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

摘要:不断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从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向创造型教育方向转化,对此,学校地理教学责无旁贷。地理教学将通过培训地理教师的创造素质,利用富有创造活力的学科勉力,体现时代创新要求的地理教材,营造适合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完成培养创造性学生的使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结合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实情,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就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教学资源重组、教材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重组、双主体、探究

一、背景研究

1.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自2004年我省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以来,高中地理新课改在我省已走过了三个年头。在近三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我们遇到来自教育现状和地区实情所带来的阻力,如: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大班制教学长期存在、学生自主时间较少、家庭教育环节缺失、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低、以学校孤立教育为主、评价体系唯分数论……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确实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推动力,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师生观、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渐进式或明显的变化。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无数高中地理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改革活动中去,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面貌。

2.高中地理课程定位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指向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和规律为方式,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定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

3.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情分析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该地区不论在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珠三角农村地区更以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学情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多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长期达不到应有的对待,在师资、课时、评价等方面处于缺位状态,导致多数农村高一新生地理知识贫乏,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低下,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方向判定都不会;②受当前高考和招生形势的影响,高一学生往往提前进入偏科状态,对地理科的关注度低;③多数学生长期受小学、初中灌输式、强迫式等单向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了被动式、等待式、接受式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④由于农村地区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缺乏或利用度低,致使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视野狭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积累较少的问题;等等。这些学情状况既为我们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制造了障碍,也使我们明确了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的新课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1.紧扣课程标准,重组教学资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这一既传统又常新的问题,与原有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固化教学内容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方面非常精练,既体现了基础性和传承性,更突出应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弹性,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教师的开放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⑴建立新的教材观,合理使用教材

无论在过去的教学大纲时代还是在现在的课程标准时代,教材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前,教材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只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讲授、解答就等于完成了教学内容,形成老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材走下了神坛。地理课程标准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注其能否实现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学习,只要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教材的编写者。当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配合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地理教材只形成了“一标四本”的格局,即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山东版四个版本。受初期编写时间的制约和编写者在课标解读上的差异,各版本教材间从内容、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图文系统、学生活动设计、案例的选取等都有不少的差异,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和不足。面对多样化的教材,地理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合理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①立足“一本”,参考其它。受教学实情影响,虽然教师手中可能拥有多个版本的教材,但是学生手中通常只会有一个版本的教材。客观地说,各版本的编写组成员都是在深入研究了课程标准,参考了大量当前教育发达国家的主流高中地理教材,再结合本国实情编写出来的,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所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资源准备度,我们应该以学生拥有的版本为主要教学依据,避免因过度使用其它版本教材内容而使学生无所适从。

②从教学实情出发,重组教材结构。课标虽然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并不强求其完整和系统性,但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在宏观上对学科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就这一点来讲,课标在知识体系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了,而是变得更难了。在知识结构方面,人教版较严谨,更关注知识的完整性;其它版本较灵活,更突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应该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对教材结构进行必要的重组,既注重同一部门内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利于学生学习;又能突显出大环境下不同部门地理要素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体现课标要求 。

③围绕课程目标,调整和重组教材内容。各版本教材(尤其第二、三模块)在内容上的差异还是明显的,往往出现正文和补充案例互换的情况,这也说明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和重组教材内容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对叙述拖拉,编排不精炼的内容应进行删减,如中图版教材及时模块的水资源部分,第二模块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地域联系部分等;对缺乏案例支撑的应相应增加,如中图版教材第二模块工业地域类型;对案例不典型的要置换或补充案例……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调整教材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应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原则。如一位青年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在参考了多个版本及老教材之后设计了一节案例探究课,在备课组讨论时发现其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案例自身的特点及发展上,偏离了她原来要突出工业区位因素的设想,并大大占用探究和拓展环节的时间,不仅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受教材影响而偏离课标的问题在青年教师中比较容易出现,经过集体备课,该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探究工业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上,并增加了拓展环节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组建主题教学资源库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在地理课程改革中被赋予广泛丰富的内涵,除地理教材外,还包括学校、社会、自然界以及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等,凡是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的一切教育资源,都属于地理教学资源的范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情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必要经常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重组,所以应该组建以主题形式为主的教学资源库。

主题教学资源库的组建形式与内容:①以新课标为依据,按照其要求设定主题,不拘于某一版本;②为便于使用,尤其是便于常规的课堂教学,直接采用文件夹分类的形式,体现主题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③组织形式:可在各单元的基础上,分3-5个主题,每一主题下设下列文件夹:课件、设计、媒体、测评、资料等。

主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而且可以更好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减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备课压力,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如我们在设计《气团和锋》一节课时,搜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和难易度差异度较大,因此我们只先确定了总的教学思路和目标要求,而在具体的环节设计和资源使用上则由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组合,从课堂实践和教学反馈来看,在不增加教师劳动力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由于品质主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既需要时间又需要丰富教学经验,因此应该动员区域内地理教师协同作战,组建规模化主题教学资源库,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双主体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上达成了共识,这反映了新课程理念正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既保障教师在教学方向上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实现三维课程目标。

⑴教师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定位,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我们既要意识到“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又不能矫枉过正,做甩手掌柜,“满山放羊”,使课堂教学偏离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热情的“发动机”。鉴于农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学情状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能否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决定一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前提。为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有饱满的教学激情,以情动情;其二,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生动鲜活的案例来教学;其三,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其四,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农村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素质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教师要进行“支架式”教学,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架”,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指导学生制定地理学习规划,加强学法指导;其二,为课堂教学设计“学案”,提供学习程序;其三,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

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编剧”和“导演”。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内容和活动建议,但是过于精炼,需要进行解读和案例佐证。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课标的解读,但随着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教材的针对性有时被大大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并在结合学生实情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删;同时,要精心设计和调控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的生成。

⑵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探究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渐进式变化。“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认可的一个观点,但在教学实践上如何实现这一点,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的看法是:

①更新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观。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教师的教和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老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可谓是“广种薄收”,这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并且这种困境会随着新的评价形式的实施而加剧。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不要总是想把教材上的内容走一个过场。

②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学案(或“讲学稿”)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途径。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实施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载体形式(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生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在课型组织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目标等因素,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如:合作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辩论式、访谈式……等等。当然,也可将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关键是看能否有利于标准内容的完成。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

⑴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 题----收集资料,分析推理----验证假设,归纳概括----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就地理教学而言,可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运用引导--发现--探索--归纳方法进行教学。在地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开拓能力和批判精神。

⑵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

鉴于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实情,教师在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其基础性,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能力提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探究问题,我们经常发现有教师把别人的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照搬下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时却发生了“冷场”,经过反思才发现是问题不适合学生,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一般情况应该遵循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老的设计原则。

⑶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地理知识与身边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赋予地理知识生命力。为此,我们专门收集、组合了相关的问题,并形成主题资源形式,利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用。如:邮票中的地理问题、诗歌中的地理问题、其他学科中的地理问题、新闻时事中的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照片中的地理问题……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过邮票探究地域文化,通过诗歌、古文探究锋面天气,通过新闻探究全球变化、产业调整,通过旅游照片探究地质构造,通过旧城改造时学校旁的工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探究地租理论……等等,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探究积极。

⑷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特色

学生对出现或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要比其他地方高,所以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特色,在探究问题的的选择上应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现代地理学越来越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而珠三角地区又处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许多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现象和问题都能在本地区找到案例。如自然地理中的“气候及气象灾害(以台风为例)、地形与农业生产(以珠三角与水稻种植业、基塘农业为业)、河流与交通、海域与海洋环境保护……等等”;人文地理中的“珠三角的混合农业与三高农业、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问题、珠三角新兴工业发展模式、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及城市问题、珠三角民工潮与人口问题、珠三角交通状况与汽车产业、珠三角经济腾飞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只要稍加留意,我们总能找到有较强说服力的地方性教学材料,并使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成为可能。

⑸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时代感

探究问题的设计在时间上应具有时代特征,因为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他们总是较易对新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选择近期出现或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能较明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与不断出现、变化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相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往往较为迟缓。故此,地理教师应该把探究问题的选择作为主题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部分工作来进行,及时更新、补充更富时代性和说服力的探究问题。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通过创意教学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每当新学期开始接受一个新班级时,我总是习惯对我的学生说:“希望大家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因为我上课有我独特的风格。在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泛,逻辑性强烈,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板书少而经典,图文并茂,语言幽默风趣,演示潇洒大方,讲解明了透彻,师生感情融洽,激情上课,课堂效率极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个地理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它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辅导考试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地理 创意教学 教学效率

具有独特的地理教学风格的地理教师会将自己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及教学个性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一篇图文并茂新颖的教案,一幅巧妙构思的板书,一套灵活的、富有独创性的教法设计,都可以反映出教师独特的教学风貌。一般说来,地理教学风格是地理教师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独特的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是具有个性、创造性和稳定性的教学风貌。地理教学风格不仅综合反映了地理教师的教学风采,而且也反映出地理本身独特的学科特征。地理学科文理相通,既有形象直观的地理表象,又有抽象枯燥的地理规律。地理教学风格的形成,对于优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艺术,获得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性格内倾,稳重踏实。在教学中往往善“点”,发幽探微,教风严谨。有的地理教师爱好文学,有丰富的审美情趣,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如讲“庐山瀑布”时,就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桂林山水时,引用“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深受感染,获得了极大的美学享受。学生会感到上地理课,就象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那样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主要因为教师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等。由于这些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地理教学风格也各有差别,绚丽多彩,反映出来的整体教学风貌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

二、严肃威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在讲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地理教师要具有威慑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也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解时逻辑性要强,要善于概括和推理;教师要能脱离教材,熟能生巧地分析知识点的异同,挖掘精妙,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教学讲究方法,讲精讲透,注意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容量;教学语言严谨,清晰,环环相扣;板书设计既简洁、条理化,又有内在逻辑性,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结构“顺藤摸瓜”,理清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有震撼力,威慑力,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老师这儿,才能充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

三、幽默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个性活泼、兴趣广泛,性格属外倾型。在教学中,往往不会墨守成规。他们巧于设疑,善于激趣;教风生动活泼。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面貌活跃在讲台上。有的地理教师情感丰富,在教学中往往很注意情绪背景,善于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来煽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有笑声,情感起伏跌宕,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这些教师在讲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总是以饱含感情的语言,自然流露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从而以情动人,以情激情,感染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严肃认真地讲解系统知识的同时,适当运用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思维敏捷、机智;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擅长启发式,教法灵活,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语言富有激情、优美生动,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新鲜醒目、语精字妙,一个箭头,一个图例,会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四十五分钟效率自然就会更理想。

即使是同样的地理教材比如高中地理“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不同风格的教师的教法设计迥然不同。严肃威慑型的教师,往往按照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这一线索,旁征博引,有条理,有层次地讲清讲透,学生往往学得扎实。活泼幽默型的教师,往往提出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的一些问题,如你对我国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我国矿产中,有八种矿产储量居世界及时,请想个有趣的办法记住它;评价我国矿产的优缺点等等,让学生借助课本和自己所掌握的近期信息展开自由讨论,逐个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学得生动活泼。

四、师生齐动手,演示地理模型提高效率

地理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地理教学艺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常规,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地理教学风格。而成熟的地理教学风格的最重要标志、最本质的特色是它的独特性。独特是风格的生命,而这种独特性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智慧。

如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一般老师都是按课本顺序讲解,那就是先讲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意义,再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意义,如此按部就班,没有新意。如果教师打破课本顺序,在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演示地球公转,把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放在一起演示和比较,让学生一起演示,让他们自己分析对比得出结论,那么教师会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炙热的心,炙热的情,热爱地理专业,对 教育改革十分积极,对学生十分挚爱,才能“热情”上课,“激情”上课,以“情”激“情”,才有可能成为地理教学艺术家。因此,地理教学的独特风格可以具体表现出教师的思想修养。一个厌恶地理教学的教师即使满腹经纶、技巧高超,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地理教学风格。一个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地理教师,他不论是在不同年级上课,还是教学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现出他在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给人以特殊的魅力,使自己的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使自己的工作学习情趣盎然。

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构建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新教材编排中兼涉文理各科,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在承担地理学科知识教育任务的同时,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从“知识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凸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价,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在结构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在结构需要教师从微观上系统把握。从理论的重要性来分析,只有理清教材内在结构脉络,理解了教材编写者的思想和意图,教学中方能做到前后照应,避免各课各单元相互割裂。从实践的重要性来看,地理科学的实证性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社会现实。新教材体系中既有近期科技成果介绍,又有大量与人类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例和问题。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日常知识积累,通过各种媒体有意识地积累相关信息,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化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是“上传下达”,从而导致教学的过程就是有效地传递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更为严重的是忽略了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种变化实际上淡化了过去过于强调的知识的系统性、性和性,同时注重了知识的主观性、发展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而更是“体验课程”(能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这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及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教师和学生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种,每一位教师与学生对给定的课程内容都有自己的理解,对给定课程内容的意义都有自己的解读。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出发,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革,以期在教学过程种使教师教的内容能不断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化的学习内容,从而教与学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值得关注的是,地理教育中“潜在课程”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潜在课程”一般是指通过学校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教育环境来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经验。教材将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差异、砍伐森林、荒漠化、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关系到人类和地球未来的重大问题渗透到各章节中,让地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发。例如,教师可根据教材来挖掘地理“潜在课程”的活动,如“厄尔尼诺的形成及影响”、“水污染治理讲座”、“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等活动形式,通过各项活动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

二、从知识点的学科关联性上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情境,从以教材为主走向学生发展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上课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想、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地理教师通过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以及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下列下四种要求:①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关爱;②面向学生的发展。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即“双基”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③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应一种一种统一规格的模式发展;④面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观还应当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与学生以后的成长(或终身学习)有着共同的外延,其效果应逐渐在学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显现。

三、从评价方式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效果评价指教学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或预期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的诸要素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中,常依据考查、考试成绩的相对高低来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考查、考试的内容有限而且较为固定、呆板,学生们对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自然就有高分和低分,在竞争中就存在成功者和失败者。这种评价方式中,对成功者是一种激励,但对失败者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必须不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能把优、差生放在一起进行相互比较评价,因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了相同时间、相同待遇的教学过程后,不可能达到相同的知识水平。地理教学的评价应该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进行“个人比较”评价,即进步的评价。现代地理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和价值,并不是地理课本知识掌握的牢不牢,而是要看不同的学生才能的发展变化,只有学生才能的发展变化,才可以体现学生个体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对学生才能的评价还应是多视角的,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表现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等等。从不同角度评价,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优点和成长的潜力,而且这些优点和潜力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逐渐显现出来,是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可造之人,那么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都能顺利成长、成才。

四、从重难点问题的典型性上去掌握学习的规律

重点难点问题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产生的。理论知识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叙述性知识两类。一般来说理论性知识是指那些概念、成因、规律、特点等,这些都是每课的重点或难点,理所当然要向学生讲明说透,使他们牢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接受能力是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由此,学习方 法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重点难点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要注重典型性和规律性。例如: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是记混淆。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记住,我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男左女右”,谐音为“南左北右”。又例如:在“1月、7月气温的水平分布图”上,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突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一问题是历届高中生掌握的难点。在教会学生如何推理出规律后,仍然有很多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出现方向上的错误。我在上课时使用了比较易懂的比喻: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每到冬季,大陆气温总比同纬度的海洋低,那里的等温线就会向赤道方向靠近,好像是“取暖”;而此时的海洋,略比大陆温暖些,因此,等温线会向极地靠近,好像是“乘凉”(无论南、北半球均可用)。这正好符合了北半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突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同样,夏季的大陆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高,大陆上的等温线向极地凸出,好像去“乘凉”,而海洋的等温线则向赤道凸出,好像去“取暖”。自从用了这个比喻以后,无论在考试多么紧张的情况下,一般都没有错误出现。

五、从改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素质与环境的函数。·每个人都在环境和自我素质两大变量影响下,从事自己的社会实践。当一个人个体素质为相对定数时,环境对一个人创造力的开发或在创造性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是一个促进和制约作用。

新课程的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是:①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开放思维(方向多种多样变化的思维)。教师经常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是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这样问:“把现状改变一下会怎样?”“如果这样了怎么办?”“把位置颠倒一下呢?”“如果这影响因素不存在,会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假设性问题,问题所答不仅有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深入认识,更有学生在新情境中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创造性认识。另外,教师经常提出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问题,对学生的开放思维也是很有益的。例如,“某某地区的人口是多少?”,这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封闭性问题,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单向的。如果问“某某地区的人口有增加,其原因是什么呢?”这样提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各个方面自由回答,思维是多维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②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信息,即不完整的信息。地理教学讲究“布白”艺术,在讲课中不讲全、讲绝、讲死,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利用想象来填补空白;对学生的提问采取“问而不答”,“答而必问”,“以问代答”,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闭合开放的信息。③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开放思维中形成的各种想法。当学生在开放思维中收集了丰富的开放的信息,接下去的重要任务就是闭合信息,形成具体结论。有经验的地理教师是注重教给学生整理观点的线索和方法,例如,教给学生按照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必然联系、以地理基本原理为线索、以地理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等重要的归纳整理方法;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归纳整理方法。

不断变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从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向创造型教育方向转化,对此,学校地理教学责无旁贷。地理教学将通过培训地理教师的创造素质,利用富有创造活力的学科勉力,体现时代创新要求的地理教材,营造适合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完成培养创造性学生的使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地理课堂教学 调控艺术

论文摘要:良好的课堂调控技能是上好地理课的关健,结合实际,从兴趣、教法、语言、偶发事件等方面对地理课堂教学中常开的调控方式进行了阐述。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有条理、有节奏、有重点的师生之间知识传递和心灵接触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对教学条件的充分利用,把握和调节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状态。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状态呢?笔者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调控艺术谈一些浅见。

一、趣味教学,引人入胜

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孩子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及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重要动力。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创设宽松的写话环境,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层层深人。有时适当加点“佐料”,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思维,做到有张有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如在教学地震释放能量巨大时,可这样教学:5·12大地震中释放出的总能量约相当于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站连续10年发出的电量总和。学生听后发出一片惊叹声,若地震能被开发利用该多好呀。

又如,地理上有许多数据需学生记忆,对于枯燥的数据,教师要善于教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珠峰海拔8848米—爬爬试吧,京杭运河长度1794千米—一气就死。对一些难记的知识点,编成口诀:如记忆我国东部14个港口城市是个不小的负担,可给学生编一个口诀:大晴天烟似青云难上宁温府广占北。通过教师的引导记忆已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一大乐趣,同学们也自动搞起了记忆窍门大比拼并进行交流,相互借鉴,乐此不疲。

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磁力效应”。地理课堂教学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例如,让学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若采用“古诗教学”,效果会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把它编成一首七言“绝句”—“东北三省黑吉辽,陕甘宁内革命早;云贵川在西南角,新青藏内牧羊好;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对冤家死对头;福建江西近台湾,苏浙安徽海南岛;重天北上直辖市,香港澳门回归欢。”这些诗犹如调味济,使地理课堂别有一番风味。

又如让学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更加困难;如果能用形象记忆,会减少这方面的困难。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图一)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飞翔的老鹰,吉林省像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辽宁省像个大逗号,山东省像摸起右手伸开拇指的拳头,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像张兔子皮,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不仅使呆板的政区轮廓图变的生动有趣,乐于记忆,还能使自己不断有新发现。

三、语言调控,驾驭课堂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人课语要叫得开,结束语要凤尾之笔。讲课时,语言要清晰,语速要适度,有节奏,有余味,从容不迫,娓娓到来道来,方可牢牢控制住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内蒙古温带草原的内容时,可用下列语言进行描述:“夏天,草原像一块美丽的绒毯,蓝色的马兰花,黄色的野樱花,白色的牵牛花,争妍斗丽,微风吹过,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远近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啃吃青草,天空浮游着白云,远处传来了爽人心肺的牧歌……”好像使人置身于诗画一般的迷人景象里。或者也可用大家熟悉的诗句“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底现牛羊”来描述。

又如学习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空间结构时,可编成如下顺口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学习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时,可编成“越、老、柬、泰、缅、马、新,印尼、文莱、菲律宾,还有一个东帝坟”的顺口溜,这很容易把东南亚国名记住。不仅增添了教学语言的色彩,而且可使学生提神醒脑,缓解紧张气氛,减轻知识记忆的负担,同时也培养学生轻松快捷的学习方法。

四、偶发事件,机智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地理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善于处理,因势利导,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做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地理课堂教学。

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有很多是学生在无意中造成的,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理,严厉批评训斥学生,极易造成师生间的情绪对立。教师如果能够站在教育者的高度,运用教育机智,将“热问题冷处理”,把事件化大为小,化不利为有利,就能在短时间内平息“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转人正轨。

如一位老师及时节一上讲台就被绊了个大跟头,引起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好不尴尬,他起来后,面带微笑,平静地对同学们说:“你看,教学工作多么神圣呀,加之你们的笑声又如此灿烂,以致我一登上讲台就为之倾倒了”。一句话既解除了尴尬,又拉近了师生距离。

总之,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控,是师生沟通感情,加强信息交流,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寻找出适合我们学生的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调控艺术,激活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网络资源应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为地理课堂提供了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成为了地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手段,有利于优化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首先阐明了网络资源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再给出了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并提出关于网络资源在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几点反思与建议,希望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反思

一、网络资源与地理课堂教学

网络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资源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可以作为地理课堂教学参考的资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它提供的相关教学参考用书、习题以及教师可用作课堂教学素材的内容,包括地理时事新闻、相关地理教学内容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内容。第二类是可用于辅助地理教学的网络平台、软件APP、资源库等。网络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时,创设直观情境,利用网络上中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生动具体的东西。如教学“台风’相关内容时,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台风,只凭鼠标文字和教师口头讲解,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所以通过网络播放台风的实况录像,让学生感受狂风呼啸,暴风雨来临的惊心动魄,学生不仅感知了台风的危害,并且对于台风的形成原因也产生兴趣,为台风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现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使用网络进行自学或解答疑惑,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频率;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可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课堂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表现,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整。

二、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案例—《以河流的侵蚀地貌为例》

《河流的侵蚀地貌》选自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比较抽象,需要教师结合多媒网络展示各种不同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类型,并安排课堂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收集资料。由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及时步导入新课通过googleearth或者VR技术展示图片:展示长江不同河段的景观图(V型谷、蜿蜒的河湾、U型谷),同时播放《长江之歌》导入。并提问:长江各段的河流两岸出现不同的地貌景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目的意图:通过网络平台及软件的使用引入新授课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第二步模拟实验: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教师网络视频展示:播放模拟实验视频并引出问题: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下蚀、溯源侵蚀和侧蚀使沟谷的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到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目的意图:将教师讲授、提问与多媒体、视频演示等手段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基本抽象内容,把握重难点。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河谷的演变过程教师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分组依据是长江不同河段的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貌景观点)及时组是三峡组,第二组是荆江组,第三组:长江入海口组,以长江为例,分析三种河谷形态可能出现在什么河段,各小组同学分工上网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请各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组内同学合作展开讨论。通过将不同河谷形态剖面图跟长江的上中下游一一对应的小组活动达到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把握。第四步总结与课后探究教师快速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探究内容:以自己家乡的某一条河流为例,网上查阅资料探究此条河流的发育阶段,写一篇小报告。

三、关于网络在地理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反思与建议

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无限可能,网络资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同时,基于网络的地理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网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且一味地强调趣味性及形式上的东西,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精力,使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等。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及时,网络资源的选择应紧扣教学主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生动、有趣,善于创新,具有吸引力。第二,网络只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为课堂服务的,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有时教师简单的板书或者用实物亲手演示就能让学生看明白的道理,就无须通过网络资源来演示。第三,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要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学生会难以理解产生问题,这时就要需要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来解决问题。

作者:杨李雪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