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

摘要: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为了计算机应用的输出打基础,计算机技术是一种较复杂的高科技应用技术,包含软件应用和硬件应用,加快高职电子信息专业特色群建设,需要明确学科定位、结合时展、加强实验室建设、实现校企合作等方式来进行,以此来从根本上加快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新概念的火热发展,如何将其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培养出复合型的,应用型的社会紧缺人才,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去重视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金陵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状况,研究将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及实验课程与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无缝结合的一种创新式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一研究背景

在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未来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陵科技学院作为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创始单位,也正在积极地去探究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建设模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一门深度涉软专业,也要紧跟南京城市软件建设发展方向,这对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但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方式,而且为人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存储和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2015年5月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下发,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及时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该规划二个突出特点是,将"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作为贯彻始终的主题,提出坚持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并举,加快建立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在今年,随着国家“两会”的盛大召开,人工智能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电子信息技术的巨大成功和进步,使人工智能可以深层次、多维度地参与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使科技的进步快速融入到跨界合作中。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使人工智能可以深度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配合甚至取代医生进行的手术治疗。在无人驾驶领域,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舰船都已经陆续投入使用;在军事领域,人工智能的运用更是已经炉火纯青,俄罗斯与美国的人工智能作战部队和相关系统,已经在反恐作战中屡立战功,威力无比,作战效能与性价比远远超越人类士兵。由此可看出,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大发展的当下,终于在应用层面开始发光发热,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后续无穷无尽的成长潜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是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能升级改造、产业结构优化、核心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随着BAT、华为、大疆无人机等高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和开发上的不断探索,刺激更多人才和资本向人工智能商业应用领域涌入。目前,基于人工智能学习背景下,软硬件相关知识过硬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上最为紧缺的人才,薪水待遇很高。

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将“人工智能”新概念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校企紧密结合,培养出复合型的,应用型的社会紧缺人才,是需要去解决的关键问题。1.像当年互联网的崛起一样,人工智能真正的发展才刚刚兴起,相关的概念及定义还不定型,如何把握好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在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计划中规划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的课程,比如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课程,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人才培养上面临较大的挑战。2.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的崭新概念。如果要将“人工智能”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就不仅需要学生学好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技术,C/C++程序设计等传统的课程,打好基础,还需要加强在数据挖掘,神经网络等以数学为基础的课程方面的建设,扎实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强此方面的师资专业培训,是一个该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的师资力量以及良好的学风,还需要有相关的硬件实验平台作为支撑。如何根据“人工智能”新概念,针对性地新建一些诸如智能传感器实验室,人体特征识别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电子器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人脸识别,智能家居,机器人等热门领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该课题需要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三研究内容

本文以“人工智能”新概念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及实践模式为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及实验课程建设融入到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做到无缝结合,在培养模式上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类的高新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对相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目前拟以现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为基础,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导向的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在未来的专业发展规划中,逐渐形成物联网、智能家居、机器人,无人机,人脸识别,语音交互,智能驾驶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增加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

可采用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依据的引导式教学实践模式,在扎实学生数学物理等理论的基础上,将近期的人工智能概念贯穿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过不同的应用型实验项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将课堂教学、校内实验和校外企业实习三者相互结合,鼓励学生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中美创客大赛等赛事,以确保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同时,让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自选课题、进实验室、根据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团队,并为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配备专业教师,以此让学生融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形成所谓的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由相应的导师全程指导,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使其能够很好地将“人工智能”新概念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的各种竞赛,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及技术水平。通过海内外招聘和内部强化培养(教师博士化、教师双师化、教师国际化)等举措,加强师资团队建设;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开设MOOC课程,参加教师技能大赛以及国内外教学培训,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

企业工程师可以参与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部分的教学实践工作。这种合作制度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应用水平,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注重课程大纲修改,实验室平台建设

以改革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为目标,总结在“人工智能”新概念下教学及实践的相关经验,形成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育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方向,应重点考察“人工智能”新概念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新概念下的教学及实践课程大纲修订、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培训体系构建、实验室软硬件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及校外实习基金建设等工作。

四结语

本文探讨和研究了“人工智能”新概念下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结合金陵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情况,对原有的专业培养模式做了一定的理论创新,引入了“人工智能”新概念,从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研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办学,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电子信息人才。然而,当前我国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机制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在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以及工程实训平台缺乏。本文主要探索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重视人才的工程技术能力,从而满足行业领域需求。

【关键词】教育观念;工程师;应用型人才

一、前言

电子信息产业属于科技密集型产业,且近些年来,物联网等交叉学科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电子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1]。我国传统的电子专业培养方式必然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发展形势[2]。美国一直把科学、工程和技术视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点,其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众多高科技行业中占据垄断地位[3]。英国皇家工程院的《面向产业的工科毕业生》报告指出,英国工程教育需要加强产业与工科学生培养之间的联系,因为产业界亟需“具有真实产业环境实践经验”的工程毕业生。新中国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校采用苏联模式培养学生,工科院校则采用单科性工学院为主的模式[4]。教学计划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组成。优点是针对性强,但缺点是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过窄。我国教育部联合工商部等部门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5],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与之配套。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组织了一批试点专业对各自行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初步的调研,然后量身制定出“计划”专业的培养标准、校内和企业综合培养方案。类似的举措很多,其核心目的都是突出行业需求,为企业和国家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电子类专业人才[6]。

二、工程人才培养问题

对高等教育而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电子应用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以及工程实践平台缺乏[7-8]。(1)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我国当前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问题众多,主要表现为:培养模式趋同;课程安排断层,专业课程安排滞后;课程设置针对性差;文化课程遭受轻视。(2)工程实训平台缺乏现行的工科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存在以下问题: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不足;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9-10]。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当前,趋同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应仅仅是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三、工程人才培养措施

(1)改进髙等工程教育理论技术科学作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实质上就是一种综合教育过程,从而获得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领域上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而基础知识则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升电子专业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电子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与训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确立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高校存在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和趋同化,缺乏特色。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从社会需求、时代变革、社会提供的资源和学校自身的师资、教学条件、学科特色等条件分析,从而明确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电子类专业为例,电子类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扎实的工程专业基础;二是能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具备与工程相关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人文科学等其它有助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素质。(3)优化工科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重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综合度,优化课程结构,打造核心课程群。尤其重视自然科学理论课程,工程科学理论对工程技术的进步开拓和引导起到很大的作用。倡导多元文化,建设个性课程。兼顾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和灵活适应性,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培养不同发展方向的人才提供多通道发展。(4)建立“工学交替”多方式的实践体系工学交替模式指的是以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职场资源为平台,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践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细分为在校内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理论学期与在校内进行针对性实训、科研训练及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训的工作学期。工程教育的本质是工程实践。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理念,构建实验教学模式、生产实习模式、企业轮训模式的多种实践方式的体系;建立“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创建校企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

四、总结

以“凸显行业需求”为突破口,不同高校、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又是各不相同的。同一所高校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将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里。为此,培养电子类应用型人才任重而道远,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摘要】针对未来1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将会打破校园垄断,向网络化、国际化、企业化方向发展,而教育效果将成为衡量高校水平最主要的标准。提出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应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潮流,走多方位开放、全过程开放的国际化、网络化、特色化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建设道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工程;新工科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当前及未来10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一)教育效果为主导成为衡量高等教育水平的标准

[1-3]目前,经合组织(OECD)国家就正在研究和制定新的以教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评价标准,以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我国也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以教育效果为主导,对国内各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进行评估。高校的质量将以其教学效果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为衡量标准,高校只有明确自己的社会分工,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将传播知识作为自己的专业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持续发展。

(二)高等教育和学位证书将逐步不再由高校所垄断

大学正面临着众多“短、平、快”为特征的技术培训班和岗位针对性强的企业办大学的竞争威胁。目前,某些企业由于不满高校的教育,趋向于自己开办大学,如麦当劳、GE等。国内也有企业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如三一重工,创办了三一重工职业技术学院,单独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

(三)大学将更地企业化

营利型的大学早已经在国外兴起,且效率远高于传统的非盈利大学。营利型大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利用网络等现代IT技术,适应市场对知识的需求,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效地降低了教育的成本和提高教学效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综合改革必须充分利用好企业型大学的优势,积极改革,大胆尝试,才有可能未来教育市场中发展壮大。

二、当前及未来10年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被誉为“下一次工业革命”、“又一个万亿元级规模产业”、“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当之无愧是电子信息行业的引领者。民办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与时代潮流俱进,培养出符合当前物联网浪潮的“冲浪儿”,而不应游离于其外。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发展趋势

当前,人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新西兰等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发起和签署《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制定了统一的毕业生素质要求标准,而认可各成员的认证标准“实质等效”[4]。中国也成立了名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认证组织,并制定了名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质等效认证标准。当前,国内各高校,都把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自己培养的人才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同样,也是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培养人才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三、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一)多方位开放

多方位开放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可以从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平台获取本专业所需的学习资源。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以发展他们的志向。做到学习资源的开放,让学习者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地点开展灵活便捷的学习。

(二)全过程开放

对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或终身学习负责,从注册入学到毕业就业整个过程精心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包括以下服务: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多种媒体教材;2.科学安排各教学环节;3.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用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并利用各种载体建立教与学之间有效信息交流渠道;4.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实验实习和时效性强的教学及教学管理信息等。

(三)国际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不单是“积极推进国际交流,鼓励与国外的高等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发展基于课程、学术研究、教师培训和招生等方面的合作”,“世界各国大学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和个性特点”等方面,最重要是的要让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为国际认可,可以走入国际人才市场。基于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势在必行。

(四)特色化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首先应体现在本专业自身一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为主”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走新工科专业发展道路,而不要迷失在各纷乱杂陈的各种改革形式之中。

四、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

针对未来发展趋势,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所有课程资源上网,建立网络教室。

(二)大力改革教学形式,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机制

[5]大力改革教学形式,建立新的基于OBL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机制。学习资源全部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内容学习,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和老师互动。同时,利用新的学习成效评价机制,随时可以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给予学分,学分修满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

(三)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把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成为新工科专业,必须与国际接轨,参与到现代国际化教育教学分工合作中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让国际上认可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从而被国际人才市场认可,是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21世纪,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因为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配合,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人们受益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开发和使用,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为民众更加简单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型的专业人才是其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面临的正是人才匮乏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希望对于一些电子信息工程企业有些帮助。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对于专业型人才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因为一些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和完善,这也间接导致了严重缺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型人才的现状。由于中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长久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型人才培养制度。只有专业型人才的供给发到需求,才不会给中国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研究留下后顾之忧,可见,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力度势在必行。文章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当前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以及教学观念等思想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改革体系既要根据实际的基础情况,又要紧跟当今时代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高校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并且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改革和优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显现出来,这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的思想观念落后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途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需要按照课程相关性组件分实验室,充分利用和共享实验设备,建设能支持基础性、应用型和创新型的实验平台。但是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老师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没有按照课程的重点特色确定各个层次的训练重点和培养目标,也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没有确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和精准化,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却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没有依据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要求做出及时调整。多数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比较务虚,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这使得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有所差距,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难以达到就业的要求。

2优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2.1优化课程设置,设置和专业有关的重点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深受社会发展影响的新型电子信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对于人才的要求来进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是复杂的问题,必须要遵循严谨的治学原则,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对于中职学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主要应以其所确定的核心能力为依据,本着“必须、够用”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学校要考虑学生的课程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上课时间,避免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非专业课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而设置的,学校要适量的给学生进行安排,为学生的提供充足的专业课学习时间。

2.2明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目标

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问题,学生的素质得不到的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应从社会的需求出发,提高专业的实用性。在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岗位教育和实践教育。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实际岗位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开展能力训练,使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论知识的研究,更可以胜任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实践工作,比如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际操作能力。

2.3课程体系的制定要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的特点

我国大部分的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有关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不同的工科院校具有自己独具优势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因为不同的学生所爱好和所擅长的专业各有不同,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结构要和学校的教学科研特点结合起来,在加强专业技术基础的同时要办出自己院校的特点,主动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改变传统的百校一样的僵化局面,这也利于创新体制的行成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能脱离学校教学科研的特点。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该侧重于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对于招聘人员一般选择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目前面临新的挑战。为了使毕业生毕业之前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加强实践训练”。各个工科院校积极打造供给学生进行实习工作的平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加实验课程数量的设置,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强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高水平的设计竞赛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5培养复合型人才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人力资源中长期人才规划的重要内容。复合型人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必将是企业未来发展和竞争的核心要素,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还需要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学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可以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社会的需要来自由选择专业发展的方向。复合型人才需要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在专业技能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其次,各个高效需要树立大学生的几层观念,使大学生明白成才必须从基层做起,通过基层锻炼使学生获得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能力,树立信心,为今后应聘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

2.6优化教学方法

各个高校积极响应革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多媒体的运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和空间,增强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自学或者交流,共享海量的知识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查询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资料进行探讨,这非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2.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要不断的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逐渐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群体要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互换交流,在职进修等方式,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还要鼓励教师多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新教学方法,将学术的研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充分电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结束语

因为市场在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上也提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要更好的结合专业特点,试图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期发展方向的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电子人才新途径,为培养出专业型精英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当前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专业产生的背景、应用型本质属性的分析思考,总结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思路,进而提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

当前,转型发展是国家教育部所倡导的地方一般本科高校提高素质教育、服务地方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五邑大学201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之后,学校的重点工作就定位到如何建设合理、高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上。目前我校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就是,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自身的内在自然规律,制定科学且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与人才培养有关的主要因素分析

1.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反映学校的教育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也可以看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年来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尝试,例如在很多的理论课中都设置了课内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等方法,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仍然保持原有的本科高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讲授内容,在企业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和培养过程方面和学生的技术积累方面考虑不多。总之,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较好契合当前所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产生背景。信息专业主要是进行信息的获取、信息的编码处理、信息的传送与接收等理论、实践教学与研究。上世纪末,能够体现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综合实力的信息时代脚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加快,在实际应用中对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员提出既要懂信息理论,又要掌握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等更高要求,于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3.应用型本质属性分析。应用型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工程项目能力,对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的能力就不做重点培养了,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应用型培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既要学好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对多项理论知识综合的实践能力。这也是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区别于高职高专的关键所在。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以我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工程认证为推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起点和落脚点,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总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电子电路理论与技术、信息采集、传输、分析与应用的基本能力、基本方法,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面向工程,具有较强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制造、应用开发、运营、市场与管理等工作的本科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结合培养目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1.树立信息大工程观的理念,落实信息大类培养目标。通过分析比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交通控制等几大专业方向的共同特点,建立信息工程大类专业13门平台课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在行业企业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设计信息大类专业共同课程平台。从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的完整流向设计平台课,克服了过去学生专业知识面偏窄的缺陷。2.实施“3+1”模式,丰富“3+1”内涵。“1”指学生就读大学的一年,可以在学校进行设计、实训,也可以在企业实习;可以部分时间在学校,部分时间在企业实习;采取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第7—8学期的实践环节包括:综合系统设计、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实践成果总结、专业实训及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这种设计思路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从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3.依据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多类别模块开设课程。多类别模块主要包括专业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产业对接模块、开设与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模块等,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行业企业需求,考虑了近年来科技发展的成果,突破了传统课程的束缚,将课程融入新的内容,特别是工业生产核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并大胆进行了课程重组。4.整体设计培养方案。在做好信息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有机结合以外,还从学生培养需求出发,将通识课、第二课堂与及时课堂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对如何完成修读提出具体要求,较好解决了及时课堂与第二课堂脱节的问题,还将我国工程教育中所提出的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与培养方案的制订进行了有机结合。5.按照课程群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打破以往理论课附带实验和一门课程设计一个实践项目的惯例,尽量使实践教学项目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在开设前明确该教学目标,并与工程项目有一定的联系,尽量做到从企业应用角度设计综合性实践的训练。6.实施多专业、多行业龙头企业协同育人。首次试点将多个专业学生合成一个实验班,联合几家企业共同对这个班级学生进行培养,通过轮岗等方式分别在各家企业的不同岗位上实习一段时间,利用各家企业所长使学生对企业模式和工程实践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三、结语

本研究和改革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平台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多方位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刚刚起步,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会越来越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并能与国际接轨。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项目教学法运用方案

摘要:伴随着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的“遍地开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成为高校当中的热门专业之一。现在,国家需求大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所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教学改革理念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当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项目教学法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1]。如今,国家正大力扶持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研发工作,未来将会需求大批精通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的电子信息工程研发工作培养更多业务素质过硬的后备军,我们应当积极顺应教学改革的精神,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专业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1、“项目教学法”简介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进行信息搜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最终评价等处理。2、“项目教学法”的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实践型专业的教学中,常常盲目套用理论型专业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采用“项目教学法”,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专业的教育来说,其培养定位绝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采取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模式,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既少有自主思考的机会,也少有主动探索的机会。因此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这对于其日后的就业是不利的。采用“项目教学法”,由于学生必须自主对于一个项目进行全程处理,需要独自进行思考、探索,教师仅仅是发挥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由理论能力向实际运用能力的转化。为其未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如今的社会早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方案里,学生基本上没有团队合作的机会,其团队合作能力很难得到培养。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之后,由于任何项目都不可能是由一个学生独自来完成的,必须要一个学习小组来合作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3)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思维专业思维的深度、专业眼界的高低,是决定着学生能否在专业上取得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教材知识的框架内,受制于教师的教学思维,其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启发,专业思维很难得到拓展。而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之后,学生在对项目的探索当中,自然而然地要寻求的项目方案,并查阅大量的专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专业眼界得到了有效开拓。(4)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专业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教学中缺乏参与度;同时教师也很难掌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就给了一些惰性较重、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以钻空子的可乘之机。一些学生常常随意旷课、在课堂上睡觉,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蒙混过关……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上的两极分化。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之后,由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任何学生都必须参与到对项目的处理当中,可以积极调动所有的学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当中的运用方案

1、确定教学项目合理的教学项目可以让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我们要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研究,依据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特点[2],与学生共同会商,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确定合适的教学项目。切记不可超越学生的认知,否则学生会感到难以把握教学内容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在项目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具有一定难度,能够充分引发学生思考的要点,但不可把过多的难点包含在教学项目中。2、采取分组的手段进行教学当我们确定了教学项目之后,就要正式进入教学环节了。首先我们要对每一个教学步骤进行详尽的设计,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向他们下派明确的项目目标。比如当我们在教学关于“模拟电路”的内容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每3-4人为一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安排每组搜集相关的专业资料,从中总结出明确的项目思路。在课堂教学环节,每组学生就要遵循这些项目思路,针对于具体的项目进行处理。在这个环节里,作为教师要积极做好点拨。尤其是当学生遭遇难以解决的要点时,教师要主动引导他们展开思考,寻求出解决方案。3、做好教学评估工作对于学生来讲,在刚刚接触项目教学这种模式时,常常难以梳理出合理的探究思路。此时,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将知识进行整合来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教学评估这个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启发学生,激活他们的学习思路。同时,通过教学评估工作,我们可以有效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帮助他们查漏补缺。4、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的教学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3]。在进行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的教学时,我们同样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搜集专业方向课程资料、设计教学方案,然后针对专业方向课程进行分组处理、并做好最终评价。

三、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型专业。在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紧缺的今天,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是尤为必要的。为此,我们应当积极探寻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以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为突破口,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是高等院校的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国家正大力扶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设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更是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只有抓好了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够使教学更加与时俱进,符合国家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这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开发在我国兴起,并在九十年代以来进入了高潮期。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更是方兴未艾。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质合格的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我们有必要探索高等院校中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促进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完成专业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1]。

一、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2],现阶段,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的研发上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在一些方面较为滞后。比如核心技术还没能掌握、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等。所以构建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队伍是迫在眉睫的。目前,我国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

(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体系快速更新的世纪,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更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够符合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不少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教学内容上缺乏时代性,不少课程体系陈旧、落后,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学生即使熟练地掌握了课程内容,也是难以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的。

(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21世纪还是一个倡导创新的世纪,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下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现阶段我们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当中还未能地普及这一教学理念,导致了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师更多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固有的“填鸭式”模式,学生极少有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很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很难启迪学生进行锐意创新。这是与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能有机结合

作为一门实用性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并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也唯有将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活学活用,才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我们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具体体现为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割裂,两者未能相辅相成。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无法形成互补,学生学了理论就忘了实践,学了实践后又忘了理论,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此外,在教学考核体系上,也往往是重理论考核而轻实践考核,缺乏合理的实践考核模式,导致实践考核沦为走过场。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绝大多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不少甚至是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他们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驾驭理论教学。但由于这些教师绝大多数一走出校园就直接从事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导致了实践教学难以同理论教学齐头并进。

(五)教学实习体系不够完善合理

教学实习是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来讲,完善的教学实习环节,有利于他们了解到职场的环境,了解到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为了他们日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但是,目前不少院校的教学实习体系不够完善合理,缺乏长期合作的对口实习企业,不少学生还要自己去联系实习企业,给实习环节带来了极大不便。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

为了使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能充分与时俱进,符合时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应当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对此,我们要不断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近期理论、近期技术,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3],不断地对教学内容推陈出新,剔除那些陈旧、落后的内容,促进教学内容上的优化。

(二)积极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进行信息搜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最终评价等处理。它十分有利于在教学中克服传统的“填鸭式”弊端,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改革中无疑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三)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理论与实践犹如车之两翼,都是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是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交替俺怕,有机结合。以理论促实践,又反过来以实践促理论。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实践考核环节,将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同等对待,积极建立起完善的实践考核体系,抓好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

(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绝大多数教师理论知识完备而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见习,为他们弥补上实践能力这一课。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聘用一批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五)建立起稳定合理的教学实习体系

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学实习环节,积极抓好教学实习环节。要主动与那些具有规模,管理完善,且热心于人才培养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拥有稳定而完善的实习平台,解除学生在实习方面的后顾之忧。

三、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队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反思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从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实施“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有机结合、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建立起稳定合理的教学实习体系这五个方面入手,推进教学改革。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重要知识点对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单凭教师按照传统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容易产生懈怠,影响教学效果。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平时觉得很抽象的重要知识点。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程化人才的培养水平,经过数年的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信息;教学研究;工程实践

一、概述

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电路知识,还要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信息的方法,而且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实际的功能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仿真和调试。培养的是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二、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其实学习兴趣都很浓厚,学习效果也不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学生学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导致学习兴趣减退和学习效果的降低,经过深入分析,主要原因为如下几点: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中很多重要知识点与工程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比如“传感器信号的调理和放大”、“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环节”、“闭环控制系统”等知识点就和现代工业生产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那么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会觉得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单凭教师按照传统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即使反复讲解多次,学生也会觉得犹如“空中楼阁”,似懂非懂,很难窥其全貌,更不用说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极易产生懈怠情绪,出现厌学、不学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很多专业课教师没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很多教师往往将自己的工作分为泾渭分明的两部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就是勤勤恳恳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课本传授知识;科研工作就是申报各类工程研究项目后埋头钻研,发表研究成果。很少能将教学和科研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研室每学期组织集体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虽然自身科研能力很强也有很多科研项目,但在上课过程中却没能把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糅合到书本中去并传授给学生,这样就非常可惜。其实,如果换一换思路,在讲解一些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重要知识点时,将教师自身的实际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时确实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火花[3]。3.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书本和教材上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往往理论知识丰富但欠缺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单位在接纳毕业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后才能上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4]。

三、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工程实例,具体到此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以后,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5]。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后,我们开始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方法作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

(一)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化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环节”,教学内容是如何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启动顺序和停止顺序。在讲授这个知识点时,很多同学会有疑问:把多台电动机的电源线并联在一起,同时启动和停止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多此一举设计什么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控制电路呢?图1皮带运输机示意图此时引入一个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皮带运输机控制实例:三条皮带运输机由三台电动机带动,待处理的货物从左至右依次从3号运输机传送到1号运输机,要求在传输的过程中皮带运输机上不能有货物堆积。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们就很容易发现,如果简单的将三台电动机同时启动或同时停止,那么都会在皮带运输机上滞留货物并导致堆积,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按照1、2、3的启动顺序和3、2、1的停止顺序是化的控制方案,能较大程度的避免货物堆积。因此,学生们可以切实体会到,原来在实际工业控制过程中,多台电动机的启停控制确实不是简单的同时进行就可以的,通过对启停顺序的讨论和对比,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其对“电动机的顺序控制”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鼓励学生适度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科专业竞赛做准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能发现部分学习能力强、对某门专业课程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可以积极引导,鼓励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度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和其他工程项目,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部分学生取得的一些成绩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5]。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发现班上有几位同学学习能力很强而且对自动控制技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就向他们介绍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分出部分子课题让他们研究,比如禽类养殖场饲料塔料量监控和无线水文信息检测等,原理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此过程中,他们结合教材内容和项目的研究要求,边学边练,进步很快,不但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还参与申报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闸门控制系统”、“禽类养殖场饲料塔料量监控系统”和“无线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控制系统”的申报,并获得了专利证书。他们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又组成了数个学习兴趣小组,并在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及时届电子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在校园中和学生身边发掘研究项目,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

前段时间学院在教学楼内放置了一批不锈钢自动加热饮水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开水。其实自动加热饮水机就是一个小型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PLC过程控制”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利用PLC来控制一台自动加热饮水机,应该怎么做呢?题目一出,就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此时可以适当引导:“对自来水加热需要用到电加热器,而检测水温则需要用到温度传感器。除此之外,还需要哪些元件呢?”有学生思考后发现,不锈钢自动加热饮水机是全封闭式的,进水和出水都是自动控制的,因此需要用到电磁阀和水位传感器,水不足时补水,水满时停止进水。然后继续引导:“水箱内水很少时,可以加热吗?正在混入冷水时可以出水吗?”学生经过进一步思考,为防止加热器干烧而损坏,必须设置一个水位下限,而且混入冷水时,不能同时打开出水电磁阀,避免接到未烧开的混合水。最终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得到了一个由PLC控制的自动加热饮水机控制模型,如图4所示。根据得到的模型图,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利用PLC来完成控制功能,图中哪些是提供输入信号的元件,哪些是输出元件呢?”学生们仔细思考后发现,水温开关、水位开关属于输入信号元件,而电磁阀、加热器则属于输出元件。明确了以上信息之后,就可以按照教材上的方法依次做出PLC接线图和软件控制程序了。通过校园中学生身边的一些事物,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效果

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实施的两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学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由表1及图5和图6可知,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显示出工程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教学改革的成功。

五、结束语

针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发现将授课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的两年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有2名学生获得了省级学科专业竞赛一等奖,10多名学生获得各类省级学科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参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与就业方向

摘要:在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在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广泛的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作为一门涉猎较广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在就业方面,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就业方向

一、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及内容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与技术科学有紧密的联系,技术科学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之间相互转化的一种科学,人类的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电子信息工程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电子信息工程包含的学科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原理,高频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等。电子工程是电气工程的一个子类,是面向电子领域的工程学。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二、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分为电子和信息两个方向,学科涵盖电子工程领域的诸多方面。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发展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公交的IC卡,商场的指示灯广告牌等等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息息相关。通过电子信息工程,我们可以了解怎样通过程序编写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传递,也可以知道如何实现生活物品的智能化。电子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之处,加速了科技和生活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更高,就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要求越高。我国正一步步向科技型社会靠拢,需要大量学习电子信息的人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科技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手机应用功能越来越多,洗衣机越来越智能,电视机也逐步实现了网络化。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公司,可见,电子行业慢慢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电子信息行业也必将成为新兴科技产业的宠儿,会有更多相关的公司成立并迅速发展。

三、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应用范围比较广。主要学习的领域有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单片机等等。就业岗位有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Linux工程师1、硬件工程师要求1)掌握传输网,接入网,无线网产品的硬件安装,设备加电等。2)能熟练运用Office,CAD等办公软件,简单绘制平面图。3)负责关键元器件的选型与评估,设计详细的原理图。4)制定硬件方案,设计,开发符合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的硬件产品。5)熟悉单片机。2、嵌入式方面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1)精通C/C++编程语言;2)熟悉常用数据结构,可进行一般性程序调试分析;3)掌握源代码的编制,整理,编写完整的技术开发文档;4)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5)熟悉ARM平台;嵌入式Linux工程师:1)熟悉嵌入式Linux系统架构2)熟悉Linux设备驱动的各种编程接口和机制,3)精通C/C++语言4)熟悉Linux内核开发环境,Uboot移植,Linux内核裁剪,根文件系统定制,5)掌握Linux下程序开发6)了解ARM体系结构和硬件工作基本原理及中断处理、IO接口、总线结构7)嵌入式下面还有内核、驱动等方向。在未来选择就业公司的时候,一般有国企,中外合资,私企这三个类型可以选择。在国企公司中,最初职位比较低,一般就是负责网站维护等。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工作量比较大,大多从事软件编程研发工作,待遇比较可观,对学历,技能要求也比较高。一般高级电子工程师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精通各种编程语言,能独立研发项目,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大多为研究生学历,少部分本科学历。在这种企业中,工作强度高,承受压力大,但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可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编写代码进行程序编程,开发一款新的电子产品,专业系数很高。在私营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刚成立不久的中小型公司,相对来说,人才短缺,各方面不够完善。所以进入私营企业,会全方面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技能,个人能力有较大提高。相对于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岗位中学到的知识更为系统,有更强的实践性。在课堂学习中,缺少实践,而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的学科,所及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往往不够,自己可以在网上查找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视频,学习一些实践知识,更完善的丰富自己,将来在求职过程中能够脱颖而出。还可以利用空闲实践去一些电子公司实地实习,提前体验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在实习过程中查找并总结自己的不足,因为在学校课堂中,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缺少哪方面技能。在实习中找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然后通过自学掌握这些技能,使自己多了一项一技之长。在工作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工作具体主要是产品的前期市场调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后期产品的检测和维护。前期市场调查主要负责调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人群。有充足的数据支撑证明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再进行研发。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够精通编程语言,熟悉各种软件开发环境,有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后期产品的检测和维护涉及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运维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不会有太多的技术要求,工作氛围较轻松。任何一个部门都要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如果不想从事太多设计专业知识的工作,也可以去一些偏硬件发展的公司,例如一些仪器设备管理公司。也可以相应国家的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在课余时间多参与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社团,在课余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研究。技能成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可以考虑自己创业,先成立一个小型的工作室。慢慢发展,慢慢成长,从中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如何进行公司运营,如何培养员工等等,这些都需要自身拥有强大的承受能力。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思考

【摘要】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是让中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通过对江苏海院与溧水中专的电子专业“3+3”项目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中高职衔接;“3+3”项目

一、引言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是让中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是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中高职衔接”作为架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交桥”的重要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溧水中专”)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苏海院”)就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衔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3+3”项目,通过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原因,提出解决策略。

二、存在问题分析

溧水中专与江苏海院的衔接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于2014年批准试点立项,两校经过多次交流对接,发展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衔接问题。1.培养目标不一致。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应由受教对象来制定培养目标。中专校招生的初中毕业后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其目标是培养实用的初级技术性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往往出现重操作、轻文化现象,只要求学生会操作就可以,而不去溯本求源。而高职院校由于长期以来生源主要来自普高,其培养目标自然较高,要求既重视技术技能训练,又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这两种状态,使得在衔接过程中往往出现高职的培养目标用于中职毕业学生理论偏多、难度偏高,导致学生进入高职后无法适应,出现厌学倦学的情绪。2.课程体系衔接不到位。课程体系是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和抓手,其优劣从客观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内涵建设的核心。当前,中高职衔接出现的种种问题皆由于课程衔接体系不完善而至。常见的问题是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课程重复或断层现象严重等,学生经常出现跟不上高职教学进度、对已学过的内容懈怠等,进而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最终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以提升,毕业学生难以达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以江苏海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溧水中专电子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一比较,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1)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设,课时为120课时;在高职阶段,也开设本课程,学时为52课时,这里面势必出现大量的重复现象。(2)电子基础知识模块。在中职阶段,电子基础知识模块开设有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120课时)、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186课时)、电子产品结构工艺(60课时)等课程;在高职阶段,开设有电路分析与测量技术(65课时)、低频电子线路(72课时)、数字逻辑电路分析(64课时)、电子工艺课程设计(56学时)。课程知识出现大量的重复交叉现象。(3)电子产品生产技能模块。在中职阶段,本模块开设有SMT设备操作与维护(90课时)、电子产品装配、调试与检验(84课时)、电子测量仪器与应用(84课时)、电工仪表与测量(30课时);在高职阶段,开设有电子产品测量实训(56课时)、电子设备维修技术(64课时)、维修实训(84课时)等课程。本模块交叉重复度不高,但衔接度不够。(4)电子产品开发设计模块。在中职阶段,开设有单片机技术应用(90课时)、电子制图(60课时)、传感器及应用(84课时);在高职阶段,开设有C语言程序设计(68课时)、C51程序设计(75课时)、C51课程设计(58课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75课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28课时)、电子制图(75课时)。本模块部分出现了电子制图、单片机技术的知识重复,中职阶段没有开始程序设计课程,开设有难度较高的传感器及应用课程。高职与中职校在开设专业课程时,衔接程度不够,各自目标不清楚,出现了中职对高职的需求不够,高职对中职的要求不清晰等问题。

三、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本文初步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1.机制与制度保障。中高职衔接不仅仅是学制的衔接,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有很多问题不是教师自己个人行为可以解决的,因此需要在校级层面建立一种宏观管控的机制,来确保衔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有计划、有要求、有制度等。譬如机制约定衔接双方必须要定期举行互访、相互听课、人员互派、课程共建等,这样有利于衔接双方信息的及时交互,有利于培养目标的统一制定、课程方案的科学安排等。2.成立课程衔接工作小组。课程是衔接的核心,关乎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两校应在机制和制度的要求下,建立专业共建小组,由两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同时也要邀请具有典型性的企业参与。该小组可以通过研讨、调研,制定六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划分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不同阶段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而共同协商中职阶段开设哪些课程,高职阶段开设哪些课程,特别是强调能在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全部由中职院校开设,这样高职阶段就能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目标来培养人才。高职院校也要帮助中职院校进行专业文化建设,经常安排专业教师到中职院校开展讲座,有助于开拓中职院校教师的视野,也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认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总结

本文通过对溧水中专与江苏海院合作的电子专业“3+3”项目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当前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

作者:何金灿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通过系统的组织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时更具有竞争优势。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都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因此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论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推动广大高校的教学改革,为电子行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将企业的新思想、新技术迅速的应用到实践中,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这些高校普遍存在着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弊病,严重阻碍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立即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快速就业,为自身创造切实的利益。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现状及产生原因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需要高校自己摸索,这为高校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虽然高校在教育理念上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增加了实践课程的设置,对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良,但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学校和教师,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学生自身。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学校的办学经费有限,无法购买先进的实验仪器,使得现有的实验仪器较为落后,与教材内容严重不符。同时仪器的数量也不足,常常出现几个学生使用一台设备的现象,学生很难获得实践机会。此外,任课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留校的大学生,他们之前没有到企业中任职过,不了解企业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学生很难培养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比较难,与学生以往接受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实验课程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娇生惯养的九零后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这些实验项目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高校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受到高中实验课程的影响,他们对于实验仪器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使得学生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2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

2.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高校在设置教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所以高校要加大对实验器材的投入,购买先进的设备仪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在设计教学体系上应突出重点,切合实际,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并且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之中,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总结和分类,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将实验课程分为基本练习课、综合应用课和创新实践课,设置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巩固和提高。基本练习课是入门教育,需要学生认识并能够灵活操作常见的仪器设备,了解各种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为日后复杂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应用课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够自己设计电路和简单的电子系统,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意见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成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新实践课顾名思义,是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成长的机会,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例如在校内开设实训基地,举办各类电子竞赛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基本练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工具将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对高深复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2.3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就要求不但理论功底强,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功底。工科教师要熟悉企业,了解产品的工作流程,还是企业和学校沟通的桥梁。还能给学生了解企业现状,引领学生掌握一些企业研发与市场对接的技能。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双师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可以让青年教师既担任教学任务又在工程一线锻炼,使教师经过几年的培养和锻炼,逐渐掌握本领域的有针对性的学生需要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聘请一线工程师加入教学单位,把丰富的行业实践背景带进教学,充实教师队伍,使学生真正受益。聘请工程一线工程师参与学校工作,与专业教师一起编写讲义,制作课件和实训教材。

2.4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才输送到企业,为企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因此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造互利互惠的共赢模式。企业可以在高校建立研究所,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研究先进的科研成果,用于企业的生产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高校也可以将学生送往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当今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态势,在工作岗位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快速提高实践水平。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到校内演讲,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讲述企业文化和对人才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学生早日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3结论

实践能力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大实验课程的投入力度,分层次的设计教学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实验课上有所收获。同时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团队,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设计和创新实验中,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策略早日实现。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思考

【文章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对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电子信息工程融入到工业化发展中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素质人才;有效策略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长期推行,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教学目标都是以面向社会为主,为社会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也不外,因此学校要重视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1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学校缺乏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关注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加之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这导致了学校缺乏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忽视其重要性。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广泛,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晶体管和集成单元、逻辑门电路以及集成零件等课程为主,但每一门课程的内容较为浅显,纯理论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直接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落后

很多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只是粗略大致的讲授了课本内容,但至于上机的部分,教师缺乏对学习进行指导,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丧志了学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1.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同时还要学习IT行业等高精尖的信息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授课水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我们仍要正确看待,寻找积极正确的解决方法。

2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水平的几点思考

2.1学校应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关注

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作为整个学校教学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在整个学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学校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多建立计算机教室,如图1。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扩宽电子信息专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将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与自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二者有机的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技术水平。

2.2转变创新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使学生直接感受电子信息专业的真实价值。学校应该转变创新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合理安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课程,创新毕业设计方法,不仅要重视理论讲授,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标准,如图2。

2.3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者自身素质和水平

学校可以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者进行再培训,增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学习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内容,包括软件开发、产品设计、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导师制度,让导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制定合理科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方案,导师应该明确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和理念,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因此创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已经是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学校只有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制度,才能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总之,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教育者、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入新鲜血液,从而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事业的飞速发展。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所要求的总学时数不断减少,电子信息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才能在学时压缩情况下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要求入手,对学时压缩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模式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践的强化,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压缩学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近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等学校的改革正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向发展。建立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深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成为高校的培养目标,为实现此目标,高校普遍出现了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做法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专业毕业学分为180,浙江大学相关专业毕业学分为168,其他高校大部分都已压缩到180分以下。但是如果学时减少,简单粗暴的砍掉内容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必须在压缩总学时、整总学分的过程中,协调各们课程要素之间的关系,力求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有机结合,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要做到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保障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实践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

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因学生、因课程内容等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使教学的过程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从而使教学目标快速高效的实现。在通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案,利用国家资源共享课的资源,以及采用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些课程还可以采用慕课的教学形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课程的需要来选择具体采用哪一种模式,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缓解学时压缩与知识扩增的矛盾,达到学时压缩,但教学效果无压缩的目的。如电路基础可以采用清华大学的慕课教学模式,这门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意义重大,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兴趣,这门课程如果采用慕课模式,学生可以用较高的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学习过程更依赖于网络和群体的慕课模式中,学生主动研究探索的能力更能得到锻炼。

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总体思路为:以省级精品课和校级精品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合与优化,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学和学习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依据,以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充分开放共享为目标,做好课程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和生成资源建设。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努力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打破以单一课程为主导的局面,进一步加大课程模块的建设,实现相关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力度,理顺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衔接。打破课程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的分类方式,对本专业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将课程分为工程数学、电路、数字系统和微处理器、信号与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获取与信息传输等几大模块,对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设置如C语言与软件技术基础、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与EDA基础,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原理等融合性课程,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每个课程需要设置专门的配套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与理论紧密。所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而构建,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当完成所有课程模块后,通过综合项目设计环节,将各课程模块实验内容加以整合,使每个学生达到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通信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水平。为了体现核心课程少而精、专业选修课选课灵活的原则,培养计划中减少必修课程数,增加选修课程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今后职业发展需要,灵活地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电子信息系统而构建,实践教学比重作战比例增加,体现在实验中学习的理念。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强实验课内容;在学科基础课结束后,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和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内容注意根据学科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当完成相关课程模块后,通过难度逐渐增加的课程设计环节,将各课程模块内容加以整合,使每个学生通过完成这种递进式的课程设计,达到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的水平。本专业的课程设计递进顺序为C语言课程设计、软件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电子应用软件训练、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环环相扣,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确保学生完成这一系列课程设计之后能完成具备电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能力。在生产实习方面坚持发挥企业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艺、密切联系工程的专业技术、具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行业标准等的特长,将部分专业内容放到企业去学习,生动、有效的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使学生体验企业实际环境和基本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院与学生实习的企业共同确定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具体实习计划、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在企业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与道德、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应该掌握相关知识、清楚相关要求。实践环节结束后,企业应向学院提交学生实践环节的证明和评价,根据学生的实践环节内容和完成情况,学院决定是否给予相应课程学分。本专业加强了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有限公司、深圳市鹰之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航达机载公司、沈阳西子航空有限公司、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及电子产品生产工厂、公司的联系及合作办学,及时了解和掌握航空电子及民用电子发展动向,有针对性的掌握一些实用性技术。学生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鼓励学生到企业中进行毕业设计,按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与企业实际研发与生产相结合,确定题目与内容,与企业合作指导学生,按照企业需求来做毕业设计,让学生获得综合训练。按学院对毕业设计的规定,采取企业导师指导、校内导师监管的原则,企业导师应该是工程师及以上的技术人员,校内导师参与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学生需要回学校进行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答辩。

四、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压缩学时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学院奉行“创新人才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性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的教育新理念。学校专门设立课外活动学分,举办学生科技竞赛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我校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以及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学院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部级和省级的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近些年学院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参与的学生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50%以上,使学生从中受益。

五、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学时压缩后学生的培养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课程教学的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的开展等环节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文档,并针对质量要求建立质量监控点,开展包括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等在内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保障压缩学时后教学的顺利实施。

六、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注重以老带新,采用灵活多样的师资培养模式,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研梯队,使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从而加强教师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使教师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建设出一支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充满活力、富有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选派青年教师到工厂或研究单位学习,近几年学校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派了多名教师去国外进行中短期学习、参加工程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发挥从沈阳飞机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外聘兼职教授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做专业前沿学术报告等;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国外和国内重点院校进修和学术访问,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类高等院校专业学术会议、教材与课程建设等学术活动,以提高学术与科研水平;发挥本专业教师的科研优势,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学术研究能力。同时,引导全体专业教师积极申报高水平科研项目,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强调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建立递进式的课程设计,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从而达到在压缩学时情况下,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群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亮点。实现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建设与探索,不仅仅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还决定了人才的培养速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建设中出现了内容落后、课程封闭、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影响了对于人才的培养。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对于专业特色群的建设,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电子信息专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实践

一、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电子信息专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关于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要想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加强对于课程设置的优化,不断地开发特色课程群,从而为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提供可能。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对于人才的发展极为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断对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反思,找到专业教学的目标以及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实现教学课程的优化设计,以此来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

二、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落后,时代化特色不明显。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落后,时代化特色不够明显。对于电子专业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就要与时俱进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时展的同步。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电子专业在进行教学时,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一味地沿袭过去往年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来实现,这样就很难实现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专业课程封闭,缺乏特色课程。专业课程封闭,缺乏特色课程,是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另一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教学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实践性、应用性的人才,而这一教学目标却没有在课程设置上落实,教学课程封闭性很强,造成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化,没有与近期的科技相结合,不利于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就必须要打破课程封闭的特点,从而结合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来进行改革。

3.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凸显问题。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它是一门比较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目前教学中,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和空间去进行实验,因此所学的理论知识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化成为个人的能力,这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三、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建设

1.明确学科定位,设计课程方案。实现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必须要明确学科定位、设计课程方案。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其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是智能信息处理、信号检测、无线终端技术的研究、开发等。所以,在进行课程群建设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学科定位,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来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在进行课程方案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特色化、个性化、时代化的原则,为学生发展创造可能。

2.结合时展,建立特色课程群。结合时代的发展,建立特色课程群,实现课程设置与电子科学发展的同步性。比如实现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微波射频课程群的建设等,具体而言包括硬件架构、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软件编程和设备接口与驱动;现代无线通信、微电子技术、电机科学、纳米技术、卫星通信等。通过将这些知识在课程群中的整合,能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增强,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为高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

3.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及时,要加强对于学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学校可以拨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的设备和配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保障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让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这样在每学完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就会有实践的机会,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实力,对于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4.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根本所在,对于高校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及时,可以通过实现“双师制”教学,积极邀请企业的专业和教授到学校讲学,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第二,展开校企合作,结合高校教学与专业发展开发出特色化的理论实践课程,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会更多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保障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对于真正打造出本专业特色课程群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课程特色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实现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对于优化课程结构、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造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加快高职电子信息专业特色群建设,需要明确学科定位、结合时展、加强实验室建设、实现校企合作等方式来进行,以此来从根本上加快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研究

一、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新技术,其教学内容丰富逼真,情境鲜明,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经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的信息有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学生记忆事物时,用耳朵听能记住15%,用眼睛看可以记住25%,而两者皆参与进去则能记住65%,因此多媒体在教育领域拥有很大影响力。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有85%以上的课时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然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其中某些课程在同一个教师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可能反而使成绩下跌,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多媒体进入课堂势不可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虽然优势明显,但是弊端也随之而来,那么我们只有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将其效用较大化。

二、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多媒体教学拥有庞大的网络资源,可以将知识用具体形象展示给学生,采用声像结合等方式能迅速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反映出常规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知识点,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密密麻麻的电路知识,通过多媒体采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有所提高,大多数人都喜欢在PPT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因此,直观而又形象的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二)电子信息工程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由于多媒体教学使用机械播放媒体课件,课堂缺少了师生互动,甚至有的教师把整堂课的内容全部都做在课件上进行播放,在这种电脑版的“满堂灌”模式下,课堂会因缺乏生气,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某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课件制作华丽而热闹,忽略了课件本身运载和传递知识的作用,这种课件反而削弱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点,不但无法强化学生知识,还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课件容量过大,展示速度过快,虽然推进了课程进度却无法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在这种走马观花的情况下,缺乏时间思考,思维无法得到延伸。长期使用会使学生过于依赖多媒体,学生长期观看教师设计好的课件会致使其麻木懒散,缺乏激发动脑、动手能力。

三、传统教学如何有机结合多媒体

使用多媒体设备虽然能加快教学进度,但也使部分学生对知识理解困难,这并不是我们使用多媒体的初衷,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没有科学使用多媒体。

(一)适时使用多媒体

经调查发现,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部分教师由于长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成绩提升无法起到多大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适当使用多媒体,在最需要其突出重点的时候使用,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通过多媒体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思考的积极性。

(二)课件容量要适当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切应以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课件容量不宜过大,虽然多媒体能推进教学进度,但如果学生不能掌握知识,那么教学速度再快也没有多大意义。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主要内容应当由课程重点知识组成,使用多媒体作为疑难点突破。

(三)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相结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间的关系,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是辅助教学,在适合的时候突出知识重点,课堂上要存在师生互动,才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

(四)灵活使用多媒体设备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课件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局限性过大,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思路按照课件进行,不利于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学生的思维拓展,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课件要在最能让多媒体发挥其特性的地方使用。

四、结语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全国各校走进数字化校园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被应用于教育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课时比例已上升至85%以上,虽然多媒体教学能为我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我们应该在使用教学时,以学生掌握知识为主题,课件内容不宜过大,只有在最适合其突出重点的时候才使用多媒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应当多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积极思考,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秦永华 单位:九江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依据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我校电信专业明确了自己的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基本知识,掌握分析、设计、应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基本素质,能在电子信息行业及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近期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近期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上,从第三学年开始分方向培养:嵌入式集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嵌入式集成电路方向主要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主要课程: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同时设置多门其他方向的选修课: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3小结

本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

作者:朱爱春 孙文汇 单位:青岛工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论文:电子信息专业实训教学论文

1电子信息专业实用人才基本素质

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为了计算机应用的输出打基础,计算机技术是一种较复杂的高科技应用技术,包含软件应用和硬件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由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结合而成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就是:能够灵活应用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种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学校就要采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而达到要求,顺利输出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达到双赢的成果。想要真正成为合格的电子信息专业的实用人才,有几个基本素质是必须要具备的,也就是电子信息专业实用人才基本的要求。理解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能进行基本的开发研究;再次是信息技术的掌握学习,也包括硬件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是综合体的应用,也就是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掌握后,与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机组合,生产出高端智能的高科技产品,应用于商业领域创造价值。

2实训教学应用与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原因

2.1行业发展需求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高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应用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众多的领域之中,应运而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也被大力发展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跨越多领域行业的,主要是本领域的研发工作,也被应用在制造业里,包括生产机器和相关设备,还有各种电子产品的相关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掀起了制造产业的一种革命浪潮。电子产业是新时代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不仅是企业甚至是有些地区抓住机遇,建立科学技术基地,引进人才,打造创业环境,带动城市发展建设。

2.2电子信息专业培养方案要求

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和行业岗位职责分析,针对学生这一主要工作群体,为了匹配岗位需求,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和研究后,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培养方案。电子信息行业是新兴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所以不能够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更多的进行实际操作实际演练,培养学生对实际工作职能的实际操作。所以国家教育部根据这种实际需求,设定了教育培养目标,既符合企业的素质要求,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3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早期阶段电子行业新兴起阶段,虽然根据行业需求出版了一些书籍内容,但是由于电子信息技术持续的更新换代,一些内容过于陈旧以及不足,有必要去革新增加。同时,当初的发展可能更偏于理论性知识,实践操作不足,更加缺少实验设计相关的内容,学生缺乏了实际的动手操作的经验,而且一些实际内容过于陈旧,落后于现在技术的需要,不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电子信息技术要求,要制定更加专业的教学内容,开创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根据培养目标,采用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教材只是起了一种引导作用,实验才是主要的操作模式,毕竟电子信息技术是应用型为主,培养实用型人才使企业才能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而且学校要不断的跟踪市场变化,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材进行相关教学,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3实训教学的开展

创新教学模式是现在教学培养任务要走的必经之路,教学模式的创新能改善原来传统的诸多不足之处,增加创新性实际操作的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所突破,经过不断的创新,可以与现在发展的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电子教学的现代化,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加强了学生驾驭电子专业技术的能力,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了这种创新的意识,愿意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可以组织一些相应适合的比赛项目,让合适的同学去参加,通过这种平台既给师生提供了可以展示的机会,也可以通过这种切磋,发现自己问题不足之处,从而去改正。通过这种对项目的实践操作,必定会制定一些项目方案,老师可以根据方案为学生进行指导,并可以根据方案需求提供一些新型的设计产品,供同学需要同时也完成了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同学有机会接触认识新兴的产品,并且可以实际运用它。

4结束语

培养更加专业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用人才,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还可以为快速企业创造价值。所以实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被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的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适的人才。

作者:李玉全 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