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3篇

摘要:做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肩负管理小学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品质素养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职责。而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合力,为此,小学班主任应重视家校共育,从而保障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家庭生活中,均可以受到教育、指导的熏陶,促进日后的良好、健康发展。
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3篇

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1

多次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这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在班主任工作中,普遍都是班主任向小学生强调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言行举止、养成良好品质素养的必要性,但是,对于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却缺乏认识,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中听从班主任的管理与指导以后,在家庭生活中却并未有所贯彻,难以有效规范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也没有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的真正作用。班主任必须正视此现状,积极展开家校共育,通过强化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小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帮助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且为小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与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要点

首先,彼此需要保持相互尊重的良好态度。就小学班主任而言,必须要给予家长最基础的尊重,这是确保彼此之间可以顺畅、有效沟通合作的基础,不可强制要求家长完成自身所布置的各项任务。其次,通过家校共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将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放于首位,从而有效减少“家长配合班主任”等过于片面化的现象产生,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家长之间达成合作关系,双方必须要共同携手、共同努力,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保障小学生可以健康成长。再次,必须保障彼此之间高效率、高质量的沟通,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沟通的成效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这便需要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保持一致的目标,并且逐渐强化彼此之间的配合度以及默契度。最后,班主任必须要对家校共育的关系做出有效处理。由于班主任工作需要承担诸多个目标,往往会面对过大的压力,这便会给班主任以及家长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必须对效率以及责任做出充分考量,通过此,来对工作中的互助关系做出调整。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一直在影响着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从而造成家庭教育被忽略,绝大多数的班主任、家长都觉得家庭教育并非真正的教育。部分班主任甚至会认为家庭教育并不能向小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知识。但是,小学生一旦在学校中有错误的行为或表现,班主任便会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家庭教育,家长有责任。同时,类似错误的认知也存在于小学生的家长观念中,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进入学校,所有的教育及管理都应该交由学校、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来完成,家长无教育责任。这些错误的观念,极有可能导致小学生的教育及管理发生诸多问题。学校在小学生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往往造成家长难以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的学习、表现情况,只是对学校的安排一味听从,潜意识里受到学校教育的支配。此种错误的认知,将会导致家校共育出现地位不平等现象,也影响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导致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难以收获预期的效果。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单向化,内容视角片面,大部分内容以学生学习成绩,各科强弱情况为交流依据,缺乏学生综合素质、日常行为活动及兴趣爱好等的广泛交流,难以保证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学生成长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但家校合力教育的体现并不充分,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方式局限,难以做到面对面交流,大多以网络媒体的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有些对孩子学习情况不关注的家长选择忽视信息来源,无法实现沟通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小学班主任责任意识不强,与家长的沟通频率较低,沟通时间较短,并不能对学生学习问题做到有效改善,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依旧按部就班的开展学习活动。部分小学班主任以提升班级排名、获取绩效奖金作为教学主要目标,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大部分以学生基础教育为主要内容,重视学生智力教育,难以实现沟通的桥梁作用。

三、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加强班主任实施家校共育的思想意识针对家校共育,班主任要肩负起管理的责任,首先,从思想层面入手,对以往滞后或者是错误的思想做出积极转变,从而实现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持续提高,进而有效保障顺利实施家校共育工作。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班主任要以此为契机,让家长明白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将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而不是宽泛地扩大为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还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更好地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从学校层面来讲,在小学班主任的聘用环节,必须要严格管控,实现班主任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不管是管理风格方面,还是交流能力方面,都必须要同家校共育的各项要求相符。切实重视家校共育,保障相关工作有效落实,确保能够大幅度提高家校共育的质量与效率。

(二)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好了,可以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各项工作可以高效快捷地开展。如果沟通不好,家长必然会有抵触情绪,到时班主任的工作就不能正常地开展。而由于班主任和家长在扮演的角色、所站的立场以及对学生评价的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双方存在很多意见分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沟通之前必须先换位思考一下,切身体会一下家长的处境,然后找到最优的沟通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班主任必须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而将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共育强化,确保家长能够更加配合学校的工作,对小学生共同予以指导及教育,促使其即便离开学校,依然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及管理,树立起良好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班主任可以对现代工具加以运用,例如:QQ群、微信群等,从而与小学生的家长保持有效的联系,不仅向家长反馈小学生在校中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向家长分享教育资源。例如:在家长群中分享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学习资源中的做法,教育小学生在家庭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习惯。同时,班主任也可以自制有关教育的调查问卷,发放至微信群中,请家长根据小学生在家中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问卷,如孩子是否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否认真复习当日所学习的各学科知识、待人接物时是否有礼貌、日常生活中是否乐于助人等,从而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模式。通过此,来保障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家校之间的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以此来推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让家访常态化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表面上是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成长、学习的琐事,实质上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家校共育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家访达到家校合作共育的同时,也起到了解决家长教育问题的作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班主任结合家庭教育因素,明确学生动向,针对不同情况的小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时代,教育专家依然对家访持肯定态度。“新形势下我们依然要提倡家访。”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陶云说:“众所周知,老师理解学生是教好书的前提条件,而对学生的了解,不仅局限于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还包括学生的社会化表现。家庭最接近社会,如果要了解社会中的学生,就必须通过家访,家访依然是了解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动员令,并就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党的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所以,老师与学生家庭沟通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家访在家校共育的功能性,需要小学班主任及时做好沟通策略,从语言组织到行为观点不断进行强化,提升沟通的满意度,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丰富交流内容,实现沟通交流的多元化,有效发挥家访的作用。大量的实践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学生的发展就比较顺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善于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身心就会健康发展,学习成绩也会明显进步。家访时可以采取上门家访或者视频家访的形式进行,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最大化。比如,在家访中,我重视倾听家长对学生优点的诉说,孩子在家喜欢看书,做家务,与邻里小朋友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我都做详细记录,回校整理,在班会上公布,师生共享,互相激励,全体同学在享受中愉悦健康成长。

(四)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往往在幼儿园阶段举行比较多,而小学班主任普遍认为教学工作是重点,从而对亲子活动较为忽视,也没有发掘亲子活动的积极作用。而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定期组织亲子活动,是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效果的良好途径,可以促使小学生在校园内通过与家长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保障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尊重长辈”的宣传报竞赛活动,并邀请家长前往校园与小学生共同创作,小学生可以负责绘画、制作,家长在旁指导小学生可以填写哪些内容,如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候、不与长辈发生争执、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从而在丰富宣传报的同时,起到教育小学生的作用。此种家校共育方式,不仅能够增添班主任工作的趣味性,还能够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品质修养。

(五)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量大面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有所疏漏而导致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不畅。组建家长委员会可以构建家长和学校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对于促进家校沟通合作,推动家长正确理解和认识教育工作,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向同步合力,创设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六)布置家庭作业部分小学生的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对于班主任所举行的亲子活动无法参加,与小学生相处的时间也只限于周末。面对此种现象,想要家校共育顺利进行,使家长能够协助班主任对小学生展开良好的教育及管理工作,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中向小学生传授一些生活性,并且要求小学生在放学后在家中完成,在此过程中,配合家长的监督及参与,从而达成家校共育的目标。例如:在教育小学生要爱护环境的相关知识以后,班主任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保持家中的卫生,对脏乱之处及时清理,随后,在微信群中也向家长作业的内容与目标,请家长配合完成。如家长在一旁指导小学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整理杂乱的衣物、家中物品如何分类摆放等,且告知小学生保持家中卫生的必要性,激发其爱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班主任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从而彼此对小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真实表现有充分的了解,进而促使班主任、家长能够共同探讨,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共育,对学校、家庭中的教育及管理工作方式予以改进,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品质素养、规范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做出努力,培养出高品质、高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柏淑琴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学

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2

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导致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诸多的困境及障碍,班主任工作压力较大,管理时间和空间被压缩,无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承受着较重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不能全面落实好班主任管理工作。针对这一现实矛盾,小学班主任需要坚持多措并举以及与时俱进,加强对现代化班主任管理理论的深入分析及研究,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实现与家长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及共同支持配合。通过对不同沟通技巧的整合利用获取家长的认可及帮助,针对性调整管理思路,更好地体谅家长、理解家长,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家校合作的协同作用及优势。一、小学家校合作概述在全面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越来越关注家校合作,许多小学班主任根据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环境的具体变动,积极尝试现代化的家校合作方法,逐步丰富家校合作内容及形式,深入剖析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重要特征,更好地凸显家校合作的辅助作用。从微观的视角来看,小学阶段的家校合作离不开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双向交流及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越来越丰富,QQ、问卷星、邮件、钉钉和微信等新媒体应用程序成为双方沟通的重要桥梁,教育主体的沟通方式更加便利,沟通效果提升较快。班主任会主动利用线上线下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及时与家长共享基本学情,有效分析学生的在校表现,获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凸显家校合作的优势。另外,在线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合作质量较高,涉及小学生教育管理的多个层面,教师会根据家校合作的具体进程以及重要目标,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思维和认知,避免家长过于被动和消极。结合家校合作的具体条件定期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维护家长的参与权以及知情权,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家长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品德教育、健康情况、学习情况以及饮食情况。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坚持理论学习的基础地位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获得了更多的契机和支持,班主任需要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加强对不同沟通技巧的分析及研究,针对性了解不同的沟通技巧,实现对症下药。

1.夯实理论基础在学习理论时,班主任需要注重宏观把握以及微观调整,加强对家校合作基本概念的认知及理解,逐步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理论的分析及研究最为关键,有助于班主任以及家长深入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家校沟通以及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及时发现双方交流及沟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扫清各种合作障碍及合作困境。管理经验和综合素养较强的班主任会在终身学习意识的指导下,借助教育云平台以及互联网了解最新、最前沿的家校合作理论,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有效总结形式多样的家校合作实践对策及方法,以人际沟通、教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学习为基础,实现理论学习的有效互感及拓展延伸,确保自身具备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力。理论学习是第一步,直接关乎家校合作的程度以及水准,班主任需要在此前提下组织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家长共同商讨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以及工作对策。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教学合作,共育未来”的主题交流会,调动班主任的参与能动性,抓住师德建设的重点以及核心,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促使班主任主动学习与家校合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强化班主任对家校合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在参与主题活动时,班主任的能动性较足,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主动分享各自的家校合作经验,从关爱学生、养成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着手,在分享真实案例的过程中实现与他人的有效互动,积极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获得更多的启发,学会深刻反思自身的合作行为和教育行为,改良家校合作模式和策略。

2.在沟通中寻求突破班主任需要掌握不同的沟通技巧,加强对多种语言艺术的有效分析,利用心理学知识与家长实现顺畅交流及沟通。整个沟通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双方需要统一目标、统一行为,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为合作目标,与家长共同商讨养成教育和启蒙教育的具体方略。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前,教师需要始终保持理性的合作态度,扮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家长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基本看法以及了解情况,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真实诉求,实现积极交流和双向互动,综合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为学生管理工作做出共同努力。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班主任需要主动体谅家长、理解家长、尊重家长,了解家长的个性化诉求,尽量避免双方出现激烈矛盾,采取前置沟通的方式主动获取家长的信任和认可。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班主任会主动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在不同的沟通方法中寻求新的突破,进一步扫清双方沟通的各种矛盾及阻碍,提升家长的认同感以及参与感。例如,有的班主任会发现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存在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比较有限,个人的教育水平不够理想,最终导致学生的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越来越严重。在与这一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时,班主任需要寻求新的突破,从源头解决问题,了解学生出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根本原因。分析家长的各种行为偏差,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促膝长谈转变家长的偏差行为,使家长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缺位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进而主动留出时间和精力落实好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大部分的家长能够主动舒缓个人的不良情绪,学会与班主任进行良好沟通。

(二)坚持家校合作的基本导向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落实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时,班主任需要给予家长更多指导,确保家长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家庭教育,并积极落实好家庭教育工作,在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意识到自身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和影响。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比较浅显,对家庭教育技巧的理解不够深刻,难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教育背景,正确科学地分析家庭教育,缺乏家校合作的能动性和自信心。针对这一现实矛盾,小学班主任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坚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及原则,对家庭教育要求、目标、策略、手段等进行综合考量,辅助家长转变传统的思想认知,以现代化家庭教育思想的有效贯彻及落实为基础,积极实现与家长的交流,保障家长能够在现代化教育观的指导下,主动创新家庭教育方式,寻求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提升整个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班主任可以成立家委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将案例分析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确保家长能够更好地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抓住不同阶段以及多个教育时期的教育重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

(三)搭建双向交流平台家校合作形式非常多样,不同形式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各有优缺点。为了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家长和学校的互帮互助以及共同进步,班主任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积极搭建双方交流的平台及渠道,结合家校合作期间家长的综合表现进一步创新沟通形式。首先,班主任需要与学校管理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交流互动平台的有效开发,丰富平台功能,为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各科教师提供更多便利。班主任需要借助该平台综合了解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及沟通,分析学生的学业以及作业完成程度,做好评价工作和进度管理工作,与家长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明确后一阶段的教育方案以及管理对策。其次,班主任需要借助QQ、微信、钉钉等及时公布班级学情,与家长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确保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进度以及各种偏差行为,进而主动配合班主任的各项教育工作,开展课后指导活动。其中,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政策的有效宣传最为关键,家长能够在在线平台中主动反馈基本学情,自主反思家庭教育的不足,总结合作经验,给予班主任更多的指导以及辅助。班主任也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前的家庭教育行为,意识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偏差,调整日后管理方案以及教育对策,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全面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稳步发展。最后,小学班主任需要关注对班级管理工作特征的有效分析,逐步构建家校共育体,让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搭建学校、家长、学生、学科教师、班主任的沟通桥梁和纽带。家校共育比较复杂,班主任需要设置不同的模块,将家长寄语、档案袋、家校沟通、作业备份、班主任寄语相结合,综合全面系统地了解班务管理现状,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交流和沟通。敏锐了解学生的基本认知以及家长的合作态度,进而主动调整教育管理思路及方向。在整合利用家校共育体时,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对学生的恰当评价,让家长也能够主动投身其中,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双方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做好协调工作为了体现一定的协同作用,凸显凝聚育人的合理价值,学校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全面推进家校合作改革及创新,抓住家校合作的关键。小学班主任需要注重协调领导,明确自身的重要地位,加强与科任教师、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合作及沟通。首先,积极协调科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及联系,加强双方的互动和沟通。在日常家校合作以及管理班级时,班主任对自身协同领导地位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做好教育调解工作、宏观统筹工作以及理性分析工作,了解科任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主体地位以及综合能力,意识到家校合作中各个主体共同参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步打造育人共同体,在互相交流及合作的过程中高效完成育人工作。其次,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建立长效合作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协调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夯实双方交流与合作的感情基础,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分析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挫折,与学生促膝长谈,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及反思合作行为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再次,班主任需要与科任教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给予科任教师更多教学上的建议。了解自身的引导地位,分析教学合作期间各科教师的综合教育表现,确保自身能够与教师达成共识,统一行为、统一思想。例如,有的科任教师反映学生在上课时非常容易开小差,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上与他人说话、睡觉或者玩手机。班主任则需要结合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与学生共同分析了解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根源,调整相应的教育对策,整合多元化的改进措施。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与家长配合完成规范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最后,班主任需要与学校保持合作关系,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家校合作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及时交流家校合作信息。建立家委会,促进班风以及学风的有效建设,全面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在合作交流以及互换经验的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家校合作势在必行,这一教育模式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及创新。班主任需要注重多措并举,关注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交流,掌握恰当可行的沟通技巧,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发挥家校合作的育人作用和价值。

作者:张凤成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清水中心小学教师

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3

引言:

有关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培育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间找出合适的切入点。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中也要求了学生需要全方面、综合发展。新时期,人们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关注不断提升。在小学阶段,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其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能够良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因此班主任需要科学运用相关课程,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加以有效应用,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而帮助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小学阶段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尤其关注思想认知,小学生受其年龄与阅历的限制,思想、心理层面成熟度不高,判断是非的能力通常不足。同时,学生又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尤其现阶段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其信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行为与思想将会对小学生造成错误的示范与引导,严重者将会促使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开展正确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辨别事物的判断力,进而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任务。同时,德育课程已经在各阶段的学校教育活动中广泛开展。比如小学和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都是要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小学的德育在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正确三观确立的指明灯,让学生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它能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它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常识,知道自身行为的底线,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以及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在德育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多有说教色彩,而且比较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抵抗,并伴有严重的应考心理,导致德育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学校德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行为、政治上树立标准,规范他们的个体行为。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也忽视了学生不良习惯、抗击挫折、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在德育主题活动中,也会因为老师和学生执行能力等原因,多使得活动流于形式,师生都有很强的应付心理,达不到德育的目的。此外,在学校德育中还存在“少深层次挖掘、德育实践较少、教师专业素质差”等问题。所以,学校德育教学的效果亟须加强。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渗透途径

(一)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其在课堂中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学生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角色,以身作则,并注重相应的教学语言、行为规范等,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榜样。具体而言,班主任需要端正教学的态度,在课堂中应保持友善,对于相关知识、管理规则等讲解标准、细致、规范,同时还需拥有充沛的激情与活力,以阳光、正直的作风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正面的引导,以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培育学生对待知识、生活的负责态度,以认真、严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专注、细心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关心与鼓励,肯定其在学习中的付出与收获的成绩,消除学生因学习艰苦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教师通过耐心地指导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在教学评价中实施德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肯定,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投入程度,另一方面还可有效提升其自信心。因此,在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阶段性的教育后,根据相应的情况作出客观的教学评价。但在评价中需要注意其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德育知识,客观了解自身的能力与不足,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育,加强对于德育的培养。同时,存在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为敏感,较易因教师的批评、责备等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造成在后续的课堂中出现胆怯、自卑等现象。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以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后,应当次啊去适当的方式、科学友善的方法开展评价工作。如对于胆怯、羞涩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评价过程中给予鼓励与肯定,并提出一定的期望,促使学生能够增添自信心,敢于自我释放与展示。

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探究

(一)营造班级学习氛围班级内部的学习氛围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在班级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通过和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沟通后,了解到他们对学习德育知识不感兴趣的原因是觉得所学的内容离实际生活太过于遥远,学习了也没有太大的用处,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难以找到好的学习方式,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成绩。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建立不同的兴趣小组,每种兴趣小组可以自主设计宣传海报,吸引学生加入小组中,同种兴趣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跟相互之间的交流中,能够帮助小组成员提高学习成绩。通过此种形势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同时还可以带动和帮助存在生活或学习问题的学生感受别样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自我价值感。此外,有些学生性格偏于内向,在班级的日常表现也是比较沉默,即便他们对于一些问题拥有自身的主观看法与认知,但也并不愿意直接表达出来。此类型学生在德育学习意识方面容易存在不足,也较难在班级中获取浓厚的自我价值感。对此,班主任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在实际的班级德育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全员参与到学习的兴趣中,激励内向的学生也参与到学习的激情中去,鼓励学习困难的同学多向老师请教,不能让学生的问题因为得不到解答而产生失落感。

(二)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在班级的德育教育中,除了以名次、分数、表扬等方式促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外,还可借助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度等,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而能够实现优等生、学困生之间的搭配,各个竞赛小组之间避免出现差距较大的现象。通过在小组间开展学习竞赛,并将个人成绩纳入至小组成绩中,促使每个组内的个人能够以小组整体的胜利为目标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此外,班主任可以在小组的内部实行以优带差,优优相促的制度,在竞赛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将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学习完成状况等作为考核竞争标准,进而综合衡量学生的德育水平与实际状况,并促使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育学习成效。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交往动机,其将会对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行为产生影响。一般认为,班级中的交往动机将会为学生带来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学生将会更乐意与兴趣相似的学生相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学生的交往动机也将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将会下降。对于德育任课教师而言,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通常较长,而任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短。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德育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帮助任课老师树立威严,促进学生与任课老师形成和谐、深厚的友谊与信任,从而能够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此外,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观点,从而展现自身的德育能力与水平。教师应当善于借助言语的力量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德育素养,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即便有些学生不够好,或者差强人意,也要表扬其善于动脑,勇于表达自我的精神,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其在表达自我的时候,更应该给予鼓励,促使其能够提升自我。只有师生互动,班主任才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德育状况,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提升学生学习德育的自信心与热情,逐步的开放自我、展示自我,从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四)引导学生追求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表现目标是个体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学习目标指的是学生内心深处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处理事务时能够更加完善,进而产生了相对应的学习动机;而表现目标则是指,学生希望他人觉得自身优秀,而并不希望他人觉得无用;追求学习目标的学生,不仅体现在追求学业的成功还表现在追求自我成长。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失败了,也会在失败中寻找根源,总结学习,从而锻炼自身的能力,这种类型的学生所拥有的德育追求心理通常较强;追求表现目标的学生,通常并不会特别在意成功、失败所造成的结果,其更为关注成功、失败给所带给他人的影响,此种类型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则较低,在德育学习中如果达到了相应的预期目标,就非常容易产生满足感、懈怠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厌恶学习。对此,班主任应当客观、正确地引导学生区分成就感等相关内容,避免学生自身产生虚荣心、功利心,从而能够教育学生正确的追求德育课程学习目标,并将自身的成长设定为个人发展的首要目标。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在班级德育教育管理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个人也应当避免班级管理功利化,并不能仅简单的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竞赛成果,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等。在班级管理当中,虽然有着一定的升学压力,但是教师还是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双重教育。对于小学班级的德育教育,可以分阶段进行教育,对于低学段的新生,要让学生认识到树立长远理想的重要意义,对于中学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懈怠的现象,对此可以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有些解决学生的懈怠心理;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态问题,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减轻压力。

(五)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德育教育触及心灵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该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应当科学判断与识别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需要,并能够根据德育教育的目标、任务、理念、方式等有效实施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当下社会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有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相对舒适、家庭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又或是过于溺爱孩子而导致学生心性较为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面对此种情形,班主任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鼓励学生朝着思想道德良好、性格品质优秀、行为习惯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应当及时与家长沟通,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互动,够促使家长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态度配合班主任做好德育教学中的各项工作。教师可以重点强调家长应当在家庭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因为这些要素能够反馈给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此外,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当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出正确的引导与正向的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进而促使德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五、总结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应当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水平,还应当对学生的素质、思想道德等及时关注。德育教学作为一项极为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班主任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逐步贯穿、渗透,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同时,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也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德育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设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进而升华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拥有积极自我价值的人才,为国家、民族振兴与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冲.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与目标新定位探究[J].智库时代,2019(24):102-103+145.

[2]陈云.让优秀者更优秀,平凡者不平凡——如何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19(08):75-76.

[3]李玉强,潘昌伟,马晓君.基于传统文化德育功能下的立德树人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4):96-99.

[4]郑阿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班级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21(21):82-83.

[5]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192.

[6]史红艳.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2(5).

[7]吴小霞.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孙昕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