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语文教学阶段,低年级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刚刚进入学堂的小学生,这时的小学生对于外界还没有明确认知,对于接收到的知识缺乏辨别能力,只会根据自己的喜爱来接受事物。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板书、作业批改以及日常工作用字方面,都要以工整、美观和干净的书写为学生做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手好字势必会引发学生的模仿。,注意指导学生书写。很多学生书写杂、乱、差,究其原因是写字时“双姿”不正确,即坐姿和拿笔姿势不正确,对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和纠正。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简单的笔画入手,让他们学会正确起笔、行笔、收笔。在学生写字时,要先让他们观察例字的笔画,然后看教师示范,注意观察书写时的笔顺和整个字的结构安排。指导学生书写不是一时、一学期的任务,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只要学生提笔写字,就要让他们写得规范整洁。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视野,可以丰富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呢?及时,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兴趣是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读书,所以低年级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应从培养兴趣入手。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各年级学生喜欢读什么,喜欢看什么,然后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第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很多学生读书不注意姿势,有的趴在桌子上看书,眼睛离书本很近;有的边读书边吃东西,结果弄污了书本。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第三,让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小学语文课时较多,教师要合理安排,每天给学生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一到阅读时间就让学生专心读书。久而久之,读书便成为了习惯。第四,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读书的习惯。小学生到三年级就已经懂得了如何使用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有利于解决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生字难题,工具书能使他们顺利地阅读下去。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教师,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字典、词典成为学生阅读的得力助手。第五,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动笔的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读书好要边读边写,即便是最简单的勾画圈点也是有益的,如画出自己不懂的或喜欢的句子,记下某个词的含义,积累下好词好句等。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带头读书,营造氛围。学生读书时,教师也要坐下来读书,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如边看边写、边看边查等。(2)引导学生合理买书。除学校图书室、班级读书角外,教师要让学生多进书店、逛书市,把零花钱、压岁钱用在买书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小书柜,让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读书。(3)及时表扬读书者,激励其他学生积极读书。班级可定期开展读书评比,选出平时读书表现突出的学生,让其他学生受到鼓舞,奋发读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除了要让学生多读书,还要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有的学生读书很多,但只是“两只脚的书柜”,只是死读书,这样,虽然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但在写作中很难写出真情实感。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花,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季花,有的写的是石榴花,有的写的是田野里的小花,都写出了自己的理由。有一个学生写的是梅花,还写了一大段赞美梅花的语句,但缺乏真情实感。我及时表扬了他善于积累的好习惯,但更重要的是告诉他写作要我手写我心,要表达真情实感。以上笔者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然而,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再探新法,用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马秀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三街小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论低年级语文教学融入德育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的工作。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脑已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各种违法、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版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见解:

1德育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课文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思想单纯、内心充满幻想、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这些都给了那些不良思想道德观念可趁之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为进行相关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汲取古人的思想精髓,帮助他们形成理想人格。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是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课文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祖国的一草一木,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如在教《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时,我结合课文从三个方面讲了为什么“劳动最有滋味”,特别在文章末尾强调“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让学生懂得了:劳动是没有贵贱之分的,自古以来,劳动就是光荣的,我们应“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通过明晰的讲评,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感染和教育。阐明其中道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课文脉络,拨动学生心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通过对桂林山水美景的介绍和欣赏,引导学生认识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同时,还组织学生到漠河县内的松苑公园进行了参观,各种百年的树种直冲云天。通过教师的简介,更加激发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发挥学生主体性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差距、年龄跨度、心理差异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是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中年级语文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的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在教低年级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

3德育教育要把握儿童特点,循循善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学生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天真纯洁、好奇、好表现,喜欢问、摹仿能力强,又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每节语文课,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中,明白事理,明辨善、恶、美、丑。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明白自己的角色,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学生只有虚心、认真、踏实的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了道理。

4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延伸教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真实事例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5德育教育要联系生活,指导日常行为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材中我们不但要用道德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认真落实好小学生守则。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导行。导行是讲和思的继续,必须适度,要求不宜太高,太高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过低又不能激发道德实践的愿望。它贯穿于班队会、 体育活动、课堂内外等等。让学生用道德尺码去检验身边和社会上千姿百态的现象,明辨是非善恶,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好方法、虚心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把“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作为追求的目标,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以理服人,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情感人。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臻于完善。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陶冶

一、凭借内容感知美1.文学美文学美是艺术美的一种。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好材料。

从教材内容和形式来说,丰富多采,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语言来说,词语的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的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形式美,并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关怀、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努力学习、勤学好问的孙中山,诚实勇敢、勇于认错的列宁,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王二校这一个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物,性格各异,维妙维肖,栩栩如生,作者从文章内容的需要出发,采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描写。在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些表现手法进行引导、评析,使学生领悟到艺术的魅力。

2.社会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的美,也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美。这些表现催人奋发精神的社会美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表现革命斗争美的《王二蟹,表现热心于科学研究的科学美的《数星星的孩子》《达尔文和小松鼠》,表现人物心灵美的《诚实的孩子》等。通过学习这些表现社会美的课文,学生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些英雄人物,在儿童心目中是一座座崇高的丰碑,他们的光辉业绩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也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3.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在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如:描写日月星辰的有《看月食》、《日出》,描写山川草木的《黄山奇石》、《桂林山水》、《日月潭》等,这些课文中描写的事物、景观,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自然而然地会受到美的陶冶、激励。

二、在表情朗读中培养美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教师恰当指导的基础上,朗读时溶入文章描写的意境,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春晓》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朗读有助于理解古诗内容,领悟到只能意会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有表情地朗读古诗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和默写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欣赏古诗美的情趣。

三、联系实际创造美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上好阅读课的同时,应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体现美感的材料,通过思维加工熔铸笔端。

首先,在上写话课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生活美的熏陶,享受到创造美的乐趣。如教师指导学生写《我爱自己的家乡》一文,可以表达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我喜爱的小花猫》,可以通过描写小花猫的形状和顽皮、尽职的特性,抒发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其次,在写话、说话指导中渗透美育。教师指导学生在提高写话、说话水平的同时,引导其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通过写人写事让学生感受社会美、形象美;通过写景物,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通过状物,让学生感受到物态美等等。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思索

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生动形象、自然得体、幽默诙谐、悦耳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语文教学赢得长青的生命。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指出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让教学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声音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乐音却能有效持久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使其处于兴奋状态。教学语言要具有节奏感,主要是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获得。因此语文课中,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错落有致,主要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深奥抽象的内容,应一字一顿,声音响亮;过渡语言及背景介绍应自然稍快一些,音调可低缓一些;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慷慨激昂;表现宁静、优美、深郁、悲哀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有时,还可合理安排“静音”,以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课堂教学结束时,如果是故事可用设问,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之感;如果是散文,可在把学生领进意境中时,悄无声息地下课,达到沉醉其间的艺术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所以,只要我们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就不愁学生学不好我们的语文。

二、舒缓连贯,疏密相间

一位教师应当是一个懂得教育艺术和技巧的语言大师。教学中语言须讲究和谐流畅、舒缓连贯,切忌说话句不连贯、词不达意。但也不能一路紧锣密鼓,没有停顿。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言才能调动和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老师应有意识地调配信息的疏密安排。信息的疏密对应语言的急缓,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效果。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而过于松弛,则注意力又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舒缓连贯,才能抑扬顿挫,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平常我们上课都要设计导语,其实,导语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开始新课之前稍休息,然后逐渐进入状态。随着老师不急不缓的讲述,学生进入到课文,然后教师启人心智地提出问题,跟学生一起展开激烈的讨论,达到对新课的深入理解。期间,教师还可以穿插板书、提问,使学生的大脑不至于被抑制,使自己的声音不至于成为噪音。

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

在课堂中教师应带着感情、理解、感悟去合理运用语言,激发出沉积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产生有效的、积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古人曰:心明,言才明;心善,言才善。教授者只有对所教内容深思熟虑、熟记于心,才能绘声绘色地加以运用和发挥。课堂中老师的语言表达有无激情、有无感召力,能否营造热烈而富有生命活力的情感氛围,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教学如果能饱含深情,你就会把课堂演绎成音乐厅,学生像听音乐一样地听课,自然会感觉轻松,吸收自然会容易。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有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提高教学效果。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愿课堂语言艺术最终成为缤纷教坛的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培养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已经蔚然成风,那么在低年级,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呢?

我认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什么叫学习的全过程呢?我们在读一本新书或一篇新的文章的时候,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全部读懂的,而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而且这些问题是自己产生的,并不是什么人给我们提出来的。在读第二遍的时候,自己会弄懂一些,还有一些确实一下子弄不明白的,查查字典,翻翻资料,问问人,再读一读,就弄懂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充分地读,通过自读,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试着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而以往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呢?是教师自己设计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人为地割裂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所引导学生经历的过程,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学习过程。因此才会出现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现象。

要改变这种现象,关键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呢?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一、养成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课前质疑。 引导低年级学生质疑,很多教师认为难度很大,更不能谈鼓励学生课前质疑了?觉得违背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一方面,很多教师没有实践过,没有把学生往这个方向进行引导,我们怎么知道不行?另一方面,我们再来反思一下,为什么幼儿园的小朋友24小时到晚就喜欢问为什么,而到了小学就不问了,是它思维能力下降了,还是我们教师没有给他机会,给他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是我们家长、教师不让他问了,嫌他烦了,教师会想:引导学生质疑费时费力,而且低年级学生提的问题千奇百怪,还不如由我们教师设计几个问题来组织教学,这样,省时省力,自己也能控制住局面。但是这样做却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果还是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什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永远是一句空话。

要求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读读生字词,标标小节号应该是可以的。在学生对汉语拼音比较熟悉,基本上能够独立进行阅读的情况下,让学生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低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有限,也容易忘事,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符号,让他们在书上标一标,划一划。例如:“ ”“?”等等。

二、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课内质疑,自主释疑。 在课内质疑,除了根据课题质疑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充分读的基础上的质疑,这时的质疑,就是有的放矢的,就会有一定的质量。及时课时,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质疑。这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十分有用的,它将为教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提供直接的帮助,教者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来组织第二课时的教学。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帮助了学生解疑答惑,又在学生自主释疑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举多得。

在课内质疑,还可以在学习一部分课文内容后,进行质疑。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一文时,可以在学习一、二自然段,弄清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以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会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的会问,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而那里却有这种有趣的现象?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独立寻找答案。对这样涵盖内容比较多,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舍得放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同座位或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找出答案,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三、教学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再质疑,努力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我们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完《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呢?”这个问题可真叫那位教师哭笑不得,因为这跟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就会失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也会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这是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松树的种子可能会被小鸟叼着,在飞行的过程中,落到了山上,再加上合适的土壤、水分等原因就可能生长起来……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查资料,不就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如果学生回去问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再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上进行交流,这不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所以,我们说,只要教师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低年级小孩天真、活泼、敢问、敢说,在这个年龄段有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意识的良好基础,我们教师如果在课堂中,确实放飞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语文难”终将成为历史。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低年级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具有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他们不仅用眼睛观察世界,也通过想象来感知世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想象,充满了创造力的萌芽。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欲望

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精彩的马戏》一课,光凭文字学生很难理解动物的表演如何精彩,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猴子、黑熊、山羊的表演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我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时机,让学生扮演马戏团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各种动物的精彩表演。由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十分生动逼真,学生不但能结合课本介绍动物的表演,而且还恰如其分地想象动物的内心世界。在讲解黑熊踩木球时,有位同学是这样讲解的:“黑熊嘴巴微微张开,好像在提醒自己说:‘别紧张,别紧张,慢慢过中点,我一定行的!”正是因为生动的情境,才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展开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二、拓展字词教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哭”字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然后问学生:“上面的两个口让你想到什么?”学生很快想到了两只眼睛,然后我又问:“右眼下的一点像什么?”有位学生很快回答:“老师,哭的时候会流眼泪,所以右眼下加上一点,表示哭时流出的眼泪呀!”又如在教“坐”字时,我先让学生拆字,知道这个字是由两个“人”和一个“土”字组成的,接着我问学生:“这[论文网 ]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根据这个字形和组成此字的部件,很快想到了两个人坐在地上休息的情景。

正确理解词语,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如在教第二册《司马光》时,第四自然段讲述有一位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我抓住这段中的“慌”字让学生展开想象,我问:小朋友们为什么慌了?同学们很快想到水缸大而深,小朋友掉进去会淹死的。接着我又问:别的小朋友都慌成什么样子了?于是同学们凭着想象,将当时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的情景生动地表演出来。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了“慌”的意思。

三、创新写作训练,放飞学生想象翅膀

在童话体作文中,主人公一般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文具和玩具。儿童将这些事物人格化,通过想象活动描绘他们,展开故事情节,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童话体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途径。如在上情境作文课《奇妙的图形》时,我出示了一只小蚂蚁图片,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动作、神态,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同学们有的说:“这是一只勤劳的蚂蚁”,有的说:“这是一只聪明的蚂蚁”,有的说:“这是一只可爱的蚂蚁”……同学们对这只蚂蚁的评价各不相同。于是我让同学们围绕各自的看法展开了合理的、丰富的想象。有的讲述了小蚂蚁智斗食蚁兽的故事,有的讲述了蚂蚁寻食的故事,有的讲述了蚂蚁狂欢节的故事……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风》一文时,我问学生:“作者可真厉害,把风想象成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你们能不能也像作者那么厉害,编一首《风》的儿歌呢?”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你瞧,多美的儿歌啊——“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浪花哗哗哗,那是风儿在大海里跑。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铃铛叮铃铃,那是风儿在和铃铛说话、、、、”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就在儿歌创编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浅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郑毅华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地球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危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学校是育人之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渗透环保教育,使同学们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们来谈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借图启思,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渗透环保教育。

如《秋天》一课,可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白云,色彩多么美丽!令人多么舒服!我补充讲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让同学们了解到天空是蓝色的原因。再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这么蓝的天空?原因是什么呢?--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小朋友也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事做起,比如叫父母不必要时少使用私人汽车、冷气机等,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大气层,让天空永远都那么蓝,那么美。又如第三册《归类识字一》第二课的八幅插图分别介绍八种树:高大秀拔的杨树、葱绿苍翠的松柏、枝叶如盖的榕树、红叶如彩霞的枫树……教师让同学们看图读词语,图文对照,认识八种树木的形状与名称。再看图自读儿歌,了解这几种树木不同的特点。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常说植树造林,造福人类?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根据树木生长的特点,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的树木,可以提供氧气、除尘、防风沙、美化环境等。并告诉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这24小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进行植树活动,我们也要加入到这一队列中,绿化番禺,美化祖国。这样,对学生进行了植树造林的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读中品味,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琅琅上口,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材料。

如《春晓》及时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讲解此课时,可让同学们反复品味古诗,想象诗句的意境,令人仿佛听到春鸟婉转的叫声,啾啁起落,远近应和,多么活泼的春色。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又如学习《四季的脚步》一课,可鼓励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四季美景中:春天来了,溪水流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春去夏来,金蝉在树上欢叫;秋天来临,秋风吹得落叶满地,像黄蝶飞舞;冬天到了,雪花飞舞,大地穿上银装,四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不发达,他们认识事物,认识问题需要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具体直观,形象鲜明,印象深刻,感染力强。它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体验人类在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能较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学习《清清的溪水》时,授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出音乐,边在黑板画画,边对同学们说:"大自然有许多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美景。大家看,清清的溪水慢慢地流淌,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真美!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环境,这样的美景就会遭到破坏。大家读了《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接着,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同学们感受溪水又清又甜的美境。再让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诵及时段课文加深对美丽环境的向往。等到同学们对语言环境有一定的感悟后,再播放录象,演示大自然美丽风光受到破坏,河水变得浑浊。这时,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皱了起来。教师让同学们阅读第二段课文,带出问题:为什么一场雨过后,溪水变黄了,这是什么一回事呢?然后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第三至第九段课文。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的力气大,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小溪变浑了。同学们明白了溪水变黄的原因后,教师让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为什么市桥长堤的河水变浊变臭是什么原因?同学们发言中谈到:由于人们乱排污水,使河道变得黑黑的,臭气熏天,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教师再用电脑演示课前收集的网上信息材料,如人们砍掉树木,造成空气不再清新,噪音加重,风沙大;黄河水土流失等。接着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怎样做才能恢复美丽的自然环境?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言,五花八门发表自己的见解:"植树造林。""马路两旁、河边多种花草树木。"" 大家爱护花草树木,不去攀、折、砍树木。""在空中设置监督眼,对破坏环境的进行监控。""在河道养殖'清道夫'吸掉垃圾,保持河水清洁。"……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体验周围环境问题,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四、课外延伸,树立环保思想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牢固地树立环保思想,自觉抵制破坏环保的不良行为。在教学《清清的湖水》一课时,可通过电脑课件显示湖岸景色:"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多美啊!"教师趁热打铁,美丽的环境需要人们来保护,大家能在文中找出小洁爱护环境的事例吗?小洁的什么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谈谈自己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人不讲公德,乱扔果皮,你又会怎样做呢?课后,可以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或文字报道,办一份"环境报",把自己对于现代人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破坏的看法与改进的建议写在报里,全班开展一次"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展览。同学们都十分认真完成功课:现场观察了河道、公园、马路的情况;画漫画, 设计环境保护小标语;与父母上网收集环保资料和探讨改善环境的措施等。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将会成为未来的主宰,他们的环境意识直接影响我国下一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语文课是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把环保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受中心小学领导委托,借这次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活动的平台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些教学问题。我的介绍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的发言主要是依据现有的一些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多年来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向大家作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一、谈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在从一年级开始就有阅读了。老师们都会为孩子们打抱不平说:“低年级怎么也有阅读要求了?真是的!”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主,阅读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一个主要能力,因此阅读能力与朗读能力就要进行同步训练和发展。我想,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读懂课文容,读出文章里的感情,就能让学生的朗读和阅读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解答阅读问题肯定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对于学生来说,长期的讲解式的教学法,容易抹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一节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步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1、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阅读教学的及时个层次是整体感知。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和低年级课文全文注音的优势,教学开始,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如《小壁虎借尾巴》可在解题认识小壁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般提如下几方面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3)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说到这里,可能有些老师会想,一年级的学生怎么能做到?是呀,刚开始肯定做不到,但只要我们的老师持之以恒地训练,这是可以实现的。

2、 抓住重点,理解性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关键之处。处理问题既要照顾,又要抓住重点,阅读课文也是如此,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细细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允许学生在头脑中有不太明了的东西,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众所周知,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启发读准语气、读好重音、把握语速与语调这三个方面来启发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

在本环节的朗读指导中,教师要重视范读、领读,同时要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混全使用,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体验到自己有进步。在实践中我发现过多的集体朗读不利于指导学生朗读,以前,我总喜欢集体读,因为我觉得大家齐读,能够多训练一些学生,让不会读的学生跟着读,其实不然,过多的集体朗读容易造成唱读,不便于了解学生的个别朗读能力,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们要多一点表演读,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得到提高。集体读可以安排在重点词句、片断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机械识记功能的时候使用,效果较好。

3、回归整体、品味性朗读

通过自由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这时的理解是零散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即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朗读,进行感悟。如学完《乌鸦喝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乌鸦找水、喝水的过程。这里的朗读虽然不用花费很大的时间,却能将学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给予我们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却很多。我们必须树立语文大课堂的观念,课内不足课外补,因此,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式的朗读,课后巩固式和表演式的朗读训练,这主要安排在早读课进行。

以上是我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同步发展的点滴之见,下面谈谈识字教学的一些做法:

二、谈谈如何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量大,课时较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为此,我把自己借鉴别人做法且实施得比较成功的方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研讨,说得不好请多见谅!

1、采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首先我用小黑板出示生字后,我不急于教读,而是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这样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然后领读认识的生字,领读这一环节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已认识的字让学生自己领读,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由教师领读。领读后让学生自由练习、同桌对读、组内指读、全班指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男女比赛读等。

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授人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对其充分利用。教师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例如《口耳目》一课全是象形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这些字和图很相像。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识字4《操场上》有很多形声字,如球、拍、跑、响等,可以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义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形式识字。当然,我们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不能硬塞给学生,而是结合课文,自然渗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积累识字的方法。

2、反复重现与再认,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在全班同学大部分会读的基础上,当堂采取多种方法重现,及时引导学生再认。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因此巩固认字好的办法是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学生再认可安排在合作中、游戏中、活动中,比如,在同班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生字印象,(1)猜字谜。教师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如“三横三竖三撇三捺”是森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等。(2)编字诀获儿歌。如”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成八八八”。“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秃宝盖,“几”字一加灯就亮。(3)形体动作识字。如双臂伸直、双腿并拢,就是一个“十”字;在大开双腿就是一个“大”字;站直了打开右臂就是一个“卜”;一些动作的字如“打、踢、拍、趴、伸”等字,也可以用相应的形体动作记忆巩固生字。另外还有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等形式巩固识字。总之,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3、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

我们老师要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一次它是很重要的识字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识字氛围。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作了如下努力:

(1)开学时,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做一个名字卡片,给卡片上的汉字注上拼音,张贴在课室的墙壁上,这样学生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既巩固了拼音,又记住了不少字。

(2)我们可以在前面的黑板上,每天根据所学的生字编写成一两句话,让学生在上课前读一读。

(3)建立“识字储蓄箱”。即老师和学生把我会认的字的卡片放进箱子里,学生有空的时候就在箱子里抽出生字读读或考考同学。

(4)结合语文园地开展在生活中的识字比赛。如引导学生在食品包装袋、广告牌、对联、电视等周围的环境识字。

(5)推荐学生阅读带拼音的儿童读物、朗读背诵古诗或儿歌,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

4、以饱满的精神进入课堂,以充满童趣、激情的语言组织教学。

刚才讲的是在教学手段、方法上的努力。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可以在神态、语言方面做些努力。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进入课堂前就把一切无关的事放下,满怀喜悦、面带笑容地进入课堂,以充满童趣、激情的语言组织教学。如教学jqx与ü相拼时,我利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一读就会,而且还读得蛮有兴趣的,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忘记把ü字的两点去掉。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用生活化的语气跟他们说:唉,这个小ü真调皮,还会骗人,明明有两点,但跟jqx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把两点藏起来。小朋友,你们可要当心点喔,不要给它骗了。结果在检测的时候学生都没有发生错误。在教学生认字的时候,我会说:小朋友,今天有很多生字宝宝想跟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学生肯定会说愿意,然后我又接着说:那你们可要认真点,因为生字宝宝只跟听话的孩子做朋友。学生听了这些生活化的语言肯定会学得比较有兴趣。

各位领导、老师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看法只是我的点滴之见,希望能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改进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前不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课标)公布了。修订版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方面加以强调。如,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更加重视写字姿势、写字习惯的培养。低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一定要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眼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基础、用大量时间分析课文内容的倾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切实加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特提出改进教学的十点建议。

一、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的语文启蒙教育

修订版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及时学段的教学重点。”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要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夯实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字词教学

修订版课标,对及时学段的识字量、写字量做了调整,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表明,课标对学生识字和写字数量上的要求有所降低——由认识1800个汉字降到认识1600个,由会写1000个汉字降到会写800个。但质量上的要求没有降低。低年级学生不仅要做到把该认的字记牢,该写的字写好,还要掌握2000个左右常用词语(约是修订版课标要求写字数量的3倍)。

2.重视朗读训练

教师要指导低年级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感。朗读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地读,而不是有感情地读。

3.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重点词句,不是理解整篇课文内容。

4.注重语言的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常用句式和段篇,多读多背。要重视常用句式的教学,指导学生积累与运用。

5.培养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做到以上五点,就是对初入学儿童进行了的语文启蒙教育。

二、根据修订版课标规定的汉语拼音功能,认真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修订版课标规定的汉语拼音功能有3个:帮助识字;帮助正音,纠正错误读音和地方音;帮助学习普通话。教师要据此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核心要求和任务

汉语拼音教学的核心要求和任务是教会学生地拼读音节,并逐步做到熟练地拼读,而非直呼音节。直呼音节大体上要把400多个音节背下来,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不要提高汉语拼音书写的要求

修订版课标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要求默写。对此,有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在出测试题时不能把握,偶尔会出少量的看字写拼音、看词语写拼音的题目。这形同要求学生默写音节,拔高了汉语拼音书写的要求,容易导致教学的高要求、重负担。

3.注意汉语拼音的应用

修订版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汉语拼音。比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音序法查字典,关注社会上使用汉语拼音的情况等。

三、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记得牢,写得好

既然识字、写字“是及时学段的教学重点”,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体现、落实这一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除了要在量上完成,还要在质上达标。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以利分析字形;掌握笔顺规则,熟悉间架结构,以利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会用音序、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以利自行解决识字、写字过程中遇到的生字;学习独立识字,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材的安排和要求,指导学生对要求认识的汉字进行整体识记并做到及时复习巩固

对于修订版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的汉字,教师一般不要主动分析字形,而要鼓励学生抓住生字的特点,用自己想出的办法自主识记。比如“弟”字,有的学生这样识记: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身子站得直,脚往左边踢。鼓励学生自主记字,既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识字教学要重视和加强复习巩固的工作。小学生识得快,忘得也快。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识字,效果更好。有经验的教师,时常把学生刚刚认识的生字编成谜语、儿歌、顺口溜或一段有趣味的话,让学生读、记。这是很好、很有效的巩固识字的方法。

2.写字教学要遵循汉字书写的规律

由易到难、由独体到合体、由简单到复杂,认认真真地指导学生练写。独体字的笔画、笔顺,主笔的占位与运笔;合体字的间架结构,笔画、部件之间的相离、相接、相交,是指导的重点。此外,认真的写字态度,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要不断强调,直到习惯成自然。

3.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是修订版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的重要思想。学生的识字潜能是巨大的,关键是教师要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在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教师对此要多提倡、指导,为学生搭建展示和交流自主识字的平台。

四、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地读,不是读出感情。正确地读有很多指标。如,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包括生字的字音,多音字、轻声字、儿化字、变调字的字音,不读地方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更难做到的是,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无论哪个版本的低年级语文课文,都有一些长句子。成人凭语感就能断句,但低年级学生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要下移,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调整为训练学生正确地读,散文读出句中词语间的停顿,韵文读出节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初步的语感。教师进行范读,是行之有效的指导。可以采取一听读、二试读、三评议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正确断句的能力。

五、明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词句,不是理解整篇课文内容

一方面,从修订版课标来看,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未提及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少量的重点

词句,训练他们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读了课文能提取简单的信息,有自己的感受,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读图、读书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在儿童阅读的初期,教师和家长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阅读,应从读图开始。儿童看到图画能够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所见所想,进而阅读绘本、读书看报。指导小学生阅读图画是初步的阅读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科书编排了大量的图画。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重要的阅读内容。低年级阅读教学,既要训练学生读图画,想情境,再把画面转换成文字;又要训练学生读文字,想画面,把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图文转换的能力。此外,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阅读兴趣,推进儿童阅读。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开展儿童阅读是语文教师分内的职责。不仅使所教的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使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

七、让学生会听、爱读、敢问,乐于与别人交流

听、说是语文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成人的学习活动中,听的活动占45%,说的活动占30%,读的活动占16%,写的活动占9%。这表明,听、说在学习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听和说都是须臾不离的。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学习的质量和成绩。一些学生在小学成绩,升入中学却渐渐掉队了。这是为什么?据我观察,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是重要原因。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可以从听写词语、句子着手。听写词语、句子,不能只是听一个写一个,要逐渐增加难度,听两个写两个,听几个写几个,听一段话写出要点,培养专注地听的能力、记忆力以及听后能抓住要点记下来的能力。

上海特级教师袁?,很早就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她早年执教《狐假虎威》一课,特意安排听写文中两个重点句的练习。她要求学生在听及时遍时,听清两个句子的内容;在听第二遍时,注意句子的叙述顺序;在听第三遍时,想想句子用了哪些标点符号;在听第四遍后,再把两个句子写下来。这就是很实用的听记练习。希望教师从低年级做起,有梯度地进行听记训练。到了高年级,还可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课上做简单的笔记。

八、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低年级学生会写一定数量的字词后,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写句子、写话。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图画代替,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别人。汉语拼音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用拼音代替。关键是学生要乐于写、敢于写、经常写。教师可以从“每日一句”抓起,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用“画配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想象。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只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就会用童言童语,源源不断地写出童真、童心、童情、童趣。有个小学生望着天空的彩虹,写道:彩虹是天上的丝巾。望着天上的白云,写道:白云是天空哥哥爱吃的棉花糖。看着花儿,写道:花儿是草地美丽的微笑。感受着清风,写道:风是爱吹哨的、顽皮的小伙子。这是多么自然、有趣的写话练习!

课改10年,一个较大的缺憾是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更重了。我呼吁:要彻底改变课上问个不断、答个不停,课下反反复复大量抄写的教学。课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课下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快乐玩耍的时间。

玩,也是一种学习。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中,学生越小越快乐、越幸福。他们的学习负担是一点一点增加的。而在我国,小孩子一生下来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我们要通过大力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给小学生一些课余时间。低年级好不留家庭作业,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高高兴兴地玩,快快乐乐地阅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校长和教师应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和学校里让学生把应知、应学的知识掌握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积累后劲。

九、充分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让学生在低年级尝试运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

现在的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学基本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应拓宽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体验式学习的需求。比如入学教育课,大有改进的必要。学生一进学校,上及时节课,就被关在教室里,手背后,身坐直,听教师讲该怎么听课、怎么读书、怎么写字,是一种告知式的教育。能不能变成体验式、参与式的?能!美国一位教师上入学及时课,创设了给新生读图画书,然后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四处寻找书中主人公的情境,使新生在入学及时天就接触到阅读,还了解了校园环境,认识了校长和许多部门的教师。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国外,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和父母上24小时班。在这24小时里,学生到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观察他们24小时的工作,体验他们的辛劳和不易。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写写,表达自己的感受。外国小学生上课,不都在教室里,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大自然都是学习的课堂。相比起来,我国的语文教学观念还比较封闭,途径还比较单一,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十、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教育?有人说,教育就是一个人走出校门,忘掉学过的知识以后剩下的东西,诸如意志力、能力、方法、习惯。习惯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习惯要从小培养。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注意倾听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爱问问题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天天阅读的习惯以及爱护图书文具的习惯。修订版课标对“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强调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从一个侧面表明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视。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代表,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使学生能随心所欲地看到想看到的各种数据媒体信息及现实实况,让他们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突破了教室空间与课堂40分钟的局限,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简化了学习的复杂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的认识总是从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概念化形成的,所以学习一定要从生动丰富的情景开始,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利用计算机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多媒体集成性为学习者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设计一幅满天繁星并伴有音乐的美丽星空,画面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出了生动的画面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下试着数数星星,优美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情景的创设满足了学生的情感,艺术和审美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了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索。

提供学习时空,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一直是一个难点,尤其新教材加大了识字量,课堂教学中往往难以按时完成,而教师又很难做到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使所有学生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识字任务,难免造成部分学生识字生疏,量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中玩,玩中学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文字,声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将音,形,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显示给学生。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乐园”模块来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牢汉字。

营造表演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一个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到知识的乐趣。在学生独立识字后,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的形式相互交流,进一步巩固了识字效果.在识字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学,又加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学文中让学生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让学生邀请好伙伴一同表演等,师生共同唱歌表演,这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变学习活动为学生的情感内需,而且极大的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尽可能扩大了学习的全体性参与,把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

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首先,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在学生对张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用“你喜欢张衡吗?为什么喜欢?你能读一读那句话吗?”这样一个连续的问题,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其次,语文教学是一个认识和情感相生相伴,互相促进的过程。因此,认识必然与情感相随,而语言训练若离开了情感,便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任意选择想要学习的段落来重点学习。将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因此,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利用internet拓展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在很多课文学习完内容后,我就利用网络及时拓展。如将“张衡小故事”,“星空直播站”介绍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了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在学习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了获得新知识的快乐。

总之利用网络网络优势辅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不论是前期准备工作,还是课堂教学过程,都让学生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作为教师,同样也让我受益匪浅。课前准备工作,现场组织教学工作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应变能力,学习困难的即时诊断,能力发展水平即时估价能力,知识的准备水平,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等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对于我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还有些欠缺,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学习以拓展知识面,深化对各类知识以及知识整体的理解……

同时,经过网络环境辅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在实施中体会到:只有把网络的应用同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联系起来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在教学中应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如何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的教学资源等等问题。同时,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流程,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为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受到网络的制约.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应围绕教学的需要,取其精华,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而使用,追求表面的华丽。

总之,借助先进的建构主义理论,网络将与教育同行,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及创造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他综合素质的高低,只有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高效的解决问题。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成型的重要时期,通过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一、现阶段下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教育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知识,慢慢了解身边的事物,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只有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能力,促使他们学会基本的技能,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学习生活。为此,小学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但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很多学校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对于课本知识过于在意,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却不到位,这样的现象使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只能够学习到基本的文化课知识,而自身的综合素质没法提高,导致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无法快速适应,这样的现象严重阻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语文教学阶段,低年级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刚刚进入学堂的小学生,这时的小学生对于外界还没有明确认知,对于接收到的知识缺乏辨别能力,只会根据自己的喜爱来接受事物。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学生在无法自主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状况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只讲解课本知识,未给学生提供锻炼综合能力的机会。正是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使用了不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很难顺利展开。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

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学校在管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在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只有当学校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后,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才能够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放在一定的高度,从而积极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努力。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积极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展,思维竞赛,开展板报等一系列活动,使得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到思维能力教育随处可见,如此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显著的帮助。

(二)积极的开展趣味教学,科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动力来自于自身,当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知识感到喜欢时,就会主动的去学习,而对于自己不喜爱的渐渐地就会感觉到枯燥听不下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得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趣味教学来吸引学生进行到课堂中,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扩散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找寻这则故事的音频给学生讲解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分组扮演这则故事中的不同动物,这样一来原本沉闷的课堂就变得活跃,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就提了上来,当学生学习完这篇文章时,再让学生进行思考文章中的狐狸和老虎还有其他的动物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被打开了,学生在这样的思考后,自身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再如,在学习《春天来了》一章时,教师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后,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春天来了有啥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进行思考春天来时万物的特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地的提升。

(三)及时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扩展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于很多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在语文教学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教师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不进行总结和拓展就会使得学生在思考时往往想不到重点,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为了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及时的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扩展,当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向学生讲说正确的看法,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节时,在讲解完乌鸦喝水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乌鸦的喝水方式正确嘛?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当学生进行思考后就会发现乌鸦的方法不好,因为当瓶子里的水过少时就喝不到了,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可以去找空的稻草杆当吸管来喝。通过教师的总结和扩展,就能够使得学生快速的想到正确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才能够最快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水平影响着学生日后的生活学习,只有当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能力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轻松的适应。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在小学时就培养,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这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教学的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及时的总结扩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房启芬 单位: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小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探析多媒体课件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难以保持长久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突出语文教材的重点化难为易扩宽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低年级语文;语文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难以保持长久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可以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表现方式多、容量大的特点可以扩宽学生知识视野从使语文学习效果达到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且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兴趣这会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音像等集合在一起把枯燥单调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有声能动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课件能够很好地吸引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不用嗓子的歌手»的教学为例在引入环节笔者设计了“听声音猜动物”活动及时步:用多媒体先后播放小蜜蜂、小青蛙、蝉和黄莺的鸣叫声第二步:猜声音小蜜蜂、小青蛙和蝉的叫声学生很熟悉很快就听出来了并猜出是哪种动物发出的而听到黄莺的叫声时他们愣住了这动听的叫声是哪种鸟的叫声呢?虽然猜来猜去他们都猜错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课堂上第三步:用多媒体播放黄莺飞翔的动态图并为学生解疑:“刚才美妙的歌声就是小黄莺唱的想组建一支合唱队你们愿意陪她一起去找金嗓子歌手吗?”此时学生兴趣盎然异口同声地答道:“愿意!”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面的学习环节进行得很顺利而教学小蜜蜂、小青蛙、蝉的发声方法时用多媒体播放小蜜蜂振动翅膀、小青蛙声囊收缩、蝉腹部振动的动态图以此来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在的“拓展延伸”环节笔者利用教室多媒体平台播放海豚、蝈蝈和哈哈树的发声视频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从开始到结束注意力被多媒体深深吸引住学习语文的兴趣很浓很多学生课后都能主动探究其他动植物是如何发声的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教材重点

化难为易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课本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有声可动的画面这对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十分有帮助以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蝌蚪和青蛙的样子了解青蛙生长的过程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变化由于低年级学生见到蝌蚪的机会极少对青蛙了解不多教师光靠读课文和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如果教师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及时步: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一群小蝌蚪”的静态图指导学生观察蝌蚪的形态再出示课文中描写蝌蚪样子的句子这样图文结合让这些从没见过蝌蚪的学生对蝌蚪有了具体的认识第二步:在多媒体课件上演示蝌蚪变青蛙的动态组图先出示动态图一指导观察让学生记住蝌蚪是“先长出了两条后腿”的接着出示蝌蚪动态图二指导学生观察图二的蝌蚪有什么变化除了腿有变化其他还有什么变化出示动态图片三指导观察图比较蝌蚪和小青蛙的区别在出示每幅图片时除了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四肢变化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青蛙颜色和花纹的变化在学完蝌蚪变青蛙的课文段落后再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填空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青蛙生长过程的掌握第三步:出示“青蛙捉虫”动态图指导学生观察图后说说长大的青蛙的样子在学生看图回答后用幻灯片出示写青蛙样子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样通过运用图文结合的多媒体演示本课的重难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对青蛙生长的过程和青蛙的样子有了正确和的认识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

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承载的内容有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教材知识为基点向同类知识拓展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小学低年级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不强有些学生在拓展环节很被动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师生收集的资料分享出来就可以让全体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例如在学习第三册«日月潭»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杭州的西湖、安徽的黄山等风景区的图片、视频让低年级的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祖国的山河壮美在学习第四册«能干的钟点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机器人的近期资料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机器人种类繁多遍布各行各业生活机器人可以帮人们完成各种家务而工业机器人、特种行业的机器人能承担繁重而又危险的工作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一次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获得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学习效果也就越来越好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课件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大幅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梁文珠 单位:茂名市乙烯小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商教育

《七彩语文杂志》2015年第六期

课堂是培养“情商”的一个有益场所,语文教学充满着情感与生活的交融,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一时期进行教育。这是一个重要而又细致、复杂的过程。我尝试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1.感情朗读中渗“情商”。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朗读材料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从培养“情商”的实践来看,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材和教师创设的活动情景之中,充分感受情感及情绪的魅力。(1)迁移学生情感和情景体验,进行感情朗读。客观地讲,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和情景体验并不丰富,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景,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其“情商”的发展。以“情商”特征之一“好奇心”来看,有一上《冰花》;一下《世界多美呀》《小松鼠找花生果》;二上《英英学古诗》《有趣的发现》;二下《“黑板”跑了》《问银河》共7篇。老师在进行教学中,宜抓住学生对事物及自然现象的好奇点,同时出示文中句段让学生朗读。学生此刻沉浸在发现冰花的惊奇中,看见鸡蛋壳外世界的兴奋中,追问银河的喜悦中,个个笑逐颜开,读得很出色,达到了感情朗读的境界。(2)充分运用图画,进行感情朗读。苏教版小语教材图文并茂,利用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剪贴画以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形成他们良好的“情商”特征。比如一下《雨点》着力描写了雨点在四个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将课文插图放大,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雨点所处的地点、它们的姿势,以及适当运用动画和音乐,让学生们感受雨点在其中不同的心情与快乐。学生在形象感知后感情朗读,活泼开朗的“情商”特征的渗透也自然而然的融进去了。(3)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感情朗读。在感情朗读训练中,让学生扮演文章适合的各种角色是符合学生特点的内在需求。教学《三个小伙伴》,我让学生戴上不同头饰,分别扮演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学生在模仿角色进行感情朗读的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和语气,时而挠头焦急,时而动脑筋,极富感情色彩。学生要进行表演,就必须对课文充分理解并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其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并在实践中加深体会合作的意义。(4)充分利用音乐渲染气氛,进行感情朗读。如果在教学中借助于音乐,有效地烘托、渲染课文内容所应有的气氛,那么学生会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其感情朗读效果和“情商”的渗透自然又会上一个新台阶。如教学二下《欢乐的泼水节》一课,配上泼水节欢快的音乐和水声,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人们的可爱和调皮,想象泼上水后的喜悦,再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在这样的训练中,既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水平,又开拓了学生视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了学生实践,加深了学生情感体验。

2.思维拓展间展“情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课文也是丰富情感的有效途径。学了《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后,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尾:“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小松树低下了头,这时它会怎样想?”由于前面教学中词、句的多样练习,学生们较为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来到自己情感的空间中去自由的释放,实实在在地、快快乐乐地培养和锻炼自己。他们凭着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自然地转为自己的体验和处理自己情感的方法。

3.教学评价时重“情商”。众所周知,情绪具有动机的力量,控制情绪的能力是“情商”的重要品质之一。教师应想方设法运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描述,生动活泼的训练方式,让学生保持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做出鼓励性评价,尽量避免“你错了”“你回答得还不够完整”等只找缺点的评价,代之以期待的目光、亲切的微笑,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

作者:蒋琴 单位:苏州外国语学校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创新精神的培育

一、通过质疑问难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这话很有道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方可引起其学习动机,从而积极地、多角度地开展思维活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过程中,质疑问难是一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质疑是孩子的天性,故人们常说孩子像哲学家一样好问。

如教学《狼和小羊》,我先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提出好多问题。如“小羊的命运会怎样呢?”“狼是怎样骗小羊的?“小羊的爸爸和妈妈为什么不来救小羊呢?”……这样,学生有疑而读,动机强烈,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当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启发学生:“课文并没有交代小羊的命运如何,只写‘狼向小羊扑去……’你们认为小羊的命运会如何呢?”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各种说法都有。由于学生是带着想象而进行学习的,因而他们的思维很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而这种想象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问题是永无止境的,心灵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才会越来越敢想,越来越善问,越来越聪明。

二、通过弹性作业显示学生的自主性

“主体性就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行为的动机是自觉自愿的,行为的过程是自主的,行为的结果是独创的。”(陈心武《主体性教学及操作》)《标准》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了明确的界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起主导的作用,老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可见,自主是前提。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谈得上能动,进而上升为创造。

小学低年级的作业主要是抄写字词,我们在布置学生抄写字词时,可以灵活些,搞“弹性作业”。如有些字有的学生已经会写了,就可以让他们少写几遍或者直接不写;有的学生还不会写,就可以让他们多写多遍。布置其他作业也是如此。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业可以适当布置多些、难些;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作业可以适当布置少些、简单些。这样,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吃得饱”,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吃得了”。他们都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都能够有成功的喜悦,都能够有多余的时间来读读课外书籍,看看电视,听听广播,还可以到公共场所玩玩……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有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干劲,进而才会有能动与创造。“因材施教”早在古代就已经提出,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的。根据学生的知识差异和能力高低,让学生自由选择,练在学生不会的地方,练在学生想练的地方,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因材施教张扬学生的个性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为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个性得到而充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个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没有无主体的个性,也没有无个性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弘扬学生的个性,必须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我们的课堂应该紧张热烈、愉快活泼、宽松和谐、生气勃勃,让每一个个体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要让每个个体经历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让其个性不断地得到完善。第二,要根据每个个体的个性特点来培养。王守仁说:“圣人教人,不是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何国华、燕国材:《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P213~214页)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在课堂中要针对不同学生,善于把握住其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思索,标新立异,敢于冒险。这样,既有助于其个性的完善,也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克服自身个性中的薄弱环节,使个性完善。以上笔者从兴趣、质疑、自主、个性几方面谈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点滴体会,其中自主精神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它是培养创新的前提。

作者:闫月香单位:新沂市新安镇琅墩小学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语文教学融入德育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的工作。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脑已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各种违法、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版本,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见解:

1德育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课文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思想单纯、内心充满幻想、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这些都给了那些不良思想道德观念可趁之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为进行相关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汲取古人的思想精髓,帮助他们形成理想人格。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是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课文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祖国的一草一木,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如在教《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时,我结合课文从三个方面讲了为什么“劳动最有滋味”,特别在文章末尾强调“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让学生懂得了:劳动是没有贵贱之分的,自古以来,劳动就是光荣的,我们应“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通过明晰的讲评,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感染和教育。阐明其中道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课文脉络,拨动学生心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通过对桂林山水美景的介绍和欣赏,引导学生认识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同时,还组织学生到漠河县内的松苑公园进行了参观,各种百年的树种直冲云天。通过教师的简介,更加激发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发挥学生主体性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差距、年龄跨度、心理差异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是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中年级语文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的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在教低年级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

3德育教育要把握儿童特点,循循善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学生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天真纯洁、好奇、好表现,喜欢问、摹仿能力强,又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利用每节语文课,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中,明白事理,明辨善、恶、美、丑。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明白自己的角色,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学生只有虚心、认真、踏实的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了道理。

4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延伸教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真实事例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5德育教育要联系生活,指导日常行为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材中我们不但要用道德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认真落实好小学生守则。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导行。导行是讲和思的继续,必须适度,要求不宜太高,太高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过低又不能激发道德实践的愿望。它贯穿于班队会、体育活动、课堂内外等等。让学生用道德尺码去检验身边和社会上千姿百态的现象,明辨是非善恶,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好方法、虚心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把“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作为追求的目标,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以理服人,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情感人。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臻于完善。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引导

(江苏省溧阳市东升小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生活情感内容进行感知、判断和存储,从而在语文中熏陶自我情操,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更好地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情感引导的方法,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深刻感受到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感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引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在掌握字词句的基本使用的同时,更好地透过课文理解内在的情感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然而,情感的学习不能单靠讲授,它需要学生不断的自我感悟和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情感引导工作。

一、情感朗读,让学生从语调中体会情感

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一直都是小学语文非常注重的一个环节,然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小学生自身不喜欢采用的一种方式,在他们心目中,情感朗读有点丢人,没有了情感朗读,学生很难感受到字句之间的文化情感,为此作为教师应发挥好榜样作用,经常在课堂上以有表情的音调进行课文的朗读,从而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内容。

比如,在讲授《月亮湾》(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这篇课文时,教师用有感情的音调进行课文的朗诵,当读到:“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这句话的时候,教师故意将整个语气抬到较高,学生听到教师非常高耸激昂的朗读声后,意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于是用笔将这句话标注下来,随后教师朗诵完以后询问道:“大家能听出来这篇文章中的重点描写对象是哪吗?”学生回答:“桃树这一块”,教师说道:“嗯,非常好,谁能告诉我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我听到你刚才念这几句时的语气变得更加洪亮、更有激情。”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意识到我朗诵过程中的语调变化了,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我为什么这样做?”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由于教师的情感朗读,使学生想到了很多,他们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自己家园的农果树,想到自己曾经外出过程中的一些情景,渐渐地他们明白作者这句话的重要含义,即“突出家乡果蔬茂盛、土壤肥沃,暗示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有情感的朗诵才能得到。

二、故事讲授,让学生从故事中分享情感

很多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有时故事甚至会比课文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尝试多给学生讲趣味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其中的情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更好地与别的同学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情感的互动与分享。这样才能保障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所传递出的情感内涵。

比如,在讲授《小动物过冬》(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时,教师这样给学生说道:“冬天来了,我们人类都穿上了棉衣棉服,大家想知道动物们如何过冬吗?”学生说:“想知道。”教接着说:“既然都想知道,我就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两个小动物,一个是小兔子,一个是小刺猬,两只小动物刚刚搬到一起就成了好朋友,他们天天一起玩耍,一起吃饭,冬天到了,小白兔给小刺猬说要下雪了,我们要提前准备好吃的,不然下雪没法出去采食物了,小刺猬说:‘可是我们刺猬不用采食物啊,而且从明天起我们就不能一起玩了,我要去睡觉了。’小兔子感到很奇怪,但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大家自由地探讨为什么小刺猬要去睡觉,于是大家纷纷进行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之间有了心灵的交流,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回答出很多有趣的答案,教师说道:“看来大家对两只小动物都非常关心啊,好了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三、主题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同身受

教师可以以开展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中,以最近的距离接触课文中的情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内容。主题活动的开展应与课文内容相符,比如课文传递的是同学之间的友谊,那么活动主题就应是以学生为主的,如果课文内容传递的是对大自然的热感,那么活动主题就应是大自然。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真正感受到课文中传递出来的情感内容。

比如,在讲授《大禹治水》(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大禹治水的艰辛,在全班开展“我心目中的大禹英雄”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资料收集阶段,需要学生根据大禹这一人物在网络上、书籍上寻找各类信息,并引导学生将找到的信息以简单的形式记录下来;其次是资料展示策划阶段,即考虑如何更好地将找到的资料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绘画、唱歌、拍照片等,只要能记录下自己找到的资料即可,一个环节就是大禹形象展示环节,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前期准备将自己心目中的大禹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让大家从更为的角度认识大禹这一人物,从而更好地在活动中感受到大禹这一英雄的伟大事迹,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情感认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适当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参悟课文中的情感内容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朗读、故事讲授、主题活动等方式开展各类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感交流活动中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识字量少,还不能阅读纯文本书籍,而@个学段又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都至关重要。绘本以精美的图画、生动的语言牢牢吸引了学生,通过想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要比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因此,在“绘本阅读”逐渐“走红”的今天,它已经逐渐渗入到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绘本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绘本不但可以帮助其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而且可以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的效果。那么,儿童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一、激发兴趣化低能为高效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长篇的纯文字阅读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及排斥的心理。著名作家曹文轩曾说:“ 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真正的读书兴趣。”学生通过绘本图画的直观表现力,可以尽情地在简单的文字中展开自己无穷的想象。每一次对绘本中人物、动物的语言、动作、内心的揣摩都是一场奇幻想象的历程。

如:在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封面上画着一只母鸡在悠闲地散着步,却被一只饥饿的狐狸悄悄地盯上了。孩子一看到这就开始大胆猜想母鸡是怎么战胜狐狸的呢?有的说母鸡找来了其他小动物帮助她赶跑了狐狸;有的说母鸡察觉到了狐狸的行踪就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有的说狐狸在捕追母鸡的过程中自己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绘本中直观生动的图画调动孩子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五花八门地想象,由此可见绘本故事中简单的情节,真是给孩子们预留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孩子们大胆想象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拓展了原作品的内涵。

此外,绘本故事以图画为主,生动活泼的图画,也能使孩子们身心愉悦。孩子们的思维跟随着充满童趣的图画而变化,不知不觉中阅读变成了一件轻松而有意思的事情。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形成了稳定高效的阅读习惯。

二、由简单到丰富提升语文素养

儿童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图画来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对图画的理解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识记画面上的文字。用口语复述绘本的故事内容,建立文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逐步从图画的世界进入文字的世界。儿童早期阅读应该主要以非文字的图画( 或符号) 材料为主,而阅读图画能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起来,从而帮助儿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表演绘本故事,儿童绘本给孩子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边读边演,更利于孩子与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获得真切地阅读体验。学生在尝试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书面语和口头语的转化过程中,语言水平也得到了发展。并且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拓展延伸绘本阅读活动,一方面在表演中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对绘本故事的改编,不仅能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更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听说读演拓展语文资源

研究台湾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赵镜中认为当前两岸语文课堂教学太拘泥于语文教材,而导致语文教学水平不高。我国著名语言大师吕叔湘也曾说过:“ 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儿童绘本在题材上是多元的,能够拓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促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能够借助绘本提高孩子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某些课文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能理解死亡的意思和生命的可贵,课前就可以介绍与死亡相关的绘本作品如《别了,艾玛奶奶》,艾玛奶奶以拍照的方式记录了她生命的历程,故事是以一只小猫的视角来讲述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又如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是以“ 朋友” 为本单元的主题,为帮助孩子们地理解朋友的概念,学会与人交往,可以补充阅读《我有友情要出租》、《青蛙和蟾蜍》等儿童绘本。再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还不能理解和掌握“ 爱、痛苦” 等抽象的词语,儿童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建立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图示。在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兔子和小兔子通过肢体语言的变化来表达对对方的爱,使孩子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感受爱的内涵,升华爱的本质。

又如: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我让孩子读完这个故事之后,先找人讲述出故事:一只孤独的大猩猩想要通过出租友情的方式来交朋友。有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咪咪租到了大猩猩的友情,她每天都来找大猩猩玩游戏,不管是猜拳游戏还是互相踩脚游戏都有趣极了。然后找孩子把故事演出来,孩子们从“大猩猩”和“咪咪”的互动中感受到乐趣也体会到友情的可贵。虽然咪咪离开了,大猩猩感到很寂寞。但孩子通过表演发现还有一只小老鼠始终陪在大猩猩的身旁,这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其实朋友就在我们身边,自己要学会主动去寻找。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通过听、说、读、演等几个环节,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另一方面也使语文的课堂得以有效的拓展。

新西兰教育家多罗西・ 怀特说:“ 绘本读物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认识到绘本阅读对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开始致力于推广绘本阅读,越来越多一线语文教师也开始将儿童绘本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绘本,能更好地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其益处妙不可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