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当代美术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还是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开设现当代美术课程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开设既可以为学生构建系统、完善的美术学知识体系,又可以促进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与专业发展,让高等美术教育与时展相同步。
当代美术论文

当代美术论文:当代艺术融入下的美术教育论文

1通过当代艺术的启发,使学生们更好地认识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提升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兴趣爱好去追求,当代艺术的产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代艺术的群体十分广泛,而且包含的素材种类很多,可以根据群体的不同,人们思想的不同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来进行大概的区分。在当代的艺术作品中有一些是高校学生很容易能够理解的,所以,在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这部分素材,进而使得学生们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与艺术在不断的结合过程中,而当代的艺术更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将当代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及生活中更好地感受此艺术形式,通过对当代艺术的感受更好地认识了解社会,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2当代艺术的融入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们的包容能力,开阔他们的思想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当今时代,我国的艺术也受到国外很多因素的影响,并将其以各种的形式体现了出来。正因为当代艺术的包容性,能够使得它同其他的艺术做到很好的融合,所以,这种艺术作品同我们的传统作品有着不一样的形式。例如,在绘画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当代的绘画方法和手段,如我们现在常见的激光手段、数字模拟信息等。因此,学生们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地全方面学习。而在美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科的专业知识交叉发展使得高校在美术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也要让学生自己探寻创新点和新的灵感。

3加深当代艺术的理解及运用,丰富教育教学方式

同其他时期的艺术相比,当代艺术有着非常突出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性。如果学生们对于美术的知识没有学习透彻,很容易使其因为知识的不足导致见识方面的短浅和不足,对于很多美术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而不能够将其实际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设计以及做一些宣传活动等加深学生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以及提升其运用能力。由于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领悟能力,将正确的美学精神传达给学生。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很多高等学府中设有美术学院和专业,同时美术教学的性质也由以往一元化的专业办学发展出了针对非美术专业的非专业办学,通过一些美术鉴赏课和实际的理解课对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水平进行引导教育,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

4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件作品的创作产生都离不开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只有突破思维及其他各个因素的限制,充分地发挥创作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才能诞生出让人惊艳的作品。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基础的理论来对学生们进行讲解授课,这使得学生们在美术的学习及创作过程中能够接触的只是一些普遍常见的材料及方式,单一材料及方式的学习很容易降低学生们对于美术学习及创作的兴趣,使得学生们对美术的情感层面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对于学生们长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时代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诞生了新兴媒体。而新兴媒体的产生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新媒体的运用,在创作中就脱离了传统工具的束缚,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意图表达出来,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及创造力,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有着很好的积极意义。因此,新媒体的出现对于现代的美术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的运用好新兴媒体,那么学生在创作构思上就能够摆脱传统媒介的限制,更好地发挥创作思想。

5严格选取当代艺术,确保正确艺术观的形成

由于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讲当代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必然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应该保持正确的人生观及艺术观,避免受一些低俗思想及艺术等的影响,走上不正确的美术道路。为了确保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及生活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在对当代艺术的内容进行选取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严格的把关,确保所选艺术高雅的基调,积极向上的意义,进而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正确艺术观的形成。通过以上论述可以认识到,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及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也应当融入现代艺术的内容。通过对现代艺术内容的纳入及融合,能够使得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艺术知识,使得学校的美术教学有所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及生活都更加的丰富多彩。

作者:林洁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当代美术论文: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现代科技论文

一、现代科技在当代大学美术的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由于现代科技的强力冲击,当代美术教育理念及方式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以视觉文化的审美趣味性和创造性为主题的美术教育正在兴起。亦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美术教育的体制必然会出现相应变化。我国的教育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阵地。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中,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诠释更加科学,如教育概念的界定范畴不仅包含技能上的培训,还需着重强调“视觉美术教育”或者“视觉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如今美术教育的空间范畴大而广,它包含了各种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视觉图像等方面,也包含了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以及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代的美术教育实际上指的是视觉艺术教育,特别是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冲击和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美术的产生,对传统艺术具有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当代美术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更加需要以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建立起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意识。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种类,其设计速度比传统美术样式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软件方面,以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为主的绘图软件对传统纸笔颜料美术绘图产生着巨大冲击。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显示出了微电子科技巨大的数字化魅力,而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水粉,必然受到数字虚拟界面的影响,而审美大众甚至美术教育的主体意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摄影技术的诞生,使得对生产生活以至于传统绘画存在的必要性发生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楚现代科技与视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两种对世界不同的掌握方式,必然有着各自内在不同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现代科技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诉诸概念、原理,强调逻辑性、前沿性,需要主观符合于客观,追求真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知识性的给予;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诉诸形象,强调主体的感受、体悟等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要求客观见之于主观,追求审美,给予人们的是审美和情感的积极愉悦。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然而,随着审美意趣在客观再现的追求中发生异变,促使现代艺术走向内质与抽象的表达。如今,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其与传统美术图像的表现关系,值得考虑。现代美术教育系统已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处理传统图像学知识和技法,这将给予传统美术教育以巨大冲击。因此,美术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二、现代科技对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启示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迈入知识资源共享与信息网络化的境域,现代科学技术对美术教育的创新和变革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现代信息获取技术,可以同步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教育资源。现代美术教育的创新离不开信息的支撑,无论是现代艺术的教育性质,还是技术手段的全新应用。这对于国内外美术流派与思潮信息的把握更是至关重要,而这些信息来源的途径主要是数字媒体。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突然与迅猛,它在不断发生裂变的同时,也在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譬如,视觉传达教育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换角色。这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美术教育视觉传达数字机能的引入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二是快速的科技发展给视觉传达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视觉语言,反映了全球化对中国现代视觉设计的影响。我们在很短时间内逐步与国际接轨,“读图时代”的到来,网络、电视和印刷品等“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这些都归于西方视觉设计教育的影响。同时,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国化设计特征逐渐显露。现代科技促使视觉传达艺术形式更加,而中国传统文化及图形融入到“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中,显示了其不断的融合与交汇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几乎以登峰造极式的神奇方式,给人们的各个生活的空间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的变化,使人类几千来年的梦想在这里变成现实,变成了一个肯定现实生活和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憧憬的时代。

作者:李华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当代美术论文:发展现当代美术论文

一、张仃对现当代美术发展的贡献

张仃作为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家,将自己珍贵的艺术才能和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在漫画创作、艺术设计、中国壁画、民间艺术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历史责任、人民生活、教学实践紧密相结合,充分发扬了“大美术家”的精神。

1.对漫画创作的贡献

20世纪30年代张仃开始漫画创作,他的漫画作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充分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青年的情感。他的漫画颜色单一,通常只有白色和黑色两种颜色。当时我国社会正处于战争不断的动荡年代,东北沦陷、外来者侵略,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感觉到亡国之痛。张仃以漫画作品为武器,用这两种较为极端的色彩来表达当时社会的悲惨状况和自己的愤怒与不满。例如,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漫画作品《玩偶大观》,以强烈的色彩对比揭露了日本官僚资本的罪行。

2.对艺术设计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张仃成功转型成为一名的设计师,为新中国的艺术设计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作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天安门城楼等具有民族性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形象的艺术设计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又不能模仿西方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张仃将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形式与西方艺术的现代形式进行创新结合,充分利用了设计造型中点线面的要素,大胆使用代表希望和热情的色彩,创作出了具有民族性的中国形象作品。他创作出博览会中独具特色的中国馆的形象。1953年,在莱比锡博览会上,张仃设计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中国馆。有人曾这样描述它:“张仃在展览馆的门前装修成具有民族形式的构筑物牌楼,悬挂国徽、馆名。还设计了一座宣传塔,其形式源于中国的古塔。馆内序厅中央是青铜雕像,用传统的天花藻井装饰,周围有垂花柱。在纺织品展区,张仃选用了中国古代名画《捣练图》作为丝绸展品的背景。”在人物画作品的摆放上,张仃采用黑地金线,突出了整体作品的视觉效果。

3.对中国壁画的贡献

张仃是我国20世纪壁画复兴运动兴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我国及时个壁画专业是由他于1958年在中央工艺美院建立的。袁运甫曾赞叹说:“张仃是当代壁画运动杰出的带头人。”至今,石家庄火车站、北京长城饭店、香港中银大厦、昆仑饭店和北京地铁,都有张仃的壁画作品。他对壁画创作理念的贡献。复兴壁画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张仃倡导将环境与人文结合起来,在满足现代人美化环境的基础上,为中国画的发展和宣传找到良好的生存空间。壁画的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为了充分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以真正艺术家的身份投入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角色中去,从宏观出发制订周全的设计方案和构图图纸,并亲力亲为指导实践。他对壁画创作从构思到实践的指导,对今天壁画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对壁画教学实践的贡献。为了促进壁画事业的发展和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张仃创立了我国历史上及时个以教授壁画理论知识与实践为主的壁画专业。首先,他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民间艺术,积极到民间去收集资料和进行采风活动,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在实践过程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其次,他支持教师和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与壁画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中西结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我国的壁画事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他对创作现代壁画作品的贡献。张仃创作出大量的、的壁画作品,如首都机场的《哪吒闹海》、长城饭店的《长城万里图》、西直门地铁里的《大江东去图》和《燕山长城图》、石家庄火车站的《燕赵颂歌》等。其壁画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表达了对中国历史的赞扬,又蕴含着新生的希望,从此开启了我国壁画事业的新纪元。

二、结语

总之,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和现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美术创作思想和技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当代艺术形式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改革刻不容缓。张仃的艺术理论与实践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借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艺术家只有以时代的发展为指向,以不断的创新为基础,以强烈的责任为使命,创作出大量具有国际化和民族化的作品,才能使中国美术在世界艺术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位。

作者:彭艳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当代美术论文:地方高校现当代美术论文

一、美术学专业开设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必要性

1.现当代美术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艺术院校美术学专业培养的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专门人才,更应该对现当代美术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孙子•谋攻篇》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应对所处时代的艺术现状有宏观的把握,了解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来龙去脉,发现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结合自己的性情与特长,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艺术之路,否则往往会囿于教师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而不知所措。一些艺术家自以为掌握了艺术的真谛,对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艺术形式多持排斥与否定态度,这犹如盲人摸象。艺术家对艺术的感知往往局限于自己的特殊视角,其实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艺术的真谛也不是的,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看清努力的方向,而不至于在艺术的丛林中迷失方向。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使美术创作者系统地掌握当代美术的成败得失,为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艺术道路指明方向。

2.现当代美术课程有利于高等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衔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突出了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特点,将美术学习当做一种文化学习,改变了长期以来将美术教育等同于技术学习的狭隘观点。这种定性要求教师要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美术的技法教学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针对基础美术教育目标定位的转变,地方院校对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与基础美术教育更好地衔接。如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选编了现当代美术作品70余幅,如果没有现当代美术的知识储备,就很难解读诸如徐冰的《析世鉴》、隋建国的《地罡》、袁运甫的《朱荷碧盖》、韩美林的《牛》、吴山明的《外师造化》、苏天赐的《早春》等作品的艺术内涵。只有通过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开拓艺术视野,更新艺术观念,认识现当代美术发展的现状,才能为从事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知识储备。

3.现当代美术课程有利于美术的创新与发展

20世纪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是建立在徐悲鸿提出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无论从事何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均以素描和色彩作为基础训练的主要方式。由此也导致了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相对单一,学生无法从抽象形态中发现艺术美,无法感知艺术语言的魅力,无法欣赏和创作现代艺术作品。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明显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艺术之间的吸收与借鉴在所难免。艺术的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各种艺术流派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无论何种形态的美术形式,都是现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各类艺术作品的接受和评价,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结构和艺术视野。美术工作者应该对现当代美术的发展现状具有系统的认识和把握。这不但有助于明确自己艺术创作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可以加强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之间的相互吸收、互相促进,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美术作品。对于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方式进行尝试,超越世俗思想的束缚,让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进而关注社会、直面人生、表达心境,实现艺术与人生的双重飞跃。

4.现当代美术课程有利于促进高校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高校美术教师具有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超前的视野。长期以来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现当代美术课程的缺失,导致一些地方高校的美术教师思想观念陈旧,艺术视野褊狭,创作取向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高等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促使地方院校的美术教师不断更新艺术观念,拓展学术视野,紧跟时展的步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授人以渔,结合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艺术创作之路;而不可在自己褊狭的艺术观念中作茧自缚,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现当代美术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不断提高综合文化素质,目前高等教育艺术师资的较大问题是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不相匹配,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文化素质的提高。现代美术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相应的学术研究能力,不仅要掌握传统美术的表现方式,还要熟知现当代美术的呈现形态。现当代美术呈现多元视角和复合形态,其更加注重艺术表现的观念性和实验性,是多种文化艺术元素的融合和嫁接。阐释和解读现当代美术作品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这在客观上对高校美术教师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出了要求。

二、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还是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开设现当代美术课程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现当代美术课程的开设既可以为学生构建系统、完善的美术学知识体系,又可以促进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与专业发展,让高等美术教育与时展相同步。根据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将现当代美术课程资源融入课程建设,让学生对自身所处时代的美术现状有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于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金成辉 单位:铜仁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当代美术论文:现代科技影响当代大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美术教育

1.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

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功能主要集中在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这样三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及时,就起大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来说,“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换一种方式说,美术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人之“主体性价值”。按照鲁迅所说:“美术可以辅以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总之,美术教育功能是陶冶人之情操,净化人之心灵,让人们的主体性价值得到积极地发展,从而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席勒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人是实践主题,其次人又是精神主体。所谓实践主体,指的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这时人是实践的主体;所谓精神主体,指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的,这时人是精神主体。第二,就大学美术教育的认识功能来说,主要是指通过以艺术鉴赏为前提,去了解自然、认识历史、把握现实、体悟人生、扩大人生视野,以便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指导生活的价值,不断向着新的意义攀升。第三,就大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来说,它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教育的思想,而是为了人之身心愉悦,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心身得到积极的休息,暂时摆脱外在社会的牵连,不与外在社会发生任何的功利瓜葛。因此,一件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总是一个不与现实社会发生任何利害瓜葛的世界,可以使人摆脱生活的千疮百孔,体验不能经历的冒险、不能得到慰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艺术的最初动机都莫过于此,当然,这也无疑构成了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的作用和重要性。

2.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创造性品格

当代美术教育对于创造性品格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急功近利的情况,从这个立场出发,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品格其主要体现在主体性的不断超越,即:超越前人、超越同代人和超越自己。超越前人是大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整体所面对的任务,在他们的身后,是长长的过去,前人固然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创造,但过后却成为了过去、成为了传统。后起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权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但却无法原本的模仿。所以,如果没有对前人的观点、理念和思想的创新,又何来进步,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何以得到彰显呢?超越同代人是要求我们加强教育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并借以启发灵感,激发主体意识的创造品格。所以,超越自己的是实现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才能使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价值和意义得到实现。

二、结论

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现代教育依然离不开科技的运用。从艺术教育角度看,全新的教育方法能够促使艺术手段培养的提高,使受教育者创作出有价值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解决高等美术教育的社会转型与主体性的被屏蔽、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以及主体性创造意识的品格三个问题,将成为美术教育者新的课题。

作者:李华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当代美术论文:融入当代艺术的美术论文

1通过当代艺术的启发,使学生们更好地认识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提升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兴趣爱好去追求,当代艺术的产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代艺术的群体十分广泛,而且包含的素材种类很多,可以根据群体的不同,人们思想的不同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来进行大概的区分。在当代的艺术作品中有一些是高校学生很容易能够理解的,所以,在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这部分素材,进而使得学生们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与艺术在不断的结合过程中,而当代的艺术更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将当代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及生活中更好地感受此艺术形式,通过对当代艺术的感受更好地认识了解社会,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2当代艺术的融入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们的包容能力,开阔他们的思想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当今时代,我国的艺术也受到国外很多因素的影响,并将其以各种的形式体现了出来。正因为当代艺术的包容性,能够使得它同其他的艺术做到很好的融合,所以,这种艺术作品同我们的传统作品有着不一样的形式。例如,在绘画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当代的绘画方法和手段,如我们现在常见的激光手段、数字模拟信息等。因此,学生们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地全方面学习。而在美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科的专业知识交叉发展使得高校在美术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也要让学生自己探寻创新点和新的灵感。

3加深当代艺术的理解及运用,丰富教育教学方式

同其他时期的艺术相比,当代艺术有着非常突出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性。如果学生们对于美术的知识没有学习透彻,很容易使其因为知识的不足导致见识方面的短浅和不足,对于很多美术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而不能够将其实际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设计以及做一些宣传活动等加深学生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以及提升其运用能力。由于现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领悟能力,将正确的美学精神传达给学生。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很多高等学府中设有美术学院和专业,同时美术教学的性质也由以往一元化的专业办学发展出了针对非美术专业的非专业办学,通过一些美术鉴赏课和实际的理解课对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水平进行引导教育,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

4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件作品的创作产生都离不开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只有突破思维及其他各个因素的限制,充分地发挥创作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才能诞生出让人惊艳的作品。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基础的理论来对学生们进行讲解授课,这使得学生们在美术的学习及创作过程中能够接触的只是一些普遍常见的材料及方式,单一材料及方式的学习很容易降低学生们对于美术学习及创作的兴趣,使得学生们对美术的情感层面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对于学生们长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时代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诞生了新兴媒体。而新兴媒体的产生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新媒体的运用,在创作中就脱离了传统工具的束缚,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意图表达出来,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及创造力,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有着很好的积极意义。因此,新媒体的出现对于现代的美术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的运用好新兴媒体,那么学生在创作构思上就能够摆脱传统媒介的限制,更好地发挥创作思想。

5严格选取当代艺术,确保正确艺术观的形成

由于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讲当代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必然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应该保持正确的人生观及艺术观,避免受一些低俗思想及艺术等的影响,走上不正确的美术道路。为了确保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及生活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在对当代艺术的内容进行选取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严格的把关,确保所选艺术高雅的基调,积极向上的意义,进而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正确艺术观的形成。通过以上论述可以认识到,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及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也应当融入现代艺术的内容。通过对现代艺术内容的纳入及融合,能够使得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艺术知识,使得学校的美术教学有所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及生活都更加的丰富多彩。

作者:林洁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当代美术论文:当代基础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法不得当。

“在今天的教学中,美术已经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真正体现美术的含义,无法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认为,美术只是教会学生画画即可,在课堂上拿出一幅画让学生照着画就行,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学会了绘画,而无法真正体会到美术这门课的博大精深,更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文化学习,更不能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只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结合知识技能的学习,才会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设备不健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低。

由于学校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在软硬件的配置上也会存在着差异。有的学校虽然能够按照国家课时计划标准开设美术课,可是受到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学校少开或者某些年级不开美术课的情况也屡屡发生。有的学校就算开设了美术课,也形同虚设,经常被其他主课老师无情占用。同时,学校的教学设施,对能不能有效的推进美术教学也很重要,因为现实中教学环境及设施的差异的确存在着。再者由于大部分学生为了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往往牺牲娱乐时间去学习功课,这样一来就更没有兴趣去学习美术甚者其他主修课以外的课程了。很多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候选择做其他课程的习题,他们认为有学习美术课的时间,不如去完成其他科作业,提高其他科的成绩,因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对美术学科的优势不予理睬,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情操陶冶又如何提高?

二、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习效率也就会跟着提高。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从课堂活跃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娱乐中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更加热爱美术。如: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时,有的同学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这时教师应毫不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他们的要求,因为如果这时候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沟通。

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美术对孩子的未来是没有用的,并不能帮助学生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他们会为学生设计好一条最省事较高效的学习计划,会把什么有必要认真学,什么不必花时间去学分的清清楚楚。家长的言行早早就植根于孩子的脑海里,使他们受到影响,从而不重视美术课程的学习。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努力和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真正作用,改变对美术教育的看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需要的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而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分数上。因此关注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信心,营造好学习的大环境。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教师在学生美育的培养中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教师应把握教材,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应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而不能把它上成了语文课、历史课;要把握好教材并灵活运用,不一味的照搬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自己的课堂,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让他们吸收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4.将美术纳入考核范围。

美术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在出生时候并不具备审美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古往今来受到科举考试制度的约束影响,学生们都已经习惯了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自己学习能力和左右自己的学习爱好。如果将美术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学生就会主动尝试了解美术、学习美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多的联系实践,可以督促学生学习美术,端正学习美术的态度。美术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为基本。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目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付川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师范学院

当代美术论文:当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欣赏活动的研究

一、美术欣赏活动的内涵

《辞海》中对欣赏的解释为:“领略和玩赏,享受美好的事物,感受其中的趣味。”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为客体,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美术活动。的美术家将他的体验和修养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欣赏者用自己的体验和修养对作品进行欣赏。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观点出发,美术作品是一种有待挖掘的可能性作品,如果没有接受者的观看,美术作品就极有可能失去存在的理由,艺术家的创作也就失去了其主要的意义。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欣赏的过程是“理解与对话”的过程,通过美术的欣赏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评论的能力。

二、美术欣赏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被忽视,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和手工为主,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这与美术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不符,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美术欣赏能力不仅是幼儿园教师比较欠缺的艺术素养,还和我们长期以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的设置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在四年的学前教育本科学习中,适合学生审美心理和认知心理的美术欣赏课也缺乏较为系统的安排,幼儿美术教师也难以把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前美术欣赏教学无疑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美术欣赏课在儿童认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现实意义。

首先,美术欣赏课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美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形象化反映,通过欣赏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今中外的政治、宗教、科技、文化等社会背景,还可以了解认知表达传递的符号形式以及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家的思维、价值取向和行为,从而逐步学会观察对象,感受对象,以及表达自我。

其次,美术欣赏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欣赏课不仅担负着文化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任,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欣赏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会描述作品,分析作品的内在关系,建立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再次,美术欣赏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自我认知评价。美术欣赏教育是感知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从感受视觉美体验视觉美到逐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记忆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前教育学生美术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体验、品味,使学生进行感受、 体验、 分析、思考、判断,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心理能力,并使各种能力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和创造的综合素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和认知心理特点,从而较好地把握幼儿美术欣赏课的内容,找到幼儿适合的题材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

三、美术欣赏活动的形式

从西方学前美术教育和创作的现状看,视觉艺术已经把多种边缘学科容纳进来,对交叉学科进行融会贯通,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吸收东方艺术的养分,还在原已引入的摄影、音像、信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将视觉艺术与当代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交叉研究,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此外,还有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美术欣赏课是最常见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涉及对作品本身的了解和认识,作品背后的人文历史以及艺术多领域的知识层面。不同于传统学前美术教育把教师的首要作用定位在传授绘画技巧、培养绘画技能上,当代学前教育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揣摩儿童绘画的内涵,解读儿童的心灵,在此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鉴于美术欣赏课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的内容上,要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知识结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作品。

(一)学校美术欣赏教学

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的美术素养、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能力,在此基础上训练他们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今后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美术欣赏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美术名作赏析,包括绘画、民间美术、工艺美术、雕塑、儿童美术、摄影、书法、园艺建筑、广告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美术欣赏教育中,作品既可以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又可以从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了解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文化差异、科学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选择欣赏宽泛的内容,更加多样化的形式。通过明确不同时代各美术门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分析其成就和局限,从而吸收美术中的一切有益成分,提高美术鉴赏力。教师对作品的欣赏发生在学生欣赏活动之前,这也是欣赏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活动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与作品的对话,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对作品的热情直接影响学生对作品的关注,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作品有独到的理解时,教师通过与学生展开对话,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作品。那些在自己直觉的灵感激发下,能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的学生,往往是表现好的学生。?对示范稿进行表面而肤浅地模仿重复的学生,则缺乏这种灵感的火花。当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被唤醒,有了发现问题和解释神秘事实的愿望时,他们探索新的可能性的想象力就被激发出来,教学工作也就达到了它的目标。

(二)美术馆美术欣赏教育活动

当前,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儿童美术教育,美术馆是展示人类文明轨迹的地方,是全民素质提高和实现自我教育的大课堂。通过策划一系列教育活动,美术馆从静态经营转化为动态经营,原来的象牙塔,转化成为大众可望亦可及的学习场所,并成为儿童接受文化传承和艺术熏陶的殿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仅靠抽象的语言,容易使学生畏难而退、思维抑制,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需要教师以直观而感性的方式介入到学习当中,如在美术馆,让学生真正面对艺术作品去感受,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作品,应用多变的思维,多角度地寻找作品的创新点。在美术馆给学生提供相应美术材料,帮助学生逐步改善其作品中的问题。因此,当代的美术馆定位是以教育为中心,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儿童,还有各年龄阶段的

学生、家长、老师等相关人士以及社会大众。随着中国各地美术馆的兴起,美术作品展示的增多,美术馆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日益凸显出来。 美术馆美术教育一方面弥补学生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缺失的影像及动态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增加社会大众对美术的接受和欣赏能力。相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绘画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这里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经验与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解读孩子作品的原创性、语言符号、美感趣味等。美术馆不仅实现成人艺术再学习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唤起社会大众对美术教育的正确认知。 (三)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

养成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习惯,凡是见到生活中的文具、服装、广告、雕塑、建筑、园艺等时,都试着品味一下,获得一些审美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能力。

(四)鉴赏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作品

“器物之美在于与实用相结合,若是不与用途相结合就不会体现出美,美因为实用才变得更为实在。与实用结合在一起的美,才会有巨大的价值。”实用工艺美术在欣赏时可以选择观看、触摸、使用、观赏等方式,这样欣赏者可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作品的欣赏,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作品本身。对于现代作品来说,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及视觉传达作品,欣赏者和参与者本身构成作品的一部分。因此,一件美术作品有很多的接受方式,但只有欣赏者真正融入作品才体现作品的价值。

(五)关注儿童游乐场地、设施、玩具、服装等用品的设计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要特别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关注儿童游乐场地、设施、玩具、服装等用品的设计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发现生活中儿童美术的特点,真正的关心儿童,了解儿童的兴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个体认知发展与创造力表现的强调,让美术欣赏能够从艺术教育的创造力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平等对话,才能促成教学领域课程资源整合的创造性成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欣赏活动,对幼儿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应不断扩展欣赏的视野,多参观欣赏的美术作品,更多地体验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另一方面要不断在形态、色彩、材料、构图和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审美观念。

当代美术论文:融合和开放的当代美术教育

【摘要】:文章以艺术材料学课程的实验性教学为案例,研究在综合美术教育中如何适当地整合并重构教学资源,从而改善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单一化倾向及学生创造力低下的问题。提出多样性教学的可能与尝试的方案,呈实践经验以供艺术教育研究者共同探讨。

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特别要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过去,我们的课程存在一些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分科过细、专业面过窄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根据现代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要求教育者应积极调整,注意课程的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帮助学生发挥自我的能动性。

一从西方艺术教育和创作的现状看,视觉艺术已经把多种边缘学科容纳进来,对交叉学科进行融会贯通,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吸收东方艺术的养分,还在原已引入的摄影、音像、信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将视觉艺术与当代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交叉研究,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此外,还有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俄罗斯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塔特林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就提出了“材料时代的来临”“材料即资讯”的名言,艺术充分地沐浴着机械技术的恩惠,以“动态”为特征的各种形态的艺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中心,成为新时代的美学。

艺术与边缘学科融合交叉的研究成果,在当代国际各种大型视觉艺术展上,已经屡见不鲜。由材料媒介这个线索入手,进一步研究当代艺术的创作与教学,艺术材料学是我们目前艺术教育走向当代的一种尝试、一个脚步。相信随着实践的开展、时间的推移,这种尝试必将由其对新的材料与媒介的采用,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观念的变化,从而使艺术表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我国的艺术院校从20 世纪初开始出现综合”,先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20世纪末期才在一些具有新意识的艺术院校里开设了“综合材料”的艺术实验课程,寻求将美术课程与边缘学科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央美术学院开设了实验艺术工作室,四川美院和广州美院都开设了当代艺术实验性课程。传统的美术教学最通常的一种训练方法是拿已经创造好的样式、语言和媒介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各可能掌握的绘画技巧,学生学到多少技巧是主要的,但能否“创造”便是以后的事了。

这种只传技不传艺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在以后长期的艺术活动中创作力低下,这是我国目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艺术材料学课程就是深圳大学艺术系根据当前艺术教育的这种现状,有意尝试的一门新的教学实验课,它的实质是一门综合创作实验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创作方法,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力,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选择性,学会探索与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并且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因此,这不是一门普通的实验课。跨专业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把握能力及多方合作协调能力,注重学生对创作的理解,对画面设计与社会因素的关联性研究,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对学生思想的深度挖。教学生如何思考观察,而不是简单地如何去做!画家陈心懋曾经概括地说:

“艺术材料学课程是目前中国艺术教育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让我们接触、了解和研究现当代艺术。”①综合材料既不是一种艺术流派,也不是某种艺术的主义,但是,它在中国仍有走进世界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直接意义,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已成为先锋前卫的艺术作品。

二我们“艺术材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思路很明确:及时,它应是当代性的,与当代社会有机地结合;第二,讲究教学的科学性,而不是可以任意地无根据地教学;第三,它应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的;第四,它将综合各种美术门类的训练方法,强调理解艺术与绘画的本体,淡化各画种之间的区别,最终有效地突出创作者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获得独立创作的能力。

课程初期,积极引导学生在明确整体框架、结构的同时,还要在微观上将造型元素与材质进行分解和组合(如钟曦老师将纸这一创造的基本元素,根据造型的元素配合要求,分成多种感官度,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肌理纸张的充分运用与想象,培养学生对纸及其工具的直觉体验及造型空间、联想创意的表现意识与能力),打破简单的理论描述,采用解构、重构等方法,让学生沿着不同的自我直觉去体验、创造、再体验、再认识、再创造??并讲解多种艺术体系的风格,多种不同的美术文化,使课程走出传统的固有模式,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类方法,用不同的材质表达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欲望,既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对文化的辨别力和批判力。

“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知性学习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解决当代文化的现实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质,来达到专业的技艺指标与当代的多元视角之间的平衡”。②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自身具备进行创新思维教学的资源与能力,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

当代美术论文:当代高等美术教育各流派的价值

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美术革命》一文提出“因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说》中说:“甚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用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园风景。”

可见,当时的中国绘画所面临的选择也是走学习西方的道路。可见在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中对于传统的回顾与研究,本身就伴随着对中西文化艺术的比较和分析。那个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雏形,它为以后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洋为中用的改良主义、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调和的融汇主义、以潘天寿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所创立的美术教育体系和教学思想影响深远,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主义”思想流派,并为中国美术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一、“三大主义”流派的美术教育理念

(一)影响深远、洋为中用的改良主义

作为20世纪初美术改良主义领军人物的徐悲鸿先生,侧重于以西方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绘画。他反对矫饰浮夸的西方现代派艺术,认为“这种形式主义之无根,对现实不诚不实,乃研究历程中的绊脚石”。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吸收西方写实造型的透视、解剖、色彩、构图等方面的技巧与法则,认为艺术家对待艺术应该和科学家一样具备求真精神,要以素描为基础来研究绘画艺术。当然徐悲鸿并非是以西洋绘画来取代中国绘画的全盘西化,而是一种洋为中用的改良主义。他和康有为一样,坚决反对四王泥古不化的颓败之象,非常崇尚唐宋画学雅致和谐的写实风格。他所提出的“新七法”即为针对中国画学墨守成规的旧态进行改革的具体训练标准。徐悲鸿自谓其改良论的主旨是:“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可见,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点在于借鉴西方艺术的再现体系,改造中国美术之不足,培养新一代中国美术人才。

(二)博采众长、中西调和的融汇主义

与徐悲鸿同时留学法国的林风眠先生在1928年到1939年执教国立杭州艺专期间,同样重视素描教学,他主张用全新的写生理念医治传统的模仿抄袭对中国绘画造成的伤害。但因林风眠更倾心于艺术不问政治、不附属于任何派系的独立人格,在教学实践中他强调个人自我感受的表达,重视艺术的自律性,非常支持学校师生自由的创作。他偏爱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于学校教师的创作也采取宽容的态度面对,支持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当然包括创作现代派手法的作品,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了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也认识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魅力。林风眠“学校艺术教育应以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以学校作为艺术活动的中心;沟通中西新学,师法自然与基础训练并重;有一个臻立于新艺术教育的群体”等美术教育观点,是对蔡元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样一种宽容、自由的学术主张的继承。他提倡广泛吸收西方各流派艺术之长,融汇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实为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搭建了一个中西平等交流、互通有无的理性平台。

(三)立足于民族传统、古为今用的民族主义

潘天寿先生在1928年至1939年出任杭州国立艺专国画系主任期间主张美术教育要借古开今、古为今用,是继陈师曾之后,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界反对全盘西化的民族主义旗手。值得注意的是,潘天寿的“借古开今”并非以古代今、以古衡今,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了古人画中的小我,追求的是与时代同步的大我,扫尽了明清以来风行的柔弱气质、追求蕴含民族气魄的霸悍风骨。在美术教育上潘天寿提出“继承前人是为了革新”的观点,竭力主张“站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革新中国画,各各寻求前进的道路”。面对西画引入给中国画造型带来的种种好处,潘天寿梳理了从秦以来西方绘画流入中国的历史,得出“原来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的结论。对于中国油画的教育和发展问题,潘天寿同样认为应吸取西洋艺术之精华,以丰富民族艺术,使西洋油画为我民族化。他曾说:“只要今后努力不懈深入研究民族风格,同时吸收外来营养,把中国和西洋很好结合起来,可能性常一种很好很高的民族绘画。终臻妙谛,屹立于东方和世界艺术的顶峰。”潘天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创作理念,这种力求将西方艺术技巧和精神,摄入到本民族的血液中去,从而发扬民族艺术的做法,虽然步履维艰,但无疑是让人喜出望外的。

二、对三大主义流派思想的评析及其现实借鉴意义

(一)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不能盲目追求中西合璧

徐悲鸿先生推崇绘画中的“写实主义”,非常重视绘画的社会功能,这无疑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成为中国美术教育领域的里程碑式人物。但如今看来人类的视觉经验并非只有“写实”所能穷尽的,以写实服务于现实也并非美术的全部功能。这种以艺术上的“唯实论”作为衡量一切艺术的标准,形成了艺术上的“形而上学”。林风眠先生所强调的是学生自我感受的流露,重视人类深层次的感情体验,相对更好地把握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所信奉的“美育至上”,即“美育代宗教说”与“艺术救国”之路根本无法实现。无论是“洋为中用”以西画表现客观物象的性来改造中国绘画,还是“中西融汇”以西方艺术的现代主义形式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用对物象的“单纯化”手法取代中国画写意的笔墨程式的美术教育理念,都是从一端切掉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传统,从另一端又切掉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传统,以西方艺术的古典性取消中国艺术的优良民族传统。这显然是不能被当今的美术教育所接受的。相对而言,潘天寿以“中国画要走自己的路”,“东西方绘画应有各自的高峰”坚持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其“借古开今”的思想不仅适用于中国画,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门类。

(二)借古以开今是发展当代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必行之路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审美心理等各不相同,造就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其艺术也就有各自特点。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把人与宇宙万物看成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思维模式,同西方绘画崇尚科学和逻辑思变的思想相差甚远。作品中所流露出的代表艺术家学识、阅历、人格等多方面修养的特质,从本质上讲不仅表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体现。通过上文对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史中三大主义的回顾,我们清醒地发现当今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必须走民族化道路,应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要合理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

在当今这个中西文化交汇冲突,社会环境激烈变革的大背景下,那些倡导继承传统文化的诸多艺术大师们,他们或用作品或用理论所固守的自然是那些无法隔绝的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所赋予的人文思想与审美理念。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合理吸收世 界上其他民族的文艺精髓,为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不断补充新的营养。这种横向的开拓定会为本民族的美术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我们要注意既定的观念仅仅是历史的观念,要根据时代与事物的不断发展而改变,不能被所谓的传统蒙蔽了视野,束缚了前进的道路。勇敢的面对、积极的吸收、广泛的接触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这也正是艺术能够日新月异的动因,它将使中国美术具有无限生命力。

三、结语

美术教育制度会随着社会的前进有所改变,美术教育实践也会因为诸多现实问题而困难重重。但对于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的回顾,绝不是管中窥豹,而是想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发现其中隐藏的现实意义,为当下的高等美术教育提供一个起点和路标。我们必须以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美术为发展的基点,理性对待外来艺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实践美术教育。即在借古开今的基础上,与西方美术互通有无,融汇交流。

当代美术论文:融合与开放的当代美术教育

【摘要】:文章以艺术材料学课程的实验性教学为案例,研究在综合美术教育中如何适当地整合并重构教学资源,从而改善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单一化倾向及学生创造力低下的问题。提出多样性教学的可能与尝试的方案,呈实践经验以供艺术教育研究者共同探讨。

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特别要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过去,我们的课程存在一些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分科过细、专业面过窄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根据现代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要求教育者应积极调整,注意课程的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帮助学生发挥自我的能动性。

一从西方艺术教育和创作的现状看,视觉艺术已经把多种边缘学科容纳进来,对交叉学科进行融会贯通,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吸收东方艺术的养分,还在原已引入的摄影、音像、信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将视觉艺术与当代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交叉研究,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此外,还有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俄罗斯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塔特林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就提出了“材料时代的来临”“材料即资讯”的名言,艺术充分地沐浴着机械技术的恩惠,以“动态”为特征的各种形态的艺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中心,成为新时代的美学。

艺术与边缘学科融合交叉的研究成果,在当代国际各种大型视觉艺术展上,已经屡见不鲜。由材料媒介这个线索入手,进一步研究当代艺术的创作与教学,艺术材料学是我们目前艺术教育走向当代的一种尝试、一个脚步。相信随着实践的开展、时间的推移,这种尝试必将由其对新的材料与媒介的采用,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观念的变化,从而使艺术表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我国的艺术院校从20 世纪初开始出现综合”,先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20世纪末期才在一些具有新意识的艺术院校里开设了“综合材料”的艺术实验课程,寻求将美术课程与边缘学科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央美术学院开设了实验艺术工作室,四川美院和广州美院都开设了当代艺术实验性课程。传统的美术教学最通常的一种训练方法是拿已经创造好的样式、语言和媒介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各可能掌握的绘画技巧,学生学到多少技巧是主要的,但能否“创造”便是以后的事了。

这种只传技不传艺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在以后长期的艺术活动中创作力低下,这是我国目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艺术材料学课程就是深圳大学艺术系根据当前艺术教育的这种现状,有意尝试的一门新的教学实验课,它的实质是一门综合创作实验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创作方法,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力,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选择性,学会探索与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并且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因此,这不是一门普通的实验课。跨专业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把握能力及多方合作协调能力,注重学生对创作的理解,对画面设计与社会因素的关联性研究,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对学生思想的深度挖。教学生如何思考观察,而不是简单地如何去做!画家陈心懋曾经概括地说:

“艺术材料学课程是目前中国艺术教育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让我们接触、了解和研究现当代艺术。”①综合材料既不是一种艺术流派,也不是某种艺术的主义,但是,它在中国仍有走进世界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直接意义,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已成为先锋前卫的艺术作品。

二我们“艺术材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思路很明确:及时,它应是当代性的,与当代社会有机地结合;第二,讲究教学的科学性,而不是可以任意地无根据地教学;第三,它应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的;第四,它将综合各种美术门类的训练方法,强调理解艺术与绘画的本体,淡化各画种之间的区别,最终有效地突出创作者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获得独立创作的能力。

课程初期,积极引导学生在明确整体框架、结构的同时,还要在微观上将造型元素与材质进行分解和组合(如钟曦老师将纸这一创造的基本元素,根据造型的元素配合要求,分成多种感官度,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肌理纸张的充分运用与想象,培养学生对纸及其工具的直觉体验及造型空间、联想创意的表现意识与能力),打破简单的理论描述,采用解构、重构等方法,让学生沿着不同的自我直觉去体验、创造、再体验、再认识、再创造??并讲解多种艺术体系的风格,多种不同的美术文化,使课程走出传统的固有模式,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类方法,用不同的材质表达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欲望,既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对文化的辨别力和批判力。

“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知性学习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解决当代文化的现实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质,来达到专业的技艺指标与当代的多元视角之间的平衡”。②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自身具备进行创新思维教学的资源与能力,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艺术表现方法的教学方面,最根本的是唤起具有不同气质、才能的学生富于个性的反应,以此来形成创造性气氛,引导学生进行具有独创性的创作。只有这样的创作才是“真实”的。我们要求学生确定其内在的自信心,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

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对不同的表现方法很快地产生着不同的反应,他们从而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有些人对于明暗之间对比的反应极为敏锐,而另一些人则对形体、节奏、色彩、比例和结构、肌理、空间维向或体积反应很快。因而,我们可以认定某一学生是“色彩”类型,另一学 生则为“节奏”类型、“金属”类型、“毛皮”类型,等等。

但这些类型之间很少有非常明显的分界。多种才能的综合交错,综合在一起决定一个人的品质。通过运用这种指导学生使用表达媒介的方法,我们成功地把握了学生个人的潜在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直觉作为基础的,在教学方面,努力创造一种吸引力,让学生对该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来进行观察、探讨。充满热情的教学与那种预想的、有条不紊的教学全然不同。表现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在自己直觉的灵感激发下,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的学生。

对示范稿进行表面而肤浅地模仿重复的人,则缺乏这种灵感的火花。教师成功地点燃学生内心中隐藏着的智慧之光是学生和教师关系中最有意义的时刻。

当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被解放和加强,技术实践方面的要求,以及最终制作作品所需经费等因素才被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加以考虑。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曾对其学生诚恳地教导:建筑,它取决于源自一种特定的意识状态的精神价值,也取决于能确保一个想法付诸实施的技术因素,进一 步说,它取决于工作的强度、有效性及持久性。意识等于人生目的,等于人。技术,等于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确定。技术源自学习,而意识,则源自强烈的情感。

那是与自我抗争的结果。③当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被唤醒,有了解决问题和解释神秘事实的愿望,探索新的可能性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时,教学工作就算达到了它的目标。在艺术材料学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设计和本课程紧密联结起来,在讲解创作的过程中,强调设计的作用,让课程可以充分发挥电脑动画、数学图形、设计创意,甚至实验装置、广告制作、互动媒介的效果。如果新的观念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材料的、感觉的、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和能力也必须同样而共同地产生作用。把一个富有个性的学生塑造成为具有而完整的创造能力的人,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曾在包豪斯任教的伊顿教授认为:没有一个人类的活动领域能像教学那样,才能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教育天才的教师,才会尊重和保护一个孩子天赋的难以形容、奇迹般的能力。尊重人的能力应该贯穿于教学的自始至终。

教育是一种大胆的探险,特别是艺术教育更是如此——因为它涉及人的创造精神。人的智慧,尤其是人天然的直觉智慧,笔者认为对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财富,这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和发展他的学生们的天赋才能和气质。

一个教师如果只是依据们所制定的教学大纲,运用在师范学院中学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就好比一个只是根据药方配药的药剂师,他从来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医生。④在社会知识爆炸的今天,知识激增,使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并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能力。

由于目前教学中某些硬件、软件的限制,还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实验,但提倡举一反三,并在某些学习阶段进行平面结合空间、装置的专题研讨和小型装置作品的习作,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美术教学中,常会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仅靠抽象的语言,容易使学生畏难而退,思维抑制,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需要教师以直接而感性的方式介入到学习当中,如应用学生的现有材料,帮助学生逐步改善其作品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作品,应用多变的思维,多角度地寻找创作的新点。

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材料语言情况较为复杂,常常出人意料,材料语言是艺术家与设计师对材料的选择性合作,这种语言产生于创作之初,也可能产生于创作的全过程。

过去,造型艺术专业的教学是建立在“写生——适当的临摹——写生——入创造”这一程序下的。这种教学体系和方法的优缺点现在大家都已有所认识。艺术材料学课程就不强调写生与临摹,它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由“构成”入手,有平面构成、半立面构成、立面构成、色彩构成、水墨构成、影像构成??这些构成均紧紧围绕材料、媒介这两个核心进行,由材料构成的练习进入到运用综合材料创作的层面。但是,与“构成”类课程又有本质的不同,其核心是由艺术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入手,进行组合训练,由元素的组合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它们包括了形态、色彩、材料、构图和表现方法等方面的训练,是体现现代审美观念的教学手段。

这种基础的练习和研究可以是最粗浅的艺术尝试,如“七巧板”,也可以直接进入高层次的研究和创作,如抽象绘画,启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思维。

在以构成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我们还设计了专题的训练以及针对情感表达、主题表达、形式表达等方面的训练。方法虽然多样,但突出的是对艺术本体命题的理解和掌握。材料的抽象表达是通过材料的具体视觉形态和触觉形态感觉传达给人类的,或者更地说,是人类通过材料的视觉形态和触觉形态,对其产生的心理反应。如木头的麻木,钢铁的坚强、冷酷等。综合材料艺术体现在多观念的艺术与多观念的设计之中,艺术的多观念与材料的多样综合,两者互为“理解”,互为支撑。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们在艺术的多观念中,体会材料如何从载体走向自我表现与观念表现。

四总结起来,艺术材料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有以下几点:及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挖潜上做文章。第二,强调突出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强调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这是学生创造艺术的起点,也是艺术创作成功的落脚点。第三,从实际出发,从材料本身的美感与对比效果出发,寻找创作的灵感。第四,以建构主义教学观进行创造力教学更有其契合性。

不管任何学科,创造力的培养与启发都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创意的思考活动原本就相当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彰显,这与建构主义者在认识论所强调的立场相符;教学者的过度示范或模仿并不会充斥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学习者本身的创造性活动一直被鼓励着。第五,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分组教学、学生间讨论、作品报告与交互评论、赏析等活动,在强调创意的课程中不断进行。

综上所述,个体认知发展与创造力表现的发展性的强调, 能够从另一种取向为艺术教育的创造力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在创作教学过程中平等对话,才能促成教学领域课程资源整合的创造性成果。我们希望,就一些强调创意的艺术类课程而言, 艺术教育的研究或教学者或许可以进一步针对不同艺术创作的形式与内容, 以本研究作为一个铺垫性的案例, 进一步探讨艺术教学中的各类关系。

当代美术论文:浅论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性

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当下,居民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也在精神层面发生了变化,以更好的满足要求。工艺美术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工艺与当代工艺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为了促进现代工艺美术发展,必须发挥出工作人员想象力,在工艺美术与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的同时,促进工艺美术发展。

1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差异

工艺美术和传统美术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分,它摆脱了传统设计经验的束缚,要求思维独立;而工艺美术更注重视觉与形式上的冲击与美感,故工艺美术有着鲜明的设计特征。

1.1 艺术特征不同。农耕女织是工艺美术最主要的背景,故工艺美术具有很强的农业特性,受时代特征影响,让传统工艺发展主要以儒士审美为基础,它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工艺美术有着本质差异的艺术设计,工业时期是它产生的背景,它是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下,具有很好的民主意识与工业特征。

1.2 展现方式不同。在传统的工艺美术中,以手工为依托的装饰美是其主要形式,现行的工艺美术更多的是依赖机械技术。装饰美拥有很好的情感色彩,创作艺术更多的是展现个人精神,故传统工艺美术拥有很好的感性与经验特征;机械美则是在工业生产的条件下,更多的是追求实用价值,追求的是和谐统一与批量生产技术,当然它也具有很多理性特征。因此,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技术的交融,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交融。

1.3 不同的设计对象。因为工艺美术设计的表现特征与形式不同,所以设计对象也不相同。其中,手工艺品是工艺设计的关键对象,艺术设计的对象是工业产品。艺术设计更多的是体现当代人设计追求与理念,工艺美术传输的是道德思想。

2 工艺美术的构思创造性

在社会经济力量不断发展的当下,创新逐渐成为衡量国家发展与竞争力的标志,它能用于各种形式的创作,当然也包含工艺美术,只是工艺美术创新相对抽象,在构思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故打破了工艺美术与构思创新之间的约束关系。

2.1 构思条件。艺术构思作为工艺美术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艺术构思不仅需要创造性、创新性思维,还需要在工艺美术中注入更多的审美感受与精力。在这期间,审美感受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心得与体验,审美则是后天努力与环境共同形成的。在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想象,通过对幻想素材进行加工,完成工艺设计。

2.2 实现方式。在工艺美术设计中,为了实现构思创造性,最直接的方法是让设计者更加系统、的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与变动趋势。而工艺美术的创造性构思,更多的是需要审美与功能的结合。

受社会经济影响,审美方式与效果在不同层面上发生着变化,创新理念与文化思潮让工艺美术思潮更加现代化。为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不断整合工艺美术动向,通过深入工艺美术的新主旨与新内涵,让其正向发展。促使工艺美术创造性发展的另一种方式是,更好的发挥设计人员的想象力,通过扩充想象领域,从创造与构思中实现飞跃。需要注意的是:艺术构思绝不能与想象脱离,想象能拉近事物评估的关系,让艺术向着发散思维的方面前进。

3 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性

3.1 工艺美术的发展核心。工艺美术的创造性是指美术的创造题材、手段、方法和时代的接轨,必须以顺应时展为依据。故,与时俱进就成了整个工艺美术与创造性发展的核心与指导。当然,工艺美术设计也不能与其他关联特性脱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秉着时代特性的同时,还必须发扬抽象性、民族特性、滑稽性和娱乐性等特征。在发展工艺美术设计的同时,让工艺美术设计更加形象生动。

3.2 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内涵更加深入。和传统工艺设计相比,当代工艺设计从实践与理论中都打破了传统工艺设计的约束,并且当代工艺美术的设计范围更广,设计风格与形式更加多变,素材选取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群众的审美深度与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3 融汇创造性审美理念。为了进一步提高审美度,在工艺创造与美术设计中,必须不断融合创造性理念,这样才能改善工艺美术的独特性与审美性。如: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结合民族特性,提高民族意识与工艺品感,这样才能得到民族与大众的喜爱。在西方工艺品设计中,适当添加抽象元素,在欣赏过程中摒弃元素干扰,这样才能让工艺品得到更宽的空间。

3.4 打造创新途径,提高工艺美术价值。工艺美术作为设计性、思维型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工艺审美,必须主动打破传统思维的约束,从而提高创新理念与意识。而工艺美术的创造性更多的是利用艺术的创作空间与表现方式,让工作人员从不同的方面观察事物,通过感官鉴赏、捕捉、感受、创造美,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具有内涵与创意的作品。

4 工艺美术的信息创造性

工艺美术设计是对传统美术设计的挑战与创新,它改变了传统美术的设计方式、工具、范围、对象与内涵,让美术发展挣脱了工艺约束。因此,工艺美术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蕴。

4.1 设计工具的转变。从当代工艺设计过程来看:它不再单纯的依赖传统设计模式,而是运用软件开发与计算机技术进行再创作。因此,工艺美术的工具开始由绘图工具与绘图软件替代手动绘制。虽然当前的计算机软件依然占据着主导位置,但是不是传统绘制消失,只是利用率有所下降。

4.2 信息技术有助于美术工艺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让工艺美术开始变得更加灵活简单,工作人员不需要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利用技术软件就能将图形绘制出来,并且绘制的图形的性、标准性、生动性都比手工更为显着。

4.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创新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与意识,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实施,它不能与网络空间相脱离而直接灌输,反之设计人员将难以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通过加强网络技艺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收集资料与独立应对的能力,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4.4 激发工作人员创造性。不同的人在信息收集与知识接受上的能力不同,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活用设计者感官和多重信息技术,带动工作人员热情,增强设计者探索积极性。

5 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工艺美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抓住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优势,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更好的打破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实现工艺美术价值,得到更多的作品。

当代美术论文:用美术史的眼睛看当代艺术

西方的当代艺术在美术史的进程中发展了100年才走到今天,而在中国新潮美术运动发生的开始到现在,仅用了1/4的时间便把这100年西方艺术史的行程像筛子一样滤了一遍。而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形成、发展必有其历史因果,如何把握今天中国的当代艺术,那就必将梳理美术史发展的进程。

美术史一直在追问和解答“艺术是什么?”,千百年来从无定论,总是在知与不知中循环前进,历史使人类看待事物的眼睛局限,也因此,美术史才会不停的前行,历史上对艺术的解答有多个版本,如三位艺术家所释:

1、达芬奇观点:“画家头脑应是一面镜子,可不要像某些画家那样被想象弄得精疲力竭。”我们可以理解到这是模仿论观点下产生的理论,要求除去主观找出对象的真实性。

2、康定斯基:在现形的形式退居次要位置,抽象形式便必然取而代之,客观物摧毁我的想象。

3、齐白石: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可知对“艺术是什么”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历史环境下的认识形态便会产生不同的解释,所以,对艺术的理解可分别从六种形态展开分析,象征、叙事、传神、写意、抽象、现成品,它们既有共时性又有历史性。

一、象征形态

人类原始萌芽的状态,表现在巫术、图腾、宗法上,体现出神的力量、人的力量和奴隶主的力量,是至高无上,高度集中的神权象征,既冲突又融和,具有恐惧压抑的崇高美学趋向,这种神秘性在文明社会中逐渐消解,如尼采“上帝死了!”。

象征形态是一种用图像的符号用来指代、象征神的力量,比如非洲木雕、玛雅文明等,都与祭坛、权利的象征有关,其中以玛雅文化的国王为例,他是及时等级的代表,服饰上的图案最为繁复,同时纹饰与造型结合巧妙,让人不由产生庄严、肃穆的压抑感,即通过服饰的细密和刻在石头上的纹案,来表达体现国王的地位和崇高,纹样精巧由局部构成整体,再由整体划分为几大形态。

中国的青铜器也具同样的特征,整体能形成一股结构的力量,同时层次明晰,但不同纹式组合又可产生不同的象征意义,再与大小不一的器物结合便体现不同等级的权力和地位,如拆觥。

由此可见,对于奴隶主来说,巫术观念、图腾观念越强化,来自神秘的不可知力量的精神压力也越巨大,而宗法观念越是强化,来自权力的征服一切的精神魄力也就越是巨大,征服与被征服两股巨大力量的矛盾冲突,激发了一种特殊的想象力,产生了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后世也不可能企及在艺术中的森严、威慑、神秘、恐怖、崇高的美学。

二、叙事形态

首先,从我国商代青铜器 “莲鹤方壶” 中的纹式造型特征可看出,其突破了上古时代的朦胧状态,具一定的时代精神。郭沫若先生对它曾有一段评价,“莲鹤方壶的艺术风格已有别于殷商、西周,在盖顶莲瓣中心立一张翅之鹤,全然超出了西周以上神秘凝重的氛围,显露出清新的气息。乃时代精神之象征”。到了“宴乐铜壶”,图式更进一步表现战争、生活等事件以及直观的场景和器主人的生活。

作为威慑方式的艺术一旦转化为教化方式,精神象征的符号也就逐渐转化成了生动形象的展现,以生动直观的形象讲诉天上、人间、过去和现在“有意义”的故事,这便进入到了叙事形态。其中,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以墓主人的生活以及来世的场景为画面的内容,就有了记叙性的体现。

西方象征形态向叙事形态的转化,应该从希腊古风雕塑说起,这一符号源于埃及的正面律,后来便产生了希腊艺术,代表性雕塑有“维纳斯女神”。西方的叙事多以神话故事为主,并以插图或建筑物上的辅助物等的形式出现,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其实是希腊化的,如“拉奥孔”这一组作品对于叙事的表达方式,就是选取故事的前因和后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瞬间来表达,它们遵循的美学原理和重要原则是“不到顶点,挣扎过程”。同样的手法也表现在另一位艺术家达芬奇的作品“的晚餐”中,也是同样选取故事中一个矛盾顶点的瞬间,表现主角和配角在过去或此时此地的心情,塑造人物的性格。由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东西方叙事形态的差异。

三、传神形态

这一阶段相当于美术史的青年时代,是观察和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时期。

在叙事艺术中,叙事是转译政治、宗教、哲学伦理观念的手段,也是记叙历史现象和神话故事的手段。可就艺术而言,其实是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形象本身的审美内涵一旦自觉、形象便从叙事手段升格为艺术主体,由此,艺术便不可能仅是政治、神话、历史、生活等各种事件的记叙性插图。

西方艺术中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都是从一个主体形象去表现更深层、更内在的精神世界和画家本人的心理状态。艺术已开始逐渐转向理性、思考、观察的形态中去,后来乔托的“逃亡埃及”,作品围绕三个人逃跑的场景,不同场景最终演变成了好几张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

对于中国的这一阶段,可从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创了最早的山水画作品为始,直到宋才真正抵达中国写实绘画和雕塑的较高峰。绘画方面有范宽的“庐山图”、“雪景寒林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人的“芙蓉图”,雕塑方面有大足石刻、麦积山和晋祠等。

由此,可以对比看出,西方的传神写实以像的理想化标准为要求;而中国则是程式化的写实方式,强调对对象的细微观察,有些细至入微的地方甚至超越西方。

四、写意形态

在大多数人的口头禅中,以为东方写意,西方写实,以形态角度来看,这是比较简单的形象独立划分方式,但同样揭开了再现与表现为他人代言与艺术家自我表达的尖锐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到形象内部,又形成了形、神、意的尖锐冲突。冲突的最终结果,就是写意艺术的诞生,并同时宣告艺术家的独立。

宋代苏东坡提出写意的概念如“枯木竹石图”,并且以“意”的高低决定作品的质量,为此专门赋诗一首: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写意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其定义也有狭广之分,大致有以下四种理解:1、写其大意,不追求面面俱到;2、写其意象;3、写其胸臆,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4、写其笔意,画里笔意。

中国的文人画早在唐王维时便已开创,实际写意画也伴随而生,直到后来文侗,米芾,米友仁,王冼,梁楷诗作品得到不同程度的延续和发展;而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及时拨新思想、新方向的萌芽时期;后到元四家时,逐渐形成了新观念和新的规范,明、清时也无法超越,但是在清初的四僧、晚清海上画派,有些在野的画家提出了新的写意方向,其中尤以八大、石涛为写意的代表人物。

西方写意可溯源于罗丹的作品“青铜时代”和“巴尔扎克”,后印象主义,更强调艺术精神的表现,促成光和色的革命,就地反对古典艺术讲故事使艺术变成政治、文学、宗教的附属品的艺术方式,而是把绘画的语言作为独立的审美方式抽离出来。如莫奈的“日出”,梵高的“自画像”等,对笔触对生命的表达,从色彩、形象、作品本身来解读作品,而不再是故事的内容,由叙事转向形式,是绘画的重大转变。由绘画本身决定绘画,包括后来的德国表现主义,蒙克的“呐喊”虽具有一定悲剧性,但所有表现主义都是以悲剧为养分。

在中国讲究的超脱精神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也都是源于意,只是将其抽离、放大分解的方式不同,产生了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圣维尔火上”,毕加索“亚维农少女”,马蒂斯等。

五、抽象形态

西方后期这一阶段的代表艺术家有布朗库西、摩尔、毕加索、封达拉、贾加德等,从他们各自的作品可了解到写意艺术唤醒了色、点、线、面、体本身的意味和表现力,于是,这些被误解“外形式”的怪物最终从再现手段升格为形象本身,这个历史的急转弯宣告:艺术开始了意的现代进程。

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艺术便在此处停歇,徘徊。

六、现成品

以杜尚为代表的现成品艺术家,也包括安塞姆基弗,T.P埃斯,博伊斯等,显意识和表意识的需要和潜意识的模仿冲动,构成了造型艺术本体意义上的最基本的矛盾,前现代艺术史就是双方不断冲突,关系不断调整,并不断淡化形态结构的历史,主体与对象,主观与客观,模仿与创造,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等的矛盾都是围绕着这一基本矛盾而展开的。

抽象艺术将再现手段独立出来,而抛弃再现对象的必然结果是再现对象抛弃再现手段而独立,但再现对象一旦抛弃再现手段便与再现无关而转化为原对象现成物品。于是作为抽象艺术的负相,杜尚的现成品便应运而生。

其中,把材料突出出来,把物退到后面去,材料作为单一审美而呈现,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生命,然更可转向物质。

杜尚的作品本身也是无任何意义的,但是他引发艺术本身的多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体现在现成品上,在后来的艺术中,很多可能性就是借助“挪用”这一概念,把现成品用成各式各样。抽象艺术还常保留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和生命状态的体现,但“现成品”的出现其实是相当于把艺术送回艺术本身的出生地,在新的意义上追问艺术和非艺术的状态。

最终,艺术还原了它的本质,变得更纯粹,这是最彻底的一步,无需任何意义。恰恰是这样反倒开启了艺术的新进程,激发了今天的当代艺术,必须从新的角度去理解艺术。方法和系统的改变,对一个新的事物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事物自然演变成当下最有力的艺术。只要艺术家不再站在古典里画古典,印象派里画印象派,传统里画传统,只要不是这样,对一切新的事物灌入新的概念,新的意义,在各种形态的语言中混合,自由中去自由组合,并找到一种方法,属于自己的方法,并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样就能找到一种新的可能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找回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正如美国批评家丹托:“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六种形态,分别从不同时代的中、西方艺术展开分析,到现成品为止,艺术的每一次转变都是有血脉顺承关系的,每一步前进都是有根所溯的,西方的当代艺术走到今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否是建立在自身艺术的发展规律之上还有待讨论,由于文化的断层,须知要唤回记忆,跨过鸿沟接上血缘才是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道路,无中生有,嫁接生长的艺术形态不知会不会半路夭折或者生命力不够顽强,中国短暂的模仿和跟风史跨过了漫长的历史转变,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形态是福是祸,只能有待历史的验证了。

当代美术论文:论融合与开放的当代美术教育

【摘要】:文章以艺术材料学课程的实验性教学为案例,研究在综合美术教育中如何适当地整合并重构教学资源,从而改善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单一化倾向及学生创造力低下的问题。提出多样性教学的可能与尝试的方案,呈实践经验以供艺术教育研究者共同探讨。

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特别要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过去,我们的课程存在一些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分科过细、专业面过窄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根据现代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要求教育者应积极调整,注意课程的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帮助学生发挥自我的能动性。

一从西方艺术教育和创作的现状看,视觉艺术已经把多种边缘学科容纳进来,对交叉学科进行融会贯通,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吸收东方艺术的养分,还在原已引入的摄影、音像、信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将视觉艺术与当代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交叉研究,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此外,还有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俄罗斯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塔特林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就提出了“材料时代的来临”“材料即资讯”的名言,艺术充分地沐浴着机械技术的恩惠,以“动态”为特征的各种形态的艺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中心,成为新时代的美学。

艺术与边缘学科融合交叉的研究成果,在当代国际各种大型视觉艺术展上,已经屡见不鲜。由材料媒介这个线索入手,进一步研究当代艺术的创作与教学,艺术材料学是我们目前艺术教育走向当代的一种尝试、一个脚步。相信随着实践的开展、时间的推移,这种尝试必将由其对新的材料与媒介的采用,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观念的变化,从而使艺术表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我国的艺术院校从20 世纪初开始出现综合”,先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20世纪末期才在一些具有新意识的艺术院校里开设了“综合材料”的艺术实验课程,寻求将美术课程与边缘学科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央美术学院开设了实验艺术工作室,四川美院和广州美院都开设了当代艺术实验性课程。传统的美术教学最通常的一种训练方法是拿已经创造好的样式、语言和媒介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各可能掌握的绘画技巧,学生学到多少技巧是主要的,但能否“创造”便是以后的事了。

这种只传技不传艺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在以后长期的艺术活动中创作力低下,这是我国目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艺术材料学课程就是深圳大学艺术系根据当前艺术教育的这种现状,有意尝试的一门新的教学实验课,它的实质是一门综合创作实验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创作方法,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力,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选择性,学会探索与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并且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因此,这不是一门普通的实验课。跨专业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把握能力及多方合作协调能力,注重学生对创作的理解,对画面设计与社会因素的关联性研究,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对学生思想的深度挖。教学生如何思考观察,而不是简单地如何去做!画家陈心懋曾经概括地说:

“艺术材料学课程是目前中国艺术教育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让我们接触、了解和研究现当代艺术。”①综合材料既不是一种艺术流派,也不是某种艺术的主义,但是,它在中国仍有走进世界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直接意义,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已成为先锋前卫的艺术作品。

二我们“艺术材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思路很明确:及时,它应是当代性的,与当代社会有机地结合;第二,讲究教学的科学性,而不是可以任意地无根据地教学;第三,它应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的;第四,它将综合各种美术门类的训练方法,强调理解艺术与绘画的本体,淡化各画种之间的区别,最终有效地突出创作者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获得独立创作的能力。

课程初期,积极引导学生在明确整体框架、结构的同时,还要在微观上将造型元素与材质进行分解和组合(如钟曦老师将纸这一创造的基本元素,根据造型的元素配合要求,分成多种感官度,培养学生对各种材料肌理纸张的充分运用与想象,培养学生对纸及其工具的直觉体验及造型空间、联想创意的表现意识与能力),打破简单的理论描述,采用解构、重构等方法,让学生沿着不同的自我直觉去体验、创造、再体验、再认识、再创造??并讲解多种艺术体系的风格,多种不同的美术文化,使课程走出传统的固有模式,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类方法,用不同的材质表达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欲望,既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对文化的辨别力和批判力。

“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知性学习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解决当代文化的现实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质,来达到专业的技艺指标与当代的多元视角之间的平衡”。②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自身具备进行创新思维教学的资源与能力,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艺术表现方法的教学方面,最根本的是唤起具有不同气质、才能的学生富于个性的反应,以此来形成创造性气氛,引导学生进行具有独创性的创作。只有这样的创作才是“真实”的。我们要求学生确定其内在的自信心,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

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对不同的表现方法很快地产生着不同的反应,他们从而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有些人对于明暗之间对比的反应极为敏锐,而另一些人则对形体、节奏、色彩、比例和结构、肌理、空间维向或体积反应很快。因而,我们可以认定某一学生是“色彩”类型,另一学 生则为“节奏”类型、“金属”类型、“毛皮”类型,等等。

但这些类型之间很少有非常明显的分界。多种才能的综合交错,综合在一起决定一个人的品质。通过运用这种指导学生使用表达媒介的方法,我们成功地把握了学生个人的潜在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直觉作为基础的,在教学方面,努力创造一种吸引力,让学生对该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来进行观察、探讨。充满热情的教学与那种预想的、有条不紊的教学全然不同。表现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在自己直觉的灵感激发下,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的学生。

对示范稿进行表面而肤浅地模仿重复的人,则缺乏这种灵感的火花。教师成功地点燃学生内心中隐藏着的智慧之光是学生和教师关系中最有意义的时刻。

当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被解放和加强,技术实践方面的要求,以及最终制作作品所需经费等因素才被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加以考虑。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曾对其学生诚恳地教导:建筑,它取决于源自一种特定的意识状态的精神价值,也取决于能确保一个想法付诸实施的技术因素,进一 步说,它取决于工作的强度、有效性及持久性。意识等于人生目的,等于人。技术,等于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确定。技术源自学习,而意识,则源自强烈的情感。

那是与自我抗争的结果。③当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被唤醒,有了解决问题和解释神秘事实的愿望,探索新的可能性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时,教学工作就算达到了它的目标。在艺术材料学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设计和本课程紧密联结起来,在讲解创作的过程中,强调设计的作用,让课程可以充分发挥电脑动画、数学图形、设计创意,甚至实验装置、广告制作、互动媒介的效果。如果新的观念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材料的、感觉的、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和能力也必须同样而共同地产生作用。把一个富有个性的学生塑造成为具有而完整的创造能力的人,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曾在包豪斯任教的伊顿教授认为:没有一个人类的活动领域能像教学那样,才能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教育天才的教师,才会尊重和保护一个孩子天赋的难以形容、奇迹般的能力。尊重人的能力应该贯穿于教学的自始至终。

教育是一种大胆的探险,特别是艺术教育更是如此——因为它涉及人的创造精神。人的智慧,尤其是人天然的直觉智慧,笔者认为对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财富,这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和发展他的学生们的天赋才能和气质。

一个教师如果只是依据们所制定的教学大纲,运用在师范学院中学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就好比一个只是根据药方配药的药剂师,他从来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医生。④在社会知识爆炸的今天,知识激增,使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并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能力。

由于目前教学中某些硬件、软件的限制,还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实验,但提倡举一反三,并在某些学习阶段进行平面结合空间、装置的专题研讨和小型装置作品的习作,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美术教学中,常会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仅靠抽象的语言,容易使学生畏难而退,思维抑制,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需要教师以直接而感性的方式介入到学习当中,如应用学生的现有材料,帮助学生逐步改善其作品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作品,应用多变的思维,多角度地寻找创作的新点。

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材料语言情况较为复杂,常常出人意料,材料语言是艺术家与设计师对材料的选择性合作,这种语言产生于创作之初,也可能产生于创作的全过程。

过去,造型艺术专业的教学是建立在“写生——适当的临摹——写生——入创造”这一程序下的。这种教学体系和方法的优缺点现在大家都已有所认识。艺术材料学课程就不强调写生与临摹,它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由“构成”入手,有平面构成、半立面构成、立面构成、色彩构成、水墨构成、影像构成??这些构成均紧紧围绕材料、媒介这两个核心进行,由材料构成的练习进入到运用综合材料创作的层面。但是,与“构成”类课程又有本质的不同,其核心是由艺术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入手,进行组合训练,由元素的组合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它们包括了形态、色彩、材料、构图和表现方法等方面的训练,是体现现代审美观念的教学手段。

这种基础的练习和研究可以是最粗浅的艺术尝试,如“七巧板”,也可以直接进入高层次的研究和创作,如抽象绘画,启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思维。

在以构成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我们还设计了专题的训练以及针对情感表达、主题表达、形式表达等方面的训练。方法虽然多样,但突出的是对艺术本体命题的理解和掌握。材料的抽象表达是通过材料的具体视觉形态和触觉形态感觉传达给人类的,或者更地说,是人类通过材料的视觉形态和触觉形态,对其产生的心理反应。如木头的麻木,钢铁的坚强、冷酷等。综合材料艺术体现在多观念的艺术与多观念的设计之中,艺术的多观念与材料的多样综合,两者互为“理解”,互为支撑。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们在艺术的多观念中,体会材料如何从载体走向自我表现与观念表现。

四总结起来,艺术材料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有以下几点:及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挖潜上做文章。第二,强调突出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强调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这是学生创造艺术的起点,也是艺术创作成功的落脚点。第三,从实际出发,从材料本身的美感与对比效果出发,寻找创作的灵感。第四,以建构主义教学观进行创造力教学更有其契合性。

不管任何学科,创造力的培养与启发都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创意的思考活动原本就相当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彰显,这与建构主义者在认识论所强调的立场相符;教学者的过度示范或模仿并不会充斥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学习者本身的创造性活动一直被鼓励着。第五,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分组教学、学生间讨论、作品报告与交互评论、赏析等活动,在强调创意的课程中不断进行。

综上所述,个体认知发展与创造力表现的发展性的强调, 能够从另一种取向为艺术教育的创造力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在创作教学过程中平等对话,才能促成教学领域课程资源整合的创造性成果。我们希望,就一些强调创意的艺术类课程而言, 艺术教育的研究或教学者或许可以进一步针对不同艺术创作的形式与内容, 以本研究作为一个铺垫性的案例, 进一步探讨艺术教学中的各类关系。

当代美术论文:谈当代温州工艺美术创作的动力

工艺美术是美化生活的造型艺术,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生活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何为工艺美术创作的动力?大多数认为认知欲是艺术根本动力,认识性是艺术的较高价值。美感实际上是由理智转化而来的。哲学解释就是从哲学角度来看艺术创作的动力,是艺术看作这里的另一种形式。黑格尔认为艺术认识的特点在于他是直接感性的。不需要运用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去辩证。艺术有深刻的伦理学内涵,它对社会文化的反思,批判和重建就是伦理问题的验证。在艺术家创作时间过程中,往往会依据自己的个性选择创作风格,但创作风格的选择的根本决定因素是艺术家的生活实践。艺术创作的动力从根本上讲,产生于人类的实践,马克思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创作动力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保持着开放的关系,审美关系在早期与实用关系,认识关系合二为一,即使在今天审美关系显得越来越独立,但是他依然和人们的认识活动,道德活动,宗教活动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鲁迅先生说:艺术家应当介入生活,勇敢地接受生活,时代的挑战,通过自身对于生活的介入改变生活。使之向着理想转变前进。艺术不能从美的孤立意义上谈美的信仰,而应该从没与人类实践的关系上谈美的追求。融合关暖情欲于意象之中,才复合艺术创造的本性。黄杨木雕亚太大师高公博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 高公博卷》中提到:自己的艺术之路离不开其艺术理念的指导。高公博曾对自己的艺术理念进行总结,将其归纳为四个字:“新、奇、独、变”。新是指观念的更新,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生活水平的改善,进入人们的视野的艺术种类繁多,人们的审美也跟随着潮流变化着。新作品也应该与时俱进,契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奇是指在创作过程中允许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其中,并且将奇思妙想变为现实。独则是独特、独立的个性。凡是成功的作品,必定首先诞生于作者独立的思维和独到的构思。只有强调个性的人,才会超越自我,超越别人,甚至是超越时代。变是指不断的变化,这是艺术的真谛。美是从无穷的变化中产生的。黄杨木雕劈雕作品《屈原》是高公博大师在劈雕艺术领域的力作。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观察,了解并总结不同材料产生劈纹形状的不同的规律。作品的材料是一条长形的略带倾斜状的木块,劈开后呈现天然的“流水型”和“岩石型”的纹理。高公博大师将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刻画出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的崇高形象。劈纹的美是千姿百态的,有起有伏之美,线条之美和意象之美、对于这些没得捕捉与利用,是劈雕艺术的创作前提。

内地美学评论家李泽厚认为: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再现与表现的结合。工艺美术的美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好结果。温州发绣提出:应物施针,法随心意。的创作理念,是对外物与内化的艺术融合,是内化与再生的一个过程。在创作者认识客观物象,观察物象,理解物象,在心中形成内在的物象的过程之后,在创作过程中进行针法布局,色彩与肌理的落实。温州发绣作品《受惊的骆驼》是中国刺绣大师孟永国赴阿联酋考察途中深入沙漠深处巧遇一群休憩的野骆驼。见此稀罕物欣喜至极的孟永国大师立马掏出照相机,将这群可爱自然的野骆驼的形象记录下来时,却惊动了这群机警的家伙们,致使受到惊吓的它们四处逃窜。而相机也幸运了记录了这一神奇瞬间。归国之后的孟永国大师对这组照片啧啧称好,心中充满了艺术创作的欲望。历时半年终将这组因受到陌生人惊吓的,戒备心十足的单峰野骆驼表现的栩栩如生。孟永国大师介绍作品针法是顺着骆驼本身的毛发生长的顺序结合它身体的结构来施针。在色彩方面是运用不同人种的头发合绣,深浅虚实拉开层次。在谈及这幅作品创作过程时孟永国大师虽然寥寥几句去解说,他反映在作品中的艺术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的心灵去探究和领悟。而这也是作品本身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

李泽厚在结合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美学“实践”引入有关美学的本质的思考中。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能从审美的角度去发现自然规律中的美,寻找提炼美,实质上是改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常态关系。作为实践者,在美的创造过程中“实践”作为连结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使人作为主体与自然为客体的相互对话与交流之中。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细纹刻纸作品《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为题材将之创作。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多与人们生活相关。而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以口口相传集体创作的形式流行与民间。神鬼故事或神鬼化的英雄故事表达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争斗和理想追求。《西游记》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重大,故事情节更是深入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心中。这幅细纹刻纸设计者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卢发良巧妙地将故事情节融合在一个作品之中,唐僧四人西天取经路途艰辛,历尽磨难。表现唐僧的正直但优柔寡断;悟空的机警武艺高强但不被约束;八戒的讨人欢喜但是花心、好色、软糯;沙和尚的善良但却不谨慎的个性表现的十分分明。艺术作品离不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化。作品虽未把《西游记》所有情节都一一呈现,巧妙的去其重要情节,将作品的内容升华与作品的形式相互融合,又鲜明的表现主要生物的个性。

艺术作品创作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石雕的构图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形式不同,因石料珍贵不可随意先盲目画出图稿再塑造。石料多以不规则形状,创作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根据石材中的材质、色彩、形状、层次、纹路等因素而进行规划与设计。在美术史论中称美术作品的结构为“布局”、“构图”。结构在工艺美术作品中体现为题材因素,形象及色彩、形状、线条等在作品中的位置及相互的联系。温州石雕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人称“金鱼豹”的林锦星大师将石材中的色彩,石材的松硬不同程度的质地,巧妙地构思。创作出渐渐生灵活现的金鱼。林锦星大师的所调的金鱼件件都是精品。温州石雕作品《鱼嬉荷塘》其取材于青田封门石,以此石的特性:色彩黄、白和红的自然之色加以巧色雕刻。表现了一群欢乐的金鱼在荷塘中嬉戏追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景象。作品中镂空给人以空间层次,荷花、水草、金鱼雕的晶莹剔透。而这也是作品的意境构成的营造。意境是一种超越人类特定物质和形式符号的层面。艺术家在大自然界的感悟融汇于作品,既表现了创作者的人生意境,又表现了一种非可以经营而得到的意境。

艺术品的创作动力首要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当代工艺美术创作亦是如此。工艺美术创作者创造艺术首先是营造意象,意象的生成伴随着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艺术意向的根本特点是它来自实在的世界却追求虚拟的审美效果。似与不似总在玄秒之间。一件的工艺美术作品首先是传达的是塑造艺术作品的形象以及传达的内容。一件经典的作品能很好的传 达了工艺美术最怕的形式与内容给人以没得感受。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的前进,工艺美术作品也需要符合时代的审美,不断创新和发展。

当代美术论文:当代电影美术中色彩设计的一点个人浅见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影美术的内涵,进而介绍电影美术的作用和设计创造时涵盖的要素,以《英雄》为例探讨电影美术中的色彩设计。

关键词:电影,美术,色彩设计

一、引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视觉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影视制作当中,传统电影美术的制作方式和创作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并且,随着视觉类型电影制作方式的日益完善,传统电影美术与数字化电影美术的历史性跨越日益显着。电影美术作为电影主创之一,就其本质而言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但从时空角度来看,电影美术不是瞬间摄取的静态造型艺术,而是运动着的立体造型艺术。

二、电影美术的内涵

电影美术是指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影片的可视化形象进行创作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主要是通过影片总体造型设计、场景空间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方面来表达逻辑思维进而实现形象思维,它直接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美学表达与艺术内涵,对影视作品的造型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影响。虽然,电影美术是与自己的母体美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美术和电影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艺术形态。美术的艺术形态特征是物质媒介的二维或三维的空间性,电影则是时空艺术,它的形态特征是既有空间维上的造型性,又有时间维上的运动过程。美术不受物质世界的时间性约束,电影则兼有空间的二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

三.电影美术的创作要素

电影美术是专门为影片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一种美术创作,直接影响影片的艺术水准的成功与否。电影美术不同于一般绘画创作,美术一进入电影就改变了它原来那种独立创作的特点,而使自己成为电影这一综合艺术的重要部门。电影美术创作的过程涵盖场景设计、环境与个性的设置、气氛的营造和影调及色调的确定。

首先,电影美术师应该与摄影、演员等共同合作在电影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完成影片的造型表现。在设计构思阶段,电影美术师要寻求一种途径,一种方法和形式,最地将剧本中的抽象文字和导演的意念化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并且与导演、摄影等创作人员共同完成最终银幕空间形象化的影象。其次,电影美术师应该设计和制作出符合电影主题,具有生活气息、有时代特征的景、物和人,以使电影艺术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电影美术设计为人物的行为提供“典型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年代、地点、时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和思想,显示一定的个性、习惯和爱好。当然,电影的美术造型是必不可缺的,影片中景物的个性源于两个条件:人物个性和所处的规定情境及创作者的选景态度,即怎样使它以最有力的影像浮现在银幕上去感知于观众。再次,电影美术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凸显电影的主题。氛围是特定生活中弥漫于人们周围特定的空气状态,在表现银幕气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气氛相对环境而言是更重要的,环境只能客观地表示剧中人的所在地,却不能表现当时剧中人的心情变化,而气氛则尤能反映和烘托人物心情的变化。,光和色是电影造型中极重要的元素和手段。光与色是在影片的时空流动中展现其生命,并以个性显示影片造型所表达的情绪、意境和风格。影调和色调和影片的样式是密切相关的,是其具体造型的体现,当美术师出于对未来影片样式的理解,试图寻求影片造型的整体基调时,他必然思考这两方面的问题,也必须对这两方面作出艺术的安排。

四、以《英雄》为例探讨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视觉型影视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欢,在未来的影片中,美术师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色彩和色调问题,他要从影片整体造型角度处置色彩使其整体上和谐统一。影片的基本色调本身就具有意义,影片的色彩也就是贯串全片的线索,下面以张艺谋导演深入人心的《英雄》来侧重探讨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

《英雄》影片中人物服装色彩设置上就独具匠心。秦王在影片中自始至终是单一的深重黑色,与秦王宫殿铁黑色调浑然一体。无名穿着黑装依照秦国律例至秦宫殿受封奖,与秦王“十步”之距对饮,秦王、无名、长空、秦剑客等服色在黑色纯度和亮度的设计上则依次由深重至浅淡,这种构成符合秦尚黑,并寓意黑的和政治影响,也暗示一种对秦政的不满与反抗。残剑、飞雪、如月的衣装色彩纯度高、色泽鲜亮,质体轻薄,虽靓丽飘逸却敌不过黑奋的威重力量。除了黑色,《英雄》中还有其他多种色彩表现。在《英雄》中,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故事的基调是红色的,反映出无名潜意识中刺秦的激情,他那冷静的外表下掩盖着报仇的血性和血气,想象中即将出现的刺秦场面使无名眼中的世界充满了鲜红的像血一样浓烈的色彩,此时秦王眼中和无名看到的色调是一样的,充满了血红的仇恨和杀气。而当秦王发现了无名的真实意图时,他想象中的一切都笼盖上了寂静的蓝色,因为他所面临的绝境使他不得不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用理性和智慧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时,柔和的绿色成为叙述的基调,一方面它展示了残剑给无名讲述时那种超脱仇恨,回归到宁静、博爱、真朴的心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无名向秦王转述时悟出的那种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的心态。

总之,电影《英雄》是一部由红、蓝、白、绿、黑等多种色调来讲述的故事,它的情节的感人之处不在于故事的大起大落,而在其细节的精致和典丽,色彩和画面的视觉统一在《英雄》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五、结语

总之,色彩在影片中,不仅是纯粹电影化的造型手段,而且还要构成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只有当色彩融合在影片剧作之中,形成电影剧作的色彩结构,并且本身成为剧作内容,色彩与影片的关系才达到了“化”的境界,电影色彩的意义也才

能真正得以体现,色彩在影片中的生命品质才能得以存在。一直以来,影视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艺术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当然影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影视美术的重要贡献,更离不开众多的幕后影视美术工作人员,影视和美术的紧密结合必将带动影视产业和美术艺术形式的绚烂盛开。

当代美术论文:高校工艺美术的当代内涵及教学创新探讨

摘要:工艺美术已经融入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艺美术门类广泛、历史长期,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在当今社会环境中的价值与内涵,以及其教学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工艺美术;当代内涵;教学创新

一、在我国,工艺美术从其专业内涵上讲,可以概括成一个大的专业门类,从其承载的实际内容上看,定位为一个专业也并不是十分的贴切,由此可见,工艺美术的知识涵盖面和专业属性是非常丰富和繁杂的,工艺美术门类的发展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轨迹,它强调材料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体现造型特点的同时还要有与对象有一定的距离,形成独特的艺术趣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同时期的文化影响、地域特色、时代演进和技术更新,散落于民间的各项传统技艺不断的发展传承着,形成了各自相对完善的工艺流程,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已经流传久远的各项传统手工艺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渐渐开始褪去往日的光彩,有些手工技艺甚至开始逐步走向衰亡。在当下文化状态里,传统文化遗产被“快餐文化、实用主义”包围其中,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演进与通用,逐渐替代和弱化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视,工艺美术领域面临着传统工艺的断代、失传的严峻现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本着挽救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宗旨,整合工艺美术门类的专业内涵,于2013年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成立工艺美术专业。旨在通过高校教育的创新继承与发展处于濒危境况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技艺,一方面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则在于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达到工艺美术专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基于工艺美术专业的属性,为了避免空洞的、陈旧的、缺乏指向性的教学计划,高校在开设工艺美术专业时,专业对位性的思考和课程设置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点也变成了各高校工艺美术专业发展兴衰的重中之重。

三、为了更好地体现工艺美术专业的内涵能力培养和创新发展,对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创新更加势在必行。

1首先,国内多数新近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院校中,其开设的课程与工艺美术专业应具备的内涵与定位相去甚远,亦或可说现有的教学资源与课程体系不具有承载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要求的条件积累,如果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条件,完成教学,则需对现行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教学与实践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造。首先应该依据原有的办学条件,较大限度的调研、开发利用民间、地域的资源特点,深化有价值的工艺品种类资源及民间艺人、传统技艺、工艺材料资源等,将其引入到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逐步完成真正意义的工艺美术教学。

2其次,工艺美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调整,需要综合地域文化特点、原材料特点等,以及现有的优势条件和专业历史积累,改革内容的制定要与学校现有资源紧密结合,较大限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和现有资源。优化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形式,明确对位性的分类教学课程体系,强调在夯实工艺美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对课程的模块化建设和能力架构体系进行重点建设。具体应该将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划分为基础能力模块、材料技法模块和创意制作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明确的方向和开展思路,模块内的课程设置紧贴对应能力培养要求。基础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能力和工艺美术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本阶段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专业能力,为材料技法、创意制作环节提供了根基;材料技法课程模块强化学生的材料应用能力和形式表现的有机结合,强调“因材施艺”的教学宗旨。

3再次,有了较为完备、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环节的推进方式同样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对位性的分类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民间的工艺美术专家和学者进入课堂,为专业学生进行直观的、对位的、专业的知识传授,可以让学生掌握及时手的专业感受,带来“原滋原味”的地道专业印象;与此同时,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在可以利用的地域资源条件里,积极拓展专业外延和技术支持,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走出去,到及时线去实践和感受专业的内涵,在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和切身感受,学生们将获得及时手的认知经验,为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自选与集中、引进与外放相结合的多元教学形式,教学改革制定的整体思路和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四、总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教学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地域优势服务于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是解决当前工艺美术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与专业内涵不对位问题的两大重点内容。我们的创新尝试只有紧密依托地域资源的优势存在,专业分类妥当,合理利用我校现有办学条件,高效、环保地开展和实施改革计划,将创新过程做扎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

作者:施海滨 单位:沈阳工学院

当代美术论文:当代艺术中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教育方面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也逐渐地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重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主要问题就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使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中发挥其较大价值。提升高校学生艺术水平,在当代的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当代艺术元素,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艺术;高校美术教育;艺术价值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且被各阶层的人所关注,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当代艺术,不仅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在各大高校的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当代的艺术元素,使美术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美术教学的意义也越来越。从而可以较大限度地激发高校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高校美术教学的当代艺术性分析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加入当代艺术元素,大部分学者都曾提过。当代的艺术元素可以为美术教育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样一来,自然会引起一些争论,中国的美术教育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40年代末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刚刚从欧洲传入中国,美术教育里大多沿用了国外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内容,既没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和艺术体系,也没有形成属于中国独有的美术教学方案,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教学体系还不是很成熟。(2)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当代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缓慢,不被重视,关注美术教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3)60年代末以后,中国开始试着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的美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逐渐传入了中国,中国的美术爱好者逐渐吸取了外国的美术观点和美术文化,并且加入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元素,形成了自己的美术文化,在这个特殊时期,美术文化刚刚走向成熟。(4)70年代初,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越来越成熟,逐渐加入了中国元素和中国艺术,虽然美术是从国外传播到中国的,但在这个时期,美术文化已经基本成熟,不再单纯地借鉴外国的美术内容和美术知识,而是逐渐地加入心理学、哲学等中国艺术,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当代艺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联系

从19世纪开始,国外的艺术就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化,并且在当时的高校里形成了一定的艺术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在当代基本符合大众的审美取向,并且被人们所接受。19世纪后期,当代的艺术体系逐渐加入了心理学、哲学、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等艺术元素,艺术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高校的美术教育内容也逐渐走向成熟。在改革开放时期,印象派和写实派的出现地打破了当代美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当代的一些学者在艺术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这一改革,在当时的各大高校并没有被普遍接受,而是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些学者认为,这样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高校美术教育创新和发展,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样的改革是荒诞之谈,不符合当代的美术艺术和美术教育,将美术教育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在这两种争论中,印象派还是冲破了传统的观念和束缚,没有被当时的言论所影响,这才使后来的后印象派得以发展。这些都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当代艺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影响

1.当代艺术开阔了高校大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都在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逐渐地形成世界性,也就是说,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代艺术的内容较复杂,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也给当代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作空间,同时,对我国艺术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向上的影响。艺术本身的范围就很广,不被内容、形式所局限,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多元化和世界化,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都是值得被尊重和学习的,不应该因为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而被歧视。在近年来艺术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以往所没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这也影响了艺术的发展,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思维逐渐被改变,据调查显示,各大高校也在逐渐的引进当代艺术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各大高校的学生也在不断地了解和学习当代的艺术文化,各大高校教师也在美术教育中加入了艺术元素和艺术文化,使当代的美术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不再像传统的美术教育那样枯燥、乏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为高校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以新的方式培养高校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造力

在现阶段的美术创作过程中,不可以只对传统美术教育简单模仿,而是应该注重创新和改革,只有创新,美术教育才能得到发展,才会有更加的作品;只有这样,美术教育才不会被淘汰,美术文化才能被更好地传承下来。在以往的高校美术教育中,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简单的教师在讲,学生在画,没有突破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死板,只是简单的色彩绘画教学和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高校学生在平时的美术学习中接触不到新鲜的教学方式,更学不到感兴趣的内容和知识,长时间下来,学生也会疲劳,也会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并产生反感的情绪。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这并不难理解,美术学习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灵感,带给学生创作的激情,而不是死板地教学生绘画的方式方法,学生需要的并不是这些。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当代艺术,使美术教学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古至今,艺术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风格,都在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任何形式的艺术都需要创新和发展,艺术也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提到提高和升华,艺术只有经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创造出的作品,才能为人们的创作提供灵感和想法。在我国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大多是以简单的素描和绘画的形式进行教学,高校的学生每天接触的也只是简单的色彩、颜料、书本、纸张这些基本的绘画工具,并没有接触到真正与艺术有关的美术教学。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自然就会失去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没有办法从美术教学中得到快乐,这样的学习氛围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效率,对于高校学生的美术教学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当艺术紧跟时代的潮流时,会吸取一些当代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特征,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会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目光,也会使学生对于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较快速,高校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术教学的实际意义。比如高校教师可以采用投影技术、摄影技术、幻灯片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现代的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增加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使艺术在美术教学中更有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东西方文化逐渐融合,相互吸收,相互学习,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我国的当代艺术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紧跟时代的潮流,吸取了一些当代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特征,已经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当代艺术也在不断地被引入到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去,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艺术价值。

作者:刘金石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当代美术论文:实用美术教育对当代美术教学的影响

摘要:实用美术,又被称为应用美术,其涵盖范围广阔,对于我国的美术影响较大,然而,在当今我国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其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对于我国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影响较小,这造成了我国高校美术师范教育产生了许多问题,诸如:高校难以合理安排美术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学生对于美术师范教育的学习兴趣较低等问题,这对于我国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对实用美术教育的不同方面对于当代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处理的办法,以资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用美术教育;高校美术师范教育;影响

众所周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视觉思维能力,其较大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的眼光和能力,但是,在现在的高校师范教学中,许多学校生硬的在课程设置当中加入部分能体现自身师范性的教育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与此同时,在现在的美术课堂上,许多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内容与自己的认知习惯和审美需求有距离,相较而言,他们对于当代的、贴近生活的各种有关美术的事物更感兴趣。基于此,我们发现在现在商业社会中表现活跃的实用美术,可以反映人们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同时,这也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一部分的艺术财富,如何把当代的应用美术资源引进课堂,是可行和值得讨论的。

1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1.1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特点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培养出的美术专业人才。自我国美术师范教育开设以来,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美术师范教学经验,大批合格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已进入社会,做出贡献。从长期的观察来看,在目前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上,高校教师更多注重于表达对自然形态和空间关系,教师直接将既定的,成熟的技法传授给学生,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教师将只停留于对于技法、技巧传授,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其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掌握相应的技巧,教学效果立竿见影。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过度的强调技法,对于美只是简单的“复制”,却忽视了如何创造“美”。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是一种极大的打击。

1.2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现状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上看,许多高校师范学生认为目前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没有新意,缺乏生活气息,与自己的认知习惯和审美需求有距离,因此,他们对当代的、贴近生活的各种美术的事物更感兴趣。实用美术也可称为应用美术。应用美术,目前在当前商业社会中表现较为活跃,反映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生活,是人类精神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对于美术师范的教育上,我国仍存在着高校美术师范教学大多偏重于纯绘画艺术,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的问题,在许多高校,美术师范教育采用了分班制美术师范偏向于特定专业,导致美术师范生综合能力较薄弱的严重问题。

1.3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成因

美术师范教育本作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却出现许多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于高等院校的美术师范教育没有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许多高校在高校美术师范教育上,采用较为不合理的分班教学方法,将整体的美术教学分割为个体,导致许多美术师范生在结束学业时,只对所学的美术分类有所了解,无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其综合素质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美术师范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较低,其的学习积极性差,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理解程度对于其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影响。

2如何使实用美术教育与高校美术师范教育更好结合

2.1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美术师范教育教学相长

美术,是一个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其对美的感受主要来源于对于各种不同事物的鉴赏中,但是,在当今美术师范教育中,实用美术在教学中的比重较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直接传授技巧,将美术这个整体概念进行分割,因此,在之后的美术师范教育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此替代简单的传授技巧,将发现美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鉴赏,教师可以采用诱导等方法,使学生感受美。在美术师范教学中,提高实用美术的教学比重,让学生对于美的感受来自诸多不同的方法,降低直接传授技巧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保障学生对于美的感悟来自于自身,这也将为之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2.2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天的美术师范教育中,许多高校对于美术师范教育没有足够正确的认识,因此,产生了在教育手法,教育内容上多为对高等专业美术院校的生搬硬套,同时,为保障师范特性的体现,生硬的在课程设置当中加入部分能体现自身师范性的教育课程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水平较低,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在美术师范教育上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将实用美术对于学生美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可以在教学上循序渐进,让学生由对大师多幅画的鉴赏中感受美逐渐过渡到对美产生敏感度。

2.3将美术师范教育作为整体去进行教学

美术师范教育作为我国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我国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对于我国高校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的分班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将美术作为整体进行传授的方法,使学生可以的接受美学教育,这也为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打下基础。美术师范学生存在的学习兴趣低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同时,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多种方式对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其对于美术教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将实用美术与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枯燥的美术师范教育的兴趣,保障其学习质量。

3结论

美术师范教育作为我国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的途径之一,其对于我国的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着其独到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我国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大的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的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着许多种问题,但是,通过不同的解决办法,我国可以逐步解决高校美术师范教育的问题,为我国的美术师范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持,在对于高校美术教学上,提高实用美术所占的比例,在对美术师范学生的培养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同时,对于美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的美术教育人才的质量,也为我国美术教育质量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作者:缪立刚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分院

当代美术论文: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与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我国工艺美术传承的近期形式,在此基础上简单论述构建适合当展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可促进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发展,总结出工艺美术的发展需要教育上的改革,要强化学生学习工艺美术专业性,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此帮助我国工艺美术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价值;发展方向

一、工艺美术传承新形势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以不可捍卫的地位存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工艺美术专业逐步被与工业化生产结合更为紧密的艺术设计专业所取代。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认知与重视,我国工艺美术传承面临新的形式。任何一部成功的工艺作品的背后都存在着其特定的加工技艺,这些精湛的技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保护,并传承下去,以供后人分享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并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而感到骄傲,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颇多。传统工艺美术的主导地位以手工业为主,随着时代与人们大量的需求,工业生产逐渐发展成为工艺美术产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手工业满足不了大量的需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至此,依靠传统手工艺谋生的只能是小部分人。根据工艺美术传承模式分析,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依靠传统纯手工艺为营生的一类人,通过师徒方式的学徒,通过言传身教方式传承,也是中国较为传统的学习方式传承下去;二是仅依靠人们个人兴趣爱好,在正常工作生活的闲暇时间进行制作,没有系统学习,按照个人对工艺美术的喜好与感悟进行制作,并不存在拜师学艺等说法进行传承。因人们现代化生活方式等因素,上述两种手工艺的传承也随之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难接受长期学习传统手工艺,因传统工艺技术精湛,需要花费过多精力与时间进行学习与研究,因此传统的学徒生活方式逐渐远淡出统手工艺行业,很多年轻人认为与其花费过多时间学习手工艺制作,不如进入城市打工生活,上述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手工艺需花费过多时间学习且收益效率偏低等因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倡导引入工艺美术教育,以此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完整传承下去,现如今根据生活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工艺美术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意识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工艺美术在内的文化艺术消费有了新的需求,国家也加大对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视与在工艺美术教育上大量投资,为的是将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技术传承下去,并集合现代工艺美术创新发展,使中国工艺美术在传承之余有着进一步的突破与发展。

二、构建完整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与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型和普及型两种形式。专业型指以工艺美术为主,专业学习工艺美术或与工艺美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进行重点学习,如大中专艺术类教育等专业性极强;普及型即指对非专业工艺美术类人群进行普及所开设的课程教育。因此专业型教育成为传承与发展工艺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工艺美术的可贵,某些传统工艺手艺的失传,让一些精美的工艺美术成为历史,因此国人更应提高工艺美术的重视程度,尽可能让传统工艺美术继续传承下去,并结合现代工艺美术的优点顺利发展。因此许多院校针对工艺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构建适合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加大对工艺美术知识进行普及,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认知度,加大了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度,并在飞专业院校同样开设工艺美术教育课程,让非专业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这一构建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无论是对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学生对于自身发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专业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针对工艺美术教育专业没有明确划分,造成此类问题因中国传统工艺种类繁多,某一专业无法涵盖其他专业,并且一项专业存在只是技能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就业面窄,选择较少。因此学校应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分类进行探究,将可划分为同类,可相互涵盖的某些专业进行统计,按此进行划分,并根据同类工艺美术方向规划实验室,提高学生们实践能力。但因我国各大院校对于工艺美术分类较为混乱,主要是工艺材料分类法与产品定位分类法并存。针对此类问题,则须教育机构、教育者对工艺美术更加深入研究与探讨,将工艺美术繁多种类进行细致分类,找到各专业可相互涵盖之处进行科学划分,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强化所学专业。在实践方面,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没有过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导致学生学习知识国语理论化,无法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工作之中,因此在我国教育改革以来,学校也更将学生实践能力列为学生综合考评的重中之重,在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教师在介绍并示范手工艺教学基础之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画面,并还原真实环境进行学习,并提供相关制作手工艺相关材料,让学生与教师亲自动手制作学习,此举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印象,更大大提高学生们实践能力。因此与时俱进的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必将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邹亚菲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