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教学论文实用13篇

韩语教学论文
韩语教学论文篇1

中级韩语学习者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一般已经掌握1500~2000个词汇,能够听、说、读、写基本的韩语,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对韩国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以零起点大学韩语专业学生年级来划分,中级韩语大致是指韩语专业学生大二一学年的学习内容。在各高校韩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中级韩语精读(以下简称中韩精读)一般被指定为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中韩学习者的水平和特点,笔者参考一些论文、专著,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中韩精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在任何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都在于学习者本身,韩语学习也不例外。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和引路人,对学生“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育论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学生韩语应用能力,这其中应该以听、说能力突破为教学重点。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采用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全部用韩语授课,到高韩时则全部用韩语授课,同时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尽量使用韩语。

在词汇讲解时,韩语单词并非个个必讲,但重点单词、词组或惯用语要讲深讲透并逐个举例说明;同时举一反三,将该词汇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加以归纳总结;重点讲解并归纳单词的构词方法和规律,比如“被动词”、“使动词”、“名词化语尾”、“接头词”、“接尾词”等的构词规律。

在语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语法进行分类汇总,讲清楚相似语法在意思和句法等方面的异同,比如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原因、理由时的异同,以及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假设时的异同等。在讲解完后要让学生背诵典型例句并利用所学语法造句,教师给以批改,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

活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韩国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定发表主题和发表小组,发表主题尽量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上课时由小组代表用韩语进行发表,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我系使用的中韩1精读教材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3》为例,教材共分“?? ??”、“?? ??”、“??? ????”、“???????”、“?? ???”、“??? ??”、“??? ? ??”、“?????”、“??? ??”、“????”等10课。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3人,由各小组轮流对每课相应的主题进行发表,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语言知识层面的讲解,还要对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解读教育论文,做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紧密结合。

注重模仿和背诵,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通过朗读、背诵来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培养韩语思维能力,减少中式韩语的使用,提高韩语水平。

重视复习,温故知新论文服务。韩语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掌握了多少,复习在韩语学习中十分重要。每次讲授新课前抽出几分钟时间对上次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检查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对新课中出现的已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再次讲解等方式不断复习,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每次课前由一名学生进行不限主题的3分钟韩语演讲,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外开展韩语第二课堂、校园韩语角、韩语演讲比赛、唱歌比赛、韩语戏剧表演等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网络课堂教学等方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师面授+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堂+辅导、答疑”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介绍、图象、视频等资料,在授课前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正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和视频等向学生演示各种实际场景,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生动的韩语应用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练习。

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对不同的学习者来讲,它也存在着侧重点和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课堂教学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各种专项随教软件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相应方面的水平,比如发音软件、听力与口语软件、词汇与句型软件、韩语打字软件、写作软件、韩国语能力考试辅导软件等。另外,通过中韩精读网络课程教育论文,学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恰当与否对于提高学生韩语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关系很大,应当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中韩精读课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由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三部分组成。平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阶段测验等;期中、期末评价以考试、考查为主,提交小论文为辅。平时评价成绩和期中评价成绩各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评价成绩占60%。由分值比率来看,平时和期中评价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率偏低,应当对分值比率进行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占40%,期中、期末成绩各占30%的比率较为合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带着公正、公开、积极的态度来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及时解决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关心、帮助学生,使学生在韩语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五、结语

中韩精读教学是中韩教学的重点。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中韩精读教学,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其他高校韩语专业或者英、日、俄等其他语种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其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绪俊.韩语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郑春梅,金英子.高职韩语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宋英华.韩国语会话教学研究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卢广伟,周文雯.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0,(05).

[5]汪洁.浅谈推进优质韩语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韩语教学论文篇2

中韩两国不论是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有着密切的交流,韩语的学习成为两国交流中的重要部分。目前韩国语教学在我国迅速发展,很多高等院校均设有韩国语专业。语言与文化是互相依托的,在韩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培养出具有一流交际能力的人才。韩国文化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中国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将就韩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部分进行简要探讨。

二、韩国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在韩国语教学中更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对于汉语的理解和学习,并且提高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

(一)文化教育有助于韩国语的学习

韩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崇礼教,年龄的长幼、职位的高低、社会关系的高低在韩国语的表达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进行韩国语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韩国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韩国的文化,在进行学习时引起重视。如在韩语表达中,对长辈、社会地位较高者、职位较高者所使用的终结语与平辈的有很大的区别,且同一名词因尊敬法而呈现不同形态。例如:最简单的“你好”这个词,同辈之间使用这个词语时,是用“?? ??? !”而在跟长辈或者职位较高者说话时则用“?? ?????”。当然还有很多平辈的词语与敬语是有区别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文化教育有助于准确地进行韩国语日常交流

韩国文化不仅体现在语言的敬语中,在生活方式上也很有特点,在韩国语教学中,加入生活文化习俗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日常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抵御在学习语言中的文化冲击,让学生顺利地接受和了解新的文化。如韩国人在长辈面前喝酒、抽烟有很多特殊的动作或禁忌等,这都是文化因素的影响。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而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种行为方式,语言离不开文化,作为第二或者第三外语的学习者,一定不能单纯地仅仅学习口语和书面语,还要将文化渗透到语言当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进行韩语交流时更加融入到这个国家。因此文化教育对于韩语学习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三、韩语表达中映射的韩国文化

(一)委婉表达

韩国人的语言表达较为委婉,因为韩国人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语言表达时,尤其是表示拒绝时,委婉表达体现的更加明显。中国人说话与韩国人有一定的区别,中国人说话较为直接,喜欢简洁明了,在表达拒绝这一意思的情况下,韩国人与中国人相比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表达,而中国人更多的选择非语言性的表情身体语言或眼神来传达意思。因此中国人虽然不多用委婉表达,也不会引起误会,可是韩国人却很难接受此种方法。例如韩国人在拒绝他人时常用“啊,怎么办呢?”听到这句话,即使被拒绝仿佛也可以体谅对方的难处。因为他们在说话时尽量从对方心情出发,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他人的处境 比如在收到邀请时,如果不能参加,一般这样拒绝:“?? ????? ??? ??? ???? ? ? ????. ??? ?????? ????.??? ?? ???.”这是一个典型地照顾他人情绪表达的事例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好多情况下,中国人不能理解韩国人的这一民族心理而导致产生误会我们并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成韩国人的心口不一,或是韩国人喜欢说谎,要充分的理解他们这种心理才能更好地与其交流。

(二)强烈的民族感和集体感

中国人在说只和我有关的事情是会说我妈妈,我家等等,通常用“我”来表达,而 韩国人则多采用“?? ??,????”等“我们”来表达。这种表达明明是只和我有关的事物,却总是用我们这个词来表达甚至说我们丈夫,我们妻子,中国人听到这种话第一反应通常是非常惊讶的。这是因为韩国人更强调集体的概念,忽视个人,这一点从生活风俗上也能感受到,在韩国传统的房屋里,没有完全隔开的空间,仅仅用薄薄的纸糊成的门把房间简单分隔开,因为他们认为房屋是家族成员共同的空间 在这种传统的房屋结构中,没有我的空间,只是我们的家而已。了解韩国人的这种集体意识,对今后与韩国人接触交流会产生积极的帮助。

四、如何更好地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

(一)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近年来,各种多媒体资源蓬勃发展,为韩语教学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媒体不仅可以创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还能从视觉上了解手势、表情、身体语等非语言交际形式,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因此我们的高校教师应在韩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录像、电影及电视剧片段、互联网、幻灯片、课件等工具,通过生动活泼的声像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体验异国文化的不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社会历史和风土人情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得到的知识印象也会比书本上更加深刻。

(二)为学生创造交际情境。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创造具有韩国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在日常对话中学生容易出现用语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以及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只掌握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韩语是在脱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的。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一旦走进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还应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韩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韩国文化情景中,进行诸如打招呼、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约会、购物等特定情景的语言练习,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和文化。

五、总结

在韩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韩国文化的渗透教育,更多地为学生创立交际情境,让学生更加实际地感受到韩语交流中的乐趣。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拓展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教育。总的来说,语言离不开文化,要在韩语教学中将两者充分结合,提升学生韩语交流能力。

韩语教学论文篇3

1.3韩国文化方面教材的欠缺韩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远不及英语和日语等语种来得久远和广泛,师资和教材一直都比较匮乏。虽然近年来韩语教育在国内逐渐热门起来,也出现了一大批韩语教材,但其中多数还是以语言教育为主,文化教育方面的教材还不太丰富,为数不多的也是年代较久,与现代韩国文化出现了脱节的情况。

2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1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相对于语言,学生其实对外国的文化更为感兴趣,他们对与本民族不同文化的好奇心远远大于其语言,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被韩国音乐、韩国电视剧、韩国偶像深深影响着。利用文化教育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不但增加了学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2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在跨语言交流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很容易造成误解,陷入尴尬的境地或闹笑话。例如,韩国人如果说:“(我又喝海带汤了。)”这时候如果你说:“你今天生日吗?”那显然是误解了对方的意思。在韩国,生日的时候喝海带汤是一种习俗。但是在韩语中,“(喝海带汤)”也可以是“考试不及格”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认识语言的同时,必须全面了解语言背后的内涵,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3如何在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3.1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素养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教育的渗透,教师是关键。这就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也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实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且教师在走上讲台后,仍然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文化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即使语言基础再扎实,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3.2加强韩国文化方面教材的建设,运用各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首先,丰富韩国文化方面的教材,而且在选材时更应该传统与现代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韩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具有时代感,并且不断丰富和更新。其次,打破原来语言教学教材的传统模式,适当穿插文化方面的介绍,增加教材知识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除了依靠教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毕竟教材内容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教师可以多收集一些真实的韩国生化的素材来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和听觉等不同感官的接触,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身临其境地感受韩国文化。

3.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打破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语言学习的课堂不一定局限于教室中,我们可以走出教室,增加一些文化方面的小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在娱乐中增加了韩国文化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4重视外教的作用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跨国交流,而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韩语知识,但是一遇到韩国人,却无法开口说一句话,甚至连一个简单的招呼都不会打,这就是只学习不交流的结果。因此,外教在学生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也能从外教身上接触到很多与韩国相关的文化知识。外教与学生成为朋友,可以一起进行很多生活活动,也可以进入一些韩国人的生活圈,更加直接地了解韩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这比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要有成效。

韩语教学论文篇4

一般来说,对于外国语的学习,以一般日常沟通为目的。如果想上升到学习文化和文学的话,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以英语为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学术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但是仍然没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难。还有,英语教材中,可以用来学习韩国文化和高级语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内容完全废除了。韩国文化不仅仅是对韩国情况的理解,是可以帮助学习者运用韩国语的能力,关于文化或者文学,不能和读写能力相连接。这些现象不仅仅是教育者和教育机关的问题,实际上关于韩国语文化的教材的收录地域间有很大差异,作为外国语教育来讲,资料也没有做到活用。

文学是学习语言的学习者的重要资料。在学习韩国语的过程中,文学可以成为优秀的听力和阅读的资料,通过积极的阅读和听力的练习,写作和说的表现也会有好的方向的发展。即,通过文学可以对韩国语的理解和表现有整体性的执行。

二、韩国语的整体性的学习方法和文学

我们以以上论述为基础,文学在韩国语教育中到底要怎样学习,我们来具体看一下。首先要考虑的是,文学知识不仅仅是教育,是培养文学活用的语言能力。通过相比较而言更广阔的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性的表达,可以更好的了解韩国语这门语言的表达和韩国人的思考方式。比如金素月的《金达莱花》这个作品,不要只是考虑这个作品的文学性的意义,而是要以从诗的表现来段炼说和写的活用为中心。通过具体的对诗的朗读,可以对诗的内容有所理解,可以展开对作者的思想的讨论。即以具备比喻性的表现或者强调性的表现的语言构成能力为中心,不是教文学本身,要选择学习文学属性的方法。

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引下,教授学习的方法首先从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出发,组织学习者的语言活用。特别是根据文学作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活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漫画,广告,文件,新闻报道,杂志等中收录的评论,旅行记录文等也可以作为文学学习活用的材料。通过这些实际的资料,可以慢慢培养韩国语的运用能力,解决现在韩国语教育中的困难。也可以把自己背的单词不费力的在生活中见到并且就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媒体表现和文学性作品的理解可以包含创意性的能力思考,这种能力可以对说和写的运用有帮助。并且还可以结交韩国朋友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对于学习新的词汇,网络用语流行语的学习也有帮助。韩国语教材的开发是以后核心的迫切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材的多样化和位界化和因材施教,根据学习者不同制定不同教材是中心问题。首先,我们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先以文学活用为基准。提供多种的语言学习场景,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际语言背景,对语言的学习有效果性的提高。

三、结语

韩语教学论文篇5

(二)翻译课是否采用了新的教材体系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院校教师采用了自编讲义,也有的院校选取了由文体为主要课程流线的北京大学出版的《中韩翻译教程》。

(三)是否开设网络课程

在调查中显示,多所数院校在翻译课程中开设了部分网络课程,但并没有实现完全开放。

(四)学生反映教学情况

从调查中显示,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翻译课程没有必要学习的情况,通过学习在韩国语和汉语互译方面没有太大提高、练习机会不多等诸多问题。

二、思考和建议

(一)思考

1.翻译课程内容设置不够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很多韩国语教学工作者认为对于母语是汉语的韩国语学习者,没有必要进行韩译汉的讲授和练习,只意在培养汉译韩的能力,以至于一些韩国语专业毕业者在翻译时出现韩国语式的汉语,或是遇到允长的韩国句子无从翻译的情况,此类情况屡见不鲜。

2.课程开设课时不足

部分人认为韩国语翻译课程的分量仅仅是作为韩国语学习的补充部分,在其它学科也能涉及到,而且考虑到本科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特意减少翻译课程课时。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翻译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属部分,它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门具有独自的理论和技巧的学科,需要足够的课时去讲授和练习。同时为了应对本科生毕业走向,如果课时安排不足,会影响学生就业时专业的应用。

3.教学条件有所限制

部分院校仍没有完全开通网络课程。究其原因,其一是学校缺乏网络课程的客观条件,其二是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韩语翻译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网络教学技术不够熟悉,无法全面开设课程。

(二)建议

1.提高对韩国语翻译课程的重视

部分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翻译的分量占的很小,对翻译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就造成课时安排不充分,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等教学问题出现。

2.明确教学内容

(1)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翻译课程分为韩译汉、汉译韩2门课程开设,可以让学生们能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这门课程理论有一个充分的比较、理解和实践。在不同的翻译过程中领略由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乐趣,有充分的时间来探索韩译汉、汉译韩的不同魅力、规律和技巧。

(2)目前高校的大学本科的翻译教科书主要用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朝朝汉翻译基础》、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韩,韩中翻译教程》和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韩、韩中翻译》三部教材。其内容上各有利弊,平分秋色。和其它韩国语学科相比,贫乏的教科书,参差不齐的内容给翻译课程教学加大了难度。授课教师应当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取教材,同时教学内容也要追求新颖、具有时代性的资料进行翻译教学,本就匮乏的教材不能做到实时更新,教材的内容中难免会具有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容,基于这些原因,韩语翻译教师应当除了讲授教材中的材料,还要自行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更多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比如翻译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翻译经历或是专业翻译人员的资料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材的多样性、时效性和适用性,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再者翻译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注意讲与练的课时分配。既要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是有律可循,以此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还要做到在选取翻译实践时要难易得当,这样会提升学生的翻译信心和兴趣。以此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

3.加大翻译课时

无论是从学生学习需求还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这门课程性质上看,课时应当适当增加,保证课时充足,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来学习和实践,让教师有充分的实践来讲授论文知识和实践指导。

4.教学方式多样性

传统的韩国语翻译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授翻译理论,通过翻译理论让学生对句子、文章进行翻译练习,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的译文,学生也为了应付考试要求教师给出所谓的“正确”译文。但是实际上,给出的“正确”译文是也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翻译是一种受原文束缚的创作,所谓创作就不能是单一的,固定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学效果也不显著。

(1)可以将韩国语翻译课程内容设置由浅到深,先是讲授练习韩译汉,再进行汉译韩的学习。这样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2)在进行汉韩翻译练习时,考虑到目的语不是学生的母语,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如果让学生自己完成翻译,容易使译文质量不高,学生翻译动力受阻。所以可以采取小组式讨论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翻译的自我意识。

(3)在讲授练习韩汉翻译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走出“韩文圈”,使汉语译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把擅长韩汉翻译锻炼成翻译强项。很多韩国语学习者在进行韩汉翻译时,通过查阅资料都能理解原文意思,但是要通过规范的汉语表达就会有力不从心的情况发生,译文表达也是差强人意。所以在韩语翻译课程中,不能忽视韩汉翻译的作用。教学时可以通过“译文对比”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源语和译语交流场景意识,了解译文与原文有所区别的各种译法,加深对翻译理论的学习。

(4)强化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习惯。通过学生翻译练习,加强翻译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培养韩国语学习的成就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开展翻译课的第二课堂,模拟翻译现场,创造翻译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韩语教学论文篇6

由韩国延世大学语学堂编写的,由张国军教授等著名韩国语学者翻译成中文出版的《韩国语教程》系列教科书是具有相当水准的韩国语教科书。《韩国语教程》系列教科书以其丰富的实用内容和缜密的文法记述被中国许多四年制本科大学的韩国语专业采用为精读教材。但是即使是在中国如此广泛使用并广受好评的韩国语教材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笔者在教授中国学生韩国语的过程中发现了《韩国语教程》系列教科书中对韩国语文法的记述几处不够严密并值得再思考的地方。笔者认为对使用的教材中不够完美的部分进行讨论和尝试着修正,是作为教师不可回避的责任。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不能将《韩国语教程》系列教科书中所有的问题一一论述。因此,本文只对《韩国语教程2》中关于韩国语接续词尾“”的统辞制约部分的记述进行研究讨论。以后,在其他论文中还将对《韩国语教程2》中对接续词尾“”的核心意味的记述进行研究和讨论。

笔者认为《韩国语教程2》中关于接续词尾“”统辞论制约的记述是不全面并存在问题的。本文的目的是参考韩国的韩国语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整理总结接续词尾“”的统辞制约特性,并找出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向中国学生教授接续词尾“”统辞制约特性的教学方法。本文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接续词尾“”的统辞制约的特征,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如何更有效的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统辞制约的用法与特征。

二、“”的统辞制约

本文的这一部分将对接续词尾“”的统辞制约分二大部分进行记述。分别为“”在同一主体与非同一主体接续文中的统辞制约与“”与动词及时制词尾相结合时的统辞制约。

(一)“”在同一主体与非同一主体句子中的统辞制约

《韩国语教程2》第35页中对接续词尾“”在同一主体句子中的统辞制约进行了如下说明:

(句子中前后两个动作的主体要相同。)

但是如此说明接续词尾“”在同一主体句子中的统辞制约并不是没有问题的。为了论证例一中的统辞制约《韩国语教程2》第36页中给出了如下例句:

例2:

从例2的例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先行文与后行接续文中的动作是同一主体发出的。例2中1,3, 4, 5的例句虽然省略了动作的主体,但其动作主体一定是一致的。如果先行文与后行接续文动作的主体不一致则例2中所有的句子都会成为不正确的句子。

例3:

例3中的句子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先行文与后行接续文中动作的主体不一致。但是,如下面例4所示,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先行文与后行接续文中动作的主体一致,其句子也是不正确的。

例4:

例4中的句子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句子中先行文与后行接续文中的动作主体相同的同时其叙述语也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像例4中的先行文与后行接续文的动作主体一致的同时,其叙述语也相同的句子是不正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接续词尾“”具备先后行接续文同一主体与非同一主体两种统辞制约。『而《韩国语教程2》中只提出了接续词尾“”的先后接续文动作主体要一致。并未提出是应该在先后接续文叙述语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时动作主体才应该一致。并且《韩国语教程2》中也并未提及当“”连接的先后行文主语不一致时,其句子应该如何构造。因此笔者认为《韩国语教程2》中的记述是不够全面的。这种提法,会使学生在深入学习,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对接续词尾“”的使用产生疑问和错误。

(二)与“”相结合的动词制约与时制词尾制约

1.与“”相结合的动词制约

在《韩国语教程2》中并未提出接续词尾“”并不是可以与所有动词相结合这一特性。

在韩国学者中提到接续词尾“”只能与具有持续性的动词向结合。持续性是指某种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过程中可以附加另外的动作或状态的特性。在其论文中给出了如下例句:

例5:

而《韩国语教程2》中虽然提及了接续词尾“”可用于谓词词干与体词谓词型后,但其所给出的例句却全部都是接续词尾“”与动作动词相结合的句子,如此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只能与动作动词词干相结合,而不能与状态动词词干相结合。并且在《韩国语教程2》中并未提及接续词尾“”并不是与所有的动词都可结合这一统辞制约特性。

2.与“”相结合的时制词尾的制约

《韩国语教程2》第35页中虽然提到了接续词尾“”与时制词尾想结合时其意味发生改变,但却完全没有提到“”与时制词尾相结合是受到制约的。接续词尾“”并不是与所有的时制词尾都可以连接。“”只能与过去时制词尾“”结合,与其他时制词尾则不能结合。

韩语教学论文篇7

一、韩语翻译教学现状

1.缺乏适合高职的韩语翻译教材。

韩语翻译教材屈指可数,现有的教材又大多以文学作品为实践素材,没有真正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目前多数学校使用的韩语翻译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的《韩中翻译教程》、《中韩翻译教程》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韩汉互译教程》。这些翻译教材要么注重理论,要么文章难度偏深,要么就是教学内容文学化,缺少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因为没有真正能适合高职高专层次的翻译教材,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不得不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择其所需,编写内部讲义。

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韩语翻译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韩语理解和使用能力,而且要掌握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韩语专业商务方向的韩语翻译教师要具备足够的商务知识,掌握大量询盘、报价、索赔等商务谈判方面的韩语词汇;韩语专业旅游方向韩语翻译教师自然要掌握旅游相关的知识,同时随着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还要不断更新旅游韩语词汇;韩语专业文秘方向的韩语翻译教师不仅要对文秘业务有所把握,而且要掌握有关文秘专业韩语词汇。韩语翻译教师不仅要搜集掌握这些内容,而且要有运用这些知识的社会实践经历,否则就不能真正满足教学需要。但是,绝大多数的翻译教师都没有充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

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韩语是从零开始的,再加上高职学生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集中度也不是太好,所以到二年级教授韩语翻译课程时,学生的韩语水平普遍不高,语法知识也不全面,且多数学生的基础词汇量未达到翻译教学大纲要求。不仅如此,学生的母语水平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学生的韩语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相当有限,学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无法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无处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4.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性。目前几乎所有的韩语专业都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倾向进行专题练习。既然韩语专业已经设置专业倾向,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以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

(2)缺乏理论性和实用性。授课中缺乏统一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讲解及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练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是由理论知识来支撑的,翻译课更需要大量的前期基础技能练习,而这又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后自行练习。因为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所以教学内容和练习会出现重复和跳跃。

(3)口译是外语专业学生必需的一项技能,它能反映出译者对两种语言的基础熟练情况、现场应变能力等,在现实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目前各院校在韩翻译课上过度强调笔译,讲授重点仍然是词语、短语及句子等语言知识和翻译方法,而忽视口译,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担任随行翻译或现场翻译。

(4)评价方法有待探讨。目前大部分评价方法采用80%以上的笔译加20%以下的口译的方式,再加上过于考虑到学生成绩问题,所以出题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不能客观地评价出教学成果和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学模式太过陈旧。韩语翻译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选用一套公开出版的教材,任课教师自己再组织准备辅助材料进行教学。在教法上,教师主要根据教材的体例,介绍某一翻译理论或技巧,通过译例,阐明该理论、技巧的运用,然后是当堂的翻译练习,再布置课外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学之思考

1.明确课程定位。

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学应着眼于实用性,为学生毕业工作打下基础。因此首先将课程定位为口译+笔译课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笔译理论和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开始,然后进行专项分类实践练习。从高职院校韩语毕业生反馈信息显示,学生半数以上需要的是实用性课程。因此,韩语翻译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搜集分析毕业生对本课程的反馈建议,明确本课程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学生需要学习的翻译技巧及翻译测试的范围,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在目前开展韩语翻译课程的高职院校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多以日常交流或文学作品为主。但近年来,韩国各行业的企业大量涌入中国国内寻求合作与发展,其中以汽车业、信息业、电子业、贸易业居多。这些公司在业务谈判或与中国员工进行内部会议时,经常会借助翻译人员的帮助进行沟通。因此在韩语翻译教学中,作为翻译方法的教授者,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不断传授与专业倾向相关的行业知识,帮助学生应付各种挑战,也要注意自己在韩语知识和中文知识方面的丰富、提高和拓展。

3.明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

(1)根据专业倾向确定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翻译课程要根据专业倾向设置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针对学生专业倾向和就业形势设置专题演练。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笔译技巧和口译技能训练,重视理论知识和技巧的讲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自行练习。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模拟翻译工作室,把公司场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究知识,构建适合他们自己的知识模式和策略。此外,实施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与探索。除教材内容之外,收集整理公司文书等,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供学生练习,并在因特网上再现授课内容,方便学生课后练习。

(3)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在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设置针对性练习,编写出有专业倾向的主教材。

(4)改革评价方法,减少笔试所占比重,增加口试所占比重,同时提高平时课堂练习提问所占比重。

(5)韩语翻译教学课时有限,所以在讲解翻译例句时应重点讲解个别难点,如使动句、被动句、授受关系句、间接引用句、敬语及一些固定场合的固定表述句,由学生翻译,之后学生讲评,老师再讲评、修改。经过几个回合的练习,学生对翻译中的难点及易错的语法问题都会有较深刻的印象。

4.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口译技能训练。

(1)源语复述练习。教师根据训练目的的需要选择材料,学生听后用同一种语言进行复述。短文的长度应视学生水平而定。由于学生的韩语水平有限,因此应以听韩语复述的练习为主。

(2)跟读练习。教师或某一学生讲一段话,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说。训练时可以从中文开始,然后转为韩语。此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心多用的能力。

(3)做笔记的训练。人脑的记忆是十分模糊且有限的,特别是在口译过程中,即使一字不落地完全听取发言的内容,也无法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翻译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生所担负的翻译任务相对本科生来说比较简单,但在进行现场翻译时还是会面临一些无法完整而准确地记忆信息的问题,所以也要训练这一项技能。记笔记不是把讲话者的原话一字不落地全部记下来,它只是记忆的辅助手段,为的是在学生进行翻译时起到提醒的作用。在做此训练时,特别要培养学生记录数字、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的习惯。

三、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拓展,社会对各种翻译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翻译人才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合格的高水平的韩语翻译人才是韩语翻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师应该重新思考韩语翻译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翻译教学的新道路,抓紧编写出适合高职高专的韩语翻译教材,加快翻译教学研究和改革,抓好基础阶段和应用阶段的翻译教学,培养高水平的韩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桂珍.高级汉英英汉口译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韩语教学论文篇8

目前,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翻译领域中的韩语专业翻译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促进中韩交流文化的发展,我国各省市高校也纷纷开设了韩语专业翻译课程,并将教学重心定位在提高学生韩语交流实践能力培养上,由此可见,实践能力培养是学校培养高素质韩语翻译人才的重要研究课题。

1 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在体制上并没有创新性突破,以教师讲解为主,翻译教材为辅的教学机制是高校常用的教学方式。随着翻译课程教学在韩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边翻译边讲解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成了交互式语言练习,这种交互性学习不仅提高了翻译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还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在现代化教学技术、人才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实践能力培养逐渐成为翻译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

据统计,我国目前出版的韩语翻译教材中,有近78.45%的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注重翻译理论基础知识传授,大部分教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作用不强。同时,很多教材内容都没有切入社会实际,并没有渗透过多社会性、实践性、功能性的锻炼内容,上述问题给韩语专业教师的翻译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2.1 实践能力理论分析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的使用价值,还能突显出高校教育教学的社会价值,对于韩语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讲,口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翻译能力是韩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首要应用性能力,和大多数语言教学相同,这三种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可以直接影响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2]。

2.2 实践能力培养在翻译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级教育中,翻译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口译训练、听力训练、专项实践训练等基本技能训练可以改变原有教育内容。因此,翻译课程的教学项目相对复杂,只有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相互结合才能进一步加深翻译课程的影响价值。翻译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的将理论内容转变成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培训项目,让学生在训练、培养中细化韩语词汇、语法的应用功能,以此提升自身对语言的控制能力、翻译能力[3]。

3 提高韩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价值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文对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可知,无论是在教材选编上,还是在教育模式、教学技术上,翻译课程教学并没有突显出实践能力培训的作用和价值。该文针对上述内容,提出以下几点合理性建议。

3.1 丰富教材内容

以教材为中心的翻译课程教学必须引进社会热点口语教材内容,如朴槿惠就职演讲、韩国娱乐新闻等,这些影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韩语发音,让学生在中文字幕、韩语发音中找到同步翻译的切入点。将韩国文化引入翻译教材当中,找出特殊口语化词语的应用特征,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日常翻译场景转化到翻译教材中,如学生实习中常见的翻译场景、特定翻译情境等,这些资料作为课后专项训练教材,可以加深学生对“实践性”教材的认识理解程度[4]。

3.2 引用科学性的教学模式

以往,翻译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能力训练时间很少,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践能力训练机会也非常少。因此,大学教师还应引进“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延伸翻译教学的影响力,如模拟创建翻译公司,开展韩国电影配音比赛,组织韩语翻译公益性活动等,活泼生动的教学内容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课堂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锻炼学生韩语翻译能力的教学目的。

3.3 加强辅教学课题的开发力度

教师作为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主体,其韩语翻译水平也需不断完善和提高。了解韩国与中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中的关联性发展内容,如汽车产业、造船产业、娱乐业、政治沟通项目等,教师应深入到韩资企业或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机构当中去,熟悉韩语翻译的实质性内容,了解现场翻译的重点与中心,掌握专业术语、词汇的应用习惯等,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翻译课堂中。教师将这些实践性、应用价值非常大的翻译课题引入实践能力培养中可以大幅度增加学生的翻译素养,提升学生对现实中韩翻译行业的了解能力[5]。

3.4 创建专项能力培训项目

专项能力培训是将重点教学项目转化成一种能力培养项目,如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训活动,结合在企业、政治机构工作中的翻译经验以及翻译问题,展开教学讨论。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切实翻译问题,创建独立的培训项目,如口语能力、翻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通过阶段性训练,改善学生翻译习惯、增强其口语、听力能力,以达到填补翻译课程教学漏洞的培训目的,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能力。

4 结语

该文结合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发展现状、理论内容以及解决对策,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决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为核心教学内容,教师应不断探索翻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完善、调整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其实际就业需求角度出发,开展个性化、科学性的教育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 郭蕾.高职高专的韩语翻译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12(2):110-124.

[2] 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韩语教学论文篇9

一、商务韩语系列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应用韩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韩语人才培养的目的: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韩语人才。培养能够基本掌握从事韩语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必需的韩语应用技能、经贸技能,具有基本的韩语语言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运用韩语和相关的商务知识从事对韩商务或者其他涉外工作,具有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韩语人才。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应用韩语专业是我院开设的唯一一个非英语外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名,兼课教师5名,韩籍外教5名,在校生300余名。大部分教师为硕士学历,层次较高。多年来,该团队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利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微格实训室,为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语言交际等提供了仿真实训的环境;韩语协会定期组织韩国语演讲比赛、韩语角(学生可以在韩语角用韩语聊天,与韩国留学生和外教交谈)、模拟韩企面试、韩国文化体验等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训的机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湖南青苹果集团联手打造了青苹果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该实训基地进行韩文操作系统的应用、韩文编辑、韩文打字、韩文软件应用等项目的实训;在首尔馆建立了“韩国文化体验馆”,学生可以定期在教师的带领下去首尔馆学习和体验韩国文化,在体验中学习和交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韩语系列课程包括商务韩语阅读、商务韩语听力、商务韩语口语、经贸韩语、商务韩语见习、商务韩语实训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均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目前,国内各院校已普遍对韩语专业及课程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的程度和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多是突出各自的专业特色。我院应用韩语专业也一直在探索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体系,将相关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切入点。经过不断的实践,初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但也存在着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等问题。

二、商务韩语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

本课题重在以韩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适合我院的高等职业教育韩语专业商务韩语系列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丰富和发展相关的教学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出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商务韩语课程体系。通过商务韩语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培养具有优秀的听、说、译等技能全面的高素质韩语人才,同时,关注改革过程中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根据现在的韩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思考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如何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整合并构建新的商务韩语系列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估体系,从而探索适合韩语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以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为立足点,以职业能力提高为人才培养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面的课程体系。

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所学商务活动和技能的各种能力;强化商务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对就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系统构建商务韩语系列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各种训练,使学生具备对韩商务沟通、商务信函书写、商务办公、涉外事务处理等各种能力。研究如何使应用韩语专业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商务环境,以及如何使学生通过全面熟悉韩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使用,来掌握商务韩语的表达规律,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为下一步汽车韩语、旅游韩语、酒店韩语等系列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经验。

三、商务韩语系列课程体系构建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

商务韩语系列课程的教学包括商务与韩语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综合商务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思想,合理的地利用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尽最大努力的去实现教学目标。本课题的研究,涉及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第一、对商务韩语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了解社会和对韩企业的发展与需求,遵循商务活动与韩语教学的规律,合理安排各门课程优先顺序,保障各门课程的学时,合理的编写相关教材,进而优化课程体系。

第二、对商务韩语相关课程进行调整,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社会具体情况,在执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讨论,对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开展 “因材施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教学与指导,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各部分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第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法,采取任务式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在涉外商务活动中运用韩语交流的实际能力。

2.课程体系的改革

第一、新的课程体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以满足企业对韩语人才商务能力的要求。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开设课程和调整课程内容的依据,按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来整合课程内容。

第二、课程体系要紧扣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了解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培养多种商务活动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把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灵活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

3.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应用韩语专业已培养八届学生,开展商务韩语相关课程教学也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经历了几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积极探索情景教学、模仿教学、研讨室教学等,深刻的认识到要恰当地处理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并重,加强校企合作,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加强实践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韩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使“韩语教学”和“商务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有较强的韩语商务沟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商务韩语教师素质

教学团队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校外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鼓励教师加强学习,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培养“双师型”教师;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定期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听说训练,学习国际先进的语言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商务韩语教学的研究机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

5.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融入到评价系统中,结合课堂考勤管理、平时考核等各项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8

韩语教学论文篇10

1高校韩语教学依然存在的问题

1.1过度的强调语法,轻视实践

很多高校在韩语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将语法作为韩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采用以前旧的教学模式,不重视高校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培养。虽然,在高校进行韩语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韩语的语法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如果将韩语教学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韩语语法的学习上,这就很难提高高校学生对韩语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习韩语感到厌倦。一旦学生们缺乏对韩语学习的兴趣,这就使学生们不能够更好的对韩语知识进行掌握,无法培养更加优秀的韩语人才。

1.2对韩语教材依赖太多,缺乏韩语应用的灵活性

在进行韩语教学的时候,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都是按照韩语课本的内容一字一句的进行讲解。虽然,学习任何专业知识课本都是相当重要的,并且需要对课本的学习才能够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应用做准备。但是一味地追求课本的知识就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没有灵活性,缺乏一些创意,并且每个高校的基础设施、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别,这就的话就更加不能够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应该更大程度地提高韩语应用的灵活性。

1.3韩语教学的评价缺乏创新

在当前,大多数高校对韩语专业的学生的评价方式,依然采用那种旧的通过笔试的方式对高校韩语学生进行评价。为了能够使我国高校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韩语专业人才,就需要对这种以往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这种通过笔试评价韩语专业学生的方式往往只能够培养理论型人才,这样的话就不能够满足当今的社会现状。与此同时,还不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我国高校韩语专业学生的水平。

2高校韩语教学的创新

2.1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高校韩语的教学中,想要改变韩语教学的教学理念,第一就需要对韩语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让韩语教学中应用当前最新的韩语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旧的的韩语教学模式,提高对高校韩语专业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培养。为了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使高校学生能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就需要高校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在韩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遵从培养韩语实际应用人才,围绕高校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读、说、写”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2.2使韩国教学与韩国文化紧密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言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教师在进行韩语教学的时候,应该着重的将韩国的文化与韩语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对韩语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从韩国文化出发对韩语的形成进行讲解,使高校学生们对韩语的的来源和发展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韩语的发展和来源,可以提高学生对韩语学习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加深层次地对韩国文化进行了解,让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韩语。

2.3利用多媒体教学,设置实践情景

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媒体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为高校学生制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高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对韩语的学习。比如高校可以设置一些韩语知识竞赛、韩语模拟情景对话等方面的比赛,也可以让高校学生们看一些韩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提高高校学生韩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2.4建立培训机构,使高校与培训机构相结合

如今,我国需要更多的实际应用型人才。在高校进行韩语教学的时候,高校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只是一味地追求对韩语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每个高校都应该将韩语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建立培训机构,并且建设一些韩语实训的教学基地,将每个学生的实训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每个高校学生的实训情况,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这样的话不仅仅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韩语基础知识,还可以增强高校学生对韩语的应用能力。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对韩语的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在以往旧的教学模式中,将实际应用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从高校着重培养实际应用人才出发,对高校韩语的教学进行创新。所以,在对韩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围绕韩语专业学习的重点,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补充,从而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韩语教学论文篇11

应用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终极目的在于沟通,所有可以沟通的方式均应属于语言研究的范畴。笔谈这一形式可以说是东方言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中国与朝鲜半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为汉字文化圈所属的中韩两国直到一百多年前还可以利用汉字笔谈,但这一通路逐渐被阻断了。随着世界化时代的到来,韩中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发现韩中在语言的沟通上存在以下问题,1.非专业人士学习时间过长。许多人士并不需要专业学习韩国(中国)语言。如交流学者,民间访问及旅行客等。现行的教材,即使是速成的观光教材,学完也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且学成后也只能局限于日常问候之水平,完全可以用英语代替。2 英语并无预想的有用。韩中的民众的英语发音往往受本国语言影响,平均掌握的单词量也差强人意。然后在交流时我们发现,韩中很多词的发音和意义是极为相似,实际上时候仍然可写汉字进行交流。

  鉴于以上出现的现象,笔者认为,现行的韩中的诸多外国语教材,并没有充分利用韩中两国具有大量近音近形同义的汉字(词)的地缘性语言特性,如果将韩中汉字稍加整理,研究,形成体系,修复笔谈通路将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有助于韩中两国民众的普遍性交流。

二 本论

2.1有利的氛围与环境

近来,韩中两国均调整了汉字政策,如韩国最著名的教育强区江南区开始在小学教授汉字,学习汉字,参加汉字能力考试的韩国人日渐增多;在大陆,陆续有学校设置第二课堂讲授繁体字及传统经典。这给修复韩中汉字笔谈通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理论上,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韩中汉字词的研究论文已达百余篇.,涉及韩中汉字的音,形,义各个领域。为修复韩中汉字笔谈交流通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实践教学领域大多集中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在学习韩国语的领域上相对不足。也就是说通路的两端,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一端已经趋于成熟,在中国(学习韩国语)的一端还未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汉字在学习记忆词汇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汉字来辅助学习汉语(韩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人学者的认可和赞同。

在利用汉字学习韩国语这一层面可以将语众分为两个群体加以辅导。

2.2 针对韩国语初学者

1.??建议先掌握韩国语的基本字母。

韩语字母包括14个基本辅音和10个基本元音。韩语字母以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合为一个音节,韩语字母由于简明,易于学习, 几天即可以掌握(如豆腐[dubu ] ,教授[gyosu] )。韩国语是拼音文字,所以用韩国语发音可以拼出大部分汉字词,由于韩国的汉字发音为中古音,保留入声,与粤语相似之处颇多,方言中没有入声音的语众这一过程需要反复练习。实践教学表明,多数学生一周左右即可掌握。

2.注意韩国汉字词的使用范围 。韩国的词汇中70%左右是汉字词,但具有基本意义的单音节动词以及形容词仅作为词根使用,表达这些词时应使用韩国固有语(如问,来,说,写,读,热,冷),汉字词多为双音节,具有复合,抽象等意义的词(如问题,往来,传说,读书,热带,冷风)。

3.注意部分 “同形异义”的汉字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如约束),及一部分逆序词。

这一部分词在整体上占得比例并不是很大,“同形异义”词一般是“同形近义”,逆序词主要是意思相近的两个字顺序颠倒如黑暗。其实,本质上这是汉字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运用差异,如韩国汉字音停留在中古,意思一部分是中古义,一部分是受日语影响的现代义,宏观来看,所有汉字词都是有源可循,有字理可依,这都是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产生的结果。

此外,还可灵活运用四字成语。成语有简单,易记的特点,可谓微言大义。韩中通用成语有很多。如雪上加霜,一石二鸟,有备无患等。成语已是一个独立的表达单位,按照韩国语的,一般在其后添加句尾“”即可成句。

2.2针对专业韩国语学习者

在专业学习韩国语的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添加韩国汉字的专项练习。日语学习中不但有日语汉字的音训读专项训练,还有专门的日本的汉字能力考试,学习日本汉字是日本语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反观韩国语,尽管韩国语中汉字词在数量和比重上远远超过日本,但对于韩国的汉字教学是缺失的。韩国的汉字有别于日语,是一字一音,学起来要比日语容易的多,一旦掌握,利用类推的方式,可以拼写出大量的汉字词。添加韩国汉字的专项练习,至少有利于快速扎实地掌握韩国语的词汇。

2.3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代韩中汉字笔谈交流通路与传统不同,需要中国一侧民众掌握一定的韩国语知识。这是由于在短时间内.韩国民众的一般汉字能力还达不到以前的水平,汉字看得懂但不会写的现象较为普遍,掌握韩国语拼写规律和基础语法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但在对于汉字的认识上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

2.4修复通路的一般步骤

  首先,是教材的开发.这一部分主要利用韩中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将两国常用汉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掌握差异点以及拼写规律。其次,根据上述非专业学习者和专业学习者分别进行辅导.然后是实际交流中的具体实践.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体系。

2.5修复韩中汉字笔谈交流通路的意义

  首先,利民便民.汉字具有音,形,义合一的优秀的表意性,简单实用,汉字的启用符合韩中两国语言的特性,拉近两国的文化距离;同时汉字词在两国生活中每日使用,不易忘记。其次, 有利于普及海外汉文化知识。韩国的汉字使用从使用时间到使用范围都超过了日本,然而,至今仍有许多国人并不知道韩国也用汉字。在学术研究上,部分学人常将韩语与汉语存在的差异词,看作是韩国固有汉字词。实际上,与中不一致的词,韩台大多一致,韩国历史上一直以奉正朔著称,如儒学始终推崇朱子,明亡年号仍号“崇祯后某年”,循规蹈矩。所异诸词,并非韩国所创,实为大陆建国后自身的文体变革所生。在比较言语学领域,对汉文化领域的不了解常常导致论文水准大打折扣,以讹传讹。我们在学习汉字利用汉字作沟通的同时,也是对汉文化的一种学习,回顾,重温与思考。同时,文化强势造就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效益.汉字文化的复兴,有利于汉字文化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三.结论:

  近年来, 汉字文化圈内各国均有恢复传统文化,改善汉字政策的趋势。这是对被破坏的传统文化的正视与修复,也是一个世纪以来受西方强势文化打压,汉字文化反弹的结果。笔者认为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顺应趋势,修复汉字交流通路, 建立一套符合汉字文化圈语言特性的高效的汉字交流沟通体系,而韩中汉字笔谈交流通路的修复是其中最具潜力和希望的一条途径。

                      

韩语教学论文篇12

课堂活动一直以来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面对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很难展开课堂教学环节。有点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互动,甚至有的班级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有的学生可以用韩国语夸夸其谈,有的学生连韩国语的发音都不会。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必须得寻求克服他们学习韩国语的恐惧和放弃心理,从课堂组织上寻求改善。对于语言课堂活动的研究方面,许多教师已经做了具体的阐述,有的是从课堂活动的理论高度进行探讨的,也有的提出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等等。但这些研究多以教师的角度出发,而在语言的教学活动里我们究竟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又如何设计安排学生自己的课堂活动,笔者认为主要因素不单是站在教师的角度研究课堂活动是不够的,同样在织课堂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看法,也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出发。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如果在组,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本文结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例子,对激发朝鲜语(韩国语)专业学生的课堂采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1 课堂采用的方法

对于零基础的朝鲜语(韩国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如何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韩国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国外的教学理念,得出几点启示,认为可以试用到朝鲜语(韩国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1 模仿表演

这种方法可以练习语法句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练习对话的好方法。每一次新课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学习新的单词和语法句型,但是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录背诵,没有达到真正的使用的效果。这一方面,主要是课堂练习较少,课后复习不够造成的,模仿表演正是以小组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后学习练习。首先根据新课的主题,利用学习过的语法和句型,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小组活动进行练习,之后进行3-5分钟的表演。我们以《韩国语教程1》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编著的■第三课,《您想吃什么》为例,课文内容主要是询问对方吃什么?喜欢吃的料理种类,三餐吃的食物进行询问,在此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拓展介绍中韩料理的种类,比较中韩的饮食文化等等,在课堂学生活动上表演上丰富内容。下面列举一组对话:

1.2 课堂发表

在平时的课堂中,课前发表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效果很明显,能够非常好的调正课堂气氛。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而学习的侧重点是语法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很欠缺,站在讲台上发表或是演讲总是过分紧张,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是十分需要的。课堂发表的形式一直以来是韩国高等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再依附教师的讲授,而是激励学生自我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发表就是首先根据所学课文的主题思想进行拓展延伸,拓展发表对主题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如《韩国语教程5》中的■第十四课,《韩国风俗》课文中,涉及到许多韩国风俗文化:周岁宴、见面礼(媳妇向公婆行的礼)、花甲宴、吊丧和婚礼五个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查阅资料,对某一种主题或者某一现象进行发表。也可对中韩两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下面是有关在韩国婚礼中,新郎为什么带着大雁来迎娶新娘的原因进行发表:

1.3 视听练习

根据记忆的规律,用的感觉器官多的话,记的知识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久。笔者发现学生在背诵单词上遇到问题较多,机械地抄写词组和句子背诵,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常常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式的学习,为了解决这样问题,使学生回忆单词、句型等用法,我们采用视听练习的方法回忆学过的单词、语法和句型的知识。视听练习是在上课之前的课堂组织上,播放一段韩国的电视广告、新闻、广播等视屏,让学生在观看后复述其内容,可以

边看边记录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学习,对加强学生的听力与翻译上有很大提高。下面列举一组韩国公益广告的台词:

1.4 利用歌曲导入

许多韩国语初学者因为喜欢韩国饮食、韩国明星、韩国歌曲等,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唤醒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动机和兴趣。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在课前播放韩国的儿歌,学生容易理解听懂的歌曲。使学生边唱歌,边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也便于教师组织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一首受韩国大众喜爱的儿歌《牛奶歌》:

1.5 以复习方式导入

对于韩国语高年级学生来说,笔者认为传统的课堂活动比交际性课堂活动更有效。高年级的学生注重语法练习、阅读输入与背诵。这些课堂参与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有效的参与到课堂。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加强知识的积累与灵活运用。例如《韩国语教程6》■第60课 《历史中的人物》1.申师任堂的内容:

1.6 讨论式导入

课堂前讨论,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得到好的效果,讨论话题应该符合课堂内容。在组织进行课堂讨论之前,首先教师发掘课文内容,并明确课文中哪些部分可以组织课堂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需与本节课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有关,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生活, 另学生有感而发。讨论话题要与学生已具有的知识或者相应的经验为基础, 避免对于课文的细枝末节使学生讨论。讨论得话题不大,但是不能超出学生知识的范围。讨论话题难度要适中, 接近学生的发展区,可以使学生无需合作就能独立完成, 也不能令学生难到触不可企及。讨论任务如果过于简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里情绪;讨论内容过难则会另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总之,讨论的话题需要融趣味性、开放性与思考性于一体,另学生的讨论既有过程的体验, 同时又有成果的展现,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讨论过程中发现、思考最后解决问题。  2 课堂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目标明确

韩国语课堂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要基于教学目标,服务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知识为了一时的娱乐,而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韩国语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之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的知识。

2.2 活动新颖

无论是情景模拟表演,还是课堂发表,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不断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是学生能够融入信息的交流,真实的体验语言的交际能力,加强成功感,最后可以进行投票选出每周的人气之星,给予小奖励,进一步来开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3 遵守规则

任何活动都有其规则,在课堂组织之前,教师需向学生明确发表的过程,让学生正式面对这项任务,同时,要求学生应按照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避免发生因不想参与而旷课,或者团队没有组织商量好发生争执等事项。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所以教师在每学期的学期喀什,就要和学生沟通交流,共同制定规范合理的课堂守则,使学生明白在韩国语课堂上,应该怎样学习,如何才能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活动是展现学生的平台,所以教师制定的课堂活动规也应该是实用、合理、有效的。对于已经制定好的规则,需要坚决果断的执行。同时,应该公平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韩国语课堂学习习惯。

2.4 参与性强

一位教育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包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们培养与教师成长,这样课堂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调动学生课堂参与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这些课堂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等。同时教师还应全神贯注的投入去感染、引导学生,令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5 鼓励表扬

对于积极踊跃参与课堂活动,或者学习态度转变,认真更努力学习的学生,我们都用该给予总结性的表扬,从每次的课堂短评到每个月课堂综合点评,可以给适当的奖励,比如平时成绩加分等。不断增加学生的韩国语成就感,是学生能够摆脱用韩国语交流的自卑、胆怯等心理,发现承认自己的优势而更努力学习。虽然激励能够使学生的信心增强,提高学生们的学

习能力与兴趣的培养,但是单纯一味的表扬,只会让学生盲目地觉得自己很优秀,产生优越感,甚至会飘飘然,离题远。所以教师在鼓励表扬时候也要适度,不能过度赞扬或贬低学生,适度的激励和惩罚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 总结

德国教育学专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也是教学课堂中教学方法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令学生在人格方面、文化方面得到双赢。同时,激励可以说是教学的基本功能,激励课堂参与意识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善于根据韩国语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设计更多有趣的系统实效的课堂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学习韩国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韩国语的积极性,培养出韩国方面的顶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韩语教学论文篇13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精读”课程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枯燥。目前我国高校韩国语专业使用比较普遍的精读教材有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编写的《标准韩国语》;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编著的《韩国语》系列教材;延世大学语学堂编著的《韩国语教程》等。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内容枯燥陈旧、与时代脱节等缺陷。例如在《韩国语4》中将智能手机称之为“?摇?摇?摇 ?摇?摇 ?摇”,而现在韩国人大都称智能手机为“?摇 ?摇”,不仅如此,课文中对智能手机功能、特点的相关介绍也远远落后于当今时代。这样的教材内容,会让学生觉得其陈旧和无趣,不仅实用性不强,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材内容无法突出“应用型”的特点。无论是传统学术型高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精读课程几乎都使用相同的教材。这就无法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诚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的学生,扎实的文法理论功底是必不可少的。但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是“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关于翻译、研究、教学、传媒、管理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韩国语高级人才”。毕业生毕业之后大部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主要在韩资企业、中韩合资企业、外经贸公司、涉外旅游等单位供职,成为一线的应用型韩国语人才。因此,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应用性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相对保守,缺乏创新。经过调研,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专业精读课程都采用传统的“单词-语法-课文翻译-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但是由于“韩国语精读”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上课时间要纵贯七、八个学期,每个学期的课时也基本都在90课时以上。所以,只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难免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学习积极性逐步下降。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到了高年级时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不如前。当然,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一成不变、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

(2)教学方法应更侧重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牢固熟练的掌握语法知识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但是,一味的强调语法词汇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会让学生陷入“韩国语精读”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的误区。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是灵活多变的,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与表达方式。实际上,有很多语法水平不高的学生,作为交换生在韩国学习生活一年后,韩国语的听说水平都有了质的提高。这就说明了语言环境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巨大影响力。因此,在精读课上如何有效地营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相关语言应用能力,是需要韩国语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3)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现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的主流趋势,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优势,能促进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创建虚拟环境、引导学生讨论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教学需要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精读课教学时,只是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制作幻灯片,在上课时照本宣科地朗读幻灯片的内容。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有效为学生营造较好的语言环境,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无法真正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师资队伍

(1)教师社会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教师具有高学历、年纪轻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社会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大部分韩国语专业青年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没有在社会企事业工作的经历。这就导致教师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不够了解,在人才培养上无法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2)教师科研能力尚有欠缺。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都是韩国语语言学或是韩国文学,但是,要想使“韩国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更加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就必须要有理论研究的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的教师的科研方向应当有适当的转变。另外,由于韩国语是小语种,申报项目和公开的平台相对较小,这也就制约了韩国语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的改革建设方案

(一)教材建设

(1)鼓励教师多使用应用性强的补充材料教学。由于现在国内还没有专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精读”课程专门编撰的教材,而现有教材有都存在内容陈旧,枯燥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多使用更有应用性,和趣味性的补充材料进行教学。例如,在延世大学语学堂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韩国语教程2》中的“汽车”一课中,教材中只有涉及到“汽车”的几段简单的对话,而对应用性较强的汽车相关知识和专门用语却只字未提。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补充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如一些与汽车相关的专门用语“方向盘”、“刹车”、“油门”等的韩国语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和讲述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如此,既能加强学生应用性知识的储备,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倡教师使用自编教材。在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应提倡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使用自编教材进行“韩国语精读”课程的教学。如院校所在地区的韩国机械制造企业较多,则自编教材就应包含相对较多的相关专业词汇与知识。低年级教材的编撰应以打牢语言基础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的,应更注重教材的趣味性。中高年级教材则应逐步加强知识的应用性,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教材的“应用型”特点,对学生毕业后求职与工作有助力作用的应用性知识的比重应逐步增大。

(二)教学方法改革

(1)采用科学的纵向分段式教学方法。精读课的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一脉相承的。但是大学四年期间一直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仅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疲劳,产生厌学情绪,也无法有效满足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要求。因此,应提倡采用科学的纵向分段式教学法。所谓分段式教学法,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韩国语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零起点,因此打好语言基础至关重要。所以,中低年级的“韩国语精读”课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牢语言基础为主要目标。这一阶段的“韩国语精读”课程仍应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进行读写记的方式进行。实行小班上课,在语音阶段,教师应坚持给学生逐个反复纠音,直到学生发音相对标准为止。在词汇语法的教学上,可利用现在“韩流”在中国盛行的特点,在流行的电视剧或者歌曲中找到与教学相关的词汇语法为学生进行相关说明或补充教学。如此,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进行记忆。在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此时的教学就应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起到一个把控教学整体方向的指导作用。此时授课应多采用讨论发言的形式进行。教师可指定一个行业应用性相关的主题,指定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课堂发言,而其他学生则对发言者的发言内容及方式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模拟出一个类似韩国大学课堂的语言环境,达到有效训练听、说、读、写、译等相关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并积累相关行业的专业词汇与业务性知识,从而使教学突出其“应用型”的特点。

(2)采用合理的横向开放式教学方法。精读课时所有专业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学生其他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与精读课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精读课的教学不能是孤立、封闭的。精读课教师应与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师进行联合备课,做到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例如,在精读课教学出现与“旅游”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开设的“旅游韩国语”课程内容,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整理、归纳、补充,以使学生能将两门课程所学知识有效的整合成一个整体,使之能更加牢固的记忆、更加熟练的运用。不仅如此,精读课的教学也可以与其他专业,如财会,金融,国贸,机械等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合作,以联合开发课件、联合指定课堂发表题目的形式,来增强和突出“韩国语精读”课程教学的应用性。

(3)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而多变。其应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对教材知识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当更注重内容,而不是形式。越是花哨的形式反而越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衡量一堂精读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并不是以使用了多少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标准的,而是以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学生是否习得新的有意义的知识内容为标准,因此多媒体教学应只是授课的辅助手段而非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在“韩国语精读”课程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成为师生互动的桥梁,而非阻碍。例如,某一课的授课内容为“韩国春节的风俗”,这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与韩国春节风俗的相关视频资料,观看之后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探讨此种风俗的由来和中韩之间春节风俗的异同。如此,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韩国语听说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生动、鲜活的记忆教学内容。

(三)师资队伍建设

(1)有计划的将教师培养为应用型的教学人才。只有教师先成为应用型的教育者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教师社会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问题,学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特点,对教师进行有目的的培养。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相关行业的行业特点、专业知识、人才需求。使教师能够将自身的社会工作经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更加明确精读课的教学目标,突出其应用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进入企事业的挂职锻炼绝不应该是形式主义的,而应该是目的明确、方向清晰的,力争使教师成为能按照市场调查、行业分析、企业需求,优化培养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善于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行家里手。

(2)提高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切的教学行动都应有理论进行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虽主要为韩国语语言学与韩国文学方向,但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学校应鼓励其研究涉猎“韩国语教学法”,“韩国语专业建设研究”等领域。针对韩国语是小语种,其申报项目较难,文章发表平台相对较小的现状,学校应多邀请学术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定期举办韩国语学术沙龙,促进教师间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同心协力、共同提高,努力建设科研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并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专业发展刚刚起步,作为主干课程的“韩国语精读”课存在问题不可避免,其主要表现在教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应采用多种补充材料,提倡自编教材;采用纵向分段式教学与横向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应用能力与科研能力并重的教师队伍等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精读”课程的建设。只要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与韩国语专业的特点为基础,遵循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律,在教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建设或改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精读”课程的课程建设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静.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2]金善子.地方高校朝鲜语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