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谈大学生艺术教育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多元网络信息的影响越发呈现不可控性,工作难度日益增大。通过分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的特殊性,梳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以为进一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思考的方向。
浅谈大学生艺术教育

浅谈大学生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要】当今社会,国内国外形式急剧变化,当今大学生做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希望的群体,如何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共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不容被忽视的。本文着重从公共艺术课程的概念在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做以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类课程;审美教育;综合素质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性欲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

三、笔者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作者:边静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浅谈大学生艺术教育: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和策略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多元网络信息的影响越发呈现不可控性,工作难度日益增大。通过分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的特殊性,梳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以为进一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应对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会议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而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主要参与者,其学习途径较传统学习方式更为多样,尤其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群体影响更为深刻。笔者通过分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的特殊性,梳理分析自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以为我们找出应对策略提供思考的方向,给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启发。

1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的特殊性

1.1专业突出,文化素养较低艺术类学生大多从小学习各项艺术专业,同时绝大部分课余时间均被专业技能的训练所占用,虽有艺术特长但普遍不重视文化素质培养,知识面相对狭窄;另有部分学生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为跨过高考的“独木桥”半路转学艺术。由于文化课素养的不足,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此类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等方面的课程,更加不感兴趣。

1.2个性突出,集体观念缺乏一方面,艺术专业的特性要求艺术类大学生张扬个性,他们不愿受制度观念的束缚,多追求特立独行,有较大的随意性,集体观念较差。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有别于其他学生的高考选拔模式,艺术类学生多数表现为做事圆滑、爱耍小聪明、重视感情,这导致学生仅关注感兴趣的事物,对思想政治教育一类课程则漠不关心。

1.3思想活跃,理想信念淡薄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普遍活跃,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艺术类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或商业演出,有较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感受过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金钱的诱惑,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导致生活现实化、看问题主观化、理想信念淡化。

1.4追求新颖,易受新事物影响在当前的自媒体环境下,各类智能手机、网络游戏、交友软件、软件客户端等“抢夺”了绝大部分学生,网络中纷繁复杂的垃圾信息和消极舆论,给一味追求新颖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2自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自媒体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2.1.1学习途径的开放性,提高了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面对面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在传统思想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或信息的获取选择性相对较低。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突出,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更是不感兴趣,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仅严重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而自媒体作为一种零准入门槛的媒体,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宽松、更自由的学习交流环境,能让学生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有选择的、有效的学习,在遇到不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形式时,可以通过论坛交流、辩论等多种方式展开积极主动的思想交流,在交流中转变自我意识,从而形成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网络上的互相激励、查漏补缺,有利于学生弥补自身不足,提高综合素质。

2.1.2沟通渠道的多元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艺术类大学生较其他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表达自我,喜欢通过自媒体关于自身的大事小情和与外界联系,因此,通过自媒体互动,让老师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进行及时的鼓励、支持、引导和帮助。同时,借助手机短信、博客、论坛等自媒体虚拟互动,能够减少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更容易敞开心扉说实话,自由发表意见、观点,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材施教地制定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成效。

2.1.3虚拟与现实互补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艺术类大学生追求新颖,排斥刻板化教条化的教学模式,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开展形式多样、图文并茂、音视一体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内容支撑,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媒体互动虚拟化的特征让学生更平等更自由地畅谈自己的观点,实现教学的实时解答互动和反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媒体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结合为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自媒体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2.2.1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的面对面教学,有利于政府、高校等主体控制着信息传播的主导权,保障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艺术类大学生较其他学生更易受新事物的影响,而自媒体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和舆论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垄断,各种垃圾信息和消极舆论容易使价值观尚未形成的艺术类学生逐渐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质疑甚至心理对抗,理想信念逐步淡化。同时,网络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和自由,严重威胁政府、高校等主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地位。学生可以实时通过微信或微博等自媒体表达心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满,极大地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2.2传播主体的多元化,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类大学生对新事物的认同感和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媒体信息的丰富和多样性能迅速抢占艺术类大学生的注意力,而相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等原因,与学生在信息的接受和中处于不对等的劣势地位,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自媒体自己“动手”,方便快捷地寻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类知识,绕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媒介的作用,极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主体与教育主导者的性。

2.2.3信息传播高速性,加大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难度经过政府、高校自觉过滤删除网络中的各种不良信息和不当言论,在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艺术类学生对新舆论、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高于其他学生,更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各种非主流的声音、政治的或社会的谣言,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随着自媒体在网上网下进行流传,流传速度之快之广,无法进行控制,给艺术类大学生群体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加大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难度。

3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自媒体大发展的对策

3.1紧抓艺术类大学生特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较其他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更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清自媒体获取信息的平等性,树立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双主体”的互动理念。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在教育中,善于利用自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改变传统教育中“单主体”灌输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我并在遇到分歧时进行沟通、对话,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2抢占自媒体教育阵地,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平台随着自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传统媒体、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纷纷开设各种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抢夺”大学生,而高校作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更不应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上失语。转变教育思路,转移教育阵地,通过建立高校官方自媒体平台,多形式、多角度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网络正面教育,逐步缓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因媒介变革而导致话语权丧失的局面,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3健全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自媒体素养教育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尚未完成,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自媒体环境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的冲击下,对媒介信息的选择和评估的能力不足,在网络世界中进行自媒体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共享的理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逐步地、分层次地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同时为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开展媒介素养理论的培训课程。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媒介素养的“同步”提升,形成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文化阵地。

3.4加大网络舆情监控机制,降低自媒体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蚀高校网络舆情能直接或间接反映艺术类学生可能关注或正在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些舆情进行监控,能有效引导学生舆论方向,防止混乱状况的发生。高校网络舆情主要产生于或流传在各种自媒体平台(如校园网络、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因此高校应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制度,同时通过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提高校园网络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监管队伍,对校园网络进行必要的监控,及时避免网络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海婵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浅谈大学生艺术教育:音乐艺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也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特别是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载体的多样化。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分别位于两种不同的学科体系中,不过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也就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音乐艺术,不仅能够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自身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音乐艺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类西方文化慢慢渗透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其中,拜金主义与个人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对于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与冲击。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开始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音乐教育指的是通过运用音乐的形式,来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想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基础教育方法。将音乐艺术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因此,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一、音乐艺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德育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音乐艺术的美,是需要以人的情感认知与道德修养为前提的。在我们所接触的所有美妙的音乐作品当中,都蕴含着顺应时展方向的道德追求,而与此同时,通过运用美的形态,来把有着较高德育价值的音乐内容充分展现出来,能够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音乐艺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利于对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育理想人格的塑造。通过运用音乐艺术,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文修养与审美情趣的提升,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利于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精神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中华民族乐作品的欣赏与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我国的民族历史文化有一个更加的了解,并以此来强化自身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起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使命感。例如,《我的中国心》《南泥湾》等音乐作品,不仅旋律非常的动听,歌曲本身更是蕴含着非常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利于对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培养。现如今,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尊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音乐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实践活动,其自身原本就蕴含着丰富的合作性与和谐性。比如说,通过一些群体性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大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并以此来激发起自身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审美作用

就针对于音乐艺术而言,“美”是其灵魂所在。因此,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工作时,通过结合所教授,来让学生们去鉴赏与感受各种种类的音乐作品,并通过这种最直接的试听享受,来激发起自身的情感反映,从而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此外,音乐艺术不仅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充分的培养,同时也能将各种美好的事物当作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来让大学生在体验与感受美的过程中,对于价值观与人生观等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通过对多种音乐艺术形式的合理运用,其中特别是通过对各种题材与种类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让学生们从听觉上,来对音乐知识有更好的感知与积累,促进自身审美素养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使之最终能够向着“真善美”的人格品性发展。例如,在进行《渔舟唱晚》的欣赏时,学生们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来营造起自身相对丰富感性的情景体验,并以此来对中国诗情画意的美有一个真正的感受与品位,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对真善美的感悟。

(三)情感作用

首先,通过运用音乐艺术,能够帮助学生改善不良情绪。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通过运用音乐和一些节奏与旋律,能够对人的情欲进行治疗,并以此来恢复人体内心能力的和谐。因此,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对一些有着不良情绪与心理的学生进行常规的心理疏导之后,也可以进一步通过运用一些舒缓的或者抒情的音乐,来帮助学生缓解紧张与焦虑的心理,来将自己的压力释放出来。其次,通过运用音乐艺术,能够让大学生愉悦身心。就大学生而言,要想确保自身心理的健康,就需要有着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而的音乐作品,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美妙的节奏,将学生们带入音乐所构造的唯美意境中,来激发起大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作品,其不仅有着浓厚的音乐艺术色彩,同时也能充分展现出作曲家的精神面貌。通过运用音乐媒介,来将这些健康向上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不管是对于学生的心理还是胜利来说,都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四)创新作用

首先,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音乐艺术,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针对于人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培养而言,音乐艺术有着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音乐艺术本身具有极高的感染力,其通过将特殊的声波传送到人的大脑当中,来使大脑的思维出现一些特殊的刺激,那么,即便其原先是处于平静的心理状态下,也将会转变成高度受激的状态,以此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通过运用音乐艺术,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并创新教学方法。就针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只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够真正说服与打动学生,以此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于音乐艺术具有极高的人文情感色彩,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对那些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以此来促进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二、目前音乐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问题

首先,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在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重要作用都没有一个充分的重视,并因此而使得实际的教学方法沦于形式化,很难真正发挥出其对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作用。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只是在一些文艺汇演或者是歌唱比赛结束之后,来让学生们自主地进行思想总结,并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心理建设。但是,事实上,这种教育形式通常都只会流于表面,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因此而使得音乐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是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不够,导致其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不足,难以真正达到道德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现如今,国家开放了各种政策,并激发了音乐形式的多样化。不过,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使得音乐作品呈现出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音乐所蕴含的核心思想价值观与我们真正所需要追求并倡导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这养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观念养成产生阻碍与不利影响。,就以大学生个人素养的角度分析来看,现阶段,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高速发展和交流的时代,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作用,导致其在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择时,往往更多的是倾向于电子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类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学生对于网络音乐的喜爱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不过,因为学生们的社会阅历有限,导致其对于歌曲的价值观念还不能做到正确的辨识,也因此而使得其非常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与误导。

三、如何促进音乐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一)明确音乐艺术的教育地位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音乐艺术对于人体综合素质与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甚至在某段时间内,其一直处于被忽视与被否定的状态。就针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音乐艺术始终是其中的薄弱环节,音乐教师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公选课的开课率也相对来说较少一些,再加上大学文艺活动的参与面太小,对于艺术教育的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其对于音乐艺术的认识存在欠缺。这也就导致音乐艺术在高等教育中始终停留在可有可无的状态当中,难以充分发挥出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音乐艺术的教育地位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给予其一个相对明确的教学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其作用的发挥。

(二)注重环境氛围的熏陶作用

就针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来将其自身的立德树人作用充分的展现出来。所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发展与健康成长,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强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注重环境氛围的熏陶作用。当然,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音乐艺术的支撑。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一些内涵丰富的音乐艺术活动,以此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艺术接触机会,促使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并以此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此外,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各种关于音乐艺术方面的讲座,选择一些当下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并邀请一些校外的在音乐方面有较高造诣与影响力的专家,来和学生们一同研究探讨音乐艺术对于人生所产生的启发等,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够在健康的文化交流氛围里,受到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并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强化两者之间的渗透融合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受众性特征的教育形式,音乐艺术本身始终带着德育教化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通过运用音乐的艺术表达形式,来将其自身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在无形当中传输给欣赏者,并对其产生感染与激励的作用。在音乐中,美妙的音符与旋律,都能够让人们产生一种非常震颤的感受与心灵体验,并以此来促进欣赏者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并且,其能够凭借自身以境化人的优势,来让大学生感受到真理与真情,并化解自身的不良情绪,实现人格的完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确保音乐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就必须要强化两者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来发挥出二者合力的育人作用。

(四)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在进行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在运用音乐艺术时,应当重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来选择一些具有凝聚了思想性与民族性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例如,在《站在草原望北京》这首蒙古族歌曲当中,就主要是通过对内蒙古的大草原风光的描绘,来表达出蒙古族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与歌颂。教育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借助这种民族歌曲,来充分感受各民族的精神特征,并强化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以此来强化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并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音乐艺术作用的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情感性较强的艺术形式,音乐艺术对于人的发展有着较强的感染力。音乐艺术本身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同时也有着较强的文化内涵。的音乐能够让人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与行为作风,并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音乐艺术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强化利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来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音乐艺术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作者:蒋爽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浅谈大学生艺术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艺术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生力军与强大后备力量,大学时期恰恰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尽快寻求一套完善合理的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培养体系,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文化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以及高校的大学生德育培养对策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艺术类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基层文化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基层文化服务德育发展

德育是确保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培育人才、确保人才健康发展,塑造国民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对于艺术类高校来说,德育可以说是其坚持办学目标、实现艺术类学生培养目标的保障。对大学生来说,德育能够对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发挥极大的保障作用。

一、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文艺工作者和的艺术家们承担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创作出无数拥有深刻思想内涵以及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感召、激励着亿万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下,因为各类思想文化的碰撞干扰,群众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取向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一小部分对自身素质要求较低的艺术工作者,无法抵制各类腐朽思想的侵袭,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影响。艺术类院校是培养文艺工作者的重要阵地,怎样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为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这是艺术类大学生文化服务意识与德育发展研究的重要任务。①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肩上承担着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理想,大力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不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让其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与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培养对策

(一)大力强化德育实践教育环节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学院、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而其中最主要的途径便是学院教育,另外两方面因素发挥辅助作用。现阶段,艺术类高校要想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开展,实行开放式教育。艺术类高校还需注重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及时沟通交流,打造一个校园为主、社会为辅、家庭为本的德育教育氛围。例如,艺术类高校可建立社会基层文化艺术服务站,针对社会基层群众进行歌舞培训、字画练习、文化宣传等。此外,艺术类高校还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特点,设定校园文化标识、拍摄宣传视频、谱写校歌、编排文艺晚会等,大力开展各项具有艺术高校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构建德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虽然在一些艺术类高校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弊端,但德育仍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教育整体中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部分。②德育是高校教育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从课程体系来说,加强学院德育有效性的途径主要有基层文化专业课、文化基础课以及人文选修课等。美国教育家里克纳曾明确表示,学院各项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德育来说,就好比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具有无穷无尽的潜在能力。因此,艺术类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构建与品德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借助课程体系的构建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实现文化素质、道德认知以及行为品质等各方面的有效提升。

(三)构建艺术院校德育网络平台

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思维通常较为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因此,艺术类高校应大力支持学院德育网络平台的构建,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但由于互联网具有隐蔽性和无意识性等特点,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德育工作者还需特别注重健康、安全网络氛围的建立。同时,还应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向学生讲解互联网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安全信息,提高学生网络信息免疫力。此外,艺术类高校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建立德育教育网,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更新和丰富校园品德教育网的内容形式,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学生品德教育。

(四)建立大学生德育教育基地

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与双溪村签订了艺术教育基地协议,一方面,师生深入乡镇,为当地文艺发展出谋划策,如设计文化礼堂,并为双溪村谱写了《双溪双美》村歌,得到社会的极大认可;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让学生直接与企业接轨,如从事美术广告设计、参与乡村文艺汇演等活动,使学生思想和专业水平上都获得极大的收获和提高。此外,学校还经常指导学生开展以赞扬道德品质为宗旨的文化活动,或是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博物馆、观看德育教育影片,组织学生参加专家讲座、文化艺术表演、学院社团活动等学院活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文化服务意识及道德行为品质。因此,建立大学生德育基地在德育体系建设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不仅有利于对学生专业业务的提升,遵循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基本规律,更是响应了党的“艺术要为群众服务”方针,是对文艺座谈会思想的实际践行。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新环境,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素质以及专业水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应当在新时期下不断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基层文化服务与自身德育发展的研究工作,探索出有效\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和新模式,让其更好地为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作者:包海舟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浅谈大学生艺术教育: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消极”取向向“积极”取向的转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改进教育方法;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优化艺术类大学生培育环境,健全支持系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该文系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20世纪末,在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潮———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它主张从“积极”入手,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的“消极“相对,注重个体的内在力量和美德等积极的力量和潜能的激发,从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人类实际、美德和基能等出发,提倡用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方式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答,并且在这个解读过程中去寻找可以帮助所有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属于自己幸福的种种因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等方面。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整合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我们应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什么。是“人”,是引导、增进、提升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从“善”的角度出发去实现情理的交融与整合。然而,目前的思想教育模式并没有按着理论所说的方向发展,而是在某些方面偏离了原本的结果。导致这些现状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既与现在社会发展局限造成的时代境遇有密切的关系,也与现在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分割。或许外部的时代境遇我们不能避免,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走出这种发展的困境,只能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范式去突破,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若想要突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理解方面的困境以及现代人精神方面的困境,就必须由个体中心范式向相互理解范式转化。

2.改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我们往往只是单方面去灌输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准则,忽略了大学生自身的观念和观点,大学生不是完成社会规范这一任务的产物,也并不是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不是完成任务的必要工具。把自己置身于教育者的角色,将学生片面地看成“问题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通病,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信任自己,降低学生在面对自己时的心理防御,从而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帮助其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然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和大学生一样都是需要发展和成长的个体,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自己的职责,学生是发展的,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自我成长中的积极体验。

3.优化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是由工作思路来决定的,不仅如此,工作思路更是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积极心理学在对待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习中采取了更加的方法,它将重心转移到对自身诸多品质的激发和研究上,提出了积极预防的理念,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因为“只有人本身的诸如对美的追求、乐观、爱心、胜任、勇气、工作热情、对未来满怀期望等积极品质才是预防问题产生的好武器”。因此,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摒弃“修补—纠正—再修补”的循环往复的传统思路,提倡更加科学客观的预防观念和心理,即通过激发、培育学生的积极品德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政治素养,既可以减少问题出现的频率,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遇事的解决能力,这才是预防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的思路。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1.尊重艺术类大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手段去教与教育主体密不可分,而最终教育结果的好坏则是与对受教育者的定位密切相关的。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在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被教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成长和发展的个体,都是学习的个体。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自我成长的积极体验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心理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摈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较粗放、简单的,以批评提醒、反复惩戒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应采用既有利于培育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品质,又可以帮助受教育者矫正不良品行的教育方式,如沟通、说理、理解、接纳、交流、赞美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大学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促使大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并积极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自己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寻找和创造发展的渠道、方法以及发展成效,逐步培育他们成为发展的且具备积极人格的个体。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批评教育、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尽管这些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否定某些东西和肯定某些东西来使一定道德规范和政治准则内化,具有很强的规定性、灌输性和强制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把大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且重点发掘和培育,重视大学生思想形成过程的积极研究,给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开辟更大的舞台。

2.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积极体验和领悟。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行动能力,培育他们对社会的奉献意识,激发他们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斗志,强调和重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让他们在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体验自我的存在,收获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自身对他人的责任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积极体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解决其需要。解决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矛盾,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体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因此,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业、心理、就业、人际交往等问题想要得到解决,好的方法就是将之放到日常教育和服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始终,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解决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3.优化艺术类大学生培育环境,健全支持系统。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高校也属于社会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小型环境,将高校这个小区域的环境建设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极大的好处。想要达到此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立志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品味的高雅和学术性的思想为最终目标,组织以文化、科技、学术、娱乐、思想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全方面、多样化的健康发展;采取网络手段,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将网上虚拟与现实实际相沟通、结合;完善管理体制,营造一个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高校制度环境。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高校组织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资源优势,可以为先进文化提供了交流和发展的平台,并且还可以影响到周围的社区。高校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社会靠拢,与社会加强联系与合作,取长补短,将高校人才、技术、知识能力等潜在优势发掘并转化成可以引导和发展社会的现实力量。

作者:高健 刘海洋 张文娣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