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经研究发现,父母工作性质与学校支持、个人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父母工作类型、最高学历与资金不足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不显著。
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环境虽然趋于稳定,但仍存在大量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而选择放弃创业。为探索吉林省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本文将基于吉林省不同层次高校801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针对结论提出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恰当的数学变换,使新变量的主成分成为原变量的线性组合,并选取少数几个在变差总信息量中比例较大的主成分来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其逻辑是由繁化简的降维思想。

(二)研究假设

专业不仅在影响大学生就业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对创业也有较大影响。本文猜测理工类学生的思维模式会使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并且理工类专业包含学科涉及的知识面相对其他学科更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会更加冷静,因而提出假设H1。H1: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其他专业学生。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在专业领域足够自信,社会交际游刃有余的这类学生更容易产生创业意识,且创业意愿更强。反之,不会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且存在社交恐惧的这类学生不易选择创业,因而提出假设H2。H2:个人专业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与创新创业意愿正相关。生活环境是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创业或经商,学生更容易获取创业经验,萌生创业想法,创业意愿可能会更强[1]。父母如果从事稳定工作,对于创业持风险回避的态度,学生的创业可能性会大大下降,创业意愿不高,因而提出假设H3。H3:父母的工作性质和类型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正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硬件与软件支持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大创教育、资金融资、场地提供和技术支持。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硬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有助于促进良性竞争与形成创业意愿,因而提出假设H4[2]。H4:学校在大创的支持与创新创业意愿正相关。

(三)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本文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选取15个指标用于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以此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具体如表1所示。
(四)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检验统计量(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效度检验以判断是否适合主成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KMO值为0.618,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比较显著,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提取出7个主成分解释了全部方差的73.793%,已经足够描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由X11、X12组成主成分因子1,由X9、X10组成主成分因子2,由X7、X8组成主成分因子3,由X13、X14、X15组成主成分因子4,X6为主成分因子5,X1为主成分因子6,由X2、X4组成主成分因子7,即父母工作类型、父母工作性质、父母最高学历、学校支持、个人专业能力、资金不足、人际关系[3]。本文对吉林省不同层次5所高校的801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发放与回收,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对创新创业的了解与意愿、所在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情况,以及个人主观客观想法等,共计34个问题。调查对象的数据统计显示:在性别方面,男生占57.8%,女生占42.2%;在年级统计方面,大一学生占9.6%,大二学生占41.3,大三学生占39.6%,大四学生占9.5%;从专业分布来看,理工类学生占24.1%,经管类学生占60.2%,人文类学生占10.4%,其他类学生占5.2%。

二、实证结果分析与研究结论

(一)实证分析

1.专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影响因子分析

专业不仅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对创业也存在较大影响。本文从专业角度出发探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与各项创新创业影响因子的显著性,并将调查样本的专业分为4类,分别为理工类、经管类、人文类和其他类。根据SPSS20.0的检验结果,在所学专业方面,父母工作类型、父母工作性质、父母最高学历、学校支持,以及个人专业能力对吉林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而资金不足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不存在显著影响。详细结论如下。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来看,经管类学生创业意愿受父母工作性质和职业、学校支持的影响比其他类专业学生大。从专业角度分析,经管类学生对时事的观察与反应更加敏捷,更容易寻找创业、发挥才能的机会。在家庭影响和学校的支持下,经管类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另外,理工类学生创业意愿受学校支持的影响大于人文类学生的原因如下:理工类学生相比人文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反应速度更快,处理能力更强,思维方式更加敏捷,在学校支持下更容易激发创业意愿。

2.不同高校层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影响因子分析

不同高校环境会对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产生影响。为探究不同高校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显著关系,本文按照不同学校类型分将其具体归纳为五类:研究型高校、应用研究型高校Ⅰ、应用研究型高校Ⅱ、应用型高校Ⅰ、应用型高校Ⅱ。根据SPSS20.0检验结果,不同高校与父母工作类型、父母工作性质、父母最高学历、学校支持、个人专业能力,以及资金不足存在显著差异,与人际关系没有显著差异。详细结论如下。应用研究型高校Ⅱ的学生创业意愿受学校帮助的影响要小于研究型高校和应用研究型高校I,应用型高校I的学生创业意愿受学校帮助的影响比应用研究型高校I与应用研究型高校II更小。不同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存在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层次较高的学校对创业的教育和扶持都要优于相对层次较低的学校,因而,应用研究型高校的学生受学校帮助的影响要大于应用型高校的学生。但层次相同的高校,由于学校自身属性不同,学校学生创业意愿受学校帮助的影响同样会存在差异,这可能也是应用研究型高校Ⅰ的学生创业意愿受学校帮助的影响大于应用研究型高校Ⅱ的学生的原因。

(二)结论分析

SPSS20.0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七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工作类型、学校支持、个人专业能力、人际关系等因素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见表2)。

(三)研究假设结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经管类学生的创业意愿在4个类别中最显著,理工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弱于经管类学生,但强于人文类学生和其他类学生,因此,H1不成立。从专业角度分析,由于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同,经管类学生对时事的观察反应较理工类、人文类和其他类别的学生会更加敏捷,更容易发现创业、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个人专业能力与人际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当个人专业能力作为影响因子进行检验时,检验结果显著,表明个人专业能力越强,其创新创业意愿越强;人际关系能力越强时,与他人沟通、表达自我的过程会越顺畅,创业成功概率会更大,这类学生的创业意愿更加强烈,以上表明H2通过检验。父母类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父母工作性质与最高学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从专业角度分析,因父母学历较低,对创新创业概念理解不足,会使孩子产生模棱两可的态度;父母学历高,他们对于孩子是否创业的立场会更加鲜明。父母的工作类型是影响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若父母长期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综合来看,H3的部分假设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学校支持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学校支持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基本呈正相关。学校对创新创业相关比赛和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开展支持程度与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为正相关关系。当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相关活动越多,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越高,但因为学校的属性因素,会出现同层次理工类高校创业意愿强于其他高校学生的情况。由此可见,H4的部分假设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三、建议与启示

本文根据对吉林省5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探究大学生创业意愿,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与启示。

第一,学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大大影响着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走向,高校应主动优化大学生创业课程,将大创融入大学的创业体系当中,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

第二,高校应主动跟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经商、交际的能力。大学生应主动了解创业知识,积极参加大创比赛,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大力倡导下,大学生创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应顺应时代潮流并响应国家政策,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利益双收[4]。

第三,政府政策支持是大学生创业的保障。虽然大创已然发展一段时间,但仍有很多省份对大学生创业不够重视,政府应针对这些省份大力推广大学生创业,通过将传统的线下宣传与新兴的线上宣传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如可在官方平台投放大创知识、教育频道,以此激发更多学生产生创业意愿。政府应引导企业通过成为基金投资方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从而在缓解政府资金短缺的同时,加强企业与大学生的联系[5]。

参考文献

[1]蔡颖,赵宁.基于主成分回归方法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J].高教探索,2014(4):160-165.

[2]殷清,杨剑英.基于Logistics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2019(2):133-136.

[3]魏巍,李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6所高校402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2-79.

[4]朱洁琪,刘长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4):193-195.

[5]刘敏佳.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3):86-90.

作者:纪圣杰 姜涵钰 任玉霜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