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实用13篇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1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及重要性

1.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后天的基础教育,可以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教材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身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严于律己,充分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举止大方,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的关键环节。很多学生正是由于家长言行举止没有顾忌,逐渐受到影响才养成了说脏话、打架等坏毛病。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由此可见,家长必须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优良的品质来熏陶孩子。

3.社会教育

社会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大课堂,电视、网络、新闻、报纸等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媒体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多为学生着想,多去关爱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小养成感恩的心。

二、加强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开放式教学,渗透教育

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这样会让学生很难理解,逐渐产生反感心理。教师应以理服人,以情服人,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讲解“怎样与性情淡漠、个性内向的孤立型的同学相处”的时候,由于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不要只注重表面现象,要学会使用谈心的方式,用热情去融化冰川,不能因为一点小缺点、小错误就彻底否定一个人,让学生能够时刻做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2.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对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因此,品德教育的基本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设定,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社会,发现美,发现爱。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问题,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例如在讲解“请你相信我”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情景剧,通过真实角色的代入,让学生明白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使学生从根本上懂得失信于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表演完毕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谁是自己最信赖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然后向大家讲述自己信任他人的原因,并展开全班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懂得如何信任别人,以及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懂得待人诚信才是赢得别人信任的真理,为今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如传统节日或是纪念日活动等等,要知道“实践是最好的教育”。学生身临其境,在活动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快乐的少先队员”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专门的活动,如学习关于革命的红歌,观看革命纪录片,让学生为大家讲解自己知道的关于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使学生了解红领巾的由来,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时刻提醒学生不能忘记国耻,无论何时也不能忘了革命先辈们的流血与牺牲。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为少先队员的骄傲与自豪。

小学生品德教育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必须高度关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多给予鼓励和关爱,同时要不断改进品德教育方法,为祖国培养更多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爱心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卫花岗.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3).

[2]金莉红.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3(10).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2

在学校教育中,注重情感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内在管理需求,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情感与精神满足的需要,对情感与珍惜,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与维护,是当代学生强烈的思想意识。因为,在时代变革中,面对各种情感上的矛盾,他们渴望理想、渴望尊重、渴望信任、渴望情感交流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班主任的情感可以打动学生巨大的内动力,使之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育的正确方向前进,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也只有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情感,给学生以亲近和信任。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仰慕心理,才会敞开内心世界。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教师都能做到一视同仁,特别是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他不仅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鼓励其发扬光大,而且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其防微杜渐。教师对与学生的爱是全面的。他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业能力,身心健康个方面的状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学生的终生负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他只讲奉献,不图回报。

二、把后进生转化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后进生为什么有自暴自弃的想法,主要是因为成绩差,在学校受老师和学生的歧视,在家里家长责怪,长而久至是学生厌倦了学习,甚至走上歪路,总之,不管学生成绩多差,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去找到差的原因,探寻转变后进生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德育教育与对待后进生结合起来。

(一)后进生是德育教育永恒的主题。

每一所学校必定有后进生,每一个班级必定有后进生,每一门学科必定有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学习环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知识越来越简单,教育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但学生的成绩却越来越差,能力越来越低。结果也就是后进生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学生都考上大学,谁来做其他工作。 知识的差不可悲,可悲的是学生的能力差,尤其是做人的能力差。记得有一则报道:中国清华大学的学生,因在论文答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竟然跳楼自杀。还有一则已经不太新鲜的报到:一位中学生因不堪母亲对自己学习的成天唠叨,竟然用铁锤将母亲砸死,装在木箱中,而自己却不以为然,若无其事地参加考试。这些难道说不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吗?不是教育的失败吗?早在1953年国家教育部就提出了“素质”的概念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偏了轨道,忽视了素质,忽视了德育为首的原则。学生到校学习首先是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习惯,品质,修养,培养与人共处的能力。这应该是每位学生到学校所应接受的最基本,最必要,最应该合格的教育。随着后进生的增长以及不断涌现的逆教育的行为,作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培养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重要,但改革教育,重视后进生教育也重要。

(二)更新观念,转变认识。

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于是筛选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而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材。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曾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许多班主任老师都不喜欢,不接受后进生,希望后进生转学,停学,有的甚至把后进生赶走。这些教师认为自己尽了很大的努力,认真地在教,但后进生总是学不好,是他自己的事。静心想一想,追根朔源,应该是教师的教法不适合自己学生。因为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性格,能力,生活环境,阅历等都不相同,我们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去教,就会使大多数学生不应。

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就应该纠正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方式。我们总是容易听见这样的话:“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这都第三遍了,还不会做,你只有回去上农业大学了!”“考这么一点分数,可惜父母的钱了!”等等。以及罚站,罚跑,罚抄作业等一些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作业,考了低分数,或犯了错。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好,少犯错,甚至不犯错。这是十分正常的。但一味的谴责,处罚,将会让他们厌恶教育,逃避教育,出现一些偏激和不应该的行为,而最终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失去信心。其实,后进生最差的是信心,而很多教师最缺乏的是耐心。教育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人生兴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孩子不论怎么淘气,只要没走上严重错误的道路,就不要为一些小错或学习上的起落把他内心的积极东西打击掉。学生真的犯了错误怎么办那当然要帮助,要教育。但是要特别注意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要研究孩子的需要,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当然,更不要因为学生答错题而指责,要帮助他找到不做错的方法。

(三)协作教育,全面育人。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3

一、任课教师的教学德育活动参与

任课教师在参与组织班级教学德育活动方面,会起着积极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会根据学情和教情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教学效果不仅具有教学意义,同时能够实现情感教育目标,进行德育教育。众所周知,精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首先,备课时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富有启发性、指导性和创新性,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深刻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会和培养学生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等优良品质有关,可以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在德育活动方面,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主题班队会,亲子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使之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相互沟通,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不仅对于学生的情感进行渗透,让学生充分理解到不仅是班主任老师在关注着他们,任课老师也是用真心在呵护着他们,因而达到了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学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任课教师的角色特点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主要管理、组织、领导和教育者,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按照教育部署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引导。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而任课教师则要与之形成合力,共同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品行,组建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可见,任课教师在班级德育管理中只起辅助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任课教师在班级德育管理中可以起到班主任无法比拟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以课堂为平台,充分展示教学中所涉及的德育理念,给学生创造机会去体会德育概念。在课堂教学外,任课教师能以自由、灵活的方式与学生接触,用与班主任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更易发现学生所认同的价值观和学习行为。总之,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如:答疑、聊天、沟通等等。

三、任课教师个人发展

任课老师在参与班级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应与班主任多交流多学习,充分的准备,掌握工作技巧,如怎样和学生谈心,如何和家长沟通等等。因此,任课老师通过参与各种德育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为自己的班级德育管理积累宝贵的教育经验。在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班级德育管理中,任课教师的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对于课堂内以传授知识为主,德育教学为辅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等环节,要实现全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任课教师要不断地需求突破与创新,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使学生不断信服,并深入到班级德育管理中去。课堂内德育管理的参与与指导,能使任课教师清楚并了解学情,学会和学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深入学生内心,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反思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健康的成长。任课教师也应与班主任就学生情况和德育管理教学情况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信任和对工作的支持,共同实施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形成教育合力,使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班级管理的方法,尤其是在德育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与进步,拓展了自己的教学视野,掌握更多的管理技能,对于今后的班级德育管理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扎实的基础。在课堂外,任课教师通过参加一些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体育节,读书节等等,同班主任学会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调控等方方面面问题的处理解决办法。作为任课教师,参与到活动当中,与班主任进行商量讨论,或独自负责活动的某一部分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升。任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与学生交流,谈心和沟通,不论是师生关系还是自己的处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在工作中最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因此教学效果優异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这离不开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离不开对班级德育的管理。任课老师参与班级德育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能够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德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级德育管理是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合力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理解沟通的良好契机。通过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管理的参与,相信班级会更加稳定,学生发展会更加健康,成绩的会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4

生活即教育,学校生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正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在校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多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一代人,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几年,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别学生沾染了不少不良习气。如1.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和生活没有目标,崇尚金钱万能,贪图物质享受,盲目崇拜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2. 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自信诚信,缺乏自理自律能力,凡事靠父母,畏难思想严重,抗挫能力差。3. 缺乏起码的道德礼仪。说脏话骂人,以大欺小,见到老师、家长不打招呼,横冲直撞,对待同学困难置若罔闻,视而不见。4.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小偷小摸,不以为然,损害公私财物,进出营业性网吧,舞厅,有的携带凶器,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等。

加强德育教育是学校生活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校生活教育先从德育入手,德育教育寓于生活中,从各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一、“尊重”学生的选择,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是班级小主人”。自己的家园自己去呵护,自己的班级自己去建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成立班委、团委。班规的建立要人人参与,人人平等。有些班级把班规写成新三字经如:

上课前,先预习,勤动手,多动脑,多思考,多交流。

上课时,要积极,勤发言,提效率,多合作,共进步。

下课后,多巩固,勤复习,不打闹,有纪律,有团结。

上下楼,站好队,进出门,要轻轻,好习惯,从小养。

讲礼貌,懂礼仪,见老师,要问好,讲卫生,保清洁。

有理想,有志向,严纪守,纪律明,创优组,争先进。

制定出的班规由班长向全体同学宣布执行,并设有监督员,一周一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每个人的表现记入《综合素质评价》。这样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学生本人很快乐的接受并能认真的遵守。

尊重学生的意愿,学生主动承担起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合唱的,书法的,有乐器的,有演讲与辩论的、舞蹈的、文学的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组织活动。既发挥了特长又提高了兴趣,学生快快乐乐地参加,为班级文化建设增光添彩。有的同学主动在前黑板的一边写一句格言,激励学生的每一天。如生命朴实如草,自当不怕沉浮、愿望不是行动的彩虹,行动才是浇灌果实的雨水、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青春苦后甜等。

二、班级活动的开展,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爱我班级爱我学校蔚然成风

拔河比赛前,班里的男生在讨论技术要领,并教女生怎样站位怎样用力,怎样坚持不懈,越到要紧关头越是不能放松,比耐力,比毅力,坚持到最后就能胜利。“谁也不能给我们班拖后腿!”“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班一定还能拿第一”。比赛时,队员们竭尽全力,拉拉队呼声震天!好一派激烈竞争,热火朝天的景象!

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出成绩。运动会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奋力而团结,胜不骄,败不馁。正是“跑如箭,跳如飞,掷得长远,赛得耐心,“加油”声声震耳,竞技激而有序”赛出了友谊,赛出了团结,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趣味项目,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但掌声阵阵,不断激励队员不断向前!向前!向前!

钢笔字比赛,以字练人,借字育德,人能写字,字同样能“写”人。

科技节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艺术节上,抒情达意,引亢高歌。……

三、“红歌”演唱,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学期伊始,学校就组织了一系列的“红歌”活动,“红歌”演唱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生活,大课间唱“红歌”,到餐厅吃饭前唱“红歌”,升旗仪式唱“红歌”,大型集合唱“红歌”,“红歌”演唱比赛等。

进入校园,上课“红歌”阵阵,课间学生轻哼“红歌”,一首首耳熟能详、催人奋进的“红歌”回荡在校园,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了解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激发报国之志,立志发奋读书,增长知识和才能,长大为人民为祖国做贡献。

四、形式多样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学生安全工作原则,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学校开展了“防火”和“防震”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救助意识。开展以“防止食物中毒”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和黑板报比赛,教育学生认真做好防食物中毒等各类安全防患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法制教育,开展了《模拟法庭》、观看《法制教育片》、《法制教育报告会》、社会实践法制教育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多措并举,架设楼梯“绿色安全通道”。

安全警示温馨宜人。将教学楼的楼梯用黄颜色画出分割线,实行左右分区行走。楼梯、走廊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和紧急疏散指示牌。

总之,工作做了一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教育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学生是在不断地成长的,积极性要“激”,士气要“鼓”,正气要“扬”,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连续的过程,教育者要不断地去探索教育规律。真正使学生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和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5

(2)原因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之所以在德育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原因有多种:

第一、是家长的纵容。现在的农民家庭大多只有两个孩子,有的还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称王称霸的个性品质。家长对他们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孩子上不上学他们并不关心,有时还帮孩子撒谎。当教师向他们反映孩子在校的不良习惯时,有的反而替孩子说话,甚至抬孩子的头。个别家长送孩子到校的第一天,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我的孩子不能骂,否则的话我和你们没完。”试想,有这样的家长撑腰,这个学生就不会把教师放在眼里,在学校自然就难教育。

第二、家庭不和谐,无法给学生一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子女的榜样,有的家长天天在子女面前打麻将,赢了一高兴给孩子钱让其任意花,输了则拿孩子出气,或者夫妻大打出手,完全不顾及孩子在自己的身边,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第三,学校周围的黑网吧、游戏室给学生的逃课提供了温床。据有关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近四成的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很容易传播。这个年龄的初中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行,无法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里边的暴力、色情给学生巨大的冲击。

第四,部分家长目光短浅,受社会大潮流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支持学生外出打工。

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其它学科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优势。政治学科的学习,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在于借助对课本知识的认识,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认为,政治学科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1)教育学生学会勤劳节俭,常怀感恩之心。

现在的中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至少不愁吃穿,加上父母从小的溺爱,形成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的风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淡薄。

在校园内,他们平时洗手、洗脸、刷牙时,不关水龙头,让水─直流;不爱护学校财产,乱扔教室内的粉笔;周末到校,父母给的钱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威胁父母不来上课;平时乱倒饭菜;劳动不积极。而在教学中,关于名人、伟人在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灌输这类思想。

如节俭方面,可结合历史知识讲《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时,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他曾给自己的儿子写过《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并把他的名言“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讲解给学生听;讲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时,告诉学生虽然他们身居高位,却一生过着俭朴生活。如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周恩来在工作时,总是在自己的右手上套上一个袖套,,目的是为了不让袖子坏得快。像这样一些生动真实的材料,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休放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感受教育。关于学生乱扔教室内的粉笔的情况,可以给他们讲一讲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徐特立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让学生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中学生应具有的美德。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谆谆告诫他们要崇尚节俭;针对学生不理解父母、不懂感恩的情况,可以用中国二十四孝图、陈毅元帅回家给母亲冼脚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有感恩之心。

(2)让学生学会礼让,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初中生,15、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牛不马的时期”。动不动就爱发火,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事就争吵或打架,不懂得礼让;对班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班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观念。一个学生心中如果连集体观念都没有,你就不可能指望他会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校园,更不要对他会在爱家乡、爱自己的祖国方面抱有幻想。可以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礼让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一种胸怀。只有人人学会谦让,人人学会宽容,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和谐。介绍陆游、屈原、岳飞、林则徐的故事,教育学生一个人只有从爱身边的事物开始,包括爱班级、校园,才会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

(3)让学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通过近几年对课程目标的改革,在教学中,明确提出课堂的三维目标,在原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也就是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要学到评价历史人物,此时可教育学生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评价人物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功是功,过是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6

政治课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所以,我认为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地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再延续以往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

二、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鼓励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我们老师主动地、仔细地发现他们的任何一点闪光点,要戴着放大镜去观察、去发现,要学会真诚地赞扬学生,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去赞扬,我们都要去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同学的交往和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阶段同学们都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那必然会引起同学之间在学习、纪律、交友、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男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学会自爱,这才是中学时代男女同学恰当的交往方式。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要培养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未知的动力。由于政治课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只是划杠杠、背条条,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识记,会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一点愉悦的情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7

    二、家园联动,经验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学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

    首先,每天幼儿入园时,园长、一名教师和保健老师都站在大门口迎接幼儿,互相问好,遇到有幼儿生病时,亲切询问耐心指导。教师之间互助友爱,同事之间谁家有困难互相帮助。班上有哪个孩子生病了,教师打电话问候安慰,条件许可时让幼儿也说一句安慰的话;有公益活动,教师带头给灾区捐钱捐物,积极参加助残活动;让大班的孩子帮助小班的孩子学穿衣服,扶着小班的孩子爬楼梯;让小班的孩子把自己喜爱的玩具送给大班的孩子玩;让快上一年级的孩子把图书送给小班的孩子看。通过营造愉快和谐的校园氛围,给孩子爱的熏陶,养成好的德育行为。再次,在图书角里多放一些《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白雪公主》等经典童话故事,让幼儿明白谦让、勇敢团结等道理。在区域角里,可以种些花草,饲养一些小动物,让孩子定时给花草施肥、浇水、拔杂草,学着喂养小动物,如给小兔子喂青草,给小鱼喂小虫子等,关心小动物,让抽象的道德情感变得具体生动,培养孩子爱护自然、关爱生命、勤劳勇敢、善良等的良好品质。

    四、打破常规领域和思维模式,渗透德育内容

    说到德育教育,我们就会想到社会领域。其实,社会领域不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唯一途径,我们可以渗透到其他领域中。如语言领域中有一个绘本阅读《彩虹的尽头》,故事中鸭妈妈说它的宝贝就是鸭宝宝,我就因势引导孩子们“你们是谁的宝贝?”,同时播放了班中孩子们与妈妈的照片,让孩子感悟妈妈对孩子的爱。因为这是一个半日开放活动,我还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孩子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向妈妈示爱。孩子们一句句“妈妈,我爱你!”“妈妈,你也是我的宝贝!”让孩子们理解了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学会感恩、去爱别人;在科学和艺术领域中,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爱护和正确使用操作用具,学习分享、合作和互助的规则等都是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8

其一 职业高中生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目前人们对职业价值观的判断和取向,较多地选择现实利益标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相当一部分职高生的不良习气在初中阶段就已形成,进入职高时仍未转变。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从原先较为分散孤立的状态变得相对集中,通过校园传染,问题学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校内,“问题学生”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教学秩序,言谈举止不文明,不服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教,甚而公开对抗。鉴于这种情形,我们应正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职高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因材施教,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二 培养职业高中生的敬业意识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多数职高生由对职业教育的性质了解极少,自身决策能力较差,选择职高校时,有的是因为从众心理;有的是因为专业名称诱人;有的是因为父辈亲友劝说。当初他们报考时,并没有明确自己将来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而是想找一个供以栖息的避风港,便可一劳永逸了。其实,这种缺乏敬业意识,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幼稚想法,最终还是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高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切实保证跟得上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社会对职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认识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为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要求是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在德育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敬业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其三 职高生自身的心理问题

目前,职高生的心理问题着实令人担扰,不可等闲视之。它的形成不外乎两大原因:外在的客观因素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家长的不良行为,教育方法不当,或娇宠,或失控,或棍棒教育;家庭结构不完整 ,造成学生心智成熟较晚等;还有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现实相脱离。

三、对职业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措施

一是结合专业实际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刚入职业高中的某些学生,认为迟到早退、吸烟打架、顶撞老师是无所谓的事,怎样结合实际让他们明白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呢?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让学生明白向自己挑战,战胜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教给学生学会做人,首要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保持理智,遇事沉着冷静。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始点。如按时作息、按时出勤,着装要整洁;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在人前不做小动作;物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用毕放回原处,不乱丢废弃物;诚信为本,信守诺言,借用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汇报工作要及时准确、不加主观意识;在钱物面前做到公私分明,不浪费、不占别人便宜;待人和气、克己忍让,工作上不要偷奸耍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为他人想,背后不议论人。经过上述反复教育和行为训练,对于改变学生的不良举止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大有裨益。

二是结合专业实际培养敬业精神。职高学生虽说是职业已经基本定向,但在他们头脑中职业形象和对专业的了解仍然是很模糊的。学会运用智慧做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你准确地判断,开发你的潜能达到成功的目的。要告诉学生多看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听课,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尤其职高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他们人生的依傍,能使他们的人生拥有更丰厚的财富。培养敬业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会抓机遇,给自己创造机会。机遇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教育学生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管理时间,把握时间,做最有效的投资,用好零散的时间更是省时之道。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9

2、传统道德思想影响德育教育。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对德的知行非常重视,但不重视行为个体的人,无视人对于自主、自由的基本要求和意愿,传统道德思想是轻视道德情感的,突出政治情感和阶级情感,削弱人的情感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和思想又使人们的视点集中在易于查看的或是看得见的道德情感上,使看不见看不到的道德情感被忽视了,这些思想使道德工作中的情感的培养相对滞后。

3、榜样教育受人格化倾向或典型化倾向的影响。榜样作为具体的形象,对激发学生产生与之相联的道德情绪,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非常好和效果,历来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对榜样的宣传介绍就是典型化或非人格化倾向,好的榜样人物时时刻刻都想着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都只想着埋头工作,无私奉献一切,永远想着他人,从不想自已,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这种榜样对于具有思想观的学生,他们更不宜受到榜样的人格感染,由于榜样教育的这种现象,使得榜样在道德情感方面的作用就削弱了。

二、如何才能把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1、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2、拓展渠道,形式创新。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生动活泼,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2.1、德育应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传统德育实行的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现代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2、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称为平面式封闭性德育。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该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磨练。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德育规定者学生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可以提高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善恶判断能力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但是近年来受高考指挥棒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使一部分同学只知道学习不懂的做人。这严重背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育人原则。面对问题我们责无旁贷,实践中我们积极反思不懈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德育之幸--实践探索

榜样示范,以身立教。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以自身作为榜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事事以身作则,是无声命令,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使教育主体“以身作则”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工作者应处处严于律已,当好学生的表率,只有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者要“德为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理解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内化而实现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如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准则、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的自觉内化,才能变成内部的主体的东西,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接受教育影响和教育要求,促进内化。现代心理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别人理解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同一教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可能产生厌恶甚至逆反的心理。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地接受教育,使行为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我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们逐渐体会了我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与我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并乐于敞开心扉,听从我的教诲。当然青少年学生的思维、人格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学生因此同时需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必须做到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

灵活运用德育方法,使教育生动、活泼。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可供我们选择运用,如果只是按某种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机械的施教,那么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按某种固定模式或程序机械地进行,德育方法必须是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变化的。只有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才能使教育生动、活泼,真正提高德育实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的"说理教育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切合高中生的实际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如假期社会考察,社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10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11

平凡之中见伟大,普通之中见崇高,细微之处见真情,危难之时见精神。冰心老人曾说:“教师工作是既光荣又辛苦的职业”。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要立三尺讲台,携两袖清风,要甘于寂寞、乐于清贫,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

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志指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既然说为人类传播文明,为社会培养人才是教师的崇高使命,那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孵化人格、以智慧燃烧智慧的特殊劳动,良好的师德不仅对学生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还引领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师德建设是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

据国家对近十年中职教师结构比例的调查显示,新时期的教师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教师成为中坚力量。以我校为例,30岁以下的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8%,这些教师学历高,反应快,易接受新事物,确实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鲜血液。此外,这些教师和学生年岁相差较小,更易和学生沟通,他们的言行更易影响学生,故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给予重视。

中职院校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做到几方面:

一、以博大的爱心感化学生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师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全身心地爱护学生,师爱才能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其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效。而这种爱又不是盲目的,面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教师要做到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故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

二、以良好的品行影响学生

古语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应提升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给学生做出楷模,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在校,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更多的应学习如何为人处事。中职学生大多是住校生,接触老师的时间比较多,加之,这个年龄段的他们思想活跃,年轻气盛,加强品行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很关键。故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很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榜样。

三、以渊博的学识征服学生

俗话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一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中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教导学生要用渊博的学识,多样化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渊博的老师不仅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技能,而且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也会随之增强。

中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途径是什么?

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学校要围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主题,大力开展德育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宣讲师德原理、宣传先进事迹、弘扬奉献精神、塑造师德典型。如定期组织师德论坛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演讲、专家讲座等。

二、进行师德模范评选。评选我们身边的师德模范,通过报告、交流、表彰等形式,激励更多教师向他们学习。

三、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引领青年教师,组织专业学习和课改活动,掌握好教书育人的本领。因为专业能力建设也是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要加强管理和考核。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考核内容具体化、日常化,并形成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不同岗位教师分层次进行考核评估等。

师德建设最终依赖教师个人努力,因此,倡导教师“慎独”,加强自身修养。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内心信念、道德意志,以及是否达到“慎独”的境界。

总之,中职院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它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变化,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整体参与,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师德建设工程才能做得更好、更扎实。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12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缺乏的是经验,可我认为“认真负责”、“嘴勤脚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份责任感不仅来源于我的对这份职业的执着,更来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所以我不仅要管理他们的学习,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孩子我尽量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与呵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过渡。而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了解他们,更容易做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在平时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

二、班主任应做好道德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质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因,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终于身教”。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三、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四、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学习清洁、纪律、收发作业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五、家访或与学生家庭保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篇13

1 驾驶员队伍出现的新问题

1.1 少数驾驶人员缺乏政治、业务教育,思想素质不高

榆树台镇现有驾驶员1800余人,拖拉机驾驶员1700多台,特别是拖拉机驾驶员比2005年增加一倍,其中,老年驾驶员逐年减少,中青年驾驶员占绝大多数,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在初中以下,其中有少数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驾驶操作技术较差。他们这些人长年在外,对时事政治比较淡漠,不注意道德和文明行车,有的野蛮装卸、粗暴待客、言行举止粗鲁。

1.2 法制观念淡薄,从事不正当的运输活动

一部分驾驶人员较差,没有接受普法教育,法制观念普遍淡薄。因而违章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运啥拿啥,公开向货主和物资部门要吃要喝,索取不义之财,弄虚作假,利用交通工具之便,伙同社会上的一些“倒爷”,大搞转手倒卖;还有的为了个人私利,超载、超重、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行车,以致造成重大的行车事故等等,严重损害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同时也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3 “唯金钱论”的思想严重,享乐至上

在驾驶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马达一响,黄金万两”,意在捞钱容易。少数驾驶人员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管干了什么事情,钱能够成为他们的通行证。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地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了逃避监理安全检查,白天不走,晚上走,钻交通征费的空子。还有的一些驾驶人员钱捞多了无处用,于是有的酗酒,有的聚赌,甚至玩到通宵,致使行车途中精神恍惚,反应迟缓,很容易出事故,给人民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针对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增强驾驶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多做驾驶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增加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2.1 要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

近几年来,运输企业普遍执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运输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一部分驾驶员富了起来,但有的片面认为这是凭本事,靠运气赚钱,对党的政策缺乏认识。还有的人总觉得党的政策变来变去靠不住,搞承包租赁的个体经营是暂时的,不能长远。趁政策“宽”的时候捞一把再说。有的在承包任务上讨价还价,“多少事,你给我多少钱,”“你给多少奖金我跑多少公里”,甚至拼车拼设备,进行掠夺式生产。有的则钻当前制度、管理不完善的空子,想方设法从企业和旅客、货主身上捞油水,有的时候挣不义之钱,发不义之财。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有必要集中对他们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形势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多渠道的发展运输,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所决定的。要对他们进行承包经营的意义、目的再教育,进一步摆正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自觉以主人翁精神搞好本职工作。

2.2 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抓好日常教育

拖拉机驾驶员成天与钱款、物资打交通,其生产经营活动又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部分人的自私自利和图实惠的心理致使吃、喝、玩、乐和贪、占、拿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要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把法规宣讲和日常违章事故案例结合起来,使拖拉机驾驶员依法营运,遵守职工道德,农用拖拉机分布面广,流动性大,不便集中管理,有些运输单位和联户往往只看经济效益,对驾驶员的问题,即使有所闻,也是睁只眼闭只眼,针对这种情况,县农机监理站采取了县、乡、村三级安全网联保承包制,签订合同。通过实行安全联保责任后,一连三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县每年都树立典型,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安全月活动,一年评选一批先进驾驶员。还通过办集训班、图片展览、放录像片等办法,开展普法教育,实行既抓人头,又抓车头,把政策思想做到家里头。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广大驾驶人员的操作水平,多年来,农机事故始终控制在1.0%以下。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