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实用13篇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

选派优秀的带教教师

择优选拔: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在急诊科工作1年以上护生反映好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带教工作。

明确带教教师职责:带教教师必须参加医院和科内的各种培训或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对每一批轮转到急诊科的护生指定的带教教师轮流组织一次大讲课;对分派的护生要制订带教计划、带教措施、带教内容多给护生动手锻炼的机会。

对护生进行严格考核:实习结束护士长及带教教师要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并且客观、真实地填写护生实习手册对实习表现做出鉴定。

制定详细带教计划并逐步实施

我院急诊科实习时间一般为周具体安排如下:

入科第1周:重点为熟悉环境及急诊病人就诊流程。急诊科工作环境、性质较为独特疾病急而复杂。实施一对一带教模式带教老师要掌握护生心理使其克服紧张不安的心理在入科第1天护士长及带教教师热情耐心的接待她们并将科室其他成员介绍给她们详细介绍科室的环境、抢救设备的放置、急诊常见疾病的特点、工作性质及教学安排告之护生提出急诊科实习要求。逐步讲解急诊工作流程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及作用使用方法让其了解急诊科特性即:“急”、“危”、“重”要注重培养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适应工作环境。

第周:安排急诊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小讲课及急诊科常用操作培训;各带教教师先给学生示范心肺复苏、吸氧、吸痰的操作仔细讲解要领后让学生一一进行练习;指导护生认真学习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输液泵的使用说明最好能背诵下来具体讲解使用流程注意事项鼓励护生多观察多操作以加深印象护生将本周所学知识填写在实习鉴定上带教教师要检查学生对培训内容掌握的程度对薄弱处重点进行培训。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3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4

1、加深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意识,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

2、不断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

3、推进各项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重点抓好三基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1、熟练掌握常见病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实行定期考核。

2、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技能。

3、熟练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4、熟练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及体位一系列操作技术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技能,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三、严格抢救室、处置室的管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

1、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2、各类抢救药品、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维护药品基数与卡相符,严格急救药箱管理,保证院外急救的正常使用。

3、各类急救药品使用后及时清理、补充、记录,保持整齐清洁。

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以增进或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开展整体护理,从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推行人性化服务。

3、严格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

4、加强废旧一次性物品的妥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017急诊科护理下半年工作计划二】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医学,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并于周二基础护理日加上健康宣教日,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三、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季度进行心肺复苏演示,熟悉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

2.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2017急诊科护理下半年工作计划三】 20XX年医院提出优质服务,发展专科的工作思路,我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院领导、科主任指导下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努力之下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急诊人次。参加抢救人次。配合急诊手术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5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 、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 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 、 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xxxx年医院提出“优质服务,发展专科”的工作思路,我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院领导、科主任指导下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努力之下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急诊 人次。参加抢救 人次。配合急诊手术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 、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 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 、 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

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重病人护理,腰穿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等管道护理。

xxxx年护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未能顺利完成护理研究课题,个别人员在培训中存在消极、被动的态度。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个别人员语气较冷淡、生硬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等。

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流动人口减少等,我们将不断努力,进一步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培养专业护士,提高服务质量,完成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五、 护理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6

2、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以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契机,加快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联体牵头医院要建立远程医学中心,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颁布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广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服务,不断扩大对我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增进医患互动,改善签约服务群众感受。

3、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费用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相结合,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二、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

1、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将缓解群众看病难作为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统筹协调、合理计划诊疗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弹性安排门诊时间,鼓励开展延时门诊、夜诊等医疗服务形式。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要积极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减少患者挂号、排队、候诊次数和时间。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加强门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我院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与上级医院建立急诊急救转诊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3、改善入院、出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入、出院服务。要提前做好患者出院结算准备工作,做到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即时结算。急诊入院患者实行病人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做好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转科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4、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做好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急诊科室实施护理全面流程管理前后的相关患者、医师和护理人员,共有护理人员30名、医师18名、患者140例,所有人员均对本研究知晓,而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愿意进行本次研究。1.2方法(1)对急诊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首先确定急诊区域的各个功能区,并做好科学的划分和布置,以此来确保急诊科是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衔接,并做好急诊流程的连续性。将急诊部门划分为4个功能区,分别是以红色进行标记的第一功能区,将其设为急诊绿色通道,用其来对高危重症的患者进行抢救;以黄色作为标记的第二功能区,将其作为观察区域,主要对急重症患者进行救治;以蓝色为标记的第三功能区,适用于普通急诊患者;以灰色为标记的第四功能区,主要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收治[3]。对功能区进行详细的划分能够有效地缓解科室的拥堵混乱现象,可以更好地维持就诊的医疗秩序,保证医疗服务质量。(2)实施急诊分级制度:患者过多导致出现急诊不急的现象一直都是医院的一个常见问题,所以可以遵守“预检分诊、急重优先”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高危型患者、危重症患者、急症患者和普通患者。然后对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整体的培训,要求分管护理人员担任急诊的首要责任人,并且必须具备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患者急诊就医的时候,分诊护士需要对病情进行简单的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引导到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候诊[4],实行重症优先的原则,避免因为传统的先来后到原则导致患者重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如果患者非急性发病,而且不是主诉较少的非急症患者,那么需要尽量将其候诊时间维持在4h以内;如果患者的体温在39℃以上,属于急症患者,需要在30min内安排患者治疗。(3)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指导: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急诊信息管理流程,全面地对护理进行管理,有效推进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5]。为了更好地提高门诊急诊的效率,需要建立急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电子病历为主要核心,并具备对其进行查询和检索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自动录入和信息的汇总,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无纸化的治疗。出诊的医师需要打开电脑点击鼠标和键盘就能够输入患者的信息,独有的信息汇总功能还可根据输入的患者信息生成报表,并以快捷多样的检索方式,快速查询急诊预检登记处的信息。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做为给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操作和管理信息的主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疗人员规范其诊疗流程和医疗文书,提高其工作效率。1.3观察指标观察分析干预前后患者急诊所需时间、留观登记所需时间以及离观登记所需时间。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急诊科室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在就诊、留观、离观等登记所需要的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等方面和管理措施实施前比较大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科室的全面流程管理,其实质就是以流程为导向,使管理措施更加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在全面流程管理的影响之下,急诊科室的各个部门都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可以促使各个部门更好地进行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一体化的管理。流程管理具有逻辑性,且不可预估也不可分解,通过对急诊科室的各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管理,可以突出工作的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在实施全面流程管理的制度后,更好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进了更为先进的办公理念,促使医护人员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科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相关护理质量较实施前明显提升,证明了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其通过对急诊科室进行科学地布置和划分,并且改善了预检分诊制度的执行效果,使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诊疗质量明显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医院急诊科室进行全面流程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护理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世英,陈婧婧,应春晓.全面流程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4(4):54-55.

[2]汪学丽.急诊护理管理应用全面流程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3(5):534-535.

[3]刘丽昕.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7(5):1638-1639.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8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急诊科所收治的10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患者中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51.24±2.18)岁,其中急诊儿科27例,急诊妇科39例,急诊五官科10例,急诊外科24例,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心理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全程式护理,和患者讲解相关手术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等心理,同时充分了解患者的资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安排表,很多患者在术前会有所顾虑,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1.2.2.2健康教育 很对急诊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误区,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如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向其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或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以请相关专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使之更具有权威性,让专家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使患者能够积极性配合治疗。

1.2.2.3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患者在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具,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表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通过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1.2.2.4人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加强病房巡逻,检查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执行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护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对各类疾病及患者的相关知识与护理方法进行考核,以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2]。

1.3判断标准 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由患者就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并比较两组。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人数48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护理总满意人数39例,护理总满意率为78%,比较两组差异明显(P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数量较多,工作量较大,容易出现医患纠纷,因此,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能够有效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3]。优质护理在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比较两组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不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水平,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0

1研究数据及方法

1.1研究数据

本文采用的研究数据是笔者供职医院急诊科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162名病患。为对比分析医护效果,利用随机分组将研究样本平均地划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类别,每组有81名病人。分组完成后,两组的男女数量比例分别为38:43、41:40,病人年龄分布分别为36.24±6.28岁、37.53±5.46岁。两组病人资料与一般基线数据对比,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能够开展比较统计。

1.2研究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具体而言实施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进一步优化急诊制度流程:首先,医院依据急诊科具体的收诊情况设置了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利用充分的模拟演习保证了急诊科的全部员工在面临紧急医务时能够具备科学的风险意识以及全面的应急能力,系统提高部门的急救诊治,使急诊人员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冷静沉着地执行预案程序,做出有效应对。其次,急诊科建立了弹性排班机制,藉此实现了对科室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积极优化。(2)加强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并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对于急诊科而言,科室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医护人员必须拥有较为全面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这在客观上对人员素质设定了较高的标准。为减少由于专业水平不足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急诊科一方面加强了对科室员工的技能考核,另一方面根据发现的问题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医护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为强化培训成效,急诊科还将培训相关内容与绩效奖惩相挂钩,督促科室人员正视培训、全力参与。(3)健全专业技能“传帮带”机制:急诊科通常要面对十分复杂的病种,而且收治的病人也主要是重症患者,要做好急诊护理工作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兼具娴熟的实操技能以及丰富的医护经验。许多年轻的科室员工虽不缺知识,但是在实操和应用层面多有不足。基于此,急诊科进一步健全了专业技能“传帮带”机制,安排工作出色、资历充足的员工通过经验介绍以及实操帮带等方式帮助年轻员工更快成长,进而提升科室整体的医护质量。(4)建立专人专管的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现代急诊护理中需要用到种类繁多的医疗器械及药品,如果急诊急救中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诊治所需的设备物品,将会极大地影响医疗效果。为杜绝上述现象,急诊科建立了专人专管的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并完善了设备使用以及药品提取的流程,同时规范了应急准备环节的各项工作,以确保急救阶段医护人员能够获得快速准确的医疗用品保障。(5)打造全面细致的风险防范措施:为提升护患关系,急诊科围绕患者需求打造了全面细致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际。首先是对科室各类岗位所肩负的职责尤其是护理重点环节的权责体系进行了更为清晰地规定,丰富了护士长等科室领导层需要承担的监督指导工作内涵,此外,急诊科还加强了基层护士内部的业务交流活动,促其更加广泛地分享经验、增进技能,实现彼此间的监督互助。

1.3研究指标

为直观地显示风险管理效果,本文共选取了三个与护理质量直接相关的分析参量:一是护理合格率,二是整体护理得分,三是不良事件出现率。护理合格率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护理人员护理操作的专业度、医护记录和置管的规范性以及杀菌消毒等环节的合规状况。而整体护理得分的评价依据主要是护理人员的实操技能水准、科室专业知识考试成绩以及文书报告等日常流程的规范程度。

1.4分析手段

本文采取的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22.0,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以(_x±s)的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同时都以P0.05表征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统计结果

2.1护理合格率

两组在护理主要环节合格率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不难发现同对照组相较而言,观察组的合格率显著更优(P0.05)。

2.2整体护理得分

该参量以100作为满分标准,得分越多对应更优的护理质量,两组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同对照组相较来说,观察组的护理得分明显更高(P0.05)。

2.3不良事件出现率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1

急诊科是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在于抢救急病、危重病患者[1]。在此科室内,实习生所遇到的患者大部分病情较严重,且涉及多种疾病类型[2]。护理带教是实习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实践能力、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3]。然而,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医学理念的革新,传统带教模式已无法满足护理带教需求,促使新的带教模式得以产生。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是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达到提升实习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效果[4]。为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所在医院以60名急诊科护理实习生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60名急诊科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与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中男5名,女25名,年龄19~24岁,平均(22.1±1.47)岁。学历:13名大专,17名本科及以上。试验组中男7名,女23名,年龄20~24岁,平均(22.8±0.93)岁。学历:10名大专,20名本科及以上。两组实习生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基于一对一模式下,指导实习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带教老师为主体,开展相关的示范教育活动,使实习生基本符合实纲规定要求。

1.2.2 试验组 试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计划阶段。针对带教老师,需满足以下要求:急诊科工作时间长于3年,并有护师职称,至少具备1年的带教经验。在选择好带教老师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大纲和实习计划,培育和提高实习生对急诊患者预检分诊能力是带教的关键所在,促使实习生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提升急诊动手与抢救能力。同时,在相互渗透带教任务与带教计划的同时,需考虑实习生实际水平,保证其能够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2)实施阶段。第一,详细介绍急诊科具体环境和相关制度,带领实习生参观急诊科,使实习生初步了解急诊科常见疾病、相关表现和处理措施。将事先制定的带教计划发放至实习生手中,指导实习生正确理解带教基本内容。第二,带教老师以学生实习计划为指导,采用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带教方式,例如目标教学法、PDCA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等,在提升实习生预检分诊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实习生应急配合和急诊动手能力。第三,采用分阶段方式,实施带教计划。初期以熟悉急诊室环境为重点,中期重点在于有步骤地实施带教计划,后期则以老师和学生间的反馈为关键内容,通过总结归纳,提升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第四,定期补充理论知识,指导实习生学习职业道德内容,完善考核制度,达到全面掌握实习生学习进度的目的,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3)检查阶段。采用提问的形式,指导实习生对急诊科临床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在带教过程中,增加与实习生间的交流、沟通,帮助带教老师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核查时,重视其他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采用书面考试形式,联合临床实践操作,对实习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实习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1.3 观察指标

对实习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分值越高,说明实习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越强。同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其中满意度越高,表示对带教老师满意的学生越多,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试验组实习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带教是实习生必经的过程,是实习生交流学习的机会[5]。在护理带教过程中,实习生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达到实践与理论的有效融合,促使实习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6]。针对实习生而言,急诊科对操作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加之手术治疗患者较多,且以危重症患者为主,病情具有复杂性,进而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护理水平要求较高[7]。因此,急诊科护理带教过程中,需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以提升综合素质为宗旨,高效开展带教工作[8]。

试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评分分别为(94.2±3.15)、(95.4±2.15)、(92.7±5.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5±2.71)、(82.3±2.24)、(81.5±2.17)分。同时,试验组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可见,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模式。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带教过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带教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婉芬,叶志芳,李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9):129-131.

[2]王灵.持续质量改进在优化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5,13(7):656-657.

[3]郑春芳.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5):123-124.

[4]胡珠,谢艳梅,赖青青.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5):704-706.

[5]邵晶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3):2230-2231.

[6]陶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抢救护理记录书写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4):922-923.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2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3

1品管圈活动概况

1.1品管圈成立的意义 我们愿做每1例患者的守护天使,关心患者,对患者负责,让患者感受到爱与和平。让每1例患者感到舒心。

1.2人员组成 由1名圈长、1名辅导员和5名圈员组成,圈长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分析工作,圈员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

1.3活动程序 根据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掌握科室内的关键问题、确定主题、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掌握改善主题的重点、制定目标、提出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效果维持、活动总结。

2方法

2.1确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圈员根据本科情况以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提出5个待选主题,包括提高急诊患者康复指导、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提高急诊实习生带教满意度、提高急诊医生满意度、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选题四要素原则,选定"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选择该主题的理由是: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品质的重要指标[3],是公认的护理质量的金标准。

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2.1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急诊患者满意度情况制定调查表,内容包括硬环境(医院就诊环境、流程、布局)和软环境(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等)。2014年10月~12月,从中抽取200例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中不满意的患者是37例,满意的是163例,则患者的满意度是82.5%,将此满意度结果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2.2.2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组织讨论,从"人"、"事"、"物"三方面用鱼骨图说明患者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2.3制定目标 根据现状调查所发现实务问题进行分类统计,用柏拉图列出主次项目,选定改善重点,设定品管圈活动预期达到的目标值。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目标值=37-(37×83.78%×0.7)=15.29

2.4对策拟定 根据5W1H原则(5W:What什么;Where在哪里;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o谁。1H:How怎么做)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患者满意度不高,护理层面上可以整改的内容,再设定PDCA计划(Plan计划,即确定方针、目标及计划;Do执行,即实地操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heck检查,即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ction行动,即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之处加以肯定,并推广、标准化之,失败总结教训,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进行对策实施。

2.4.1针对鱼骨图,活动小组应用头脑风暴法,针对环境、服务、仪表行为、护理(操作、健康宣教)等方面存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2.4.2急诊中心采用通用的"三区四级"急诊患者就诊规范,"三区"即"红黄绿"区,四级即"1级:濒危患者、2级:危重患者、3级:急症患者4级:非急症患者",明确规定,1级濒危患者送入急诊抢救室,立即抢救;2级危重患者送入急诊抢救室,安排患者优先就诊(

2.4.3参照急诊室护士准入制度、急诊分诊护士准入制度,科室层面上加强培训考核,定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培训,提高分诊护士分诊正确率,科室成员了解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意义。

2.4.4明确规范急诊巡回班以及预检分诊班的工作职责,增加导医的数量,对于大厅及诊室候诊患者,做好巡回以及宣教工作,做到一医一患一诊室,合理分诊分流患者。

2.4.5实行弹性排班,在夏季或者高风险时间段增加护士、医生,既保证急诊患者的有效救治,又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达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目的。

2.4.6改善了便民举措,包括手机充电站、自助售卖机、失物招领箱、便民服务箱,在抢救室提供凉水壶,方便患者服药。

2.4.7完善急诊中心的标识,方便患者就诊、检查。

3结果

有形结果:总目标改善成果通过4个月的实践活动,抽取200例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中不满意的患者有11例,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2.5%提高到94.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目标达成率=[(11-37)÷(15-37)]×100%=118.18

4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院竞争力一直是医院工作重心[4,5]。目前品管圈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的管理[5]。此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医院及患者双赢的结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贤黎,王萍,徐建鸣,等.品管圈活动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J].护理学杂志,2013,28(13):1-4.

[2]王世英,李敏,陈春花,等.出院患者延续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J].护理杂志,2010,27(9B):1422-142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