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咨询师论文实用13篇

二级咨询师论文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1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传、王克威主编.精神科查房手册[C].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C].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2

1.职业咨询中介师的定义及其职业等级

职业咨询中介师主要是指在职业中介机构之内,为他人就业、择业提供指导建议的职业。职业咨询中介师的业务还包括为用人单位提供一些人才并搜索合格就业者的业务。

目前,在我国,职业咨询中介师的等级主要有四级。最高级的是高级职业中介师,其次是职业介绍师,然后是助理职业中介师,最低的等级是职业中介员。

2.职业咨询中介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学历要求和鉴定要求

现在的职业咨询中介师需要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能力,还要求其在短时间之内能够分析并消化外界信息,还要具备必须的判断能力。此外,职业咨询中介师还要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以一个清晰的思维向他人传达最新信息。职业咨询中介师的学历最低要求在高中文化程度之上,包含同等学历。

职业咨询中介师的鉴定要求涉及到许多方面。鉴定要求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准备从事或者已经从事职业咨询中介的人员。职业咨询中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申报条件:首先,对四级职业咨询是而言,其要有高中文化程度,还要具备最基础的电脑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其次,助理职业中介师想要申请成为职业咨询中介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中的其中一条:持有本职业或者是与职业咨询中介师相关的职业2年以上;大专或者是高职毕业,已经从事该职业2年以上;再者,对职业中介师,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中的其中一条:大专或者高职毕业,已经获得该职业或者是与该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2年以上;大专或者高职毕业,已经从事该职业5年以上,且已经被任命为职业中介机构的业务骨干;本科毕业生需要从事该职业3年以上,且已经被任命为职业中介机构的业务骨干;对于硕士,其需要从事该职业1年以上,且已经被任命为职业中介机构的业务骨干;对于高级职业中介师,其需要获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2年以上。关于鉴定方式,三级和四级鉴定的科目为专业知识考试和实务考试,只要这两门考试均通过即为合格,而对于一级和二级,其需要考查专业和职业技能,且其将专业技能和知识技能进行一体化考查,所有考试模块均通过才能被鉴定为合格。鉴定的方式主要是电脑无纸化考试、笔试、口试等。

二、职业咨询中介师的工作要求

1.四级职业咨询中介师的工作要求

四级职业咨询中介师首先需要学会信息采集和处理,主要是协助高层人员完成工作。其要求四级职业咨询中介师可以在主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接待一些求职人员或者是用人单位负责人员以及其它正规的渠道来获取较低层次职位和中等职位的职业供求信息。此外,其还要在具备基本礼仪的前提下采集相关报表。就信息处理方面,四级职业咨询中介师要能够将信息进行分类,协助主管进行筛选人才工作,定期将信息进行录入,供求信息,及时将最新消息反馈给主管。就职位分析这一方面,其需要能够对低层次职位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并在指导之下对中层次职位分类,还要具备相关的职位解读能力,要以一个平和的姿态接待来访者的咨询工作,了解其需求状况,并且在常规下,能够对低层求职人员进行能力的考核,还要进行相关的素质测评工作。其还需要在理解职业中介活动法律法规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以及中介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为主管者提供招聘业务。

2.三级职业咨询中介师的工作要求

就信息处理与采集方面,三级职业咨询中介师需要能够解读根据职位供求信息所制定的采集方案,且能够制定相关的职业实施方案,再根据制定的方案,获取低中层次职位的求职与用人信息,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还要熟悉掌握如何在网上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信息处理方面,其需要能够对所给的信息做出筛选和甄别工作,要及时对不完整的信息进行补充,及时将信息进行,还要利用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的反馈。在职位分析方面,其需要能够对中低层次职位进行分类,然后将相关人员进行定位,还需要编写相关的职业说明书,搜集相关薪酬信息,注意市场变化。其要能接受团体咨询工作,了解他人需求状况。

3.二级职业咨询中介师的工作要求

二级职业咨询是需要能够在制定职位供求信息采集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信息采集工作,然后制定出报表,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要能够获取中高层次职位供求信息,熟悉掌握沟通技巧,然后再对中高级职位供求信息进行甄别,补充必要的信息。还要能够区分相关的职业指标,及时为咨询者做出解释,还要指导相关部门开展中介广告策划。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要求更高,其需要更高的电脑化管理能力,要及时撰写供求信息报告,指导并设计中介网站,制定信息保密工作和制度。二级职业咨询中介师还需要参与咨询接待制度的制定,指导下属人员的咨询工作。根据中高层层次职位求职人员的心理来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其还需要参与业务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不断拓展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

4.一级职业咨询师的工作要求

一级职业咨询师需要设计职位供求信息的总体方案并指导方案的实施。其还要设计信息采集的指标,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评估工作。其获取招聘者信息主要集中在高层次职位招聘上,还要参与制定信息采集软件的制定工作。其还要编制广告策划方案并对其做出评判工作,对高层次职位进行详细的分类,编写高层次职位的职位说明书。还需要参与高级职位招聘咨询工作,在清楚职业发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业务与扩大管理范围。

职业咨询机构的从事人员必须要明确中介机构的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咨询中介机构对社会发展极其重要,国家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3

1990年代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就业指导工作开始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一段时间里,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所接触的现实刺激与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当然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关系,但学校在初级预防方面的咨询与辅导工作不理想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在辅导师资的培训方面,除初中及高中阶段心理辅导师资的培训定位较为明确之外,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我国高校至今没有开设“职业指导和咨询专业”,因此目前从事职业咨询与辅导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这部分人员虽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专业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着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对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要求与现实从业人员的低素质状况的矛盾,已成为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一大桎梏。为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以上海为例,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各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培训辅导师资的课程外,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着力于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推出了职业咨询师的培训,对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在1998年和2000年专门组织了两期由加拿大高校职业教育专家、教授主讲的培训班,并安排学员赴加拿大高校进行考察,从而提升了上海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2002年教育部在上海举办了部属高校就业指导培训班,邀请美国高校的专家、教授讲课,推动了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2003~2004年期间,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咨询理论、测量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社会经济等多学科专家多次研讨之后,形成了职业咨询师的初、中级水平认证考试标准。然后,依据考试标准,完成了理论、实习和实训的培训课程设计。2004年9月,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与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联合《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暂行办法》(沪人考[2004]30号),正式启动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2005年6月,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了《关于加强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德[2005]22号),以推进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生涯发展的转变,明确了大学生学业阶段和求职阶段的全程化、全员化的服务理念、内容与体系。随着职业咨询师培训工作的深入,2005年12月又公布了《上海市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正式建立高校职业咨询师和就业工作人员的行业组织,为行业发展和业务交流提供了平台。

从2004年10月开始举办中级职业咨询师培训班起,截至2006年6月底,共培训初、中级学员近400人。经过理论教学、专家带教实习、企业实习、香港实训及考试认证的操作模式,已有136人获中级证书,20人获初级证书。培训学员覆盖全市47所高校、中科院部分研究所以及部分人才咨询公司与企业。

二、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面对的困难

虽然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已经起步,但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各类教育人员在辅导观念上的差异、培训机构本身条件不够完备、职业咨询师的训练课程内涵不够明确以及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实习与督导制度尚未建立等,还困扰着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职业咨询专业人员以外,人们并设有充分意识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性。虽然教育部主管部门了推进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文件,高校也在校内开展各类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大学生职业发展选修课新课程标准也将出台,但是学校从上到下,从行政管理人员到一般教师对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提高。同样的问题在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反映。如McDowell (1995)在比较行政人员、咨询员及一般教师对咨询师的看法时发现,这些人士对辅导工作者担任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与学业、职业生涯辅导等辅导角色的看法都比较一致,但是教师更认为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发挥的比较多的功能是排课以及教学。[1]Huffman (1993)以263 位学生、111位家长、43位教师以及8位行政人员(总数425位)为调查对象,填答The Role of Counselor Survey (ROCS)后发现,教师与行政人员比学生和家长对咨询与辅导工作者有更好的认同;但教师还是倾向于将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视为行政人员,认为辅导人员常常把许多与行政有关的业务交给他们做。[2]另外,Schalesky (1993)的研究则比较了更多层面的人士,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咨询员培训工作者、学校董事会以及企业界人士等,对辅导人员应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仅咨询员培训工作者与咨询员本身对咨询与咨询的功能比较肯定。[3]

在职业咨询与辅导师资的培训机构方面,目前师范院校的心理系中有一部分相关课程,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于2004年启动了职业咨询师初、中级的培训,然而各培训单位在师资队伍建设及设备资源方面均不够完备,急需在政府或研究单位的帮助下,以足够的师资及设备资源提升辅导人员的训练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然而“如何培训”和“培训什么能力”这两大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虽然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参考了美国的课程体系,但就课程内容作细致的分析比较,还是可以发现两者较大的差异。而与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CACREP) 所规定的几个核心领域相比较,国内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课程训练还不完整,也不够扎实,因而导致所学理论或技术无法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再者,以目前的状况而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后留校的学士,仅有少数是心理或教育专业毕业的,这样的学科及学历背景对于培训一支专业的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队伍是非常不够的。

除了专业科目的训练不足之外,目前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专业教育中最大的缺失在于缺乏有系统、有制度的实习督导,咨询实习课程所接受的督导方式与内容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咨询实习课程所要求的实习活动内容与实习时数也明显不足,使得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之前无法取得必要的实务工作经验。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尚无职业咨询员培训课程的标准,缺乏客观准则作为制定咨询实习教学目标的参考。随着国内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教育训练活动日益普遍,社会对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实习与督导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知识与技巧两方面。在知识方面,主要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知道些什么”的问题;而技巧方面,则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能做些什么”的问题。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Piaget、 Kohlberg、Gilligan、 Selman、Loevinger、 Hunt、 Super、Havighurst 等人的发展理论;职业选择理论中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和Holland的职业类型论、Roe的需要论和Bordin的心理动力论;职业决策理论中Gelatt、Harren、Krumboltz、Kelly等人的理论。在技巧方面,则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至于如何训练,即将发展理论应用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并接受持续的有效督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学者认为,就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综合而言,包括职业咨询理论基础、咨询与辅导实务及专业特质三方面。职业咨询理论基础涵盖咨询理论、人格发展、社会心理及个别差异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及统计研究能力也是需要具备的。在咨询与辅导实务能力方面,应包括个别咨询、个案研究、团体辅导、班级辅导、心理测验的使用、行政协调、社会资源的了解、与教师的沟通及咨询、咨询辅导方案的设计与评估等。有些学者还针对各项能力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例如个别咨询能力别强调倾听的能力,心理测验的使用特别强调测验的挑选及结果的解释。除了应具备的能力之外,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有的特质、态度与个人的咨询能力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除了专业伦理守则之外,还涉及投入工作的意愿、能面对挑战、能照顾自己的情绪、能适当的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等。而在辅导理论、实务技术与专业特质以外,一般的教育能力也相当重要,包括组织、营销、教学及熟悉法律、争取经费等方面的能力。

有学者曾提出学校辅导人员培训的课程结构,其核心领域包括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次核心领域包括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学校情境的相关课程等;在专业实习的部份,又分为实习前阶段、初期阶段实习、中期阶段实习、学校的实地实习,对各阶段的实习时数及实习内容也应有明确规定。训练课程中的实习与督导则是准咨询师成长为专业咨询师的重要环节,实习可以让准咨询师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习场所进行验证,而督导的功能则除了确保个案的利益并协助准咨询师个人及专业上的成长之外,主要是为咨询进行专业把关,确保专业质量。

四、进一步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对策

1.完善专业组织建设

在美国有45个州要求职业咨询师拥有开业资格证书,各州的资格证书培训项目都须经过“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澳大利亚职业生涯咨询业联盟(CICA)将各个行业和地区性的咨询专业组织联合在一起,制定通行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德国职业生涯咨询协会(DVB)设立了生涯咨询师注册制度,2003年有420位成员。荷兰设有职业咨询师和咨询官注册基金,并建立了职业咨询指导师协会(AVGC)。加拿大职业咨询师协会规定硕士为最低专业要求,魁北克及许多省都有自己的协会或组织。[4]我们要在学习国外专业自律组织的经验中完善已经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以及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的工作职责、范围等专业内容,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

2.保证人员素质

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对于从事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不同的学历与专业要求。如澳大利亚要求本科后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加拿大要求本科+硕士(指导咨询);丹麦要求本科+240~360小时培训;芬兰要求咨询或心理学硕士;德国要求第一级咨询学位或学位+6周培训;爱尔兰要求学士+一年本科后咨询课程;英国要求学士+本科后培训或硕士;美国要求硕士(咨询/心理学)及以上。[5]而目前国内咨询员的培养教育主要集中于培养学士层面的咨询师,其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在中小学担任辅导教师。综合国际的通行做法,我们认为辅导人员的专业教育应以硕士学位为基本要求。辅导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完整的训练课程计划是相当重要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在逐渐提升其专业性之后,终将走向专业证书制度的方向。目前,心理咨询的证书制度已经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在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之后,也完全有必要建立专业证书制度,从而使他们能为高校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3.完善课程建设

在职业指导与咨询人员训练课程的架构与内涵方面,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1993)规定训练课程包含八个核心领域,并规定了一定的实习时数。核心领域包括人类成长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助人关系、团体工作技巧、生活型态与生涯发展、评估、研究以及专业取向。而在实习经验之中,又规定至少40%以上的时间是直接与个案接触的。此外,还设置了特定的研究领域,有较多的选择弹性,包括药物滥用、婚姻咨询或跨文化的咨询工作等。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开设并完善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程。

4.深化专业研究

美国的职业咨询研究和学科建设实力强、参与者相当广泛。许多一流大学设有相关专业和硕士、博士课程。英国有一些大学有本领域的研究传统,设有心理学和咨询硕士、博士课程,德比大学是英国职业咨询方面的重要研究中心。同时,英国还设有全国性组织National Institute for Career Education and Councelling,专门研究职业指导理论、需求、技术、方法和政策。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都有研究者专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这方面的课程。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UBC大学等也积极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6]鉴于国内目前此方面的专家比较少,一方面我们可以集聚从事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教育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教研室,对课程及培训模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专家之间进行小型研讨活动,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开拓对相关学科领域的认识,从而为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提供新气象,让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更具备专业能力。但从长远而言,除了继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之外,增加对大学生的咨询与辅导经验以及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也十分重要,毕竟咨询与现实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而重要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我们已有的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成员的力量。他们绝大部分是在高校一线从事学生就业或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经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后,基本上已经有了职业发展教育的观念和理念,这将对已有课程的完善和改进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

5.加强实训环节

在美国,多数的咨询人员培训机构均设置咨询实习训练实验室(Counselor Training Laboratories),以提供适当的咨询实习训练课程,并向附近居民提供接受咨询服务的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这类机构成立的宗旨,无外乎教学训练、咨询服务及咨询研究等三方面。我们的职业咨询师培训也可视实际情况设置此类咨询训练实验室,以此三项工作为主要任务,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及服务的能力。同时接受训练的准咨询师也可以享有足够的资源,以利学习及研究工作。

注释:

[1]McDowell, D. K. (1995). Role Perception Study of School Counselors . 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4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的基本人际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倍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之作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其中,Pianta等基于依恋理论,Hughes等基于动机理论,以及Coie等以社会生态学为视角的研究,都是西方心理学较具代表性的研究。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当前,心理咨询已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学校亦不例外。它给教师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对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帮助问题学生改正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为我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传统中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及日常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等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层面的关系体系,由教学关系、管理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关系所构成。

张向凤提出,由于受工业文明和传统教育的束缚,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两种形式:“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张辉在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调查中提到,在传统角色当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权威者,也可以说是“独裁者”,在这种班级管理环境下,学生对班主任安排的活动是绝对服从并执行的。班主任的安排导致了学生被动接受,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马红梅在对中学班级管理方式的研究中认为,“教师为中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违背人性化的“管制”,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形成管天管地、管头管尾的习惯,“守则”“规范”里充满着“严禁”“不许”“不准”之类的词;二是过多的“量化”管理,过分强调管理科学,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学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叶娟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其一,对优秀学生的评定标准过于单一化,忽略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比如教师对优生有种特别的偏爱,认为“好马不用鞭子赶,响鼓不用重锤敲”,觉得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忽视了对优生的心理教育,同时又认为差生“不可救药”,忽视了他们身上其他优秀品质的存在。其二,领导意识太重,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动机,没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过于看重自我的需要与动机,并以此来管理和制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其三,在安排和分配任务时,没有考虑到个体的个性差异,未能做到把任务分配到最适合它的人那里。其四,没有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不能据此进行有效的沟通教育。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尤其强调尊师重教,班主任处于支配者地位,大多对学生比较专制;而学生则处于受支配者地位,比较被动,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不平衡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概述

1. 心理咨询的含义

心理咨询起源并发展于美国,从英文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翻译得来,咨询(counseling)的词干源于拉丁语的Consilium(会议、考虑、忠告、谈话、智慧)和古法语的Conseiller(商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咨询员与来访者的良好关系能给予后者安全感,使之能够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的自己,进行统合。在此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看成是一种助人的过程,强调人际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性,相信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达到自我改变。

我国学者钱铭怡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写道:“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咨询是在心理学有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是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上,协助来访者自我探索、摆脱困境的过程。

由此可见,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理论,给来访者以帮助、劝告和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逐渐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缓解焦虑,并提高心理自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咨询既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起步很晚。

2.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人的问题、人的潜能和人的理念。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还提出,正是因为人们具有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经验,才使之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人本主义者同意过去经验影响个性发展的观点,但他们同时还相信,人们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去过他们认为更具有创造性、更有意义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

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在于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即自我实现,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来访者为中心;(2)帮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3)咨访两者的地位平等;(4)强调咨询师的人格与职业道德;(5)强调咨询技巧。

三、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师生关系产生于教育又维系着教育,对教育质量起着制约作用。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是当今流行的心理咨询理论中的主流之一,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很有借鉴意义。

1. 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来访者为中心。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利益,以服务来访者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咨询师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以“尊师爱生”为核心的人际互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由此能产生愉快、自信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此,教师首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学生,克服对学生的偏见和误解。只有一切为了学生,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学生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剖析自己,展示自己。

2. 师生平等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地位平等,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问题。没有压制与训斥,有的只是心悦诚服的循循善诱和指导,类似朋友的交谈与沟通,只不过沟通的一方是具有一定助人资质的心理咨询师。

在师生的交往和互动中,教师的知识背景、情感特点和人格魅力,都会潜在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品质。从优化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考虑,应倡导教师采取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选择、合作和创造的机会,发展合作型、对话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合作与对话,师生的心灵之间才能有交流、碰撞和融合,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来源。

3. 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相信来访者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理念。而心理咨询师的主要贡献则在于帮助来访者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最终鼓励来访者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

第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经历和状态,以及学校和家长提供的资料中,明确当前学生迫切需要哪些心理指导。诸如考试焦虑、自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障碍等心理问题。

第二,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积极评价和激励,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获得自信和自尊。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师生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使得他们在有心理压力时愿意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从而使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得到及时缓解。

第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交往,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交往范例,锻炼了他们的交往技能,进而可以透视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4. 合理运用咨询技巧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特别强调咨询技巧。倾听是心理咨询最主要的技术,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其他技术诸如共情、内容反映、情感反映、解释以及自我表露等都是心理咨询必不可少的技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与信任,是维系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这些咨询技巧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了新方法,将其合理地运用于师生关系中,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

参考文献:

[1] 张野,李其维. 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心理科学, 2010, 33(4).

[2] 张向凤. 走向复杂人性论――当代新型教师应采取的人性假设取向[J]. 基础教育, 2008, 6.

[3] 张辉.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改进措施――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推行自主式班级管理[J]. 教师, 2010(3).

[4] 马红梅. 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方式及意义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1).

[5] 叶娟. 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 2010, (2).

[6] 樊富珉主编. 心理咨询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7] 朱建荣. 心理咨询技巧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2).

[8] 许国祥. 心理咨询特质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建构[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10).

[9] 郭果毅,谭进,蔡景红等. 团体咨询在学生心理素质培育中的应用[J]. 中国校医, 2007(3).

[10] 邱敏.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5

一、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综合评审办法

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综合评审通过论文写作和口头答辩的方式对考生进行考核。考生须在考前提交论文,然后参加统一的评审。

(一)心理咨询师论文格式

心理咨询师论文统一采用Microsoft Word电子文档格式,无须上交纸质论文。请将案例报告以及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两篇文章压缩成一个“.rar”文件,压缩文件名为准考证号和姓名,上传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服务平台”报名系统中。

上传的论文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全国心理咨询师职业统一鉴定考核方案和综合评审办法的通知》(劳社厅函〔2004〕424号)文件中附件4的要求撰写(该文件在网站bjrbj.gov.cn/zyjd公告栏中的“全国统考”中可以查询),撰写时请将论文封面的身份证号改为准考证号。

(二)营销师论文格式

营销师论文统一采用Microsoft Word电子文档格式,无须上交纸质论文。请将论文压缩成“.rar”文件,压缩文件名为准考证号和姓名,上传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服务平台”报名系统中。

上传的论文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印发营销师职业全国统一鉴定试点考核办法的通知》(劳社鉴发〔2003〕15号)中附件2的要求撰写(该文件在网站bjrbj.gov.cn/zyjd公告栏中的“全国统考”中可以查询)。

(三)提交方式

考生在报名系统中使用自己注册的身份号码及密码登录,按照要求上传论文。如果因考生本人原因论文上传出错导致无法参加评审的,由考生自己负责。

(四)口头答辩时间及地点

心理咨询师二级

论文上传起止时间

答辩日期

2016年上半年

4月14日-4月19日

5月29日、6月4日、6月5日

2016年下半年

10月19日—10月24日

12月3日、12月4日、12月10日

营销师二级

论文上传起止时间

答辩日期

4月14日-4月19日

6月5日

具体答辩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二、企业培训师综合评审方法

(一)企业培训师一级综合评审以撰写论文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三份),参加统一答辩。

(二)企业培训师二级综合评审以专题作答的形式进行考评,答题方式为口头答辩。考生须按照规定时间(另行通知)到指定地点参加统一评审,评审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三、职业指导人员综合评审方法

职业指导人员一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职业指导人员二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五份),参加统一答辩。

根据2016年《关于开展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职业指导人员一级、二级论文题目如下:

(一)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人员二级)论文题目(以下任选一题):

1、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3、试论如何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4、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5、试论如何做好特殊群体(如残疾人、退役运动员等)的职业指导;

6、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7、职业指导典型案例撰写;

8、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

(二)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人员一级)论文题目(以下任选一题):

1、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试论如何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3、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4、试论如何做好特殊群体(如残疾人、退役运动员等)的职业指导;

5、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6、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7、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8、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9、试论如何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

10、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

四、项目管理师一级综合评审方法

项目管理师一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三份),答辩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五、电子商务师二级综合评审方法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6

1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廖某,男,17岁,青海省湟中县人,我校某专业二年级学生。

(2)个人成长史。出身于农民家庭,有一个12岁的弟弟,父母在早年外出打工,随爷爷奶奶生活。经济条件一般。初中时成绩优异,毕业后来我校就读。一年级时学习努力,成绩处于班级中上等水平。到二年级因为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滑,父母知道后责骂,便产生厌学情绪。升入二年级的四个多月以来,情绪一直不稳定,郁闷、压抑,不想待在学校,觉得生活没意义,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3)精神状态:心情郁闷,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烦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4)身体状态: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

(5)社会功能:不愿去上学,与老师和同学很少交流,不主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

2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心情郁闷、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厌学四个多月。

(2)个人陈述:以前我学习努力,成绩好,初中的时候都是年级排名靠前。可是进入工业学校后,无论怎么努力都进入不了优等生的行列,心理压力很大,父母责怪我不用功。进入二年级,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很郁闷。父亲知道后打电话责骂,其实我也知道他们在外打工不容易,考试成绩不好我也很内疚。但是他说的话也让我很烦躁,觉得他不理解我,觉得委屈,对他不满。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越学越没有劲头,上课听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心慌意乱,现在干什么都没兴趣,对未来很迷惘,看不到希望。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廖某,身高173cm,五官端正,身材略瘦,衣着干净整洁。动作有些拘谨,但谈吐流畅。说话过程中,和咨询师有目光接触,此时会低头,偶尔会脸红。有较强的求助动机,想改变目前的状况,但自觉无法摆脱。提及父母时,表情不太自然。自知力较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逻辑思维正常,思想略显偏激。四个多月来对中职学习生活不适应,找不到人倾诉,成绩不理想。

班主任的反映: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学习基础还好。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特意找他谈话,对他进行安慰和鼓励,但他的情绪还是不稳定。

4心理测验情况

sds:标准分57分,在53~62分区间,为轻度抑郁。

sas:标准分58分,在50~59分区间,为轻度焦虑。

5诊断与鉴别诊断

5.1诊断结果

(1)心理状态的评估:厌学,悲观,情绪不稳定,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情感不能得到合理理解和宣泄。

(2)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5.2诊断依据

(1)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排除精神病。

(2)症状由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发;时程较长,在三个月以上;反应强烈,痛苦无法自行解决;内容泛化,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

(3)该求助者的症状表现为:感知觉尚好,情绪不稳定,逻辑思维清晰,思维状态有些偏激,存在认知偏差,注意力不集中。沟通不畅,得不到有力的心理支持。

(4)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5.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的鉴别:由于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别: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较长,情绪反应强烈,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有一定受损,所以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6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17岁属于逆反期;

(2)心理原因:自小父母离家外出打工,安全感丧失;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下降;

(3)社会原因:父亲的言语刺激,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

7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目标依据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以及多层次统一的原则,结合求助者的实际,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2)近期目标:缓解压抑情绪,度过毕业前这一阶段。

(3)长期目标:正确看待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

(4)最终目标: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8咨询方案的制定

(1)方法与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在本案中,父母的责骂是诱发事件a,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是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c,对父母的责骂表示自己的不满、烦躁、委屈是学生廖某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b。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②积极主动地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①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②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③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①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③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次数、时间。咨询次数与时间:共六次。每周1次,每次1小时。

9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任务: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了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了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

过程: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了求助者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向求助者解说咨询理论,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帮助。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第2次咨询)

任务:咨询师通过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成绩下降、父亲责骂等事件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完成情况:求助者认识到不能以单一事件来评价自身的整体价值,应以评价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代替对整个人的评价。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第3~5次咨询)

任务: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完成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认知,增强自信心,学习情绪稳定。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第6次咨询)

任务:关注廖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鼓励他朝目标前进,增强自信;教给求助者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

完成情况:廖某一直情绪平稳,努力学习,顺利毕业。

10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压抑情绪减轻,觉得特别畅快;与家人和同学能够和谐相处;重塑自信心,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2)咨询师评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廖某能坦然敞开心扉,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咨询结束时,心情平稳愉悦。

(3)心理测验评估:

sds:标准分48分,低于常模临界值53分,抑郁症状消失。

sas:标准分46分,低于常模临界值50分,焦虑症状消失。

(4)该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通过咨询求助者已基本适应学习环境。

(5)该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价:老师和家长反映,情绪稳定,对学习有兴趣了。

参考文献: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7

收稿日期:2007-01-05

作者简介:胡晶(1973-),女,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教学论、心理发展与咨询研究。

随着我国第一部心理咨询师职业规范标准――《中国心理咨询师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的心理咨询工作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之路。

一、心理咨询历史嬗变考评

西方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心理咨询在对青年进行职业指导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开心理咨询先河者首推美国职业指导者帕森斯(F.Pasenons)。他在1909年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此书可谓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心理咨询的著作。他通过研究个人、职业两方面的特点,对个人求职和发挥个人潜能给求职者以帮助。同年,比尔斯发起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在于维护人的心理健康,预防和矫治心理疾病。一战后,随着心理测验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心理测验为基础的临床指导性心理咨询模式,其领军人物是明尼苏达大学威廉逊教授。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适应上、尤其是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加之由于战争的创伤性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使心理咨询得以空前发展。至今,美国心理咨询方兴未艾,无论其理论还是实践技术上,日趋完善,其专业化、职业化、法律化水准,在当今世界心理咨询领域是领先的。20世纪60年代后,心理咨询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起步。尽管从业者来自不同的职业背景和领域,开展活动的形式、规模与质量参差不齐,但就其推动整个世界的心理咨询活动,构成心理咨询链条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言,其成就依然可圈可点。

反观我国,虽然引经据典可以考证出心理咨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心理咨询思想在从先秦到明清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中,熠熠生辉[1],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散见于古代典籍中的心理咨询思想与实践,仍然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或不自觉的,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人们的心理问题在巨变的时代背景中逐渐突出,于是在一些医疗部门,如中山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首钢医院等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咨询才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开始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行业规范,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以及政府的引导和管理滞后,我国的心理咨询一直处于范围广泛但良莠不齐的非职业化状态。我国于1985年在浙江省湖州师专成立了第一个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中心后,高校心理咨询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面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心理特殊性,高校心理咨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在预防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客观上也推动了我国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目前,全国一千余所高校中约有近40%以上的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或心理教育,北京地区则达到了70%以上,形成了一定规模[2]。当然,其中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相信,随着《标准》出台并付诸实施,得以净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能够提供有效心理援助的专业活动,必将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职业领域。

二、高校在心理咨询职业化中的应对

很显然,心理咨询在我国成为一种职业,是以竞争和创新为特征的时展的必然结果。心理咨询发展为职业不仅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需。另外,无论从数量或质量看,我国心理咨询人才的匮乏也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大量的专业人士需求与匮乏的专业人才状况正是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尴尬的现实。所以,规范、净化、管理、监督心理咨询业,使之专业化、职业化和正规化,就成为维护人们切身利益,提高大众身心健康的当务之急。这里,我们需要反思和回答的是,高校在心理咨询职业嬗变的过程中,该作何应对呢?

1.意识上求变

观念转变是高校应对心理咨询职业化的首要任务。目前,高校中将心理问题思想化和德育化的观念还有着极大的市场,心理咨询生理化和心理咨询治疗化的认识误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7]。这给心理咨询职能和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很大麻烦,使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步履维艰,甚至沦为应付上级检查和评估的一种装饰。《标准》的出台,为高校重新认识与理解心理咨询职业,搭建起了平台。高校应该以《标准》出台为契机,切实扭转过去的陈旧观念,从职业化和专业化角度,把握心理咨询作为职业所体现的内涵和外延,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来理解心理咨询这一全新职业,消除偏见、误区和神秘感,重构其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观念、概念及文化,使肩负着以维护人类内心安宁为使命的心理咨询首先在高校真正生根、开花和结果。要以高校为发展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心理咨询,走进心理咨询,使心理咨询走出高校,走向社会,成为提升人类心理生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援助力量。

2.专业上求新

心理咨询作为职业已经走进了人们视野。但是,人才需求数量和人才培养的数量之间的巨大缺口,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心理咨询领域人才匮乏几近告急;另一方面则是该领域充斥着大量的滥竽充数的人。另外,在该领域之外还有数量不可低估的,怀着不同目的、心态的人,试图进入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所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净化心理咨询市场,提高咨询质量,维护心理咨询荣誉,高校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高校应充分利用其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在有条件的高师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心理系、教育系、哲学系、社会系、管理系、人力资源系等相关学科基础上,筹办心理咨询专业或者开拓心理咨询方向,调整或重建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后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养成,使该专业大学生完全具备心理咨询人员资格认证的资质。同时,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考虑在硕士或者博士这一层面上,新开心理咨询专业或培养方向,鼓励更多的硕士或博士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这对于规范心理咨询市场,重建心理咨询声誉,进而推动该领域发展,无疑会起到表率和引导作用。所以,高校须以《标准》颁布为切入点,将心理咨询作为专业来发展,不仅会为心理咨询事业提供发展的原动力,也使得高校在应对心理咨询职业化过程中,能拓宽专业路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为心理学发展找到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生长点。

3.师资上求全

心理咨询人员资格认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取得资质前的专业培训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事关咨询人员的从业水准、从业能力和从业道德。《标准》中规定:从事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副高职以上职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者,或取得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3年以上者,经心理咨询师执教培训后,可担任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师;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正高职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者,可担任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师。上述执教师资标准向高校师资提出了挑战。高校固然名师云集,人才荟萃,但能否应对挑战,却是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师资应该转换角色,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获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另一方面,高校师资应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心理咨询职业化紧密联系起来,以强化的师资条件为基础,将培训咨询师作为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契机,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拓展自身专业视野,养成心理咨询职业化意识。

4.咨询主体素质上求高

尽管我国已有近40%的高校在为大学生进行着心理咨询或心理教育活动,但以笔者所见,在这一近乎蓬勃发展势头背后,隐藏的却是效能的日渐萎缩,其中的从业者素质堪忧:有些缺乏心理咨询理论和技能且身份复杂的所谓咨询员,二十余年来,一直把持着心理咨询在高校的低效运转。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是使高校心理咨询裹足不前的严重羁绊之一。心理咨询绝非是任意行为,也绝非是什么人都可以涉足的,那种认为心理咨询无非就是安慰、劝说的观点行为,实事证明,只能给心理咨询带来灾难。心理咨询是一项严肃行为。它之所以可能,在于这是专业领域,在这一专业领域从事活动的人是专业人士,他们一般要具备《标准》中规定的各种专业能力。咨询人员的知识水准、从业能力、人生阅历、实践经验、道德水平、人格魅力、学历水平等资质,对于高校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而言,缺一不可。高校咨询人员要以《标准》为准绳,积极参与资格认证,以切实改变目前高校心理咨询的尴尬局面。心理咨询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检视自己,不断修正,不断前进。

5.理论上求原创

我国心理咨询二十余年来一直蹒跚而行,没有实现超越性和突破性的进展,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心理咨询理论创新。由于心理咨询根植于西方的文化背景而非生长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它的中国化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学界的难题。当某些心理咨询理论、技术或是量表在为解释西方人的心理现象发挥作用时,它为中国人解惑答疑时却是那样牵强,甚至是无能为力。这就是我们心理学界长期以来专于模仿,少有创新,专于引进,少有其理论反思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仍对心理咨询原创性理论无动于衷,那么,我们所做的将依旧是为西方的心理咨询是否具有普遍性提供佐证。高校是学术创新和知识生产的沃土。高校拥有大量的专家、学者以及科研优势;高校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可贵的学术传统;高校面临着心理咨询职业化的难得的发展契机。因此,高校应该从过去的研究模式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在引进西方前沿性、前瞻性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反思其文化品质,在本土文化背景中,积极修正,勇于原创,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国人的具有创新性和本土文化品格的心理咨询模式、技术乃至理论,这是我国高校在心理咨询成为一种职业时所面临的最为困难的抉择,也是最深层次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解决心理咨询原创性不足的问题,因为这是建构我国自己的心理咨询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与治疗实用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2]樊富岷.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之发展[J].大众心理学,1995(6).

[3]张俊仁,等.咨询心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8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咨询师就好像块百洁布,专门为别人擦拭心理上的阴影,心理咨询师又好像是一个垃圾筒,专门用来接收别人心里摒弃掉的东西。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别人解脱烦恼的同时,也解脱了自己。而且这个职业因为其特殊性,需要心理咨询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之外还要富有爱心,自身也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尊重别人。

一般说来,人格条件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心理咨询医生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等。第一,他应该是一个心理相对健康的人,其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顾客。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医生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能妥善地处理好自己的心理冲突,排除日常干扰,从而保证帮助别人的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他应当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别人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气氛,才能接受顾客各种正性和负性情绪,才能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第三,他应当是个认真负责的人。能耐心地倾听人们的叙述,精力集中不分心,使他们感到咨询师对自己的困难表示关心,能诚恳坦率地和他们谈心,使他们愿意暴露

内心的隐私和隐密,值得信任。

用智慧挽救心灵

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会陡然指出别人的所谓的心理问题,尽管他能清楚地感觉到周围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也许,他会通过某些委婉的方式让你明白你可能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心理情结。然而他的方式是如此隐晦和温和,以至于你不可能受到任何伤害,更不会让你在很多人面前难堪。你会感激地发现,他所说所做,基本上不是为了证明他自己,而是出于对他人真诚的关怀和爱。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常常会得到很多人的爱戴和崇拜,即使是同行,也禁不住要对他表示尊敬和欣赏。他们的人际关系就要比处于第一种境界的人好多了。在咨询中,他采用的无论是哪种方法,人本主义的精神都会贯穿始终。他的咨询过程表现出踏实和沉稳,追求咨询的质量胜过追求咨询的速度。

任何工作都有压力,尤其是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并要进入不同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心理咨询职业,它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那么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压力如何排解?张国荣曾演过一部电影《异度空间》,其中就描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在接待治疗一位患抑郁症并出现幻觉的女孩时,自己也被带入情绪之中,后来心理咨询师自己也出现幻觉还差点跳楼自杀。

心理咨询师会听到很多悲伤、沮丧、愤怒的故事,所以尤其要保护好自己,这种“保护”是指在为顾客做咨询时,能够全心投入到倾听之中,但是不能加入到对方的感情宣泄中,也不能让自己的观点受到对方情绪的左右,更不能将咨询者的情绪带到自己的生活中。

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心理咨询师有严格的职业规范。他们应尊重顾客的个人隐私权,无论是在个体治疗或是在集体治疗中都有责任采取适当措施为来访者保守秘密。他们有责任向咨询者说明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在应用时的限度。当他们在工作中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或危及他人安全的情况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理咨询师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只有在咨询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 在得到来访者的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例外)。

收入高潜力大

心理咨询行业的升温,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组数字:我国每年自杀而亡的人数为25 ~ 28 万人;我国各种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已高达1600 万人;而青少年中有各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经达到了3000 万人。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寻求心理咨询,寻找心理平衡点的人群也呈有增无减的趋势,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咨询师的人数却远远不足。目前中国正牌的心理学工作者约有1 万人,而美国有20 万人;中国受过正规系统训练的心理工作者80% 做研究工作,只有20% 做应用工作;美国20 万心理工作者90% 做应用工作,其中绝大部分是心理咨询师。美国人口是中国的l/6,也就是说,平均人口中,中国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美国就有l30 个。

最近几年,心理咨询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业人员在逐年增加,2003 年上半年全国第一次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后,每半年统考一次。心理咨询师职业按国家职业标准分为: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师和高级心理咨询师三个等级。与传统职业相比,心理咨询师更具人文关怀和发展潜质,堪称充满风险和挑战、有着广阔发展空间、较高社会地位和较高收入的职业。虽然目前整个行业的状况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但总体来说,心理咨询行业已被认定为争先乘坐的“朝阳班车”。

据了解,现在国家规定的心理咨询收费标准为每小时60 元,而实际的咨询费用一般为每小时50 ~ 150 元,甚至更高。在北京的一些CBD 商务区内,咨询收费往往会达每小时100 美元,在南京,平均收费为每小时100~ 200 元。而在苏州等地起价为每小时200 元,最高为500 元;心理咨询的费用相对要高些,如果是婚姻问题,并且由资深咨询师治疗,每次两个小时,每小时500 元;如果是其他问题,每小时资深咨询师收费400 元,每小时普通咨询师300 元。

什么人能当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三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学历;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毕业或本科在校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3.具有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心理咨询师二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者;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

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

心理咨询满3 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

4.凡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或以上专业

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满3年者。

心理咨询师一级(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9

在高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教育部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日趋完善,专业师资越来越高质量,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加学生心理问题的压力。尤其在学生数量较大的高校,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显得过于繁忙,例行的普查及总结工作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在个别咨询过程中了解背景和问题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则是在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及指导中心的督导下,由各学院自行设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构,通常由院系领导监督,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站长,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心理辅导员牵头,与班级心理辅导员、舍长建立互相配合的联动体系。在很多重点高校,一些热门专业或具有传统学科优势的大型学院的学生数量相当于一些小型学校。如果能在学院建立心理二级辅导站,与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互相协助,共同服务学生,则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分担了校级心理中心的重任,增加了心理服务的力量,可以使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在学院,普通6~8次的咨询过后,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情况,还可以增加1~2次的回访及巩固治疗。咨询中期可以将问题细化处理,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均可兼顾,并且后期的追踪观察在学生所在的院系进行,对学生而言不仅方便且在自然环境下得到的反馈更加真实可靠。

学院一旦发现有心理疾患者,可以迅速自主开展辅导工作,学生可就近解决问题,减少通过学院或自己预约和等待的时间,及时得到救助,从而将很多问题解决在萌生发芽状态,避免在等待中问题严重化导致难以处理。比如学院知晓学生的成绩及科研进展,如发现挂科或其他较大变化,就可以做出提前预警,将此类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将心理问题处理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中。在人数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专业分类及方向多,学生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绝对数量不低。不少学生因难预约到心理咨询而让问题发展,处理不及时有可能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所以在这类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迫在眉睫。

校级心理中心的健康教育多为普及性活动,缺乏针对不同学科团体不同的需求。比如,心理健康公开课很少区分面向群体,多为普及知识性的课程。而学院的二级站则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开展更加有效的活动。比如以工科为主的学院,男生比例大,学业多科研,实验室研究成了主要活动,这些学生易发生交往不融洽,沟通不顺畅等问题。而在文科类学院,女生较多,则可以增加情感处理方法等心理指导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类别的问题,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不同,也需要有更加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针对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就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面试心理调节、提高沟通效率等技巧课程,面对博士研究生,则应多开展情绪调适、压力管理等课程。

学院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熟悉,便于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进程,故而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率。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可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普查与心理危机干预密切结合,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危机,面临紧急情况能够缩短时间采取适合学生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如遇到学生失联、自杀倾向发生时,学院辅导员了解情况能够快速评估其危险程度,是否需要求助公安、消防等其他力量,先帮助学生解决急迫问题再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二 如何建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

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校心理咨询健康指导中心的专业帮扶以及学院层面的建设支持都是十分必要的。

1 专业师资力量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询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懂得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职业人员。教育部制定的文件政策中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缺乏专业人员的支持,心理咨询很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或者亲朋好友式的安慰。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一般都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站长,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牵头协调,班级心理委员共同配合组成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如果牵头辅导员专业知识不够,则整个辅导站的工作水平会降低。班级心理委员也需得到专门的培训,他们需能够发现、甄别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简单轻度的心理疾患,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才能够真正高效的运转。

2 硬件设备的支持

开展心理咨询的基本设施——心理咨询室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房间,而是一个温馨、简洁、安静、具有私密性的心理咨询环境,绝不是辅导员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对房间大小、选址环境、室内设计及设施配备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咨询室还需准备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测查工具,如基本的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个性测查量表、职业兴趣测验、抑郁焦虑问卷等,对于学院二级辅导站,这些资源可以从校心理咨询健康中心得到帮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配备常用的心理治疗工具,如沙盘、音乐放松治疗椅、宣泄人等。

3 心理筛查及干预制度的建立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也需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与职责权限,在完善的体系制度下运转。一是制定符合学院学科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计划。能将专业学科和普遍的心理辅导教育紧密结合需要专业老师及心理辅导员共同探讨制定。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心理问题筛查方法。采用普查和个别深度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现在高校大多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超过千人的学院通常会筛查出数量不小的问题学生,如何将这些学生问题细化及初步处理都是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并且作为常规普查要提高测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二级站需能区别是否是可以在站内处理的心理疾患,何时需要送至校级心理咨询中心或其他医院进行深度治疗。三是建立心理问题干预体系。在班级层面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解决较轻的情绪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心理委员是必要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内则可以开展深度访谈、合理情绪宣泄、音乐放松治疗等更加正规的咨询治疗活动。四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咨询严格要求,需建立相应的咨询原则,档案建立制度,保密制度等使咨询室健康发展。

4 宣传及普及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近年来较新的事物,一般在重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比较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建立起来。通过传统及新兴的网络扩散模式,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二级站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才能让工作广泛顺利开展。同时,心理学在国外发展近百年,在国内也发展了几十年,但心理健康门诊也是近些年才兴起并逐步完善的机构,不少人还是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比如很多人认为寻求心理医生等同于精神障碍。部分学生因各种顾虑怯于寻求正规机构获得帮助,延误治疗时机,这都需要我们心理工作者更大的努力让心理咨询知识普及扩散,消除外界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比如在校园内印发心理知识小手册、制作展板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通过新兴媒体途径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方式宣传,让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发展和完善

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立之后,除了得到资金、师资力量的不断支持外,自身的发展建设也非常重要。心理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心理咨询方法和技术也是在经过不断的经验尝试中发展前进的,二级辅导站内成员的知识和技术必须有所更新才能有效的开展咨询工作,自身的学习以及借助外界力量培训都是很好的途径。学院二级心理站长期持续的开展专业学习,不断吸收新营养,提高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的知识储备及技能质量,是二级心理站发展前进的基本动力。另外,二级心理站通过开展各项工作也能积累很多技巧和方法,善于总结也能提高二级站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更加重要的是,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建立起来的二级站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探寻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及具有人群针对性的工作模式,形成心理教育工作特有工作机制和方法,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对自身的发展大有助力,还能对整个心理咨询界的工作方法的改进提供新的视角。

当然,在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有些学生更愿意与不相识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坦诚的关系,面对熟悉的辅导员会有顾忌心理,可能造成咨询效果不明显;还有,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本身发展刚刚起步,心理辅导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致使难以真正的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等。但是,我们相信在高校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利远远大于弊,所面临的困境也能努力通过一些途径解决。全面展开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辅导做得更加深入细致,让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够真正的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把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事故率降到最低直至零,实现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

[2]叶燕丽,劳丽君.浅议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功能的定位[J].企业家天地,2012(11).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10

1、生活分析咨询法形成背景

松原达哉先生从1956年起就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非常丰富的学校心理咨询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他在其工作实践中发现,当时很多日本青年学生中出现了厌学、没有生活目标等情况,而这部分学生心理功能正常,并未发生重大的社会事件,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咨询,已有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因而,他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咨询方法。[1]

经过研究,他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出现厌学等情况,与当时日本社会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出现了少子化趋势,因此,很多家长采取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的教养方式,同时,社会的竞争也比较激烈,这导致孩子出现抗挫折力低的情况。当需要自主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时候,就会出现缺少学习热情、丧失生活目标的情况。基于这种分析,松原达哉不断尝试,结合行为治疗、人本主义等咨询理论,提出了生活分析咨询法。

2、生活分析咨询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比较相象,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生活的富裕,父母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照顾和爱护。而社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些,都造成了孩子们适应上的困难。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都在 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他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开始自己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时,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厌学导致逃课;

(2)迷恋网络游戏;

(3)谈恋爱、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4)吸烟、打架

3、生活分析咨询法的步骤

3.1 和来访者认真讨论其生活目标,协助他分析自己现在的问题,明了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这一步,可以与其他心理咨询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来访者的自知力以及为自己负责的意识。

3.2 生活分析咨询的实施步骤

在具体的操作中,生活分析咨询共有十步。在咨询之前,应该准备一些小的物品:若干蓝色不干胶标签、红色不干胶标签(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使用普通的小纸片与胶棒)、B4大小的白纸一张、1-2张A4大小的纸。[2]

LAC法的实施主要有10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请来访者将现在想做与应该做的事一一列在标签上。给来访者20-30张蓝线标签,要求他把自己必须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一一写在标签上,不管什么都行,按自己所想到的那样,每张标签写一件事,越具体越好。

第二步:分组。将所有填上内容的标签进行归纳、分组,如:学习、娱乐等。每组内标签数2-6张较合适。可以列一个“其他”项,将所有不易归类的标签纳入其中。

第三步:为各组命名,用红色的标签书写,贴在各组蓝色标签的最上方。

第四步:打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请来访者思考各标签上所列事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100分为满分,逐一打分。每个事项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得分相加,再除以2,写在标签的右下侧。

第五步:排序。按各组的重要程序,从左至右排列组名标签,各组的标签则按平均分值,由高到低排列。然后贴在B4纸上,形成生活行动分析图。

第六步:选择两个最重要目标。从己完成的生活行动分析图中挑出两项个人打分(平均分数)最高的,作为最重要的行动目标。

第七步:编制最重要目标生活行动日程表。确定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制定各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即将长期目标分成多个短期目标,写出各个阶段的目标值、完成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尽量详细描述,此日程表的作用是加强对最重要目标的检查督促。

第八步:定期评估和检查。以两大目标为中心,根据日程执行计划,并定期检查。实施结果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价。

第九步:制定新的生活行为分析计划图。每一个月一张新的LAC图。将上个月内没有完成的项目记入标签,补加新的项目。

第十步:评价长期行为。半年或一年后要对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一长期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进行奖励,如果没有完成,一般不直接惩罚,而是与来访者分析和探讨没有完成的原因,制定新的方案。

如果条件许可,以上十个步骤也可以运用电脑软件完成,如EXCEL软件。

4、一个案例分析

4.1基本情况

张X,男,16岁,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咨询,咨询持续一个学期。

基本情况:独子,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社会功能正常。

4.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系由亲人介绍来咨询。据其亲人介绍,张X一年级上学期成绩尚可,但自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减少,成绩下滑明显,有四门课不及格,如果再不做出调整,有退学的危险。其父母多次与其交谈或写信交流,张X每次均答应得非常好,但事后仍然我行我素,改变不大。家人因而要求其到我这里进行咨询。该生比较配合。

自述:自己也觉得现在这种状态不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不进去书,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同班同学也不喜欢学习,经常在一起玩,自己如果不和他们来往,会被孤立。工作的事,还要再过几年才考虑,因为还想参加三校生考试,不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就要找工作。

4.3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衣着整洁,诉说自身情况时语速中等,平静。与咨询师较配合,很少提出不同意见。

4.4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与睡眠均正常,社会功能佳,与同学关系良好,生活中未有重大事件发生。排除精神疾病。

诊断为:因缺少目标而导致的适应。

4.5咨询目标的制定

在第一、二次咨询中,经与来访者讨论,共同确定目标为在本学期末成绩均达到70分以上,另外,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长远目标为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生涯目标,并在中等职业学校期间做好相应的准备。

4.6咨询方案的制定

针对来访者的情况,确定使用生活分析法(LAC)来进行咨询。LAC法针对的是“学习无气力”症学生,与来访者的情况符合。

来访者需要每周完成咨询时所布置的作业,并在咨询时与咨询师讨论新的一周的计划,在咨询期间,如果有什么情况不能按时咨询,需要提前和咨询师电话说明。

因为是朋友介绍,故咨询免费。

4.7咨询过程

第一、二次咨询:了解基本情况,确立双方的咨询目标,约定咨询的规范。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比较配合,能按约定时间准时到达,求助意愿强烈。在此阶段,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了比较好的咨询关系,为下一步的咨询奠定了基础。

同时,咨询师向来访者详细介绍了生活分析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来访者同意按此方法实施,进行咨询。咨询师按照生活分析法的布置,首先要求来访者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并预测自己的寿命,标出从小到现在的重大生活事件。同时,请来访者假设自己是毕业班学生,即将找工作,制作一份简历。通过这两个步骤,希望能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目标。从实际咨询的效果来看,这两个方法对于来访者的触动较大,意识到自己要做的、可做的事情还很多。

实施阶段,从3―10次咨询:在每次咨询中,都要求来访者针对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如:学生、学生会工作人员、子女、朋友、休闲者等,列出自己在下一周希望做的事情,越具体越好,并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这些事情排出次序,填入相应的生活分析表中,作为指导下一周活动的一个计划。在紧接着的咨询中,结合这个生活分析表,对于上一周的生活和学习做出一个评估,对完成的事件给予相应的鼓励,如果未完成,则与来访者一起分析原因,并重新列入新的一周计划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指责、不批评,采取接纳的态度和来访者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刚开始的配合度较高,但在第7和第8次咨询中,略有松懈,经与咨询师讨论,来访者意识到这是自己制订的计划不够明确,因而,根据具体情况做了改动。

结束阶段,从第11-12次咨询:临近期末考试,来访者主动提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的要领,可以自我管理,又加上考试复习的任务较重,因而希望中止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做了讨论,认为来访者已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继续学习,因而,同意中止咨询。

4.8咨询效果评估

二年级下学期,来访者又主动与咨询师联系过一次,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来访者所有功课均顺利通过,且都在70分以上。又过了一段时间,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公布,咨询师接到来访者的短信,计算机等级考试顺利达标。

来访者的家人在给咨询师的反馈中,也认为其变化较大,学习自主性增强,动力较强。

5、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生活分析咨询法创立的背景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很接近,因而,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应用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在现实应用中,心理教师也可以用团体辅导的形式来完成生活分析咨询,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这是一种在中等职业学校很有应用前景的心理咨询方法。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11

除已上市的和君商学之外,和君系内还有六十多家子公司,属性各不相同。有些由和君直接设立,有些由和君控制,有些则为和君参股,但这些公司在内部地位平等,一起共享“一体两翼”的战略资源。

上海艾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品”)是众多和君系企业中的一家,和其他兄弟系公司比起来,这家始于2012年的公司很年轻。但是,这家公司的创办人刘广磊及其以品牌咨询落地见长的团队,却让王明夫视为一种新的力量资源。在2015年底新落成的和君上海总部,艾品作为参股公司被邀第一个入驻,而一年之后刘广磊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咨询业务快速发展,团队成员扩充一倍,品牌影响快速提升,并有力的支持了和君资本和和君商学业务的开展。

三人为师

和君集团有一个特点,各和君系公司的老大,另一个身份是和君咨询合伙人、专家级咨询师,他们均独挡一面,甚至本身不是企业家就是导师。比如,被和君商学并购并实际控制的汇冠股份的新任董事长解浩然,此前是潮宏基独立董事、和君咨询合伙人。同样,尽管艾品看起来年轻,但刘广磊却也资历不凡。

刘广磊告诉《经理人》,他有三位导师很对其影响重大。第一位是读研时期的授业恩师:CI与品牌策略专家魏正。第二位是他的人生导师:新沪商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及新沪商大商学院执行院长王仁定。第三位就是事业导师:王明夫。可以说,刘广磊的知识体系、社会资源、价值观以及整个创业历程都和这三位导师形成交织关系。

先看和魏正老师的交织。刘广磊于2005年在上海大学读研,社会导师正是上海大学客座教授魏正。魏正是台湾人,其在CI与品牌策略领域堪称顶级专家。彼时,魏正有自己的独立公司“深圳艾肯”,通过该公司,魏正成功帮助中国服装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杉杉集团建立了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由此刮起了中国一股CI潮。

根据刘广磊的说法,魏正在课堂上讲授的就是他正在做的项目,非常类似于现在的和君商学院课程,将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进行无缝结合。

2006年底,刘广磊被魏正邀进其项目组,实践的项目是宁波大红鹰和鄞州银行。“这就相当于打通了产学研,而我本人就是这一时期进入了咨询业,算起来已经入行10年。”刘广磊表示,如果以和君现在的职系划分,意味着在助理咨询师和咨询师的两个阶段,在自己读研实习的时候就自动完成了,2008年研究生未毕业就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项目总监,带团队上项目。

毕业后,刘广磊继续追随导师魏正,但2008年魏正突患重疾,不得不回归台湾。之后,刘广磊进入一家房地产集团公司上海北孚任职品牌文化总监兼董事长秘书。“这段经历有两年时间,我带着咨询师的视角,换位思考,系统学习实践了企业管理和集团化运作。深刻理解了成功的咨询一定是三分策划、七分执行,需要甲乙双方的共同努力。”刘广磊表示,自己还是最适合干咨询业,并意图创立自己的咨询公司。此时,他的第二个导师一一时任杉杉副总裁王仁定找到了他。

和王仁定师父的交织。刘广磊告诉《经理人》,王仁定当时是杉杉的副总裁,是之前做杉杉项目时结识的,因感于王仁定如师如父的关怀和指导,刘广磊按照古礼,磕头敬茶拜师,视为其人生导师。

王仁定是杉杉董事长郑永刚的肱骨之臣,彼时郑永刚联合多名商业大佬在创建的新沪商联合会运营两年有余,经营不善。而王仁定受郑永刚委托,任职秘书长改革并管理该会。王仁定邀请刘广磊以副秘书长的身份加入商会,师徒合力筹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开创了全新的局面。目前,新沪商联合会已经成为了上海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会之一,而王仁定创办的大商学院,因其独特的师徒传承模式也广受赞誉。

到了2012年,刘广磊,终于开出了自己的公司,而取名为艾品―方面表示与魏正“艾肯”的渊源关系,同时也意图拼搏打出一个咨询业的品牌。

但是,一年之后,刘广磊遇到了烦恼。刘广磊表示,虽然创业还算顺利,但是一不小心把事业做成了生意,项目大多是从几万到十几万的VI策划、创意、新媒体的开发等业务,每天考虑的都是进项和出项,一方面要发育团队,一方面还要考虑商业风险。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我结识了和君上海的合伙人团队,合作项目虽然没有谈成,但它为我推开了通往和君的一扇门,和君商学的四大板块:国势、产业、资本和管理,我觉得应该可以很好的弥补我的知识短板。”刘广磊表示,他最初是想考和君商W院,因准备的时间较短,并没有被录取。

“回头看,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就是因为报考了,就专门跑到北京和君总部去拜访和君的副总裁许地长,在这种情况下,许总跟我说,既然你有成熟的团队,也有成熟的产品,而且你团队的业务对于和君来说是增量,是否可以考虑并进来?”刘广磊想,如能借力和君咨询大平台上,一定可以实现事业和学识的双轮提升。于是,刘广磊决定以独立合伙人加入和君。由此,刘广磊和王明夫及和君正式发生了交织。

灯塔理论

进入和君这样的平台之后,艾品本身也经历了一场业务和组织的变革。2013-2014年刘广磊在和君平台放下功利、潜心学习、持续付出,在深度学习和君商学课程的同时,积极承担了和君很多公共工作。2015年底,艾品团队正式与和君并轨,并轨之前有15个员工,持续进行优胜劣汰,并经由和君平台持续引入高水平的合伙人和员工,现在的人数有30多人。在刘广磊看来,艾品虽小,但现在的组织文化需要重塑。至于业务结构,艾品也不再简单的做品牌策划和新媒体业务,而是建立了“灯塔型”的业务结构。

根据刘广磊的描述,灯塔的底座,是新媒体矩阵的开发和运营,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在业务体系中把它当作“器”,比如移动搜索、APP、微信运营、微博营销、基于新媒体的事件营销、活动策划和执行等。而做成的东西要么变成了真实的线上数据,要么变成扎实的线下活动。这类业务也是传统咨询的落地业务,决定了咨询的成果转化效率。

中间一层是基于定位的品牌策划,即“术”,这是原艾品最拿手的CI、AD设计项目,也是同类咨询公司中竞争最激烈的。艾品把特劳特定位理论与和君的产业经济理论结合,开发出了和君式的产业品牌定位理论,陆续应用于项目并取得了突破。和君定位理论与特劳特定位理论最大的不同是,特劳特的定位是基于产品本身的,而和君的定位是基于产业的品牌规划。

灯塔的顶层是“道”,立足战略的文化咨询,这一层也是和君艾品链接和君集团的层面,通过打通和君集团的资源和一体两翼的业务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规划并落地实施。

刘广磊表示,“器”、“术”、“道”是经过很长时间痛苦的选择、淘汰和迭代,才形成的一个业务格局。其中,“术”是红海市场,“器”是可以更新换代的,品牌推广今天可以用微博、明天可以用微信、后天可以用百度直达号,唯独“道”是不能变的。

为了诠释“道”,刘广磊举了一个有关他为天安财险做企业文化导入和落地的案例。

天安财险是中国最老牌的四家保险公司之一,成立于1994年。1994~2012年连续18年亏损,2012年,以高焕利总裁为核心的团队开始对天安进行变革和改造,并实现了扭亏为盈。但是,多年亏损形成的文化黑洞严重同化老员工并吞噬新员工的激情。于是,天安财险聘请和君艾品为其重新塑造企业文化。

刘广磊团队对天安财险的企业文化问题做了梳理,依次是:第一、是什么支撑着一家持续亏损18年的企业在三年之内实现了重生?第二、按高焕利总裁提出的“要么换思想,要么换人’并在两年之内通过同业和猎头渠道更换了十几个分公司总经理,那么以什么样的思想统一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第三、如何让勤勉的老员工得到实惠,如何让新员工看到希望。

刘广磊分析认为,塑造天安财险企业文化的过程,应当是“存天道,去人欲”的过程。企业有生命周期,唯文化之道长存。项目的核心在于把天安多年发展积淀的文化中的正能量加以提炼,再从2012~2015年高总带领整个团队变革成功之路中寻找核心价值,并融合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年轻员工的文化因子。最终规划了以“变革”为主题的文化脉络,提出了“打造奋勇争先的新型国际化金融保险集团”为愿景和“为梦想护航,让人生天安”为使命的核心文化理念体系。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12

Investigation on Counseling Session Depth:Comparison of the Overall and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s

HU Shu-Jing,JIANG Guang-Rong,ZHU XU

School of Psych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Objective: To validate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of counseling depth which was proposed by Jiang Guangrong (2005),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measuri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ne is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and the other is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Methods:Use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to measure the three dimensions (emotional, personal, here-and-now) of 28 sample sessions, and check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ssion depth by counselors and clients in the 28 sessions. Then compare i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Results: Measuring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got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r emotional=0.56,P=0.002;r personal=0.64,P=0.000;r here-and-now=0.63,P=0.000).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 and the evaluation of counseling depth by clients was different in the two method s' measuring. There wasn't any relation while using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However, when using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it found some relation between the emotional dimension, the here-and-now dimension and the session depth after excluded 6 rather directive sessions (r emotionalodepth=0.45,P=0.035;r here-and-nowodepth=0.58,P=0.005). And the here-and-now dimension could predict the depth to some extent (depth=2.419+0.487* here-and-now,R2=0.501). Conclusion: There is some congruence in the two methods, but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is reasonable.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of measuring are not all the same, and more researches are needed.

【Key Words】 counseling;session depth; three-dimension model;overall measuring method;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心理咨询是一个咨询师与当事人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存在深浅之别。如果将心理咨询会谈互动的深浅称为会谈深度,则不同的咨询流派之间,同一咨询流派但不同水平的咨询师之间,同一咨询师与不同的当事人,乃至同一咨询师与同一当事人的不同会谈之间,都可能在会谈深度上存在差异。心理咨询会谈深度如何界定,上述种种差异从何而来,会谈如何深入,会谈深度与当事人的改变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等,对于心理咨询会谈深度的一系列问题,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都关注不多。泽诺(Zaro)等从四个层次描述过咨询互动,分别是集中于事实内容交流的层次,涉及当事人行为模式的互动层次,以咨询关系为基点的互动层次和“个人与个人”的互动层次[1]。

江光荣提出了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2]。三个维度分别是情感维度(非情感的-情感的)、个人化维度(非个人的-个人的)和时间维度(非此时此刻的-此时此刻的),会谈深度可以由这三个维度反映出来。情感维度指会谈是集中于陈述事实、观点、看法等,还是在表达情绪、感受。个人化维度指交流的内容是咨访双方(尤其是当事人)个人的还是非个人的。时间维度指思考、情绪体验、领悟是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的(或再经历的),还是对过去的体验的陈述。交流越是触及个人,越是集中于情绪和感受,越是聚焦于此时此刻,互动的层次越深。会谈的深度随着非情感-情感、非个人化-个人化、非现在-现在的方向增加。

该模型提出后,朱旭做了第一个验证研究(朱旭. 咨询过程的深度:一个三维模型的验证研究.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6.),方法是选取28个咨询会谈,由评分者观看会谈录像,根据事先编制的三维评分手册,对会谈的每一分钟进行三个维度的评分,由此得到每一个会谈的三维得分,考察三维得分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评价之间的关系,以验证会谈深度与三个维度间是否存在关系。结果表明三个维度与咨询师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有中度相关,而与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无关。

在咨询过程研究中,分析会谈除了以分钟为单位,还有以词、短语、句子、说话人的转换(speaking turn)、谈话主题等作为分析单位的。对于分析单位不同可能导致的结果的差异,实证研究比较少,究竟选择何者最为合适,Lambert和Hill建议要与研究设计相匹配,且既要达到信度要求,又要具有临床意义[3];Greenberg认为,分析单位的选择应结合研究兴趣和具体的研究设计来考虑[4],而以往的过程研究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性和可获得性[5]。结合该研究来看,使用切割评估法(此处为描述简便,把以分钟为评分单位的方法称为“切割评估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相对客观、细致,受评分者的主观影响较小,可以较详尽地考察咨询进程。主要缺点在于:(1)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深度的评分方法不匹配。咨询师和当事人对整个会谈进行一次评分,而切割评估法对同一个会谈要进行50次左右的评分,然后将其均值与一次评分的值求相关,这样可能由于测量方法不同产生的误差而导致统计结果低于真实的相关性。(2)格式塔效应的影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切割评估法尽管获得了对咨询进程的细致考察,与此同时却也丧失了对会谈的全局把握,不能得到部分之和以外的大量信息,因此在三维评分时可能丧失了很多有用的参考。(3)费时费力。以每个会谈50分钟计,28个会谈在1个维度上就要进行1400次评分,3个维度就是4200次评分,工作量相当大。针对以上缺点,本文采用“整体评估法”重新进行一次上述研究,这里的“整体评估法”是指对一个会谈在三个维度上分别只进行一次评分,也就是说对三个维度的评分以会谈为单位,而不再以分钟为单位。整体评估法可以有效地弥补切割评估法的缺点,首先对会谈进行一次评定能够和咨询师、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进行一次评分相匹配,其次在评分中能够运用整体的信息,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这一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更可靠,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受评分者的主观影响较大,评分不够客观,这一点将通过对评分者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评分一致性来尽量减少。

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有:(1)验证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考察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评价的关系,与切割评估法的结果相比较。(2)考察整体评估法与切割评估法的三维评分的一致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即切割评估法研究中的28个会谈录像,这些会谈均从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收集,每位当事人只有一次录像,没有限定是第几次会谈。基本都属于发展性咨询,主诉问题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学习、情绪情感、自我概念等,特别排除了涉及精神疾病问题和教育咨商的会谈。28位当事人全为学生,男生9人,女生1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19人,高中生4人,初中生1人。平均年龄21岁。

共有13位咨询师参与研究,每位咨询师提供1~3个会谈。男性咨询师4人,女性咨询师9人。已婚10人,未婚3人。年龄24~53岁,平均37岁。所有咨询师在研究进行时至少有3个月的咨询经验,最长者16年,平均4年。其中心理咨询博士及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及硕士研究生5人,其他为硕士同等学历或通过咨询师资格考试者。4位咨询师以当事人中心取向为主,2人折中,2人为心理动力取向,4人为认知行为取向。

1.2 工具

三维评分采用切割评估法所使用的三维评分手册,该评分手册的编制是由三位评分者(心理咨询方向硕士研究生),结合录像资料(不包括样本会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试评,最终确定了各个维度的评分原则,并将其细化为8级评分标准。应用在本研究中时,将个别时间副词由针对每一分钟改为针对整个会谈;另外,原评分手册虽然每个维度的评分标准有8级,但评分结果却没有一个达到8级的,因此,在本研究中去掉了第8级标准,只保留了前面的7级,除此之外其他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本研究中的评分手册由三个维度的评分说明和评分标准构成,每个维度都有一段评分说明和7级评分标准,从1级到7级强度依次增强,每一级都有一段对该级标准的描述,评分者据此对三个维度进行7级评分。(例:情感维度的1级描述为“完全没有情感成分,或情感成分与非情感成分(事实的或认知的)相比,完全可以忽略”;7级描述为“总的看来整个会谈的情感表达都很强烈,有明显的非言语行为表明当事人情绪激动”)朱旭的切割评估法研究所报告的评分手册三个维度的评分者信度分别为情感维度0.84,此时此刻维度0.62,个人化维度0.79。

1.3 评分者 本研究中共有3位评分者,均为女性,心理咨询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平均年龄23岁,无咨询经验。

1.4 研究过程

1.4.1 试评 对3位评分者进行培训,然后让其独立试评,每次对4个会谈录像的三个维度用整体评估法进行评分,试评使用的会谈录像都是样本会谈之外的。每次试评完成后,研究者与3位评分者一起就评分的分歧进行讨论,以加深对评分标准的理解。经过3次试评,用相关分析求得三个维度的评分一致性分别达到情感维度0.885,此时此刻维度0.855,个人化维度0.895。由此进入正式评阶段。

1.4.2 正式评

3位评分者使用整体评估法独立地对样本会谈的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在此过程中,集中了4次,每次对评分有较大差异的会谈(任一维度上有两位评分者的评分相差2分或2分以上)要重看、讨论再重评,最终达成较一致的意见。

2结果

2.1 三维评分的评分者一致性

用相关分析得到样本会谈的三位评分者一致性为:情感维度0.90,个人化维度0.85,此时此刻维度0.89。

2.2 两种方法对三维评分的一致性

将3位评分者的评分平均后得到整体评估法对三个维度的评分,与切割评估法的三维评分进行相关检验,情感维度的相关系数r=0.56,P=0.002,个人化维度的相关系数r=0.64,P=0.000,此时此刻维度的相关系数r=0.63,P=0.000。三个维度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切割评估法中同样发现了维度间的相关,详见表1。

如果认为三个维度的测量值可以折合成一个会谈深度指标(PIE),且三个维度在该指标中的权重是相当的,即PIE=(情感+个人化+此时此刻)/3,则两种评分方法的PIE相关系数r=0.75,P=0.000。

2.3 三维评分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

当事人和咨询师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数据来自于切割评估法的测量,其采用的是SEQ(Sess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第5版中的一个维度来测量会谈深度评价。

将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IDF)求相关发现,三个维度与IDF都没有相关,PIE与IDF之间也没有相关。因为PIE和IDF这两个深度指标都是7级评分,故认为二者单位相同,具有可比性,仔细分析这两个深度指标的数据发现,有6个会谈二者之差超过2分,其余的22个会谈相差均低于2分。将这6个会谈视为特异值加以排除,排除后IDF与情感、此时此刻、PIE呈正相关(r=0.45、0.58、0.54,P0.05)。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此时此刻维度进入了最优回归方程,IDF=2.419×0.487×此时此刻,R2=0.501。

2.4 三维评分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

将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用IDZ表示)求相关发现,三个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分没有相关,PIE与IDZ之间也没有相关。采用以上类似的方法,排除PIE与IDZ相差2分及以上的会谈。排除后IDZ与情感、个人化、PIE呈正相关(r=0.54、0.53、0.59,P0.05)。

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情感维度进入了最优回归方程,IDZ=2.562×0.481×情感,R2=0.293。

3讨论

3.1 两种评分方法的比较

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种方法对三维的评分存在中度相关,这说明它们既存在一致性,也有差异。差异从何而来?考察整体评估的评分者在评分时的心理过程发现,在看完一个完整的会谈录像后评分,此时其依据有两方面,一是对会谈的总体印象,二是头脑中浮现的印象深刻的会谈片断,最终评分是两方面综合的结果。这些印象深刻的会谈片断可能给会谈加分或减分:对会谈的总体印象较好时,在三维评分时容易闪现出一些支持片断,从而下意识地打了高分;而对会谈的总体印象不好时,则容易闪现出一些削弱的片断,从而下意识地打了低分。切割评估法与此不同,评分者在1分钟后立即评分,最后求均值时高低分与其他得分抵消掉一部分,突出片断的作用并不明显。这样,有些整体评分就较切割评分偏高,有些又偏低,由此导致二者分数变化趋势的不尽相同。

为考察这一解释是否合理,仔细分析了研究数据:情感维度上,整体评分小于3的会谈(14个),其得分大多低于切割评分,而整体评分高于3的会谈,其得分都比切割评分高。另外两个维度的情况与此类似。由此看来,研究数据是支持上述解释的。

然而,这一解释只是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可能有:评分者对评分手册的理解不完全一致,评分者是否有咨询经验以及经验丰富程度的影响,前述格式塔效应的影响-整体评估时信息较丰富从而有助于判断,甚至评分者性别的影响,等等。两种方法有中度相关只能说明二者既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但运用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效果研究中时究竟孰优孰劣并无法由此得到答案,最可取的选择办法也许是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拟进行的研究实际加以考虑,扬长避短,选取最有助于达到研究目的的评估方法。

3.2 三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

对研究中的28个会谈而言,三个维度和PIE指标都与IDF无关,但在排除了6个PIE与IDF相差较大的会谈后,PIE和三维度中的两个都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产生相关。考察这6个会谈,三维得分都较低,情感、个人化、时间维度得分分别为:2.44±0.96、4.06±1.14、3.22±0.54,而IDF却非常高(6.30±0.55)。这6个会谈在咨询主题上各不相同,除两个会谈是同一位咨询师与同一位当事人外,其他4个会谈的咨询师和当事人都各不相同。但仔细考察每个会谈过程,都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咨询师对当事人的指导性较强:针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咨询师明确告知了一些心理学知识,自己对问题成因的看法,或当事人该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性建议。与其他22个会谈相比,这6个会谈的指导性明显较强,但当事人的情感强度弱;时间上更多的是谈过去或谈将来,咨询师当下在积极思考,而当事人大多是被动接收,主动思考和体验较少;个人化方面由于只是就事论事地讨论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因而程度一般。因此,三维度得分都偏低,但当事人却觉得这样的会谈很有价值、程度很深,可能是因为其知道了一些与自己问题有关的闻所未闻的心理学知识,也可能是获得了看待自己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或者是在他对自己的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从心理专家(至少在他看来是)那儿知道了该怎么办。因此,会谈刚结束时,当事人感觉很好,此时评分就会很高。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咨询师的言语反应方式和会谈的即时效果有关,咨询师作解释、提供建议和信息往往被当事人认为是最有帮助的[6-8],而这些恰恰是咨询师指导性最明显的表现。还有研究的确在咨询师作解释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间发现了中度相关[9]。

由以上分析可知,弱指导性会谈中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存在一定关系,且此时此刻维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当事人的深度评价,而强指导性会谈中三个维度却与之无关,这说明,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既与三维模型的某些维度有一定关系,但也很容易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咨询师的指导性。而指导性只是可能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否确实是这一因素在起作用,以及还有哪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3.3 三维度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

考察由于PIE和IDZ相差较大而排除的3个会谈,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共同点,因此将其视为误差的影响。在排除了3个会谈后,情感维度和个人化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达到中度相关,且情感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4 关于三维模型

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认为,会谈深度是随着情感、个人化和此时此刻程度的加强而加深的,本研究证实这三个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对咨询师而言,情感和个人化维度与他们所认为的会谈深度存在中度正相关,对当事人而言,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他们所认为的会谈深度存在中度正相关。但是,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咨询师来说,都并非三个维度同时与其深度评价相关,而且即使相关也只是中度相关。提示仅凭这三个维度来说明会谈深度可能是不完全的,也许还存在其他一些影响因素。但真实情况是否确实如此,还需要大量研究的证明。

此外,三个维度在预测当事人和咨询师所认为的会谈深度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当事人来说,此时此刻维度对他们的深度评价有一定预测力,另外两个维度没有作用,这可能意味着,会谈中当事人越是投入到当前的交流讨论中,越是在当下有新鲜、丰富的思考、体验或领悟,当事人就越会认为会谈深,而情感的强度(情感维度)有多强,触及个人隐私的程度(个人化维度)有多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评价深度的有力依据。比如,对当事人来说,此时此刻维度所包含的内容好像是他们在会谈中的所得,而情感和个人化维度好像是他们在会谈中的所失,他们失去了自己的隐私,耗掉了一些精力来体验痛苦的情感,获得了对己、对人、对事更清晰深入的理解,因此,获得的越多,他们就认为会谈越深,而付出的多少对此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对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而言,只要是非极端行为主义取向的(本研究中没有),都认同情感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当事人的情感体验强度对他们作深度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子,所以情感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具有一定预测力。而之所以此时此刻和个人化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没有预测力,可能的原因是,此时此刻维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当事人在咨询中的收获,很多情况下可能是隐而不显的,因此咨询师对此的了解不甚清晰,所以无法将其作为判断会谈深度的依据;而个人化维度尽管与咨询师对深度的评价有关,但在咨询会谈所讨论的内容本就高度个人化的情况下,犹如产生了天花板效应,其程度的深浅不能再作为咨询师判断会谈深度的有力依据。

关于三维模型的检验还需要更多研究的支持,在解释上也需要有力的研究证据来加以证实或否定。

3.5 两种评分方法所得结果比较

将两种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切割评估法在三维度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间无相关,而整体评估法在排除了指导性较强的几个会谈后,在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间有相关,且此时此刻维度对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切割评估法在三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间有中度相关,且情感维度对深度评价的预测较好,而整体评估法在情感维度和个人化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间有相关,且情感维度对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总体来看,在三个维度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方面,两种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而在三个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方面,整体评估法得到了切割评估法所没有得出的关系。可能正是由于整体评估法与当事人评分方法的匹配性才使得能够测量出二者间的关系,此外,本研究还由这种关系得出及引申出一些有趣的假设,如会谈指导性的强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此时此刻维度可以反映出当事人在会谈中的收获,当事人对会谈深度作评价正是基于其在会谈中的收获等,这些假设值得进一步研究。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秦佑凤、凌霄、张璐的支持与帮助,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Zaro JS, Barach R, Nedelman DJ, et al. A guide for beginning psychotherapists.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103.

2 江光荣.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9-80.

3 Lambert MJ, Hill CE. Assessing psychotherapy outcomes and processes. In: Bergin AE, Garfield SL, eds.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 4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4. 97.

4 Greenberg LS. Research strategies. In: Greenberg LS, Pinsof WM, eds. The psychotherapeutic process: a research book. New York: Guilford, 1986. 715.

5 Orlinsky DE, Grawe K, Parks BK. Process and outcome in psychotherapy-noch einmal. In: Bergin AE, Garfield SL, eds. 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 4th ed.John Wiley & Sons, Inc, 1994: 275.

6 Elliott R., Barker CB, Caskey N, et al. Differential helpfulness of counselor verbal response modes. J Couns Psychol, 1982, 29: 354-361.

7 Elliott R. Helpful and nonhelpful events in brief counseling interviews: An empirical taxonomy. J Couns Psychol, 1985, 32: 307-322.

二级咨询师论文篇13

一、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教师培训的存在问题

1.培训机构较为混乱

2002年,国家首次将心理咨询师列入《国家职业大典》,这对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心理咨询行业也被誉为“阳光职业”、“钻石职业”。社会各行各业对心理咨询师的旺盛需求,引起相应的培训机构纷纷“粉墨登场”,涌现出了一大批由高校、学会、个人或社会其它组织举办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颁发诸如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师等各类各级培训证书。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但这个标准由于对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统一的认证制度,这也导致了各种培训机构“鱼目混珠”,培训质量良莠不齐。

2.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心理咨询教师严重缺乏,许多高职院校每万名学生只有一名专职心理咨询人员,而且这些教师多数还是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校医务工作等岗位转调而来的,仅有教育、医学或其它专业背景,缺少心理教育专业的系统培训。尽管近年来有部分高校心理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了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教师行列,但对照国家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教师无论是师生配比还是教师专业水平普遍不符合要求。

3.培训内容不够科学

第一,培训内容偏重心理问题方面,缺少发展性咨询内容。“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中对“心理咨询师”的定义,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即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要与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打交道。其实,心理咨询,特别是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还具有发展性的功能,即帮助来访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提供指导和建议,例如学习方法指导、生涯规划制订、潜能开发等。而在目前心理咨询培训内容中,绝大多数是关于心理障碍的诊断、处理等知识培训,很少涉及到发展性咨询的培训内容。

第二,培训内容偏重咨询理论和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人格因素,尤其是一些“未完成事件”对培训学员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培训不应只针对个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提高,还应该适当关注和考虑学员个人的人格特点、个人精神成长方面可能对培训效果及其个人专业发展造成的影响[2]。

第三,培训内容缺乏“中国特色”。由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中西方人在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和体验上均存在明显区别。比较国内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材,主要介绍心理咨询的西方理论与技术,缺少了本土化的内容,这种完全“拿来主义”的做法,往往使学员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话。这就造成了国内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滑稽事实:一个中国人用西方人的头脑来帮助另一个中国人[3]。

4.培训方式单一

现有培训机构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大部分是面授教学,也有开设远程网络或函授学习的,培训时间平均两至三个月,多数都是围绕考试而培训,实行题海战术,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心理咨询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都是以知识灌输、死记硬背形式进行的,很少有咨询实践和案例引导等,培训方式成为清一色的理论讲授,学员只要通过考试就可拿到相应的咨询师证书,几年后便可继续申报更高一级的证书。这种培训方式直接导致了心理咨询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张宁教授的调查表明,我国现有心理咨询师真正合格的仅占43.09%,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依次为:不普及,质量和效果不好,不方便等[4]。

5.督导制度不完善

咨询督导是心理咨询师培训或实习阶段必经的过程。所谓督导,是指在有经验并具备一定资历的督导者对初学者或经验欠缺的咨询师在临床咨询中通过观察、反馈和协助的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估的过程。英国在关于咨询的“伦理和执业规范”中明确规定,咨询者在从事咨询前必须获得相应的能力水准,必须维持经常的专业进展,同时必须接受常规的督导。而我国心理咨询师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即可获得资格证书,很少经过督导的培训过程,缺少了“督导下的临床实习”这一重要环节,这对心理咨询教师培训来说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二、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教师培训的对策

1.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教师培训制度

首先,加强对心理培训课程的政策指导。英国在心理培训课程的鉴定上,明确规定所有的培训课程都必须含有九大要素,即入业政策、理论、技能、个性发展、职业发展、咨询实践、督导、测查和评估。正是这样的指导方针推动和调整着英国心理咨询实践的良性发展。

其次,加强对心理咨询培训机构的资质鉴定。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整顿心理咨询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机构的教学、督导等培训行为。同时授权权威机构及学术组织,对培训机构开展资质鉴定。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