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大学美术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美术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本文对大学的美术教育现况进行了剖析,对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解析,并对大学美术教育的教改思路进行了探讨。
大学美术论文

大学美术论文: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现代科技论文

一、现代科技在当代大学美术的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由于现代科技的强力冲击,当代美术教育理念及方式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以视觉文化的审美趣味性和创造性为主题的美术教育正在兴起。亦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美术教育的体制必然会出现相应变化。我国的教育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阵地。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中,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诠释更加科学,如教育概念的界定范畴不仅包含技能上的培训,还需着重强调“视觉美术教育”或者“视觉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如今美术教育的空间范畴大而广,它包含了各种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视觉图像等方面,也包含了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以及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代的美术教育实际上指的是视觉艺术教育,特别是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冲击和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美术的产生,对传统艺术具有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当代美术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更加需要以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建立起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意识。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种类,其设计速度比传统美术样式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软件方面,以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为主的绘图软件对传统纸笔颜料美术绘图产生着巨大冲击。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显示出了微电子科技巨大的数字化魅力,而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水粉,必然受到数字虚拟界面的影响,而审美大众甚至美术教育的主体意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摄影技术的诞生,使得对生产生活以至于传统绘画存在的必要性发生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楚现代科技与视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两种对世界不同的掌握方式,必然有着各自内在不同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现代科技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诉诸概念、原理,强调逻辑性、前沿性,需要主观符合于客观,追求真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知识性的给予;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诉诸形象,强调主体的感受、体悟等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要求客观见之于主观,追求审美,给予人们的是审美和情感的积极愉悦。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然而,随着审美意趣在客观再现的追求中发生异变,促使现代艺术走向内质与抽象的表达。如今,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其与传统美术图像的表现关系,值得考虑。现代美术教育系统已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处理传统图像学知识和技法,这将给予传统美术教育以巨大冲击。因此,美术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二、现代科技对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启示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知识资源共享与信息网络化的境域,现代科学技术对美术教育的创新和变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现代信息获取技术,可以同步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教育资源。现代美术教育的创新离不开信息的支撑,无论是现代艺术的教育性质,还是技术手段的全新应用。这对于国内外美术流派与思潮信息的把握更是至关重要,而这些信息来源的途径主要是数字媒体。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突然与迅猛,它在不断发生裂变的同时,也在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譬如,视觉传达教育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换角色。这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美术教育视觉传达数字机能的引入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二是快速的科技发展给视觉传达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视觉语言,反映了全球化对中国现代视觉设计的影响。我们在很短时间内逐步与国际接轨,“读图时代”的到来,网络、电视和印刷品等“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这些都归于西方视觉设计教育的影响。同时,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国化设计特征逐渐显露。现代科技促使视觉传达艺术形式更加,而中国传统文化及图形融入到“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中,显示了其不断的融合与交汇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几乎以登峰造极式的神奇方式,给人们的各个生活的空间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的变化,使人类几千来年的梦想在这里变成现实,变成了一个肯定现实生活和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憧憬的时代。

作者:李华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大学美术论文:现代科技影响当代大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美术教育

1.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

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功能主要集中在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这样三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及时,就起大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来说,“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换一种方式说,美术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人之“主体性价值”。按照鲁迅所说:“美术可以辅以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总之,美术教育功能是陶冶人之情操,净化人之心灵,让人们的主体性价值得到积极地发展,从而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席勒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人是实践主题,其次人又是精神主体。所谓实践主体,指的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这时人是实践的主体;所谓精神主体,指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的,这时人是精神主体。第二,就大学美术教育的认识功能来说,主要是指通过以艺术鉴赏为前提,去了解自然、认识历史、把握现实、体悟人生、扩大人生视野,以便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指导生活的价值,不断向着新的意义攀升。第三,就大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来说,它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教育的思想,而是为了人之身心愉悦,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心身得到积极的休息,暂时摆脱外在社会的牵连,不与外在社会发生任何的功利瓜葛。因此,一件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总是一个不与现实社会发生任何利害瓜葛的世界,可以使人摆脱生活的千疮百孔,体验不能经历的冒险、不能得到慰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艺术的最初动机都莫过于此,当然,这也无疑构成了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的作用和重要性。

2.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创造性品格

当代美术教育对于创造性品格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急功近利的情况,从这个立场出发,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品格其主要体现在主体性的不断超越,即:超越前人、超越同代人和超越自己。超越前人是大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整体所面对的任务,在他们的身后,是长长的过去,前人固然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创造,但过后却成为了过去、成为了传统。后起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权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但却无法原本的模仿。所以,如果没有对前人的观点、理念和思想的创新,又何来进步,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何以得到彰显呢?超越同代人是要求我们加强教育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并借以启发灵感,激发主体意识的创造品格。所以,超越自己的是实现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才能使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价值和意义得到实现。

二、结论

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现代教育依然离不开科技的运用。从艺术教育角度看,全新的教育方法能够促使艺术手段培养的提高,使受教育者创作出有价值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解决高等美术教育的社会转型与主体性的被屏蔽、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以及主体性创造意识的品格三个问题,将成为美术教育者新的课题。

作者:李华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大学美术论文:探析大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教改思路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美术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本文对大学的美术教育现况进行了剖析,对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解析,并对大学美术教育的教改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教育 美术 现况 教改思路

引言:据观察,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他们的就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从企业或是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没有很扎实的技能和就业能力,他们很难完成本专业应该能够完成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抑或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本专业知识运用显得力不从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没有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而欠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艺术素质和修养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美术专业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美术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快地发展,市场的需求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近年来,很多综合院校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教育体制的规定,将美术院、系的办学力量大大地扩张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一方面没有顺畅的教学评价体制,缺少了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在很多综合院校中,对学生的教育在思想上,措施上,和具体行动上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综述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美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在高考中都要经过专业加试,专业美术院校录取的都是专业基础好的学生,而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的质量也在随着高考的扩招不断降低。大学在人才培养时基本借鉴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在训练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没有明显的师范性和突出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课分为专业技能实践和教学职业技能实践。在综合性大学中,一般只重视了专业技能实践,而且组织形式较单一,一般也只出现在课堂之中。实践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实习,很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在实习中被发现的。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实习仅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所以实习就缺少了监控。因此,在实习中很多学生都流于形式,也不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自然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3)学生积极性差,没有学习的动力。及时,由于高考圆大学梦的压力,非专业美术学院的学生采取突击的方式学习专业基本功,自然比不上专业美术学院的学生。第二,素质和文化都不高,文化课分数线低使得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很低,对自身也没有明确的认知。这些综合素质不高和专业程度偏低的生源,假如按照师范大学或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只会欲速则不达。这样导致学生对自己不认同,也会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学校或缺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且还设置了种类繁多的课程和广泛的专业选择,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认同度,从而产生了厌学和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未来也感到越来越茫然。很多学生对自身发展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积极性。因此,学生会盲目地选择专业,从而自然会影响学习质量和自身就业。学生一旦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就会导致学习动机和态度扭曲。同时陷入了能力越差,学习积极性就越丧失,就业就更加艰难的恶性循环。

二、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艺术本质认识的误区

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冲击着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西方各种思潮也慢慢地影响了艺术教育,它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诸多方面。因此,随之也逐渐出现了很多不良思潮和现象。比如有的艺术院校不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就把一些看似前卫时髦的现代西方艺术理念引进课程作为新的审美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因此无法对艺术本质以及艺术创作规律有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创作意识,致使学生对艺术道德素质修养和艺术技巧的提高失去了积极性。浮躁心理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孕育而生,只知道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和形式上的创新,一些颓废并且无聊荒诞的“创新艺术”也由此诞生。

2.目标培养和教学模式的误区

高等美术教育在当前具有非常明显的单一的知识化倾向。应该被重视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被老师忽视,纯专业知识的获取成为了教师最重视的环节,这种错误的行为只会导致学生人格素质不健全的结果。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重视程度在很多高校美术教育中远远不够。学生只是学会了一半话的操作技能,却由于缺乏对美学理论认知和理解以及美术技能培养,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美术艺术的本质,学生也难以有长远的发展。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高校美术教育没有严谨并且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科学体系。只有模式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美术理论教育的误区

在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美术理论教育。它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艺术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艺术表现风格和艺术鉴赏能力。高校在艺术美术教育中,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未经选择和分析就被教师拿来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看似与国际接轨,然而其实是人为地误导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倾向。

三、大学美术教育教改思路

1.定准方位,明确目标再培养人才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高。人才需求的变化也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早已远远不够,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才是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应该在大学的美术学科教育中设置一种多元化的培养复合型美术人才的教育目标。复合型人才是有着美术专业能力的基础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特色人才。它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形成一种多元性和复合性,使得美术相关的多种行业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并不是去培养一个专职画家或是中小学教师。这种人才有普及复合型以及专业复合型两种:在人才培养时,应该将各专业技能课分散到这两类人才培养中去,取消以往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课程,从而实现广泛知识面和具有特色专业的同时发展。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可以在选专业最初就明确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从业范围,也能够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之路。这样一来,综合性和复合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淡化了专业不如专业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和师范大学的不足。学生也因此具备了广泛选择就业的能力,就业范围也扩大了不少。

2.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一门知识想要学好,都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定制适合自己确实可行的自学计划,要把握自学时知识的阶段性和系统性,踏实有效地完成指定的自学目标和计划。美术学习中,制定完善可行的学习方案很重要,因为高等教育中美术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美术专业的特色和自己的基础以及实力。学习需要积极性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大太高。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制定明确的自学计划。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和原则,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消除依赖课堂和教师的思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绝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3.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主动性

当前,我国的众多普通大学中,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而本科教育已经基本成为普及型教育,但作为学生,任何专业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有“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精神”,美术学科更是如此。主动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应该具备的。经过本科教学后,学生的内在素质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激发,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充实。自身也学会了独立思考,从传统单一性技法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成为了真正主动学习的主体,不再盲目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应该从教育的主体讲授过渡到引导传授,避免传统说教,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同时要给以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去了解周边专业知识,学会利用身边各种媒介来学习,用艺术素养来间接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4.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

美术在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功能。美术是通过视觉传播的媒介,它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具有专业性,同时还涵盖了包括文学、音乐、历史、民俗等在内的知识领域。学生一定要多多涉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从单一的美术技法学习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靠近,让自身能够一专多能,掌握广泛而专业的知识。

5.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将课程进行优化再组合

为了提高高等美术教育的效率,可以采用将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和核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类型。当然,高等艺术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思想方法之中也应该融入普通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方法。要使教育从理论变成实践,并且让学生的艺术美术创作过程转变为理解艺术美术的过程,应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普通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基于全球化多元文化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美术教育必须有灵活和变通的课程设置和调整,还应重视学生个体多元化的选择和该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实际要求。

6.加强现代主义美术教育内容的力度

在很多现代美术的作品中,都旨在表达主观意识,因此有些作品很晦涩难懂,要想透彻的讲解,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修养和素质。首先,注重在现代主义美术的教学欣赏中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就是现代艺术作品中的创新精神,现代艺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在欣赏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绪,站在不用的角度去欣赏现代主义美术的核心思想,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运用和锻炼。其次,注意在欣赏教学中将现代艺术和其它艺术形相比较、相互沟通。比方说,中国传统的写意和抽象表现主义,两者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他们都是狂放挥洒、直抒胸臆的。

大学院校必须有很强烈的业务心和责任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学生。课程设置改革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也是为了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应该围绕美术的基本性质来探讨。教学改革的方向要不断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人材的需求并且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持续并且长久的动态过程。

作者简介:

郭文:女,出生年月:1984年11月,东欧归国硕士,研究方向:动画片创作,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动画系教师。

大学美术论文:大学美术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途径初探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素质教育的改革,因此美术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来突出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加大对美术教学技巧以及方法的研究,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系统性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并推动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创造时,不仅要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要对各种想象进行再创造,积极抒发自身对于事物的认知情感,并在创作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思考、积极创新。

关键词:大学美术;课程教育改革;创新途径;素质教育

一、大学美术课程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的美术素质教育

美术在学生学习期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心性,并有利于学生美学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美学培育,通过长时间的美术培育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促发青少年真善美的心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增益美学智慧,对学生的心灵、个性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投入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情感,使自己随着对美术的逐步深入了解,真正与美术相互和谐,同步增益。美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创造时,不仅要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要对各种想象进行再创造,积极抒发自身对于事物的认知情感,并在创作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思考、积极创新。

(二)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将美术教学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重点挖掘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使学生学会欣赏和感悟美术中所富有的艺术魅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美术艺学中各流派的风格和发展方向,了解艺术的最初起源,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充分了解奠定了美术实践活动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中的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励学习兴趣,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们能够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创作。充分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发现身边的美,感悟生活中的艺术亮点,将自己的生活实践同审美情趣相结合,并且在美术绘画实践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大学美术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

(一)自主学习,开拓艺术领域

高校的美术教育其主旨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美术的学习当中提升自身的美学素质,成为具有高尚情操、思维活跃、人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我国目前的美术教学,其教学方式偏重于对美术知识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高校是培养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自主性学习在高等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自主学习中的主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思考分析、在学习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创造并实践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高校的美术培养中,实质上是将所学到的美术知识进行内在深化,对美术的审美以及感知做到深入体会并理解,而此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首要条件则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开拓并积极猎取所需知识,才能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并深化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艺术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学生接受知识内容的程度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缺陷。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性学习开阔美术视眼,吸收更多的美术信息和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和正确学习方法,只有在学习方法的掌握熟练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并获得丰富知识,充满自信,勇于实践、积极创新。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在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在学生们的学习中制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很重要了,制定目标中要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切合实际制定相宜的学习计划,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够站在这山望那山高,脱离实际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把握知识的系统性以及阶段性,做到步步扎实,计划有效,目标逐步实现。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学习所需,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目标制定过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会逐渐放弃目标,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自身的指导原则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以养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脱离对老师单方面教授的依赖性,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学中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直接由学生反映,其实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一定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伦理和审美发展为目标,美术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课堂中学生的讨论和积极思考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创造中运用美术的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开展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美术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授美术知识,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教学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并创新。

(四)教育观念要更新

教师的素养包括教育教学素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修养等。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是从老师做起,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教师应首要改进的,课堂教学要求生动活泼,教学方式新趣有效,并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大自然的元素和色彩,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各种效用,以此来增强美术课堂的自然生动性、趣味性以及科学性。同时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对美术界的近期理论要做到了解和掌握,把握美术教学的新动向和新理论,再将新理论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

美术教育中存有轻教育、重专业的问题。过于注重美术教育理论的传授以及实践,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培养素质人才不予以重视。在美术教育改革中,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中,应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来完成,所以美术理论的学习以及美术技能的训练是逐步来完成实现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学习中徜徉未来。我国面临素质教育的改革,同样美术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来突出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加大对美术教学技巧以及方法的研究,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系统性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并推动教育的发展。

作者简介:

邓显著,贵州师范大学。

大学美术论文:探析大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教改思路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美术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本文对大学的美术教育现况进行了剖析,对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解析,并对大学美术教育的教改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教育 美术 现况 教改思路

引言:据观察,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他们的就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从企业或是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没有很扎实的技能和就业能力,他们很难完成本专业应该能够完成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抑或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本专业知识运用显得力不从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没有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而欠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艺术素质和修养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美术专业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美术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快地发展,市场的需求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近年来,很多综合院校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教育体制的规定,将美术院、系的办学力量大大地扩张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一方面没有顺畅的教学评价体制,缺少了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在很多综合院校中,对学生的教育在思想上,措施上,和具体行动上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综述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一)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美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在高考中都要经过专业加试,专业美术院校录取的都是专业基础好的学生,而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的质量也在随着高考的扩招不断降低。大学在人才培养时基本借鉴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在训练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没有明显的师范性和突出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课分为专业技能实践和教学职业技能实践。在综合性大学中,一般只重视了专业技能实践,而且组织形式较单一,一般也只出现在课堂之中。实践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实习,很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在实习中被发现的。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实习仅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所以实习就缺少了监控。因此,在实习中很多学生都流于形式,也不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自然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学生积极性差,没有学习的动力

及时,由于高考圆大学梦的压力,非专业美术学院的学生采取突击的方式学习专业基本功,自然比不上专业美术学院的学生。第二,素质和文化都不高,文化课分数线低使得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很低,对自身也没有明确的认知。这些综合素质不高和专业程度偏低的生源,假如按照师范大学或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只会欲速则不达。这样导致学生对自己不认同,也会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学校或缺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且还设置了种类繁多的课程和广泛的专业选择,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认同度,从而产生了厌学和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未来也感到越来越茫然。很多学生对自身发展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积极性。因此,学生会盲目地选择专业,从而自然会影响学习质量和自身就业。学生一旦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就会导致学习动机和态度扭曲。同时陷入了能力越差,学习积极性就越丧失,就业就更加艰难的恶性循环。[1]

二、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对艺术本质认识的误区

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冲击着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西方各种思潮也慢慢地影响了艺术教育,它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诸多方面。因此,随之也逐渐出现了很多不良思潮和现象。比如有的艺术院校不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就把一些看似前卫时髦的现代西方艺术理念引进课程作为新的审美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因此无法对艺术本质以及艺术创作规律有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创作意识,致使学生对艺术道德素质修养和艺术技巧的提高失去了积极性。浮躁心理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孕育而生,只知道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和形式上的创新,一些颓废并且无聊荒诞的“创新艺术”也由此诞生。

(二)目标培养和教学模式的误区

高等美术教育在当前具有非常明显的单一的知识化倾向。应该被重视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被老师忽视,纯专业知识的获取成为了教师最重视的环节,这种错误的行为只会导致学生人格素质不健全的结果。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重视程度在很多高校美术教育中远远不够。学生只是学会了一半话的操作技能,却由于缺乏对美学理论认知和理解以及美术技能培养,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美术艺术的本质,学生也难以有长远的发展。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高校美术教育没有严谨并且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科学体系。只有模式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美术理论教育的误区

在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美术理论教育。它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艺术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艺术表现风格和艺术鉴赏能力。高校在艺术美术教育中,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未经选择和分析就被教师拿来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看似与国际接轨,然而其实是人为地误导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倾向。[2]

三、大学美术教育教改思路

(一)定准方位,明确目标再培养人才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高。人才需求的变化也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早已远远不够,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才是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应该在大学的美术学科教育中设置一种多元化的培养复合型美术人才的教育目标。复合型人才是有着美术专业能力的基础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特色人才。它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形成一种多元性和复合性,使得美术相关的多种行业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并不是去培养一个专职画家或是中小学教师。这种人才有普及复合型以及专业复合型两种:在人才培养时,应该将各专业技能课分散到这两类人才培养中去,取消以往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课程,从而实现广泛知识面和具有特色专业的同时发展。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可以在选专业最初就明确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从业范围,也能够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之路。这样一来,综合性和复合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淡化了专业不如专业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和师范大学的不足。学生也因此具备了广泛选择就业的能力,就业范围也扩大了不少。

(二)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一门知识想要学好,都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定制适合自己确实可行的自学计划,要把握自学时知识的阶段性和系统性,踏实有效地完成指定的自学目标和计划。美术学习中,制定完善可行的学习方案很重要,因为高等教育中美术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美术专业的特色和自己的基础以及实力。学习需要积极性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大太高。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制定明确的自学计划。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和原则,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消除依赖课堂和教师的思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绝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主动性

当前,我国的众多普通大学中,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而本科教育已经基本成为普及型教育,但作为学生,任何专业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有“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精神”,美术学科更是如此。主动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应该具备的。经过本科教学后,学生的内在素质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激发,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充实。自身也学会了独立思考,从传统单一性技法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成为了真正主动学习的主体,不再盲目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应该从教育的主体讲授过渡到引导传授,避免传统说教,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同时要给以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去了解周边专业知识,学会利用身边各种媒介来学习,用艺术素养来间接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3]

(四)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

美术在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功能。美术是通过视觉传播的媒介,它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具有专业性,同时还涵盖了包括文学、音乐、历史、民俗等在内的知识领域。学生一定要多多涉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从单一的美术技法学习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靠近,让自身能够一专多能,掌握广泛而专业的知识。

(五)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将课程进行优化再组合

为了提高高等美术教育的效率,可以采用将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和核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类型。当然,高等艺术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思想方法之中也应该融入普通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方法。要使教育从理论变成实践,并且让学生的艺术美术创作过程转变为理解艺术美术的过程,应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普通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基于全球化多元文化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美术教育必须有灵活和变通的课程设置和调整,还应重视学生个体多元化的选择和该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实际要求。

(六)加强现代主义美术教育内容的力度。

在很多现代美术的作品中,都旨在表达主观意识,因此有些作品很晦涩难懂,要想透彻的讲解,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修养和素质。首先,注重在现代主义美术的教学欣赏中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就是现代艺术作品中的创新精神,现代艺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在欣赏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绪,站在不用的角度去欣赏现代主义美术的核心思想,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运用和锻炼。其次,注意在欣赏教学中将现代艺术和其它艺术形相比较、相互沟通。比方说,中国传统的写意和抽象表现主义,两者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他们都是狂放挥洒、直抒胸臆的。 [4]

四、总结

大学院校必须有很强烈的业务心和责任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学生。课程设置改革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也是为了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应该围绕美术的基本性质来探讨。教学改革的方向要不断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人材的需求并且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持续并且长久的动态过程。

作者简介:

郭文,女,1984-11-25,洛阳,助教,东欧归国硕士,研究方向:动画片创作。

大学美术论文: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中的创新思维分析

【摘 要】作为一门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与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特色的美术课题,鼓励学生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学 管理 创新思维

当前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为迎合当前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更好更快推进我们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事业应不断迎合其发展脚步,采用创新的意识更好更快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前的大学教学中,美术教学与管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

1.大学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是一种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图像来传导信息。不同学科的种类繁多,其图像信息具有多样性,包括立体的、平面的、软的、硬的,也包括声光结合、多形态多材质的形象思维基本语言,这相当大程度充实了人们的头脑,且与严谨的逻辑思维之间相互作用,更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活跃性,形成一种新的思想,一般将其看做创新思维形成的一个普遍的过程。在长期的储存以及磨炼下,形成一种较稳定的素质。人的素质对于个体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文化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心理素质;三是自然素质。三个素质层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素质。这个整体的素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顺利进行某项实践活动而需具备的特殊能力,将其称为专业素质,具有相对性;一种是任何人顺利进行实践活动而需具体的基础条件,包括体能、智能以及德能等,为素质,具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素质以及素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智力开发。

在美术学科中,其创造力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为特殊创造力,主要表现创造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用,且这些作品中包括的创造力受到社会的认可,具有一定的独创精神,这种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具有特殊才能的特长生身上。其基础主要表现为对美术的浓厚兴起以及不断的努力。另一类创造力表现在自我能力的实现,这种创造力不会对社会造成深刻的影响,但因其具有多样的形象语言,可有效促进文化教育思维的发展,这有利于进行全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将美术教学应用到大学生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提高大学美术教育与管理方面的功能,并结合当前实际挖掘出具有价值的课程,将其形成一种素质。

2.我国当前大学美术教学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大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因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环境的局限性影响,这种要求并未受到重视,在教学中也未深刻体现,因此大学美术教学中多表现为技术性教学,且缺乏多功能影响,这未达到教学的标准,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也并未体现创新思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的创新要求。

3.结合实际改进当前的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

为有效提高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在创新教育中作用,必须具化创造力的培养。随着当前经济以及社会的人们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在大学美术教学中重视探索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扩展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适当与环境艺术、装饰设计等相结合,将学生的想象力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为有效实现通过大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需要寻找有特色的课题,要求是可有效利于开发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模仿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是一种特殊文化的教育与管理,不仅可用于提高艺术素质,同时可有效完善学生人格。结合分析陕西教育稿件中,其中一篇为“苍天不恤 大爱无言”,该篇论文讲述西安邮电大学师生在地震中的历险记,在地震中,学生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地震灾情,还有震后善良老婆婆的悉心照料。 以一件真实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素质教育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培养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创新思维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心态,就不会有深入钻研研究的探索精神;二是鼓励学生改变传统的受教模式思维,发挥其独创性以及标新立异的精神,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通常会有所偏离正常的文化模式;三是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发散思维方式。不断进行扩散-集中-在扩散-在集中,逐渐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水平;四是,发挥直觉与灵感的作用。直觉是一种与知觉思维相关的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的心理活动,其中包括灵感启示和顿悟;五是发散创造性思维。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做出一个新的猜想。以上五点为创新性思维的心理特征,它主要与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相关。将题为“苍天不恤 大爱无言”该篇论文作为教材进行分析,在大学美术教学管理中,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表达对本篇论文的观点,鼓励学生,禁止贬斥、讥讽,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同时,提升其创新思维。其次,应该注意,在学科教学中,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大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应看到特长生的创造力,同时应着眼于整体,对学生作业的完成率有预先估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习惯。

5.总结

作为一门意识形态的学科,大学美术教学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不同的重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努力迎合当前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应不断改进大学美术教学的方法以及目的。不仅应发挥学科的价值,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通过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大学美术论文:试论当前大学美术教育的弊端与创新策略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文化思潮。在新时代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对美术专业的看法有了新的变化,但是,高校美术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所以,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入手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升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策略;创新

1.现今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政治色彩和经济色彩严重。政治、经济左右美术教育工作和内容,是目前我国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政治不属于艺术范畴,因此,美术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应该过多涉及到政治问题,也不应该由政治在左右艺术。然而,我国大学美术教育现状却并不乐观,许多美术教育内容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政治色彩,美术课程内容方面受到政治体系的严重制约,许多作品无法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展示,从而阻碍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人们对经济的盲目的追捧,给我国大学美术教育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美术教育开始偏向对经济的服务,美术课程中逐渐加入了服务经济的相关课程,旨在通过美术艺术创作来提高经济效益,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是危害相当严重的,严重挤压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同时,也使得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价值观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2 美术教育的理解问题。美术教育应该重在教育过程而不是教育结果,然而,我国美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出现了非常大的误区。就我国大学美术专业生源来说,有着非常大的问题,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偏重对文化课的教育,部分大学美术生是迫于升学压力而进行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美术兴趣的低下,使得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极为困难。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性的教育,美术教育不该同考试成绩进行过多的联系,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解态度,一种良好的审美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培养"画手",因此,关于美术教育的理解是目前美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2.改善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弊端的创新策略

2.1 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进行课程设置。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特长生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几年受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美术院校也逐渐扩大了招生比例,这使得更多的人关注特长生的教育领域状况。我国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专业的分类、设置以及招生制度也比较单一,这与艺术发展规律背道而驰,从而限制了学生个人才能的展示和潜力的挖掘。在美术专业的学习中,高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采用新的教学体制来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不断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不断深化高校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绘画技巧只是提高绘画技艺的一种工具,而美术课程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美术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和个人的文化涵养才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目标。高校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引导学生,使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如果高校美术教学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反而与外界隔离,这样的教育会事倍功半。美术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要使学生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涵养,以帮助他们去更深的理解文化艺术的内涵,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去探索世界,开拓思维。

2.2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大学美术教学还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这是对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因为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各课程所安排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主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公共文化课、选修课、实践课等相关的科目。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对美术理论修养进行加强,对专业技能加强训练,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边缘学科的知识。

2.3 以市场需求作为核心,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美术学科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这一领域专业的掌握,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技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在这一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通过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减少。

2.3.1 在校内进行开发,建立实训基地。在社会竞争与社会岗位个体化的影响下,大多数设计公司、中小学校以及美术培训学校等许多单位不喜欢实习生,学生的实践遇到许多障碍,对学生的提高是不利的。没有岗前的实践,学生的能力就会存在欠缺,学校只有提供实践平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才会提高专业水平。学校就要努力提高师资与硬件设施的水平,比如自己成立公司,成立附属中学或者美术辅导班,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一定的条件,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不断解决实习难的问题。这样还会增加学校的额外收入,学生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得到增强。

2.3.2 在大学美术专业中,成立学科工作室。大学美术学科教育可以促进复合型美术人才的培养,比如,选取一部分的学生共同建立学科工作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不但加强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对层次水平高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培养,可以起到普遍培养、重点选拔的作用。这样可以培养多元复合型美术人才,还可以把的学生送到更高的学府进行深造,使他们得到的发展。

大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探索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促进我国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

大学美术论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教授中国画作品展

编者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籍,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倡导兼容并蓄、锐意创新。

本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教授中国画作品展”由清华美院主办、清华美院绘画系承办,艺术生活快报作为独家媒体支持。展览将展出王玉良、戴顺智、韩敬伟、刘临四位教授近些年来的国画创作成果,旨在促进师生在艺术创作上的交流与探讨,把学院教育从课堂搬到展厅,通过作品的展示更直观地呈现艺术家的感悟和技巧。

参加这次展览的四位艺术家,均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担当着美育的职责,作为辛勤的“园丁”为社会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智完善的人才。同时,他们又是有着很强实践能力的学者型艺术家,虽然已进入知命、耳顺之年,但都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此次展出的作品在题材上不局限于传统的中国山水,还有工笔人物。在艺术语言上,不仅能窥其渊源,也能捕捉到探索和创新;在高雅、清新的整体格调中,又能品味出四位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玉良,祖籍山东,曾受业于庞薰教授。他在宗教与灵魂、石刻与绘画、历史与现实之间为我们架起了一条新的精神桥梁,他让历经风雨洗礼的千佛脸上重新绽放了笑容,更为古老的中国画艺术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

戴顺智,出生于北京,尤擅写牛。让戴顺智感动的是牛的憨厚,牛的朴实、牛耐得寒暑辛劳之品格,这也正是戴顺智自身性格的写照。戴顺智笔下的牛,是山林野溪中无拘无束,悠闲自适的牛。

韩敬伟,出生于沈阳,尤擅山水。他的作品在用笔上是“野战无律”,在用黑(色)上是随意点染,在构成上是纵横捭阖,给人以“粗头乱服中见姿质,纵任无方中显功底”的感受,颇有化腐朽为神奇,不经意中见慧心的艺术特色。

刘临,出生于吉林,擅长工笔画。其作品《古风》系列、《留香》系列色彩统一微妙,洋溢文人趣味,宛若杯杯清茶,细细品味心旷神怡。而《鲁迅与瞿秋白》等人物画则呈现了一种“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氤氲之美。

大学美术论文:大学美术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则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学校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承担此重担,所以,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文从四个方面切入,具体探讨大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实践意义。并且,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和实施,不仅会使本校本系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这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推广,也必将会对其他系甚至对其他院校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创新教学模式;鼓励性教学模式;互动交往性教学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则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学校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承担此重担,所以,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开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必将会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并且,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施,不仅会使本校本系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这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推广,也必将会对其他系甚至对其他院校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四个方面切入,具体探讨大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实践意义。

一、大学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性教学模式

鼓励性教学是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方式,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尊重和自信,激发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小学运用的比较多,到了大学,有些教师认为,学生都大了,有理性了,这种鼓励性教学已不适合了。其实,并非如此,大学生,甚至包括其他各行各业的成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的心理需求,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鲁姆斯所说的,“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扬、钦佩和尊重。”①因此,大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也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鼓励,采用鼓励性教学。同时,鼓励性教学也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

二、大学美术教学中的互动交往性教学模式

互动交往性教学模式,要求大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下师长的威严,以朋友的态度对待学生。美术课因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课堂应该是活跃的,应该有学生的参与活动。但在我们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认为教学效果不好,是因为课堂纪律不好,因此,对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课堂要求,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的余地。其实,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这是很重要的,课堂中教师是否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一中美术教师张锋开设的市级公开课《追逐太阳-凡高的画》。《追逐太阳――凡高的画》一课,在课堂上至始至终是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讨论,学生沉浸在凡高的作品里,学生主动去了解凡高,理解凡高。让学生自由发挥自身潜在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组织课堂。宽松的环境容易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三、大学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所以要寻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是由钱梦龙于1982年提出的,它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理念的一次变革尝试,也是人的发展观的变革。主体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产生了主体性教学模式。历经三十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各地已产生了许多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大学美术教学要借鉴主体性的教学探索的成果,把这种模式运用到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大学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让学生感觉美术课堂是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快乐,感情美术带给他们的美,做一个课堂的主人。在美术课堂上对主体性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主体意识。这就要求大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环节上下工夫,用多种学习方式教学,在学习后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评价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体性的发挥与培养。

四、大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

问题导向性教学是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设计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以问题进行导引,刺激学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从而去探索问题,寻求新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只是“教练”,学生是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

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美术教学中,就要求大学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在自己已有的知识视阈下,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设计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已有专业知识基础上,大胆想象,勇于探索,以问题为导向去探求未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欣赏雕塑,欣赏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教师可设计问题:战争与艺术有什么密切的关系?通过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反思战争。通过学生探索反思,让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大学美术论文:广播电视大学美术专业摄影课教学探讨

【摘 要】广播电视大学美术专业摄影课教学要和专业教学相融,适时开设摄影课。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摄影知识。美术、摄影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互相运用。

【关键词】摄影课;教学;探讨

0 引言

摄影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美术联系比较紧密,并有许多相通之处,如在广播电视大学美术专业课程安排上适当引入摄影课教学,对专业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过不少尝试,现将体会与实践介绍如下,以供同行们研讨。

1 摄影和美术相融,适时开设摄影课

摄影很早就成为各种造型艺术中最富于现实主义的一种大众化艺术。它和美术都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摄影与最接近的绘画来作比较,两者都同属于视觉艺术,无论在渊源上、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所表达的形象都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都讲究造型、构图、意境、传神,都是在二维空间里表现艺术形象,只不过是造型手段、技巧、工具材料、制作工艺不同而已,摄影形象都是用光线描绘成的,故摄影作品又有“光画”之称。自摄影技术的发明开始,其天然的写实性,就对写实绘画产生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发展到如今,特别是在工艺美术设计方面,已经广泛地应用摄影,可以说与摄影形影不离,相铺相成了。

综上所述,如果能紧紧地围绕美术教学为中心,在课程安排时间节点上,在二年级及时学期进行教学比较理想,因为学生到了二年级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有了相当审美能力。理论和实践各7周时间,学习最基础的摄影知识,再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巩固和钻研,不断提高技艺。

2 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摄影知识

学习摄影,实际操作性很强,理论方面当然越详细越具体就越好,但如果学生只光有理论指导而忽略实践操作,将很难达到教学成效。所以应尽量要求学校购置基本的摄影教学器材,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工业技术的进步,现在摄影器材的更新日新月异,数码相机摄影大行其道,大有代替传统相机摄影之势,虽然用数码相机摄影方便了很多,但摄影的原理是一样的,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很多是相通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摄影的原理,掌握更丰富的摄影知识,在讲授摄影操作理论时还是应从传统摄影操作入手,再过度到数码摄影操作。怎样去组织教学,现分述如下:

2.1 摄影器材

摄影器材包括照相机种类和感光胶卷。摄影者只要真正熟悉了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等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之后,才能在拍摄时得心应手,及时把镜头前的事物地记录或表达出来。熟悉传统摄影器材是初学者用相机获得清晰影像的保障。这一部分知识包括:1)透镜成像原理、相机镜头焦距、镜头种类及用途;2)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的种类、调节装置及使用常识;3)摄影景深的理解和应用;4)胶卷的主要性能及使用常识;5)摄影测光方式。

2.2 摄影曝光

影响摄影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曝光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未经曝光,胶卷或感光元件就无法记录被摄景物的影像,曝光正确,才有可能取得影像效果,曝光不正确,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补救,仍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影像的质量,或者说仍是无法取得影像效果。学会正确曝光,需要长期努力,不断实践及总结经验,所以应着重阐述曝光原理与曝光方法,这方面知识涉及到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的操作及合理组合,达到正确曝光。

2.3 暗房操作(数码后期制作)

传统的暗房操作包括胶卷冲洗和照片制作,现在摄影技术日新月异,数码暗房已经可以取代传统的暗房操作了,但了解传统的暗房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数码调整照片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鉴于这样的目的,教学时可以简单教授传统暗房的胶卷冲洗,内容包括显、定影药水的调配,显影、停影、定影、水洗、晾干等操作方法。这个传统的胶卷冲洗过程要求学生了解即可。如今数码相机已经普及,数码照片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方便拍摄与传播,有利存储、输出,与传统照片相比,数码照片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传统暗房技术限制里解放出来,借助计算机的操作,照片的后期处理空间非常广阔,自由度非常大。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数码调整照片的制作上。处理数码照片软件是photoshop,让学生掌握photoshop的基本功能,掌握图像处理的一般工作流程和基本操作技术。

3 美术、摄影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互相运用

美术、摄影彼此渗透教学,是对所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实践不断巩固提高,将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如在风景写生课或创作体验课,不仅可以用绘画工具来描绘对象,还可充分运用摄影手段来摄取景物,所拍摄的资料可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又练习了拍摄的技巧,一举两得;上丝网版画课时,可以灵活运用照片制版知识,这样制作出来的版画画面细腻,层次丰富、形象、逼真;上室内、广告、环艺等设计课时,可以利用摄影素材来进行创作……摄影与美术互相结合、补充,相得益彰。

以上所谈几点是我在摄影教学的粗浅尝试和体会。总之,开展摄影课教学,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只要争取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断探索,肯定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重视摄影课教学,以适应当前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大学美术论文:大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意义及教学策略分析

美术是一门为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而展开的一门课程。通过美术课程,可以为学生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尤其是在大学课程当中,美术课程更是为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各方面的思维能力而需要开展的课程。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开展相应的美术教学才能够地发挥出大学美术教学的意义呢?本人将在此进行简单的探讨。

前言:现代的大学美术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仅是绘画形式的教学模式,而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上,尤其是大学美术的教学,更加不能够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画画,而是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怎样去欣赏美,怎样去认识美。而且通过大学美术的教学,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学生,拉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美术教学在现在的大学教育当中是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

大学美术教学意义

1.通过美术教学,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对画作的欣赏,对名画的认识,来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通过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可以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生活中的美,从而去学会留意生活,欣赏生活,学会了解生活的意义。所以,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欣赏能力。

2.通过美术教学,推进素质化教育

在现在的教育制度当中,素质教育是最为提倡的,也是正在努力发展的。其中,美术教学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要求。通过加强美术教学的力度,可以促进现在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3.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新型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人才主流,而创新精神更加成为了社会积累财富的一大保障。而美术课程,正是一门依靠于想象力与创新力才能够展开的一门课程。所以,通过在大学中开展相应的美术课程,正是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同时是学生创新性培养的一大基础。

4.通过美术教学,传承中华艺术

国画,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的瑰宝,“琴棋书画”均不分家。所以,国画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一大宝藏,就好比“清明上河图”,则是尽显我国的绘画水平。所以,通过大学美术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不断地发扬光大,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美术的技艺,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气息。

大学美术教学策略

1.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准备课程内容的时候,应该要充分地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有趣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打开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在美术的教学中,要能够积极地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推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精髓,从而地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2.多开展一些实践活活动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户外去写生,去了解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去尽情领略自己生活当中的美,促进学生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深入了解与观察。而且,通过户外的实践活动,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通过开展相应的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地运用自己的观察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培养更好的审美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地走入到我们教学当中,尤其是在美术课程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多多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我们的课程。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课程当中所出现的图形、光、声相互聚集起来,从而集中于学生的感官上,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图形之间的拼接,并同时可以利用一些相应的图形软件,通过立体拼接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到图形的变形,增加学生对美的更加直观的认识与感受。

4.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要注重“以人为本”,要能够做到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人,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美术的学习当中。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后,应该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来交换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地思考与学习,可以同时增强学生对美术的认识。

5.增强老师的知识储备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地了解到自身所缺少的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到美术的内涵与意义,从而地提高了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总结

大学,是学生得到较大提升的场所,而美术课程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一门课程。通过美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将大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更加促进了我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湘潭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吴莺,女,(1975-),湖南湘潭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美术学。

大学美术论文:对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高校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思想,培养学生自身绘画造型技能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审美品质、充分地发展。若继续以纯绘画艺术的形式开展教育,便不能适应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要求。本文将从美术欣赏课的定位为切入点,论证高校美术欣赏课存在的必然性,简单介绍高校美术审美的教学现状,并进行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定位;教学现状;思考

美术,又被人们称为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是“对生活的领悟, 对现实的体味”。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美术以其势不可挡的魅力进入到课堂,目前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美术欣赏课公共选修课程,而不再只是美术专业的专属品。通过对美术知识与欣赏的课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经典性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了解,而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观赏品味,则有助于大学生自身丰富内涵的提升。因此,一线美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美术欣赏的教育意义,加强审美引导,做好人才的培育工作。

一、美术欣赏课的定位分析

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欣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和创造等能力,还有助于美术创作及作品价值的实现,是美术作品体现价值和意义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美术欣赏课堂促进大学生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能力提升,对构建大学生健康、高尚审美知识结构有很大帮助。

(1)基础教学

在美术欣赏课中,需要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不同画种,中国以国画为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类别,而西方以有色和无色来界定,有色画包括水粉、水彩、油画等,无色画包括素描、速写等。美术欣赏课必须做好基础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画种及其特点和发展历程,为以后自主审美提供条件。就拿素描来说,素描就是用单色形成的绘画,从内涵上来看,素描是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着的一个历史的范畴。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来提高造型艺术的能力,而且它关联着不同门类的造型艺术,所以具有十分广阔的范围。素描教学中的写实型教学模式在我国的素描教学中占主流地位,素描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写实绘画能力的艺术家,对于写实型教学模式的成绩我们应该加以肯定。

(2)审美教学

在教学中,美术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创造、不断反思的过程,而兴趣则是整个审美过程的开始。所以,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审美兴趣的培养,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到整个欣赏学习的气氛中。

而在审美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和艺术美的意境中去为目标,在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欣赏境界。一幅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直接写实生活,也可以富有意境,褒贬社会,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在分析时应该从表面延伸至内涵,讲解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慢慢体会其中的意境。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美术作品中的美的形式,然后结合意境,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合,形成审美感受,做出审美相应的判断。

(3)创新教学

新时代的教学不得缺少“创新”的因素,“创新”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它作为永远不老的话题,是促进高校美术教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也是高校美术专业适应时展好的归属。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成为学习美术学生适应社会竞争力的强有力武器。比如,著名画家张晓刚的油画系列作品《大家庭》,就体现出绘画图式与影像的鲜明共性,他以纪实摄影的形象为依据,通过手中的画笔将陈旧褪色的家庭合影描绘出来,使得上一代人的命运被真实立体地展现出来。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着把美术与摄影结合在一起,这是绘画教学与摄影逐渐融合,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其成为教学创新的典范。

二、高校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

首先,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资源缺乏。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很多美术教师既教专业课又教公共课,这种“身兼数职”的现状普遍存在,要知道教师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上述的这些现象都不利于欣赏教学本身的发展。

其次,教师们对美术教学呈现认识迷茫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任何文化的选择应与现实相适应的,美术教育体系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是符合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国情的,所以在引进它之后,中国培养大批的现实主义美术家,科学、严谨的素描教学体系在短时间内便被建立起来。但是,盲目崇拜一个学派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学术水平的推进,而否定“契斯恰柯夫”曾经发挥过的重要作用也不是明智之举。在新的科学体系没有建构起的前提下,再加上松散的美术教学的研究,这导致了美术基础教学和欣赏教学的滑坡。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学生的兴趣点转向了电脑美术,于是开始抵制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石膏像,学生们通过冷冰冰的教具无法产生联想的激情,而长期僵化的欣赏内容以及按部就班的教学形式容易使课堂变得乏味和枯燥。

三、如何提高大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素质的高要求

首先,美术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方向要合理引导,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通过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了解,使得学习环境充满尊重和信任。

其次,从观念上重新认识美术教学,应尽量避免传统片面强调造型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摆脱技术性训练的困扰,重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中渗透艺术个性、人文精神及创造性表现,把美术欣赏的潜能挖掘出来,帮助学生实现创造力和个性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那种单一化、具象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中,通过提倡主动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艺术创造的活力充满美术欣赏课堂。

(2)多媒体的利用

多媒体可以解决美术欣赏教学中许多深奥、抽象的理论,所以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具有的优越性。一方面多媒体可以节约资金和时间,方便制作;另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大量、有趣生动、直观的信息既高效又快速,有利于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情景。比如,在欣赏具有形体结构知识美术作品时,为了增加学生对基础原理的理解,可以通过运用三维动画把一个球体和一个圆面在一个有固定的光源虚拟环境中制作出来,旋转这两个对象,教师在一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引导,从而得出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对造型时的立体观念得以加深,然后再用现有的艺术作品给学生进行课堂图片展示,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对多媒体运用,还可以对复杂对象的连接、穿插、榫接等内在关系进行演示,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明白透过表面来理解内部构造的道理。

(3)让学生更多地走进美术馆

除了加强课堂审美实践以外,高校还可以鼓励美术艺术走出校园,把美术审美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培养学生观看艺术作品的习惯。我国在大中型城市集中了许多的高校,当城市里面举办的经典艺术作品的陈列与展示以及专业美术展览时,高校的美术教师们就可以利用好这种全新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把课堂延伸至真正高雅的艺术殿堂。

总的来说,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并以轻松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欣赏的习惯,增加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发挥出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作者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大学美术论文:大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创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生命,是在大学生综合表现能力中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核心因素。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想要在愈来愈强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唯有具有新颖独创的思维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在当今的大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切合实际需要的解决方案,能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学美术 创新思维 解决方案 创新能力

在当今这个繁荣昌盛、百花齐放的时代,一个国家的人民必须有创新意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人员都希望将学科的优势挖掘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这其中当仁不让的就是美术教育,因为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果的学科之一就是美术教育,美术活动是提高学生求新认识和创造新事物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一、大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导致创新能力缺失的因素。

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无疑是当下的应试教育,致使学生缺乏创造新事物能力的重要因素还有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1]在以前的大学美术教育中,教师经常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同一种方式处理问题,如此简易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足够地考虑到学生的特性,也没有让学生本身的长处充分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如出一辙,缺少学生的个性。有一位艺术家曾经就有这样一段经历,在他上小学美术课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描画一盆花,结果,他凭着自己充分的想象力,将植物的花和叶子分别画成了人脸和手掌,然而,老师不但没有赞成他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想,他反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老师认为他这是不按要求完成作业,随着自己的意愿敷衍应付。他就是伟大艺术家家沃尔特·迪斯尼,这位教师的举止行为,差一点就让这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的艺术表现能力年少而亡,这件事例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反例。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思想与创新事物的胆量,美术活动培养每个学生不同的想象天赋、聪明才智和个性特质,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摘取成功的果实,感受到自豪和欣悦,让学生有勇于创造新事物的胆气。

二、明确“创新”内涵,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确立与创新精神相呼应的教学方式。

什么叫“创新”?通过研究,大多数人认为:首先,创新是对新精神、新认识的创造;其次,创新是丢弃旧事物,创造出新事物的过程;再次,创新是指不断突破常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特点;,创新表示新事物的产生。美术的目的不是绘画,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能将本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灵活自如地表现出来,并且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很好地展现这种能力。所以,这要求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美术中的传统概念,更要重视教育的内容是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制造能力是否有作用。以前的教学模式,观念不够先进,课程不够丰富,欠缺创新性。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只将它的各种运用技巧简单单一地按照原作写或者画,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下降,让学生不能独立地绘画,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着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重新灌输教师新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加以重视,拟定出对开拓学生思维和激发其探索欲望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变革对以前的模仿式教学方式。

三、大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在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提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其自身的特定和个性特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课件,美术的精髓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体现,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学期间最为关键的一环。

3.1完善大学课程设置,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程的优化设计开始,只有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特性,并不断地改进,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得到激发。另外,老师还必须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内容尽可能地应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有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较大限度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3.2巧妙地利用诱导性思维,鼓励学生开拓创新。

简单说来,诱导性思维就是一种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创造的方式,通过老师对学生巧妙地提出某些疑问,让他们在问题中大胆地创造艺术。[2]举例来说明,比如教师教导学生对水彩画技巧进行创新的时候,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波洛克的“滴淌画”,然后对同学们提问:“在这幅画里面,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立刻会有同学回答:“看到有很多不一样的颜料挥洒在一起。”还有同学回答:“这是一幅运用了不同一般的技巧的大写意图,将画家当时那种热情洋溢的心情地表达了出来。”也有同学是这样说的:“这幅画很简单啊,随便地泼上了墨而已。”老师会给每个学生的回答和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并且加以赞赏和鼓励。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充满好奇心地提出问题:“这幅画的特殊地方在哪里?它的存在价值又在哪里呢?”老师则会给学生关于这幅作品的深层次分析和讲解:“‘滴淌画’表现了一种创新的艺术方式,作者先把需要绘画的布钉在木板上或者墙壁上,然后随着自己的意愿在画布上挥洒颜料,使之在画布上延续变化,滴流而下成为色泽堆砌,从而产生多种样式的组合,创造出交叉点很多,且十分复杂的抽象线条效果,组成的是一种整体均匀平衡的自然美,这就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种顺其自然的美术作品。”,老师再进行抛砖引玉地课堂讲学,鼓舞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创造出一幅独具个人色彩和个性的作品。

四、结语

当今社会在全力提倡素质教育,大大更新了综合性人才理念。在美术教育中,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所以,应以创新这一主要观念来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大学美术论文:从耶鲁大学美术馆到金贝尔美术馆

摘要:本文探讨了康的建筑作品中,形式与技术,即方案与结构的关系。通过对康的耶鲁大学美术馆和金贝尔美术馆两个作品方案及完成过程的分析,探讨在建筑设计各个阶段康反复修改方案的原因,研究其中的关系和矛盾,论证建筑物应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的观点。

关键字: 形式 技术 建筑师 结构工程师

引言

本文命题属于建筑学中有关于“形式”与“技术”的方面。本文的问题源自于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各个阶段所考虑的问题的不同。方案和结构出现矛盾如何解决?大师的作品中也会存在方案与结构的矛盾吗——即形式与技术的矛盾的问题?如果有,是如何解决的?最终的建筑物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吗?在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吗?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在阅读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建筑作品的过程中,这篇论文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渐渐清晰。康的很多作品都是经过反复的修改,这是什么原因?在他的作品中,形式与技术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本文选取了康的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案例的选取与论文提出的问题直接相关——揭示形式与技术发生矛盾冲突的解决。论文将以案例分析为主,将康的成熟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康的方案修改过程中方案和结构发生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来论证建筑物应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

2.作品分析

2.1 纽黑文耶鲁大学美术馆

2.1.1 方案

耶鲁大学美术馆是对密斯后期美学的一走很难过巧妙的移植。康在设计中采用处理正交几何体的方式,以一系列无以名状的高空间矩形平面以及一个包括楼梯、电梯、管道和卫生间在内的中央服务设施核心,40英尺的柱跨构成的高耸空间不受结构的干扰,并允许陈列室、办公室和工作室等不同功能得以按需要进行组合。沿街主立面清一色的砖墙不同;在西北和东北立面的玻璃幕墙弱化建筑的楼层关系,充分暴露柱子的结构作用;朝教堂街的南立面未开窗,只是在厚重的砖墙上每层饰以石灰岩的细狭腰线,将柱子藏而不露,重点表达建筑的楼层关系。康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石头箍带,其高度与出挑在立体三角形网架楼板上的混凝土肋条保持一致。

中跨部位,体现了康的观念“服务空间有别于被服务空间”。采用的是混凝土平板楼层结构而不是三角网架结构,其内容不同于他所服务的主体空间结构。其中包括了三种服务元素,他们分别是一部置于圆柱筒体内的三跑楼梯、一个容纳电梯和一部标准的平行式的双跑楼梯消防楼。

2.1.2 方案与结构的冲突

该方案也曾有过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平面呈直角形,另一个呈平行四边形平面。二者都有一些独立的圆柱形服务管筒贯穿其中。康也曾经在构思草图方案上设计“一个由立体三角形网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楼面需要一个具有同样结构的体系的柱子来支撑。”这也是在建构问题上康的主观意念与建筑的空间和结构要求发生冲突的原因。在康和结构工程师菲斯特勒最初提出的方案中,立体三角网架中有一系列2英尺高的棱锥形,其侧边厚度为3.5英寸,而且还应该与4英寸厚的混凝土楼板整体浇筑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就是会产生一个更为厚重的楼面。

2.1.3 解决方法

康在该建筑落成之后提出另一种立体三角网架方案。一个40英尺跨度的楼面,在通常情况下的重量相比,使最终建成的耶鲁大学美术馆的楼面重量增加了60%。它的结构原则与康的最初的设想并不一致,但该设计的独创性在于,它可以让机电管线在立体三角形网架的空间内更加畅通无阻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2.2 伏特沃斯金贝尔美术馆

2.2.1 方案

金贝尔美术馆是康的建筑生涯的巅峰之作。美术馆为单层,凹字形平面。柱子规则地把平面划分成一个个长方块,每个长方形上顶着一个横截面是半圆蘑菇状的预应力混凝土顶。自然形成一个个展览空间,加上灵活布置的隔断,给人以幽深迷离的效果。天顶灯从半圆的顶端洒下柔和的光线,整个大厅吐露出一种温暖、谧静的气氛。该作品中,一系列筒形拱顶构成整个建筑中占主导地位的建构元素,决定着该建筑的总体特征。这些拱顶中间开口,通过肋壳组合的方式为美术馆内部提供独特的自然光线。它的砌筑性基座将建筑和场地充分结合起来,基座的设计将整个金贝尔美术馆与场地的结合起来。

康在方案中设计了三个布局随意的露天庭院,安插在连续拱顶结构中。在他看来,这些院落是在建筑的整体空间格局中保持不变的场所形式。

在建构技术方面,采用了设备管线与展厅结合的设计手法,包括位于拱冠下方的光线折射和灯槽设计,以及利用拱脚部位的下挂梁之间的空间形成的管线桥架等。

2.2.2 方案与结构的冲突

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单体尺寸为104英尺*23英尺的“假”拱顶及其性质的问题上面。康曾提出过一个半圆形拱顶方案,其中拱顶的半径被定为12英尺,拱顶坐落在12英尺高的联系梁上,梁的下方是轴线间距为24英尺的柱子。遭拒后康将方案修改为摆线拱顶的设计方案,并在拱冠部位开启一条连续光带。为了使结构能够双向受力,光带的边缘被特别加强了。

根据调查,在进入美术馆的理想路径事实上并没有根据康的设计一样——从停车场通向美术馆入口的一条步行道路,85%的人都是驾车来参观,并从停车场的地下室进入美术馆。金贝尔美术馆入口的概念与小汽车背道而驰。

2.2.3 解决方法

科门丹特从工程的角度对金贝尔美术馆摆线拱顶的剖面关系和施工程序进行了调整。他增加了光带两侧的上翻梁高度;为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还增加了摆线拱顶基座部分的壁厚;还要求在下挂梁的浇筑完成后才能浇筑摆线拱顶。为使拱顶打到104英尺的净跨度,同时为抵消梁身及其容易产生的弯曲变形,他要求沿摆线拱顶的长度方向进行后张拉预应力处理。出于结构的考虑,他还要求在每个拱顶的两头设置一个厚度达到一定要求的圆拱形隔板,这样金贝尔美术馆每个拱顶的端部都有高度不一的弧形光带。弧形光带形式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在实际工程需求已经基本满足以后,康仍然在追求尽善尽美的形式。

对于路径问题,在全球化的汽车时代,这种空间过渡只能面临苟延残喘的境地。康毕生不畏艰难,孜孜以求现代技术与建筑形式承载的社会公共精神的融合。

3.结语

通过对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成熟时期的部分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个的建筑作品,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康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结构工程师的建议下,反复推敲、修改方案后,作品才得以问世。他主张的“形式”才得发生在“技术”上。

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从结构工程的方面入手,对建筑方案进行反复推敲,才能使建筑作品能更加完善。现代建筑的创作离不开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紧密合作。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角色从最开始的合而为一到后来的明确分离,再到现在的渴望相互渗透在更高层次融合。这是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对这个过程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摆正两者在建筑创作中的关系,更好的合作。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工程师不应存在的谁主谁次的问题,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互相激发灵感,共同形成建筑的最终形式。这需要两者都跳出本专业狭隘的圈子,多了解对方的专业特点与知识,尽早介入,预留给对方发挥的空间,积极主动的换位思考,共同掌握好两个专业之间的微妙平衡。

大学美术论文:大学美术馆是社会内观与外视的桥梁

校庆期间,我拜访了履新一年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杨劲松,这位早年的85老将虽已近天命之年,依然豪迈的斗志,火热的激情,谈到学院美术馆的建设兴致颇高,谈吐有致......

杨:2013年9月6号,中国美术学院在美术馆举办的“八五·85” 校庆85周年文献展,传递了一个重要理念,即“将可能性还给历史”。这个理念意在提示:将被碎片化的历史叙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考察。历史的辉煌与挫折,其生成与流变的原因是复杂的,很多线索若不细明辨不细察之,就会被湮没和被曲解。譬如中国美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朝代更迭后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期间再更名为现在的称谓。这一系列变迁的结果,其实莫不与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觉醒,一批批青年才俊前赴后继地践行社会转型之理想相关。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面积既不但已数十倍于当初的国立艺术院,完备了立校之初蔡元培、林风眠所规划的几乎所有相关视觉艺术与视觉文化的专业,还开拓出了紧随社会快速发展的新专业(跨媒体艺术、公共艺术),这些历史成果,既可以追索到蔡元培立校训“美育救国”之源头,也可以在建校85周年的任何一个历史片段中看到师生们其一脉相承的学理线索和学统精神。

其次,85周年校庆,正值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一个特殊的历史当口。因此,“将可能性还给历史”其实不单纯在温故知新,还有一层意思,我理解为就像反省中国经济一样,过去30年从引进、挪用、摹仿积累下的文化破局手段和教育经验,已然跟不上日益要求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等文化创新需求了。这个“历史当口”与早年肖峰院长觉得将急需的购车款投入到购买图书资料之举,最终引发了影响全国的’85新潮艺术浪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一样的用心表现在:要想培养真正具有文化原创富含想象力的艺术人才,不可以再行急就章之法,而是将学问索寻的眼光瞄准当下,将可能性还给历史,在历史与当下的追踪与反省中行文化救赎之道。

因此,回顾历史,显然是为破现实困境之目的。经济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文化上能否成为影响和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正能量,艺术在全球格局中,能否一扫抄袭挪用复制前人古人今人之习气?艺术的原创力想象力的发力点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我们需加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回答现实文化问题的学风一直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校风。在中国近现代近百年历史中,几乎每一次艺术史上的变迁都活跃着中国美院师生的身影,中国美院85周年校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现在美术史,这些史事都在说明中国美术学院历有敢为人先的学问担当。

站在学院美术馆的角度,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立艺术院期间设教务长之职,反映了大学教育制度重教之用心。三十年之前,用购车款抢购数万册国外图书资料,扩充图书馆,反映了浙江美院期间对科研平台的图书馆建设用心,今天改建扩建学院美术馆,添置配齐美术馆典藏恒温恒湿系统、展陈灯光系统、并逐步配齐公共教育、网站网络平台的用心,正是为构建大学发力新文化教育之举!我以为直到今天,是中国美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完备了大学三驾马车(教务处、图书馆、美术馆)的全功能,是中国美院率先实现大学与社会的内观与外视之责任的举措!

美术馆是一个需要场地、专项经费、专门知识三大要素整合一体的实体。尽管现行体制已开始有侧重地改善过去行为模式,注重了它的社会功能,但仍然因为动机与目的的不同,并不能够覆盖文化生产与推广的社会需求。大学美术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他立足于知识生产现场,拥有丰沛的文化资源,只要改变封闭式的象牙塔模式,就有无限涌动的活力。它既可以与社会不良习气保持距离,警惕商业化对知识生产的侵蚀力,又能集合社会有益资源,对现实问题的成因和趋势作出批判性文化姿态。

徐:随着经济发展国力提升,今日中国出现了办美术馆热潮。据说每三天就会有一家美术馆博物馆建成。国内事实上并行着三大类型美术馆、即政府、民营和大学。这三类美术馆都各有优势,政府性美术馆往往是群众文化的普及和培训,民营的则重在市场的开拓与商业利益,而大学美术馆则可以兼顾二者之长,并整合知识转化为社会能量吗?

杨:这应该说是大学美术馆的一个理想目标。

在我看来,中国正兴美术馆热潮,反映了社会对自身文化塑造的集体性渴望。积极地看待这一趋势,其实是加重了大学艺术教育改革与文化重建的责任。“思想自由,独立意识”的教育理念早在蔡元培先生之倡导后被反复践行。但实践这个理想的社会土壤如若仍不具备,或者说仍有歧义,这个理想目标就会出现波折。现实地看待这些问题,大学美术馆至少应从以校内的“物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社会的观众为中心的人性化办馆理念。至少应该逐步实现有能力主动地行策展—研究—社会推广—典藏—公共教育之功能。

徐:大学美术馆的属性仍然有些像“象牙塔”,大学与社会之间应怎样搭建沟通桥梁?

杨:过去办大学,人们总觉得应辟出一片既与政治无涉又与商业无关的天地,来行天地之道来教识道之法。但是,在人类社会里哪有“世外桃源”?与其被动地营造学问与学术的领域,远不如置身于社会将课堂所学与社会之问结合起来,主动体察现实调整治学方略。尤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教改实践,学院教育已摆脱盲目追随的习气,形成了自主办学“和而不同”的教改思路,并在诸多大型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中得到印证,获得口碑。因此,大学美术馆是形在院内,神在学问之根本,意图却一定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

我所设想的美术馆,在“形”上应将知识容纳与生产的意图不再局限于四壁合围的物理空间里,尽可能应用数字媒体和网络虚拟技术,将物理的有限性无限量地辐射和融入广阔的社会中去,建立数字图文资料库和研发机构,以最便捷的方式进入寻常人家。“在神”上集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前沿研究成果,集大学多学科多高点研创基地的力量,发挥知识生产现场的合力,及时地为社会提供可资文化消费的模式乃至生活的新风尚。同时,逐步拆除象牙塔式的心理屏障,将有形的美术馆转变成形神兼备的视、听、感、觉之场所。

徐:我曾旁听去年底文化部现役的全国美术馆长集训会议,一些欧美国家的重量级美术馆介绍了他们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办法,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吗?

杨:较大的启发式西方先有“物”才有馆,以及以后的几百年中,逐步完善了它的学科学理模式,形成了社会资源整合配套的社会公共资源形态。从“物”的占有到占有物与社会历史乃至政治经济宗教等文化再到文明的认识,是需要知识储备和物质基础的。中国的博物馆学起步早一些但也只有近百年历史。而私人收藏的性质更多倾向于“玩物”, 玩物的集体无意识很深重。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建设美术馆的路还很长的现实。

怎样在国力提升的今天,一方面借鉴西方博物馆学和美术馆经营理念,一方面整理中国士大夫文化、炙别私人、名人玩物益寿的文化,走出一条远离急功近利偏门窄好的公共文化路径,使大建美术馆之热理性地回归至文化,直至可以提振国人文化信念,有益于世界新文化建设……,此类思考应是美术馆共同努力的方向。

徐:近一年里,改建扩建后的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了一系列颇有雄心的展览,譬如葡籍法国艺术家卡洛斯个展,“八五·85”文献展、“质物素心”展,“先生回来”展等等。引起了国内和业界的关注,是为开门红吧!请问明年(2014年)贵馆又有些什么样的构想和计划?

杨:谢谢鼓励!的确,过去一年我们全馆上下没有一个人闲着。建章立制、全员培训、改建扩建、添置设备、打官司、编年鉴、办网站、师生恳谈会、搭媒体共建平台,完成前一年的展览保障,编制更贴近现实更有专门针对性的展览,不亦乐乎。但事实上为了实现美术馆功能贴近现实的转型而主动展开的系统工作并不容易。除了大学的三驾马车(图书馆、教务处、美术馆)缺制度性保障的现状并不能马上改观,人员编制和专项经费等确保运行的条件也需时日来改变外,转化与传播知识生产的内容和相关机制缺乏专业化的操盘经验等等缺陷都在滞肘着美术馆发挥其全职功能。因此,我最想做的几件事是健全机制。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尽快组建落实策展部、典藏部的策划研究功能,着手网络市场推广和构建,以及开展广泛联接社会的公共教育部工作。

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正成为国人日常生活内容,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文化状态和它特有的文化艺术属性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两大社会需求,反映在大学美术馆的办馆方略内,就必须深加考量奉行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向社会提供像样的展阅和接地气的文化产品来?怎样的办馆特征才可以有效地吸引学院内外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建构大业的兴趣?

我现在能做的是广泛地参与国内各类艺术活动,了解各地文化关切,收集整理国内档案(所谓情报工作),另外就是广泛浏览国际学术前沿成果,寻找可资共建和自主发展的契机。

我相信大学美术馆将成为中国新文化经济的引擎,会成为国人休闲购物之外的好去处,更会成为中国财富的聚宝盆。

徐:贵院是否也有跟欧美艺术机构的合作计划?进行跨文化跨地域的联动性展览,或互派学者和青年艺术家交流,是不是也会助益于地方文化的发展?

杨:是的,这项工作也在做。并不迫切的原因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我馆内部工作需上台阶,一些结构性的行政模式尚未建立健全,这些内部因素理不顺,既使有再好的愿景也是做不好,做不透彻的。2014年我设想的办展思路是用学术思考推动展览。暂定名为“学术年”。这一年的计划大多用数字来符号化学术用心。譬如“1:1计划”。这是一个希望邀请国内外院内外艺术家,就同一个文化关切,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呈现艺术展项。意在全领域地展开不同角度的视觉艺术与文化的思考成果;譬如:“40+20计划”,是由英国出资邀全世界40名青年,我馆邀请国内20名青年的一个驻地现场展览的项目。观点可以自主参与并与艺术家共享艺术生产与制作的项目;譬如:“5+2计划”是指举办“金砖五国”艺术家的国际性大战,所谓“+2”是意含对另外两个国家墨西哥和印尼的新兴经济体艺术家参展的设想,希望世界能够了解和关注全球境遇内的新兴文化现状,并有效促动社会文化结构深度调整的需要。

当然,还有一系列院内老师们的个展安排。这项计划是填补性的收藏历史之需要。因为此前的大学美术馆性质是陈列馆的属性,未能及时地记录和留存在职在世的杰出艺术成果,此为一个急需补充的工作内容。举办一系列在校老师们的心血之展览,是本馆应尽之义务。

徐:据您所知中国现在的美术馆有多少?各省、市、县也许是文化馆,还有院校、私营。私营美术馆现在也存在不同状况、国营美术馆承担社会教育功能,同时还有大众喜闻乐见功能,不具备学术前沿性,而这点恰恰是大学美术馆所具备的,您有何新的想法?

杨:据不统计,各地政府性质的美术馆(博物馆)约160余家,民营各类型美术馆博物馆1000余家,大学美术馆约10余家。且以每三天就有一座新建的场馆落地。这是又一次式的美术馆时代。

我最掏心窝子的话是:合纵连横。没必要兴建那么多缺乏长远规划的大而空的美术馆。为什么就不可以集中各界力量来做几个能承载中国理想的美术馆呢?现如今办馆的理念和渠道其实很多了,只要不是单纯出于私欲和商业地产的动机,将有限资源用到刀刃上,兼顾合作者利益不会更加有效吗?何况,今天中国虽文化形态很多,文化艺术都在大发展,真正进得了美术馆典藏的展览的作品却并不多。空置那么多空间和设备的结果,其实远不如寻找合作共建美术馆之路来的靠谱。

大学美术馆有理想有方法也有人才,但它缺资金,缺社会推广的得力渠道。而社会力量寻找与自己理念相近的大学美术馆合作,共推有文化贡献的专题专门展览的方式,是既利国也利民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形象,何乐而不为?

徐:中国当代艺术经过30多年发展,大家基本认可的那个所谓“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新一轮艺术发展方向和艺术创作的形态正在形成,这也是大学美术馆的一个重要方向吧?

杨:是的。这一点是明显的。怎样传承有序,洗造潮流中富含金质的思想成果,怎样抛开地方、区域、个人好恶等局限性标准,才是握住时代脉动的力量出发点,怎样透过社会个案、艺术家个案、以及现象的采集考察,提炼出切合现实的策展思路,等等这些需加潜心学问的工作,应当是今日大学美术馆的日常功课。

因此,简单地说,我现在的工作方式是将想法落实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本馆工作贴近社会关切。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中国的原创艺术就会真正成为世界文化繁荣的推动力。

大学美术论文:大学美术专业《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国画》是美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美术专业开设《国画》课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本土艺术的魅力,掌握《国画》绘画的技能,熟练运用其创作技巧,在实操中得以灵活运用。本文从时代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素质教育和教材编写等五个方面对《国画》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术专业;国画;教学改革

中国的绘画艺术众多,《国画》是其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国画》是美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美术专业开设《国画》课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本土艺术的魅力,掌握《国画》绘画的技能,熟练运用其创作技巧,在实操中得以灵活运用。教学改革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以及时间教学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国画》课程教学改革遵循历史,展望未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传承历史,不断改革,迎合时展

《国画》始于原始岩画、彩陶画和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国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发展到现在已具有了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融合、兼收并蓄的诸多文化元素,教学改革要反映当代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始终保持和继续发扬中国文化的传统,保持民族文化的个性。刘海粟先生在《画语》中也曾指出:“艺术,必须联系人民的喜怒哀乐,反映时代的呼声。”教学内容也要传承历史,不断改革,迎合时代的发展。除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内涵之外,也融合了西方绘画艺术的观念、方法、技巧、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个性和特色的多姿多彩的绘画艺术。

二、优化内容,提炼精华,力求风格多样

中国的《国画》教学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留心和努力,就会选择到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生活的教学内容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将会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以及山水、鱼虫等,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课堂教学上应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以在《国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虽然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但目标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某一场景等,实现艺术的升华。

三、调动视觉,综合思维,培养观察能力

《国画》教学的改革应该侧重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对事物的形态、色泽、布局等,进而提高学生对自然事物及其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利用能力。《国画》实践教学的改革侧重于观察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系统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美的内在因素,也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生活,联想其内在的含义。在观察力训练中,首先培养学生的聚焦意识,从整体论出发,要有总的轮廓,合理布局,既有远景、中景和近景,又要有栩栩如生的真景和朦朦胧胧的虚幻感觉,使画面有空间感和秩序感。通过写生让学生学会对景物的选择性观察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就是地、客观地、辩证地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综合思维的培养在《国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整体地观察事物,客观辩证地认识事物,提炼取舍地包容事物,抽象概括地表现事物。在《国画》课教学改革中要调动视觉的培养、综合思维的培养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在实际写生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掌握综合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和事物存在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习惯,达到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目的。

四、灵活教学,激发兴趣,实现素质教育

在中国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的习惯是课堂上先临摹作品再进行创造。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常常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兴趣去主动地质疑探求。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内容多样,主题尽可能多些变化,构图形式可以不拘小节,尽量做到大胆丰富,这样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些都是他们身边有趣的事物,所以画起来非常有劲,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要教会学生培养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领域,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由于中国画和其他绘画形式不同,它落墨定稿,不能随意擦拭和修改,但却可以将错就错地进行调整、添加,重新构思成另外的出乎意料的作品,这种灵活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教学采用尝试法、多态法、多料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1.尝试法。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点上几点墨或几点颜色,想象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梅花、樱桃、葡萄等等,再进行适当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让他们体会到国画的优越所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就会乐意用国画的形式来进行表现。

2.多态法。采用揉纸法、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使学生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创作热情。

3.多料法。采用毛笔、墨汁、国画颜料、水粉颜料、手指、稻草等多种工具材料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

五、遵循规律、强调内涵,完善教材编写

教材的编写与建设要遵循基于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要求。美术专业的教材编写要重视与美术专业知识的融合,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应能迎合真实交际的需要。《国画》教材是国画课程的重要载体。在编写国画教材的过程中,应完整地把握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体系,使编写的教材具有趣味性、技术性和开放性。同时,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和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范例,是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国画》教材的优劣,对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国画》教材的编写,力求向学生提供《国画》学习的方法,展示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想编制出符合专业特点的、应用性强的教材,给教材的编写提供最贴近现实情况的依据,需要了解美术专业《国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美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此外,任课教师的反馈信息是教材不断完善的必由途径。内容不宜过于宽泛,美术专业的《国画》教材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与美术专业课同步,使《国画》真正能成为专业基础,作为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法,展示学习过程。从学习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在呈现方式上做到:(1)《国画》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网络资源。(2)《国画》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导图、文字内容等。同时应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有关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学生的直观学习感受和体验。

总之,《国画》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不仅为美术专业培养服务,更是现代学生非常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通过工笔、写意花鸟、写意山水的训练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国画的敏锐观察力、对线条的表现能力,着力对学生进行严格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同学们的艺术造型能力,同时更加重视审美能力的教育,力求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努力使学生既具有真才实学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