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时代青少年德育研究

摘要: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要明确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增强青少年勇于担当的功能使命,探索其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以适应时代需求。在德育实践要求上,增强青少年对党领导的政治认同,丰富青少年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促进青少年思想境界有效提升,培养青少年民族复兴担当精神。
新时代青少年德育研究

德育在国家治理、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贯彻国家意识形态和促进个体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承担着塑造品格、净化灵魂、协调利益、完善个体、实现尊严、达成和谐等重要使命。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德育发挥着立德树人、思想引领的作用,体现了人对世界的主体性,是人本质力量的释放,柔性显现了人与社会的同步完善与向善。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人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是德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德育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积极主动地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中去。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国家的道德水平,青少年德育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在遵循其发展规律和现实性要求上进行探索,以便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建设。

一、新时代青少年德育的功能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德育工作要积极顺应历史潮流,这不仅是德育学科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它担负起服务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使命期。青少年德育是整个社会德育的基础,我们要勇于把握历史机遇,科学安排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内容,发挥好青少年德育的人才培养作用,勇于承担起新时代历史赋予的使命。

1.以加强青少年共同理想信念为目标引领改革开放40年的砥砺前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发展,如今正大踏步走向“强起来”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以共同的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引领青少年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增强青少年在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新时代价值理念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

2.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为任务驱动力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是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动力源泉,也是奋斗目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的主力军。在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把提髙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不断提升青少年思想觉悟、文明素质、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形成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统一的正确价值观,防止利益观异化造成的主体性迷失。同时,还要教育广大青少年知荣懂辱,真正懂得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丰富,还有更高的精神愉悦,更要慷得艰辛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3.以增强青少年担当意识为历史责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盛和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日益彰显,我们从边缘化正日益靠近舞台中央。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话语权的增强,显示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也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青少年德育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少年“四个自信”的教育,引导他们坚决抵制资产阶级道德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消极思想的侵蚀;另一方面,要以宽广的胸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理念涵养青少年身心,不断增强中华道德文明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使青少年养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情怀。

二、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应遵循的规律

靑少年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回应时代要求,遵循自身独特的实践规律,不断提升德育实效,完善青少年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

1.遵循主体间共享规律

“后喻文化”成为新时代青少年道徳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面对海量信息和多元化价值观的挑战,传统的命令、训诫等简单灌输方法在新时代已经不可取了。对此,要及时探索教育新规律,在充分尊重教育主客体的基础上,由单一话语权向主体间性话语权模式转化,把握主体间性模式的德育规律,实现适合青少年群体发挥主体意识、达到互动与协商的德育交流沟通模式。

2.遵循有机性与渐进性相统一规律

基于主体间性共享规律模式,青少年德育过程不再是单向度教育活动。为了达到教育效果,德育的知、情、意、行不断转化和递进,这一递进过程要遵循有机性与渐进性相统一规律。首先,从青少年德育外部关系看,教育载体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传统社会中,这三个教育载体虽然功能高度一致,但在实践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在现代社会,家庭、学校与社会在青少年德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功能与传统社会不一样,三个载体的交融性、渗透性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有机整体。其次,从青少年德育内部联系看,青少年德育内部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青少年德育具体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效果反馈等元素。其中,目标具有统领性、全局性和导向性作用,内容、手段、效果反馈服务于目标,并共同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协调的整体。青少年德育过程的渐进性不仅强调有机性的运动方式,更强调教育的特殊性。青少年德育具有层次性,它的形成和发展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两点:一是教育切人点要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相符合;二是教育过程中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同时,还要把握好德育目标的“性”不变与阶段性的“片面性”变化的关系,突出青少年德育时效性,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遵循功能规范性与引导性相融合规律

青少年虽然具有道德观念,但是道德却不会与生俱来。康德说:“人虽以成为道德的存在为天职,却非生来就是道德的存在,人没有现成的善性。自然人在道德本性上既不善,也不恶,但自然人具有向善和向恶的双重自然倾向。”道德的限制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人来说,规范性并不是自缚天性。德育有助于青少年个体与他人、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它不仅是外在的道德规范,更是激发良知、引导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力量。它66德育工程把人的灵魂引向善和真理的彼岸,最终实现理想与现实、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三、新时代青少年德育的实践要求

实践是德育工作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青少年德育要积极顺应新时代,主动融人新时展,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实践中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增强青少年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这一指导思想的定力,并使之转化为青少年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可;要开展青少年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教育,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实际行动中同党保持髙度一致;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使青少年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形成思想共识和行为准则。

2.促进青少年思想境界有效提升

德育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道德上不断引领人的德性发展,引领人的精神需要,规范人的行为,不断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新时代,提升青少年思想境界,一是引导青少年正确享受美好生活的思想需要。青少年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物质文化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二是激励青少年,让他们懂得美好生活的得来需要付出艰辛劳动。新时代,社会物质财富将更加丰富,青少年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懒惰思想,缺乏创造财富的动力。因此,要教育青少年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培育青少年的创造精神。

3.丰富青少年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和根,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难以实现。道德文化建设就是要以高尚的道德理论引领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打造道德品格。加强青少年道德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三方面:一是牢牢把握道德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教育是保持人类良好的人文环境、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代青少年德育要牢牢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坚持道德文化阵地,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流毒对青少年的侵蚀。二是始终坚持道德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影响为核心,坚决抵制道德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腐朽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发展的不利影响。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思想道德文化理论体系。青少年德育文化理论体系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原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不断创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青少年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4.培养青少年民族复兴担当精神

人才培养是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才培养中,德育不仅追求知识,还追求德性,我们要把培养具有崇高道德素质的人才作为目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大批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尤其是大批具有高尚追求、坚定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坚持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只有这个群体强大了,才能涌现出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许多场合都特别强调青年的教育问题,他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青少年群体中,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青少年自觉做一个为民族复兴大业勇于担当、甘愿奋斗与奉献的新时代接班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