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演讲提纲实用13篇

演讲提纲
演讲提纲篇1

大家好!我叫××,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大家把我推选为第八届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这是对我的信任。假如我能再次当选为村委会成员,我决心做到:?

一、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村干部。一是认真履行村干部的职责、义务,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工作,干好自己分管的工作;二是努力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做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群众有困难随叫随到;三是做到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拿的钱不拿,不该做的事不做。?

二、搞好班子自身建设。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搞好班子内部团结协作,做到既各负其责,分工明确,又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力争使我们村的村委班子更加坚强,更加优秀,加入全镇强村、好村的行列。?

三、圆满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分配的各项任务。?

四、在任期内团结班子其他成员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实事:?

⒈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立足村情,千方百计寻找致富路子,最大限度地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

⒉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村干部主要负责解决水源,找好销路,为群众排忧解难。?

⒊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尽快规划一处养殖项目区,以解决养殖户无处设场的难题,并搞好项目区的水电路配套服务,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使我村的养殖业走上规模化、规范化的路子。⒋加强村风民风建设,保证村安民稳。?

演讲提纲篇2

一是专业优势。在大学我学的就是教育管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教研管理工作都有着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方面,主编和参编的两本书、在部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曾四次获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主编的论著《××××》得到教育部原总督学×××先生肯定,并亲自题写书名,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现正独立承担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核心成员;教学方面,曾获得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培训工作方面,直接参与和筹划了我市今年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主持了师院心理咨询室的筹建、工作的开展和已被批准明年招生的舞蹈大专的申报工作。教育、教学、教研及其培训的理论素质与实践经验,为我全方位把握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经验优势。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干过多年的班主任、部主任,担任过政教科、教务科副科长,在政策把握、信息引导、经验推广、协调服务和决策咨询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工作以来由于成绩突出,多次获得校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模范班主任、部主任、师德标兵、骨干教师等称号,曾获得市教委直属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级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三是基层锻炼的优势

去年带着践行三个代表的任务到××××驻村,为县里村里引进了一百四十多万资金,建立了伊川县“校园网”工程,配套了村内的饮用水井,建成了两层教学楼。所在的驻村工作队被洛阳市政府命名为优秀驻村工作队,自己也获得市级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通过基层艰苦的锻炼,加深了对农民困苦生活和农村孩子学习艰辛的了解,使我进一步认识了“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基本上具备了新时期党用干部的一个标准。

四是个性优势。我是一个工作有热情、有活力,干事很执著、很认真,有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和亲和力,能吃苦,有韧性,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心态又平和的一个女人。正是基于这些,使从没在农村呆过一天的我,在农村整整生活一年,并被纯朴的乡亲当成贴心人;使我们把120万的“校园网”工程从众多实力强县中拉到伊川县;使我能够承受因为跑项目晚上十点四十回家,女儿又饿又冷又怕,睡等在家门口的内疚和压力。所以,我认为我的个性特点也是我的一大优势。

二、工作思路

我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一个战略,三个方面,六个要点。

一个战略是:“教研带动”战略。以教学为依托,引导教师围绕教学、围绕专业、围绕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搞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促工作、促发展,带动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工作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是抓好教师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最佳支持;

第二是抓好学校的教研工作,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最优平台;

第三是抓好学校承担的师资培训和干训工作,为我市基础教育师资整体水平和小学校长队伍整体实力的提高提供最大保障。

主要措施有以下六个要点:

一是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在此,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与学生“知学、好学、乐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建设是关键,以教师良好的教风导出学生良好的学风。

二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抓好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中年教师教学与教研的齐头并进、老年教师的传帮带等工作,使学院整体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树立典型,带动全面。结合师院提出的“名师”工程,培养名师,树立名师,以“名师”效应,带来全员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

四是办出特色,促进发展。结合师院提出的文理并重、以文为本、“集文学、演讲、三笔字”为一体的办院特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是深入改革,激发活力。结合当今中小学的新课改,立足师院晋升大专和我校升本的现状,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带动师院教学的整体改革。

六是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师生在竞争中完善自己,形成教师人人争当“名师”,学生人人争当优生的蓬勃向上的局面。

三、履行岗位职责方面

我总的态度是:树立全局观念、领导意识和民主原则。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各种关系,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

具体地讲,按照行政管理的分层原则,实行不同的工作方法 。

第一个层次,对主管院长,当好助手。要勤于参谋,慎于决断;在院长的领导下完成分管工作;主动而不越位,贡献但不表现。

第二个层次,对其他副科长,当好“领头羊”的角色。勇于承担责任,好事要让,累活要抢,分工不分家,遇事多协商。

演讲提纲篇3

几年来,一直在企业工作。先后做过办公室秘书、副主任、综合业务部部长、物业经理、销售经理和总经理助理等工作。现在,正筹建“齐齐哈尔龙化企业服务工作室”。总结我的工作经历,概括起来说是:学中文,做管理,长处在企业管理咨询和策划。正是在多家企业多岗位的工作经历,我得到了这些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认可。

业余时间,我爱好读书和写作。

回想参加工作的这11个年头,我为没有成就一翻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惭愧。展望未来,我期待着自己能够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成一件事。时逢这个“能干事”的时代,让我引用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与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分享:

“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事业推动你1

请领导和评委相信我,我就是,那位你们要选择的“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干事还干净”的人眩

十年来的经历

自1999年以来,我还与黑龙江玉兴集团、河北蓝宝集团、黑龙江中亿集团、齐齐哈尔华丰集团、齐齐哈尔华宝集团等企业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业务合作,为这些企业提供了项目论证和运营方案。

人生真的是短暂,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进入了中年。参加工作也11年了。回顾这些年来的路,我并不是在“这山望着那山高”,我始终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所学、所能,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作为梦想。今天有幸参加和平公司的人才招聘,这将成为我人生旅程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我第一次与制造业为主体的企业接触,我将竭尽权利争取去竞争这个职位。

优势

1、具备专业知识

———中文系日校毕业;

———热爱文学;

———坚持写作;

2、具备从业背景

———3年秘书工作;

———2年办公室副主任工作;

———长期负责所在企业大型文字材料的撰写;

3、具备企业管理实践

———11年企业工作实践;

———8年企业管理工作积累;

———多家企业服务经历;

4、具备现代企业人员所需要的情感素质(eq)

———为人单纯,不复杂,远离“贪、嗔、痴”,人际关系融洽;

———处事利落,不拖泥带水,了解如何将企业领导和企业意图最快的速度落实到位;

———思想本分,能够在岗位上塌实工作,绝不好高婺远,作为企业员工就是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工作时间没有自我可言;

演讲提纲篇4

几年来,一直在企业工作。先后做过办公室秘书、副主任、综合业务部部长、物业经理、销售经理和总经理助理等工作。现在,正筹建“齐齐哈尔龙化企业服务工作室”。总结我的工作经历,概括起来说是:学中文,做管理,长处在企业管理咨询和策划。正是在多家企业多岗位的工作经历,我得到了这些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认可。

业余时间,我爱好读书和写作。

回想参加工作的这11个年头,我为没有成就一翻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惭愧。展望未来,我期待着自己能够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成一件事。时逢这个“能干事”的时代,让我引用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与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分享:

“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事业推动你1

请领导和评委相信我,我就是,那位你们要选择的“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干事还干净”的人眩

十年来的经历

自1999年以来,我还与黑龙江玉兴集团、河北蓝宝集团、黑龙江中亿集团、齐齐哈尔华丰集团、齐齐哈尔华宝集团等企业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业务合作,为这些企业提供了项目论证和运营方案。

人生真的是短暂,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进入了中年。参加工作也11年了。回顾这些年来的路,我并不是在“这山望着那山高”,我始终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所学、所能,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作为梦想。今天有幸参加和平公司的人才招聘,这将成为我人生旅程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我第一次与制造业为主体的企业接触,我将竭尽权利争取去竞争这个职位。

优势

1、具备专业知识

———中文系日校毕业;

———热爱文学;

———坚持写作;

2、具备从业背景

———3年秘书工作;

———2年办公室副主任工作;

———长期负责所在企业大型文字材料的撰写;

3、具备企业管理实践

———11年企业工作实践;

———8年企业管理工作积累;

———多家企业服务经历;

4、具备现代企业人员所需要的情感素质(eq)

———为人单纯,不复杂,远离“贪、嗔、痴”,人际关系融洽;

———处事利落,不拖泥带水,了解如何将企业领导和企业意图最快的速度落实到位;

———思想本分,能够在岗位上塌实工作,绝不好高婺远,作为企业员工就是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工作时间没有自我可言;

演讲提纲篇5

我们从2011级开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行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演讲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在每节课前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增长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年青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利用了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例如,在初级操作阶段,我提前为学生确定了以《我想对父母说》为主题的演讲任务,先让学生准备了一周时间,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讲台演讲,每个人都中规中矩地写了一大堆关于感恩父母的话,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很枯燥。通过“学生演讲―学生点评―老师再评―方法提炼与总结”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的操作,慢慢的,大家发现了演讲的乐趣!为了有效地培养他们主动性,我们由最初的按学号或座位轮流演讲方式转换成竞争式的主动性演讲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起了学生演讲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记得在一次演讲中,某同学在以“盲从的害处”为主题的演讲中,他是这样开头的:“上课前,大家陆续来到教室,发现最早来的一个人在仰望天花板,大家也都仰起头来。好久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还是引首仰颈。最初仰头的人反而发生了疑问:‘你们都在看什么?’‘我们都看你在看……’那人哑然失笑:‘我刚才点了滴鼻药。’”听众轰然大笑,演讲由此转入正文。这种滑稽幽默的开头方式,实属学生创造性的一种体现,与最初的中规中矩的演讲相比,实在有了很大的进步。

演讲要想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化下去,这时就需要了解一些演讲的理论性东西,对学生进行演讲理论的教育。演讲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五个类型,即读稿式、脱稿式、提纲式、即兴式、辩论式演讲。具体来讲:

(一)读稿式演讲,就是平时所说的备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准备好稿子,然后在大会上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念一遍。其优点是演讲者对所讲的内容能事先加以慎重考虑,反复推敲,这样写成的演讲稿结构严谨,措词得当,这种演讲方式适合在比较重大比较正式的场面中运用。

(二)脱稿式演讲,要求演讲者事先写好稿子,并且反复练习,背熟后脱稿向听众演讲。它是演讲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好处是,演讲者事先能够在演讲稿上精雕细琢,然后认真练讲,反复背诵,默记于心,有了一定的把握才上台演讲。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三)提纲式演讲,它不要求演讲者一字一句写成完整的演讲稿,只要把演讲的层次结构按提纲形式写下来,然后就借助提纲进行演讲。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当即发挥,阐述论题。此外,提纲式演讲也保持了读稿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优点――对所演讲的内容可以事先有所准备。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收集材料,考虑演讲要点和论证方法,采取提纲挈领的方法,把整个演讲的结构层次,主要例证用简练的句子排列出来,以便演讲时靠它来开启

思路。

(四)即兴式演讲,这是演讲的高级阶段,这种方式演讲者在演讲前没有任何准备而临时组织语言演讲,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主动是指没有外力的推动和督促而发表的,演讲者一般是会议的主持人。所谓被动是指演讲者本未打算演讲,但在外力推动下,不得已临时发表演讲。

(五)辩论式演讲是指就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进行论辩、比较,以断定其是非曲直的演讲。常用于政治界、学术界、外交界和一些演讲比赛。

高中语文课前小演讲常用的方式是前三种。通过前三种方式的训练,我们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相信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演讲这种方式,一定能在语文课改的道路上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演讲提纲篇6

2 背诵式演讲,亦称脱稿演讲。

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赛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培养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一次因背不出讲稿而栽倒在讲台上。所以,运用这种演讲方式,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语言尽量口语化,表达自然,切忌表演的痕迹。

3 提纲式演讲,亦称提示式演讲。

演讲提纲篇7

演讲的目的可以分为:

A、传道:传授知识,需要丰富的内容做支撑;

B、激励:需要激情与煽动的语言;

C、销售:需要一些对听众有帮助的内容与能产生共鸣的故事;

D、说明:说明一个事情,需要有条理的把事情说清楚。E、宣传:需要听众感兴趣的话题。

听众的组成可以分为:A、收入;B、地位;C、年龄;D、文化程度;E、职业。提前了解这个对你演讲很重要。

2、确定演讲的主题

主题尽可能让听众一看就知道对他有什么好处。

3、写演讲提纲

演讲大提纲:A、开场白;B、内容;C、结尾。

演讲大提纲写好后,重点就是内容的小提纲,一般一次演讲如果90分钟,则内容可以讲3-6个重点,最好不要超过六个。3-6个重点就是3-6个小主题。把需要讲的重点(即小主题)列出来。

4、收集演讲素材

根据内容提纲,收集演讲素材。演讲素材分为两部分:

A、核心素材;必须要的故事或者内容。

B、辅助素材;为了更详细说明一个重点,可能用到的素材。

二、演讲稿主要结构

1、开场白5-10 分钟

2、内容

每个小关键点10-20 分钟,如果是90 分钟演讲稿,则讲3-6 个关键点即可。

3、结尾 5-10 分钟

时间比一:如果演讲时间大于60 分钟,则可按开场5-10 分钟,结尾5-10 分钟,剩余为内容。具体根据演讲性质而定。但是无论如何,最好保证开场结尾的时间有10-20 分钟。

时间比二:如果演讲时间小于60 分钟,则可按开场、内容、结尾时间比1:8:1。如10 分钟演讲,开场1 分钟,内容8 分钟,结尾1 分钟。

三、演讲稿内容写作技巧

(一)一定要讲故事,每个小点讲1-3 个故事

演讲就是讲故事,故事一定要震撼,让听众发出WO 的感觉。一般故事可以分为五个大类:

A、讲名人的故事

B、讲自己的故事

C、寓言故事

D、身边 (朋友或者社会热点)的故事

E、知名企业的故事

(二)利用一二三理论

在设计演讲稿的时候,尽可能多利用一二三理论,即一个要点,如果要进行总结,尽可能总结成三点。

举例一: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如何做一个卓越的企业领袖,其中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点,要有高瞻远瞩的思维;第二点,要有明确有效的系统;第三点,要有积极不断的沟通。举例二: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成为精英演说家,我认为成为精英演说家有三点非常重要: 第一,需要大量的阅读书籍,获得丰富的知识,只要有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就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习; 第二,需要不断地练习,只要有练习的机会,就要用心练习; 第三,要坚持,任何的人在任何的领域坚持5年就会成为专家,坚持10年就会成为权威,所以我们如果能在一个领域坚持演讲10年,我们一定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

演讲提纲篇8

所谓提纲法,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列出教学提纲以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运用提纲法的主要步骤:第一,让学生阅读本堂课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并列出书面教学提纲;第二,要求一位学生把自己所列出的教学提纲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进行评议、补充;第三,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完整、准确的教学提纲;第四,班主任针对学生在列出提纲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所侧重地指点、分析,启发学生去掌握。

提纲法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新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来源于班主任的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记”的状况,体现“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纲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主张让学生多动脑筋,反对死记硬背,强调灵活运用等,这些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如何进行课堂演讲

现在有不少学生,由于缺乏锻炼,不敢在大庭广众的场合讲话。即便走上讲台,也由于心理胆怯,使原先准备好的东西,一上场便忘得一干二净。这种状况表明,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若不采取措施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的方式。其主要做法是:每堂课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现象;轮到演讲的学生事先两天通知,让他们做好准备;对学生的演讲,视不同的质量给予不同评价。

起初,开展这项活动,有的学生一上台就紧张,什么也讲不出来。于是,教师就进行鼓励引导。如果还不行,就允许看一下演讲稿,但不能读稿子,讲的时候必须脱稿面对大家,以锻炼其心理素质。学生有好胜心强的特点,他们不甘落后于人,尤其在全班同学面前更想显示自己的才能。因此,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一方面学生会积极地开动脑筋,想办法把演讲稿写好;另一方面,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演讲从容自如,力争给全班同学一个好印象,事先会反复进行演练,克服怯场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再也没有一个学生怯场,而且演讲时基本上能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同时,演讲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认识到只要去努力,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 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疑点、热点

所谓的社会调查法,就是针对德育课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当遇到理论难点时,在讲清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运用调查法,通过搞调查,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丰富的具体的事例来正确理解消化理论难点,从而变为自己的知识,并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演讲提纲篇9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下称《演义》)主要是依据民间讲史,还是依据史传来建构故事,展开叙事的?对此,研究者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罗贯中主要是“依史以演义”[1]的。明人高儒《百川书志》即称《演义》的最大特点是“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2](P227)其所谓“据正史”,意即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采小说”,盖指宋元以来的“说三分”及三国戏等;概言之,《演义》乃是作者依据正史,间采小说编演而成的。鲁迅先生也指出《演义》是罗氏“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3](P129)。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4](P18);尤其是《三国志平话》,乃是《演义》创作的蓝本,是《演义》“建构情节的主要依据”[5](P741),它“无论在情节上,或对人物的评价上,都已为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画出了基本轮廓”[6](P300)。新近出版的《明代小说史》也称《演义》“在艺术结构上,以《三国志平话》为框架,充分利用史料和民间传说,以蜀汉为中心,并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7](P49)这两种意见,究竟哪一种更接近于《演义》创作的实际情形呢?笔者倾向于认同第一种,即《演义》是“据正史,采小说”写成的。不过,它依据的不仅是《三国志》等纪传体正史,同时还有两部连续记述三国史事的编年体史著——《资治通鉴》(下称《通鉴》)和《资治通鉴纲目》(下称《通鉴纲目》)。何以见得呢?且让我们结合《演义》和有关的文献材料来尝试证之。

无可否认,罗贯中创作《演义》,确曾从《三国志平话》(下称《平话》)之类的民间讲史以及三国戏中采撷过一些素材。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第十七章就曾将《平话》与《演义》中相关的十九个故事作过简略对照,认为“《三国志平话》中的重要情节,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都已包括进去”。许多学者也持类似的看法。不过,笔者认为,对此似乎还需要作一点细致的分析,因为当我们仔细地将《平话》、《演义》与《资治通鉴》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时,结果却发现《平话》中的“关公刺颜良”、“先主跳檀溪”、“赵云抱太子”、“张飞据桥退卒”、“赤壁鏖兵”、“孔明七擒七纵”、“孔明斩马谡”、“秋风五丈原”等故事,《演义》虽也写到了,可却与《平话》差异很大,而与《通鉴》、《三国志》及裴注所记倒相当接近,甚至就连不少话语也直接撷自《通鉴》等史书,也就是说《演义》中所写的这些故事,恐怕主要不是因袭于《平话》,而是《通鉴》等史书。而即使是两者确实相关的内容,例如“桃园结义”、“张飞鞭督邮”、“三战吕布”、“王允献董卓貂蝉”、“曹操勘吉平”、“云长千里独行”、“古城聚义”、“三顾孔明”等,《演义》也不是简单地从《平话》中移植过来,而是根据其叙事意图,对原有的故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动和补充,以使其更谐合于《演义》整体的叙事风格,两者的文字出入是颇为明显的。周兆新的《从“说三分”到〈三国演义〉》一文,即通过两者的比较,指出:“《平话》只记录了‘说三分’的故事梗概,文笔很粗糙,往往辞不达意,全书共八万余字,其中将近一半情节与《演义》并不一致。像这样一本简陋的小册子,不可能对罗贯中发挥如此巨大的影响。”[8]在《元明时代三国故事的多种形态》一文中,他甚至还说:“《演义》也不一定是直接依据《平话》这部书改编而成。……《平话》共包含六十多个三国故事,其中将近一半以上并不见于《演义》。另一些故事虽然与《演义》重复,但基本情节常有较大出入”,因此“《演义》对于《平话》这部书而言,似乎没有一脉相承的关系。”[9]退一步说,即便两者确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如上述所举的“桃园结义”、“张飞鞭督邮”、“三战吕布”等,也并非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们充其量不过是三国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有些还是虚构的),远不足以全面地反映三国兴废成败的整个历史过程,所以正史尽可将它们略而不载或一笔带过。而《演义》中许多能够反映朝代兴废的大事,如孙策略定江东,曹操灭袁绍、定辽东,及姜维用兵,司马氏父子擅权等等,《平话》中反倒不曾叙述。因此,《平话》不大可能成为洋洋七十余万字的《演义》建构情节、叙述故事的主要依据,当然更不能说它是《演义》的雏形了,而顶多只能说它是《演义》的取材对象之一。

“三国戏”更是如此。陆树仑等人的《三国故事在元代》一文在论述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时,即指出它们与《演义》“差异很大,很难看出其间是一种演变关系”[10]。

至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等(主要指那些为《通鉴》所不取的内容),虽然能够为《演义》提供比较丰富的历史材料,但也同样无助于《演义》整体叙事框架的形成。因为它们是以人为纲,以事系人,故而将事件、史实分散于若干人物的传记之中,这样,本来完整的历史事件和史实,一下子便被肢解、切割为若干个“碎片”,观者置于这些“碎片”之中,不仅很难把握一个事件的概貌,而且也不易了解各个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又因为历史上年不一事,事不一人,而纪传体中凡与某事有牵涉者,必然都要书上一笔,这样,就不仅重复,还容易导致中心不明,主次混杂的弊病,如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就曾指出:“一朝大事,不过数端;纪传名篇,动逾百十,不特传文互涉,抑且表志载记无不牵连;逐篇散注,不过便人随事依检,至于大纲要领,观者茫然。盖至纪传而义例愈精,文章愈富,而于事之宗要愈难追求,观者文已患之。”[11](P215)因此之故,罗贯中也就不大可能借助于《三国志》等纪传体正史来获得长篇演义的结构意识。

相形之下,只有司马光的《通鉴》和朱熹的《通鉴纲目》才能为罗贯中组织错综繁杂的历史材料,构筑长篇演义的叙事框架等提供极为有益的借鉴,因为它们打破了《三国志》纪、传、书、注各自分离的束缚,以时间为经,以史实为纬,将汉末至西晋统一间的重要历史人事逐年排比,次第铺叙,使得三国历史条理分明,轮廓清晰,极便于人们从时空两个方面来整体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历史人物的相互关系,洞察三国时期兴废争战的整个过程。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通鉴》和《通鉴纲目》长于反映历史上治乱兴衰之迹的这一叙事特点,曾经对《演义》的成书起过决定性的作用。鲁迅先生所说的,《演义》是罗氏“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加以推演而写成的。可实际上《通鉴》早就做过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工作,罗贯中只须在《通鉴》的基础上,间采平话、戏曲以及其他相关的历史素材,加以推演就可以了,毋烦另起炉灶。然而,历来探讨《演义》成书过程的学者却很少重视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人偶尔提及《通鉴》、《通鉴纲目》对《演义》成书的影响,那也只是片言只语,未加论析。所以,笔者不避浅陋,以下试从《演义》的外在形式、思想倾向及其内在结构等方面,来初步探讨一下《通鉴》和《通鉴纲目》对《演义》成书所起的重要作用。

今存《演义》的多种明代刊本,都自称是“按鉴”或“按鉴演义”的产物。所谓“按鉴”,即是按《通鉴》特别是《通鉴纲目》。这些刊本主要有:

1、明万历20年(1592)建阳双峰堂余象斗刊本,卷端书名:《音释补遗按鉴演义全像批评三国志》。

2、明万历24年(1596)建阳诚德堂熊清波刊本。其卷2、卷5-20题为《新刊京本按鉴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

3、明万历年间建阳双峰堂余象斗刊本,卷13-18题为《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

4、明建阳种德堂熊冲宇刊本,卷端书名:《新锲京本校正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5、明万历33年(1605)建阳郑少垣联辉堂刊本,卷端书名:《新锲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

6、明万历38年(1610)建阳杨闽斋刊本,卷端书名:《重刻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

7、明建阳汤宾尹刊本,卷端书名:《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

8、明建阳黄正甫刊本,卷端书名:《新刻考订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9、明建阳藜光堂刘荣吾刊本,卷端书名:《新锲按鉴全像鼎峙三国志传》。

10、明建阳杨美生刊本,卷端书名:《新刻按鉴演义全像三国英雄志传》。

11、明建阳魏氏刊本,卷端书名:《二刻按鉴演义全像三国英雄志传》。

12、明建阳佚名氏刊本,卷端书名:《新刻京本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这些刊本的书名也许带有某些广告的意味,但是它们之所以打着“按鉴”的旗号来做广告,这说明它们与《通鉴》、《通鉴纲目》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

这种关联,首先即表现在《演义》分卷、分则、立题目的记事格式上。以往人们多认为《演义》采用分卷、分则、立题目的叙事体式(也即章回体式),主要取鉴于讲史,因为“讲史说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不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12](P15)这种说法虽有一定根据,却失之于片面。据笔者考察,《平话》也好,《演义》也罢,其分卷、分则、立题目,恐怕皆非直接导源于“讲史”的分次讲述,而是根据阅读的需要,主要取法于史传、戏剧特别是《通鉴》、《通鉴纲目》的记事格式而形成的。因为《通鉴》即采用分卷记事的方式,其叙事往往先提其纲,后原其详,并且还有一部《通鉴目录》与之配套,以便于读者能按目录索检《通鉴》每卷所记历年发生的重大史事。朱熹的《通鉴纲目》则仍病于《通鉴》“凡事首尾详略,一用平文书写,虽有《目录》,亦难寻检”[13](P26),而有意将《通鉴》与《通鉴目录》合二为一,形成了一种简易明了的“纲目”体。这种“纲目”体的特点是,叙事时先立其“纲”,以撮括史事之大要,用大字醒目地标出,再以“节目疏之于下”,对史事进行具体记述,用小字低一格书写。这样,全书便显得纲举目张,雁行有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讲史”一开始说的就是“《通鉴》汉唐历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14](P306),《演义》亦不例外,故其分卷、分则、立题目的外在结构体式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得力于《通鉴纲目》之记事格式的孕育。关于此点,笔者曾在《古代长篇小说章回体制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新探》一文中作过比较详尽的论述,可以参看[15](P164-169)。这里只就《演义》与《通鉴纲目》在分卷、分则、立题目方面的关联作些补充论述。我们拿有关三国时期的《通鉴纲目》条目与嘉靖本《演义》中若干则的题目相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措辞相近的不少例子。例如:

《通鉴纲目》卷十二有“袁术使孙坚击刘表,表军射杀之”一条,《演义》卷二有“孙坚跨江战刘表”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二有“李傕、郭汜等举兵犯阙”一条,《演义》卷三有“李傕郭汜寇长安”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二有“(兴平)二年春,正月,曹操败吕布于定陶”一条,《演义》卷三有“曹操定陶破吕布”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三有“(建安二年)秋九月曹操击袁术走破之”一条,《演义》卷四有“曹操会兵击袁术”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三有“(建安六年)夏四月,曹操击袁绍仓亭破之”一条,《演义》卷七有“曹操仓亭破袁绍”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四有“十一月,魏公操杀皇后伏氏及皇子二人”一条,《演义》卷十四有“曹操杖杀伏皇后”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四有“秋七月,魏公操取汉中走张鲁”一条,《演义》卷十四有“曹操汉中破张鲁”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四有“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少府耿纪司直韦晃起兵讨魏王操,不克,死之”一条,《演义》卷十四有“耿纪韦晃讨曹操”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四有“夏五月,操引还,备遂取汉中”一条,《演义》卷十五有“刘玄德智取汉中”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四有“魏王操杀丞相主簿”一条,《演义》卷十四有“曹孟德忌杀杨修”一则;

《通鉴纲目》卷十四有“秋七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条,《演义》卷十四亦有“刘备进位汉中王”一则。

两相比较,只不过《演义》之则目比《通鉴纲目》之“纲”要简练、规整一些而已,至于正文的具体内容虽有繁简之别,但其基本事实大体一致。因此,《演义》之章回体式的设立,明显地仿袭或借鉴了《通鉴纲目》分纲、立目的记事格式。

其次,《演义》与《通鉴》、《通鉴纲目》的关联,还表现在其每卷常要标明叙事的年代起止,以及正文频繁地采用帝王的纪元朝号来编年叙事等方面。《通鉴》、《通鉴纲目》每卷前面即记录该卷所发生的事情起自何年、止于何年,一共经过多少年。如《通鉴纲目》所记三国时期的史事,其卷十四开头即标明:“起已丑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尽丁丑汉后主建兴五年,凡十九年。”卷十五开头标明:“起戊申汉后主建兴六年,尽壬申汉后主延熙十五年,凡二十五年。”卷十六开头标明:“起癸酉汉后主延熙十六年,尽已亥晋武帝咸宁五年,凡二十七年。”不仅每卷开头皆标明了年代起讫,而且在东汉灭亡后还黜魏年而以蜀汉为正统。《演义》的不少版本亦沿袭此例。如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建阳叶逢春刊本即是如此,这里姑且抄录其后几卷的年代记录,以见一斑:

卷六“起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壬辰岁,尽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岁,首尾共八年事实。”

卷七“起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己亥,至蜀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壬寅,首尾事实凡四年。”

卷八“起蜀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壬寅,至蜀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戊申,首尾共七年事实。”

卷九“起蜀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戊申,至蜀延熙十六年、魏嘉平五年、吴建兴二年癸酉,首尾共二十六年事实。”

其中,《演义》卷九与《纲目》卷十五所记的年代起讫大致相同,而且这几卷也是以蜀汉为正统。虽然曹丕于“建安二十五年”取代汉献帝即位,改元“黄初”,国号“大魏”,但是《演义》并未改用曹魏的纪元朝号,仍坚持用“建安二十六年”来编年叙事,其标题中还明言“废献帝曹丕篡汉”;而到刘备登基时,标题中则说“汉中王成都称帝”,其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甚为明显,而正文部分的编年叙事,这才开始换用蜀汉的“汉章武”年号,以承续献帝的“汉建安”年号,几乎完全按照《通鉴纲目》的编年方式和次序来加以演绎。例如,这几卷的正文开头,就是这样叙事的:

卷六:“建安十七年,岁在壬辰,春正月,刘玄德与益州牧刘璋大会于涪城。”

卷七:“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魏王曹操退兵至斜谷,欲还许都。”

卷八:“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夷陵之地。”

卷九:“时蜀建兴六年秋九月,魏都督曹休被陆逊大破于石亭。”

不仅如此,《演义》作者在其叙事的过程中,还秉承了《通鉴纲目》以一字定褒贬,微言见大义的“春秋笔法”。朱熹曾说:“《通鉴》之书,顷尝观考,病其于正闰之际,名分之实,有未安者。因尝窃取《春秋》条例稍加櫽括,别为一书。”[16](P )其所谓“别为一书”,即指《通鉴纲目》。在该书中,他采用“春秋笔法”,对《通鉴》多有修正,用意即在于“尊君父而讨乱贼,崇正统而抑僭伪”[17]。例如,《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记载:“(建安十三年)夏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以曹操为丞相。”《纲目》卷十三即改为:“夏六月,罢三公官,曹操自为丞相。”《演义》卷八第七则亦叙云:“曹操罢三公之职,自为丞相。”《通鉴》卷六十八《汉纪六十》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诏魏王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纲目》卷十四改为:“夏四月,魏王操用天子车服,出入警跸。”《演义》卷十四第六则亦云:“曹操既受王爵,冕十二旒,乘金银车,驾六马,用天子车服仪銮,出警入跸于邺郡。”朱熹还曾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僭称王号而不正其名,汉丞相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解。”[18](P26) 明确表示对《通鉴》帝魏寇蜀的不满,所以在《纲目》中,他便反其道而为之,凡是《通鉴》中写蜀汉“寇魏”的地方,均改为“伐魏”;而曹魏“伐蜀”则一律改为“寇汉”。例如,《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记载:“(魏太和四年)秋七月,大司马曹真以汉人数入寇,请由斜谷伐之。”《纲目》卷十五则云:“(汉建兴八年)秋七月,魏寇汉中……”《演义》卷二十第八则的标题亦云:“仲达兴兵寇汉中。”又如,《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记载:“(魏青龙)二年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纲目》卷十五则改为:“(建兴)十二年春二月,丞相亮伐魏。”《演义》卷二十一第二则记为:“是年,乃建兴十二年春二月,孔明入朝奏曰:‘臣今存恤军士,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可以伐魏,以报先帝知遇之恩。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这些地方,均可见出《演义》对于《纲目》之书法义例的有意承袭。 除此以外,《演义》在叙事时还往往要对重大的事件、著名的战役和主要人物的生卒时间等等,标明比较真实、具体的纪元朝号和日月。据笔者统计,全书中标出纪元朝号和日月的地方约有120余处,它们昭示了全书的主干部分确实是按照《通鉴》编年体的结构形式叙写的,其朝号的变换、岁月的流转与人事的变迁,颇为清晰地标示出了三国兴亡成败的整个历史过程。

因此,仅从上述这些外在的形式和思想倾向方面,我们已可初步判定《演义》之叙事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因袭了《通鉴》特别是《通鉴纲目》的记事格式及其叙事旨趣。

倘若再从《通鉴》与《演义》的内在叙事结构着眼,我们更可进一步烛察两者之间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这里不妨以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为例来略加探绎。

在《通鉴》以前,还不曾有一部书对赤壁之战的来龙去脉作过权威性的叙述。有关这场战争情况的零星记述,分别保存在《三国志》的“武帝纪”、“贾诩传”、“程昱传”、“刘焉传”、“刘璋传”、“先主传”、“诸葛亮传”、“吴主权传”、“周瑜传”、“鲁肃传”、“程普传”、“黄盖传”、“韩当传”、“周泰传”、“甘宁传”、“凌统传”、“朱治传”、“吕范传”和习凿齿《汉晋春秋》、虞溥《江表传》、韦昭《吴书》、乐资《山阳公载记》、范晔《后汉书·孝献帝纪》、袁宏《后汉纪·孝献皇帝纪》等传记或史书当中。正是司马光第一次对这些零散纷繁的材料和错综复杂的情节进行条理爬梳,取舍熔铸,才把它叙写成为首尾完具、情节曲折、气势宏大的战争故事的。没有《通鉴》对赤壁之战的成功叙述,就不大可能有《演义》对这次战争更为精彩动人的描绘。且看《通鉴》卷六十五描写赤壁之战的情节次序:

1、建安十六年冬十月,鲁肃说孙权联刘抗曹,权即遣肃施行。

2、荆州刘琮降曹,刘备败走当阳,欲投苍梧太守吴巨,鲁肃劝刘与东吴联合,刘从之。

3、诸葛亮与鲁肃俱诣孙权,智激孙权抗曹。这时,曹操传檄东吴,孙权部下张昭等议降,鲁肃力排众议,周瑜也力主抗曹,终于坚定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

4、刘备乘舟去见周瑜,担忧兵少,瑜言可以少胜多,备既愧又喜。

5、吴、曹两军初次交锋,曹军不利,退次江北。

6、黄盖诈降于曹,夜率装满燃料的船只,火攻曹营,曹军大败,从华容道逃走。

再看明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卷九、卷十所写赤壁之战的情节次序:

1、鲁肃说孙权联刘抗曹,权即遣肃施行。

2、刘备败走夏口,与孔明磋商联吴之计,适鲁肃至,刘备诈称欲投吴臣(巨),后勉从鲁肃联吴之劝,派孔明往见孙权。

3、曹操传檄东吴,孙权部下张昭等议降,鲁肃力排众议,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智说周瑜,终于促成孙刘联盟。

4、刘备乘舟去见周瑜,瑜言可以少胜多,并欲害刘备,赖关羽翼护,瑜计未遂。

5、吴、曹两军于三江口初战,曹军失利。蒋干请命去说降周瑜,不料反中圈套,致使曹操错斩蔡瑁、张允。

6、周瑜忌害孔明,孔明草船借箭,黄盖密献“苦肉计”,阚泽诈降书,庞统巧设连环计,孔明借东风,结果火攻曹营,大获全胜,曹操败走华容道。

两相比较,可见《演义》基本上是按照《通鉴》提供的结构框架和情节次序来叙写赤壁之战的,它只不过是在史事的框架内,在有限的空白处,插入了一些想象、虚构的情节(如孔明舌战群儒、阚泽下书、庞统设连环计),或增补了一些经作者加工、改造过的民间讲史的内容(如孔明智说周瑜、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或对原有的比较简略的历史记述进行了适当的添衍和润色(如孔明智激孙权、周瑜欲害刘备等)。这些属于作者虚构、增衍的部分,虽然精彩生动,但是多属于战争过程中的小“插曲”或“花絮”,没有它们,读者照样可以一目了然战争的前后经过,而有了它们,也并不影响或违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只不过使历史事件的主干更加枝繁叶茂而已。

至于在叙述的内容方面,《演义》对《通鉴》的因袭之迹,亦甚为明显。如《演义》中鲁肃说孙权联刘抗曹,鲁肃劝刘备与东吴联合,曹操致书孙权,张昭议降,鲁肃向孙权力陈降曹之害,以及孔明智激孙权,周瑜向孙权分析敌我双方之利弊得失等情节关目,其人物的说辞、议论等就基本上是抄袭《通鉴》,只是略作增益,使言辞更加通俗了一点。

而在战争描写的思路和方法上,《演义》也是承袭《通鉴》之长而略有发展。《通鉴》由于旨在“资治”,故其叙写赤壁之战,并不是一般地铺叙战争的经过,而是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叙战争双方决战前的力量对比、形势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以给人以有益的经验或教训;而敌对双方决战时的厮杀拼夺,则只是粗笔勾勒,一带而过。《演义》描写赤壁之战也是如此。它用了十六则的篇幅来描写这次战争,而前面的十三则几乎都是写决战之前双方的战略运用和智术较量,展现双方将帅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胸襟。从孔明智激孙权到周瑜决定火攻,从黄盖诈降到庞统献计,从曹操横槊赋诗到孔明巧借东风,作者有条不紊地描写了双方的谋略和部署,揭示了双方攻守之势的转化,从而使读者从战争的进程就能预见战争的结局。而直接描写火攻赤壁的场面,却仅用了不到两则的篇幅。这和《通鉴》的写法何其相似!因此,说《演义》主要是依据《通鉴》演绎“赤壁之战”的,应该不会有误。其他的战争描写,诸如《演义》第六卷中的官渡之战,第七卷中的仓亭之战、冀州之战、南皮之战、曹操平定乌桓,第八卷中的孙权破黄祖,第十一卷中的合肥之战,第十三卷中的冀城之战,第十四卷中的曹操破张鲁,以及第二十二卷、二十三卷写的每一次征讨攻伐,都显然是按照《通鉴》的叙事框架,以《通鉴》为线索,一方面复述甚至抄移《通鉴》中的文字,另一方面又旁涉其他史书或平话中的一些材料櫽括而成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皆可视为“按鉴”演义的产物。

当然,《演义》也并非仅跟在《通鉴》的后面亦步亦趋,其作者为了寄寓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体现其创作意旨和审美情趣;同时又欲通于“好尚”,做到易观易入,所以必然会对《通鉴》等史书所记的史事进行不同程度的删改、移位和艺术加工。即以上述赤壁之战为例,《演义》的情节主线虽然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但毕竟还有紊乱史实之处。如孔明智激孙权本来发生在曹操传檄东吴,张昭等人议降而孙权犹疑不定等事之前,而《演义》则将此事挪至诸事之后,写孔明先是力驳投降派的谬论,后又用激将法说服孙权,这样就格外能够突出孔明对于联吴抗曹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又如蒋干劝降周瑜,本来在赤壁大战之后,而《演义》则将此事移至大战之前,并增写蒋干盗书中计致使曹操杀了蔡瑁、张允的情节,经此改动,既使故事情节曲折、有趣,颇富戏剧性,同时又突出了周瑜的雅量高致和出众智谋。再如,在《通鉴》中周瑜本为赤壁之战的主要决策者和军事统帅,但在《演义》中真正的主角却成了诸葛亮,周瑜、鲁肃和曹操等都成了诸葛亮的陪衬。这些地方都显示出了历史与小说的不同叙事旨趣。但这些“不同”,并未能够从整体上掩盖《演义》所采用的“通鉴式”的结构框架。换言之,《演义》主要还是在《通鉴》、《通鉴纲目》所提供的叙事结构框架内,来对其所叙的历史人事进行损益、改易、虚构和审美转化的。

因此,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似乎可以对《演义》的具体创作情形或成书过程,重新作出这样的概括,即《演义》是其作者罗贯中根据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依照《通鉴》和《通鉴纲目》的记事格式和叙事框架,博采《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及《后汉书》等史传中的有关材料,并旁涉讲史平话、历史剧和民间传说等的生动素材,加以综合、条贯、生发、润色、虚构和改造,并使之故事化和通俗化的产物。尤其是《通鉴》和《通鉴纲目》,它们对于《演义》整体叙事框架的建构,甚至是“尊刘贬曹”创作倾向的形成等,都曾起过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所以理应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毛宗岗.三国志演义序[A].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高儒.百川书志.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5]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6]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4.

[7]齐裕焜.明代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8]周兆新.从“说三分”到《三国演义》[A].周兆新.三国演义考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9]周兆新.元明时代三国故事的多种形态[A].周兆新.三国演义丛考[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陆树仑.三国故事在元代[A].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论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章学诚.史篇别录例义.文史通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

[1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13] 朱熹.辞免江东提刑奏状三.朱熹集:卷二十二.[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14]吴自牧.梦粱录.东京梦华录:外四种[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15]纪德君.古代长篇小说章回体制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新探[J].江海学刊,1999,(4).

演讲提纲篇10

开题演讲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资料之一。

因而篇幅不必过大,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开题报告的总述局部应首先提出选题.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略)

二、(略)

三、(略)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演讲提纲篇11

一、步骤与设计

参与式教学法,主要通过学生“课外实地调研”和“课内专题演讲”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由“历史知识的接受者”变成“历史知识的探寻者”。在操作程式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参与式教学共分四步:第一步,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以家乡为主的个体化调研;第二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5~6人为一组,学生在修课过程中回顾中学的相关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结合大学所学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第三步,学生将社会调研报告与教师所布置的需要回顾的中学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相结合,深入挖掘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或演讲稿;第四步,围绕社会实践成果和中学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开展学生课内5~10分钟专题演讲活动,每次安排两个小组,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并打分。在操作原则上,参与式教学法体现双重互动原则、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多种教学方法功能互补原则。所谓双重互动原则,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一过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人物和事件为主要内容进行演讲的学生,大多在教师讲授相关内容时进行;二是以社会调研成果为主要内容进行演讲的学生,把自己参与调研的真切感受和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这不仅会使学生打开眼界,而且也为教师打开了一扇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窗口。关于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其规范性表现在:在宏观上,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认识,即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为切入点,围绕“纲要”课程的“纲”中之“要”做文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国史和国情的基础之上,真正领会历史和人民如何做出了三大历史性选择;其灵活性表现在:在微观上,就学生而言,演讲方式不拘一格,包括内容的敲定、结构的安排、图片的选取、课件的制作、演讲的方式、表达的技巧等,均让学生自我确定,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就教师而言,其对参与式教学进程中的学生演讲的点评,并不固守某种单一标准或模式,正如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所言:“只要做得好,每一次演讲都有其不可模仿的特别形式。每一次有价值的演讲,可以因主讲者不同的态度而迥然相异。”[1]所谓多种教学方法功能互补原则,是一个方法集,主要包括“专题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问卷式调研法”、“名著研读法”、“案例教学法”、“教师讲授与影像资料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这些方法功能互补并互相强化。参与式教学虽然内容开放,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并非漫无目标随意的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实现师生双主体角色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包括“制定目标―启发兴趣―激发思维―指导实践―评价反馈”五个环节,各环节相互联系,在目标的指向下,通过评价和反馈,构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①制定教学目标;②启发学生兴趣;③激发学生思维;④指导实践;⑤评价反馈。

二、效果与经验

“纲要”课运用是参与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通过对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的描述刻画,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既了解国史、国情,又懂得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参与式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了中国近现代史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既拓宽了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又深化了学生对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了从历史教育角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民主的理念。参与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它需要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参与式教学能够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发展和成长。为此,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进行探索与研究,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质疑与批判的精神;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研究者,从以教师自我为中心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参与式教学更多的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通过参与式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搜集各种信息资源,整理归纳信息,分析、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撰写论文、PPT课件和调研报告,最终使其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3.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参与式教学法作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方法,体现了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为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创造力提供了前提条件。无论是课堂参与、课内参与,还是课外实践参与,可以说参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为切入点,着力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经过尝试与探索,我校在“纲要”课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本门课程相继被评选为校级示范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教师通过实施参与式教学法,也深感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学生对于课程的希望与要求、质疑与建议,特别是对于各种网络资源的充分运用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都给教师以启发,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三、难题与对策

但在笔者进行的参与式教学实践中,非常深切地体会到要得心应手地在“纲要”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仍面临诸多难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参与模式和参与效果难以把握。由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极大,故而参与模式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学习策略、学习态度、认知方式、分析能力等方面,个性、心理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仅从学习者实际的知、情、意、行的达成角度分析,参与模式就可分为认知性参与、情感性参与和行动性参与。要处理好不同参与模式的特点,真正挖掘每位学习者的潜能,教师必须倾注极大心血。既要密切关注学生、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计划,还要加强同行交流、关注教研动态、深化教学改革。对此,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程多、班级大、压力大的形势下很难完全做到。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通过这种学习模式,能够获得较大的收益,但参与式教学法的长期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2.参与问题难于设计。“纲要”参与式教学中参与问题的科学性至关重要。鉴于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研究问题的设计需把握三大原则:一要侧重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二要强调培育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三要紧紧围绕“纲要”课教学的主题、主线。此外,还需注意选择和设计与学生思维和知识状况相适应的研究课题,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兴趣点和基础的差异。再有,为避免挫伤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还要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研究能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选取不宜太偏,难度要适中。最后,还要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采用的研究问题就不会完全相同,研究问题的设计亦是对教师研究能力的一种考验。

3.课程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纲要”课时间跨度长达170多年,教学时数仅有32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合理分配学生课堂发表自己观点、讨论演讲的时间,成为开展“纲要”参与式教学的难题。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有所取舍、科学地安排课堂讲解内容,将教学内容与方法结合起来。

4.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难于掌控。我校“纲要”课目前是合班上课,每个课堂学生人数一般在100~160人,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完成最少五个大班的教学工作量。这样的情况对开展参与式教学个体教师是极难完成的,更难以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的优劣,对教师亦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

5.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问题。据笔者长期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了解,大学生目前大多还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于要求师生平等对话与探讨,要求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完成论文或报告的研究性教学活动是又一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耐心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也可通过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演讲提纲篇12

2. Usage of Card

要做到上台不背稿,演讲前可将内容大纲用彩笔写在小卡片上,将主题大纲(outline)、举例事件(examples)、引用名言(quotes)等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并排好顺序。出场前几小时内循环复习,直到大纲浮现在脑海。上台后视自己信心程度,将卡片置于讲台上或放在口袋中。看卡片提示时,千万别死盯着不放,以自然地低头瞄一眼为佳。

3. Demo Speech

试讲是克服怯场的“神器”。条件允许的话,可事先了解场地、讲台位置及设备,在脑中构架出一个平面图。然后根据平面图在家虚构一个讲台,带着上文提到的卡片,试着将要演讲的内容说一遍,并设计讲台走位,再适时加入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必要时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当自己的听众,边练习边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进步会格外明显。

4. Interaction

适当的互动可以拉近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台上台下不会出现壁垒分明的状况。出场前可以尝试抓一两个与现场听众相关联的点,运用这个点来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样反客为主的引导可以将全场焦点转向听众,有助于演讲者更自信地掌控全局。

5. Deep Breathing

忘记你的胸腔,想起你的丹田,用深呼吸稳定情绪。具体做法为:鼻子吸气,让肚子鼓起,嘴巴呼气,速度平稳,不需太快。呼吸频率为吸气(6秒/次)-闭气(8秒/次)-呼气(12秒/次),如此反复即可。

6. Drinking Water

演讲提纲篇13

一、新课标中的口语交际

在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把必修课的课程目标分成两个部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其中的“交流”,就是指的“口语交际”。在新课标中,分别在七个不同的地方提到口语交际,其重要性可见一般。

由于新课标没有集中对口语交际进行阐述,下面,根据新课标的内容,把其中口语交际的部分抽取出来,解读对口语交际要求:

首先,关于口语交际的定义: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P17)

其次: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

口语交际的目标,在新课标中分为必修课的口语交际目标和选修课的口语交际目标。

必修课的口语交际目标是在两个地方分说的,在新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九个目标,其中有关“交流”的,也就是有关“口语交际”的有三点要求:

1、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2、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3、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P9)

在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中,把口语交际的目标放在了“语言文字应用”的目标中,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P12)

第三,关于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直接表明口语交际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但是,通过对口语交际目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中,把口语交际能力分为日常说话式(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表达)和公开演讲式两个方面。并主要突出了公开演讲式的口语交际项目,明确提出要“学会演讲”,是“学会”而不是“熟悉”,尤其特别提出了三种口语交际方式:演讲、辩驳、朗读。

在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又提出了“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五种方式(P27),应当说,这五种形式只是演讲、辨驳、朗读的另外一种说法罢了。

新课标的附录中,还提供了一些选修课程的举例,其中课程举例七就是演讲与辩论,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讨论若干典型的演讲、辩论案例,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启示。观摩演讲、辩论活动,感受在演讲、辩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与艺术。分析演讲者、辩论者的文化修养、思想深度、应对策略、语言技巧、神态风度等,观察听众的反应,了解演讲者、辩论者表达的效果。

“引导学生平时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熟悉一些典范的演讲、辩论案例;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增强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刻性。设计丰富多采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每一次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反复实践丰富临场经验,提高语言艺术水平和应变能力。(P33)

第四,关于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

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新课标中提到了两个方面:在课内方面,“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在课外方面,“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P17)

第五,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新课标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评价有明确的要求: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关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P23)

二、“口语交际”新在何处

在2000年以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表述为“说话能力”或“听说能力”,两个概念并行于大纲中:“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1995年6月第3版 P2)并且把“说话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席发言”、“辩论”、“演讲”分属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同上P9-11)

至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听”、“说”整合成“口语交际”,确立了“口语交际”的基本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其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有两条:一条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另一条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P59)

在2002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口语交际作了更详细的说明:

“自信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特点。

“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

“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P4)

从说话能力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词语表述的转变,而是教学重点的转变,课程设置重点的转变。以前的说话能力或听说能力,是附属于写作能力的,比如2000年之前的大纲中,在论述口头表达的意义时说“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就是在写作能力中论述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P6)在能力的训练上,很显然,口语交际更能体现出语文的学科性质,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使语文课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要求与以前的口语交际、说话能力相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第一:更强调口语交际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了设计课程目标三个方面,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交际活动,交际双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非常重要。美国语用学家格赖斯在1967年提出了口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具体的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其中质量准则就是要求说话人的话是真实的,至少他本人认为是真实的,有根据的,不能自相矛盾。真实与否,自然就体现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中要求“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正是要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更重视口语交际的实用效果。

“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作为格赖斯合作原则的补充,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具体的六条准则:得体、宽容、称赞、谦逊、赞同、同情。根据这六条准则,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能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爱好语言习惯为中心,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要敢于“损己利人”,也就是课标中所说的能“恰当”、“有风度”地进行表达,“恰当”就不一定是自己在第一反应时间内要说的,是经过自己的思维筛选过的,更有利于交际双方进一步发展下去的。

第三:具体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技巧。

“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新课标中不仅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也指出了增进口语交际效果的途径,仅仅有说话的能力是不够的,还是说巧,说好,还要“锦上添花”,充分发挥近距离口语交际的优势,让有声语言(语调和语气)、身体语言(表情和手势)和沟通技巧(倾听和应对)完全融入到口语交际中去。

第四:特别强调了演讲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共有10处提到演讲(包括演讲者)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学会”演讲,要求是“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2002年的教学大纲中,只是提出“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由“一定”到“学会”,在目标要求是是有质的区别的。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中,关于演讲的文章选择了5篇: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孙中山的《对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演说词》、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和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精神》,用了20页的篇幅,占整个必修四的五分之一。

在演讲、辩驳、朗读三种交际方式中,很显然,只要做好了演讲一项,那么辩驳与朗读自然不在话下。

第五:在细节中体现个性。

在对辩论的提法上,由讨论,到辩论,再到辩驳,一字之差,“驳”字更强调自我的表达,更强调对自我的信任,更能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和风采,符合“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课程基本理念。

三、新课标中口语交际中的两点不足:

首先没有表明表达与交流的关系。

在新课标中,把表达定位为写作,而把交流定位为口语交际。那么,口语交际与写作的关系是什么呢?课标中没有明确示出。倒是在95年的大纲中说的明白:“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P6)“我手写我口”,没有一定的口语交际作基础,就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关于表达的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P9)

其次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语焉不详。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P24(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必修课程的评价)

课标中提出“态度”、“基本要求”都是泛泛的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很难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对于口语交际的评价也避而不谈,除了引用了课标中的原文外,未做任何解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列举出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公立学校的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如何进行讨论的听说技巧的内容,以资借鉴:

1、 关于讨论,每个学生需要掌握如下技巧:

* 问与讨论话题相关的清楚的问题

* 对与讨论话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作出反应

* 去听并领会别人对这个话题的贡献

* 以适当的语音#语调参与讨论,以鼓励平等参与

* 促进全组成员参与

* 介绍与讨论话题相关的!能促进整个组讨论的信息、想法和观点,来丰富本组的讨论

* 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解释和总结

2、 参与小组讨论和大组讨论及陈述性发言,每个学生需要掌握如下技巧:

* 促使每个成员发言

* 选择并介绍一个关于此次任务的口头材料

* 组织见面会

* 参加一个正式的见面会(如为了找工作或上大学等)

*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组织和参与一个非正式的辩论

*运用评估指南(国家关于问题讨论会和主持人的规定)去评估小组或大组讨论(例如电视上关于贵族的讨论)

――转引自《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7期P7-8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美国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更能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的内容,有利于对每个学生的评价。相反,我们的口语交际内容显得零碎、笼统而缺乏系统性。在教学中,无法进行具体的内容评价。急需把口语交际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建构一套适合我国学生需要的独立、细致、完整的口语交际评价系统.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 蒋红森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一版

3、《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6月第3版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5、《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7期 韩浩《从“小组讨论”到口语交际教学》P4-5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