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基本得到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改革,逐渐从传统管理向制度化管理方向发展,并且管理制度已经逐步实现规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财务核心能力的发展,做好企业财务工作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核心能力论文

一、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不足

近年来,全球经济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各大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与相互合作。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经济效益的较大化,使自身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形势。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管理的同时,注重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忽略企业经营风险问题,导致企业目标与实际发展相背离。由于我国的企业发展长期建立在计划经济中,一直随着国家的经营计划开展,企业为了满足国家的计划指标,对经营风险方面考虑不足;财务人员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不断加大计划指标的完成力度,对经营风险保持忽视态度。

2.企业经营的预测能力不够,导致企业的国定资产管理与财务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企业在构建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对财务资源的研究不透彻,企业管理体系漏洞百出。

3.企业在经营是只注重销售业绩,并采取赊销的经营方法;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忽视对合作企业的深度了解,企业间合作的信用度研究不够,财务死账和坏账的存在率高,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动受到限制,并威胁到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二、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认识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指的是一种有效的财务支持能力,旨在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为企业间的竞争提供良好的财务支持。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根本目的是利用财务筹集维持企业的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建设既能保障企业核心能力的规范化,又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体现企业的管理优势。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在发展中具有创新的特点,创新是提升核心能力的前提,对财务的资源也具有引导作用。如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相同的两家企业,在财务管理方式上不同,两者间的财务资源就明显不同,财务管理方式决定企业创造的价值。另外企业核心能力包括生产、研发、销售及员工技术等能力,这些能力对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关乎企业的发展倾向,同时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财务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强企业的综合核心能力尤为重要。

三、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一个整合的过程,使企业财务更规范化和整体化。其管理方向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的核心能力上,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决定管理的力度,同时企业财务人员与财务资源具有协同发展的互动关系,管理力度具有较高的价值性和缺席性,财务的核心能力不可仿制。

1.两者本质相互统一。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完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的倾向及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具有密切的关系。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能够促进两者间本质的相互统一。财务管理的本质为组织能力、管理方法及指标系数,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本质为会计的专业能力、货币和数据信息采集能力及定期规范统计能力。两者间相互和谐,相互统一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对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指标必须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两者间共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统一化。

2.两者目标相互一致。目前有不少的经济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方面出现不同的争论,但都一致认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经营的方向和目标的根本,另一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是转变企业经营观念、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技术产品、健全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改革方式,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企业核心能力也逐渐得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选题,在企业的整体管理中占主导地位。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综合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体现,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两者发展目标一致,都是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前提,因此,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具有提升企业发展的一致化。

3.两者能力相互关联。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在财务管理中占主体地位,两者具有包容性和关联性。企业经营能力依靠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既能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还能提高市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企业财务能力建立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及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财务的核心能力为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依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支持。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都需要遵循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总目标。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竞争培育的表现,两者间具有相互关联的包容性。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同时,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有价值性的管理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4.两者主体具有独特性。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这种能力由企业的管理阶层严格协调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是无法被模仿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开展财务核心能力的管理工作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内容和特征上,内容和特征的不同,企业的仿制性差异不同。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成长、盈利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企业能力中的盈利能力、运行能力和发展能力相结合,共同实现财务与资源间的协调关系。其中,可持续的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充分反映了的企业的所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将这一财务核心能力作为关键,重点研究财务核心能力,使企业的财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企业应该在此基础之上,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独特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基本得到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改革,逐渐从传统管理向制度化管理方向发展,并且管理制度已经逐步实现规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财务核心能力的发展,做好企业财务工作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核心能力的培养,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推动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

作者:何宇川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究论文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要求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应着眼于企业的总目标。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这是企业的重要本质属性,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经营应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为总目标。而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对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才能具备继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才能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企业才能获利。

其次,财务管理目标应协调各契约关系主体的利益。随着经济学界契约理论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把企业视为一个契约网络的观点,这种契约关系主要有: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契约关系的形成改变了企业要素所有者的地位,现代企业不再仅仅属于股东,而应归属于各利益关系主体,如债权人、股东、员工等等。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参加签约的各方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另外,从“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关系看,各契约关系的主体都为企业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他们的收益大小与其承担的风险高低相对称。所以说财务管理目标应力求使契约关系主体的利益较大化。

第三,财务管理目标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考虑社会责任。企业在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谋求利益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其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考虑其经济行为对国家、社会、公众的影响,才可能把“蛋糕”做得更大。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为此作出经常性的努力。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应是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它的内涵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出资者权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或企业财务管理在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上保持平衡。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是符合我国企业理财目标模式的三项基本要求。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障企业长期最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较大。这一目标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与股东财富较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1)这种经过企业努力所达到的“较大化”目标,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终极的静态过程;(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的股东;(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的认同感;(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的资金供应者;(5)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法规,但一旦立法颁布实施,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都应严格执行;(6)关心客户的利益,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7)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的优化,持续发展能力的增长等。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正在企业中倾注心血的其实还是企业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而许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作为企业的股东常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投机者”角色,他们只关心市场上资本价差蕴涵的套利机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并着意。

二是从产权理论分析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目标。从产权理论角度可以推出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财富较大化目标的逻辑过程。一则非人力资本不仅易于观察和度量,而且具有可抵押性。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非人力资本抵押显示自己的信誉,而人力资本如人的知识、技术、能力等不经过使用过程,通常难以被观察和认可,而且人力资本与其主体天然不可侵害的特性又决定了人力资本是不能抵押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这些差异,决定了选择股东财富较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必然目标。二则人力资本与人非人力资本的产权差异决定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初始缔约时成为雇主,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雇员,为了激发雇员的工作热情,较大限度地挖掘雇员人力资本的潜力,雇主从自身利益较大化出发,可能通过分享的方式使雇员的个人收益与企业的利润挂钩,并鼓励雇员参与多种形式的管理与决策。此时,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然要兼顾相关者的权益。如果雇员参与分权的要求达到雇主对企业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雇主可能关闭企业。可见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但出资者的权益要求仍占主导与决定地位。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是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这个目标的关键还在于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均衡点的度量。从以上的逻辑分析可以看出,出资者对其权益的让渡是以其总体效用的增加为目的的,如果分权导致了其总体效用下降,出资者必然采取策略应对直至关闭企业,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都将受损。因而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均衡点由股东的边际效用决定,其边际效用为正值,呈下降趋势,并以零为极限。从这个侧面也同样说明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应是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较大。

三是这一理财目标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虽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国有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在国有经济中,企业的行为主要受国家利益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双重制约,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符合国家利益的要求。另外,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我国企业更注重职工的利益和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各方利益,从而实现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符合我国经济改革与建设的基本要求,而股东财务富较大化符合这些要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

(一)利润较大化。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通常将“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也往往建立在这一前提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将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具适用性。一则实现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长期亏损,势必导致资不抵债,从而陷入破产、倒闭境地,所以追求利润必然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二则企业追求利润较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三则利润的获取,不但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还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所以人们一度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表述为“企业利润较大化”。在这种观点下: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越多,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然而,这种观点片面地将利润理解为企业的财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利润取得时间、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及获取利润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二)股东财富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较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相比,由于它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无疑更为科学和合理。另外,股东(所有者)财富较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充分考虑了利润取得的时间性、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以及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这几个关键因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但同时,衡量股东财富的股票价格不稳定,不利于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不利于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仅适用于上市公司。

(三)企业价值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因而许多企业将它当作的财务管理目标。但企业价值较大化的目标假说在理论上还不成熟:(1)“企业价值较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且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所谓企业价值就是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而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不仅仅是根据企业目前的获力能力,更注重的是企业未来和潜在的获利能力,在实际中较难操作,实用性不强。(2)企业价值的概念模糊,其与股东财富的关系未理清。有观点认为“股东财富较大化”与“企业价值较大化”是一个要领的两种表述方式,但有的学业者认为企业价值不能等同于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指的是企业总资产的价值。而股东财富指的是企业对股东的回报,企业价值较大化的利益主体是企业,而股东财富较大化的利益主体是股东,由于理论界对企业价值的评说不一致,造成了其目标假设的理论也无法确定。(3)企业价值难以计量。由于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的界限模糊,因而其计量指标也不确定。“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他们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只强调一方利益忽视或损害另一方利益是不利企业长远发展的,而且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加强调职工的实际利益和各项应有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企业价值较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论文

1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意义

(1)激励和约束作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励其为自觉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奋斗。同时会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和整体利益。

(2)指导和评价作用。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促使企业不断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提高投资报酬和资金使用效率

(3)桥梁作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沟通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的桥梁,有利于财务管理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2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

(1)股东财富较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该观点强调应站在股东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较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以及每股盈余的风险。

(2)企业价值较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较大。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如果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如果把企业的财富比做一块蛋糕,这块蛋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属于企业契约关系的各方——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等。企业财富总额一定时,各方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当企业的财富增加后,利益各方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应将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3)企业经济增加值率较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较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较大化。经济附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称EVA)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是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营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的指标。经济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T为所得税税率;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C为企业投入的平均资本。经济附加值率=EVA/C,反映了投入每一单位资本带来的经济附加值。在C一定的情况下,EVA越大,说明资本运作效率越高,就越能吸引资本的投入,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VAR与EVA成正比,与K、C成反比。企业经济增加值只有在风险和报酬达到较好均衡时才能达到较大。

(4)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不断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发展壮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核心。若一个企业不能长期的保持本身所具有的生命活力,不能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处于不断创新之中,那么,这个企业的投资效益就会降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资本的可持续有效增值,在这一过程的延续中企业才不断发展壮大。

(5)资本配置化。新经济的出现促使资本要素范围扩大,要求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不仅为实现财务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可能,也将逐步地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使资本配置化能集中体现各相关人的利益。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理财环境下,可调节财务目标的部分标准。在企业发展期,考虑到智力资本的风险性和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以物质资本的筹集和资本收益作为衡量资本优化配置的主要指标;在企业成熟期,物质资源已较为雄厚,智力资本的比重尤为重要。

3对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现实状况的评价

(1)股东财富较大化与我国目前国情不协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目标容易量化易于考核,但股东财富较大化只表明企业应该怎样进行财务管理,不反映企业是如何制订投资筹资决策。股东财富较大化的明显缺陷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另外,股东财富较大化单纯从股东利益出发,而实际企业中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财务关系人,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与追求。单纯以股东财富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太片面。

(2)企业经济增加值率较大化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这两个财务目标采用具体指标来量化评价标准,虽在实践中易于操作,但采用单纯的数量指标,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性,不能很好地调动企业相关利益各方的积极性,丧失了效率的特征。

(3)资本配置化过于抽象。新经济条件下,资本配置化的概念本身过于抽象,在企业具体经营中的操作性较差。

4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及其现实意义

(1)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应更注重员工的实际利益和各项应有的权利;更加注重协调各方的利益;更加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另外,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尚处于弱式有效的状态,如果片面强调股东财富较大化,则会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风险增大。

(2)企业价值较大化符合我国当前的产权制度,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目前的产权制度结构具有多元化、分散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将成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紧密相联的一员。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兼顾产权主体利益和其他关系人利益。企业价值较大化旨在把体现企业整个经营成果价值的蛋糕做大,保障利益关系人各方应分得的份额,符合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

(3)企业价值较大化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企业价值较大化不再只强调企业当前的微观经济利益,更注重微观经济利益与宏观经济利益协调一致;更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更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保持企业销售收入长期稳定增长。

(4)企业价值较大化克服了股东财富较大化的缺陷,较大程度地实现了股东利益。在企业利益多元化的今天,股东的权利必须受到其他关系人权利的制约。只有在各方的参与和努力下,才有可能将体现企业经营成果价值的蛋糕做大。因此,企业价值较大化要求股东在追求自己财富的价值较大化的同时,必须同时考虑其他关系人的价值也较大化。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经济增加值EVA;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资金的取得和运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对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几种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提出看法,认为企业价值较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讨论文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的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学术界有着不同的几种观点。

(1)股东财富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

(2)企业价值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是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较大。企业价值较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①它更强调在企业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②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稳定性股东;③关心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④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凡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的资金供应者;⑤真正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有较高的投入,不断通过推出新产品来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发展;⑥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塑造与宣传;⑦关心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化。

(3)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是企业理财目标的理性选择,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可通过上述财务指标体系来体现。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指标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判断企业是否达到了财务管理的目标或财务管理的水平如何。

(4)资本配置化。有的学者提出,财务本质是对资本要素的配置,新经济的出现促使资本要素范围扩大,要求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加强;而信息技术不仅为实现财务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可能,也将逐步地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使资本配置化能集中体现各相关人的利益。现有财务资本的有效利用,可以从资本收益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来量化考核。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智力资本的介入,导致企业面临资本总量的重新认定和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本结构比资本收益的地位更为重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理财环境下,可调节财务目标的部分标准。在企业发展期,考虑到智力资本的风险和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以物质资本的筹集和资本收益作为衡量资本优化配置的主要指标;在企业成熟期,物质资源已非常雄厚,智力资本的比重就尤为重要。

2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分析及选择

以上几种观点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利润较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较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

其次,股东财富较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股东财富较大化优点是目标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东财富较大化的明显缺陷是: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资本配置化过于抽象。这个财务管理目标是在新经济条件下提出的。笔者认为,资本配置化的概念本身并不明确,过于抽象,在企业具体经营中无法应用。

目前,在国际上很多企业采用EVA(EconomicValueAdded),即:“经济增加值”的财务管理目标。EVA衡量的是剩余利润,为去除经营成本后股东能享有的部分。尽管EVA财务管理系统有很多优点,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过程中,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相关法律并非十分健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EVA管理系统作用的发挥。二是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EVA财务管理指标不能取代会计利润指标。相关者利益也没有充分体现。三是应用EVA财务管理系统后,财务人员仍然可以通过推迟费用确认等手段来包装经营业绩,并非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基于上述讨论,笔者认为在我国企业价值较大化理论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这是因为只有企业实现价值较大化,投资者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但是,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企业价值较大化强调的是在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较大。对大部分管理者来说,长期稳定发展也许只是个概念。三十年前,IBM公司就几乎垄断了商用电脑市场。那时,操作系统和芯片让他们烦透了心,他们认为这是个既费神又没有收益的买卖。于是他们作出了放弃的决策。这个决策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内来看并没有错,但现在看来他们放弃的是核心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也就是说他们放弃了未来。

(2)企业价值较大化必须兼顾相关者利益。企业与其相关者组成一个利益集团,在实现企业价值较大化同时,集团内部如何进行利益再分配?这不仅是投资者的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者会发现他们在做决策时,经常要面对各种要素的权衡,实践证明,利益相关者没有能够得到公正的报答,企业会产生困惑、冲突、效率低下,甚至竞争失败。实际上,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告诉一个组织的所有参与人,他们目标就是价值较大化,那么我们是无法得到组织价值较大化的结果的。管理者必须向参与人阐明价值的逻辑结构,以使他们理解价值较大化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能够以此为指导,并有机会来真正实现它。

(3)企业价值较大化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效应的重要性。企业及其利益集团在追求价值较大化同时,必须充分考虑非相关群体的利益。我们看到许多污染型企业,在获得企业价值较大化后,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当地居民带来严重灾难,其结果是这类企业在发达国家已无立足之地,在发展中国家也是人人喊打。为什么?因为他们为了追求利润,把庞大的治污成本省下了。再看,目前房地产企业哄抬房价,获取高额利润。应该说任何暴利都是侵占了另一方利益。这种侵占不可能长期存在。目前,国家已对这种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需要明确的是以上讨论并不是否定企业价值较大化理论。市场是复杂难以理解的,这使我们对所做的某些决策的效果难以确认。决策的效果可能受复杂动态的系统影响,难以在一般意义上获得,但是我们每天都必须作出决策。为了让我们所做的决策更有目标,我们需要有相应的衡量标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调整我们的组织使得管理者和员工有明确的激励去追求价值,促使他们采用那些最有可能提升价值的改变和战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目标的前进。我们要有“更好”的理念,而不是“好”的理念。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很多种,其中利润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或企业价值较大化等目标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对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几类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提出看法,认为结合“新价值较大化”和“新利益相关者理论”,使二者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新利益相关者理论;EVA;新企业价值较大化;平衡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论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利用价值形式,组织企业资金运动,正确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工作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认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可持续增长能力较大化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必须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从财务角度分析,销售增长其实就是资金增长。销售增长通常会引起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如果过度追求发展而无视企业的承担能力,可能会陷入危机无法自拔;而如果企业发展战略过分保守,增长太慢,就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最终为市场所淘汰或沦为收购的目标。因此,既能弥补增长不足又能防止增长过快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较大化就成为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

1、可持续增长率的财务解释。罗伯特·C·希金斯教授将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企业销售所能增长的较大比率”。它基于以下假设:(1)企业意图以与市场条件所允许下的增长率一样的增长率发展;(2)企业管理层不能或不愿意发售新股;(3)企业已经有且打算继续维持一个目标资本结构和目标股利政策。在满足以上假设的前提下,我们得到企业的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且增加资产的现金只能来自于留存利润和增加负债。因此,我们得到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1)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本期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本期净利润×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权股东权益=期初权益资本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2)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本期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本期留存收益)=(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1-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权益乘数)÷(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权益乘数)

这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可持续增长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财务预测和计划指标,它的高低取决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这些构成要素分别涉及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股利政策和偿付到期长期债务能力。在分析这个指标时将涵盖三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表),它与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和现金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资产净利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即运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综合实力。至于采用“薄利多销”还是“厚利少销”的方针,则是政策选择问题。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体现的是财务政策,取决于决策人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企业的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上决定了企业的增长速度。可持续增长率从深层次综合揭示了企业的增长速度与目前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以及盈余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在目前状况下销售所能达到的较高增长速度。计算可持续增长率并不是说企业的增长速度不能高于或低于这一指标,而是通过它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标准。一般来讲,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偏离程度以及造成这种偏离的原因对未来销售增长情况进行分析。

2、实际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时的财务管理策略。当企业实际增长率超过可持续增长率时,企业的管理者不能盲目乐观,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财务问题。一般来说,销售的快速增长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资源紧张、资金短缺,如果企业无法解决日益扩大的资金短缺,就会出现技术性支付困难,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成长性破产”。对于成长期企业的增长过快问题,通常采取以下策略:(1)增发新股。企业增发新股要考虑:增发新股的可行性;股票发行成本;控股权的稀释程度。(2)提高财务杠杆。如发行债券或长期借款。但随着债务的增加,企业和现有债权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随之增加,而且新的债券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债券安全,通常会对企业的再融资作出严格规定。(3)提高留存收益率。但收益留存率的上限是100%,而且取决于股东对于投资回报的前景和心理期望。(4)有益的剥离。通过出售收益仅敷支出的生产经营或非主业资产直接产生现金;通过摒弃某些增长点以减少实际销售增长,缩小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之间的差距。(5)定价。当销售增长相对于筹资能力而言太高时,就必须提高价格以减少增长,而较高的价格不仅增加了销售利润率,同样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增长率。(6)提高总资产周转率。通过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多进货、少自制以减少积压库存,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出售或出租闲置固定资产等措施来提高总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可持续增长率。(7)兼并。有两种企业是理想的兼并对象。一种是以“现金牛”出名的刚进入成熟期的企业,这种企业正在为多余的现金流量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另一种是财务策略相对保守的企业,这种企业能给双方的结合带来较强的变现性和贷款能力。

3、实际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时的财务管理策略。当企业实际增长率低于可持续增长率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进行判断。对于长时间的资金盈余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寻找新的销售增长点。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实际增长率可能低于可持续增长率,企业由曾经的现金吸收者转变为现金创造者。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老产品的升级,或者调整产品结构,以刺激未来销售的增长;(2)偿还以前年度债务。利用盈余资金偿还部分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调整债务结构。(3)兼并。通过兼并来处理闲置的资金,购买成长以缩小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距。(4)把钱还给股东。当企业进入衰退期,又找不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进行有效转型时,企业可以增加股利甚至购回部分股票。增加股利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而回购股票可以改善企业资本机构,还可以提高每股收益率,从而缩小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距。

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协调关系

企业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不再是个体行为,各项经营活动都可能对社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企业还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处理与之的协调关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是十分重要。

1、处理好与债权人的关系。企业生产首先要处理好与债权人的关系,使债权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一方面是企业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该选择对企业立业和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分支机构多、便利、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当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时,债权人才会与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企业获取了资金,才能持续发展。

2、关心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引进人才的条件。对已有的人才,企业的所有者必须能够放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满足他们自我成就的需要。而对于在生产车间的普通员工企业领导也要视他们为企业的重要的创造价值的主体。应该尊重他们,试着采取亲情式的管理,从生活中每件小事上关心员工,急员工之所急。

3、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并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活动。宏观环境的变化着企业的发展,当宏观环境、政策变化时,企业所受的影响比大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企业更应该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并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活动。市场的法则中优胜劣汰,经济实力不平等很难保障不同的企业具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国家以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行为的调控,可使中小企业的运行符合社会公平的一般条件。因此作为经济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应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让当地政府感觉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如能为其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企业应注重其在市场上的形象,不偷税,不漏税,不污染环境等;作为政府,应该认识到企业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法规的制定来扶持企业,如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特别是高新企业,通过制定“三免五减”的税收政策来扶持企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对企业以资金拨款来扶持企业。

以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较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对企业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和强化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制度、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可持续成长能力目标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国情,是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论文

【摘要】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企业迫切需要一些新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其经营业绩。本文在介绍经济增加值基本思想的同时,着重阐述了该指标的显著优越性及其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EVA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为了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必须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认真研究,因为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向导,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如何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更、更有操作性显得极其重要。

纵观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观,无论是产值较大化,利润较大化,还是股东财富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尽管它们的表达方式和主体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均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并把它作为收益分配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即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含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一般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际上是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其实,早在几个世纪前,经济学家就认为“一个企业要为股东创造财富,就必须获得比其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更高的报酬。”其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edmarshall提出了经济收益的概念,并认为:“企业必须产生足够的利润以补偿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成本才能长期生存。”这样我们就必须提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目标评价体系以、恰当的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EVA较大化这一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运而生。

EVA概念的雏形起源于美国,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流行于全美,于九十年代中期逐步扩展至欧洲,其后发展至拉美及亚洲地区。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柯达集团曾成功利用EVA达到提高企业及股东价值的目标。EVA是英文Economicvalueadded的简称,亦即经济增加值,它是一种能够充分体

由此可见EVA是经济利润而非传统的会计利润,它必须在传统的会计利润中减去所有资本的费用。因而EVA最主要的特点是资本成本或加权资本成本率(WACC).根据传统的会计方法,很多公司是有盈利的,但实际上在这些公司中有不少正在蚕食股东财富及利润的行为,因为这些公司所获得的利润低于其资本成本。而EVA恰好是对以上问题的纠正,换言之,EVA是由股东所定义的盈利水平,是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利润。如果股东的预期利润目标为15%,即表示他们可获得的税后利润超过资本的15%,而在以前的利润均只代表了一个低的可接受投资风险的代价。

同时EVA也是一条能将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结合的纽带。对于经营者而言,所有者采用以EVA为基础的红利激励计划,使得经营者必须在提倡EVA的压力下提高资本运营管理能力,同时经营者也必须更有效的使用留存收益,提高融资效率,因为EVA使他人认识到企业的所有资源都是有代价的,运用EVA为基础的红利计划时,并不是只根据EVA的正或负进行奖励,而是根据EVA的增长进行奖励。而在另外一方面,在EVA系统下通过设置将红利报酬与红利支付分割开的红利银行,可防止经营者操作EVA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给予高业绩的诚实经理提供了很大的激励。对于股东所有者而言,EVA开发了企业四个方面的潜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节省税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利润增加;提高资本营运管理的能力,通过对资产的重组提高利润效率;追求健康的,有经济利润的增长,只要新项目、新产业、新规模给投资者带来比机会成本更高的回报率,就授予基层经理更大的灵活机动权和更大的责任压力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也能妥善的处理冲突,减低成本。

由此可见,EVA有利于将经营者利润与股东利益协调一致,维护股东权益,EVA较大化的实质就是权衡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较大化。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标准,它与其它常见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有着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和利润较大化,财富较大化相比,EVA较大化更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在利润较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最容易诱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财富较大化”的财务目标克服了利润较大化目标导致的短期行为,但也存在以下缺陷:股东财富与利润有直接关系,“财富较大化”仍不能与“利润较大化”脱离关系。而EVA较大化目标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EVA原理认为,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战略并购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成本应予以资本化。因此,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经营者进行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因而EVA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正相关,使企业能够获得长期、持续的增长。

其二、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了融资效率。“琢食顺序理论”⑤就说明了企业人在融资方式选择上的偏好,运用EVA以前,由于内部留存收益筹资无需支付任何成本,且不需与投资者签订某种协议,也不会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其他限制,内部留存收益往往被经营者视为成本低的筹资方式大加采用,而较少地考虑这笔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另外人偏爱多保留利润会形成较多可由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从而加大成本,EVA则促进经营者考虑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扭转经营者的投筹资观念,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促进股东的权益较大化。

其三,EVA与MVA(市场增加值)正相关,能够正确评估公司的市场价值,MVA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股东和债权人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它是一个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考核指标。由MVA可以直接度量企业给股东带来的收益,故已成为国际上衡量公司价值变化的通用指标。(MVA=ROIC-WACC)×投入资本/WACC-R其中R为企业未来年度现金流量的增长速度。UyemuraRantor和PettiT于1996年选择了100家美国银行1986到1995年的MVA和EVA及各种财务指标数据,经经验研究还发动MVA与EVA之间相关关系最强,同时还可看到EVA与其它财务指标相比,它对MVA的解释度明显较高。

其四,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避免了财务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冲突。在许多公司,管理层在进行资本预算时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DCF),而在业绩评价时却又采用基于利润的另一指标如EPS、ROE等,这显然违背了事前预算和事后评价要采用同一指标的原则,不仅容易引起企

业内部管理上的混乱,而且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也难以保持一致。而EVA指标不仅可以用于业绩评价,而且也可以用于资本预算、收购定价、激励性补偿计划等几乎公司财务的所有方面。这是EVA更容易改变企业业绩评价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

其五,EVA概念简明,易于应用和其它财务目标的指标相比,EVA的概念并不深奥,即使是非财务人员也能够从对该指标的简单描述中理解其含义,这使得它在企业内部推广非常方便。事实上在推出EVA指标的同一时期,一些学者也开发了许多以股东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指标,如投资的现金流量收益、现金价值增量、股东价值增量、调整经济值等,这些指标在理念上与EVA基本一致,但它们计算非常复杂,从而使起在企业内部的推广受到阻碍。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经济增加值指标。

其六,EVA能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现代财务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总是期望至少能获得低的投资机会报酬,否则就会把资金投向别处。由于EVA反映了投资者投资与企业所能获得的真实报酬,因此能够正确引导投资者将资金投向于能为社会真正创造财富的企业,从而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实现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

综上所述,采用EVA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种科学而现实的选择。EVA真正考虑了所有的资金成本,真正的将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较大限度的结合起来,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冲突,使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股东财富较大化趋于一致,从而实现了企业盈利的经济目标。同时采用EVA较大化的理财目标有助于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和国企扭亏提供了可操作的一个方案,极大地发挥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经营思想正有传统的利润较大化向股东权益较大化转变,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依据也逐渐由传统的会计指标转向股东价值指标,然而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大量上市公司的负债率极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企图尽量减少债务的利息开支来保障利润指标。根据:Modigliani-miner理论,权益资本比债务资本的机会成本高的多,显然这些负债率极低的公司忽略了资本成本的作用和资本结构的优化。EVA指标虽也有一定的有限性,但用它代替利润指标可以更好的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激励他们的创造热情,为股东赢得更多的收益,并可以推动中国股市进一步的走向成熟。

随者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EVA概念将被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同,EVA的广泛应用也必将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推动中国股市走向成熟,但EVA的应用必须适应我国独特的文化与政策,所以我们应努力探索如何将EVA成功引入我国各个行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较大限度发挥其效用。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分析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环节、多层次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其运行目标也必然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目标综合而成的目标体系。位于这一目标体系顶端的是该系统的总目标,位于这一目标体系下属层级的是该系统的分目标。财务管理的分目标服从于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则决定于财务管理的目的。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是实现财务管理目的的前提。本文拟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科学设置问题作一探讨。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不同观点的评价

有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有总产值较大化、利润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等多种界定(荆新,1998)。下面,便对这些界定逐一评价,以求为科学地设定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总目标提供依据。

1.对以总产值较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评价。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社会总产值目标曾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目标。与其相应,总产值较大化也曾成为我国国营企业的奋斗目标。调查资料表明,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产值偏好(董辅(礻+乃),1992)。由此是否可以推论,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值较大化曾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产值较大化曾是国营企业的生产目标,但并不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是因为产值不属于财务的范畴,也就不可能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流动资金、固定资金、专用基金三大资金的专项专用。国家正是通过企业对三大资金的管理,达到实现国家的生产目标、投资目标和社会福利目标的目的。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国有企业的改制,以确保三大资金专项专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旧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所取代。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

2.对以利润较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评价。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利益关系简单,实现利润较大化无疑是当时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然而,在现代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利益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除要实现利润目标以外,还必须同时考虑降低财务风险和谋求长远发展的问题。而利润较大化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无法涵盖规避财务风险与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3.对以股东财富较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不同于利润较大化目标,后者只是体现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前者则不仅反映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还蕴涵了企业对降低财务风险与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与利润较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无疑更具性与综合性。但也应该看到,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仅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不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即便是上市公司,该目标也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在股票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股东财富的多少取决于股票市价的高低,而股票市价除与公司自身的经营、财务状况相关外,还要受到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既然如此,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就不是公司所能有效控制的,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无疑会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二是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一个能层层分解的目标体系,否则就无法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发挥指导、调节、控制作用,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显然不具有可层层分解这一特质。

4.对以企业价值较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在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种界定中,企业价值较大化恐怕是目前最受推崇的一种说法。笔者认为,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较大化颇具科学性。其根据在于:一是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内含了对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与稳健的发展前景等多重要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二是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也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认为,该目标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问题尚待解决,因此,该目标至今还只具有理论价值,尚不具备实践价值与现实价值。

综上所述,总产值较大化是我国企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目标,而非财务管理目标;利润较大化目标曾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同,并得到过广泛运用,终因其内容单一而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较大化目标内容单一的缺陷,却因不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而无法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只因存在种种技术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难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总目标。

二、财务管理总目标与企业运营目的的关系

人们往往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财务管理的目的混为一谈。实际上,财务管理的目标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目的的具体化,是为实现财务管理目的而设置的。一般说来,财务管理的目的是相对稳定的、抽象的、简约的,而财务管理目标则是随着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的、具体的、丰富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规模不大,需要预付的资本不多,单个资本便通常能满足投资建厂与生产经营的需要。故此,企业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自有资金。在这种单一自有资本的结构下,由于企业只需承担经营风险,而无需承担财务风险,且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意图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和解决资本积累的问题,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比较简单,即只要确定好利润目标并付诸实施,也就架起了通向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的桥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个资本逐渐失去了独立运营的能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信用经济加速发展,股份经济应运而生,企业资金来源逐步转向多元化与分散化,借人资本、股份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上述变化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

1.单一的自有资本结构向自有资本和借贷资本并存的二元结构的转变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自有资本运动的目的在于不断增值,取得尽可能高的或满意的投资报酬,借贷资本运动的目的则在于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资本运动的目的不同,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有所不同。自有资本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利润的较大化。而债权人出于对自身所投资金的增值性与安全性的双重考虑,则不仅要求借人资本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还必然要求借入资本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形成,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以法律手段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在国家的民商事基本法、民商特别法和刑事法等法规中,一般都列入了有关破产实体、破产事件,破产犯罪及其刑罚的规定,许多国家还专门颁布了破产法(王保树,1997)。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实施破产的请求,以维护债权人自身的权益。在这种法律环境下,一个企业既便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但若发生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也有可能发生资金

筹集的困难,甚至被破产清算的危险。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既然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也就必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

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现代企业的利益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利益主体,而是由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员工、国家等组成的多元利益主体。企业的所有者按其拥有股份的多寡,可被分为控股的大股东和非控股的小股东。大小股东的利益既相统一,又相矛盾。控股的大股东,更看重长远利益,希望有更多的利润用于资本积累,使企业获得更深厚的生存基础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非控股的小股东,更看重现期利益,希望有更多的利润转化为股利,成为被瓜分的对象。至于企业的员工,据有关资料显示,则通常具有较为强烈的消费偏向与福利性冲动倾向(董辅(礻+乃),1992)。在企业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利益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处理好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保持适度的资本积累率,就成为确保企业稳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将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成为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与利益主体结构的特点,单纯以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已不足以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只有确立以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积累能力三位一体的目标组合,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应该是企业财务状况目标、企业财务成果目标和企业资本积累目标三者的综合。按照这一总目标的要求,企业既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又要获取满意的财务成果,还要保持适当的积累水平。

所谓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具有合理的资本结构和拥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现金流量,从而能够维系较低的资金成本水平与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所谓满意的财务成果,是指企业获得了较高的资本报酬率。所谓适当的积累水平,是指企业在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关系的前提下,使自身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的留利水平。

设置企业财务指标的目的,在于考核与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按照企业财务指标所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将财务指标分为四类,即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和反映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反映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对应于企业资本积累的目标。由于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是对企业资金周转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指标,而资金周转的快慢取决于资金占用额和资金周转额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又会同时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所以,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既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又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概而言之,将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总目标界定为财务状况目标、财务成果目标与资本积累目标的综合,与目前企业所通行的财务指标体系的构成是一致的。笔者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认识不过是对现实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

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才能够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而笔者所架构的财务管理总目标与现行的企业财务指标的一致性,正是前者的可控性与可分解性的具体体现,或者说,现行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不过是对笔者所架构的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既然企业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值的预设来体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要求的,那么,财务指标值预设的合理程度,也就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有的同志认为,系统运行的目标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是多元的,否则就会因多元目标间的矛盾、冲突而无法将目标落到实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目标是系统目的的体现,是实现系统目的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任何一个社会系统,其活动内容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复杂的。多样的复杂的活动内容,必然受制于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的。而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的,又必然使活动主体追逐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标。笔者认为,企业所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并不在于其是一元还是多元,而在于所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把财务状况、财务成果与资本积累三大目标同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只要把每一项目标值都设定为一个合理区间,而不是设定为一个点,在三维坐标系中,就不难找到三大目标值彼此协调、相互重合的区域。这一重合区域中的任何一个点的三维坐标值的实现,都意味着三重目标的同时实现。

综上所述,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应从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资本积累三个方面来搭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体系。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较高的资本报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适度的资本积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求得三者的统一与协调,企业才可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条件。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多种,其中以利润较大化、每股盈余较大化和股东财富较大化或企业价值较大化等目标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笔者认为,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结合是最为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三个观点的涵义

1、利润较大化。这种观点认为,根据经济学原理,利润表示新创造的财富。企业利润越大,表明企业所创造的财富越多,整个社会财富亦会因此而增大。所以,应该把追求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把利润作为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经营管理业绩的依据。

2、每股盈余较大化。这种观点认为,用每股盈余(或权益资本净利率)概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把企业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克服了以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的不足。

3、股东财富较大化。这种观点认为,股东投资企业的目标是以获得高额回报来扩大财富,作为企业的投资者,企业价值较大化,就是股东财富较大化。因此,企业应把股东财富较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以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结合为目标

企业利润较大化、每股盈余较大化和股东财富较大化或企业价值较大化,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毫无疑问,追求利润是市场经济中每个企业的首要任务,利润较大化应是所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每项投资决策都应以保障盈利为前提。但是当企业利润随销售收入增长而增长,销售收入的大部分不是以货币资金形式收回,而是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这时的利润是随着销售收入增加了,但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好。把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不行的。

为此企业财务管理不能把利润较大化作为的目标,还必须有其他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财务状况化。对企业所有者而言,他需要的是利润尽可能较大、最多。但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不仅有所有者,还有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企业员工等。对债权人来说,最要紧的是企业能按时还本付息,清偿到期债务,也就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企业管理当局,除了满足所有者的需要外,还必须顾及到债权人的利益,否则,就会堵塞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如丧失市场信誉,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了。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的合理组合。

三、企业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的实质

1、企业利润较大化的实质。在具体的实务中,利润较大化的内涵应该包括:(1)经营期间利润较大。在现行会计报表体系中,指年度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较大。(2)单项投资项目利润较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追求某一年度利润较大化,而且还应要求每项投资利润较大化。

2、企业财务状况化的实质。财务状况化的意义在于:(1)企业财务结构合理化。即指企业内部资产与负债之间,以及资产、负债内部各项目的分布情况结构是否合理。(2)企业价值较大化。企业的价值通常可以用企业资产的数量、质量以及未来的获利能力和领导层创新能力来综合衡量。

四、以企业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兼顾了债权人、职工、社会等方面的利益,有助于协调各相关主体的关系

1、企业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顾及了债权人的利益。企业利润较大化和企业财务状况化的含义之一就是所有者权益较大,由于债权人在收益分配上有优于企业所有者的权利,即只有在债权人按时收本获息的利益得到保障后,才能向所有者分配收益。所以,所有者权益达到较大必须以债权人的利益实现为前提。

2、企业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把实现劳动者权益较大列为其内容之一。经营管理者和职工都是企业的劳动者,企业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也有助于企业劳动者利益较大化的实现。只有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和较大程度的实现,他们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长久地辛勤劳动。

利润较大化和财务状况化的内容。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在追求自身效益的同时,还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商业道德的约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其内容包括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支持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只有将这两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随情况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保障获取较大的回报。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模式浅议

[论文关键词]模式 财务管理 目标

[论文摘要]我国企业目前主要问题是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特别是不重视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资金运动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如何较大限度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为此必须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经过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要研究财务管理的适当模式,必然首先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

确定适合目前我国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首先应该明确,究竟哪些利益集团会对财务管理目标造成影响。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能否选择出财务管理目标?

在选择利益集团时候,我们基于这样的标准:哪些集团对企业有投入,即对企业有资金、劳动或服务方面的投入;哪些集团将要分享企业的收益,即从企业取得诸如工资、奖金、利息、股息和税收等各种报酬;哪些集团必须承担企业风险,即当企业失败时,会承担一定损失。根据这些标准,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所有者。企业的所有者,也就是企业最初的直接投资人,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企业经理的任免也由董事会决定。另外,企业所有者也是企业收益的分享者和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

(二)企业债权人。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债权人必然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尽量做到能够到期偿债,维护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企业职工。企业职工包括一般的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当企业失败时,他们要承担重大风险,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大。因此,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职工的利益。

(四)国家税务机关。国家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维护企业的社会环境安全,因此要分享企业的收益,要求企业依法纳税。国家作为企业不请自来的利益分享者,带有强制的色彩,而且分享企业很大份额的利润,因此,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这些企业集团利益者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集团相互妥协、共同作用,借此来实现他们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所以,把企业价值较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较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较大。

企业价值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符合各方面利益集团的要求,能够较大限度的克服以往各个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整个企业集团其起着战略决策作用。

1.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健全全新的企业制度,要求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形式,并且在改革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这就需要有水平的财务管理加以制约和规范。而在企业制度下,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也需要财务管理对之有效地规范。

2.维护企业资产的需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有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各投资者资产的较大效能,并确保其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财务手段。因为资产管理孤立于财务管理之外,资产管理也就成了空想。从资本金制度角度看,随着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逐步由资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实现资本的滚动增值必须要有高效的财务管理,否则,资本保全就没有保障,更谈不上资本增值。

3.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欲在竞争中取胜,避免被淘汰的厄运,这种优胜劣汰机制需要真实的财务管理。没有有效良好的财务管理,必然会导致企业降低收益,被市场淘汰。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离不开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更需要强化财务管理。

(二)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几种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集权和分权结合型”三种。

1.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有企业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控制和统一管理。其特点是大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于上级

主管部门,下级分公司、部门很少涉及到企业的决策权,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由上级控制,资本筹集、投资、收益分配、资产重组、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事项也都由上级统一管理。尤其我国早期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权限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和国家控制,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虚设,财务管理工作失控,经济效益低下。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的建立,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许多问题和弊端。

2.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下级部门和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上级公司和管理部门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体制。各个下级部门和子公司在资本融入及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作出重大的财务决策。

3.集权和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集权和的分权是没有的,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是一种集资金筹集、运用、回收与分配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集权模式。上级公司主要侧重对方向性问题的集权,对下级公司的具体事务则可分权,强调结果控制,但不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只是有选择地对重大问题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型设计中,集权、分权程度的把握是集团财务管理的一个难点,若运筹得当,此模型既能发挥集团上级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下级部门和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是很多集团追求的相对理想模式。

(三)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为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科学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已经由单一的国营企业向集团化和跨国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转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带来的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分配多极化,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随之分离。围绕企业投资主体,自主理财;优化资金管理,确保权益人资产受益、资本保全和增值;体现按资分利、按股分红原则,合理分配各方收益,维护投资各方合法权益。科学的管理,是使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保障的有效途径。为形成调节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关系的制衡和约束机制,企业财务工作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预测、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平衡各方关系,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一个理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该是集权与分权适度,责权利均衡的管理体系。企业对各下属部门和子公司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分散经营自主权等方式,安排各公司的财务责权利体系。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只对重大事务进行决策,并且把权力与责任对等化,切实做到谁执行谁负责,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适当下放权力,使财务人员由决策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决策的参与者,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克服企业财务决策权过于集中的弊端,而且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反应,抓住那些突如其来的商机。

集权和分权适当的模式,使得企业上级部门作为财务管理决策机构,主要行使投资中心、利润中心职权,集中统一管理带有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如投资规划、资产组合、资本受益、产品系列开发等重大事项;而下属部门和子公司可依不同理财环境自主运作具体战术性问题、日常财务决策管理,企业上级部门仅给予宏观指导。此模式强调恰当的集权与分权,这样既能发挥集团上级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下级公司和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是很多企业集团追求的相对理想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 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明确现财思想、建立现财方法和措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为此,本文就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确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一浅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

人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主要表述为“企业利润较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事实上,这种观点偏面地将利润理解为企业的财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观点下,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二是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人资本额的关系;三是没有考虑获取利润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较大化”或者“股东财富较大化”,因为这种观点,既反映了利润取得的时间,也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受风险大小的影响。

二、实现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要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考虑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受到企业本身管理决策各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与财务管理活动、企业经首、管理措施、战略选择等方面联系起来考虑,企业也正是通过提高管理决策和改善外部环境这两大因素来实现其务管理目标的。

(一)管理决策因素

几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企业实施科学严密的投资计划将会大大减少项目的风险。多年来,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大都是由于投资失误所致。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规范和约束投资行为,对投资决策的主体、内容、程序、原则、责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尽可能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方法;二是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

1.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

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便企业的总价值较大,就是要寻找一种的资本结构,揭示资金成本、财务杠杆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确定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应该是“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筋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强的计划将产生较高的EPS,反之,当EBIT数额低于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弱的计划只能带来较低的EPS.另外,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

2.投资报酬率与风险。

企业的盈利总额并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企业为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在面临众多投资机会时,往往通过资本预算来作出长期计划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从量上分析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评价投资方案的基本标准。因此,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从而提高财务管理决策质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收益,收益面向未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符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含部分报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给债权人,以求较大限度地扩大企业财富。

3.股利决策。

股利决策的重要性是基于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响融资计划和资本预算;二是股利减少了留存盈余,会引起较高的债务权益比率。一般来说,企业的股利决策一方面应使所有者的财富较大化,另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当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时,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决策;当企业的收益超过投资者投资于别处所能获得的收益时,企业应保留盈余而不是分配,以实现股东财富较大化。

(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

1.法律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将受到法律的具体规范,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理财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经济环境。

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体制改革的相关措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企业能够正确地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对理财决策大有好处,国家对经济的优惠、鼓励和有利倾斜,企业如果认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趋利除弊。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之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证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察,从证券市场苑某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较大化。

三、相关问题的考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出发点和要求实现的目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会各有偏差,但目标只有一个,即“企业价值较大化”。概括起来,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紧密配合企业战略总目标,做好财务计划。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财务管理首先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计划并非一个资金问题,还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思考,以提高企业对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增加有利机会带来的收益。财务计划确定后,要将计划具体化,进行财务预算,进一步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预算,便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企业价值较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2.促使企业设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但单纯以成本低为标准,只局限于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较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便企业总体边际收益较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以求达到股东投资报酬率较大。

3.合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企业的资产不是无限的,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表现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资产消耗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产利用率方面。改变资产用途,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于存在明显资产闲置的企业,提高资产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之一。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商品来增加数量收益,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有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从企业战略意义上讲,提高资产利用率也是实现企业价值较大化的有效途径。

4.正确进行财务分析。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往往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改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欺周转率,并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企业 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较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较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 (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较大化” (祁怀锦,1999)。以利润较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较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较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较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较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较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较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较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较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较大化增值。因此现值较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较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较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较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较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较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四)股东财富较大化。这是近几年西方财务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股东财富较大化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量的,它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也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管是目前利润还是预期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种观点也有其缺陷。首先,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其次,股票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再次,它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

(五)企业价值较大化。所谓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企业潜在和未来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较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价值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荆新、王化成、刘俊彦,1998)。然而,该观点仍受到批评:一是概念上的模糊。大部分学者认为,“企业价值较大化就是股东财富较大化”(刘贵生等,1997)。但有学者认为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不是同一概念。“企业价值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价值”,而股东财富应“相当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王庆成,1999)。二是测算上的困难。如果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计量企业价值,“从理论上看来颇有道理,但是在实践的可操作上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果用资产评估值来计量,方法上虽然科学,但是 “资产评估通常在企业经营方式变更、资产流动、产权变更时采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业绩评价中费时费力,事实上也难行得通”(王庆成,1999)。

(六)所有者财富较大化。该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所有者财务较大化”(郭复初等,1997)。在我国国有经济改革中,所有者的概念已为众人接纳,对股份制企业来说,股东即为企业的所有者,对非股份制企业来说,企业的投资者即为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对企业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身财富能否得以较大限度增值,因此所有者财富较大化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它不仅符合非所有者之外的企业经济当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

(七)资金运动合理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实现企业资金运动合理化。(汪孝德、杨丹,1994)资金运动合理化就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出发点,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耗费、收入、分配等各环节的控制和企业各种资产形态的有效管理,使资金运用达到一个相对适应和合理的状态。它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企业资金流动行、安全性和赢利性的科学统一和协调。该观点的缺陷在于:一是目标本身不能直接量化,例如利润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等目标的表达都是量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资金运动化目标很难具体量化;二是资金运动是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一系列行为过程,资金运动化就是企业财务过程的化,仍没有回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八)持续发展能力较大化。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持续发展能力较大化 (李端生、李占国,1998)。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超经济性目标的高度统一,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兼顾,绝不能只是一项非常具体化、定量化、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财务指标;必须具有

综合性、兼容性,能够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能力,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财目标就是 “持续发展能力较大化”。笔者认为,该观点的可取之处在于:及时,能够在理财目标中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较高目标;第二,使企业的理财思路跳出资金管理的局限。其不足之处是: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较大化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企业目标,不是企业理财目标所能涵盖的。 “持续发展能力较大化”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的较高目标,企业理财目标应当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两者之间不能等同。(九)EVA较大化。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经济附加值 EVA较大化 (艾志群,2002)。EVA是公司营业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盈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后的经济利润。EVA较大化的理财目标能将所有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紧密衔接在一条纽带上,所有者主要基于企业 EVA的增长给经营者进行奖励,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冲突。EVA 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有利于经营者千方百计提高资金营运效果,并授予经营者更大的灵活机动权;EVA较大化的实质是企业的经济利润较大化,也是权衡了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较大化。但是,该观点的不足之处是:过分注重 EVA 易使企业忽视与其他契约关系的主体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除上述九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如有学者提出用权益资本利润率较大化目标具体衡量股东财富较大化的目标(王庆成,1999);有的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以企业价值较大化为主要目标,由社会责任、增值额、效用等一系列辅助目标组成 (张涛,1999);有的学者提出了 “财务决策只有以长期资本增值较大化为目标,才可能克服财务活动的短期化行为,从而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陆正飞,1996);有的学者提出“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较大化”(朱海芳,1996);有的学者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分层次,其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张先治,1997);还有学者提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有效增值较大化和相关利益协调化 (张卓、程凯、邓明然,2002)等。

二、研究财务管理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出发点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可以归结为两种。及时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所有者财富较大化”、“EVA较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长期资本增值”等。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由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社会公众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持有。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较大化”、 “相关者利益较大化”、“投资者、经营者和社会利益较大化”等。这种分歧实质上是两种企业观的分歧。其一是“所有者观念”,认为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二是“实体观念”,认为企业具有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的人格。从财务环境和经济理论来看,“实体观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首先,发达资本市场具有投资主体分散化、投资目的多元化的特征。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产权关系,即区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并促使其分离,这就要求确认企业的主体地位。再次,现代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之间的契约。有的论者指出,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重要的是应消除企业是由证券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这可以说是“实体观念”的经济学基础。,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本除了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其他形式的资本,在有的企业,这些已经成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实体观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结构问题

有些论者提出,财务管理目标是单一的。即便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其具体提法也存在种种差异。比如:①财务管理目标按范围不同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类,后者包括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和营运管理目标等。②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前者又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③财务管理目标应分为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后者是“追求个人效用较大化”。④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直接目标是利润,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等等观点。

笔者认为,及时,财务管理目标通常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因而不必按财务主体来划分财务管理目标。第二,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分目标或具体目标是实现财务总目标或基本目标的手段。第三,财务总目标应当从“实体观念”出发,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四,在经济体制、资本市场、企业所属产业、企业组织形式等财务环境因素不同时,真正能够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主体是不同的。如: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利益优先;资本市场不发达时,企业主要靠借款筹资,债权人很有“发言权”;在高科技、知识型产业中,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更具有重要性;在独资、合伙企业中,经营者与所有者往往是同一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要单纯得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特征。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问题

有的论者并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的问题。这可能是他们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并非指标计算,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某一指标”的“较大化”,因而没有必要再讨论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在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问题上的第二个分歧是,有的论者认为这种指标只有一个,而大多数强调财务管理目标结构的论者则设计了多个指标。第三个分歧是在指标的具体设计上,究竟用哪一个(些)指标。

笔者认为,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并不直接就是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比如,营销管理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其评价指标可以是质量投诉次数、“回头客”的多少等。其次,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指标是财务管理目标的量化表现形式,既然财务管理目标有内在结构,其评价指标也应该是一个体系,至于具体如何设计、计算和运用这些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变化的过程。从利润较大化到财富较大化再到企业价值较大化是主线发展过程,中间还有资金流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较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较大化等观点。现在又有人提出相关者利益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究竟哪个更适合我国企业,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该问题中出现的诸多观点,说明财务管理目标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立足现状,展望未来,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

(一) “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是当前呈主流性的学术观点,其他的一些新见解有不少是围绕企业价值较大化这一中心观点的修补和完善。

(二)注重协调企业多边财务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是确立企业理财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这里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的债权人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理财目标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相关主体的利益才是合理的。

(三)关注社会责任已经引入企业理财目标的内容。尽管对企业理财目标如何具体体现社会责任还未进行明确的探讨,但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

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基本约束条件;有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理财的目标之一等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的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四)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更应看重企业的长期利益。学者们对利润较大化等理财目标的批评,反映出学者们的一种期望: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理财目标不是好目标。因此,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试图确立一个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理财目标,在这样的理财目标中,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经营的风险价值和长期效益。

(五)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之一。在我国现行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小企业的理财目标、亏损企业的理财目标、高科技企业的理财目标、上市公司的理财目标和非上市企业的理财目标等。揭示了课题研究的一个趋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正逐步走向深入,向具体化发展。应当说,这种研究思路是正确的,它将有力推动企业理财目标研究的实证化和针对性。与此同时,企业理财目标也可能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分解,将总体财务目标具体落实到各级管理者的理财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试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利用价值形式,组织企业资金运动,正确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工作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认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可持续增长能力较大化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必须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从财务角度分析,销售增长其实就是资金增长。销售增长通常会引起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如果过度追求发展而无视企业的承担能力,可能会陷入危机无法自拔;而如果企业发展战略过分保守,增长太慢,就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最终为市场所淘汰或沦为收购的目标。因此,既能弥补增长不足又能防止增长过快的可持续增长能力较大化就成为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

1、可持续增长率的财务解释。罗伯特·C·希金斯教授将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企业销售所能增长的较大比率”。它基于以下假设:(1)企业意图以与市场条件所允许下的增长率一样的增长率发展;(2)企业管理层不能或不愿意发售新股;(3)企业已经有且打算继续维持一个目标资本结构和目标股利政策。在满足以上假设的前提下,我们得到企业的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且增加资产的现金只能来自于留存利润和增加负债。因此,我们得到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1)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本期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本期净利润×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权股东权益=期初权益资本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2)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本期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本期留存收益)=(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1-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权益乘数)÷(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权益乘数)

这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可持续增长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财务预测和计划指标,它的高低取决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这些构成要素分别涉及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股利政策和偿付到期长期债务能力。在分析这个指标时将涵盖三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表),它与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和现金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资产净利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即运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综合实力。至于采用“薄利多销”还是“厚利少销”的方针,则是政策选择问题。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体现的是财务政策,取决于决策人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企业的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上决定了企业的增长速度。可持续增长率从深层次综合揭示了企业的增长速度与目前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以及盈余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在目前状况下销售所能达到的较高增长速度。计算可持续增长率并不是说企业的增长速度不能高于或低于这一指标,而是通过它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标准。一般来讲,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偏离程度以及造成这种偏离的原因对未来销售增长情况进行分析。

2、实际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时的财务管理策略。当企业实际增长率超过可持续增长率时,企业的管理者不能盲目乐观,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财务问题。一般来说,销售的快速增长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资源紧张、资金短缺,如果企业无法解决日益扩大的资金短缺,就会出现技术性支付困难,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成长性破产”。对于成长期企业的增长过快问题,通常采取以下策略:(1)增发新股。企业增发新股要考虑:增发新股的可行性;股票发行成本;控股权的稀释程度。(2)提高财务杠杆。如发行债券或长期借款。但随着债务的增加,企业和现有债权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随之增加,而且新的债券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债券安全,通常会对企业的再融资作出严格规定。(3)提高留存收益率。但收益留存率的上限是,而且取决于股东对于投资回报的前景和心理期望。(4)有益的剥离。通过出售收益仅敷支出的生产经营或非主业资产直接产生现金;通过摒弃某些增长点以减少实际销售增长,缩小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之间的差距。(5)定价。当销售增长相对于筹资能力而言太高时,就必须提高价格以减少增长,而较高的价格不仅增加了销售利润率,同样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增长率。(6)提高总资产周转率。通过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多进货、少自制以减少积压库存,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出售或出租闲置固定资产等措施来提高总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可持续增长率。(7)兼并。有两种企业是理想的兼并对象。一种是以“现金牛”出名的刚进入成熟期的企业,这种企业正在为多余的现金流量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另一种是财务策略相对保守的企业,这种企业能给双方的结合带来较强的变现性和贷款能力。

3、实际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时的财务管理策略。当企业实际增长率低于可持续增长率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进行判断。对于长时间的资金盈余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寻找新的销售增长点。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实际增长率可能低于可持续增长率,企业由曾经的现金吸收者转变为现金创造者。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老产品的升级,或者调整产品结构,以刺激未来销售的增长;(2)偿还以前年度债务。利用盈余资金偿还部分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调整债务结构。(3)兼并。通过兼并来处理闲置的资金,购买成长以缩小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距。(4)把钱还给股东。当企业进入衰退期,又找不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进行有效转型时,企业可以增加股利甚至购回部分股票。增加股利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而回购股票可以改善企业资本机构,还可以提高每股收益率,从而缩小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距。

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协调关系

企业的任何一个行

为都不再是个体行为,各项经营活动都可能对社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企业还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处理与之的协调关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是十分重要。

1、处理好与债权人的关系。企业生产首先要处理好与债权人的关系,使债权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一方面是企业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该选择对企业立业和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分支机构多、便利、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当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时,债权人才会与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企业获取了资金,才能持续发展。

2、关心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引进人才的条件。对已有的人才,企业的所有者必须能够放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满足他们自我成就的需要。而对于在生产车间的普通员工企业领导也要视他们为企业的重要的创造价值的主体。应该尊重他们,试着采取亲情式的管理,从生活中每件小事上关心员工,急员工之所急。

3、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并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活动。宏观环境的变化着企业的发展,当宏观环境、政策变化时,企业所受的影响比大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企业更应该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并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活动。市场的法则中优胜劣汰,经济实力不平等很难保障不同的企业具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国家以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行为的调控,可使中小企业的运行符合社会公平的一般条件。因此作为经济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应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让当地政府感觉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如能为其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企业应注重其在市场上的形象,不偷税,不漏税,不污染环境等;作为政府,应该认识到企业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法规的制定来扶持企业,如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特别是高新企业,通过制定“三免五减”的税收政策来扶持企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对企业以资金拨款来扶持企业。

以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较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对企业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和强化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制度、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可持续成长能力目标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国情,是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了当前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一个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合理的评价标准,即市场经济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特征,运用该评价标准对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几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进行了评述,选定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是比较科学的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近些年来,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论著发表了不少,但众说不一,各执一词,未能形成共识。这种对目标理论认识上的不统一,很难对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予以正确地指导,甚至还有可能把企业带入歧途。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后果的产生,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和现实目标的选择作深入探讨。本文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近些年来所发表的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著的学习,感到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各自都是就自身提出的目标本身或相互比较来分析其优缺点,未能使用一个科学的可共大家共同使用的客观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这也可能就是在这方面未能形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吧!反过来,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达成共识,就必须寻求一个能够客观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优劣的科学评价标准。这个科学而又客观的评价标准如何来确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目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来寻找答案。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树立起完成目标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其为自觉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共同奋斗;其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其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认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既然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伴随财务目标管理而产生,它又为企业的财务目标管理而服务,那么所提出(或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适应财务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否达到财务目标管理的三个目的,就是评价该目标是否正确的科学评价标准。依据目标管理确定目标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推行目标管理的基本经验,笔者认为,既能够适应财务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又能够达到财务目标管理的三个目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如下五个特征:

1.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所谓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相抵触。何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对于这个问题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著中有高度的概括:“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障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间南巡讲话中也有高度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强调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呢?大家知道,在经济社会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主要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这种规律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剥削横行的社会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被强制为追求统治阶级的较大经济利益,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则强调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物质利益上强调共同富裕。显然二者的差异很大,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目标上的根本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它就必然维护资本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它就必须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在这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国企业,当然应使它的财务管理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只有这样,目标才能有现实意义,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也只有这样,目标才具有中国特色。

2.统一性。所谓统一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能使制约企业发展的与目标有关的几个主要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该特征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框定在企业范围内。在企业范围内制约企业发展而又与目标密切关联的主要矛盾有如下三个: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各自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收益和风险的矛盾以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大家知道,企业是由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组合而成的经济联合体,他们又各自带着不同的经济利益目标来创办企业,例如:企业的所有者追求分取红利和资本增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则追求自身的经济收入。既然如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这三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目标必须予以体现,并且应使这三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统一。能够使这三者达成统一的途径就是在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明确各自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在制定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时,要由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代表进行充分协商。通过协商能够使之达成统一的基础就是发展企业和互相让利,使各自目标达到满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明确体现组成企业的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是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的需要,它是形成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使企业具有活力的基本条件。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存在着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科学的目标管理应该使这个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统一的办法是企业在赚取收益时要不忘风险,同时要正确处理风险,在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目前利益应服从长远利益。这两个矛盾都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在命名和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使目标能够体现这两个矛盾的正确解决,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科学性的主要标志。

3.货币性。所谓货币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必须能够以货币度量。大家知道,企业财务管理是运用经济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它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资金,反映经济价值必须能以货币度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货币性是它区别于企业内其他不同性质管理目标的显著性特征。

4.明晰性。所谓明晰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概念清楚、措词、内容明确。在财务管理目标中,企业所确定的财务 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工作的奋斗方向,是落实企业经济责任的条件和手段,是检查考核企业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标准,目标具有明晰性就可使目标管理方向明确、便于分解落实、有利于目标完成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总之,目标具有明晰性是目标具有可操作的前提。

5.可控性。所谓可控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密切相关,企业的理财人员对其能够进行控制。目标具有可控性是目标管理对目标确定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目标管理是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一种最为有效的管理形式。企业经济责任制是一种以经济责任为核心,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从经济责任制角度来看,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质上是在明确规定企业财务管理的责任。如果所明确的财务管理责任与企业理财人员的工作无关或关系不紧密,企业的理财人员经过努力对其无法控制,那么,这种经济责任将无法落实,也不可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就形同虚设,严重者还会挫伤企业理财人员的积极性。目标不具有可控性是目标管理的大忌。可控性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将所确定的量化指标可以按照工作的性质和业务的职责在所属范围内进行分解落实,以形成所属分部的可控指标。

除此而外,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所确定的具体定量性的财务指标还应具有先进性特征。具体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先进性特征,能起到对广大职工群众和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鼓动性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企业的内在潜力。

以上我们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基本特征,这五大特征分别是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它们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较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具备这五大特征,才能说它是科学的,如果它缺少某一、两个特征,该目标的科学性将会大打折扣。

二、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价。

下面我们运用所概括的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

1.利润较大化目标。主张把利润较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不少。该观点在我国主要产生于粉碎“”以后。该观点的提出,在当时对于批驳“”批判利润挂帅和奖金挂帅的错误行为,在微观经济领域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把企业从抓阶级斗争为纲引导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了,这对我国经济的转轨变形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目标管理角度看,它也符合货币性、可控性特征。但是,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这就与目标应具有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统一性和明晰性三个特征不太相符。作为目标缺少了这三个特征,就不利于建立企业的内部利益的制衡机制,目标的激励鼓动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这是该目标的重大缺陷。后来我国实行利润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所出现的大面积亏损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该目标缺少统一性特征,所以它未能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结果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短期行为。现在看来,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太恰当的。

2.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主张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也不少。何谓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典型指标是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将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与利润较大化目标相比较,它的较大优点是剔除了企业规模因素,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它同样具有与科学目标应具备的前三个特征不太相符的缺点,所以它并不能克服利润较大化目标所存在的致命弱点。

3.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在利润较大化目标和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受到严重挑战时,有的就借用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较大化来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股分制或公司制企业,用股东较大化目标替代利润较大化或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确实它有利于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实现股东财富较大化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发展,企业收益持续上升,股价稳中有升,股东财富才能达到较大,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该目标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等定量性指标来表示。所以它具有货币性、明晰性、可控性特征。但是该目标也存在重大缺陷。首先它的适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最主要的还是它有违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规律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该目标只追求股东一方的财富较大化,这就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可以预料,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看来,将该目标作为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很合适,但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目标还是有问题的。

4.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提出了以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取而代之。该目标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似乎实现了企业价值较大,就能满足企业的各方面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需要,但仔细分析起来,它的缺点更多。首先,它有违明晰性特征,企业价值这个概念很不,可以作多种解释:从性质上看,企业价值有企业经济价值、企业社会价值、企业人文价值之分;从时间上看,企业价值有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别。这里所讲的企业价值究竟指的是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其次,它没有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的目标究竟是干什么,这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不太相符。第三,它未能把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明确表示出来,这也有违统一性特征。第四,该目标很难实行分解,不能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个人。第五,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太多,好多外部因素企业财务部门也无法控制,这也有违可控性特征。由于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存在上述五大缺陷,所以它不适合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笔者认为,把它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还可以。“文秘站”版权所有

5.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为了克服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各种缺点,结合中国国情,笔者在1995年《理论与现代化》及时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企业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文章,在该文中,笔者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义为“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市场竞争为导向,力求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所有者(股东)财富和职工人均收入较大化。”将该目标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特征来比较,笔者认为,将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由企业来组成,企业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来组成,各企业都能较大限度地满足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目的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使组成企业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都富起来。其次,它符合统一性特征。它直接明确企业的目标由企业所有者(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和职工的目标来组成,主张三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使各自的目标统一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下。第三,它符合货币性特征,均可用货币量化,便于分解。第四,它符合明晰性特征,概念清楚、表达、没有疑义。第五,它符合可控性特征,如果将所有者(股东)财富量化,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来表示,所有者财富和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财务管理可控的指标。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符合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五大特征,所以将它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仅如此,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解决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谈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

(一)利润较大化。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通常将“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也往往建立在这一前提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将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具适用性。一则实现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长期亏损,势必导致资不抵债,从而陷入破产、倒闭境地,所以追求利润必然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二则企业追求利润较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三则利润的获取,不但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还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所以人们一度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表述为“企业利润较大化”。在这种观点下: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越多,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然而,这种观点片面地将利润理解为企业的财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利润取得时间、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及获取利润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二)股东财富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较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相比,由于它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无疑更为科学和合理。另外,股东(所有者)财富较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充分考虑了利润取得的时间性、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以及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这几个关键因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但同时,衡量股东财富的股票价格不稳定,不利于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不利于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仅适用于上市公司。

(三)企业价值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对企业资产的影响,因而许多企业将它当作的财务管理目标。但企业价值较大化的目标假说在理论上 还不成熟:(1)“企业价值较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且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所谓企业价值就是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而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不仅仅是根据企业目前的获力能力,更注重的是企业未来和潜在的获利能力,在实际中较难操作,实用性不强。(2)企业价值的概念模糊,其与股东财富的关系未理清。有观点认为“股东财富较大化”与“企业价值较大化”是一个要领的两种表述方式,但有的学业者认为企业价值不能等同于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指的是企业总资产的价值。而股东财富指的是企业对股东的回报,企业价值较大化的利益主体是企业,而股东财富较大化的利益主体是股东,由于理论界对企业价值的评说不一致,造成了其目标假设的理论也无法确定。(3)企业价值难以计量。由于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的界限模糊,因而其计量指标也不确定。“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他们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只强调一方利益忽视或损害另一方利益是不利企业长远发展的,而且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加强调职工的实际利益和各项应有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企业价值较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要求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应着眼于企业的总目标。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这是企业的重要本质属性,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经营应以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为总目标。而要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就要对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才能具备继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才能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企业才能获利。

其次,财务管理目标应协调各契约关系主体的利益。随着经济学界契约理论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把企业视为一个契约网络的观点,这种契约关系主要有: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契约关系的形成改变了企业要素所有者的地位,现代企业不再仅仅属于股东,而应归属于各利益关系主体,如债权人、股东、员工等等。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参加签约的各方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另外,从“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关系看,各契约关系的主体都为企业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他们的收益大小与其承担的风险高低相对称。所以说财务管理目标应力求使契约关系主体的利益较大化。

第三,财务管理目标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考虑社会责任。企业在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谋求利益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其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考虑其经济行为对国家、社会、公众的影响,才可能把“蛋糕”做得更大。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为此作出经常性的努力。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应是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它的内涵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出资者权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或企业财务管理在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上保持平衡。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是符合我国企业理财目标模式的三项基本要求。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障企业长期最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较大。这一目标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与股东财富较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1)这种经过企业努力所达到的“较大化”目标,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终极的静态过程;(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的股东;(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的认同感;(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的资金供应者;(5)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台对自己有利的法规,但一旦立法颁布实施,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都应严格执行;(6)关心客户的利益,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7)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的优化

,持续发展能力的增长等。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真正在企业中倾注心血的其实还是企业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而许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作为企业的股东常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投机者”角色,他们只关心市场上资本价差蕴涵的套利机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并着意。

二是从产权理论分析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目标。从产权理论角度可以推出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财富较大化目标的逻辑过程。一则非人力资本不仅易于观察和度量,而且具有可抵押性。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通过非人力资本抵押显示自己的信誉,而人力资本如人的知识、技术、能力等不经过使用过程,通常难以被观察和认可,而且人力资本与其主体天然不可侵害的特性又决定了人力资本是不能抵押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这些差异,决定了选择股东财富较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必然目标。二则人力资本与人非人力资本的产权差异决定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初始缔约时成为雇主,而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雇员,为了激发雇员的工作热情,较大限度地挖掘雇员人力资本的潜力,雇主从自身利益较大化出发,可能通过分享的方式使雇员的个人收益与企业的利润挂钩,并鼓励雇员参与多种形式的管理与决策。此时,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然要兼顾相关者的权益。如果雇员参与分权的要求达到雇主对企业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雇主可能关闭企业。可见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但出资者的权益要求仍占主导与决定地位。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是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化。这个目标的关键还在于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均衡点的度量。从以上的逻辑分析可以看出,出资者对其权益的让渡是以其总体效用的增加为目的的,如果分权导致了其总体效用下降,出资者必然采取策略应对直至关闭企业,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都将受损。因而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均衡点由股东的边际效用决定,其边际效用为正值,呈下降趋势,并以零为极限。从这个侧面也同样说明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应是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较大。

三是这一理财目标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虽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国有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在国有经济中,企业的行为主要受国家利益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双重制约,利益相关者财富较大符合国家利益的要求。另外,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我国企业更注重职工的利益和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各方利益,从而实现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符合我国经济改革与建设的基本要求,而股东财务富较大化符合这些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近些年来,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论著发表了不少,但众说不一,各执一词,未能形成共识。这种对目标理论认识上的不统一,很难对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予以正确地指导,甚至还有可能把企业带入歧途。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后果的产生,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和现实目标的选择作深入探讨。本文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近些年来所发表的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著的学习,感到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各自都是就自身提出的目标本身或相互比较来分析其优缺点,未能使用一个科学的可共大家共同使用的客观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这也可能就是在这方面未能形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吧!反过来,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达成共识,就必须寻求一个能够客观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优劣的科学评价标准。这个科学而又客观的评价标准如何来确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目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来寻找答案。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树立起完成目标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其为自觉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共同奋斗;其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其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认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既然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伴随财务目标管理而产生,它又为企业的财务目标管理而服务,那么所提出(或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适应财务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否达到财务目标管理的三个目的,就是评价该目标是否正确的科学评价标准。依据目标管理确定目标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推行目标管理的基本经验,笔者认为,既能够适应财务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又能够达到财务目标管理的三个目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如下五个特征:

1.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所谓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相抵触。何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对于这个问题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著中有高度的概括:“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障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间南巡讲话中也有高度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强调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呢?大家知道,在经济社会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主要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这种规律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剥削横行的社会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被强制为追求统治阶级的较大经济利益,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则强调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物质利益上强调共同富裕。显然二者的差异很大,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目标上的根本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它就必然维护资本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它就必须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在这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国企业,当然应使它的财务管理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只有这样,目标才能有现实意义,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也只有这样,目标才具有中国特色。

2.统一性。所谓统一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能使制约企业发展的与目标有关的几个主要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该特征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框定在企业范围内。在企业范围内制约企业发展而又与目标密切关联的主要矛盾有如下三个: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各自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收益和风险的矛盾以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大家知道,企业是由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组合而成的经济联合体,他们又各自带着不同的经济利益目标来创办企业,例如:企业的所有者追求分取红利和资本增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则追求自身的经济收入。既然如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这三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目标必须予以体现,并且应使这三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统一。能够使这三者达成统一的途径就是在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明确各自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在制定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时,要由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代表进行充分协商。通过协商能够使之达成统一的基础就是发展企业和互相让利,使各自目标达到满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明确体现组成企业的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是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的需要,它是形成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使企业具有活力的基本条件。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存在着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科学的目标管理应该使这个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统一的办法是企业在赚取收益时要不忘风险,同时要正确处理风险,在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目前利益应服从长远利益。这两个矛盾都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在命名和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使目标能够体现这两个矛盾的正确解决,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科学性的主要标志。

3.货币性。所谓货币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必须能够以货币度量。大家知道,企业财务管理是运用经济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它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资金,反映经济价值必须能以货币度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货币性是它区别于企业内其他不同性质管理目标的显著性特征。

4.明晰性。所谓明晰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概念清楚、措词、内容明确。在财务管理目标中,企业所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工作的奋斗方向,是落实企业经济责任的条件和手段,是检查考核企业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标准,目标具有明晰性就可使目标管理方向明确、便于分解落实、有利于目标完成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总之,目标具有明晰性是目标具有可操作的前提。

5.可控性。所谓可控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密切相关,企业的理财人员对其能够进行控制。 目标具有可控性是目标管理对目标确定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目标管理是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一种最为有效的管理形式。企业经济责任制是一种以经济责任为核心,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从经济责任制角度来看,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质上是在明确规定企业财务管理的责任。如果所明确的财务管理责任与企业理财人员的工作无关或关系不紧密,企业的理财人员经过努力对其无法控制,那么,这种经济责任将无法落实,也不可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就形同虚设,严重者还会挫伤企业理财人员的积极性。目标不具有可控性是目标管理的大忌。可控性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将所确定的量化指标可以按照工作的性质和业务的职责在所属范围内进行分解落实,以形成所属分部的可控指标。

除此而外,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所确定的具体定量性的财务指标还应具有先进性特征。具体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先进性特征,能起到对广大职工群众和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鼓动性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企业的内在潜力。

以上我们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基本特征,这五大特征分别是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它们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较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具备这五大特征,才能说它是科学的,如果它缺少某一、两个特征,该目标的科学性将会大打折扣。

二、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价。

下面我们运用所概括的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

1.利润较大化目标。主张把利润较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不少。该观点在我国主要产生于粉碎“”以后。该观点的提出,在当时对于批驳“”批判利润挂帅和奖金挂帅的错误行为,在微观经济领域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把企业从抓阶级斗争为纲引导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了,这对我国经济的转轨变形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目标管理角度看,它也符合货币性、可控性特征。但是,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这就与目标应具有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统一性和明晰性三个特征不太相符。作为目标缺少了这三个特征,就不利于建立企业的内部利益的制衡机制,目标的激励鼓动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这是该目标的重大缺陷。后来我国实行利润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所出现的大面积亏损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该目标缺少统一性特征,所以它未能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结果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短期行为。现在看来,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太恰当的。

2.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主张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也不少。何谓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典型指标是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将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与利润较大化目标相比较,它的较大优点是剔除了企业规模因素,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它同样具有与科学目标应具备的前三个特征不太相符的缺点,所以它并不能克服利润较大化目标所存在的致命弱点。

3.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在利润较大化目标和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受到严重挑战时,有的就借用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较大化来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股分制或公司制企业,用股东较大化目标替代利润较大化或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确实它有利于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实现股东财富较大化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发展,企业收益持续上升,股价稳中有升,股东财富才能达到较大,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该目标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等定量性指标来表示。所以它具有货币性、明晰性、可控性特征。但是该目标也存在重大缺陷。首先它的适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最主要的还是它有违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规律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该目标只追求股东一方的财富较大化,这就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可以预料,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看来,将该目标作为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很合适,但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目标还是有问题的。

4.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提出了以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取而代之。该目标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似乎实现了企业价值较大,就能满足企业的各方面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需要,但仔细分析起来,它的缺点更多。首先,它有违明晰性特征,企业价值这个概念很不,可以作多种解释:从性质上看,企业价值有企业经济价值、企业社会价值、企业人文价值之分;从时间上看,企业价值有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别。这里所讲的企业价值究竟指的是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其次,它没有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的目标究竟是干什么,这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不太相符。第三,它未能把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明确表示出来,这也有违统一性特征。第四,该目标很难实行分解,不能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个人。第五,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太多,好多外部因素企业财务部门也无法控制,这也有违可控性特征。由于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存在上述五大缺陷,所以它不适合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笔者认为,把它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还可以。

5.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为了克服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各种缺点,结合中国国情,笔者在1995年《理论与现代化》及时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企业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文章,在该文中,笔者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义为“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市场竞争为导向,力求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所有者(股东)财富和职工人均收入较大化。”将该目标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特征来比较,笔者认为,将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由企业来组成,企业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来组成,各企业都能较大限度地满足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目的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使组成企业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都富起来。其次,它符合统一性特征。它直接明确企业的目标由企业所有者(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和职工的目标来组成,主张三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使各自的目标统一于企[文秘站:]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下。第三,它符合货币性特征,均可用货币量化,便于分解。第四,它符合明晰性特征,概念清楚、表达、没有疑义。第五,它符合可控性特征,如果将所有者(股东)财富量化,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来表示,所有者财富和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财务管理可控的指标。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符合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五大特征,所以将它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仅如此,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解决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

企业 财务管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环节、多层次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其运行目标也必然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目标综合而成的目标体系。位于这一目标体系顶端的是该系统的总目标,位于这一目标体系下属层级的是该系统的分目标。财务管理的分目标服从于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则决定于财务管理的目的。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是实现财务管理目的的前提。本文拟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科学设置问题作一探讨。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不同观点的评价

有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有总产值较大化、利润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等多种界定(荆新,1998)。下面,便对这些界定逐一评价,以求为科学地设定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总目标提供依据。

1.对以总产值较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评价。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社会总产值目标曾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目标。与其相应,总产值较大化也曾成为我国国营企业的奋斗目标。调查资料表明,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产值偏好(董辅(礻+乃),1992)。由此是否可以推论,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值较大化曾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产值较大化曾是国营企业的生产目标,但并不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是因为产值不属于财务的范畴,也就不可能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流动资金、固定资金、专用基金三大资金的专项专用。国家正是通过企业对三大资金的管理,达到实现国家的生产目标、投资目标和社会福利目标的目的。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国有企业的改制,以确保三大资金专项专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旧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所取代。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

2.对以利润较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评价。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利益关系简单,实现利润较大化无疑是当时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然而,在现代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利益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除要实现利润目标以外,还必须同时考虑降低财务风险和谋求长远发展的问题。而利润较大化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无法涵盖规避财务风险与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3.对以股东财富较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不同于利润较大化目标,后者只是体现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前者则不仅反映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还蕴涵了企业对降低财务风险与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与利润较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无疑更具性与综合性。但也应该看到,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仅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不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即便是上市公司,该目标也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在股票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股东财富的多少取决于股票市价的高低,而股票市价除与公司自身的经营、财务状况相关外,还要受到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既然如此,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就不是公司所能有效控制的,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无疑会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二是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一个能层层分解的目标体系,否则就无法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发挥指导、调节、控制作用,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显然不具有可层层分解这一特质。

4.对以企业价值较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在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种界定中,企业价值较大化恐怕是目前最受推崇的一种说法。笔者认为,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较大化颇具科学性。其根据在于:一是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内含了对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与稳健的发展前景等多重要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二是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也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认为,该目标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问题尚待解决,因此,该目标至今还只具有理论价值,尚不具备实践价值与现实价值。

综上所述,总产值较大化是我国企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目标,而非财务管理目标;利润较大化目标曾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同,并得到过广泛运用,终因其内容单一而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较大化目标内容单一的缺陷,却因不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而无法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只因存在种种技术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难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总目标。

二、财务管理总目标与企业运营目的的关系

人们往往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财务管理的目的混为一谈。实际上,财务管理的目标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目的的具体化,是为实现财务管理目的而设置的。一般说来,财务管理的目的是相对稳定的、抽象的、简约的,而财务管理目标则是随着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的、具体的、丰富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规模不大,需要预付的资本不多,单个资本便通常能满足投资建厂与生产经营的需要。故此,企业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自有资金。在这种单一自有资本的结构下,由于企业只需承担经营风险,而无需承担财务风险,且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意图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和解决资本积累的问题,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比较简单,即只要确定好利润目标并付诸实施,也就架起了通向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的桥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个资本逐渐失去了独立运营的能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信用经济加速发展,股份经济应运而生,企业资金来源逐步转向多元化与分散化,借人资本、股份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上述变化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

1.单一的自有资本结构向自有资本和借贷资本并存的二元结构的转变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自有资本运动的目的在于不断增值,取得尽可能高的或满意的投资报酬,借贷资本运动的目的则在于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资本运动的目的不同,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有所不同。自有资本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利润的较大化。而债权人出于对自身所投资金的增值性与安全性的双重考虑,则不仅要求借人资本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还必然要求借入资本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形成,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以法律手段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在国家的民商事基本法、民商特别法和刑事法等法规中,一般都列入了有关破产实体、破产事件,破产犯罪及其刑罚的规定,许多国家还专门颁布了破产法(王保树,1997)。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实施破产的请求,以

维护债权人自身的权益。在这种法律环境下,一个企业既便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但若发生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也有可能发生资金筹集的困难,甚至被破产清算的危险。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既然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也就必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

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现代企业的利益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利益主体,而是由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员工、国家等组成的多元利益主体。企业的所有者按其拥有股份的多寡,可被分为控股的大股东和非控股的小股东。大小股东的利益既相统一,又相矛盾。控股的大股东,更看重长远利益,希望有更多的利润用于资本积累,使企业获得更深厚的生存基础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非控股的小股东,更看重现期利益,希望有更多的利润转化为股利,成为被瓜分的对象。至于企业的员工,据有关资料显示,则通常具有较为强烈的消费偏向与福利性冲动倾向(董辅(礻+乃),1992)。在企业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利益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处理好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保持适度的资本积累率,就成为确保企业稳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将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成为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与利益主体结构的特点,单纯以利润较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已不足以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只有确立以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积累能力三位一体的目标组合,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应该是企业财务状况目标、企业财务成果目标和企业资本积累目标三者的综合。按照这一总目标的要求,企业既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又要获取满意的财务成果,还要保持适当的积累水平。

所谓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具有合理的资本结构和拥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现金流量,从而能够维系较低的资金成本水平与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所谓满意的财务成果,是指企业获得了较高的资本报酬率。所谓适当的积累水平,是指企业在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关系的前提下,使自身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的留利水平。

设置企业财务指标的目的,在于考核与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按照企业财务指标所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将财务指标分为四类,即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和反映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反映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对应于企业资本积累的目标。由于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是对企业资金周转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指标,而资金周转的快慢取决于资金占用额和资金周转额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又会同时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所以,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既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又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概而言之,将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总目标界定为财务状况目标、财务成果目标与资本积累目标的综合,与目前企业所通行的财务指标体系的构成是一致的。笔者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认识不过是对现实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

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才能够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而笔者所架构的财务管理总目标与现行的企业财务指标的一致性,正是前者的可控性与可分解性的具体体现,或者说,现行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不过是对笔者所架构的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既然企业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值的预设来体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要求的,那么,财务指标值预设的合理程度,也就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有的同志认为,系统运行的目标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是多元的,否则就会因多元目标间的矛盾、冲突而无法将目标落到实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目标是系统目的的体现,是实现系统目的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任何一个社会系统,其活动内容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复杂的。多样的复杂的活动内容,必然受制于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的。而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的,又必然使活动主体追逐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标。笔者认为,企业所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并不在于其是一元还是多元,而在于所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把财务状况、财务成果与资本积累三大目标同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只要把每一项目标值都设定为一个合理区间,而不是设定为一个点,在三维坐标系中,就不难找到三大目标值彼此协调、相互重合的区域。这一重合区域中的任何一个点的三维坐标值的实现,都意味着三重目标的同时实现。

综上所述,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应从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资本积累三个方面来搭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体系。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较高的资本报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适度的资本积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求得三者的统一与协调,企业才可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条件。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浅析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及其新选择

【文章摘要】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目标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评析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并结合当代企业面临的新实际,提出顾客利益至上应该成为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选择。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顾客利益

近年来,对于财务管理的目标人们提出很多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利润较大化,每股盈余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企业价值较大化.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几种观点的评价

1、利润较大化。利润较大化一般是指企业的利润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大。如果每个企业都以利润较大化为目标,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资金就会流向利润高的企业,从而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但是利润较大化这一目标存在以下缺陷;及时:利润较大化这一指标没有考虑风险的影响。第二:利润较大化没有强调利润获得的时间。第三:追求利润较大化可能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侧重短期行为。第四:利润较大化强调的是会计利润,忽略了重要的资金成本之一—股东所提供的成本。

2、每股盈余较大化。每股盈余较大化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率,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期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但其仍然不是一个适当的目标。及时:它没有具体说明预期报酬的时间或持续时间。第二:它没有考虑预期盈余源流的风险。.

3、股东财富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是指企业管理者应寻求股东预期将来收益的现值较大化。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股本价值提供了衡量公司业绩好坏的指标,所以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合理的经营,使企业净资产不断增值,使其股票价格较大化。理论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指标,然而人们对这一指标却存在着种种误区。

1)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股票价格较大化要求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可能以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就业机会等.但以股东财富较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管理者更加倾向于以减少投资为代价来实现当前的回报.比如通过减少产品开发,顾客服务上的开销,工人的奖金等来增加股东当前的利益。

2)公司为股东创造的财富与公司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并不是同一概念.股东财富较大化只能狭隘的衡量公司创造财富的能力,其相对于公司创造出来的财富只是一小部分。

3)当前的股东价值和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并不一致。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经济实力,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他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竞争优势并不是由经济利润来实现的。

4、企业价值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较大。虽然这一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也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但笔者认为其同样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企业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何谓企业价值?

从性质上看:有企业经济价值,企业社会价值,企业人文价值等,从分配对象上看:有股东价值,员工价值等,从时间上:看企业价值有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分,很难将其定义清楚。

二、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选择

现代社会经济是属于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人力资本价值在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核算和价值评估中所占的比例相对上升并将成为决定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有了变化即相关利益较大化,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有的企业以平衡各方的利益为目标,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目标,股东的利益确实常常要与顾客和员工的利益相冲突,所谓的平衡不过是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感觉出发,对各方利益进行“适当”的平衡,且这种平衡的持续性是得不到保障的。

所以结合以上各个方面,笔者认为顾客利益至上是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新选择。

1、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企业的管理者会自觉意识到把服务顾客,开拓市场放在中心位置,并在实现这一过程中努力的维护员工的尊严,关注员工的需求,创造出一种有助于发挥个人潜力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竞争力会随之增强。

2、一旦企业确立以顾客的利益为目标,利润自然而然会成为一种手段,而不再作为企业的目的.企业通过合理经营获得了利润,但为了进一步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则会做出明智的决策,把这些利润支出用于在降价,额外的研究开发,打入新的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公司形象上面,虽然企业的这些举措会减少当期的会计利润,却能够增加企业创造的总价值。

3、这个目标让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利益达到平衡,以顾客利益至上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企业追求的是企业的成长,企业的成长依靠企业销售业绩的增长,也就是顾客购买量的增长。在企业不断成长的情况,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面临利益减少的风险会减少,从而利益分配关系会变的和谐。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虽然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认为”企业价值较大化”是企业的选择,但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顾客至上将为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文: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了当前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一个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合理的评价标准,即市场经济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特征,运用该评价标准对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几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进行了评述,选定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是比较科学的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近些年来,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论著发表了不少,但众说不一,各执一词,未能形成共识。这种对目标理论认识上的不统一,很难对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予以正确地指导,甚至还有可能把企业带入歧途。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后果的产生,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和现实目标的选择作深入探讨。本文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近些年来所发表的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论著的学习,感到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各自都是就自身提出的目标本身或相互比较来分析其优缺点,未能使用一个科学的可共大家共同使用的客观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这也可能就是在这方面未能形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吧!反过来,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达成共识,就必须寻求一个能够客观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优劣的科学评价标准。这个科学而又客观的评价标准如何来确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目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来寻找答案。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树立起完成目标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其为自觉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共同奋斗;其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其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认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既然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伴随财务目标管理而产生,它又为企业的财务目标管理而服务,那么所提出(或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适应财务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否达到财务目标管理的三个目的,就是评价该目标是否正确的科学评价标准。依据目标管理确定目标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推行目标管理的基本经验,笔者认为,既能够适应财务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又能够达到财务目标管理的三个目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如下五个特征:

1.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所谓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相抵触。何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对于这个问题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著中有高度的概括:“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障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间南巡讲话中也有高度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强调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呢?大家知道,在经济社会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主要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这种规律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剥削横行的社会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被强制为追求统治阶级的较大经济利益,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则强调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物质利益上强调共同富裕。显然二者的差异很大,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目标上的根本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它就必然维护资本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它就必须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在这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国企业,当然应使它的财务管理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只有这样,目标才能有现实意义,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也只有这样,目标才具有中国特色。

2.统一性。所谓统一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能使制约企业发展的与目标有关的几个主要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该特征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框定在企业范围内。在企业范围内制约企业发展而又与目标密切关联的主要矛盾有如下三个: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各自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收益和风险的矛盾以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大家知道,企业是由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组合而成的经济联合体,他们又各自带着不同的经济利益目标来创办企业,例如:企业的所有者追求分取红利和资本增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则追求自身的经济收入。既然如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这三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目标必须予以体现,并且应使这三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统一。能够使这三者达成统一的途径就是在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明确各自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在制定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时,要由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代表进行充分协商。通过协商能够使之达成统一的基础就是发展企业和互相让利,使各自目标达到满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明确体现组成企业的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是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的需要,它是形成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使企业具有活力的基本条件。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存在着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科学的目标管理应该使这个矛盾达到高度的统一。统一的办法是企业在赚取收益时要不忘风险,同时要正确处理风险,在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目前利益应服从长远利益。这两个矛盾都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在命名和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使目标能够体现这两个矛盾的正确解决,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科学性的主要标志。

3.货币性。所谓货币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必须能够以货币度量。大家知道,企业财务管理是运用经济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它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财产物资的价值形态资金,反映经济价值必须能以货币度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货币性是它区别于企业内其他不同性质管理目标的显著性特征。

4.明晰性。所谓明晰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概念清楚、措词、内容明确。在财务管理目标

中,企业所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工作的奋斗方向,是落实企业经济责任的条件和手段,是检查考核企业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标准,目标具有明晰性就可使目标管理方向明确、便于分解落实、有利于目标完成和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总之,目标具有明晰性是目标具有可操作的前提。

5.可控性。所谓可控性是指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密切相关,企业的理财人员对其能够进行控制。目标具有可控性是目标管理对目标确定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目标管理是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一种最为有效的管理形式。企业经济责任制是一种以经济责任为核心,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从经济责任制角度来看,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质上是在明确规定企业财务管理的责任。如果所明确的财务管理责任与企业理财人员的工作无关或关系不紧密,企业的理财人员经过努力对其无法控制,那么,这种经济责任将无法落实,也不可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就形同虚设,严重者还会挫伤企业理财人员的积极性。目标不具有可控性是目标管理的大忌。可控性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将所确定的量化指标可以按照工作的性质和业务的职责在所属范围内进行分解落实,以形成所属分部的可控指标。

除此而外,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所确定的具体定量性的财务指标还应具有先进性特征。具体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先进性特征,能起到对广大职工群众和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鼓动性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企业的内在潜力。

以上我们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基本特征,这五大特征分别是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它们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较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所命名或确定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具备这五大特征,才能说它是科学的,如果它缺少某一、两个特征,该目标的科学性将会大打折扣。

二、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评价。

下面我们运用所概括的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对当前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观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予以评价。

1.利润较大化目标。主张把利润较大化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不少。该观点在我国主要产生于粉碎“”以后。该观点的提出,在当时对于批驳“”批判利润挂帅和奖金挂帅的错误行为,在微观经济领域思想战线上的拨乱反正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把企业从抓阶级斗争为纲引导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了,这对我国经济的转轨变形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目标管理角度看,它也符合货币性、可控性特征。但是,它没有明确企业赚取利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干什么,这就与目标应具有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统一性和明晰性三个特征不太相符。作为目标缺少了这三个特征,就不利于建立企业的内部利益的制衡机制,目标的激励鼓动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这是该目标的重大缺陷。后来我国实行利润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所出现的大面积亏损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该目标缺少统一性特征,所以它未能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结果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短期行为。现在看来,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太恰当的。

2.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主张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人数也不少。何谓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典型指标是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将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与利润较大化目标相比较,它的较大优点是剔除了企业规模因素,能够直接了解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它同样具有与科学目标应具备的前三个特征不太相符的缺点,所以它并不能克服利润较大化目标所存在的致命弱点。

3.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在利润较大化目标和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受到严重挑战时,有的就借用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较大化来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股分制或公司制企业,用股东较大化目标替代利润较大化或经济效益较大化目标,确实它有利于克服企业的严重短期行为,有利于正确处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实现股东财富较大化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发展,企业收益持续上升,股价稳中有升,股东财富才能达到较大,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该目标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等定量性指标来表示。所以它具有货币性、明晰性、可控性特征。但是该目标也存在重大缺陷。首先它的适用范围很窄,非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不能使用。最主要的还是它有违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规律规律性和统一性两个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该目标只追求股东一方的财富较大化,这就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可以预料,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它很难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很难激发企业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看来,将该目标作为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很合适,但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目标还是有问题的。

4.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近几年来,有些学者为了克服股东财富较大化目标忽略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目标的片面性,提出了以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取而代之。该目标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似乎实现了企业价值较大,就能满足企业的各方面相关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需要,但仔细分析起来,它的缺点更多。首先,它有违明晰性特征,企业价值这个概念很不,可以作多种解释:从性质上看,企业价值有企业经济价值、企业社会价值、企业人文价值之分;从时间上看,企业价值有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之别。这里所讲的企业价值究竟指的是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其次,它没有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的目标究竟是干什么,这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也不太相符。第三,它未能把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明确表示出来,这也有违统一性特征。第四,该目标很难实行分解,不能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个人。第五,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太多,好多外部因素企业财务部门也无法控制,这也有违可控性特征。由于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存在上述五大缺陷,所以它不适合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笔者认为,把它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还可以。

5.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为了克服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各种缺点,结合中国国情,笔者在1995年《理论与现代化》及时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企业目标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文章,在该文中,笔者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义为“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市场竞争为导向,力求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所有者(股东)财富和职工人均收入较大化。”将该目标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五大特征来比较,笔者认为,将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较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由企业来组成,企业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来组成,各企业都能较大限度地满足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目的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使组成企业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都富起来。其次,它符合统一性特征。它直接明确企业的目标由企业所有者(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和职工的目标来组成,主张三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使各自的目标统一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下。第三,它符合货币性特征,均可用货币量化,便于分解。第四,它符合明晰性特征,概念清楚、表达、没有疑义。第五,它符合可控性特征,如果将所有者(股东)财富量化,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来表示,所有者财富和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财务管理可控的指标。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符合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五大特征,所以将它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仅如此,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解决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