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摘要: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是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从当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高职专业课设置向着合理化发展,形成完备的高职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形成系统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我院财务管理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较大的弊端是缺乏双向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繁多的书本知识。这种以教材为中心,理论知识传授偏多,实践环节较少的授课模式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和发挥,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1.2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涉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以西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主导,这类教材存在一些问题:(1)忽略了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我国的特殊国情等因素;(2)忽略了经济发展处在不同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网络战略、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经营、电子货币形态的资金管理、网上金融等应运而生,资本经营、无形资产的决策等重要问题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又加上缺少规范的财务管理实训教材和相应的实验室等,使学生得不到实践锻炼,毕业后难以胜任具体岗位。以南华工商学院为例,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教材采用中国注册会计师编写的财务成本管理教材,这种教材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基本上没有实训项目,即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90课时设计30课时的实训,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训条件难以仿真,一般教师授课时辅以案例或通过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和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课程集中实训,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室做大量的案例分析题和计算题,而这些题目通常是练习性的,学生仅需要运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所给的数据进行简单演算就可以解决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相差太远,难以达到真正实训、提高学生技能的目标。

1.3定量分析操作性差,实验条件欠缺,教学准备乏力

在财会专业中,目前高职教育往往只建立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的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基本没有。另外,也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多数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大多数实习基地基本上以培养学生做账的能力,财务管理的相关能力如财务分析、财务信息采集、财务决策、财务预算等,在实践实习很少涉及。以该院为例,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财务管理教学工作,没有参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

1.4考核评价方式单调,难以考查学生实际的能力水平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为辅。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大多采用闭卷形式,平时考核主要包括作业和课堂表现。以该院为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占40%。但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和计算非常繁多,而难以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考试中完成,因此期末考试只能考核学生对于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真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只是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也能考出较满意的分数,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上的投机取巧,有悖于教学目标要求。因此如何设计考核方式,既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又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也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

2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2.1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项目化

根据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定位及教学要求,在教学上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为中心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在操作财务管理各项目的过程中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每一个项目可以从职业能力、内容安排、能力要求、任务分配、调查分析和项目评价等6个方面来设计,以项目投资决策项目为例,其项目化之后的内容设计如表1。这种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设计项目任务的项目化设计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财务管理各项目的过程中完善财管理论知识,提高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引入ERP沙盘实训,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可以投入一定资金构建ERP沙盘实训室,ERP模拟沙盘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涉及一个制造型企业的战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与安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分析等各个方面的信息。ERP模拟沙盘教具主要包括6张沙盘盘面,代表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基本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这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讲师评析-->学生感悟等一系列的实验环节,其融和理论与实践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设计思想,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2.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EXCEL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整个财务管理课程中涉及的公式和数学模型至少有100个,对于层次不高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掌握这些晦涩的数学模型,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如何能较好的把EXCEL基本功能和财务管理的内容灵活有机地结合,学生可简化其繁琐的计算过程,而将精力集中在根据EXCEL的计算结果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财会工作效率与效果。

(2)建立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三阶段教学模式,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课程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案例教学的讨论和剖析,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训教学环节,则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要求其独立收集资料,完成财务管理的实训报告,教师只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关键是案例的引入、分析、解决问题,其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到第三阶段学生的实训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

(3)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笔者在实训教学中,尝试将一个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6~7人,以小组为单位,虚拟地分给每个小组注入一定资金,要求学生虚拟的“创设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如何在以实现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的引导下做出合理决策。通过设计多种情景,让学生的创业面临筹资、投资、资本运作、资金周转等财务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调研、分析问题,找出适合自己创业项目的决策方案。然后要求各个小组制作PPT展示其成果,由组长陈述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从2009年至今,有6届会计专业的学生实施过该方法,其教学效果非常好,因为这样的创业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两个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将自己的方案付诸实践,并取得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

(4)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师生、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21世纪是网络时代,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现代化技术,建立微信、QQ群、讨论组、facebook等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笔者长期建立微信、QQ群和facebook这种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除了跟同学交流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也沟通交流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反映来看,教与学的效果不错。利用这些实时通讯工具展开网络协作教学,实现网上答疑与问题讨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交流工具。

2.4建立财务管理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以评价学生职业能力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目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以考试成绩为学习目标,注重答题水平提高,课后的学习仅仅针对考试内容,长期下来,这种应试的逻辑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评价也未发挥其“指挥”的作用。为切实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应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重点关注过程性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通过小论文、课堂表现、调查报告、实训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来强调,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8年来,通过课程内容项目化、引入ERP沙盘实训、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财务管理的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财务管理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以培养和造就适应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还需其他方面的有效配合,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教学的规章制度等,教师认真负责、不懈的努力,只有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才能提高学生在财务管理的实践技能和未来的职业素养。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期望达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孙影 单位:南华工商学院金融系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高职财务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法论文

本文所说“项目教学法”,是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为特色的“理实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采用“项目教学法”主体形式来综合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围绕设定项目的实际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需要指出的是,“项目化教学”采用项目载体来驱动“教学做”,作为手段特征,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法。

一、目前财务管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现有版本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编排不尽合理,与统计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的内容存在重复;二是,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互动设计不便,学生消极被动,教学氛围沉闷;三是,财务管理概念抽象,理解困难,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情境支持,缺乏业务流程体验,实训不足,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在实际岗位上往往感到茫然。

(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应该结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典型任务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财务管理内容核心是筹资、投资与收益分配,职能重心是决策、计划与控制。我们着重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工作过程,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项目,围绕企业资金运动流程,每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或任务,理论实践一体教学。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财务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时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角色体验、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主要是源于行动导向理念下衍生的各种方法。其中项目教学法融合了其他几种方法的优点,可操作性强,成为“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灵活综合运用其他几种方法手段。

二、财务管理“项目教学法”的尝试

(一)确定项目首先,教师根据相关专业教学计划、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项目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作提示描述,其次,由学生自主选取项目,形成项目组。分组教学是项目化教学基本的组织形式,学生自由组合后教师可适当调整,个性能力互补搭配,推举组长。尽可能选择真实企业案例,比如,我们以樟树市四特酒公司、仁和药业公司为案例,进行了应收账款管理项目的教学。

(二)制定计划引导小组讨论并搜集项目信息,制定可行的项目计划。这一步骤可以通过介绍网络资源、发放图书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是教师讲解引导制订。比如,应收账款管理项目计划:责任分工、明确流程规范、实施控制。

(三)实施计划学生按计划逐步完成项目,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协作学习,相互配合,要求学生遇到问题时先想办法自主解决,才寻求帮助。教师观察、监督,适时和学生探究合作,发挥教学机智,把握指导时机。比如,引导学生分析应收账款管理的影响因素,体会如何才能实现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

(四)成果展示项目任务完成后,将各小组的项目作业、图表摆在一起,师生共同参观交流。比如,把收集的市场企业信息资料、有关财务报表、有关销售数据、当前银行利率和折扣条件等素材进行展示,交流当前形势下为企业选择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决策方法的合理性,谈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的重要性体会等等。

(五)教学评价一是,对项目成果评价。二是,对学生表现情况评价,如个人参与意识、小组合作精神。注意重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从教师、小组及个人三层面进行。比如,我们自制了项目化教学评价表,方便量化操作。

三、财务管理“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一)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太主动;学生是观众,太被动。在项目驱动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学生成为主角,消除了依赖性。创设教学资源和情境是项目化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二)双师教师要求项目化教学要求“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组织能力,积极参加企业的专业实践,积累教学项目。

(三)课程改革趋势未来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是知识的“无机”排列组合,而是承载于项目的“有机体”之中,职业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方式将成为主流。项目化教学贯彻“工作引领、项目驱动、学生中心”的理念,财务管理课程可以通过选择设计“典型项目”来涵盖教学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点,以项目布局来构筑课程、乃至专业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思路,不久将有望实施。

作者:肖玉秀 肖武 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论文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财务管理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教学任务。由于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或受条件所限,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任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当中很少有本专业毕业的教师(我校职业学院担任财务管理教师中只有一名是本专业毕业的),更谈不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因此,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均给教师授课带来难题。一方面,教师自身感觉授课标准难以把握,其难度大大限制了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感受到的难易程度也不统一,从而学习效果不同,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习满意度。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均有大量的计算公式,而且众多的公式中,有很多的公式前后紧密相连,若前面的公式掌握不够牢固,就不能熟练地计算,那么后面的计算内容就无法掌握。典型的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在资金的时间价值中复利现值和终值、普通年金现值和终值、先付年金现值和终值,递延年金现值等内容的计算是证券和项目等投资决策等内容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资金时间价值部分的内容,这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基础。另外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有些内容必须采用数学模型来推算出结果。例如: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存货模型等。所以没有学生的应用和掌握,众多公式、数学模型的理解和记忆对他(她)们来说,确实是巨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部分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文科生来说(我院大部分学生是文科生)难度尤其大。除此之外,学生中存在一种片面认识,认为财会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只要学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就行了,所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这些课程上,而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只以考试过关为目标。据已毕业学生的简单跟踪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200多名财会专业学生),参与企业财务管理预测工作的仅仅占2.5%。学生的这些自身原因不仅导致了财务管理课程基础知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公司筹资、投资、股利分配及营运资金的管理等几大方面的内容,其中筹资、投资及营运资金管理部分章节多,内容丰富。老师要讲清楚每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消化、掌握相关知识点,需要较多的课时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事实上,现在一般高校的课时安排相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来说是不够的,因此,在有限的课时下(一般为68课时),老师只能讲授其中部分内容,影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或者老师为了保障整个教学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只能加快讲授的速度,学生理解、消化、掌握起来就非常困难。因此,教学课时的有限性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繁多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缺乏案例教学,影响学习效果

财务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校学生大多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和财务相关工作,更没有对企业或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学习财务管理理论确实具有一定难度。学生不易体会本课程的实用性,误认为用途不大而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学完财务管理之后,不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同时,很多高职因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财务管理课堂上存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过多(我院讲授理论知识58课时,占总课时的86%,讲授案例10课时,只占总课时的14%)、案例针对性不强、覆盖范围小、偏向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案例教学总量不足,没有很好地实施实践性教学,所以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教材更换频繁,影响教学内容的巩固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传授知识最直接的工具,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及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深化教育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其内容需要随着财务制度等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新财务管理教材内容、用新教材更换老教材、教材品种多等现象,是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知识更新的需要。但是,该门课程固定的公式和预测模式较多,并且需要大量的数学模式及具体例题来完成教学内容。如果高职财务管理教材每年更换新教材,任课老师更新课程体系过于频繁,这不仅在备课环节,教学环节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更新工作,还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巩固。

二、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启发很大,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高职院校重视现有财务管理教师的培养,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师,不仅精通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而且必须精通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关知识。为了加强财务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财会类专业现有师资中选择年富力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专门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进修,使他们既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当的财务管理知识,这样在授课时完整的传授专业知识,加强各知识点的连贯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确保现有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二)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基于企业角度研究财务管理,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对一般经济理论课和专业课起着衔接作用,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不仅是会计、财务管理、税务、金融、证券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投资与理财等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对财经类学生的发展和以后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是整个财经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对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大该课程开设的覆盖面(目前有的高职院校仅限于财会类专业开设该门课程)。同时,利用讲座,座谈等方式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端正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利用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基础性的财务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的发挥专业知识。

(三)强化情境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当前的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管理学科,也是一种理财学。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性质,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的主题意识,不断创设各种情景案例,让学生成为此场景中的“当局者”,身临其境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教学当中对投资、筹资、资金使用和分配等四块内容进行情景设计,情景可以是对实践的模拟,也可以直接采用真实案例。教师在课堂开设典型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堂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不断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建立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选用适当教材,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选用教材时,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同时选定与教材配套的案例或习题册。如果条件允许,好由院校教学部门组织有关专业老师,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及配套案例习题,方便不同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现有财务管理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加强各知识点的连贯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目前的财务管理教材对章节的内容编排普遍一致,都是在财务管理概述之后立即进入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学习。这一章的内容的确对财务管理来说十分重要,但学完之后要跨越两、三章之后,在项目投资管理这章中才能得到应用。这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多半在接触项目投资管理时已忘记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教师在费时费力的讲解后,只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把时间价值调整到资金需要量预测这章之后,使得知识点之间能更好地衔接,把知识点串联起来,保障学习的连贯性。再如,在讲解筹资方式时,如果将资本结构内容纳入该部分内容讲解,则会逻辑性更强,结构更合理。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财富日益增加,全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因此,顺应市场的需求,学生学好财务管理课程就非常有必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财务理论与理财方法上也需要逐步同国际惯例接轨,这对整个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解决现有问题,还需要教师积极努力,改进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质量。

作者:格仁其木格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论文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现状

案例教学在我国《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已经开展十多年,基本内容与流程已经形成,为设计案例课程、组织课堂案例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课前需要设计案例课程。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及时步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一般是按模块进行,需要根据不同模块教学内容,选择相对应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案例,即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从课外根据企业实际选择有针对性、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案例。组织课堂案例教学,一般流程为: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分析总结。其中案例引入主要通过与学生打招呼、布置阅读材料、介绍趣闻轶事、介绍本次课的教学活动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则需要在案例呈现前将问题提供给学生并让学生围绕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案例呈现一般采用人物角色扮演、互动式电脑模拟、互动式影碟播放、录像小品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将案例告知学生;呈现案例之后则需要进行围绕创设的引导性问题进行案例讨论,一般是按照讨论开始讨论高影响力问题提出备选方案讨论实施策略的流程进行,讨论中允许结论不一致,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分析与总结,以强化前述内容,并对案例讨论中的长处与不足进行讲解,提示后续的案例,下发参考资料,为下堂课的教学提供准备。在案例教学完成之后,还必须进行案例教学的评价,一般需要从学生、教师、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依据有案例分析测验、案例分析报告等;对教师评价应以自评为主,同时建立管理者、同事、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一般从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两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对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案例材料质量、案例讨论效果进行评价。

二、《财务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一)案例选取问题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收集、加工、整理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分析,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历不足和时间精力限制等问题,在教学中一般使用案例教材等间接案例材料,这些案例的目的性、时效性、典型性都很突出,但缺点是学生对案例的背景缺乏了解,不能很快融入案例情景,对案例所处环境的不熟悉导致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不能有效的符合实际。此外,在《财务管理》案例中,多为示例性案例,研讨性案例比较少。示例性案例多为某个知识点的实践应用,多有明确的结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有限。

(二)学生参与问题

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和讨论,观点碰撞,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普遍存在沉默、搭便车、偷懒现象。在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堂案例讨论中,经常遇到大多数同学沉默,习惯作为旁听者和接受者,而不愿意表达自己观点,老师成了课堂的主角,这种局面非常尴尬,最终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团队协作中,经常还出现部分同学承担大部分工作,另部分同学搭便车;此外,由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多为经典案例,很容易通过网络等手段找到相关分析资料,这样部分学生偷懒,不去自己分析,直接借用别人观点。

(三)其他问题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开展案例教学、授课人数多、教学场所不合适、课程时间有限等,这些也都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资料的间接性使得学生很难融入案例情景,对问题所处环境和约束条件认识不深,间接导致学习者对问题不够明确;教学实施中的问题直接导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欠缺。所以合理选择案例资料和科学组织教学实践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学生自制案例教学的引入

(一)学生自制案例教学

学生自制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自己完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从案例编写到教学评价,同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及时,案例资源丰富,案例情景熟悉。学生自制案例主要来源于学生参加的一些学术性竞赛活动或生产实习过程,如“挑战杯”创业策划大赛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此外在生产实习环节也可有针对性的搜集实习单位的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典型问题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资料来源丰富,涉及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筹资管理、企业运营、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而且由于学生全程参与,掌握及时手资料,案例构建相对简单,对问题所处环境也比较熟悉,能够更容易融入案例情景,明确案例问题。第二,通过学生自制案例教学,将学生能力培养从案例分析阶段扩展到案例编写、分析阶段。其中案例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更胜于案例分析过程,尤其是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策划大赛的一些案例,如某位同学将“挑战杯”创业策划大赛项目制作成案例,该项目是氯碱厂废料为原材料,采用自主研发的硫酸钠精制工艺加工硫酸钠产品,该案例详细介绍了技术和产品优势,并通过调研做了市场前景、初始投资、产品定价、成本构成及期间费用分析,由此做了10年的预算,然后通过计算现金流量,进而计算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还针对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相应风险控制分析。学生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调研和不断修改,涉及知识点包括投资、筹资、利润分配、预算管理等理论,而且还包括了管理学、法律、市场营销等内容。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对企业设立、经营所涉及知识大量涉猎,通过案例编写,能够使学生对所涉猎的知识系统化,认识更加深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第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高。由于案例多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的各种比赛,学生更愿意将其自己的想法进行展示,此外,将创业计划竞赛项目同案例教学结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听取意见,也是学生完善自己竞赛项目申报书的良机。

(二)学生自制案例教学的设计思路

案例编写。案例编写是学生自制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需要由学生提出案例主题并交由老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学生在案例材料中需要提供案例的来源、背景资料、设计的依据(包括核心问题、拓展问题、知识背景)等资料。教师给予指导和咨询,并对案例设计的问题进行把关。教学实施。学生自制案例教学的实施有两种自问自答型和我问他答型两种模式:前者是学生自己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除需要提供案例背景资料外,还需要提供案例分析报告;后者是由案例制作者提供案例资料,其他同学进行案例分析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制作者对案例分析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学评价。评价主体是全体师生,评价客体是案例从编写到分析的全过程,主要对案例资料的详实性、案例分析的科学性、涉及知识点的广泛性、组织分工的合理性和对其他同学的启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财务管理》学生自制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一)正确处理教师、学生的角色分工

在学生自制案例教学法中,要注意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主要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整个教学过程虽全程参与,但应主要负责审核、引导和评价,尤其是在案例制作中,要对案例资料进行把关,保障资料的真实性和问题的科学性。

(二)多种教学案例结合使用

在案例教学中,注意学生自制案例与其他案例的结合使用。受限于知识储备和调研能力,学生自制的案例往往只适合《财务管理》课程一部分内容的案例教学,如投资决策分析、存货决策等,像资本运作等涉及较多法律、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及企业内部问题,难度较大,学生自制有较大难度,则需要运用原有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三)科学组织,合理分工

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全程积极参与,才能对学生起到启发、锻炼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组织,对同学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保障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多采用点名发言、相互点评等方式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张自伟单位:滨州学院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论旅游饭店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旅游饭店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 培养复合型旅游财务人才, 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旅游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实践性教学在整个财务管理教学安排中的比重, 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是旅游饭店财务管理教学理论结合实际的客观要求。

一、开展旅游饭店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1.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连续地、系统地进行记录和计算, 并根据记录和计算的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主要是一种记录过程, 侧重于簿记, 记录过去的实际, 供财务进行分析、预测、决策。财务管理更多的是讲“ 决策”的问题。

在教学上,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虽在概念上各异, 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两者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一方面,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没有正确完整的会计资料, 就不可能有科学的财务分析; 另一方面, 财务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必然发展, 只有从核算阶段发展到管理阶段, 才能达到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更何况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职能通常是由同一个部门———财务部来完成的。

2.开展旅游饭店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旅游饭店的财务管理是饭店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能地反映饭店经营状况, 又能集中地反映饭店经营的经济效果。作为旅游饭店的财务管理不仅要有簿记、处理数据、提供信息, 而且还应运用信息预测未来, 参与决策, 掌握动态, 进行控制、分析效果, 考核业绩。运用财会工作的原理和一系列的方法技巧, 充分发挥管理上事前反映、监督和决策的作用。

实践性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它具有验证性的特点, 即对已有的科学结论的某种理论加以重复验证, 以便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对旅游饭店财务管理进行实践性教学, 使学生在掌握饭店财务所需的会计、出纳、内部审计, 以及客账结算、外币兑换等业务处理的基础上, 模拟旅游饭店的财务工作系统, 将会计知识与饭店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熟悉和运用旅游饭店相关的财务工作方法, 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二、目前旅游饭店财务管理课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专业认识, 跟不上旅游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发展我国酒店的供给量随着需求的扩大而快速增长: 1978 年底, 我国旅游酒店仅有 137 座, 客房 15539 间, 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宾馆和招待所; 至 2006 年底, 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达到13378 家, 同比增长 11.26%。其中四、五星级饭店 1698 家, 增长 19.16%, 一、二、三星级饭店 11680 家, 增长 10.20%, 因此迫切需要大量旅游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

旅游饭店业的经营与工业、企业、制造业以及同为服务行业的零售业在财务流程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正常经营的饭店,它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例如,客房产品不能贮存, 客房在建成后, 以成品资金形成存在, 其价值必须通过零星分散的出租来补偿; 同时旅客购买客房产品时, 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消费, 重复消费必须重新购买。按照国际惯例, 旅客住宿时间的一切开销, 可赊销记账, 待离店时一次性结清付款。因此,饭店财会部门的对客结算、外币兑换工作必须昼夜有人值班服务, 在旅客进店办理住宿登记手续开始, 一连串的交易行为如用餐、电话、洗衣等所发生的费用要立即记入旅客账户, 一切账务都必须在客人离店以前迅速完成, 无误, 不论旅客何时离店, 都能立即办理结账工作, 防止出现错账、漏账、逃账。财会部门夜间必须有值班会计结算当日账目, 编制有关的营业报告。

2.过分强调会计核算, 忽视财务管理旅游饭店财务管理工作, 包括了大量的会计核算, 它包括饭店财务部对全饭店和饭店各部门历年来所做的详细的统计资料、核算资料以及大量的各种原始记录。饭店财务管理是做好各种财务计划, 组织好日常会计核算, 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 以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分析, 为饭店的经营管理服务。目前的财务管理课仍偏重对会计核算“ 簿记”工作的教学, 忽视财务管理相关内容的包括计划管理、资金管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利润管理等方面的教学。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基于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研究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设置上的缺陷

培养目标是现代教育的定向标准,是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采用教学方法直至确定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指导目录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也不够,存在以下缺陷:1.目标设置过于笼统,不便于分层掌握和操作。2.不利于学生树立合理择业观念。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误以为自己经过四年大学学习,就是高级专门人才。选择职业“就高不就低”,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状态不合理。3.将素质教育目标与专业技术目标相混同。大学是一种素质教育、通才教育,而非职业或成人教育。4.不利于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尽管我国已向市场经济转轨,但培养目标错位,导致教育观念落后,教师素质得不到快速提高。授课内容,不能结合我国企业改革实际,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应用能力更差。

(二)课程体系设计上的缺陷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复杂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他知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地理与自然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知识的了解,品德与修养,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等。涉及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明显不足。

1.重技术教育,轻素质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比例失调,很少有开设“职业责任”之类的课程。2.主干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3.重实务类课程,轻理论类课程。本科教育是奠定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阶段。要求学生掌握财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较宽的相关专业知识,而基础课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4.不同层次教学内容衔接差,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抑制了学生的潜能。高校选用教材未能区别本科生与夜校,与研究生的层次;教学方法上是满堂灌”;教学手段上较少用电子化教学设备。这些都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课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均设置会计课程,恰恰财务管理与某些会计课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从内容到方法体系存在着边界交叉和内容重复现象。这种局面不利于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优化,导致资源浪费,给教学带来困难。降低学生的专业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上过于呆板划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例如,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与选择性有机地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实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在教学手段上,仍是“黑板加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深入系统地研究该专业的改革问题是我们作为财务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基于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基本构想

(一)确立科学的财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反映本科教育特点、适应新形势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为此,财务管理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和素质、广博和精深知识结构及多方位能力结构,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应具备三个特点:其一,提倡素质教育;其二,在就业导向上提倡实务工作、教学、科研三者兼顾;其三,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注重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正确界定财务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1.财务管理与经济学的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表现为财务经济学,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再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的资本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综合性管理。2.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关系。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会计是对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信息管理。财务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3.财务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表现为企业财务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本进行配置和利用的资本运作活动。4.财务管理与财政学的关系。财务管理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价值管理,而财政学是在国家财政体系中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宏观价值管理,财务管理是价值管理中的基础环节。5.明确界定: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将财务管理分为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门课,这在各高校基本已形成共识。但是,如何界定这三门课的具体内容,还是没有定论。有关这三门课的教材很少,即使有些学校出了教材,但在内容上也是各式各样。特别是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划分较为模糊,如何既避免相互重复,又要能体现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很难把握。笔者认为,这三门课程之间要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又要体现财务管理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具体表现如下:

(1)初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入门课,应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对财务管理这门学科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学习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应包括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但不应过于深入和具体,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财务管理概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财务管理体制等。②财务管理环境,介绍企业组织类别、金融市场一般原理、有效市场假说与信息对称性问题、企业税收制度等。

③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详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计算,系统讲解单项资产风险与收益、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④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阐述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简单应用。⑤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概括描述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筹资类型、资金成本、资本结构;投资环境、投资决策的分类、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现金流量的计算等。

(2)中级财务管理是在初级财务管理基础上,更深入、系统、地介绍财务管理的专门知识,为详细地阐述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即资金筹集管理、资金运用管理、资金分配管理。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①资金筹集管理,详细阐述权益资金筹集、长期负债筹资、租赁筹资、流动负债筹资等各种筹资方式的特征、具体操作过程并对不同筹资方式加以比较和评价。②资产管理,系统介绍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的各种方法。③投资评价,系统讲述长期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及案例运用,通过计算证券投资价值对证券投资进行评价。④股份公司盈利分配,主要包括:各种股利形式的比较、股利政策、股份分配理论、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等内容。

(3)高级财务管理是在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开设的较高层次的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成果,并对财务管理的一些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使同学们对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有更深的认识。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和补充,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高级财务管理应有以下内容:

①资本市场下的财务理论综述,系统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市场条件下的主要财务理论,如有效市场理论、现值分析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学说等;②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针对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新的理财环境的变化,提出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③财务管理的特殊问题,着重介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企业购并财务管理、所有者财务、通货膨胀下的财务管理等。

(三)及时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具备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案例将某一个真实的单位和组织引进课堂,向学生呈现出该单位所面临的问题或需要做出的决策,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环境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财务管理学科在高等院校中作为一个本科专业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分高等院校开始试办的理财学专业,到了199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才把理财学正式列为一个单独的本科专业。我国目前的财务管理专业是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而新设的一个本科专业,是将原来的“理财学”和“资产评估”两个本科专业归并后而形成的,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过去,往往把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某一学科,如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或经济学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现在作为独立的本科教育的专业进行建设,必须科学、合理且系统地设置财务管理学科的专业课程,一方面要突出财务管理学科专业特色和独特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财务管理与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和相近专业的联系。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nvs678 { display:none; } 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数量巨大,超过了企业总数的99%,对gdp以及税收贡献率分别是60%和50%左右,并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国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因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以及发展时间短、管理基础薄等现实发展条件,使其迫切需要一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其当家理财、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更加迫切。但目前国内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都是针对企业一些共性特点与普遍要求而设计的,没有考虑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特殊性和具体岗位要求,因此,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需要,研究与探索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广泛的借鉴价值。

一、中小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特殊性

1.职能设置综合化。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较单一,一般不像大型企业那样独立设置财务管理部门,往往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合二为一,这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更为和综合。

2.筹资渠道较单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发展。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筹资方式选择上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及银行借款,从资本市场上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融资难度较大。 

3.资金流向对内投资为主。大型企业资金充裕,多元化的投资降低了其投资风险。而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因此其投资方向往往集中于内部建设上。

4.资金流量小、周转慢。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信不足,在采购环节多以货币资金结算,而在销售策略上,为增强竞争力更多采用赊销措施。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相对短缺,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速度缓慢。

5.财务决策短、平、快。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职责不清,决策权相对集中,其利润分配有别于大型企业,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统筹安排。

中小企业的以上财务管理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在掌握财务管理一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必须结合企业特点与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在管理能力、决策分析重点以及知识与技能结构上,更要突出专业化、专门化和综合化要求。

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普遍性问题

1.实践内容单一,脱离现实岗位要求,难以实现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目前,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主要以大型企业为蓝本,以成熟企业为背景,实践教学是按照理论教学体系进行内容、方法与考核安排的。而中小企业明显不同于大型企业的发展特点,普适性的实践内容设计与安排,致使培养的学生缺乏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的基本掌握,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要求,更难以认同中小企业组织与管理文化。 

2.教学主体单一,学习者主体作用未得到发挥,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动性未充分激发。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方法虽有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切实体现,老师在实践教学课堂上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做出正确答案的传统思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教师过于依赖既定方法,无法发挥教与学的两个主体作用,尤其是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更易受理财环境、政策变化的影响,更需要其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独立分析、判断与学习能力,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与知识迁移的要求。

3.考核手段单一,结果评价占主导,无法反映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水平。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对财务管理实践考核主要采取结果评价方式,对实践过程、团队协作、方法创新等几乎没有关注,更没有对学生职能素养给予考量与关注,使得实践教学过程脱离实境,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努力效果与投入程度,更重要的是偏离了真实的岗位职业特征以及文化要求,使学生缺乏参与实践、面向未来的积极性。

三、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实践模块设计,要在知行合一基础上,突出适中、够用原则。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块在针对其财务管理特点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岗位实务要求,在保障财务管理实践模块适中、够用的原则下,将会计核算等实践模块有机嵌入,体现适中、沟通要求。

及时,认知模块突出企业特性与文化。开课前要组织学生深入中小企业,了解企业特点与组织文化。通过观察、了解和置身中小企业现实工作氛围中才能对其机构设置、生产流程及财务活动有理性认识,形成学生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岗位要求的初步认识,树立职业发展兴趣和掌握未来职业方向。

第二,专业模块要突出多样化能力与知识的融合与兼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综合化决定了其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与技能综合化要求,而且考虑中小企业招聘的财务管理人员最初主要是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开始的,因此,其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核算与分析能力的特点,在专业技能模块设计上要做好两方面能力与技能的融合与兼顾,一是会计核算与分析模块内容按照中小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训练学生按《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利用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完成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发展前景,并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的决策者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信用及税收筹划实践模块出于中小企业市场竞争需要多采取赊销政策,训练学生能够根据客户的购货量、货款支付的及时性等信息评估客户信用,权衡利弊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的能力以及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税收筹划的能力。训练模块内容包括中小企业赊销额度的设定、信用标准的比较、收账政策的制定及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等。三是投融资实践模块处于中小企业资金的有限性,其投资主要用于对内的新产品开发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特点。培养学生筹资渠道开发和筹资方案设计能力,以解决中小企业的筹资瓶颈问题。训练模块内容侧重对租赁融资、典当融资以及企业内部新产品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设计等。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基于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研究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设置上的缺陷

培养目标是现代教育的定向标准,是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采用教学方法直至确定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指导目录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也不够,存在以下缺陷:1.目标设置过于笼统,不便于分层掌握和操作。2.不利于学生树立合理择业观念。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误以为自己经过四年大学学习,就是高级专门人才。选择职业“就高不就低”,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状态不合理。3.将素质教育目标与专业技术目标相混同。大学是一种素质教育、通才教育,而非职业或成人教育。4.不利于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尽管我国已向市场经济转轨,但培养目标错位,导致教育观念落后,教师素质得不到快速提高。授课内容,不能结合我国企业改革实际,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应用能力更差。

(二)课程体系设计上的缺陷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复杂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他知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地理与自然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知识的了解,品德与修养,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等。涉及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明显不足。

1.重技术教育,轻素质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比例失调,很少有开设“职业责任”之类的课程。2.主干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3.重实务类课程,轻理论类课程。本科教育是奠定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阶段。要求学生掌握财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较宽的相关专业知识,而基础课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4.不同层次教学内容衔接差,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抑制了学生的潜能。高校选用教材未能区别本科生与夜校,与研究生的层次;教学方法上是满堂灌”;教学手段上较少用电子化教学设备。这些都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课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均设置会计课程,恰恰财务管理与某些会计课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从内容到方法体系存在着边界交叉和内容重复现象。这种局面不利于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优化,导致资源浪费,给教学带来困难。降低学生的专业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上过于呆板划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例如,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与选择性有机地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实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在教学手段上,仍是“黑板加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深入系统地研究该专业的改革问题是我们作为财务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基于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基本构想

(一)确立科学的财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财务管理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反映本科教育特点、适应新形势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为此,财务管理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和素质、广博和精深知识结构及多方位能力结构,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应具备三个特点:其一,提倡素质教育;其二,在就业导向上提倡实务工作、教学、科研三者兼顾;其三,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注重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正确界定财务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1.财务管理与经济学的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表现为财务经济学,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再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的资本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综合性管理。2.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关系。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会计是对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信息管理。财务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3.财务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表现为企业财务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本进行配置和利用的资本运作活动。4.财务管理与财政学的关系。财务管理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价值管理,而财政学是在国家财政体系中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宏观价值管理,财务管理是价值管理中的基础环节。5.明确界定: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将财务管理分为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门课,这在各高校基本已形成共识。但是,如何界定这三门课的具体内容,还是没有定论。有关这三门课的教材很少,即使有些学校出了教材,但在内容上也是各式各样。特别是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划分较为模糊,如何既避免相互重复,又要能体现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很难把握。笔者认为,这三门课程之间要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又要体现财务管理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具体表现如下:

(1)初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入门课,应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对财务管理这门学科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学习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应包括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但不应过于深入和具体,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财务管理概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财务管理体制等。②财务管理环境,介绍企业组织类别、金融市场一般原理、有效市场假说与信息对称性问题、企业税收制度等。

③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详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计算,系统讲解单项资产风险与收益、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④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阐述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简单应用。⑤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概括描述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筹资类型、资金成本、资本结构;投资环境、投资决策的分类、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现金流量的计算等。

(2)中级财务管理是在初级财务管理基础上,更深入、系统、地介绍财务管理的专门知识,为详细地阐述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即资金筹集管理、资金运用管理、资金分配管理。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①资金筹集管理,详细阐述权益资金筹集、长期负债筹资、租赁筹资、流动负债筹资等各种筹资方式的特征、具体操作过程并对不同筹资方式加以比较和评价。②资产管理,系统介绍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的各种方法。③投资评价,系统讲述长期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及案例运用,通过计算证券投资价值对证券投资进行评价。④股份公司盈利分配,主要包括:各种股利形式的比较、股利政策、股份分配理论、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等内容。

(3)高级财务管理是在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开设的较高层次的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成果,并对财务管理的一些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使同学们对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有更深的认识。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和补充,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高级财务管理应有以下内容:

①资本市场下的财务理论综述,系统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市场条件下的主要财务理论,如有效市场理论、现值分析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学说等;②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针对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新的理财环境的变化,提出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③财务管理的特殊问题,着重介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企业购并财务管理、所有者财务、通货膨胀下的财务管理等。

(三)及时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具备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案例将某一个真实的单位和组织引进课堂,向学生呈现出该单位所面临的问题或需要做出的决策,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环境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财务管理学科在高等院校中作为一个本科专业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分高等院校开始试办的理财学专业,到了1992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才把理财学正式列为一个单独的本科专业。我国目前的财务管理专业是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而新设的一个本科专业,是将原来的“理财学”和“资产评估”两个本科专业归并后而形成的,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过去,往往把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某一学科,如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或经济学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现在作为独立的本科教育的专业进行建设,必须科学、合理且系统地设置财务管理学科的专业课程,一方面要突出财务管理学科专业特色和独特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也要体现财务管理与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和相近专业的联系。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对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的思考

1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交叉重复内容

1.1 财务管理与管论文联盟//理会计的交叉重叠

以高职高专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材为例: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内容,在财务管理中相关预测分析的内容涉及;管理会计的“成本—产量—利润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利润管理中也重复介绍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存货决策,与财务管理的“流动资金管理”中的存货管理,都介绍了经济采购批量的计算与应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与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筹资管理”中的资本成本的计算、杠杆效应、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等有重叠。这两本教材的交叉与重复是显而易见的。

1.2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叠

管理会计中的“产品成本计算原理”虽然只是简单介绍生产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但几乎涵盖了成本会计一书中成本核算的几乎大部分内容。而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系统”和“责任会计”也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的相关内容重叠。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性态及本量利分析”也与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重叠。

1.3 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叠

目前成本会计近期教材,已经尽量避免了其与财务管理的交叉重叠,没有将相关的成本预测、决策等内容纳入,但成本分析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叠。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一书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相交叉。这三本教材的交叉重叠,关键在管理会计。

2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的优点

2.1 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资源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控制和成本责任中心业绩考核等。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若分开讲解,必然造成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而造成教学学时不够、教师教学不易、学生学习吃力的现象。反之,相关内容整合后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可以将三门课程重复的内容加以归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减少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

2.2 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由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门课程间存在大量重复内容,所以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任课教师间协调不到位导致内容重复讲解,或者都忽略不讲的情况,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再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通常分不同学期讲授,先开设成本会计课程,后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再开设财务管理,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的前后衔接性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而这些教学弊端都可以通过将三门课程加以整合得到解决。

3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设想

转贴于论文联盟 //

3.1 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

成本会计这门课是继财务会计之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内容的重点在成本的核算,重点介绍费用成本的分配、各种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辅助方法及成本报表的形成。所以针对现在的教材,可以只保留成本核算的内容,而成本控论文联盟//制与考核、现代成本核算方法可并入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教材的一部分。

3.2 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

管理会计侧重于对经济信息的直接管理,利用的是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所提供的具体信息,同时它又称为“内部会计”,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以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上,将长期投资决策划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对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也不需要,而是在教材中介绍近期的管理会计内容,如相关的作业成本管理、人力资本会计、业绩评价会计、平衡计分卡、环境成本管理、价值链等近期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使学生能学到近期的理念。

3.3 财务管理的教材内容

财务管理兼有价值管理和行为管理二重属性,使企业资本既能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获利,又能脱离本企业生产经营独立获利,所以财务管理的内容应侧重于资本经营及资本的增值。现代企业都很关注投资理财,现代财务管理应该更关注金融市场,考虑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资金,所以可以使财务管理的教材内容还趋向理财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教材的内容设置上就应该偏向资金的外部筹集与投资管理,将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融资中的资本成本、杠杆原理、长期项目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决策、利润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等作为财务管理教材的中心内容,而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都划出去,分别归入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同时可将原来第九章企业的设立、购并、分立与清算等内容并入企业管理类的其他相关课程中。

经过以上的整合与协调之后,这三本教材放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个整体,而分开来又是基本没有交叉与重合的三本独立教材,更有利于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能更好地将相关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转贴于论文联盟 //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体会, 指出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增设综合教学实践时间,大力推进引导式教学方式,坚持、定期地开展多媒体教学示范性活动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财价值观,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 经济 生活的能力。因此,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企业 财务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在不断创新和 发展 ,这势必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出挑战。在教学中专业教师不能仅满足教科书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将财务基本理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程对他(她)的意义,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偏好理论教学,轻视实验课程教学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在部分院校中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一些任课教师已习惯于《财务管 理学 》课程理论教学,不愿意在理论教学中插入实验教学,特别在个人职称和科研双重压力下不愿意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把实验教学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因为在一些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机制仍不能很好地鼓励教师全心投入理论教学,更不要说是实验教学。在教师职务评聘机制中科研权重仍高于教学业绩和教学责任权重,“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并不能在基层教学单位严格执行,教学质量考核并不能制约教师职务晋升。因此,在一些教师中存在安于现状思想就不足为奇,若没有外在的制度约束,财务管理教学要上升层次是很困难的。

(二)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解有偏差

使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使用多媒体能较快地弥补有关非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缺陷。二是提供的信息直接、更多样化,因为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图像和文字三个方面的信息,教学中同时利用这三种信息,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概念性的内容多,理论性强,前后内容联系较密切。因此,教学中添加反映生活中鲜活事例多媒体教学不失为理解财务管理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还使学生体会到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财务管理课程所有内容都需要图文、声像来展示的。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任课教师尽心考虑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大部分多媒体教学变成减轻备课的压力、减少黑板板书的手段,其教学课件几年不变,重使用而轻开发。

(三)注入式教学方式仍占较大的比重

目前,注入式、填鸭式课堂教学并不受大学生的欢迎。受财务管理内容多,课堂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完成每一时段教学任务,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时段少。问题同样也存在使用多媒体 现代 教学手段的课堂。由于个别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开发投入不够,课件缺乏图像、声音、动画等,难以体现教师讲解更形象、更生动、学生更易理解的特色。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讲得时间多,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时间少,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质是一种变相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四 )案例教学对训练学生综合能力有限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被当作学生提高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许多专任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穿插一些案例分析,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不可否认,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且案例分析不需要单独开课。但由于案例是事先组织和规划好的事例,相关条件和问题不需要学生去确定,要求学生按照约定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如果案例篇幅大,学生缺乏案例背景的现实感性认识,其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案例教学对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是有限的。

课后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作业体现的是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学习他人好的想法,不能分享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可见,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必要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开展相应综合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努力。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一)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增设综合教学实践时间

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应用型人才特点不仅有系统性理论知识,还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应增设实践教学时间,尤其是增设综合性实践教学时间,以适应社会 经济 发展 的需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运行呢?最关键的是在人才培养计划制订中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也才能促使专任教师关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以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 理学 院为例,在2006年版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之前,《财务管理》课程一直采取理论教学。重新修订了的2006年版、2008年版人才培养计划,增设了财务管理课内实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或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其中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是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验,让学生运用财务管理各种模型对 企业 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大力推进引导式教学方式

引导性的教学方式主要特点是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精神的场所。引导性的教学方式做法是:首先,要讲清“为什么”?教学不能只满足学生“会做”,而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因而,本人认为对每一堂课的内容,教师应注重讲清财务管理所处的内外环境、财务管理目的、管理依据等内容,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说明“怎样做”?其包括的内容是财务管理条件、 法律 规定,实施程序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与学生探讨“如何做得更好”,其包括内容是探讨财务管理方法未来创新与发展、管理内容变化、理论发展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可见,引导式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执教水平的一种考验。因此,推进引导式教学方式的关键是保持教师执教水平的良性循环,大力培养、调动年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做得更好呢?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渴望被注意、渴望被理解、渴望自身价值被肯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方面要继续发扬“传帮带”文化。“传帮带”一直是培养年轻教师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教学经验不断累积的结果以及学识不断提高的体现,每一个人的经历、品质不可复制,但教学经验是可以传授、模仿的,因此“传帮带文化”对高校师资队伍培养尤为重要和可行。

(三)坚持、定期地开展多媒体教学示范性活动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各个高校提高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效果的 现代 教育 手段之一。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手段相比,主要突出了“现代”二字,其目的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加 科学 化、系统化。在高校有一批很敬业的教师,其课堂多媒体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肯定。如何让更多教师学习、吸收,坚持、定期开展多媒体教学示范性活动很重要。首先,课程所属单位的教学主管要将多媒体教学建设、发展列入每学期工作日程当中,使多媒体教学质量工作常态化;其次,利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的空余时间将本学期被学生称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予以展示,并开展多媒体教学质量评比活动;第三,加强示范性活动后续培训工作,传授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如声音、图像的制作及其使用,与课程内容如何紧密关联;多媒体信息量大,如何使学生的思维能跟上幻灯片切换速度;补充适当的板书。板书的好处在于过程清晰,节奏与学生的思维基本同步,因此,在关键内容或关键过程上,辅之与板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试论关于提高高职高专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 高职高专财务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论文摘 要: 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该课程政策性强、实用性强、涉及面广。本文在总结财务管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相关院校的调查,我发现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有待增强。本文在总结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目前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教学内容和现实存在差距。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理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资本经营、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及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问题等已成为企业理财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但目前财务管理教材中几乎未涉及上述问题。(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单一“填鸭式”教学,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施不够。(3)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加上以上两点,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4)教师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多数教师虽然对教学现状有所察觉,但是因为对教学效果的考评着重于看是否有内容详尽的讲稿,是否按统一的教学大纲撰写和讲解,却很少能发现教案的创新点;着重于课堂讲解是否正确,是否传授足够的知识量,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否吻合,却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缺少激励措施,等等。再加上教师的津贴大部分都与课时挂钩,这些影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并实施的积极性。

任何一门课程要有高的教学质量、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但在客观评价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同时,教师这方面的因素显得格外重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则是其着眼点。

一、教师尽职尽责,更新教学内容

现有的高职高专使用的财务管理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压缩,许多实际操作的细节只字未提。比如“资金的筹集方式中的融资租赁方式,究竟从哪里获得?需要哪些手续?在实际中使用频繁的银行借款方式到不同银行筹资手续费和利率一样吗?采用各种筹资方式实际筹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涉及,而这些恰恰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因此,类似于这种实际操作的细节在授课时必须予以补充和调整。再如,很多股票和债券的内容也脱离我国实际情况。股票投资价值根据各期预期得到的股利和将来出售股票的价格计算。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预期得到的股利和若干年后的股价很难预计,用股票投资价值衡量是否投资某种股票,只能导致投资的失败,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予以介绍。

另外,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间、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及日益扩大,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的范围、深度、难度等将不断扩大。加之财务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会计准则、税法、公司法、经济政策、金融环境等的变动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充实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这种更新和充实对教师来说工作量很大,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应将其贯彻始终。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教学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也可以是教师深入企业收集的。例如在讲营运资金管理方案时,可以根据在实际中搜集的资料设计几个方案并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如果你是一位稳健的财务经理,应选择哪个方案?(2)假如你是一位具有冒险精神的财务经理,应该选择哪个方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归纳比较法。财务管理课程中计算公式及方法非常繁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归纳类比以掌握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讲授项目投资决策方案的指标体系时,贴现指标中的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和内含报酬率之间都是有相互联系的。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先单独讲一个指标,然后对这四个指标在含义和公式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督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中不预习、不复习的人占大多数,以前讲过的内容几乎全忘记了。教师应当在教授的同时经常督促学生,在重点和难点处更要如此。如果没有任何的督促,只顾往下讲,就会使学生产生教师只是上课对他们的掌握程度漠不关心的印象。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加不定期的小测验的方式。课堂提问是复习旧课的主要途径。但只提问几个人,可能会使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而不复习。如果共同回答起不到督促的作用,就可以不定期地进行小测验,并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督促学生复习,减轻在期末考试前的压力。

三、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包括道德、智力方面的高要求,教师素质高,就能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探索求知的精神。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有目的地选派教师进修、学历深造或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此同时,学校应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就某一学科来讲,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和专业知识等方面都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让学生选择教师,就会大大激励教与学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希望通过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研究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用

摘要:

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采用探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本文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着手,以“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为例,分析了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对策进行总结。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学习理念;自主学习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问题为载体,指导学生主动去对未知事物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造就创新性人才。

1.1以问题为中心

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为根本目标的教学,其本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开放式研究学性习环境的创设者,应该尽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传授既定的知识与经验,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积极地通过去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使每个学生个体增长知识,启发对个体、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形成个体的人生经验。

1.2以探讨、研究为方式

研究性教学不以得出一定的结论为目标,而是在于其探讨、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扩宽,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挖掘。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的设计或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把教学融入项目或课题的研究之中,寓教学于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项目课题的研究,寓研究于教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都作为研究对象视为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在课题研究和项目的设计中获得创造机会,在创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研究性教学”把教学与研究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学实施的过程。

2财务管理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的应用

2.1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的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时,选取中国人寿的寿险产品“鑫如意”进行保险投资分析,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财务管理很有趣,而且学起来也并不困难,并且对以后的投资决策非常有用。

2.2选取课题的内容

选取题目为“养老规划与保险投资分析”进行研究,该学习主题需要分三部分完成:调查社保和保险产品鑫如意的优缺点,结合调查资料总结社保和保险的决策方法及决策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尝试写一份养老规划和保险投资计划。学生针对该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分析报告。

2.3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2.3.1任务分配。在课前进行任务分配,讲本课题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及注意事项介绍给学生,对学生提出阅读教材的要求,然后将课题布置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将任务分解给相应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承担相关工作。将分工情况及分组情况反馈给教师。

2.3.2开展工作的方式。根据选题上网收集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还需对资料的有效性进行论证,以便能得出有力的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

2.3.3讨论并记录。在研究进行到一半时,师应该把学生聚集一块,让学生对此前进行的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按学生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分工的不同,交流自己进行调查问卷、文献查阅、实地社会调查、专项访谈等活动的体会,并形成个人和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并把自己研究过程中的困惑或者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以便解决疑惑进行更深入得探究。

2.3.4整合信息。根据讨论后的结论,整合内外信息。整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开展研究,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养老规划与保险投资分析设计方案。

2.3.5评价、交流。评价是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对自己在课题中所做的研究思路、过程进行汇报,并平均自己的研究过程,反思自己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鉴定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

3.1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研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接受过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对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了解,导致仅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确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如果依赖教师来提出问题,自己的主体性又无法得到体现,由此认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研究课题是好的方式。研究性教学中的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启发、专业课老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建议、其他同学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而加入的课题,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生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在选择课题时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做出指导,师生协商共同确定研究的主题。在课题确定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与组员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周密的计划,付诸实际行动,直到问题的解决。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到所有的工作都由组长一人来完成。

3.2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的困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从大量的信息中搜集出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因此,培养学生围绕着研究的主题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信息的整理、搜集工作。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主观上对研究性学习不重视,不太愿意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导致无法有效地对资料进行搜集、处理,撰写论文或报告的水平底下,觉得自己课业任务重,产生抵触情绪。

3.3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有待提升

研究性学习虽然重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指导能力和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存在一些问题,如经验的缺乏,指导过程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教学理念的陈旧,对研究性学习重视不够、根本无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是全程包办,以致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等。

4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对策

从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到目前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要使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就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推广。

4.1教师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4.1.1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决定着人的行为。作为研究性学习中坚力量的教师,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改变,若仍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来从事教学工作,那么这场改革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传统教学观念把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作为重点,而研究性学习则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思维方式的形成。其次,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但较多的教师思想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转变角色,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较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时包办、代替,学生创造性与自主性受到扼杀,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而新的教学观念则倡导一种新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撰写报告,所以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引导。,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考试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研究性学习则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

4.1.2加强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也要不断更新。研究性教学所要求的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课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这些与教师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结构相背离,反过来这些问题又会促进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

4.2学生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力量

要通过各种方法转变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成长为具有否定精神、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倡导学习中的主动探究、自主开展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案。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和掌握现有知识,还要知道现有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再从中产生探讨对未来知识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在教材建设中体现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改变原来的单纯展现知识体系的做法,在教材编写的内容、目标等方面有意思的将学科知识转变为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除了编写的教材之外,还要编写促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配套资料,除了选用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可以将电子教材也作为教材选用。使教材的知识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工具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4.4积极研究、探索与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改变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改变单纯依靠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多元化、多重标准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改进、和强化功能,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探索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有浓厚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批判精神,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问难;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立的判断力和鲜活的思维发散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困难具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耐挫品质。

作者:严娟 单位: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行动导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

摘要: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根据财务信息,管理财务各项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门实用型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十分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教学方法中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析,旨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关键词:

行动导向;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着眼于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公式运算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教学改革。行动导向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基于行动导向对《财务管理》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行动导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界,后被引入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理论。行动导向教学关注应用性知识,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有关行动任务、对象、工具、情境的应用性和策略性知识。在行动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得到统一,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行动过程的完整性、行动的多样性、行动主体的分散性、教学现场的情景性。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习者对行动进行反馈、评估和自我反思,从而提高个体“行动”的学习质量。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多数老师只强调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引导下,教学工作者已尝试多元化的若干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理论,本身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本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以其实用性、互动性及性的优势,成为目前适用于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其中之一。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人为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有目的地创设教材所述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教学工具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因此情境教学法是行动导向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直接体现。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配以图片和背景音乐,虚拟一家上市公司,对公司命名,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财务部、采购部等组织机构,根据学生对不同部门的喜好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模拟扮演。例如,在资本投资活动中,首先,财务部需确定预算,有多少可用资金,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风险大小;其次,研发部寻找和开发项目,评估开发信息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随后,由决策层对资本投资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批,分析产品市场、生产、融资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对投资的影响;,资本投资实施后,进行监测和控制,执行事后审计,对现行项目及时纠错。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大量融入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组讨论、独立思考、老师引导等方式找出在案例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从不同决策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作为一个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在不同时期所应该分别做出的决策。例如,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讲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家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并且熟悉该公司的概况、行业背景、财务状况和股本结构等,理解案例所隐含的基本理论。案例涉及的知识面通常较宽泛,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简单的复述和解释案例,更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强调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带领学生一起去计算所选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和深入分析,找出在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提出该公司未来总体发展方向和优化财务战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教师要根据所讨论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充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讨论的观点汇总出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效灵活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三)项目教学法。

对项目教学法最常见的定义是: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项目方案,实施及评估项目结果。项目教学法的核心体现在学生从项目的完成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究的位置,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项目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决策。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传统讲授法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如何设计恰当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成败的关键。项目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在选取教学项目时应考虑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点进行衔接。例如,针对财务管理中的筹资管理章节,教师可设计“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教学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上市公司,从公司的经营范围、所需要的资金、筹资渠道等多个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整体评价,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

三、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在课堂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本位。行动导向教学比较适合我国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但这种教学理论的推广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依托,所以在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本科财务管理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综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作者:卢欢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会计学院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

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财务管理逐步成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培养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的主体课程之一。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有助于完善高校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使高校教学与时俱进。

关键词:

高校课程;会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究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中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依托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各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概念,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应对各种财务问题的解决措施给予解析,是会计学习的基础课程。注重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深入探究,有助于解决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技巧,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

当前我国高职学校的教学课堂大部分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背离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长期受到压制并且逐步失去自主学习能力,造成课堂学习形式单一,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理想,教师也难已完成有效的教学。

2、学生对课程的了解较肤浅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课程中一些相关知识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有涉及,例如:“怎样做好账目处理?”会计学中主要是针对账目管理进行讲解,而财务管理则需要学习者通过账目,对整体账目信息进行综合审核,会计学中的账目管理只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往往受到旧知识的影响,产生“佼佼者”的心理。因此,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程设置的了解相对肤浅,最终造成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成果不理想。

3、教学信息更新速率慢

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学,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联系较为密切,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综合财务支出和账目核算等综合性管理,因此,信息更新速率相对较快。而高职中教学通常采用“一门课程专职教师教授”长期教授一门课程使教师容易形成“经验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对自身课程的实际信息更新速率较慢,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老套,教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学生形成抵触的学习心理,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顺利进行。

4、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际相背离

高校教学主要以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文献,而教科书中的知识总结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整理和修正,最终形成高校教材。这个过程中教科书中的知识逐步“落后”,使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课堂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减弱,导致书本中“实用部分”只剩下固定的理论概念,造成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晦涩难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对课程的理解,影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成果。

二、针对当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解决措施

1、建构合理教学课程构架

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学习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的形成。同时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保障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教学过程流畅,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掌握,也为学生课后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做铺垫。

2、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发展现状相吻合,尽量以当前社会中财务管理的鲜活的企业为例,将实践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实现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相连接,注重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

3、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法的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手法的保留与更新。继承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课堂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开发教学,形成高职教学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课堂模式。首先,保留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概念,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引导,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注重对学生新知识前期的印象了解;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新知识讲解,例如:以漫画的形式将某企业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4、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注重教学课堂形式灵活多样也是改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例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手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通过,学生对不同角色扮演,形成角色心理换位思考,有助于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实际应对财务问题的解决能力。

5、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为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做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论

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是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从当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高职专业课设置向着合理化发展,形成完备的高职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形成系统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胡修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上仍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没有使用突出其教学的特性,达不到教学目的。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从教学方向、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各高校都在部分非财务管理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1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教学当中涉及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报表分析、预算编制等大量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这一方针政策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尤为重要。笔者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我校保险、农业经济、土地管理、旅游管理四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调查,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的目标,参与调查的学生均为正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身的理财理念,而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保险专业的学生需求相对较大,这也与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说明学生也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但是目前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仍然是注重知识点的讲授,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以及习题的训练这三个方面。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掌握依靠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的理解,更谈不到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基本理念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1.2教学方式程序化

尽管全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在向“案例+理论”的模式过渡。但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案例普遍陈旧,而且案例通常作为知识点的引入来使用。“理论知识围绕案例展开,以案例贯穿课堂”的基本方针并没有得到落实。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呈现,一定程度上地模拟出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各种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企业财务决策者的角色去看待企业,在学习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一方式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并不适用。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的接受较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相对吃力。在没有接受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让这些学生去独立地做出财务决策,就会造成学生信心的丧失,从而导致学习热情的下降。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独立的实验课程,而是将一门课程分成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并且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教师,实验课的教学由理论课的教师兼任。然而实验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师在从业前一直在学校当中进行学习研究,并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实验课程师资力量的不充足。另外,由于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常常被用作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由于实验课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较低,有些学校甚至不将实验课程的成绩计入期末财务管理考试的成绩当中,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实验课常常是“走过场”式地进行,达不到本来应有的效果。

1.3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许多高校忽视了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基础上的差异。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大多是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使用。因为财务管理课程通常在大三或者大二开设,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已经学习了会计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涉及这些课程的知识时,会计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使用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时,会感觉相对吃力。甚至由于前期知识储备的缺乏,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2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2.1教学设计方面

2.1.1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于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核心理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建议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当中,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由于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2.1.2投资管理与筹资管理部分

投筹资管理这两大部分在财务管理课程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部分授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紧密结合。通过财务管理教学软件,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投筹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将投筹资部分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其中。课后要求学生对其前期提出的决策方案进行优化,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项目。这种模式的教学,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而非教师。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直观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易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投筹资问题有前期的思考以及后续的总结反思,对于课堂所学知识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2.1.3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部分

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两部分内容的共同特点为不同性质的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模式以及财务报表的数据特征差异较大。在设计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应当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本专业学科紧密相连,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旅游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管理上应采用哪种方式;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财务报表上会有怎样的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旅游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与其他行业相比的差异是什么。在这种模式下,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本专业学科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较多的准备,才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2.2教学方式方面

2.2.1“请进来”

我国的本科教育正在经历从研究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渡阶段。加之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们更加需要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标准的学生。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邀请一些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负责人或是经理来担任“教师”或是“嘉宾”的角色,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些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提供给学生们全新的、最贴近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独特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不能给予学生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前财务工作近期状况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2.2.2“走出去”

在实现了及时步“请进来”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也就是要“走出去”。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中的教学再生动,与实际工作相比也只是纸上谈兵。笔者建议我们教学的地点不仅限于教室,学生所在学院应当与当地一些企业进行接触,创造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教师担任“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则是“观光客”。通过这种亲身的参观,让本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对于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两个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在参观企业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知道作为一个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与素质。从而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应当学习什么,学习的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2.3教材编写方面

目前我国缺少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教材。因此编写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通用《财务管理》教材和配套的习题与应用指南就尤为重要。这套教材应当指明哪些章节是重要的,必须向学生讲解的;哪些是次重点章节,可以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同时还应当将一些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熟悉,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础知识加入到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适用的教材当中。同时可以加强“财务比率分析,报表分析,股利理论,鼓励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如“流动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等内容适当弱化,以更好地适应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印执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一、职业中专《财务管理》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脱离中职学生现状

目前财经类职业中专《财务管理》课程所有教材,大多内容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导,内容偏难,而且目前我国中等财经学校对于该课程无论是从设置、内容等都与专科、本科财经院校基本相同,导致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教材本科用、专科用、中等财经学校的学生还在用,教材定位与中职学生的不适应性体现的尤其明显,致使学生感觉学的知识和实践工作相脱节,学不会、学不精、产生学会了也没用的普遍心理。

(二)教学方法枯燥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大多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财管管理课程本身就是偏理科的内容,公式多、计算多,这对数学基础本就薄弱的中专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填鸭式”的枯燥讲授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无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热情、探索欲强的特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该学科就自动放弃了。

二、职业中专应用型与应试型相结合的《财务管理》课程优化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优化

多少年来的教育体制,使很多人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中职学生什么也做不了,财务管理这么高深的学科更是弄不明白,其实,职业中专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更胜一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更贴近中职学生的特点。

1.完善实践教材内容,有效开展案例教学

目前中职学生所用《财务管理》教材中采用的案例大多是具有性的大公司案例,但这会让学生感觉遥不可及。因此,授课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例如在讲解抽象、复杂的货币时间价值问题时,引入自己家中买房时是一次付款还是分次付款、是现在付还是以后付的决策问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现值、什么是终值,学会了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从这些身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理财的思维习惯,切实保障学生学到的东西有用、会用,使教学与实际生活、就业岗位有机结合。

2.增加多媒体等多样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图表模型应用能力

《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很多公式推导,板书费时费力,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加以小动画,学生感兴趣才能注意听,听明白了,只要课后稍加复习,就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财务管理课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财务方法和模型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形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多维空间的内容。例如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时,可以借助时间线段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现值与终值的区别、复利与年金的区别,增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3.利用情境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发现,利用情境式教学,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尤其是中职学生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可以将一个班级设计为一个公司或企业,设立董事会、企业管理中心、财务处、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职能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通过情境模拟完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与考核等财务管理工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与职能作用,作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参谋,起到企业财务决策的助力作用,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培养应试型人才的课程优化

1.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

学好财务管理,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适应高层次教育的需要。而中职学生数学、英语能力的严重不足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之前或同时,要加强数学、英语、政治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教育,不需要象高中课程一样讲的深、讲的精,但要向空气一样弥漫在学生的周围,时时加强。

2.扩展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

《财务管理》是一科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想学好这门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是基础课程,同时要扩展如财政与金融、税法、市场营销、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以注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具备长期发展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应试能力。

3.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应试能力

即使是为参加高职考试,也要求职业中专的毕业生要具有熟练进行实务操作的能力,这是衡量职业类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即使是对考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也要根据章节内容增设案例教学,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好的理解、掌握有关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以加深和巩固教材内容,增强应试能力。

三、结语

综上,财经类职业中专根本不需要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开设了学生也学不会,学会了也找不到就业岗位,其实是一个误区。现在很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都大量需要会财务分析的初级财务管理人才,这就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就业渠道。当然,只有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设时段等教学体系不断创新优化,才能真正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逐步培养出适应就业岗位、适合升入高职的、具有综合管理业务素质的合格中职毕业生。

作者:周雨冬 单位:锦州市财经学校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管窥财务管理课程体制的构建

一、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基本思路:在进行课程设置上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找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统一规律,多方位、多视点地构建规范、完善、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树立新理念,设置新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由学校聘请企业的财务高层和高校中的专家教授一起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以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以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决策、资金运营为核心运用能力的综合课程体系,根据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财务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财务管理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进行整合归纳制定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分成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试验大纲,依次施教,突出专业特色。

(二)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

财务管理专业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一个专业,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关注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

(三)职业资格考试辅助嵌入课程体系

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有不同的准入要求,从事不同的岗位也有不同的资格要求,因此证书考试的内容可以适当嵌入课程体系,但不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课程顺序的安排由基础到专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注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中的资格准入,提供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入场券”,又注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职位提升,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的竞争力。

(四)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是为企业当家理财,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财务管理工作这个特殊的岗位要求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社会人文素养,熟知并能够遵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去,塑造学生的职业操守。

二、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途径

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实施。

(一)构建理论课程体系

1、为提高综合素质,设置基础教育课程组

财务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纪律素质等方面。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塑造,综合素质将转化为组织和协调能力、应变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心理承受和自我控制能力等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课程设置上必须相对应的开设政治理论、哲学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计算机、英语等课程组来提高综合素质。

2、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设置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组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就必须设置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原理、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经济法、税法等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组的设置使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该专业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知识。

3、为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构建专业主干课程组

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较完善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资产评估、税务筹划、财务管理电算化、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

4、为拓宽学生视野,开设专业选修课程组

开设专业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了解财务管理研究前沿动态。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财务诊断、风险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理论专题、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

(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1、转变观念,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财务管理专业老师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熟练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灵活分析和解决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理念,构建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训(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实习(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国家承认的资格认证培训三个部分。三个实训是逐步递进的。基础实训主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有会计手工实杨怀宏李雪芬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训;专业实训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财务软件处理企业经济业务,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岗位工作的实务操作,主要有成本会计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实训、审计实训、税务实训;综合实训是在学生毕业前,针对学生的就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专业实习作为一种“亲验式”实践性教学方法,其精髓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实践、亲自操作、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实践、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训教学环境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也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高校应为实验室建设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撑,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室、ERP沙盘实训室、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室,目的在于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较为系统的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中,真实地感受到账务处理、资金管理的真谛,培养实战能力。为保障实训效果,实训室还应配备必要的财务软件、实训指导书以及完整、真实的财务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文件资料。

3、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各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在毕业前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制度,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训教师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软件保障。学校必须加强对现有实训教学人员的培养,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论的教师从事实训教学工作。学校也应为实训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提供各种机会,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5、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企业财务岗位都有准入制度,高校根据国家对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加强技能训练,理论教学课程应综合本专业的应知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应融合本专业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过考核与鉴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会计证和助理会计师证,使其综合能力更接近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

6、组织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型的学科竞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专业还应每年组织“ERP沙盘大赛”、“会计手工做账大赛”,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诸如“挑战杯”等比赛。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竞赛,提高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杨怀宏 李雪芬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