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育与专业数学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⑴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⑵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⑴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⑵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1、必修基础课程。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必修应用类课程。必修应用类课程适宜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逐渐增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做了具体的描述。虽然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但是研究要借助概率论的结果,因此必须先安排讲授概率论基础知识。讲授数理统计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努力使学生能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预测和决策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要告诉学生,无论获得数据还是分析数据,总是要渗透随机与概率的思想。化理论包括了线性规化以及化基本理论及主要算法介绍,它是现代管理、决策、经济、金融乃至评估等工作领域的基本工具,也是数学应用的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讲授过程好结合实际应用模型。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重担,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认识。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学教育专业中的数学课程设计,也只是处于刚起步不久的思考,实践时间也不长。相信随着专业的建设和更多学者的加入,将会使这种设计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更加完善。

作者:李春 吴淑环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余字中心校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都必须做出适当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够使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现状为主要切入点,系统的阐述了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生;艺术类专业

艺术类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跨入艺术的门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说,它既是学生进入艺术之门的敲门砖,也是学生能够在艺术的领域里不断发展的基础。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绝大多数艺术类专业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形式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也不利于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对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艺术设计教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当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质量,提升高校办学效率为思想,以党和国家所颁布的教育方针为行动指南,采取多种方法,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将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

一、艺术类专业教学现状

艺术类专业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同。[1]早在上世界90年代,我国部分重点院校就开始了针对艺术类考生开设的艺术教育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机构的设立一方面能够帮助艺术类考生实现自身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使那些普通学生开始走进艺术,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经过数年的教育探索,随着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现阶段,我国高校已经逐步将艺术教育作为了针对大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中一部分,以艺术教育为基础开设了诸多课程。然而,这些课程却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缘化问题。艺术类理论教学边缘化问题是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艺术类课堂上,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所谓的理论知识没有什么太大的用途,不能够直接体现出鲜明的效果,而实践则不同,它能够有效指导其进行艺术创作。[2]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在理论课课堂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知识的兴趣不高,逃课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如此,与其他学生相比,艺术类考生其形象思维相对较强,但是文化素养相对较低,这也导致学生对艺术类课程的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学方法落后。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现阶段,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沿用的教学方式由于过于落后,导致其难以发挥教学方法的优势作用。首先,从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所沿用的教学方法依旧是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居于主要地位,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就是教学的所有教具。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授内容,这种枯燥的一边倒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来说既不新鲜也不生动,特别无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其次,教师很少应用新颖的多媒体教学。[3]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引进了大量的多媒体设备,但这些多媒体设备大多成为了摆设,教师在课堂上一旦遇到那些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就会通过黑板进行板书或是照本宣科的讲读书本上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就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慷慨激昂,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因缺少必要的实践而昏昏欲睡。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不明确。在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中,艺术类专业主要以教授学生技能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单一,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往往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必要的周密性,甚至部分课程还存在教学内容东拼西凑的现象。除此之外,教学内容难以实现与时俱进也是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难以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教学信息更新速度慢,对艺术领域内的那些科研成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更新、更近,这种现象必然导致艺术类专业教学内容的落后,内容呈现片面性的特点。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艺术教育都是以“教”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而忽视了对艺术育人功能的重视,这是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的缺陷。笔者通常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想要彻底解决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教学方式方面入手,以教学形式、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内容三方为切入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结果。

二、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艺术教育课程应当打破传统的以专业技艺培训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弊端,应将专业技艺培训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载体,将育人融入到艺术教育中来,那么,这一观点如何实现在教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当在艺术类专业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体验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1)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着重强调情景体验式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实现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较大的突破点在于将情景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的“中国汉朝时期的美术”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艺术专业的学生去博物馆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文物,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汉朝时期的服饰等等;在给学生讲授世界建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相关的建筑图片,从世界范围内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代表建筑作品,并将这些建筑作品背后的一些历史背景弄清楚。[4]可以说,这种情景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极大的丰富了传统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艺术带给他们的不一样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当做到有所侧重,应将情景体验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做,才能够达到艺术类专业教学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目标。

2)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应着重强调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科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深入到了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给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认为,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因此,必须做到适时而变,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来,将图像、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我们还以《艺术概论》这门课程为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该门课程中,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最为直接的体验,教师在讲授“美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时候,如果单纯的依照艺术理论课程来进行教学,则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还会出现厌学情绪。而如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法国拉斯科洞窟等岩画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这些图片,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和理论课教学有机联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3)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应将互动式教学和学生自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讲授艺术的分类等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些问题,作为课堂的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随着相关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在课程的阶段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做法能够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除此之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并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归纳出来,能够实现自身从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的方向转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同学生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教师”,而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学生”,学生在上课之前应做好相应的教学课件,并代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讲授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讲述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以“电影艺术”相关内容的讲述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教师讲解一些美国电影的发展史,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一定的提升。学生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自行搜集材料,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讲台上讲解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的梳理和强化理论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气氛也得到了活跃,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的来说,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办法、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将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

作者:夏璞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采矿工程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日渐下降,主要问题有学生不按时、按量去单位时间,绘图质量不高、自身惰性一再拖延设计进程,毕业答辩存在诸多情况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指导教师—单位”三点一线联络通道,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等措施,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毕业设计;联络通道;周汇报;人才培养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在单位实习情况的好坏是决定是否能做好毕业实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煤炭学校的采矿专业学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单位实习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周在单位现场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环节有个初步认识并对重要部分重点了解,可以说毕业设计以及答辩就不是问题。但了解学生实际到单位实习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三成的学生实际到单位进行了现场实习,并且学生到单位后没有下井实习,只是做了收集矿上基础资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离开单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造成对煤矿情况不了解、巷道设计不清楚、实际的采煤生产一无所知,造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被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内容单一纵览近年来的采矿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的矿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当一部分矿井被学生重复拿来设计,如焦作、平顶山和晋城的矿井,重复次多过多,甚至一个学期有两到三个学生做同一个矿的初步设计,设计的内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创新。

(三)工程绘图全部依赖电脑,缺乏手绘能力2000年以前,电脑未能普及,采矿毕业设计普遍要求手绘图纸,手绘的内容有《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井底车场》,抄袭较少,但电脑普及之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如AtoCAD,为了减少学生工作量,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逐渐学生缺乏手绘图纸的能力,对图纸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线性不对,图中比例不对、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轻易的复制,抄袭的严重。

(四)毕业答辩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毕业生在答辩时尽管设计说明书内容和排版较好,但答辩时对自己设计的论文的内容模糊,答辩时语言不流畅,思路不清晰,对设计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可衡量的标准去给学生定量给分,只能靠答辩老师定性给分,由于收到诸多因素影响,不能的去判断情况。

二、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改变毕业设计实习方式,建立三点一线的联络通道针对部分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建立“毕业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联系通道,即实习学生、实习单位联系人与指导老师建立联系通道,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内容安排,目的让学生在最短的时候内,高效的将所需了解的内容尽快掌握,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杜绝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

(二)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由于煤矿行业性质决定,现场实习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煤矿行业不景气,各煤矿经营情况不好,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比较困难,下井进行一线实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寻求新的实习模式刻不容缓,可以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可利用3D模拟现场场景,可为学生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只在现场实习才能了解情况。

(三)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毕业设计期间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部分同学懒惰性太强,设计进程一拖再拖,到阶段随意糊弄过关,为了杜绝此现象,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即学生一周一次给指导老师汇报设计进程。

(四)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可实施“三项答辩法”,即在原来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采用单一设计内容及图纸答辩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知识答辩和采矿CAD设计能力考核两个答辩环节,并通过采用一定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毕业设计成绩。例如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比重分别为70%和30%;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相差20分时,以低分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成绩一个不及格时,则答辩最终成绩不及格。

三、结语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环节的好坏是决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毕业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和懒惰时常伴随着他们,但如果毕业实习环节严谨、科学、合理,及时打消学生其他想法,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中学到各项能力,使同学们能达到具备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适应采矿工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红斌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针对各个高校动漫艺术设计专业转型的现实情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传统意义上的手绘原画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也要紧随市场变化,寻找适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CDIO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团队设计与创新实践环节,符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构思、分析、实现、运作几个阶段的特性。因此,构建符合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CDIO教学模式,是数字传媒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成果展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模式概述;改革;CDIO教学模式

1.CDIO教学模式概述

1.1CDIO概念。CDIO其名字的灵感来源于产品或系统的生命周期过程。该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其缩写构成名称CDIO[1]。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体现了模型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近期成果。

1.2CDIO理念。CDIO培养大纲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1.3毕业设计教学。毕业设计是检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成果的最有效途径。以往的毕业设计任务是教师假想的一个题目,根据课程所学知识结构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项目,强调的技能操作能力。

1.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艺术类高校或者综合类艺术学校及职业学校教学学校起步晚,发展还不够成熟,这就造成课程体系不够明确,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就业不对口等诸多问题。CDIO人才培养模式恰恰适合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构思、设计等过程实现课程的艺术形态,更加适应艺术创作空间的发挥,并能与多种艺术手段有效的交织在一起,形成真正的艺术审美与艺术价值。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2.1毕业设计前期课程的改革。毕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不仅仅是毕业设计这一门课程,对于基础课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如素描、色彩、原画课程中对于造型能力的训练与绘制,可以结合手绘板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数位板绘制或者Painter绘制,充分改变传统手绘的形式,让数字技术按层次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2.2毕业设计定位。由于此门课程设置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波动较大。这个时期的毕业设计方案设计追求的是效率,谈不上研究深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好的解决方案是在授课计划中需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及有效方式,才能解决这一问题。CDIO教学模式是好的解决途径。一方面,毕业设计教学安排在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可以根据企业承接项目自选设计题目范畴;另一方面,前期的教学与企业捆绑,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媒体技术的综合性、技术性,最终实现了毕业设计题目真题真做。

3.毕业设计CDIO教学模式

3.1毕业设计阶段性分析。及时阶段:构思阶段。分三个步骤。及时步为毕业设计前期,由教师、甲方联合提出阶段构思,提出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并约定学生在实习期间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设计项目或者2个以上的设计类型;第二步为设计选题,利用1-2周时间,学生根据企业项目与教师讨论毕业设计的研究的方向与类型,教师根据学生自选的情况指导学生编写设计任务书;第三步,学生要根据自选的题目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明确甲方的要求及技术范围,通过邮件、QQ、微信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以便教师能够实时把握学生的设计构思动态。第二阶段:设计阶段。包括设计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初期阶段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创作主题的立意、背景、相关表现元素、人物造型特征等;设计中期以小组讨论中方案较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落实。;设计后期为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完善所有图纸及动态文件。第三阶段:实现阶段。以学生在企业独立思考制作的文件,反复推敲、修改,以规范性、性、艺术为标准。第四阶段:运作阶段。增加设计的针对性,针对甲方的要求去运作,达到甲方、企业、教师三方面通过检验。

3.2毕业设计的教学运作。CDIO教学模式融入到毕业设计中,教师担当总指挥的角色,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毕业知识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明确的情况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指导、交流关系;其次,毕业教学承载着设计的前期、中期与后期设计成果,让整个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教师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与节奏;,通过参与、构思、设计、实现个人技术体验,使学生达到预想的目标。

4.结论

4.1实现过程性课程评价体系。在四个环节毕业设计CDIO教学模式的整体思想的实施过程中,整个体系日趋完善,使毕业设计过程到成果层次清晰,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实施的环节按过程给予评定,完善了过程性课程评价体系。

4.2充分刺激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毕业设计CDIO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根据自己的创作思维过程不断的迸发设计与表现的火花,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这种虚拟充满无线可能的想象力一步一步的向设计目标实现。

作者:毕秀梅 李志 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型教学环节,而毕业设计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及时步,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毕业设计选题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用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等五大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能力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的一个集学习、实践、探索、创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从在校学习过渡到实际工作的桥梁,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在校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在致力于毕业设计改革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于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及时步,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的方向、角度和内容,对设计成果具有预测性.因此,选题的恰当与否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化工专业的自身特点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改革的若干想法.

1毕业设计选题现状分析

经调查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毕业设计选题由指导教师指定.毕业设计的题目由教师指定,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题目去完成设计.此种方式导致学生自主创新性的发挥空间受到限制,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动化.如有的学生查阅资料时花了大量时间,却很难找到与教师指定题目相关的资料,导致学生申请换题,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2)毕业设计选题陈旧,缺乏创新.多数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延续去年乃至更早的题目,题目缺乏创新性,直接影响到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完成设计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出现个别学生直接挪用历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的现象,毕业设计质量不高.(3)毕业设计选题单一,缺乏多样性.毕业设计题目仅仅向某一课程倾斜,缺乏综合性,题目名称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使得个别指导教师由于不了解某课程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增加了指导的难度.而学生懒于思考,内容相互借鉴,缺乏独创性.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不能正确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基本上是按照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来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2)学校各部门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专业知识交流与沟通,教师对所有学生的能力都一视同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便出现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3)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多数教师和学生更注重平时的考核成绩,认为毕业设计只是走走过场,用心不够.因此,毕业设计都很难完成学校教育的预定目标,质量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选题解决办法

为了解决上述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单一、片面、陈旧等问题,使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应该注重对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即: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用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

2.1选题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当前,学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除了常规的实践教学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无疑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选择.通过技能大赛兴趣小组的建立、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集训等教学过程,可以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毕业设计选题和技能大赛的内容有效地衔接起来.首先,技能大赛集训期间,学生的任何一个操作细节都是经过认真地考究才确定下来的,因此,参赛学生的操作是最规范、最的.其次,技能大赛集训期间,学生训练的强度是平时实践教学难以相比的.研究发现,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在操作娴熟度、操作规范方面是其他学生难以做到的,他们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变得更加自信,对参赛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甚至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大赛集训中去.,参加赛前集训和比赛的学生不管比赛成绩是否理想,都可以把自己的集训内容和比赛经验整理成文字材料,以供后面的参赛学生作为参考使用.比如2014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我校学生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参赛学生将整个赛项过程写成了毕业论文,可作为后面参赛选手的参考资料,使得他们在赛前集训阶段少走了很多弯路,提高了集训的质量,为大赛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选题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虽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作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个别学生希望能够在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参加了专升本的考试,还有的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综合表现而被直接保送到本科院校就读,那么,他们对自己的毕业设计的要求和其他的学生就不一样,他们多数希望自己的毕业设计能够和本科院校的吻合度更高一些.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就要将他们的毕业设计选题和其他学生区别对待,选题的内容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科研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参与完成,或者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拿出一部分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完成,此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感受到科研氛围,提前享受科研成果带来的乐趣,为在以后的继续深造中能够很快上手做了铺垫.

2.3选题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教师指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会导致学生的选题受到限制,学生自主创新性的发挥空间有限.笔者认为,对个别学生,选题应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指定题目为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发现的专业问题或者好的想法和建议都可以和指导教师交流,由指导教师把关.比如在蒸馏操作实验中,学生看到冷凝水不断地向水槽中流去觉得很浪费,就设想怎么做才能节约冷凝水,这一想法就比较实际、有创新.再如,在《工业分析》邻二氮菲分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实验中,学生突然提到能不能用此方法测定生菜中的铁离子含量,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生菜灰分的制备、标准溶液的配置、样品溶液的配置、样品的测定和计算、精密度和回收率的计算等内容的资料,由此得到的毕业设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篇高质量的、的毕业设计.

2.4选题注重对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一线工人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直接上手的工作能力.然而,调查发现,部分毕业生认为在校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的吻合度不是很高,导致毕业生在工作岗位力不从心.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和实际就业岗位相吻合.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市场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实习的岗位、实习单位的性质和产品特征及研发方向等因素,量体裁衣地为学生制定符合其工作内容性质的毕业设计题目,从而保障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实用性[4].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与学生工作单位联系较紧密的题目,题目由工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通过加强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交流,从而保障选题内容的可行性.这种选题方式不仅可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热情,还解决了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的问题,保障了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很快上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2.5选题注重对学生产品营销能力的培养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非全部从事专业技能操作,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化工产品及设备的营销.近年来,化工产品在我国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广泛应用于针织、服装、交通、军事、体育等行业,因此,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广阔,目前已成为世界化学品生产商争夺的重要消费市场[5].然而,在实际的营销工作中部分毕业生苦于在校期间缺乏实际营销经验的积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得茫然无措.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设计题目,对于专业技能较差而情商较高、善于表达的学生,其设计题目可以向产品营销方面靠近,由《化工产品营销实务》的授课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营销技巧的锻炼、营销方式的推广和验证等方式完成毕业设计,对其毕业后从事产品营销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的选题应遵循开放性原则,选题内容因人而异.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发现学生在性格特点、动手操作、科研创新、交流表达等方面的优势,较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量身定做最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真正体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作者:王磊 陈开兵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本科阶段学位考核的重要方式。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评审体系,对于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总结梳理专业知识认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三部分。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及时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毕业设计指导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活动中,用时最长,教学模式最为灵活的教学阶段,也是对于本科专业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学科特质和设计流程,以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分为开题、设计、结题三阶段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1)开题阶段:针对学生在设计初期就选题及前期调研进行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成果内容、发展动态、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向等内容进行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的框架性认识。2)设计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就毕业设计选题制定清晰的设计目标、明确的设计内容和可行的设计计划。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学生设计时,应注重辅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注重对设计项目的分析,启发独立思考以及设计技术层面的强化。针对不同设计选题内容,注重初稿问题的沟通,二稿的调整,三稿的完善。不少于三个环节的指导是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保障,也是更好地对设计质量和速度进行把控的措施。3)结题阶段:主要针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完善、展示、阐述等内容进行指导。着重强调设计方案的完整性、性、展示性。毕业设计阶段性指导体系有利于分解设计任务,控制设计效果,引导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侧重对于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详细介绍,讲解设计选题的重点、难点,扩展知识结构,深化设计能力。

3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评审体系

毕业设计的评审体系是毕业设计科学规范化评审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审直接关系到对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水平客观的认定。毕业设计评审体系着重审核毕业设计完整性、规范性、知识性、展示性的完成情况。评审标准分为、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①:按时品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具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②良好:按时良好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应用,具有良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③及格:按时地完成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应用,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完整。④不及格:未能按时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欠佳,不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方案不完整。

4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是对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检查的重要标准,是科学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教学评审体系能有效地考察本科专业设计应用知识,能良好地反映本科专业设计专业认知,能客观地体现本科专业设计创造能力,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研究、巩固、扩大、加深、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毕业设计指导各环节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是提高和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磊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面临的问题

目前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点。

1.1.1教师科研的子项目

教师科研项目大多为专业领域的课题,课题理论大部分是本科阶段的学习所不涉及的内容。学生以这类子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将会面临大量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学生处于就业、考研及毕业设计的多重压力的环境中,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会受一定影响。

1.1.2学科竞赛项目

以学科竞赛项目为毕业设计选题的优势在于,知识范围基本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理论,适当加入一些创新内容比较好的一类选题。但学科竞赛项目多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研究实践,在论文撰写和答辩时面临的问题是小组成员的所讲述的内容基本相同,如何体现各自毕业设计的特色,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1.1.3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相较与于学科竞赛项目,分工更为明确,是毕业设计选题的不错来源。但这类毕业设计主要的问题在于创新项目的普及面有限,每年实施项目的学生人数大约为毕业生人数的20%,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项目。

1.1.4学生实习项目

学生实习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也是每年毕业设计选题的一个热点。目前二本院校学生的毕业实习一般以团队形式进入实习公司,所涉及的开发项目基本雷同,所使用的设计方案、技术手段基本是一致的,导致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形式雷同。

1.2毕业设计实施时间面临的问题

由于二本院校工科毕业学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式,因此学校鼓励学生在第八学期离校自主实习,以应对就业压力问题。毕业设计开题时间定在第七学期,学生完成开题任务、初稿论文撰写后可离校进入工作岗位实习。离校的这段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通常是在第八学期毕业前一个月回校继续完成毕业设计,这样毕业设计的连续性被打断,前期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在半年之后再继续,等于重头开始。后续的一个月还包括论文撰写以及答辩,学生正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到半个月。从指导老师的角度看,指导工作难度增加,二本院校专业教师人数有限,人均指导学生10人左右。按10人分配教师的指导时间,指导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为1.5天。实际上指导老师除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外,还承担着教学、实验、科研等其他任务,学生不可能都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这也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方面。

1.3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

工科学生普遍在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体现在对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不了解,二本院校并未开设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素质教育课的开设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补充,但并非所有学生都会选修这方面的课程。工科论文写作尤其强调用测试数据及结果对课题进行论证,课题实施都需要经过调研、设计、实现、测试及结论分析等过程。论文写作需要对该过程进行完整叙述,强调论文结构的逻辑性以及叙述的严谨性。由于前期的课题实践工作受到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手里并没有掌握完整的测试数据,就无从进行数据分析;所撰写论文从整体结构到叙述方式等都存在很多问题。综上所述,目前二本院校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从选题到论文撰写都存在系列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下滑,严重影响了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严密的实情研究,并提出以下可行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2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面临问题的应对措施

2.1选题问题的应对措施

由于工科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具有多样性,选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学生选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来选择学生,后续可对学生的选题从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修改。这种选题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给予其选题的自由度,减轻在毕业设计专业知识适应方面的难度。教师也更容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指导,有效避免教师定题,学生无法适应的尴尬状况。课题实施过程师生的适应程度更高。

2.2毕业设计实施时间问题的应对措施

毕业设计的实施时间如前所述存在课题实施不连贯、时间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的现状下,可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开题时间调整到大三学年,也就是第五或第六学期。这一时期,学生完成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对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体系以有大体了解,通过研读专业方向文献、与专业课教师讨论等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尝试性的课题研究。该模式对学生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文献阅读量,也需要对课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尽管一些专业课程还未开设,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完善,但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可为学生提供未来学习的动力,可使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主动性更强。从时间方面考虑,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时间提前了一年,可有效缓解学生在毕业季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压力,毕业设计的实施可更从容的实施。

2.3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问题的应对措施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必须密切联系实际,针对课题进行项目开展方案、流程的设计,并对项目结果进行测试及分析,促使学生以实践数据为支撑来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则是对整个项目实施的内容、过程、结果进行条理性阐述的文字体现。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文献阅读、实验测试、论文撰写等步骤环环相扣,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笔者将整个毕业设计实施及论文撰写的过程通过图1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展示。通过图1所示流程图,对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进行了展示,该流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运行模式。要求学生在开展毕业设计时应将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与论文撰写过程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分离实施。本科毕业设计是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二本院校工科专业目前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尝试性改革,是将本科实践教学与高教发展趋势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尝试。仅以本文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希望对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改进方法。

作者:向晓燕 彭金璋 杨喜 单位: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概述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的总结、应用和提高。由于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就业门槛越来越高,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平稳过度。因此,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

2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学生方面:有些学生存在完成任务式的应付心里,避重就轻,能简就简,敷衍了事。有些学生则只重视找工作而轻视毕业设计,不愿在毕业设计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些学生还以找工作为由,依赖于导师,向导师索要源代码,甚至花钱在网上购买来交差。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更是认为毕业设计做的好与不好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对待毕业设计也更加心不在焉。导师方面:大多数指导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之外,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上能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致使有些导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不太重视,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或者是直接将相关源代码发给学生,以“简化”指导工作。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导师指导工作不到位,造成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疏于管理,效果较差,使得学生白白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因此,如何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是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2)时间安排上不够科学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期间刚好是学生求职和考研的黄金时间段,由于目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当求职和考研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发生冲突时,学生都会选择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求职和考研上,有些还要去外地求职、应聘考试、面试等,毕业设计自然是无暇顾及。而且,学校方面,为了保障就业率,往往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又在无形中鼓励了学生消极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毕业设计质量下降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3)题目设置上不够合理由于毕业设计在高校各类教学活动中是具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相对于常规课程而言,对指导教师要求也就更高,尤其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比较强,但每年真正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的题目所占的比例较小,很多题目都是虚构出来的,导致有些题目不是理论性太强,就是缺乏具体需求的支撑,使学生很难从毕业设计过程中真正领悟到真实的软件工程方法。而有些指导教师自己都没参与过实际的工程项目,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进行,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学生遇到问题后,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学生直接照搬往届毕业生的设计成果。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平稳过度。但由于题目设置上的不合理,题量太少,层次不清,导致选题匹配效果差。在选题时,部分能力差的学生所选题目难度太大,造成毕业设计很难完成,而有些能力强的学生所选题目难度过小,达不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4)过程监管上不够到位众所周知,对于软件工程项目而言,过程控制与管理是项目执行的关注点,毕业设计也当如此。虽然学校也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组织对各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但执行检查工作的不一定是专业教师,使得这种检查大多只是对指导老师所填写的各种表格和文档等表面内容进行检查,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起不到实际的监督作用,再加之有些学生在校外求职或实习等原因造成指导教师与学生无法定期见面和沟通不畅等问题,使得指导教师难以用软件工程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毕业设计虽然启动较早,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前期在毕业设计上很少投入时间和精力,只是在答辩前为了完成任务而赶工应付,这样的毕业设计质量自然也就不佳。

5)量化考核上不够严格毕业设计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按一定比例构成,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自行把握,论文成绩则由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评阅,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老师按照相关评分标准打分并取平均分,这样虽然基本可以保障成绩的公正性,但成绩构成太简单,未显示地将开题报告、文献翻译、分析和设计过程以及总结等纳入到考核范围,对毕业设计的前期和中期工作没有约束力。在成绩评定时,有些导师要求不严,采取宽容迁就的态度。答辩时,通过门槛较低,造成大部分学生仅以答辩及格为目标,在思想上不重视,答辩准备工作不扎实。同时,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毕业率,在最终答辩时,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放松,这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3采取的对策

时间安排上,可以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将原来的第八学期开始提前到第六学期中后期,此时学生已经学完大部分课程,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学生都在校,可以随时与导师见面,指导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对毕业设计项目随时跟进,随时指导。导师资格审查上,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来说,学生毕业设计的导师,应该由长期从事实际工程实践或者有较好科研成果的“双师型”(双师即“教师”、“工程师”)教师来担任,也可以聘请校外科研单位或企业中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来担任企业导师,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短缺的压力,也能促进指导教师队伍多元化模式的形成。题目设置上,要求题量要充分,使得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选到合适的题目;难度和工作量要适中,且要有一定的创意,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在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有课题的指导教师要尽量结合自己的课题来设计题目,没课题的指导教师可以从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中获取有实际意义的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就业取向自拟题目,允许学生到实习企业中根据企业的实际工程需要选题和实施毕业设计,这样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可完成毕业设计。过程监管上,首先要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和问题讨论的例会制度,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坚持每周师生沟通一次。学生提出问题,指导教师引导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同时,学校要成立由领导牵头、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督导组,对毕业设计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督导,加强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指导教师工作质量的检查,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能够有序、有效的实施。量化考核上,要对毕业设计从前期的开题、文献查阅,到中期的分析、设计、实现,再到后期的总结等各个阶段的进行量化考核,前一阶段的成绩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行下一阶段工作,必须加以整改,直到整改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对于未能按要求如期完成毕业设计的可以推迟答辩,对于首次答辩不合格的可以进行二次答辩,仍不合格的,可以缓发毕业证。只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才能对学生有约束力,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进而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4结束语

软件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是学生从学校跨入社会前仅有的一次大检验,它不仅检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因此,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也要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紧跟行业发展变化,与时俱进。

作者:张华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1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

1.1课题内容要尽可能多地涉及本专业的教学内容

(1)不同于科研和工程的实际需要,毕业设计的课题首先考虑满足教学要求。因为,学生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与实际生产接触机会很少。因此,课题内容要贴近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通过毕业设计,来总结学生在大学四年内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把这些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课本内容基本上都懂,作业也都会做,考试也都不挂科,但就是不能做到应用的状态。(2)课题不能太大、太空。例如,提高机械效率的优化设计、世界先进机械的研究等,类似课题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暂时还无法把握。

1.2难易程度适中、工作量适宜、适当提前毕业设计开始时间

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的毕业设计安排的是12周时间。但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用来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就一两个月甚至更少,因为在这个时间里,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去找工作,或者进入工作实习期,不能很好地保障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因此,如果课题难度太难,或者工作量太大,会造成学生失去信心,进而出现随便抄袭应付的现象。不能达到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所以,为了保障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所选的项目难度、工作量要适中。毕业设计的开始时间,可以安排在机械设计的课程结束后。这时候,学生基本具备了设计的初步知识,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课题,让部分学生开始试住做些大体跟毕业设计内容基本一致的工作,到真正毕业设计的时候,一是可以把课题做深,二是学生也不感到时间紧张,三是有可能的话还做出实物。给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空间,留够申请专利和论文的时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能力。近年来,我校每年有数十名学生,是用这种方式完成毕业设计的,毕业时他们已经申请好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做出了实物。从创意、设计、制造到装配调试和改进过程,对学生来说收获很大,毕业后,学生在企业很快就进入岗位角色,企业也比较欢迎这样的学生。

1.3选题要灵活

课题所涉及的行业要多种多样。例如,装备制造、矿山设备、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及特种设备等。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要求,又减少了雷同现象,指导教师也可以把难度相对大的课题,按照工艺或结构分成几个小课题再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使他们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合作,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除指导教师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要求命题之外,可以与企业联系,设计一些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课题,增加项目实用性的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爱好,由自己提出课题。部分学生已经参加了工作,也可以根据其所在的企业的行业性质和产品特点,设计有关产品。由教师和学生商议共同提出课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将来或现有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帮助。

1.4减少论文在整个毕业设计课题中所占比例,增加机械结构设计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2014年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600多所大学本科学校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大部分大学本科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将是生产一线。因此,倾向于理论研究的论文题目在课题中的比例应当减少,更多地增加和体现生产实践中实际应用的课题。同时,也是由于论文内容是学生更容易抄袭,降低了教学质量,达不到学校开展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2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2.1参考资料的收集

拿到设计题目后,学生最直接想到的是从网络中搜集资料。学生无疑能够很快地找到与自己题目相关的各种资料,但涉及到具体技术问题和具体结构问题的内容,网络中可参考的资料很少,能够具体解答的更少,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这就是现代大学生的通病。之所以有这种惯性的思维,是由于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当造成的。在大学学期期间,学生们遇到问题后就去查找课本上的现在公式,只要套用就可以了,然后实际的设计却并非这样简单,要靠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查找相关文献。因此,在此期间建议学生到图书馆,到企业去,更广泛地搜集资料。另外,随着标准化的完善,有许多设备的设计制造都已经有了国家或行业标准和规范设计。例如,特种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和计量设备等其设计方法和过程,甚至结构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建议学生在查阅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学会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2设计方案的确定

学生在经过了资料的搜集和总结后,根据自己的课题的要求,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然后对机构的运动部分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此时,机构的选择,前提是要满足课题要求和机器功能的实现。但是,很多学生不重视这个过程,基本上在这个阶段都是画草图,懒于计算,导致在真正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返工的现象。而且在方案设计时,要设计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甚至要做一些简单的模型进行实验比较。比较的过程中,不仅考虑机构是否达到生产率的要求,还要考虑机构的运动的平稳性,最终确定出更合理的方案,并绘制出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

2.3设计计算

毕业设计中的计算主要包括执行机构和原动机所需的功率、运动学计算、动力学计算。

2.3.1类比法确定执行机构所需功率

首先,确定直接参与工作的执行机构所需要的力、力矩、速度、加速度和位置等技术参数,从而计算出执行机构的功率;然后,计算出整个传动系统中的传动功率。很多种情况下,执行机构所需的功率比较容易确定,例如,起重机起吊重物所需要的力、钢筋的弯曲切断所需要的力等。然而有时,这些重要的参数无法用简单的方法来确定,因为这些参数与其机器加工的对象和加工工艺有关,例如,压球机的设计。压球机压制过程中的径向压力是要通过模型试验而测定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有困难。因此,这种情况下,就要去找似的工况所耗用的功率,总之就是要用类比的方法来确定执行机构所需要的功率。确定了使用功率就可以确定原动机的功率,按国家相关标准选取电机类型,如三相(或单相)交流异步电机、直流调速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其中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主要参数是根据扭矩确定的。

2.3.2运动学计算

在确定了电机转速之后,设计者需要对传动系统的各机构进行速比的分配。在速比分配的过程中,学生一般是按照课本推荐的数据来分配的,例如,带传动,课本上推荐的传动比是2~7,但在大功率带传动的机器中,小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后,如果按照传动比2~7来设计大带轮时,大带轮的直径会很大,有可能不满足实际的结构要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速比的大部分应该是由减速器来承担,所以先确定减速器的型号。具体的步骤是:首先根据速比,对应的功率查到减速器型号,再根据型号(一般其主要结构参数是中心距)查得其联系尺寸。机器其余的速比部分再由其传动形式来补充。

2.3.3动力学计算

在载荷计算中有时候会遇到较复杂的力的分析,如风载荷,雪载荷,地震载荷等,学生有时候不能够很好地将这些力进行简化,做出受力分析。因此,在此时建议学生去查找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里有无所规定的计算过程要求,若设计题目属于特种设备的卷扬机,起重机设备等,国家标准里都规定有计算内容和推荐公式,以及各种参数的选择,这时学生就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若标准里没有规定的就得查阅相似情况有没有其他设计人员发表的论文或者专著等,作为计算时的参考;若没有标准规定的,没有资料的,就得做模型试验,来确定相关参数。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建议借助于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如Ansys、Creo、Adams、Recdyn等,其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结构主要零件的尺寸,同时还是要保障机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与性,为下一步的机构设计打下基础。在此阶段里,许多学生甚至个别老师误解地认为设计就是计算,也就是要把包括结构在内的所有零部件的尺寸都计算出来,才能开始绘图,其实这是错误的。计算是基础,有了基础计算数据,就可以开始绘制结构图,很多结构和一些零件的尺寸是在绘图的过程中去确定的。

2.4结构设计

作为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常见机械和机构的设计与机械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绘图过程相对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三维透视能力,学生们害怕画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果在此之前没有进行充足的绘图训练,所画的机械图纸问题较多,与正规图纸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虽然此阶段必要的计算已经结束,但大部分学生对绘图仍然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应该在与学生共同分析结构的特点、视图的合理布置、标准件和外购件的选用、润滑的选用以及安全措施的应用等,重点指导结构设计和图纸的绘制。结构设计一般从执行机构先绘出,然后,逐渐向其他部分展开,边画图边修改,直到完成整个装配图的绘制。相对于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图的绘制设计、更多的要求是视图的正确表达、尺寸及加工要求的标注、零件材质的合适选择、合理加工工艺性等。所以,零件图要求的完整性和性更高。大部分毕业生觉得零件图好画,但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有许多学生仍然还是画了几张在课程设计时的零件图,比如传动轴、齿轮、带轮等,反应出学生对零件设计工作的欠缺和不自信;也有一些同学,先用三维软件建立一个三维的模型,让软件自动生成二维的工程图纸,又不加于修正,致使零件图表达不完善,不能作为实际生产用图纸。所以,在整个结构设计阶段,指导教师要不断地检查学生的进度情况,及时指出图纸表达中的错误和不合理,避免设计出现重大的返工现象。

3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和学习阶段,做好毕业设计,就是要给学生,把在学校的学习知识与就业的岗位要求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因此,在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以及学生做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科学、严谨、务实地命题;提前将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调研和实验,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广泛多渠道地搜集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多方案设计和比较和优化,正确地按工作量要求完成绘制装配和零部件图纸;规范格式化地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师生要定时见面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避免重大返工现象。

作者:张燕燕 康红伟 张发厅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高职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当前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空泛,不能显现其实用价值

高职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选题过大,过于理论化;或者涵盖面过广,盲目追求大而全,想从高层次、多方位的角度研究问题,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水平,结果无法深入分析与探究。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定为“我国现有宏观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这样的题目高职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其次,部分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空泛,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是从百度搜索到的,就是参照往届学生曾经选用过的,这样既无实用价值,又容易导致重复抄袭嫌疑,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设计选题定为“某某品牌研究”“常用的促销方法研究”等,这样的选题毫无新意,毫无价值,根本无法深入进行分析。

(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欠妥,学生不能充分准备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学期既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顶岗实习阶段,又是学生寻找适合的单位准备就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奔波,或者忙于实习工作,几乎抽不出时间来精心准备毕业设计。这样的教学安排对毕业设计而言是不妥的,学生难以充分准备,最终会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三)学生自身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由于进校时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在校时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不少学生还是无法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导致其最终的毕业设计没有设计,仅仅是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剪切、复制加粘贴完成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笔者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学生选题盲目,不切合实际,甚至不听从指导老师的意见,最终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对于网上收集的资料自己不加整理,交给老师去删除整合;还有的学生抄袭他人成果。这显然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初衷相背离。

二、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策略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就是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

“捆绑”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通常包含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多个项目,一般都可以借助于校内的实训场所开展这些项目的实践活动,通常会集中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将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其所开展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捆绑”,可以结合其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使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二)限定毕业设计形式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使得高职教育明显不同于本科教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毕业设计更合乎要求。但是毕业设计本身又更加适合理工科专业,这类专业学生可以结合某种工作背景和条件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或者生产方法设计以及实验设计等,其毕业设计的成果一般就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对企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文科类专业而言就不能直接把上述毕业设计照搬过来。因此,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虽然还是写毕业论文,但是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所限定,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活动项目来写,强调既要有“设计的过程”,又要有对企业直接有效的“内涵”,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要将曾经完成的“项目成果”作为附件附在论文的后面。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展示了对企业有用的“项目成果”,使毕业设计更加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例如,某学生在写《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一文时,将“小米”移动电源的市场调研方案、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以及开展“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等文本材料作为附件附在了论文的后面,对论文起到了佐证作用。

(三)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将毕业设计的进程安排提前,也就是把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五学期来进行,这样做就避免了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弊端。同时这个“提前”还包含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理念提前灌输给学生,通常从第四学期分阶段、分项目进行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的“预备阶段”,通过实训项目导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带着要为毕业设计积攒经验、积累资料的心态去开展综合技能训练。

(四)规范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论文写作

当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相结合后,学生的选题就必须围绕实训、实习活动的项目确立,不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其营销专业的学生在第四、第五学期围绕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分别进行了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与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几个项目,开展实训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记录相应的实践资料、撰写相关报告、提交心得感受等文字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接受导师的询问。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时必须选择上述实训项目的某项实践活动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确立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主题。例如,“对‘蒙牛优益C’乳酸菌饮料广告策划方案的思考”“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对‘雪菲力’盐汽水促销实训活动的探究”“对‘雪菲力’盐汽水产品推介实训活动的思考”“关于‘百事可乐’校园促销方案设计的反思”等都是源自于学生所进行的广告策划方案设计、市场调查实训活动、促销方案设计及促销实训活动和产品推介实训活动。同时在毕业论文写作上,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前期所开展的综合技能实训活动过程而写作,从某一实际活动出发,就自己在前期实训活动中某一个实训项目展开论述,从实际的操作过程写起,在阐述自己的实践步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前期活动的收获与不足,再升华到对同类产品或企业开展类似活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避免了论文写作落入俗套,使论文真正有内涵和实用价值。

(五)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

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是指专业指导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也要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通常,每个专业指导教师负责两到三个实训小组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实习活动,全程参与学生的所有项目活动,并跟踪负责相应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由于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每一个项目的实践中,对学生所完成的各个项目情况熟悉,对学生的所有活动起着监控与指导的作用,所以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得心应手。

三、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注意点

(一)学校制度配套

学校必须有制度配套,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从学生选题、收集材料、拟定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开题、写出初稿、反复修改、定稿到打印并上交资料再到的答辩环节,要求具体、规范明确,环环紧扣,层层落实,使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建立严格的指导教师指导检查制度,以系部为单位督查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专业实训配齐

必须重视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配齐校内必要的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从数量和质量上保障专业实习、实训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

(三)指导教师配备

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配备上,应该选取有责任心、有实践教学经验、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学术素养的专业教师,这样的指导教师既能进行综合技能实训的指导,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当然,学校也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高校进修,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

(四)学生个人配合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关键是学生的配合,学生是否重视毕业设计,能否很好地参与实训、实习活动,能否自觉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活动,都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效,所以学生的个人配合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总之,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强化了学生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作者:汪彤彤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给水排水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做好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深浅适度,既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为地反映出学生们的知识层次和深度,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发掘教材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与日俱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科书中往往在反映本学科近期研究成果的同时,势必存在着尚待解决、完善、及具有学术之争的教学内容。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结合我校条件,确定将研究性、前沿性、书本上介绍较少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研究课题,例如:韩相奎教授指导的杨晶博同学“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设计”。通过对该同学的指导,基本上搞清了垃圾填埋场发电机理及效果,其设计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杨晶博同学也得到了科学研究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满足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到企业去选择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选择了大量的实际工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工厂提供实验条件,我们承担理论分析、数据检测等工作,使学生们既能较多地接触工厂的生产实际,又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毕业设计,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工厂所提出的实际课题。学生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工作也得到了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的好评。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课题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各专业的科研课题能充分体现该专业的新动向和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此,毕业论文若紧密围绕科研课题选题,不但使学生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使命感和责任感。近五年来,给水排水专业先后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SBR成套设备研制”,“TTC脱氢酶活性测定”等科研课题指导了05级到10级共6个年级19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对于一些研究周期比较长的题目,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一般是在暑假就开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论文时间显得从容,学生的收获也比较大。在这期间,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对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上述19位同学中,有5人毕业论文成绩,12人考上了研究生,有13人发表学术论文。其中10级张振鹏同学的“论屠宰废水加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试验研究”被收入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论文集。97级曲波同学的论文“厌氧填料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试验”在《中国给水排水》(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并有9篇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上。实践证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与严格管理下,结合科研课题指导毕业论文,不仅可以有效的保障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强化动手能力,倡导独立思考

强化动手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是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们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核心内容。毕业设计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让学生独立拟定研究方案

在毕业设计前,将所需技术资料准备好,把设计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参考书目及图纸落到实处。下达毕业设计课题前首先带领他们到有关工厂、实验室、研究室进行现场实习,有目的地让他们接触到有关的工作,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然后让同学们阅读有关资料,并在规定的期间内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经教师审查,修改。这一做法使学生们增强了自我意识,也增强了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同学们认为: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方案是自己设计的,无论如何也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去享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于是。同学们在后续的毕业研究工作中不怕苦,勤奋钻研,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让学生独立做实验及测数据

当研究方案确定后,由于学生们直接在工厂或实验室参与了实验研究,掌握了测试方法,获得了数据,所以在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时就能够较为地提出有关论据。这无疑有助于同学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其获得优异的答辩成绩创造了条件。

(三)让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

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是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再好的语言写作并不能使不成熟的科研成果予以发表,但粗俗的科技写作却能使的科研成果大为逊色,甚至会使其丧失学术意义。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中,尤为强调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要求学生们撰写论文时必须写出3000字的详细提要,并将摘要译成英文。强化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科技写作素养的积蓄和提高。

四、拓宽毕业设计的领域和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就业范围较大,为了使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对毕业设计的方向做了灵活调整。一是考虑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火热形势,对给排水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部分学生一进入四年级就有用人单位与之签订用人合同,这部分学生很想在毕业前强化,扩充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为此,新开设一些学生已毕业马上就会把接触的方向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例如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二是考虑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入各高校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创新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我们增加了科研论文方向,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分支方向。三是对原有的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使之更加靠近实际工程情况,有些题目就是实际工程项目。这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学生毕业后投入学习、工作岗位后对工作适应和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另外,为了使毕业设计的水平更上新台阶,我们又增加了灵活的设计方式。由于现在人才市场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比较严格,同学们到工作单位以后都立刻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为了提高同学的实际工作能力,我们在毕业设计中增加了下列措施:请进来,走出去,真题真做。请进来: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二、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的总工和项目负责人与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请他们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三、请其他高校有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他们带来了本专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动态,扩大了学生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五、聘请设计单位人员指导毕业设计

几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真正能通过毕业设计达到初级工程师的专业水平,给排水专业的老师们经多方联系,积极与有关设计院合作,聘请有关设计人员指导毕业设计。参与整个设计过程,从提出设计任务开始,经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方案论证、设计计算等环节。绘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图纸。有关设计人员的参与,一方面提高了我专业师资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工程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基本保障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近年来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送出去:由于我们与许多设计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我们也派同学到设计单位直接参加实际工程设计。由设计人员和本院教师共同负责指导,设计中安排学生返校座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上述外聘的相关人员均需具有高级职称、经验丰富、热心教育、关心同学、高度负责。真题真做,更新了一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采取真题真做的这些毕业设计题目,取自设计院已做过的或正在进行中的题目,而且挑选那些规模较大,设备先进,设计知识比较的工程作为设计题目。让同学参与设计单位的具体工程设计,需要和设计单位指导人员一起去勘测现场、做调查、用计算机出图。这就要求同学做的仔细,想的深,保障设计成果的实用性。这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的使用效果,学生毕业后投入学习、工作岗位后对工作适应和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总之,由于我专业对毕业教学环节的重视,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作者:宋铁红 陶陪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 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多方位的评价,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部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2.毕业设计完成效果。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措施的系统实施,毕业设计取得了以下较好的成效:(1)实现了“三年不重题”、“真题真做”,缓解了毕业学生数量多与教师资源有限的矛盾;(2)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评分科学、合理;(3)毕业生的CAD绘图和文字处理水平显著提高;(4)毕业论文题目与导师科研项目结合,解决了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5)“就业与毕业”得到了较好兼顾,实现了“毕业设计质量不下降,就业不落后”的局面。

三、结论

毕业设计改革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1)加强以学校为主导,与校外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联系,既可以解决大部分毕业实习问题,又可弥补教师社会资源有限的局面,同时拓宽了学生就业机会。(2)制度保障、监管落实教师指导学生数量,保障教师指导时间,提升培养质量;(3)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结合教师研究方向,组成团队进行指导,既有利于教师间交流,又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4)在集中完成毕业设计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可尝试把部分毕业设计任务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之中。

作者:王辉 裴毅 吴凤平 潘景副 肖卫华 张文萍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以广东地区为限,除美术专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之外,共40多所综合性艺术院校。在传统的毕业设计展览中,专业美术院校因人数、专业众多,多以统一时间在专业性展厅,各系科分楼层同时进行,展览时间较长。综合性艺术院校因资源和场地有限,多在校内展出,系科展览分布繁杂,场次多,各系科展览时限短。从以上的现状分析可了解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院校对毕业设计展览存在管理、策划缺失,调研了解多数院校毕业设计与展览,一般在毕业生学年及时个学期安排毕业教学任务,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或系科负责人安排教学任务,导师负责设计方向、进度和作品质量;第二个学期院校统一安排各系科展览场次与时间。因缺少前期院校展览意向整体规划和后期效果考量、系科体现各自专业特征,加之教师的差异性指导,使得各系科毕业作品整体感差,展览呈现“摆地摊”的凌乱效果。其次,综合性艺术院校展览模式存在局限之二是展览资源缺乏。

综合性大学一般以学校重点学科为培养对象,艺术类专业常为综合性院校补充性学科,艺术院系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提供给学生的展览场地有限、布展资源不足、展览环境局限,无法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大空间发挥,这种局限使得设计成果得不到较大的社会释放,导致他们对毕业设计的热忱不高。再次,展览形式的单一性是艺术院校毕业设计展的较大诟病,以视传专业毕业作品展为例,以海报招贴、包装设计等为主导的传统形式依然存在各艺术院校。但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趋向多元化,引入了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导向设计、网络媒体设计、实验性海报和动态广告等。新的形式促使展示形式多元化。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首先要考虑展览形式的展现。但由于前期进行的策划不足,大部分的同学对创新缺乏勇气尝试,最终又回到传统单一的展览形式中。,综合性艺术院校展览形式的单一还存在于毕业设计与展览没有利用好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更多是模仿专业性艺术学院的展览形式,缺乏自身特色。如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点的综合性大学,该大学艺术学院的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展可以发扬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点,使学生的设计服务于农业与生命科学等特色学科,做出自己专业的特色,从而使设计作品真正达到产、学、研结合。除此之外,设计与展览还缺乏学院、系科、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视觉传达专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跨界性较强的学科。合作性设计可以有更多形式的尝试,优势互补,发挥各自长处,包括跨界型的设计,多学科语言设计,用不同载体来体现作品的延伸性。上述提及的艺术院校专业特色与展览合作方式都需在毕业设计方向及展览策划的最初拟定。

二、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艺术展览越来越多,交流越频繁,艺术院校的毕业展览存在的问题愈发显现,有些艺术院校已开始重视毕业设计展览及毕业设计展览模式的探讨与完善,力求显示出现代展览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创新性优势,同时对展览主题、展地安排、有效资源整合进行更周全的考虑。有的院校甚至将毕业设计展览作为自身鲜明的品牌效应。而这些与传统毕业设计展览相比,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源整合显示优势。院校的资源有限,毕业设计费用基本由学生自筹,由于经费的局限,学生较保守地使用传统设计方法,对耗费资金较高的创新性、研究性的实验性设计望而却步,因此与社会机构合作,或是社会力量主办、院校协办,高校间相互合作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学生资金与技术上的不足。其次是展览场地的多元变化。不同的合作方式使得院校在展览场地的选择也做了规划与调整,艺术院校和系科更多地选择开放性更大的美术馆、艺术馆等可以面向公众的场所。

三、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探讨与实践

进一步探讨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发展方向,本人于2013年开始毕业设计与策展模式的实践教学,2013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和服装专业的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跨专业整合,以“广府传统视觉元素再造”的设计方向、“又及”为毕业展览主题,申请广州公益展览场馆展览的教学探索。由于经费短缺、展览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回到传统的毕业展中,但其中部分跨专业的毕业作品更显优势,如反映广府特殊群体的“自梳女”作品是视觉传达专业和动画专业整合后的毕业作品,资源更丰富,表达形式更多元化,展览效果更完整。该作品在2013年获得了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的奖。通过2013年毕业设计展览模式的探索,确定了毕业设计从策展开始的教学模式的深入。2014年毕业设计开题以“设计行者”作为策展主题,展览的主旨为“设计路上,行者不息”,寄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未来的期许,通过毕业设计作品展示自己的专业态度和专业追求,学生也可借助此平台向社会推广自己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展览模式不断探索,“设计行者”展览尝试与社会媒体力量合作机制,即与城市画报和IMARK创意市集合力逐渐形成展览的集资、推广与策办的“设计行者”邀请展。“设计行者”邀请展有别于以往的展览形式。社会资源的引入,展览形成系列化宣传与相关主题活动的推广。首先,展览宣传前期通过追梦网资金筹集,豆瓣网平台展览活动的推介;展览期间更借助羊城晚报、羊城地铁报等纸媒与新浪网、腾讯网、21cn手机网等网络媒体的传播,展览信息量的扩容和传播速度的提升,展览受到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其次,展览活动不再是单一学生毕业作品展览,更多是扩展性的展览周边活动的增加,“设计行者”邀请展包括了学生作品的主题展览、歌莉娅225服装毕业设计专场、设计夜行者夜跑活动、设计行者采访、24H-Onlin系列展览。

展览周期延长,展览活动范围扩大,展览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设计行者”展览在展览空间变得更多元,设计行者的展览场地由原来的院校展厅转为商业展览空间,将展览和创意市集的模式结合。展览前期为观赏交流阶段,视觉展览结束后,展地转变成创意市集,以展览吸引专业群体,以市集回归大众,进行设计分享的同时将设计商业化。设计者可以在自己的展位推销设计、每一个展位成为毕业生设计作品独立展示推广的舞台。除了实体空间的设计作品展示之外,展览形式还涵盖了网络虚拟空间形式,通过“设计行者”邀请展的主题网站邀请广州其他艺术院校的院校毕业生的设计作品发表与大众评选,作品可参加实体空间的展示。两种不同形式的展览空间因其联动效应,打破艺术院校毕业生学术交流的壁垒。设计行者邀请展的改革模式相对以往展览,以设计毕业生为服务人群,学生可在此平台获得更多机会,通过展览分享设计理念,提高作品关注度;可与其他院校设计者交流学习;可将设计作品商业化,虚拟作品获可持续经营机会。而展览本身构建了应届毕业设计师与社会接触的交流平台;给予原创设计及新生群体发挥的空间,提高毕设作品关注度,同时也给往后的毕业设计展览提供新的模式。一年一度的毕业展既是设计作品走向社会的关键,也记录这个时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它是毕业设计师展示的最初舞台,也反映了设计师创作、大众审美等内在的艺术设计发展水平。展览形式的创新都需要足够的学生作品来支撑,开放的毕业设计展最直接地面对公众对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检阅。展览模式要创新、设计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更需要创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到需要改变的关键。

作者:唐铄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论文

1我校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课程现状

我校是率先开设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该专业于2010年申报成功,2011年开始招生,现在校学生共174人,及时届毕业生已全部就业。我校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群中专业之一,也是矿井通风技术,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向矿井瓦斯防治方向的一次延展和深入,侧重点在于煤矿井下煤层气抽采技术和管理。该专业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主要涵盖煤矿井下开采、通风、监控、抽采、安全管理等方面学科,构建以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程技术为主线,兼顾相关知识、素质教育,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市场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端技能专门人才的课程体系。

2目前存在问题

2.1课程定位的局限性

我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煤层气开发企业和矿山企业,但现课程设置中较少涉及煤层气地面开采与利用,学生毕业后尚不具备到煤层气、页岩气相关企业进行地面开发、设计、施工及管理所需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素质,学生无法到地面开采的相关企业工作,尚不能扩展学生就业的需要。

2.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在我校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的相关课程较简单综合,造成部分教学内容不足。如地质课程,仅开设了普通地质、瓦斯地质,但该专业的地质课程应涵盖的矿床学中的煤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煤层气地质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较少涉及,这些在《瓦斯地质课程教学内容探讨》中有详细论述。如瓦斯防治和煤层气抽采技术的课程设置部分内容重复,在瓦斯防治中已涉及了瓦斯抽采的部分内容,且深度较浅。

2.3教材体系建设薄弱,教材空缺现象突出

该专业的许多课程多来自于相关专业,因专业差异以及教材编者知识结构局限性,国家规划教材很少,所用教材只是编者专著或别的专业的适用教材,通识性差,对该专业并不适用,造成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脱钩或者实用性不强。很多课程还没有教材,授课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学识,在众多教材、专著内选择认为适合的内容进行授课,授课内容零散,涉及学科理论深浅不一,缺乏系统性、通识性和科学性。如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包括了煤层气地质、煤层气开发、煤层气利用等众多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

3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与构建

3.1煤层气抽采技术体系分析

煤层气赋存状态、控气地质因素、产出机理、开采方式、产出特征的不同导致其赋存与产出均有其显著的特殊性,鉴于此,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既有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来源、借鉴甚至直接移植,又有自己的独特性,还有与采煤技术交叉融合的耦合特性,是一个与常规天然气和煤炭开发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复杂技术系统。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勘探技术、开采技术以及协同开采三大技术体系,勘探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3类方法,以及地质分析与选区的综合技术;地面开采的程序主要包括钻井、固井、完井和地面井增产技术及排采技术;矿井井下抽采技术中的模块化区域递进式抽采技术、分源双系统抽采技术、保护层抽采技术、卸压层抽采技术和采空区抽采技术等;在煤气共采技术形成了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的时间顺序、空间衔接和开发技术途径,形成了煤层气立体抽采工艺与配套技术;地面集输工艺较简单,一般为“井场一采气管道一集气站一集气管道一处理厂一输气管网”的工艺流程。

3.2根据所需技术体系分析课程设置

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等众多学科,煤层气藏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煤层气开采必须要具有针对性措施,需要煤田地质学与天然气地质学紧密结合、煤储层理论与常规天然气藏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煤层气排采技术与钻完井紧密结合。因此,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要求掌握或熟悉地质学、煤层气及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开发、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减灾、井下煤矿瓦斯抽采、地面煤层气(瓦斯)开采、储运与输送等多方面的技术,分析各院校煤层气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主要开设了包括涉及地质、力学、勘探、煤矿开采与安全、地面抽采技术、地面集输配技术、钻井与抽采设备、煤层气综合利用、管理等多方面的课程。

3.3专业课程设计

根据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特点,结合我校该专业主要是基于云贵川渝等煤炭行业及煤层气、页岩气开发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地质、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的基础上设计该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主要考虑知识与所需能力相适应;岗位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与行业需求、企业需求相适应;与专业学习的需要相适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等原则,主要设置有以下几大类专业课程,以满足学生在毕业后可在煤矿、煤层气、页岩气等相关企业单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并为后续成长打下较好的基础。地质类课程:普通地质、煤矿地质、瓦斯地质、煤层气地质。力学类:矿山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煤矿开采类:矿井开采与掘进、矿井通风、煤矿安全技术。井下抽采类:煤层气抽采技术、安全检测与监控、防突规范与管理。地面开采类:煤层气开采技术、钻井与完井技术、测井监测技术、煤层气输配技术、煤层气抽采设备及维护。其他:工程制图、AUTOCAD、流体机械、现代企业管理、安全评价技术、环保概论与煤层气综合利用、事故应急救援。

3.4专业课程构建

为更好地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构建分成了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四大方面。在完成大学基本素质教育即(公共课程)的前提下,对应未来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门技能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并结合我校特点开设了一般的实习实训课程和增设了技能鉴定这一教学和考核实践教学内容,还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职业素质设置了一组专业选修课。公共课程主要包括了思想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应用文写作等。专业必修课:工程制图与CAD、普通地质与煤矿地质、瓦斯地质、煤层气地质、矿山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矿井开采与掘进、矿井通风、矿井灾害防治、安全检测与监控、煤层气抽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钻井与完井技术、煤层气输配技术、煤层气抽采设备及维护、测井监测技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课程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分为课程实训和集中实习两大部分,除了一般工科专业的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课程外,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特设置了地质认识实习、煤矿(煤层气)认识实习,瓦斯灾害防治、抽采工程顶岗实习及其设计、安全检测与控制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中增设了瓦斯检查工、煤矿抽采工、钻井工、煤矿防突工等技能鉴定实训内容。专业选修课:环保概论与煤层气综合利用、防突规范与管理、事故应急救援、安全评价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4结语

(1)我校在办该专业之初,将专业定位于地面开采与井下抽采两个方面,面临煤炭行业困难时期,生源不足以开设两个方面,急需整合此两个方向一并教学,经过教学实践,该课程设置能够较好的融合地面开采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两个方向,课程设置中体现了“适专业,宽口径”的目标,能够基本满足行业人才的需求,也扩展了学生就业的需要。

(2)在课程设置时还应根据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地调整分配各方向有关的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及比例,旨在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高、适用性广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喻晓峰 李星亮 林发荣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设计论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

幼儿在幼儿园的英语学习不需要教授具体的英语知识或者词汇,应当由幼儿教师组织幼儿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英语的使用,培养幼儿运用英语的能力。幼儿的天性中喜欢游戏,幼儿园英语活动主要为幼儿教师组织英语游戏,采用浸入式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在幼儿园生活中学习英语,提高幼儿的英语运用能力。在学前教育高职专业英语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与沟通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利于学校本专业的长期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学前教育高职专业英语课堂普遍以两小节为单位,设计及时小节讲授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技巧,第二小节以活动为主,讲授为辅,设计课堂活动,协助学生完成活动,及时进行课堂点评,并做以形成性评价。

1、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教授在学前教育高职专业英语课堂上占有重要地位,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是培养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基础。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针对高职学生普遍语音较差的学习特点,着重语音的训练,侧重于元音、辅音、破擦音的练习,首先教师对语音进行示范,再进行词语发音练习,学生熟悉纠正过语音后再引入英文诗歌儿歌绕口令的练习。现如今英语课堂还是班级授课制,教师一对多,目前班级人数以四十人居多,教师一对多很难做到对学生逐一纠音,只能分小组进行小组指导、小组练习,另外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效果评价。词汇方面主要巩固学生的幼儿园常用词汇,从动物类、植物类、和人体部位、数字等方面着手巩固学生的词汇量,并且在巩固词汇量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幼儿园英语词汇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幼儿园词汇教学方法以游戏为主,让幼儿沉浸在游戏的乐趣当中,并且教学内容要尽量少而精,简单有趣,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就需要培养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学生组织幼儿学习词汇游戏活动的能力,同样通过教师课堂示范,学生实际操练来达到教学目标。语法主要涉及英语时态、语态的知识,实际教学中无需对幼儿过多解释说明语法知识,需要巩固幼儿教师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传授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语法的教学方法,幼儿可通过活动、歌曲、游戏能感知语法即可,作为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学生首先自己要清晰掌握这一部分语法知识,另外还要掌握组织语法活动的能力,能够让幼儿沉浸在正确的语法环境中,逐渐能够习得正确的句法表达和正确的语法。

2、教学方法

目前,对于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英语课堂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传授给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歌曲感知法、浸入式教学、全身反应法这些在幼儿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实用的幼儿教学方法。针对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喜欢也最能接受的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游戏教学是最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比如击鼓传花游戏(passingdown)、木头人等游戏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既学习巩固了语言知识又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歌曲感知法运用音乐辅助,幼儿学习儿歌,在儿歌音乐中感知语法,感知句型的使用。浸入式教学是指让儿童浸入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从而自然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幼儿阶段,这一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全身反应法是广泛应用于低龄外语学习者的教学方法,通过语言和行为的协调来进行语言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对动作、表情和肢体语言做出反应,接受信息,再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3、学校的硬件设施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堂,大部分学校只是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而学前教育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课堂活动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学生的未来岗位需求接轨,在传统教室,桌椅固定,设讲台黑板,能够满足一般的班级授课制的需求。但是学前教育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就很难展开,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开活动。所以合适的活动室就非常需要,好是能够在学校建立一个仿真的实训幼儿园课堂环境,给学生空间和机会来进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利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快地适应岗位角色,提高学校的专业竞争力。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堂目前普遍为班级授课制,教师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学生听讲,而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也不会活跃,学生听得也不认真,觉得枯燥乏味。针对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对学前教育高职专业英语课堂做出改革,较大程度地以提高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在英语课堂上除了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外还应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训练提高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校的专业竞争力,以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和学生以后的岗位角色适应。

作者:王娜 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