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

摘要: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依据市场需求培养高校毕业生是增强地方本科院校竞争力,优化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结构设置的前提。面对市场竞争,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在现有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中找准自身的位置,避免“千校一面”的粗放型发展。同时,应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也需要建设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柔性化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

1998年,自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并入了“工商管理”大类,财务管理成为独立专业以来,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关注热点。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各界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按照自身特点和当地需求,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日益提升的高质量要求,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大致可以分为学术研究、知识应用和职业技术型三类。其中,学术研究型人才的课程设置以理论研究为主,其目标是培养相关专业理论研究型人才。职业技术型人才的课程设置以应用操作为主,其目标是培养相关专业应用技工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兼顾了理论知识和应用操作,其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理论基础,且具有相应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长远趋势看,知识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将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而从地方的长远发展看,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将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主体。将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可从地方发展需求、地方院校建设重点、学科自身建设要求等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一)地方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需求,是确定学科建设目标的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调查,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各地更加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上。财务管理专业作为本世纪初新组建的专业,在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上还较多遵循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对地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关注还较欠缺,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地方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实用性,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更受地方欢迎。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从教学体系中体现“应用”这一核心,是确立学科建设目标的前提。

(二)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的优势重点,是明确学科建设目标的基础

相比较于重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一般组建较晚,学科建设相对较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供给规模的逐步扩大,高等教育的机构和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地方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注重于多样性和应用性,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较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方向。相比较于职业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有更丰富科研基础,对地方经济建设有更多的实践,在学科建设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财务管理学科建设很好的基础。

(三)财务管理专业的整体布局,是确定学科建设目标的客观要求

自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供给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高等教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等级化圈层结构,这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专业的整体布局。地方本科院校多数为1999年之后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创建、升格、转设或合并而来,2015年已达近700所(含285所独立学院)。这些新建的本科学院,曾经长期与研究型大学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趋同,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高等教育面临新发展和财务管理专业面临新变革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与实践安排等方面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如何避免“千校一面”,找准自身的定位,制定适合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划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对照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科专业结构趋同,缺少区域发展特色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成立之初即要立足于区域发展的要求,在学科专业构建和课程设置上要尽量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更好地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延续,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构建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学科专业建设过早固定,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属于应用较强的商科专业,需要较为扎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做支撑。但目前在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过早、过细的专业课程设置产生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固化培养,以至于学生思维方式较为单一,适应复杂财务管理环境的能力不强等情况。二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缺乏打造专业品牌的理念。尽管财务管理作为专业学科门类已经存在近20年,但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千人一面的情况仍较为普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上品牌意识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分散了专业建设的力量整合,影响到财务管理学科基础力量的积累和学科建设氛围的形成,直接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成长。

(二)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教学设施较为短缺

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于建设一个科学、开放和兼容的课程体系,突出反映实践性、应用性的教学理念,、及时、地传授近期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的理论性偏重,应用性偏轻。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侧重于关注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所授课的专业教材存在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不配套等问题。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有较大提高,但除去一定量计划中的“名义实习”课时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时仍有不足,公共课、理论课占据了财务管理教学学时的比重仍很大。而且,财务管理的教学老师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对财务管理实践环节的培养缺乏实践体验,其自身还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授课的实践指导。二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设施短缺,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重点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限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存在专业设施相对短缺等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财务管理专业所需教学环境的要求,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三是课程评价模式单一,成绩评定方式不够完整科学。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偏向于关注课程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专业教材较为陈旧,缺乏应用性指导,实践性、实用性知识偏少。

(三)考核激励导向偏差,缺少发展方向引导

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已经基本形成一套从教学培养到毕业实习的完整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但教学管理考核导向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影响到教学管理激励作用的发挥[4]。一是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不强,存在一定的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等情况。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机制不能适应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评判,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折算等方面缺少方法,鼓励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创新的手段有限。二是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引导的激励不足。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培养的重心偏重于学术理论,对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资格晋级等方面,更为注重的是学术成果发表,而在加强应用性转化方面,尚较为缺乏可行措施。三是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和创新创业的引导激励不足。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提升应用动手能力也有激励效果。但在目前课程设计中,关于这方面的学分激励较少,影响到学生参加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的个性化想法也得不到支持。

三、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

(一)根据地方需要,精准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培养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首先是服务地方需要,为地方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首先要突出应用性。在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培养设定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从学科知识、经验知识和工作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用学科知识引导、启发学生提升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认知水平。其次要突出地域性。尽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周期、培养模式上大同小异,主要仍将取决于学生在今后社会实践中的努力程度,但地域性的培养要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还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旅游地区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面向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一般企业有着不一样的要求。旅游产业季节性强,对现金流量的预测管理要求高。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旅游行业竞争的加剧,旅游企业投入持续增加,相应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旅游地区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一方面在业务能力上能够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知识结构上能够适应地区行业的发展需求,在知识储备有所侧重,这是由财务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决定的。

(二)根据市场需要,优化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结构设置

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依据市场需求培养高校毕业生是增强地方本科院校竞争力,优化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结构设置的前提。面对市场竞争,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在现有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中找准自身的位置,避免“千校一面”的粗放型发展。首先,适时调整财务管理专业授课重点。针对应用性和区域性的专业发展要求,制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不与重点院校比攀,不与外地院校趋同,立足地区需求,集中教师力量在本地区重点行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其次,强化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培育。改变过去专业设置对市场需求应变力不强的状况,围绕一个或几个品质课程,打造本院校的培养重点,逐步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培育,扩大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影响力。同时,根据互通有无和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与高等院校特别是其他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交流,在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和人才培育上互促互进。

(三)根据管理需要,完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运行机制

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更需要建设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柔性化管理体系。首先,需要改革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考核体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灵活、动态的课程内容。采取学分制,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年限变更为3至6年的弹性学时,学生可以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和教师。同时,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场所要对本科生开放。其次,要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推进“双师制”教师培养。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逐步健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加强学校实习基地的投入,使基地成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的主要场所。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和激励措施,做好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校外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兼职的管理。同时,有计划引进具有较高职称、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第三,要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好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主动加强与企业联系,为地方本科院校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与当地主体企业共同编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力度,并前移至本科阶段,构建产学研一体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