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论文实用13篇

深度学习论文
深度学习论文篇1

一、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积极作用

1.语文深度学习增进了学生语文兴致的提升

兴趣是做好一件工作的根本,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学生乐趣的形成。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更好地认知与发现语文知识的奥秘,进而使得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对于语文兴趣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对语文实施深度学习,它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中,促进多种策略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系列的疑惑,进而更好的深思,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2.语文深度学习为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对于学生语文可持续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发现、探索、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教学,增进学生自主阅读、欣赏与品味语文知识的内涵。语文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把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得到扩大,进而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程度。

深度学习为语文的可持续有效学习开创了有利条件,成为语文学习的根本。学生开展语文深度学习,可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与处理语文知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言文字中的文化气息,促进语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促成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方案

1.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现在的社会,批判性思维被高等教育列入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立。从如今的情势来看,学生广泛缺少批判性与主动思索的能力,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少。这就使得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深度学习的提出有积极的意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质疑,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是在开放的知识体系下形成的,对于语文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一起努力完成。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汲取不够全面,理解也不透彻,假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他人一同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探讨与踊跃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启迪,相互补充,这样可增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得到提升。

3.增进学生从多角度实行学习与创新

深度学习重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侧重于知识的使用与创新,结合自身认知的知识体系,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可做到融会贯通,促进学生从多个方位去看待与思考问题,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4.掌握好学生的兴致点,更好地实行深度学习

怎样才能在深层学习中汲取到快乐。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把握好,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兴趣,比方说可以在教学课堂上融入一些小游戏,借助多媒体软件等方法,把教材中的死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教学课堂充满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这节时,老师可绘制几张闰土儿时的照片与成年的照片,几幅动作变化的照片,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这些照片的不同点,让学生从人物形象、动作中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出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更好地了解。

总体来说,对于九年级语文学习是整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时期,它是学生接触高中语文的过渡阶段,在九年级学生语文深度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浅层的学习基础上展开学习,假如学生对于语文基础性的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那么深度学习的效果也不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深度学习论文篇2

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主线,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对XX省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落实到公司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好以下重点内容的学习。

1.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加强对《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辅助读本、《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论述摘编》等书目的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内在逻辑脉络和重大原创性贡献。通过深入学习,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在思想上有新感悟、在政治上有新升华,更加自觉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做到深刻领会学进去,联系实际讲出来,展望未来干精彩。

2.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其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在深入学习经典原著中体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提高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学习在党的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深刻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不断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推动全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4.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持稳字当头,增强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5.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脱贫攻坚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标志着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态势,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公司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7.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整体崛起,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旺盛生机活力,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此作为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既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又要担当作为、敢于斗争,更好应对变局、服务大局、开创新局。

8.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历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论述。深入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传承红色基因,鲜明政治本色,对党保持忠诚,恪守人民情怀。通过深入学习,树立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9.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原原本本、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在党的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读党的五中全会文件,深刻理解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上来。

10. 深入学习领会对XX省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对XX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对XX重要讲话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全省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对XX省的热爱、对XX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XX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通过系统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激发干劲、真抓实干,切实把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XX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XX新发展。

11.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领会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等深富内涵、极具韵味的经典论述,深刻理解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原则,准确把握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聚焦清洁能源电力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公司,以实际行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和守护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12.深入学习研究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及行业态势,做好企业应对发展。要认真学习、正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深刻认识政策调控带来的潜在机遇,围绕XX“五个一流”战略定位,聚焦集团“创新+”战略,结合公司实际,做好发展规划、抓住政策契机、发挥资源优势,履行好国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要认真学习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省委、集团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增强在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抓好企业发展的本领,坚定信心、提振干劲,全力以赴推动公司各项重点工作开展,确保公司“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顺利起航“十四五”。

二、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档案,包括学习制度、成员名单、学习计划、学习会议记录,严格考勤纪律、加强过程监督,确保中心组学习取得实效。根据集团党委要求,要在每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后,及时将学习情况报集团党委宣传部。

2.注重方式创新。要把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研讨、调研、辅导报告的比重。坚持用好《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论述摘编》等著作和读本,融会贯通,把握精神实质。用好视频扩大学习、“学习强国”平台等形式方法,抓紧抓实理论学习武装。

3.确保学习效果。要始终聚焦政治学习定位,在提升学习思想性理论性上下功夫,坚持集体学习研讨为主,防止以党委会传达、工作碰头会部署等代替中心组学习。要提高集体学习研讨的政治性理论性,在研讨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升华认识。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既向书本学,又向实践学。

深度学习论文篇3

二、学习内容

第一个专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区建设

学习要点:充分认识我们党重视和开展文化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把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第二个专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学习要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把干部群众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上来。

第三个专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学习要点: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四个专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

学习要点:深入学习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历次党代会有关重要文献,为迎接十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按照十确定的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第五个专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学习要点: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积极应对“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六个专题: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学习要点:深刻理解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其目标任务和现实要求,切实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和使命感、责任感。以“两带一创”活动、“双创双争”活动、“民生政策宣讲”活动等为载体,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强化学习措施,增强学习效果,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七个专题: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区党代会精神

学习要点:深入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基本内容,准确把握今后五年全省、全市、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更大力度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三、学习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制度。党委书记为中心组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完善中心组“星期六学习日”学习制度,规定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和最后一个星期六为定期集中学习时间,其他周六为自学时间,进一步规范理论学习行为,党委中心组成员要严格遵守学习制度,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妥善处理工学矛盾,按时参加每月理论学习,切实保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时间、内容、效果“三落实”。

深度学习论文篇4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44-03

1 深度学习概述

我国学者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间进行分析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途径,更加重视对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以及长久保持。此外深度学习要求能够实现知识建构、问题解决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通过对深度学习概念的深度剖析,笔者以为深度学习具有图1所示特征。

2 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个属性,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2]。

情境――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学习情境创设要为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提供帮助,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协作――学习者在学习中要积极进行有利于学习效果的互帮互助,因此,“协作”是学习者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必须积极考虑和精心设计的环节。

会话――“会话”是协作学习的中心环节,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情感沟通及知识探讨。

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选择有用的信息资源,然后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出新的知识系统和认知结构。

情境认知理论及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情境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总结为:1)强调情境要真实,它是一切进行认知学习和认知行为的基础;2)学习的有效进行要有一定的情境或文化背景,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积极互动的过程;3)强调学习中要有认知工具辅助,还强调构建学习共同体;4)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个人理解,并且要对学习过程积极反思;5)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

情境认知理论为学习环境的设计给予诸多启示,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1)提供合适的活动和任务;2)创设贴近事实的学习情境;3)促进知识建构;4)提供适合认知工具作为教学支架,辅助学生学习;5)提供真实的评价反馈。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及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维果茨基提出社会文化发展的学习理论,他认为社会交互作用对个体的认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并向人们解释了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原因。因此,社会文化理论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有:1)要注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环境中尽量提供学生和教师便捷的交互途径,这样的交互对学生个体的知识获得和认知发展是极为重要的;2)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根据学习者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当的教学支架,使学习者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3 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思路

1)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大量知识的持有者,教学过程就是实现知识的传递。而在深度学习课堂中,教师角色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促者。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和理解动态的环境;学生要主动地学习,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再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意义建构者。这种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同时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践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即知识生成的环境应尽可能地与概念被实际应用的情境相接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习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相关的实践展示相互关联起来,指导学生来探究问题的原型。这种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为指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了有意义的铺垫,有助于学生积极的知识迁移。

3)提供多样的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和扩充学习者思想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3]。它能促进学习者完成认知,帮助学习者进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创新思维、综合思维。提供多样的认知工具,有助于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风格。

4)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具有社会互动性,学习的过程要以某种社会文化为背景,然后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设计模型 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搭建,核心就是促进各个要素之间的交互,形成相互促进的协调机制。汉纳芬认为,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是一种贯一设计(Grounded Design),即要符合贯一设计原则[4]。他认为贯一设计原则有四大条件:1)设计必须以普遍接受的理论框架作支撑;2)所得的研究结果与研究方法必须相一致;3)可以适当地在可参照的环境中对设计的过程进行启发式的应用;4)贯一设计模型会在应用中得到验证。

该模型的设计思路整体上坚持了贯一设计的原则,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设计,如图2所示。

4 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案例――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信息技术是门年轻的课程,深度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创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以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下的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笔者认为如下面所述。

学习任务设计

1)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师一定要从教学三维目标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去设计与之对应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自学教材,实现问题解决。

2)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由于不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由浅及深、先易后难,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通过不同程度任务的完成,增强学习者学习自信。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学习任务设计:1)在Word软件中实现简单的图文混排;2)利用教师所给素材制作精美贺卡;3)学生自己收集素材设计一张贺卡来表达“爱心或祝愿”。

学习情境设计

1)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创设情境即教师采用一定的语言、动作或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拉开一堂课的序幕,自然过渡到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让学习者进入充分的学习准备状态。

2)情境创设要有真实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使用真实的任务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来展开教学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促进学习者实现迁移。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学习情境设计:1)展示“贺卡”作品,进行情境渲染,将学生带入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2)展示界面更为精美的“贺卡”作品,教师兼用生动的语言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

学习活动设计

1)学习活动中要实现互动性。在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交互性的实现。通过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互动,在学习者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不同个体之间取长补短形成群体动力来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

2)学习活动设计要有多样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多样的学习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能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参与机会,易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学习活动设计。1)师生问答互动方式。针对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展开课堂活动,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2)小组竞赛方式。自由选择小组成员来收集材料,在规定时间内设计以“爱心与祝福”为主题贺卡,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增加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互动,既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又能训练智力,扩大他们的视野。

辅助工具设计

1)辅助工具的设计要有多样性。教师要提供包括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的辅助工具,这样得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不同的渠道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2)辅助工具要有适用性。在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中,教师应当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提供合适的学习工具,并对学习工具作简要介绍,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工具。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辅助工具设计:1)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小助手,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拓展性任务,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视频中来展示主要的操作步骤,方便学生参考,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

评价反馈设计

1)评价要实现多元化。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以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对学生进行评价。

2)评价要有激励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响应,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同时,除了教师,要把评价引伸到课外,给学生的学习不断地注入新的催化剂。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评价设计:1)学生自评,学生对“贺卡”制作过程中自己的收获和需要继续提高的地方进行总结评价;2)小组互评,展示各组的作品进行组内、组间对比评价;3)教师评价,教师做全面的总结评价,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提升的肯定,更是激发起自身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参考文献

[1]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21.

[2]段金菊.e-Learning环境下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2012(5):38-43.

深度学习论文篇5

二、学习内容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

学习要点:紧紧围绕党的十报告,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要准确把握十的主题、十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目标、重大工作部署和重大战略方针,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及党的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要战略举措。

(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要点:要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成功经验,结合“学习贯彻十,争创发展新业绩,奋力挺进一方阵”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

学习要点: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倡导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广泛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四)学习中国共产党

学习要点: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要认真领会新对科学发展观新的定位和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等内容的充实完善,以及对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要把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中、落实到各项事业中。

(五)学习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

学习要点:要重点学习国际国内形势及法律法规、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旅游、金融税务、教育、社会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国防等知识;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强民富民政策;学习各级重大会议精神和文件、简报、重要时事、重大的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予以具体落实领会;要重点学习有关民生、安全、纪律的方针政策,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乘十东风,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正能量。

(六)深入研究县、镇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学习要点:学习三峡工程后续规划、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宜昌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等大政方针政策,学习县、镇“十二五”规划及县委、县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结合实际对我镇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学习调查研究,理性进取,主动作为,切实推动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全镇“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七)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要点:全镇党员干部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参与读书活动,自觉带头读书,推进机关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建设。重点突出现代史、党史、哲学、社会科学、现代科技、金融债券、文化文艺、健康养生等知识的学习更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知识的认识,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个人和团队的知识素养和文化内涵。

三、学习要求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宣传委员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组员的学习领导小组。各单位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快学一步,一把手要亲自主持理论学习,切实负起本单位理论学习领导者的责任;要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完善督促、检查、指导、服务和考核工作。各单位要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理论学习的典型经验,营造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浓厚氛围。

深度学习论文篇6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马芳芳(1989-),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杨镜(1987-),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0 引言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Mezirow所提出的转化学习理论,其本质就是成人深度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一理论,人们可以深入认识深度学习发生的整个过程。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中的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在众多思想中作出分析和判断,迁移和运用新知识并解决问题[1]。而从Jack 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来看,转化学习就是人们通过理谈即具有批判性的反思对话引发对其自身已有的意义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以至于完全改变原有的意义结构,从而建立新的、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区辨性的意义结构,并以此来指导个人的行为。因此,显而易见,转化学习本质上就是深度学习,用转化学习理论来指导深度学习的设计是有意义的。

1 问题的提出

1.1 共同体成员学习现状

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者由于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着巨大的不同,网络学习课堂环境中没有传统学校教育中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关系,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呈现出非理性的状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相较于传统课堂更难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加之,许多虚拟学习共同体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仅仅注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等,而忘记了对学习者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和采取激励措施[2],由此导致目前大多数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被动接受知识,他们

单向性接受信息。如观看在线学习视频、电子教材,学习成为简单的阅读,共同体中学习者的一切思维活动都被牢牢锁定在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教材上,很明显,这种缺乏探究和创新的学习方式违背了虚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初衷。

1.2 研究的可行性

由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提出是针对成人学习的,因而国内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趋势是其对于成人教育的一些启示以及一些教学策略的提出。中国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面授与远程指导自学两种形式,其中成人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进入社会的成人群体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满足这种终身学习的要求,深度学习是成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因而,如何在虚拟学习环境下让成人学会深度学习,转化学习理论无疑可以提供有力的指导。

虚拟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在线学习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互动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可以实现学习者的深度参与,而这恰恰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转化学习理论中所阐释的转化学习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互动性的深度学习过程,因而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契合度非常高;另外,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这点对深度学习过程的维持非常有利;最后,深度学习过程的推进需要以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为动力,因而成员间的理性对话和交流更能够促进成人进行批判性反思。事实证明,虚拟学习共同体运用转化理论,在引发、促进、实现学习者深度学习的问题上,相对于其它在线学习方式而言,有其先天优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构建了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就可以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学习者上升到深度学习层次进而改变、完善、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虚拟学习共同体自身有要求,即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设计引导。

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是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去学习知识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获取新信息的源泉,但目前的问题是,共同体也仅仅成为来源,共同体中缺乏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学习者还是助学者都更加难以意识到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知识观念扭曲,这些观念会阻碍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学习者原有的不完整的理解、错误观念或是自身对某些概念的天真解释都需要设计一种学习机制来暴露这些问题,最终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

2.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知识意义的重构方式

深度学习最终要求实现知识意义的重构,所以首先要了解共同体中学习者如何进行知识重构。参照Mezirow的观点,意义重构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主观重构与客观重构。Mezirow认为:客观重构是对于他人在完成任务或者某个事件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假设(他人已经形成的想法)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个体作用于他人,引发他人意义结构的变化,而自身并未发生转变;主观重构是对于个体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假设进行批判性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可能是将对他人所遭遇的事件情境中的反思运用到自身经历、工作或者是人际关系上,个体的意义已发生重构。两种方式的区分标准在于批判性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否作用于自身。

(1)客观重构。这种方式表现为个体对他人所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单向处理。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具体体现为对其他成员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回复他人的帖子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仅仅帮别人解决问题,提供建议而未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所思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式下相对于自我的另一方即他人的知识结构发生了解构或者重构。

(2)主观重构。主观重构方式下的信息流有两个方向,一种表现为自我反思流,是显我与隐我的沟通,是个体接受信息并内化的过程;另一种则是由于他人的作用而引发个体对他人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最终融入自身的过程。

总的来讲,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交互性,信息传递一般呈现双向性,所以理想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会得到不断的解构和重构,甚至是转变个人意义观点或思维习惯。转化学习的发生需要一个触发事件,这一事件会引起学习者的迷惘。

2.2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在了解引发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本研究应当思考的是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的发生应当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在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来支持。下面就对虚拟学习共同体中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进行探讨。

2.2.1 必须考虑的几个难题

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以下几个阶段是深度学习发生所必经的阶段:学习过程中遭遇迷惘困境;反思自身现有的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的思维方式等;制定解决这个困境的行动计划;确定完成这一计划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寻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尝试用新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思维;整合,在此基础上继续参与学习。在这样一个深度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难题必须加以考虑:

(1)迷惘困境的出现。转化学习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几率并不大。转化学习的发生一般是由于个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或者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引发对以前形成的天真想法的质疑。在共同体中,不能静等转化学习自己发生,迷惘困境是这一学习过程的导火索,因而主动寻找有建构意义的主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学习者参与公开质疑和讨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观点。Mezirow认为转化学习的关键媒介是理谈,即在人的交流学习中,要质疑已经断言的东西的可信性,或他人陈述的可信性。 他认为,所有行为和陈述都要公开质疑和讨论,这是转化学习的假设条件之一[4]。转化学习的发生并没有理论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转化过程对人们来说其实是一个伴随着种种痛苦和危机的过程,这一过程会让人们感到极为不舒适。作为个体的人会习惯于维持现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即使遭到质疑也会尽力维护原有观点,不会轻易作出改变。因而,即使个体产生困惑,并尝试作出探索,也会因过程中的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而中途放弃。因此,个体需要共同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心理氛围,支持人们对自己的质疑,支撑人们经历完整的转化过程,从而完成转化学习。

(3)维持整个学习过程。转化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的原有意义结构改变了,转变才是最终结果,没有转变就不可以说转化学习发生了。正如麦基罗所说:“这些挑战是痛苦的,它们经常质疑个人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并威胁我们的真实自我感觉。”这样一个对学习者来说饱受危机痛苦的学习过程很难完整地经历过来,这就要求研究如何维持共同体中整个深度学习过程。本研究认为有必要构建一个反思性对话模型来维持共同体中的学习者逐步深入学习而不会中途放弃。

2.2.2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设计

基于以上思考,构建如图1所示的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并提出支持深度学习的几个条件,即真实的社会存在感、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并行的领导力、共同的学习任务,这些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 结语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支持“以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为内涵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学会批判性反思,引发个人认知模式和知识结构的深层次转变,这一学习过程可以产生新知识,激发学习者的创新。然而当前虚拟学习共同体环境下,许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未有实质性提高,因此,研究如何在虚拟学习共同体中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就成为一项现实的课题。

图1 虚拟学习共同体中深度学习发生机制

本文以美国成人教育的学习理论之一——转化学习理论为指导,介绍了一个深度学习发生机制的设计,由于缺乏实践验证,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探讨该理论的实践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丽,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4043.

深度学习论文篇7

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早在Bloom(1956)《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维度层次的划分[1]就已蕴含了“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的观点。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1976)在长期的实验研究后提出了深度学习概念[2]。此后Biggs和Collis(1982)的SOLO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3],发展了深度学习理论,至此深度学习的理解达成共识。

在纵向维度上,深度学习含有深度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之双层涵义。深度学习既是以高级思维的心智状态为特质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者突破知识的简单记忆、达到融会贯通和复杂问题解决的学习结果。在横向维度上,深度学习含有学习者认知发展和身份认同之双重收获。它不仅意味着对学习内容建立起新旧知识的非人为联系,实现对概念、技能、意义的认知理解;而且也指学习者在社会往中,逐渐明晰所学知识与自我关系的意义所在,实现自我认同。总之,深度学习是对学习过程、状态和结果的一种质的整体描述,拥有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双重意蕴。深度学习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能力至关重要。当然,深度学习也并非与浅层学习绝然对立或相斥,学习从浅层到深度是一个连续的区域。

二、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是信息化教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从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可以洞察不同信息化手段与深度学习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策略。笔者通过国际文献研究,选择了四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评析。

1.案例一: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创设三维空间效果,实现用户多感官渠道交互,使用户浸润于虚拟环境,适用于学习者容易产生误解、内容内显性强、传统手段难以教授的内容。希腊研究者Padiotis和Mikropoulos以虚拟现实技术促进知识体验[4],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他们在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就牛奶生产中的加热杀菌法这一教学内容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重点对牛奶杀菌工艺过程创设了用户与虚拟物体的交互活动和虚拟操作,以虚拟网络环境来辅助学习者对隐性的、不易呈现的知识内容进行直观的体验和深层的领悟。该研究采用SOLO测验方法,对学习者技术类知识的前后变化进行了纵向比较。数据显示,在没有虚拟现实技术介入的传统教学中,学习者对较浅层的物理性知识和功能性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更深层的物理与功能的关联知识以及过程知识的获得十分欠缺。而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之后,学习者对较深层次的关联知识和过程知识,表现出显著的理解和提升。这证实了虚拟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深度教学价值,可以促使学生走向深层学习、高级学习。

2.案例二:新型Webquest教学模式的设计

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导向、利用因特网资源开展课程单元教学的活动模式,旨在提倡以个体建构或协同合作的方式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然而,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也极易造成迷航和信息过载,导致浅层思维。对此,美国研究者Jo Allan和Mark Street对Webquest的基本步骤进行创新,增加了“知识聚合”(Knowledge-Pooling)这一关键的阶段活动,即让学习者对议题进行讨论、对已有知识使用与融合、激发批判性反思的学习环节,最终形成“引入―知识聚合―团队―任务―资源―总结―分享与评价”的新型Webquest教学模式[5]。两位研究者以英国伍尔弗汉普敦大学的职前教师群体为教学案例并实施了分组对比实验。通过SOLO理论方法测量发现,知识聚合探究模式下的学习者,有更强的反省思维意识和较高的知识重构能力,呈现沉浸式的心理状态。

3.案例三:网络论坛的异步对话引导深度学习

以博客群、异步计算机会议、网络论坛等异步交流工具,为信息技术支持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然而,缺乏师生面对面的即时对话与情感交流,也容易造成学习者在网络异步环境下疏于自我约束、缺少及时反馈、难以深度学习的后果。如何才能使人机对话真正产生深层次的学习结果?以色列研究者Sarah Schrire[6],对美国一所大学基于异步计算机会议的远程学习进行了多案例比较研究。采用SOLO分类理论和布卢姆学习目标理论为依据,对异步讨论环境下学习者的交互和认知两方面的改变进行了分析。数据调查显示,当异步讨论中教师的干预和引导、教学任务的结构以及学生讨论的度这三个方面表现良好时,学习者就表现出高阶思维的特征,产生了深度学习。因此,围绕学习主题开展良好的协同交互,有利于形成分布式认知活动,有助于异步学习环境下将学习者引向深层次的知识构建。

4.案例四:从教室走向虚拟知识屋的创设

美国学者Van B.Weigel受IBM和LOTUS公司的培训软件Quick Place启发,提出了一种促进深度学习的“知识屋”概念[7],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知识屋平台。其本质是一个协作性的虚拟空间,是面授课堂的补充而并非取代教室。知识屋包括五种功能类型:研究中心、技能工作坊、会议中心、辩论厅、档案廊,分别提供共同体探究、学科能力培养、组织研讨、异时空辩论、成果和创新展示的功能。学习者可以创建自己的知识屋,并以虚拟聚集的方式进行项目研究、技术发展、讨论辩论和创新表达。知识屋既可用做某门课程中的各个独立部分,也可以“混搭”的形式满足于各种教学目标,甚至一门课程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类型的知识屋。研究显示,采纳知识屋来辅助大学课程教学的案例,使多数学习者表现出持续性的学习专注度、高层次的思维方式以及深度交流的学习行为。

三、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策略

上述案例共同聚焦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实施途径与结果检验,具有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的典型特质与探讨价值。据此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优化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

1.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内容的认知体验

案例一是关于科学类课程中学习者新旧概念难以融合的普遍问题。根据体验学习圈理论,有效的深度学习应从体验开始,体验学习是一个开始于体验并在检验中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8]。通过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反思观察可以不断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冲突并实现抽象概括。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前科学概念,有时可能会严重阻碍科学概念的建构[9]。这正是导致浅层学习发生的根源。恰当的信息技术对于解决学生的认知困难有重要作用。教师应把信息技术应用与个体认知的核心步骤相关联,遵循“感知―识别―概念形成―图式建构―意义获得”的认知过程。把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表征的多元化手段,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复杂概念的可视化和过程性知识的动态化,促进概念形成与概念转换的生成。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知识经验的聚合

案例二的新型网络探究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使学习者真正做到知识的分享、聚合与反思。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社会协商和对理解发生的评估而展开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形成多种假设,用多种观念看待同一个问题,因而会话协作是刺激学习的重要源泉。深度学习发生机制的要素之一,是学习者对元认知与条件性知识的获得[10]。条件性知识是一种明确知识有效使用的脉络和使用限域的知识,而元认知则是学习者对如何学习的自我深刻理解。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合理、创造性的使用,使学习者能够将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不同情境和知识领域中,帮助学习者获得条件性知识、发展元认知。

3.共同体的深度互动激发学习者的身份认同

案例三代表的异步学习活动,是不同时空的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和分布式认知的过程。维果茨基指出,人、物、工具、符号对人类认知发展起到关键的媒介作用。“协作”不仅仅是建构共同意义的过程,也是社会化共同参与的过程[11]。丹麦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指出,身份认同作为学习的重要维度之一,具有二元性,它总是一种个体生活历程的认同,同时又作为一种社会的和人际交往的身份存在,一种在社会共同体中占有某种地位的经验[12]。因此,论坛、博客等异步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要从单纯的认知发展走向意义获得和身份认同的双重目标。教师要从自身的干预和引导、教学任务的结构以及学生讨论的度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异步学习的活动设计优化,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协商、辩论等社会交往性的活动。帮助营造社会文化和共同体环境,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4.延展教学时空、创设持续性学习环境

深度学习,必须是一种完整的、持续性的学习。案例四对学校教育传统格局的弊端提出了质疑:知识内容更新滞后、课程组织零散碎片、教学模式自上而下,致使深度学习难以落到实处。信息化教学为延展教学的时空、达成学习的持续性创设了条件。“知识屋”案例代表的正是营造个体连续性学习环境的信息化途径。它通过提供自助式服务的协作工具,促使学习者适应于积极学习的状态。学习者通过知识屋的混搭使用而形成了小型的多功能“智囊团”,知识屋也由于学习者的深度交流而长期存在,这正体现了深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信息化教学要发挥最大功效激发学生在研究、反思、分析、交流、领导方面的能力。

――――――――

参考文献

[1] [美]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 Marton,F.,& Saljo,R.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

[3] (澳)约翰B・彼格斯,凯文F.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 Padiotis,I.,& Mikropoulos,T.A.Using SOLO to Evaluate an Educational Virtual Environment in a Technology Education Setting.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0,13(3).

[5] Allan,J.,& Street,M.The Quest for Deeper Learning: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mpact of a Knowledge-Pooling WebQuest in Primary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7,38(6).

[6] Schrire,S.Interaction and Cognition in Asynchronous Computer Conferencing.Instructional Science,2004,32(8).

[7][10]Weigel,V.B.Deep learning for a digital age.New York,NY:Jossey-bass,2002.

[8] (美)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深度学习论文篇8

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结合“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和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深化理论武装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和专题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建设公平共享富美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学习内容

(一)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

(三)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论述。

(四)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论述。

(五)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论述。

(六)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七)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

(八)深入学习领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九)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

(十一)深入学习领会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十二)深入学习领会省委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

(十三)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党内法规。

(十四)深入学习领会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贵阳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十五)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

(十六)深入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七)深入学习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基本知识。

(十八)深入学习领会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县“两会”精神。

(十九)深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三、学习方式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改进理论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要综合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载体,把学习与研讨结合起来,把专题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把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

1.继续采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和专题学习,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重大问题,有计划地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和经验总结。

2.要采取举办理论学习宣讲活动及各类研讨班、进修班和短训班的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和工作调研,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见成效。

3.各党支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要以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为载体,通过开展演讲、知识竞赛、征文,读书交流会、编发学习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

4.要精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抓好网络在线和移动终端学习,在推广运用速度、广度、热度上狠下功夫,营造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领导

深度学习论文篇9

紧密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际,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普及活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不断改进和创新学习形式,促进党员干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江夏建成“城乡协调发展、宜居宜业的武汉南部新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学习内容和活动

全面系统学习,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组织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党的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深刻领会把握。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十个结合”宝贵经验和“四个一定要”根本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中要紧密联系江夏实际,结合我区“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区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过程,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按照中央、省、市区委部署,今年将在全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认真学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定读物等内容。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营造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确保活动质量,确保取得实效的要求,突出实践特色、注重联系实际,努力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查找突出问题上有新进展,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也是战胜各种困难,3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迎接严峻挑战的有力思想保证。要着力在深化学习、深入研究、广泛普及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同落实中央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努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和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更好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通过开展主题实践、基层宣讲等系列活动,解读理论、讲解政策,促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开展读书竞赛、征文比赛、理论下基层”和集中宣讲等活动,采取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报告会、研讨交流会、青年读书组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推动江夏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学好以上重点内容的前提下。及时学习中央和省、市以及区委重要精神,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深度学习论文篇10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068-03

1 前言

微课的出现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甚至是成人教育等带来很大的影响,它促进了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的发展。近几年来,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等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创新的研究有不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但是目前微课的制作对于交互设计、学习服务等方面还很不完善,没有一个成熟的微课应用模式,仅仅是资源的堆积。由于资源不完整,学习活动单调等问题使得这短短的教学视频可能给学生的只有表面知识的记忆,很难更深入地进行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在信息化时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他们的高级思维的学习方式。因此,笔者通过结合深度学习理论、DELC学习路线,提出促进深度学习的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模型,以期为微课程的制作及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合理的微课程资源。

2 微课程的发展及概念

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lowa)的McGrew教授提出60秒课程;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教授提出一分钟演讲,它们是微课程的雏形。60秒课程用于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向大众普及化学常识,它包括三个部分:概念引入、解释和列举紧密联系生活的例子。McGrew认为,60秒课程不仅适用于化学常识的普及,还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推广。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是一种掌握核心概念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一分钟的演讲,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还能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

微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是以核心为主要的视频内容,视频时常为1~3分钟。在我国,许多学者将微课与微课程的定义混淆,对于两者的区别也模糊不清。笔者结合各具代表性的微课、微课程的定义,认为微课程首先是课程,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开展的,包括学习内容、资源和学习活动。其中学习资源以微视频为主,同时包含相应配套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检测等辅教学资源。

3 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是相对于浅层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浅层学习是对于知识机械化的简单记忆,而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表1从记忆方式、知识体系等8个方面比较了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差异。深度学习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度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运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批判理解。深度学习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去学习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建构知识的过程不要一味地接受教师、同学等外界的知识传授,需要有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要思考为何它是对的?如果不对,该如何去辩驳?批判性的学习也会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为提高高阶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3)强调信息整合。深度学习的信息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多渠道信息的整合;二是新旧知识的整合。

4)迁移应用。深度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其他领域,能举一反三,而不是仅仅对知识单调记忆使用。

5)面向问题解决。深度学习是面向问题解决的,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面对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Deeper Learning Cycle,简称DELC,是由Eric Jensen

和LeAnn Nickelsen提出来的深度学习路线,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模块内容:1)设计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2)预评估;3)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4)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5)获取新知识;6)深度加工知识;7)评价学生的学习。具体会在下节内容详细述说。

4 促进深度学习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框架

在信息化学习时代,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进行深度学习。笔者结合深度学习理论、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n提出的深度学习路线,设计出适合于深度学习的微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希望能给予广大教师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习目标设计 在学习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具体学习目标,不管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都要直观易被理解,应是具体可操作、可量化结果的任务,不可泛泛而谈。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应该定位于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机械记忆,应懂得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问题的解决。

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在学习之前,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开发好相对应的学习资源。在AECT’94定义中,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学习环境,甚至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因素。

1)学习材料。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知识传授的主要载体,除了微视频外,还应有相关配套的学习资源。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进行批判性、理解性的学习,因此,制作微视频资源时,不能是陈述性知识的讲授,要通过问题式、启发式以及辩论式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这是学习材料方面的学习资源。

2)支持系统和学习环境。交互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交互是一种促进知识理解、技能掌握的基本教学事件。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需要互动,因此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支持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环境。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内容、活动应该围绕学习者的学,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在DELC中,预评估包括对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等的分析。预评估能让教师明确教学起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期中有激发旧知识的教学环节,是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深度学习在建构知识过程中需要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学习者的分析是必不可少且是极其重要的。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包括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和激活先期知识两部分内容。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是属于情感方面的设计。营造归属的、安全的与支持的学习文化,推动学习者处于积极的、激发的情绪状态,使他们更在乎学习,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深度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在先期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新意义。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采取相关的教学策略来激活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观看视频资源、讨论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学习目标、内容、互动环境、课前导入)的设计,到了获取新知识的阶段,微课程中微视频为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观看视频资源,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进行联结,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初步建构新知识。

在观看微视频之后,应该设计有互动讨论的环节,互动是促进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当于将大家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中观点的形成是要经过多人的批判和多方面的严格审查的,相当于一场思想风暴,大家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吸收彼此值得借鉴的观点方法,否定原本错误的思想。学习者经过这一思想风暴过程后,会大大提高对新建构知识的接受度、巩固对知识多方位的理解,而学习者的目标就是通过对某些观点的协作性和批判性的对话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迁移任务的设计 迁移任务设计包括真实问题的设计,用于深度加工学习者新建构的知识,让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在一定的教育背景下,学习者通过巩固、转换和内化等过程加工信息。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能解释知识,将知识阐述出来,最终的目的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能举一反三,迁移所学的知识于其他的知识领域中,达到真正掌握的水平,这也是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要从学习目标出发,结合实际可行的学习环境来设计任务和问题。

评价、反思 在教学中,评价是必不可缺的环节,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微课程资源的评价以及实施过程的评价等。通过评价,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反馈,加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找到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整个教学更加完善。

反思是促进深度学习有效的方法,是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别。深度学习强调运用学习者的自我分析和元认知等工具来构建知识,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发展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深度学习中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元认知能力。

5 结语

笔者基于DECL学习路线,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课前导入、观看视频资源、迁移应用和评价等7个模块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促进深度学习的微课程设计过程模式。深度学习是现代重要的一种学习理念,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习方式。它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强调的是问题解决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微课程的出现也迎来了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新局面,现如今大量的微视频资源被开发,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研究怎样的微课才能带来好的学习效果,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和学习理论去指导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依据成熟的教学模式或者学习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发微课程。因此本文用深度学习理念去指导微课程的开发实施是目前值得更多学者去研究的。

本文仅仅是在理论上探讨促进深度学习的微课程设计过程,没有将之实践于教学中。之后,笔者会继续深入研究,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中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微课程能成为我国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21.

[2]段金菊.e-Learning环境下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5):38-43.

深度学习论文篇11

二、主要学习内容和活动

全面系统学习,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组织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党的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深刻领会把握。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胡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十个结合”宝贵经验和“四个一定要”根本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我区“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区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过程,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按照中央、省、市区委部署,今年将在全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认真学习胡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定读物等内容。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营造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确保活动质量,确保取得实效的要求,突出实践特色、注重联系实际,努力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查找突出问题上有新进展,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也是战胜各种困难,3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迎接严峻挑战的有力思想保证。要着力在深化学习、深入研究、广泛普及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同落实中央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努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和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更好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通过开展主题实践、基层宣讲等系列活动,解读理论、讲解政策,促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开展读书竞赛、征文比赛、理论下基层”和集中宣讲等活动,采取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报告会、研讨交流会、青年读书组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学好以上重点内容的前提下。及时学习中央和省、市以及区委重要精神,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深度学习论文篇12

二、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学习辅导和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

3、认真学习掌握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各项政策规定。学好用好《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进程。

4、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及时、深入的学习教育部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积极承担各级课题。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岗位必备知识的业务学习,不断丰富知识积累,拓宽学习领域,强化业务素质,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领导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做科研型领导。

5、坚持学习、贯彻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实践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

6、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高尚师德风范,在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学习措施及要求

深度学习论文篇1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78-04

1 前言

学习方式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许多化学效应,碎片化、微型化地获知信息是最普遍的学习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下所呈现的浅层学习不仅制约思维发展,而且弱化思考能力。因此,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倡导整合信息以建构知识意义,灵活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度学习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热点。

2 深度学习含义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也称深层学习)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国外,1976年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联名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两个概念,之后Ramsden(1988)、Entwistle(1997)以及Biggs(1999)等人发展了相关理论。与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相比,深层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通过深度加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应用到要解决的当前问题上。对学习者来说,深度学习是一种促进思维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国内对深度学习研究相对属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理论认识、影响因素、教学方法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深度学习几个方面。其中理论认识方面,何玲、黎加厚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及特征做出具体阐释[1];张浩等深入剖析了深度学习的认知理论基础,并阐释了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以及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的引导与调节[2]。虽然研究方向近似,但国外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更注重调查、实验等实证探究,如Roziana Shaari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着重探讨了人口因素与学习者深度学习水平之间的关系[3];Alison Rushton通过具体实验探讨了形成性评估对深度学习的影响[4];GlenHomby等人通过行为研究验证了课程设计对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5]。此外,将信息技术如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导师以及互联网支持下的MOOCs、翻转课堂等模式融入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习体验,激发了探究新知的潜能,对深度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

国外对深度学习的研究缘来已久也较为深入,目前主要关注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深度学习的认知特点和条件得出深度学习认知过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动机阶段的激发策略、准备阶段的启动策略、领会阶段的控制加工策略和建构知觉策略、习得阶段的意象表征和命题表征策略、保持阶段的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策略、回忆阶段的问题表征策略、创造阶段的分析认知重组策略,进行深度学习的设计。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深度学习路线,为当下我国深化课堂学习改革提供范例[6]。

3 深度学习路线的教学理论框架

深度学习路线DELC(Deeper Learning Cycle)也称“深度学习环路”,出自美国学者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所著的《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一书。Eric Jensen认为深度学习是以必须不止一步的学习和多水平分析或加工的运用来获取新的内容或技能,从而学生可以以改变思维、影响感情或改变行为的方式来应用信息[7]。深度学习路线是一种包含脑研究、标准和个体学习差异在内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作为教学实施指导,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深度学习环路如图1所示。

“设计标准与目标”是指引深度学习的基本依据 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目标,布鲁姆将认知领域分为六种学习类型: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其中前两个层次主要是事实的描述、记忆和初步理解,属于浅层学习,而深度学习则主要对应后四个层次。学习者对学习目标不应仅停留在浅层的认知,而是对学习的内容加以运用,进行判断与发现,最终具有创造的能力,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从目标的设定上需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深挖教材,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预测评估”是诱发课堂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 为了创造一个有意义、合乎发展规律的教学单元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预测评估是必要的前提[7]。与通常意义上的教师课前学情调查不同的是,预测评估是基于科学、系统的预测平台和技术,或者说是结合一定经验并通过科学实证后提炼而成的一套系统策略,实施过程并不仅仅依赖教师工作经验和态度,而是围绕深度学习的后续环节,如图1中的营造环境、深度加工等进行科学设计。

“营造环境”是体验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 匈牙利数学家伯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要达到深度学习,必须使学习者置身于主动参与的“学境”之中,这里的“学境”指能够激发认知冲突的教材资源、学习组织中人际关系文化背景、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等。任何学习都是人和环境的互动,所以营造良好的学境,让学生个体的“人”与所处“学境”互动起来,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

“预备并激活先期知识与获取新知识”是建构深度学习的密切联系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同化新知识并在头脑中产生心理意义的过程。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当教师整节课精力花费在新知传授时,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是因为教师将知识划分为独立的片段,局限和狭隘了学生的思维。预备工作并激活先期知识的目的是要激活大脑中现有的神经网络结构以用于更强的联结。因此,获取新知之前帮助学生用10%的时间搜集背景知识,激活先期知识;用80%的时间教授新知;最后10%的r间则用于联系新旧知识点,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深度加工”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核心内容 建构新知识及其意义的过程不是仅仅记住一些概念、原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知识进行精细而有效的加工过程,如分析、综合、应用等,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及时而准确的学习反馈来修正和调整以提高元认知水平。深度学习中的“深度加工”是实现这一系列过程的核心环节。学生能否进行“深度加工”,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需在前续准备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并提取极具探究性的核心问题,使其具有灵活性和框架式特征;提供差异性学习方式;提供合适的深度加工步骤指导以服务于学习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及技术,能够及时评估学生的深度加工过程。

“学习评价”是完善深度学习的有效保证 深度学习评价是以设计的标准和目标为依据,运用调查、测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对深度学习过程及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并对深度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和修订的活动。除了从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这三方面评估学习目标、调控学习过程外,深度学习评价更强调评价的自主性、真实性、过程性和反馈性,让学习者通过对真实任务的主动探究、不断反思来提升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4 基于DELC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案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教育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思维。根据课程及授课对象特点,利用DELC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实施。

设定目标 课程目标是从使用计算机、理解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思维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立计算机系统思维,需要实现如下能力目标。

1)提升自我探究能力。专业概念性知识点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生僻晦涩,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以注重启发、诱导为主,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自我探寻知识。

2)提升自我理解能力。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对问题的阐述能够深入浅出,用直白易懂的形式代替复杂枯燥的原理灌输,并能给出多角度的思考导向,使学生逐渐形成用批判思维考虑和理解问题的习惯。

3)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课内实验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必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内容,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测评估 全面、完善的预测平台是必要的,在授新课前需要调查学情,便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使其得到相应帮助。

1)学生完成关于“学习风格”预测评估五个方面20个要素的学习偏好调查问卷,这些数据帮助教师区分和识别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是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还是动觉学习者。

2)参加课前摸底测试,使教师了解学生知识背景和先验知识。

这些全方位的预测评估信息成为教师诱发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相对于个人经验式预测消除了主观评估误差,具有较高信度。

课程教学设计 良好的沟通氛围,愉快和积极的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才智,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建立微信群、MOOC论坛等方式,增加师生间、生生间沟通互动,满足学生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课程内容以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线索,授课30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2学时,理论讲授18学时,主要内容及安排:介绍计算机系统与硬件结构(6学时)、操作系统(4学时);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偏重于应用,教师在介绍理论的基础上,布置课内小实验,以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另外,以MOOC、教材等辅助形式鼓励学生课下学习,弥补课内理论知识的不足。课程设计框架如图2所示。

1)以知识的连贯性纵向激发深度学习。如学生已经简要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知道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的,那么硬件起到什么作用?进一步探究计算机硬件系统。只有硬件还不能运行聊天软件,还不能看电影玩游戏,那么还需要什么?位于应用层和底层之间的软件――操作系统,它是怎么工作的呢?采用设问递阶式将问题串联。

2)驱动式教学引发深度学习。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引发深度学习的有力工具,因为实践的过程就是思考、完成深度学习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要差异化处理。如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完成高难度有加分,由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激发学习动力。

3)共同体的深度互动,横向促进深度加工。课时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深度展开,由教师建立的微信群极大地解决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问题,不受时空限制地营造出协作学习的共同体环境,对学生的自我认同和效能感提升起到重要影响,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深加工。

4)MOOC延展教学时空,辅助创设持续性学习环境。MOOC不仅可以作为另一种交流手段,也是教学时空的外延,深度学习必须是一种持续性的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而MOOC为达成学习的持续性创设了条件。

学习评价 学生通过由浅层到深度学习的过程,经历了逻辑的解释、慎重的讨论、批判的思考、体验式的实践,基本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简易的数据库,设计一个网页,利用多媒体软件完成名片或者演示文稿的设计。这些应用基础而实用,对学生后续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对深度学习的评价不应停留在获知的浅层,而应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我建构反思上,通过实验效果、自我评价体现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以上构成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理论知识考评占30%,MOOC学习测试情况占20%。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更好地体现了过程评价的思想,真实反映出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

5 实践分析与总结

利用DELC指导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通过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与之前理论性的知识讲授过多、概念不好理解等上届学生反映的情况相比,这届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更加实用有效,收获很大。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例如:课内知识点的扩展与学生自主探究时间的矛盾,学生人学习风格与教师差异性处理的协调性,等等。

可能有些人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又不是专业理论学习,没有深度可言,所以也无所谓深度学习,但事实上作为通识教育的重点,该课程应该引发的是计算思维的培养和探究精神的塑造。作为一门抛砖引玉的课程,激发兴趣是核心,树立计算机系统思维是关键,而实践应用是根本。DELC为促进有效深度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教学设计的基点、观察课堂行为的标准、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果的依据。具体实践中结合具体的学科课程设计深度学习活动及相应的评价标准,逐渐探索出深度学习评价理论的实践模式,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2]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

[3]Shaari R, Mahmud N, et al. Deep as a learning approach in

inspiring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minds among postgraduate stu-dents[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40):152-156.

[4]Rushton A. Formative assessment: a key to deep learning?

[J].Medical Teacher,2005(6):509-51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