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美术中班教案实用13篇

美术中班教案
美术中班教案篇1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平整地将纸张向左右两个方向对折。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教师示范、幼儿动手操作及游戏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2、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好奇心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纸船对折的步骤。

教学难点:纸船翻折成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船玩具、图片,纸船范例一个,长方形纸若干张,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引导幼儿观看及总结船的外形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纸船的折法。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最后重点讲解纸船的翻折成形。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5、游戏《划龙船》

6、引导幼儿将“纸船”放在“池塘里”

7、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纸船的折法,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8、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要求小朋友回家教家人折纸船进行游戏,既能复习,又能增进家庭亲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幼儿之间能相互合作,又能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3、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考虑得较周到,但纸船对折方法的步骤的讲解示范过程过快,有的小朋友看不清楚。

美术中班教案篇2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美术中班教案篇3

1、夯实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基础。捋清不同朝代的图案发展脉络,理解意义;对国外的优秀图案纹样也要认真解读,兼收并蓄。

2、在形式设计上,无论立体造型或平面设计,要认真解决图案纹样及相关的造型、构图、美学等问题。

3、在表现手法上,解决好浮雕。浅浮雕、阴阳刻的处理方法与节奏把握,以及画面的虚实关系、层次感、透视效果等问题。

4、开拓思路,依据美观、适当的原则,提倡创作具有时代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型工艺美术作品。

美术中班教案篇4

穷则思变,一次备课的过程令我茅塞顿开。

这节课的内容是《地球表面形态》,板块运动类型及形成地形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将板块运动相关理论给学生解释清楚,并让学生学会应用理论解释实际地形的成因是我备课时考虑的重点内容。为了生动形象地解释板块运动形式,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以汽车相撞的例子类比板块运动帮助学生理解,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应用,又是一个关键点,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而且极抽象。为了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理论的知识实践化,难点的知识简单化,我在导学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为此我设计了多套方案。

第一版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构造学说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A、B、C、D、E地形区的成因。

第一次讲在美术班,合作探究部分的推进很困难,总结原因如下:

一是学生不知道这些地形区的名称,更无从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原因;

二是探究内容太多课上需要探究时间太长;

三是存在重复性,如A和B地形区的成因是相同的。重复探究浪费时间。

针对以上原因,我又在第二版中做了以下改动: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1)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A、B、C、D、E代表的地形区。

(2)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分析上图中A、B、E可能形成的地形,并说明理由。

(3)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分析上图中C、可能形成的地形,并说明理由。

(4)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分析上图中D可能形成的地形,并说明理由。

第二次讲在零起点班,课上推进很顺利。把几个地形区的成因进行归类分别探究之后,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更为清晰,困难的问题也得到了简化。由于难度适中,学生用着很顺手。接下来要在音乐班讲,提前预估学情,这版导学案对于他们过于困难,于是又将第三版学案修改如下: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上图A、B、C、D、E代表的地形区,并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该地成因。

地形区名称 成 因

A 落基山脉

B 安第斯山脉

C 阿尔卑斯山

D 红海

E 日本群岛

在学案六大板块示意图上给出六个典型地形名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形图上分别找到他们的位置并解释成因,事实证明,最后的这种方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各种地貌的成因简单描述出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解惑——尝试着找到出路

美术中班教案篇5

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西民办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06ZD0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 言

在美术教学中,教材的选用多数为各省市自定,并要求美术教师按照教材顺序上课。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往往难尽人意。我们通过调查一些高年级的美术教学,发现其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本节美术课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他们不配合教师去完成当堂的课堂作业,即使完成也是马虎了事,达不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状况?从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发现,10岁至12岁的学生对于美术处在一种分化期的阶段。在这之前,学生注意的重点是对绘画过程本身的一种愉悦的感受,同时这一时期是学生造型能力的一个分化期;在这之后,则注意到自己的作品是否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赏。这时出现了能力与审美的矛盾,有些学生因能力较强,选择素描、国画这一类造型要求较高的课题,另一些学生则选择手工、图案这这一类造型要求较低的课题。这个阶段也是学生美术兴趣逐步丧失的时期,我们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情况,决定采取在一节课里将几项内容同时展开,实行多课题同步教学,让每位学生尽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课题。但有两个难题必须面对,一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美术技能和掌握丰富资料,二是有“复式教学”之嫌(复式教学已不为人采用)。问题一好解决,我美术学得比较杂,各种技能比较了解,基本具备教学条件,资料收集得较全面。关于问题二,我查阅了大量的美术教学理论书刊,尚无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介绍和评价,但体育课里有分组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我可作参照。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多课题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决定在五年级的两个班作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是本研究的目标。

方 法

被试的是我执教的五年级的两个班,每班54人,男女比例大致相同。我把两个班分别定为“实验班”和“对照表”,实验时间为四周,每周每班两节课,每班各8课时。

实验班采用自编教材,采用多课题同步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4个自然组,分别为素描组、国画组、漫画组、图案组,分组的依据是他们的爱好和低年级所学的知识。每组人数确定后,在这8个课时里不作调整。对照班采用指定教材。

由于本研究的周期较短,很难对美术课的多课题同步教学作一个长期效果的检测,故此本研究把每个课时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作统计。统计每课时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数量(即学生能否完成课堂作业就作为是否对美术课具有最基本的兴趣的衡量标准),同时按照美术课成绩的评定方式,把学生的作业分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把每个等级的人数作个统计,通过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班各自优、良的人数多少,来比较这两个班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的假设有二:假设1,多课题同步教学比单课题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去积极完成美术课堂作业。假设2,多课题同步教学比单课题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美术课堂作业的完成质量。

结 果

表1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堂作业完成量的比较。每次实验班比对照班完成课堂作业人数明显要多,8次课堂作业的完成数量累计表明,实验班平均每次完成量为全班人数的97.9%,对照班完成量为全班总人数的58.3%,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出了39.6%。证实了假设1。

表2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堂作业完成质量的比较。实验班的课堂作业8次平均获优秀率为23.1%,获良率为37.7%,对照班课堂作业平均获优率为9.3%,获良率为17.6%。平均获优率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出了13.8%,获良率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出了20.1%。课堂美术作业质量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证实了假设2。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课题同步教学比沿用指定教材里规定的单一课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班的具有最基本兴趣——即能正常完成课堂作业人数比对照班明显增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实验班四种美术课题同步展开教学,这就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兴趣。美术课既是一门技能课,同时还需学生对它具有一定的感悟力。感悟力不同,操作能力就不一。感悟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就强;感悟力弱,动手操作能力就弱,也就丧失了兴趣。

从表2 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实验班的学生课堂作业获优人数和获良人数呈上升趋势。在第一节课里,获优人数为8人(占全班人数的14.8%的),获良人数为15人;在第七、八节课中,获优人数上升到16人(占全班人数的29.6%),获良人数为23人。这种现象说明了三种情况。第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因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限。如果高年级给定的课题难度过大,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导致兴趣丧失。如何促进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在本研究中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符合他们能力的要求。第二,本研究在实验班设置多课题同步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朝着提高自己绘画水平的方向进行训练,多课题教学起着催化作用。第三,多课题同步教学给兴趣和天分不同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是他们的美术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为他们美术能力的进步提供了一种合适的训练方式,也就是为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美术多课题同步教学尽管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教学质量,但多课题同步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本实验的四种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每节课如何安排这四种课题各自所需的单位教学时间破费周折。在我的教学中,素描、中国画各安排了两个单位时间讲解和示范,而漫画和图案各自安排一个时间段。在今后的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各课题的时间安排上还需调整。多课题同步教学另一个难点就是资料的配置。资料要求齐全,难易适中。这种对教学资料配置的要求,实际上是要求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同时还需要有各种课外辅导的经验,这对于刚走美术教学岗位的新手们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把多课题同步教学推广,还需要对各课题所需单位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料的配置这两方面作系统研究。

结 论

本研究表明,当美术教师具有较全面的美术基础,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和课外辅导经验,采用多课题同步教学比单一按照指定课本单课题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美术中班教案篇6

1.案例简述

有一天,我们上“夏天的衣服”一课,老师出示一些衬衫、短袖、裙子等,幼儿们一直在讨论,互相看着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纷纷议论着各种颜色,我说可以按照老师的颜色涂,也可以动脑筋自己涂,并说明了要求。他们纷纷开始涂色,坐在边上的天天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过去看了看,他翘着小嘴说:“我今天的衣服颜色不好看,有些热。我不喜欢,可是妈妈非要我穿。”他是我们班很懂事的小男孩,知道的可多了,他又接着说:“老师我想画一件凉快的衣服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天天的小手拿了淡蓝色的蜡笔开始往上涂。我心里一惊,觉得他太棒了!班里绝大部分幼儿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涂色,可是我希望他们都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会更好!

2.案例分析

通过对这则案例进行分析,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一定的艺术审美教育。但是如何进行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这是我们需要认识和探索的。目前幼儿艺术审美教育已经逐步开展,成为各个优秀幼儿园竞相推崇的教育特色。我们在充分肯定幼儿艺术审美教育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应看清楚目前幼儿艺术审美教学存在的一些怪现状,看似欣欣向荣的艺术审美教育表面,隐含着很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审美创造性。创造性培养是幼儿艺术审美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艺术审美教育是以感性认识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性欣赏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身极具创造性。通过自身的感受,对审美对象进行综合的把握,感受、发现其内在蕴涵,这一过程中必须有主体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幼儿身上这种创造性已经被人为地遏止、限制。在本案例中,全班的孩子,除了天天,无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涂色,而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看似简单的细节实际上暴露了我们幼儿教育的缺失。在现在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从小便将理性的、带有“权威性”的定论强加给孩子,结果造成了他们创造能力的丧失。久而久之,孩子对艺术的奇思妙想和独特表现因为这种“权威性”的定论而慢慢地走向消亡,从而出现案例中的一幕。

(2)艺术审美教育方法落后。虽然当前幼儿艺术审美教育得到重视,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并没有得到创新和改变。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当前幼儿艺术审美教育在方法上仍然遵循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示范和儿童的模仿,忽视儿童的体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一缺陷。对于幼儿来说,课堂教学并不能真正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而课外的教育方式反而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教育建议

建立科学的幼儿艺术审美教学模式是构建幼儿艺术审美能力教育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营造美的情景、感受美的气息、创造美的方法三个方面来建立艺术审美教学模式。

1.营造美的情景

在为幼儿营造美的环境之时,要做到绿化、美化、儿童化,并将音乐带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同时要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去认识美和追求美。如让幼儿欣赏一段非常优美的曲子或者看一段很精彩的视频,让幼儿从声音、颜色、动作中去感受美。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审美,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健康的艺术审美观点,并逐步养成幼儿能够自主地对周围事物的美丑进行评价的习惯。

2.感受美的气息

感受美的气息有多种手段。笔者认为在幼儿艺术审美教育中,审美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是感受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受、欣赏艺术审美教育中的美,这是可行且符合幼儿实际的。大自然是艺术审美教育的广阔天地。

3.创造美的方法

对于艺术审美教育来说,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题中之意。笔者认为,创造性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点到为止,不能越俎代庖。对于相关内容不能讲述过多,而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空间。比如,上文所提及的“夏天的衣服”一课,教师可以将创造机会留给幼儿,在课堂中直接提出以下观点,即“你们认为夏天的衣服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样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对于他们新颖的观点,应该及时加以褒奖,鼓励他们自由思索,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在宽松、融洽、生动活泼的精神环境中,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美感形象来教育幼儿教师要自觉运用美学规律,采用多种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把艺术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幼儿不断感受到艺术审美教育中的美。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01.

美术中班教案篇7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幼儿可以大胆的表现、自由的创作,借助线条、构图和色彩等美术要素,直接地表达自身各种纷乱的情感。当幼儿兴趣盎然地接受美术教育时,在幼儿完成“我幸福的一家”、“乖乖虎”、“我喜欢的游乐园”等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自然会体验到对家人、对小动物、对生活的热爱。这种伴随着深刻情感的教育活动,远比频繁的枯燥说教,对幼儿良好品德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具有积极影响。

(二)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

有关研究表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美术活动主要是由人的右脑支配,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将有助于幼儿右脑潜能的开发。而美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性的,它虽然主要作用于右脑的潜能开发,但也对左脑的语言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美术教育所培养的空间知觉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更为每个智能健全的人所必需。因此,促进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特别意义所在。

(三)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美术创作活动的自由性不仅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而且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够借助绘画活动表达出来。每一位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可以想到和小鱼在海底嬉戏,想象各种动物的表情,想到小花小草笑的样子,想象出很多成人想象不到的稀奇古怪的事物。当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绘画时,他们就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创造活动。

二、因材施教,了解中班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状况

据研究表明,随着儿童的成长,其在不同阶段的绘画能力发展状况也是不同的。作为一名中班幼儿教师,我认为只有在了解中班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方案。

我教导的中班孩子们年龄都是5岁,这一阶段是幼儿绘画创作的高峰期。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5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开始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他们能够完整地表现事物的重要特征,他们会用流畅的线条来描绘所画对象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开始尝试通过描绘一些细节来表现人和物。与此同时,一半以上的幼儿具有良好的涂色控制力,约有一半幼儿会使用七色以上。如在描绘花朵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花的外形特征进行区分,能用多色进行绘画,让画面更好看。在整体构图方面,幼儿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以及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幼儿常常会在绘画中把印象深刻的物体画得稍微大一些,少数能力强的幼儿已经开始在画面上表现出了空间的遮挡关系。

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身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各个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情况,给予每个幼儿适当的指导。

三、教导有方,精心设计中班幼儿美术教学方案

如上文所述,与中班幼儿绘画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能更为有效得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心智发展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中班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可以为中班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提供空间。

(一)生活化美术教育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将美术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从幼儿身边的人、事、物中选择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会使幼儿感到更亲切,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如在绘画“我是服装设计师”时,为了让幼儿用多种线条设计服装,我让孩子们观察自己与小朋友、甚至家人们的服装,并进行积极讨论。在此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用绘画去表现,使幼儿画得得心应手,敢于表现。是幼儿对事物的强烈兴趣所引起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使得幼儿能够集中心智于绘画表达活动。而将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可以给予幼儿亲切而又新鲜的感动,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音乐化美术教育

从艺术的情感表达来讲,音乐与美术都是诉诸于情感表达的内在精神体验。将音乐运用于美术的启蒙教育与美术创作的教学之中,是一种独特的创新。在幼儿进行绘画的时候,可以根据绘画的题材,播放相关的音乐,这样使得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绘画《小鱼》时,引导孩子们欣赏音乐《三条鱼》,使得音乐中小鱼自由自在游玩的形象更加逼真。如此这般,幼儿就会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三)游戏化美术教育

美术中班教案篇8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从幼儿发展方面看。本研究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以美术活动为手段,通过对各种媒介物、技巧和操作过程的实践,帮助幼儿对各种形状、物体、材料和色彩进行视觉、触觉探索,为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自我表达提供一种机会。幼儿美术活动不仅是孩子掌握的一种技术,更是培养孩子一种对美的欣赏能力基础上,实现我们所倡导的“不言教令,顺其自然”的现代儿童美术教育观,其特点就是从“解放”孩子开始,从“年龄阶段”入手,让更多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视美术活动为“游戏”,为“工作”,不强化,不加速,重过程而轻结果,打破固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创造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引领,极致地运用身边可运用的材料,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充满艺术遐想的空间里,结合幼儿期特有的感知与表现能力,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以丰富的活动使幼儿习得一种无障碍的自由表达的艺术语言,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畅想遨游。

(二)从幼儿园发展方面看。我园以“美术特色”作为办园的品牌,一直坚持不断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改革传统美术教育样式,激发培养幼儿创造潜能”、“体验式美术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发展” 等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园还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创设出更为适合孩子发展的园本特色课程。

(三)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看。

本课题,深化我园“美术特色”的研究,通过研究课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夯实幼儿园特色品牌的内涵。遵守“互助共建、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园的省级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开展发展共同体的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共同体园所教师共同成长。

三、课题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小、中、大班幼儿

(二)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等,进行“遇见材料重塑想象” 创意美术课程,研究、追踪幼儿的社会的变化;追踪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美术活动的课程研究还包括课题目标研究、课程的内容研究、课程的形式方法、课题的评价、研究结果等五方面。

(四)建设条件:

1、设备条件。蓓蕾创意美术基地设有专门的活动场室150O、教学设备(电视机、电脑、投影机)、操作工具(热熔枪、搅泥机、石蜡漏刻板、胶板等)、操作材料(综合材料、常用材料);

2、师资队伍。蓓蕾创意美术基地设有专职老师2名,并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课程研发小组、班级建设小组、档案管理及宣传小组。

3、课程建设。从2001年9月开始,我园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研究与开发了《本土化的方案教学》的园本课程,经过十一年的实践,课程已日趋成熟,并得以深入推广。

4、科研工作条件。我园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园的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先后完成了部级课题《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孩子学习礼貌用语》的研究,获得部级课题评比二等奖;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体验式美术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发展的研究》,并把科研成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扎实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五)保障与措施:

1、幼儿园建立蓓蕾创意美术基地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障美术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组长:林小芬(园长) 副组长:孔敏仪(副园长)、潘燕卿(园长助理)

成员:严肖环、胡婉仪、戴Z珩、梁丽霞

职责:负责对特色项目建设的管理、协调、检查和指导工作。

特色课程研发小组――负责人:严肖环(美术专职老师)

成员:罗小焱、李汉汾、潘丽仪

职责:(1)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与组织;(2)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的创设与布置;(3)园本创意美术活动课程的开发编写;(4)指导各班开展创意美术活动;(5)对幼儿实施发展性评价。

班级建设小组――负责人:胡婉仪、戴Z珩、梁丽霞

成员:各班美术老师

职责:(1)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美育,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意美术工作坊,建设个性化的美术特色班级文化。

(2)以活动为载体,凸现美术教育的育人实效。

(3)建构家园一体的美术教育网络。

档案管理及宣传小组――负责人:严肖环

成员:李汉汾、刘婉茹、潘丽仪

职责:资料收集与整理、特色宣传

2、完善创意美术特色项目的管理机制及措施。

(1)建立“人人关心幼儿园特色建设、个个参与特色建设”的局面;

(2)建立考核机制,根据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

(3)每学年对特色发展项目有明确的目标,并保证一定经费投入美术教育设备、材料的添置、更新;

美术中班教案篇9

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班主任的终身学习既是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又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需要。

2.搞好教育和科研

班主任工作包括教育和科研两部分。班级不仅是教育教学的舞台,也是很好的教育教学研究场所。大量的教育现象就在我们身边,作为教师及班主任,我们有必要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经验的东西上升到专业化的高度。

3.经常反思自我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的,反思会帮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不断促进自己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能留下成长过程中的“轨迹”,那将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4.建设学习型组织

在教育工作中,每一位班主任都是我们的盟友,我们之间不仅有竞争更有合作。我们应和盟友在竞争中追求进步,在合作中构建友谊。在与别人的竞争和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班主任专业化,提高自己作为班主任的素质,促进班级建设,打造和谐班集体。

5.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在管理中渗透自己的教育理念,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必定要有自己的管理风格、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可能照搬别人的经验。所以,对于新班主任来说,需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做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班主任。

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途径策略

1.在日常班务管理中积累经验,总结经验。这需要班主任做到“有心”,有敏锐的目光,能够清晰地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管理中很多问题并不需要草木皆兵,有些问题可以适当地视而不见,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2.多读书、多学习、多交流研讨等。班主任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开拓视野,汲取优秀的经验,帮助自己、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同时,必须要把习得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武装自己,指导自己。

3.积极主动大胆地实施自己新想法、新思路。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就必须请教别人,学习别人,但是这样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丢失了自己的思考。管理班级就应该找到自己的思路,大胆尝试。

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误区:

误区l:经验指导,缺乏理论

很多班主任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先导,缺乏理论指导,在摸索前进中走过许多弯路。如有人认为对学生越严格越苛刻,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结果使不少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过度自卑、焦虑等。有的班主任认为对学生越“疼爱”就越能感化学生。结果导致学生的自立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的下降等。

误区2:对班级只“管”

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而不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教育学生,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要求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亦步亦趋,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更谈不上具备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

误区3:忽视科学的组织

有的班主任每天循规蹈矩,每天机械重复学习生活,看似平静的班级其实隐藏着很多弊端,一旦出现情况班主任就束手无策,所以,如何让自己的班级学生高效快乐地学习生活,还是要靠科学地组织管理。

误区4:只以“高分”为指导

不少教师一心追求高分数,忽视学生道德品质。有的班主任缺乏帮助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学生不出事就行,对发展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问题视而不见。

四、案例分析

一个不善于合作的学生

案例:

小白(化名)是我们班非常优秀的学生,各科成绩都较好,特别是美术,他的美术天赋让班级里很多孩子都望尘莫及。刚进班级时,对全班学生的了解中发现班级里很多学生都认为美术是自己的特长,但是经过半个学期,我发现除了小白和一个爱画漫画的女生外,其他爱画画的学生都自动隐藏起自己的特长,这让我不解:为什么看不到他们对美术的热情呢?

直到后来,学校举办一次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这时小白的热情显现出来,到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毫无疑问地,小白取得了一等奖且是第一名。对于这个奖小白好像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后来才知道,他已经习惯了在美术方面得奖!

这次比赛的结果更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小白的仰慕与肯定,美术几乎成了小白的代名词。小白对自己的美术越来越自信满满。班级里的黑板报自然而然地落在小白的身上,当然他也很乐意。刚开始的几次,我发现每次的黑板报都是小白一个人完成的,他竟然也没有一句怨言。我试着询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帮着小白一起设计黑板报呢,留给他自己多累啊?几个学生却很委屈地说是小白不愿意让别人帮,他自己就能完成。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渐渐地就淡忘了。

很快2013年圣诞节将近,班级里的孩子都提议给老师们送礼物,送什么呢?对于他们还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我就提议,买的可没有自己动手做的诚意大啊。就这样,他们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这也是他们展示特长的时候嘛!可是,意想不到的是,给每个老师的礼物竟然都是小白自己一个人制作的,美术、裁剪、粘贴等等都是靠小白自己!这次我又错怪大家了,以为大家不帮小白,为此有些同学有点愤愤不平。

最近的一次,今年教育局举办的“禁毒手抄报”比赛,小白依然积极参与,这次的成绩可不小,收获了全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在全校师生面前发下奖金500元!我在欣喜与自豪同时,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好像激化了。在一次班会上,我请全班学生都上台说说自己与同学间的小矛盾,有几个学生就说了想与小白合作比赛而小白断然拒绝的事情,而且小白还说了“你画画不好,我不和你合作”的话,我知道,事情变得有点复杂了。

案例分析:

对于这个案例,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小白不喜欢或不善于合作是老师、小白自己、家长及同学们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学生合作的精神,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建议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考虑他人的想法。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的一种体现。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1.首先个性问题,小白其实在做很多事情上都是比较独行的人,对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规划,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也慢慢地与别人隔离;

2.小白的做法很明显是对别人的一种否定,认为别人的美术没有自己的好,没有摆正与他人平等互促的关系;

3.小白在美术设计上有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每个作品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是对自己高要求的表现,是值得鼓励的,但适当听取别人的建议也是必要的,也能促进自己的提高;

4.能够和他人进行愉快地合作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小白在这一点就不能得到高分,如果继续坚持的话,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就难以保证了。

5.我对问题的不正确评估(开始疏忽大意),没有正确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小白的问题演变。

由于一直在美术上取得成绩,使得小白对自己的美术方面有很大的自信。就对小白的妈妈及老同学的询问,得知小白以前也有自己做事不与他人一起的习惯,我知道了这不是短时间形成的问题。在本次案例中,我更有很大的责任,事情的演变从开始就有了端倪,我对事情的轻视,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幸运的是发现尚早,我们还有3年相处时间,我要对小白的问题进行积极解决。

教育对策:

小白对自己美术的自信及对他人美术的不信任是小白不愿意合作的直接原因,但是长期以来小白形成的独来独往的习惯导致其不善于合作。针对于此种原因,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帮助小白转变观点:

a.在课堂上特别是班会课上多强调合作的意义通过合作的活动让小白深化理解合作的优点;

b.寻找机会向小白传达“正是由于别人对你的肯定和信任,别人才会希望和你合作”,让他知道合作的时候得到别人的赞美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c.如果真的不愿意合作,也可以尝试去指导别人,帮助别人,从而提升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d.从小白的弱点入手,强调别人帮助的作用。小白的语文成绩中等以上,但是作文却写得不太好,班级里有个写作特别好的学生,如果小白能够得到她的帮助,作文也会提高,让小白明白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e.教育戏剧的运用,在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扮演,让小白在故事情境中体会与别人合作的快乐和必要性等。

2.改变其他学生依赖的心理

其实我也知道,别人是对小白的一种依赖,因为小白每次都能获奖,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可能让小白看出了,从而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让其他学生懂得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才是提高自己的最好的办法。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小白,让小白知道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慢慢放下自己的防备心,融入学生中去。

美术中班教案篇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115―01

美术区域活动更能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但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刚开始时兴致勃勃,但过一段时间区域就冷冷清清的情况。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让区域活动“活”起来呢?下面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观察幼儿的兴趣点,逐次投放操作材料,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幼儿在美术区域中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不同的兴趣“点”,然后再根据幼儿的需要逐次投放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切不可一次性投放大量的材料,造成幼儿选择的盲目性。

案例:大三班主题活动“花瓶”,是在一个幼儿过生日时生成的。因为幼儿吃完了蛋糕,对包装纸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就组织幼儿从家中带来了一部分使用过的包装纸。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与幼儿一起欣赏这些包装纸的图案、颜色的搭配、线条的组合等。然后与幼儿将包装纸投放在班级区域中。在活动中一个幼儿说: “这张纸上有好多桃心,看我这样捏起来像一个桃心树。”另一个幼儿说:“我拿来的上面有很多玫瑰花,就是一把花,颜色特别漂亮!”旁边的幼儿听了他们的谈话都聚集过来拿着包装纸相互比较。从幼儿的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幼儿对包装纸做成什么东西比较关注。于是,教师又投放了纸筒,让幼儿将做花、做树的想法表现出来。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改变及丰富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二、捕获幼儿的移情信息,增加操作材料操作难度,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幼儿对每种操作材料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自身的能力转换、自身兴趣转移、活动材料变化而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这种移情现象,通过增添操作材料、改变操作材料的性质、作用等,使活动进一步深入,引发新的活动,让美术区域活动“活”起来。

案例:教师依据节日、民俗预设了手工活动“剪窗花”,也投放了一定的必须材料。活动前,教师给幼儿简单介绍了剪窗花的方法,将操作材料“蜡光纸、剪刀”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操作,幼儿兴致很高地参与到活动中。但几天之后,区角没有幼儿到里面活动了,教师检查发现操作材料并没有少,但为什么幼儿的活动兴趣由当初热情转变到现在的冷淡呢?教师从幼儿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幼儿的作品已经由不成形到现在能剪出图形、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对纸质的操作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于是教师又找了各种各样的大小不一的塑料纸、糖果纸、布、卡纸、花边剪、剪刀等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果然,丰富的操作材料再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

三、及时发现操作需求,增添辅助材料,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因活动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增添辅助材料,会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幼儿的兴趣更持久。

案例:小班泥工区中,有序地摆设着各色彩泥、垫板。在平时活动中,幼儿就会将其揉团、搓条然后组合成各种图形,这种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有限。于是,小班的教师将豆子、牙签等辅助材料投放到美术区域中,新增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区域活动再次“活”了起来,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

四、突出家乡文化,结合本土内容,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开展以农村资源和废旧物利用为特色的本土化区域美术活动,也会让幼儿的美术区域活动“活”起来。

案例一:在中二班的布艺主题活动中,各种废旧的碎布块在幼儿的手上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布艺品:荷包、绣球、布贴等,活动中幼儿尽情地享受着快乐。

美术中班教案篇11

(一)当前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现状。

案例1:教师只讲评优秀作品,被选的个别幼儿高兴,大部分幼儿失落且不知所措。

一次绘画活动中,李老师在小朋友完成作品后开始组织评价环节。李老师从班里小朋友的作品中挑出几幅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针对其色彩、造型、构图进行了详细讲评。作品被选上的幼儿非常高兴,作品没有被选上的幼儿则非常失落,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画得不好。

案例2:举手的个别幼儿讲解作品,大部分幼儿或失落,抑或无缘参与评价。

一次绘画活动中,钱老师在小朋友完成作品后开始组织评价环节。钱老师先把幼儿的画作贴到活动室前面的展板上,然后请举手的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钱老师只请了三位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没有请到的幼儿有些失落,没有举手的幼儿则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案例3:幼儿逐一讲评作品,只专注自己的作品,浪费了大部分时间。

一次绘画活动中,张老师在小朋友完成作品后开始组织评价环节。她先把幼儿的画作全部贴到了活动室前面的展板上,然后让幼儿按照作品的顺序逐一介绍自己的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再加上教师给予幼儿一些简单的点评,这一过程花费较多的时间。幼儿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比较专注,但在听别人介绍时大多注意力转移,与同伴说话或做其他事情。

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不可或缺,却大同小异,教师大多采用以上三个案例中的组织形式,随意组织评价环节。但是组织评价环节在整个绘画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二)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意义和作用。

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教学活动中的评价环节是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不断地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教学价值的环节。有效组织评价环节能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活动经验、提高专业教学技能,而且通过有效的评价能捕捉到幼儿的个性和闪光点,促其健康发展。

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艺术教育的完整性。有效组织评价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充分了解自身及同伴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获得必要的绘画技巧,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同时,有效组织评价环节,将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兼顾各个层次的学习情况,这有利于幼儿获得良好的艺术体验,提高幼儿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提高艺术教育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它有利于调控教学进程,提升教学价值。有效组织评价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创作构思与构图,进而明确是否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有利于帮助教师认识到设计、组织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不足,促使教师根据评价环节的组织结果对自己的教育活动方案、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等做出调整和改善,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效率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小结。

通过上文的案例和意义分析,我们发现了绘画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评价环节是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很多教师随意组织评价活动。另一方面,评价环节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它不但可以引导师生充分交流分享,丰富知识,提升经验,还可以引导幼儿针对自己的不足展开思考,为下一个阶段的活动打好基础,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么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组织评价环节呢?这个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的思路框架

(一)研究指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笔者认为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三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课程的发展。本研究以绘画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作为研究指向。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有效组织,换句话说,主要探讨如下三个重要问题:

1.当前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现状如何?

2.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3.如何开展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有效组织?

以上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紧密相关,为了组织和探讨有效的评价环节,必须对现状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

(三)研究思路。

为此,本课题调查小组首先通过查阅文献、随堂笔录、随堂录像、教师访谈和专家咨询等形式大量收集大班日常绘画教学评价环节组织案例(详见表1)。

其次,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类、分块和分析,指出“病例”案例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对策(详见表2)。

再次,课题小组对案例中的任课教师进行录音访谈和交流,探讨其环节组织的有效性;与高校和教育部门的资深教授和专家教师进行电话采访和当面访谈,了解评价环节的有效组织。

最后,尝试总结有效策略并进行实践调整。尝试总结绘画教学评价环节的有效策略,并在平行班实施、比较与调整。

表1 评价环节组织案例收集和分析情况一览表

(说明:1.由于案例内容涉及幼儿园及任课教师,为了保护隐私,幼儿园仅取拼音首字母,人名留姓取名字首字母。2.上表左边一栏为笔者去所在区的其他幼儿园听课的数据,右边一栏为笔者所在幼儿园听课的数据。)

三、大班绘画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现状和策略

通过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评价环节过于随意,草率组织,效率较低,诸多方面存在不足。(见表2)

基于大班绘画教学活动的评价现状,做到有效组织绘画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应关注评价目标和内容、评价时间、评价方法和评价对象,采用针对性评价、适时评价、分类评价、关注全体等策略,提高评价环节组织的有效性。

表2:当前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现状分析和“四位一体”组织策略

(一)针对性评价策略:目标为先,基于明确目标进行评价。

在具体评价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泛泛提问,用“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提问。让幼儿从头到尾介绍整张画,幼儿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可能一会儿说东,一会儿道西。同时,这也会影响其他幼儿的倾听。

因此,每次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预设2—3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讲评时则组织幼儿围绕这几个目标进行绘画。

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幼儿围绕具体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交流。这样,幼儿交流的目的性很明确,既节省了时间,又使交流的问题比较聚焦。

(二)适时评价策略: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结果评价的方法,在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进行评价。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往往会出现评价所需时间不够、评价只涉及部分幼儿作品等缺点。

对于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我们不应将其理解为仅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活动环节。要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可以和教学活动中的其他环节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

在幼儿的操作实践中,教师如果已经发现幼儿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等到幼儿绘画环节结束时再进行评价,那么幼儿的作品已经完成,对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活动目标的达成无益处。指导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指导的深化和升华,二者密不可分。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将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与指导环节结合起来,提高幼儿在绘画实践中的学习效率。

(三)分类评价策略:幼儿作品分类呈现,具体评价。

无论是什么美术活动,幼儿创作的作品很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即便画的是同一物体,幼儿的表现方法也可能不同。我们可以把内容雷同的画作放在一起展示以便幼儿观察,并利于幼儿发现作品间的异同。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根据画面内容、构图、构思、绘画语意和色彩等方面将作品分类展示,再组织幼儿进行评价。

分类评价幼儿作品,便于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作品间的异同。同时,分类评价的形式使班级幼儿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明确自己在表现方式上的优点及值得改进的地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获得必要的绘画技巧,促进艺术创作能力的发展。

(四)参与性评价策略:评价环节应面向全体。

在组织幼儿开展评价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幼儿内向,在评价环节保持沉默,不敢表现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有的幼儿外向,高高举起小手,一旦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评价环节应面向全体,不应变成个别幼儿的舞台。面对胆小不敢表现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的幼儿,教师可发现其作品中的亮点,采用支持、提问、引导等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面对滔滔不绝的幼儿,教师则要巧妙地加以引导,如“你讲得很好。现在请让其他小朋友也介绍介绍好吗?”既要保护他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集中注意力,学会倾听别人的介绍。

四、“四位一体”评价策略在大班日常绘画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收获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评价组织得好,可引导幼儿充分交流分享,互相观摩、学习,在交流中学会评价;可加深幼儿对绘画对象的感知、理解;可引导幼儿针对自己的不足展开思考,为下一次、下一阶段的活动打好基础。

(一)针对性评价——使幼儿更好地感受美。究竟什么是美呢?大班幼儿尽管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然而在对事物的逻辑判断能力上还有一些欠缺,因此在评价作品时,时常带着很大的随意性,并不能很好地感受同伴作品中的美。针对性评价策略倡导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幅作品,更好地感受同伴作品中的美。

(二)适时评价——使幼儿更好地表现美。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绘画是儿童表现自我的一种美妙方式,但是偶尔孩子们也会遇到表现上的困难。适时评价策略倡导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绘画实践中的困难,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用手中的画笔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现自己所感悟到的美。

(三)分类评价——使幼儿更好地体验美。每个艺术家都渴望得到一个知音,也不例外。分类评价策略倡导使幼儿的作品都能得到艺术化的呈现,满足他们渴望被理解与关注的心。按照创作内容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分类呈现幼儿的作品,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分类欣赏,体验同伴作品中的美,讲述自己所体验到的美。

(四)参与性评价——使幼儿更好地享受美。如果说绘画教学的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的话,那么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此重要的评价环节,当然不应该是个别孩子的舞台。参与性评价策略倡导关注评价活动中的每一名幼儿,给予他们享受完整的艺术教育的机会,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美。既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更能促进同伴间的共同成长,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发展。

五、研究的思考与后续研究

虽然本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但是调查的样本还是太少,涉及的只是一个区的部分幼儿园;由于幼儿具有独特性,在同一班级重复课程内容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此,在后续研究中,一方面可以设计《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现状》调查问卷,在各大区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发放,调研当前评价环节的组织形式与所采用的策略,进一步拓宽研究的思路。

另一方面,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实施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靶子课”活动,尝试“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等形式,深入探讨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有效组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陈小香.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评价的新思考.学前课程,2009(9):44-45.

[3]彭兵,刘秀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2008,(1):42-44.

[4]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7.

美术中班教案篇12

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体现艺术活动的特点,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营造和谐、文明、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主题和内容

本届艺术节活动的主题是“七彩飞扬,幸福石小”,活动内容要围绕主题,充分反映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通过学生的艺术特长展示,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三、参加对象

1-9年级所有学生,幼儿园小朋友。

四、组织领导

组  长:尹子刚

副组长:蒲太芝  边军

成 员:姜晓梅  康道兵  张全维  张杰  苟江河  各班主任  艺体教师

五、活动项目和形式

1、声乐、器乐、曲艺类、舞蹈等形式

2、书法、美术

六、活动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学校开展“三叶草”文化艺术节活动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校艺术活动,广泛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要达到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

2、第二阶段:三叶草文化艺术节活动展演阶段。

3、第三阶段:校园三叶草文化艺术节节目展演。

七、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及早安排,使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紧扣主题,突出特色。各班要围绕艺术节的主题,注重提高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打造精品,每班只精心打造一个舞台节目。

3、少年宫各功能室人员、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要深入各班进行指导,协助班主任搞好艺术节的各项工作。

指导年级的舞台节目负责人。

张勤:一,二、四、六年级   刘秀明:五.1班,八年级  李忠芬:三年级  高桂华:五.2班,九年级,胡小敏:全校语言类节目

4、在活动过程中,各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要提前进入工作岗位,组织好各分管范围内的工作,不得影响活动的进程。

5、少年宫各辅导老师必须做好自己所管功能室活动方案,活动开展的记录,开展竞赛活动的方案,活动过程性资料的记录。

八、活动评价

1、此活动评价分四个组,幼儿组、低段组、高段组、初中组。

2、各组别设奖

幼儿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低段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二名

高段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待定

美术中班教案篇13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所以他想画某一物体,可是画出来却不是那个样子。明明是画一条直线,画出来却是歪歪扭扭的。有时只是毫无意义的“乱画”,孩子却非常开心!

2.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

这个阶段的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同时也很容易被老师设计的情境和教具所吸引。

3.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材料。

新奇的材料不完全是新的、没见过的东西,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物品改变了原有的用法,幼儿就会认为是很新奇的东西。比如说牙刷,美术活动时老师拿着牙刷,孩子们会好奇地问:“老师,牙刷拿到教室里干什么?”如果回答他们说:“可以画画呀。”他们会表现出惊奇的神情,并且非常愿意尝试用牙刷画画。

例如,小班纸工活动“花儿开放了”,制作小花的材料就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次性塑料勺子,小花盆是酸奶盒子,就是这些孩子们最熟悉的物品,却成了新奇的材料,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

4.偏爱鲜艳的颜色。

这个阶段的幼儿绝大多数喜欢红色、蓝色、黄色这些鲜艳的颜色。

以上是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除此之外,小班幼儿(特别是刚入园不久的幼儿)还不习惯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常规不是很好,所以在美术活动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经过实践和研讨,我们认为小班美术活动要有“情趣”,就是指活动中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创设情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能诱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

二、合理创设情境,让幼儿快乐地创作

1.创设故事化的情境,让幼儿有目的的创作。

幼儿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充满情趣、情节丰富的故事能把幼儿带入美好的童话世界,也能让幼儿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

案例1:小班绘画活动“芝麻饼干”,目标是让幼儿练习“点”的技能,活动开始的时候老师编了一个故事:小猪最喜欢吃芝麻饼干了,甜甜的饼干上撒满香香的芝麻,哎呀,太好吃了!可是今天的饼干上一颗芝麻也没有,小猪可伤心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小猪在饼干上撒上芝麻吗?孩子们都抢着说“我来撒、我愿意!”幼儿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他们投入在故事情境中,没有孩子点了几下就不点了,每块饼干上都是满满的芝麻!原本枯燥的点画也变得有趣了!

案例2:小班粘贴活动“小鸡”,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有一天,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两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这样,幼儿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仔细。

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创作。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的、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小班美术活动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案例1:小班绘画活动“漂亮的衣服”,老师用纸给每个孩子剪了一件背心,孩子们用颜料装饰背心,装饰好了就套在身上,孩子们特别喜欢,都努力把自己的这件衣服画得漂亮些。

案例2:小班绘画活动“吃火锅”,目标是让幼儿练习画圆,老师创设了吃火锅的情境,给每位孩子制作了一个火锅,请孩子们往火锅里面烫各种丸子,丸子是圆圆的,孩子们一边画一边说“我下的是鱼丸子,我下的是牛肉丸子!”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会发现,原来创作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

3.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创作。

幼儿天玩,如果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将玩的因素渗透到学习中,视美术活动为“游戏”,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境,将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创作的积极性。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