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时论宣传实用13篇

新时论宣传
新时论宣传篇1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xx围绕理论宣传教育在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抓好队伍上下工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要求仍有差距,需要在方式方法上、传播方式上、形式载体上不断加以改进,切实提升理论宣传教育效果,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主要做法

xx围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重点在宣传教育的平台、队伍和载体上下功夫,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社会宣传、舆论引导、文艺创作,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传播开来。

第一,建好宣传教育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传得开、飞得进。

重点聚焦媒体宣传、阵地宣传、文艺宣传,打造了三个方面的载体:

一是打造了一批传播创新理论的媒体平台。新闻媒体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平台。我们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作用,打造了以xx日报《求索》理论专版、xx电视台《求是》理论专栏、xx人杂志《求真》理论专刊为主要内容的“三求”理论宣传平台,成为群众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专家交流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渠道,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引领思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大力推进“学习强国”学xxx台建设运用,目前全市加入认证组织党员超过x万人,在职党员基本实现全覆盖。当前,这个平台已经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理论动态的重要渠道。

二是建设了一批传播创新理论的基层阵地。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建好阵地、用好阵地。我们充分依托遍布全市的文化礼堂,开展理论宣讲进礼堂、政策解读进礼堂、党报党刊进礼堂、党报阅报屏进礼堂等活动,每年开展各类宣讲x余场次,受众达x多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群众,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

三是创作了一批传播创新理论的文艺作品。理论宣传教育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现思想性和通俗性、说理性和生动性的有机统一,才能吸引人,才能增强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等融入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中,通过鼓词《新时代》歌曲《最美在xx》等相声小品、歌曲戏曲、鼓词快板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宣传,让广大群众在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教育。

第二,抓好宣传教育队伍,让党的创新理论讲得好、讲得透。

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是很重要的理论宣传教育方式,需要强有力的队伍支撑。我们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了三支队伍:

一是抓好宣讲队伍,在走村入户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理论宣讲队伍是理论宣传教育的基础,是实现理论宣传教育大众化与分众化的重要力量。我们一方面利用市、县两级讲师团这个资源,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赴高校开展宣讲机制。另一方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组建了市民宣讲团,广泛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活动。

目前,已组建各层面市民宣讲队伍x多支,开展各类宣讲活动x万多场次,培育了如郑雪君、金文平、陈永锡、潘锋等一批百姓心目中的宣讲“民星”。20xx年,xx市民宣讲团被评为“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二是建好教师队伍,在讲坛课堂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我们始终聚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教育、专题培训、集中备课等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和教学水平。同时,将教师的理论研究、理论教学成果列入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选拔的重要内容,让教好思政课成为政治任务和自觉行动。

三是育好理论专家,在平台阵地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社科理论专家具有专业优势,是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依托市社科联、在温各高校、“xx学”研究中心,发现培养了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社情民意的社科理论宣传队伍。他们以重大主题宣教活动、社科普及周为契机,常年深入基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在解疑释惑、激发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吸引人、教育人。

       理论宣传教育的受众不同,形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是适应技术进步,借助网络讲。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的变革时代,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宣传,是提高理论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微电影”“微视频”以及H5等传播手段,推动理论宣传教育“活起来”“亮起来”。

如鹿城区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了“e鹿学”理论学xxx台,推出了理论宣传+动漫、+文艺、+微视频、+xx方言等形式,目前共有注册会员x余人,平台浏览量超x万人次,在浙江省十佳社科创新项目评选中位列第一,相关做法入选全省群团改革资料汇编。

二是适应基层实际,走到身边讲。面对面的宣讲接地气、有温度,更容易让理论和政策入脑入心。我们组织引导基层干部和宣讲员走到群众身边,面对面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如文成县充分发动宣讲员、村干部、乡镇干部等基层党员干部x余人组成“最美庭院”宣讲团,通过“我引题、大家议,我引导、大家和”“百姓院子百姓讲”等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及群众关注话题传播到群众心里。

目前,共打造庭院式宣讲阵地x余个,开展庭院宣讲x余场,直接听众超万人次,相关举措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三是适应群众需求,通过方言讲。一些农村以老人和妇女群体为主,听不懂普通话,而方言则能够拉近群众距离,增强传播效果,让群众听得懂、坐得住、有共鸣。

我们在市民宣讲团中有意识地选拔培育了一批本地的方言宣讲人才,专门到农村开展方言宣讲。如苍南县成立“文明渔鼓”进万家活动宣讲团,利用当地“闽南语”“瓯语”“蛮话”“金乡话”“畲语”等方言,巧借“文明渔鼓”这一草根艺术传播形式,使宣讲形式彰显地方特色,深受百姓喜爱,这一创新的宣讲方式入选了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贴近”案例。

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主题教育期间,我们通过走村入户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等形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出了当前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跟不上政治标准,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层层递减。

面向基层群众的理论宣传教育主要依靠乡镇(街道)党委去具体抓,如果乡镇(街道)党委不重视,基层的理论宣传教育就容易弱化。

从调研座谈的情况来看,市县乡村的理论宣传教育层层递减现象还比较明显,有的乡镇(街道)重心主要放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上,对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未能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特殊重要性;有的乡镇(街道)满足于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达到考核要求,只求数量达标,不求质量过硬。

第二,工作理念跟不上对象变化,理论宣传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当前,新的社会群体和职业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行业之间的关注点、接受点也不同,对思想教育的接受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时要注重针对性。

从调研的情况看,一些干部抓理论宣传教育的理念还比较陈旧,有的将理论宣传教育等同于理论宣讲,缺乏利用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丰富载体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意识;有的没有“分众化”宣传的观念,无论对党员干部还是基层群众,讲的都是同样的话,“千人一课”“众人一堂”,导致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接受度不高。

第三,队伍建设跟不上工作需要,理论宣传教育力量依然薄弱。

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队伍是关键。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理论宣传教育力量普遍存在队伍总量较少、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基层,乡镇(街道)宣传干部力量薄弱,有的还身兼数职,难以将更多精力放在理论宣传教育上。

在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也比较明显。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x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根据目前的统计,全市x所高校本应配备x名思政课专任教师,但目前仅配备x名,这x名教师中,兼职的就有x名。

在非公企业,这几年我们通过“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难题,但我们干部一般很少会在企业宣传党的创新理论。xx非公企业已超过x万家,非公企业从业人员x万人,抓好非公企业职工的理论宣传教育意义重大,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队伍力量,现在非公企业理论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型民营企业,对小微企业还关注不多。

第四,能力水平跟不上群众要求,理论宣传教育效果还需提升。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群众接触的信息更加多元,视野更加开阔,对理论宣传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从当前理论宣传教育工作来看,理论宣传教育的能力水平还跟不上群众要求。在媒体理论宣传方面,理论宣传阐释的话语体系还比较鼓噪乏味,缺乏兼具可读性、吸引力、思想性的高质量理论宣传产品;

在文艺宣传方面,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的意识还不强,水平还不高,有的作品融入生硬、效果一般,有的作品形式大于内容,缺乏高水平的创作人才;在理论宣讲方面,真正能够结合xx发展实际、结合群众身边故事来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骨干还不多。

第五,平台建设跟不上技术进步,理论宣传教育渠道还要拓宽。

在大部分人通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情况下,理论宣传教育也要通过打造具有较强传播力的宣传平台来提升理论宣传教育的效果。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平台建设还跟不上技术进步。

“三求”理论宣传平台主要还停留在传统媒体上,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来打造理论宣传平台的意识还不强,特别是在利用H5、短视频等技术手段,让理论宣传产品“短、实、新”,易传播还做得不够。xx现有的移动端三大平台“xx”、xx新闻手机客户端、快点xx手机客户端累计有177万受众,但是这三大平台在理论宣传方面内容还比较少,未能将平台的受众有效转化为理论宣传教育对象。

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改进措施

当前xx理论宣传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全省共性的,有些是xx独有的,有些是长期累积的,有些是近期出现的。下一步,要从xx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举措,补齐工作短板,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重点要“强化一个责任、建好两大中心、提升三个能力、抓好四个阵地”。

第一,强化基层党委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将理论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乡镇党委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具体要建立三张清单:

一要建立基层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清单。结合理论宣传工作重点和省委、市委重心工作,定期列出理论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以清单形式便于基层党委逐项抓好落实。

二是建立基层理论宣传教育的责任清单。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宣传委员、其他班子成员、宣传干事、文化员、村支部书记在理论宣传教育中的工作责任,让理论宣传教育工作每项任务都责任到人。

三是建立基层理论宣传教育的整改清单。将基层抓理论宣传教育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纳入清单,要求逐条整改,逐一销号。

四是建立基层理论宣传教育的负面清单。对基层理论宣讲教育工作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形式主义的问题建立严肃的约束和处理机制,确保理论宣传教育落实见效。

第二,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亲自研究推动的重要工作,也是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抓手。

一要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为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所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好。

要以文化礼堂为依托,建好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内容展陈、志愿服务、文化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二要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需要。要把技术融合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手段,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力;要把创新理论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要内容,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前哨阵地,让党的声音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直通基层。

第三,着力提升理论宣传教育的三种能力。

抓好理论宣传教育关键还是靠人,关键还是要提升做好理论宣传教育的能力水平。

一要增强宣传阐释能力。针对新闻媒体的理论宣传,要通过“记者学堂”、新闻骨干专题培训、理论专业记者发现培育,不断着力提升新闻记者写好理论文章、讲好理论故事、说好理论原理的能力水平,提升理论新闻稿件的可读性、教育性。针对基层的理论宣讲,要按照发现一批、补充一批、淘汰一批的方式,不断更新市民宣讲员队伍,让真正群众喜欢听、听得进、有收获的宣讲员充实到队伍中来。要采取集中备课的形式,既教讲什么、更教怎么讲,提升宣讲员宣讲能力。

二要增强宣传传播能力。要按照指出的“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的要求,依托“xx”、xx新闻手机客户端、快点xx手机客户端三大移动端平台,开发H5、短视频理论宣传产品,打造本土化的理论宣传教育传播品牌,增强宣传传播能力。

三要增强内容创作能力。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文艺创作,组织全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画、摄影等方面的文艺家,创作推出一批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党的方针政策、讲好国家发展故事的优秀文艺作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中接受党的创新理论教育。

第四,切实抓好理论宣传教育的四个阵地。

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重点聚焦四个阵地,力争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上取得更大成效。

一要让党的创新理论进农村。农村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阵地、争夺人心的重要领域。要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理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市民宣讲团”“市民艺术团”“最美宣讲团”等群体开展群众性宣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基层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打通理论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艺宣传进农村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牢牢占领农村阵地。

二要让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要以“形势教育聚共识,人文关怀聚人心”主题实践活动和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两大载体为主抓手,切实抓好企业的支部学习、职工学习,组织宣讲骨干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宣讲,倡导驻企服务员开展理论宣传,鼓励企业举办“民企职工形势政策报告会”“民营企业思想政治讲坛”等形式,把大道理讲透、把深道理讲浅,把民营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要让党的创新理论进学校。在中小学,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设“国旗下的讲话”“课前思政三分钟”“主题班会”等载体,将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在高校,要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x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要通过高校学生“新青年下乡”和研学教育等活动,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党的创新理论。

新时论宣传篇2

一、媒体在理论宣传中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从而使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上认同在情感上相通”得以实现

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因如此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媒体带来的声音和影像:坐在家里我们可以随时打开电视或是收音机“耳闻目睹”世间百态;走在路上,马路旁、地铁站内随处可见或静或动、或大或小的宣传和广告;就连乘车时,您都会看到“移动电视”。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作为受众不必刻意追求就能“尽揽世界风云”。这种及时公开并且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的特点也正是媒体在进行宣传时的优势所在。

(一)媒体的“及时性”对理论宣传意义。媒体的理论宣传不同于理论专著、理论期刊,它还具有新闻的共性特征,即真实性、时效性、导向性、通俗性。媒体可以第一时间将党的理论政策进行上传下达,及时对重大信息进行权威解读,及时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从而使读者从媒体理论宣传中获得思想启迪。媒体在进行理论宣传时选题要有强烈的时代感,要与实践合拍,要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动态,善于及时用理论思维的方式分析新形势、新情况、新现象、新矛盾和新问题,及时对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予以科学的解答。

(二)媒体的“受众广”对理论宣传意义。由于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它的目标群体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理论宣传借助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使党中央的政策决定能够得以广泛地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极其注重与群众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正是这一点,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无比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贴近群众,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①邓小平提出:“与人民打成一片,同人民建立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②同志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③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④我们党历来都坚持在思想上、工作中与群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实现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以此为基础,如何使媒体的两种优势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媒体的理论宣传要不断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传媒,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仅在报道内容与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自身也必然会发生变化,而且事实上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这不意味传媒所有方面都需要改变,而是有变有不变。

要变的是理论宣传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理论传播中的优势。重视现代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当今媒体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新媒体”在传播信息越来越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宣传上的问题。现在某些官方网站,或者内容单调,或者网页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降低了这些现代媒体对受众的阅读魅力,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要避免新媒体、老内容,或无内容的网络尴尬情形。现代传播媒体作为一种新鲜、快捷、时尚的传播手段,需要好好研究其传播特点和规律,不能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不是建个网站就自然能有好的效果,对其传播、接受规律、受众心理应认真研究。

另外,在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这些是不能变的。“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二)媒体的理论宣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宣传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有共通之处。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会把信息的“接近性”作为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件。这里所说的“接近性”即是否与受众所生活的环境相接近、是否与受众的利益相接近、是否与受众的心理相接近。宣传是一种活动,直接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意识,使其接受宣传者的某种观念,最终目的是期望接受宣传的人能够以宣传方式进行某种活动。而具有“接近性”的理论宣传理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也更容易吸引受众去学习并贯彻至实践中。媒体也应该在理论宣传中“通过对大道理的细化、柔化和实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大道理讲近、讲实、讲活。面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不讳言问题,不回避矛盾,抓住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解疑释惑,把真理变成群众听得懂、能理解、愿接受,入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大实话。把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讲道理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题,让群众从中领悟大道理,接受大道理。理论宣传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⑤

总的来说,媒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宣传还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比如,在对理论进行传播时,宣传手段、宣传语言过于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媒体对群众的理论掌握水平不够了解,经常在宣传中出现重复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媒体更好地进行理论宣传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工作,媒体要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把理论宣传大众化纳入到工作总体规划中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不论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还是对于当今的媒体,这既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一种新的机遇,更是一项新的光荣责任。

参考文献

①《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新时论宣传篇3

面对着新媒体时代加强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面对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通过新媒体参与到公共事件当中,关注了公共利益,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引导逐渐成为了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思想的一个砝码,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千万不能够掉以轻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执政党就更应该积极的适应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牢牢掌握其走向,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党建舆论引导工作和宣传工作,使新媒体为党的舆论建设和宣传服务。而且运用新媒体技术也是为了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选择。由于党的建设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如果想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要开阔思路、扩宽相关领导人的眼界,扩宽人的胸襟,努力掌握新的科技发展和新的科学理念思想,积极运用科学新思想、新经验和新理念,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新的方法选择以及理论支撑。

新媒体的互联网技术是21世纪下最为伟大的基础性的科技发明,他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对于党建科学化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强新媒体技术的有效管理和应用,它是新形势下以科学方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课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树立党的现今形象,就需要利用好执政资源。对于党的执政资源来说,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是最为重要的。在以往我们进行事件报道的时候,所采取的通常是将广播、报纸以及电视等作为传统媒体,向群众做宣讲、分析其形式、对于其主要疑点或者难点问题,做解答处理。而且,在当今社会当中,新媒体在提供巨大的信息的同时,还带着一些混杂性比较大的虚假信息,严重的影响到了党的先进性形象问题,以及公信力度问题。为了能够加强党的建设舆论引导和宣传,就应该积极的主动的向媒体一些真实的、正面的信息,从而让新媒体逐渐成为党建宣传的新的堡垒。

二、新媒体时代的对于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的新要求

新媒体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舆论引导和宣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密切的联系群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中国互联网的统计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到了2011年12月末的时候,我国的网民已经超过了5亿人,普及率为百分之四十,新媒体逐渐成为了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就应该在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新媒体密切党群的关系的作用。

要积极主动地把握意识形态管理的主动权,形成意见统一的理想信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党的建设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必须要借助互动的新媒体平台,掌握自己的主动权,以更加开放灵活的形式,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度,增强一定的说服力。要积极有效地利用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进行了网络的统计处理,发现在我国35岁以下的网民占据着全网民的百分之八十五。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网民主要就是以青少年为主的,所以说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的重要空间,逐渐为青少年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成为青少年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必然渠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真正的运用好媒体,更好地建设、管理、运用媒体,才能够彻底的搭建出通向世界的高架桥,从而建立一条联系青年的快捷通道,才能够真正的赢得青少年,从而获得未来。

三、新媒体党建舆论和宣传存在的弊端

新媒体党建舆论和宣传所存在的弊端可以从以下方面说起:思想认识还不够,需要提升其思想认识的高度。要加强当的建设舆论引导和宣传的认识性、要以党的建设舆论引导和宣传为重点目标。很多人从传统意识中认识到做事要高调,但是对于宣传来说要低调,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想法从理论上来讲是合理的,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不算太科学化。只要是工作做好了,不应该在意宣传。无论宣传与否,效果都是一样的。对于本部门的工作和全党的建设工作,没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而且因此给党建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会带来一定的后果,对个别部门来说,无论从舆论宣传方法还是说投入的物力、人力都显得非常不足。相关人员对于党的建设舆论宣传工作认识度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典型的不把党建工作看的重要的人宣传而来的,从很多角度来考虑,很多人在面对如何做好宣传工作的时候,考虑的还是很少,导致与宣传稿件在质量上显得不尽人意,不够深入人心,层次不足、材料不全。即便是材料全了,发表的东西多了,但是有分量有层次的内容还是不多的,时效性的佳作显得不够强。

在具体工作的时候,实践能力薄弱。没有一个统一的工作结局,不能够形成合力的内容。在系统当中,不能发挥一定的组织优势,导致上级部门和基层组织缺乏紧密的联系,宣传资源的利用非常不到位。在舆论宣传的时候没有时效性、没有影响力。在组织、宣传等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的互动、互通的机制,对彼此间党建等工作情况的了解和宣传出现严重的缺失现象,只重视自身的相关工作的推广和宣传,会沉浸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中,媒体之间缺乏一定的联动机制。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不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滞后,使得原来的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主导新闻舆论宣传和传统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交融互动、协同发展的多媒体融合并存的局面。但是因为原因的不同,就导致了不少部门不能从舆论多层次的实际角度出发,不能够构建起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格局,不能够切实有效地将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集中在一起,与新媒体的信息资源、渠道多元化、受众广泛、时效性和互动性强等结合在一起,导致很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能够结合在一起,不能够达成共识,不能形成有发展、优势互补的目标。

必须要创造一支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党建宣传队伍。要大力地提高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能力,建立一支有能力、有纪律、政治思想正确、意识强硬、作风强的从业队伍。传统媒体所存在的新闻党建宣传工作者,虽然说对于党建宣传的业务掌握的非常熟练,但是它们对于新媒体的熟悉程度上需要培训,尚需要努力接受。所以说,对于现代的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就应该以年轻人为主要人员,要了解党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要了解党建宣传工作的任务,这对于党建舆论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党建舆论宣传内容过于陈旧,必须要对其内容进行创新。在当今的舆论宣传报道内容当中,存在着平民化视角不够、不够深入民心等问题。党建新闻报道不能够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机械的套入相应的文件语言、仅仅满足于一些官腔的说法。不能够积极地引入群众的语言、不能够从群众思想中抓住其思想观念、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能够从群众心里特点出发,不能够平等相待,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沉闷的、严肃的,不注重宣传色彩,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能力。

从宣传形式来讲,其形式过于陈旧。在11年的时候相关文件就表明了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宣传地和社会舆论的扩大地段,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重点信息散发和扩散渠道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要充分认识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要充分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工作,努力地提高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努力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空间。在新闻媒体界要不断的增强新媒体时代舆论宣传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加强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方面的文章,不要求其数量,但是一定要保证其质量。

四、新媒体党建舆论和宣传挑战

面临着多种思想交汇的挑战,新媒体处于一个复杂性并且多元化的政治文化环境当中,各种新思想的形态逐渐融入其中,不健康的一些观念也融入其中,比如说拜金主义、极端的自私主义还有一些攀比心理等等,这些容易使得一些意志比较薄弱的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说丧失最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从而放弃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青少年要面对这么多诱惑的挑战,传统的党建宣传方式仅仅只是以党政机关为主要渠道,是非常单一的、步调是非常单向的。然而新媒体受众,它的优点在于有一定的分散性、双向性互动、个性化特点、广泛参与等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自己的评论和意见。面对新媒体时代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要充分考虑到手中的变化。不仅要积极主动的、正确的以电脑受众者积极参与议政和参政当中,还要积极做到受众的想要看、愿意看、想要听、愿意听,使得宣传党建工作能够深入人心、让人们接受。

面临新媒体宣传的多元化和形式化,我们就应该加强问题的宣传力度。在传统媒体的条件下,要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使其能够客观的实现。对于新媒体来说,它是一种互动的媒体,它有着多元化、复合式的传统渠道,并本着开放性的传播渠道,将党建工作宣传的非常到位。人们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站或者相关的传播信息的渠道,自主的提供一些内容、并且发表评论,和其他人进行实地的交流工作,这就是形成社会舆论的影响,这对于党建舆论引导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

五、新媒体时代加强党建舆论指导和宣传应采取的策略

要提高思想认识,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够加强党建舆论的重要性和认识性。对于舆论引导和宣传,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它具有非常鲜明的导向作用,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干部群众关心、参与、支持党建设的客观需求,是党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更是交流和推进工作的唯一方法。

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是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建历史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曾说过,思想是一切领导的主旨。只有思想意识提高了,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办事效率。就这些理论来讲,要充分说明宣传报道工作的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现实的工作。有要一定的宣传意识和宣传概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够懈怠。不仅如此,还要充分认识党建宣传舆论工作的紧迫性。在新媒体时代,其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的经验和创造性不断地出现。我们要切实有效地增强其敏锐性、关注党的建设工作的走向和动态,抓住工作中的亮点,使得工作能够更进步。

在工作实践当中,要统一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合力。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要贯穿于党建的全称当中,要覆盖到党建中的方方面面,只有进一步的调动了党务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够形成双管齐下的局面。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在建立健全组织系统舆论引导和宣传的情况下,要求各个级别的城市要建立稳定的工作联系,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作用。将宣传、纪检、组织等党政不分纳入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网络当中,了解各行各业组织建设情况。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协调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力量,整合媒体资源。

加大媒体的建设力度,占领新的舆论阵地。要根据各个部门加强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求,促进各级组织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力度推进党建网站硬件和技术优势以及基层党建网站建设工作的融合,快速推进以党建网站为中心站点,加强各级组织部分的建设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党务公开、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要围绕党建工作为主体,建立健全的网络党建工作体系。要充分利用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组织系统党建网站相融互动、上下联动的网络运作提携。建立设局鲜明地方特色的品牌网站,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传媒。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党建宣传队伍。加强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队伍建设,要培养和造就一支综合能力强、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队伍,选拔出那些乐于写作、政治素质高的年轻干部到党建宣传团队当中。

六、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党建舆论建设和宣传来说,要不断地立足于创新,要树立正的党风和党思想。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党建宣传的吸引力。要从人民群众入手,加强其服务意识,要贴近民心,了解民意。让普通群众成为话筒、镜头、网页的主角,多报道群众的利益要求,要利用群众语言进行报道,这样宣传报道能够更贴近人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坚持贴近实际的方针政策,要做好真正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党的主张反映出人民心声。要加大强度的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党的建设舆论引导和宣传创新工作,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强调理论和实践的依赖性,加强实践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其中的弊端和问题。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深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党政建设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新国,刘良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创建“五好”领导班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

新时论宣传篇4

一、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前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一方面,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理论工作者从中国现存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推进理论的与时俱进。邓小平曾说过:“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只有不断发展着的理论才能指导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才能体现理论的生命力和价值。另一方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紧系民生。即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大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尊重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紧系民生。理论的发展是为了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理论的发展理应与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为人民大众服务,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

二、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民大众素质为重心

(一)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队伍建设为重心

作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基本要素,理论宣传者要根据人民大众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灵活地选择传播的方式方法,组合理论内容,统筹各种资源,这就对他们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理论宣传者的专业素质建设。由于理论宣传者队伍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既有专职的理论宣传者,如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专门的理论工作者等,又有兼职的理论宣传人员,如英模、先进个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队伍的层次性明显,其中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对理论的把握不够准确全面,对传播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得不好,从而影响了理论传播的效果。因此,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对理论宣传者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创造机会加强理论宣传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鼓励他们多学习、多体验,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要提高理论宣传者的人格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的工作成效不仅取决于他们的专业素养,还取决于他们能否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对普通人民大众而言,他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直观感受不仅来自于党和国家的政策,还来自于那些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示范人群,理论宣传者就是示范人群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言行对人民大众的影响很大。

(二)以提高人民大众素质为重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互动,贯穿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始终。人民大众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十分突出,它决定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需要凸显层级性,即对不同的大众群体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

提高人民大众的素质,首先要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降低他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难度。人民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与理论大众化程度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在人民大众文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要激发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断纠正各种妨碍理论学习的心态和情绪,而逐步培养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需要耐心引导人民大众,切实破除诸如“理论是虚的,学习理论不实惠”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创造、利用各种机会让人民大众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继而激发其兴趣。最后要引导人民大众认同马克思主义,帮助部分先进分子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情比较复杂,有人反感排斥,有人倾其一生追求。对待反感马克思主义的大众,理论宣传者应积极主动地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去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完成由“反感”到“接受”再到“喜爱”乃至“信仰”的转变;对于部分先进分子,需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完成由“愿意学”到“自觉学”、由“受众”到“宣传者”的转变,使他们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以改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为基本点

(一)以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为基本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从另一个侧面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形式也必须注重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必须注重实践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展开,通过朴实、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深入浅出地导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形式不能仅限于传统的理论座谈会等,而应该根据宣传时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如对务农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时,让大家坐在露天场地上进行理论灌输的效果,可能就不如让他们通过实地学习、实地考察等形式学习的效果。在对不同群体进行理论宣传时,要因时因地选择符合他们口味的形式,寓教于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效,使他们不仅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能够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生活与工作。

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必须注重民族性。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必须和不同民族大众的风俗习惯结合起来进行。要巧用善用各种名言警句、地方段子,引经据典,达到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效果。毛泽东、邓小平等同志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就使用过无数经典的具有中国味的语句。实践证明,只有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宣传形式才会取得更好的实效。

再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必须注重时代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形式如书报杂志、宣传栏、文献读物等,还要利用新出现的各种传播工具,主要包括网络、手机、电视、电影等。只有不断创造符合大众需求的富有时代性的宣传形式,才会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与宣传效果。

(二)以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为基本点

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等国内国外环境都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部分领导干部崇尚拜金主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出现了一些****现象。所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对广大老百姓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人们对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着急剧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环境。

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环境需要社会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完善社会民主法治制度,推进机构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其次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氛围,促进理论与各项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最后还必须优化舆论环境,党和政府要有效地控制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运用大众传媒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宣传,扩大覆盖面,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取得好成效。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家庭、单位、社区等微观环境的建设,形成好的家风、职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等,使各种环境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三)以健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为基本点

新时论宣传篇5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工具为载体,以手机APP程序为主要界面,以微信息、微视频、微阅读等作为表现形式,以短小精练、快速海量作为信息和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在“微时代”,整个社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同时深刻影响了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直面“微时代”的挑战,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进行深刻的理念变革;在实践层面上,需要进一步找准问题,进行组织结构、工作机制、技术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能力。

一、“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

“微时代”的新媒体有着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既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也是融合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功能于一身的“全媒体”。“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方式多、范围广、影响大,具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特征:

1.信息本身碎片化,大大缩短了传播周期和舆情的生命周期。信息碎片化是指人们通过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信息碎片化加速了信息传播的过程,在新媒体平台上,无论是信息的传递还是衰竭,都比传统媒体要来得迅猛。

2.信息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可信度相对传统媒体有所下降。在新媒体上,信息的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形式的新颖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远远大于内容的新颖性。同时,这种对形式的过分追求也往往会伴随着内容的缺乏深度,乃至审核不严格造成虚假信息泛滥。

3.信息传播交互性强,造成信息传播主体模糊。新媒体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的被动状态,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呈现出双向性、甚至多向性,受众对信息的反馈与信息的接收可以同时进行。而由于信息接收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信息的制作和再传播,使得无从查找明确具体的信息责任主体。

4.信息价值取向多元,容易形成亚文化群体。随着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不同社会阶层、怀有各种政治目的群体都在通过新媒体表达各种诉求,使得舆论的价值取向状况极为复杂,主流思想舆论容易淹没在“噪音”之中。同时,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借助新媒体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新的亚文化群体。

在新媒体兴起的“微时代”,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广大师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学校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仍较为传统;社会传媒技术日新月异,而学校的技术平台还相对滞后;师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呈现出多元化和自主化的特点,而宣传工作对师生的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全媒体环境下舆论信息形成和传播特点不断变化,而相关研究有待深化,等等。面对这一新形势变化,高校必须更新新闻宣传的理念,创新工作平台,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二、直面“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必须重视理念创新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微时代”新媒体传播规律,适应新技术手段与师生获取信息的新习惯,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1.把握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上,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传承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和“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观,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精神内核。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无论技术手段怎样变革,高校新闻宣传都要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内核,通过与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相结合,引导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引导青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

2.提升两大能力:理论引导能力与舆论影响能力。增强新闻宣传的效果,归根结底要靠提升理论引导能力和舆论影响能力,这两大能力可以说是新闻宣传的“内功”。理论和舆论紧密相关,舆论背后总是体现一定的思想理论倾向。高校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指导和理论宣传的中心内容,帮助师生深入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实践要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和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要积极应对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巨大挑战,切实增强广泛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

3.加强三个“传播流”的管理:信息流、影响流和噪音流。传播学中把信息的传播过程称为“传播流”。在新媒体兴起的“微时代”,可以将传播流视作由信息流、影响流、噪音流三部分聚合而成。信息流是传媒试图向受众传递的信息,噪音流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无效信息、谣言等,影响流是信息传播中针对信息本身附加的讨论、评论等。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畅通信息流、抑制噪音流、引导影响流”,不能仅仅满足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信息,形成新闻宣传的信息流;更注重信息传播与扩散过程中的影响流,积极引导师生的讨论和评论,在讨论中廓清思想,倡导主流价值;同时及时澄清谣言,抵制负面信息的扩散,防止出现“噪音流”。

三、高校新闻宣传实践创新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着力完善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

1.平台建设。“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拓展工作平台,切实增强广泛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对于高校来说,要重点加强两大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全媒体运营平台。要从“以传统媒体为重心”转型为“全媒体融合”,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机制。要集中精力将新闻中心打造为全媒体的“中央厨房”,做到同样的新闻素材根据不同媒体的特性形成不同的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最终实现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同时要进行媒体的体制机制调整,实现由各媒体“相加”向“相融”阶段转变,形成强大的新闻宣传力量。二是建设新媒体矩阵联盟。将校内正式运营的、影响力较大的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组织起来,成立新媒体矩阵联盟,构建完善信息传播联动、文化形象联展、舆情事件联对、知识产权联享、工作队伍联训等工作机制。

2.机制建设。新闻宣传工作要出成果、见长效,最终依靠的是工作机制创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当前应着力抓好两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完善工作领导机制。高校要构建“党委领导、宣传部门落实协调、基层单位各负其责、各方齐抓共管”的宣传工作机制。学校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每学期应组织一次宣传工作专题研讨,研究宣传工作形势,积极制定政策、落实责任、推进工作。二是完善舆情应对机制。高校要建立健全舆情工作机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加强舆论引导。要加强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要将突发舆情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体系,综合运用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措施,加强突发舆情应急处置。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赋予发言人更多的知情权、协调权和组织权,支持发言人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3.保障能力建设。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形成较强的保障能力和激励体系。当前,应着重加强两方面的保障能力:一是加强新闻宣传阵地管理。高校的新闻媒体,既是宣传阵地,也是意识形态的阵地。高校要建立健全新闻宣传阵地管理制度,强化对校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校园网、出版物,以及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社团组织等的引导和管理,使这些宣传思想阵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主动设置议题,放大主流声音,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二是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大工作队伍培训力度,开展“全覆盖”式专业化的培训。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和师生媒介素养培训,提高领导干部了解和利用新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升全体师生媒介素养。制定和完善新闻宣传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工作项目、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微时代危应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2]向来生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探析[J].实践与探索,2013,(1).

新时论宣传篇6

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改进和加强人大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在今年2月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作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的重要论断,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舆论工作者“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48个字”职责和使命,并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要求人大的宣传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这也将成为我们做好人大宣传工作的试金石。近年来,我们人大宣传工作队伍,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宣传好、普及好,切实提高人大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刚才我们表彰的浙江省人大新闻奖作者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就是我们人大宣传队伍中的榜样。

人大制度的生机活力持续得以焕发,为改进和加强人大宣传工作注入了源动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顺应时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制度保障,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省各级人大宣传工作者牢记党的领袖谆谆教导,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和践行人大制度的重大意义。我省一些地方试行的代表联络站运行、实事工程代表票决、特定问题调查、普遍性问题的质询等等创新做法,在完善监督机制、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使现阶段人大制度生机和活力持续释放,展现出独特优势,也为人大宣传工作注入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各级人大权力机关的作用不断发挥,为改进和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增添了活力。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特别鲜明。指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省人大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和推进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中,认真研究谋划立法、监督、任免、代表、服务基层各项工作,做到态度坚决、行动迅速,保证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党委意图在人大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全省人大宣传工作力度随之加大,尤其是通过报道各级人大常委会及其代表依法履职活动,宣传各级人大的工作亮点和成功经验,生动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人大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日益显现,为改进和加强人大宣传工作提供了新视角。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选民和选举单位民主选举产生,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近年来,人大代表角色意识显著增强,主体作用日益发挥,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方面,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经济社会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我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在各自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在倾听和传递来自基层的声音,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桥梁中,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汇聚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百姓故事。借助新闻宣传讲好“代表故事”,既为代表履职加油鼓劲,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履职的信任,为打通人大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纳米”,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补齐短板、继续前行,推动人大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厉月姿指出,任何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宣传工作也不例外。我们要通过总结、表彰、交流,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推进人大宣传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不断增强人大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我省人大宣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在夯实人大制度的基础性宣传工作上要有新加强。着力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至少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宣传。一是普及性宣传。实事求是讲,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宣传,还缺乏广度。我们人大的宣传工作,要抓住国家宪法日、人代会、常委会会议、立法草案意见征集等时机,普及人大制度相关知识,让人民群众了解人大制度,让人大代表主动、积极、有序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主要民主渠道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当前,要结合报道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大力宣传我国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引导群众关注选举、参与选举,庄严行使民利。二是深度性宣传解读。要进一步宣传贯彻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必须”“五个环节”“八个能否”和“六个坚持、六个防止”重要论述,为人大代表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根本指引。要切实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特点优势的宣传报道,通过对人大制度的思想理论、制度内涵的深刻阐释,使这一制度深入人心,让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自觉遵守和运用人大制度,使各级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对于有损于人大制度的言论,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

二是在传播人大依法履职、有为有位上要有新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权力机关,在依法履职中,有些工作是“一线”,有时还是“火线”。在立法方面,人大处于依法治国的“第一线”,是立法工作的“承重墙”。立法宣传工作要注重凸显人大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要注重准确解读立法背景和法规内容,防止对法规条款的片面理解和误读;要注重挖掘新修改的立法法实施后,我省11个市全部行使立法权的成功实践,努力使立法宣传报道成为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各方共识、普及法规知识、呵护法律权威的领航灯塔。在监督方面,各级人大按照省委要求,认认真真找短板、扎扎实实补短板,诸如“五水共治”与“三改一拆”工作的督查、“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落地情况跟踪督查、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依法履职公正司法的专项监督、开展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和食品安全执法情况持续跟踪检查等等监督工作的进展与成果,宣传工作都要及时跟进,传递正能量。

三是在点赞人大代表忠诚为民上要有新加强。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风貌。人大的宣传工作,不仅要宣传代表在人代会期间提出议案、建议和审议发言的亮丽风采,也要宣传代表在闭会期间主动联系选民、自觉接受监督、模范为民服务的履职行为,还要宣传代表在依法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报道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投身“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的先进事迹、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功德,让人民群众多方面了解代表、点赞代表为民情怀,引导人们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在全社会形成谋事创业、为民造福的良好氛围。

四是在呈现基层人大的探索创新、作用发挥上要有新加强。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地方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是我省人大工作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从事人大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到基层接“地气”,真正深入人大工作一线,深入基层工作实践,在深入基层群众中,采写更多反映我省基层人大走在前列、再谋新篇的精品力作。要广泛宣传、深入报道各地学习贯彻《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的工作措施,充分展现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以生动事例和鲜活经验,提升全省人大宣传工作的水平。

创新机制、积极作为,切实增强人大宣传工作的活力

厉月姿指出,人大的宣传工作,要立足于张德江委员长关于“三个讲好”的定位,即要以自己的话语讲好“人大理论”、讲好“人大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人大宣传工作的活力。

精心设置宣传议题。要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重要工作设置宣传议题,主动发声,打好主动仗。重要工作和重要活动启动前,要及时收集、整理与人大工作相关的重要舆情,搞好宣传策划,提出宣传报道方案。要勇攀人大宣传舆论的制高点,在审议重要法规、报告的第一时间发声,以回应社会关切。要结合常委会会议议程,精心策划重点报道选题,牢牢把握好舆论导向。要组织好新闻会,对新通过的法规和决定等准确阐释,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倾心做强宣传阵地。要充分发挥《浙江人大》杂志、《浙江人大信息》和浙江人大门户网站等人大宣传阵地的作用,注重指导性、可读性。要保持和发展报纸杂志类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类媒体、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共同推进的态势。要用好省人大工作研究会的平台,把加强人大宣传工作与加强人大工作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人大理论研究中做强人大宣传阵地。

用心培养宣传队伍。人大宣传干部是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一线记者”,是人大宣传报道的“操盘手”。因此,加强人大宣传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各级人大要关心、支持人大宣传工作,努力塑造一支熟悉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人大宣传中坚力量。要引导人大机关干部普遍树立宣传意识,鼓励人大干部多动脑、多动笔,多参与宣传工作,从中提升媒介素养。

新时论宣传篇7

1新时代农村宣传工作现状

新时代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是范式的转变,它为农村宣传工作提供丰富而海量的信息内容,不断拓展宣传范围,创新宣传载体,使党的思想政策方针快速传达到每一个农民群众耳中心中,同时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也日益活跃,给农村宣传工作带来了挑战。此外,封建迷信、教会等活动在农村地区蔓延,侵蚀农民的信仰和精神,加强农村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

1.1农村宣传方式更加多样化

新时代新宣传。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村宣传载体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大喇叭、公告栏等传统媒介,互联网、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介脱颖而出,丰富了农村宣传工作的渠道,人们能够快速、及时、准确获得有关党的思想方针政策,又通过这些新兴媒介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提高政治参与度。新时代宣传媒介形态的变化,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县级融媒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增强了农村宣传工作实效,促进了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1.2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沧桑巨变,人们物质生活充足,精神和思想境界也日益提高,一些传统固化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向先进文明思想观念转变。他们视野开阔,大胆创新,勇于突破,敢于走出农村走向城市,接受新鲜事物,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他们渴求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给农村带了巨大的压力,受外来思想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农民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复杂多样化,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的看法差别化明显,特别是一些农村青年人思想浮躁,功利性心理凸显,追名逐利,变得更加现实。

1.3政治意识弱化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民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权益意识不断增强,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社会责任感也不断增强。同时部分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也不断弱化,对党的认识比较狭隘,对党的信仰不够坚定,更有甚者不信任党。此外一些农民主导精神的缺失和信仰上的真空,使得教会活动不断扩大,封建迷信活动盛行,组织趁虚而入,容易削弱党和国家在农村群众心中的信服力和影响力。农村群众在政治意识的弱化和信仰的缺失,迫切要求加强党在农村宣传工作能力建设,打好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

2新时代农村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宣传意识淡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乡镇领导以及村级干部是否能够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决定了宣传工作成效的好坏。长期以来,经济建设是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再加上宣传工作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宣传成效好坏不像经济工作立竿见影,在较短时间凸显不出来,而且也不易评定。因此乡镇领导以及村级干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从而忽视对农村群众的思想教育。即使是宣传,也只是形式主义,上级领导不重视,下级人员不作为,宣传工作只是走走过场搞表面文章,不能根据农村群众现有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对宣传的内容农民群众能否了解,了解的程度漠不关心,对农民群众关心的、表达的诉求不能形成良性的传达反馈机制,从而使党的宣传工作在农民和党之间的桥梁作用发挥不到实效。此外,由于乡镇领导以及村级干部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不够,使宣传工作在机制体制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得不到落实,影响宣传工作在农村顺利开展。

2.2宣传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

在农村现阶段最为常见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广播喇叭、公告栏、横幅、墙体标语等传统媒体,它们是做好农村宣传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媒介在宣传工作中的问题凸显,缺少交互反馈、更新速度慢、耗时多成本大。新媒体乃至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介以其时效快、强交互、成本低、省人力等优点脱颖而出,但由于受农村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限制,新兴媒体在部分农村的移植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宣传方式,促进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融合发展是农村宣传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宣传内容上主要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政策方针、路线纲领等,宣传内容理论性较强,缺乏创新,没有针对性,只注重将理论灌输到农民耳中,忽略了农民的文化素质能否了解和接受,从而使宣传工作流于形式,降低了宣传效果。

2.3宣传人员匮乏

当前农村宣传的主体力量主要是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村级宣传员以及一些党员村干部等,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乡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揽宣传工作,很难将全部村级宣传工作逐个落实,村级宣传员又很难配齐一村一个宣传员,常常是村干部兼职做宣传员。此外由于缺乏对农村宣传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宣传工作人员不受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宣传人员的价值。在宣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将工作重点放在文体娱乐活动上,忽视对村民精神层面的引领;宣传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宣传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将宣传工作当做是一项政治任务,上级发文件,便照搬照念给群众,对于要宣传的内容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无法快速准确的将党的思想传递给农村群众,更不能根据村民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

2.4宣传受众群体参与度低

人员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宣传覆盖全体农村群众成为一个重要难题。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给农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移,农村宣传工作存在盲区,这些人员在不同地区和产业之间流动,难以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和宣传教育。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等是宣传工作的主要受众对象,除农忙时间外,还要在家或附近做工挣钱补贴家用,不愿在接受宣传教育方面浪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配合度较低、参与度不高,此外宣传人员的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不能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难以贴近生活实际,没有吸引点,激不起群众的兴趣。

3做好新时代农村宣传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新时期新宣传,做好农村宣传工作,不能纸上谈兵、上行下效,要根据农村现有的条件和人民群众思想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宣传意识,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宣传人员。

3.1强化宣传意识

乡镇党委以及村级干部要有强烈的宣传意识,充分认识对农村群众做好宣传不仅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中国梦进程,更关乎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提高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转变以往重经济工作而忽略宣传工作的观念,明确宣传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并始终予以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杜绝将宣传工作形式化和任务化。其次,要明确宣传的任务。新时代做好农村宣传工作要巩固党在农村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的学习和了解有关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为中国梦实现而奋进。最后,加强宣传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让党员活动室活起来,电影放映队动起来,文体广场和宣讲队建起来,使现有设施都能成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场所。

3.2创新宣传内容和手段

新时代农村宣传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党的方针政策理论路线为基点,辅以农民感兴趣的农业科学知识、法制宣传、民生、农业创业等内容,使宣传内容理论性与趣味性并存,富有吸引力。宣传手段和方法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法,要深入农民生活实际,以通俗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使党的思想理论深入人心。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工作,对于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要充分利用大喇叭、宣讲团、文体活动、流动电影放映等传统宣传媒介,以活动吸引,寓教于乐地开展宣传;对于外出务工的中青年群体,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宣传网站等新媒体进行线上教育,或利用春节、假期等集中教育,使宣传面覆盖全体农村群众,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引领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3.3培养专业宣传人员

宣传人员综合素质、理论水平和宣传能力直接关系到宣传工作实效的好坏。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宣传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宣传人员的学习能力和宣传水平。首先,建立严格的宣传目标考核制度,通过评比表彰,对宣传成绩突出的宣传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模范,增加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将宣传工作落实做细。其次,充实宣传队伍,除了村级宣传员、农村党员干部外,大学生、创业返乡人员、农村教师、离退休干部也是宣传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的文化素养高、经验丰富,能够全面改善和充实宣传队伍的素质结构。最后,通过在职培训、观摩宣传典型、挂职交流等方式提高农村宣传人员的素质,不断掌握新思想、新理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培养创新意识,更新宣传理念,见微知著,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做好农村宣传工作,有利于在农村传播好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加强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权,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落到实处,推进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涂光晋.时代之声:新时期中国新闻评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熊倩.江津县农村宣传网研究(1950-1956)[D].重庆:西南大学,2018.

新时论宣传篇8

理论宣传是党报的传统特色和一项重要职能,是体现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报理论宣传都起到了传播最新理论观点、传递最新政策信息、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促进解放思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思想的启蒙与教化、观念的更新与转换、理论的滋养与升华方面,党报理论宣传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广大读者,党报理论版也因此成为读者关注的重要版面。

毫无疑问,作为,党报在新观点、新理论的宣传上,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是任何媒体都无法与之相比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年,党报新闻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理论版的改革创新却往往被忽视,目前,在党报的各个版面中,理论版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版面,存在可读性比较差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当部分理论文章的内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缺少高度和深度,又不能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党报理论宣传的传播效果由此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党报理论宣传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在新闻改革的大趋势下,放开思维,大胆创新,切实增强传播效果,真正使理论宣传令广大读者入目、入脑、人心,发挥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使命。

一、党报理论宣传要在创新中增强传播效果

现行的党报理论宣传模式,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在内容上,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在形式上,以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的长篇大论为主。这种模式,虽然能突出理论宣传的重点,但往往忽视了报纸自身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其结果使报纸理论版有了权威性,却失去了可读性,失去了普通读者。

众所周知,报纸是强调新闻性的大众传媒,读者看报纸,最基本的需求无非是想看看每天有什么新闻发生。当然,党报的理论宣传相比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它的特殊性,而且有比较固定的读者群,要求理论版适合众人口味是强人所难。尽管如此,但党报理论宣传同样应当正视传播效果问题,努力体现新闻原则中的“新”,让想看的人能看得下去,看完之后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这样理论宣传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理论宣传也要打破传统模式,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创新,主动参与报业市场的竞争。

首先,党报理论宣传内容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人,也从来都不把理论当做书斋里的学问,总是紧密结合实际,努力回答实践不断提出的重大问题,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干巴巴的教条,变成简单的说教,脱离群众活生生的实践,那就会丧失生命力。比如,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这是党报理论宣传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时,如果只注意从工作的角度进行论证和阐释,而较少从公众的角度考虑他们最关心什么、最希望了解什么,就会缺少贴近性、可读性。这个问题不解决,报纸理论宣传的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从公众关心的问题人手,选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点,是报纸理论宣传内容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时期,党报理论宣传还应拓宽视野,树立“大理论”宣传理念。宣传内容不能仅限于政治理论,还应广涉经济、法律、文史、社会等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构建一种大理论宣传格局,实现党报理论宣传的创新,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阅读需求。在这个方面,已有比较成功的探索。如《北京日报》理论周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积极探索,在定位上紧扣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将四块版面延展为包括“新论”、“学习与答疑”、“文史”、“读书”、“前沿调查”等极富包容性的“大理论”格局,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理论宣传形式要积极改革创新。报纸的理论版以及理论宣传之所以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不注重宣传形式和视觉效果是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编辑手法往往忽略了普通读者的阅读承受力,人们对理论文章的印象,就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文字,似乎不长则不够分量,就不成为理论文章。实际上,只要内容好、水平高,文章长一点并不可怕,关键是编辑的加工处理,要善于包装,精心编排。比如,对大篇幅的理论文章,要充分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通过设置导读、精心制作小标题等手段,突出其要点,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引导读者阅读。在形式上,还可以通过多发短文章,适当增加理论专访、专题研讨或座谈、理论征文等内容,适应报纸理论宣传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要求。如果版面看上去赏心悦目,读者乐于接受,同样能够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党报理论宣传要在重点解决可读性中增强传播效果

可读性比较差,这是党报理论宣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原因之一是“八股”文章太多。我们的部分作者尤其是区县的同志,写起理论文章来往往是一种模式、一个套路,比如,突出一个重点、狠抓两大任务、实现五大目标等等,这种“工作报告”式的文章,八股气十足,看了自然令人生厌,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原因之二,在不少理论文章中,“正确的废话”太多。党报刊发的理论文章并不是要求每篇都有理论创新,但起码多少总要有点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新的知识,而我们的一些作者写理论文章颠来倒去说的就是那么几个问题,且文章的内容空、长、硬,大多是一些说了等于没说的“正确的废话”。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多了,理论宣传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理论宣传要认真研究受众的阅读需求,增强理论宣传的传播效果。

首先,要在找准定位中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在传媒竞争激烈、市场细分的今天,定位好主体受众是件十分重要之事。毫无疑问,党报理论宣传的主体读者群是各级党政干部、企业主要管理者、知识分子群体等。党报理论宣传要瞄准主体读者群,首先应在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做文章。比如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前三代领导集体奠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改革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如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型国家等理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这些理论创新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等都十分关注的,因此,就要尽力把这类文章做好。在关注共性的同时还要突出个性,比如党政干部最希望报纸能提供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对策问题的研究, 企业管理者希望得到一些前沿的经济理论知识和现代企业发展的个案经验分析,专家学者则希望获取能开阔思路的理论思考以及新的理论观点和信息。因此,党报理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使主体读者群的不同需要都能在版面上得到体现。

其次,要在提高理论文章的可读性中满足读者的需求。当今世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国内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干部群众中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党报的使命就是要努力进行理论引导,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阐释,以达到理论宣传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理论宣传首先要摒弃那些言之无物、无的放矢的空洞说教,摒弃那种照本宣科、不求创新的风气,代之以准确而鲜明、生动而丰厚的理论阐释。比如说,对党和国家的大针方针及时作出新的阐释,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新东西,思想跟上时代的节奏;抓住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给读者以新知识和新启发,满足读者对新事物、新知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采集那些好文章中的精彩观点,编发成理论信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重庆日报理论版设立的“观点集萃”栏目,满足了读者求新、求是、求知的需求,就是一个可读性强、受读者欢迎的栏目。

再次,要在主动搞好策划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党报理论宣传如果没有策划,总是满足于“来料加工”,理论宣传就会显得盲目散乱、平淡无奇,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党报理论宣传也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地方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和焦点,研究有针对性的选题,搞好主题策划版。拿重庆日报来说,这几年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其全会召开以后,负责理论宣传的同志总是及时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注意从系统性、全面性的理论体系中,找核心、找精髓、找亮点、找难点,将大理论体系进行分解,进而以理论解读专版的形式,进行深度解读、深入宣传。由于坚持超前谋划,认真准备,多渠道收集资料,通常在会议结束后就及时推出解读版,每次都达到五个版以上的容量,集中展示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最权威的观点解读。这些专版的推出犹如“及时雨”,基层组织将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理论解读版也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满足读者的学习需要,推动了党的各项政治任务的落实。

三、地方党报理论宣传要在增强贴近性中突出传播效果

新时论宣传篇9

同志强调,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学懂弄通做实,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中全会作为学习宣传贯彻的重点,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努力让新思想成为时代最强音。

一是持续发挥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作用。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将深受好评的时政节目搬入中心组学习的课堂。力争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效率提高。督促各党支部加强学习,全年中心组学习次数不少于12次。二是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提升学习实效。继续抓好学习强国APP的使用工作,通过学习群组督促干部学习,检验学习成效,分析干部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的质量和覆盖面。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推出一批理论成果。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理论中心组成员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实际,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带头深入各村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理论文章。乡党群办主动收集中心组成员撰写的理论文章,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着眼凝心聚力,营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浓厚氛围

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年要大力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一是精心策划新闻宣传,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在“虫草之乡仲莎乡”微信公众平台及时转载转播中央和自治区主要媒体推出相关理论文章、评论员文章、重点报道、纪录片、政论片、影视片等;采编播放系列新闻、系列专题;全面宣传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良好、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边疆巩固的大好形势,全面准确解读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展示各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我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进展新成效。二是突出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要突出脱贫攻坚宣传报道,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精准报道,突出报道全乡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生动实践。三是及时更新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严格规范宣传标语的使用,充分利用横幅、LED显示屏、宣传栏、宣传海报等,在乡政府驻地及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悬挂张贴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宣传标语。

三、着眼阵地建设,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一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统筹协调好新闻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加强网络监管,及时监控网络舆情,对造谣、诬蔑的贴子及时封堵删除,及时正面引导。各党支部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兼职网评员作用,有效引导网上热点问题,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二是管好守好阵地。严格按照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新闻出版物、网络、广播电视、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及时加强意识形态风险点薄弱点的梳理排查,针对问题突出领域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及严密防范、严厉打击“藏独”反宣渗透活动,全面净化出版物市场,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三是组建好网络监督举报员队伍。落实网络监督举报员带头人制度,对现有的网络监督员实行专人管理,发挥好网络监督举报员的作用,调动现有网评员积极性,及时协调各方、做好引导,配合市委网信办完成各类舆情处置工作。

四、着眼服务群众,推动“两个中心”建设有声有色

(一)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示范,提高文明实践中心的利用率、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经费,将文明实践活动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助手,通过服务群众,进而孕育文明。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我乡精神文明建设,规范我乡文明创建工作,继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做好现有文明村镇的复评工作,实现上级对于文明村镇设定的数量和质量的目标。三是抓好各时间节点的宣教教育活动。围绕“3·28”等重要时间节点,“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国防宣传教育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等主题日,宣传各项纪念日、主题日的重大意义、活动安排、良好成效,宣传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反响。

五、着眼思想教育,把“四讲四爱”精神融入群众血脉

一是开展“查短补弱”活动。让人民群众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查短补弱”活动,查找自身与先进的差距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切实提升群众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带动群众学起来、做起来,增强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二是着力实施群众宣讲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训班、交流会、交换宣讲等途径手段,进一步提升农牧民宣讲员素质,确保每个行政村宣讲员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一个宣讲员教育覆盖一个村、辐射一个乡的目的。三是重点抓好两个“人群”。利用好大学生返乡的时间,抓好大学生的培训,将乡镇振兴专干和返乡大学生年轻人的力量,在今年7、8月份开展大学生的全覆盖宣讲活动。着力抓好“小手拉大手”工作,通过小朋友引导群众,进而降低宗教的消极影响。

六、着眼守正创新,抓好理论宣讲阵地建设

理论宣讲是连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是“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关键环节,今年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多举措持续推进政策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飞入百姓家。

新时论宣传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4-0019-06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项革命运动所内在地包含着的宣传思想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关注和理解也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整个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宣传工作”的经典论述,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再到今天我们考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与运用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学术界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认识与反思也从未停止过,既有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宣传”的基本思想的,又有研究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教训的;既有关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宣传工作历史的,又有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自身改革与创新的。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无论是关注的范围之广还是讨论的层次之多,都显示出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热情与兴趣。本文在梳理其研究脉络之后,概括其研究的特点并提出继续研究的建议。

一、国内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基本视角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视角:

第一,从“宣传学”视角构建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体系。这一类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党的宣传作为一门科学”[1]的研究,以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特征、目的、规律、运行机制、手段、队伍等为基本内容,着眼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内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分析和建构,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体系。

第二,从“宣传史”角度梳理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历程。这类研究或是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历史进行整体梳理,或是对党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 [2]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集中挖掘,重在描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内容、方式、效果、经验等。他们一般采取历史学的叙述方式,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历史的阶段划分基本上与党史的时期划分保持一致。

第三,宣传系统实际工作部门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和总结。这方面研究的特点是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大致分两类:一是中央宣传部门对宣传思想工作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阐述和解读,大多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培训的基本教材使用;二是省级及以下地方宣传部门对本地区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和总结,侧重于阐述基层宣传工作部门的定位、职责、任务及本地区宣传思想工作的特征、经验、模式等,地方特色比较明显,经验模式的可操作性强。

第四,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某一方面的专门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中某一方面,比如理论宣传、典型宣传、对外宣传、新闻宣传等方面工作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领导管理、经验教训等内容进行专门系统的探讨,其特点是研究针对性、集中性强,问题阐述比较深入、具体、细致。

第五,对党的领导人的宣传思想进行专门研究。主要梳理和分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领导人关于宣传工作的思想和理论,以及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宣传”的思想。这方面研究着重从领导人讲话和相关文件中搜寻他们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言论和作为,并从中提炼其思想和理论,结论一般是揭示不同时期领导人关于宣传的思想和理论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统一。

二、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新兴热点

哲学社

会科学的发展,与现实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宣传思想工作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实践性非常突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九十多年的实践历程为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广阔的研究领域。在九十多年的历程中,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实践每一次重大调整、变化和发展都会引起相关研究领域的相应反应。面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复杂多变的情势,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探讨,在继续深化原有研究之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

(一)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转变的基本脉络与转变的历史阶段划分的研究和探讨上,而两个方面都有比较典型的学术代表。

1.演变脉络: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横断面”解读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实践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随着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从理念、定位、载体到手段、方法、机制等都要发生适当的转变。分析和梳理宣传思想工作内在核心要素的变化趋势,即从展现宣传思想工作“横断面”变化的视角可以清晰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转变的基本脉络。

(1)建党以来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总体脉络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宣传思想工作实践是在不断调整与转变中发挥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巨大作用的。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方面进行调整与转变的思维脉络和轨迹主要表现在“宣传目的从侧重于意识形态政治权威的树立到着重于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建构的转换,宣传作用从侧重于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到着重于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的转换,宣传形式从侧重于中国作风、气派到着重于人们的思想心理特点、社会需要的转换,宣传内容从侧重于本源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向着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转换,宣传原则从侧重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原则向着重强调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原则的转换”。 [3] 党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了宣传思想工作自身的调整与转变,九十多年来,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入、成熟,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上,从“提高阶级意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重要保证到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再到事关全局的一项工程;对宣传目的、任务的认识上,从宣传普及到服务中心再到人格塑造、思想引领;对宣传原则的认识上,从党性原则到“三贴近”原则再到以人为本原则;对宣传方式方法的认识上,从具体多样到形式、内容的统一再到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对宣传队伍的认识上,从重视宣传人才培养到加强宣传人员的培训教育再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对宣传体制的认识上,从健全组织到完善制度再到创新机制。”[4]

(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基本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无论是经济政治环境还是人们的思想心理状况和利益关系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也在理念、定位、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转变。有学者认为新时期以来我国宣传思想工作转变和创新的趋势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一是理念从‘宣传’走向‘传播’;二是立足点从‘以我为主’走向‘以人为本’;三是载体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兴媒体;四是信息从严格控制走向及时公开;五是话语从官方语言走向受众语言;六是对象从侧重对内走向内外并重;七是方法从讲道理走向讲故事;八是主体从宣传系统走向政府全员。”[5]更有学者对“后危机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转变进行关注,认为以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为关键因素,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受众需求及手段载体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引导着宣传思想工作的转型,并提出此次宣传思想工作的转型重点是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转变:“宣传内容上由单纯性宣传思想内容向以宣传思想工作为核心的综合性内容转变,宣传对象上由统一和标准化目标向区别对待的多元、分层次转变,宣传人才上由单纯依赖政工干部向统筹利用相关专业人才转变,宣传方法上由单一说教式向利用多种载体、多样化形式转变,宣传载体上由传统单一载体向现代化多元化载体转变”。[6]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都在发生由虚到实的明显变化。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就敏锐地提出宣传工作如何“转轨变型”的问题,认为“指导思想上,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四化为中心的轨道,变运动型为务实型;工作方法上,从‘突出政治’转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变政令型为服务型;作风建设上,从唯书唯上转到开拓的轨道,变反映型为研究型”。 [7]具体来讲,“一是突破上虚下实边界,直接组织社会活动,二是突破部门界限,工作向其他行业延伸,三是改变信息单向输出方式,使宣传对象成为活动主体。”[8]各地各行业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工作方式的这种由虚到实的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我们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的现实选择。正是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两种体制并存、交互发挥作用导致现阶段矛盾纷呈,给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极其艰巨的任务,为此,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明确“宣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念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一致的,力求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从‘单纯服务’转向‘全面服务’;二是明确改革理论的研究同宣传改革理论,支持改革者是一致的;三是明确传统的宣传方法与现代化的宣传手段是一致的;四是明确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与提高宣传干部自身文化素质是一致的,力求宣传工作者从干部型转向专家型。”[9]

政策法规研究室也指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二是工作联系面日益扩大,三是动员方式发生转变,四是宣传文化管理方式发生变化”。[10]宣传思想工作领域这些新的变化和情况,要求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采取更加有效的宣传载体和手段,积极推进宣传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适应新变化中谋发展,在解决新问题中求提高,使宣传思想工作在不断的自身调整与转变中适应社会形势、发挥应有功能。

2.阶段划分: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纵向考察

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了四次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现的,是从以‘革命’为特征向以‘建设’为特征转变的阶段,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第二次转变是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同步转移,宣传思想工作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三次转变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实现的,是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阶段,标志是党的十四大的召开;第四次转变是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的,是从适应‘三位一体’向适应‘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转变的阶段,标志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11]

还有学者主要按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来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和转变的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将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宣传工作划分为“党在创建时期的宣传、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宣传、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宣传、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12]将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宣传工作概括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至今)的宣传工作” 。[1](66)新闻媒介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其与党的关系的演变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历史进程,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党与媒介的关系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作为对敌斗争的武器,即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事业;二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新闻事业;三是转型与困惑,即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传媒。”[13] (二)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研究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取得突破和发展、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灵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成分、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宣传思想工作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果我们继续沿

过去旧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就难以适应当今的形势,宣传思想工作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所谓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研究,主要就是指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世界局势、新的技术手段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创新的基本思路两个方面。

1.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面临的问题

有学者强调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即面对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如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跟上时展的步伐,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占领新阵地”。[14]从而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沈一之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指出当时宣传思想工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领导体制不尽合理,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在职责范围和机构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党政不分的问题,党委宣传部同政府的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等部门和文艺群众团体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理顺;二是宣传工作落后于改革和开放的实践,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和研究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和准确及时地回答干部群众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三是在党的宣传工作中,不切实际、空洞乏味、形式主义、不求实效的东西不少,宣传方法简单陈旧,缺乏吸引力;四是宣传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1](83)

还有学者在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制约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几个重要因素:“一是认识不对,二是队伍不精,三是内容不新,四是方法不多,五是机制不活,六是经费不足。”[15]要实现宣传思想工作自身的发展与创新,突破这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至关重要。

2.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

在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看到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宣传对象、宣传内容上以及面临的信息传播条件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在理念、方式、手段、机制上体现出时代性和创新性,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利益关系调整的需要,继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全面深入地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开阔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视野,开创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境界,开拓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有学者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突出表现在“高举旗帜、围绕中心的工作理念,关爱主体、厚重民生的人本理念,服务大局、服务大众的服务理念,做大事业、做强产业的建设理念,面向基层、走进大众的沟通理念和格调时代化、手段现代化、格局多元化的传播理念。”[16]有学者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要着重解决好“体制上实行党政分开,注意调查研究,切实做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发扬民主开放的精神,宣传队伍的建设上实行‘少而精’的原则” [1](81)。还有学者认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的创新和工作的创新两个方面,在具体思路上,“创新必须贴紧中心、把握规律、找准载体、建立机制、学好理论并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努力拓展内容,拓展对象,拓展渠道”,[18]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为此,要着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即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同面临的社会实现全面的良性互动,同所处的时代实现全面良性互动,同工作的对象实现全面的良性互动”。 [19]同时在基本定位上“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及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展开,在内容设置上要注重全面性、协调性、发展性及层次性,在‘阐述方式’上要体现时代性和通俗化”。[20]

三、对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学界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就总体而言,学界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理论层次还较低,忽视对“宣传思想工作”这个核心概念的清晰界定,从纵横两方面把握党的宣传

思想工作实践历程和改革创新的视界还不够开阔。很多理论与实践中的现象和困境亟需理论解释和回应,对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相关研究亟待深入系统地展开。

第一,要厘清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概念本身的内涵。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研究,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为主要线索,另一方面研究过程中也要弄清“宣传思想工作”这一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以厘清我们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本层面上的认识。现有的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相关研究,一般会对宣传思想工作各组成部分的内容和特点作出详尽、具体介绍,但是对“宣传思想工作”概念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却少有专深研究,往往将其视为约定俗成的概念,更不用说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去探求和梳理中国共产党所使用的“宣传思想工作”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要打破这一习惯认识,对中国政治语境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概念本身从其产生到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挖掘和梳理,不失为深入开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一大亮点。

第二,要注意将宣传思想工作自身从其宣传服务的目标、内容和任务中相对“剥离”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很长时期以来,“宣传”仅仅被我们看成是一定时期政策任务、思想理论等等的“传声筒”、“扩音器”,毫无自身主体性可言,这也是当今诸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转变、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往往停留于层面而无法深入宣传思想工作内部“机体”去真正探寻宣传思想工作自身改革创新的思路与措施的原因所在。其实,宣传思想工作,尽管从其自身性质和特点上讲更多的是作为我们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工具”、“手段”,但作为“工具”本身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有其内在的构成要素及相互间关系,诸如理念、方式、手段、机制等。因而,在对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研究中紧紧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自身”这一主题,牢牢抓住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这一主线,将研究的“火力”集中到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系统本身的改革与创新上,可以说是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一大突破。 第三,要系统考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历程,对宣传思想工作发展转变的内外动因、阶段划分和基本脉络作出理论回应。要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思想和实践,结合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社会背景寻找宣传思想工作发展转变的社会政治基础,分析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或相同或相异的社会历史环境时在理念、策略和机制等方面做出特定反应的原因所在,探索宣传思想工作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以及怎样发生的转变,总结提炼出促使其发生转变的内外动因,在此基础上对宣传思想工作发展转变的历史阶段和基本脉络作出科学划分与分析说明,理应成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一大着力点。

第四,要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未来趋向作出分析和判断。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应用创新的问题,需要立足实际,在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历史与逻辑清晰把握的基础上,回答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转变面临的现实挑战、总体态势和未来趋向。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不断提出新课题,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呈现新动向,信息社会化条件下社会动员方式发生深刻转变,这些都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新要求、新挑战,从理论研究要面向现实服务决策的立场出发,科学分析和判断宣传思想工作未来转变的趋向和对策,以更好地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无疑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理应作出的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沈一之.中国共产党宣传学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

[2]吴珍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工作[j].求是,2005,(4).

[3]朱庆跃.从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宣传大众化——论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调整的思维轨迹[j].甘肃理论学刊,2008,(5).

[4]朱庆跃.党对宣传工作认识深化的历史轨迹及现实启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

[5]叶皓.从宣传到传播:新时期宣传工作创新趋势[j].现代传播,2009,(4).

[6]马春梅,颜廷标.后危机时代宣传

思想工作思路转变[j]. 未来与发展,2010,(11).

[7]刘生儒等.宣传工作如何“转轨变型”[j].甘肃理论学刊,1985,(3).

[8]彭卫国.浅议宣传工作由虚到实的转变[j]. 内部文稿,1997,(18).

[9]韦慈竹. 试谈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宣传工作必须完成的四个转变[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6,(10).

[10]政策法规研究室.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j]. 党建,2005,(2).

[11]范虹轶. 最新党的宣传工作规程方法与案例启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6.

[12]林之达.中国共产党宣传史[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2.

[13]贾奎林. 中国共产党媒介关系80年[j]. 新闻爱好者,2007,(3).

[14] 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局.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3.

[15] 刘宗发等.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创新——关于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16] 张艳国等. 论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7] 董长海. 宣传思想工作要创新[n]. 光明日报,2000-06-06.

[18] 本刊特约评论员. 进一步开阔宣传思想工作的视野[j]. 新闻战线,2005,(11).

[19] 欧阳峣等. 做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宣传思想工作[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1).

[20] 白峥,吴广庆.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j]. 党政干部学刊,2009,(9).

th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y in publicity

work since the 1980s in china

新时论宣传篇11

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全面贯彻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党的宣传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把条例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推动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式,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巩固少数民族聚居村脱贫成效,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创新民族事务治理方式,营造团结稳定的良好氛围,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心得2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它是我们党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在党的宣传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出台,将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具有高度指导意义。

作为基层宣传部门,我们应当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好对宣传领域重大战略性任务的贯彻执行和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按照《条例》规定做好宣传工作,在机构设置和工作力量上,完善乡镇(街道)宣传工作机构的建设,充实配备宣传工作人员。在阵地建设上,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机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文体广场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在经费保障上,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作为基层宣传部门,我们要发动好各级单位加强宣传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宣传。推动将《条例》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阐释,让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条例》精神和主要内容。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加强统筹谋划,推动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宣传领域法规制度,把《条例》各项规定落细落小、落到实处。三是做好督促落实。适时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推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通过对《条例》学习贯彻落实,主动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心得3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制定颁布《条例》,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宣传解读和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我认为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条例》对党支部进行了规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能够更好的带动工作积极性,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更好的开展工作,这既是党支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党员提升政治自觉性的必经之路。

我认为抓好《条例》学习,要持之以恒抓学习,认真学习《条例》全文,把学习《条例》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真正学深悟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心得4

新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条例内容,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的重要方式,是为实现党的主张和奋斗目标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所进行的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文明培育等工作和活动。宣传工作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宣传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心得5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我们党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在党的宣传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与贯彻落实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我省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条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宣传解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纪律意识,切实把《条例》掌握好、运用好、落实好,引导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让宣传工作实起来、强起来。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完善领导机制,加强宣传系统领导班子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切实把宣传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牢牢掌握领导权、主动权。要抓好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宣传工作机构设置,充实工作力量,打通宣传工作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要提升工作水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加快推进文化立法,把《条例》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意识形态巡视巡察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的重要内容,推动宣传工作上新台阶。

我们要聚焦使命任务,推动我市宣传工作不断强起来。要以《条例》为指引,紧紧围绕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不懈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举旗帜,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聚民心,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推动全市上下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建党百年两大历史机遇,共同朝着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争先创优、追梦奔跑;要育新人,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心得6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原则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宣传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条例》 强调宣传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好《条例》内容学习工作,学懂学深学透《条例》。同时宣传工作要抓牢抓实重点任务,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条例》的出台具有重要的意义,宣传思想工作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以刚性的法规制度为全党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指导和支持;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对我们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具有更为深远的指导意义。

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心得7

在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制定颁布《条例》,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条例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这一重要思想,立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努力方向,深刻阐明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既是理论升华又是实践指南,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

首先,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从这方面讲,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重要保障,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至关重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全面领导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论宣传篇12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通过宣传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唤起人民群众,使之集合在党的旗帜下,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的经常性任务。军队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党、国家和军队发展提供舆论支撑的重任。军队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认真贯彻提出的“走在前列”要求,深刻认识军队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以更高标准和要求,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一、强化担当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履行好职责使命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军队宣传理论工作者必须从这种高度认清自身的崇高责任,适应时展变化的新特点新挑战新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积极有为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在深化创新理论武装中强化政治自觉

国家和军队的发展,首先需要理论的创新发展,改革攻坚首先需要理论攻坚,因而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大有作为的时代。军队宣传理论工作者处有为之时,必须有更大的担当勇气,在推进理论创新发展上出更多成绩,有更多成果。强化政治自觉,首要的是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个看家本领,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辨得清方向、把得住定力、担得起职责,履行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舆论支撑的重任。

(二)在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中筑牢精神支柱

当今中国正在从大国走向强国关键期,处在深化改革攻坚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越是应对巨大挑战和困难,越是舆论生态错综复杂,越需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人们的思想,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也越是需要宣传理论工作者具有牢固的精神支柱,自觉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动摇,具有坚定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在各种矛盾问题面前不回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面前不退缩,敢于旗帜鲜明,敢于冲锋陷阵,更好地引导官兵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凝聚改革发展之力,熔铸兴军强军之魂,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在历史学习研究中把握正确方向

历史是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观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集体体现,具有很强的社会导向和教育作用[2]。正确的历史观可以极大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凝聚力,错误的历史观则会搞乱思想、瓦解人心。正如曾经指出“凡是要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现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用颠倒、歪曲和虚构的所谓历史真相,攻击、诋毁和丑化党史军史,其险恶用心是妄图挑起群众对党的不信任情绪,妄图搞垮我们的党和军队。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清醒与坚定。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对党和军队、民族的历史常怀崇敬、挚爱和敬畏之心,需要从党和军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和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政治定力。

二、强化大局意识,善于围绕和服务大局谋划开展工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对军队宣传理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做好军队宣传思想工作,就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紧紧围绕国家和军队大局,特别是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切实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传播好,把军队发展和当代官兵的主流展示好,把广大官兵心声反映好,充分发挥引导人、激励人的作用,凝聚起兴军强军、推进军队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一)善于立足大局思考研究问题

作为军队宣传理论工作者,必须关注全局,把握全局,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走向,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改革的主流,正确看待当前面临矛盾问题的本质,不被支流所支配,不被阴暗面所遮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才能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自己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看得更准,更好地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导向。

(二)善于围绕大局做好引导工作

自觉从大局谋划工作,尤其要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定宣传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把广大官兵积极性创造力引导到加快军队发展大局中来,引导到忠实履行使命、完成各项任务中来,坚决抵制排除各种干扰大局因素的影响。

(三)不断提高做好服务大局引导工作能力

深入研究把握新形势下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规律,树立时、度、效理念,强化时效意识、分寸意识和质量意识,善于抢占时机制高点、道义制高点、表达制高点,做到既正面传播又活泼生动,既有话语主动权又有话语吸引力,既把道理讲深讲透又让宣传入脑入心。

三、强化阵地意识,积极打好舆论斗争主动仗进攻仗

军人历来把坚守阵地作为崇高追求。在复杂多变的舆论斗争面前,军队宣传理论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阵地意识,充分发挥我军独特政治优势,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一)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教育,巩固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开展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军魂教育,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官兵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加强解疑释惑和情绪疏导,提高思想理论的吸引力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军情深刻变化,面对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一些官兵思想上有这样那样的困惑疑惑。关键在于宣传思想工作要见微知著,及时搞好舆情研判,掌握思想舆论动态,把握官兵的关注点和困惑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及时搞好引导,有效化解矛盾,不断提高官兵析事明理的能力。

(三)旗帜鲜明开展舆论斗争,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影响渗透

对各种社会思潮要加强预测分析,学会因势利导,兴利除弊,对不正确认识和诉求要及时化解,对错误思潮要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批驳,最大限度压缩负面消极舆论的生存空间,最大限度堵塞错误思潮的影响渗透渠道。特别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有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和担当,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增强主动出击能力,理直气壮地进行舆论斗争。对错误观点和混淆是非的舆论,要立场鲜明,敢于亮剑,决不回避矛盾,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决不给杂音噪音和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和生存空间。

四、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能力

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尤其面对舆论生态变化挑战和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正方向,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引擎,勇于突破陈旧观念束缚,打破思维定式惯性,摒弃不合时宜桎梏,在研究解决新问题中拓展新视野、探索新规律,打造网络信息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2.0升级版,增强时代感、说服力、感染力。

(一)推进理念创新

推进理念创新,重要的就是宣传理论要接地气,既要反映体现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宏大叙事,又要反映引导官兵发展进步的所思所求,解答好时代变化面临的课题、实践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官兵思想需要解答的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形成激发和汇聚正能量的强大正向“精神磁场”。宣传思想工作决不净是大话官话套话,也不能停留于简单重复,更不能自我欣赏、自我服务。

(二)推进内容创新

推进内容创新,就是与实现强军目标伟大实践紧密结合,适时提炼新经验,注入新内涵,丰富新成果,并构建适合当代官兵需求的话语体系,多用官兵听得懂的语言,把话说到官兵心坎上,系好连心结,当好贴心人,使内容真实可信,工作可亲可敬。

(三)推进方法手段创新

推进方法手段创新,就是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新特点,更新老手段,学会新手段,善用多手段,尤其要拓展正面宣传阵地,创新宣传理论传播方式,推进宣传理论的话语创新,多讲管用的短话,多讲淳朴的实话,多讲富有活力的新话,以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文风,增强宣传效果。军队宣传理论工作者,要下功夫克服网络时代的“本领恐慌”,深入研究网络传播规律,创造网民喜爱的表达方式,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成为运用现代传媒开展工作的行家里手。

新时论宣传篇13

中共青海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青海日报》将这次党代会宣传作为创新思路、推动重大主题宣传再上台阶的最佳舞台,从主题确立、方案策划、组织实施等多环节大胆创新,尝试全面提升党报宣传的“思想力、引导力、传播力、亲和力、影响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报宣传模式、宣传思路的转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凸显思想力

同志说过:“要政治家办报!”这是对党报工作的最高原则性要求,集中说明了政治性和思想性对党报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凸显思想力”就是要回应这一要求,以较高的站位,对大局、大势、大方向、大思路做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影响、引导舆论,直至主导舆论走向。

具体到这次党代会宣传中,会前宣传的主基调是改革发展的成就性宣传。成就性宣传的思想力,体现在对成就的全面掌握、准确认识,体现在对成就的规律性总结和重大意义的阐释。

《青海日报》以生态、民生、文化、四个发展、机遇意识、增强内驱力等为主题,组织了12篇特稿。稿件一改以往成就性宣传中常见的成绩罗列的综述式写法,而是从成绩背后总结规律性经验,提炼观点,统帅材料,从而把行业的、地区的、局部的成就与全省改革发展的观念背景、政策背景、精神背景等结合起来,让党报的重点报道立得住、叫得响。

会期临近时,《青海日报》以“我们这样走过”“立省之魂”“玉树奇迹、中国力量”“幸福之美”为主题,以“写在省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之际”为副题,连续刊发四篇署名“江源平”文章,充分反映青海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施政为民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反映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与成就;深入阐述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新青海精神在推动新青海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全面反映省委省政府面对巨大挑战,攻坚克难,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辉煌胜利;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一切工作从服务人民的宗旨出发,情系百姓,执政为民,着力改善民生,努力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四篇“江源平”文章立意高、内容实、写法新,既突出理论色彩,又注重客观实在,为党代会宣传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预热”,充分展示了党报宣传的思想力。

在会中宣传中,我们一如既往,紧紧抓住党代会报告这个主题,全面展示、集中解读。特稿、聚焦、关注等重点报道每天保持高密度刊出,对《报告》中所涉及的所有总结性、论断性、指导性观点和事实做多层次、多侧面的“热炒”,记者结合成就谈,代表结合地区、行业实际谈,百姓结合切身感受谈,形成了立体化的舆论强势。

抓住重要主题,把握重要时段,凸显核心内容,这样的做法真正展示出了党报的思想力水平。

体现引导力

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特别提出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新要求,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引导力是党报宣传工作的核心能力之一。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受众信息接触理念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必须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赢得信息传播主动权。

加强舆论引导要准确把握理论热点,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这次党代会宣传中。我们创新理论宣传的形式,在各类新闻体裁中,强化理性色彩,强化理论观点,淡化以往理论宣传中生硬说教的成分,效果良好。会前宣传的特稿、江源平文章中,寓理于事、寓理于情,从大量成就材料中提炼经验性观点,极具说服力。会议开幕和闭幕,我们除了常规的社论等典型言论外,分别刊发《写在会议开幕(闭幕)之际》的评述性文章,有情有理,有叙有议,与正统的理论宣传相得益彰。会中宣传的重点报道中,我们大量采用代表的言论,围绕相关主题有机组合,既展现了党代会生动活泼的代表风采,更营造了同心同德的理论氛围。

党报宣传要加强引导力,必须在策划上下工夫。我们坚持一个原则:新闻不能策划,但宣传必须策划,重大宣传更要重点策划。

在这次的党代会宣传策划中,我们除了紧盯内容外,在形式上也尝试了创新。《青海日报》推出了两套特刊,第一套特刊每期四个版,连出10期,全方位展示青海省自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刊加入了庄重大气的封面版和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图片尾版,内页中以“发展足迹”加上“百姓故事”的形式,展示全省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文化等多侧面的变化,两相对应,生动活泼,表现力极强,引导力充分展现。特刊刊出过程中,不少单位与我们联系,赞扬特刊说服力强,形式新颖,要求以同样的形式宣传本行业成就。其结果是,我们只好打破原有的十个特刊,增加一期内容,尽力满足读者要求。第二套特刊是会议期间的《党代会特刊》,每期两个版,涵盖整个会期。在前四版密集推出重点报道的情况下,我们把特刊设定为“面向基层党代表、面向少数民族党代表、面向建设第一线、面向会外群众”的属性,集纳代表发言,共议党代会报告宏观论点下的个性论题,反映会外群众关注、热议党代会的情况……有力地兼顾了会议宣传的全面性。

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做了大量好事、实事。为此,报社策划推出了特刊:“一切为了你的笑容更加灿烂——五年来省委省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图景”。特刊以三个版的篇幅,刊载了精心挑选的35件影响广泛、效果显著的实事,每件实事都配发了一个受益者的小故事。特刊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捧”。

好的策划,体现出的正是强大的舆论引导力。有了引导力,党报宣传就有了话语权,就能让人信服。这是我们在这次宣传战役中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强化传播力

党报传播力的大小,决定了其舆论引导能力的发挥。党报传播力的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包括报纸覆盖面,编采队伍建设,新型全媒体建设等,是长期努力的结果。但是在重大主题宣传中,传播力的强化也是可以“速成”的。短期内集中各要素,创新工作思路,完全可以做到阶段性地放大传播力,提高宣传的覆盖面。

在这次党代会宣传中,《青海日报》对党报的传播力建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前,正是一些敌对势力制造噪音杂音的“时机”,于是也成为我们迅速提升传播力的重要关口。为此,党报必须在这样的关口主动发声,甚至主动设置议题,抢先发声,占得先机。以避免就事论事,被迫回应的被动局面。做好这一点,是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强化党报传播力的重要内容。

这次党代会宣传中,《青海日报》从会议召开前近两个月开始,主动介入维稳宣传,从两个层面强化传播力。第一层面,围绕全省上下学习《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一文,高密度、大容量展开宣传攻势,有各族各界的反响,有干部群众的体会,有专家访谈,有专栏文章,更开设“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大家谈”专栏,以更高的站位回击负面杂音;第二层面,进入四月份以后,考虑到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有可能成为敌对势力炒作的目标。编委会认真分析研判,对应设置了宣传点,派出专题记者组赴玉树深入采访,在会议前和会议中推出了《漫步结古镇》系列通讯报道。以自信、轻松的风格,多层面主动反映玉树重建工作方方面面的细节。以求先发制人,堵截负面舆论。事实证明,效果是良好的。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加强预判,抢先发声,占领舆论宣传的制高点,这是强化党报传播力的重要内涵。下一步我们考虑,从报纸发行、队伍建设、宣传手段的丰富化等各个方面继续深入推进报纸传播力的建设,使其从“阶段性”走向“常规化”,为强化舆论引导力打好基础。

突出亲和力

随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精神贯彻到党报改革之中,也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在宣传中突出党报的亲和力也成为我们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

亲和力其实是党报与生俱来的品质。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报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与广大读者保持息息相关的血肉联系方面,显示了一种特有的亲和力。在今天改革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的新形势下,面对着分量越来越重的重大主题宣传,我们对突出党报宣传的亲和力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在作风建设上强化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实践中坚持把版面留给群众,把笔触伸向基层。

“涉深水者缚蛟龙”,深入生活历来是党报记者的法宝。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这种意识,培养这种作风。近两年来,《青海日报》的基层报道量不断加大,分量越来越重,仅基层联系点就建立了130多个。尤其是报社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下基层、搞研究、抓重点报道,成绩斐然,不少作品思想性、指导性、艺术性兼具,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为记者队伍作出了表率。在这次的党代会宣传中,我们从策划阶段就突出“眼睛向下”的原则,力争以鲜活的事例、生动的细节反映发展成就、诠释重大主题。

会前宣传中,《青海日报》开设了“一线传真”“我们的五年”“数字故事”“四区两带一线行”等专栏,从群众的视角,谈群众的感受,讲生活的变化,看发展的成就。尤其是“四区两带一线行”专栏,报社派出三路记者,从唐古拉山镇走到撒拉尔的故乡,从“千湖之县”玛多走到省城西宁,行程近4000千米,沿途访牧户、进农家,看循环经济,探人文景观,全方位展示青海的发展足迹。参加的记者热情高昂,一位50岁的老记者途中搬石开路受伤,仍坚持走完全程。大家一路采访一路发稿,发稿量从计划的30篇突破到60余篇。

会后宣传中,我们发扬这种长距离深入基层的采访方式,以“党代会精神在基层”为主题,以“三区”建设为主线,使得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的报道真正反映了基层实际。

在会中报道中,《青海日报》突出反映基层党代表的心声,结合他们的工作实际解读党代会报告的重大主题;突出反映广大群众关注党代会、热议党代会的内容,拓展会议本身宣传的外延。

凡此种种,让读者感受到了亲近感、紧密感、信任感,以党报宣传视角的变化突出了亲和力,增强了宣传效果。也使得原本严肃、重大的主题宣传变得生动、实际,更富有感染力。

提升影响力

决定党报宣传影响力的核心要素是宣传水平,是稿件质量。这包括党报宣传报道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水平,包括队伍作风建设水平,包括策划、组织、实施水平。在我们所认识的党报宣传的“五力”中,思想力、引导力、传播力、亲和力成为提升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这次党代会的宣传,对于党报提升影响力大家强化了一个认识:党报宣传的权威性赋予了党报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因此,重大主题宣传就成为党报展示和提升影响力的最佳舞台。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