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服可行性报告实用13篇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1

由于交换机告警故障信息的原始报告类型和定义复杂,不同交换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差异较大,甚至是同一种交换机机型,不同软件版本的告警原始报告也有差异,传统网管系统为了准确分析和处理各种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在网管接口机上开发多个告警分析处理模块,分别处理一种特定的交换机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告警分析处理模块的功能包括:实时接收告警原始报告;提取告警原始报告中的告警时间、告警交换局、告警关键字、告警内容等信息;把处理后的告警信息保存在数据库;同时通过Socket连接发送到前台工作站。

这种方式使系统具有结构清晰、数据结构简单、开发过程简单的优点。但是对于新增机型和新版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只要告警原始报告的格式发生变化,程序员必须对告警分析处理模块进行相应的程序修改。完全依赖程序员对交换机告警原始报告进行分析,归类,再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对于缺乏交换机专业知识的程序员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系统开发中,告警故障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单元采用全新的设计方案,使系统具有处理所有交换机告警故障信息而不用依赖程序员修改程序的高灵活性。这种全新的设计方案可以处理所有交换机的告警报告,网管用户只需通过前台工作站自行定义告警信息的提取方法,添加、修改或删除系统数据库的相关设置,就能完成新型交换机或者新版交换机的网管接入,而不再依赖程序员修改告警分析处理模块程序来实现。

2 告警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的高实时性设计

如何保证告警故障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的高实时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总体性能。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该问题。

2.1所有只能提供串换机设备的端口首先都通过IOLAN进行协议转换,将RS232转换为TCP/IP方式再通过网络交换机接入到拆包服务器,提供网口方式的交换机直接通过网络交换机接入到拆包服务器进行拆包处理,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大数据流的快速传输。

2.2采用快速、稳定的TCP/IP网络。拆包服务器处理告警信息后必须通过TCP/IP网络把告警信息送到前台工作站,拆包服务器和网管监控室(24小时有专人值班)的计算机设备采用性能较高的3COM 100M网片,并且把所有拆包服务器与网管监控室的前台工作站接入同一个CI SCO 100M网络交换机上,提高网络传输速率,缩短告警信息在TCP/IP网络上的传输时延。

2.3提高拆包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使拆包服务器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提高告警信息的处理速度。拆包服务器采用HPLH3000Pc服务器,2G双核CPU,高速SCSI硬盘,内存2G。

2.4拆包服务器的系统拆包模块在处理告警小报告时,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线程专门负责把重要告警信息通过SOCKET连接发送到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产生告警;另一个线程专门负责把告警信息录入告警数据库中。两个线程并行运作,不通过数据库提供告警信息,避免了由于数据库故障而丢失告警信息的危险和录入、查询告警数据库而产生的时延。新网管系统通过SOCKET实时连接到交换机告警端口,并发送一定的连接信息保持端口的长时间连接,如果发现端口中断(由于网络原因,或交换机重新启动原因),接收程序立即(1分钟内)对这个端口进行重连,重连三次(次数和重连开始时间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由用户设置)。重连三次如果发现这个端口还没有连接上,系统进入等待状态,等待下次重新连接(如三分钟后),这样循环尝试,直到连接正常。同时将接收程序所有与端口有关的动作记录到日志中,必要时可以查看接收程序的运行情况。

2.5拆包服务器采用热备份的机制,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告警信息的大量丢失。系统设有专门拆包服务器健康侦察进程,如发现有拆包服务器停止工作时间达到设定时间,该拆包服务器上连接的交换机将自动接人事先在数据库中设定的单台或多台备用拆包服务器,由备用拆包服务器负责故障拆包服务器所接入交换机的信息处理,直到故障拆包服务器恢复为止。

2.6完善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语音告警功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把告警信息通知用户。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能够按照设定的告警等级和告警过滤条件,把过滤后的告警信息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产生语音告警,使重大故障的告警信息能够最快的送到网管中心。

3 系统报表的动态性设计

动态报表是指从数据库流水表中读取数据,用户不必修改报表程序,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定义报表,经过特定的运算产生个性化的图表,做到及时了解故障的发生,又能快捷、准确地对故障进行智能化分析,作为通信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系统由报表生成工具和报表使用工具两大模块实现动态报表功能。

4 系统的显示部分设计

对采集到的各类告警,系统实时地以声音和图形界面提供给维护人员。具体显示方式有告警监视总图和各种告警列表。用户可以自由决定某一类(根据告警类型、告警级别等)告警的到来是否需要声音指示。在以地图为背景的全局监视图中,显示全网所有交换局点的位置。

4.1显示多种告警源:设备告警、性能告警、网管系统自身告警,从各局点可方便浏览到该局点目前各级别告警的统计信息,并可切换到设备告警列表,同时设备告警列表自动以该局作为过滤条件以进一步查询该局点当前所有设备告警。

4.2系统收到告警发出相应级别的告警音,同时用相应告警级别的颜色进行直观的闪烁指示,用户可自定义告警级别、告警声音和告警颜色。活动告警得到确认后或者接收到对应告警的消除报告后,停止声音指示并转变为休眠告警。提供声音/闪烁开关控制功能。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2

信用报告电子化的实现方式

目前,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个人网银和企业网银等方式的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查询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的电子化操作,二信系统上线后,通过二信系统查询的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也可直接生成PDF格式,在系统层面已经具备电子化的条件。同时,通过前置系统已可实现征信查询业务受理、办理、收费到开具发票的电子化操作,只要实现信用报告文件从人民银行业务网到互联网的安全传输,即可实现征信查询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增加信用报告中转服务器实现信用报告电子化,将可大幅降低征信业务查询成本由于征信系统运行于人民银行业务网,而社会公众下载信用报告需要在互联网操作,因此需要增加信用报告中转服务器,用于实时接收征信系统生成的信用报告、生成下载链接,并通过多种接口程序将信用报告电子版链接发送到客户手机短信和经过认证的手机App。接入中转服务器的手机App可由征信中心开发专用程序,也可与银联云闪付、各银行的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APP进行深度整合,以扩大受众范围。下载链接应有下载时效限制,在一定时间后链接失效,并自动删除服务器缓存的信用报告。由于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涉及网络安全性问题,应通过技术手段对服务器访问业务网和互联网所需的各项权限进行最小化控制,确保征信系统数据和客户数据安全。

增加信用报告验证服务器

为确保信用报告电子版文件不被篡改,应增加信用报告验证服务器,辅以信用报告真实性验证系统,以网页版形式提供服务。在验证系统数据库中记录系统生成的信用报告原始文件的MD5校验码、信用报告所有人姓名和信用报告编号,信用报告的最终使用人通过在网站输入信用报告编号来获取该信用报告的MD5校验码和信用报告所有人的姓名或企业名称(应脱敏显示),同时使用公开的MD5校验程序对信用报告文件进行校验,通过比对MD5校验码是否一致来确定信用报告文件是否被篡改。落实线上授权的认证机制在通过人工柜台查询信用报告的流程中,个人和企业的授权是必要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应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定信用报告是由申请人本人进行下载,防范信息泄露风险。企业查询可在前置系统引入电子营业执照验证功能,由企业法定代表人通过电子营业执照App授权企业经办人办理业务;个人查询可依托“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由征信中心统一接入平台,在充分保障申请人隐私数据安全的同时,对客户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并实时将核查结果返回征信系统。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3

事故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监督所:

为建立健全我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临汾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临汾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

临汾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试行)

1 总则

1.1 工作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食〔20__〕10号)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即:特大食物中毒事件为一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为二级、严重食物中毒事件为三级,较严重食物中毒事件为四级。

(一)特大食物中毒事件(Ⅰ级):一次事件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300人以上的,或者以食品为载体的恐怖事件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

(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Ⅱ级):一次事件造成3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或者100人以上300人以下中毒的;

(三)严重食物中毒事件(Ⅲ级):一次事件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或者学校、地区性食物中毒事件或发生在重要活动期间;

(四)较严重食物中毒事件(Ⅳ级):一次事故造成50人以下中毒,但无人员死亡的。

1.4 适用范围

在餐饮服务消费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适用本预案。

1.5 工作原则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对可能引发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按事故分级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2 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2.1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处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实施统一指挥、监督管理。

2.2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局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餐饮服务许可科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指导、协调全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职责是:

2.2.1 研究并建立餐饮服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系统和保障体系;

2.2.2 研究解决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确保事故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

2.2.3 负责指挥全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应急工作,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并负责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及有关部门报告。

2.3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负责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工作职责是:

2.3.1 负责制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工作程序;

2.3.2 负责全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上报工作;

2.3.3 协助应急指挥部组织应急方案的实施,提出应急处理建议和措施;

2.3.4 协调解决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具体问题。

2.4 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并制定本行政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具体负责本辖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测、调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3 预警与控制

3.1 全市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系统,并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制定和落实预防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制,加强对辖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和突发事故苗头。

3.2 餐饮服务单位要牢固树立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完善本单位食品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本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并将情况记录在案。

3.3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加强直接监管的市区特大型、大型餐馆(经营面积在500平米以上),临汾经济技术 开发区餐饮单位,市属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依法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事故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并负责有关资料的整理和情况的综合汇报。

3.4 各县(市、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辖区内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定期检查餐饮服务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查验进货、索证索票等情况。

3.5 全市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对实施重点监控的单位及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及时将相关信息通告有关部门和地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 事故报告

4.1 报告范围:

4.1.1 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4.1.2 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4.2 报告制度:

4.2.1 全市各餐饮服务单位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4.2.2 事故发生地县(市、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的2小时内报告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的2小时内,应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4.2.3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涉及范围、食物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可能原因、拟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和报告时间等。

4.2.4 报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形式可以采取电话、传真、纸质或电子文档的形式(电话报告后应以书面文字形式补报)。

4.2.5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

5 应急响应

5.1 Ⅰ、Ⅱ级应急响应分别由国家或省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其中,重大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与处置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地组织救援,并及时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事故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5.2 Ⅲ、Ⅳ级应急响应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确认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按规定将事故发生发展及事态控制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5.3 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5.4 响应终结

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部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6 工作程序

6.1 对属于本预案规定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情形之一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指挥部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程序。

6.2 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并立即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民政府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6.3 接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详细了解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情况,确定采取控制危害扩大的措施并对现象场进行控制:

6.3.1 查封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立即通知市疾控中心赴现场采样,做下一步检验分析,以确定最终结果。

6.3.2 调查取证时,询问对象应遵循受害人,其次旁证人,再为当事人的顺序作好详细的《调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并要求被询问人过目后签名。

6.3.3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完成调查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各方面证据或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提出一个初步意见,结论性意见需依据检测机构的检验报告,进行最后确证。

6.3.4 依法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 责任追究

7.1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按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隐瞒、缓报、谎报的对其主要领导人及其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7.2 未按本预案的规定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监测职责的,或者未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发事故采取控制措施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本预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卫生安全。

食源性疾患:亦称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4

2008年的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主题是:从电子政务到政务整体治理。对于“政务整体治理(Connected Governance)”,报告做了如下解释:政务整体治理是指政府应该如何管理其后台的办公程序,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并提高服务水平。

报告的重点在于为政府工作和电子政务评估工作提供新的评估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为政府工作流程提供参考规范,提高政府办公系统的效率,提高公共服务事业能力。报告从电子政务状况和公民参与程度两个方面对联合国192个成员国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理念主流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报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电子政务的潜力和公共部门改革事业之间的关系”。报告希望这样能使各个国家在电子政务事业发展问题上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明朗,并且为世界联合政务决策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该报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的调查情况;第二部分着眼于如何使“政务整体治理”成为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的实施重点;第三部分为报告的两个附件,其中附件一主要是2008年电子政务报告所对应的数据表,以提供数据支撑;附件二包括了2008年电子政务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

一、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调查内容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的内容中将“政务整体治理”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报告首先阐述了该问题的重要性,随后又根据近期调查结果说明了政务整体治理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报告对2008年电子政务准备工作进行了评估,该举动主要是为其192个成员政府对于信息与通讯技术所提的申请要求进行服务支撑。评估报告强调: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使公民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使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使公民获得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可以看出,报告所体现的精神是:公民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紧接着就进入了报告的主体部分,即各个地区在电子政务准备度的调查情况。在该部分的最后是网络措施的评估,网络措施评估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如何提供电子政务政策方案、应用措施和工具来满足公民对电子信息、电子服务和电子应用工具需求的增加。该部分还包括对各个国家政府网站的内容进行衡量,例如:健康、教育、福利、劳动和财政等。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朝着电子政务方向迈进。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综合性的政务基础背景来做后台支撑,那么要具体实现电子政务是很困难的。报告指出,作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组织的基本结构框架最为重要,除此之外的辅助元素还包括适当的政策、政府的执行力、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的服务能力得以体现。而根据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实现这些基础的进程是缓慢的。目前,只有少数政府在上述一些方面做了必要性的资金投入来促使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更加具有综合性与完整性。

报告根据电子政务准备情况的不同,将世界划分为5个不同的区域。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地区在电子政务事业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其余4个地区是美国、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报告数据显示,亚洲和大洋洲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基本差别不大,两者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甚微,而非洲却相对落后较多。在2008年的报告中,瑞典超过了美国跃居第一位,丹麦和挪威位居第二和第三。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在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位居前三位的均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随后的第四名才是美国。在2008年的电子政务排名单上,前35个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70%,亚洲国家占了20%。欧洲各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基础设施与连通性上进行明智的和理智的投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2008年的报告中,排名前35位的国家或地区中,非洲国家、加勒比海地区、美洲中部、亚洲中部、美洲南部和亚洲南部地区并没有出现。

在网络共享资源索引使用方面,从报告中可以得出以下信息:根据公民公约,在政府网络共享索引资源利用方面,相关数据发生了变化。例如,与2005年179个电子政务网络化国家的数量相比,2008年的总数上升到了189个国家。在这些国家中,美国在网络共享索引中使用率最高。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拥有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咨询服务力量,这可以使得美国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交互更加方便和顺畅。韩国政府在网络咨询评估方面紧跟美国而位列第二,丹麦与法国并列第三。报告强调,在连通性实施方面,一个健壮的网络基础平台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在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被调查的各国政府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仔细研究会发现,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移动设施方面的投资都比过去三年有了明显的、大幅度的增长。

二、关于现今联合国电子政务与政府工作的发展情况

首先,报告显示,由于近年来世界的快速发展,各国对政府职能有了新的需求,从而导致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公共部门重组的趋势。报告中认为这个现象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在不同的新兴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些人为企业、民众和社会创建了诸多的利益。这些政府的“客户”从一定程度上就会对政府提出更高的需求,例如:政府需要具有更高的服务效率和性能、政府需要具备正确合理的职责定义、政府需要具有一定的公众信任度,为此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应该及时更新。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尝试着改进自己的公共行政部门,使其更主动、高效、透明和更加以服务为导向。为了完成改革,各国政府正在对各自的组织结构、惯例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动员、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与财政资源来为公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报告强调,信息通讯技术的合理使用在公共部门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社会与经济的成长环境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二,信息全球化导致了全世界的快速变化,知识经济为企业和政府不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2008年的报告对知识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依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理念,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策略、计划编制、咨询和执行等业务的不可分割的核心。报告中的观点认为,影响知识管理策略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人员、方法和技术。与此同时,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政府只有良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因素,才能为组织的人员和结构打造合适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然而,与企业相比,政府部门在具体实践上相对落后一些。这个事实促使一些政府将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利用提到了政府议程上来。对于公民来说,政府对知识管理的适当引用也可以给其带来诸多切实利益,例如可以使公民获得更便捷的服务、获得更多的选择、获得多元化个和使纳税人所缴费用得到更好利用,等等。对于某些团体和组织来说,知识管理在政务中的应用,也可以促使提高组织效率和产生良性改革,从而提升组织的执行力。然而报告也指出,要想使上述的实际利益达到预期的效果,前提条件仍然是需要有综合性的政务基础背景来做支撑。所以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

知识管理的理念认为,组织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人员的知识。因此,2008年的调查主要从长远角度着眼于政府如何实施管理政府的后台整体办公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性政务的基础实体。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关注政府应如何实现最大限度节省费用的手段和改进服务方式的方法。其根本的目的是使联合国内部政府部门的工作得以改进。报告中提及的主要手段有:缩减财政费用和办理事务的时间,加强工作流程管理,加强不同政府机构部门之间的沟通,为政府部门与各个单位之间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制度与责任分配制度,以便提升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水平。

其三,人力资源相关问题在2008年的报告中也受到重视。报告强调,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积极和透明的工作氛围。这就意味着要选择和发展那些提倡信息共享理念的领导人员。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的知识共享,就需要对那些将信息输入系统并实现共享的工作人员进行切实的奖赏和激励。信息的共享发展必然会导致信息成本降低,而信息成本的降低对于新的公共部门的发展十分有利。报告提出,如果组织要发展,在鼓励信息共享的同时,就要鼓励组织成员形成集体化的价值观,所以也必须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造力和革新力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报告指出,创造力和革新力是一个组织中的长期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组织可以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定位,发现并且找出新途径来解决问题。因此,领导必须关注如何制定策略来促使员工尽可能地发挥创造力和革新力;同时,他们也必须通过共享最优方案来保证已经存在于组织中的策略和知识得到最好的利用。报告认为,对于一个组织,如果已经具备前面所说的条件,之后就可以关注知识管理中提及的另一个维度:用户关系管理(CRM),即:提高用户集中度并建立重点客户关系网。这样才可以使组织得到稳固的成长。例如: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改善创新性,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三、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主题――“电子政务”与“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

从“电子政务”到“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是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根据报告内容,“政务整体治理”的概念来源于政府希望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作为提高公共服务革新能力的途径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途径的战略举措。政务整体治理(或曰网络化政府)是围绕政府行为集中性问题所展开的,即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创造性因素来改进公共利益服务职能。2008年度报告提出,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政务整体治理的目的在于增进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从而使得市民与政府之间的咨询与交流得到巩固和促进,使政府的服务和职能达到更加有效的效果。报告强调,政务整体治理主要目标在于加强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深化发展和利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咨询服务业务。政务整体治理的潜在概念是使得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再利用和共享方面得以系统化。在政务整体治理框架内部,政府间的工作可以在各个政府机构之间垂直贯通,同时也可以在同级别部门之间水平开展。然而,从报告内容中不难看出,要实现上述几点,就要很好地理解如何使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与具体事物进行融合,只有这样,公共部门的改革才能得以实现。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同时指出:在制定全球电子政务趋势政策和设计国家发展轨道细节(包括如何使其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配合)方面,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政府连通性的电子政务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报告除了阐述了“政务整体治理”建设的概念和其重要意义以外,对于如何建设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进行了阐述分析。

首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8年电子政务报告中,对已有公共服务措施进行了规定:从传统性政府服务分配模型到综合措施模型的转变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政府为公民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但是,报告针对这个规定也指出蕴含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整体的后台政务系统来进行支撑,那么想要提高服务的价值是几乎不可能的。新措施强调,只有实现了政府连通性管理与流程结构上的业务流程再设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费用节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目前,世界上许多政府开始意识到,若没有综合性的政府后台系统,则不能使网络服务进行推广。然而,早期的电子政务的重点几乎都放在了发展网络服务上,今天,随着跨组织统一性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使得重点开始向建立和管理综合性和平等性的政务服务方向转移。报告指出这样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政策决议和之间协调的匮乏,使得政策遭到损坏,同时也使制度和政策的可信性大大降低。出于对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调查的目的,报告的第二部分分析阐述了从电子政务到连通性管治所面临的挑战。

其二,报告在第二部分的分析中也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给政府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知识管理对政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以正确的形式为正确的人提供策略。前文提到了知识管理的根本理念:最有价值的资源是组织人员的知识,即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人员之间知识的共享和管理。但目前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公共组织已经形成了很多传统的运行模式,例如SILO模式。SILO在知识管理中就是自我封闭式的组织单元,就是说与其他组织或者单位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沟通来往。类似这样的情况对于政务整体治理工作的开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障碍。所以要实现“政务整体治理”这一发展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其三,为了实现政务整体治理,联合国推出了3点电子政务措施,一方面可以使电子政务的重点集中明确,另一方面可以使从事电子政务的公共部门明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这三点措施如下:

⑴基础性措施:在公共部门与社会范围各自内部建立可靠的、强大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以满足民用、商用和其他特定授权使用的需求。

⑵综合性措施:使基础建设产生杠杆作用的效果,从而使信息得到更好的共享,通过更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服务建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模式。

⑶革新性措施:始终追求服务创新,使电子政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更加广泛的网络在政府内部使民主化得以深入发展。

对于以上3点措施,报告做了如下解释: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地围绕着传统政务模式的各个层面进行探究,其目的是希望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寻求一个清晰的方向。从基础性建设到综合性建设,再到革新性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务整体治理这个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公共部门的革新应该从政府内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社会各个层面对治理所产生的效果的适应能力也应该从外部起到辅助推动作用。报告认为,综合性措施的实施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不断升级的基础措施,只有实现综合性措施,才能使公共服务更加现代化,使公民得到更加全面的服务。报告指出,促使综合性措施形成的方法要在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这些方法包括:节省费用,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服务改革,提高中央控制能力、决策制定能力和资源分配能力等等。在革新性措施方面,报告中提出的革新方法很清晰,明确的利益相关性和范围的界定使得综合性后台办公职能的成功建立成为可能。

由于综合性后台办公系统对于“电子政务”和“政务整体治理”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报告对于该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报告中所阐述的主要综合性后台办公服务包括:内部服务模式、战略合作伙伴模式和完全外部采办模式。这几个模式在资源(包括技术、财政和人员)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着冲突。在不考虑服务模式的前提下,报告也将后台办公模式分成3种:单一职能综合模式、交叉职能综合模式和从后台到前台的综合模式。其复杂性的级别根据职能难度的数量级的增加而递增,也随着所对应的组织的不同而改变。报告认为后台综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员、步骤流程和所需技术。报告特别指出,电子政务的成功与失败很少取决于技术,而更多地取决于人员因素。报告中所列出的人员因素包括:公共服务文化改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的更新,工会事务和技术、管理和领导能力。

四、结语

根据2008年的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电子政务近年来已经在很多事情上重新调整了焦点,例如:如何使政府内部机构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如何提高公民的关注度并且与特殊客户建立关系,等等。结合报告中的内容,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在不久的将来,电子政务可以改进政府办事流程、降低政务成本、增强研究能力、提高档案与文件的保存能力。通过以上途径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可以促使政府朝着更精简、更具经济效益的方向进行变革;电子政务可以推动和促进不同级别政府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甚至可以在组织内部和不同级别部门之间发挥作用。此外,报告还强调了一点,若想使电子政务发挥其真正的力量来达到预期效果,重点不在于应用技术的使用上,而在于如何将技术应用在变革过程中,使技术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而发挥效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特别关注的。

依据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内容,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

⑴联合国的各国政府逐步开始意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且在必要的领域开始投入资金来支持其发展,这一点促使各国在电子政务发展评估指标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动。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指标数值后面所隐藏的趋势,研究其他国家的动态,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使我国的电子政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⑵不断变化的世界对于政府的职能产生着新的需求,各国政府机构都开始积极进行改革。报告中关于改革问题上,对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和人力资源问题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我们也应对新变化和新需求的来临做出快速而正确的反应,广泛吸取别国的改革经验,根据我国自身特点来进行调整。

⑶“电子政务”与“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是2008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主要核心,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和概念后面隐含的意义。我们应该正确学习和理解报告所说的建设“政务整体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仔细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解决措施。这样才可以将其更好地与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融合在一起,使我国电子政务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e-Government Survey 2008――From e-Government to Connected Governance. 2008

2.褚峻.关于电子政务评价标准化问题的探讨[J]. 电子政务,2008(6)

3.2007世界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态势与特点[J]. 信息化建设,2008(3)

4.师迅东.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07

5.陈果. 我国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交互发展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5

1.1充实完善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文献资源

科技报告没有篇幅的限制,可以全面、完整和翔实地记载科研活动中的任何过程和结果[3],其技术含量高、描述详尽、实效性强,是一种传承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重要文献。科技情报部门是科技文献的收藏服务机构,是公益性服务部门,科技文献的收藏加工服务是其基本的业务范畴。这些机构由于经费的限制,对国外文献多数是选择性购买,收藏一些急需的外文数据库或二次文献,部分单位曾连续收藏美国科技报告(NTIS),但收藏的国内科技文献一般都比较齐全。由于我国科技报告工作起步较晚,在国内科技报告的收藏上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报告的收藏量将会迅速增加,将快速丰富科技情报机构的文献资源水平,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报告资源的共建共享,整体提升科技情报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

1.2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查新水平

科技查新是科技情报机构的主要业务,查新关键是查全,没有查全就不可能确定是否新,科技文献资源收藏情况直接决定了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如果重要科技文献资源缺失,即使查新人员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科技报告是政府投入的计划项目科技成果的产出形式,科技报告是系统记载政府投入产生的科技成果的重要科技文献资源。在国外科技查新时,美国科技报告(NTIS)是查新机构必检的文献资源,如果没有检索美国科技报告(NTIS),该查新机构的能力将会受到质疑,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报告在科技查新中的重要作用。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国内科技报告资源长期缺失,影响了科技报告的说服力。现在我国开始系统地建设全国科技报告系统,为确保科技报告质量提供了资源保证。

1.3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科研能力

科技情报机构不仅是科技文献收藏服务机构,还是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科学研究任务,承担着国家、地方或部门的研究课题,每年都要撰写大量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以服务于科技创新为根本目标,科技报告详实记载了科技项目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3]。科技报告体现的是对科研成果的积累与传承,而这种持续的积累则形成了具有基础性与保障性的科技信息资源,这对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人员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使他们能够了解和借鉴别人的技术成果,可以提高后续研究的起点,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节省科研时间和经费,提升科研效率和科研投入效益[2]。科技报告将科研失败的过程、经验和教训进行记录和共享,可以为后续研发活动提供重要借鉴,帮助其他科技人员少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4]。随着科技情报机构对科技报告收藏和利用能力的提升,其科研水平、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能力将会越来越高。

1.4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评价水平

目前,有不少的科技情报机构承担着科技评估评价的职能,主要是为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和结题验收、科技奖励评定过程中对拟评价的项目提出真实性、创新性评价意见,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科技报告为科技项目的科技评价提供了基础性信息资源。(1)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通过科技报告的立项查重检索,避免了不同年度、不同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等项目的重复立项,减少财政资金浪费,近几年来,国家科技部及部分省份,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阶段委托科技情报机构进行科技报告立项查重工作,少部分项目由于与已有的科技报告相似度高而未能立项。另外,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科技情报机构科技评估评价部门,针对拟立项的申报项目进行科技报告检索分析对比,出具检索分析报告,对拟立项项目的先进性、创造性进行客观评价,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在科技项目检查验收阶段,对科技报告进行检索分析,用于监督检查科研进展和结果,实现对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创新性检验。如果通过科技报告的相似性检测,被检测项目与已有科技报告相似度高,则该项目将不能通过结题验收,因为该项目可能存在抄袭等学术造假的行为。另外,通过科技报告检索对比分析,可以为科技项目的先进性、创新性做出评价,为项目验收部门确定验收结论提供依据。(3)在科技评奖过程中,科技情报机构通过对已有科技报告的检索和研究对比,来分析判断科技项目完成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并提出评价意见,为科技奖励提供依据。

2保障措施

由于我国全面开展科技报告工作的时间还很短,以上提到的科技报告在科技情报机构的作用还不能充分显现,为了保障科技报告的作用在未来能更好地显现,我们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2.1做好科技报告的持续积累

科技文献的收藏强调连续性,只有科技文献的持续收藏才能使其有效发挥作用。这一点对于科技报告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由于收藏时间太短,科技报告在科技查新、科技项目立项查重、科技项目水平评价中的作用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科技情报机构一定要做好科技报告的持续收藏,如果有条件,可以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对以前的研发类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科技报告追溯,向前追溯5~10年,科技报告的作用就能很快显现出来。

2.2实现科技报告的完整收藏

2013年我国正式启动国家科技报告工作以来,尽管科技报告工作在国家、省两级科技管理系统全面展开,但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地市级科技报告工作进展缓慢,多数部门(行业)科技报告建设仍然处于停滞状态[5],使我国科技报告的完整收藏面临严重挑战。如果科技项目科技报告收藏不完整,科技报告在科技评价评估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下大力气,按照国办转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督促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特别是部门(行业)、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迅速启动科技报告工作,全国一盘棋,实现我国科技报告的完整收藏,使科技报告这种文献资源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得到充分显现。科技情报部门既承担着科技报告管理中心日常工作的职能,又是科技报告的收藏利用服务单位,有责任督促本部门(行业)的科技管理部门,启动并做好科技报告工作,将所有的开发类计划项目全部纳入科技报告收缴范围,将科技报告呈交模块嵌入本部门(行业)的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实现科技报告呈交的过程管理,确保科技报告的完整呈交。

2.3多角度全方位提高科技报告质量

科技报告是由科技人员编写,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6],覆盖科研全过程,内容详实、专深,附有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能如实、完整、及时地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7],科研工作者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4]。由于我国全面启动科技报告工作的时间不长,处于科技报告工作的初期,部分科技报告的质量不高,个别科技项目负责人对科技报告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对于撰写科技报告存在应付心理,这就造成很多科技报告中实质性研究内容严重不足,这样的科技报告将无法在科技项目评价、科研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使科技报告的作用充分显现,我们要加大对科研人员科技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单位审核的培训力度,从科技报告产生的源头控制科技报告的质量,并在科技报告审核环节严把质量关,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科技报告质量避免产生低水平的科技报告,同时营造撰写科技报告、重视科技报告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6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0日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日益受到尊重,对其的研究也成为热点,而事业单位这种以服务为目的的组织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并没有被重视。本文就立足公益性科研机构来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架构。

一、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履行社会责任必要性

事业单位是不同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的社会组织,它们一般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为国家机关和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一方面与政府机关不同,绝大多数没有行政权;另一方面与企业不同,不以盈利为目的。基本功能是以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实质上是公共服务机构,其服务由政府定价,政府对其实行必要的行政管制,由国家编制部门统一管理。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公立性和政府依附性,这决定了它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11万个事业单位,事业编制3,153万人,如此庞大的事业单位队伍,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事业单位并不多。从国际情况看,编制独立的报告是组织社会责任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有利于各利益相关方对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直观的评价。在当今社会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努力成为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单位,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单位自我的社会价值追求。事业单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也为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基本的服务与保障。

二、事业单位社会责任报告架构

公益性科研机构是以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技术和服务为主的科研机构,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进步,是政府协调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因此,此类事业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应该以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为中心,围绕保障相关者利益、节能环保和承担其他社会责任展开描述。本文以这一原则研究公益性科研机构社会责任报告架构。本研究认为,公益性科研机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报告基础部分:主要包括报告编制说明、领导致辞和单位简介等,是报告的引言部分,对报告内容做一些说明,并介绍单位基本情况。1、编制说明:主要包括时间范围、组织范围、报告数据与参考依据、报告主体和称谓说明等内容;2、领导致辞:主要包括领导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单位与社会责任关系的说明,并对单位年度社会责任工作做出总结;3、单位简介:主要包括介绍单位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或服务内容、单位规模、性质、使命、愿景、价值观等内容。

(二)报告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单位组织结构、责任管理、责任绩效。1、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图、表或文字的方式描述单位组织情况,成立社会责任小组的也可通过结构图的方式体现;2、责任管理:主要包括单位战略及管理体系建设、利益相关方的识别与参与等;3、责任绩效:主要披露单位在社会责任方面开展的实践活动,包括在服务、员工保障、节能环保、社区和谐等议题方面的理念、主要措施、主要成效和典型案例等。

(1)服务责任: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具有服务社会、非营利的特征,主要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研究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具有排他性及竞争性,这就要求它应履行服务责任。公益性科研机构可以从先进科技的研制开发和推广运用中体现对社会的负责态度和服务精神。因此,报告应披露单位的经济运行、参与的课题研究及科研成果、产品或服务通过的国际国内认证情况、因产品或服务不合法规要求而受到健康或安全影响情况等。

(2)员工保障: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负责任的单位的员工会以自己特有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在社会中产生辐射,逐步影响或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而员工为单位服务也希望从单位得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因此,报告应披露员工薪酬福利、休假权利、健康与安全保障、教育培训、职业发展平台、民主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3)节能环保:每个社会组织都有它办公、生产、生活的场所,这些活动场所构成社会环境的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一个社会存在,它的干净整洁或破旧脏乱不仅仅影响着本身,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报告要从优美的环境形象、优良的工作秩序和节能办公方面披露节能环保的责任。

(4)社区和谐:一个单位有许多应社会需要而尽责的义务,这种义务责任体现得如何,会很明显地反映该单位对社会的负责精神,比如防灾救灾、义务捐献、为社会服务、为公益活动出力等。因此,报告应积极披露在防灾救灾、慈善捐助和志愿者服务方面的内容。

(三)报告结尾部分:主要包括未来展望、社会评价和意见反馈等内容。1、未来展望:主要披露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在下一年度单位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工作目标和计划;2、社会评价:主要包括上级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单位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获得的重大荣誉及媒体对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给予的关注;3、意见反馈:主要是为关注单位发展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一个反馈渠道,以利于未来社会责任的履行及报告披露内容的修改完善。

三、结论

CSR报告作为沟通与交流平台,通过公开单位履行CSR的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履责情况,也有助于单位与利益相关方相互沟通共同推动单位履行CSR实践。针对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CSR报告的情况,本研究从基础信息、核心内容、报告结尾三部分提出事业单位CSR报告编制体系,为事业单位未来编制科学规范的CSR报告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连荣,张志忠,蔡运记.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及其改革目标[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3.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7

二、企业在投标时,使用企业信用报告,不再使用资信证明。企业信用报告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招标人应将企业信用报告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的依据,并将其列入评标办法。采用综合评标法评标的项目,其信用等级优劣情况要与评分相结合。

三、信用服务机构应坚持公平、独立原则,依据*省发改委(*省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省企业信用评价指导性标准》、《*省企业信用报告格式文本》等要求,按照规范程序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并出具企业信用报告。企业信用报告有效期为1年,有效期内企业信用报告可重复使用。

四、*省发改委(*省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中,择优认定一批有资格的信用服务机构开展招投标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五、*省发改委(*省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实施监督。接受投标人、招标人对企业信用报告的异议、投诉和举报,对违反《*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办法》、《*省信用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的信用服务机构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在招投标领域进行信用评价的资格,并在“信用*”网上公示。

六、省外投标企业可向属地或本省信用服务机构采购企业信用报告,但信用评价应采用*省发改委(*省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省企业信用评价指导性标准》和《*省企业信用报告格式文本》。

七、信用服务机构应将投标企业的企业信用报告送*省信用中心备案,信用等级信息在“信用*”网上公示。企业信用报告的收费标准应向物价部门备案。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撰写可行性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事宜,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服务内容与要求

1.1 基本原则:

乙方根据项目与行业性质,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技术、生产、管理、财务,以及产品或/和服务的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数据详实与分析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合作商/银行/政府部门提供考察依据,又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操作准则。

1.2 主要服务内容:乙方策划编写后形成以下规范的资料文件:

a.《项目执行总结》:精述项目重要内容; 含有甲(项目)方希望合作模式,融资方法,投资进入/退出机制等;

b.《项目可行性报告》 内容与格式:其格式内容按照以下二种情况之一

乙方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格式根据甲方及其投资合作方、融资贷款方或政府资助方要求的专用格式与内容撰写;在甲方未确定具体的投资合作方、融资贷款方或政府资助方时,可由乙方根据项目特性、行业性质及潜在投资合作或融资贷款方的要求拟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遵循国际惯例包含十个基本部分。

1.3 乙方提供项目财务规划的国际行业参比标准:

乙方提供项目财务规划的国际标准产业代码与参比系数,供投资合作商及银行考评项目赢利能力与财务健康状况。

二、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甲方应按要求向乙方提供可行性报告所需的基本数据资料(项目单位/实施场地/项目进展等)与各种资质证明复印件;余下行业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管理方案等由乙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整合-撰写;甲方须指定专人配合乙方编写可行性报告,双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资料传送与沟通。

三、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在乙方接到甲方提供的全部基础资料及首付款后,乙方需在_____个工作日内完可行性报告。若因可行性报告撰写过程中出现需双方协商的问题,经双方协议后,可行性报告可进行适当调整,交付时间也向后顺延。

四、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可行性报告撰写费: _____万_____千_____佰_____拾_____元_____整(rmb_____元),甲方须按照可行性报告撰制开始前支付100%的撰制服务费;合同签订后三个工作日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到公司帐户.汇入其它帐号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银行汇款:开户名:_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______

邮局汇款:地址:_______________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9

受托方(乙方):XXXXXXXXXX有限公司(公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撰写可行性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事宜,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服务内容与要求

1.1.基本原则:

乙方根据项目与行业性质,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技术、生产、管理、财务,以及产品或/和服务的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数据详实与分析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合作商/银行/政府部门提供考察依据,又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操作准则。

1.2.主要服务内容:乙方策划编写后形成以下规范的资料文件:

a.《项目执行总结》:精述项目重要内容;含有甲(项目)方希望合作模式,融资方法,投资进入/退出机制等;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格式:其格式内容按照以下二种情况之一

乙方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格式根据甲方及其投资合作方、融资贷款方或政府资助方要求的专用格式与内容撰写;在甲方未确定具体的投资合作方、融资贷款方或政府资助方时,可由乙方根据项目特性、行业性质及潜在投资合作或融资贷款方的要求拟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遵循国际惯例包含十个基本部分。

1.3.乙方提供项目财务规划的国际行业参比标准:

乙方提供项目财务规划的国际标准产业代码与参比系数,供投资合作商及银行考评项目赢利能力与财务健康状况。

二、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甲方应按要求向乙方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基本数据资料(项目单位/实施场地/项目进展等)与各种资质证明复印件;余下行业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管理方案等由乙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整合-撰写;甲方须指定专人配合乙方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双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资料传送与沟通。

三、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在乙方接到甲方提供的全部基础资料及首付款后,乙方需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若因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出现需双方协商的问题,经双方协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进行适当调整,交付时间也向后顺延。

四、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费:壹万零千零佰零拾零元整(RMB 10000元),甲方须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制开始前支付100%的撰制服务费;合同签订后三个工作日通过银行或现金汇款到公司帐户。汇入其它帐号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银行汇款:开户名:北京中企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银行白云支行

帐号:

现金汇款:开户名:蒲兴国开户行:建设银行账号:

五、保密事项

乙方承诺: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甲方商业秘密的内容,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能泄露给无任何投资合作意向的第三方;未经甲方同意,乙方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不留存甲方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文件与资料。

六、其它协议事项:

七、其他委托事项

为了充实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甲方除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数据与资料外,可委托乙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如:典型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策略与营销等),该费用不在上述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服务范围内,应由甲方另行承担,具体费用视甲方要求的调查内容与性质商定。

八、争议的解决

在执行本协议中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执,首先应由甲方和乙方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能解决,由北京市仲裁委员会根据该委仲裁程序仲裁。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10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28-0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愈发受到世人的关注。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公共部门,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实施,提供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公共资源使用绩效的绩效审计服务和鉴证服务。如何回应现代社会公众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审计绩效的关注,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面临的现实问题。绩效报告作为履行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审计机关也更加重视审计机关绩效报告的编制。

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已在我国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被明确提出。笔者通过对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框架进行比较,旨在为我国审计机关绩效报告的编制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一)英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英国审计署自2003年开始《年度报告》,绩效信息是年度报告的核心内容。

绩效报告主要由引言、审计长致辞、审计署简介、审计工作的五种类型、审计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治理与风险管理、资源报告、可持续性报告、财务影响等构成。

1.审计署简介。简要介绍审计署的职责和作用、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经费来源、组织架构、审计战略和目标、审计工作类型、组织规模、审计绩效。

2.审计工作类型。主要介绍审计机关的业务类型,如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洞察和调查、为国会决策提供支持、国际合作与交流。

3.审计绩效。着重阐述审计工作对节约公共资金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产生的积极影响、国会对审计鉴证报告的信任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审计机关在核心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审计机关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

4.人力资源管理。介绍审计署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情况、员工满意度、打造复合型审计组织的目标完成情况等。

5.组织治理与风险管理。阐述审计署的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情况。

6.资源报告。英国中央政府部门的年度财务报告通常称之为资源报告,主要由年度工作报告、会计主管责任声明、内部控制声明、财务报表及附注、审计报告五部分组成。

7.可持续报告。阐述审计署运营的可持续性等。

8.财务影响。包括审计署实现的财务效益、公共账目委员会的独立声明。

(二)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美国审计署自1986年开始,每年《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同时它也是一份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绩效报告主要由引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绩效信息、财务信息、监察长视角下审计署面临的挑战、附录等构成。

1.引言。主要包括审计长致辞,审计长和首席行政管理官、首席财务官对审计署绩效和财务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声明,审计组织的使命、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战略目标、绩效评价方法。

2.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简要介绍组织绩效与资源运用情况,包括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情况、组织面临的挑战、影响组织绩效的外部因素等。

3.绩效信息。本部分是绩效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组织实际绩效、下一年度绩效计划、项目绩效等内容。

4.财务信息。本部分详细阐述审计署的经费来源和运用情况,具体包括首席财务官致辞、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和附注及解释性信息、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咨询委员会的报告。

5.监察长视角下审计署面临的挑战。本部分内容为监察长认为审计署面临的挑战。

6.附录。本部分说明数据获取途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澳大利亚审计署自2001年开始编制和自身年度报告,绩效信息是年度报告的核心内容。

1.前言。审计长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重大问题与取得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

2.审计署简介。介绍审计署的作用和愿景、组织架构、绩效评价流程、关键绩效指标。

3.绩效报告。报告澳大利亚审计署两类审计项目的绩效:鉴证审计服务和绩效审计服务。

4.管理与受托责任。揭示澳大利亚审计署的治理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5.财务报表。披露澳大利亚审计署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有综合收益表、资产负债表、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构成。

6.附录。披露员工的统计信息、绩效报告摘要、审计长和高级别人员的公开声明、联系方式等。

二、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一)英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英国审计署制定的绩效指标体系涵盖了审计工作的六个方面。

1.公共资金的节约金额。该指标通过审计工作实际节约资金与目标节约资金的比较,判断审计绩效。

2.审计工作产生的积极变化。它以案例的形式评价审计工作对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测量指标有公共账目委员会建议接受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署提供的改进建议中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工作对财务管理和控制方法产生影响的百分比。

3.议会对审计署鉴证报告的信任度。审计署为国会检查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如帮助公共账目委员会调查避税与西海岸城际列车特许权竞争的情况。测量指标为议会查阅审计署鉴证报告情况。

4.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通过与高级别公务人员和审计委员会主席的独立访谈,获取他们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如帮助政府改进财务管理等。

5.审计署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它是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反馈,评价审计署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影响。例如:审计署提出改进地方政府校舍维修财务管理的建议、帮助卫生部快速有效地编制报表等。

6.审计署资源耗费的成本效益。它是评价审计机关自身的成本效益,测量指标为节约的总成本金额、审计一线与职能部门耗费的资源比。

(二)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美国审计署使用一套量化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这些绩效指标涉及审计结果指标、顾客满意度指标、人力资源管理指标和内部管理指标四个重要方面。

1.审计结果指标。它包括财务收益、非财务收益、以前建议采纳情况和有建议的报告比例。财务收益从定量角度衡量美国审计署业绩,具体计算方法是估计的收益减去执行成本。非财务收益从定性角度计量美国审计署绩效。以前建议采纳情况,考虑审计建议的采纳有个周期和过程,以4年前的年度审计建议已落实数量占原提出数量的比例表示。有建议的审计文书比例,以含一个及以上审计建议的审计文书占审计文书总数量的比例表示。

2.顾客满意度指标。它度量美国审计署对国会的服务质量,包括当年向国会提供证词数和审计文书的及时性两个方面指标。

3.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招募员工计划完成率和留任率。此外,员工维度的指标还包括在员工发展、对发挥自身才能、对领导能力、对组织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满意度指标。这些数据均通过对员工的问卷调查得到。

4.内部管理指标。内部行政管理服务为审计署履行职责提供支持,包括信息管理、房屋管理、知识服务、人力资本以及财务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和工作质量是测度内部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

(三)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澳大利亚审计署的绩效指标主要分为三类。

1.产出指标。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数量、其他类型鉴证报告数量、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报告审计数量;编制的绩效审计报告数量、出具的国防物资重大工程项目审阅报告数量、的良好实践指南数量、参加议会所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会议的次数或提交给他们的文书数量、年度开展审计项目的数量;参与促进公共部门审计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次数。

2.关键绩效指标。议会采用财务审计建议占全部财务审计建议的百分比、公共部门中认为审计署的产品和服务有价值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中认可绩效审计报告中建议的百分比、被调查的议员中认为审计署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改进公共部门管理的百分比。

3.成本效益指标。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的成本效益比、绩效审计的成本效益比。

三、评价和启示

纵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和绩效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存在以下特征。

1.战略规划与年度绩效计划起提纲挈领和具体指引的作用。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均介绍了审计机关使命、战略规划、年度绩效计划、组织结构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组织使命引领者组织目标的制定,战略规划对年度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年度绩效计划成为联接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报告的桥梁。

2.绩效报告将审计活动的结果作为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以投入产出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念占主导地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审计机关绩效报告中,处于应用的初始阶段,仍不成熟、不完善。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共部门活动的产出不能产生任何价值,结果或与公共资源的使用绩效和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紧密相连,才应是最重要的绩效指标。对审计活动结果的愈加重视,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绩效评价回归本质的表现。将审计活动的结果作为重点,是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相通之处。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审计署将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与审计建议采纳情况作为审计绩效的重要内容,美国审计署将审计活动产生的财务和非财务收益等作为审计绩效的重要指标。

3.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绩效报告的骨架。绩效指标体系对绩效测度进行明确化和具体化,是否拥有健全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否对审计绩效做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绩效指标体系应满足指标要素齐全适当、指标功能匹配、适应多方信息需要的要求,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进行解剖和分析,对照相应的绩效基准,对审计绩效进行综合评判。绩效指标在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的绩效报告中均被作为重要内容。

4.完备的绩效数据收集方式和流程是绩效报告的关键。绩效数据的收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收集统计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和决定绩效评价结果。要做到方法科学、流程合理有据、时间及时有效,并非易事。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在附录中,详细地说明了各个绩效指标数据的来源。例如,财务收益和非财务收益数据来源于业绩报告系统。该系统的业绩数据经由审计组填报、校对和核准后,审计政策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审阅后自动生成。带有审计建议的审计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库,该数据库每日更新;审计建议执行百分比数据来源于一是公开数据库,二是审计人员跟踪建议执行情况并更新的数据库。英国和澳大利亚仅在报告中说明了部分数据的获取方式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或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调查。

5.综合绩效报告是解除审计机关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文件。绩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已被引入到政府的公共部门。与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不同,政府只能靠全面披露政府绩效信息来解脱其公共受托责任。然而,绩效信息如何列报却一直存在争议。一是预算组织或研究者建议编制独立的绩效报告。美国政府财务官协会(GFOA)与全国州和地方预算顾问委员会(NACSLB)一致建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增加对绩效衡量的使用,而不仅是将其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二是财务会计组织或财务研究者,力主扩展财务报告范围,使其包含绩效信息。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在第1号概念公告中,将反映受托责任确定为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该机构还主张扩展财务报告的范围,使其包含服务努力和成就。我国学者李建发和张曾莲认为,建立政府绩效报告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各国审计机关的普遍做法是编制包含财务信息和绩效信息在内的综合绩效报告。无论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年度报告》,还是美国审计署的《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都将绩效信息与财务信息并重,进行综合绩效报告的编制。绩效信息意在解除审计组织对其所用可得资源、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实现目标进行报告的责任。财务信息重在解除审计组织当期活动遵守了有关公共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公共决策责任,以及未来运营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英国中央政府部门的年度财务报告通常称之为资源报告

[2] Insight and investigations,在2013年4月以前称之为绩效改进工作(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ork)

[3] 资料来源于美国审计署网站,美国审计署在1986-1998年《年度报告》,1999年开始《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11

现象学的口号是“面向实事本身”,但“实事”往往是被现实生活本身遮蔽的,只有悬置种种成见,通过现象还原,才能让实事本身呈现出来。用语言把现象记录下来,制作现象描述文本,再对文本进行分析,找出“实事本身”:从情境描述中提取有意味的结构和意义。简单说,这就是现象学描述分析方法。我们把它应用于星级酒店的服务管理,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描述与分析:服务部门对服务情境的描述呈现。服务质量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要看到服务现象。服务质量现象分析法的第一步,就是把服务现象呈现出来。可以通过三个现象描述来制作现象分析方法的文本:一是服务员的自我评价描述,每周一次,可以成为“服务周记”;二是领班或主管对自己及下属的工作描述,每月一次,可以成为“服务月历”;三是部门经理对员工的点评,每季一次,可以成为“服务季评”。在这三种描述中,虽然进行了一次解释,但这次解释本身就受制于描述者对现象的理解,具有服务过程的结构和意义,可以成为现象学文本。

2、职能部门对服务情境的再现分析。对呈现文本进行现象描述分析。在这里,因为服务情境是经验和产生经验的人的统一体,必须通过分析,把经验从情境里独立出来,这就需要非常专业的眼光,它是再现,是对呈现的深化,既有感性的想象,又有理性的判断。成果产出为三个分析报告,即“服务差距分析报告”、“服务绩效分析报告”“服务形象分析报告”。

3、酒店高层对服务情境的还原反思。酒店高层的现象描述分析不是现象学研究,重点不是从理论层面对现象进行解释,而是从技术层面对现象本身进行分析,目的是找出提高服务产品质量行之有效的具体途径。据此,酒店高层的现象描述分析,主要在“内在的惰性”、“员工的激励”和“工作的设计”三个方面。

二、星级酒店实施“现象学描述分析方法”的现实意义

酒店服务产品本质上是宾客参与服务表演的一种印象产品,它的生产过程是一次次实景演出,服务质量取决于服务情境对宾客的影响,服务情境的营造取决于有效领导和服务员的自我监控。因此,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服务表演、情境领导、高层监控的一体化结构和意义。

1、深化角色认知

根据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酒店服务团队是由不同角色组成的。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个人在团队中承担的角色意识。所以,现象描述除了为上一级的描述分析提供文本外,还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强化服务员的角色意识。由于情境化的现象描述可以带来认知愉悦,所以可起到丰富描述者的角色经验的作用。二是自我角色评价描述有工作档案的功能,可以提高角色表演自我监控的能力。三是自我角色评价描述与薪酬相联系,为员工的职业化开辟认知和实践的通道。

2、强化专业敏感

酒店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员工就要有专业能力和眼光。现象描述除了为上一级的描述分析提供文本外,还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深化员工对服务产品生产的理解力、判断力的专业敏感;二是提高督导、领导角色的鞭策力和领导力的专业敏感;三是可以增强服务情境下的各种角色互动的专业敏感。

3、实现产品建构

部门经理和职能部门中高层履行完成者角色。对服务过程中关键事件的现象描述分析,是他们对角色管理职责的履行。一直以来,对完成者角色在服务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导致职能部门中高层与服务情境隔离、服务结构断裂。通过承担对部门的现象描述文本的分析工作,酒店中高层与基层就建立了联系的渠道。通过现象描述分析法的应用,服务质量的管理过程,就成为服务表演的自我监控、服务情境的有效领导、高层监控的适时到位的一体化结构的动态运动过程,也就完成了服务质量的一体化建构。

三“、现象描述分析法”的运行机制

(一)现象学描述分析方法的文本准备

1、“服务周记”。一线服务员承担执行者IMP(Im-plementer)角色。他们务实可靠;有组织能力、实践经验;工作勤奋;有自我约束力。“服务周记”由服务员采用“自我评价描述”的方法来制作。关键是服务员要能区分“我”与“我扮演的角色”。重点描述在冲突故事中,宾客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其他人做了什么?我注意到了哪些异常?什么是最重要的元素?在服务情景中,描述者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的描述。对这些细节的捕捉和描述就使描述具有了现象学文本的价值。为防止不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描述发生,自我评价描述完成后,要在周会上宣读,吸收同事的修改或补充意见,领班或主管签字认可后,描述者留存一份,部门一份,上交人事部一份。

2、“服务月历”。领班或主管承担鞭策者SH(Shaper)角色。他们思维敏捷、开朗、主动探索。有干劲,随时准备向传统、低效率、自满自足挑战。由领班或主管每月制作一次描述自己和下属员工工资状况的“服务月历”。“服务月历”采用“角色扮演”评价的方法来制作。立足于“情境再现”,在多个服务事件中,梳理出最有价值的几个主题,如态度、技能、礼仪等,将其植入一次服务情境中,进行有服务结构、有服务起伏、有服务冲突、有服务意味的“情境”描述。既体系服务的基本流程、整体安排,又有服务细节的捕捉描述,以及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紧张或松懈的表情变化,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的热情或焦虑的情境状态。

3、“服务季评”。部门经理是完成者CF(Com-pleterFinisher)角色。他要持之以恒强调任务的目标要求和活动日程表;在过程中寻找并指出错误、遗漏和被忽视的内容;激励其他人的活动,并促使团队成员产生时间紧迫的感觉。“服务季评”采用点评的方法来制作。服务中每一事件都与其他事物交织在一起,很难把事件的意义分离出来,只有在情景事件的描述中才能呈现意义,所以,要坚持让“情景事件”说话的原则,选取“情景事件”时,要注意“情景事件”的典型性、确切性、针对性。重点是“员工情感表现描述”、“员工与团队关系描述”“、团队给员工提供的价值描述”。

(二)职能部门对文本的现象学描述再现分析

1“、服务差距分析报告”的制作

质检部承担审议员ME(MonitorEvaluat)角色。他们清醒、理智、谨慎,判断力强,分辨力强,讲求实际;对繁杂的材料予以简化,并澄清模糊不清的问题;能对他人的判断和作用作出评价。有关质检部对服务质量差距的现象描述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学者曾提出一个服务质量差距分析的模型,就是宾客的期望值与感知值的“差距”分析[2],与我们的“一个经验”与“非一个经验”的差距分析截然不同。制作“差距分析报告”。以“服务周记”、“服务月历”、“服务季评”为分析文本,根据杜威“一个经验”的美学理论[3],服务产品的美感经验只是“一个经验”的集中与强化而已。如果没有在一次服务中发现“空洞”、“死点”,那么,服务就具备了“一个经验”,就具有了审美经验的性质,就是优质服务。不然,“差距分析报告”就要指出“空洞”、“死点”,并提出对“一个经验”进行集中与强化的具体措施。服务质量通过“差距分析报告”以差距的方式再现出来。

2“、服务绩效分析报告”的制作

人事部承担凝聚者TW(TeamWorker)角色。他们擅长人际交往、温和、敏感;能促进团队的合作。人事部对服务质量绩效的年度报告法现象描述分析。现在,许多酒店也用年度报告法,但由于缺少员工表现的精确记载,往往是大致评估,做不到现象描述分析。制作“绩效分析报告”。人事部对员工所付出的劳动量的描述。年度报告法要坚持针对具体工作,考核者要以“服务周记”、“服务月历”、“服务季评”的员工表现的精确记载为描述分析文本,不受成见的影响。“绩效分析报告”要对服务团队和员工个人作出符合实际的绩效评估。服务质量通过“绩效分析报告”以绩效的方式再现出来。

3、“服务形象分析报告”的制作

公关部承担外交家RI(ResourceInvestigator)角色。他们性格外向、热情、好奇;联系广泛,消息灵通,有广泛联系人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事物,勇于迎接新的挑战;提出建议并引入外部信息;接触持有其他观点的个体或群体;参加磋商性质的活动。公关部对服务质量管理的服务形象进行现象描述分析。由于公共关系工作是有公关部独立完成的,所以,文本和分析应该结合起来做。“服务形象分析报告”的制作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宾客对酒店的印象;第二部分是社区对酒店的情感印象;第三部分是酒店的公共关系形象。每一部分又要分为现象描述和现象分析两个部分。服务质量通过“服务形象分析报告”以形象的方式再现出来。

(三)酒店高层的现象描述还原分析

酒店高层承担协调者CO(Co-ordinator)角色。他们的职责是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方向;选择需要决策的问题,明确它们的先后顺序;帮助确定团队中的角色分工、责任和工作界限;总结团队的感受和成就,综合团队的建议。酒店高层的现象描述还原分析成果是“酒店质量管理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的惰性”的现象描述分析酒店高层要根据职能部门的分析报告和基础描述文本,进行现象描述分析,实施结构优化,建设高绩效的团队。服务质量还原到团队建设。2“、员工的激励”的现象描述分析。酒店高层要根据职能部门的分析报告和基础描述文本,进行现象描述分析,实施员工星级评定(一、二、三、四、五),以服务角色的星级决定员工的薪酬为措施,推动酒店员工的职业化发展。服务质量还原到角色表现。3“、工作的设计”现象描述分析。酒店高层要根据职能部门的分析报告和基础描述文本,进行现象描述分析,服务质量还原到服务产品的构建。

注释:

[1]张永清.现象学与西方现代美学问题[M].人民出版社,2011.10.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12

广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知识面较宽,这就要求广告人员需要有较丰富的多种文化知识、开阔的思维和超前的意识。广告意识是广告实践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广告行为,它包括形象意识、服务意识、互惠意识、信息意识和社会意识,这是一个成功的广告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由于人的性格各异,喜好不同,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面对各种性格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及纷纷乱乱的事情,如果缺乏自信心就难以应付。所以,广告工作者要抓住时机,并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交朋友,拓展工作渠道,用自信心和工作热情激发出极大的勇气和力量,全身心投入,否则能力再强,成功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这就要求广告工作者必须具备一个条件――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个人缺乏广告工作能力,即使有从事这一工作的愿望和心理素质,也难以做好广告工作。锻炼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随时吸收新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拥有动态开放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多变的广告工作。一个成功的广告,从策划、联系、谈判、创意制作,无时无处不体现着专业知识的发挥和广告工作能力。

广告人员应增强服务意识,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信任

县级报广告人员接触的客户绝大多数是当地客户,因此,如何处理好关系、帮助不同的客户出点子,做好深层次的服务,提高创意水平,是对广告人员的一个基本要求。一些报纸在发展中,经历了由坐等到上门服务;由单一纯文字到图文并茂型的跨越;改过去“拉广告”的观念变为与客户的互惠关系;在做本报广告的同时,帮助客户选择其他媒体、整理文稿,用良好的服务与客户交上朋友,同时在创意上思路开阔,大胆落笔。新颖的作品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以美感,这是创意的结果,也是展示整体工作水平的一个窗口。由此看来,县级报广告人员需要从态度到良好服务意识和富有新意的作品来获得客户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工作服可行性报告篇13

美国联邦、州及地方政府是国防、公共安全、司法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过去的几年来,很多州和地方政府开始服务绩效报告(SEA report)①。为帮助州和地方政府更好地编制政府服务绩效报告,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于2003年了一个名为《政府服务绩效报告——有效沟通信息的建议标准》的特别报告,在报告中针对政府绩效信息的有效沟通提出了16条建议标准和11条其他良好实践,作为州和地方政府编制绩效报告的指南。本文通过介绍GASB建议标准的主要内容,提出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参考建议。

一、GASB建议标准的主要内容

GASB的16条建议标准归集为三类,一是服务绩效外部报告应包含的基本信息;二是绩效信息的基本要求;三是绩效信息的有效沟通。

(一)服务绩效外部报告应包含的基本信息

(1)主旨和范围。报告应清楚地阐明主旨与范围,报告是否完整地涵盖该机构的主要服务项目。(2)主要服务目标的说明。报告应说明机构的主要服务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来源,如法令规定、上级指令或是机构自身决定,以表明该机构的公共受托责任。(3)制定服务目标的相关方参与情况。报告应说明服务目标制定过程中,公民、民选官员、管理层和组织员工的参与情况,使读者了解对完成目标负有责任的人员是否参与了目标的制定等信息。(4)分层信息报告。报告对绩效信息应分不同层次报告,如报告应包括一个摘要,使读者可以快速地获知整体情况。同时,应说明不同层次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告诉读者如何获取不同层次的信息。(5)目标完成情况和面临困难的分析。报告应包括执行层或管理层对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成目标任务面临困难的客观分析,使读者能了解机构服务的意义,并评估机构的努力程度。(6)关注核心指标。报告应关注本机构最主要的服务项目或内容,关注与服务内容最相关的目标,关注最核心的评估指标。(7)信息可靠性说明。报告应包含相关信息,帮助读者评估绩效信息是否值得信赖。

(二)绩效信息的基本要求

(1)与结果相关的评估指标。报告的评估指标应与机构意图达到的服务目标紧密相关,如果可能,评估指标应与该机构的服务计划、方案、预算等文件中设定的指标相关并保持一致。(2)使用的资源和效率。报告应包括机构提供服务所使用的资源或成本信息,也可以将成本—产出的效率作为绩效信息来报告。(3)公民或顾客的感观评价。在必要的情况下,报告应包含普通公民或顾客对机构主要服务质量与结果的感观评价,避免只报告单方面的产出、结果指标。(4)提供评估指标的比较信息。报告的评估指标应提供与其他期间数据、设定目标或其他内部、外部源数据的比较结果,为评估该机构及其服务计划、措施提供更清晰的框架。(5)影响结果的因素。报告应分析影响绩效结果的重要内、外部因素,如州、地区、社区的经济社会状况等,为读者理解组织的工作环境提供参考依据。(6)信息的汇总与分类。报告所提供汇总信息应当按照适当的方法进行分类或汇总,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参考。(7)一致性。报告的绩效指标及其计量方法应当上下期一致,以保证绩效评估的连续性,如果绩效指标或其计量方法有重大改变,则应在报告中对改变及其原因做出注释。

(三)绩效信息的有效沟通

(1)便于查找、获取和理解绩效报告。对外的绩效报告应当在机构合适的渠道、媒体公布,并应广泛地告知潜在的读者如何获得这些报告,以保证有足够的读者获知政府机构的绩效信息,并据此做出相关决策(如对民选官员的投票)。(2)定期和及时地报告。绩效报告应定期(一般为每年)报告,并在报告期结束后尽可能早地报告相关绩效信息,保证该信息能及时地为读者决策所用。

在16条建议标准之外,GASB又列举了11条良好实践(Good Practices)作为补充,主要有:绩效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对机构如何使用绩效信息的讨论;提供机构服务项目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政府绩效审计的结果;调查统计报告使用人数等信息等。

二、我国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绩效管理工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绩效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目前纳入评估体系的主要是经济发展、环保、节能等经济业绩指标;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封闭,以上级对下级的评估与考核为主,缺乏社会公众、媒体对政府绩效的监督。特别是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报告制度和标准还不完备,绩效报告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总结形式,内容涵盖面窄;没有统一规范的报告框架,报告部门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内容,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报送对象仅限于上级机关,极少向公众、媒体公开,即使已公开的内容,其包含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三、美国绩效报告制度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1.尽快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相关法律。1993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和结果法》,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定化。我国也应尽快建立绩效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对绩效指标的设立、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绩效报告的提交与公布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政府绩效指标体系。以国务院和部委牵头,针对政府及不同的专业部门,建立分类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方面用于上级政府、部门对下及政府、部门的考核,引导地方政府与部门工作方向;另一方面用于指导地方政府、部门的绩效报告编制。

3.建立政府绩效报告制度。布什政府于2003年开始推行部门绩效“报告卡”制度,设立绩效基准和等级评估标准制度。我国也应通过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每年根据其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提交绩效报告,并逐步向公众公布。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针对绩效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国家应出台相关指导文件,以规范绩效报告工作。

注释:

①SEA Report 为“Service Efforts and Accomplishments Performance Report”缩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