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总结实用13篇

物业活动总结
物业活动总结篇1

二、主要做法

(一)按照住建局党工委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搞好组织协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处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抓好各阶段工作,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找差距、明方向、定措施”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二是召开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召开了以“对照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

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三是制定活动方案。结合我处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持久地推进活动开展。

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四是召开动员大会。党支部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对党员参加活动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

分组讨论,五是加强教育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党员自学形式,认真学习住建局下发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使全体党员明确活动主题。

大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橱窗、悬挂条幅等方式。让全处党员在这种氛围中自主的投入活动之中。

(二)根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和标准。制定党员争优承诺书、实施方案、具体措施以及召开党员承诺大会,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和设置“学习园地”等方式进行公开承诺,以利于相互促进和监督落实。

三、为把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取得良好实效,具体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一)开展“创先争优献义务”活动。全处党员干部和职工利用7月1日—3日三天时间。参加大厦改造工程保洁清扫义务活动。共有70多人投入到此次义务活动中,对大厦411层各办公场地进行清扫、擦拭,3天的时间完成了6000多平方米办公场所的清扫任务,清理外运建筑垃圾150多立方米,为项目节约资金近1.2万元,减少了政府的开支。

(二)开展“党员帮扶献爱心”活动。为帮助因家庭困难而不能顺利进入大学的县一高中优秀毕业生宋俐洁同学。带头捐款,总计筹得助学款12000元。其中个人捐款9000元,物业处捐款3000元,同时向该同学捐赠了价值1000元的生活学习用品,让她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顺利地走入大学校门,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开展“为民解忧办实事”活动。为加强物业小区维修管理工作。物业处本着”为民、便民、利民“服务宗旨,对华盛家园小区住宅楼部分阳台外墙进行大修改造,并对八号小区部分住宅楼的楼顶进行防水维修。华盛小区的大修改造工程已于8月中旬完工,共对华盛小区内4栋住宅楼的60户居民阳台,近900平方米的阳台外墙皮脱落的现象进行了大修改造。八号小区的屋面防水维修工程还在施工当中,计划完成八号小区内8栋住宅楼近8000多平方米的屋面防水更新工作,现已完成5栋楼近5000平方米的屋面防水更新任务。工程完工后,不仅确保了小区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还使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彻底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自开展贴近百姓服务维修工作以来,陆续收到来自小区居民和业主委员会送来的锦旗,锦旗内容为“维修服务细心,业主倍感温馨”科学发展架桥梁,解决实事惠百姓”真诚服务百姓,共建和谐社区”以此表达他对物业处的感谢之情。

(四)开展“义务植树绿化”活动。为进一步完善各小区绿化环境。此项活动得到全处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党员干部在植树过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全处职工深入现场,对全县10余个住宅小区的枯死、老化树木进行更新,补栽。共补栽日本樱花、银杏树、云杉、香花槐、梓树、榆叶梅、丁香、月季等乔木、花灌木30多个品种,近3600多株。此次活动的开展为住宅小区增添片片新绿,为市民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节省了3万多元的绿化费用。

(五)开展“敬业先锋行动”活动。积极开展“敬业先锋行动”活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敬业先锋。处龙俭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党员,更是一名普通的维修人员,但他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从事维修工作的10多年里,带领全体维修人员累计维修屋面防水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维修小区道路及场地3200多平方米,清掏检查井、化粪池2520个.次,更换小区庭院灯和楼道声控灯2800多盏,维修电子门610多樘.次。维修及时率达到98%住户满意率达到95%小区公共设施完好率达到90%同时他还帮助一名孩子完成了三年的高中学业,三年来,累计拿出资助款5000多元。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敢于奉献,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的实际行动出色的完成了自己本职工作和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次被单位和住建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朝阳市评为“市劳动模范”被朝阳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县委评为“十佳机关、事业单位共产党员”并于2008年光荣当选朝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

物业活动总结篇2

恩施富源物业公司的服务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是我们服务的核心,和谐发展以心换心是我们一贯的宗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诚信服务是富源物业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和经营化必备的行业素质。上午这一课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让大家对富源物业公司机构设置、企业文化建设、公司运作模式以及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有个了解;第二让大家适应环境,缓冲一下。这么周密的安排恩施只有富源能做到,细节体现了富源物业公司领导帮子建设不一般,从上到下无不井井有条。把会议室给我们当床睡呀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心换心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呀。把我们当作员工看啦上下班实行签到制时时刻刻为我们安全着想,从公司上层到公司员工每天对我们都进行考核问我们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没有搞清楚不厌其烦。

这一个礼拜来,我从富源物业公司管理实际出发结合书本知识大体对物业管理有了一个能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感性认识,从客户服务《窗口服务、大厅接待及会务服务需要注意的相关细节》;工程维修《锅炉房及其设施设备、给水房、房屋排水系统、地下水箱、电梯房、配电房进行参观》;安全防卫《小区巡逻、门岗、车辆管理、闭路电视监控、消防系统》和物业环境管理《小区保洁、园林绿化》都有了一定了解。只是时间太短有好多东西都不能深入只能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产生了感情不舍离去,我们走的那一天同学们都感觉好惭愧没有给富源物业公司留下点什么、做点让人难忘的事好像都没有,在这里只能说谢谢为我们安排实习的每一位师傅了。

实训后我对物业管理的认识: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在摸索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涉及权益关系领域,各方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诸如:物业管理企业与开发商的职能不清,业主拒交管理服务费,物业管理企业因小区内业主财产被盗、人身受到伤害而被,物业管理体制模糊、法规不健全及物业企业义务承担某些社会功能的现象等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规范物业管理,提高企业权益保护意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从法制化、规范化的角度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堵塞各种管理漏洞,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避免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物业管理法制建设,使物业管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如何规范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企业权益保护意识,必须强化如下方面工作:

物业活动总结篇3

二、制定措施

为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强化了三条措施。一是学习措施。制定了学习方案,结合开展创建学习机关活动,

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省、市机关效能年活动暨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学习有关支持创业的政策文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力求最大程度地统一大家的认识,提高全员的服务水平。二是制度措施。制定了“物管办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督查制度”、“物管办与帮扶企业联系制度”、“物管办机关效能建设奖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三是责任措施。明确了服务工作重点并进行了责任分工,分别按招商引资、完善工作激励机制、扶持民营企业、营造服务氛围、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执法行为、支持企业改制、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进企业“百日行动”、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等十一项工作内容,分别落实了领导分工和股、室责任,在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各尽职责,保证了创业服务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扎实推进

活动开展以来,我局以打造最优创业环境为目标,以服务产业项目建设和鼓励创业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

1、落实了区委区政府2013年分解经济任务,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和重大项目对接服务工作。今年1-9月份,共新引进招商项目5个,在谈项目2个,签约资金15亿元,实际进资额达到1600万元,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在重大项目对接服务工作中,因为服务对象的变动,由天庐机械厂变为啄木鸟服装有限公司,工作压力大,任务艰巨。我办成立了服务企业领导小组,下设调研、帮扶、招工融资三个工作小组,分别由一名班子成员担任小组长,每天电话联系一次,每周上门服务一次,每月召开调度会或联席会一次,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2、认真落实创业服务年“239”要求,在落实区“三项制度”的同时,出台了区物管办服务企业帮扶制度、区物管办服务企业联络制度、区物管办创业服务年督查制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涉企行为“九个严禁”,下发了“物管办关于贯彻落实涉企行为九个严禁工作意见”等文件及学习教育安排表。组织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专题讨论,并对落实“239”要求开展了督查和回头看活动,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不走形式过场。

3、建立健全了机关规章制度。建立了机关干部与下属企业“一对一”帮扶制度,深入基层,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确保机关作风快速转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极大优化,我局进一步健全了学习、考勤、岗位工作、岗位负责、财务管理、廉政、来客接待、车辆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等一系列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廉政准则》,落实各项措施,各项开支与去年同比均为零增长,确保了各项工作循章有序运行和党务、政务工作全面公开。

4、企业改制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按照区政府要求,我办下辖企业的职工身份置换、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与企业职工完成签约;企业重组和企业资产核资已经全面铺开,部分工作接近尾声,其余工作正在快速推进,实现了队伍稳定、人心安定的良好局面。

5、深入开展创建“五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活动。我局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制定了“创建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与学习计划,明确要求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案、学习规范,从制度上保证了学习活动的落实。二是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体恤民情。同时,认真按照区通知做好夜间治安巡逻、汛期防洪值守等工作。三是编制印发《征求意见函》100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据目前收集的资料,社会反映良好。四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坚持党务、政务、事务公开,加强社会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五是对基层群众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认真整改,按照“五明确”时限予以公开,如企业职工住房改革、欠发企业员工工资等问题都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做到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6、全面推行党务公开。遵守区委、区纪委要求,我办按规定制定了《党务公开目录》,从抓领导班子建设、民主决策、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明确了必须公开的形式、范围、时限及责任股室、责任领导,确保党务政务公开透明,并认真接受社会群众的及时监督,有效地提升了从政为民的政策水平。到目前为止,已出公开栏3期,公开内容与范围达到上级要求,方便了群众的查阅与咨询。

四、创新特色

我办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勇于探索,突出特色,推出了“三个创新”:

1、创新“三卡”制度。我办印制了“服务企业联系卡”、“服务企业监督卡”、“服务企业反馈卡”等“三卡”,共300余张,向服务企业和相关部门发放,将我们服务小组成员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印在“联系卡”上,将我们服务的项目、内容、工作要求、监督电话印制在“监督卡”上,将我们工作进展、工作态度、服务质量以及企业对服务单位及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设。通过“反馈卡”反回,并建立档案台帐,及时疏理办理或向有关部门反馈。通过上述“三卡”,共为企业办实事46件,已办结36件,得到企业好评。

物业活动总结篇4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重视,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但近年来全球总碳排放量仍然在继续增加,2012年全球碳排放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16亿吨,比2011年增加了1.4%,其中中国2012年的碳排量增加了3亿吨,增排量创下全球最高,而碳排放总量也成为全球碳排量最高的国家,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目前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约为18%,物流业耗能大、碳排放量大,尤其是物流业中的运输成为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

物流业是一个服务于人类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产业,物流业产出是无形的服务,物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物流活动使物品发生时空位移,物流业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物流活动而消耗能源所导致的碳排放。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在这些活动中,运输和仓储是物流的主要活动,而其它物流活动是一种伴生性、辅活动,因此物流业碳排放量主要为运输、仓储活动消耗能源而产生的碳排放。

目前,由于没有物流业直接碳排放量的监测数据,也没有直接的物流业能耗数据,因此物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测算只能通过间接的统计、测算得来。其中物流业能耗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能耗的统计数据来近似替代,把运输、仓储活动中各类能源转化成标准煤乘以相应的碳排放系数加总得出物流业碳排放量,由于物流业能耗主要由运输、仓储活动能耗构成,因此此种替代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近似计算1995年、2011年物流业碳排放量,我国物流业2011年碳总排放量约为16497.54万吨,比1995的3539.63万吨年增加了将近13万吨,物流业碳排放规模大,增速快。

二、物流业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依据三次产业分类法,产业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即使经济总量一定,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也会导致物流服务需求量和服务结构上的差异,因为各次产业、各种产品存在着各自的物流服务需求特点,而不同的物流形式都有它适合的对象与优势范围,这样产业结构因素就会对物流服务需求结构和量产生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后,其产品构成也随之变化,产品构成的变化导致物流服务需求量和结构的变化。

相对来说,农业物流服务需求具有运输、仓储服务需求量大、物流作业难度大、需求季节性强、要求高等特点;工业物流服务需求具有随工业化阶段的变化而快速变化的特点,但对目前像中国这样一个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而言,工业物流服务需求量大;扣除物流业以外的第三产业由于产出大多数是无形的服务,不存在对第三产业产出的运输和仓储服务需求,但第三产业的供应物流和服务过程物流需求是存在的。

2、物流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流运行模式

①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

物流业是个规模经济明显的行业,一般而言,作业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影响着一个国家单位GDP所耗费的物流量继而响总碳排放量。

第三方物流是指非物流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执行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如果企业自办物流所占比重高,每个企业会拥有一些物流资源,为自己提供大部分物流服务,这样的物流运作模式相对而言物流规模小、物流资源利用率低、空载率高、物流服务浪费普遍存在。当一个国家中的大多数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物流公司的时候,这些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作业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浪费,从而使得单位GDP所需物流服务量下降,物流业碳排放量下降。

②运输方式结构。

运输的基本方式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五种。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每单位货物周转量(吨公里)碳排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航空、公路、管道、铁路和水运。有研究数据表明,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铁路和水运是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每吨公里货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强度,公路是铁路的10倍左右,其成本也在10倍以上,更是远高于水运。一定的货运总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来完成,而不同的运输方式单位货物周转量(吨公里)碳排放量差异较大,所以运输方式结构是影响物流业碳排放量重要因素之一。

③物流设备、设施。

大多数物流活动需要借助于物流设备、设施来完成,而在使用物流设备、设施的时候的,单位物流量的耗能量和碳排放量取决于使用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程度和设备、设施本身的碳排放效率。

总体上看,物流业碳排放量与物流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成倒U形结构。在物流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很低的时候,物流作业活动使用的物流设备、设施较少,主要借助于劳动力的体力劳动来完成,此时物流业碳排放量低。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物流服务需求量增大,人们更加关注物流作业效率,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物流作业活动使用较多的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能耗和碳排放量也快速增大。而当物流业碳排放到达一个较高点的时候,碳排放成为注关重点,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的物流设备、设施又显得极为必要了,于是物流业碳排放量随着物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反而逐渐降低。

3、能耗结构

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和标准煤这算系数不一样,释放同样单位的热量,各种能源碳排放量不一样,如以煤、石油,天然气相比较而言,释放同样的热量,排放的碳以煤最多,石油次之, 天然气最少,因此在各种能源排放系数和折算系数确定的情况下,能源消耗结构直接影响物流业碳排放量。

三、发展低碳物流业对策

1.缩短区域物流业发展差距,提升落后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效率

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物流业发展水平也越高,碳排放效率也越高,尽管东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总量高,但其单位GDP物流碳排放低,而经济落后地区单位GDP物流碳排放则高,我国物流业这种不平衡发展模式,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了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因此必须强区域间的物流交流与合作,缩短区域物流发展差距。作为政府来说主要加强落后地区的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铁路和道路的修建,在全国建立一个庞大的道路网络,分布到各个地区;加强各区域之间减排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对于需要提高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重点区域,如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政府应给予企业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支持,推动其节能工作的开展。

2.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物流业碳排放量

在三个产业中,第二产业碳排放系数最大,从2000年与2011年的产业比重来看,十二年来我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大体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率不断下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率逐步增加,但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第二产业。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的发展模式,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及各产业内部结构比例仍需调整,虽然各产业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都有提高,但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依然较低,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各产业对物流业碳排放影响最小的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将会是助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行业,它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极小,而且它可以大大提高就业机会,可以为国家的GDP做出重大贡献,降低碳排放量。

我国工业强而不大,碳排放效率低,因此对我国工业实现升级,由工业大国变为工业强国,占据制造业高附加值低,将会降低物流作业量,工业产值增长,服务于工业的物流量有可能还会下降,从而相应的工业物流碳排放增量低于工业产值增速甚而工业物流碳排放也许会下降。

3.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高碳排放能源的使用,放推广清洁能源

一方面,继续降低物流业碳排放系数大的能源消耗,改变物流产业至今仍以煤油、汽油、 柴油和燃料油作为主要能源的局面,提高物流业天然气、电力能耗比重,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新的低碳排放能源,如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采用新能源物流设备、设施,如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和利用,电动叉车对内燃叉车的替换等。

4.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单位物流作业量碳排放

(1)建立相关物流碳排放量标准和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确定物流业节能减排目标,核定物流活动主体或者单位物流作业量碳排放标准,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建立相应的激励惩罚机制,推动企业切实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也可考虑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物流企业认证体系,依托专业的第三方认证和评级机构或物流行业协会对物流活动主体进行低碳化认证和评级,推动企业物流作业低碳化的实现。

(2)合理化运输方式结构,加大低碳技术在物流运输的应用。

国际经验表明,货运总量主要决定于经济总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货运总量还会增加,在不能控制货运总量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化运输方式结构来降低物流业碳排放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水运和铁路运输应该特别推广,因为水运、铁路货运是所有运输方式之中比较节能也是碳排放量较低的,在我国,合理化运输方式结构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其次,通过创新型的运输方式和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发展,提高货运速度和运输效率。其三,我们应该积极推进低碳车辆运输,尽可能使用低碳环保的新型能源。

(3)发展社会化物流,提高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

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的提高将有助于物流作业的进一步规模化,专业化,而这种规模化、专业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提高物流效率的前提,通过提高物流规模化、专业化,提高物流设备设施的利用效率,避免无效物流活动和重复物流活动。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是比较低的,因此,通过提升第三方物流比重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单位物流量碳排放有较大的空间。

(4)推广与倡导低碳理念,引导企业自身物流行为低碳化。

在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减排行为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企业减排的动力不足,可以补贴或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来纠正这种由于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此外,要通过大力倡导和推广低碳环保意识来使企业物流行为自觉符合社会需要和低碳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物业活动总结篇5

Key words: water pollutants;census analysis;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85-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目前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1]。尤其是近年来,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3]。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省情、市情调查。开展污染源普查,就是要全面掌握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种类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污染的综合整治对策,为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4-6]。

1 工业污染源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全市各类工业废水污染物共有9种,按照排放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总铬、铅和砷。其中主要污染物种类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六价铬;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为煤化工行业产生的氰化物。

按行业类别分析,本市工业废水排放主要集中在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纸浆制造业、啤酒制造业、氮肥制造业和畜禽屠宰;化学需氧量排放主要来源于煤草浆类化学制浆造纸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工合成氨(醇)行业;生化需氧量排放主要来源于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煤草浆类化学制浆造纸行业;氨氮排放主要来源于煤化工合成氨(醇)行业。

2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排放在普查基准期内,经调查研究总结,全市各类生活源的水污染物有11种,按照排放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植物油、总磷、石油类、铅、汞、氰化物和总铬。生活源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和动植物油。

3 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主要是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产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和锌6种污染物。农业源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氨氮,而其中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98.97%、98.91%、98.92%和98.92%,反映出我市农业源中废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而畜禽养殖按其规模可以分为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4 水污染物综合分析

结合上述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综合分析,按污染物排放总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物油、总磷、石油类、锌、铜、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和动物油的排放主要来自城镇居民生活排放;总磷、铜和锌主要来自农业源排放;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则主要来自工业源排放。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的贡献率生活源和农业源分别为45.46%和43.34%,工业源仅占11.19%;氨氮排放量的贡献率生活源和农业源分别为75.39%和12.21%,工业源仅占12.40%;而总氮排放量的的贡献率则为生活源58.25%,农业源50.02%。体现出我市的“农业大市、工业小市”的实情,反映出我市废水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

5 控制对策

5.1 继续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 继续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大力推进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社会化,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管网运转体系,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扩建,逐步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实施城市内河的生态修复工程。在污水截流,集中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水、驳岸、清淤和河岸陆域整治等工程措施,实现城市内河的全面治理,提高城市河道的自净能力,做到面清、岸洁、有绿,恢复内河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

5.3 切实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依据本地环境容量,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以综合利用优先为原则,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粪便还田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干湿分离、厌氧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生产和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制度,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

5.4 加强农村污染防治,防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要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广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从工业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向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转变,从以城市污染控制为主,向城市与农村污染控制相结合转变。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粮食生产核心区、菜篮子基地等区域工业企业的环境准入条件,坚决防止发达地区和城市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杜绝“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农村死灰复燃。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项目在农村地区建设,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加大对皮革、造纸、肉制品、淀粉加工、酿造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

6 结论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对信阳市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及水污染物进行了综合监测分析,并对其提出了控制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①结合上述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综合分析,按污染物排放总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物油、总磷、石油类、锌、铜、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②针对上述污染物排放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继续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切实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农村污染防治,防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参考文献:

[1]杨仙娥,何延新.城市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及生活污染源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27(11):164-166.

[2]冉丹,李燕群,张丹,杨坪,但德忠.论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现状及特点[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2:38-42.

[3]宋国君,马本,王军霞.城市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核查方法与案例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2):7-10.

物业活动总结篇6

二、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7年度。

三、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港闸区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一)工业源

工业源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二)农业源

农业源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对象为分散农户、专业户、养殖场。

(三)生活源

生活源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城镇居民生活污染和机动车排气污染。

(四)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四、普查内容

(一)工业源包括: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2.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能源结构和消耗量等;3.生产产品情况;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7.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情况。

(二)农业源包括:1.种植业中作物主产区的肥料、农药、农膜和秸秆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2.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养殖场点的粪便、污水的产生和排放情况;3.水产养殖业中规模养殖场点的饵料、鱼药、肥料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

(三)生活源包括:1.普查范围内的第三产业单位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2.以城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和以区为单位的农机排气污染情况等;3.以建制镇街为单位的城市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五、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一)废水

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二)废气

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三)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四)污染处理设施

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五)核与辐射

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六)农业源

1.种植业。地表径流包括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难降解的农药;地下淋溶包括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农药;地膜残留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水包括化学需氧量、铵态氮、总磷、总氮、铜、锌、pH等;固体废物包括含水率、总磷、总氮、铜、锌等。

3.水产养殖业。养殖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铵态氮、硝态氮、铜、锌等。

4.农机类:农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

六、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省、市级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工业源。工业源中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和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农业源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

3.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1.普查准备阶段(2007.9-2008.1)

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实施方案、质控制度;开展清查摸底和普查培训工作。

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

(1)现场填报阶段(2008.1-2008.4)

组织力量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普查表的填报并完成数据录入前的逻辑审核。

(2)审核录入阶段(2008.4-2008.5)

完成填报数据的复核、录入、校验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在5月31日前将原始数据上报国家、省、市污染源普查机构。

(3)抽查补正阶段(2008.5-2008.6)

根据上级普查机构的抽查复核结果,对第一次上报数据进行补齐修正,在6月30日前将补正后的数据再次上报。

(4)汇总阶段(2008.6-2008.7)

区普查工作办公室将全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经区普查领导小组审查后向国家、省、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

(5)报告编制阶段(2008.7-2008.12)

区普查工作办公室对汇总数据进行校核、加工、分析,形成总体报告。

3.总结阶段(2009.1-2009.7)

建立区级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七、普查组织实施

(一)基本原则

普查按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即:由区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街道(乡)分级负责,职能部门分类推进,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区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负责全区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推进,普查办人员由区政府办、统计局、环保局、农经局、发改委、商贸局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区政府七楼中会议室。

区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质量控制(含数据处理)和现场普查3个工作组。综合协调组由政府办牵头,各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组成,负责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进度督查;质量控制组由统计、环保、农经等部门的技术负责人及外聘行业专家组成,负责区、街道(乡)普查员、指导员的业务指导,对填报数据和录入数据进行复核和质量抽查;现场普查组由统计、环保、发改、农业、商贸及外聘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入户调查、普查表填报等工作。

各街道(乡)相应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其工作人员从各街道(乡)机关以及村委会(居委会)中抽调。各街道(乡)普查办专职从事污染源普查的人员不得少于3名,现场普查期间,各街道(乡)、村(居)专职从事污染源普查的人员配置,按《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部门职能

普查工作在区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实行街道(乡)分级负责,部门分类推进。

领导小组负责编制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质控措施及各阶段工作方案,按照分工指导督促检查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开展。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组织协调有关宣传活动。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工作的推进,协同街道(乡)开展工业污染源的普查。

工商、商贸、卫生、城管部门负责生活源普查工作的推进,协同街道(乡)开展生活源的普查。

农经部门负责农业源(包括农机源)普查工作的推进,协同街道(乡)开展农业源的普查。

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发改委配合做好工业源普查及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四)具体分工

化工、印染、造纸、水泥、电力、供热、电镀、医药等行业的重点工业污染源、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以及机动车排气污染源的现场填报和数据审核由区或区级以上负责。其他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的现场调查与填报由街道(乡)负责,数据录入、复核、汇总上报由区或区级以上负责。

(五)质量控制。

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执证上岗。普查人员应当依法直接访问普查对象,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污染源普查表。普查人员入户调查污染源时,不得少于2人。

各街道(乡)普查办要建立质控机制,设质量控制岗位,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六)宣传动员

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八、普查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自行安排,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到位。

其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订,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物业活动总结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发展。由于电能的特殊性,电网企业的生产运行必须保持连续,且供电安全和电能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应对各种突况,电力物资供应必须保证电网生产运行需求,加上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网的不断扩张升级,带来了库存物资积压日益严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库存物资管理是物资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库存管理在物资供应全过程管理中有着突出作用。开展盘活利库,对提升库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库存物资总量,节约公司现金成本,提高库存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盘活利库的目标

盘活利库工作应遵循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按照“各单位自查、省公司复查”的方式开展,以达到如下目标:

1.全面清查公司仓储物资的情况,开展仓储物资再利用和报废处置,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公司仓储物资“一本账”。

2.通过盘活利库,全面摸清公司仓储情况,真实反映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仓储管理流程,推进仓储信息化建设,从而达到有效降低库存量水平,提升物资周转效率和总体效益的目标。

三、开展盘活利库的措施

1.确定工作原则。按照“谁形成的库存,谁负责利库”的原则,采取“先利库、后采购”的方式,优化采购计划管理,有效降低库存物资总量。

库存物资与需求物资的型号、规格一致的,必须利库。库存物资与需求物资的型号、规格相近的,应采取“以大代小”、“型号替换”等方式,组织开展利库工作。“以大代小”是指对于利库的库存物资,可以使用技术参数高于设计(批复)参数的库存物资。“型号替换”是指对于利库的库存物资,可以选用满足设计批复(技术)要求的其它型号库存物资。

2.完善工作流程。(1)二级单位利库。二级单位利库应由项目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并结合本单位库存物资情况,在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利库。物资部门根据库存物资、物资需求计划情况,匹配同型号可利库物资,并根据物料小类,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利库建议,之后由项目部门确认利库建议内库存物资的可用性。最后由物资部门汇总形成本单位的物资采购计划和盘活利库计划,并在ERP系统内将利库物资调拨到项目。(2)公司利库。公司组织物资需求计划审查会,汇总各单位上报的物资采购计划,各单位根据库存物资情况,匹配同型号可利库物资,并根据物料小类,向项目单位提出利库建议,并由库存物资保管单位核实具体的型号参数,确保库存物资正确可用,经公司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形成盘活利库计划。汇总确认后,形成公司的物资采购计划,并在ERP系统内将利库物资调拨到项目。

3.清查仓储物资。库存物资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公司实现物资统一调配、资源优化整合、加快资金周转的重要依据。二级单位是仓储物资盘点的主体,主要做法包括:

清查仓储物资的账卡物一致性,“账”包括ERP系统内库存物资、ERP系统外库存物资,如项目暂存、项目结余、生产运维、应急储备等物资。

建立信息完备、库存类型明确的仓储物资统计台账。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非项目库存物资进行技术鉴定,按再利用或待报废物资进行分类堆放,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物资,并做好仓储物资标识。

4.扩大利库范围。盘活利库初期,各单位库存管理指标压力小、利库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利库方式仅限于本单位利库,利库力度相对较小。经过两年摸索,在扩大利库范围、促进库存资源盘活利用思路的基础上,公司对利库流程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对批次计划、协议库存分别制订了对应的业务流程,同时规范了审批手续,既保证审批的必要性,又提高审批效率。通过6个批次计划、2批协议库存的匹配与协调,共计完成跨单位利库和应急物资调拨968笔,共计3281.82万元,超过了之前两年跨单位利库总和。

5.优化利库机制。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上下联动的盘活利库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清查盘点、利库盘活、总结提升等各阶段工作,是确保盘活利库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1)日常工作机制。各级单位建立盘活利库日常工作机制,及时跟踪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汇总分析盘活利库中的问题,沟通信息,了解情况,解决问题。(2)工作协调机制。各单位加强专业间的横向配合与本专业的纵向联动。强化盘活利库全过程管控,确保盘活利库成效。(3)仓储管理长效机制。通过盘活利库,建立公司库存物资ERP系统“一本账”管理机制,实现账账相符、账物一致;建立仓储规范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健全制度,防范各类风险。

6.创新利库工具。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与库存的准确匹配一直是困扰平衡利库的难题,省物资公司通过对业务的深度分析,独立开发了平衡利库自动匹配工具。通过反复的改进调试,平衡利库工具可将需求计划(采购申请)与库存情况进行自动匹配,快速得出利库参考结果。工具会根据匹配结果自动区别“本单位利库”、“跨单位利库”、“全量利库”和“部分利库”,减少手工匹配的错误及遗漏,提高了利库效率及质量。目前,该工具已在省公司各单位推广应用。

四、总结和提升

1.激励机制。建立有效、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是提高各单位利库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基于物资管理同业对标指标,对本单位利库不到位的情况给予扣分,对跨单位利库的情况给予加分。通过平衡利库与指标的“赏罚”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各单位利库的主动性。

2.保障措施。利库物资的装卸、运输、修复等工作,由物资使用单位承担,相关费用列入项目成本。不符合反措要求,或相关文件明文禁止使用的库存物资应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部分利库物资价格偏高,各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在设计源头开始考虑盘活利库工作,公司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复概算时充分考虑,并据实结算。经技术鉴定完好可用的库存物资,满足实际需求(或者以大代小满足实际需求),应优先利库,并按照库存物资的技术标准进行验收。项目物资退料时,项目管理部门必须同步制定利库计划,明确利库的时间、项目。

3.监督和提升。制定后续利库方案和工作安排,避免“前清后乱”的现象发生;优化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梳理物资调拨流程,建立库存物资管理长效机制。公司组织物料主数据的细化工作,将各个仓库物资全部纳入ERP系统进行管理,完全实现“账、卡、物”一致。借助盘活利库工作成果,结合“五大”体系建设要求,明确各层级仓库的定位和管理模式,统筹规划仓储网络,建设科学的仓储体系。

公司对各单位盘活利库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完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跟踪、总结各单位盘活利库工作的开展情况,表彰先进单位,推广经验交流,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仓储管理;对各单位盘活利库工作成效进行考评,并作为相关同业对标指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物业活动总结篇8

存货持有成本:一般来说,存货可以占到制造商资产的20%以上。存货持有成本有些概念区分模糊,难以确定,所以,目前许多公司只是以当前的银行利率乘以存货价值再加上其它一些费用,作为存货持有成本。实际上,存货持有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服务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调价损失等。

仓储成本:大多数仓储成本不随存货水平变动而变动,而是随存储地点的多少而变。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等。

批量成本:批量成本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物料搬运成本、计划安排和加速作业成本以及因转产导致生产能力丧失等。

缺货损失:缺货成本是指由于不能满足客户订单或需求所造成的销售利润损失。

订单处理成本:订单处理是指从客户下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货物为止,这一过程中所有单据处理活动,与订单处理相关活动的费用属于订单处理费用。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其它管理费用:其它管理费用包括与物流管理及运作相关人员的管理费用。

2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难点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物流成本就是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商业企业则把物流费用与商品流通费用混在一起。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商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

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

3物流成本管理分析的方法

单项物流活动成本降低必将导致其它部分成本增加,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导致总成本的上升。物流总成本分析是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关键,运用总成本分析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成本。

物流总成本是企业管理物流运作的主要指标,但物流总成本本身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物流运作好坏。通过物流总成本的统计分析,使企业可以从全局的角度了解自身的物流运作现状,明确目前关键的瓶颈问题以及突破口,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绩效。

对物流总成本加以控制可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作业基准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就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作业基准成本法由R.Cooper与R.S.Kaplan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所谓ABC法,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ABC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

作业基准成本法不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也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4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的途径

4.1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构成模式与物流管理会计制度

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全面、正确地把握包括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在内的企业整体物流成本,以企业整体成本为对象削减物流成本,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从原来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能准确判断和计算企业现有物流成本及其构成情况。

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建立物流成本科学的比较依据。

4.2加快企业物流速度,扩大物流量

物流速度越快,物流量越大,其成本也就越小。从物流速度与流动资金的关系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流速度越快,所需流动资金越少,从而减少资金的占用和利息的支出,使物流成本降低。同时,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和节约物流时间,尽可能直运输、减少物资集中和分散运输的次数,实现效率化的配送,从而加快企业物流速度,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

4.3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企业应当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实现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成本。

4.4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物业活动总结篇9

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制造企业已经认识到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性,企业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不仅要靠产品质量,更要依靠供应链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刘秉镰等[1]指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主要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不断深入,非核心业务外包趋势明显。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也由单一的仓储、运输等环节逐步延伸到制造企业内部。这种融合式的企业发展之路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与此同时,供应链关系中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毕竟是两个独立核算的经营主体,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如何核算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已成为衡量服务价格的重要依据。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核算也是制造企业进行企业流程改善的重要依据之一。

1 物流成本概念

黄炎波[2]等认为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物品在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和时间上所消耗费的各种资源的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总和。周永强等[3]也认为物流成本是物流系统为完成物流活动,实现物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而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从企业业务流程上看包括涉及采购、制造、销售等相关费用,具体可以细分为订货成本、订单处理及信息费用、运输费用、包装费用、搬运装卸费用、进出库费用、存储费用、库存占用资金费用、商品损耗、分拣费用、配货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其他交货延迟造成的缺货损失。关于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2-3],普遍认为包括“基于物流基本功能的计算方法”和“基于物流基本活动的计算方法”,并认为功能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被广泛应用,又被称为作业成本控制系统。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不能将物流成本单独计算,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将物流成本分别体现在销售成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中,也就不能清楚而透明地反映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情况,特别是一些隐性的物流成本,比如经营费用(张五常[4]将overhead cost翻译为“上头成本”)包含了部分物流成本,但是这部分成本常常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费用中。要理顺企业内部的物流并管理好物流相关的活动就需要进行透明的物流成本核算以及相关的成本动因分析。

王佐[5]指出物流成本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物流成本关系的研究之上,而且物流成本的总量研究不能代替微观的企业物流成本的支出研究。应该弄清楚企业内部物流的内部结构,理清楚系统输入和系统输出的关系,也就是要弄清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系统行为之间的关系。

2 物流流程分解和作业成本法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系统是这些流动过程中的流程和子流程的集成。这些流程可以是作业活动也可以是技术流程。流程是指有结构的、系统独立的并包含一定数量作业活动的“链”,作业对象经过这些作业活动从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而这些作业活动又能被不断分解为各个“子流程”[6]。为清楚分析复杂的物流系统流程,必须将流程按照不同等级结构进行分解,将流程和子流程按照作业活动为基础进行分解。

作业或者作业活动的概念是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工作,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3]。当作业对象在供应“链”内流动时,每一个作业对象因为消耗资源而获得价值增值。这种价值增值在给定组织结构(流程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作业对象的成本核算[7],即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 流程(输入、输出和流程结构)

· 组织结构

· 资源组成

· 运行原则(比如时间分配等)

为帮助制造企业比较清楚和透明地认识物流成本的构成,特别是企业内部物流的成本结构,有必要从物流流程的角度来分解整个物流系统,并按照流程相关的物流活动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而基于物流流程的作业成本分析是一种有效途径。

作业成本法是指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它是将组织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资源分配到作业活动上的一种成本分析工具[8]。第一阶段将各种资源分解到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从而核算各活动环节所耗费的资源,第二阶段再将活动成本分摊到各产品、服务、顾客和部门,进而计算这些类别是如何消费活动资源。由于物流成本是面向客户服务过程的[5],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以不同的方法统计作业活动的资源消耗即构成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

Krajnc等[9]利用ABC方法分析和研究了一家造纸企业的物流成本,通过实证法指出通过采用ABC方法对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程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

工厂物流流程具有可分解的特点,即主流程由子流程构成,而各子流程又由其子流程构成。如图1所示。

将流程按照流程链分析方法进行分解,不同流程环节的资源需求得以显现,员工、面积、库存、设备设施、辅助工具和组织工具是流程分析中的六大资源要素。同时,在进行流程分析时,我们需要对流程进行分类,一类是随着作业对象的数量增加其成本也随之增加的流程,定义为一类流程(PR1);一类是不随作业对象数量变化的流程,定义为二类流程(PR2)。

3 物流成本分析框架

传统的ABC成本核算一般包含如下几个步骤[10]:准备、作业活动分析、确定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使用计算的数据信息、集成ABC方法到会计体系中。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应用ABC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步骤包括: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的具体作业;确定物流系统中主要成本项目,建立成本库;确定成本动因,将发生的成本分配给成本目标;运行分析和改进[3]。

基于传统作业成本法和物流流程分析,可以从以下8个步骤对企业的内部物流成本进行计算。

第1步:确定成本中心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将企业内部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和间接成本(又称为经营费用,通过不同比率分配到产品上的成本)。内部物流系统的价值增值一般来自于大量的作业活动和服务。

间接成本一般包括比如建筑成本(折旧、利息、税收、租金、水电费用、维修维护)、人员(内部和外部人员费用)、机器设备(折旧、利息、租金、软硬件、水电费用、维修)、材料费(托盘、标签、包装、及其它)、外部供应商(清洗、垃圾处理、外部仓库、外部IT维护)。间接成本又可分为一级间接成本和二级间接成本,其区别在于:一级间接成本可以直接归到成本中心(比如负责来货处理的操作员工);二级间接成本一般由多个成本中心共同成本,并通过不同的分配比例将成本分摊到各个成本中心(比如建筑物折旧,其成本费用可以通过使用的面积或者管理员工的数量计算分摊比例)。

随后,通过以下三个要素定义成本中心:责任范围、运营功能和组织架构。如果不存在成本中心的划分,需要根据流程分析的结构定义不同的成本中心。在划分和定义成本中心时,需要注意下面的一些方面:成本中心和责任范围必须一致;成本中心必须界线清晰,不能出现互相叠加的情况;流程以及子流程中的各环节必须清楚地界定在不同的成本中心内。

作为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根据物流流程将其分解为五个成本中心:来货、搬运、仓储、订单拣选、出厂/空箱回收。假设这五个成本中心的操作工26人,领班2人,如表1所示。

第2步:从明细表获取成本数据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数据来源是成本明细表,其帮助我们将间接成本按照不同的比例和时间范畴划分并分摊。当然,如果在一个新项目中,因为没有过往的成本分摊的报表可循,也可以利用投资框架或者财务计划等文件获取相关数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比如管理人员成本分摊时,必须设计合理的分摊比例将其摊入不同的成本中心,要么根据不同成本中心的管理人员数量进行分摊;也可以根据管理人员比如领班的工作绩效评定后设计权重,如表2和表3所示。

第3步:分配子流程和作业量到成本中心

将流程各环节以子流程的形式计入并定义相应的衡量标准或者成本动因,对相关子流程的数量进行确定和分配。子流程的数量需要参考明细表的观察期,并尽可能依此推定。流程数量的推定,其基础是每年的工作天数,每班的工作时间以及每日工作班次。(1)确定计量单位,如表4所示;(2)计算流程内容相关年处理数量,如表4所示。

第4步:确定每单位时间的评测值

每项子流程在每个工作日所消耗的时间必须进行确定。这个时间可以通过上述流程时间衡量和决定中参考。在核算作业活动的时间消耗时,其相关的配送时间、假期、病假等都必须一并考虑进来。由于错误或者重复工作等变量因素而造成的偏离正常值的情况必须阐明清楚原因,并进行衡量。这些计算的结果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如表4所示。

第5步:计算子流程总时间和每年PR1总成本

将各子流程作业活动相关的相叠加从而得到每日的总时间消耗。并由此计算应总量变化的流程PR1相关间接成本到不同的子流程中。先将中性成本(PR2)从来自于成本报表的总成本中剔除,剩下的部分就是PR1的总成本。如表4所示。

第6步:计算流程成本

现在需要将PR1的成本依据费率分别计入不同的子流程中,如表4所示。

■×PR1单个时间=PR1流程成本/年 (1)

PR2流程成本以同样方式计入不同的子流程中。

■×单个值=PR2流程成本/年 (2)

PR1和PR2的成本累加便是各子流程成本的总额。

物业活动总结篇10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提高饲料基础支撑能力,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 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

(四)提高饲料行政许可门槛,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切实落实行动方案,将职责任务层层分解到州(市)、县的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及时进行督导检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地区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从2009年2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省农业厅“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及时处置。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2月20日-3月10日)

1. 2009年2月,根据农业部有关要求,制定我省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3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省“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 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要求各州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0日-11月底)

1. 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各州市饲料管理和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对饲料生产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省农业厅每季度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3. 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督促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州市(县)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 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展览、宣传册、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为手段的宣传月活动。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质检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等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总结大会,全面总结活动成效与经验,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附:

云南省饲料专项整治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张泽军 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局局长

副组长 徐祖林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处长

成员 马兴跃 省草山饲料工作站站长

宋学林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张思东 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存焕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副处长

王文惠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赵梦莹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高婷婷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徐祖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009年云南省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安排表

阶 段时 间工作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目标

第一阶段2月20日-3月初启动部署成立全省“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月1日-3月10日各地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全省“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各地成立“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各州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方案、进度及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

3月10日-3月15开展自查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辖区企业开展自查。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第二阶段3月15日-11月底开展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各地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州市饲料管理部门要组织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月15日-11月底督导检查省农业厅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农业厅每季度督导一次,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物业活动总结篇11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年度。(二)普查对象与范围污染源普查对象为河南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燉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燉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燉鞋燉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及淡水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和省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省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本次污染源普查分3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年10月—*年12月):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编印普查表,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年1月—*年12月):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省级进行审核验收等。*年6月20日前,各省辖市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地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年7月底前,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向国家上报。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省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省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经省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订和组织实施全省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4.对各地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省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省普查领导小组决定普查数据。县级以上政府要设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省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地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中,可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有关教育单位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省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省环保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订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培训,负责组织对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省普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地方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协调落实相关事项。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办好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建设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农业和畜牧部门牵头、环保部门配合负责农业源和养殖业污染源的普查;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商务部门配合做好商务系统的污染源普查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中小企业服务部门负责提供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的基本信息;省军区后勤部负责按全省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培训

省负责省辖市和县级普查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和普查员骨干以及各省辖市普查培训教师的培训;省辖市、县(市、区)分级负责其余普查人员的培训;力争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

省污染源普查机构根据国家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要求,制定专门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指导全省普查的质量控制工作。

全省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制定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规定,吸收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参加,对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省及各地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六)宣传动员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有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和各地财政共同负担。各级政府均应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省财政安排经费主要用于: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和技术文件的制订,普查表格编制与印刷、软件及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宣传与培训,全省数据的汇总、加工与建档,设备购置,检查、验收和表彰,对贫困县给予适当补助等。

各地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用于:当地普查方案制定,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普查工作总结、表彰等。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别列入各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中,分年度按时拨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物业活动总结篇12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年*月*日。

时期资料:20*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市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重点污染源范围:

(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燉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燉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燉鞋燉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养殖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沙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市里指导,区、县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80%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由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本次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年*月之前)。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定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组织污染源监测,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聘用普查员,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20*年*月至*月)。进行入户调查,组织排污单位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汇总、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市级进行审核验收等。20*年*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本辖区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和汇总,报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底前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污染源普查进行抽查及审核验收,并按程序完成省级上报工作。

3.总结阶段(20*年*月至*月)。建立*市污染源动态数据库,核实修订污染源普查数据。

4.数据阶段(2009年*月至*月)。普查数据,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县(市)区具体实施,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市污染源普查方案,经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市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4.对各部门及县(市)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市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市普查领导小组的决定普查数据。

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三)部门工作分工。

1.市环保局负责牵头组织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具体实施市管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的入户调查和数据整理工作。负责拟定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工作方案,组织制定普查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培训,负责污染源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验收。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全市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办好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3.市工商局负责向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单位的登记注册资料,并协助做好单位清查工作。

4.市发改委和经委负责协调企业做好工业污染源普查配合工作。

5.市建委、市政公用局、市容环卫局负责协助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的普查。

6.市公安局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工作。

7.市农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污染源的普查,组织制定农业普查工作方案、工作细则和技术规定等,组织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组织实施农业源普查并对相关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核等。市畜牧办具体负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污染源普查。

8.市卫生局负责提供医疗单位名单,并配合做好危险废物中医疗废物的普查和数据审核工作。9.市统计局配合环保部门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和有关具体政策,做好普查所需资料的提供和有关资料的衔接工作,参与普查相关数据的核定和普查结果的分析工作。

10.市财政局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11.*警备区负责组织驻济军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培训。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各县(市)区普查办负责人、骨干、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培训。各县(市)区负责选聘本级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规定,指导全市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各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要根据市里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县(市)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组织调查。

(六)宣传动员。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文件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全市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各县(市)区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市级财政主要承担以下方面的经费保障: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运转;制定全市总体方案、编制各项普查技术实施方案;编印全市各类污染源普查培训教材,对市级普查办负责人和普查骨干进行培训;开展宣传工作;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数据的采集、分析测试、质量控制;农业污染源样本测试;普查数据的汇总、加工、分析和建档;建立市级污染源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普查验收与总结等。

各县(市)区普查经费分别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安排,主要用于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污染源的数据采集、分析测试和质量控制工作,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物业活动总结篇13

(一)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二)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

(三)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

(四)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环境监督和执法体系。

(五)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07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全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1个重污染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的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6个重点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以人工养殖为主,主要是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及近海滩涂养殖场,展开污染调查。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等经营单位,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代码、所有制、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生产经营类型和规模、用水情况、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及畜禽养殖粪便及其它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沙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测算污染物排放量,并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相互校验、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我省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核对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07年7—12月):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定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2008年1月—7月):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检查和调查,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省级数据审核等。2008年5月底前,各市县完成本地区普查数据汇总并上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7月底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全省普查数据审核、汇总并上报全国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阶段(2008年8—2009年4月):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省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市县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省政府成立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办公室主任:何少群(兼),副主任:王昌号(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办公室成员:李建中(省统计局)、林书玲(省委宣传部)、李高义(省发展与改革厅)、王力(省交警总队)、陈卫群(省财政厅)、黄福胜(省工业与信息产业局)、王淑香(省建设厅)、张祥云(省水务局)、蔡章焕(省农业厅)、李诚顺(省工商局)、邢仰明(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程佑祥(海南省军区)。

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经省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定和组织实施全省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导和培训;

4.对各市县及洋浦经济开发区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省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省普查领导小组决定普查数据。

各市、县人民政府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中,可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由省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定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市县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协调落实相关事项: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做好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发展与改革部门、工业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机动车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设部门、水务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

农业部门、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普查;

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统计部门参与普查方案制定,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军区后勤部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培训。

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市县级普查办领导和骨干的培训,各市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本地区其他普查人员的培训。力争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

省及各市、县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要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省及各市县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六)宣传动员。

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要吸收、利用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研究成果及力量为污染源普查服务。

五、普查经费

普查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定,组织动员、宣传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其中省级普查经费由省财政负责,市县级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普查经费分别由市县财政及洋浦管理局负责。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别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部门预算中,分年度按时拨付。

普查经费要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年度预算执行。设备购置要实行政府采购。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