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闻采编工作初探3篇

摘要: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更应该将时政新闻报道做好。本文对地方台时政新闻采编的技巧进行探究,目的在于促进时政新闻报道质量的提升,将电视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新闻采编工作初探3篇

新闻采编工作初探1

近年来,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看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接地气”,其含义即以公众明白且接受起来较为容易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传递[1]。现阶段,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的重要方向就是“接地气”。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时政新闻向民生化倾斜,通过贴近民生、公众易接受的方式来采编时政新闻成为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广大地方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准确理解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性,采取最合适的方式采编时政新闻。

一、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要求

(一)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要体现出重要性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是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动态,以及对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活动。

(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要体现出准确性由于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非常重要,涉及诸多利益群体,故而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做到准确、全面,坚决不允许以偏概全、片面解读,防止重大政治错误的出现。这就需要相关采编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敏感与敬业精神,让时政报道的准确性得到充分保证。

(三)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要体现出时效性时效性为新闻的基本属性,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更应确保及时,将时效性体现出来。因为时政新闻和地方的一些重要活动有关,所以一定要确保时效性,以起到快速传递信息、有效引导舆论的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一)选择信息,创新观念在采编新闻前,应先对时政信息作出选择。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呈现,公众被巨大的信息量所包围。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快速发展的社会,让公众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网络媒体的影子,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公众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2]。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将社会现状体现出来,能够帮助公众以最短的时间了解社会。针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新闻记者在采编时应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表达方式也要与众不同,如此方可带给人新鲜感。除此之外,新闻记者还应让新闻同受众需求相贴近,与客观事实接近,一定要保证真实性、准确性,这样一来才可被新闻读者接受。不仅如此,还需对事态的发展变化予以密切关注,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参与重要事件,使新闻读者可对整个事态的发展状况有更好地了解。

(二)抓住大众,报道新闻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口味就变得越来越杂。对一些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受众心中已有了一把秤,会自动屏蔽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着重关注自己看中的信息,并且会在心中掂量出孰是孰非。所以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者应该多关注受众想要了解什么,多采写与民生相关的新闻。同时,在继续多采写弘扬正能量的新闻的同时,对于社会上的阴暗面适度批判报道,以报道促进阴暗面的消除,进而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比如,在大型系列报道《岭南家园》中,记者亲身跟随笋农上山挖笋。在片子的最后,这朴实无华的笋进入市场,流向大江南北,给远在他乡的游子送去了家乡的味道,其中寄托着的浓浓家乡情让每个岭南人都为之动容。这个主题报道旨在增强更多广东人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新闻以平凡朴实的普通人“笋农”的视角切入,显然更加地生动,也自然将报道关切落到了“家国情怀”上。

(三)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媒介融合时代,让部分非新闻工作人员借助网络进入信息传播领域。此时,新闻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借助先进的传播设备与传播技术完善新闻信息,并第一时间采写编发新信息。互联网时代地方电视台采编时政新闻时,可适时融入一定的文化底蕴。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改革,文化在公众生活中逐渐占到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文化在新闻中也就占据重要位置,且文化和新闻工作联系紧密。一旦背离了文化,那么新闻应有的文化底蕴也将不复存在,进而导致信息非常单调[3]。其次,在采写地方时政新闻时,还可适时将其中的教育内涵充分体现出来,使公众由新闻信息加深对现实社会中的善恶美丑的体会,指导其正确对待生活。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储备量也在不断增多,而他们也是主要使用互联网的群体,对部分网络信息的兴趣非常大。因此,地方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在采集时政新闻时,应注意对青年群体积极的观点予以吸收,借助他们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

(四)突出个性,防止雷同互联网时代新闻容易同质化传播,一旦新闻出现雷同,则读者就会有可读可不读的心理出现,所以一定要让实时信息的个性非常鲜明[4]。同一个新闻事件,一定要选择不同的角度播报,将新的内容或观念带给受众。虽然个性是新闻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客观性与真实性同样非常重要,针对某个新闻事件,从侧面展开表述,如此就可把新闻报道的独特性显示出来。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报道为例,在报道运动健儿的经历时,不能只把他们的训练花絮作为主要内容,可以部分微小事情为切入点,比如运动员至今还留存着自己多年前购买于二手市场的跑鞋。另外也可报道那些所在国家陷入战争的运动健儿,如此就可加深奥运新闻内涵,也可使观众产生共鸣,进而避免了报道的雷同。

(五)突出真实,讲究权威在新闻实践中,仅有很少部分媒体会搞虚假报道,也只有很少的一些记者会编造虚假新闻。但对新闻媒体而言,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从总体上对事物的本质真实把握。因此,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工作者要想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深入基层展开调查研究,将现象与本质充分把握,仔细观察主流和支流的区别,并善于立足于总体、本质和发展趋势对事物的真实性予以把握。而坚持新闻真实性,另一个需引起重视的一点则是怎样把大局、全局观增强,避免片面地宣传报道[5]。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的权威媒体也或多或少地有片面性存在,包括舆论导向与整体上的片面性,也有局部或是单个事例上的片面性。之所以会出现片面性,主要是因为不能较好地把握大局以及受思想方法绝对化的影响,因此可以在经常性的任务中纳入增强全局观念与克服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等内容。对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在进行新闻采编时,一定要对报道的权威性引起重视。尤其是在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后,地方电视台会报道事件发生情况,而观众则对事件的进展与发生原因更为关心,所以就要求新闻报道从权威角度上作出解答,披露事件具体情况,在稳住人心的同时,也要鼓舞人心。通过引用权威性话语,更深层次地报道事件,使新闻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六)与时俱进,提升素养一则时政新闻的背后,包含了采编人员的辛勤劳动与精心制作,其出版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新闻采集、记者编写、编辑排版、上级审阅等,只有完成这一系列的内容新闻才能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6]。我们不能否认,这其中的所有环节均不可缺少,但立足于新闻的真实性以及对公众的引导性来说,起关键作用的是记者的新闻采写。由于记者是第一时间深入现场的人,若记者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加入到自己的稿件中,则新闻报道就极易失实,进而误导受众。因此,若要对媒体的公信力及意见领袖地位予以维护,就一定要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自身素质,让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同时展保持同步。同时从媒体内部开始对新闻报道的正气之风、责任之分予以培养;积极开展有关职业素养的培训讲座、课程等,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给新闻采编人员;并借助奖惩机制表彰优秀者,惩戒失实者,使良好工作风气和氛围在内部顺利形成[7]。结语总体来说,大部分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人员均可采编出质量上乘的时政新闻,但还是有部分问题存在。这就要求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编人员高度重视,加快改革,善用采编技巧,更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报道质量。

作者:钟宇锋 单位: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新闻采编工作初探2

现阶段,以云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家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用云技术辅助完成新闻采编,并建立云端新闻产品,但相关技术尚不成熟。为此,媒体需深入研究分析云技术的特点,结合用户对云技术的相关要求合理构建新闻云,并利用新闻云完成新闻传播,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发展。

云技术下电视新闻制作系统主要类型

云技术下电视新闻制作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并融合云编辑、云采访等技术,可实现新闻的快速采集及迅速编辑,有助于提高新闻采编效率。目前云技术下电视新闻制作系统的主要类型如下。

1.部级电视新闻云采编系统部级电视新闻云采编系统即中国广播云采编平台,该平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设计研发,可实现广电相关机构的协同工作,统一管理及生产相关数据。同时,部级电视新闻云采编系统具有选题策划、线索汇集、文稿制作、多渠道等功能,属于互联网技术辅助建立的融媒体新闻采编平台,可实现电视新闻制作流程的重塑。

2.地方级电视新闻云采编系统地方级电视新闻云采编系统由湖南广电组织研发,该系统以华为RTC协议为基础,核心功能包括云编辑、云采访,使用简便且安全性较高,用户下载定制APP后可自行完成新闻制作,并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视频及音频信号实时传输至演播室,记者与采访对象可实现无障碍交流及零延时交流,进而达到不见面采访的效果。

3.行业内部云采编系统行业内部云采编系统的典型代表为爆新闻移动采编APP,其主要功能包括行为视频采集与编辑、新闻音频采集与编辑、图文采编、视频制作、视频直播,并可实现调度分配、实时通信、审核、任务管理等功能。

利用云技术重塑电视新闻制作流程的价值分析

1.提升电视新闻采编效率传统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采编人员需携带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录音笔等设备,制作流程复杂,效率低下。利用云技术重塑电视新闻制作流程可实现采编一体化,高效完成电视新闻的生产与分发。云技术模式下,电视新闻采编人员仅需在手机端安装APP便可完成拍照、制作视频及收集素材等流程,实时完成新闻采访及制作,第一时间将新闻内容传输至编辑部,进而实现新闻制作流程的简化及工作效率提升。

2.提高电视新闻时效性采用云技术进行电视新闻制作可实现云采访,并可有效打破传统新闻采访的时空限制,最新的全息异地同屏技术可将等比例大小的被采访对象投放至异地演播室中,进而达到与面对面采访一致的效果,实现新闻时效性的全面提升。

3.促进新闻形态丰富现阶段,媒体融合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云技术重塑新闻制作流程可实现新闻采访与编辑的有效结合,利用云编辑系统配备的H5模板可将新闻视频、音频、图片相互结合形成H5新闻,并可迅速完成。同时,云采编系统也可对视频内容进行智能剪辑,可结合实际需求制作新闻短视频或长视频,完成制作后可及时至不同平台,以便受众通过不同渠道获取新闻。

利用云技术重塑电视新闻制作流程的相关实践

1.云剪辑中央电视台以新闻云功能为基础,制作云剪辑应用AI自动剪辑,并将其应用于国庆阅兵等重大新闻制作中,可实现多个机位画面的自动编辑,且平均耗时仅为90秒。央视在国庆阅兵直播期间利用AI自动剪辑制作完成百余条AI视频,为观众呈现约7000秒的视频画面,其视频制作效率及视频产量均显著高于人工剪辑模式。同时,新闻云技术可辅助完成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网站等不同新媒体稿件生产,可实现电视新闻在电视及新媒体的融合。

2.云媒资云媒资是以云架构为基础的新型媒体资源系统,支持电视新闻融媒体平台生产及,并可实现新媒体相关业务数据的存储加工及下载使用。在云媒资应用期间,央视优先构建多媒体平台资料库,并依据不同专题的需求及搜索量、使用量差异对各类素材进行加工及整理。同时,采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画像,进而实现资源的个性化检索及推荐。另外,利用云技术中的内容处理技术可实现不同标签资源的自动提取,节目编辑效率显著提升。

3.云直播全国两会期间,央视新闻客户端采用云直播镜头完成全景化云直播,用户利用手机客户端可完成不同信号通路的随机切换,进而实时了解两会相关动态信息。五一及十一假期,央视新闻推出云游中国相关报道,并利用新媒体直播系统进行全方位直播,将网络信号展示于电视屏幕,继而实现云技术的合理应用。

利用云技术重塑电视新闻制作过程的要点分析

1.云直播与云媒资系统为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源的扩展,使新闻云覆盖范围扩大,电视新闻媒体需依托云技术构建一体化直播系统,汇总全国不同地区的网络摄像头信号,于重点区域设立自有云摄像头,以组建起实时获取新闻资讯的网络系统。同时,为提高电视新闻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媒体需构建专属新闻资源系统,配备云存储空间,且存储空间需能够存储一天以上的平台信息,以便于及时处理及播出电视新闻。

2.云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融合云技术下电视媒体获取新闻信息量显著增加,为提高新闻传播效率,需在人工筛选新闻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新闻筛选系统完成不同来源信息的对比及验真,并进行新闻筛选,通过人工智能云处理系统对相关素材进行文字自动处理、视频剪辑、图片分类、语音播报等操作,以缩短新闻初始化处理耗时。

3.信息验真与智能分发系统电视新闻媒体获取的信息资源部分源自个人用户,此类资源可信度及专业度偏低,为此需设立信息验真系统,对新闻资源进行多平台比对及智能化筛选。同时,为适应媒体融合需求,需建立云技术下的智能分发系统,以实现多平台新闻生产及分发。4.设立中台处理新闻信息,重塑电视新闻制作流程采用云技术后,无需通过前期工作人员获取新闻相关信息,新闻云可成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为此媒体需设立行为介于前期与后期区间的部门,即中台,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云信息的监督及处理。具体开展工作期间,中台需要广泛收集新闻云的相关信息资源,并完成新闻的验真及预处理,为后期编辑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其次,中台需广泛收集新闻云中包含的新闻线索,并对相关线索进行妥善处理,以此来为前期部门进行行为采写提供适宜的方向。另外,中台需通过新闻云完成素材提取,及时将定制化新闻内容提供至编辑部门,且需通过新闻云自带的分析功能获取社会特点,指导策划部门制作相关节目板块,以提高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张妍 单位: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新闻采编工作初探3

互联网还未普及之前,人们主要是从广播电视中获取大量信息。随着互联网普及、智能手机的出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尤其是新闻信息的方式愈加便捷高效,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则遭受着挑战。因此,从事广播电视的媒体人必须认识到广播电视创作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而广播电视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采编工作。本文立足于分析当前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于探索创新,进而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行稳致远。

一、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新兴媒体上的新闻冲击互联网信息技术给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带来了发展机遇与空间,网络媒体上的新闻即时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广,以社交网络平台为例,一旦发生新闻事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猝不及防,这种传播特点也冲击了传统新闻媒体发展。但是,这些网络平台也因为上述特点,其传播的信息多未经核实真假,而假的、错误的信息很容易误导受众人群。广播电视媒体人的作用在这里就不言而喻,正确真实有效的信息,纠正舆论方向,广播电视媒体人义不容辞。

(二)受困于单一的采编方式新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采编工作的质量,采编工作方式是其质量的保障。采访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采编工作人员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新闻采编人员唯一获取新闻的方式。然而仅通过采访这单一获取信息的方式,获取的信息质量难以保障,易受被采访者主观意识影响,如若同时遇到采访者自身职业素质不强的情况,经采访获得的新闻信息与真实事件的符合程度就很难获得保障[1]。

(三)剖析新闻事件的力度不足以往的新闻采编工作只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到最真实、最完整的新闻素材,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对其进行报道即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人们捕获信息的方式逐渐多样,尤其是自媒体制作人在传播新闻事件的同时还会对事件本身阐述看法与见解,以获取更大的关注度。因此,对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对新闻事件本身报道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大众的思维习惯,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传播信息的同时对大众进行最“官方”的解惑。

二、创新新闻采编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一)拓展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渠道与方式人们印象中,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行业一直有着要求高、难接触的门槛,即使有新闻想投稿,人们首先可能会畏惧其“高高在上”的形象,导致重要的新闻信息难以跨越“门槛”到达传统媒体人手中。新兴媒体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传统新闻媒体不再处于垄断地位,当今社会,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媒体人。这种情况下,单一的采访获得的信息既不能满足新闻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不能体现新闻的意义。因此,专业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学会灵活变通,改变原有的采访方式,秉承创新理念,不受采访这单一方式的局限,收集信息的同时,依靠于在生活中的敏锐新闻嗅觉,多问、多听、多看、多角度、多渠道接受足量的新闻信息,更全面地传播事实的真相[2]。值得警惕的是,网络信息混杂,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传播的信息因为缺少审核与验证步骤,真假难辨,而且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容易误导包括新闻采编专业人员在内的受众,采编工作人员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同时,应秉持警惕之心,校验信息真实性,不被错误信息误导。广播和电视曾经是新闻事件传播的重要媒介,但随着时展,电视逐渐成为落尘的摆设,广播成为了极偶尔的消遣,这两种媒介的“退出”提醒着专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创新传播渠道势在必行。比如,凝炼新闻核心信息,制作新闻小视频或小短片或小漫画,投放到受众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App与软件中,受众喜闻乐见的同时也会引发其关注与思考,进而吸引大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关注流量。但也需要提醒的是,采编人员不能为了引发流量关注,舍本逐末,做了新闻“标题党”,用新奇不符合实际的标题引起关注。

(二)创新新闻的语言与内容加深新闻内涵新媒体行业借助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在人人都是媒体人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同时,新奇的网络语言也层出不穷。一句来自年轻人的自嘲——“打工人”一词在新媒体人的传播下“火了”。单独提起“打工人”这个词语,受众初次听到可能无法立刻理解其含义,但当结合年轻人在用“打工人”自嘲的语境,让人不禁想要探索这句自嘲背后隐藏的故事,新闻的隐藏性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接触到这些网络热门语言的时候要提高敏锐度,着重挖掘网络热门语言背后的含义、其背后的社会事件和可能存在的伦理道德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网络热门语言,即巧用“梗”,吸引受众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关注,借此缩短传统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打破既往的“高冷”形象。信息时代,信息更新速度超过以往,今日的热点新闻,转瞬即成为了明日之黄花,这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保持新闻信息新鲜感,及时更新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时刻保持创新、求新的意识,更新思想理念,规避同质的新闻内容,从多角度分析新闻事件,多方面了解事实真相,着力找出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与众不同的意义,进行深加工,适时适量地加入个性内容,凸显新闻内容的新鲜感,从而达到新闻创新的目的[3]。言而总之,对于当今社会,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只是单纯地采集足够真实完整的实时性素材并进行传播这样的工作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对新闻素材进行深挖、加工,才是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方式。当然,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有其自身优势,如其公认的权威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当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或者政府关系重大、影响国计民生的政策时,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就要利用好原有优势,传播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内容,引导受众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充分理解,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了解。

(三)借助媒介融合技术推动采编工作发展媒介融合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即将不同的媒介形态,比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加上互联网、智能终端、手机等新媒介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媒介状态,常见的电子杂志、博客新闻就属于媒介融合的成果。是多元信息传输通道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集中处理的新作业方式,目前已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衍生信息产品借助这些融合媒介,把新闻信息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出去。此外,互联网技术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文字、图片、声像等信息进行实施传播与处理,减少新闻采编的人力成本与采集时间,还能降低繁杂信息的归纳与筛选难度,更快速、高效地协助采编人员获取需要的热点信息,这些都能推动采编工作的发展。

(四)觉醒创新意识提升自身能力需关注的是,无论是媒介融合还是其他网络信息技术,都只是工作技术手段,都无法代替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意识与能力。面对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提升自身职业能力,贴近实际,提升自身创新意识,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思路新想法,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理念和独特采编特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牢牢把握住创新这个发力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思路,提升自身基础能力的同时,高瞻远瞩,快速接受新鲜事物,不故步自封,要超前思考,科学地构建新闻主题,搭建整体结构,对新闻内容做出取舍,突出重点,精炼有质量的内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虽有固定成熟的所谓“套路”,但这种“套路”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采编不仅是记录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突破现有“套路”,寻求新意,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以追求在许多同质化、趋同化的新闻内容中脱颖而出为目的,保持清晰的思维,紧抓痛点内容,对采集到的内容提炼精华、精心编排、创新包装,形成自己的特色。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有自己的特色与创造,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才能使采编工作有创造力,才会驱动整个新闻媒体行业创新发展。结语伴随国家深化改革的脚步,各项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媒体行业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发展的推动下,其行业生态、业内格局、传播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变化,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必须立足于改变与改革,革新技术、创新理念以增加自身竞争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以创新谋求发展,是每个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着重思考亟待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侯盛楠.关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和方法[J].西部广播电视,2020,4(08):140-142.

[2]崔亮.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和方法[J].记者摇篮,2020,10(11):63-64.

[3]陈志豪.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与方法[J].科技传播,2019,15(05):23-24.

作者:贾箴箴 单位: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