纪还是一个倡导创新的世纪,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下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现阶段我们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当中还未能地普及这一教学理念,导致了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师更多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固有的“填鸭式”模式,学生极少有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很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很难启迪学生进行锐意创新。这是与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能有机结合

作为一门实用性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并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也唯有将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活学活用,才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我们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具体体现为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割裂,两者未能相辅相成。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无法形成互补,学生学了理论就忘了实践,学了实践后又忘了理论,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此外,在教学考核体系上,也往往是重理论考核而轻实践考核,缺乏合理的实践考核模式,导致实践考核沦为走过场。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绝大多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不少甚至是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他们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驾驭理论教学。但由于这些教师绝大多数一走出校园就直接从事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导致了实践教学难以同理论教学齐头并进。

(五)教学实习体系不够完善合理

教学实习是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来讲,完善的教学实习环节,有利于他们了解到职场的环境,了解到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为了他们日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但是,目前不少院校的教学实习体系不够完善合理,缺乏长期合作的对口实习企业,不少学生还要自己去联系实习企业,给实习环节带来了极大不便。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

为了使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能充分与时俱进,符合时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应当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对此,我们要不断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近期理论、近期技术,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3],不断地对教学内容推陈出新,剔除那些陈旧、落后的内容,促进教学内容上的优化。

(二)积极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进行信息搜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最终评价等处理。它十分有利于在教学中克服传统的“填鸭式”弊端,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改革中无疑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三)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理论与实践犹如车之两翼,都是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是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交替俺怕,有机结合。以理论促实践,又反过来以实践促理论。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实践考核环节,将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同等对待,积极建立起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抓好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

(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绝大多数教师理论知识完备而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见习,为他们弥补上实践能力这一课。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聘用一批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五)建立起稳定合理的教学实习体系

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学实习环节,积极抓好教学实习环节。要主动与那些具有规模,管理完善,且热心于人才培养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拥有稳定而完善的实习平台,解除学生在实习方面的后顾之忧。

三、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队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反思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从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实施“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有机结合、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建立起稳定合理的教学实习体系这五个方面入手,推进教学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重要知识点对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单凭教师按照传统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容易产生懈怠,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平时觉得很抽象的重要知识点。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程化人才的培养水平,经过数年的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信息;教学研究;工程实践

一、概述

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电路知识,还要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信息的方法,而且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实际的功能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仿真和调试。培养的是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二、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其实学习兴趣都很浓厚,学习效果也不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学生学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导致学习兴趣减退和学习效果的降低,经过深入分析,主要原因为如下几点: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中很多重要知识点与工程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比如“传感器信号的调理和放大”、“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环节”、“闭环控制系统”等知识点就和现代工业生产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那么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会觉得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单凭教师按照传统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即使反复讲解多次,学生也会觉得犹如“空中楼阁”,似懂非懂,很难窥其全貌,更不用说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极易产生懈怠情绪,出现厌学、不学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很多专业课教师没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很多教师往往将自己的工作分为泾渭分明的两部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就是勤勤恳恳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课本传授知识;科研工作就是申报各类工程研究项目后埋头钻研,发表研究成果。很少能将教学和科研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研室每学期组织集体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虽然自身科研能力很强也有很多科研项目,但在上课过程中却没能把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糅合到书本中去并传授给学生,这样就非常可惜。其实,如果换一换思路,在讲解一些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重要知识点时,将教师自身的实际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时确实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火花[3]。3.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书本和教材上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往往理论知识丰富但欠缺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单位在接纳毕业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后才能上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4]。

三、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工程实例,具体到此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以后,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5]。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后,我们开始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方法作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

(一)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化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环节”,教学内容是如何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启动顺序和停止顺序。在讲授这个知识点时,很多同学会有疑问:把多台电动机的电源线并联在一起,同时启动和停止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多此一举设计什么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控制电路呢?图1皮带运输机示意图此时引入一个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皮带运输机控制实例:三条皮带运输机由三台电动机带动,待处理的货物从左至右依次从3号运输机传送到1号运输机,要求在传输的过程中皮带运输机上不能有货物堆积。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们就很容易发现,如果简单的将三台电动机同时启动或同时停止,那么都会在皮带运输机上滞留货物并导致堆积,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按照1、2、3的启动顺序和3、2、1的停止顺序是化的控制方案,能较大程度的避免货物堆积。因此,学生们可以切实体会到,原来在实际工业控制过程中,多台电动机的启停控制确实不是简单的同时进行就可以的,通过对启停顺序的讨论和对比,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其对“电动机的顺序控制”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鼓励学生适度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科专业竞赛做准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能发现部分学习能力强、对某门专业课程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可以积极引导,鼓励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度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和其他工程项目,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部分学生取得的一些成绩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5]。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发现班上有几位同学学习能力很强而且对自动控制技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就向他们介绍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分出部分子课题让他们研究,比如禽类养殖场饲料塔料量监控和无线水文信息检测等,原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此过程中,他们结合教材内容和项目的研究要求,边学边练,进步很快,不但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还参与申报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闸门控制系统”、“禽类养殖场饲料塔料量监控系统”和“无线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控制系统”的申报,并获得了专利证书。他们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又组成了数个学习兴趣小组,并在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及时届电子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在校园中和学生身边发掘研究项目,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

前段时间学院在教学楼内放置了一批不锈钢自动加热饮水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开水。其实自动加热饮水机就是一个小型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PLC过程控制”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利用PLC来控制一台自动加热饮水机,应该怎么做呢?题目一出,就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此时可以适当引导:“对自来水加热需要用到电加热器,而检测水温则需要用到温度传感器。除此之外,还需要哪些元件呢?”有学生思考后发现,不锈钢自动加热饮水机是全封闭式的,进水和出水都是自动控制的,因此需要用到电磁阀和水位传感器,水不足时补水,水满时停止进水。然后继续引导:“水箱内水很少时,可以加热吗?正在混入冷水时可以出水吗?”学生经过进一步思考,为防止加热器干烧而损坏,必须设置一个水位下限,而且混入冷水时,不能同时打开出水电磁阀,避免接到未烧开的混合水。最终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得到了一个由PLC控制的自动加热饮水机控制模型,如图4所示。根据得到的模型图,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利用PLC来完成控制功能,图中哪些是提供输入信号的元件,哪些是输出元件呢?”学生们仔细思考后发现,水温开关、水位开关属于输入信号元件,而电磁阀、加热器则属于输出元件。明确了以上信息之后,就可以按照教材上的方法依次做出PLC接线图和软件控制程序了。通过校园中学生身边的一些事物,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效果

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实施的两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学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由表1及图5和图6可知,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显示出工程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教学改革的成功。

五、结束语

针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发现将授课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的两年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有2名学生获得了省级学科专业竞赛一等奖,10多名学生获得各类省级学科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参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通过系统的组织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时更具有竞争优势。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都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因此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论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推动广大高校的教学改革,为电子行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将企业的新思想、新技术迅速的应用到实践中,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这些高校普遍存在着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弊病,严重阻碍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立即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快速就业,为自身创造切实的利益。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现状及产生原因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需要高校自己摸索,这为高校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虽然高校在教育理念上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增加了实践课程的设置,对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良,但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学校和教师,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学生自身。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学校的办学经费有限,无法购买先进的实验仪器,使得现有的实验仪器较为落后,与教材内容严重不符。同时仪器的数量也不足,常常出现几个学生使用一台设备的现象,学生很难获得实践机会。此外,任课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留校的大学生,他们之前没有到企业中任职过,不了解企业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学生很难培养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比较难,与学生以往接受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实验课程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娇生惯养的九零后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这些实验项目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高校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受到高中实验课程的影响,他们对于实验仪器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使得学生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2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

2.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高校在设置教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所以高校要加大对实验器材的投入,购买先进的设备仪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在设计教学体系上应突出重点,切合实际,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并且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之中,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总结和分类,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将实验课程分为基本练习课、综合应用课和创新实践课,设置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巩固和提高。基本练习课是入门教育,需要学生认识并能够灵活操作常见的仪器设备,了解各种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为日后复杂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应用课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够自己设计电路和简单的电子系统,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意见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成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新实践课顾名思义,是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成长的机会,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例如在校内开设实训基地,举办各类电子竞赛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基本练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工具将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对高深复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2.3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就要求不但理论功底强,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功底。工科教师要熟悉企业,了解产品的工作流程,还是企业和学校沟通的桥梁。还能给学生了解企业现状,引领学生掌握一些企业研发与市场对接的技能。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双师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可以让青年教师既担任教学任务又在工程一线锻炼,使教师经过几年的培养和锻炼,逐渐掌握本领域的有针对性的学生需要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聘请一线工程师加入教学单位,把丰富的行业实践背景带进教学,充实教师队伍,使学生真正受益。聘请工程一线工程师参与学校工作,与专业教师一起编写讲义,制作课件和实训教材。

2.4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才输送到企业,为企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因此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造互利互惠的共赢模式。企业可以在高校建立研究所,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研究先进的科研成果,用于企业的生产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高校也可以将学生送往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当今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态势,在工作岗位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快速提高实践水平。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到校内演讲,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讲述企业文化和对人才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学生早日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3结论

实践能力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大实验课程的投入力度,分层次的设计教学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实验课上有所收获。同时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团队,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设计和创新实验中,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策略早日实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与就业方向

摘要:在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在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广泛的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作为一门涉猎较广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在就业方面,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就业方向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科学有紧密的联系,技术科学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之间相互转化的一种科学,人类的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电子信息工程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电子信息工程包含的学科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原理,高频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等。电子工程是电气工程的一个子类,是面向电子领域的工程学。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二、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分为电子和信息两个方向,学科涵盖电子工程领域的诸多方面。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发展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公交的IC卡,商场的指示灯广告牌等等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息息相关。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我们可以了解怎样通过程序编写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传递,也可以知道如何实现生活物品的智能化。电子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之处,加速了科技和生活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更高,就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要求越高。我国正一步步向科技型社会靠拢,需要大量学习电子信息的人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科技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手机应用功能越来越多,洗衣机越来越智能,电视机也逐步实现了网络化。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公司,可见,电子行业慢慢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电子信息行业也必将成为新兴科技产业的宠儿,会有更多相关的公司成立并迅速发展。

三、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应用范围比较广。主要学习的领域有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单片机等等。就业岗位有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Linux工程师1、硬件工程师要求1)掌握传输网,接入网,无线网产品的硬件安装,设备加电等。2)能熟练运用Office,CAD等办公软件,简单绘制平面图。3)负责关键元器件的选型与评估,设计详细的原理图。4)制定硬件方案,设计,开发符合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的硬件产品。5)熟悉单片机。2、嵌入式方面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1)精通C/C++编程语言;2)熟悉常用数据结构,可进行一般性程序调试分析;3)掌握源代码的编制,整理,编写完整的技术开发文档;4)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5)熟悉ARM平台;嵌入式Linux工程师:1)熟悉嵌入式Linux系统架构2)熟悉Linux设备驱动的各种编程接口和机制,3)精通C/C++语言4)熟悉Linux内核开发环境,Uboot移植,Linux内核裁剪,根文件系统定制,5)掌握Linux下程序开发6)了解ARM体系结构和硬件工作基本原理及中断处理、IO接口、总线结构7)嵌入式下面还有内核、驱动等方向。在未来选择就业公司的时候,一般有国企,中外合资,私企这三个类型可以选择。在国企公司中,最初职位比较低,一般就是负责网站维护等。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工作量比较大,大多从事软件编程研发工作,待遇比较可观,对学历,技能要求也比较高。一般高级电子工程师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精通各种编程语言,能独立研发项目,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大多为研究生学历,少部分本科学历。在这种企业中,工作强度高,承受压力大,但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可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编写代码进行程序编程,开发一款新的电子产品,专业系数很高。在私营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刚成立不久的中小型公司,相对来说,人才短缺,各方面不够完善。所以进入私营企业,会全方面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技能,个人能力有较大提高。相对于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岗位中学到的知识更为系统,有更强的实践性。在课堂学习中,缺少实践,而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的学科,所及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往往不够,自己可以在网上查找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视频,学习一些实践知识,更完善的丰富自己,将来在求职过程中能够脱颖而出。还可以利用空闲实践去一些电子公司实地实习,提前体验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在实习过程中查找并总结自己的不足,因为在学校课堂中,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缺少哪方面技能。在实习中找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然后通过自学掌握这些技能,使自己多了一项一技之长。在工作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工作具体主要是产品的前期市场调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后期产品的检测和维护。前期市场调查主要负责调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人群。有充足的数据支撑证明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再进行研发。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够精通编程语言,熟悉各种软件开发环境,有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后期产品的检测和维护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运维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不会有太多的技术要求,工作氛围较轻松。任何一个部门都要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如果不想从事太多设计专业知识的工作,也可以去一些偏硬件发展的公司,例如一些仪器设备管理公司。也可以相应国家的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在课余时间多参与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社团,在课余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研究。技能成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先成立一个小型的工作室。慢慢发展,慢慢成长,从中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如何进行公司运营,如何培养员工等等,这些都需要自身拥有强大的承受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思考

【文章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对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电子信息工程融入到工业化发展中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素质人才;有效策略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长期推行,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教学目标都是以面向社会为主,为社会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也不外,因此学校要重视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1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学校缺乏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关注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加之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这导致了学校缺乏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忽视其重要性。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广泛,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晶体管和集成单元、逻辑门电路以及集成零件等课程为主,但每一门课程的内容较为浅显,纯理论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直接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落后

很多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只是粗略大致的讲授了课本内容,但至于上机的部分,教师缺乏对学习进行指导,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丧志了学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1.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同时还要学习IT行业等高精尖的信息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授课水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我们仍要正确看待,寻找积极正确的解决方法。

2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水平的几点思考

2.1学校应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关注

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作为整个学校教学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在整个学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学校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多建立计算机教室,如图1。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扩宽电子信息专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将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与自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二者有机的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技术水平。

2.2转变创新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使学生直接感受电子信息专业的真实价值。学校应该转变创新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合理安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课程,创新毕业设计方法,不仅要重视理论讲授,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标准。

2.3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者自身素质和水平

学校可以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者进行再培训,增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学习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内容,包括软件开发、产品设计、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导师制度,让导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制定合理科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方案,导师应该明确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和理念,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因此创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已经是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学校只有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制度,才能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总之,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教育者、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入新鲜血液,从而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事业的飞速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