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措施实用13篇

冠心病护理措施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1

在护理工作中,本人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52例为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病例中男219例,女133例;年龄43~92岁;

2?实施方法

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35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口头讲解,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3?实施效果

通过对我科352例冠心病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的综合分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有350例好转出院?

4?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冠心病患者病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均明显高,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负性生活事件,最常见为家庭事件?工作事件?尤其是反复发作同时伴有性格障碍的患者,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产生明显的负性情绪体验,易导致疾病复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2] .

4.1 焦虑的心理状态 老年病人的适应能力差,患病后住进陌生的医院,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难以适应,病人性格变得脆弱,心情不定,情绪低落?由于病人正常的生活和活动受疾病限制,需要他人照顾,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认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从而产生悲观?失望?自卑心理,加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

4.2 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由于年老多病,加之对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性质不了解,容易自我扩大疾病的严重性和受死亡的成胁,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

4.3 抑郁的心理状态 冠心病在其发生发展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其抑郁的发生率最高,抑郁往往会加重躯体症状,甚至影响疾病过程及转归?[3]多见于缓解?恢复期及老年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

4.4 否认的心理状态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4.5 角色紊乱的心理状态 患者住院后,要承担患者角色,原有的健康人角色可能暂时或长久的丧失,有的老年患者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

4.6 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患者对冠心病病因?治疗及用药,病情预后?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疾病发展认识不足,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5?护理措施

5.1 焦虑的护理措施 针对这样的患者,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及病情后,根据其病情及身体状态为其安排简单?轻松?有趣味性的活动,为病人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帮助病人逐步先完成短期活动目标,使病人能接受活动无耐力的症状.并告诉病人即使增加少量的活动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恢复自信,有利于减轻焦虑症状?

5.2 紧张恐惧的护理措施 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之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告诫病人不良情绪是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帮助病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接受自己的现况,勇敢地面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为患者提供疾病的有关知识,是患者认识到冠心病是可防可治的,并指导他们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宣泄?平息?转移等方法来调节心理平衡,控制疾病发生的因素,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5.3 抑郁的护理措施 加强护士自身的素质修养,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在工作中心境平稳,有效地影响患者,并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出院前向患者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让病人有信任感及安全感,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

5.4 否认的护理措施 经常陪伴在患者身旁,尽量满足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温暖和关怀?与病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顺着病人的思路和语言,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并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5.5 角色紊乱的护理措施 我们要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急性期应重点加强生活护理,处处要体贴入微;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整齐舒适的修养环境,以同情?关心?尊重的态度为患者服务?紧密跟踪患者身心健康的动态变化,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每一个护理过程中去?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提倡病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排除“孤独”?“被遗弃”等灰暗心理,鼓励患者自尊?自强,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逐步尝试新的行为方式,重建健康的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6 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的护理措施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介绍药物的作用与副反应以及不适症状的原因和缓解的方法,并给予详细的饮食?排便指导;主动向病人讲解治疗冠心病各阶段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也应进行冠心病知识宣教,绝大多数病人及家属不懂医学知识,更不了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通过宣教使他们对此病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出院前期,从药物?心理?生活?活动等方面制定详细?周密的出院指导,使病人出院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护理?自我调控,以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

6? 体会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89例,女53例;年龄41―84岁,平均64.2岁。其中,发生猝死10例。

1.2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4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冠心病的原因及冠心病猝死的原因,并且提出积极相应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应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冠心病发病原因以及冠心病猝死的发病原因,如表1,表2。冠心病的病因中高血压及高血脂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2.4%、24.6%,与其他病因相比,更常见,P

表1分析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表2冠心病猝死原因

3护理措施

3.1注重心理护理

针对冠心病猝死原因-情绪变化,我们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形成以患者需求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双向交流模式。一些患者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危重,继而产生悲观、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阐明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病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念,继而提高患者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3.2关于饮食的指导

针对冠心病及冠心病猝死的诱因-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便秘及暴饮暴食等,我们为规避诱因,应控制饮食,控制食量,禁忌饮浓茶及酒。

3.2.1合理控制饮食

患者饮食应遵循清淡、营养、低胆固醇、低脂、高纤维素的原则,食用植物油,多食粗纤维,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少食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冠心病患者应多食萝卜、鲤鱼、豆腐及冬瓜等食物。忌食腌制发霉或者过烫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发生[3]。

3.2.2控制食量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规律,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晚餐尤其不宜过饱(7分饱为宜)。据相关报道[4] ,饱餐增加胃肠道血供,继而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3.2.3禁忌饮浓茶及酒

酒精对冠心病患者危害十分大,它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继而增加心肌耗氧,致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律失常,增加发病危险。浓茶及含过量咖啡因的饮品均可兴奋大脑,影响睡眠,也对冠心病患者十分不利。

3.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1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劝导患者戒烟是十分重要的。

3.3.2规范患者日常生活

指导患者不应在饱餐、饥饿及运动后马上洗澡;洗澡时,尽量有人陪同;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不宜淋浴;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冷;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应用温水洗脸;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突然或者过快用力动作,例如走急路、下蹲及搬重物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3.4冠心病的用药指导

3.4.1合理用药

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不可停服及漏服。护士应嘱患者家属监督其服药。患者若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应按时测心电图,血压,每次服药前数患者的脉搏数,若患者脉搏少于60次/min,则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4.2药物随身携带

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制作安全卡片(注明患者姓名、电话、疾病诊断及联系人),确保如突发心脏病,可得到及时救治。

3.5普及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先兆症状

冠心病常分为两型即心肌梗死型及心绞痛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暂时性的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它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放射性胸痛,含硝酸甘油或休息后症状缓解。心肌梗死,它是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发生的冠脉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继而引发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或者心前区剧烈痛,往往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含服硝酸甘油之后,症状无改善,重者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心衰甚至危及生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先兆症状,可为临床诊疗争取宝贵的时间,这是十分必要的。

3.6向患者普及急救知识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3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4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虽然经过正规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免于病症的威胁,但是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所以在当前的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到2020年左右会迎来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高发期,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冠心病的护理研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也是当前医护工作的核心基础。

1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经过时间的长期积累而逐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多,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使得血流受到制约而出现减缓,引起心脏缺血和心绞痛病症。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作用就好比一个永不停止的工作泵,随着心脏的收缩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使得血液之中存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身体各个器官,以供各组织和细胞代谢的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心脏自身的影响与氧气又是如何补充的呢?通常都是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了两条动脉,从而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条血脉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但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各类脂质代谢不正常,使得血液中的脂变较为严重,使得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逐步产生了一些类似于粥状的脂类物质,从而使得动脉管出现硬化病变,进而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心脏堵塞病症。

2冠心病护理措施

2.1心脏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运动治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治疗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恢复门诊治疗阶段和社区家庭治疗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早期康复治疗方式,通常都是在监护病房进行的治疗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治疗中主要包含了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治疗两个方面,在这个环节一般要对病人的活动强度进行控制,使得代谢当量约为(METS)[1METS=3.5ml/(kg・min)],在这环节的病人活动中,主要包含了生活、进食、大小便以及简单的上下肢运动等。而活动的时候所引起的血脉流动通常都是以力学性质进行改变的,同时心率不能够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一般在这个环节之中,是不能够出现其他任何症状的过程,心电图也没有缺血现象进行改变的模式。

2.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焦虑心态下的心理护理。这种心态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生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急活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和多发症,进而造成了不良后果与影响。由于现阶段的冠心病分析中,常常会出现患病者由于脑力过渡、精神疲劳和对自己病症是否能够得以治疗出现焦虑心态,这就造成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等心态的产生,使得原本不怎么严重的病症变的更为严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分的了解患者的个性心理,讲述有关本病的认识,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稳定情绪,使得病人能够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29-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⑤心律失常。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

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

2结果

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笔者认为,冠心病患者的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如果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手段,将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要注意心理调整。我国中医理论很早以前就曾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系。现代西方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心理焦虑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考虑到患病后会给工作、生活、家庭、社会活动带来较大影响,常表现出情绪比较低落、灰心丧气、心理焦虑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由于了解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焦虑。

3.1.1护理目的冠心病患者摆脱心理焦虑状态。

3.1.2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患者,多给予心理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稳定患者的情绪,安慰患者及家属,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及护士的语言技巧在交谈中所表现的自信可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的治疗信心,在与患者交谈中,要尽量使用稳定性的语言,如果说话吞吞吐吐或频繁使用诸如“大概”、“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语言,会使患者对护士的权威和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案产生怀疑,其用药的遵从性就会大大降低。良言胜过良药,护士恰当的语言行为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心理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给患者开的尽管是“安慰剂”,但疗效也不错的原因。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的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冠心病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心理忧郁

冠心病患者往往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冠心病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护理。

3.2.1 护理目的解除患者的心理忧郁,鼓励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3.2.2 护理措施加强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冠心病患者及家属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心理指导: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转,定期随诊,预防发病诱因,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就可以减少发病率。指导患者学习或培养兴趣,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开朗的心境,合理安排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3.3 心理恐惧

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心理恐惧,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患者表现为忧虑、伤感等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对疾病失去信心,顾虑重重,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3.3.1 护理目的帮助冠心病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恐惧。

3.3.2 护理措施有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症状的轻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分散注意力或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则可使症状减轻。医护人员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冠心病患者接触,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冠心病的信心。

3.4否认心理

多见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常表现为内疚、焦虑、自责、孤独、不安,更甚者表现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还表现为抑郁少言、脾气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此类冠心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的治疗及护理。

3.4.1 护理目的使冠心病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4.2 护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所以往往让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为家属及子女应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与之谈话聊天要有耐心、恒心、专心。做到了这“三心”,不仅可以使患者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医护人员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

4讨论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效控制病情外,应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掌握两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应引起重视,多与患者沟通,要善于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体育锻炼,起到调节患者的情绪,克服孤独感,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5],为冠心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徐慧娟.医学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孙勤国,王建久,郑云,等.冠心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6

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1],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医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能迅速好转。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71岁,平均62.8岁。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岁。

1.2 方法 对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术后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严密观察穿刺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与对侧肢体比较足背动脉搏动、末梢感觉、皮肤温度等,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肿的大小,并用不易褪色笔在患者大腿部作标记,每0.5~1小时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无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的趋势,每次巡视时不仅要测血压,还要询问患者的感觉,教会其利用健侧下肢适度整体性移动,以缓解疲劳不适,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 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以及用力蹲起等动作,以防止出血。

2 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及时迅速处理,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康复出院。本组常见并发症情况:局部血肿或出血18例,发生率为15.0%,尿潴留14例,发生率为11.7%,术后低血压8例,发生率为6.7%,腰痛及全身不适28例,发生率为23.3%。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局部血肿与出血较常见。其原因有,穿刺技术欠佳与股动脉畸形股动脉粥样硬化。本组中有1例由于股动脉粥样硬化,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2 d下床活动后出现穿刺口破裂大出血,经外科缝合重新包扎压迫止血并制动后,血肿吸收。应当提高穿刺技术,术前常规行股动脉股静脉彩色B超,了解其形态结构,避免短时间内的同侧股动脉重复穿刺;拔管后压迫止血技术欠佳,应加强技术培训;术后患者过早活动及弹力绷带包扎松脱。本组中有5例患者术后1~2 h即床上活动或下地活动,导致穿刺口出血。经重新压迫包扎后止血。其中2例无继发血肿,1例产生血肿>20 cm。应当加强宣教,说明卧床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卧姿,术后严密监护;患者常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些患者肝素代谢异常,导致凝血功能不全,拔管前可测定凝血时间。

尿潴留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发生率也较高[2]。主要原因是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术侧下肢制动,患者不习惯床上卧位排尿,加上精神紧张,术前禁食、入量减少等,导致尿液潴留。本组18例均属以上情况。针对原因,给予心理疏导、热敷、按摩腹部等诱导排尿方法,并详细介绍床上排尿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认识到术后床上排尿可避免伤口出血等并发症,因而能积极配合诱导排尿。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状态并不少见[3],值得重视。其原因有:(1)血管迷走反应(6/10)。(2)血容量不足(2/10)。(3)低血糖反应(2/10)。血管迷走反应是少见极危险的并发症[2],其特点是:血压进行性下降并心率减慢。出冷汗,伴恶心、呕吐。这种因从血管内拔管引起的血压下降并心率减慢的临床病症称为“拔管综合症”,是由于局部疼痛及情绪紧张,外周大动脉受刺激等引起血管迷走反射所致。预防措施:(1)术后入住CCU病房,严密监测心电及血压。(2)拔管前向患者说明拔管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消除患者的担忧与恐惧。(3)拔管前备好阿托品、阿拉明等药物,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出现异常立即配合医生处理。(4)拔管时给予利多卡因充分局麻。(5)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在床边安慰及宣教,与患者交谈,询问有无不适反应,分散其注意力,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本组6例患者经采用阿托品1~2 mg静脉注射、阿拉明10~20 mg静脉滴注以及快速补液后病情迅速好转。本组另外4例患者由于术前禁食禁水导致血容量不足和低血糖反应,术后嘱患者进吃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并予以快速补液1000~2000 ml后血压恢复正常。

本组28例术后发生腰背部疼痛,与长时间卧床和术肢制动有关。经适当调整,鼓励除术肢外的其他部位适当活动,疼痛减轻。压迫止血6 h后应解除术肢制动,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目前在临床已普遍开展,成为冠心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其创伤小,疗效好,康复快[4],但是它的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快速诊断和迅速处理严重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护士应系统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提高认识,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尽快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全国第三次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注册登记资料分析[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2):719-723.

[2] 施海燕,孔福仙,何松明.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5(1):29.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7

冠心病这一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带病存活是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结局,但是与存活时间比较,患者的健康功能的维持更为重要[1]。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不仅健康功能受到疾病的严重影响,其家庭也要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促进CHD患者健康功能恢复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关注的课题。收集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其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应对策略,以达到使住院的CHD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9例,疾病的诊断参照199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制定的CHD诊断标准。所有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均为小学及以上。其中对于患有精神疾病、存在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均排除出本次研究范围。所有患者中男63例,女66例,年龄33~81岁,平均(63.85±9.16)岁;受教育程度患者数:小学及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的患者数分别为73、25、31例;以不同的心功能分级分组:Ⅰ级、Ⅱ级、Ⅲ级及Ⅳ级的患者数分别为5、68、50、6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采用的调查方式为面对面的形式,研究者以问卷的内容向患者提问后由患者回答, 提问要使用中性的语气,具体调查内容如下:①临床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经济收入等;疾病相关信息,如调查对象的既往史、疾病程度及心功能等。②健康功能损失程度[2]: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测定研究对象的健康功能损失程度。本量表共有项目136个,其中躯体功能维度(SD-I)包括3类:行走、灵活性及躯体运动;社会心理维度(SD-II)包括4类:社会关系、交流、情感行为、警觉;独立评价功能状态的组成部分包括其余剩下的5类,包括睡眠休息、工作、家务管理、娱乐消遣及饮食。每类由多项组成,各项均具有两个答案,回答“是”则表明在此项目上该患者得分,而回答“否”得分为0。将得分进行转换,各维度条目功能损失分的和/该维度满分×100即为转换所得分,其得分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为100分,转换所得分越高,则提示该维度就具有严重的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由于本次的调查对象老年患者居多,所以对于工作维度的信息采集本次研究中不涉及。

1.3统计学处理

将所调查的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功能损失状况

本次调查中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总体健康功能损失为(26.21±4.3)分。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将各维度的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进行排序,其中娱乐消遣得分(55.12±8.6)分,睡眠休息得分(31.96±5.3)分,家务管理得分(29.73±4.9)分,社会心理得分(27.06±4.10)分,躯体得分(17.82±3.6)分,交流得分(7.05±1.38)分。

2.2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在不同性别患者间的比较

女性患者与男性比较,具有更高的总体功能、躯体、睡眠休息、家务管理及饮食等各个维度得分,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在不同经济收入患者间的比较

在三种不同的经济收入患者间比较,

2.4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在不同心功能患者间的比较

在四种不同的心功能组间进行比较,其中Ⅳ级患者具有更高的总体功能、躯体、社会心理、娱乐消遣、睡眠休息、饮食功能得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中Y变量为健康功能损失得分,X变量为年龄、住院次数、病变程度。健康功能损失程度显著正相关于年龄、住院次数及病变程度(P < 0.05)。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住院CHD患者与健康的研究对象比较,其各维度的健康功能均出现降低,娱乐消遣这一维度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功能损失程度高达50%。CHD患者的躯体功能由于患者患病后的体力及疾病限制出现减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也逐渐产生了与疾病有关的负性心理,比如焦虑、抑郁及恐惧等,社交回避及淡漠等现象也表现得较为明显[3]。CHD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往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并且该疾病治愈比较困难,要求患者反复就诊,使患者产生错误的感觉,认为自己是家庭负担,其社会心理功能受到影响,然后其娱乐消遣、睡眠休息、家务管理及交流等功能都进一步降低。

女性CHD患者与男性比较,其健康功能损失更为明显,此研究结果与相关的报道具有一致性。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女性独特的社会角色及其心理应激能力导致。在家庭生活中一般女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及久治不愈,都严重地影响了女性对于家庭起居的照顾、疏忽了料理家务的工作,影响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次调查中发现,女性CHD患者与男性比较,有更多的在睡眠时需要使用辅助药物,对于疾病事件的适应能力较差;健康功能损失受到患者的经济收入水平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也较大,与相关的报道具有一致性。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因疾病的反复发作及较长的治疗时间、昂贵的治疗费用等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要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经济上的困难使患者感觉自己拖累了家人,产生很大的负罪感[4],所以经济收入较高的患者相对于经济收入低者具有较小的功能损失程度;如果患者具有较差的心功能,提示其心肌受损严重及具有较为明显的症状体征,这些都导致患者较差的躯体活动及自理能力,所以其各维度功能所处的状态均较弱。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健康功能损失程度明显正相关于患者的年龄、住院次数及疾病的程度。年龄较大的患者与年龄较小者比较,其身体条件较差,无论是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还是对药物营养等物质的吸收能力均出现降低。此外,年龄较大的患者理解接受疾病相关知识的能力也较差,所以其具有较大的机体健康功能损失程度。患者的躯体活动及动作灵活性等均受到住院次数、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该类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在休息时患者的家属需要帮助其完成饮食、排泄等最基本的生活事件,严重伤害了患者的自尊、自信。此外,CHD患者住院较为频繁、病情好转较慢及不轻反重、逐渐增多的医疗费用及心理压力等均会导致患者的健康功能的各个维度受到影响[5]。

针对本次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护理应对措施:(1)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家庭给予的关怀是其他任何社会力量不能代替的。所以医务人员应该调动患者家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家庭功能起到改善的作用,这样可以达到使患者的健康功能损失得到降低的目的。(2)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功能的影响因素中护理满意度尤其是护理技能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健康功能受到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的影响较大,所以采取措施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至关重要,要转化传统的护理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技能的提高能够使患者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避免发生医患纠纷;各项安全意识要进行强化,护理人员在用药方面要做到谨慎,对于各项规章制定要严格地执行,此外要重点观察高风险患者的高风险因素,以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证。(3)在住院期间与患者交流最多的就是护理人员,所以由其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6]。健康教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7];帮助患者分析性格类型,帮助其转换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详细地向患者讲解吸烟及多饮酒的危害,使其明白戒烟限酒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冠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所以给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对其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冠心病患者康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心血管功能能够通过三期的持续锻炼得到改善。给予患者自我护理指导:使其明白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对病情自我监测的具体方法[8]。(4)患者的健康功能会由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而得到显著的改善,其具体的心理护理的开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关心患者的病情,注意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给予其心理疏导;②治疗情绪障碍的主要方法就是认知行为干预,使患者的控制力得到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得到显著的加强;③鼓励患者从事编织、钓鱼等休闲活动,教授其音乐疗法,这些活动对于患者的心理疏泄非常有利;④调动患者家属及朋友等参与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中来,促进其治疗积极性的提高[9-11]。

住院的CHD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各有差异,其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功能损失程度与影响因素的了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应对策略进行干预,这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工作质量的提高均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减轻CHD患者的疾病的痛苦,达到促进CHD患者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乔正学,杨艳杰. 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627-628.

[2] 王培席,张宏晨,王家骥. 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452-2453,2456.

[3] 乌云高娃,陈卉娟.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504-505.

[4] 张军,胡青. 经济收入对冠心病患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的研究[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6):55-57.

[5] 张宏晨,王培席,郭字红. 年龄对住院冠心病病人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1,25(8):2220-2221.

[6] 王蕊,张海红,赵振娟,等. 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J]. 护理杂志,2012,29(9):32-33,76.

[7] 赵云霞,刘正跃.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2,25(5):105-106.

[8] 彭婵媛.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46-347.

[9] 李萍.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43-644.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流行广泛的疾病,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跃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冠心病康复护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2]。冠心病病人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病人有临床表现时开始采取康复措施;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并维持良好的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4]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4]: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等)、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注意事项:活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分或不高于120次/分,无不适症状为宜。有研究证明,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可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5~6]。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仍然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一个显著问题, Baird在研究中发现,让病人执行自我护理的康复措施和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意识能够增强其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8]。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复锻炼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炼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病人的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书或看电视2次/天, 30 分/次;③降压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缓慢上下楼3层2次/天,运动时注意掌握运动量,以靶心率=180-年龄为宜[9]。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病人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病人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病人修订运动方案,教会病人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2.2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放松训练等[10~11]。如:①有氧训练。常用方式:步行、踏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等,强度一般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循环抗阻运动。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缩(肱二头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钟内重复8~15次收缩为一组运动,各组间休息15~30 分钟, 10~15组为1个循环。③放松训练。入静(气功):中国传统气功的入静训练包括动功和静功两大类。通过调心(意念集中)、调身(姿势或动作)、调息(呼吸)来改善全身功能。降压舒心操:中国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极拳。其他:放松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可提高运动的效果[12]。

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者的运动训练可增加病人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13]。庞妙玲等对173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后指出,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改善身体活动功能,改善血脂代谢,减轻体重,可使血糖下降[11]。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33例老年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关于肺心病及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959例、女性274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35±2.19)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6.08±0.54)年。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对症治疗,并配合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1233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对所得资料进行总结后得出结论。

1.2.2护理措施

1.2.2.1常规护理①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大多无法及时感受疼痛,不利于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可适当使用提示性词语帮助患者判断主观感受;②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口腔中痰液及分泌物,若患者无力排痰可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发生心肌梗死患者不适用此法),若仍排痰无效应协助吸痰,吸痰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5s/次,以免损伤呼吸道粘膜,若呼吸道中痰液干结、粘稠,则可采用雾化吸入方式湿润气道,促进有效排痰,若患者支气管由于痰栓堵塞出现肺不张,可遵医嘱使用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③遵医嘱持续低浓度吸氧(1~2L/min),维持动脉氧分压稳定;④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滴注对症治疗,及时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肺功能严重受损,若输液过快可加重心力衰竭程度,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静脉滴注治疗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应严密监测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停止给药并进行对症处理;⑤若患者处于恢复期可指导其练习腹式呼吸改善呼吸衰竭情况;⑥由于患者大多病情较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准备各项临床常用抢救器械、药品、物品等,做好随时抢救的心理准备。

1.2.2.2护理干预①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及少食多餐为原则,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d以下,禁食腌制、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产品,饮食应富含营养物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忌烟酒,可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②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情严重,患者易过度担心临床疗效及生命安全而出现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接待患者,及时讲解疾病知识及救护措施,例举临床成功治疗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病魔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③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定期对地面、空气及物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规程,降低感染发生率;④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预后的积极作用,及时纠正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1233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1219例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控制后出院,有效率98.86%;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14%),有效率与死亡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研究表明[2],由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肺血管慢性疾病所致,使患者肺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肺动脉压随之升高,最终造成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引发肺心病。有研究显示[3],肺心病易发患者群为老年人,且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类并发症,其中冠心病属于老年肺心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周围生活环境不断改变,以及吸烟率持续升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肺心病发病率显著增加,且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数量随之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4]:①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其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且病情进展迅速,其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②此类患者大多伴有肺功能不全,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部感染后,虽经临床有效控制病情,但胸闷、气短等临床表现可能未好转或消失;③患者大多表现为不典型心绞痛,少数表现为典型心绞痛,且具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④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由于患者具有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⑤由于肺心病患者病程大多较长,由于呼吸困难或疼痛阈值增高等因素使其无法及时发现冠心病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

研究表明[5],保障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是及时确诊并给予有效治疗,若结合临床正确护理措施将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文研究可知,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98.86%),死亡率仅为1.14%,可获得满意护理效果,与朱平[6]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桂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8例漏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3,1(3):256.

[2]关睿. 肺心病并发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5(9): 1333-1334.

[3]张奇志,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8(6): 545-547.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10

1 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概念及制定

1.1 CNP 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方案为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实施的方案。此路径可对护理人员、患者起到提示作用,让患者对自身应进行的措施明了,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度,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疗效[1]。

1.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制定 根据教科书中的标准对患者进行服务,其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保证临床护理路径全面,准确地反映病情,缩短住院周期,降低住院费用。

2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实施方案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CNP)主要有表格化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有严格的时间框架,按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重点、护理分步实施内容进行优质护理。

2.1 对病人进行入院评估,并填写入院评估单。

2.2 按冠心病介入治疗CNP的各项方案进行工作开展。此方案可由患者从住院开始一直到患者痊愈。每日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操作都明确,治疗进度也很明确,每日对患者进行观察的项目,操作项目、辅助检查等都很明确。每日实施完要求的事项之后操作人员应进行签名。

2.3 护理目标 病人按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路径表格进行护理,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最佳身心护理效果。

2.4 病变记录是有特殊病情变化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3.1 患者住院之后应先向其进行此项服务措施的宣教,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配合治疗,并嘱咐其应注意的事项。在患者接受之后再进行实施。患者的接受会对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每日责任护士必须按照当日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如病情平稳在护理记录相应栏内打勾,有病情变化在记录中分析、书写所发生的变化、干预措施和效果。

3.2 护士长对每位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督导,随时进行评价、指导,促进病人的康复。

3.3 轮转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中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也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即便对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掌握不全,提醒护理人员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表格指示内容进行护理,避免工作中的漏洞。

3.4 病人出院,科室进行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

4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4.1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每日每位责任护士所做的重点工作一目了然,可使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避免了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遗漏和疏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4.2 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打勾形式,反映护理活动的主要、重点及分步实施的情况,减少护理人员文件书写所消耗的时间,真正意义上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把护士的时间,留给了病人。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间康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89例,女59例,年龄为58~75岁,平均为63.8岁。

1.2 发病原因

本文病例冠心病患者中,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生活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等等。

1.3 疾病类型

本文将根据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基本情况(如:部位、范围、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程度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等等因素),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以下五个类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无症状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以及猝死型冠心病。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病情观察

对于冠心病患者,社区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等。若患者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则需要叮嘱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夜间病情的观察,因为这些患者一般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自觉症状[1];若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较为严重,则需要在其床边准备心电监护仪和一些必要的抢救药物,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心梗“先兆”症状。

2.2 心理健康护理

部分冠心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发作时(尤其是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患者极易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等),甚至部分严重患者还可能出现恐惧或者垂死感。因而,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时需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述,仔细分析患者的表达意图,进而采取必要措施以满足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需要,积极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使其避免出现精神紧张以及波动情绪,促使患者能够保持冷静的心态以及稳定的情绪,这样可有效预防冠心病患者的疾病复发甚至是死亡[2]。

2.3 生活护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忌吸烟戒烟,因为吸烟可增加血中一氧化碳水平, 从而将加快患者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融合,最终将影响其对心脏的供氧量;平时注意保暖,防治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尽量每天保持大便的通畅性,在大便时切忌不能过于用力[3];当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时可进行少量的活动(其活动量以不引起病发为限),但是在饭后2 h内则不宜参加体力活动;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养成温水洗脚、早睡早期以及规律睡眠等生活习惯,患者在睡觉前不宜参与刺激性的活动。

2.4 合理膳食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饮食,需坚持“少量多餐,不暴饮暴食”的规律进食原则。其饮食中最好是食用易于消化、清淡的食物;膳食在需控制单糖和多糖的摄入量;尽量少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及高热量的食物,例如:鱼类、豆类、去脂奶类、虾类、瘦肉等;另外对于冠心病患者,需要尽量避免过量引用可乐、咖啡等饮品,这样可避免增加其心率。

2.5 药物应用指导

冠心病患者平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尤其是对于早期的患者,其在用药之前需要详细了解药物的禁忌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医护人员则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这样可有效预防与药物禁忌相冲突以及引发器脏出现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在服药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还需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自我监测,需注意发生心动过缓,若有异常则需立即入院治疗[4]。在家中需将应急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放在显眼位置,以便于需要时能够及时找到,若患者需要外出,则需要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3 结果

通过笔者长达一年的临床研究,整理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对所选取的148例老年冠心病病例患者建立了完善的健康护理档案;另外通过临床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疾病的基本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加强了其自我预防的意识;统计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在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均有所下降。

4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计划性以及操作性。通过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让患者及家属能够准确了解及掌握关于冠心病的一些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知识,对疾病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缓解不良情绪的发生,另外还能促使其改变以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达到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疾病临床的复发率与死亡率,提升自身的生活与生命质量,恢复健康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郑桂蓉.实施亲情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健康必读(中旬刊),2010,7:28-29.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12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冠脉介入术手术指征,其中男性患者13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6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9±5.42)岁。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常规穿刺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选择冠脉介入术的具体术式。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冠脉介入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本组185例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腰部酸痛、尿潴留、形成血肿、拔管综合征、造影剂不良反应五种类型,其中腰部酸痛发生率最高,为61.1%。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冠心病护理措施篇13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血管阻塞而导致的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绞痛、胸部不适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1]。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特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对心理状态和依从性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6.25±2.26)岁,其中女:男为15:15。

观察组: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6.32±2.29)岁,其中女:男为14:16。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卫生环境的监管,给予患者用药指导。

1.2.2观察组护理措施

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措施。

①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能力,护理人员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及家属糖尿病及高血压对冠心病的影响,增强患者的重视,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

②心理护理:冠心病是一种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护患关系,有分寸的将医生的诊断告知患者,向患者讲解康复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

③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大多存在食欲较差的症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他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健康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食蔬菜、水果、豆制类的食物,补充患者身体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帮助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在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依从性、满意率情况。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率分别为80.00%、86.67%,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率60.00%、63.33%。

由此可知,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满意率(p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可分为急性冠状动脉及稳定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绞痛、胸部不适等症状,并且,高血压、糖尿病等均能引起冠心病的发生[2]。

目前,治疗冠心病没有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其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并且给患者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但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及康复等护理,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优质护理是医院服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影响[3]。在本次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有分寸的告知患者病情,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措施,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有利于患者的预后[4]。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率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依从率及总满意率(P0.05)。

综上情况可知,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谢亚利.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11-1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