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实践教学论文实用13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1

一、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是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依托,通过该平台学生们能很快掌握进出口业务中的交易磋商、成本核算的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中的货、款与业务的运作过程;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大,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采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其思路围绕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贴近现实的外贸实务流程环境,拓展传统实验的空间。

(一)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在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室里,同学们可以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完成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掌握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具体环节和资金流、业务流的流向,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传统的讲授方法形式单一,以理论教学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枯燥,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中,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交易主体,真正体验进出口贸易的乐趣与风险。激发了学生学习进出口贸易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把握。

(三)通过模拟外贸情境,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创设了近乎完善的外贸情境,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要求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模拟的贸易环境。通过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每个学生都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及银行的日常工作,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及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使自己更好地融人到国际贸易的仿真环境中去,让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为即将进人社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三、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同,教学难度较大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诸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听说等各专业主干课程都是其基础课程,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做铺垫。但由于学生在以上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程度不同,特别是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还有少数小语种同学),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二)模拟环境具有局限性

通过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运用,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办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货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检验等部门,在实验室的环境内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模拟软件仅安装在实验室里,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外时间很难得到练习,模拟软件在课外难以发挥作用。

(三)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模拟课程的考核,通常依据以下两个指标:一是学生操作的业务数量或完成的业务流程步骤,二是看学生的财务状况是盈利还是亏损。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一味的追求完成业务,而不注重业务过程中单据的填写,造成单据填写内容简单,单据得分低,导致整笔业务得分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只顾埋头交易,忽视了模拟交易的财务状况,造成交易的中间环节因资金不足而被迫中断。

四、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改进方案

(一)抓基础、重实践

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采用分班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加大对低年级学生专业课的教学力度,对于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课程,可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模仿外贸公司的情境,加深学生们对外贸情境的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外贸公司、码头、仓库等,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二)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2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概述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以讨论和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其缺点是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严谨,课堂气氛或过分活跃,或过于沉闷。鉴于此,该教学方式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建立和完善保险专业案例库。案例选择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时效性。任课教师可通过教学团队协作的方式,筛选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保险案例,同时对历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加工与改造,将其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第二,合理使用案例教学设施与教具。案例教学的开展还需完备的教学设备作为辅助,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通过视频、超链接网页等方式增加信息量。同时,任课教师也可向学生展示实务教具,如保险单、批单等,这些直观的实务教具可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印象,使教学事半功倍。第三,科学地组织教学。任课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把握与教学内容及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通过小组划分、角色模仿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解答学生的问题。讨论完毕后,任课教师应及时总结讨论重难点和疑点。

二、模拟实践教学方式

应用模拟实践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之外,还需熟悉客户投保,保险公司初审、复核、制单到客户拿到保单的整个业务流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保险实务中。进行模拟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将模拟前的准备、模拟中的实施与模拟后的评价三个环节有效结合。

(一)模拟前的准备

在课题模拟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任课教师主要有三大任务:确定模拟目标、选定模拟内容和分配模拟角色。首先,确定模拟目标,通常一次模拟课重在突出一个目的,以免影响模拟效果。其次,任课教师需要选定本次课的模拟内容,抓住重点,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基本内容。最后,任课教师可根据模拟内容及班级人数分配角色。

(二)模拟中的实施

模拟中的实施阶段,是决定课堂模拟实践成败的关键环节。任课教师在模拟实践课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负责介绍模拟背景、说明模拟目标、提出模拟要求、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而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根据任课教师所提的模拟要求,自主模拟,充分表现。

(三)模拟后的评价

模拟实践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价本次课堂模拟实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模拟形式的选定、模拟内容的再现、模拟角色的个体表现及团体合作等。主要进行正面评价,多鼓励,使学生敢于模拟、善于模拟。

三、PBL教学方式

PBL教学方式通常由教师引入某一现实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具体应用时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明确PBL法的教学目标。实施PBL教学法,事实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现实生活中的保险事件为出发点,使学生运用已有的保险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存在争议的保险问题。因此,一个好的问题会成为课程的亮点。问题的提出既要符合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又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兴趣参与问题讨论。其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PBL教学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各分组成员以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资料分类、汇总、分析、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在PBL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可通过口头、论文、PPT等形式将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同时,为了让其他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在各组呈现之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

四、结语

保险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必须对保险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模拟实践+PBL”教学方式的有效组合是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保险业实践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玲《.保险学》模拟实践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和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85-186.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3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特征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如下鲜明特征。

1.实践性

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和知识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与用相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操作能力差。情景模拟教学法则突出实践模拟演练,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演练生活中的特定场景,在演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趣味性

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当然不理想。而情景模拟教学法则是在仿真的情景中,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表演、游戏中学习运用知识。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开放性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也局限于教材,是封闭性的,与社会发展相脱节。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目的》一书中强调:“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导致了‘惰性知识’的产生。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做准备,而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在无背景的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而情景模拟教学法则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为目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需要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把社会场景搬入课堂,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具有开放性,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秘书学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

秘书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职业,从业人员非常多,分布也极为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秘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的是基础知识广博、专业知识精深同时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秘书人才。知识的积累可以通过传统的理论教学来完成,而实践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则无济于事。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容许学生把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参加工作之后。所以,需要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受到实践训练,提高实践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公文处理、会务安排、接待来宾、商务活动管理及现代办公设备使用等一系列工作,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演练”,亲身体验秘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办事能力、应变能力及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

2.符合秘书学学科性质要求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知识体系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秘书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另一大块是秘书实务与基本技能,包括秘书应用写作、公文处理、会议组织、工作、日程安排及接待工作、商务活动管理等。秘书实务与基本技能这一块的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可操性、可模拟性。对于这样一些内容单纯的理论讲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如果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把学生放置于仿真的情景中,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演练,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获得一些基本的技能。

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情景模拟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演员。学生要扮演不同角色,按照既定的情节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回顾、思考,并且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实质上是在表演中学,在学习中表演,很好地把学与练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当然更好。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组织过程

我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认为情景模拟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案例选择―场景设置―分组、角色分工―场景讨论―模拟实施―总结评析。下面我就结合签字仪式的筹划和组织工作来详细地介绍整个过程。

签字仪式是国与国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在会谈和谈判取得成果,达成协议,缔结条约、协定或公约时举行的仪式。筹划和组织签字仪式是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签字仪式的各个环节及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我在讲解完基本知识后安排了情景模拟。

1.案例选择

教师选择情景模拟案例的时候要紧扣教学内容,注意贴近秘书工作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模拟性。选择的案例不能太简单,否则不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也不能太复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模拟所选择的案例是:赣州明达电子有限公司准备与广州新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决定于2008年8月18日在赣州明珠大酒店举行签字仪式。新盛公司赵总经理和秘书林小姐一行6人在赣州出席签字仪式。

2.场景设置

案例选好后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适宜的场景。场景的设置要符合秘书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而且尽可能地逼真。各个场景要有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结合上述案例,我围绕制定签字仪式程序、准备待签文本、签字仪式现场布置及签字仪式过程这几个环节设置了以下几个场景。

(1)明达公司总经理秘书余某走进了总经理李某的办公室,李总说董事长仇某很重视这次两家公司的合作,他让余秘书认真拟订这次签字仪式程序。请演示这个过程并制定一份签字仪式程序。

(2)余秘书从技术执行经理周某那里,拿到了已经起草好并经双方同意的《技术合作协议》。余秘书将协议书进行严格的校对,确认无误后,印制、装订成待签文本,文本包括正副文本各两份。请演示秘书准备待签文本的过程,并制订一份《技术合作协议》样本。

(3)余秘书到明珠大酒店,与酒店大堂经理许先生共同布置签字仪式会场。余秘书告诉许先生,此次签字仪式双方共有12人参加,其中双方主签人各一名、助签人各一名、陪签人各四名。请演示布置签字仪式会场的过程。

(4)7月5日上午9:00,签字仪式正式开始。出席人有主方主签人:仇董事长,助签人:余秘书,陪签人:总经理李某、商务执行经理顾某、人事行政执行经理何某、技术执行经理周某。客方主签人:新盛公司总经理赵某,助签人:林秘书,陪签人:新盛公司副总经理王某、技术部主任沈某、开发部主任钱某、销售部主任孙某。签字仪式由总经理李某主持,双方按预定位置入席,双方签字完毕,余秘书推出已经斟好的香槟酒,双方共同举杯庆贺。请模拟签字仪式的完整过程。

3.分组、角色分工

根据情景模拟需要,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个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教师要根据模拟内容从中协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角色的扮演。当然学生也可以交叉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根据本案例,模拟4个场景需要13位人员,因而每13个学生分为一组,教师为13名学生编上号数,即1至13号。

4.场景讨论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商讨模拟情景中需要运用的知识和技能,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定合适的模拟计划,明确模拟的程序。就模拟场景3来说,学生要讨论签字需要准备的物品、签字桌椅及席位的安排、参加人员的位置、讲台的摆放及会标的设计等。

5.实施模拟

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仿真演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根据自己的创造力自排自演。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进行合理角色定位。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表演,对学生的表现也不能妄加评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合理解答,学生遇到困难要适时地引导。教师要注意监控整个场景,妥善安排和控制时间,使模拟的整个过程紧凑而有序。

6.总结评析

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总评。学生要进行自我评析,分析认识自己在模拟中哪些做得不够,是什么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更深刻的的认识,进而进行反思,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对整个模拟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模拟案例,如何更好地安排模拟程序,如何更好地控制模拟过程,为以后的模拟教学积累经验。

四、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要求

1.教师

在整个模拟过程中,教师既是编剧者,又是导演。作为编剧者,教师要收集秘书案例,编定情景模拟指导书(“剧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及其它组织,收集秘书活动素材,并编写成剧本;或者从电影、电视中收集相关素材编写成剧本。作为导演,教师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要有较强的情景设置和控制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深入企业实践,去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熟悉秘书工作内容和技能。

2.学生

为使情景模拟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是情景模拟的基础,应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要认真对待模拟。模拟虽然是角色扮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模拟的目的并不是角色扮演本身而是通过模拟巩固所学知识及提高实践能力,所以不能为模拟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要不断思考问题。最后,学生要有吃苦耐劳和潜心钻研的精神,要花工夫去钻研和琢磨背景材料和角色特征,这样模拟才能更逼真。

3.学校

情景模拟属于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在作课程计划的时候要保证一定的实践教学课时,提高校内实践教学课时量。实施情景模拟教学需要一定的实践场所和设备。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秘书活动室的建设和设施的配备。学校应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组织进行调研或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综合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办文、办会、办事”的技巧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秘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4

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财务会计教学不应只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那么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人员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更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模拟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会计制度、核算方法等,对于促使学生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更加适应社会需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模拟教学模式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一、财务会计教学中模拟教学模式的优势

模拟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的结合体,即在学校建立实习场地或实验室进行财务会计模拟教学,让学生模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仿真场景,模拟经济业务中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记账凭证编制、成本计算、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以来,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面貌以及工作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能主动去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模拟教学模式中,对经济业务进行设计或选择时,为了使学生获得企业亏损经济现象的直观认识,教师只需要人为制造支出大于收入的条件就能够达到教学效果,使模拟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成效和模拟教学模式的可塑性。由于受到企业机密、环境、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实际实习中难以收到良好效果,而进行模拟教学,模拟仿真场景比较接近实际,也可自主对经济业务、核算程序进行设计,可塑性很强,还能够节省成本,增强教学效果。

二、财务会计教学中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

1.建设模拟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是模拟教学的必要场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验室应完全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还要考虑学生需要使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学习氛围。必须保证场地设施齐全,应有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财务软件、模拟实验用具等设备,设备不仅要满足教学演示要求,还应满足学生能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要求。另外,应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做好对实验室的管理,明确操作职责、规范和权限,制定操作程序、实验要求、查询制度等,保证模拟教学有序进行。

2.建立完善的资料库。财务会计教学中的模拟教学需要运用大量资料,所以教师应特别注重对会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比如教师可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或进行校企合作,获得企业真实财务会计资料、历年凭证和账簿、财务报表等,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市场调研,收集第一手模拟资料;整理最新颁布的、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标准、税收制度、会计政策、典型违规事件资料等;教师可以通过参考资料并结合自己实践经验、社会经济状况制作手工模拟样板、考评标准等;准备与模拟教学相关的理论教材、教学资料、往年模拟教学中学生完成的作业样板等。按照教学内容建立完善资料库,为模拟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对模拟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由专业教师对模拟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编写实践材料,保证教学内容是财务会计理论与模拟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到的财务会计理论、工作方法等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得以巩固,并根据模拟教学内容选择核算材料,会计核算材料不应过于简单,也不应过难,应与当前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向符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余地。教师应对模拟样板进行精心制作,同时在掌握教材基础上做好应对模拟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难点、疑点、教学要求的准备,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有的放矢。加强对模拟过程的巡视,及时记录学生模拟中出现的难题,善于发现和反馈各种信息,将其作为下次模拟教学的材料依据。

4.创新教学方法。由于模拟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保证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首先,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保证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模拟实验的兴趣。注重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布置情景模拟任务,使学生在讨论和动手过程中接触更多财务会计经济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最为完善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人数、学生特点、实践能力、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成组,各组各自推荐组长,每组每个学生充当教师设计的会计人员、出纳员、会计主管、仓库保管员的角色,让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对模拟情景进行分析,对各自模拟角色的任务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教师按照规则客观对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对于模拟实践的考核,可根据学生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实验日志、技能学习成果等情况实施阶段性考核,保证考核的客观性。

三、结语

总之,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模拟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如真实场景的模拟实验不仅能接触到实物,还能亲自参与到操作过程,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转变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具备一定的会计业务能力。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丽.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3,7(14):242.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5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不仅仅是对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对传统法律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使军校学员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实践性法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

一、现代模拟审判教学的概念、特点与目的

在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中,教员选出典型案件,以案件为媒介,以(模拟)法庭为平台,以庭审为内容,学员作为主体全程参与其中,通过直观的感受,掌握诉讼庭审规则和基本程序,以促进学员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完善、熟练其法律业务技能,是融实践、理论与思想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现实性、互动性、多维性等特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相比,模拟审判教学法不仅仅是对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对传统法律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使学员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实践性法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尤其在军事院校中,模拟审判教学的运用,对于强化学员的法制性、纪律性、组织性、服从性有突出作用。在案例的选择上,适应军民融合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需要,以军人、军队涉法问题为主。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适应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通过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方式,使学员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防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知识,以及技术规范,提高国防合同管理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员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员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维护军人、军队权益为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方向,以提高法律战能力为重要选择。

二、模拟审判教学的教学过程

1、模拟审判教学前的准备

模拟审判教学前要根据情况组织学员观摩庭审。所谓观摩庭审是指通过组织学员观摩法院对案件的开庭审理活动,以增强学员对法院庭审活动的感性认识,为模拟审判教学法的采用提供实践上前提。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非法学专业的学员来说,观摩庭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会为下阶段的模拟审判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观摩前,教员应向学员介绍案情,但不能发表个人意见。要向学员提出比较具体的观摩的目的和要求,如要求学员注意观察审判程序的不同阶段审判人员怎样指挥庭审活动,了解不同的庭审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等等。有条件的话在观摩庭审后可以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对本次庭审活动进行评价。

由于让学员自主的完成模拟审判活动要求学员获得模拟审判所需的必要的知识储备,以使模拟审判顺利的进行下去。所以在模拟审判教学前应该让学员熟悉诉讼程序和掌握制作审判需要的各种法律文书,并学会如何处理实体法律问题。

2、确定案例

模拟审判允许并要求学员尽可能地寻求现有法律规则在适用于具体案例时彼此之间的漏洞和空隙,尽可能地在公平程序的保证下展示。

为了完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我们建立了以军民纠纷、军地合同、国防合同等能充分体现军队特色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案例数据库。教员在准备模拟审判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按照此次教学实践的侧重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3、分派角色,分组讨论

学员拿到材料后,可在教员指导下共同研究有关案情的基本情况,了解全部诉讼参与人的活动。至于如何分析案情、把握事实、适用法律,应主要在分组后由各组学员自行把握。根据案情可以将学员分为审判组、控诉组、被告和辩护组等,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可以单独分组,也可插入各组。各组人员分组研究、讨论案情时,教员仅给予必要的辅导提示。

4、准备诉讼文书

在正式开庭前,学员应被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诉讼文书,如书、公诉词、证据目录和说明、辩护词、词等,有些文书应按法定程序(如状、答辩状等)在庭审前传递给对方。一般情况下诉讼文书应要求学员准备不止一种的方案,这样开庭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发挥。

例如,如果只准备一种辩护词,公诉人学员在模拟审判时可能并没有按辩护人准备的辩护词进行发言,这样有可能造成辩护方措手不及,提不出反驳理由。而如果临阵调整辩护内容,就可能难以应对,甚至答非所问。所以事先准备有关诉讼文书时,最好能够设计两三种预计的方案,开庭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控辩双方的学员在整个法庭审理活动中,都应该像真正的当事人一样,通过小组讨论对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计,设计相应的对策。

在庭审过程中,虽然我们在制作诉讼文书以及进行审判活动时,力求做出充分的准备,甚至做出好几种方案,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无法预计的情况,所以学员不仅要善于向自己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要在庭审前就要做好学会随机应变,找出应变措施的心理准备。这样有利于提高对学员的实际应变能力。

5、正式开庭

这一阶段要求学员进入角色,各项活动都严格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开展。应将活动场所布置得与人民法院的正式审判庭一样,场内悬挂国徽、摆放各个诉讼参与人的标牌,法官组学员着法官服,律师组学员着律师服,造成一种严肃、正规的法庭气氛,使学员进入“实战”状态。开庭审判的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都放手由学员自己完成,教员只旁听,不参与、不干涉,即使开庭时遇到了问题或遇到了准备阶段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也由学员自己处理,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中断开庭程序。在开庭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当一个案件经过上述完整程序后,应形成一套完整的案卷材料和总结材料,这既是对学员实践、教员教学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今后模拟审判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6、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从多主体、多层次、多方面对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实践进行的评判或衡量。

首先,是学员探讨和自评。学员对案件疑点和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分析和对模拟审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其次,是教员总结。教员在模拟审判教学总结中要指出学员对模拟案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指出学员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了解及其运用程度;指出每次模拟审判中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还要分别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在模拟审判中的角色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性的评价。在总结过程中,教员要充分重视学员的自评,教员可以从学员的自评中及时得到来自学员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的反馈,对学员进行引导、启发思考。教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今后的模拟审判教学的开展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模拟审判教学才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最后,是督导专家的点评 。每一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应邀请督导专家到场进行观摩指导。专家在教员学员自评、教员总结后,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一个整体的点评,对学员知识的运用能力、临场的应变性、案例的时效性、教员的教学方式、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模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我们完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模拟审判教学方法的作用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为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平台,丰富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内容,不仅更能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又能找到理论和实践两者最佳的结合点。

1、模拟审判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模拟审判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弊端,是对传统的法学教学法成功突破,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员,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了军校教育的目标。一个成功的模拟审判能培养创造能力。法律条文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要用有限的条文解决千变万化的生活问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法律,这就是法律运用的灵活性。例如,程序性的法律条文不可能详细到法庭中每一句话、每一行为,如何进行具体的庭审,需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将法律变得生动和易于操作。而如何运用证据证明案情,如何修正不完备的法律条文,更是对学员创造力的直接考验。可以说,学员在模拟审判中的言谈举止,不仅仅是学习运用法律的过程,也是创造能力的学习和提高过程。

模拟审判就是通过学员对案情的分析中找出问题,并通过双方对抗的模式激发其强烈的探究精神的。因为对具体案件的分析是在书本或者教员的教案里找不到答案的,必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员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究,一方面强化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员思考,唤起学员求异思维、积极观察与想象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审判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加深了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精神,而且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和信息处理的实践能力。

2、模拟审判的训练不仅仅局限在法庭上的辩论,而是一种系统的、全过程的训练

如果运用案例教学法,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法律规范的运用,学员学到的只是有关诉讼中一个环节甚至是一个点上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而模拟审判训练一般持续一段时间,学员必须从提供的零散案件材料入手,经历分析事实情况、找出有关的法律要点、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辩护或意见、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等全部环节。因此学员能够了解案件进展的全过程,并通过亲身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案件的进程和结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课程设置按部门法为标准所划分的人为藩篱,要求学员同时对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综合的考虑。

学员以亲身投入,实践开展法庭审判中的各项工作,在准备和庭审过程中他们必须系统的复习和运用案件所涉及的相关实体法和诉讼法知识,这样能促使学员的所学知识系统化;学员们分成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第三人组、证人组、书记员组,对案件的证据和事实以及法律适用进行小组集体准备及分析和讨论,能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对复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法庭调查阶段,能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举证、质证、认证能力;法庭辩论阶段的对抗性,能促使学员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捷的思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庭审中的调解,能培养和提高学员与对手的协调和谈判能力;制作词、判决书等法律文书全面的体现了学员对该案件的宏观把握和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系统的应用能力;庭审结束之后专家和教员的点评能使学员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些能力提高不仅依赖于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而且依赖于对于各种相关学科和知识的了解和应用。因此,模拟审判的训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训练。

3、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适应后勤保障社会化,有军队特色的现代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员为中心,教员讲学员听,持续下去,学员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而模拟审判教学突出学员这个中心,突出能力的本位。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是适应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通过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方式,使学员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防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知识,以及技术规范,提高国防合同管理能力。在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中,我们建立了以军民纠纷、军地合同、国防合同等能充分体现军队特色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案例数据库,并不断的更新,使案例时刻体现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为军队建设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学员多方面的能力。

四、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的推广价值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生动的案例,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员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够把学员引入到生动、形象的实践情景中。在教员引导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讲授,使学员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让学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模拟审判教学模式,把学员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尽管模拟审判教学活动,仍是围绕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的,但它并不以掌握某个单一的理论知识为唯一目的,它能够激发学员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我们在课堂基础知识讲授和课堂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模拟审判教学活动,使学员所学的法律知识活起来,起到了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员的总结讲授引导学员全面掌握所学法律知识,更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和学法、用法的水平。

罗马俱乐部在题为《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里,认为“创新性学习”两大基本特征之一的“参与性”就是扮演角色:“理想的参与性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扮演总统、首领、领袖、公民、支持者和追随者等角色,以便尽可能多地体验不同的角色。”模拟审判教学模式作为情景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员的学习创设了最佳教学情景,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教员的指导作用和学员学习的自主性。

五、国防经济法教研室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实践的总结

从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试行以来,国防经济法教研室进行了三十多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教员细心指导,学员认真配合、积极准备,使得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工作初步取得成效。通过对学员在模拟审判庭前准备的办案件材料和制作的法律文书的审阅以及对学员出庭情况及其他工作的考察,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学员的法律实践能力、法律方法能力、防合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一,学员以前学过的法学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由于在办理具体的案件中,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经济法、民商法、民事诉讼法、司法文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参与模拟审判学员不得不去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甚至去学习以前未学过的知识,从而使这些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二,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模拟审判教学中,让学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法庭辩论的实战状态,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庭实战的气氛,使他们按照真实案件开庭的要求来组织材料,在法庭上即时表达,并相互展开辩论。结束之后让学员观看开庭录像并自己总结,然后指导教员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及即时答辩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学员办理具体案件的方法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进行模拟审判教学的目的,不是把课本的知识完全照搬到实践,而是要教会学员掌握办理具体案件的方法,培养其法律思维能力。实践中发生的案件是多种多样的,案情也千差万别,审查案件不能千遍一律,有的案件的审查方法是学员在理论学习中学不到的,指导教员通过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他们掌握不同案件的不同审查和办理的方法。

第四,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模拟审判实践中,学员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件中的具体问题。当同学们遇到原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没有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不得不去进一步思考,去进一步创新,这样,学员在实践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学员的社会生活知识得到了积累。在模拟审判实践中,我们提供了数个经济法案例供学员实践,这些案件中的案件事实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而对这些案件事实的认定及证据的审查,很多都要用到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学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懂得更多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因此,通过模拟审判,使学员日常生活知识得到了积累。

第六,学员对法学知识之外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述已谈到,实践中发生的案件是多种多样的,案情也千差万别,因此,案件审查所用到的知识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法学方面的知识。如果学员要办理好案件,就得去学习各种相关知识,以适应案件审查的需要。

此外,在多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报名要求扮演角色,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法律条文,学习法律文书的书写规范,积极跟教员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关于案例的见解。扮演角色的学员,无论是审判长、公诉人、律师,还是原告、被告、证人、法警,都投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认真揣摩自己扮演的角色。通过模拟审判的教学,学员们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现代模拟审判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员上述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应理性地、客观地看待我们取得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效果是从总体上来评估的,而具体到每位学员身上则是有所差异的,因为有的学员学习兴趣不浓,他们不积极参与实训锻炼,其实践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而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的学员,他们在模拟案例中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其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模拟审判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要注意每个学员全面能力的培养,使学员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协调发展。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6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寻找不足,探索一套计算材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索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计算材料学教学的必备,也是材料基因组计划的背景需要。

一、“材料计算与模拟”课程特点

“材料计算与模拟”是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尺度分类、常用材料结构建模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理论和实践、密度泛函理论和实践、蒙特・卡罗方法等。

具体来说,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多学科交叉:该课程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融合材料学、物理、化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还包括生物、电子、机械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培养目标明确:该课程是在材料基因组计划大背景下开设的,旨在培养具有材料基因组计划视野、具备一定材料计算设计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类似课程均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该课程更加偏向于实践教学部分,在实践教学中穿插讲解基本理论知识。

(4) 课程覆盖面广:课程内容涉及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密度泛函理论、蒙特・卡罗方法等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可应用于纳米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诸多领域。

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涉及计算机应用的课程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上机实践练习,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练习为辅。此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材料计算模拟软件实际应用操作与其内在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脱节,更像是“黑匣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引入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作为补充。

(1) 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该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材料计算模拟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侧重于上机实践课程。通过简单案例的演示及实践操作,使学生对材料计算模拟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针对实践过程中各个操作部分涉及的基本原理知识进行讲解,并对整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梳理。学生对整个计算过程熟悉后,教师再不断增大案例难度和理论深度。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现有材料计算模拟软件平台的使用方法,理解操作背后的基本原理。

(2)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实践案例。目前“材料计算与模拟”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已经定型,应用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实践案例也有很多。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再以固定案例作为教材,而是根据最新材料对计算文献不断地进行更新,保证实践教学案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补充当前材料基因组计划涉及的知识点,做到实践教学的与时俱进。

(3) 引入慕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在材料计算与模拟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理解力不同。慕课的引入可使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程度进行课后学习,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操作。

总之,在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教学背景下,培养和强化学生在材料计算与模拟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大势所趋。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比例,不断丰富实践案例,引入慕课等新教学模式,都有利于提高“材料计算与模拟”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材料基因组大背景下,“材料计算与模拟”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长时间不断加以改进,积累经验。但我们相信,坚持以人为本,将实践应用作为最终目标,坚持改进教学环节中的每个细节,提升“材料计算与模拟”课程的教学效果。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了冲突,高校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沙盘简介。沙盘原是军事战争中战地指挥工具,它能形象地显示占领地区的地形,表示敌我阵地组成、和兵器配置等情况。通过沙盘这种实物模型,军事指挥员无需亲临现场便可以直观地了解整个战场的全貌,进而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组织协同动作,实施战术演练等,从而运筹帷幄,并做出最优的决策。

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项目管理课程要想尽量从整体上来把握项目管理的各种运行情况,往往要通过引入国内外优秀项目管理案例,让学生充分体会案例背景,尽量做到仿真模拟。但由于目前高校扩招,教师趋向年轻化,管理实践经验缺乏,也只能讲解理论和概念,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不能达到学以致用。

3.沙盘模拟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契机。面临这个难题,沙盘模拟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施工现场或者投标中大胆反复应用在课本上学到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而不用担心给企业造成损失,让参与训练的学生体会并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熟悉项目管理流程,切身体验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以及项目管理者的各种职责和任务。可以将所学理论充分的加以验证与应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二、沙盘模拟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选取及目的

2.教学建议

2.1教学过程中,应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系统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营造学生愉快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要注重寓教于乐,将系统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

2.2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分组训练方式沙盘模拟,建议每次最多6-8组,每组6-7人为一个模拟公司,学生要担任不同企业角色,每个学生至少要担任一个角色。在运营企业前,每个团队要根据任务制定出实施计划,沙盘模拟结束后提交模拟训练总结,与前期的计划进行对比。

2.3课程要体现商业竞争氛围,要求每个阶段均要形成管理文件及经营成果,每个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每个团队的经营成果及管理文件进行评析、总结与排名,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成为最终优胜团队。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师讲评———自我总结———改进管理”这样的竞争训练,经历了挫折、失败与成功,个人专业素养及实际操作技能将得到全面的提升。

2.4项目管理手工沙盘模拟实践课程可设立评奖制度,以鼓励学生竞争、创新的精神优胜团队可以获得在校园内组织一次真实模拟的机会

3沙盘模拟教学评析

对于工程项目沙盘模拟教学效果,有以下收获:

从学生方面看,沙盘模拟内容紧扣实务,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战技能的传授,让学生在短短几天里面,学生得到了工作几年才能体会到的企业运作的系统模式;不但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危机意识、创新精神和提高抗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看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能在剩下的时间内扬长避短,增强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

从教师方面,教师在沙盘模拟活动中进行全局控制,起协调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对模拟的每个环节都非常熟悉,因此也督促教师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不断探索。

三、结 语

沙盘模拟集商战角色扮演及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沙盘模拟中学生得到的不再是空洞乏味的概念、理论,而是极其宝贵的实

践经验和深层次的感悟,因此是值得推广的实践教学模式。但项目管理沙盘毕竟是一个仿真的项目和项目环境,与真实的项目及项目环境相比要简单得多。所以要尽量发挥项目管理沙盘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对它过分地依赖甚至迷信,更不能作为考核学生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汪文雄;杨钢桥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论文] -高教论坛2006(12)

2.黄海荣 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 [期刊论文] -高等建筑教育2007(16)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近年来,各高校在充分肯定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将文科实验教学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科实验教学伴随着新理论、新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步成长起来,不仅填补了文科教学手段的空白,而且扩大了文科的研究范围,更使文科的教学手法和研究手法大为改观[2]。

尽管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科研训练等都是大学实践教学的途径,但是这些教学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育面不宽”(如科研训练难以普及到每个人)和“深入度不够”(如类似参观、听讲座的实践环节难以真正接触实际中的问题情境)等问题,因此,仿真式模拟构造“情境认知教学环境”成为必要[3]。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求知始于发问或质疑。模拟教学通过让学生持续面对各种典型的情境,培养他们在“例外环境”下的质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4]。

仿真模拟软件实验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及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实验,达到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目的[5]。在国际上,最著名的仿真模拟是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即GMC),是以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公司管理,涉及营销、财务、生产、人才资源、研究与开发等方方面面[6]。在国内,最先由部分高校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仿真模拟软件开展文科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何有效利用软件,使之真正成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助手,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成为当前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框架及设计

(一)理论基础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该理论从对学习理论的自身研究反思出发,既满足了学校实践的需求,又顺应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丰富。1989 年约翰?西利?布朗、阿伦?柯林斯与保尔?杜吉德联合发表了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这篇论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7]。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该理论强调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学习发生在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中;学习者从事的是与专业学习领域相关的实践;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度、责任感和意义感有利于引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8-9]。

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观点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主要有,赵经成(2003)认为运用现代技术开展仿真模拟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延伸实验的空间和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10]。邢振江、徐文涛[(2010)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降低教学成本、促进就业和师生互动四个方面分析了情境教学的效果[11]。张军

征、樊文芳(2012)的研究表明模拟软件能够在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环境和有效引导探究活动两个方面促进探究性学习[12]。本文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从学习者个体特征、情境模拟的真实性、实践场和调动学习者主动性等方面研究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应用。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样本取自Y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社会学和法学三个专业的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一年级没有开设相关课程),随机发放问卷260份,取得有效问卷229份。

表1 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Y大学人文学院是一个农业院校的纯文科专业学院,其中公共管理专业开设了两门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实验课程,而法学和社会学两个专业只开设电子政务一门带有实验的课程。因此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中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较高,占到60%。该学院三个专业都是面向文科招生,因此调查中女学生占到近六成,这与该学院男女生比例大致相符。

三、仿真模拟软件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描述当各自变量变化时,因变量的发生概率会怎样变化。因变量Y是一个二值变量,取值为Y=1(事件发生)Y=0(事件未发生);自变量X1,X2,…,Xm;P表示在m个自变量作用下事件发生的概率。建立包含m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13]:

(二)变量选取

本文以与传统文科教学方式相比,仿真模拟软件是否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为被解释变量(Y)。依据研究目的最终确定了学生个体特征、情境模拟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实践场4类13个解释变量(X1,X2,…,X13),见表2。

表2 变量的含义及统计数据

(三)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回归分析前将待分析的数据逐一组织成SPSS变量的形式。解释变量的筛选策略为“Enter”,表示解释变量全部进入方程,结果见表3。通过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分析如下。

1.学生个体特征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第一,学生的年级与仿真模拟软件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负相关。说明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实验教学效果更好。由于该学院所有课程使用的仿真模拟软件均出自同一个开发商,相同的操作平台使学生逐渐产生了厌倦感。第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效果呈负相关,且显著性水平较强。说明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效果也较好。原因是仿真模拟软件教学是在利用计算机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影响其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效果。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仿真模拟软件来开展实验,并不一定是因为专业知识或是软件的问题,而是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情境模拟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对实验教学效果的

影响。第一,软件的仿真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软件能够全面模拟出现实情境,就会使学习者获得置身于真实困境中的权利和行使在真实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权利。学习者会感到对解决方法负有责任,而不只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第二,软件与课堂教学匹配程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情境认知理论指出为学习者提供的实践情境应当是与其学习领域相关。因此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并能体现出教学重点方能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效果。第三,软件的实时更新功能和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知识更新,要求软件能够保持顺畅的升级渠道,及时更新才能保障其真实性。

3.学生的主动性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第一,学生对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兴趣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仿真模拟软件的兴趣越强烈,能够使用软件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越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第二,学生对使用仿真模拟软件对找工作的影响与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认为仿真模拟软件的学习对找工作有帮助的学生,具有在该情境下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实际上,仿真模拟实验教学通过模拟现实工作情境增进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对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因此,让学生认识到仿真模拟教学对增加实践技能和促进就业的意义,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性。

4.实践场地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实践场的概念是由教育心理学派学者提出,萨莎?A?巴拉布和托马斯?M?达菲将基于校园环境而创设的实践场理解为“为了达到一种学习目标而设置、创设的功能性学习场所与空间”[14]。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室的环境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显著。而实验设备与仿真模拟软件的文科实验教学应用效果在统计上呈现正相关,并且显著性水平较强。在仿真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室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局域网等均有具体要求。若实验设备不符合要求,将会影响到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Y大学的样本数据分析了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课的使用效果受到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软件的仿真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否能相互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效果,针对调查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科学合理地安排文科实验教学课程,将实验课和理论课同等重视。相较理工类课程,文科实验课课时较少。Y大学文科课程实验教学的课时仅为16学时,并且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多是设置在课程的实验部分,而未单独设课。这说明传统观念对文科课程操作性实验缺乏重视。扩充文科实验课的学时或单独设置实验课程,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为提高情境的仿真度,可以尝试校企联合开发仿真模拟软件。学校与软件公司携手开发实验教学仿真模拟软件的好处是,学校和任课教师能够更准确地表述软件需要具有哪些功能与课程及实验教学相匹配,从而保证了文科实验教学的需求;开发商具有软件设计和程序编写的专业技能,从而保证了仿真模拟软件的专业性。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34-02

一、引言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大学应传授能力非理论知识。然而,传统教学的瓶颈就是无法将理论知识转换成为能力。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的“三差”现象。因此,在高校教学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中,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不仅因为实践教学的设置深刻地体现着一种教育指导思想,更在于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尤其应当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本领以及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目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和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并与经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的地方;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由于时间过于集中,形式单一,往往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社会实践当然是实践教学最好的方式,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目前在高校扩招背景下.受教学经费的影响,相对于学生数量。校外实习基地数还少些。另外,企业处于经济利益考虑,一般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负担,由此实习基地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即使接纳了一部分学生,也对实习学生不重视。不安排实际工作,学生也就失去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可行性更强,效果更好。

二、基于“虚拟公司”的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一种虚拟公司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模仿实际公司的情景.创建虚拟公司,在教学中贯穿能力培养的思想和理念。

1 基于“虚拟公司”的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本文设想,以“虚拟公司”作为课内实践改革的平台。开展虚拟公司实践教学不只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或者某一个实习实训环节.而要把虚拟公司实践教学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始终。在专业必修课内。结合虚拟公司的具体岗位,进行岗位训练;能力构建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可操作能力;再以学生虚拟企业作为管理综合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最后,在毕业实习阶段,通过在现实企业的锻炼。既检验学生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又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尽可能做到应对真题,即结合实习单位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2 基于“虚拟公司”的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思路。

(1)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旨在形成工商管理学科核心基本理论与基本管理知识,了解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方面理论、知识及能力与素养。

为了进行课内实践教学,首先需要联系一家企业作为伙伴公司。通过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大致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然后以这家企业为参照在学校建立虚拟公司,设立各个业务部门和工作岗位,并根据伙伴公司提供的真实的市场资料进行模拟商务活动。它涉及到与工商管理专业关系比较紧密的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与销售、进销存管理、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活动。对应地设立营销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以及进行综合管理的经理部。

教师在相应的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具体岗位的职能及一般的工作流程,然后学生在实践环节,以企业模拟实际的业务流程作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企业的业务,由学生模拟该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企业的职能作用,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2)能力构建课。能力构建课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拟分为各八周的两个阶段,上半个小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而下半小学期则停课进行集中实践训练。

教学环节主要训练学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活动进行合理诊断的能力;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新项目进行组织策划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成为虚拟公司的“正式员工”,根据工作能力竞争上岗,参与虚拟公司的各项模拟业务过程。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学生会逐渐体会到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及自身工作能力的匮乏,并进一步思考未来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3)综合模拟课。综合模拟课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独立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拟在工商管理专业高年级(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利用综合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系统教学的需求。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整个公司的运作及管理有个全面的认识。学生在实践环节,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虚拟公司,按照公司运作的完整程序.制订出商业计划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具体实施步骤:一是学生根据优势互补进行分组。以6人左右为一个小组;二是组建虚拟公司,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三是制定计划。由学生按公司运作方式制定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商业计划书,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四是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虚拟企业内的分工以相应的岗位职责,并确立相应的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五是项目考核,以创造性能力考核为主,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测试。

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各门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能够打通不同课程之间的脉道。使之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上下和横向沟通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问题时的全局观念。

(4)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个环节。它是课程教学环节的延续,也是以前所学课的一个总结性的成果体现,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教学比专业课程的教学更重要。

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设在大四第一个学期.通过学科文献读写议课程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读、写、议能力。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毕

业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熟悉企业的运作过程和各岗位的要求,并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运用掌握的理论或方法加以解决。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能力在现实环境的综合检验。

三、基于虚拟公司的工商管理专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1 注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和紊质培养。当前,高校教学更多侧重于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过于关注一些直接的目标,如学生的考试成绩、考级、考证、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就业率、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等,从而忽略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逐渐地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综合素质。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高质量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统一的人才。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质是根本。因此,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是高校教学的三大目标。

本文提出的基于虚拟企业的工商管理专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便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岗位操作能力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等,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一套基于感知的“源于实践,归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课堂应是学生乐于参与、勇于争论、善于反思的场所。可目前高校课堂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积极的参与。通过对笔者所在的浙江树人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调研发现.造成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所学的课程不够了解,不清楚所学知识的用处,导致学生对学习无所谓。

工商管理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目前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偏少、实践内容不充实.课内缺少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感性认识与实践机会,课外缺少使学生理解社会、理解专业、理解知识运用的途径。使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学生虚拟企业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学生在岗位模拟过程中产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进而主动地去探寻需要的知识,这样就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很好地发挥内隐学习的能量。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10

按照上述毕业论文的改革模式,要求法学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能力:第一,运用法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第二,熟悉司法审判技能,完成法律职业角色的扮演;第三,分析总结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研究。这些能力的培养绝不能靠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准备一蹴而就,而是要将完成毕业论文所需能力的培养进行“前伸”,拓展并延伸到整个法学本科教育培养过程中,与日常教学(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案、课程论文、学年论文、课堂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社会实践、法律援助等等)相协调,并融入其中。我院开展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增设模拟法庭演示考核的实践环节的改革模式,就是希望通过模拟法庭这种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式,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实用型法律人才的素质。按照这一毕业论文的改革模式,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作为考核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协助学生依次解决以下这些问题。第一,如何选取典型案例。社会纠纷层出不穷,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案件不断涌现,然而何种案件适合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设计和再创造,适合学生编写各种证据材料和法律文书,值得考量。第二,如何避免模拟法庭设计及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尽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模拟法庭的特定情境中,身临其境地进行演示,但个别学生草率应付的情况很难避免,如何要求学生提高认识,并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第三,如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创新。创新是学术的价值和生命所系。学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限,如何通过教师有限时间的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为此,笔者将以本人承担的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为视角,来具体探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培养法学本科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在模拟法庭的实践课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承担了某一特定身份的法律职业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的责任,需要将其掌握的法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具体案件中。这一教学方法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本人承担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主要是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步骤和方法,具有内容琐碎复杂、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决定了民事诉讼法学课程中必须设置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亲临其境地参加法庭审判过程,感受诉讼的环节及规则,远比教师在课堂中的单纯讲授要生动得多、形象得多。

第一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民事审判的法律法规及基本程序步骤;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像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那样去思考,培养其法律实践应用能力,包括如何分析案情、收集和运用证据、适用法律规定、制作法律文书、进行法庭辩论等;第三阶段,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通过模拟案件的审判让学生产生对法律的兴趣及对法律职业的认同感,进而转化为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并将这种感受自觉演化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选择模拟案例社会纠纷众多,案件难易程度不同,教师必须考量哪些案件适合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进而实现由教师指定案件逐步演变为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模拟审判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定案例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要紧扣课程内容,设置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希望学生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因为案例的选择必须与课程内容有衔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课程进行理论上的延伸和拓展;二要难易程度适中,简单的案例会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习讨论的兴趣,而过难的案例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指导教师要掌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能让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去触类旁通地整合运用其他的相关知识;三要预留争议的空间,案例中的争议问题往往会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为学生提供辩证分析问题的空间,激活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四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选择他们生活中熟悉的案例,增加其学习兴趣。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笔者的民事法学课堂的模拟法庭案例选择了“学生溺水死亡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一方面,案件当事人角色扮演涉及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案情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另一方面,考虑到大二学生已掌握的法律知识,该案涉及的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是学生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找到和掌握的法律依据。

组织模拟审判模拟法庭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按照模拟法庭的审判规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分派角色。指导教师应先对学生介绍模拟案例的案情,但要注意对一些细节交代不必过于详细,提供给学生一些可以发挥的空间。学生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自愿报名选取模拟角色。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并征询其意见后,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分派角色完成后,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模拟法庭角色组,如法官审判组、原告与律师组、被告与律师组、书记员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组等,便于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教师可对每一组学生下达具体的任务,让其分头进行准备。(2)开庭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庭审程序,可组织学生观看法庭民事审判的教学视频资料。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应详细介绍整个庭审流程,如开庭前的准备程序、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法院宣判阶段等,以及每一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同时,给予学生搜集资料、讨论问题的时间,教师此时只需做一个旁听者,不应主动提供意见,但可以给予指导性意见,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3)开庭审理。为使模拟法庭的效果贴近真实的法庭审判,笔者所任职的法学院专门改装了一间教室作为模拟法庭,供学生模拟审判之用,并且配备了法官服、律师袍及法锤等装备,设置“审判人员”、“当事人”、“人”及“证人”席等。整个审判过程严格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由学生承担法官、辩护人、证人、书记员等职能,组织法庭审判、出示证据,询问证人、进行辩论。指导教师应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庭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程序是否遗漏或错乱、法律语言是否规范、法律知识是否运用准确、辩论逻辑是否清晰等。模拟审判结束后的总结模拟法庭审判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的结束。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庭审后的总结,让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发表意见,特别是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确定、法律文书的拟定、适用法律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可结合模拟法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点评,如案件的事实是否调查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庭审程序是否按顺序进行、法庭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准确得当等等。通过肯定教学成果、解决疑问以及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代法律人才素质。以上是笔者针对日常教学中承担的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的总结,希望能将模拟法庭这一实践教学方式规范化、制度化,成为法学专业教学环节中一种常态教学方式,注入法学本学专业的四年教学日程中,最终实现对法学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所需能力的“前伸性”培养。

作者:李棠洁 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11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幼儿园教师需求层次的提高,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当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教育实践课程是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1]模拟教学是教育实践课程的方式之一,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教学的实际体验,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消弭教师职前培养与教师职业之间事实上存在的隔阂。

一、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简言之就是模拟在幼儿园中进行教学活动。是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教学,其他学生或教师扮演学生角色予以配合,创设情景性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方式。学前教育专业的模拟教学主要针对幼儿园工作开展实施,训练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教具设计制作与运用、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活动延伸等,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如何通过教学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开展模拟教学的优势和原因

学前儿童感性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直觉可变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工作者教养工作经验的价值、实践性智慧的重要。[2]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需要加强学生对教学的实际体验,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或幼儿园的实习和见习相比较,通过开展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备以下优势:

(一)较强的情境性和灵活性

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反思和改进,弥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其对时间和场地的要求较小,课上课下都能够灵活开展,学生拥有更多进行训练的机会,不受去幼儿园实习和见习次数以及时间的限制。

(二)避免不良的教学实践对幼儿造成伤害

实习是教学实践课程中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处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面对幼儿直接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极为有利。但教学实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良的教学实践可能会对幼儿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开展模拟教学能够让毫无经验的学生提前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避免因盲目教学对幼儿造成伤害。

(三)加速学生心理适应过程

模拟教学能有效缩短学生在教学中的心理适应过程。在不熟悉教学环境和对象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对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需要克服极大的心理障碍。如果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和老师,练习者就会在心理上减少忧虑和紧张,加上同学模拟幼儿进行积极配合,教师加以指导,练习者在解决各种问题并顺利完成教学后,会增强教学的信心,有效克服心理障碍,再到真实环境中就能很好地应对。

三、提升模拟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模拟教学的开展有其优势和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提升模拟教学的有效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标和计划

学前教育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相对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来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3]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模拟教学的开展不应该是盲目随意的过程,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明确目标和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教学语言和体态的运用要适合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并能够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具备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能力;具备更新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意识和能力等。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程度,明确学生通过每一次的模拟教学要提升的专业能力及要达到的水平,以此来引导模拟教学的开展过程,让其成为有意识、持续、系统的过程。

(二)提供充足的保障

模拟教学的开展如果有充足的保障,将会对实施效果大有帮助。这些保障包括学生拥有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知识;教师的讲解、指导和意见;教师和学生对待模拟教学的积极态度;良好的模拟教学环境和设备等。能够帮助提升模拟教学环境的真实性,使练习者尽快进入角色,维持环境氛围,使“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真正融合到一起,达到有效促进练习者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对象为3-6岁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模拟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宜性,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

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宜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需要,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避免成人化或形式化的内容。活动形式要体现直观化、游戏化、情境化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和学习,使幼儿感兴趣、乐意参与。

(四)加强开展的弹性化

模拟教学的开展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程、时间、组织方式等方面加强弹性化,让教师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计划和安排。

1.开展课程的弹性化

目前高校开展的模拟教学大多局限在教师教学技能课上。基于模拟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势,在其他课程上也可以适时开展模拟教学。专业技能技巧课(舞蹈、音乐、造型艺术、钢琴、声乐)在重视技能技巧学习的同时,开展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技能技巧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艺术教育的能力。在专业领域课(学前儿童数学、科学、健康、艺术、语言课)上开展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将各领域课程的教学要求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开展时间弹性化

高校开展模拟教学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大三或大四的实习前期,目的是让学生对幼儿园的实习做准备,大一大二的学生多数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实践的机会很少。专业实践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不应当局限于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中,模拟教学的开展时间也不应当局限于幼儿园实习前期,而要依照学生的发展需要灵活调整,加强模拟教学开展时间的弹性化。例如在大一大二就可以尝试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实践。此外,在开展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可在讲授理论前让学生先进行实践,也可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将模拟教学穿插其中,还可在理论讲授完后运用模拟教学进行总结和提升。

3.开展方式弹性化

模拟教学的开展方式不应局限于课堂以及整个班级的学生参与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个人自主模拟教学和小组模拟教学。个人自主模拟教学,即学生自己在课下自行进行演练,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查缺补漏,发展兴趣,自我完善。小组模拟教学即通过小组的形式在课上或课下进行角色互换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发挥团队合作优势,取长补短。个人自主模M教学和小组模拟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设备不足与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此外,除了采用完整模拟教学的方式,还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片断或教学技能进行单独训练,这种方式需要的时间短,且更有针对性。

(五)明确角色定位

模拟教学的每个参与者都应当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完成角色转变,练就入戏的本领,融入教学环境中,共同创设真实性强的教学情境。角色明确的教学情境使每个人都处在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和锻炼中,将整个组织提升为学习型组织,而不会造成模拟教师者唱独角戏的局面。

首先,模拟教师者在模拟教学中充当主角,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影响整个教学的进程和发展,并通过模拟教学习得教育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其次,模拟幼儿者在模拟教学中充当配合者的角色,以幼儿的思想来进行思考,体验幼儿的体验,按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行参与,协助练习者完成教学活动[4],为其提供行为反馈。同时还是模拟教学中的观察者、评价者、学习者和反思者,在其中参与讨论和提出建议,并进行自我学习和反思。

最后,教师要在模拟教学中充当指导者、协调者、建议者。指导学生对模拟教学有完整的认识,懂得执行任务的规则;根据能力协调不同的角色,确保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训练并得到发展;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分析和反思,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完善评价和反思模式

良好的评价和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评价提供了合适、健全、充分可靠的信息,帮助受评者认清自身的专业发展效果并做出积极调整。反思则是教师成为专业教师的核心所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所以,完善的评价和反思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智慧,让教学进步更加显著。

1.端正评价和反思态度

每个参与模拟教学的人都要树立认真评价和反思的态度,积极参与评价和讨论的过程,分析各个角色的行为特点,以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为依据,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反思,学会对教学活动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思考,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建构。

2.进行专业的评价和反思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评价和反思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是否顺利开展,体态是否得体,语言是否亲切规范,更要关注到教师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策略是否适宜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3.完善评价和反思标准体系

完善的评价和反思标准体系有利于让模拟教学有明确的标准,使练习者思路清晰,避免看问题的片面和肤浅。我国目前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为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在开展模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这一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运用,使模拟教学的开展有章可循。

四、结语

教师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质量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水平和发展方向。基于我国学前教育教师需求量的增加和保障质量的要求,高校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要强调专业性,注重实践性的转型发展。高校应当提升模拟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利用模拟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8(6) :103-105.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12

[

关键词] 模拟实训教学;应用型人才;同理设计;理论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30-05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作者简介] 王庆(1972-),男,河南商丘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品牌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日趋多样化,从而使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显著地凸现出来,并日渐成为当前高教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也日益成为当今高教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本科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模拟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希望通过此模式带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变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现状概述

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了上至国家,下至各高校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把自己定位为应用型高校,宣称要培养应用型人才[2]。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笔者对一些学者有关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十篇论文进行整理和总结,发现目前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定位构建研究日益得到认可。如张兄武(2012)、徐银香(2012)等认为应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发挥高校、企业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赵志华(2011)、 贾丽红(2011)等提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应采取以下策略:明确指导思想,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基础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车承军(2004)、 苏群(2004)等提出了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多元的质量观和就业导向观指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措施以及建立分类型高校评估机制和应用型人才市场准入制度的政策建议。

(2)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训练教学平台构建的研究有待完善。在建设实践教学训练平台方面,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鲁越青(2009)、朱小芳(2009)等提出要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地方院校和地方产业特征的创新实践训练平台体系。刘生(2010)、李桃(2010)等提出“双轮驱动”模型,通过课程体系、课堂模式的创新、多元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3)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待深入。王剑(2012)、张凤岩(2012)等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管理具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以及创新等六大职能。刘大军(2011)提出高校应该主动认识、研究及利用好社会力量对课程管理的影响,提高课程管理水平。肖华(2009)、王萍霞(2009)等认为应有效建立“辅导员+班导师”的育人机制。常晓薇(2011)提出经管类应用型教育以“一般职业经理人”为培养目标,构建“平台+模块+案例”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提高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方面研究有待深入,特别是关于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研究偏少,仅有的研究也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本质上来说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3],这些主要应该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去实现,因此教学过程的革新是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中心环节。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改革教师的教学过程,使其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在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实训的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新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旧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为辅”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模拟实训教学的原理、理念和模式

(一)模拟实训教学的原理和理念

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导入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课程设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否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只是老的教学模式新的说法而已。而采用模拟实训教学方式教学,则是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模拟实训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把实践应用导入到理论课程中去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其最基础的工作是模拟实训式的课程设计。

模拟实训式的课程设计是模拟实训教学的中心工作,也是最困难、最关键的一环。解决这个困难的方法就是要树立“换位思考、同理设计”的教学理念。所谓“换位思考”指的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在这门课里的收获,想象自己是一名学生,从每节课中会得到什么,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是否真正掌握应用能力。如在讲授品牌管理的品牌定位时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问问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品牌定位的概念、技巧与方法,是否真正能够去设计一个品牌的品牌定位。教师通过“换位思考”就能够弄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希望掌握些什么,能够掌握些什么,就可以运用“同理设计”去设计、策划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所谓“同理设计”指的是要顺应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去设计课程。如在讲授品牌定位时,就可顺应学生们的思维从产品特征、物质利益、情感利益、个性、生活方式等五个层次依次递进地去讲授和训练[4],并分别列举大量的案例,通过与学生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来引导学生掌握实践动手能力。

(二)模拟实训教学的两种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模拟实训教学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课堂式模拟实训教学,可简单总结为“理论讲授+教师引导”。这种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目前应用比较少,操作难度比较大,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后面将用大量篇幅讨论。另一种模式是实验式的模拟实训教学,可简单总结为“软件模拟+学生操作”,这种模拟实训教学的模式由于其应用简单,操作方便,所以应用比较广泛。实验式的模拟实训教学主要通过购买设计好的软件或者设备去实现模拟实训教学,其授课逻辑和方法已经设计好,教师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因此比较容易实施。但这种实验式的模拟实训教学也有些不足之处,如实验式的模拟实训教学的理论讲授和模拟训练是脱节的,虽然软件也有理论讲解,但基本上是对操作流程的补充说明,与课程的理论并不一致。再如实验式的模拟实训教学课程一般是独立开课,学生还是一边独立学习理论,一边独立进行模拟训练,上理论课还是以前老模式老方法,上实验课光操作无多少理论解释。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课堂式模拟实训教学,试图通过课堂式的模拟实训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模拟实训教学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对所讲授课程进行理论整合

模拟实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对所讲授课程的理论体系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整合,这是整个模拟实训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困难的一步。这一步在实验式模拟实训教学课程中较为简单,软件的设计者已经按照一定的逻辑把理论整合好,并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模拟实训实验流程,教师和学生只要按照软件安排的流程去讲解和操作就可以了,但在课程式的模拟实训教学中需要教师自己对自己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理论整合。

由于不同的课程知识结构和逻辑不同,因此在进行理论整合时的具体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无论什么样的课程在进行理论整合时都适合以下几点经验规则:

经验规则一:简化原则。所谓简化原则,就是在对自己所授课程进行理论整合时要抓重点、要点,把繁琐复杂的理论体系简单化,具体有两要点。要点一,要根据自己对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提炼整个课程的理论骨架。如公共关系课程可提炼为公关原理、公关技能、公关形象与公关策略四大部分,这就是公共关系这门课程的总的理论框架,然后再针对每一个理论框架再次细分,形成一个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要点二,在讲授理论时要主次分明,要重点围绕理论框架去讲解,重点讲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对于其他理论知识,如原理、意义、优缺点等可略讲。

经验规则二:分块原则。分块原则指的是把整个课程分成若干个有一定关联的理论模块,每一个理论模块包含一个或若干个理论要点,整个理论体系是由很多小的相互之间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理论模块组成,可与简化原则中提到的思维导图相结合,形成一个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理论知识的逻辑体系。

经验规则三:联实原则。联实原则是指在进行理论整合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说,整个课程的理论整合要符合实践应用的逻辑。在具体整合中,可把一个个小的理论模块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由分块原则所形成的理论框架也是所授课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框架,这是模拟实训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基础。如在品牌管理课程中品牌创立整个理论模块可细分成品牌命名、品牌标识设计、品牌定位策划、品牌个性和形象设计等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理论模块,这些理论模块同时又是企业在管理品牌问题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5]。比如具体到品牌标识设计这个理论模块,该理论模块既要讲授品牌标识设计理论,又要讨论设计品牌标识,因此在模拟实训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难题是通过理论模块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双重性来解决的。

(二)对所讲授课程的同理设计

这里所说的同理设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与实践应用同理,即模拟实训课程设计要符合实践应用的要求。二是要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同理,即在设计中要应用一些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社会学等知识,要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思维方式的方法和流程。在对所授课程进行同理设计时可参考以下经验规则:

经验规则一:同理实践应用,在模拟实训教学中不仅理论整合需要联系实际应用,在具体的授课流程中也要与实践应用同理。所谓同理是指根据所讲授理论的实际应用的逻辑、思路、方法和策略去设计课堂上的授课流程、方法和策略。同理实践应用的课程设计需要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理论模块。如在讲授品牌定位这个理论模块时,可采用产品特征定位、物质利益定位、情感利益定位、个性定位和生活方式定位等五个层次,再结合实际案例依次寻找品牌的定位策略。

经验规则二:同理学生学习与思维模式。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和思维的模式和习惯,教师只有适应学生的学习思维的习惯和模式,模拟实训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学会怎么使用理论知识,而不是仅仅知道、弄懂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模拟实训教学同理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成果去设计适应学生学习思维模式的授课方法和技巧。如可运用思维导图的技巧去帮助学生建立所授课程的理论框架体系,可运用多次重复关键点的技巧去帮助同学们牢固记忆,可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故事、动作等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运用参与性活动设计去加强学生的体验等等。

(三)对所讲授课程材料的收集和积累

在模拟实训教学中,模拟实训的依据和基础是与课程相关的真实的实践材料,因此实践材料的收集和积累是整个模拟实训教学的实践基础,也是模拟训练的案例参考。在收集实践材料时有以下经验规则。

经验规则一:所收集的实践材料要与理论模块相对应。模拟实训中所使用的实践材料是根据所授课程的理论模块体系去收集和积累的,也就是说,理论模块讲的是什么样的实践应用,其所对应的实践材料也应该是这一方面的真实案例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在授课中应用。如在讲授品牌管理中的品牌定位这个理论模块时,就应该大量收集和积累现实中的品牌定位案例,并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在讲解品牌定位时加以应用。

经验规则二:收集的材料要提炼、归纳与聚焦。一般情况下收集的原始材料比较杂乱,并且包容很多的理论知识点,在模拟实训教学中,需要把这些原始材料进行提炼、归纳,使其聚焦在某一理论模块上,这样才能和同一理论模块一起使用,从而实现模拟实训教学。比如品牌管理的案例材料比较好收集,但刚收集的材料往往包含众多的理论知识点,如品牌命名、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发展,等等。对于这样的原始材料,教师需要进行提炼、归纳与拆分,把每一理论模块的内容单独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一的与某一理论模块相联系的实践材料。如上述品牌管理材料就可拆分成品牌命名、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发展等四个单独的案例材料。

(四)所授课程的授课技巧的设计和选择

应用模拟实训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体现在独特的课程设计上,还体现在各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上。模拟实训教学最终的目标是用模拟实训同理设计去传授学生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技能,用模拟实训的授课技巧的设计和选择去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模拟训练的兴趣。所授课程的授课技巧的设计和选择有以下经验规则。

经验规则一:授课技巧要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模拟实训教学的核心动力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运用一些授课技巧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通过不断的鼓励、参与量化考核、幽默点名参与、小组讨论参与等技巧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经验规则二:授课技巧要能提高课堂的愉快氛围。模拟实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通过参与掌握实践应用的能力和技巧,而且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提高课堂愉快氛围有以下技巧: 幽默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哲理故事与启发提问相结合、活动设计与快乐参与相结合,等等。

经验规则三:授课技巧要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模拟实训教学是对现有的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变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学生自主训练、教师启发引导”。因此在设计具体的授课技巧中一定要选择能够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方法。如在具体授课中可应用教练技术,如可应用教练技术中的发问技巧去启发引导学生,也可通过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模拟实训教学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与优势分析

模拟实训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设计独特的教学模式,它的特征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结合中。

(一)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训相结合

模拟实训教学最大的特征和优势是能够真正实现边理论、边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边理论、边实践指的是一边讲授某一理论模块,一边模拟实训该理论模块相对应的实践应用,理论讲授和模拟实训的结合往往是通过某一具体的理论模块讲授和模拟实现的。具体到一门课程如何实现模拟实训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模拟实训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理论模块,甚至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师在模拟实训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可能不一样,这与课程的性质、某一理论模块具体的特点和教师的授课特点密切相关,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实现理论讲授与模拟实训的结合,其关键是教师要在“换位思考、同理设计”的模拟实训教学的理念指导下选择、设计或者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公关与营业推广教学中可应用策划讨论、实践应用、实施策划与项目训练等模拟实训教学方法[6],如在礼仪教学中可应用语言模拟、演练模拟、情景模拟与角色模拟等模拟实训教学方法[7]。

(二)启发引导与头脑风暴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提倡启发引导,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启发引导就成了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机械形式,启发引导在传统教学中很难真正实现。模拟实训教学的独特设计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模拟实训中去,通过主动参与模拟实训去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学生在主动参与模拟实训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在教师的有意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就会更深一层的思考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自主讨论去解决问题。模拟实训教学就是在授课中加入大量的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设计,去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这必然会产生启发引导的授课效果。而学生的自主思考,再加上教师的启发引导就必然导致学生之间,甚至教师和全体同学之间产生头脑风暴式的思维碰撞,引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对实践应用更深一层的掌握。因此模拟实训教学本身的授课设计是引发启发引导和头脑风暴相结合的核心动力。

(三)案例展示和实践调研相结合

模拟实训教学是通过针对某一具体的理论模块的理论讲解和实践应用的模拟来实现的,因此为了真正实现模拟实训教学,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去准备模拟实训中所需要的实践材料。教师通过收集和积累得到一些针对某一理论模块的实践材料,而学生也需要在课下通过网络、实践参与、观察等方式去收集这一理论模块的第一手实践材料。比如关于品牌定位这个理论模块,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分别收集实践材料。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调研来收集,教师可通过课前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做关于品牌定位的调研,并且强调只做关于品牌定位的调研,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调研的难度,并且提高调研的针对性。教师和学生收集的关于某一理论模块的实践材料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在课堂上展示,并引发讨论。

案例展示和实践调研相结合是模拟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案例展示和实践调研,模拟实训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在课堂上的完美结合。

(四)自由组合和愉快参与相结合

根据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在大脑愉悦的情况下,学习记忆效果比较好,因此如何在愉快中学习成为教育界、心理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模拟实训教学由于其独特的设计,使在愉快中学习成为可能。正是因为模拟实训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这种设计导致教师的授课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堂就会脱离教师在讲台上拼命的讲,学生在讲台下努力记的旧的教学模式,而转为可以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某一理论模块模拟实训的需要自由组织的新的授课形式。所谓自由组织是指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模拟实训授课的实际要求而自由选择教室的布置与学生和教师的位置角色的安排。如教室可以根据模拟实训授课的需要布置成各种形式,可以是组织活动型的,也可以是讨论问题型的,教师既可站在讲台上,也可四处走动,也可坐在同学们之中,甚至可以成为模拟实训中一个角色。模拟实训教学的自由组合的课堂设计理念可以大大提高愉快学习的氛围,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愉快参与,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愉快氛围,从而真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

五、结语

总之,模拟实训教学是通过对课程独特的授课设计,通过引入实践应用的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模拟实训教学可分为课堂式和实验式,由于实验式模拟实训教学比较容易操作,因此使用比较广泛。很多人往往把实验式的模拟实训等同于模拟实训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实验式的模拟实训教学仅是对现有旧的教学模式的补充,并没有改变现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旧的教学模式[8],但课堂式的模拟实训教学则是对旧的教学模式的颠覆性的改变,把现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为辅”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由于课堂式模拟实训教学是一种产生了深刻变革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堂式模拟实训教学应用起来难度很大。它需要教师对所授课程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所授课程的实践应用技能全面了解,并且在实施时,它也需要教师所在学校的全力支持。如学校需要提供合适的授课场所,提供教学所必须的各种软件、设备、物料和经费,并给予教师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课堂式模拟实训教学虽然难度很大,但只要教师牢固树立“换位思考,同理设计”的教学理念,就一定能够设计出适合自己所授课程的模拟实训教学的授课设计,带来整个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志华,贾丽红,王平.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议[J].教育探索,2010(12):72-75.

[2] 常晓薇.试析“一般职业经理人”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8):66-70.

[3] 车承军,苏群.应用型人才培养: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责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36-40.

[4] 王庆.我国企业品牌定位的五个层次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546-549.

[5] 王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训练式教学新模式研究——以品牌管理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6):44-47.

[6] 王庆.应用型高校模拟实训教学法研究——以市场营销类课程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6):73-77.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篇13

一、网上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依托的是最现代化的网络传输形式,许多专业均可采用这种形式来设计和组织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专业可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利用 internet网络、直播课堂等技术手段设计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式来进行教学。这种实践教学已取得了众多成功范例。广泛开展网上实践教学将为远程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更完善、更适宜的支持服务,可满足学习者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及不同学习进度的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网上实践教学手段,学会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这种网上实践教学模式将对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高等法学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是通过社会调查、司法实践、法院旁听、义务宣传和组织模拟法庭 5 种形式来实现的。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有教师(包括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并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教育,它打破了传统教育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创造了虚拟的课堂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时空分离的、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但也因此使学生感觉距离教师太远,有些学习中的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学习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渴望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网上实践教学环节,将弥补这一不足。这种网上实践教学环节以网上提供案例的方式,融入在线讨论的功能,通过角色扮演,把握诉讼中的每个环节,实现众多学生之间的深入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网上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校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的试点工作从2001年9 月开始,课程实践和专业集中实践尚未普遍进行,因此这一探索对我校本科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网上虚拟法庭的构成。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现状,诉讼程序的启动主要有3种,这 3种程序参与的主体、依据的实体法和遵循的程序规则都有很大差异。据此,我们在网上分别构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3个模块。

网上虚拟法庭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实践教学系统,应具备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功能,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实现“在线讨论”。

(一) 信息服务功能

网上虚拟法庭的开展,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但基于网络的某些限制同样存在。虚拟实践缺乏真实实践环节中教师、前辈或同学的有益指导和交流,网上虚拟主体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虚拟实践质量的好坏。因此,网上虚拟法庭必须具备为虚拟主体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服务功能。这种信息支持服务应是全方位的,并具有权威性。具体来讲应包括: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规章,法律文书样本,常见合同范本,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经典判例等。

(二) 信息处理功能

网上虚拟法庭还应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一方面能够将学生参与网上实践的情况按不同模块、不同案件、不同程序、不同身份进行归类,并依时间顺序排列;另一方面为保证网上虚拟法庭的正常、有序进行,还应对管理员进行特别授权。一级管理员由省级电大教师担任,其在网上的职权与职责主要有四:一是统一安排网上讨论的典型案例素材;二是负责将发表在网上的不健康内容清理出去;三是对学生参与虚拟实践情况进行网上抽查;四是在一个周期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后对学生发表的精彩内容进行推荐和点评。

二级管理员由试点分校教师担任,其在网上的职权与职责主要有:首先对所在试点分校的网上实践环节进行情况予以跟踪和指导,其次在网上虚拟实践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整理、讨论,形成书面材料;再次,根据学生在网上的表现客观、公正地评定分数。

法律、法规信息服务库的建立是一项严谨、庞杂的工作,而且数据内容更新快,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规定出台。而且网上虚拟法庭需要实现的信息处理功能也需要有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现在市场上已经开发出的“大法官”、“包青天”等等法律事务工具软件,均能通过升级来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库的内容。基于此,建议由省级电大统一与正规的软件开发公司签订合同,由其提供开展网上虚拟法庭的教学软件平台,使网上实践教学由构想成为现实。

三、组织实施过程

(一) 准备工作

省级电大教师应当在模拟法庭开庭前三周精心选择有助于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典型案例,并向学生介绍案情以及模拟审判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模拟审判的目的,同时将有关资料下发到参与模拟法庭的试点分校。

试点分校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学习资料,熟悉案情,从自己在模拟法庭中担任的角色出发展开积极讨论,如有问题或建议应及时上报省级电大。具体角色由上级电大责任教师在下发资料的同时指定或在对案情有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由试点分校向上级电大上报自己愿意担任的角色,并由上级电大责任教师在开庭前二周予以最终确认。

在开庭审理前,试点分校及其学员应当根据自己担任角色的具体分工,完成开庭审判(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计算机教学系统加以认真调试,熟悉该系统的使用方法。1在进入网上实践教学模块前,学生应先完成网上注册手续(需要填写学号、学生姓名、密码、所在试点分校名称等),然后结合自己前期准备情况选择不同诉讼模块,参与网上虚拟法庭实践。2模拟法庭应在市电大教师的主持下,各分校教师积极协助并组织学生参加。在虚拟实践中应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严肃、有序,使学生能通过这一方式真正掌握有关法律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成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多所分校担任同一角色,可利用计算机网络相互沟通形成统一意见,也可各自发表意见由主持教师最后采纳,一经上级电大决定即为最终意见,各方必须遵守,如仍有不同意见可自行与上级电大探讨但不得干扰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4教学过程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上级电大和试点分校教师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

转贴于

(二) 具体实施程序

考虑到模拟法庭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这里主要从第一审程序入手介绍模拟法庭的实施。

1.开庭。开庭前由书记员( 省级电大教师或者指定的分校教师担任) 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等是否在线,并宣布网上法庭纪律。情况查清以后,审判长(由裁判方进行内部分工)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名单和案由,核对当事人身份,核对完毕后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交待申请回避事宜。

2.法庭调查。

(1)刑事类: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开始后首先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然后由被告人陈述;再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审判人员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讯问被告人;最后是法庭举证和质证。

(2)民事类:按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其诉讼人的顺序对自己的主张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加以陈述。当事人陈述后,审判长应归纳法庭调查重点并征求当事人意见,然后进行法庭举证和质证。

(3)行政类:类似于(2)。

3. 法庭辩论。

(1)刑事类:法庭调查结束后,由审判长主持,首先由公诉人发言,其次由被害人及其诉讼人发言,再由被告人自行辩护,辩护人为被告人辩护,最后由控辩双方进行辩论。附带民事诉讼的辩论应在刑事诉讼部分的辩论结束后进行。辩论先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诉讼人发言,然后由被告人和其诉讼人答辩。

(2)民事类。法庭调查结束后,由审判长主持,首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人发言,然后由被告及其诉讼人答辩,再由第三人及其诉讼人发言或答辩,最后进行相互辩论。辩论终结后,审判长应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最后意见。

(3)行政类。与(2)相同。

4. 被告人最后陈述。这是刑事诉讼特有的阶段,审判长宣布法庭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作最后陈述的机会。被告人若提出新的犯罪事实、证据或辩护理由,合议庭认为有必要的,应恢复法庭调查或法庭辩论。

5. 评议和宣判。由合议庭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基础上认定案件事实,确立适用的法律,宣告案件的审理结果。

( 三 ) 评价

(1)第一审模拟法庭结束后,主持教师结合审判进行情况对角色扮演各方作出简要评论,并由各方进行整理、讨论,形成书面材料(不少于5000字)。第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比照第一审程序进行。

(2)形成的书面材料由试点分校教师审核。审核时应结合学生参与网上模拟法庭实践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书面材料的内容与文字表达等评定成绩。网上模拟法庭实践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

(3)参与网上模拟法庭实践的试点分校教师应签署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时的基本情况及表现的意见。

(4)学生参与网上模拟法庭实践的书面材料、成绩和试点分校教师签署的关于学生参加模拟法庭实践时的基本情况及意见统一上报上级电大进行抽查、备案。

(5)参与网上模拟法庭实践成绩合格的学生取得相应学分。

在网上模拟法庭进行过程中,省级电大教师和分校教师应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关于模拟法庭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网上模拟法庭的进行方式,为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推进作一定探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