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它的改革需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只有不断推进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高校教育、科研等方方面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使高校的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网络环境学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对网络环境下的学校管理认识

网络环境是指在互联网大力普及的背景下,如何实施学校管理。利用软件技术和硬件手段将学校的管理工作纳入到网络环境下进行管理。保障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全部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实施网络化管理可以充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对学校个工作效率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网络环境管理也可以称为学校管理网络化,是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二、实施网络化管理对学校工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这个信息社会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都在极大地影响人们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改造环境的主要工具和途径。人们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过去想都不能想的目标,这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利用网络技术实施学校管理,这是时展的需要,是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现实。学校的管理人员要掌握现代技术手段,对工作进行科学、有效、快捷的管理,以便充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网络技术可以有效覆盖学校的工作,有效覆盖学校的全体职工。网络管理可以极大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因此在学校实施网络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网络管理的优势所在

节约管理成本这是一个最明显的优势。管理者只要在电脑前进行操作,就可以在瞬间将管理指令下达到各个老师的电脑上或者是手机上。不仅是成本降低,也提高了管理速度,节约了管理周期。节约的管理成本将成为一种积累,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发挥作用。由此可见,网络模式的管理,比起以往纸质管理,也节约成本更提高效率。纸质的管理文件要经过几个部门才能转到教师的手上,而且打字印刷都需要时间和成本。而网络环境下,这些都可以省去,直接在电脑屏幕上就可以接受管理指令,瞬间到达的速度是纸质文件无法比拟的。在微信圈、QQ群里,可以实现即时下达指挥命令,以最为快捷的速度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成本管理。同时实施网络环境管理,还可以减轻人力成本,以往收发文件的人员可以废除,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员成本,可以将这部分人员用在更加需要的位置上。网络环境管理的另一个优势便是解决了和优化了学校的管理结构,网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以往校长下面有着几个层面的领导结构,校长的工作指令要首先到副校长那里,然后到中层干部那里,才能到共走主体的老师手里,这样几经周转,时间耗去很多,有时会增加许多麻烦和矛盾。实施网络化就不同了,中间的管理环节可以取消了,人员之间的矛盾减少了。这样优化了管理结构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和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施网络环境的管理,可以实现高效、精炼、迅捷的管理目标。

四、实施网络环境管理的弊端分析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对于学校的管理,其管理的主体是老师,对人的管理离不开情感,以往的管理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谈,有眼神的情感传递,有肢体语言的交流。而网络环境下,就只剩下文字的交流,冷冰冰屏幕,缺乏情感的交流。而校长对教师的管理,其中包含着情感是必须的,因为上下级之间的情感,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离开感情的管理,的效果,不好估计。教师的情感被管理者以往了,或者是忽略了。使得学校的管理缺乏人性化的情感色彩,而且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减少,人们在互相传递信息时,面对的是电脑屏幕,面无表情的现象比比皆是,那么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将会受到影响。网络环境管理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太强,一旦网络出现问题或者是故障,那么整个管理体系就会瘫痪,从而影响管理的效果。网络技术对学校管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优势和劣势并存,这样的实际情况,需要领导灵活对待,将以往传统管理中的人情味和电脑技术下的隔空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效率的过程中,注重人员之间的语文和肢体交流沟通。发扬网络的优势,为学校的管理助力,克服网络管理的劣势,为学校的管理护航。

作者:吕娇娜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长大小学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

1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缺失

1.1基层工作负担沉重,部门间又人浮于事

绝大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中都采取定编定岗的方式,因事设职、以事定岗,以此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如此,在岗位的设置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岗位,其所负责的范围与工作量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很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甚至是同一个部门的人员工作出现不均衡的情况,导致超负荷与人浮于事并存,从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2行政管理过于依赖制度与责任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是依靠规则制度和岗位职责来进行的。但是这样的方式不仅单调、机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成员逐渐丧失管理的个体精神,这样也会影响到整个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难以实现整体的工作目标。

2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实行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避免高校行政管理当中绩效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高校应该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合理的方法,寻找有利的途径,从而推动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实施。

2.1制订绩效计划,明确绩效目标

对于岗位,应该做出具体的分析,并且对岗位加以说明,明确岗位职责之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就应该提出具体的绩效目标。在绩效目标提出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上下之间的相互沟通,尤其是从下到上的沟通,应该让具体的员工参与进去。待绩效目标确定之后,再根据实际工作,由领导和成员一起制订绩效计划。就静态方面来看,绩效计划是关系到工作标准和目标的契约。就动态方面来看,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对于工作目标达成思想方面共识的过程。在一个周期内的绩效计划,行政管理工作还应该明确完成的时间、完成的任务,需要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都应该做到周密与详尽,进而确保绩效计划与目标的明确,满足高校的需求。

2.2做好绩效指导与绩效沟通

待绩效计划制订之后,行政人员就需要根据计划的内容,努力去完成组织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负责人应该对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对于成绩不达标的成员,应该及时时间做好沟通,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提升绩效。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达到绩效管理的目标,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这一个环节。(1)建立沟通制度,做好绩效沟通。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还应该明白在整个绩效管理当中绩效沟通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绩效沟通作为一项重大的工作来抓,建立与之匹配的机制与制度,逐渐地培养出良好的沟通习惯。(2)开放式绩效沟通网络的建立健全。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较少,但是,就行政管理来说,由于其工作环节较多,涉及面较广,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所以,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同一个部门当中,只有通过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将部门的工作质量加以改善。所以,在高校范围内,应该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来支撑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

2.3开展绩效考核

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绩效考核是就是绩效目标的程度考核。一般来说,考核分为两个方面:工作结果与工作行为。工作结果指的是对于绩效计划,行政人员具体的的执行情况,也是对工作业绩本身的一种评价;行为评价指的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行政人员的行为表现以及态度等。在进行考核的时候,应该综合进行评价,尽可能多角度、多方向地评价行政人员,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4应用绩效考核结果

就高校行政的绩效管理来说,考核并非是其终点站,只能称之为对于一个绩效周期绩效效果的一种评价,如何将考核的结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就高校来说,考核结果应该同教职工的报酬、晋升等实际的奖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绩效管理真正地落到实处,才能将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高校本身的办学目标。(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考核的结果,应该在晋升、奖惩以及培训等多个方面加以应用,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就绩效考核,还应该建立一个正向与负向、近期与远期、物质与精神等相互结合的激励体系:及时,通过福利待遇和物质待遇通道激励员工,坚持优绩优酬、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第二,通过畅通的事业发展来激励员工,考虑到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需求,给出一定的薪酬与晋升空间;第三,利用培训激励人,通过终身学习的机会,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2)建立行政人员档案。对于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建立档案,并且与其劳动报酬和职务晋升直接挂钩,也可以让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去考核结果,从而提醒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在具体的结果考虑中,还应该联系到所在部门的整体考核结果,才能将其公平性、公正性地体现出来。

3结论

作为教学与科研的前沿阵地,高校应该根据行政管理的实际规律做好相应的绩效管理,对于绩效的不同阶段管理进行科学的定位与实施,将高校本身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通过持续改进以及动态式的绩效管理,确保高校行政管理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下去,进而推动高校、稳定发展。

作者:张玉超 单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高等学校内部行政管理的特点

1.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客体具有多样性。

高校行政管理客体涉及到学生、教师和职工三大群体。学生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需求、就业愿望等既是行政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信息,又是其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也是学术、科研的承担者。教学条件、学风建设、学术氛围、工资待遇、深造机会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校行政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解决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高校行政管理客体的多样性促使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

2.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过程具有互动性。

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就是要调节高校人际关系因素的相互作用,把他们纳入教育所指引的轨道。在高校的人际关系因素中,管理者不仅实施管理,而且要接受来自教师、职工和学生的建议和监督。职工和学生不仅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管理者的管理,而且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实现高校的办学目的。因此,高校的管理过程,并不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是管理者、教师、职工和学生四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3.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绩效具有难评估性。

[2]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结果的绩效考评相较于对教师的劳动结果的考评更为复杂性,不好操作。教师的绩效评估基本可以用两大维度加以测定,一是教学,即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数量与质量;二是研究,教师获得的研究项目或完成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评估都可以有比较硬性的指标,较具操作性。而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的评估从结果或行为的角度均很难做到统一的标准,难以评定,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好的绩效评估办法。

二、当前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机构庞大,“官本位”思想浓厚。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大多是沿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者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势必会导致行政管理权力的泛化,造成对学术事务过多的干涉,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高校的机构设置中,基本上是按照地方政府的模式设置的,如:校办、人事处、财务处、后勤处等,机构庞大,“官本位”思想浓重;二是行政管理的范围较广,多数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几乎统揽了从招生到分配,从专业设置到学科规划,从人员录用到职称评定、经费分配等所有的事务;三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地位过高,由于学术机构的成员大多由校长(院长)、处长或系主任等有行政职务的人员组成,致使行政管理人员的地位往往高于学术,学术管理权力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出现大学教授争当行政职务的现象。

2.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机制不够和谐,管理理念落后。当前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一般采用校、院(系)两级管理层次,也有部分高校是校、院、所三级管理层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人,是这种管理机制中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这种管理机制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高校行政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使所有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保障组织的政令通行,这是科层建制的优越之处。但是,这种机制在管理实践中更多地倾向于刚性管理,而将柔性管理置于一边,限制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人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成了一个机械的文件执行者,成了文件的奴隶。这种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层级偏多、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3.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在制约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即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最主要的因素。近年来,各高校都比较重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吸纳了一批受过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的人才。高校行政管理干部也积极适应变革时代的要求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到管理工作实际中,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观。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高校长期存在着轻视行政管理工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待遇普遍偏低等现象),目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总体还是比较滞后,管理者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普遍偏低,管理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4.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权力与学术权力矛盾失衡,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职能界限模糊。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行,组成高校特有的权利系统,两者既相互依存又互相排斥。两者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众多干预,建立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决策管理模式,排斥学术权力对学术事务的决策;学术权力对行政事务过分介入,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的决策管理模式,影响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按照规章制度高效处理问题能力。目前,多数高校执行的是行政、学术权力并行的整合管理模式。高校内部以行政权力的管理为主,以学术权力的管理为辅,学术权力的作用微乎其微。从多数高校设置的学术性质的机构与委员会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界限是非常模糊的。在实际工作中,学术性机构和学术性委员会经常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5.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较弱,依法治校观念不强。

目前,高校一些行政管理人员依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以行政手段行使行政管理职责的方法,在思想观念上不认同依法治校的观念,没有形成用法律来解决学校行政纠纷的观念和习惯,因此就导致出现了行政行为违法的现象。[4]同时,有些高校校纪校规缺乏合理性。目前,各个学校都有制定本校的校规校纪的权力,但是由于学校的某些规章和规定还不健全和完善,甚至有的校规会出现与法律抵触的现象,学校的校规规定内容超出了法律所授权的内容。还有,高校普遍缺少一个法律服务部门,在社会中存在着如调解委员会、救助中心、律师事务所这样的机构来解决纠纷,维护个人利益;但是,在高校中,我们却很少设立这样的机构,使有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救助。

6.行政管理信息化技术推进速度慢,行政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人工或半自动化的工作方式,其信息化的水平处于初级阶段,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推进缓慢,甚至在推进过程中出现停顿和搁浅现象。高校部门之间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实现校内共享,各个部门办公软件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乏统筹安排,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内部行政管理改革举措

1.精简机构,加强管理监督。

首先,应对学校的行政机构进行调整,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对于人员冗多的部门进行合并精简,减少管理的层次。与此同时,向院(系)放权,明确校、院、系的工作重心,强调校对各(院、系)的宏观指导,改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适当提高院(系)自主权和运作灵活性,充分发挥基层管理的较大功效。其次,加强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监督。重视校内纪检监察、工会、教代会等传统部门的建设和工作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的快捷与透明,深入联系基层群众,通过如实反映行政权力运行走向,及时纠正行政权力产生的不良后果。2.转变观念,革新管理模式。首先,改变管理理念,让行政管理人员明确他们的存在是因为有教师和学生,全体师生是他们的“上帝”。行政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淡化“管”的思想,摆脱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思想,强化服务至上的观念。改变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当中,把为师生服务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品质的服务,为相关合作者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5]其次革新行政管理模式,将学校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弹性化、多元化。扁平化可以减少学校行政组织的层次,使决策部门尽量接近教职工和学生,直接为他们服务。弹性化可有效提高行政部门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完成特定的服务目标。多元化比较有助于不同基本价值观念和不同的组织追求之间的矛盾的妥协。高校的结构越是多元化,其调和矛盾的能力就越强。3.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专业管理。首先,要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而且要善于结合学校和本岗位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树立起无怨无悔、敬业乐业、孜孜以求、甘于奉献的精神,投入感情,投入精力,方能有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其次,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特别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逐步推进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职业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同时,注意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增加懂法、懂经济的人才比重,使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第三,加强管理队伍培训,高校应为行政管理人员做好培训规划,确定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选择合理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定期进行管理业务方面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采取不定期的专家讲授、学校内部各部门间管理经验学习交流、到兄弟院校观摩学习等方法,使行政管理人员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而且在个人素质、服务意识、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4.强化学术,实现专家治学。

首先,要强化学术,高校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以规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行使范围和运作机制,要让行政权力不再主导重大学术事务,行政权力要将学术事务决策权归还给学术组织。为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级学术组织,并真正赋予其决策职能,选拔学术上有造诣、有责任心的教授充实到各种委员会中来,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其次,高校学术组织的构成需进一步优化,在高校学术组织中,“双肩挑”干部,其角色期望中的行政管理意识可能会影响委员会在学术管理中发挥民主管理职能。对此,我们应该淡化学术组织的行政色彩,体现行政和学术分工的原则,学术组织的成员应以学术人员特别是学术带头人为主,除了适当考虑学科的覆盖面以外,不应过多地为“双肩挑”人员预留席位,学校领导应不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第三,借鉴国外高校行政管理的经验,高校应成立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校治理委员会,一般学术建设方面的事务应交由学校治理委员会处理、决定,如教师职称评聘、项目评审、学科建设等,学校行政领导不予干预。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亦应广泛听取学校治理委员会的意见,并经由学校治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学校行政主管领导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未来发展战略与目标的制定上,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和服务,两者互不干涉,又互为补充,实现专家治学。

5.提高法律意识,实施法制管理。

首先,要坚持法制管理,要求高校内部行政管理部门自觉遵守《宪法》、《高等教育法》等一切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从严;要求高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协同处理学校内部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问题;要求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及法制理念,自觉地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师生员工,尊重他们的权利;有效推进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文明校园建设。其次,要倡导道德管理,要求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每一个高校人的行为,善于把传承“师道尊严”的理念与创新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有机结合起来,使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伦理化、精神化和道德化;要求在广大师生中倡导“自治和自律”的道德观念,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个人的道德感和社会的责任感,努力做到慎独自律、爱岗敬业。

6.实行电子行政,提升信息化管理。

首先,要进一步推动高校行政工作电子化、信息化建设,把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应用到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改变单纯通过文件形式的政务处理方式为现代网络技术处理方式,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以网络充当信息载体和传递管道,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其次,要开展信息化管理“一站式”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打破时空、地域局限,及时收发、处理、和传递信息,保障信息畅通,以实现高效、有的学校信息服务。同时,建设一个跨部门、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信息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可以避免数据收集的重复,减轻工作负担,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效、有序、有力的开展。第三,要建立信息管理安全体系,维护信息安全,为了更加有效和及时地应对信息安全问题,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完整、规范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地监督实施。除此之外,高校应配备专业人才负责信息安全维护问题。7.加强绩效管理,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6]首先,要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而人性化的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测评体系。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善于把战略目标与行政管理人员个人的发展目标有机衔接起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工作的不足,找到发展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更加有效地工作,达到开发行政管理人员潜能和提高绩效的目的。绩效管理,减少内耗,建立共同努力的合作团队,形成和谐进取的氛围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其次,要确立评价管理方法和标准,注重评估指标在反映行政人员职业身份特点等方面的信度和效度,真正做到在确保行政人员处于竞争环境的同时,保障其合法权益。行政人员的岗位职责与绩效计划尽可能地量化,减少绩效核算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通过绩效管理,达到优化考评指标体系,从而促进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第三,尽量采用多方位考核方法,广泛听取和吸纳有关方面的意见,注意与行政人员的沟通对话,力求考评结果的公正与公平,进而达到改进工作、提高整体绩效和调动工作主动性的目的。

四、结语

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它的改革需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等多方面入手。只有不断推进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高校教育、科研等方方面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使高校的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

作者:徐德选单位: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学校行政管理机制反思

主要弊端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管理创新的意识。从自身来说,每个人都想去创新,但不是人人都能够创新。创新需要见识,需要思维,需要能力,更需要魄力。而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牵涉到许多方面,有很大的风险,存在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这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是一种博弈。而这种“另类”的博弈事实证明是决定管理人员创新的动力。除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几千年以来“无错即为功”的官本位思想对管理人员的创新亦起着消极的作用。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管理缺乏创新的现象不足为奇。但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形势瞬息万变,信息潮涌而至,机会稍纵即逝,由于一时的保守,就可能错失发展的良机,而使高校的发展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应积极鼓励支持有能力的、擅于创新的人员担任高校行政管理职务。

工作程序教条化、效率低下。在信息高度密集化的现代社会,效率被放置在一个崭新的高度。效率不仅是一个组织的生命线,也是衡量组织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效率与绩效挂钩,效率问题相对明显,而且易于测量和平衡,然而在高校等服务性事业单位,效率问题相对隐蔽,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在当下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中,事情的处理需要经过许多流程和相关部门的肯定。一些教学教师的业务诉求或者专家学者的合理意见或建议因为这些教条化的程序而无法及时满足或有效被采纳。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也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导致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从广义上来说,制度管理源于文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管理的影响,因此可说制度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管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动态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交错螺旋式的发展。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是统一的关系———制度管理是文化管理的有力保障,而文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制度管理占主导地位。制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利于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高校行政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工作目标高效的实现。但是,单一的制度管理会存在一些问题。及时,高校的行政管理目标是多变的,因事而异,不可能都用一种统一的方式去管理。单一地套用制度只会限制员工的自我发展,压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管理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第二,如果制度未被被管理者从内心真正地接受和认可,仅仅认为是是管理者执行制度的工具,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口服心不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消极现象,使制度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将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管理文化有效融合,通过“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和谐的人文关怀确立制度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是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中所亟需开展的一项工作。

改革建议

加强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以法制化的行政管理制度来确保规章制度适应行政管理的发展需要,明确岗位职责,避免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重视程度,确保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

合理设置高校行政机构,建立高效规范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根据高校自身具体情况来合理设置高校行政机构,优化机关工作运行机制。在保障学术权力的同时,积极鼓励支持管理人员创新;确保在自由进行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同时积极把握教育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

本文作者:张逸然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互联网对学校行政管理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不过,我们在看到互联网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针对互联网对学校行政管理的影响作出简要探讨。

一、现今学校行政管理暴露出的问题

1.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学校行政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确可以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但是这也对学校行政管理的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校园行政管理经验,还要熟练地掌握互联网知识。除此之外,校园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充分认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很多初等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导致校园行政管理流于形式化。由此可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

2.每个学校的发展不同,导致网络资源的分配有着较大差异。

由于学校的等级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导致每个学校自身的发展水平不同,所拥有的网络资源也有差异,从而影响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比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于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思想较为先进,对新兴技术的接纳程度高,从而导致东南沿海地区的校园互联网化程度远高于西北内陆地区。除此之外,学科的结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网络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各大高校之中。比如,高校中的一些文科学院,在行政管理的效率上要略微逊色于理工科学校。

二、互联网对校园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1.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校园行政管理的结构。

相对于过去校园内管理系统繁杂,管理范围受到较大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行政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然而,校园行政管理同互联网有效结合后,就可以较大化地避开校园管理的层级系统,通过精简校园行政管理系统,提高校园行政管理效率。

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行政管理的花费。

校园行政管理引入互联网之后,需要通知信息,只要在网络上一个通知,就可以让浏览的教师都接收到信息,减少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3.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行政管理的效率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引用互联网后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校园行政管理的效率,越过学校的层层管理等级,将信息定点下发到每个教师的手中,免去原先各个部门教师集合开会这种冗杂的方式,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学校领导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三、互联网对校园行政管理的消极作用

1.校园行政管理的互联网化,作为一项较为前沿的技术,其费用比较大。

学校使用互联网管理行政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需要对其做定期维护。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不仅关系着校园行政管理的流畅程度,还具有其特别的意义,其中储存着教师的个人信息、学生的成绩录入,甚至还包括学校财务上的诸多信息,一旦这些信息遗失或泄露,都会给教师个人以及学校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为此,学校在建立行政管理系统之初,就必须购入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还要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为其设计合理的行政管理系统,同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这就造成了较大的开销。即便做到了这些,也不能保障校园行政管理系统就能一直流畅运行,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导致系统出现瘫痪等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用于维护校园行政管理系统的费用,有些时候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2.校园行政管理的网络化缺少必要的语言沟通交流,过于机械化。

在现今阶段,人们过分看重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的网络化正是为此应运而生,然而,这种苍白的管理方式大大忽视了管理的对象,过于机械化的管理,不利于教师同学校管理层的交流。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对导致基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从而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造成恶性行政率。长时间实行网络化的行政管理也会让基层人员感到管理的坚硬和死板,上层领导不能体察基层教师的情绪,最终导致行政管理偏离正常轨道,从长远角度上看影响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校园行政管理网络化还不很成熟,仍旧暴露出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校园行政管理的效率,成为普及校园行政管理网络化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学校需要不断完善行政管理手段,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共同将行政管理的网络化推向更高的层次。

作者:张金平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及时中学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网络环境下学校行政管理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学校行政管理中,不仅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习行政管理的效率,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是,学校行政管理的网络化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降低了学校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网络维护成本。对网络技术和学校行政管理进行了概述,并对网络环境下学校行政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校行政管理的影响,希望能够促进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技术;学校行政管理;影响

0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学校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政管理从广义上讲,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学校的行政管理对象广泛,包括学校管理、教务管理、教研管理、政教管理、总务管理等方面,系统庞大,事务繁杂。涵盖除党委、工会外的所有组织机构,辐射全部师生后勤人员,关乎学校的正常运转、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网络技术在学校行政管理中应用广泛,为了满足学校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学校通过一系列网络软件的设计和大量相应的硬件设施的安装来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网络技术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将学校行政管理的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实现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网络化。不仅促进了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实现学校职能的较大化。网路技术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也能够理解为学校行政管理的网络化。

1网络技术对学校行政管理的积极影响

1.1可以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

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的实现促进了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例如:网络技术投入到学校行政管理后,当学校需要开展会议时,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只需要相关人员打开相应的程序,实现不见面情况下的面对面交流,改变了传统的在统一的地点进行集合开会的形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开会者的负担,也节省了召集和集合的时间,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1.2可以降低学校行政管理成本

随着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大大节约了资源,学校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来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网络技术未运用到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时,当学校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一些通知和规定进行时,要将这些规定打印出来,并安排专门人员打印出来以后分发到各个相关部门。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的实现使整个程序大大简化,相关人员只需在网络中以文档或者表格的形式出来,下级部门就能够直接通过网络查看,不仅节约了打印和纸张的成本,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最终降低了学校行政管理的成本。传统的学校行政管理依靠大量的信息联络员来实现学校行政工作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实现后就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1.3可以优化学校行政管理结构

传统学校行政管理模式牵涉多个层级,管理跨越幅度大,不利于学校行政效率的提高,网络技术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简化了学校行政管理结构,不用对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过多细致划分,同时也可以将许多非功能性部门进行裁剪,促进学校行政管理体系的高效性和精简性,促进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2网络环境下学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2.1学校间网络化水平不均衡

首先从大范围角度来看,各个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水平。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更容易在思想上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加上网络技术属于高科技事物,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更加普及,加上东部地区积聚了更多的人才,在物资层面和人才层面具有更多的优势。从小范围角度出发,各个学校的自身建设和学科结构不同,某些院校偏向于文史类,就会很少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也就导致学校内部网络人才的缺乏,为学校行政管理的网络化带来不便。

2.2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新形势下,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还要对网络知识等进行一定的了解,将学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为一支全能型的复合管理队伍。为了适应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的需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网络知识,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素质,了解网络系统对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主动运用网络系统,将网络系统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2.3过度依赖网络办公,负效应难以克服

人员是整个学校行政管理的核心,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也是一个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行政管理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学校行政管理的网络化主要利用各种机器传递信息,人们不用见面,减少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导致管理人员和下层人员缺乏沟通,不利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需要相关人员做好网络系统维护工作,学校行政管理网络涉及到许多学生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立学校行政管理系统时需要安装各种先进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增加了成本,在后期的维护中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来进行网络修护。

3网络环境下学校行政管理的路径选择

3.1强调主体参与,促进交流沟通

学校行政管理的职能是对育人实施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一个平台,只有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联结起来并实现信息传达和互通,才能履行好管理的职能,因此,要广泛发动各方积极参与。除了丰富完善网络学习空间的内容,增加吸引力外,还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兴趣爱好。

3.2防止形式主义,强调日常应用

网络行政管理建设不能单纯追求新意、满足建设趣味;不能一味要求资源丰富、“五脏俱全”,一定要关注建设,更关注应用;关注数量,更关注质量,真正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加强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介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避重就轻忽视了传统行政管理的工作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传统手段与网络技术的探索和磨合,达到相互补充、合而共赢的局面。

3.3加强资源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发挥行政管理职能、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前提。只有实现了更多主体之间的无缝传送和分享,行政管理工作才能由点到面,实现面面俱到的覆盖,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教师作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主体和管理者,更要强化自身素质的提升,达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4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化环境对学校行政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是学校行政管理发展的大的趋势,虽然,网络技术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存在一些缺陷,但是随着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会在未来得到良好的解决,因此,我们应始终以包容的心态来帮助网络技术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发展,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彭婷婷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学校行政管理本科教育模式思考

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在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和实践中,美国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在美国高校案例教学和模拟案例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治学院有1400多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教师精心选择、精心制作的,这已成为肯尼迪政治学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案例,好能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案例。案例的选择应紧扣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围绕具体案例的特定情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导入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和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进而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讨论法。除了典型的案例教学法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专题讨论法。教师可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列出一些与理论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们可以自行组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各个小组形成讨论稿。在教师专门安排的课堂讨论中,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阐述观点,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的课程讨论一般每门课可进行2~3次。在培养公共管理创新人才中,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知道什么”到“怎么知道”转变。我们了解到在1999至2000学年,斯坦福大学总共开设了5735门本科课程,其中21%为只有1名学生开设的课程,52%为只有8名及不到8名学生开设的课程,75%为只有15名及不到15名学生开设的课程。这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课程创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所喜欢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课程。而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小班课程常常因为教育投入和成本的原因被取消。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教育部门反思。

“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之间、客体与客体之间的换位思考。具体表现为:教学中的主客体即师生间的换位;教学客体之间即学生与行政管理者之间的换位。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着去扮演老师的角色,从实践中去体验接受知识的乐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扮演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打造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因此,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专业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国内许多高校从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的筹备、实验室的建设等各环节入手,为开展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实践环节的学分须达到总学分的30%。学生的实践教学集中在社会调查、电子政务实务、人才招聘模拟训练、大学生心理和性格测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模拟、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实习等方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借助实验平台来进行电子政务等模拟实验。由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操作、互动体验、学以致用等特点,对提高学生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处理政府事务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购买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的相关软件来实施操作。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政府电子政务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也能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给政府管理流程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倡导双循环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双循环教学方式。“走出去”是指专业教师可以到政府部门、企业、公共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生动教案,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见习、教育实习等方式参与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然后在实践中带着具体问题来学习和思考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这样会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在这一点上,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鼓励教师结合所讲授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比较政府》课程的主讲教师带学生到厦门市监察局开展调研,实地了解现实政府运作流程,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同时,有一些高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一些政府官员或者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授课,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以此来向学生传授政府组织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就目前专业培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政府、企业部门的管理者进行沟通,使学校未来培养的专业人才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组织开展适合专业需要的社会调查活动。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到实处。如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先后组织学生围绕“转型时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变”“、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等课题先后在厦门市、福建省、广东省及其他相邻省份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写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实地调研收获很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国外,无论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自称是“三无”学校———无文凭、无教材、无专职教师。该校强调为用而学,学生在2年零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更强调实践教学,其中30%在课堂内,70%在课堂外,其教学原则就是培养会做事的人。英国伯明翰大学在长期的公共行政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更强调实践导向,更注重政策实施的管理和评估,由重视知识到强化技能的特点。由此可见,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当地政府、企业的积极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理论,又能迅速把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就无从开始。对专职教师也可根据需要选送一部分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去进行挂职锻炼。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和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去国外的大学访学,也可以去国外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实地的调研,使教师既通晓理论又能增加实践经验,这样即可更大程度上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师教育的角色正在被逐渐弱化。由于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许多教师忙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忙于科研论文的撰写,因为如果这些科研硬指标完不成,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岗位聘任,最直接的结果是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不能得到晋升。而被我们认为教书育人的真正角色定位反而出现错位。如果长期以往势必会对学生的专业培养造成影响。以下表格数据或许能让我们看出一些其中的端倪。我们发现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与他们的学历水平、职称高低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真正应该扮演的教书育人的角色正逐步被过渡到边缘地带。这种角色错位最终可能会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因此,当前我们应积极促进高校高学历的杰出教师、知名学者、教授向教育者角色回归,使大学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与科学研究的角色实现融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当我们把目光投入国外的公共管理本科教育时,确实国外的大学都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美国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教师,由在研究、教学和行政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担任。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著名大学中,教师中有的当过白宫顾问,有的曾担任过政府部门长官或州政府行政长官,有的至今还是联邦政府某个改革委员会的委员等。这些教师既对公共管理理论有着很深的造诣,同时又有非常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这一切都为培养出高质量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渗透实践教育的理念和逻辑,将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切实采取有效的整合方法,把实践教育纳入培养方案中,并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师资配备、资金支持、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唯有此才能逐步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本文作者:顾铮铮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学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是维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关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校未来的稳定发展。因此,学校行政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对工作保持热情和良好的积极性,有效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从而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谈起学校教育,最受关注的通常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工作内容,而忽略了学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进步和成绩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只有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学校行政管理队伍,才能有效开展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从而发挥其对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

一、学校行政管理的含义

学校行政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发挥行政和管理职能,引导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共同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相较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行政管理是其有效开展的保障和基础,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辅助性工作,但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二、学校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

学校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均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相关,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制定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即确定学校教职员工工作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学业规划等内容。教育工作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通常以学期、学年等为周期,制定协调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为学生负责。

(二)组织和监督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学校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也包括组织和监督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例如学校各个岗位人员的配置,工作内容和职责的制定,教师培训安排等。学校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就是要将学校各个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教育教学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组织,从而使学校“一盘棋”地高效、和谐运转,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也承担着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工作,通过检查、屏蔽、考核等方式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为题,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学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自觉;种下一种自觉,收获一种成功。”学校的稳定持续发展,离不开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带头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的配合,离不开学校的行政管理。学校的组成要素包括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虽然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一线教师,但是让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有效的管理,可以说,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四、学校行政管理队伍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首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了解教育规律,懂得教育科学。同时,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像企业中的政工师一样,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引领学校的思想发展导向。作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更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工作,善于协调沟通,成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纽带,使学校各部门能够通力配合,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

五、提高学校行政管理队伍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应以提升队伍中成员的道德修养为出发点。道德修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修养。作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其职业道德包括专业的工作能力,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等;而社会公德修养方面,由于在学校工作的原因,更要求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形成符合基本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在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以及积极的情感意志前提下,做好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的选拔制度

作为组织和监督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学校行政管理队伍本身应通过建立健全的选拔制度综合考核队伍成员的思想意识、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建设“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培养“复合型”的学校行政管理人才,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做准备。

(三)通过文化学习提高队伍成员的现代化创新精神

现代化创新精神是学校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学校行政管理队伍,成员们自身首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从变革中不断找寻管理的本质。、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学校行政管理队伍首先应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管理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四)树立行政管理团队的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

作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与学校办学理念一致的工作思想,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为学生和一线教师的服务意识,实现学校“一盘棋”共同发展。同时,作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应遵循教育市场的发展规律,通过学校品牌的建立,树立学校正面积极的社会形象,从而能够将教育效果实现化。只有建设一支有灵魂的行政管理队伍,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发挥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宋艳华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临江一小学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论学校行政管理中的经营理念

摘 要:论述了如何确立学校经营理念和建立学校经营机制,以期使学校逐渐形成市场意识,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经营理念;行政手段

学校传统的行政管理是管理者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进行管理的行为。行政手段是指采用决议、决定、指令、纪律、规章制度和标准、监督、检查等手段,它是学校管理中有效的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行为。在校长负责制下,它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顺利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也有明显的弊端,尤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承受着变革带来的阵痛。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们看到许多沿袭着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学校缺乏活力,暴露出不少弊端,而那些渗透市场经营理念的学校则生机勃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不由地感悟到:学校必须改进传统的行政管理,渗透经营理念、运用经营机制,这是现代学校发展的趋势。这样,在学校管理中,既有行政管理为依托,又有学校经营为抓手,办学效益就能取得化。

一、确立学校经营理念

(一)市场意识

传统的行政管理注重照章办事,强调如何贯彻、落实、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强调对上负责,寻求行政支持。行政管理对于实现学校管理职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弱点和弊端。这种管理“等靠要”思想突出,被动消极,缺乏进取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势必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确定自己的位置。市场意识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有一种学校生存的危机感,认识到学校必须经历生源竞争、教师流动等考验。对教师来说,要有一种职业危机感,认识到随着教师双向聘任制的实施,学生和家长选择权的加大,教师职业社会化的步伐加快,“铁饭碗”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职业风险不断增强。这都要求我们逐渐形成市场意识,以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二)服务意识

行政管理具有性、强制性和管理的垂直性等特性,其核心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目标任务,学校管理者是行政命令者,教师是施教者,缺乏服务意识。学校经营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谋求学校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它关注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强调服务,谋求主动发展,提升自己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努力满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所谓“顾客是上帝”正是这个道理。

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其服务意识体现在:要树立教师才是学校发展主体的办学思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工作氛围,挖掘教师的潜力,焕发教师的斗志,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共同建构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对教师来说,其服务意识体现在: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正体现教育就是服务。

(三)品牌意识

传统的行政管理,有严密的组织机构,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动,它的着眼点是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以上级满意为目标,学校工作的重点是迎接检查、验收评比、晋级升格等活动。学校经营强调教育是一种产品,教育服务产品既然是产品就必须讲品牌,以品牌求生存,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立品牌意识。

因此,对学校管理者来说,根据教育市场需求,创造特色“品牌”和质量“品牌”,通过“品牌”,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生源市场,使学校具有一定的经济资本,从而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学校“品牌”,由此形成学校品牌--生源市场、生源市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学校品牌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学校经营机制

(一)建立市场用人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事业用人向社会用人转变。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单位用人机制,在经费总包干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内部的定岗核编,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工资待遇,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建立平等的双向选择。这样有利于克服“人浮于事”“能进不能出”的弊端,体现品质优酬,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校长而言,可以采取校长资格培训的市场化,校长任用的竞岗制,校长待遇的职级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校长经营管理学校的水平和能力等综合评估,给校长进行职级的评定,不同职级的校长享受不同的年薪和待遇。校长在聘期内,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有相应的学校经营权,获得相应的报酬,责、权、利结合。校长聘任期满后,接受考核,兑现奖惩,并决定是否继续聘任。

(二)逐步扩大学校的自主经营权

学校经营必须要有相应的自主经营权。在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学校可以自主筹集经费,自主用人、自主内部分配、自主进行教改实验,自主开发教育产品、自主开发学校品牌等,也可对学校品牌进行输出,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开发教育市场。自主经营权能主动解决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不利矛盾和弊端,学校才能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三)建立以质量标准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转变评价的主体。既然教育是一种产品,那么它的评价势必由它的消费者——学生、家长和社会来参与评价,或者代表消费者的社会机构来参与评价,不能只是教育内部自己评价自己。

要建立质量标准化体系,克服评价标准的模糊化和不可比性。质量标准化体系是一项系统工作,尽管很复杂,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方向。标准要体现导向性。我们认为评价不只是对过去工作的诊断,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工作的导向。比如我们评价教师,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评价更多关注教师工作的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终结性结论。我们就要调整评价指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标准为导向,一步一步引导教师把工作做规范的基础上,逐步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进而提升境界,让教职员工感受到在学校工作是快乐的,为学生服务是快乐的,生命的每24小时都是快乐的。这些都需要通过评价的标准来引导。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意识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让教育、文化事业得以跟进一步的提高与促进。为了让教育事业上升到更高层次,做好学校行政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意识进行分析,希望为学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校行政管理;管理改革;创新意识

一、学校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突飞猛进发展,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密切关注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行政管理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学校行政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学校,应当紧跟时代变化发展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学校行政管理机制,强化行政管理队伍,有利于学校更好的实现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居于主体地位,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学生培养、科研成果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学校行政管理是教学和科研两大社会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通过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水平,能够促进学校机制朝着更加合理化方向发展。在一些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中,还需要不断提高为教学科研、基层、教职工、学生服务的思想作风与工作态度和效率,做好科研教学的坚实后盾。在部分学校中,行政管理队伍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导致行政部门职能缺失情况发生,在行政管理任务的安排方面,缺乏专业人员,导致不能及时完成行政工作或工作效率比较低,影响学校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容易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情况。由此可见,学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学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策略

1.被需值的培养

作为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学科建设是其中心任务,学校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我院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在全国职业教育建设首次提出“被需值”教育,强化被需值的培养重要性。所谓的被需值,指的是作为一个人应当被需要,应当具备一定服务的理念,注重将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他人或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做为学校,在进行行政工作开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强化被需值的培养,应当充分尊重教学规律,不断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将“被需值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努力提升被需值“数值”,对“明道、励学、笃行”的校训进行秉承,充分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色,加快推动“1123”工程建设,通过服务的提升和优化让学生对专业技能得以掌握,强化学生信仰,让学生心中树立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并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强化自身身体素质建设,将学生效果和满意度的提升作为着手点,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交往、生活、工作,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聘用管理制度创新

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对适合的聘用管理方式进行运用。深入开发和应用行政人员资源和骨干人才资源,努力做到知人善用。作为学校要注重柔性管理原则的合理运用,在管理模式方面,不仅要具备兼职模式,还应当具备专职模式,促进二者之间协调发展,这种对该领域专家人才的引进有利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思路的拓展,有利于人才聘用制度的落实。与此同时,还应当与行政管理具体情况结合到一起,对不同管理制度进行实施,使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多元化、系统化,注重实现领域精英跨行业、地域、院校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强化领域经营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在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聘用制度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对国外聘用管理制度不断予以借鉴和应用,与自身情况发展予以结合,认真做好聘用管理机制的构建工作,将长聘期与短聘期结合起来,实现兼职模式与专职模式共存。

3.绩效改革创新

在学校行政岗位聘用制度创新工作完成之后,应当对岗位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创新,使二者之间能够匹配。学校是否具备科学、系统、完善的师资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评价进度,对师资分配工作和岗位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行政岗位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激励性原则予以不断落实,将激励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效联系,将行政人员绩效工资与一些具体情况进行挂钩,比如:劳动强度、技术含量、职责范围等等,让行政人员的绩效考评更加合理、公平。作为学校应当对行政人员的绩效工资,进行分层设计,拉开不同能力行政人员绩效工资的差距,注重按劳分配的实现,激发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其就需要考虑制度的创建,又需要将人的因素纳入其中,通过多方位的综合考量,让行政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让行政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完善,让行政管理真正为学校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让学校能够因为行政管理的高效性为学校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作者:郑林海 单位: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对管理能效的影响

学校行政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实施,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学校管理工作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学校行政管理领导班子,提高管理意识

优化学校行政管理班子是为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学校宏观决策调控的职能,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每个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激发全校教师员工齐心协力重抓教育教学的激情和活力。

学校的行政管理必须建立层次清晰、科学规范、信息处理高效、沟通渠道畅通的内部管理体系。要进一步科学界定学校行政管理职能,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发掘教育的未来发展、 自我完善行政管理的潜力,要适当调整科研和管理组织结构与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增强行政管理能力,构建科学行政 管理平台与教学科研管理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要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学校行政的管理体系,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办事程序,规范办学行为。

二、建立学校行政管理的制度机制,提高责任意识

建立学校行政工作、全员、全程管理制度机制,保障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流程,并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个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都建立了文件,使不同岗位员工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规范。规范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对各种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印刷、发放、保 管、回收、销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障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完整性、严肃性。

制度机制要求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有半点闪失,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差一分一厘,从平时工作的点滴中渗透一种敬业爱岗的精神,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做及时的补救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经常做认真反思和反省,力求把工作做的更好,为学校的发展多做贡献,保障多方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文化学习,提高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创新精神

学校行政管理的文化学习,首先要求行政管理层具有与时俱进精神。表面上看,学校的行政管理具有保守的一面,但保守只是获得发展的手段。稳定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状态,变革才是管理的本质要求。如果管理层只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套之于教育教学,必定束缚现代素质教育,导致教育与位会脱节的畸型地发展。为了培养行政管理层的先进性精神,学校必须在行政管理培训模式上下功夫,加大创新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管理层的理论水平, 管理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中,培育创新精神。

其次要求行政管理层具有创新管理机制。对教师要完善竞争机制和差异管理机制,在竞争机制上,在原有基础上引入“末层淘汰制”、“走岗定编定职”和“差额竞选制”。在差异管理机制上按班级、科目、教师级别、学生层次确定管理目标,制定不同的终端评价制度,将学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相结合,再参考过程点的变异,达到比较科学的考评目的。使学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使人事管理机制更趋民主化、规范化,从而形成教育资源的合力。对学生要 建立以创造思维训练为载体的多方位、主体化的创新教育新模式,树立创新教育价值观和创新教育多元观,从而真正推进和贯彻素质教育。

四、紧抓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提高教育的服务意识

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 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障。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障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学生是学校的及时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 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 美、劳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了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规范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的强调。

一个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并直接影响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提高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推进学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学校行政管理要适应现代信息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地更新信息化管理理念,架构信息综合化平台,促进学校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信息化;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进入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和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信息技术使人们以更快捷便利的方式获取并传递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渠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新的积识,掌握新的技能,并把新的技术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使之对工作和生活产生良性的推动作用,从而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肩负着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学校应该主动从内部开始改革,从管理与教育教学等方面不断更新理念、创新管理,因为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1 构建学校管理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学校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指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相应的办公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件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应用现代技术,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的过程。为了提升办公效率,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和办公经费情况,开始逐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校园办公平台,从长期以来所坚持的纸质办公状态向无纸化、数字化办公转变。

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的办公习惯和人员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因素,校园信息化平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存在功能使用单一化,软件开发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工作人员思想上的墨守成规和长期以来养成的工作习惯,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地扭转和改变。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同志更是在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方面存在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在现代化的办公平台面前依然沿袭旧有的习惯和方式,不但没有提高办公效率,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这些弊端和问题呈现在学校管理者面前,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推动行政管理工作在网络信息发展环境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推进。因此,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从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素质、改善行政管理环境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以支持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2 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提高行政办公效率

为了切实推进学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首先就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科学实用性目标,搭建实用高效的信息平台。要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内网运行速度;在有需要的场所、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在办公软件的选用上,要广开言路,充分征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得相应办公平台模块的设定符合工作需要和绝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才能让大家更易于接受,也才能切实地提高办公效率;否则会失去调研基础,其作用只能是适得其反。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培训,由专业人员细致入微地进行讲解,教会大家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具体操作几个工作日之后,再组织一次专题的培训,结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答疑解惑。只有经过这种讲解与答疑的双重安排,才能让大家较为顺畅地对软件平台的使用在短时间内高效能地熟悉和掌握。

3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一方面是通过制定制度对人员进行要求,因为科学的方案和计划只有落到实处,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为了保障学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就需要结合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予以保障,通过制度的约束,细化工作的流程,强化工作的要求,引导工作人员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带给工作上的便捷,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同时将工作的执行情况与个人绩效考核相挂钩,通过这种约束机制促使工作人员逐步由不适应变为习惯,从而激励工作人员积极进取,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是对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依据工作需要,制订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网络安全、软件升级、信息更新等方面都制定详细的规定,做到定期维护、及时更新、有效保障。

实践证明,只有以上两方面同时强化管理,才能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推进。

4 转变观念,将信息化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

任何先进技术的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社会的更好发展。物质资源不会自动地产生效益,只有人充分利用资源开展活动,才能在活动中出效益,所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社会。作为现代先进科技的信息技术,只有在充分运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较大的作用。在学校管理中,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促进数字化管理,达到化的管理效能,是推进学校管理方式变革、提升管理效能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学校的行政办公人员充分认识到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实需要和长远效益,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及时转变观念、认可接受,相关的领导者科学引导、大力推进,最终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促进数字化管理,达到化的管理效能。

而信息化技术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确实已经收到初步的效果。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及时沟通,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造成工作中的撞车和资源的浪费。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架构起了校园的内网和办公平台,在文件传输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已经得到应用,但是信息技术应用还有待于深层次的挖掘和实践,如在后勤服务保障和教务管理中的应用都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

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可以开发应用信息交互软件,一方面通过各个计算机的终端分布广的特点,可以及时收集到校园内各个部位出现的需要维修的问题,既可以将问题及时快速地解决,避免问题扩大化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又可以弥补后勤人员定时巡查所存在的时效性差和覆盖面窄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信息交互软件的使用,可以很便捷公正地对后勤保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从报修时间到维修完成再到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一系列的数据能够很客观地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在教务管理工作中也同样可以应用信息交互平台实现课程安排、教学研究以及进行听评课等工作的开展,既能够实现课件资源的共享与相互的交流,又可以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网络空间,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同样,行政工作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宣传,可以展示工作的成果,让职工和公众对学校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得职工和公众通过这个信息渠道对学校工作状况发挥一个监督的职能,也有利于学校的行政工作人员在这种氛围中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加积极努力地去开展工作。

5 查漏补缺,不断改进和完善信息化工作

任何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进社会的更好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由于其共享性、开放性,致使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不能正确应对这些问题,有可能会给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带来工作上的障碍甚至是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如何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现状与特点,通过对安全风险的分析,采取多层次、多方面的安全管理方法来保障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和畅通,是行政管理工作部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运用合理的安全技术来实现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技术的培训和防范能力的提升,使工作人员对于网络的有效使用、风险应对有清晰的认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来进行操作和检查;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网络系统与设备的监管和维护,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通过技术的更新及时弥补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改进工作中的短板和不畅通的渠道,切实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便捷、资源共享与信息交互的畅通。

总之,只有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学校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依托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最终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提升。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学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探索

【摘要】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管理、教学、学习环境,能够为师生提供资料、管理、自主学习与评价服务,能够为教师提供教研协作与沟通服务,能够为学校各个行政职能部门提供相关的管理与考核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作用,提高学校相关行政事务的执行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学校行政管理;效率

学校的行政管理包含了教务管理、总务管理、教研管理、人事管理、学生工作管理等方面,系统庞大,事务复杂,涵盖了除党支部、工会以外的所有组织机构,辐射了全体师生及总务后勤人员,关乎学校的正常运转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如何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进学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呢?本文以我校自主研发的网络办公平台《我的新城》为载体,介绍我校在学校行政管理方面如何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做法。

一、《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概况

《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是一款由我校信息中心自主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综合应用系统。它源于学校选修课程的网络申报需求,经过五年以“粘贴性”为主要诉求的持续开发,目前已逐步演化成一款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管理、教学、学习环境,能够为师生提供资料与管理以及自主学习与评价服务,能够为教师提供教研协作与沟通服务,能够为学校各个行政职能部门提供相关的管理与考核服务。基本涵盖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为我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其主要特点是:实用、易用、开放、稳定及内容丰富。

二、《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包含信息服务、事务中心、教学辅助、学生与班主任、项目专题等五大功能模块32个应用子系统,涵盖了学校校务、教务、教研、总务、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

1.信息服务:各类信息、汇集的窗口。

信息服务模块中主要汇集了短信服务、学校日程的申报与查询、学校网站新闻的与管理、通讯录、办公室电话、云文件分享、业务档案的查询与上传等事项。

我校的日常接待、部门工作、教研活动等常规性事务频繁,以往通过纸质稿进行日程的申报、审核、修改,工作量非常大,容易出现协调不到位的情况,而且效率低下。通过信息服务的日程安排平台,各部门、学科组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日程的自行申报,在申报时可查看学校已申报日程,这样就可以避免时间及地点上的冲突。在教师申报日程之后,系统会通过短信平台自动的发送一条短信到校务办负责审核、协调的教师的手机上,提醒他有日程需要审核。当审核结束之后,日程安排平台同样会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一条短信到申报教师的手机上提醒日程是否通过审核。这种网络申报、审核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日程的汇集、审核、的效率。

业务档案的应用同样也提高了学校的行政事务处理能力。市、区每年的各项评比、验收、考核中需要学校及教师提供各类的荣誉、竞赛、论文评比等获奖证书,里面存在大量重复性的劳动,给老师们添加了必要的负担。业务档案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每位教师、各职能部门在获取相关的证书后直接在该平台上进行申报,上传相关信息及证书扫描件并有专人进行审核。这样,学校在准备各项材料的时候只需在业务档案中查询相关信息,选择对应的材料进行打印汇总即可。这样的平台也为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相关情况,发现差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此功能模块内长期积累的数据,也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参考,为学校的相关制度的出台提供客观依据。

2.事务中心:总务后勤工作平台。

事务中心由信息技术设备报修、基础设施报修、办公用品领用、机动车管理等6个应用系统组成。

学校的总务后勤工作非常繁杂,常规性事务很多,比如说物品的领用工作,在以往教师要领用物品,并不知道有什么物品是可以领用,数量还剩余多少。只能先去填写申请单等待批复之后才能去仓库领取,还不一定能够领到想要的办公用品。如何能及时、有序、有效的处理相关事务一直以来都是总务部门头疼的问题。通过事务中心的物品领用平台,教师可以在系统上看到仓库现有的物品及其数量,申报结束后系统会通过短信平台向总务部门负责审核的老师发送一条短信通知,当审核完成后系统同样会发送一条短信到申报人的手机上通知他可以去领取物品。

诸如此类的总务后勤工作,我们都通过相应的平台进行业务的汇总、通知及反馈,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总务后勤工作的师生满意度,更好地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为如何优化总务后勤工作、合理分配人员、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提供了一定参考。

3.教学辅助:教务、教研综合事务处理中心。

教学辅助功能模块是由“选修课程管理”“综合实践课程管理”“评学评教”“成绩统计与分析”“阅读与评价”“微课教与学”等七个应用系统组成,主要承载着我校教务及教研相关工作,是学校日常行政工作处理的重要平台。

学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在初一年级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在初二年级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每年的教师课程的申报、审核与统计,学生的课程报名与统计是件工作量颇大的工作。我校运用网络申报系统,极为方便地处理了这项事务,实现了全网络申报、审核、报名、汇总、调整等相关工作,只需非常少量的人为参与即可快速、地完成开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同时,我们通过学生在选修课、综合实践课网上抢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课程报满耗时表可以分析出学生主体喜爱什么类型的课程,为我们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提供依据。

“阅读与评价”“微课教与学”是学生重要的课后学习与交流的线上平台,通过“阅读与评价”的“新城书吧”,师生们可以就阅读的书目、阅读的内容展开讨论。其中,教师可以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包含文本、图片、链接、视频等,学生也可相关资料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而“微课教与学”主要是由各个学科组针对本学科重难点内容录制的简短视频,配备对应的文本材料或是巩固练习,为学生课后预习、复习提供重要的支持。这样的两个平台为学生课后,特别是假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场所,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为了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我们与高科技公司合作开展智能作业数据采集分析的实验项目,并以“成绩统计与分析”为其网络端接口。

智能作业采集分析系统以强大的图像识别、数据分析为手段,对学生日常作业、考试的数据进行采集。对大数据进行深入、、精准的分析和挖掘,每时每刻监测、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完善的智能诊断系统,即刻生成学习报告,找出波动原因和薄弱点,自动生成1对1个性化辅学方案。其流程如图1:

智能作业采集分析系统运用强大的图像识别技术,将试卷内容转化为数字或文本信息,率高达99.5%。模式见图2:

该平台记录学生每一次作业和考试的详细信息,自动生成学习曲线(见图3),成绩波动一目了然。教师根据试题关联的知识点、完成情况,迅速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高效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研发此平台最为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长期的数据收集及个性化的分析,尽可能剔除无价值的重复学习,根据学生个人知识图谱和学习报告,针对错题、薄弱点推送学习资源,以期满足最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学生与班主任:学生工作平台。

“学生与班主任”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了健康监测、班级与班主任、学生成长档案、学生行为评价等6个应用系统。

学生工作是学校行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各班级各项考核、评比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针对学生的个体评价,大多数时候除了成绩是可以量化的,其他各方面的评价往往缺少客观的依据。为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给予量化,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进行打分,并且将学生志愿者服务、竞赛获奖等实行网络申报及审核,将以往纸上的工作电子化、数字化,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分析、统计,客观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给学生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学生也可进入学生平台查看自己的成长足迹,并且学生账号及数据长期保留,这对毕业后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成长资料。

5.项目专题:学校个性化的网络应用。

由中层评议、数据统计、投票系统等5个应用系统组成的项目专题功能模块主要服务于学校管理者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对于某项学校政策的实施可以先发起网络投票以了解学校教师对此政策的大概态度等等。在“中层评议”应用系统中,老师们的评议可以是实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充分保护老师们的隐私,以期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学校行政管理的思考

利用网络平台固然切实地推进了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教研、学习、沟通交流的线上场所,但是要想将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学习环境较大化地利用并消除其不利因素,我们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注重适度运用,强调沟通。

采用网络化的行政管理方式,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行政管理的水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行政管理,管理的核心对象还是人,因此在进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人与人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会影响管理的效果。所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行政管理只能适度,不能泛化,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网络平台运用的目的是将老师们从繁杂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中释放出来,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教研、教学等工作。

2.重视资源建设,关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除去日常办公功能的需要,为能更好地发挥平台的学习与交流作用,必须在学习资源上下工夫,力争建立精品资源库,把现有的平台建成一个生态系统,为师生服务的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系统;并且将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的改变提供帮助。当然,《我的新城》网络办公平台长期使用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经过我们的分析,已经产生了一定价值,为我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了帮助。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互联网对学校行政管理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不过,我们在看到互联网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针对互联网对学校行政管理的影响作出简要探讨。

一、现今学校行政管理暴露出的问题

1.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确可以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但是这也对学校行政管理的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校园行政管理经验,还要熟练地掌握互联网知识。除此之外,校园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充分认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很多初等教育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导致校园行政管理流于形式化。由此可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每个学校的发展不同,导致网络资源的分配有着较大差异。由于学校的等级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导致每个学校自身的发展水平不同,所拥有的网络资源也有差异,从而影响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比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于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思想较为先进,对新兴技术的接纳程度高,从而导致东南沿海地区的校园互联网化程度远高于西北内陆地区。除此之外,学科的结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网络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各大高校之中。比如,高校中的一些文科学院,在行政管理的效率上要略微逊色于理工科学校。

二、互联网对校园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1.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校园行政管理的结构。相对于过去校园内管理系统繁杂,管理范围受到较大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行政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然而,校园行政管理同互联网有效结合后,就可以较大化地避开校园管理的层级系统,通过精简校园行政管理系统,提高校园行政管理效率。

2.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行政管理的花费。校园行政管理引入互联网之后,需要通知信息,只要在网络上一个通知,就可以让浏览的教师都接收到信息,减少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3.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的效率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引用互联网后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校园行政管理的效率,越过学校的层层管理等级,将信息定点下发到每个教师的手中,免去原先各个部门教师集合开会这种冗杂的方式,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学校领导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三、互联网对校园行政管理的消极作用

1. 校园行政管理的互联网化,作为一项较为前沿的技术,其费用比较大。学校使用互联网管理行政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需要对其做定期维护。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不仅关系着校园行政管理的流畅程度,还具有其特别的意义,其中储存着教师的个人信息、学生的成绩录入,甚至还包括学校财务上的诸多信息,一旦这些信息遗失或泄露,都会给教师个人以及学校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为此,学校在建立行政管理系统之初,就必须购入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还要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为其设计合理的行政管理系统,同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这就造成了较大的开销。即便做到了这些,也不能保障校园行政管理系统就能一直流畅运行,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导致系统出现瘫痪等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用于维护校园行政管理系统的费用,有些时候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2. 校园行政管理的网络化缺少必要的语言沟通交流,过于机械化。在现今阶段,人们过分看重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的网络化正是为此应运而生,然而,这种苍白的管理方式大大忽视了管理的对象,过于机械化的管理,不利于教师同学校管理层的交流。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对导致基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从而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造成恶性行政率。长时间实行网络化的行政管理也会让基层人员感到管理的坚硬和死板,上层领导不能体察基层教师的情绪,最终导致行政管理偏离正常轨道,从长远角度上看影响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目前校园行政管理网络化还不很成熟,仍旧暴露出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校园行政管理的效率,成为普及校园行政管理网络化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学校需要不断完善行政管理手段,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共同将行政管理的网络化推向更高的层次。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网络环境下对学校行政管理的影响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利用网络进行管理,例如,学校的行政管理就开始逐渐的趋于网络化。学校的管理部门对教学、学生、科研等方面进行管理的过程便是学校行政管理。有效的开展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能有效的维持学校的秩序。而网络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安装一些硬件设施以及网络软件等,实现所有管理功能。行政管理网络化能有效的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益以及质量。本文对目前学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网络环境下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学校行政管理;网络环境;问题;影响

一、目前职业学校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行政管理逐渐的区域网络化,这对于学校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行政管理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有较多的行政管理经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而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仅具有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网络知识了解比较少,并且没有意识到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中等及以下规模的职业学校,他们的行政管理人员根本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求,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网络化水平很有必要。

(二)网络化水平的差异

每个学校都有着自身的资源,因此这会造成学校之间网络化水平的差距。地域上的差异会导致管理水平的不平均,例如:中西部比较偏远地区要比中部沿海地区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水平低很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思想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接纳程度要高很多,同时东部沿海的科技水平较高,并且具有思想比较超前的人才,这对于网络环境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作用。不同学校自身建设以及学科结构也会导致网络化水平的差距,有一些文科的院校没有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课程,并且网络人才也相对较少一些,这就很难实现网络环境下学校行政管理的顺利开展。而在这方面,理工科学校相对有优势。

二、网络环境下对学校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能够有效的降低学校行政管理的成本

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能够有效的减少学校行政管理的成本,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行政资源,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学校行政管理能够节约行政用纸,以往学校在信息的时候,都会打印很多通知单分别发到不同的部门,而当前只要在网络上一个通知就可以,学校的所有部门都会接到通知,并且及时的进行落实,同时只要在每个部门配置一个信息联络员完成信息工作就可以,这样能够减少一定的人员成本。

2.能够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可以进行电视或者电话会议,各部门的领导不用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开会,只要打开电脑,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开会就可以,这样不仅能够减轻领导的负担,还会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3.能够优化学校的管理结构

学校行政管理结构会受到网络化影响。以往学校管理机构的等级较多,管理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这种结构类型不仅会影响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益,还会影响到其工作质量。而在网络环境下就不再需要这么多的管理等级,这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和精简的管理体系,同时这个体系不仅组织层级较少,管理幅度也相对较宽一些,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负面影响

1.网络环境下学校行政管理过于机械化

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管理对象就是人,所以行政管理人员要与被管理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沟通和交流,良好的沟通能够提高管理效果。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情感交流往往被忽视,甚至就是放弃与被管理人员的沟通。虽然网络环境下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但是会减少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会降低管理层与被管理层沟通的次数,这就导致部分信息很难得到及时的传达,影响到决策结果,从而造成政策执行效率不理性。行政管理过程中,只依靠网络会导致人的感觉僵化,会使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办法了解下层人员的情感波动,最终达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影响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2.网络信息的维护成本比较大

学校在利用网络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网络系统做定期的维护,时刻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学习行政管理网络化具有特殊性,其不仅会存储所有学生的信息,还会存储一些财务上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出现丢失的现象,这会对学校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立学校行政管理网络系统的时候,一定要采用一些先进,并且质量非常好的软硬件设备,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成本问题。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这不仅会增加购置设备的成本,在维护的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维护成本,如果行政管理网络系统发生瘫痪,还会产生很大的恢复成本,这对于学校来说,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

学校行政管理网络化已经成为当前所有学校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网络环境下的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弥补这些缺陷,不断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行政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浅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体现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未来的发展。我们知道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教育的重要力量,虽然看似不教书育人,但他们要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实为不易。学校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学校管理工作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行政管理;素质;体现

一、优化学校行政管理领导班子,提高管理意识

优化学校行政管理班子是为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学校宏观决策调控的职能,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每个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激发全校教师员工齐心协力重抓教育教学的激情和活力。

学校的行政管理必须建立层次清晰、科学规范、信息处理高效、沟通渠道畅通的内部管理体系。要进一步科学界定学校行政管理职能,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发掘教育的未来发展、自我完善行政管理的潜力,要适当调整科研和管理组织结构与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增强行政管理能力,构建科学行政管理平台与教学科研管理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要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学校行政的管理体系,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办事程序,规范办学行为。

二、建立学校行政管理的制度机制,提高责任意识

建立学校行政工作、全员、全程管理制度机制,保障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流程,并说明管理的步骤和要求,管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具体,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强。从校长直至每个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都建立了文件,使不同岗位员工都清楚有哪些职责和基本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规范。规范对制度本身的管理。对各种文件的制定、审批、修改、印刷、发放、保管、回收、销毁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保障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完整性、严肃性。

制度机制要求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有半点闪失,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差一分一厘,从平时工作的点滴中渗透一种敬业爱岗的精神,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做及时的补救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经常做认真反思和反省,力求把工作做的更好,为学校的发展多做贡献,保障多方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文化学习,提高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创新精神

学校行政管理的文化学习,首先要求行政管理层具有与时俱进精神。表面上看,学校的行政管理具有保守的一面,但保守只是获得发展的手段。稳定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状态,变革才是管理的本质要求。如果管理层只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套之于教育教学,必定束缚现代素质教育,导致教育与位会脱节的畸型地发展。为了培养行政管理层的先进性精神,学校必须在行政管理培训模式上下功夫,加大创新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管理层的理论水平,管理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中,培育创新精神。

其次要求行政管理层具有创新管理机制。对教师要完善竞争机制和差异管理机制,在竞争机制上,在原有基础上引入“末层淘汰制”、“走岗定编定职”和“差额竞选制”。在差异管理机制上按班级、科目、教师级别、学生层次确定管理目标,制定不同的终端评价制度,将学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相结合,再参考过程点的变异,达到比较科学的考评目的。使学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使人事管理机制更趋民主化、规范化,从而形成教育资源的合力。对学生要建立以创造思维训练为载体的多方位、主体化的创新教育新模式,树立创新教育价值观和创新教育多元观,从而真正推进和贯彻素质教育。

四、紧抓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提高教育的服务意识

建立起“教育是服务”的管理机制。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受教育者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学校的教职工成为内部“消费者”。学校对内部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及其和谐成为满足外部消费者需求的保障。在这样的视点下,学校关注满足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成为必须,学校对消费者是一种服务关系成为必然。保障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消费者的服务成为学校的核心功能得到了确立。学生是学校的及时类消费者。学校教育的“产品”,是学校生存、信誉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成为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受到了的关注。这一管理体制的确立规范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在教育教学、后勤等各项管理中,对如何确保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基本要求,建立了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的强调。

不难看出,一个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轨道。所以,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已成为目前各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认真的抓好这一工作,才能为今后的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学校行政管理论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意识研究

【摘 要】在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素质教育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高等学校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才能谋求更和谐的发展。行政管理是在遵循高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牵涉到高校科研和教学等中心任务的信息、人、财、物和时间的管理,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近期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推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摆在学校发展面前一道不可忽视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意识

现今,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了大众化的轨道,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高校的模式和功能、办学的理念以及高层的决策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整体发展等都被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行政管理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仍然存在着服务职能较弱、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迫切的要求我们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下内容将对如何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创新行政管理理念

良好的管理理念不仅是保障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基础,而且为高等学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详细一点来讲,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不仅要为广大师生服务,还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管理经验的前提下,强化自身的服务理念;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要重岗位、轻职位,根据岗位的需要决定工作人员的数量;与此同时,要引入“以人为本”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现有的技术手段,建立动态性的服务网页,将学校的科研、教学、招生等信息及时曝晒于广大师生面前,同时开通多个平台以便收集公众的建议,以便为行政管理手段的改进提供良好的参考;再者,要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高校的行政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工作能力、工作干劲和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开拓工作领域,扎扎实实的推进行政管理从单纯的经验型向科学创新型的方向迈进,推动行政管理的时代化进程。还有,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相关领导者要注重深入到基层工作中去,并且注重与基层员工和学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大家针对如何创新和改革行政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便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管理理念的完善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今,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成人才的竞争,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质量以及高等学校的发展。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其一,要借助于员工工作手册的完善、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员工交流大会等多种有效的手段,多方位的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工作技能等,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其二,为了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在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进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员工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并且将考核结果与员工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不断地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为他们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增强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其三,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实践中,行政管理干部的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借助于推荐高层管理人员出国深造、外出交流等方式,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以便起到很好的带头和引导作用。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

强而有力的规章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在现有的制度前提下,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促使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品质的服务。要结合实际情况,尝试实施校、院的两级管理制,在明确任务、理清职责的前提下,加强学校对各个二级分院工作的宏观性的指导,同时明确二级分院的管理体制和建设目标,力争做到在实现学校的工作管理中心转移到二级分院的同时,保障二级分院管理功能的较大化发挥。与此同时,要强化责任制度建设,在各个部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加强不同部门和员工的责任制建设,从而减少和杜绝出现问题之时所出现的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再有,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尝试实行聘任制度,建立一套能者上、劣者下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效益的分配上也要使得能者多得、能者多劳,并且注重人才引进机制的构建,让激励机制真正地为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重视,高等学校的发展迅速而迅猛,但学校行政管理的高低与否是影响学校进步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水平的合理意识和对策,为高等学校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腾飞提供活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人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