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论学校艺术教育

摘要: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是学校艺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校要加强艺术教育,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民间艺术,形成自身特色。
浅论学校艺术教育

浅论学校艺术教育:注重学校艺术教育,弘扬民间艺术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是学校艺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校要加强艺术教育,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民间艺术,形成自身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语言到服饰,从节日到习俗,外来文化都在强烈冲击传统民族文化。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孩子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显得尤为严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他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渐渐淡忘传统文化。针对此,中小学校应在坚持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引入民间艺术,把传承民俗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继承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将之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形成自身特色。

的民间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欣赏观摩、参与其中,普遍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有效贴近生活体验和感受,加强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因此,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培养一批爱好者和接班人,是广大艺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学校艺术教育渗透民间艺术的途径

课堂上注重民间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学大环境也应充满民间艺术文化气息,因为学校的整个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学校应利用教学楼墙壁及文化长廊展示各种民间艺人的作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的美。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区,亲身体会的民间艺术。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

因而,弘扬民间艺术,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艺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行为密切相关。民间艺术的实践属性与课程的实践属性自然相契合,这使得民间艺术在艺术课堂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独特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文化,不仅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而且代表着本地方群众的审美和生活习惯,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艺术课堂中渗透民间艺术,是吸收民间文化的重要形式,更使教学生活化、趣味性。艺术教师可结合专业优势,有侧重地选择本地民间艺术精华,灵活用于课堂。如美术类,可侧重挖掘农民画、社火脸谱、刺绣香包、编织、彩绘泥塑、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音乐类,可挖掘地方民歌、秦腔、小曲、民间舞蹈、皮影、民间传说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较大限度地运用于课堂,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校园环境创建中加强民间艺术的渗透。

在学校文化长廊的墙上,设计一个完整的本地民间艺术的主题框架,它包括:主题名称——主题由来——主题网络图——主题资料(师生教学活动的照片、学生作品、本地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主题总结。其次,也可以利用教学楼走廊墙壁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剪纸作品、编制作品、陶艺作品等,经过装饰、装裱后展示出来。注重营造教育性、丰富性、艺术性、参与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校园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获得自我认同,提高审美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三)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参与民间艺术,加强艺术教育。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较大平台,艺术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欣赏元宵节的舞龙、舞狮子、跑旱船、跑纸马、蜡花舞、踩高脚高台、打花鼓、耍灯笼等20多种民间艺术汇演,并且动员学生参与其中扮演各种角色,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演艺方式进行表演;领略“五月十八”、“四月八”庙会时节唱地方戏曲的深意,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了解;带领同学们参观民间艺术家的木雕、泥塑、葫芦雕刻、面塑、草编、刺绣、剪纸、绳艺串珠、手编等20种民间手工艺作品,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美的热爱,使其体验到主动探索与合作的乐趣,使得当地民间艺术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从而使学校艺术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就 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作为教学内容,更应该拓展学校展示民间艺术的空间,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并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对某一艺术形式进行改进并作创新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浅论学校艺术教育:浅论民族手工制作艺术和学校艺术教育

一、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

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日本模式”或是“美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创造表现主义(creativity)等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民族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实现“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质得到完善的美术教育目的。为此我们应当在以民族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以及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等二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

1.以民族工艺美术为素材的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为例,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苏州及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剪纸、面人彩塑、糖人、泥塑、风筝、纸扎、漆画、漆艺、木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戏曲脸谱、紫砂陶器、年画、草编、竹木根雕、绗缝布艺、编织等等。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我们特色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2.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

在引入“民间艺术”作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时,应当重视课程的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艺术的教学,教师必须手工演示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口说手示的方式传授技艺,学生则在动手制作以及贯穿始终的大脑形象思维过程中,同时得到手、眼、脑的协

调训练。但是这种民族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方法,与中小学生心理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及中小学美术课时少之之少,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幸好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上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解决矛盾的丰富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多媒体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将必然起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扩大课程知识容量,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的作用。为取得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协调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携手合作。

二、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学校美术教育专业直接为中小学输送艺术教育人才,尽管不处于中小学艺术教育及时线,但实际上是整个美术教育改革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动机。艺术教育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者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学校美术教育责任重大,理应是艺术教改的急先锋。我们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方向,摈弃陈腐观念和以“纯美术”基础教学为主导的陈旧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配合教育部艺术教育改革。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必须要有革新旧有美术教育秩序的勇气和气概。

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应率先调整课程结构,并对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进行多方位的研究首先,应从发掘整理本地域乡土民间艺术人手,精拣手工制作课程素材,把本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改造成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并形成均衡合理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群结梅其次,应投入力量研究手工制作艺术的“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法”。中国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资源十分丰厚,把这些课程都导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是课时安排、师资人才、教学设施、还是课程结构显然是现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当前不可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方法,即给学生一把开启祖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门的“万能钥匙”,而不是一大串钥匙。同时学校美术教育专业应该在成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新课程开发设置与教学等方面积极指导并配合中小学手工艺术课程的创立与教学,并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三、结语

五千年灿烂文化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华民族充满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在最近的几百年里,由于政治制度的腐朽落后,钳制了人民的思想,羁绊了人民的创造力,而同时代的西方在历经“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科学进步、思想解放,人的创造潜力被充分发掘,使西方文化迅速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一方面应以“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尽快移植和推广以中国民族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艺术课教育另一方面应该怀有普及和振兴祖国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实现l927年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为现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的艺术教育理想。

浅论学校艺术教育: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论文

齐心协力共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新天地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都受到了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成了古今中外杰出人才通往成功道路的不竭动力。《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法规的形式,把艺术教育正式列入学校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也充分认识到美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渗透到学校办学理念之中,安排在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各学校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开展活动,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可惜,艺术教育的开展,城乡差异巨大,相同的年纪,不同的教育,城市学生在享受丰富的物质文明时同样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农村孩子却难得享受艺术教育的阳光。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地区学校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现状分析,我们感到愧对师生

一、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及社会急功近利,淡化了艺术教育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偏重于抓文化课学习,考点就是教学重点,分数、升学率就是硬道理。音乐、美术课就成了所谓的“副课”,可上可不上,成了被“主课”挤占的对象。学校教务部门甚至校长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熟视无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艺术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评估机制,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一个学校的评价也基本上以教学质量为标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艺术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求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教育错过了黄金阶段,再想回头弥补必将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可是应试教育就是压在校长身上的一座大山,要先将教学质量提升起来才有精力兼顾艺术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要想认真开展艺术教育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了。

二、师资匮乏导致艺术教育的敷衍塞责,打折了教学效果

的教师往往能培养出的学生,纵观农村学校,能配齐配足音乐美术教师的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来了专业教师,往往留不住。通过调查,各学校大致的情况是,将音乐课、美术课作为“副课”搭配给主课老师(戏称“拉郎配”)。美术课、音乐课尽管只是教孩子们画画、唱歌,但不影响成为孩子们最渴望上的课,每当有音乐课、美术课被挤占,教室里总会是一片叹息声来传达对老师的不满。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各学段的培养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目标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非专业的教师,非敬业的态度,敷衍塞责,教学效果只能是大打折扣,将就而为了。

三、配套不全导致艺术课教学得过且过,养成了拖沓习惯

党和政府坚持以教育优先发展为理念,对教育的投入不遗余力,校容校貌的改观有目共睹。校舍成了最漂亮的建筑,笔者认为,这是花了大量的财力搞形象工程,注重“量”的增加忽略了“质”的提高。如果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硬件作一次的摸底调查,我们一定会发现,音乐美术方面的硬件会是多么的陈旧落后,八九十年代的风琴、电子琴,再加上一些残缺不全的坛坛罐罐,那可能就是家底。配置齐全的音乐室、美术室,估计是难得一见的。

硬件建设的不配套,往往又成了艺术课不能规范上的直接原因,成了一些教师不好好上的好借口。艺术教育,本来不该忽视的重要课程,偏偏受到了较大的冷落。课堂上,美术老师简单带大家画画画,音乐老师一学期教唱几首歌,就草草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正完成不了,又何必计较太多呢。

认清形势,艺术教育影响深远

时代的发展似乎让我们感觉到农村地区艺术素养的退化,看看在那艰苦岁月中走过来到人,他们能吹拉弹唱,能写绘画。再看看今天,物质条件如此优越,真正能在艺术道路上有所追求的人反而愈来愈少。艺术教育,如果未能“从娃娃抓起”,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艺术教育,呼唤理性回归,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作为校长,全国最基层也是最重要办学单位的负责人,一定要站在对时展负责、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文化传承领航的高度,自觉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一、开展艺术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明确地要求我们要培养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联动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时展需要人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往往也是通才,曹操、苏轼、、爱因斯坦等,他们除了在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成就卓著,他们的文艺素养也同时达到了当时的巅峰水平。由此也可以看出,文艺素养的提升不会分散他们的精力,相反地还能为他们各方面均衡发展提供动力。

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把现代化艺术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重点学科,并从宏观和微观上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发达国家,艺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没有主次之分,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却远超其它学科的投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实力正在不断增强,正在向发达国家稳步迈进,如果忽视了艺术教育,文化上就可能成为软肋。

二、开展艺术教育是培养能力的保障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 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适应社会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丰富情感世界的最简捷的途径,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个性化充分发展,促进人格的完善。高雅的艺术情操令人神清气爽,人的豁达、开朗、正气、理性,都可以通过艺术美来陶冶和升华,艺术教育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的保障。

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将起着促进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开展艺术教育是内涵发展的手段

和谐社会的创建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谐校园的创建则起着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初中校园,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清一色的少男少女,他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度过这人生最美的黄金岁月。生性活泼,求知欲强,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学校教育,如果单纯上文化课,不开艺术课,他们就会失望,痛苦,甚至产生厌学行为。

学校是求知的乐园,更是培养他们艺术素养的殿堂。优美的歌声琴声,栩栩如生的绘画,对他们来说是很高尚的精神追求。学校要想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让孩子们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认真上好音乐课和美术课,营造好育人的环境。一个校园,如果拥有动听的歌声,如果拥有动听的琴声与笛声,如果拥有嘹亮的号声,我想就一定减少了吵闹声,减少了追逐打闹的身影。一间教室,如果学生们都把它当作自己的房间一样地去美化,将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墙上,那教室就成了他们温馨的港湾,就成了他们最留恋的地方。

学生的心安静了,品德提升了,让墙壁说话,让小草传情,让歌声飞扬,让激情迸射,那就可以让他们的理想插上翅膀,自由飞翔。和谐校园的创建不是依靠反复的说教,不是依靠硬性的规定,一切尽在环境的熏陶之中。艺术教育,和谐校园创建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充分地利用了,教育就达到了用环境育人的较高境界。艺术教育开展好了,学生都会自觉接受老师的教导,对文化课的学习也一定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真正的实现科学与艺术的互补。

具体落实,挖掘潜力大有作为

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症结,通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开展艺术教育将势在必行,作为最基层办学单位,只要我们心中装有学生,只要我们能处处为学生着想,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就不会抱怨专业教师缺乏,条件太差,应试教育压力过大。鼓起勇气,真正把艺术教育抓起来,将大有作为的。

一、逐渐配备教师,添置必要硬件

艺术教育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当前“拉郎配”式的教师配备实属无奈之举。学校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人事主管部门会根据学校用人计划进行合理配置,学校的基本需求也往往容易得到满足。对新引进的专业人才一定要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让老师教有所专,不能将其它学科教学的重担压在艺术学科教师身上,让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潜心钻研,精心组织教育教学及开展大型艺术表演及展示活动。

为了给艺术教师上好课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怀和重视,学校还应考虑到逐年配置必要的艺术教育的设备,及时维护,制定好财产使用和维护制度。

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考核目标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为深入开展好艺术教育,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通盘考虑,给艺术教育确定好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用制度保障艺术教育的具体落实。

1、制定规范,严格考核。从文化课考试的结果上看,城乡差别还不是特别大,但是艺术教育开展的情况那就是天壤之别,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起步基本上从零开始,建章立制等工作还需摸着石头过河,逐渐积累经验,形成合理的管理细则。好制度能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本职工作,同时能鼓励教师创新。

2、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照部颁标准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齐,将课时开足,选聘好教师,以专业教师作为,如果专业教师缺乏,也应考虑选聘有一定艺术素养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杜绝把艺术课随意搭配给主课教师同时防止艺术课被主课挤占。

3、关注过程,合理评价。艺术教育的评价标准不同于其它学科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长久以来也未进行量化评价,正是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如果没有合理的评价,也很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在管理上做到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结合,对于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待遇,从而激发教师更大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资源,开展各项活动

艺术教育的资源丰富多彩,校内校外,只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搜寻,就会发现农村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艺术人才宝库。以虚心学习的态度,以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待,就能形成艺术教育的合力,让民间艺人参与到学校搭建的舞台,带领学生精彩表演。

1、发现艺术种类和人才,请进来现场指导。我们宿松是黄梅戏的发源地,黄梅戏艺术曾经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盛景。一批民间艺术人才仍然健在,让他们的吹拉弹唱再次找到一个展现的舞台,是他们的需要,也是学校的需求。将他们请过来,走进课堂,走上讲台,这样的教育应该是别开生面的,同时也能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中种类很多,如剪纸、雕刻、说唱、器乐,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需求,在课外活动中如果能请些民间艺人加盟指导,对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参与课外实践,开展走出去拜师学艺活动。学生其实是最善于模仿的的,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尤其如此。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如果为他们播下了艺术的种子,他们一定会让种子生根发芽成长收获的。在征得老师和家长同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课余时间拜师学艺,朝更专业更精深的方向发展。

3、定期展演,搭建展示的舞台。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往往就是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创建的联动过程。学生学有所精,就更要学有所用,出于对学生艺术水平的肯定,学校还需要搭建展示的舞台,定期开展作品展览和文艺演出,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提升水平。

4、建立艺术人才信息库。成长环境的个体差异,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培养让部分学生在艺术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学校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摇篮,为更好地培养艺术尖子,学校有必要将部分艺术素养突出的学生集中起来,建立人才信息库,经常性开展活动。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对艺术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最基层学校的校长们,应该站在为学生的成长奠基的高度上,对时代负责,鼓起勇气,克服困难,付诸行动,在学校、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共同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编辑:圆圆)

浅论学校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镇中心初级中学地处风光秀丽地区,创办于1956年。现有15个教学班,教师69人,近600名学生。曾荣获“江苏省示范初中”“市和谐校园”“市数字化校园”等殊荣。为了深入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纲要》,近年来,学校领导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向,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更新观念,走特色办学之路

我校致力于从人文的角度实践“经典引领,文化立校”,努力落实“和而不同”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特长,形成学校特色,走出了一条艺术办学特色的教改新路。学校在学期工作计划中都能认真部署艺术教育工作,并成立了由校长、政教处、艺术教研组长和艺术类老师等组成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健全了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了艺术教育工作扎实开展。近年来,学校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以来学校有上百篇在国、省、市、县艺术类比赛中获奖,为中学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确立教师的人本地位

艺术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艺术及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成效,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一是做好对艺术教师的校本培训。利用每周三下午作为艺术教师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科研活动,有时还聆听专家的讲课,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及业务知识。二是积极选派艺术教师参加市、县级各类培训,如专职老师的提高班培训、兼职的普及班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我校每年都有教师参加的国、省、市、县各级论文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敬业、专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三、抓课堂及“体艺2+1”,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制订和完善了艺术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制定学校美术特色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各年级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确保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务处和教科室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师结合课改,努力钻研教材,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评课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过程的细化,努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把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活动中,积极实施“2+1”项目,促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我校除了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以外,还强势推进大课间操活动,督促学生走向操场。上午主要是广播操,下午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百人精品社团展示,各年级都形成自身特色,如:初一的太极拳、健美操、纸版画等,初二的武术健身操、大合唱、剪纸等,初三的论语诵读与研学等。

我校还认真做好体育艺术“2+1”项目的认定工作,学校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多个评价小组,根据市局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学校实际,由学校在学期末安排时间进行评价,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校园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同学们向老师的激情汇报,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师生大型文艺汇演,同学们用激昂的歌声、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祖国、歌唱未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同学们激情奔放,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赞颂祖国的强大、畅想美好的未来;艺术节还开展了书画展(书法、绘画、纸版画)、科技作品展(手工小制作、电脑小报等)等多个项目的活动,是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的一次大展示。

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与整合,学校围绕艺术类课程这一核心,努力构建了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的活动课,逐步形成了初中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结构,为学生营造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 一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保障初中生基础素质的综合提高;更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加大投入,创设优雅的育人环境

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今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打造“亲近圣贤”校园文化,建立文化走廊、设置主题文化墙;形成“仁爱尽责”行为文化;丰富“《我的〈论语〉》”校本课程,晨诵午读暮省,形成广中特有书香特色。

为确保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落实,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专门建立了艺术教室,这里有“三友轩”——学生泥塑室,“三乐斋”——学生剪纸室,“三雅居——学生版画室”,“三行屋”——学生论语诵读室,广中的学子在这里尽情放飞思绪,任意地挥毫泼墨,刻版画、唱古乐、习泥塑、悟剪纸,插上想像的翅膀,让情感驻足心灵,一幅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地球,崇尚自然的版画作品就在这里作出。学生的作品有很多曾在省赛、国赛中获得金奖。

对专用教室、器材、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均配置齐全。学校现有多个艺术专用教室,并按要求为艺术老师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等专用器材,每年的艺术经费投入,确保了艺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喜迎硕果,增强品牌意识

课堂艺术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为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打下深厚的根基。学校每年都开设艺术类兴趣小组8-10个以上,活动计划落实到位,且重点定时、效果显著,其中我校的太极拳、健美操、大合唱、论语诵读等在县文化艺术节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泥塑组、剪纸组、绘画组、书法组也常常以各种形式进行全校讨论交流活动,并多次在国、省、市、县范围内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每学年举办艺术节,参与人数均为,并定期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在保障普及的基础上,我校的艺术教育、艺术节力求创新,具有特色。

每年我校还承办镇级艺术比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县的各项艺术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学校荣誉:我校舞蹈《魅力广中》获市初中组声乐类三等奖;我校的合唱队在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精品团队展评中被评“百优团队”;表演“快乐的花仙子”荣获市二等奖;课本剧《校园和风》荣获县二等奖;我校的太极拳队在宝应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精品团队展评中被评“百优团队”;我校的健美操在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获县三等奖。

2、教师荣誉:是我镇艺术骨干教师,他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老师的论文《试论初中美术课的地位与作用》市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老师在省“庆六一,迎国庆”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荣获指导奖,在部级“我爱新农村”少年儿童画大赛荣获辅导奖;在市“运动情”才艺大赛荣获大赛指导老师。,老师在县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被评为指导老师;万磊、陆平刚被评为“运河情”市第二届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才艺大赛指导教师。

3、学生荣誉:我校的版画《流泪的小鸟》入选“绿色环境.健康家园”全国少儿版画作品展;我校同学作品《欢乐大过年》获“我爱新农村”全国少年儿童画大赛二等奖,、同学作品《风筝》《包粽子》获“我爱新农村”全国少年儿童画大赛三等奖,、同学获奖;同学的藏书票作品获全国中小学师生藏书票三等奖,获展览奖,有4名同的藏书票入选本次展览;的《风筝》荣获省第三届中小学生一等奖;高远和衡婷婷在省“庆六一,迎国庆”儿童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学获初中绘画类入围奖;、的《童戏》《钓鱼乐》获版画类一等奖;我校有五名同学获市中学组绘画二等奖;有3名同学在县“小荷尖尖”艺术节分获一、二等奖;有5名同学分获第三届艺术节县集中比赛的一二等奖;有五名同学分获县“迎奥运绿色行动”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由于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我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也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引起了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期县局利用“相约周末”活动组织全县校长来我校参观考察,交流内涵发展办学理念。

镇中心初中的艺术教育在短短几年内便脱颖而出,并迅速崛起,相信会有更大的影响。“靠质量求生存,凭特色谋发展”是镇中心初中矢志不渝的追求,镇中学会继续阔步前进,走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浅论学校艺术教育:关于以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京剧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行当、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为教学内容,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这对于一向很少被重视的京剧艺术和中小学艺术教育来说影响深远,也必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培养对民族文化的鉴赏、审美能力,此举不仅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

我们宿迁市及时实验小学于2010年12月7日挂牌成立“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并建设了的京剧训练场馆,聘请了黄孝慈、孙立源等知名京剧艺术家长期担任辅导员,并提出了“让师生享受京剧”的响亮口号,以京剧艺术为引领,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就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深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校课题组申请了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以我校“孝慈京剧艺术团”为平台,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必将提升学生的京剧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文情怀,推动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具体研究方向为:

一、 增强认同感,升华使命感

本课题研究认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业,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它。传统艺术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更能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增强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进而升华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为公的使命感。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以“诚信”为校训,追求培养长久的现代人;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深信学校需要精神滋养、文化浸润;深信人类的文化、伟大的精神藏于经典之中。基于这些理念,我们坚信在校园文化中渗透京剧文化,启迪的是师生的艺术人生,提升的是学校文化内涵 。

陶行知先生也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对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培养追求真理的情感并能努力与奉行。同时也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指个人盲目的追求,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培养和正确的情感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在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表示,这15首曲目的选定首先考虑的是通俗易懂,曲目内容易于接受,唱法比较简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这些唱段里,每段都是一个故事,老师教唱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了解历史故事的过程。同时,15首曲目涵盖了京剧的很多行当,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京剧的艺术特点。

我们也已经认识到京剧艺术教育要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让孩子们知道一些历史、知道忠孝礼仪和儒家文化,多传授一些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孩子们怎样做人。京剧传统戏曲剧情里,有很多是教人怎么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做好事、做好人的心理,培养孩子的爱心,营造一种氛围,滋养一方土壤,打造一支团队,形成一种力量,培育一种精神,这也是“爱心凝正气,奉献促和谐”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更加觉得京剧艺术的教育性具有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知情意”的内涵。

二、 开设京剧艺术课程

我们认为京剧艺术更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科综合的一门艺术课程,它的推广与应用必将引领其它学科的更好发展。再者,以京剧艺术为引领,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实践研究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的京剧表演艺术达到专业水准,而是在于一种普及和启蒙,首先能吸引孩子,其次通过京剧这一国粹,能够让孩子去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文化艺术多元化、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多种选择的今天,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像有“国粹”之称的京剧,虽然蜚声海外,但在国内却后继乏人。我们有将京剧在校园推广的坚定决心,但是,考虑到当前戏曲教学的难度和师资队伍的素质,及戏曲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的素质,“京剧进校园”的实施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在诸多考验中,我们迎难而上,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 开设校本课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继承中华京剧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夯实民族精神的基石,我校已经拟定增设德育校本课程——京剧文化特色课。课程的增设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和民族文化鉴赏、审美能力,推进学生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拥有文化底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我们计划开设京剧艺术课程,其主要目的是用课程形式保障全体学生受到京剧普及教育,再安排适当的课时,力争形成课程评价体系。我们还计划开发京剧校本课程,不仅精选的京剧唱段,而且积极创造与时俱进的新京剧唱段,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唱起来上口,更能为社会服务。我们计划校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应包括京剧常识、选段故事 、教学技巧等,这本教材将面对全校音乐教师和全体学生。

我们始终认为推行京剧艺术,应当按一门学问课的方式传授,而不要上成表演课,所选取的京剧选段要和基础教育相挂钩。课堂上,老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们播放京剧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重要的是一种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让孩子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具体为: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历史与渊源,知晓京剧故事,得知其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 其次是带领学生了解京剧的行当、京剧的流派与风格、京剧表演的特征、京剧脸谱、服饰艺术,感受京剧音乐的情绪,并亲自参与京剧表演,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魅力。第三步也是关键的环节,即激发学校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树立自觉弘扬民族文化责任感、使命感,丰富自身的道德情操,夯实民族精神的基石。

(二) 扩大京剧教师队伍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京剧仍然依赖聘请来的京剧艺术家们,这明显“供不应求”,京剧老师队伍建设是我校京剧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不由想到了我校的诸多音乐教师,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把京剧经典剧目列入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其最终教学任务,无疑要落到广大小学音乐教师的肩上。但是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没进行过专业京剧的培训,而且在一般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通常只需要在教授乐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简要地理解歌词,教会完整地表演(唱)出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京剧艺术,仅表演形式就包括唱、念、做、打,此外还有服装、化妆、道具等艺术形式,以及历史演进、人物构成、故事情节等背景知识。如果要音乐老师在短短的几课时里全部教授完这些内容,很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音乐教师们现在学习京剧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要教学生唱京剧,老师目前还不敢尝试。当务之急是请所有的音乐老师都参加京剧鉴赏、京剧唱腔等方面的培训。这种紧急培训困难是肯定会有的,可我们的老师都是专业的音乐科班出生,从现在学下来的情况看,只要自己主观比较努力去学应该难度不大。最近一段时间里,在我们学校京剧辅导员的示范、讲授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这些经典曲目开始慢慢从音乐老师们口中唱了出来。虽然有些断断续续,但辅导员们仍然微笑地夸奖着这些努力学习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们学得很快,更可喜的是已经有几位音乐教师试着给学生上了京剧课,他们坦言:“……主要也就是跟学生们说些京剧的历史文化,或者放一些京剧选段让他们欣赏。我们自己还得好好练一练,等能把整首曲子唱下来了,我们才会在学生面前亮出来。”老师们还说,这比唱歌曲实在难多了,看谱子不管用,最关键的是唱不出那个味道。学生大多是对京剧有着浓厚兴趣的,这些兴趣可不能被初学京剧的老师给破坏了。

三、 学好京剧基本功,发扬光大民族精神

京剧进入校园,为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了一泓清泉,吸引了一批对京剧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加入京剧表演行列。这些孩子的京剧天赋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京剧辅导员们耐心、细心指导。因为老师们坚信陶行知先生的教导:“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的老师们真正做到了“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学生的心灵”。

辅导员老师们说,学生入团之后,先学习基础训练课;稍微有点基础后,再上剧目课,从传统剧、现代剧、历史剧中,挑一些适合孩子们的剧目练习。教小朋友学京剧有很多讲究,比如怎么让他们对京剧产生兴趣,如何保护小朋友的嗓子不在学唱中受伤,选什么样的剧目才适合他们,等等。

辅导员老师们还说,对充满童真的孩子们来说,这种单调的生活至少要坚持6年,6年苦练才能完成京剧的基本功训练。在这里学京剧的孩子年龄最小的才7岁,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深深地热爱京剧这门戏曲艺术。教孩子们京剧基本功的老师说:“学习京剧艺术要练好唱腔、道白、动作、武打等基本功才能登台演出。”这些孩子经过以后几年的刻苦学习,都能独立演好一个角色,甚至是如《苏三起解》、《霸王别姬》等高难度的曲目,他们也能有板有眼地表演。”辅导老师们很喜欢这些孩子们,老师们说孩子们很能吃苦,偶尔也会受伤,却从来不说苦。六七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可这些孩子每天都练功,劲头也特别大。摘下头饰,绑着头饰的带子把孩子的额头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子,有些发红,我们问孩子们:觉得练京剧苦不苦?有个孩子揉揉脑袋,摆出小大人的样子:“没事,这点苦算什么,练京剧的哪有不吃苦的,国粹嘛……”“挺好玩的呀,我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想学京剧了。”一个小女孩接下去,调皮可爱,非常漂亮。“一开始压腿、耗腿时,是挺疼的,练的时间长了就不疼了。还有,我特别喜欢学京剧,也就觉不出疼了。”又一个孩子说,说得很轻松。

辅导老师们从纠正发音开始,教孩子练基本功,扳腿、下腰、倒立、吊嗓子,然后是念白、唱腔、台步、动作,老师教得一丝不苟,孩子们学得非常投入。虽然有时因为压腿、扳腿实在太疼,孩子们偶尔会忍不住哭鼻子,但哭完了,擦干眼泪会再接着练。“我看着孩子练过一次功,再也不敢看了。”一位家长说,“孩子压腿时,一会儿的工夫就出汗了,汗珠子滴答滴答地往下掉。累了也不能坐上一会儿,心疼得我没法。”有许多孩子很有灵气、悟性,加上好学,进步很快。在市、区、学校各种活动中,孩子们一口字正腔圆的京剧,每次总能赢得满堂的掌声。

四、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的社会层面关注京剧

以京剧艺术教育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说这是一种改革、创新的举措,也符合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一直呼吁的。把这种京剧艺术知识在课堂上、校园中,向青少年普及,正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果能普及得更广一些,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我们计划开展如下活动:

(一) 以学校社团形式吸引一批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的孩子加入京剧表演行列,并以此辐射,扩大京剧在全体学生中的影响;在班队会中围绕京剧艺术,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

(二) 在有关课程中渗透京剧艺术元素。京剧艺术不仅涵盖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而且辐射到文学、社会甚至体育等学科,因此,在相关课程中渗透京剧的艺术元素,使学生多方位了解京剧,感受京剧,欣赏京剧。例如:在语文课中,将京剧的人物性格和唱词艺术进行赏析;在美术课中,画京剧脸谱,做京剧道具等;在社会课中,挖掘京剧故事情节背后的历史,从感性上初步了解京剧发展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 举办京剧艺术节。我们计划请进省市专业团体,开设京剧普及讲座,表演中国经典的、传统的唱段,让社团小“票友”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激发小观众的兴趣,做到专、业余融合,台上、下互动。

(四) 经常参加社区活动。我们坚信让京剧走进社区,既可以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争取更多的社区认同和支持。让孩子们走进街道社区、敬老院和福利院,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得到锻炼,更在表演中学会关心、体会给予的快乐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