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用13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1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85-01

引言:小学音乐是帮助学生掌握词谱句型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鉴赏创作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非常关键的,音乐的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词谱知识,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词谱内容的掌握情况,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统一分析讲解,适当的转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

一、学会听赏,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爱好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投入到音乐作品中去,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音乐知识。

1.静心聆听,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当拿到一首新歌时,教师明确这手歌的核心要点内容,让学生静心聆听,并且在每次聆听中都能收获不同的知识,久而久之能够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由于小学生的转换能力比较差,活跃好动,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听取,并让学生感知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谈谈对这个作品的感受和节奏感的把握程度,同学们可以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进师生之间都情感。

2.作品欣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到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将教学内容与选择的作品有效结合,既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音乐学习领域,在课堂中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们留有足够的歌唱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带入音乐课堂,例如西游记的主题曲《白龙马》、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歌唱能力的提升。

二、词谱教学,增进学生情感体验

只有将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才能到达感人的目的。人也只有有了情感触动,才能进行歌曲的演绎。人们常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音乐在表达人的情绪、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语言或其它学科。当人们自发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时,便可以借助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愿望与情感。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更是人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感情的诵读歌词,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快乐的一天》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清唱歌曲,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形成的初步印象。之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依据歌词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掌握歌词中所表达的意境与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再让学生体会歌词的韵律,将自身的情感体会投入其中,运用轻快、欢乐的语调进行朗读,最后为学生配上歌曲的旋律,与学生的愉悦情感进行融合,使学生沉浸其中,加深情感体验与感悟。借助图谱,以趣激情。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选用小星星图标展示高低音和时值长短,能使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线条有更加具象与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解读图谱,挖掘图谱的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感悟与学习。

三、辅助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规划能力

1.创编歌词,提升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歌词的改编,或增添或删减,改变歌词的内容,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乐作品。之后让学生唱一唱自己改编的歌曲,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与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思维。

2.加入伴唱,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进行歌曲演唱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加入伴唱、伴奏,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音乐之美,通过为学生创设复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美教育课程。在小学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教无定法,切不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才能使每个孩子从歌唱中得到快乐,从歌声中得到发展,真正地快乐歌唱!

参考文献:

[1]钟华芳.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J]. 艺术教育,2015,(11):163.

[2]张星玮.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5,(18):24.

[3]陈晓群.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78.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2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音乐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成为各种电视,广播和商业广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教学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

然而,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很多学校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等学科上,而忽视音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不重视音乐课教学,抹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对小学音乐教学足够重视。

一、小学音乐课的重要作用

首先,小学音乐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分辨什么是好的音乐,什么是不好的音乐。学生们能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品格,培养高尚的情操。

其次,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音乐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小学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好手段。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阔自己的思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已有数十年。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试图研究如何将小学音乐课上的生动有趣,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分别为情境法,游戏法,互动法和创新法。

(一)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是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曲目不熟悉,如果直接教唱的话学生一时间难以学会。此时,要创设一种轻松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融入到愉悦的音乐课堂中。比如在教唱《小红帽》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我用故事导入这堂课,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可以对学生说“现在老师把眼睛闭上数数数到10,你们用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变成小红帽呢?”说完老师闭上眼睛数数,偷偷观察学生的表现。笔者看到学生先是兴奋的讨论,然后他们摘下自己的红领巾系到头上,把自己变成了小红帽。通过这样的导课吸引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这样,在后来的演唱和表演环节学生们都会融入进去,积极参与。

(二)交互法

所谓交互法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民式课堂教学,营造交互环境。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提高他们课堂的参与度。如在教唱《大雨和小雨》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先播放雨中情境的视频。这首歌的教授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看到过电闪雷鸣,感受过狂风暴雨,当然也有在雨中嬉戏玩耍的经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自己在雨中发生的故事。说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声音或器材来模仿雨的声音。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充分理解大雨的声音即哗啦啦,小雨的声音是淅沥沥。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和鼓励。这样学生对该堂音乐课的兴趣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适当的穿插着一些游戏环节,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效果非常良好。“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唱游戏是笔者经常试用的一种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中,笔者经常采用钓鱼游戏。每个学生取一个鱼的名字,一个学生扮演钓鱼者的角色。充当钓鱼者的同学先唱到,“我是钓鱼者,我要张开网,捕捉鱼,鱼儿在哪里?”。然后扮演鱼的同学们齐声喊道“我们在海底,在海草里,你的网破了,捉不到我们”。捕鱼者又说道“渔网已修好,我要捕金鱼”。这时取名为金鱼的同学必须立刻抛开。如果他没脱险被捕鱼者捉住,就需要演唱所学歌曲。通过这种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

三、结语

正确的音乐教学可以净化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高。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有效之路。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3

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各个学校都开始实施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因此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师说,学生听”,重教轻学,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音乐和创造思维的开发,学生没有即兴发挥的机会,只是按照老师设好的“圈”往里钻。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音乐想象思维的发散以及个性想法的体现。素质教育改革以后,一些科学的、具有前沿性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如果我们在此音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处理好音乐教学过程的几种对立统一关系,避免出现独立性、片面性的问题,将会使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立统一

教育,产生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条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201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之年。2010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纲要》精神。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从而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

教师,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是教育发展的根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教的地位,承担着教的职责。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学生,是指狭义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学的地位,承担着学习和发展的职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启迪学生对音乐的灵感以及服务学生对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需要,而学生的学习则离不开教师的教授。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儿童歌曲《小鸭子》的时候,学生不会读音乐课本上的简谱1、2、3、4、5、6、7,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各种方法教授和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使他们熟练掌握读法以及其他的一些音乐知识。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二)教师与学生相互对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本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亦是如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联系又是相互对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可能会为了能够如期的完成教学任务,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求学生跟上自己的步伐。包括学一些儿歌和简单的音乐知识,教师可能对学生进行强制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可能会感觉老师教的内容自己不感兴趣,所以不喜欢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个同学比较重视,其他学生会认为老师不平等待人等等。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赶上其他班级的教学进度,没有循序渐进的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在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的情况下,教授学生《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在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对歌曲的音准把握不好,唱起来音调会不准;在高音的地方会唱不到既定的音高;在节奏上对音符的掌握不熟练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使得学生不喜欢这首歌曲、因为自己没唱好而变得不自信、学生不喜欢老师等。这些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分歧和矛盾,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师教授为主导与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对立统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处理好教师传授为主导与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关系,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交互过程,使二者和谐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作用,这样,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和谐,音乐课的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一) 以教授为主导作用的发挥

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总理在讲话中提到:“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因此,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自己的创造见解,鼓励学生进行疑难问答。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音乐课堂重点和难点的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扮演了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和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这种角色。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围绕哪几个方面来引导和教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呢?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也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制定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要立足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着眼于未来,既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又要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要保护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火花,珍惜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独立见解,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贯彻到音乐教学的目标中去,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音乐认知和情感都能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2.传授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音乐教师的教法取决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规律,教师上的每一堂课都应尽量讲究音乐学习方法的传授。例如,在新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所要教授的儿歌,学生听完以后可以以自由谈论的形式来告诉大家,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自己喜欢这首儿歌的哪些方面。学生通过积极的发言,思维得到了开阔,对歌曲内容的基本情绪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通过比较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达成共识,形成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

(二)以学习为主体作用的体现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是一个由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应让学生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音乐和自主创造音乐的机会。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作用呢?

1.赏识学生,引发他们思考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发自内心的赏识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信任学生,激发他们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会学习”也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给予信任和支持,学生才真正有可能成为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次,音乐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去,给学生足够的讨论和练习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有关音乐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享受音乐知识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三、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个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也离不开学生的学,师生双方都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正确把握两者间的关系,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正确处理好音乐教学中的教与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实践过程中,音乐教师也将会感到学生越来越有进步,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也将日渐浓厚。通过对立统一规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音乐老师的情感将会得到充分的表现,通过运用自己十分投入的情感、亲切无比的教态以及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感染学生,将会在愉快平等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得到莫大的欣喜和无限的快乐。而对于小学生来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认知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和谐愉快的参与中将会获得最直接的音乐经验,也将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接受能力,让会使小学生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为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等十一所高等院校哲学教材编写组编[M].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2] 哲学研究编辑部编[M].对立统一规律一百例 ―山海人民出版社,1966.

[3] 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 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王昌逵.小学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郁正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 贵州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组编.教师资格考试指南.中学教育学卷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4

器乐教学进课堂不仅有利于实施器乐教学与创造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又满足了部分孩子因天生声带狭小难以表现音乐,却能在器乐演奏中发挥特长的欲望,因人而异的进行因材施教,能够激发孩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潜能。因为小学生的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所以各个年龄段选择何种器乐也不一样。就器乐教学进课堂而言,也要根据不同年龄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可做以下安排:

低年级(1~3 年级)学生建议引打击乐器进课堂。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模仿力强,但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打击乐,与教材用的旋律及节奏相配合,不但能解决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及节奏感。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要求孩子们带来了自制的打击乐器:沙锤(饮料易拉罐装小石子)、三角铁(废钢铁制)、碰铃(废自行车铃制)、双响筒、大小板等,这样,上课时人人都有乐器,学生们可以一边歌唱,一边按声部要求进行击打节奏。

中、高年段(4~6 年级)学生建议引进竖笛或口琴等稍微有点难度的乐器进课堂。由于它们入门容易,难度不是很大,学习简单,携带方便,只要通过刻苦练习,一般都能演奏出一些令人陶醉的、优美动听的乐曲。

二、律动教学

音乐与律动是密切联系的,有时甚至是分不开的。律动是指在音乐进行中的各种游戏、歌舞表演、集体舞、民族舞组合等内容。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是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需要而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多元化的综合艺术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静交替,以动态的韵律美感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地调动积极性,从而更快达到审美、健身、掌握技巧的目的,更好地完善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训练节奏时用走步(四分音符)、跑步(八分音符)、后踢跳步(十六分音符)等动作来表示节奏的长短。在做"走过来,跑过去#的律动中,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对自己走步、跑步、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这种律动既训练了学生节奏,又促进了大脑的发展。还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排律动。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适时运用,确实可以起到活跃气氛,形象易懂,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作用,还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投入到表演活动中去,实现了欲速而达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适度、适时地运用律动是素质教学的需要,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需要。

三、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已经成为各门学科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占每学期总课时不小的一个比例,它涉及到乐器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器乐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形式;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五个主要乐种,这些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通常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欣赏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既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乐理知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这是个理论上的问题,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比如说:要让学生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可能要花费不少气力,才能勉强说明白。如果改用电脑音乐系统则易如反掌,借助五线谱编辑窗,只要输入该种音符就能使电脑发出与之相应的声音。使学生在认识音符形状的同时,又能听到它的发音长短,既直观又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结论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培养各方面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势在必行。当前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上可以通过器乐教学、律动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学科综合加深音乐理解等一些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途径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5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只让儿童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其实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当儿童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聆听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这表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聆听音乐进行身体律动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新课标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激动;对具体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品质较薄弱。此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儿童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创造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比如,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一堂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划上4个大圆圈,每个圆圈里站一位儿童,此时的节奏为“哒、哒、哒、哒”,然后在一二三四的预备口令中四个儿童可以自己随意变化组合,坐在下边的儿童用“哒”读出所变化的节奏。如第二个圆圈里的儿童随着口令跑到第一个圆圈里,节奏就变成“哒哒、空、哒、哒”等,随着节奏熟练之后,可以增加儿童的数量,但是圆圈的数量不变,这样节奏就更为复杂丰富。这样台上儿童不停地创造节奏,台下儿童根据台上儿童的变化读出节奏,非常直观。结合儿童“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的课堂教学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乐理知识能够更大地引起儿童的注意,也会很快地感知和理解复杂的节奏形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快速反应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兴趣是开启儿童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刺激儿童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多维度地开拓儿童的审美视野。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给儿童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体验音乐,不仅能足以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儿童的音乐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戏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儿

童想象和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孩子们可以带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大灰狼、猎人等角色,并让儿童根据在生活中所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及戏剧性的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6

(一)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不善于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

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对艺术体验与实践要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人文与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方面,还不够紧密;音乐知识拓展方面尚嫌不足,有时缺乏音乐性和艺术性;在对音乐情景、欣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归纳与提炼。

(二)教师音乐教学基本功缺乏。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体表演启发学生审美,以至于有的音乐课音乐性不强,学生没有在教师示范下的活动,因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十分苍白。

(三)学生活动留于一般,缺乏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缺乏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品味、模仿、表现、创造音乐的方法。例如,有些音乐、艺术作品,需要反复的聆听、观察,通过教师引导,促使学生发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蕴涵的审美意蕴、体验艺术的表现形式,并逐步获得艺术的感受提高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教师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在教学资源与知识点的结合上把握不够,没有深入地、多角度地挖掘教学资源的教育内涵,在联系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比较牵强生硬,有的在利用学生资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顾及不够。因此教师在利用资源的适切性和有效性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缺乏审美感。尽管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运用多媒体,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节奏平缓,缺乏起伏变化,有的过多的使用媒体,使音乐教学缺少了生动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六)抛开音乐讲人文,是教师常犯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还并不真正理解音乐人文的价值、学习的目的。殊不知,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审美,对音乐人文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群(音乐人)的生活、学习、思考、创造、奋斗、追求的心理路程,体验作品蕴含的人文思想,感悟作者生活的时代、创作的背景,探寻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与贡献,学会在音乐欣赏中思索、联想,让学生透过心理去审美,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境界。

(七)教师取代学生思考和发言,也是常有的现象。尽管教师们一致认为,传统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羁绊。当代教育实践的研究认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发言次数比例应大于5:1,教师的发言着重发挥引导和梳理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而不要让学生对着教师讲。如果教师的发言过多,学生就会有选择地说出某些观点去迎合老师,这样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音乐教育理念

(二)推动教师努力研究媒体手段

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教学信息量大,审美感观上,视觉刺激较强。运用网络,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音乐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凭借网络创设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

(三)励教师把创作与活动走进音乐课堂鼓

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出去的创作与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教学设计是否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师生的创作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伴随自制的音乐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身上蕴涵着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作,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室里上演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培养学生互、社会性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释放。

(五)音乐的综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1.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设计的个性化选择,扮演音乐家、音乐竞赛;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音准探究

我们的音准教学既要适应课改新形势,又要为学生学习音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顺利实现音准的知识技能,音乐合作学习方式,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唱音准。我们在音乐课堂的音准教学中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组织有效的音乐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学生音准的掌握和正确的演唱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周密计划,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侧重面,使学生唱出纯净、漂亮的歌声,形成一个完整的歌唱,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希望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多加强音准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为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调动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在设计每节音乐课前,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调动学生上这节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唱和掌握音准的动力,是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力量之源,同时兴趣也是师生之间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兴趣也可使同学们主动投入创新精神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学唱音准和音乐课的质量,通常我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范唱、肢体语言、游戏、多媒体教学等调动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音准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例如:我在上《小青蛙找家》这一课,我用猜谜语、肢体语言调动学生学唱这首歌的兴趣,(凸眼睛、宽嘴巴、它们都是歌唱家!白肚皮、花衣裳、唱起歌来顶呱呱!)又如:我在上《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一课时,在导课时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新疆风光:天鹅湖、天池、胡杨、沙漠;新疆瓜果: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若羌的枣;新疆美食:烤包子、抓饭、烤全羊、拉条子,当这些图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时,请同学们说图片的名称,学生又激动,又兴奋,作为新疆的小朋友他们感到非常的自豪,在课的一开始,同学们就非常乐意学这一课。也为学唱这首歌掌握这首歌的音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音准教学节奏的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

在接受课堂训练的过程中,除将每个音,每个字须唱得非常准确外,节奏的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打准每小节的拍子,将每小节唱得不“拖拍”不“抢拍”无疑是必要的,对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但不是仅此而已。因为音乐表演贵在于引起听者感情上的共鸣。而听者的感情能否被激发,则需要歌唱者全身心浸浴在乐曲的节奏中。因此让同学们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一切,严格的将作者规定节奏化为自己的内心节奏歌唱。如果粗心大意地,随心所欲地纂改或唱得无板无眼则被认为“无节奏感”。而没有节奏感的人是唱不准歌的。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第一册《柳树姑娘》,我先用手风琴将第一声部教会,第一声部音唱准确后再教第二声部,重点强调第二声部的啦啦啦怎么进,进时前面要空一拍,后面空半拍让唱第二声部的同学不抢拍不拖拍,让唱第一声部的同学一定将音唱准,主旋律唱准了,二声部才能更加稳固,以上做到了才能听到优美和谐的二声部合唱。

三、在音准教学中着重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唱歌曲里大部分的歌曲都有难唱的部分,在教唱歌曲前我会用多种教学手段将难唱的部分突破,然后让音乐与多媒体结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将有声有色的情景优势来创设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下蛋啰》这个课程中,我就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咯咯咯咯哒,咯咯咯咯哒,咯哒,咯哒,咯咯哒,并且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节奏,配相关的图片,咯咯咯咯哒,有一个鸡蛋在大母鸡的身后出现了;咯咯咯咯哒,又有一个鸡蛋在大母鸡的身后出现了。咯哒,咯哒,接着又有两个鸡蛋出现了。咯咯哒,一堆鸡蛋出现在大母鸡的草窝上,这段衬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通过多媒体上的图片和配音,使同学们一下子被视听的完美结合给感染了,很快同学们就投入到了这节音乐课所展现的情景中,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将这首歌学会而且音准也掌握的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音准教学不能离开琴声

经过反复歌唱教学实践,学生跟琴学唱歌曲比跟录音机和多媒体课件学唱准确的多,跟录音机学唱看似一会儿就学会了,再让学生跟伴奏唱的也很好,但让学生单独唱跑音现象较为严重,如先让学生反复聆听教师和录音范唱,再用琴逐句教唱,音准要比前面好的多,例如:我在教唱小学音乐第一册《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发现最后两句不一样,学生跟录音机学唱没区分开,把两句的不同处唱成一样了,如拿手风琴将这两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提前教唱并作说明,效果明显比前面好的多,又如:我在教唱小学音乐第七册《哦,十分钟》中,本课的教学难点有两处,刚好是两个跳跃记号下面的歌词,一字多音,唱法不同,学生在学唱时,老是将这两处唱成一样,最后在其他平行班教唱时,我用手风琴提前将这两处教唱,并进行对比,特意点出这两句唱法的不同之处,效果就比前面的班级音准唱得好的多,再如:我在教唱小学音乐第五册《一只鸟仔》中,先让学生跟录音机学唱,学唱三遍后,就学会了,集体跟录音机伴奏唱的也可好了,可单独抽学生唱,大部分学生都唱走音了,没拿琴教唱,学生学唱的根本不扎实,大量实践证明音乐教学有它的独特性,“歌声不离琴”。

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8

二、突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认为音乐课不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单纯的“听”,而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多遍同样的音乐而不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段旋律已有了较深的印象,此时他就会感受到音乐的美了。

让学生多通道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手段主要是身体感官的综合参与。即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觉、心灵综合参与等。具体运用的手段有很多,如:提问后思考中听、结合画面听、随乐打节奏、随乐即兴跳舞、配乐诗朗诵、演唱演奏主题等等。

三、抛砖引玉,剥离困难,让学生领会高雅的外国古典音乐

高中课本里面外国作品占的比重较大,但学生对外国音乐知之甚少,个别学生甚至对外国音乐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认为任何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之水,西方音乐与基督教和宗教音乐联系密切。如果我们对基督教及其宗教音乐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于是,我就来个抛砖引玉,从最原始的、原汁原味的宗教音乐、舞曲、民谣的欣赏入手,并配与对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让学生消除地域的隔阂,对外国音乐有个初步感性的认识,渐渐地学生从最初的好奇到引起注意到发生兴趣,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抵触情绪。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方古典音乐,我引用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创作过教会音乐,如海顿的《纳尔逊弥撒曲》,莫扎特的《C小调弥撒曲》、《加冕弥撒曲》和《安魂弥撒曲》,贝多芬的《C大调弥撒曲》和《庄严弥撒曲》,名家名曲让学生在高雅的音乐殿堂里畅想、遨游、熏陶。

四、培养学生善学勤思、主动探究的习惯

音乐是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些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给他们一种条件、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去前进。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不是抛出一连串课前设计好的问题给学生,而是问他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再让他们猜一猜,老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带着最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灵活的组织教学,给学生的感觉是教师理解尊重他们,能根据他们的愿意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一下子充满兴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表面上是让学生猜教师的想法,实质上是我对学生提出了听音乐的要求,但我巧妙的运用了猜一猜的教学手段,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善学勤思、主动探究的习惯。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9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除此之外,我还常常用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故事,以及脑筋急转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平复下课时的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音乐之所以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和艺术的特性,是由它构成的材料、呈示的方式、接受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正是它们决定音乐艺术独立存在的方式,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音乐的这一特殊性规律,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有最大的能动空间,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和时机进行点拨,让课题“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与教师共同感受音乐,参与学习与表演,形成互动的局面。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意识和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陶治情操,提高修养。

三、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有限的时间要效率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进行有效讲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使提问和解答相结合。教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四、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创造性的教学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讲究学生的“参与”和“创造”,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这就要求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时,可给学生编儿歌来学习:“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就这样让学生边唱谱边在手上找出各音的位置,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有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设置认谱和唱谱游戏,让学生尽可能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

五、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和自由创造的机会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10

一、音高对比法

1.变化音的对比。以小学音乐教材《苗岭的早晨》为例。本课教学难点为熟唱、熟记主题旋律,唱准飞歌中的色彩音降mi。如何让学生准确了解变化音即色彩音的含义、感受色彩音的变化、掌握变化音的准确音准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教材中谱例为:

在教学课中第一个环节感受歌曲时我就让学生注意到歌曲此处听起来与以往的歌曲有什么不同,顺势导出歌曲飞歌的特色点和本课新学音乐知识变化音。接着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将曲中“b3 ・ 2 1 6 ”与“3 ・ 2 1 6 ”板书对比。同学们以直观对比发现两者间只多了一个降b。作为教师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立即将“b3 ・ 2 1 6 ”与“3 ・ 2 1 6 ”在钢琴上分别弹奏模唱,令学生能清楚辨别两者的不同之处。接着教师出示变化音的含义和演唱技巧,让学生们来模仿演唱。也可以单独把“b3”和“3”抽出练唱。这样学生就真正能理解掌握“b3 ・ 2 1 6 ”的准确音高关系。对于变化音的另外一种“#”记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讲解,但不予做过多解释,在以后课堂中遇到同样问题也可以用对比法快速准确的让学生掌握。

2.不同音的对比。以小学音乐教材《乃呦乃》为例。这是一首湖南土家族风格的歌曲,所有的用音只有三个:do、mi、sol,但其构成的旋律却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给人清新之感。当学生们初学这仅有三个音符为全部的歌曲时总会觉得歌曲绕来绕去很难清晰准确把握歌曲的走向。这时当然也应该用到对比法。教材中谱例为:1=D 2/4

5 35 │ 5 31 │ 5 5 3 │ 5 31 │1 3 3 │ 5 3 5 │ 5 3 1 │……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强化本曲的主干音:do/mi/sol.把这三个音的高度音位画在黑板上,从高到底分别为sol/mi/do。接着在钢琴键盘上敲击这三个音分别让学生与眼中所看到的音位联系起来,再用手分别摆放于头肩腰。在演唱错误时比如“5 3 5 ”与“ 5 5 3”立刻画出他们的音准走位图和让学生对比着演唱。

二、节奏对比法

1.音乐符号的对比。以小学音乐教材《踏雪寻梅》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歌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以连音与断音的比对为例。歌曲的谱例为:1=bE 2/4

3 5 5 0│ 2 5 5 0 │ 3 5 5 0 │ 1 1 1 0……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从理论上讲清楚顿音记号的含义,然后运用节奏对比法可以分别对比演唱有顿音和无顿音的效果,让学生明确感受到不同之处,进行对比模唱。通过互动实践,使学生准确掌握顿音的演唱要领。

2.不同节奏比对比法。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艺术第一单元的活动《做做游戏、练一练》中有这么一个节奏唱读谱:

X X X0X XX │ X X XX X0X X│ 0 X 0 X0 XX……中学生比较容易唱错的是把“0X XX”唱成“ X XX”教师就应该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分别唱读这两个旋律和节奏,从而使得学生不但能从听觉上区别这两种不同的节奏,而且从理论上掌握前十六和后十六音乐节奏的正确唱读方法。

三、情感对比法

俗话说先有情再张嘴,因为情和气是相关的,有气息,音准也就容易把握。因此,歌唱时的情感激发尤为重要。只要学生入情入景了,便会有很佳的情绪状态,腔体的打开就会很积极,音准也会随之好起来,歌唱也自然会很生动。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1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音准和读谱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这一内容的增添改变了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模式,体现了音乐教育由过去的专业技能教育为主,向着眼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转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把乐器作为学习音乐的工具,通过乐器的学习更好地学习音乐,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促进学生智能的开发。

另外,从农村师资队伍看,兼职教师占大多数,他们常常因为没有精力学习风琴、钢琴而苦恼,甚至影响教学。而横笛历史悠久,方便易学,在我们江南水乡喜闻乐见,稍加指导,教师很快就能掌握,对于有竖笛基础的教师更能扬其之长。从学生方面看,对经常看到,听到的横笛有新奇感,教师很容易将学生的积极性抓住。从家长看,他们都希望学校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多给孩子一点放松的机会,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钢琴,电子琴等价格太贵,唯有横笛价格便宜,一般家庭都能接受。从训练成绩看,最近几年,乐器进课堂,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是竖笛,口琴,口风琴等,横笛作为民族音乐的代表,无论是教材,还是各种伴奏素材都相对来说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也比较容易出成绩。因此,横笛是一种较理想的易进课堂的乐器,尤其适用于经济条件不十分充裕的农村小学。

三、横笛教学的明显教学效果

我校的横笛教学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从面上看只占50%,但其效果却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的音乐教学可有可无的面貌。过去农村小学音乐课随意停课,或者被主课兼上的现象,学生已习以为常。而今天,音乐课对学生来讲,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了,在我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由于一位音乐教师临时有事,三年级的音乐课暂停了,班主任拿起语文课本走进教室:“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语文”话音未落,只听全班学生失望的长叹一声,然后全都垂头不语,班主任扫视一下座位,只见每个学生的桌面上都摆放着一只横笛,这位班主任突然有所感悟地说:“你们想上音乐课吗?”同学们如火山爆发般地喊道:“想!”“好吧,我马上去请一位音乐老师来给你们上音乐课。”同学们高兴的鼓起掌来。事后,这位班主任说:“没想到一支横笛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可见音乐课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2.提高了兴趣、培养了能力。横笛进课堂,使教学过程有声有色。例如,教师以笛助教、以笛带唱、识谱、发声、听音练耳等等,一改过去枯燥乏味的局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如,有趣的模仿练习,教师用笛子吹la,让学生模仿。(教师)6 6 6 0 (学生)6 6 6 0 (教师)6 66 6 0 学生 6 66 6 0 也可以模仿两、三个音的乐谱。还可以进行即兴创作:(教师)1310 (学生甲)1331 (学生乙)13331 (学生丙)3331还可以进行旋律即兴创作(或即兴对答)等练习,通过练习不仅使全班笛声和谐统一,还能加强节奏感与音乐记忆,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在训练中教师有意识强调横笛的力度、速度、音色的处理,这本身又是一种美感的培养与训练,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12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促使音乐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摸式,建立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自学、小组协作探究、会话讨论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活动,建构起学生自己的音乐欣赏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五年级三班为对比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上网。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2月至7月)

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包括:一名教导处副主任、专业音乐教师三人、专业计算机教师二人,课题组成员要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整理,要学习相关的资料、文章、制定可行性研究方案;学习并制作出冀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十册各单元音乐欣赏的专题网站,网站内容包括乐曲不同版本的音响资料、与乐曲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作曲家的图片、背景文字资料等。

2、实验研究初级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

这一阶段为初级探索阶段,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对这种欣赏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修改。

3、实验的深入阶段(2006.2——2006.8)

定期开展实验研究的研讨活动,如观摩课、研讨课,定期进行形成性的检测和阶段性的小结,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典型的课例,教案、总结经验。

4、总结思考阶段(2006.9——2007.1)

六、研究成效

1.通过研究,提高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1)通过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不同版本的同一音乐作品,而且还能通过动画、图像、文字等信息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鉴赏能力,拓展了学生对相关文化的了解,

(2)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欣赏专题网站上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得到充足发展。

(3)学生学会了“数字化”的学习,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2.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这主要表现在:

(1)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和学生一道操作,一起讨论,一起攻克电脑操作难关,其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理解、掌握了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我们依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研究,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网上探究——协作交流——知识(能力)建构——拓展延伸。

七、结论

我们进行的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探究,探索的是在建构学习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先进,课题研究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同时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加深了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解决了一些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

八、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我们这次课题研究中中,我们研究的是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只是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一个方面,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应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浩瀚的音乐资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等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13

一、创设情境,联系音乐和生活

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是一只大摇篮,你们是45名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这么多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篮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你们,也是在摇篮中慢慢长大的,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睡过的摇篮吗?(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他们控制音量,调整情绪,为摇篮中的小宝宝唱歌。并律动感受:第一段轻轻拍孩子,第二段轻轻抚摸孩子。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二、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与上一节课大相径庭,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将歌词写出来,但伴奏音乐刚停,就有孩子举手,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三、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