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美术大学论文

摘要:大学的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美术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美术教师深刻地领会和明确教学的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多变地开展创造性教学,不断提升素描教学水平,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美术大学论文

美术大学论文:综合性大学第二课堂美术设计论文

一、综合性大学美术类基础教学教育现状

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构建一种“宽口径、厚基础”和“通识艺术基础”的模式,在基础教学改革上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我国当下美术高等教育,主要是在对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去继承和发扬,结合国际上较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实践中探究“通识艺术”的基础教学模式。以主动适应新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文化对高等美术教育的要求为目的。教学研究的重点由造型技能逐渐转变为视觉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入美术高校以前,考生因课程压力过重、机械式训练等所遗留下的死板、单调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而不利于美术高校专业知识吸收。对此,学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教学节奏。而这个适应的过程在如今高等美术教育的研究中,尚未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和专业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专业美院一些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因为课程容量等原因无法直接复制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等理论类课程无法很好的与专业技能课衔接,甚至出现脱节。因此,提高学生基础能力与教学质量,需要一个将课上与课下、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法相衔接的桥梁。

二、艺术学院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一)研究目标

1.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研究的目标

(1)建立并完善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各项制度,形成良性模式持续循环,成为常规教学补充和学生提升自我的平台。

(2)加大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中的教学试验和改革,为常规教学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参考依据。

(3)指导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每二年举办一次汇报展览,展示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

2.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研究与理论实践

(1)改正美术、设计低年级学生因高考应考而养成的不良绘画习惯。

(2)扩展学生眼界,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基础”的深刻内涵,和动态的外延。

(3)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与特长,多角度深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4)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吸收国内外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运用到第二课堂教学,并以高水平的展览、竞赛来检验教学效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为教师无偿指导和学生自觉自愿的组织行为。因此,在较大限度上实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师对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中不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降低指导效率。教学内容可以随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调整变化,体现最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通过对艺术类高校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调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以现有基础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常规教学之外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集中培养品质人才,并总结出培养方法。

(1)研究常规教学之外的课题补充。常规课堂教学受时间、排课等因素限制,教学中课题设置有限,通过第二课堂可以得到补充和加强。

(2)具体研究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课程安排,使之成为常规教学的有益补充且不与之冲突。

(3)研究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环境下,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冲击各种高水平展览、竞赛,取得好的奖项。

(三)研究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1)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与时间,拓展多样化教学和学习手段。

(2)衔接常规专业课程间因时间安排而造成的空档,加强专业学习延续性。

(3)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4)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

(5)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美术展览及创新创业能力。

2.对学校与教育事业的意义

对学校:研究常规课程之外如何补充对学生有益而又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旨在对学生专业拔高既而辐射整个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现在的美术教育:从更多的角度和手段上摸索和建立具有地方综合性高校特色的美术基础教学模式。

三、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一)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的实践方式

首先,基础培优课堂从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收集研究国内外艺术基础教学的近期理论成果,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学计划,合理拓展基础外延,将传统文化、综合材料等和常规基础教学相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其次,基础培优课堂成为艺术学院第二课堂,将是常规基础教学的延续与加强,在教学思想一致性的前提下较大限度的拓展教学手段,在小范围内推行精英试验教育,为新形势下的基础教学模式提供改革参考。,打造艺术学院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在多方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向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转化。在一个相当的范围内着重培养一批基础厚重、学识宽泛的高水平学生,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赛能力,在学习上成为年级的带动者,形成广大的辐射效应,既而提高整个学院的办学水平。

(二)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作为教师无偿指导和学生自觉自愿的组织行为,在较大限度上保障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性。在教师对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中不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降低指导效率。教学内容可以随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调整变化,体现最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基础培优课堂对艺术学院提高基础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环境和土壤。最终成为提高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的先行实践

湖北省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先行建设实践:

(1)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选拔了一批具有学习积极性与正确学习观的学生,并完成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各项制度的建立,且持续运转。

(2)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指导学生完成一批形式多样的基础作品,并整理备展。

(3)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产生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基础作品,举办学院内部作品汇报展,并鼓励学生作品参加各项比赛或画展选拔。

(4)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对此项目进行总结与成果整理: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前,由于专业课程的连续性不足,学生缺乏绘画主动性与作品比赛参展方向性。通过基础培优的第二课堂方式与大环境熏陶下,学生作品参展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于艺术学院“迎新画展”、“三峡大学桃花艺术节”、“湖北省楚风杯书画类作品比赛”等各项画展比赛均有数学生参展并获奖。

五、结语

本文实践与研究了艺术学院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的建设,探索其在当下美术设计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先进性,旨在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倡导人们在如今文化大繁荣大昌盛的背景中,不断尝试多角度、多手段地摸索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最终引发教育的革新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作者:汪蔚 单位:三峡大学

美术大学论文:专业教育美术类大学生管理论文

一、美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

及时,思维活跃,但往往缺少大局意识。美术类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不同于其他文理科学生,思维方式比较开阔,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具有不拘一格的性格特点。但美术类大学生中间也存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有些美术类大学生很少关心时事,对人生价值、生命存在意义等感悟不深,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和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

第二,崇尚个性,但往往团队意识较弱。美术类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非常重视自我意识的表达,在生活中不盲从,在专业方面不跟风,能够找到独特的表现自我、表达情感的方式。但有些美术类大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多从个人价值出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较弱,缺乏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不强,甚至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缺乏责任感。

第三,竞争性强,但往往纪律意识涣散。美术类大学生大部分较早进行专业领域的自我训练教育,有可能误读个人努力的意义与作用。他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尊重人格,向往所谓自由,但往往缺乏遵守公共生活准则的习惯,个人行为往往带有自由性和随意性。部分美术类大学生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学习纪律性较为松散。

第四,有自信心,但往往抗挫能力较弱。美术的表达在于艺术地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的理念,美术类大学生往往体现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创造力。在美术学习的经历中,教师往往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肯定学生独特的表现力。加之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形成了较强的自信心。由于在专业学习和生活经历中缺少挫折经验,一些美术类学生承受失败和否定的能力较弱,在被批评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地理顺思想问题,出现消极情绪,甚至在生活和专业学习中陷入困境。

第五,重专业学习,但往往忽视文化基础的学习。由于在录取时美术类大学生文化成绩的不同要求,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学习习惯较差,往往更重视专业课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加之学习文化课时偏科,出现了英语等课程学习困难的现象,这影响了他们遵守学习纪律的自觉性;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甚至一些学生出现荣誉感缺失的现象。

第六,形象鲜明,但往往价值取向模糊。一些美术类大学生在行为方式上努力追随和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家风度”,盲目追寻诸如浪漫放达、风流倜傥、傲骨脱俗、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外在形象,追随强烈、张扬的外在特征,但由于学养不足,往往肤浅地理解某些艺术家的张狂、怪癖,影响了自己价值观的判断。第七,学生人数少,往往榜样作用较弱。美术类院系规模一般比较小,学生数量少,虽然专业教学效率高,专业教学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学生之间距离感的缺少使其很难树立榜样。在日常的管理中,学生之间由于关系密切,很难做到学生自我管理。

二、美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由于美术类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一味采取简单的“重病下猛药”管理方式容易形成学生对管理者的叛逆心理。由于美术类大学生比较重视专业学习,管理者可以采取“专业渗透法”进行教育,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就业教育、党建工作等环节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育人优势。

策略一:融入专业教学,隐性实现思想教育。将学生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环节,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首先,在专业教育中贯穿的思想教育是隐性的,它平和又亲切,却又无时不在。专业学习是学生愿意接受和贴近的,它通常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观念和品质。教育者可以用历届毕业生成功的经历感染学生,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困惑,甚至在专业探讨的过程中,插入针对学生日常管理和生活习惯的问题,通过这种不经意的提醒和点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教育者通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批评教育与批评之后的问候和关怀,可以使学生奋发向上。

其次,专业教学可以常态化地进行榜样目标的教育。学生往往向往和崇敬成功的典范,而毕业生是学生身边成功的榜样,具有现实的示范效应和可实现的成果。教育者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和梦想的距离并不遥远,通过身边的成功者告诉他们,他们也可以做到。教师在常态化的专业教学中谈论到历届毕业生的同时,可以选择性地介绍成功者曾经的奋斗或执着,让在校学生切实体会到成功不是等待得到的,成功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给自己一个的定位,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完善自我。

再次,专业教师完成的思想教育,往往能够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美术类大学生虽然个人意识较强,但往往情感较为脆弱,自尊心强。专业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体会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同的专业学习经历也是增进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批评和意见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优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因此,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便于日常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生喜欢陶醉在专业学习的浓郁艺术氛围中,在教育者的带领下,他们美术专业学习中的成功感被唤醒并不断被强化。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孜孜不倦的学习被理解为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毕业也就能获得理想的单位。美术类专业教学以艺术或者设计实践为主,在参加各类比赛中不断有学生获得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赛事奖项,良好的氛围会战胜不良的影响,学生在实践中会不断成长。

策略二:专业教师导师化,辅导员职责服务化。

美术类学生中存在散漫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简单的严格管理容易导致学生与管理者的对立。将学生管理融入专业教育,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特殊作用,是美术类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将班主任机制改革为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的“导师制”,可以成功践行“寓育于教”。针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教育者应该利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利用学生对专业教师的尊敬,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环节,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实施并完善导师制,能有效地育人。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专业教师,特别是运用模拟企业的运作机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常规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已经成为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将学生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导师制”实现了专业教师与班主任身份的合一,实现了机制创新。导师为保障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教学的同时必然加强学习纪律和学习习惯的管理,自觉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使学生管理平和亲切,却又无时不在。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各司其职的现象,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学生的观念和品质。

其次,可以实现学生“技”与“德”同步成长。“导师制”的教学团队为了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必然增强育人责任心,必然会自觉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改变了以前教师上完课就走的现象,实现了学生“技”与“德”共同提高。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角色和教育方式,改变了过去学生管理“说教化”的现象,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管与被管”的角色关系,实现了高校育人品质的提高。学生不但专业技能和技术有了本质性提高,而且,由于“导师制”延伸至学生事务管理中,专业教师不仅完成了常规学生事务管理,还可以承担学生党团建设、班级建设、奖助贷学、义工服务、学生心理健康、评优评先等工作,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等职业品质,使学生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使辅导员工作形成“服务化”机制。辅导员转为服务者的身份后,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转型为专业型的沟通,能够达成良好的相互理解,也易于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纽带,从而有效发挥专业导师在学生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十分有效。如,组织学生开展企业项目教学,模拟企业员工工作,模拟企业岗位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校就体验岗位角色,实现“入校即入职”的管理理念,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校企“零距离”对接。辅导员组织学生形成孵化小组,一边完成项目工作,一边学习岗位合作,以模拟企业角色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辅导员与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管理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关系,有利于学生接受管理,有效地软化了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学生管理关系。

策略三:建立就业危机教育,完成自律性提高。

美术类大学生由于较高的学费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对未来的职业要求更高,当在就业中遇到挫折时,往往容易走极端。如,一些美术类大学生有“成功梦”,认为坐在舒适的设计公司或开办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就是成功。虽然他们将成功理解得过于简单,缺乏切合实际的就业观,但这也说明他们意识到就业的危机性,就业教育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动力。将就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教育相结合,是实现学生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事实上,随着近年经济走势的变化和高校的扩招,美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是部分美术类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以想当然的态度应对就业的压力,不知道散漫的行为方式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当不利。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缺陷,振作精神。美术类大学生教育要将生命和生活的价值教育落实到职业生涯层面,将职业生涯提升到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层面理解,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航,使学生带着感恩心、进取心规划自己的人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偏好等,从而定位自己,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强化人生成功可能性的价值。特别要对美术类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请企业专家或毕业生介绍成功经历,让学生领悟到仅有一身技能不见得就可以成为好员工,企业需要的往往是默默奉献、吃苦耐劳、不计较名利的员工,需要的是品质优良的员工,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职业生涯规划,将随之产生的对生命价值、职业追求以及自身的思考融入职业生涯,体会到奉献、合作的快乐,在学习中成长心智,在实践中成就人才,在锻炼中强壮体格,在自我修养中完善人格,在思考判断中追求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美术类大学生由于具有与其他群体大学生不同的特性,不能通过简单的批评、惩罚、处分等方式,由辅导员统一管理,应该倡导以专业引领的管理方式。他们需要一定的施展才华的自由空间,管理者应允许他们有非原则性的“出格”,允许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自我思考,这样有利于管理者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作者:戴拥军 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现代科技论文

一、现代科技在当代大学美术的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由于现代科技的强力冲击,当代美术教育理念及方式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以视觉文化的审美趣味性和创造性为主题的美术教育正在兴起。亦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美术教育的体制必然会出现相应变化。我国的教育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阵地。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中,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诠释更加科学,如教育概念的界定范畴不仅包含技能上的培训,还需着重强调“视觉美术教育”或者“视觉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如今美术教育的空间范畴大而广,它包含了各种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视觉图像等方面,也包含了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以及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代的美术教育实际上指的是视觉艺术教育,特别是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冲击和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美术的产生,对传统艺术具有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当代美术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更加需要以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建立起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意识。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种类,其设计速度比传统美术样式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软件方面,以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为主的绘图软件对传统纸笔颜料美术绘图产生着巨大冲击。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显示出了微电子科技巨大的数字化魅力,而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水粉,必然受到数字虚拟界面的影响,而审美大众甚至美术教育的主体意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摄影技术的诞生,使得对生产生活以至于传统绘画存在的必要性发生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楚现代科技与视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两种对世界不同的掌握方式,必然有着各自内在不同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现代科技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诉诸概念、原理,强调逻辑性、前沿性,需要主观符合于客观,追求真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知识性的给予;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诉诸形象,强调主体的感受、体悟等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要求客观见之于主观,追求审美,给予人们的是审美和情感的积极愉悦。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然而,随着审美意趣在客观再现的追求中发生异变,促使现代艺术走向内质与抽象的表达。如今,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其与传统美术图像的表现关系,值得考虑。现代美术教育系统已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处理传统图像学知识和技法,这将给予传统美术教育以巨大冲击。因此,美术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二、现代科技对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启示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知识资源共享与信息网络化的境域,现代科学技术对美术教育的创新和变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现代信息获取技术,可以同步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教育资源。现代美术教育的创新离不开信息的支撑,无论是现代艺术的教育性质,还是技术手段的全新应用。这对于国内外美术流派与思潮信息的把握更是至关重要,而这些信息来源的途径主要是数字媒体。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突然与迅猛,它在不断发生裂变的同时,也在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譬如,视觉传达教育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换角色。这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美术教育视觉传达数字机能的引入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二是快速的科技发展给视觉传达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视觉语言,反映了全球化对中国现代视觉设计的影响。我们在很短时间内逐步与国际接轨,“读图时代”的到来,网络、电视和印刷品等“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这些都归于西方视觉设计教育的影响。同时,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国化设计特征逐渐显露。现代科技促使视觉传达艺术形式更加,而中国传统文化及图形融入到“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中,显示了其不断的融合与交汇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几乎以登峰造极式的神奇方式,给人们的各个生活的空间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的变化,使人类几千来年的梦想在这里变成现实,变成了一个肯定现实生活和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憧憬的时代。

作者:李华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现代科技影响当代大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美术教育

1.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

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功能主要集中在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这样三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及时,就起大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来说,“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换一种方式说,美术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人之“主体性价值”。按照鲁迅所说:“美术可以辅以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总之,美术教育功能是陶冶人之情操,净化人之心灵,让人们的主体性价值得到积极地发展,从而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席勒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人是实践主题,其次人又是精神主体。所谓实践主体,指的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这时人是实践的主体;所谓精神主体,指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的,这时人是精神主体。第二,就大学美术教育的认识功能来说,主要是指通过以艺术鉴赏为前提,去了解自然、认识历史、把握现实、体悟人生、扩大人生视野,以便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指导生活的价值,不断向着新的意义攀升。第三,就大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来说,它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教育的思想,而是为了人之身心愉悦,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心身得到积极的休息,暂时摆脱外在社会的牵连,不与外在社会发生任何的功利瓜葛。因此,一件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总是一个不与现实社会发生任何利害瓜葛的世界,可以使人摆脱生活的千疮百孔,体验不能经历的冒险、不能得到慰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艺术的最初动机都莫过于此,当然,这也无疑构成了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的作用和重要性。

2.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创造性品格

当代美术教育对于创造性品格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急功近利的情况,从这个立场出发,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品格其主要体现在主体性的不断超越,即:超越前人、超越同代人和超越自己。超越前人是大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整体所面对的任务,在他们的身后,是长长的过去,前人固然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创造,但过后却成为了过去、成为了传统。后起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权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但却无法原本的模仿。所以,如果没有对前人的观点、理念和思想的创新,又何来进步,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何以得到彰显呢?超越同代人是要求我们加强教育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并借以启发灵感,激发主体意识的创造品格。所以,超越自己的是实现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才能使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价值和意义得到实现。

二、结论

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现代教育依然离不开科技的运用。从艺术教育角度看,全新的教育方法能够促使艺术手段培养的提高,使受教育者创作出有价值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解决高等美术教育的社会转型与主体性的被屏蔽、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以及主体性创造意识的品格三个问题,将成为美术教育者新的课题。

作者:李华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论文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由素质结构看,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从它的内容看,心理素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发展和丰富了以前的发展学说,使发展教育理论更加成熟完善。

2.从变化万千的发展形成看,学校必须得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主要在大学期间,社会、家庭、就业各方面无形的压力,毫不留情地吞噬着大学生的灵魂。他们渐渐开始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但是灵魂却在外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变得精神恍惚、焦躁,于是他们开始厌学、逃学,甚至犯罪。所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急不可待。

3.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专业学习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习美术时,我们发现,基本技巧的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较快的提升,但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一些心理因素却经常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研究表明,提升美术生的基本功虽然重要,但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更加重要,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健康心理教学机制。

二、美术活动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美术兴趣社团活动、艺术展览、美术比赛、美术讲座等都是美术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心理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彼此交流,学会了共同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在各种精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责任感等好的品质得到充分发挥。年龄相仿的人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让集体活动和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先确定目标后研究方法的做法在实践课程中不一定可以采取,而应该达到目的和方法有机结合。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潜力,让他们能主动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开展美术课程,绝不仅仅是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美术活动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学生能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秩序性,能使学生达到好的心理状态。完成美术作业时是自由、自主的,没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心扉,审视自我,宣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中自主独立地完成美术作业,在作业中认识自我,随着时间的变化,让学生养成自觉、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正好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学生努力细心的创作过程,会有很多困难。克服各种遇到的困难,可以锻炼抗挫折意识,调整克服脆弱心理。

三、利用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在学习美术专业时,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能力,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这种教育去强化大学生心理呢?在我看来,首先应该去提高老师的教育素质,坚持改善教育体制,丰富校园文化与多开展美术活动等。

1.通过老师去影响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老师的素质提高了,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成功的进行。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是每个老师必要条件,自觉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能知道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自己以身作则和对学生的管理相结合,把情感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要知道树立心理素质教育是教授学生专业教育中应该明确提出的,是整个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的艺术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愉悦感,才能相信老师,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2.在专业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要利用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接受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利用兴趣,转移兴趣,以趣引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制定实际的理想目标。要利用学生的特点与特长,给出正确指导,要求形式多样。教师需要不同种类学生不同对待,方法灵活地把理想教育和勤奋学习相结合,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与趣味盎然的教学相结合,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来开展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让心理素质教育能做到内容丰富、精细、新鲜,能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不同美术造型其实能给人很多不同的心理影响。研究表明,水平线能让人感觉开阔,波形线让人感觉动感,折线能令人感觉烦,旋转形会让人产生眩晕感等。科学研究表明,蓝色可以让人感觉冷,红色能让人感觉热烈、恐怖,绿色却代表着善良、活泼、健康等。众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无一不表达了美术教育与心理教育息息相关,因此,美术教育对培养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个性日益完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根槐 单位:陇东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素质教育大学德育论文

一、大学教育中如何开展美术教育

1.更新教育观念美术教育的价值不只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等,美术教育在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利用美术特有的艺术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的价值是创造,失去创造力,艺术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要通过开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素质教育。

2.强化学生审美意识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绘画功底,忽视美术教学的本质;注重绘画作品的美观程度,忽视作品的思维模式;注重学生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内在修养的提高。这样导致学生缺乏审美意识,鉴赏、想象以及创造的能力不强。美术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突破口,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使学生感受到身边更多美的事物。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通过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贴近大自然,充分体会大自然的美。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逐渐提高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学生从心灵中体验到美的存在,从而逐步使学生的心灵更加纯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大学积极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欣赏美术作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成效,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美。只有使学生自发地感受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主动投入美术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结语

结语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素质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大学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作者:任洁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大学职称改革对美术教育的导向性论文

[摘要]河南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高校的发展,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客观上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此时,修订后的《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颁布,其对艺术学科评审条件的修订和补充最为明显,由此对高校美术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对高职、高专院校条件实行单列,增设美术学科评审的补充条件这三个主要方面来谈一谈此种影响。

[关键词]高校职称改革,美术教学,理论科研,技能科研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作为高校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的影响,也事关教学的质量和学校的发展。2009年8月28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了修订后的《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对高校教师评审条件进行了较大修订,基本思路是: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各种评价因素,强化教学,注重实绩,着力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力争标准具有较强的导向性、科学性、前瞻性,实现对申报人的更、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

其中,新的文件对艺术学科评审条件的修订和补充最为明显,本文就从此次新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来谈一谈职称评审改革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一、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对美术教学有着积极影响

“重科研轻教学”一直是社会和高校热议的话题,因为以前的高校职称评审条件中对教师教学成绩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没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结果出现了科研数量泛滥但质量不高的同时教学质量也随之下滑的问题。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没有多大提高,科研对教学应该起到的良性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质量怨声载道。

美术学科因其技法科目较多且技法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学有其特殊性。一是技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技术性的知识用语言方式进行而清晰的表达——必然具有较高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进行大量的教学语言、方法的学习和操练;二是直观性,教师在课上对美术技法进行演示,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教授——这是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好方式和必要环节;三是差异性,学生个体对艺术的体悟和表现差异较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指导,且指导方式要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心思。如果上述方面出现问题,将会对美术教学的效果和成绩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坚持科研,不断完善自身学术水平的基础上更要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把对教学相关方面的研究也作为科研的一方面。

修订后的职称评审条件将教学作为业绩条件的首要必备内容,并就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考评(年度考核)、教学技能竞赛、教育教学荣誉称号等方面,对教学业绩进行了合理量化。同时,在科研业绩条件“项目与奖励”中,增加了“教研(教改)项目”以及国家和河南省开展的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五项内容,以便进一步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教师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来。

还有,为鼓励教师搞好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主要目的是要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术创新和搞好本职工作上来。

二、对高职、高专院校条件实行单列对其美术教学的积极导向性

因于美术专业的实用性较强、招生情况良好、就业形势乐观,高职、高专院校都普遍设置有美术专业,一般多为电脑艺术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实际操作技能较高,因此对高职、高专教师自身技能性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就相对严格。所以,这次新修订文件把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评审副教授职称的条件单列出来,并对具有相关技能资格证书的教师,适当降低论文要求。引导了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教学方向和目的,鼓励了教师对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提升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增设美术学科评审的补充条件体现和认可了美术教学的特殊性

美术学科在教授美术理论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等教学目的同时,对于美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一个的美术工作者和一幅的美术作品,均是思想性和技术性的统一体。因此这就对美术学科的教师提出了两方面的教学能力要求,一是理论能力、一是技能水平,当然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直接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和教学理论水平,也能使教师具有将自身美术技轻松转化成语言和文字方式的能力,从而更利于知识的教授、传播和交流,而且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指导其美术技能的实践;美术技能的物化表现形式一般是美术作品,它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基于理论能力之上的文化修养的高低。这就是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以前的职称评审条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在各个学科中使用一刀切的方式,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审,出现了错误的引导趋向。结果使得美术学科教师为了追逐职称晋升而一味的将经历投入到理论科研之中,而忽略甚至放弃了对自身专业技能的不断研究和提升,严重影响了作为特殊学科的美术学科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从而导致教育目的的偏颇而不能实现。

本次评审条件的修订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新的评审文件中增设了美术学科评审的补充条件。把美术作品发表、参展及获奖等达到规定要求的,视为符合相应的工作业绩条件。如在申报评审副教授任职资格补充条件中,增加了“同时在艺术类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作品2件以上,或2件以上作品参加省以上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其中至少件作品为省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举办的届展或中国文联下属的一级协会各专业艺委会展览。可视为符合工作业绩论文、著作条件”等规定,同时适当减少了要求的篇数,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特殊性,也体现了各学科评审条件的多样性和公平性。这对美术学科教学的定位和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起到了良性的导向作用,也使得理论科研和技能科研和谐共进为教学服务。

新增设的美术学科评审补充条件,涉及到了副教授与教授这两个高级职称,但对讲师这一中级职称的评审条件未设置任何补充条件,讲师职称的评定仍旧是一刀切的评价要求,没有体现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只是看重了理论科研的份量,忽视了美术学科中技能科研的重要性。同以前的文件相比,一是强调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加大了理论科研的难度和质量要求——这种进而加强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的修订,势将以前存在的教学问题继续存在甚至有恶化的可能。由此可见,这次新修订的文件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两个方面来看待此问题:一是随着高校对学科建设、学科结构的改革和对师资队伍学历的要求,美术学科的初级职称已大多为硕士研究生学历。这些教师在研究生阶段的深造时,既是加强对理论和技能的两方面的学习与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同时要求论文和美术作品两方面进行毕业资格的评审更能说明这一问题。但在其进入高校就业后,高校此种职称评审工作却没有同其之前的修学思路相统一,将会在教师头脑中形成一些混乱或负面的影响,势必影响到其对自身的治学定位和教学的质量。二是艺术表现的需求如果可以被视为人的正常需求的话——特别是对于美术教师而言,他们投入身心的完成美术作品,的作品自然会被发表或展出、获奖,这也一方面不仅体现出了初级教师的技能科研实力,而且此种能力对美术教学某些环节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在上面曾谈到过)。但如果这些成绩做为评审高级职称都绰绰有余而却在评审中级职称时不被认可,此种不公平的现象势必会压制教师对其技能研究及进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以往会影响到其教学心理及教学能力的逐渐下降,对于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都将是极为不利的。公务员之家

总之,新修订的河南高校职称评审条件对高校美术教师的教学将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它更突出教学,协调了教学与理论科研和技能科研的关系,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得教师能确立正确的治学方向,进而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但其中也有不完善之处,以前存在的某些教学问题会继续存在,中低职称的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受到压制,仍将影响到美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方面。同时,期望河南省的高校职称改革为其他省份地区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

美术大学论文:浅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美术教学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 交流 协作 多元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运用此理论,结合大学美术各学科课程大纲的要求,针对信息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实际,指导大学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以学情定教法,加强协作交流,重视信息互生,创设问题情境,促进自主研究是其中的几种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风靡全球。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组织者、帮助者、挖潜者,或是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或是学习者、探索者、创造者。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学习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师生传递走向形式的复杂多样化,如果我们把学习者以外的因素全称为外部环境的话,那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学习者独自形成的,而是在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像行为主义理论倡导的“刺激一反应”模式而存在,也不是被灌输的对象。而是具有不同社会阅历、思想基础、个性的、具体的人,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并不断地用新信息去检验已有的旧经验,当新旧经验不能融洽时,就会相互作用,要么同化要么顺应,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意义,这个生成的过程也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剧增,信息的来源呈现多渠道状态,传播变得立体和交叉化,表现在教育上是打破了信息的垄断和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的方式,以电视媒体为主要载体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对由权力阶层和话语霸权的掌控者所倡导的精英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I。在这种背景下,当代美术文化凸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多元性等特征。例如大学美术课程内容和教材的版本很多,出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引导我们学习和探究。当代大学美术课程的非连续性可用多尔的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以往的课程是一种‘引进型’的,直线的前进,而现在是‘舞蹈型’的,是舞件之间——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交互作用”。在这种变化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而是他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学习群体,在探讨一些课题的过程中互相影响。美术课程的多元性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承认和尊重美术价值观的多元化。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2新的美术课程观已经不再强调人成为积累知识的容器,而是让人发现和创造知识。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大环境下,大学艺术扩招处于“热烈”状态,美术学生中虽然不乏兴趣浓厚水平的,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却是由于高中文化成绩考大学无望,改行来学美术,目的是能在大学熏陶几年混文凭找工作的,并无真正的爱好和水平而言。虽然这不是扩招的本意,但却是实际现状。大学生的身心表现得比以往更复杂:从操作技能来讲,很多人是在高考前的一两年之内,有的甚至是几个月内,按照高考培训教师的某种程式化的教学快速“加工”的,因为他们目的就是一个——应考;从艺术修养来讲,很多学生除了在美术高考的熔炉里强化训练,平时根本没有上过美术欣赏课,在笔者曾做的384名中学生的调查中表明:仅有63%的学生所在中学按照国家教育标准开设了一周一节的美术课,而这之中仅有25%的时间真正上了美术课,且仅56%的老师是美术专业专职教师……这些情况都不能不让我们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产生疑问。由此看来美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能技巧相比略显薄弱,而且大多数学生两方面都不太强,这就使得他们还缺乏较强的美术鉴别能力。而在现代信息社会图像堆砌、视觉泛滥、知识突现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引导这些思想观念相对于中学生已经较为成熟的人来遴选、组织、重建艺术知识的结构就异常迫切。由此可知,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及美术文化的发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美术教学已成为大学美术教师应研究的课题。

一、尊重独特体验,以学情定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美术教师获得这样的基本观念:知识是灵活的,而不是死的教条,尤其在美术这样的人文学科上,更有其不确定性,美术更注重独创性的挖掘。也许其操作步骤要求讲求科学性,但是答案却不是的,每个学习者都有丰富的心理世界和经验世界,其独特的经验世界总是渗透着自己的体验、个性、风格,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策略是自然而然的,也是美术学科提倡的。教师的答案、书本都不能成为解释学生心中情感的标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接受只能靠其自己的独特建构来完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首先引发我们对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思维定势进行反思与质疑,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教师以书本为教学内容,经过精心准备,由教师先示范,讲解,再由学生照葫芦画瓢。一节美术技法课中,学生正在画大卫石膏,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某学生虽然认真修改,但形体老是把握不准,老师着急了,亲自动手帮学生改画,由于修改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师改了一部分就放下去辅导别的学生了,到了学生自己来接着完成这张画时,又按照自己的观察方式继续,画面效果可想而知,老师发现时感到自己的修改工夫是白花了……分析这个例子:虽然技法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老师的教法可能值得商榷,学生的手上工夫还得有理论观念的指导。

试想:如果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造成形体不准的原因,花几分钟的时间演示整体观察、构图、找形体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来修改,学生也许一次达不到很的水平,但让他以自己接受到的老师教给他的新方法和自己以前的方法去比较、碰撞,构建一种新的思维去指导他的绘画,也许不太成熟,但总是他自己的……多次反复应该能达到进步显著的效果。而教师按照自己的方法和程式修改学生的画面,也许局部画得很到位,但由于时间关系,总不能为某一学生完成。何况,大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不一定愿意老师随便动他的画面……如果教师把自己的方法、知识当成定论和真理,把学生知识的增长当成由自己向学生传授的输入过程,对学生的心理世界的差异视而不见,那么只能使得其教学过于简单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的加工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不是由简单的外部信息(如教师的示范、指令)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问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这个学生虽然看到了教师修改画面的方法,但他是一个有别于其他人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的人,他对大卫石膏绘画的意义构建结果就是他目前的水平。一个美术教师如果不能洞察这种个别差异,不能理解每个学生所经历的社会情境,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就会被扼杀在这种状态,或者产生灰心丧气,或者反感教师代替自己绘画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讲,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新的教学活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前提。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一块白板和容器,知识是由他们自己构建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教学目标的引航人,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促进者。具有包容性的教师才有可能教出具有包容心理的学生。教师要敢于放弃自己的,这既是美术教学的需要,也是尊重多元文化的需要。

二、加强协作交流。重视信息互生

协作、交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两个重要因素。实际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而且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知识的建构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这个美术文化信息传播、交流、生成的场所,协作、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策略。

美术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美术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法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虽然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但其实质是“把学生的利益放于及时位”。在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既不是“教”,也不是“学”,而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是各种信息在这里的共存互生。互动可能是“一对一”,“一对多”(全体或小组),或是“多对多”,是一种共同参与的网络式互动,作为网络节点中的每个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老师呢,不仅是学生资源的激发者,更要成为课堂过程生成的重组者和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在师与生、生与生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美术知识成了活动、情境、文化的产物,是学习者相互对话与协商的产物。

美术教师要注意主动将“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民主下放,不然,交流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真正地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的目的。在美术教学中,合作交流不同于一般小组学习,它是一个异质小组,即将不同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别、性格的学生分到一组。分组的目的是交流成长,分享经验,达成学习目标,而不是为了分层教学。例如,在教中国美术史的课程时,可以不由老师讲解,而将学生分成了几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围绕所教课程出示相关的思考题,然后让他们带着老师提的问题分头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并进行总结,教师也可以随意参与一些组倾听他们的意见,并适时对他们的讨论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于有争议的话题,再拿到班上或组问讨论,并激化学生平时去研究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而且有好多新的、老师事先并没有想到的新资源生成,这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个促进,即“教学相长”。

这种方法,我们在进行具有复杂情境的美术教学时可以运用。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方式不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式也不同,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他们理解得更加丰富,,深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包容性。在当今这个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里,多元性、民主意识也从这里开始培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即生长。”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的条件,它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只有这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较大限度的激发J,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设计成为建构主义教学的起点。因为任何知识最初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而构建的,换句话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在教《艺术概论》及时节课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引用了一个现代寓言:“一个画家在野外画画,一个农民在一旁看着。

画家天天来画,农民天天来看。终于,有24小时,农民忍不住了,问画家:你每天到这里来究竟是干什么呢?画家心里好笑,嘴上回答:难道你看不出来我是画画?农民点头:我知道,可你画什么呢?画家这时觉得奇怪了:你没看见我在画棵树吗?于是,农民更加奇怪地说:是呀,那棵树好好地长在那里,你画它做什么?闻言,画家愣住了,一时无语……”在农民的眼里,画家是在“没事找事”。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艺术?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活动?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可以说,这则寓言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和复杂的情境起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概论的兴趣。另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设计问题情境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观点,关照了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需要,而不只是知道学生的知识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设置的“真实”二字透射出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也与大学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合拍。真实的情境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亲身经历对解决他们的实践问题有帮助的事情,使得学校知识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即生活”,不至于使得他们获得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带给他们精神的愉悦和无限的回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主观的自我反省被理解为教学的中心,这就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与问题情景关系密切的自主学习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美术教育中的自主学习可以这样尝试:(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向学生提供空间和概念框架,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2)全员参与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交流使问题的不同侧面得以呈现,丰富认识。(3)归纳、总结,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并对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学习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作出效果评价。

虽然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关的自主学习方式深深地触及着现在和未来学生的素质,但这并不等于否定以前其它的学习方式。以建构主义为基础,谋求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就如中国的“中庸”之道,运用得好,也可以成为一种“和谐教育”一样,关键是要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即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协合状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的这些观点,是学习和教学理论在杜威、维果茨基、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基础上的又一次大综合和大发展,是为传统教学而进行的又一次大胆的尝试”。它的观点主要来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最近发展区、认识学徒、中介性学习理论,当教育的主旨从以传递知识的主要直接目标转换到以通过包括知识教育在内的各种手段,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在各种不同变化和变化的具体情景中努力开发自己潜力的人为主要直接目标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彰显出优势:情境创设所联系的生活层面、交流、协作所促成的生成动态,意义建构所达到的个性凸现,都与当今社会的纷繁复杂性、信息化、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后工业社会给人们的艺术观逐步适应。作为一名大学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更要把现实世界当成一种复杂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在与各种外部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新旧经验和理论顺应或同化,并不断地将新旧信息加工和重组,以新的符合时代特征和有利于自己与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建构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

美术大学论文:大学美术专业如何有效开展素描教学

大学的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美术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美术教师深刻地领会和明确教学的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多变地开展创造性教学,不断提升素描教学水平,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在大学美术专业中开展素描教学,主要内容是加强学生对构图、结构、明暗、形体、空间感以及质感等的训练。在素描课中,学生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反复的训练,由于课程较长,训练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同时进行素描绘画需要学生投入真情实感,领会到素描创作的真谛,感触到素描艺术的灵魂。因此,在开展素描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通过开展素描作品欣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素描兴趣。通过对的素描作品欣赏,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看似简单几笔,却能够成为经典流传的艺术品呢?”,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讲解素描作品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对不同画家作品的和画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欣赏,可以发现素描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情况,好的素描作品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时需要向学生们讲解,素描作品都是艺术家独创出来的,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即兴发挥,寥寥数笔,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却是艺术家灵感火花的迸发。通过这些讲解,有效激发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素描作品。

二、运用多种训练手法

1.组合、移位教学法

在大学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移位和转向、触摸物体、改变光源的方向、平面切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于物象进行地观察、感受和剖析,并从中获得较为直观的感受。这样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对物象从表到里的深刻理解。这种物体组合、移位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素描教学。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只是将一组石膏的几何模型随意进行摆放,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而在组合、移位教学法中,教师对几何石膏模型进行摆放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它们进行重新组合、移位,通过对构图进行重新摆放实现一定的艺术情趣。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通过实物获得一定的艺术信息,并通过沉思默想形成有结构的意向,即创作出有意识的主体空间,借助于自己意识中的结构意向,在明暗色调的设计和线条的使用上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

2.分析素描因素法

在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在素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因素,比如结构、空间、形体、透视、明暗、色调等概念进行深入的讲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各种素描因素之间的主次位置和相互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对各种素描因素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在思维上具备高度概括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者进行素描绘画的过程,同时也是作者心理和思维活动的过程。部分学生在素描绘画练习中,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开展学习,同时混乱、错误的对素描对象胡乱的涂画。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素描对象缺乏深入整体的理解和认识,不能总体的进行把握和分析;没有将自己对素描对象的感受进行提炼,只是凭借自己的概念和意向,简单机械地表现素描对象。针对这种问题,教师不单单需要采取修改和纠正画面的方式指导学生作画,还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正确地把握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发现学生描绘的形不时,不要直接指出来,而要引导学生说出在作画过程中自己是如何看、如何想和如何画的,引导学生对绘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回顾。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认识方法,同时对学生在画法上进行微观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开展学习并进行艺术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总结:在每一个时期,都会产生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系,人们对于素描教学的见解也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在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这是适应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没有永恒不变和无缺的素描教学方法。时代在不断发展,大学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同样应该适应时展的步伐,不断吸收和借鉴经验教训,形成自己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体系。

美术大学论文:论大学美术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提高大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大都是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图片、示范绘画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为此,大学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制作幻灯片的形式将需要展示的图片在课件中进行编排,按照不同的类别播放。在图片的选择上不要局限于课本教材,而是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多的典型图画,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图片中的艺术语言。在绘画演示方面,教师可以将绘画步骤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步播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理解绘画的细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自己的现场示范作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其次,大学美术教学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面向的是全体大学生。而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专业基础,他们不同于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作品有较高的理解。为此,大学美术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美术教育本身就与很多学科教育存在交叉,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之所以在艺术创作上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为后人所知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把美术与科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出了令世人称赞的作品。所以,大学美术教师也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注意探究,注重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审美价值观的提高,而且可以将美术与自身所学的专业进行联系,提升在专业学习、人文素养、观念等方面的技能。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麦田与收割者》《向日葵》时,可以让学生先从自身的角度去感知和理解,从作品的构图、颜色等方面获得理解,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理解加以讲解,提高学生的创造J陛思维能力。再次,美术教师必须注意改进美术教学方式,明确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差异性。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现阶段的教学手法和考核方式越来越多,大学美术教师要想不断提高大学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理解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的差异性,注意掌握美术教学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自由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理解美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与学生加强课堂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美术知识,进而在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此外,在对大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进行考查时,也应该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利用理论考试与课下实践等多种考查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J陛。

,大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法,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幽默生动的讲解、设置有趣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无法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状况,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和结束讲课之后,对上节课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强调,引导学生回想所学内容。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把握,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美术教学的成效。如,在国画教学的课堂上对线描勾线进行讲解,就可以结合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如何把握笔画的节奏变化。

二、结语

大学美术教学是高等学校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专门设置的课程,美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现阶段的大学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大学美术教学质量不高。为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做好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调查,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大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得大学美术教学真正发挥其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和对策研究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伴随着美术类大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市场部分行业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也就造成了美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的倍增和就业选择的复杂变化。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便是优化就业指导课程。针对美术类的专业特性,分析学生的独特个性,结合当前美术类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认真规划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在就业之前的计划准备中,能够有着夯实的就业理论基础,丰富的校内外就业相关的实践操作准备。当前高校应及时地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努力探究对美术类学生就业能够起到巨大助力的具体措施。让美术类学生在就业前有充足的就业准备,顺利就业。

一、高校美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一)较强的个人独立性、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

美术类的学生很早就会独自外出培训,这让他们在实践生活中逐渐培养了独立的性格。美术独特的专业特性让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地丰富起来,情感也变随之丰富多彩,这让他们对浪漫主义色彩的追求和理想主义的跟随有着让人震惊般的疯狂执着。

(二)浓郁的专业情感优胜文化课程学习

普通学生的高考只有一次,而美术类的学生却要有很多次的考试,除去众所周知的文化课高考,还要有省联考和各个高校的校级自主招生加试。这让他们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外出培训、考试的时间要少于其他专业学生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术类学生的文化功底薄弱。

二、高校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一)学校和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视程度

目前多数院校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了正常的教学中来,但是根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本没有设置具体的就业指导教研工作室,没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在课时和课节的安排上也是不尽如人意。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程撞车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课节被迫安排的晚上,但学生的出勤也不让人满意。

调查显示,有部分学生开始对这门课程有了尝试性的接触,但还是有一部学生认为,就业是几年以后的事情,当前还是抓专业学习、体味大学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和每一个细节重要,可以说,他们丝毫感觉不到就业的压力和未来就业的危机。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美术类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极度缺乏这样的专兼职教师,没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有的院校就业指导教师是由辅导员或是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临时组建的,随着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特性和学生的思想动态,但是缺乏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企业的从业经验。这直接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形式枯燥无味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老师教、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显然不能打动学生,调动不起学生积极性。而部分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堂的授课教师,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更多地结合美术类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的兴趣爱好、内省的价值取向、专业的特质和行业的特殊需求进行职业的指导。由此可见,多样化、市场需求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就业指导课有了内容繁杂、不切实际的错误认知,从而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四)课程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的美术院系的就业指导课程还只存在于就业前的突击性的指导上,把这一门课程当成了商业区上班族的快餐。在内容上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便捷式快餐只包含了粗犷的、宏观性的就业政策和简单的就业技巧的讲解,对于就业难的形容只是停留于告诉学生今年会有多少大学生毕业,然后放上网上搜集招聘会的拥挤场面。这很难让学生切实地感触到就业的压力和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从上课的时间看,相对比较集中,一般都放在每周三的下午进行集中授课,而作为学习课程较多的美术类,周三下午的时间大多数都被专业课所占用。

三、高校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知

学校相关职责部门和美术院系要对就业指导课有个清醒的、深刻的认知,在内心中明确这门课程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看到这门课程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深远影响。要利用一切渠道向学生解读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知这门课程,并从内心中重视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去实践。责成教学负责部门在教学计划中,在学生的教学培养中给予足够重要的位置。

(二)建立职业化的教师团队

职业的教师队伍是就业指导课程效果较大化的核心保障。学校或是院系要挖掘和培养内部的具有扎实的功底的、具备一定的就业指导经验的辅导员或是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从事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另外一方面,学校或是院系应借助外部的丰富的社会资源,借助美术类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的便利平台,招聘一些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就职的或是美术行业的博学人士为美术类的就业指导课程的特聘导师。

(三)个性鲜明、多彩的课堂教学

美术类的学生的个性是十分凸显的,这也就要求美术类的就业指导的教学形式要不

拘一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就业指导课是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的学科,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求学生有着具体的实践操作,而且美术还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这门课程要综合运用现场模拟、企业参观和实习、相关案例的分析和研讨、相关问题的专题讲座,以及一定主题的素质拓展训练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美术的专业特性,不断找出与学生较大程度互动的话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了相关的实践运用能力,使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系统化

就业指导课程并不是大四学生的专项课程,它应该贯穿于每个学生的大学生涯的始终。这是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

就业指导课程的分段实施为:大一的学生,让学生对就业指导有个宏观的概念,对美术类和社会相关行业匹配程度和行业的大致需求范围有个初步的认知,开始学会规划自己大学的学业。大二的学生,系统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进一步深入规划自己的学业,制定不同期限的规划。大三的学生,在自己的职业发展的专业方向上确定未来发展的求职目标,针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地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大四的学生,在这一年一定要正确分析就业的整体形势和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一定的了解,掌握不同行业、不同场合的就业应变技巧。搜集所有和自己预期目标相关的就业信息,做好拼搏前的准备。

现实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门复杂的、系统的与社会密切接轨的学科,我们高校就业工作者,特别是就业指导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高师院校美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和美术在社会中演变出的相关职业的特点,为美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提供重要保障。作为教师,我们任重道远。

美术大学论文:美术馆与大学教育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一体化,人类业已步入知识社会。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是启迪民智和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所以,世界各国都将美术馆的建设发展视为国家文化战略和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美术馆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天的美术馆不再只是一座耗费巨资的时尚建筑,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出有水平的展览、有品质的收藏以及有学术的研究,能够专业规范管理,汇聚专业人才以及有效地实施教育功能。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大学与美术馆具有相同的文化理念,即弘扬人文精神。现代大学教育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精神独立、科学方法、素质教育;美术馆则是在保护和研究人类文明的基础上,致力于国民素质的提升。二者在学术的研究与传播,在提升社会理想和公民素质等方面志同道合。因此,在很多领域二者都可以具体合作,进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美术馆能够促进大学的审美教育

法国的普及教育不设艺术课程,其艺术教育是通过美术馆来完成的,但法国人的艺术修养可谓有目共睹,美术馆的审美教育功能于此可见一斑。美国普林斯顿美术馆建立伊始便着力于支持大学的教育研究和服务,积极开展与艺术考古学院的师生、工作人员及其他学科的合作。美术馆五个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教师、职员、学生、行政部门和顾问理事会成员,他们着力促进美术馆与大学的交互发展。首先,美术馆藏品将成为学校学术计划的催化剂,美术馆将藏品充分使用,融入学习课程中。其次,美术馆要成为本科生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馆的藏品不仅用于教授艺术和考古学,也用来展示人类学、文学、社会科学、工程学、视觉艺术及建设学。美术馆努力扩大对所有本科学生的影响,使它的资源和活动项目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理解美术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他们将来有机会塑造并影响许多社区的文化经验和未来发展。第三,美术馆推动并出版严肃的艺术图书、学术研究成果。普林斯顿大学旨在办成世界上好的研究型大学及最杰出的本科院校之一。为此,美术馆编写翔实的收藏介绍手册来介绍美术馆和资源等。第四,普大美术馆加强采取若干举措使当代艺术融入生活中。例如,邀请艺术家走进大学校园和学生一起创造当代艺术作品,促进了普林斯顿大学校园的当代艺术氛围。目前,国内多数综合大学都设立美术系,并且为其他专业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史和美学选修课程来普及和加强大学的通识教育,但是这些课程大多仍然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这样的审美教育是不完善的。2011年开始,全国的美术馆陆续实行了免费开放的文化惠民政策。所以,当代的大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蓬勃发展的美术馆来更好地完成审美教育任务。在美术馆内,学生可以直接面对作品实物发挥个人想象,可以更好地消化老师的理论讲解与审美分析,甚至可以与正在展览的艺术家和创作者直接互动,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2美术馆能够为大学提供展示和实践的平台

(1)展览空间。“美术馆以公开展示美术作品的方式去表述和传达社会公共领域的种种信息、意向、文化理念和审美观念,把物化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美感伴随着服务社会、造福公众的理想诉诸社会公众,它在大众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比博物馆的经典性收藏和展示而言,美术馆更具开放性和实验性,很多美术馆与当代艺术关系密切,诚然,展现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观念是美术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但是美术馆担负的是普及和提高大众审美的教育任务,如果经常展示大众难以接受的前卫艺术必然导致受众的局限化,进而使工作遭遇困难局面。学院派则不同,学院派的美术教学融合中西艺术思想和绘画手段,继承传统绘画精华,他们的艺术作品是美术馆空间里最守规矩的客人,也是公众审美教育的合适教材,非常有助于消除精英美术与大众美术之间的隔阂与障碍。美术馆也愿意为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和实验项目提供机会,这样的公共空间对于尚未踏出校门的学生而言可谓是上佳的展示平台。

(2)实习基地。美术馆是大学教育不可错过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可以在美术馆谋求实习和实践的锻炼机会。外语、中文、传媒、美术等专业都是备受青睐的专业,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视野的大学生可以在美术馆学习和帮助整理文案、策划讲座、布置展览等工作。随着近些年文化艺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已经十分宽泛,以艺术类为例,原来的教师和职业画家等就业方式已经逐渐丰富到艺术机构和艺术市场领域,美术馆、画廊、拍卖行工作者以及策展助手等工作都可能是他们的工作职位,而美术馆的实习实践经历无疑是日后工作中十分宝贵的积累。事物之间的作用都是相辅相成的。反而观之,大学也对美术馆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支持,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的科研力量可以促进美术馆的研究与发展,的大学教学成果可以提升美术馆的文化品质。

3大学教师能够为美术馆提供学术支持

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美术馆的发展策略也随之有所调整,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受众群体,丰富教育形式,全体公民都成为美术馆的服务对象,原有的收藏和展示功能也随之拓展至公共教育领域,沟通、互动以及“知识生产”成为当代美术馆发展的重要理念。美术馆不同于画廊,它主要功能在于研究、学习和教育。从功能上讲,美术馆也是一个教育机构,学术讲座业已成为美术馆引导和提升大众审美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大学教师很多也是业内的学者专家,是美术馆不可忽视的研究主体。许多美术馆都围绕展览举办学术讲座,这是以学术的方式加以引导的重要方式。中国美术馆2010年以来一直坚持举办面向大众的专家学者讲座,这些讲座有的针对学术问题,有的结合当时展品分析文化背景与思想内涵等问题,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对观众理解和体验展览帮助很大。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怎样欣赏当代艺术》专题讲座。他在介绍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他的个人见解之后,还与大家共同观展,他鼓励观众发挥想象以赋予作品独特的意义,这使很多人加深了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和了解。美术馆内的很多展览是由大学教师策划或参与完成的。“策展人”在博物馆界和美术馆界有不同的解释。在国家文物局系统的博物馆“,策展人”通常被称作“业务主管”,而在文化部系统就译成“策展人”,这可能与中国的行政体制有关。无论如何,当代美术馆内的策展人身份越来越多元化,大学教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展览通常具有更加浓厚的学术意味。

4结语

作为教育和文化机构,大学和美术馆都是鉴别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二者如果能够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必然对人才培养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而我国尚未开启美术馆学术性和开放性的思想理念,公众依然把美术馆看作高不可攀的艺术殿堂,美术馆与相关机构的合作空间也尚未得到充分开拓。可以说,中国地方城市的美术馆距离社会公共文化的教育使命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陆浩然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美术教育是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综合性大学在美术教育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导致我国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因此,教育部门和综合性大学应该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并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大学美术教育。

一、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美术相关专业,大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审美观念有较大影响。大学教育期间,学生普遍会接触到精美的美术作品,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地发展。

二、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其一,师生意识上不重视。综合性大学美术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师生对于美术教育不太重视。一些教师认为美术课程简单易懂,因此在教学上没有花费足够的心思。学生在上课时主要看教师展示的作品,往往缺少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学生思想上的轻视,影响了美术专业的教学效果。一些学生在上课时缺乏足够的专注度,常容易分心走神。学校经常组织的比赛活动很少涉及美术方面,只有社团活动可能会涉及,但社团活动关注的人比较少,起到的作用也有限。其二,师资力量薄弱、经费不足。我国部分综合性大学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或相关美术教育培训,一些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师资力量薄弱。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教师的数量有限,一些学校急于求成,在教师引进方面不够严谨,造成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综合性大学开设美术专业的时间短,经验不够,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和足够的重视,因此在经费方面只能得到有限的支持,造成美术相关用品和设施的匮乏,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其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单一。在我国一些综合性大学中,部分美术教师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需求。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缺乏思考,只是不停地记笔记,原因之一是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吸引学生,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由于学生的专业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很难统一教学。如果讲的知识过于简单,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厌烦和枯燥;如果讲的内容过于深刻,功底薄弱的学生则难以理解,可能会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做出改变,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教学。其四,管理方式不当,教学缺乏针对性。部分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选择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效仿专业美术院校,缺少自身的特色,没有自身的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而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也缺乏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重技轻道,博而不专,对绘画技法等方面比较重视,而不注重绘画理论方面知识。一些综合性大学虽然开设了美术专业课,但是教师与学生潜意识里更加注重实际的绘画能力。因此,学生很少会花时间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相关实践上。

三、解决策略

其一,增强师生对于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对一个人的领会能力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许多人不了解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对于美术教学的正确认识。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会涉及美术,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设计人员,都需要对于美术有自己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所以,综合性大学的师生应增强对于美术教学的正确认识,改变以往错误的观念,了解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美术教学。师生要善于发现美术的魅力,多将自己的想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自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学只有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才能够取得更大进步。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组织师生参观艺术品展览、画廊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认识;也可以通过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士来学校做演讲,向学生普及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作用。其二,学校加大对于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师资力量。大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师生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的重视与配合。美术教育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美术专业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建设经费。因此,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学校领导要积极配合美术专业的相关工作,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壮大师资队伍。在大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求综合性大学美术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论知识,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综合性大学可以组织美术教师与其他院校的美术教师交流学习,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可以组织美术教师接受相关培训,学习相关专业的近期知识和理念,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也要加大对于美术相关书籍的采购力度,确保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有途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其三,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提高美术教学的针对性。综合性大学应在美术教学中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顺应时展的需求,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综合性大学的多样性要求美术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做出改变,对于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分类教学,教学不仅要体现出综合性和专业性,还要体现出艺术的特性。综合性大学要加强完善美术教学的管理模式,了解美术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提高美术教学的针对性。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应同样重视。其四,以人为本,合理教学。在综合性大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多方位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情况,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可通过开展比赛、组织课外美术活动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期间要多采取与学生互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调整教学进度。综合性大学入学教育还要对美术类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强调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补课”,逐步消除考前培训班程式化的影响,指导学生通过看书、读图等办法把落下的专业积累方面的课补上。教师应多启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将培养出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结语

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校的支持与师生的配合,不仅需要学校增强自身的师资力量,而且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动手,及时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作者:邢澄

美术大学论文: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思考

高等美术教育从教育的方向上来看,可以分为专门的美术院校、师范类美术系科和综合性大学中的美术院系三种情况。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众多综合性大学开始大力发展艺术类专业,美术专业是艺术专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种,如何在综合性大学教育中开展好美术专业教育,提高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是我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美术教育的目标培养不明确

美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专业性特点,要想上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都要经过高考的专业课程考试,只要通过了严格考核,才能走进高校的美术专业进行学习。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目前,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教育主要是根据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运行的,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教育的方法上都是参照专业的美术学院实行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造成专业不专的尴尬局面。在教学形式上,过分注重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很难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2.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锻炼

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一般都有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在高校学习中的能力。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中的专业技能实践,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却缺乏基本的管理经验,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专业的实现过程只是流于一种形式,根本达到不到实践锻炼的目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及时解决,造成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3.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重视

当前的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教育,在教学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学习中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认为只要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殊不知,高素质的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水平的人才,不但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大学生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将专业课程和理论文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当前时展的人才需求。

二、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

1.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不同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必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将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具有发展的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在美术课程设置上,要将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安排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美术教学课程体系,既能够突出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又不能模仿专业美术院校的方式,做到目标明确,个性突出。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等院校的学生其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比较低的,这也是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美术水平,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因此,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要将美术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不但要重视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得到锻炼,理论知识得到加深,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3.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要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使其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从单纯的教给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训练,逐步转变为以教育学生的思想为根本,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广大高校的美术教师要将美术的教育思想回归到人文教育、美术文化教育的层次上来,增强大学美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有效提高大学学生的美术素养,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总之,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虽然在高校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美术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摒弃错误的思想和方法,创新新的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的美术大学生而不断努力。

作者:王志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美术大学论文:民间工艺美术对大学艺术教育的运用

摘要:文章以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出发点,通过学校聘请传承人亲自到学校授课并由专业人员撰写教科书等方法,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的真正内涵及背后的文化性及历史性,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民间工艺美术,从而达到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合理利用为目的,最终起到传承、创新、发展的作用。民间美术通过在大学教育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创新与发展的作用,扩大了传承人的广度,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建议;策略

一、引言

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生命之源,而文化创新却又是一直困扰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个问题。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剧,让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与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就不得不迫使我们去寻找本民族文化的根,而民间工艺美术正是民族文化之根。既然我们找到了它,那我们就应该将它传承、创新、发展下去,使之发扬光大。大学生是社会中的强大的中坚力量,他们应该承担起民族文化不被历史发展所湮灭的责任。

二、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一)民间工艺美术概念

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的,以手工艺制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工艺美术作品一般为了适应生活和审美情趣的需要,材料一般为就地取材,可以反映出独特的地域性和人文资源,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为特色。民间工艺美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传承性;二是民族性;三是地域性。

(二)在大学艺术教育运用中的现状分析

民间工艺美术在大学教育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发展,很多学校在公共基础课中设置了民族艺术等相关课程,间接地传播了民间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但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自身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完备的教材内容;三是教师队伍本身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知识储备的欠缺。

三、教学建议

(一)聘请传承人或者民间艺人到学校指导实践

目前,教师队伍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知识的教育是欠缺的。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时间不长,并且在最初的教育中并没有民间工艺美术的相关课程,是近些年才开始推广开来的。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对于工艺美术的教育可谓是短板。为了解决这个短板,不影响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聘请传承人或民间艺人亲自授课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与他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弥补“短板效应”所带来的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由专业人员撰写教科书

民间工艺美术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已有自己完备的系统,因为还处于发展的前期,所以还存在体系不完备,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统一教科书的办法,在使教学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其他的问题也就随之而解了。教课书的撰写应聘请专业人员来撰写,避免由于传承人或民间艺人的文化水平限制,在言语的使用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影响书的专业水平。

(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学校可开设相关的实地考察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如果仅仅通过课上老师单纯地去讲述,或者通过视频播放去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流程及形成的原因、历史、文化等,很难提升学生对此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某种民间文化的认识也会仅仅停留在教师所教授的范围内。通过学生实地考察,不仅可以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形成自己对于某种民间艺术多方位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高度、审美观,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形成良好的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氛围。

四、在大学艺术教育运用中的策略分析

(一)发掘资源与课程结合

民间工艺美术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地域性等特色。首先,应该挖掘尽可能多的资源,每种工艺美术都有自身的语言特色、设计原理、工艺特色、哲学思想等;其次,将所搜集到的民间工艺美术与课程二者相结合,丰富自身艺术语言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选择典型的资源

对于学校的课程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民间工艺美术都适应学校的课程。比如有的工艺美术制作时间较长,并不适合学校的短暂课程的学习;还有的工艺太复杂,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该技艺等等。对于课程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去选择民间工艺美术: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便可掌握的,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热情;二是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可以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应用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资源

大多数民间工艺美术的哲学思想是与现代教育中的哲学思想相违背的,尤其是少数民族中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他们大多相信鬼神的存在,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寄托于鬼神上,并将此之情转化为工艺美术作品。比如壮族的某些地区会制做各种以鬼神为题材的面具,每到某个节日村中的男性会戴此面具跳舞,来驱除一年中所有的厄运等。像具有这样特征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很多,而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来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性,这些思想将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好适合他们不同年龄段心理特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正向发展的作用。

五、在大学艺术教育运用中的方法分析

(一)情感体验法

民间工艺美术用其自身的质朴、率真、清新等特点打动着我们,是因为这些作品表现了他们真挚的情感体验。造型上主观随意,对形式美的表现和追求,往往以能激起感官亢奋作为潜在的自然依据,带有原始的自然选择印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实地考察体验的方法,使学生对某地域的工艺美术作品获得切身的体验。

(二)组合法

组合方法包括造型、材料和色彩三方面。首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民间工艺美术造型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与粘贴的过程,而是应该在深刻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来源、寓意性、创作意识、审美观念等基础上,再从中提炼、创新并运用。其次,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材质上多为就地取材,在大自然中便可取得,这样的设计理念与当今的低碳环保理念相吻合。在创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在材质上,比如部分材质可以直接使用自然界中固有的材质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色彩的组合运用方面也与材质相类似。有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所使用的颜色是大自然中的花朵,通过研磨等方法可以提取花朵中的颜色,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六、总结

从传统文化来看,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长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独有的文化特色,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历史特色,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给人们思想所带来的不同变化。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要承担起传承并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因此,加强大学生民间工艺美术的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侯莹

美术大学论文:大学美术教育的素描教学初探

摘要:素描作为是师范美术大学的教育的进本课程,也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一门比修课程。素描更不单单是一门基础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和挖掘学生的潜力。长期以来美术专业慢慢的让百姓得到了认可,美术学生也在逐年的增多。但是,美术的教学方式还是相对西方比较陈旧的。中国的美术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学习思路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思路。而且每天的素描训练成为了美术学生大部分的课上时间。培养美术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训练美术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现在美术专业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素描;美术;学生;创新;教学

素描就是把所看到或所想到的人或事物用笔表现在纸上,也就是说素描是一种以造型为基础的一门课程。素描作为美术入门的一种基本课程,在美术的教学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盖一座坚实的高楼大厦需要一个稳固的地基。然而素描就是美术开展的基础,所以学好美术就要把素描学到位。由于各个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各有差异,但是一些基础的训练内容确是大同小异。笔者认为每个美术学院都注重的是训练,但确没有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使得大部分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大同小异。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美术专业高校也进行了一些教学观念的改变,但是有些教师的思想依旧停留在早先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法陈旧。然而素描根源上确是一种抽象的想象能力和塑造能力,有了新的创新,进而来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上。但是,往往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东西。现代美术专业课堂更多是注重是训练,而不是创新意识。所以创新是现在学习素描的重要因素。

一、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素描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个城市甚至是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但是美术素描确是教学方法依旧非常的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目前当代的美术素描并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基本脚步。对社会提出的新形式、新要求没有一个好的回应。学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同步化甚至是相同化。1.教师讲课思想相对陈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教育改革的不断的深入,美术教育相对以较慢的速度持续发展。由于中国长时间以来传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三纲五常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这样也导致了现代的中国人民接受新的事物相对较慢,美术素描作为一个抽象的课程,是非常需要人的自由想象能力的。但是中国古时的思想影响到当代美术教师教学手法和思路陈旧。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现代的大学教师全部都会按照教材来讲课授课。但是,往往教材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东西。需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学好美术素描,所以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教材。学生在课堂上会用大部分时间来做这节课的内容,而且现代的老师往往是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一种模式来提升自己,慢慢的导致学生思想单一,创作的局限性也是非常的大。学生缺乏艺术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一味地循规蹈矩的模仿导致了现代素描的形式化、同步化和程序化。但是,美术素描往往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来创造作品,而并非做单一思路的作品。好的作品往往与时俱进,甚至是先于时代的作品。所以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思想的球笼里。2.教师欲突破自己盲目教学上文说到很多教师循规蹈矩的教学会束缚住美术学生的思想,应该改进。其实,有先进思想的教师也是有很多。有一些教师会发现当代课堂素描教学的枯燥乏味,所以要打破现代教学的模式,大胆盲目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很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注重陪养美术学生的写实和幻想能力。但是给了学生过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确忽略了大学学生的自律性。使得新的教学方式缺少了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真正好的创新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有目标有目的性的尝试。长时间美术学生自由的创作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变得迷茫,无法找到创作的源点。慢慢的对自己的创作失去信心,这是对一个艺术家多么大的打击。所以美术学生就像放风筝一样,想让风筝飞的更高就慢慢的放线,但是即使飞的再高,风筝也需要你手中的线来限制他。

二、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问题和答案都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刚刚笔者也是提到了大学美术教育素描专业教学的问题。当然每个问题也都会得到解决,而且美术作为现代设计行业的中流砥柱更是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所以解决现代美术素描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以下就是笔者要列出的几种解决方案。

1.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

在现代美术的枯燥乏味的课程中,很容易让美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好感度降低,而且一味地训练更是当代学生所抵触的。应当适当的加入新的元素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增加美术素描课堂的乐趣,做到足够吸引学生来更加深入的进入到课堂之中,作为一相对自由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可以让每个学生脑洞大开来想一种事物,再进而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上。学生们相互切磋相互借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而且做别人想出作品更开阔自己的思想领域。要以能力培养为首要目的,增加学生对外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美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美术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自己所想的能用正确的方法来表达在作品上。真正的做到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不用。这样美术作品才能做到百花争艳。

2.多多的增加户外写实,见识更多的事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写实正是生活的一部分。笔者建议多多的增加户外写实。因为无聊乏味的课堂教育往往是当代大学生所排斥的,户外的写实更能让美术学生接受,而且户外写实更能提起一个美术学生对素描的热情。而且美术这门艺术不该限制于自身周边的人或事物,应该做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多多开拓美术学生的脑洞,很多大师级的作品往往都是大家能看到,却想到不到的事物。像是梵高大师的《向日葵》,谁会想象到梵高会用向日葵来表现在对过去西方制度的不满呢。所以,要加强美术学生的意外写实,多多让美术学生接触身边那些不起眼的事物。例如,去山上给松树做一副作品,河边小鱼做一份作品,甚至是在马路边给勤劳的蚂蚁做一份作品。这都是生活的写实,都是生活的一些不起眼的事物。往往真正的艺术大师全部都是一些热爱生活,喜欢发现生活的人。

结语

时代不断的变迁,大学美术教育也同时与时俱进。但是,当代的大学美术教育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思想比较单一,课堂上的教育比较乏味,学生们的作品大同小异等问题等。所以,现在美术教育专业素描应该做一定的改变,来扭转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单一的颓势。要做到以美术学生为中心,多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生活写实。真正的做到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的做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构建一个更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

作者:杨燕媚 单位:嘉应学院美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