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投资日益活跃,房地产的交易越来越频繁,对相关房地产行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分析,财务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越来越重视。尤其财务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实现盈利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偿债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浅谈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常见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临界值指标的分析、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赝产营运、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非主营业务利润、防外事项的分析、企业效绩评价的非计量评价指标是企业表外事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流(速)动比率局限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资产负债率评价偿债能力的认识误区和评价标准、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等,具体请详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场体系日臻健全,被推向市场的企业日渐增多,企业行为要求日趋规范、科学,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常见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和常见的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以及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但存在不足。本文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完善的指标和方法,与大家探讨,求教大家。

一、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临界值指标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赝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因此,将评价结果用于具体项目或选择部分指标进行特定目标的评价时(比如用于信贷和拟投资项目的评价等),还要进行主要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和横向、纵向比较。例如,按照企业效绩评价的有关规定:当净资产为负值时,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两项指标和初步评价得分均按0分计算;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单项修正系数均按1计算。这样由于系数和其它指标值的影响,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值仍可能较高。如果将这一评价结果应用于信贷和拟投资企业的评价,显然,不太合理,因为净资产出现负值,即资不抵债,按我国企业破产的有关规定,这种企业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清算。

这个例子,一方面告诉我们: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深化与升华,它虽然弥补了单纯财务指标难以得出综合结论的不足,但是,从企业效绩评价“标识”上,看不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潜在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因此,我们在应用评价结果时,还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在进行财务指标深入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处于临界值财务指标的分析。

此外,还应该注意非财务指标和非计量指标的临界值。非财务指标常见的有安全生产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国家规定的低要求就是其临界值。非计量指标有各种定义方法,企业效绩评价的八项非计量评议指标是较为的非计量指标体系,每项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值是其临界值。比如:“领导班子基本素质”评议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是“企业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主要领导不得力,或以权谋私,决策失误较多,企业效益滑坡,员工怨声很大”等。

当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具备差(E)级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以分析。

(二)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净资产收益率(即投资报酬率)为核;已指标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财务指标值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我们知道,计算财务指标值的数据来自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又是根据应计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会计账册数据编制的。因此,我们在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和评价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这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近期经过评估调账的企业比较相差甚远,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

2.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这类企业由于未按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其会计科目和对应会计科目的数据,缺乏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3.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项目。对这两类资产项目,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有“水份”。

4.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

5、非主营业务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

6.现金流量。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的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三)防外事项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的非计量评价指标是企业表外事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应用时,不仅应该注意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还应注意以下表外重大事项的分析,如下表:(略)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质是国有资本金的效绩评价,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监督。国有资本金管理及财务监督、领导班子考核、经营者收入分配等,体现的是国家所有者的职能。马克思曾说过:“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两种权力派生出两种不同的职能,即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企业效绩评价体现的正是这种财产权力和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它为政治权力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提供服务,并通过其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企业效绩评价对控股和全资子公司的评价的适应条件和环境要好些,发挥的作用也就大些,而对于参股投资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评价就要差些,发挥的作用也要小些,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二、常见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一)流(速)动比率局限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1.局限性的原因

①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数据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常常被扭曲。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由于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经济人的逐利本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部分契约关系人便有动机和机会通过改变会计数据进行利润操纵,以实现自身利益较大化,从而导致计算流(速)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信息经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人总是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当这种信息是会计信息时,人便有动机进行利润操纵,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利益优势,因此,存在通过某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来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可能,即所谓粉饰效应。用于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这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也将导致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笔者曾以1998年度被CPA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被CPA出具有说明意见的审计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为切入点,对A股公司的利润操纵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有利润操纵的现象不少,其中通过虚列应收帐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销售或将下一年度赊销提前列帐,少转销售成本增加存款金额等操纵利润方式为最多,其结果都将是导致计算流(速)比率的数据被扭曲,最终导致流(速)动比率的计算值被扭曲。

②流(速)动比率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

流(速)动比率是通过流(速)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而实际上,由于计算流(速)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都是来自会计报表,有一些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报表的数据反映出来,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的甚至影响比较大。

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不反映在报表中,必要时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

偿债能力的信誉: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时,可以很快地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办法解决资金的短缺,提高短期偿债能力。这个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增加企业短期债务的因素:

记录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有可能发生的债务,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这些或有负债并不作为负债登记入帐,也不在报表中反映。只有已办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附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下端,其他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等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

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企业有可能以自己的一些流动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如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担保,为他人购物担保或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担保等。这种担保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债,增加偿债负担。

2.改进方法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①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十短期证券十应收票据十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如下:(略)

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②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③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其公式为:

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

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吁保障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障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如果该比率低于100%,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发支付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资产负债率评价偿债能力的认识误区和评价标准

1、认识误区

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其值越低表明企业债务越少,自有资金越雄厚,财务状况越稳定,其偿债能力越强。其实,适当举债经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些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的企业在其能力范围内通过举债,取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报酬率高的项目,从长远看对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是十分有利的。相反,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可能很低,但并不能说明其偿债能力强。因此,对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光要看资产负债率,还要考察资产报酬率的大小。若其单位资产获利能力强,则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允许的。但并非所有的项目一经投资就会立即有回报,尤其是报酬率高同时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其获得的利润不能在当期得到反映,这便使资产报酬率也无法修正资产负债率所反映的情况。

2、评价标准

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多大时,才算是合理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价值高一方面表明企业盈利水平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偿债资金多,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的信誉就高、获取银行的贷款可能性大、偿债能力强。

根据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等于不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加节税收益的现值减财务危机成本。如下图:(略)

债务利息支出是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企业的债息可以获得一定的节税优惠,其节税额的价值等于债务额乘所得税税率。

财务危机成本是由于企业增加债务比例而引起财务困难产生的成本。当企业负债增加时贷方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加大,而往往要求很高的债息做为补偿,这种高息便成为一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在极端的情况下,贷款人还有可能拒绝给予贷款,这样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那些本来应当接受的利润较高的项目,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另外,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还可能对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失去信心,则是财务危机成本的又一种形式。再有,如果企业在现金流动方面或者是清偿能力方面遇到问题,则会因为企业在财务上采取一些措施而发生一些法律费用或者会计费用。,如果企业被迫进行最终的清算,企业的资产将可能以低于市价的水平出售,这种损失也是财务危机成本的一种形式。

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与其自身的负债比例虽然并不呈线性关系,但是实践证明,在负债达到一定比例后,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发牛的概率加大,相应地,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也便提高了。如图,在A1点的右段,财务危机成本随着负债量的增加急剧增加。

下面我们讨论资本结构中资产负债率为多少时,企业价值较大。设节税额和财务危机成本表示为资产负债率D的函数分别是F(D)和G(D),t为所得税税率。则由微积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由下式:(略)

也就是:G’(D)=t,确定的资产负债率D,企业价值较大。G’(D)是边际财务危机成本,所以根据边际财务危机成本等于所得税税率确定的资产负债率。

三、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如:中国证监会规定的A股公司的年报和中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如:1999的年财政部等四部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未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未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未净资产,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公式为:(略)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为:(略)

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即债务人)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即债务人)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足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十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计算公式为:(略)

考虑到其计算指标的会计数据是以应计制原则确认的,总资产报酬率并非一种收现的报酬,而作为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更注重现金回报的情况,也可以把计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进,其计算公式为:(略)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意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按此思路改进的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一营业利润÷成本费用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笔者曾选择1998年年报和1999年中报两期A股公司会计报告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现金流入滞后盈利确认的约占样本总量的67%,约有一半的公司滞后量超过盈利量确认的三分之一。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选用。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公式是:

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该指标平均值为3.24%。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实现的账面利润的关系,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反映企业从投资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收益与账面投资收益的关系。其公式是: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刮润的实现程度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该指标平均值为84.12%。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其公式是: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1998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该指标平均值是2.22%。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的盈利状况是银行发展的决定性指标。本文选取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05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Eviews7.2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关键词: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盈利能力

一、导论

《银行家》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在三年的时间内几乎翻了一番,占全球利润总额的比例甚至超过20%。但通过比较资本回报率和总资产回报率,西方商业银行的长期平均ROE和ROA分别超过20%和1%,一些顶级的跨国银行ROE和ROA高于30%和1.5%。国内良好的商业银行利润平均ROE和ROA--约15%和0.5%。从收入来源,国际先进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收入的比例超过30%,有的高达50%,但国内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大多数仍然在10%左右;除此之外,国内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对扩大业务规模,促进业务的发展。

二、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1.资产质量与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资产质量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风险高的银行收益较好,但是这和整体经济状况是相关的,当经济受到较大的外部冲击时,资产质量较高的银行抗压能力就很强,能够保持较好的经营状况,反之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信用风险就大,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动的时候,就会给银行带来交大的波动。

2.经营效率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表现在成本控制上的能力,它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关系密切,商业银行的效率高,经营管理费用就低,成本就低,盈利能力就强,但目前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对应的管理支出也就随之增多。

3.创新能力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其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上,而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多样性,并且由于中间业务占用资金少,成本低,风险小,且盈利能力较强,能平衡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收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创新还有巨大的空间。

4.流动性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表现在俩个方面,一方面银行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若出现挤兑现象,会大大降低银行的信誉严重时甚至可能使银行破产。就算不出现挤兑现象,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时也可能以不合理的价格变现自有资产或者以不合理的价格在外界融资。这样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盈利性和流动性是俩个相对的指标,流动性高时,盈利资产的利用率会受到影响。

5.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银行的总资本包括借贷资本以及权益资本,权益资本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在对外界风险的冲击时,权益资本对外界风险的冲击能期待缓冲作用,并且权益资本较高的银行可能处于内部人的考虑,经营效率会相应提高。

三、上市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样本选取

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规范研究剖析了我国16家银行2005年-2015年的有关面板数据。笔者选择用面板数据的模型来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再运用Eviews7.2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2.指标选取

笔者主要研究了从银行的盈利影响因素中选取对应的财务指标,利用面板数据的模型回归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剖析每个影响因素和银行盈利状况之间的联系。

(1)因变量指标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Average Equity,ROAE)=税后净利润/平均资本净值%。ROAE是评价股东的平均收益率的指标,它可以评估股东在银行投资的资本所取得的净利润。

(2)反映风险应对能力的指标

贷款减损支出/平均贷款总额%(Loan Impairment Charges/Average Gross Loans%,CL)。银行面临着信用、操作、市场三大风险,由于贷款减损支出的计提一般在净利润前,它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利润。同时不良贷款的增多也会使银行扩大对拨备的计提,使利润减少。所以该比率在反映资产质量的同时,也对银行的盈利状况产生作用。

(3)反映成本与收入的指标

成本收入比率(Cost To Income Ration,CI)。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也将对其盈利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该比值越低,银行在营运过程中相关的成本就越低,因此可以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4)反映资本充足率的指标

资本充足率=股权/资产总额%(Equity/TotalAssets%,ETA)。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的资本金与其总资产占比的指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它的盈利状况有着很大的关联。

(5)反映市场规模的指标

该行的总资产数额(Total Assets,TA)占全部16家银行的比重分析。规模指标是银行在网点、客户、资产上的优势的体现,也是银行在业务定位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银行规模的大小影响着它的盈利状况,这基本是由于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银行成本的大小并不一直表现为规模经济。

(6)反映流动性的指标

贷存比率=贷款/存款%(Loans/Customer Deposits%,LD)。流动性状况指的是商业银行将资产变现但不发生大量的损失所用最短的时间或在资本市场筹措到其所需资金的最快速度的能力.

(7)反映创新能力的指标

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Non-Interest Income/Gross Revenues%)。非利息收入与总收入的占比越大,表明银行具有越强的创新能力。

3.实证模型的建立

由F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以判断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德国商业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解释变量x1为贷款减损支出/平均贷款总额,x2为成本与收入的比重,x3为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重,x4为该行总资产数额占全部50家银行的比重,x5为贷款占存款的比重,x6为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估计结果:

上表输出结果说明,回归系数显著不为0,调整后的样本可决系数为0.79,这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从回归结果能够看出,对于本例中的16家银行来说,尽管它们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倾向相同,可是其银行的自发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的差异。

四、建议和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银行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也许可以对提高其盈利能力有些许帮助:

1.顺应市场变化,使收入方式多样化

商业银行应该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改变其发展策略,增强其创新能力。不仅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增加其非利息部分的收入,还要利用它在信息、专业水平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加强开拓中间业务的力度,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分散风险。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意义非凡。

2.控制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过小时会使商业银行的成本支出增加,但当其市场规模过大时则会表现为规模不经济。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控制其拥有适当的资产规模,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数量,避免出现机构和人员的过渡臃肿。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员工时,不仅要加强员工业务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加强其投资银行方面的知识;聘请具备商业银行与投资商业银行知识背景及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人才,为将来的综合型转变奠定基础。

3.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对于银行的监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银行所监管的目标不仅限制于以往传统的银行业,还会囊括证券和保险业,当局的监管部门应该高瞻远瞩,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避免产生监管缺位和空白。

作者简介:王怡雯(1992- ),女,汉,云南昆明,硕士,云南大学,金融学;张志伟(1990- ),男,汉,山西大同,硕士,云南大学,金融学;陈桂敏(1989- ),女,汉,云南曲靖,硕士,云南大学,金融学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J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摘 要: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评判企业运营状况与结果好坏的标准之一。白酒行业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历史悠久,经久不衰的热门行业,但近几年有所低迷。但是今年又从低迷中走出来复苏,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以J公司为例通过财务报表等数据来分析它的盈利能力,从而发现问题及提出有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白酒;财务报表;盈利能力;分析

一、行业分析

2012年白酒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在历经三年行情低迷之后,2015年有很多白酒企业业绩恢复,一方面是由于行业正在触底;另一方面是由于2014年同期大幅下滑,所以2015年度,大部分出现增长。在白酒行业经过三年的调整后,已呈探底弱复苏趋势。在全部出炉的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大部分白酒企业止跌回涨。其中,白酒大佬A公司在营收净利方面依然经验丰富,持续稳定增长。据其2015年财报显示,年度营业收入达326.60亿元,同比增长3.44%;净利润164.55亿元,同比增长1.1%。六成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

分析结论:

1.A公司仍为酒类行业龙头。J公司在销售毛利率方面排名第六,表较靠前。

2.J公司在净资产收益率排名第47,但行业均值为负,远大于行业均值。

3.J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27元,排名第42,行业均值为0.61,远远低于行业均值。说明获利水平较低,投资风险较大。

二、资产经营能力分析

整体来讲,J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在2013年和2014年为负值,低于行业均值。2015年的总资产报酬率大幅提升。

因素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总资产周转率在2013年至2015年均小于行业均值,但对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并不大。

2.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影响重大。2013年和2014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均为负值,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销售息税前利润率,2013年和2014年的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均为负值导致了总资产报酬率为负。2015年扭亏为盈变为正。

三、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1.指标计算:净资产收益率

J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3年和2014年均为负值,2015年变为正值,且大于行业均值,大幅提升。

2.因素分析

(1)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影响重大。2013年和2014年的总资产报酬率都为负值导致净资产收益率均为负值。2015年总资产报酬率变为正,相应净资产收益率也变为正值。

(2)利息率变动的影响:利息率变动不大,对净资产报酬率的影响不大。

(3)资产负债率变动的影响:资产负债率在三年都小幅度逐渐上升,但对净资产报酬率影响不大。

(4)税率变动的影响:三年来税率都为0.25,因此对净资产收益率无影响。

四、收入利润率分析

企业收入利润率分析表 单位:%

分析结论:

1.2013年的营业收入毛利率为正值,但在2014年大幅下降为负值,到2015年又大幅上升变为正值,说明营业收入利润率不太稳定,营业成本太高。但2015年较2014年营业收入翻倍增长,有大幅进步。

2.2013年和2014年的营业收入毛利率都为负值,尤其2014年最为差,达到了负38.11。分析表明2013营业成本很高导致为负,2014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所致。但2015年扭亏为盈大幅上升变为正。

3.2013年和2014年总收入利润率都为负,是由于营业成本和营业外支出之和高于营业收入所致。2015年变为正值,营业收入翻倍所致,而且成本控制有所提升。

五、成本利润率分析

企业成本利润率分析表 单位:%

分析结论:

1.营业成本利润率在2013年为正值,204年具有下降为-94.93,下降幅度十分大,说明成本远远高于利润。而在2015年扭亏为盈,变为正值。

2.营业成本费用率在2013年和2014年都为负,经营业绩很差,成本控制差,到2015年变为正值,扭亏为盈。

3.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在2013年和2014年也都为负,业绩差,而到2015年业绩有很大提升,变为正。

六、总体结论及建议

1.整体上,J公司2015年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比2014年和2013年都有所改善。

2.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2015年扭负为正,因为2013年和2014年为亏损,2015年为盈利。

3.2013年的销售收入同2015年差不多,但由于成本很大,导致亏损。2014年的亏损是由于销售收入很小,仅为2013年的一半。而且成本控制较弱。

4.2015年虽然实现扭亏为盈,但利润来源主要依靠节约成本费用及取得非经常性收益实现。公司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2016年销售规模稳定增长,公司应适度加大销售费用投入。并且要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从而提高销售业绩,保持企业的长久良好的发展及增加企业价值。

作者简介:张建设(1989- ),男,汉族,河南安阳县人,在读研究生,会计硕士,河南大学商学院MPACC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践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电子商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在零售行业面临消费复苏缓慢、渠道竞争激烈等难题的今天,为实现新发展,零售行业加快转型探索,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商纷纷开始了线上线下全渠道打通的尝试,苏宁云商集团也在探索一条线下体验线上零售的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开始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有所改变,文章意在研究其财务方面的变化,进行盈利分析。在文章对盈利分析的基本理论做了简要介绍后,以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至2013年的财务报告,通过盈利能力各类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对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找出可能的原因,对苏宁云商集团所面临的财务状况进行总结与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苏宁云商在开启电子商务这种营销模式之后,净利润有所下降,但总资产、营业收入都有所增加。盈利能力短期内低迷,但扩大了规模,有利于增加公司竞争力,总的来说,这种营销模式长期会有利于苏宁云商在零售业处于领跑者的地位。

关键词:电子商务;盈利能力;苏宁云商

一、引言

零售行业面临消费复苏缓慢、渠道竞争激烈等难题,行业景气度仍在低位运行。为实现新发展,零售行业加快转型探索,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商纷纷开始了线上线下全渠道打通的尝试,对与企业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类利益相关者来说,如何了解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尤其是在此甚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找出企业的优劣势以及各类潜在危机和风险以便做出正确决策就变得至关重要。苏宁作为零售行业转型的先行者,过去五年一直在积极探索传统零售企业转型互联网零售企业的方法路径,2013年苏宁进入了转型提速的深化阶段,更名“苏宁云商”,转型“云商”发展模式,明确了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以苏宁云商为研究对象能更有代表性的展现电子商务这种营销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本文选取了苏宁云商集团2005年至2013年的财务报告,将苏宁云商集团在开启电子商务平台前后年份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对比,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几个方面运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总结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找出不足,提出建议。

二、盈利能力分析基本理论

(一)财务分析涵义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及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会计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从而为财务计划、决策、监督和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

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分析是利用企业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整体与局部、历史与未来、短期与长远进行比较,以揭示企业现实价值和预测企业未来价值为目的的分析与评价。狭义的财务分析是指借助企业财务报表及一系列财务指标,以历史财务信息为基础,以揭示企业现实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分析。

(二)盈利能力的各项指标

1.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表示企业每1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形成企业利润。其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毛利率是企业净利率的最初基础,如果销售毛利率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弥补各项期间费用支出或弥补期间费用后的盈利水平就不会高。通过本指标可预测企业盈利能力。

2.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实现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对比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获取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3. 总资产净利润率

总资产净利润率反映的是企业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利润的水平,是考察全部资产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总额×

总资产净利润率指标表明企业每占用1元的资产平均能获得多少利润。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果和达到的盈利水平,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总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盈利水平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三、苏宁云商盈利能力分析诊断

(一)销售毛利率分析

通过观察苏宁易购上线的2009年前后销售毛利率的变化,发现自2009年之后,销售毛利率维持在17%左右,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2005年到2011年,每年的毛利率都有所增长,但2012年、2012年毛利率接连下降。到2013年,更是跌出了保持了近五年的17%以上的水平。

再观察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可以看到其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增加的幅度非常大,几近翻倍。但计算可知,2013年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了7.05%,同时成本也增加了10.38%。虽然销售收入连年大幅度增加,但其增幅低于销售成本的增幅。所以其销售毛利率呈降低的趋势。总体上苏宁云商的盈利能力一般。

在传统家电产品方面,公司加强传统优势品类如冰箱、空调器产品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公司规模采购的优势,加大让价幅度,让利消费者,毛利率一定程度下降的同时,销售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在通讯、数码及IT产品方面,由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数码产品市场带来影响,数码产品市场销售有所下滑;公司推动通讯产品在市场、品牌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增速有所放缓。公司进一步在加强与运营商合作,佣金收入有所提高。

在生活、百货类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明确了百货、图书、家居等品类的经营策略,以开放平台经营的方式,提升客户体验。整合红孩子、并购品牌,加强母婴、化妆品产品供应链建设,销售提升较快,短期内公司以低价策略建立在此类商品上的竞争优势,毛利率暂时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销售净利率分析

读表可观察得出从2005年开始至2011年,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在电子商务平台开启后一度维持在5%以上,可见其获利能力较好,但是在2012年之后,销售净利率迅速下降,到了2013年更是不足0.1%,通过查阅企业绩效标准,2012年批发和零售行业标准销售净利率为10.7%,说明苏宁云商的产品销售收入净额的获利能力较差。销售净利率的降低幅度远远低于毛利率的降低幅度,说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明显增加。2013年销售费用率从2012年的12.01%增加到12.10%,管理费用率从2012年的2.39%增加到2.67%。

查阅报表可以看出费用增加的原因“报告期内,可比店面同比销售下降,而租金、人员等费用相对刚性,此外为提升苏宁易购品牌形象及市场份额,公司加大了宣传、促销推广力度,相关投入增加,使得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另公司银行借款增加带来利息支出有所增加以及消费刷卡比例上升,财务费用率也有所上升。”毛利下降,三项费用增长,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但基数过大,增长率不高,不及营业成本的增长率,导致净利润下降,从而导致销售净利率近两年下降。

(三)总资产净利润率分析

从表可3以看到,总资产净利润率从2007年开始有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下降到了3.6859%,到了2013年,低到了0.1317%。细分至净利润与总资产要素,我们可以看到总资产从2005年至2013年一直在高速增长,公司规模扩大,但净利润从2005年至2011年增长了之后,开始下降,特别是2013年,净利润下降幅度非常大。从总资产利润率方面来看,苏宁云商的盈利能力有所欠缺,资产利用效率有限。

(四)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化趋势同销售净利率相似,都是在2012年开始下降,在2013年降幅很大。而2012年成本费用利润率行业标准为3.4%,苏宁云商的成本费用控制在2011年之前都控制的很好,但在2012年开始,控制水准下滑。

主要原因是由于利润总额在连续七年的高增长之后,出现下降的趋势。2013 年外部环境不甚乐观,且公司处于探索建立新型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过程,加大了在市场推广、人员储备、物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因此利润有一定的亏损。其盈利能力需要加强。

四、苏宁云商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总结与对策

(一)苏宁云商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总结

苏宁盈利能力的各项指标表明苏宁云商在涉足电子商务的2009年以来,短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总体仍处于一个健康稳定的水平。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苏宁云商将销售重心开始转向网络端,因此苏宁云商的实体门店从之前的每年增加300多家转变为负增长,然而苏宁云商关店裁员,发展网络业务的行为带来的就是短期内盈利能力的下降。同时,国内有相对于苏宁云商更成熟的网上商城比如说京东商城,其对苏宁的狙击以及竞争优势巨大,可见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苏宁云商盈利能力将会有小幅度的提升,但是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但短期低迷之后,其盈利能力应当会有所提升,其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也会体现。

2013年外部环境不甚乐观,苏宁云商各项发展能力指标有所变差,但总资产仍在高速增加,主要是基数大,增加的值是很大的。公司积极应对加快转型进程,探索建立新型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加大在市场推广、人员储备、物流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进行超前储备,短期来看对公司运营效益带来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客户体验和降低企业成本,为公司实现互联网零售转型奠定基础。所以总体而言成长性较好,有很大发展潜力。

公司加快代垫财政补贴款的收回,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随着线上业务的较快发展,商品品类的不断丰富,包括在母婴、日用、化妆、百货、图书等品类拓展,销售网络覆盖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但销售规模的扩大还需要此类业务的逐步专业化、提升成熟度,与此同时公司物流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滞后,使得库存周转天数有所增加;随着公司物流布局的不断完善,运作能力的加强,销售规模提升,存货周转能够加快;由于公司销售收入增长有所放缓,而公司自建店面、物流基地规模较快增长,使得流动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有所增加。营运能力保持较好的水平。

(二)苏宁云商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三项费用的控制方面,加强人员的绩效管理,以提高绩效水平;加强新开店管理,控制店面成本,注重店面经营质量提高,充分发挥规模采购优势,有效控制投入成本。加快调整或关闭绩效较差店面,优化门店结构。

不断巩固物流平台及运营能力,提高研发速度和效率。加快物流基地的建设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同时还将充分发挥全渠道优势,推广门店自提业务,并加强供应链优化实现本地采购以减少长途费用,有效地控制配送费用。

进一步加强资产运营指标的管理,合理规划,提高资产、资金效率;实体网络建设方面积极优化布局,建设互联网化的门店。

在销售方面形成突出的采购能力、差异化产品及自主品牌的经营能力,既能满足用户需求,也能提升盈利能力。

苏宁在电商平台多年来积累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经验和互联网执行力将运用在整个公司各个体系、各个业务板块,有效推动门店互联网化和线下团队的互联网转型,有助于真正打造面向用户的一致的融合互联体验。

(作者单位:淳蓝环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对恒大地产财务能力―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投资日益活跃,房地产的交易越来越频繁,对相关房地产行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分析,财务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越来越重视。尤其财务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实现盈利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既要分析公司过去以及实现的利润也要预测公司将来获取的利润。盈利能力分析是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基础,所以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因此,对恒大地产财务能力-盈利能力分是很有必要且具有意义。

关键词:恒大集团 盈利能力

一、公司背景

恒大集团是在香港上市,以民生住宅产业为主,商业、酒店、体育及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而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恒大地产集团旗下房地产开发公司。该公司从1997年成立到2009年上市,实行了4个三年计划,从2004年开始,恒大提出“二次创业”的号召,年底,恒大首度跻身中国房地产10强企业。2009年11月5日,恒大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10年和2011年,恒大净利曾连续两年超过万科,差距从7.4亿拉大到21.6亿。全国知名地产行业,与竞争对手纷纷转向商业地产不同,恒大加重了住宅开发的发展方向,而其竞争对手们投入商业地产的力量越大,在住宅开发市场上与恒大拉大的距离就越远,恒大逼近房地产行业领头羊的优势日加明显,而另一方面,恒大投于足球,排球等影响力较大的体育领域,投入巨资,并取得巨大的成绩,品牌价值直逼万科,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并且公司体现出财务相对稳健,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过硬,价格相对低廉,用户信誉日益提高的特点。这就是恒大成功原因之一。

二、恒大地产相关报表情况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实现盈利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是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基础,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回报、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福利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

盈利能力分析,即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企业能够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是指利润率的分析,因为利润规模大小受到企业规模或投入总量的影响,不便于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1、盈利能力部分指标分析

销售毛利润=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销售净利润=净利润/营业收入*

销售毛利润表示每一元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后,还有多少剩余可用于支付期间费用和损失,销售毛利润是公司营业净利润的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润就不可能形成盈利。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恒大销售毛利润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虽然有波动下降,但是不影响企业盈利,企业产品市场需求强烈,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恒大地产09年到13年的销售净利率较为稳定趋势,但是整体水平并不高,企业应加强成本控制,尽可能减少营业外净支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额*

净资产平均额=(期初净资产总额+期末净资产总额)/2

收益率体现了企业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资本盈利能力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所有财务指标中最为核心的指标。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权益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

根据图表可知,恒大净资产收益率从09年13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盈利能力在减弱,是期初期末净资产总额大幅增加导致的,而净利润相对增加减少。

2、盈利能力总结

从盈利能力来看,恒大地产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是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补救,利润率的平均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企业接下来应该扩展销售渠道,配合灵活有效的销售方式,增加资金的流动,这样才能长久发展。三、在未来对恒大地产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经过对恒大地产财务报表分析,近几年来,恒大地产的发展情况呈现下滑趋势,但总体来说,销售业绩情况不错,而且资产负债结构合理,偿债能力较强。目前各种经营性资产营运情况良好,盈利能力逐渐增强,各项财务指标也是高于或者相近。所以,恒大地产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竞争力也所增强。但近几年各大地产发展,导致丧失一部分客户,使其销售业绩有所下滑,恒大地产应该抓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改善自身战略结构,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为其提供发展动力和保障。

建议:近几年,恒大地产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张,同时负债比重也在扩大,这是为了企业经营带来诸多风险,企业需要多注意负债的问题。从而对恒大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恒大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状况良好,净利润逐年增加,企业适时分配股利,是投资者值得考虑的投资企业。但鉴于近年房地产销售不景气,企业有可能背负了较大的债务,投资者投资时候,需谨慎。恒大地产属于地产行业的经验丰富地位,有着良好的偿债能力,资本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性。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强费用控制,提高存货周转率等资金流动变现能力,利润总额提高,从而资产净利润率将有更大提高。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摘 要]本文结合上市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基本信息,分析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并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大致了解该公司的经营能力情况,分析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指标;盈利能力;财务报表

1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现状

在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研究问题的时效性,我们采用了公司2011-2014年的年度报告数据来研究其盈利能力。通过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2011-2014年公司盈利状况相关数据的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1.1 投资者角度

从投资者角度进行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以报酬为主。

资产报酬率(Return On Assets,ROA),也称作资产收益率,是资产与收益的比率,反映的是资产的获利程度,表明企业全部资本的收益水平。计算公式为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总额*。经计算,三年的资产报酬率分别是29.40%、34.36%和37.49%。说明了该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比较快并且利润总额有了很大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

权益报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也称作净资产收益率,是收益与净资产的比率,反映净资产的获利程度,表明普通股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计算公式为权益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经计算,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在逐年提高,从2012年的27.45%增加到2013年的47.24%,增长幅度特别明显,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

每股收益(Earning Per Share,EPS),也称作每股盈余,是当期(当年)净收益与期末(如当末)普通股股份总数的比值,表明普通股的获利水平。由计算可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较2012年的每股盈余有所提高,但从2014年又下降到1.53,其主要原因是公司2014年继续沿用了2013年的利润分配方案,导致了每股收益下降。净利润的增多会使企业的每股收益增加,进一步表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寿财产保险的未来的盈利能力水平在不断提高,股东的投资收益也会越来越高。

1.2 经营者角度

以利润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从经营者角度分析与评价利润质量、利润持续性,并且进行利润预测。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收益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表明营业活动的获利水平或获利能力。2012年销售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6.19%;2013年销售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7.23%;2014年销售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21.70%。从2012年的16.19%增长到2014年的21.70%,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净利润的提高,导致公司的盈利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能力。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收益与成本费用的比率,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经计算,2012-2014年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39.36%、44.60%和45.27%,成本费用利润率在不断上升,表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以较小的投入获得了较高利润,经济效益较好,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2 同行业盈利能力比较

本文选择对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近四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1-2014年财务报表,计算出结果。

2.1 资产报酬率比较分析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4年的资产报酬率分别为35.89%、37.61%和53.42%,其资产报酬率获利能力较强一些。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报酬率指标三年来都低于大地财产保险公司,表明公司的总资产获利能力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市场占有率较低,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较慢,总资产收益率偏低,导致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

2.2 权益收益率比较分析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4年的权益收益率分别为31.55%、41.07%和57.08%,与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权益收益率相比,其权益收益率水平还是较低。这说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在同行业中还是比较薄弱,资本结构利用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2.3 每股收益比较分析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4年的权益收益率分别为1.06、1.31和1.75,中国大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4年的权益收益率分别为1.14、1.80、和1.53,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每股收益一直保持上涨趋势,到2014年,其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每股收益已没有太大的差异。从数据看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似乎有下降的趋势,由2013年的1.8下降到1.53,其下降幅度较大增长速度比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慢,这种发展趋势将不利于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

2.4 销售净利率比较分析

经计算,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则处于17%以上,远远高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的最小值16.19%。这说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劣势,其商品生产、销售的获利能力弱于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前景相对比较悲观,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只要提高成本的控制水平,相信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获利能力将会更强。

3 提高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财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目前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基于公司目前发展现状,确定公司在未来发展中所要达到的经营目标,再根据这一明确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差异性市场战略,即针对目标市场不同消费者群的不同需要,设计和提供不同的产品,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的需求,着眼于各个消费者群的需求差异性使公司在的经营活动有迹可循、有章可依。

3.2 加强成本管理,提升成本的控制能力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公司也应加强成本的管理,控制费用的利用,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对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分析中,可看出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增长速度比较快,但通过与大地公司相比较,其销售净利率还是比较低。但随着公司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的提高,公司的销售费用应得到合理的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的开支,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要想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3.3 加强保险产品创新设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保险公司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使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顾客提供更好增值保险服务,增加顾客满意度,进而形成良性循环,顾客更青睐此公司,就更愿意购买此公司的保险产品,提升经营效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3.4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运用

企业的盈利能力归根到底,还是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人才是企业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个配套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每一年都会在全国举行大型的大学生毕业生招聘会,从中选取比较的大学毕业生,挖掘不同的人才到不同的岗位就业,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人才的重视。

3.5 优化资本结构

合理的资本结构可降低资本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对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公司管理者应考虑优化资本结构以保障合理配置资本,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加快利润获得周期,进而获取更高利润,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报告

摘要:公司上市可以使一个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壮大,陕西省近几年来依托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政策扶持优势等,使得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这不仅给公司带来了新的起点,也给陕西省各大公司带来新的机遇,更使陕西省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的飞跃。文章对陕西省各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调研分析,进一步发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关键词:陕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一、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谓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没有上市和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例如股份有限公司要成为上市公司的先决条件是公司股票已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属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及最近3年连续盈利;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等等。所以上市公司应是具有极高信誉的企业,其生产经营依法进行,公司规模大,盈利能力强,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陕西省上市公司现状

陕西省及时家上市公司开元控股于2007年8月在深证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2014年12月)陕西共有43家上市公司。各家公司所属行业及根据2014年12月年报统计得出的基本数据如下表:

据表1,陕西省43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16个行业,其中3家属于信息服务;2家属于建筑材料;14家属于机械设备;3家属于餐饮旅游;1家属于电子光学;3家属于国防军工;1家医药生物;3家有色金属;1家轻工制造;1家食品加工;2家公用事业;2家金融服务;2家采掘;2家商业贸易;1家综合;化工2家。重工业企业居多,第三产业偏少,结构不够合理。

三、盈利能力分析

(一)对上市公司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意义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是各部门生产经营效果的综合表现,既能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水平,又能反映资产的营运效益,获得报酬、回避风险的水平及未来增长潜能。公司维持好盈利能力水平是实现财务管理根本目标股东财富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的基本途径和保障。

(二)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43家上市公司,有7家是亏损的,其中业绩好的是中航动力,其次为西部证券;每股收益超过0.5元的公司有4家,分别为中航动力、西部证券、天和防务、蓝晓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24家为负,整体成长性较差。

综合来看,陕西上市公司净利润好的是国防军工板块,其风险相对低一点,亏损严重的是彩虹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中隆基股份表现比较。其中创业板高科技股蓝晓科技以及天和防务基本面表现,但可能由于科研项目投入造成净利润同比下降;基本面较好且能增长的依旧是金融行业―西部证券。

四、结语

近几年,陕西上市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对陕西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加快陕西省优势企业上市步伐,应理清以下思路。首先,加快比较优势企业上市步伐,比如国防军工、金融领域;其次,打造特色鲜明的陕西创业板板块,加强对新兴高科技企业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加大对弱势行业即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多措并举,使这些经济运行中的载体为陕西经济高速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浅议

[提要]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本文从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性、盈利能力具体分析、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盈利能力;利润率;报酬率

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已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企业能否盈利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每一个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性入手,通过对盈利能力在资本经营、资产经营以及商品经营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分析,然后对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几种途径。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性

(一)盈利能力的内涵。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金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

盈利能力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对于经营者来讲,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就是对公司利润率的深层次分析。

(二)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

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2、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4、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5、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盈利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越高。

6、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资本(即资本性投入及其资本溢价)的比率,反映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的回报水平。

二、企业盈利能力具体分析

(一)对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经营能力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投入资本经营取得利润的能力。反映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该指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如公司对原有股东送红股后,每股盈利将会下降,从而在投资者中造成错觉,以为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实上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变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公司盈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二)对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运营资产所产生的利润能力,反映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盈利能力,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盈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三)对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是相对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而言的。商品经营盈利能力不考虑企业的筹资或投资问题,只研究利润与收入成本之间的比率关系。反映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利润额与收入之间的比率,相关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总收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等;另一类是各种利润额与成本之间的比率,相关指标主要有销售成本利润率、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三、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

(一)受营销能力的影响。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所以营销能力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先进的营销观念,销售还处于单一、片面模仿等简单技巧上,所以营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总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和培育企业的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认识自己、认识市场、掌握市场规律;二是优化营销组合,提高整体营销能力,企业可以利用营销网络,了解客户,拓展营销渠道;三是健全营销队伍,营销人员是产品形象的主力军,是把产品投入市场的先导者,企业应通过营销培训、营销激励政策等提高整个营销队伍的建设。

(二)受收现能力的影响。收现能力是指款项变现的时间长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大量使用商业信用,收现能力的高低成为了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影响企业收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给客户的信用条件,包括使用时间、信用额度、信用折扣、信用利息等;(2)账款回收的速度;(3)催款队伍的组织和建设,现代催款程序可采用计算机与专人管理相结合。

(三)受降低成本能力的影响。企业的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企业为了利润较大化一定要想方设法开源节流,而节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降低成本,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决定了市场的竞争力,可见降低成本是每一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降低成本的手段很多,包括建立财务考核制度、作业成本法的合理利用、重视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等。

(四)受风险控制管理能力的影响。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稳定收益的保障。企业对现金流、税收、应收账款、存货、负债、收入、成本等进行监控,发现财务状况等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决策进行监控。

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表现及途径

(一)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表现。1、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能有效防止企业产权流失、扩大产权,以充实资本;2、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能提高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通过盈利扩充资本,能使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利润可以转化为坏账准备金或公积金等,以提高企业抗营运风险的能力;3、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可提高企业信誉。企业盈利能力高,利润可使企业受社会关注能力提高,以吸收更多社会资金,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途径。为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入手:

1、建立合理的筹资组合。合理的筹资组合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适当;另一方面提高所有者权益,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筹资组合,一般分为三种策略:(1)正常的筹资组合,即采用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2)冒险的筹资组合,即将部分长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3)保守的筹资组合,即将部分短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

2、提高成本控制能力。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拓展业务,提高销售收入的同时,提高成本控制的能力,降低成本是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所以规范企业领料、企业生产、企业销售,制定并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2)提高成本核算的性。成本核算的性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者进行产品、项目决策的关键,所以提高成本核算的性尤为重要;(3)建立成本监控机制。通过有效的成本监控手段,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纠正,降低企业营运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4)建立成本考核制度。通过建立成本考核制度,权责分明、责任落实,并与绩效挂钩,便于企业重视成本控制及成本管理,真正把降本增效落到实处。

3、合理调配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在资产管理方面,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要与企业的生产模式保持一致。当企业生产消耗性产品时,因现金流转较快,所以适当增加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可使企业保障运营所需要的资金,降低财务风险;反之,可以适当增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以利用闲置资金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

因此,编制现金收支预算表能很好地规划企业货币资金的收支,如果流动资产较少,可采用加速收款、延时付款等方式达到企业较合理的现金余额,如果流动资产中存货或应收账款较大,应考虑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否合理。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我国A股环保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提要] 本文首先对国库会计数据集中对国库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国库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据集中;会计核算;会计管理

从手工核算、计算机单机版核算到计算机网络版会计核算数据大集中(TCBS\TIPS\TMIS),国库业务处理和国库会计核算工作日趋集中化和自动化。数据集中后,基层国库在整个业务处理流程中一般只需负责少量外来凭证数据的手工录入,绝大部分业务处理需对电子信息进行审核和提交,账务处理全部由计算机系统后台集中自动处理,自动账务平衡。国库会计数据集中为国库实现高效统一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核算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国库风险防范效果显著增强,国库核算效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国库数据集中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数据集中处理使国库会计核算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库会计核算业务从设计理念到处理模式均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具体如下:

(一)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数据集中前,国库核算采取“单讫记账”原则,将国库业务划分为资金和收支明细信息的两种核算内容,并先后对国库资金往来和国库收支信息进行分岗位的核算处理。

数据集中后,国库核算采取“一记双讫”原则,国库业务的资金往来与国库收支信息“被统一”进行录入操作,取消资金岗和收支明细核算的业务分工,简化了业务处理过程。

(二)对国库资金清算方式的影响。数据集中前,国库资金清算采取“行库往来”,或以省库为单位直接加入支付系统的“多点接入”、“非集中”方式进行处理。总库和省库资金以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清算;区县级等基层国库以支付系统间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省库(清算国库)进行清算;区县级等基层国库与省库之间通过“国库内部往来”的方式进行清算。

数据集中后,国库资金以总行“一点接入”支付系统的方式进行清算。总库资金为清算国库资金,以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清算;省库、区县级基层国库以支付系统间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清算;总库、省库和区县级基层国库之间的资金清算都通过“国库内部往来”的方式进行清算。

(三)对会计账务体系的影响。数据集中前,国库会计核算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部分。其中,明细核算包括凭证――分户账(登记簿)――余额表;综合核算包括凭证――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记表。

数据集中后,会计账务处理全部由系统根据录入的收支业务初始数据自动汇总而成,所有加工和处理完的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检验和自动会计账务平衡,自动产生分户账和总账,无需进行手工生成科目结单等会计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的分工处理操作。

(四)对业务处理模式的影响。数据集中前,国库业务基本使用单机版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处理。所有的收支业务数据必须通过手工原始录入或数据导入方式输入核算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

数据集中后,国库业务由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进行处理。TCBS是网络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络数据传输与接收功能,便于国库实现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模式。数据集中后,国库业务处理的信息化程序越来越高,手工劳动强度越来越低。以海南为例,90%的国库收入业务和的财政支出业务实现联网方式处理,预算收入退库业务的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五)对业务处理内容的影响。数据集中前,处理国库业务既需要完成对收支业务信息的录入处理,还需要对国库会计分录、国库会计试算平衡、国库资金与业务对账等会计账务流程进行分开核算。

数据集中后,国库业务处理只需将收支业务信息录入国库系统终端即可,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全部由国库核算系统自动完成。

二、国库数据集中对国库会计管理的影响

国库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后,基层国库在日常工作中,作为分散网点只负责业务受理、数据提交工作,账务处理集中由TCBS、TIPS和TIMS中心系统后台自动完成,数据集中存储总行数据中心,会计机构趋于扁平化,会计管理趋于标准化、高效化。

(一)对国库系统管理的影响。数据集中前,国库系统基本采取用户单一审核、单一检验、系统软硬件本地化维护的管理方式。数据集中后,国库系统用户管理实行双签制,系统参数实行审批制。设置系统用户时,国库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由上一级的国库系统管理员维护,上一级会计主管审批;操作员用户由本级国库系统管理员设置,本级会计主管审批;设置业务参数时,由本级系统管理员维护,本级会计主管审批。用户登录系统时,系统需要对用户登录密码和用户CA证书密码进行双重身份验证。数据集中后,系统软件升级、服务器硬件的维护管理、业务数据的存储和备份都由总行数据中心集中处理。业务系统中财政体制等重要参数设置权限上收TCBS中心,由中心相关人员设置并审批。

(二)对人员素质管理的影响。数据集中前,国库收支业务和会计账务核算被“分割”,且两者均需手工处理或部分手工处理,要求国库业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理论水平。数据集中后,业务处理人员办理业务时只要按照系统界面要求在终端中简单录入必要的原始信息,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账簿并产生会计结果。会计核算业务人员的主要职责变成了原始信息的录入和核实,相应的素质要求只需具备相对简单的系统录入技能即可。数据集中后,国库职能发生较大变化,国库重点工作向国库风险管理和数据管理逐渐转变,要求国库管理人员和国库数据分析人员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三)对国库岗位管理的影响。数据集中前,根据国库系统用户的权限分工不同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国库部门设置国库主任、会计主管、明细核算员、资金清算员、综合核算员、系统维护员等岗位。其中在系统中设置的岗位用户包括:会计主管、明细核算员、资金清算员、综合核算员、系统维护员等。数据集中后,为满足新环境下国库业务处理和国库风险管理的需要,国库部门设有岗位包括国库主任、国库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5类,在国库系统设置的岗位用户有会计主管、系统管理员和系统操作员3大类。根据岗位职责管理需要,系统操作员还可根据收支业务类型进行权限再细分,设置更明细的操作员岗。

(四)对国库风险管理的影响。数据集中前,国库系统由各地独自管理、业务处理和会计账务独自核算,其系统运行风险由各级国库自身负担;数据集中后,国库环境发生变化,国库风险发生转变或转移,具体情况如下:

1、系统风险。一方面数据集中后,业务处理及存储后台集中在人民银行总行,系统风险集中在人民银行总行,一旦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应急管理难度增大,直接影响全国各级国库、财政和征收机关的业务处理,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数据集中后,国库业务处理模式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库系统直接连接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多个部门系统,增加了对外部系统的依存度,增加了外部转嫁风险和网络风险。

2、会计核算风险。数据集中后,国库业务流程、国库资金清算方式、国库业务处理模式和主要处理内容的变化使国库会计核算风险也发生改变。如TCBS日终汇总凭证是由TCBS数据后台根据全国业务发生和各地系统自行设置情况自动产生,容易导致TCBS汇总凭证编号存在跳号现象,无法对凭证是否漏打和缺失进行控制。

3、事后监督风险。数据集中后,事后监督方式、流程都没有随国库业务操作方式和流程的变化进行同步相应的调整,监督仍以手工方式为主,监督效果不明显。

三、加强国库数据集中后国库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国库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外在风险、计算机硬件风险、计算机软件风险、计算机网络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认定与评估,采取合理的控制手段,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加强国库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与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事后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针对数据集中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业务发展中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国库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明确各类国库业务的操作流程,增强业务的规范性、操作性和程序性,使国库业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制度法规上为国库业务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测预警。及时对会计操作信息进行跟踪分析,对带苗头性、有疑点的问题实时报警,对产生的会计业务异常处理和会计差错及时做出反应、及时采取纠正处理,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各项国库业务处理结果无误。

(四)对各种国库岗位人员应进行区别管理。根据不同的职责分工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培训,同时将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有机结合,使每个员工成为国库工作的行家里手时,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五)针对环境的变化,强化国库风险管理。数据集中后,应针对系统功能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完善内控,加强管理。在日常业务管理中,要更加强调业务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制约,保障各个业务管理环节的无缝连接和相互监督。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D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评价

【摘要】盈利能力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对盈利能力进行了阐述,构建分析盈利能力指标体系,其次,以D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分析该公司盈利的能力,得出提高盈利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盈利能力 分析评价 提升策略

一、盈利能力阐述

(一)盈利能力内涵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经营中赚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的增值能力,它是企业回避风险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等的综合体现。盈利能力有很多种表示方式,一般企业都是用数或者相对数来表示。

(二)构建盈利能力指标体系

本文从衡量盈利能力指标和影响盈利能力指标两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

二、案例分析

(一)D公司概况

D总部位于山东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A股上市,是国内建材行业生产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简称PCCP)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成员单位。公司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被认定为山东省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工程研究中心。

(二)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本文选取了该公司2013-2015年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出结论。具体情况如下:

(1)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毛利率从35.2%到40.4%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较上年增长8.1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净利率从13.1%下降到5.2%,两年期间下降了7.9个百分点,因此要提高销售净利率需要在运营、盈利能力方面做出改善,不是靠扩大规模;总资产报酬率从11.4%到2.9%下降了8.5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在2014年较上年增长了1.9个百分点但是在2015年下降了9.7个百分点,造成净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的原因是总资产报酬率不断降低造成的。并且,企业的净利润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了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资产、有效增加企业净利润金额。每股收益从0.2到0.01每股营业收入从4.3到1.1也都成呈下降趋势,造成的原因是企业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增加的幅度较慢,而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却不断增加,因此要提高每股收益和每股营业收入就要提高营业收入从而使企业净利润增加。

(2)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由表3可以得出,在2015年销售费用率虽然下降了0.7个百分点,但在同行业中还是过高,2015年有所下降是因为公司承担的运费减少,管理费用率从6.6%上升到17.2%,上升了10.6个百分点说明该企业非生产费用控制的不好。经营业务现金流量比率2014较2013年下降了48.5个百分点,但是2015年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期增长88.12%同时在报告期内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营业现金利润率从127.3%下降到-58.4%,出现负增长现象,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的质量有待提高。流动比率在2015年下降到1.69因为该企业期末存在较大金额的应收账款,短期偿债能力减弱:资产负债率从基本维持在40%左右,低于行业均值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承受风险能力较弱: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说明该企业2015年流动资产运转速度较慢,致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不稳定。净利润增长率从54.2%到-84.4%呈下降趋势,说明该企业净利润变动较大,也出现负增长现象。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该公司的期间费用率过高,侵蚀营业利润;资产周转速度过慢,资产利润率低;负债比率重财务风险大,制约利润增长。净利润负增长与公司规模增长趋势相反。鉴于此该公司应该:强化期间费用管理,降低期间费用率;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加快资产周转速度;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开拓融资渠道;优化公司未来发展能力,扭转净利润的负增长。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融资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性实证分析

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校级课题“云南省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QN009)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9-0076-02

摘要:通过对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融资结构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融资结构,同时注重企业资产效益的提高;竞争行业必须利用自身条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债权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债务融资在融资方面的正面效应,同时积极推进债券融资。

关键词: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 融资结构 盈利能力

一、理论依据

微观经济学在理论上把不同的竞争、垄断程度划分为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四种竞争结构类型。各国学者都对市场分类的具体标准进行了研究,由于国情不同,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中以美国产业组织理论学家贝恩的分类方法比较出名。

二、融资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来源和数据选取。本文样本均选自沪深两市A股2011―2013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本文根据1999年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中国上市公司分类索引》,选取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为样本行业。样本分类根据市场集中度Cn计算,得到以下各行业的分布,见表2。

综合贝恩的市场分类标准,本文把 Cn >70%的行业对应的上市公司定义为垄断组,把Cn

(二)变量的选择和设计。

1.被解释变量。本文选择的被解释变量有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营业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利润率、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

2.解释变量。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有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内部融资率、债权融资率、股权融资率、公司规模。内部融资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折旧)/资产总额;债权融资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资产总额;股权融资率=(股本+资本公积)/资产总额;公司规模=ln(资产)。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KMO样本测度(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是用于验证指标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的两种方法。一般认为KMO在0.90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0―0.90,很适合;0.70―0.80,适合。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统计量观测值为3.671E4,相应的概率P接近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应该拒绝原假设,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很显著的差异。同时,KMO值为0.767,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下页表3可以看出:及时个主成分特征根为4.413,它解释了总变异的49.038%,第二个主成分特征根为1.378,解释了总变异的15.306%,第三个主成分特征根为1.014,解释了总变异的11.269%,累计贡献率达到75.613%,因此,我们提取三个主成分。

通过因子正交旋转,可以看到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因子上有较大载荷,而在其余因子上的因子载荷比较小,这样公因子Fi的具体含义可由载荷较大的变量加以解释。表4是主成分矩阵,容易知道Y1,Y2,Y3……Y9的前三个主成分分别为:

Y1=0.855y1+0.733y2+0.169y3+0.242y4 +0.397y5+0.783y6-0.015y7+0.847y8+0.177y9

Y2=0.217y1+0.046y2+0.941y3+0.216y4 +0.561y5+0.239y6+0.019y7+0.195y8+0.939y9

Y3=0.333y1-0.148y2+0.145y3+0.698y4 +0.563y5+0.145y6+0.748y7+0.335y8+0.091y9

(四)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融资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分析:

及时,在垄断行业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负债率一般都呈负相关。其中电力行业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这与电力行业的非竞争性行业地位有关系。在竞争行业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这是因为在竞争行业中,企业一般没有雄厚的财务实力作支撑,加之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向外借入的资金越多,资金成本越高,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高。

第二,从垄断行业来看,电力行业的内部融资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为正,但交通运输业的内部融资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却是相反的。交通运输业在融资方面大多依靠政府注资或者向银行贷款,而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运输成本较高,利润较低。从竞争行业来看,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内部融资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如果过分依赖外部融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从而造成房地产业和制造业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第三,从垄断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行业的盈利能力与债权融资率呈负相关,电力行业却是相反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的垄断行业,盈利能力比较强,企业偏向于债权融资,以免利润流出企业,高负债低成本和债权治理的效应又帮助企业提高了盈利能力。交通运输行业的债权融资率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这主要是由于通过债权融资后,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同时债权无法发挥应有的治理效应。从竞争行业来看,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与债权融资率呈负相关,但房地产业的债权融资率与盈利能力却呈正相关,但不是很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需求是多元化的,但因为债权融资是房地产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通过债权治理效率的发挥可以使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四,不论是垄断行业还是竞争行业,股权融资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全是反方向的。股权融资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低,从理论上来说是由于成本的存在导致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股权融资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第五,从垄断行业来看,企业的资产规模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垄断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都属于国有资本,在垄断行业资本内部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不仅没有给企业创造收益,反而吞噬了企业大量的利润。从竞争行业来看,企业的资产规模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竞争行业的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资产的效益,剥离不良资产,从而带动企业整体利益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

本文结合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从垄断行业来看。(1)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除国有资本控制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之外,其他行业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势,增强国有资本的活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2)在垄断行业中形成多元化的融资结构。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提高法人股比例,促进多元化融资结构的形成,约束管理层的权力,防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权益,促进垄断行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3)在垄断行业中,注重企业资产效益的提高。垄断行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由于拥有国家的经济支持,很多垄断行业中的企业都不太注重不良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因此,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必须注重企业资产效益的提高,改善企业不良资产。

(二)从竞争行业来看。(1)竞争行业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必须利用自身条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方法的研发,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2)完善债权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债务融资在融资方面的正面效应。在竞争行业中,破产制度是影响债权融资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破产制度不完善,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清晰,从而影响了银行对非竞争性企业的贷款,企业破产制度对上市公司的约束力较弱。(3)在竞争行业中,积极推进债券融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竞争行业的企业在债务融资方面,特别是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方面处于劣势,债券融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债权融资。通过债券融资,既可以增加债权融资的渠道,增强债券持有人对经营者的“硬约束”,还可以减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成本。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现状分析及解释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现状研究 管理会计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及建议 论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改革 我国玩具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 我国通信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 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现状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分析 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为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企业利润的下滑对宏观经济整体增长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了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因而,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现状的认识,尤其是对我国企业以利润为主要指标的盈利能力下降的解释,成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时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现有文献中对于企业利润与盈利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将其解释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LTP)之后的必然现象,企业长期的利润增长依靠的是低要素成本,特别是低劳动力成本,而当这一条件消失之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迅速地下滑(蔡P,2010;Aghion, P,et al.,2009);二是从市场结构变化与竞争力的角度来解释。有学者认为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主要与市场的垄断程度和企业竞争力两个因素相关(金培,2007),利润率的下降可能伴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下降和市场整体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因而企业利润的下降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其可能会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Porter,2005;曲h,2008)。

因而,我国企业利润率的快速下降,既有可能是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有可能是经济正在发生转型升级的外在表现。如何科学地认识这一变化,对于政策制定者尤为关键。已有实证研究证明政府的管制所形成的垄断利润是企业高利润的主要来源(曲h,2008),因而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突破政府管制,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分配性努力,形成制度型企业家(汪伟,史晋川,2005)。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这种制度突破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越来越需要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来获得利润(程虹、宋菲菲,2016)。然而,现有文献对于我国企业盈利水平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存在着缺憾,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较新较全的数据分析。目前对于我国企业利润现状的分析,主要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该数据库并未覆盖占我国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因而难以真实反映我国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学术研究中所使用的企业数据,主要是2007年公布的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其不仅在时间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且在数据质量上存在着各类问题(聂辉华等,2012)。二是对于我国企业利润下降的现象缺乏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等对于企业利润下滑做了一般性描述,从需求不足、成本上升、工业品价格下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但总体而言,现有文献并没有对于企业利润下滑进行定量分析。为此,本文基于近期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CEES),对企业的盈利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当前企业盈利水平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目的,是要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借以为延缓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对于现有文献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及时,使用了随机抽样的一手企业调查数据,能够对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做出评价;第二,基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来对我国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结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特定背景,分析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余下的内容安排是:第二部分介绍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指标以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三部分阐述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现状的特征性事实;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制造企业盈利现状的解释;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武汉大学等单位开展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该调查于2015年实施,调查了企业2013、2014年的状况。这一数据调查对于企业盈利状况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

及时,调查了较为的企业盈利指标。该问卷重点调查了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利润、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因而,能够满足多维度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调查涵盖了不同规模的企业样本。现有文献使用的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忽略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论的稳健性。CEES基于经济普查的企业全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抽样,对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均有所涉及,因而能够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

第三,CEES数据的匹配性。该数据不仅囊括了企业盈利状况的基本数据指标,同时还调查了与企业相匹配的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如劳动力工资状况、受教育程度、技能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等指标,这有助于对劳动力这一影响我国企业盈利能力重要因素进行更为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二)数据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主要参考了金碚、李钢(2007)所提出来的企业盈利能力概念,其主要指企业的利润状况,在衡量指标上主要使用了企业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ROS)。但他们同时指出,企业的利润率并不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实际上盈利能力是一个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概念,更高的盈利能力代表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高利润率既有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竞争力较强,也有可能是由于市场的垄断性较强。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应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了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来表示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用净资产利润率来表示企业盈利与投入的关系,即企业的经营效率状况。同时,本文还考察了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以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状况来控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企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家能力等变量来控制企业竞争力。

三、特征性事实

(一)企业利润率整体稳定

调查表明,企业整体的销售利润率为555%,较前一年提升了092个百分点,而官方统计,2014年

(二)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产业利润下降明显,新兴消费类产业利润趋稳

从不同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来看,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如纺织服装业利润率为268%,纺织业利润率仅为121%,均远低于平均利润率水平。一些新兴的消费类产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为577%,略高于总体利润率,且较上一年度提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一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导行业,在随机抽样的样本中占据18%以上的比重,对于维持制造业整体利润率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利润率高达1324%,较上一年提高了664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行业利润远高出平均利润率水平,如医药制造业为2188%,烟草制造业为1526%,且均较上一年有所上涨,这可能与其行业的垄断性有关。整体而言,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整体趋稳,反映出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的压力,其利润率迅速下滑。部分行业仍依赖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而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然而,利润率的高低仅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方面,这些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变化,将在第四部分进一步控制行业进入壁垒等因素以后得到更为稳健的结论。

(三)利润率随着市场份额提升而增长

企业的利润率与其市场势力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具有垄断能力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垄断溢价”,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一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用不同的市场占有率来代表企业的市场势力,分组统计表明(图1):销售利润率随着企业市场份额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利润较高的组别为市场份额占1%~10%的企业,达到541%,低的为小于1%的企业为391%,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企业平均利润率为525%,要低于1%~10%的组别;从年度变化来看,市场份额小于1%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出现了067个百分点的下降,而市场份额为1%~10%以及50%以上的企业则分别出现了222个百分点和039个百分点的增长,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率下降,但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也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利润增长。

表3不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及其变动

〖2〗行业名称平均利润率2014平均利润率2013利润率变动数量占比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77%5.26%0.51%18.42%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62%4.14%0.47%10.18%33金属制品业 7.15%6.56%0.59%8.42%18纺织服装、服饰业2.68%3.29%-0.60%7.89%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22%-11.00%17.22%7.37%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0.80%-1.47%0.67%5.61%34通用设备制造业5.18%7.16%-1.99%4.56%24文教、工艺美术、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0.01%-1.69%1.70%4.39%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9.39%10.03%-0.64%3.86%17纺织业1.21%1.13%0.07%2.98%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3.24%6.60%6.64%2.98%35专用设备制造业 8.15%9.17%-1.02%2.98%13农副食品加工业3.09%2.10%0.99%2.63%21家具制造业 8.63%12.78%-4.15%2.63%40仪器仪表制造业1.06%0.82%0.24%2.46%36汽车制造业6.68%4.62%2.07%2.28%22造纸和纸制品业 31.21%9.17%22.04%2.11%27医药制造业 21.88%18.81%3.07%1.58%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7%1.44%-0.07%1.23%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68%3.59%0.08%1.05%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97%1.17%0.80%1.05%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57%3.52%0.06%0.88%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24%3.21%0.02%0.88%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64%4.22%1.42%0.70%14食品制造业2.07%1.21%0.87%0.53%16烟草制品业 15.26%13.86%1.40%0.35%5.58%4.64%0.94%

图1不同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率变化(四)企业经营效率稳中趋降

企业利润率的增长,除了与市场势力相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的经营效率。判定企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金碚,2007)。一般而言,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表明,企业主要是通过经营效率的提升,而不是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来获得利润。表4显示,企业整体的销售利润率有所提升,但是净资产利润率出现了略微下降,因而企业的经营效率未见显著改善。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两大主要行业――电气机械、计算机,虽然利润率有所上升,但净资产利润率均有下降,分别下降了1991和265个百分点。因而,企业利润的增长可能很大程度上仍是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达到,企业经营效率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五)政府审批与管制显著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政府的行政审批与管制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增加了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但同时也可能为进入的企业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提高其利润率。图2表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因素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即一开始随着管制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然后随着管制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原因在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本身会导致行业的垄断效应,因而越是利润高的行业,其审批强度就越大,如烟草、医药等行业;管制程度较小的行业,更接近于充分竞争市场,因而使得行业的利润率下降。从年度变化来看,政府审批与管制较小的企业,销售利润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而管制程度较高的企业,其利润率则呈现出略微的下降。从静态来看,政府的审批与管制使得一些企业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但是从动态来看,由政府管制而带来的利润率优势并不能持续,只有放开管制、充分竞争的行业才能够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

图2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注:图中的无、较小、中等、较大和,分别表示企业对于这一因素的妨碍程度的评价。

图3显示了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总体而言,净资产收益率与政府管制程度之间也呈倒U型关系,但在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审批与管制程度“较大”的企业组,其净资产收益率明显较低,而该组的销售利润率却较高,反映出政府的管制与审批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利润率,但其整体效率不高,企业需要依靠较高的投资或负债来支撑其经营。从动态来看,不同管制程度的企业组的净资产利润率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管制程度在“中等”及以下的企业组,其净资产利润率较为稳定,或有一定程度上升;而管制程度为“较大”以上的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其中管制程度为“较大”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管制程度为“”的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在887%的低水平下还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说明,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形成了垄断地位,获得了较高的垄断利润,但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却是负向的。政府的管制因素降低了企业提升效率的内在动机,不利于企业向高盈利能力转型。

图3政府管制与审批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综合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处在转型期,整体利润水平较为稳定,但净资产收益率趋降,这表明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存在不足。依靠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部分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但仍有较大比例的企业依靠政府行政管制所形成的进入壁垒而获得高利润。在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中,本文将进一步地控制企业、行业和地区因素,考察市场竞争、行政垄断、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对企业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四、回归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部分将进一步分析在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哪些是最为显著的。根据金碚等(2007)提出的企业盈利能力理论,企业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即是垄断的还是竞争的,一般而言垄断程度较强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较高,而竞争越充分的行业利润率越低;二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要素,如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水平、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三是政府的规制因素,政府对企业的规制既可能对企业的利润产生负面的影响,也可能使得企业的利润较高,但对其盈利能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据此,本文的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Profitij=β0i+β1iX1i+β2iX2i+β3iX3i+β4iXci+Dj+εij

其中Profitij表示第j个行业第i家企业的利润率,X1i是市场竞争程度向量,主要包括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行业的进入难度、市场需求状况等变量;X2i是企业的竞争力向量,主要包括企业的研发强度、质量水平、劳动者技能等;X3i代表政府对于企业的管制程度、政府补贴等变量;Xci为企业的其他控制变量向量,主要包括了企业的规模、劳动力成本、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成本、出口状况等变量;Dj为行业虚拟变量。

表5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资产规模对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无显著影响,企业研发强度(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对企业的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品牌和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利润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企业的市场份额(占50%以上的取值为1)对于利润率无显著效应。这说明,企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一方面原有的依靠垄断或市场势力来获取高利润的空间已经非常小,需要通过质量的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等来获取利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企业仍处于转型初期,科技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还不明显。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依靠科技创新来显著提升其盈利水平的能力。控制企业的市场份额、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以后,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强度,对于销售利润率无显著影响。控制其他变量以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约高出10%。在控制了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虚拟变量后,企业的品牌、员工受教育年限的效应均不显著,这说明企业的质量与人力资本对利润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变量来体现的。

6):研发、质量、人力资本等因素的效应均不显著,政府的管制与审批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效应为负,但不显著。这进一步地说明了,政府的管制虽然对于企业的利润率无显著性影响,但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则可能存在负影响。此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要显著地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更高,表现出更高的经营效率。这验证了,出口企业虽然并不存在利润“溢价”,但却可能在经营效应上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2.020)行业固定效应控制区域固定效应控制Observations410410407407407Rsquared0.5520.5520.5740.6030.615值,即变动一个单位企业利润增长的百分比,其主要反映了对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效应。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品牌、人力资本水平等要素对企业的利润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有品牌企业较无品牌企业利润约高出40%~50%,员工受教育年限每提升一年可增加利润约30%。研发强度变量和政府管制变量仍不显著,而高新技术企业变量对利润增长显著为正。

(二)分组回归

为深入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本文进一步地对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分析。本文主要选取了三个分组变量:政府管制程度(强和弱)、市场份额(高和低)以及出口(是和否)。选取这三个分组变量的原因是,首先,政府的管制强度影响了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同时对于其他企业的进入造成了一定的壁垒,从而可能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产生影响,已经进入管制强度较高行业领域的企业,其创新激励可能会降低;其次,市场份额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因而企业可能更多地依赖垄断地位带来的利润,使得产品创新能力下降;再次,选择是否出口作为分类变量,是为了考察出口和非出口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可能存在着差异性(Fryges & Wagner, 2010;苏振东、洪玉娟,2013等)。

按不同管制程度的分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8),管制程度较强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管制程度较弱的组中,研发投入对于利润率是显著为正的效应,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变量对于净资产利润率的效应只在管制程度为弱的组别显著为正,品牌和员工受教育年限对于利润对数也只在管制程度为弱的组别中显著为正。这均表明,政府的管制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既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激励,也削弱了企业的质量、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效应。在政府管制程度较强的行业领域,企业可通过较高的进入壁垒而形成利润优势,从而降低研发、质量、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激励。

按不同市场份额分组回归分析表明(表9),研发投入只有在市场份额较高的组别显著为正,而在市场份额较低的企业中,其效应是显著为负的,其原因在于研发投入效应的发挥需要一定积累,因而只有具备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研发投入。在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中,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在低市场份额中显著,而在高市场份额中不显著,这说明了在较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人力资本所能发挥的效应更大。

表10的回归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在出口企业中对于利润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在非出口企业中其效应则显著为负。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变量也只在出口企业中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这表明,出口企业确实存在着“干中学”效应,其不仅能够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还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三)主要的结论与讨论

对于企业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利润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而研发强度则具有显著为负的效应;政府的管制壁垒对于企业的利润率无显著影响,但对于净资产收益率具有负效应;从企业的异质性来看:政府管制较强的行业,其盈利能力显著较低,表现为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要素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作用中并不显著,甚至显著为负,这反映出在管制较强的行业中,企业缺乏内在的创新激励;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其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效应要显著更高,证明了企业的市场份额与研发、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效应;出口企业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以上回归结果突出地反映出,我国企业正处于盈利能力模式转型的过程,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企业开始出现了盈利模式的明显分化(程虹等,2016)。

首先,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依靠高投资和低要素成本,以及大量空白的市场需求。大部分企业只要投资就可以获得利润,而突破政府设置的进入壁垒是决定企业利润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由进入壁垒而形成的垄断地位与企业的利润水平正相关。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政府管制壁垒的日益减少,原来依靠管制壁垒而获得垄断“租金”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而更多地需要依靠企业的人力资本提升、产品质量改进和管理效率提高等供给能力提升,才能持续性地获得利润。

其次,市场竞争对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优势日益显现。虽然越是充分竞争的行业领域,其利润率越低,但是在我国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竞争越是充分的企业其利润增长的速度越快。相反,竞争程度越低的行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保持较高利润,但长期来看其利润优势会逐步消失,会被越来越多潜在的进入者所替代。

再次,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回归分析中,企业的技术研发强度对于企业的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呈现出显著为负的效应。这并不代表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不重要,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我国企业仍处于技术创新的起步阶段,原始创新真正形成市场收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同时,通过分组分析可以发现,出口企业和高市场份额企业中,研发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利润率具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这表明我国仍有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优势,也说明出口企业的“干中学”效应仍有一定空间。

五、政策建议

基于一手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处在一个盈利模式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加快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一)有效减少政府的管制壁垒

政府管制壁垒是导致部分企业转型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企业仍可能被动地依靠政府的行政管制壁垒而获得高利润,而不是主动地加快自身的转型,从而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延滞,这是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最为重要的制度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减少政府的行业进入壁垒,政府主要定规则、定标准,而让企业竞争性地进入,降低企业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消除企业依赖政府的行政壁垒来获得高利润。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竞争程度,充分的市场竞争可能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从而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此外,应当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补贴,消除政府对本地区企业的“父爱主义”,引导已经不具有盈利能力企业退出市场,加快“僵尸企业”的消亡。同时,要将各类补贴转化为税收减免,提升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和进行质量创新的内在激励。

(二)进一步发挥出口企业的“干中学”效应

出口企业在盈利模式上,更多地转向质量和人力资本方面,表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积累,具有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因此,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地迈向价值链的高端。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企业的标准能力,使得我国企业制定的标准更多地转化国际标准,从而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企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还要有选择地“引进来”,提升外资利用的质量,单纯引进外资扩张经济规模并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应利用我国的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国际上技术能力强的企业,提高我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三)促进企业供给侧质量提升

目前依靠高投资的规模速度型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产品质量、员工人力资本等要素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十分显著,因此应加快制定有利于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减少对企业的质量规制,如减少对于企业进入的事前许可等,同时制定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质量专项,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标准导入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的质量配套能力。加大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劳动力红利消失以后,人力资本红利即将到来,建议进一步降低务工人员落户城市的门槛,尤其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盈利能力转型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基于杜邦模型的ZW地产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杜邦模型通过权益报酬率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报酬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水平指明路径。本文以ZW地产公司为例,从杜邦模型入手,以实证分析为主,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找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相关因素,并为其提出了基于盈利能力的实施策略建议。

【关键词】ZW地产;杜邦模型;盈利能力;策略建议

一、理论综述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企业盈利能力的内涵

盈利能力,也称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是盈利能力分析所应包括的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在人们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往往被忽视,而只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

2.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1)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分析,主要是站在各种业务利润结构的角度,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进行判别盈利的稳定性。

(2)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就是指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通常采用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以分析盈利的持久性。

(3)盈利水平分析A主要分析指标

评价企业盈利水平的指标一般为相对财务指标。总体上可按照资源投入和经营特点把这些指标分为为四大类,分别是:生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盈利能力分析、权益资金盈利能力分析以及股份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的计量指标

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在所有的财务比率中最广为认知和广泛使用的主要有三个指标: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和权益报酬率。

(二)杜邦模型

杜邦分析是将权益报酬率分解为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三部分进行分析的方式,此种方式也被称为“杜邦模型”。杜邦模型表明有三类因素影响权益报酬率:运营效率,用利润率衡量;资产使用效率,用资产周转率来衡量;财务杠杆,用权益乘数衡量。

杜邦恒等式:权益报酬率(ROE)=净利润/权益总额

二、ZW地产公司盈利能力的杜邦分析

(一)ZW地产公司简介

ZW地产是具有国家一级开发资质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集团,中国房地产“综合开发”“责任地产”“蓝筹地产”百强企业。作为根植西安本土的领导品牌,ZW地产始终以对城市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业主负责的国企品牌责任,致力于提升城市价值、传承地域文化和改善人居环境。2014年以来,“五优好宅”住宅生活体系得以建立,成为ZW地产新时期下的发展目标。

(二)ZW地产盈利能力的杜邦分析

运用杜邦模型可以解释盈利能力指标变动原因和变动趋势,为采取措施提高盈利能力指明方向。表3-1、表3-2分别为根据ZW地产2009、2010、2011年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数据编制的该公司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下面就以杜邦模型为基础,结合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ZW地产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杜邦分析。

分析表3-1、表3-2,可计算该公司相关财务比率如下:

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本文以营业净利率替代销售净利率)

2009年 0.27=0.09*2.26*1.33

2010年 0.29=0.11*2.28*1.16

2011年 0.24=0.09*2.27*1.18

该公司权益报酬率2009年为0.27,2010年上升至0.29, 2011年有所下降为0.24,这是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生产经营业务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财务杠杆盈利能力三种盈利能力相互影响的体现。

(三)销售净利率

很显然,2011年的销售指标均比2010年和2009年差许多,虽然2011年的营业利润514983万元高于2009年的469044万元,但其成本费用控制较差,在获取同样销售收入的情况下,付出的代价较为高昂。

(四)总资产周转率

该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也会对权益报酬率产生影响。2009―2011三年的资产周转率情况如下表3-4所示:

从表3-4可以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2009年较高,2011年比2010年略有提高。2009年的应收账款仅有33083万元,相比2010年的114033万元、2011年的104700万元少得多。而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三年基本持平,说明三年来资产的盈利能力基本相同,对权益报酬率的影响不大。

三、基于盈利能力的ZW地产公司实施策略建议

(一)选准目标市场。彼得斯和沃特曼曾经合著了《追求》一书,书中有一段话表达的意思是: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的必定集中经营核心产品,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是相关多元化经营,盈利水平最差的企业就是无关多元化经营了。因此,ZW地产公司实施多经营战略时,好选择与其行业有关联的行业或产品。如果能把这些行业和产品与白酒主业结合起来,参与行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既可以把原本流向行业外的利润留在行业内,又可扩大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而且能通过主辅业配合形成的产业链发挥综合优势,提高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二)明悉目标行业,掌握核心技术,避免盲目决策。在选准目标行业以后,企业首先要对新行业诸如市场规模、发展潜力、竞争对手等重要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或者说要有把握。其次是要掌握在该领域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技术,这是关键所在。若想在新行业经营获得成功,必须同时具备技术、资金和市场营销等多方位优势。是要对目标行业的经营预期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长远规划,明确实施步骤,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对ZW地产公司来讲,可发挥其在资金方面的优势,买断目标行业有关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决胜的利器,从而为在新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没有经验丰富优势,单单靠在资金上的所谓的优势,即便能够进入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也只能以低水平维持,其经营业绩不会取得预想的结果。

(三)打造整体优势,实现优势整合,获取“1+1 >2”的效应。企业可采用两种方式进入新行业:一是依靠内部成长,二是依赖外部成长。内部成长是指原有企业投资新建项目,随着新项目的投入运营而进入新行业:外部成长是指原企业购并一个新企业,继而进入新行业,并在新行业内精心运作,使所购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哪种操作方式,其目的无非是通过整体优势的打造,获取整合优势,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达到“1+1>2"的效果。ZW地产公司若进行多元化经营,应在有限的资源内兼顾不同集团利益,通过人事安排、资源调配、文化融合等手段进行组织结构再造,树立职工整体价值观,以实现战略协同,打造整体优势。

(四)要注意控制规模,及时调整行动方案。经济规模不是规模经济,应尽量避免规模过大造成严重后果。过大的规模,就会因组织结构错综复杂导致管理沟通困难,以至于信息失灵、对市场反应迟钝,企业运转失常。遇此情况,企业应及时取措施“精兵简政”。对所属子公司进行清查,分门别类制定精简、调整方案,通过采取分拆、剥离、缩小企业规模等手段,促使企业“瘦身强骨”,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再次,用合理的资本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福田汽车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盈利能力是企业相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盈利能力分析对企业十分重要。文章以福田汽车为例,围绕着该公司近两年的财务报表,采用杜邦分析法对其盈利现状展开分析。分析发现,该公司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且公司盈利能力在逐渐下降。文章针对分析得出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福田汽车;财务报表;盈利能力;杜邦分析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4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在中国自主车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的背景下,自主车企的盈利呈现何种状态?文章以福田汽车为例,探讨福田汽车近几年的盈利情况及提出解决对策。

1公司简介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汽车)成立于1996年8月28日,是中国品种最全、规模较大的商用车企业,是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目前福田汽车旗下拥有欧曼、欧辉、欧马可、奥铃、拓陆者、图雅诺、风景等汽车产品品牌。

福田汽车坚持“商业模式、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开发、全球化”的经营方针,以打造“世界级主流汽车企业”为战略目标,坚持“转型与整合增长、创新与互联互通”两个指导方针,实施“核心驱动力、网系整合、产品创造”三个策略。

2福田汽车盈利能力分析

公司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强弱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章主要运用杜邦分析法对福田汽车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21杜邦分析

杜邦财务分析模型,是根据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将若干个反映企业盈利状况、财务状况和营运状况的比率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最终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核心指标来综合反映。

为了更深入了解福田汽车盈利的驱动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分析福田汽车的经营成果,从而对其经济效益做出地判断和评价,本文在此运用杜邦财务分析法进行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总资产收益率

通过杜邦分析图看出,福田汽车近两年的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该公司的竞争实力有所下降,公司债务增加,同时,福田汽车运用资本的效率也在下降。所以,福田汽车为了得到较好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运用资本的效率、开发新产品、转变发展战略、提高竞争实力。

(2)权益乘数主要受公司资产负债情况的影响。在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增加负债比例,充分利用举债经营的优势,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杠杆收益,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该公司权益乘数在增大,说明负债程度也在增高,企业财务风险增大。

(3)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总资产周转率呈降低趋势,说明资产的利用未能取得有效控制,效果比前一年差。

(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根据杜邦分析图可以看出,福田汽车近两年销售收入下降,同时净利润和销售净利率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盈利能力在下降。2014年是中国商用车30年来下滑幅度较大的一年,福田汽车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柴油车排放法规升级双重的影响下,战胜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挑战,2014年全年实现销售整车5551万辆,保持了商用车及时。但是,受到国内外经济增速缓慢、自身战略调整以及生产结构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福田汽车在近两年的销售利润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22杜邦分析法分析结论

通过上述杜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福田汽车资产周转率有所下降,销售净利率很低,盈利能力较差,2014年从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取的利润的能力较差,现有的主要产品面临更新,该公司必须开发新的产品,提高盈利能力。

结论二: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公司的竞争实力有所下降,公司债务增加。

结论三:2014年度利润质量不佳。根据2014年度利润表,福田汽车在2014年营业利润为亏损,但是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均为盈利状态,本文推断是由于营业外收支导致税前利润为正。制造业公司的利润来源应该来自于营业活动,主营业务利润可以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情况。

通过查阅福田汽车近两年的年度报告,国家在近两年对福田汽车给予巨额补助(2013年为467亿元,2014年为727亿元。),这样印证了上述的推断。由此本文认为福田汽车2014年利润质量不佳,有必要审视其主营业务活动的收益,以及在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增加销量方面下功夫挖掘潜力。

3对策及建议

福田汽车本身在资产规模庞大、运营良好的情况下,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企业战略方向不断向外扩展。在公司长远战略目光下,保持合理的产品结构和平稳的营业利润可以为公司提供强有力保障,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为福田汽车赢得较大的话语权。内外环境的变化,盈利能力的减弱,都表明福田汽车在保持自我优势的情况下,需不断创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杜邦分析体系下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摘 要】 盈利能力指标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是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是企业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指标。文章以非寿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杜邦分析模型,对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展开分析,探究我国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非寿险公司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非寿险公司; 盈利能力; 杜邦财务分析

保险公司属于经营风险行业,整个经营过程都具有特殊性。保险公司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除了要保障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要保持自身的财务状况稳定,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稳健的经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盈利能力作为保障保险公司具有较强财务实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1],只有财务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才有提取足够准备金的能力;此外,盈利能力还影响资本增长,公司吸引外部资本的能力、对外扩张的能力以及偿付能力的高低,最终决定公司能否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并存续下来[2]。因此,本文以非寿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对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以期为公司战略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是利用几个重要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对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3]。杜邦体系的核心是净资产利润率(ROE),将各个指标逐层进行分析,得到一个指标分析体系: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资产)×(资产/所有者权益)

=利润率×资产周转率×[1/(1-资产周转率)]

=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

杜邦分析体系将企业净资产利润率分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三部分:

1.企业利润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利润率就要求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经营成本[4]。利润率的分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与运营。

2.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比值,是指企业的每单位资产产生营业收入的大小。得到的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资产的效能越高,即企业每单位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资产的优化配比,分析影响资产的各种相关因素,合理分配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3.权益乘数则是指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代表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的负债程度高,即企业负债资产所产生的收益高,但同时承担的风险也较高;反之,则较小。企业要在保障资产回报率高于自身负债比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权益乘数增强盈利能力。

二、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改良杜邦分析体系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保险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财务数据分析也越来越受到各个保险公司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体制,保险公司在我国的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直接引出了保险行业的“新保险准则”。新保险准则提出了保险业利润表中的新指标“已赚保费”,而已赚保费作为已承担保险责任部分的保费,与保费收入指标相比,也更具有实际意义。将“已赚保费”引入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得到:

ROE={(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承保利润/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已赚保费/保费收入)]×(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

=[(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所有者权益)×(已赚保费/保费收入)

=[(承保收益/保费收入)+(投资收益/总资产)×(总资产/已赚保费)]×(已赚保费/所有者权益)

=[已赚保费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肯尼系数

三、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杜邦体系分析实例

(一)非寿险公司的样本选取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截至2013年,我国境内经营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64家。为了得到客观的分析结论,随机抽取其中的30家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再通过查找《中国保险年鉴2014》获得真实有效的相关数据,进行非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二)数据搜集与整理

通过查找《中国保险年鉴2014》,得到30家样本公司基于杜邦体系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础数据。通过对基础数据的计算,得到30家样本公司的杜邦分析体系指标数据。

(三)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与评价

1.股东权益收益率

股东权益收益率(ROE),又称净资产利润率,表示公司收益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及时项指标。这个指标既反映了企业所有者也就是股东所投资本的获利能力,还体现了公司各项经营投资活动的效率与成果[5]。其公式为:股东权益收益率=(已赚保费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系数)×肯尼系数。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样本公司的平均股东权益收益率为-6.57%。其中,较高的是安邦财险的37.83%,低的为国泰财险的-131.50%。30家公司有19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正值,占抽样样本的63.33%;11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负数,占总体的36.67%。

总体来看,2013年我国非寿险公司股东收益率数据分析情况一般。从30家样本公司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与公司成立时间的数据分析可知,成立时间较长、资本雄厚的公司股东权益收益率较高;而本年度股东权益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多为成立时间还比较短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这些公司处于业务起步期,财务状况不稳定是正常现象。但是具体到每家公司,尤其是收益率为负数的公司,还都应该具体分析其影响股东权益收益率的各项指标,进而得出具体的盈利能力分析结论。

2.已赚保费利润率

已赚保费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非寿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获利与已赚保费的比值,代表企业每单位保费的实际收益。已赚保费利润率代表的是保险公司在其主营业务承保业务方面的收益率,是评价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其公式为:已赚保费利润率=保险业务利润/已赚保费。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样本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差异巨大,且绝大多数为负值,而平均已赚保费利润率为-14.49%。其中,已赚保费利润率较高的公司为安邦财险的7.79%,低的诚泰仅为-77.70%。30家非寿险公司里中仅有人保、太保、华泰等8家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为正值,只占样本公司的26.67%,且这8家公司的已赚保费利润率均值也仅有1.96%。这反映出2013年度我国非寿险行业只有两成公司在承保业务领域盈利,且承保业务盈利能力也较弱。

非寿险行业承保业务领域出现大量亏损,究其原因是我国非寿险业起步较晚,业务发展仍然不成熟。那些起步较早的老牌非寿险公司承保业务已趋于成熟,还是可以在承保领域取得盈利。这种状况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主要盈利在投资方面,是我国非寿险行业趋于理性化的表现。但同时反映出,承保领域仍是公司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一大关注点,新兴的非寿险公司应抓住这个契机,在承保业务方面多做努力,进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3.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是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两大指标之一,是指一个阶段内保险公司资本投资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6],代表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与成果。公式为: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资产总额。

表1所示,2013年30家样本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02%。其中,投资收益率较高的为永安保险公司的5.19%,低为现代保险公司的0.29%。与前两个指标不同的是30家样本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指标全部为正值。说明我国非寿险行业对投资业务的重视度较高,发展也较好。

同时将投资收益与已赚保费利润结合分析,30家样本公司中国寿财险、大地、太平财险等11家公司已赚保费利润为负值,但凭借其较高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的亏损。因此,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是拉动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的双驾马车,两项业务同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健康有效地发展[7]。

4.投资收益系数

投资收益系数是保险公司资产总额与保费收入的比值,代表着非寿险公司潜在的收益水平,从而可以决定公司潜在的盈利能力水平。其公式表示为:投资收益系数=资产总额/已赚保费。

表1所示,30家样本公司2013年度投资收益系数较高的是现代保险,系数值高达43.32;低的是国寿财险,仅为1.40。在30个样本数据中,求得平均投资收益系数为5.10。其中有安邦财险、长江财险等6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系数高于样本平均值,占样本的20%,说明我国非寿险行业有约两成公司有着较高水平的资产可以用于发展投资业务,这项指标合理的较高水平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发展无疑也是利好。

5.肯尼系数

肯尼系数是美国学者Roger Kenney率先提出并使用的。用保费收入除以所有者权益表示,这个指标可以将公司的所有经营成果放大来看,从而得出有关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结论。公式为:肯尼系数=已赚保费/所有者权益。

由表1分析可知:2013年,30家抽样公司中人保财险和国寿财险的肯尼系数分别为3.17和3.26,代表其2013年度已赚保费是所有者权益的3倍之多。说明人保、国寿等肯尼系数较高的非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相对于自持股本来说规模偏大,要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应该追加公司投资。而长江财险、诚泰保险两家公司的肯尼系数仅分别为0.10和0.15,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承保业务相比于自持股本规模偏小,应通过提升公司的承保业务规模来提高盈利能力。

四、结论

从最终分析结果来看,人保财险、安邦财险等老牌非寿险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都比较乐观,说明其2013年度财务状况较稳定,盈利能力状况也较强。通过核心指标股东权益收益率发现国泰财险、利宝等公司的状况较差,具体分析则得出其已赚保费利润率指标数据较差,投资收益率状况也一般,说明其应当重点关注自身承保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投资业务,更需要关注负债带来的高风险。而分析肯尼系数指标发现,长江财险、诚泰保险两家公司的肯尼系数仅分别为0.10和0.15,说明这两家公司的承保业务相比于自持股本规模偏小,应注意通过提升公司的承保业务规模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发现我国非寿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与公司成立时间具有相关性,即成立时间较长的公司,财务状况较稳定,盈利能力也较强;成立时间较短的公司则相反。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模型构建

【摘 要】 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只是单纯地通过会计利润财务指标或现金流量指标进行分析,在众多的企业中,很难确定具有投资价值的品质企业。文章从投资者的角度,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模型。将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相结合,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出评价综合盈利能力的模型;利用得出的盈利能力模型,计算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得分,由此可以地对多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企业在同行业间的地位。以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时,提供一个更为的、的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 盈利能力; 因子分析法; 财务绩效

一、引言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运用其拥有的资本和资产进行经营,从而创造出现金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与公司股东取得的回报成正相关的关系,也就表明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与盈利能力息息相关。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客观公允地判断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经济投资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在信息的获取上,投资者与经营者、管理者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说,投资者所能获取到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可见对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进行真伪判别就显得很重要。因此,只有深入地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有一个客观公允的认识。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绩效评价思想也就随之产生,而以盈利能力分析为主的绩效评价真正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伴随着后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背景,以美国、英国为主要代表,大致分为了观察性、统计性、财务性、战略性评价四个阶段。20世纪之初,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两权分离,利益相关者也就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了企业绩效文化的发展。

1903年,在美国学者Pierre Dupont的主持下,杜邦公司首次把净资产收益率分解成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这也是公认的经典业绩评价方法――杜邦分析法的产生。美国学者Alexander Wole(1928)在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首次提出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主要将其用于评价公司的信用水平。Michael Kesneer(1939)首先研究了美国经理人的报酬和公司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在对公司绩效评价中对公司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Edward(1971)分析了30家美国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评价系统,指出投资报酬率(ROI)是被公司使用最多的评价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1991年,美国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价值分析工具和业绩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EVA),从资本价值增值角度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Prowse(1992)以净利润作为因变量,通过分析1979―198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各个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我国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迟缓,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期,财政部于1999年6月颁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奠定了我国绩效评价的基础。其中规定评价的主要内容表现在资产运营、财务效益、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2002年3月,财政部又修订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将原有的指标进行了删减,较大地改进了其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

而在西方诸多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对于盈利能力的研究起点相对比较高,从目前国内研究文献来看,主要是针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基本指标的讨论,以及提出各类修正评价体系的指标。尤其是近年来,对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多的学者利用各类数理分析方法,并结合修正后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何有世(2003)将现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进行改进,结合十几家企业进行了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张俊瑞(2004)以国内外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5年的财务会计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发现评价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并不。张红(201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计量指标,利用2000―2007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因素,最终确定综合计量指标,并结合相关指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王吉恒(2013)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设置各盈利指标的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盈利能力评价模型,并对万科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唐建民(2013)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9―2011年家电行业板块27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我国家电行业经营业绩两极分化严重,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表现欠佳。宋光辉(2015)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角度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了我国零部件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参考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构建。

三、研究设计

(一)盈利能力指标的确定

要进行模型分析,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常见的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如表1。

指标的分析和选择过程如下:

1.由于股票市值不稳定,变动性大,通过借鉴胡志勇(2004)在《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价值相关性》中的观点,认为效绩评价值较每股收益和净资产而言,它与股票市值的价值相关性较低,难以发现其与增量价值的相关性,所以本文在指标选取中,剔除了与股票市值有关的市盈率和市净率这两个指标。

2.本文运用聚类分析中的层次聚类分析将各财务指标变量分类,层次聚类就是将距离相近的指标分为一类,本文将表1列示的除市盈率与市净率之外的11个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运用SPSS 13.0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系统将上述11个指标分为三大类:及时大类包括了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收现率;第二大类包括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股利;第三大类包括收益质量利率、每股现金净流量、盈利现金比率。在每个大类中结合指标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情况选取两个重要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3.及时大类中选取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净利率,这两个指标在现实会计工作中经常使用。每股收益指可供分配净利润除以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所得到的比率,反映每只普通股当年创造的净利润。总资产净利率排除了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反映每一元总资产创造的净利润,总资产净利润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

4.第二大类中选取销售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表示每一元的销售收入与其成本费用之间可以“挤”出来的净利润。该比率代表盈利能力的强弱。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每单位股东权益所赚取的净利润,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其综合性较好,较为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

5.第三大类中选取收益质量利率与每股现金净流量。收益质量比率表明每单位净利润中由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中的变现水平。由于企业操纵利润一般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所以该指标可以有效防止企业操纵利润,避免给投资者带来信息误导。每股现金净流量反映单位流通股平均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反映的是公司分派股利的较大能力。

综上所述,选择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和每股现金净流量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二)盈利能力指标样本数据的搜集

本文所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是:首先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搜集所有深、沪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代码,在剔除其他制造行业类公司和ST公司后,为了分析结果的性,在剩余的1 60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运用Excel软件随机抽取50家公司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公司;然后分别搜集这50家上市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经过Excel整理得出各上市公司的六个财务指标,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发现2012和2014年的KMO值分别为0.65、0.67,只有2013年数据的KMO统计量的数值在0.7以上,为了分析结果的性,选择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经过整理计算后形成5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样本。

四、盈利能力分析模型构建

得到样本数据后,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模型分析运用的软件是SPSS 13.0。按照以下正确步骤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数据检验

数据检验是判断收集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用于因子分析的变量必须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其中,Bartlett球度检验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若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则各变量是独立的,也就意味着无法进行因子分析。而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MO统计量的取值一般在0―1,统计量的取值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则越强,因子的分析效果就越好。一般来说,KMO值在0.7以上时,就认为因子分析效果较好;低于0.5以下时,则认为因子分析效果就较差。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到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211.394,其Sig值接近于0,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表明六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KMO统计量为0.764,大于0.7,说明该六个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4是给出的共同度量表,由表4可知,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量均在70%以上,因此可以认为,提取出来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能力是较好的。

(二)因子提取

因子提取是从原始变量中提取出少数几个因子来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实现降维的方法。因子的提取方法有多种,本文选择的是主成分法。因子方差的累计贡献率决定了因子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因子,就可以确定为的公因子。

从表5可以得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表中第2列是“特征根”,它反映的是引入该主成分后,可以用于解释的原始变量的信息。第3列是“方差贡献率”,是某个特征根占特征根总和的比例。第4列是“累计方差贡献率”,是进行主成分个数选择的依据。一般来说,选择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0%的前几个作为主成分。表5中因子1能解释盈利能力的权重为58.728%,因子2能解释盈利能力的权重为21.431%,因子1解释原变量的程度高于因子2,表中前两个因子总共解释了原始变量方差的80.159%,表明这两个因子能够对原始指标能够进行较好的解释。

(三)因子命名和解释

因为通过因子分析所确定的因子的含义是较模糊的,需要进行重新命名,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更为清晰的解释。当因子含义模糊不清时,即需要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后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表6是采用Varimax法得到的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中及时个因子与总资产净利率(X2)、销售净利率(X3)、净资产收益率(X4)和每股收益(X1)这四个变量的荷载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从实际意义上看这几个变量主要反映了与会计利润相关的指标,故将因子1命名为“会计利润”因子。而第二个因子与收益质量率(X5)和每股现金净流量(X6)这两个变量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85和0.774,相对其他变量较大,主要用于解释这两个变量,从实际来看,这两个变量也是与现金流量相关的变量,因此命名因子2为“现金流量”因子。

(四)因子得分的计算

因子得分,从便于理解的角度来讲就是各因子在各样本的具体取值,是各变量的线性组合。表7是由SPSS软件按照回归法估计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中第1列数据表示的是因子1中各个财务指标变量的系数,表中第2列数据表示的是因子2中各个财务指标变量的系数。

根据表7可得因子1与因子2上的得分函数:

F1=0.273X1+0.233X2+0.286X3+0.28X4-0.126X5+0.028X6 (式1)F2=-0.113X1+0.089X2-0.033X3-0.056X4+0.655X5+0.549X6 (式2)

上式中的Xi是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根据上式就可以确定每个上市公司因子1和因子2的数值,也被称为因子得分。有了因子得分的函数,便能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模型。

(五)盈利能力模型的确定

盈利能力模型的公式为:F=λ1/(λ1+λ2)F1+λ2/(λ1+λ2)F2 (式3)

式中的λ为每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根据表5的结果可知λ1=58.728,λ2=21.431。将λ1,λ2带入式3中,因此有了综合盈利能力得分方程:

F=0.733F1+0.267F2 (式4)

其中F1,F2分别为因子1得分与因子2得分,结合因子得分函数式1与式2通过计算整理就可以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如式5:

综合盈利能力=0.17X1+0.19X2+0.2X3+0.19X4+0.08X5

+0.17X6 (式5)

式5中Xi为标准化后的数据,X1为每股收益、X2为总资产净利率、X3为销售净利率、X4为净资产收益率、X5为收益质量率、X6为每股现金净流量。由上可以看出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由会计利润因子与现金流量因子得分共同构成、互为弥补。其中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为58.728%,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为21.431%,可见因子1,即会计利润因子在盈利能力评价时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故会计利润指标在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摒弃传统的会计利润,一味强调现金流量指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就盈利能力模型来说,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以及每股现金流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相差不大,都在0.17―0.2之间徘徊,销售净利率是影响较大的,占0.2的比重,然而要指出的是收益质量率这个指标变量对综合盈利能力的影响力相对于其他指标来说较低,只有0.08。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一个制造业公司的盈利能力时可以重点关注销售净利率。按照上述盈利能力模型就可以计算出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得分,并以此进行排名。

特别要注意的是,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为负值并不代表盈利为的亏损或者盈利能力为负,综合得分为负值只表明该公司的综合盈利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由于因子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综合得分的高低并没有一个的评价标准,仅作为一个判断该企业在同行中所处位置的依据。利用盈利模型计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指数,把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进行了融合,科学地分配了现金流量指标与会计利润指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单纯用会计利润指标,或过多强调现金流量指标重要性的缺点,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更为、客观公允的参考依据,选择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公司进行投资,从而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五、盈利能力分析模型的应用

将得到的综合盈利能力模型运用于实际投资决策当中,随机选择两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进行盈利能力的比较。作为投资者,现有两个投资方案:方案一是投资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方案二是投资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选择这两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原因是,将因子分析得出的排名与传统的杜邦分析得出的排名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这两家公司的排名差异大,并且都属于精密构件与精密模具加工和制造公司。假设选择投资方案的依据是盈利能力,不考虑其他因素。接下来用传统方法与盈利能力模型对其盈利能力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其2013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数据资料得出各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基本资料如表8。

从传统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来看,表8中会计利润指标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指数越高代表盈利能力越好,可以直观地得知在会计利润指标下,斯莱克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均高于劲胜精密,从会计利润的角度看应选择斯莱克公司作为投资对象。但是,从现金流量指标来看,劲胜精密公司现金流量又都优于斯莱克,应该选择劲胜精密。如此一来,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两者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导致投资者很难作出投资选择。

从综合盈利能力得分模型的角度来分析,首先将模型中所需的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每股现金净流量这六个变量进行标准化。将标准化后的六指标带入综合盈利得分模型中,可以得出斯莱克因子1得分为1.63,因子2得分为-0.25,盈利能力综合得分为1.68,劲胜精密因子1得分为0.17,因子2得分为1.53,盈利能力综合得分为1.38。由因子1与因子2的得分差异可以看出,斯莱克的会计利润因子得分虽高于劲胜精密,但是现金流量因子得分为负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收现能力差,存在着财务风险。综合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斯莱克的综合盈利能力大于劲胜精密的综合盈利能力,因此可以确定斯莱克公司作为投资的选择。

从以上案例分析的结果来看,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传统盈利能力分析单个指标的比较无法判定投资选择,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而本文的盈利模型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结合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能够、、客观地评价该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

六、结论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样本数据本身,运用层次聚类法将初选的11个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分成三大类,然后结合各个财务指标实际运用情况在每个大类里选出两个合适的指标,形成了六个合适的指标变量作为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样本指标,分别是: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和每股现金净流量。这组指标的确立弥补了会计利润指标或现金流量单一指标基础的缺陷,并且,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盈利能力评价体系必然是将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融合。本文从两者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因子分析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模型公式。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会计利润”因子能够解释大部分的盈利能力,其在盈利能力分析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摒弃传统的会计利润分析指标与过分强调现金流量指标都是不可取的。从得出的综合盈利能力计算公式的分析中可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格外关注会计利润指标中的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净利率以及现金流量指标中的收益质量率。运用因子分析法将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方程,克服了传统单一指标对公司盈利能力比较的缺点,能更系统、客观、地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对比,二者具有互补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决策投资制造业上市公司较好的评估方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