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社会效益实用13篇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篇1

在好莱坞,我们听不到“社会效益”这个概念,其惯常的表述是“经济影响”。即如马列教科书上所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经济影响或许正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吧。

美国电影协会于今年四月了一份题为《影视产业对美国的经济影响》的产业分析报告,将美国影视节目的生产和发行描述为“美国最有价值的文化和经济资源”,并从诸多方面详述了影视业为美国社会带来的“经济影响”:

首先,这一产业为美国50个州的老百姓创造了250万个就业岗位,其年薪总额高达411亿美元,使影视业成为美国私营经济领域最大的雇主。

其次,由于美国影视产业所独有的弥漫性,相关中小企业在全美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底,在全美50个州中,直接从事制片发行等影视业务的企业便多达11.5万多家,其中81%为雇员不到10名的小公司,四分之一为独资经营公司或个体经营者。可以说,美国庞大的电影产业主要是由这些小公司甚至个体经营者来支撑的。仅2007年,美国的影视业便为这些中小企业创造了382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第三,影视业还是美国各州和联邦财政的最大贡献者。2007年,仅雇员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公司营业税两项便达130亿美金。

第四,影视业还是美国最成功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娱乐产品视听服务出口总额为150亿美金,为美国带来了13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占美国私营服务贸易顺差的10%,高于电信、管理、咨询、法律、医疗服务、电脑、信息服务和保险等的顺差总和。2008年美国影片的海外影院票房更高达183亿美元。

第五,影视业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影视产业为美国所有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经济所做出的贡献之大,促使各州纷纷出台特别激励政策,以刺激影视制片业的发展。

如纽约州,影视业被视为其核心经济引擎,对其经济总量的年贡献率为70亿美金。2008年,纽约州政府将其“电影制片授信额度”提高到核定成本的30%,较之以前翻了三番。这一新政策的激励吸引了60多部故事影片、20部电视片和30个电视节目在纽约州境内完成。剧组的直接消费高达20亿美金,搞活了当地的外景地经济,吸引了游客,并创造10万多个就业机会。仅纽约一市,影视业为其带来的经济活动每年就多达50亿美元左右。加州更是如此,电影行业解决的就业机会高达20多万,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350亿美元。

就连影视经济不太活跃的南北卡罗莱纳两州,近年来也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了大量剧组前来拍片。如乔治・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爱情达阵》(Leatherheads)于2007年在两州拍摄历时两个多月,为南北卡罗莱纳州当地的4720名雇员和6745名雇员分别支付劳务酬金170万美元和230万美元,并为当地的酒店、汽车出租、五金、干洗和餐饮等企业分别贡献收益300万美元和250万美元。

社会效益篇2

(二)社会效益

医院的社会效益指的是医院充分利用各类型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通过自身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保健卫生服务,尽最大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而医院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社会方面的影响,而这些社会影响即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不仅属于医院自身的责任,同时又关系医院自身的形象与信誉。

(三)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属于医院经营管理工作当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两者之间既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倘若医院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完全不估计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经济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医院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客观的经济利益,然而长此以往,医院必然会丧失大部分人员群众,最终致使医院自身经济效益的不断降低。而医院如果过于偏重社会效益,则会导致医院难以承载巨大的经济开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竞争力。因此,医院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重要基础,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关键条件与最终目标,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重要联系,医院只有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才能够保障医院自身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体系

新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各个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经济损失在所难免。医院自身的发展一般是依靠自身资金的不断积累,然而随着医院自身经济收入的不断削减,要想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医院就必须要建立健全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通过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核算意识,切实加大医疗成本的控制力度。所以,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当积极降低医疗项目、医疗工作方面的开支,减少一些不必要支出,从而有效保障医院资金的积累。与此同时,医院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与医疗设施的管理工作,切实提升医疗器械与医疗设施的使用率,减少该方面的成本支出。此外,针对医院经济核算工作,应当积极采用全成本管理模式,将各个科室、全部类目当中的资金支出都计算到对应的成本中,通过全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的高效控制,再保障医院自身社会效益的同时,切实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协调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建立正确的效益观。

正确的效益观属于指导卫生系统工作开展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另一方面;合理的经济利润是实现两个效益统一的基本原则。社会当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经济是终极原因,倘若经济关系不顺,服务关系自然也不顺。满意的经济关系是形成满意服务关系的重要基础,即医院只有实现满意的经济关系,才能够产生满意的医疗关系。这就需要各个医院在内部树立正确的效益观,进一步明确医疗服务的宗旨,使得广大医护人员能够有效协调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正确处理两个效益。

为避免损害社会与病人的医疗效益,医院应当在内部树立正确的效益目标。医院自身经济效益的主动权在医院本身,而社会与病人医疗效益的主动权同样也在医院本身。这就需要医院真正将谋求社会与病人的医疗效益当作最高准则,不仅要为医院自身谋利益,同时也应当为社会与病人谋利益。医院必须要在内部反复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当两者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医院应当要求广大员工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当医院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时,社会必然会回报医院,其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基本法则。

(三)提高医院整体素质

新医改政策主要是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角度出发,然而其对广大医院来说,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医院传统的经济运营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医改背景下的相关要求,因此,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自身的地位,就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各个医院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与传统优势的培育特色学科,通过与专科专病建设进行有机的整合,不仅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还应当避免人才的流失,针对人才队伍建设制度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教育力度,在医院内部树立优胜劣汰的思想,使得医院内部员工能够在良好的人才机制下实现自我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扎实的操作、优质的服务获取病人的信赖,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医疗设施,加大与各个医院的合作力度,通过互相交流、沟通,实现医院综合能力共同提升的目标,切实促进各个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各个医院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其能够获得发展,新医改带来的不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这就需要医院高度重视提升自己的医疗、服务质量,使得医院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统一。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切实提升医院自身的形象,使得更多的病人更愿意选择医院。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意味着医院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这就导致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医院要想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应当在不断增加自身市场份额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对应的资金投入,保障医院能够在市场调节下,充分利用增长的经济利润来填补资金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差额。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当高度重视改革创新,要想在新医改背景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应当加大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构建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广大员工进行科研课题方面的研究,通过不断拓展医疗事业方面的新市场与利润增长点,真正把能力创新与科技创新当作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社会效益篇3

医院应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医院的主要责任是给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也包括精神服务。医院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健康的基本经济单位,如果失去了救死扶伤功能,那么医院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因此,医院的第一要义是搞好医疗技术创新,争取为人们减轻病痛,创造出经济效益,实现其社会责任。但是,目前有的医院只片面强调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四是一些医院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五是缺乏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六是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垄断医院,大量侵吞垄断利润,并极力排斥市场竞争。这些表现的共同特点就是只讲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医院的社会责任。医院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就经济责任来说,医院主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来说,医院要为员工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环境,教育职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在运营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经济效益提高,更多的老百姓开始关注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民生问题,也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若经济效益的获得要以社会效益为代价,那就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个有良知的医院,在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之外,更应该考虑患者的利益、公共影响和社会责任。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中药老字号。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也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这是他们只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同仁堂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制药行业的职业道德,成为全体同仁堂人的必修课,突出了同仁堂的职业特色。在非典期间,同仁堂向社会公开三项保证:保证质量、保证供应、保证不涨价。虽然赔了600多万元,却再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才是同仁堂长久不衰的秘诀。

市场经济下的医院与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医院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关系。医院的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来承接它的后果。更主要是,社会是医院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医院也难以生存。因此,医院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医院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在新形势下,我国医院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引导社会。比如,单病种手术最高限价,药品收入不能占总收入的50%,等等。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医院的监督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医院要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尽快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

其次,医院本身要严格自律,把社会效益也当做法足医院发展的目标,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医院发展必须依靠医疗科技进步,加紧技术环保的科技创新,不仅仅要把科技应用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还应该应用到社会效益的保证上。让医院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而且成为推动社会大众健康而进步的主要力量。

社会效益篇4

社会效益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人们所从事某种活动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中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进步影响的经济行为,如产品的生产、利润的增加、技术的采用等。此外,还主要表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如果某种经济行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人类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和影响,则称为正社会效益,否则就是负社会效益。

网络传播即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网络用户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方式,以一种最简单并最被人们所认可的方式把最具有价值的文化广泛地传播给受众群体,在相互促进中推动着网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以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出现,给大带来了先进的知识。网络的发展是与世界各地的网络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各地域的民族文化都通过网络途径传播到了世界的其它角落,各种知识的集思广益发挥出的是强大的有益于群体发展的力量。网络除了传播优秀的知识外,还传播着奇闻异事,新闻信息,娱乐内容等,在满足众的日常生活以后,也使其精神生活得以提高。网络信息容量较大,古今中外,人类任何的知识都可以在此找到相关的踪迹,这些文化都记录到了网络服务器中以便供大众查阅,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经济效益

网络经济效益的一般经济学认为,经济效益是指劳动占有和劳动耗费与所起的的有用成果的对比关系。也就是说,是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有3种表现:1、投入等于产出,为不赔不赚;2、投入大于产出,为负效益;3、投入小于产出,为正效益。网络传播的经济效益,与农业及工业效益一样,都有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问题。网络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网络企业在生产或销售网络产品和信息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如亚马逊网上书店为网上购书者提供图书信息和售书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是指网络用户在使用和消费网络产品和信息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如网上购书者上网使用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图书等。

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网络经济效益便会有不同的分类。如从效益的空间范围划分,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包括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效益);从效益的社会层次划分,可分为全网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和用户经济效益;从效益的产生来源上划分,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在这里,主要包括往往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和网络用户的经济效益。

互联网作为一种面向世界、面向社会的企事业组织和个人提供网络产品和信息的开放式网络,它与经济活动的融合的效益表现为社会角度和个人角度两个方面。就整个社会角度而言,提高了整个国家的GDP,称为全网的经济效益;就组织和个人而言,是对提高其资金增值量的贡献,称为企业经济和个人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是网络企业在生产销售网络产品和信息的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网络企业在生产运营上的投入或成本支出是指网络设备的折旧费、软件推销费、产品和信息的开发制作费以及网络通信费和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其产出则主要是指网络产品和网络信息等。它们的货币表现为成本和收入,收入抵减成本之差额就是网络企业的利润。

三、网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网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对立。网络传播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使文化、技术等实现了沟通和交流,不仅提高了网络受众的知识水平,也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些年网购在全球发展来势汹涌,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给普通大众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网络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淘宝凭借其免费开店的优势一举打败易趣,成为了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但是作为商家来说,追求利益最大化才是他们的目的,赚足了人气的淘宝开始显露其真实目的,如何拿回投资利润才是CEO的醉翁之意,借助淘宝不断攀升的人气及其成熟的购物环境,打造利润成本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B2C品牌,才是淘宝的最终目的。淘宝从之前的免费到现在的崛起,建立了完善的利益分配系统,将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以及卖家利益三分天下,其中最具主动权的是规定制作者淘宝网,这些规则使淘宝卖家不得不刷交易量,提高虚假信誉额度,不得不去做推广。为了获取利益,忽视了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淘宝网最初正是用外部利益与卖家利益相互制约和限制获取了最大的社会效益,不再满足社会效益的淘宝如今疯狂的追求经济效益,这才是当今淘宝产业的真实目的。此外,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获取利益,利用网络侵害竞争对手的商誉。如利用电子邮件、BS等网络工具造谣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诋毁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已屡见不鲜,商誉作为企业无形财产直接关系到经营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影响甚至决定着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迅捷、覆盖领域的广阔使得企业的商誉权显得尤为重要,诋毁商誉的行为不仅对经营者造成严重影响,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的良好秩序。

社会效益篇5

所谓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指体育产品大都是精神产品,其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实质是体育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属于社会文化娱乐范畴。

由于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做为相区别的一面,二者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其地位应是平等的。可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追求经济效益同“小人喻于利”,同“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联系在一起,把追求社会效益同“君子喻于义”,同“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在一起,本能地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涂上了色彩,分出了等级。受其影响,体育被看成是纯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体育经费完全靠国家拨款,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做基础,势必影响体育社会效益的实现。直到今天,在体育场馆实行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上,“有27.5%的人认为体委部分领导对场馆实行多种经营,创收盈利心存顾虑。”〔1〕因此,要正确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摆脱极“左”思想的束缚,还经济效益以本来面目。

二、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相互联系的一面,其关系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研究的领域不同而有不同的涵义

1.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中,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

在这里,体育的经济效益就是微观经济效益,即体育单个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企业一样,应该把经济效益当作自己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利润视为企业的生命。这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运作的必然结果。

体育作为产业进行开发,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道路,这说明推向市场的体育产品是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必须遵循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即以利益为杠杆,通过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最终实现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体育产业的高速运作。因此,各体育经营单位必然想方设法,在尽可能降低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经营者还必须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要服务对路,增添花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体育需要,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由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及其他国内大公司,个人投资兴办的一些商业性俱乐部、网球馆、高尔夫球场、体育健身娱乐中心等体育产业。这些投资主体的共同特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主体,他们经营体育的目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占领市场,一些有远见的投资者似乎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在提高体育的社会效益方面下功夫,像高薪聘请外藉球员、本国优秀运动员,以及培养二、三线梯队等,目的当然是服务于经济效益。

有人认为,体育劳务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即使是进入市场的部分也是坚持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不错,体育劳务产品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但体育产品之所以能走向市场,成为商品,从某种角度而言,恰恰是因为它的公益性。广泛的社会性、权利性、公正性,才使得体育劳务产品具备了交换的价值。

综观当今体坛,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已成为一种金光闪闪的商品。一些大商家、公司、企业纷涌而上,竞相为之大洒金钱。他们的目的和动机当然不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公益性,而是把体育的公益性、社会性当做可利用的手段,通过现代传播媒介,让体育充当出色的广告载体,获取超额利润。像每年为体育投入3000万马克的奔驰公司的信条就是:对体育界投入的钱越多,获取的利润越多。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体育劳条创造精神产品的这种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才有了商家争先恐后的投入,带动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才有了体育市场的开辟和繁荣,也使得体育商品的价格扶摇直上。就拿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而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售价2.78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4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7亿美元,身价之高令人咋舌。

再拿发行体育来说,当今许多国家都把发行体育作为扶持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筹集大量的资金,靠的就是体育竞赛商品的价值,其使用价值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并给体育带来滚滚财源。我国“自1994年3月起,截止到1996年底,已顺利发行了22亿元的体育,除百分之五十直接用于返奖外,共筹集资金6.6亿元。”〔2〕主要用于落实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放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就目前而言,我们只有承认这个事实,才能充分显示“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体育改革精神,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心体育,投资体育,促进体育商业化的发展,为最终实现体育的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从宏观而言,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宗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

从宏观而言,体育产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诸如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其基本任务是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福利性、义务性突出。像人们健身必备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若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由支配,其生产建设将无法进行。这就需要国家无偿投入,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投入的比重。这一点我国体育法第41条已做了明文规定,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这里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无疑是英明正确的举措。但笔者认为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与微观领域的产业经营开发,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不冲突。我们鼓励微观搞活,追求经济效益、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并非坏事。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办法从经营者手中提取丰厚的利润,再把它投资到体育的福利性方面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加速体育商业化进程,使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体育社会效益能否实现,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而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和完备,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

在有些人看来,如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势必会产生唯利是图、斤斤计较、金钱至上、腐朽堕落等不良风气,就会牺牲体育的社会效益,也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上述问题似乎就可以避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西方许多国家把追求利润当作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顾体育的社会效益。比如,在全民健身方面,我们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美国推出《健康公民2000年》,加拿大推出《积极人生》,英国推出《90年代体育——迎接新的地平线》……他们颁布的时间似乎比我们更早。在计划的操作实施方面,我们有实施的步骤,他们更有完整的目标体系。以美国的《健康公民2000年》为例,该计划700多页,通篇都是对实施目标的陈述,其中包括3个总目标,22个子目标,47个次子目标和300个再次一级的目标。这些规定似乎并不亚于我们。

至于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也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我们国家坚持把体育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样产生了为名利服用兴奋剂,为了金钱而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等问题,同样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拜金主义思潮。这都有力地说明了,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前,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是否就必然牺牲社会效益,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还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是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完备。市场经济是利益的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的经济。在微观经营中,谁都可以为追逐利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前提必须光明正大、遵纪守法。这就要求在微观搞活的同时,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即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去引导、规范人们的利益行为,再配之以有效的监督,就能妥善地处理宏观与微观领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联系。

总之,在看待和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从思想观念上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从理论研究上分清宏观与微观不同的领域。

社会效益篇6

群众文化工作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的体现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成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工作逐渐呈现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其主要的表现在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公益性上。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群众文化的重要社会价值和作用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群众文化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倡导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把握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鼓舞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斗志,就能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高尚有趣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丢弃假丑恶,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人们就会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把高尚的先进的文化思想融于头脑中,变成自觉的行动意识,就会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再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文化氛围,人们增强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群众文化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三、群众文化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群众文化具有开放性、普及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它在不断的发展和整合过程中,结构也呈现出很大变化,其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学等领域。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时,由于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就迫

使文化活动来积极推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科学发展等领域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产业,对于扩大内需,拉动人们消费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激化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热情,人们就会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积极投入到各自的行业,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要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群众文化,除了公益性项目以外,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观念,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片面的经济效益,而盲目扩展许多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公益性产业和经营性产业要适应群众需求,适应市场规律,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迈上新台阶。

五、结语

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依存群众文化的发展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来推动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提高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反过来就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两者的结合才能使群众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群众文化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才能更好地焕发出青春活力,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宾.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5).

社会效益篇7

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5902

0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整的资源库、基因库、能源库,其可以维护生态环境,同时森林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在我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宏伟目标而努力的当下,分析和研究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从而有效的运用森林,这必然会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森林资源概述

目前对森林的概述,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说明。其中狭义的森林资源是指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而广义的森林资源则指林木、林地以及其所在空间范围内的一切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

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森林资源的有效应用,可以为全人类造福,为了确保森林资源可以有效应用,联合国提出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和声明》对森林资源及森林土地应用方式提出了管理办法,以保证森林持续、有效的应用,促进当代经济发展的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可以说,森利资源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环境系统,其具有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特点,这使得森林资源具有良好的作用。

森利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维护自然环境平衡及人类生存生活空间。森林种类较多、层次结构较多、生产能力较强,可以为自然界提供能源、水资源、生物等,促使自然环境中生物体、水资源、大气等保持平衡状态。而人们生存生活所需的氧气、水都可以通过森林来供应,促使人们的生存生活空间良好。

其二,优化林内环境条件。森林中的生物生理代谢、生化反应、物理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改善林内的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促使林木良好的生长。

其三,促进经济增长。森林可以作为人们生产木质产品、开发林副产品、创建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资源,促使产品有效生产,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2森林的生态效益分析

综合以上对森利资源的分析,可以确定森林资源具有多种作用,其可以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那么,森林的生态效益如何呢?相关专业人士对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确定了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估手段,即评估森林能为社会提供的巨大有效效益的程度。但因为森林生态效益所体现的社会意义远超于其所体现的经济价值。笔者在此从森林生态效益所能体现的社会意义角度出发,来对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评估进行分析。

2.1涵养水源效能评估

综合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外涵养水源效能评估方法主要方法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通过河川调节径流、降低洪枯比等对灌溉发电等部门增加的效益,即为涵养水源效能评估值。利用此种手段所评估的涵养水源效能可以相对准确的、合理的、有效的得到涵养水源效能。其二,是探究相对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与森林同等涵养水源作用效果效能,计算效能所消耗的成本,这也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出涵养水源效能的效益。通常可以利用水库等来替代涵养水源,对其效能进行评估。

2.2固土保肥效能评估

固土保费效能评估主要是对森林防护土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因为森林可以对土壤进行防护,避免土壤流失。为了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森林防护土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科学、合理、规范的进行固土保肥效能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对森林所防护的土壤的肥料、效能进行评估,从而相对准确的、有效的评估出土壤养分,再根据当前土壤种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可以相对准确的计算出森林防护土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2.3固碳制氧效益评估

因为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护自然环境和人们生存生活空间。为了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出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因此采用固碳制氧效益评估法来计算。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固碳制氧效益评估所应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在具体进行固碳制氧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来进行科学的计算。固碳制氧计算的三种方法为:

其一,根据逃命作用和呼吸作用方程式来计算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在此基础上,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出固碳制氧的效益值。

其二,利用实验来测定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在以此为依据,可以直接计算出森林的制氧的生态效益。

其三,对森林吸收氧气、释放氧气的特点,利用适合的数学模型,进而对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进行估算,相应的森林制氧的生态效益就可以计算出来。

2.4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所谓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所提供的具有经济意义的价值。正来说,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是从量化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量化生物多样性,进而确定生物多样性价值,这可以准确的、有效的评估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但由于目前对生物多样性量化还处在研究阶段,诸多实际困难的存在,促使生物多样性量化难度大,并且量化结果不够准确。所以,目前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主要是采用探索性的价值核算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市场价值法、防护费用法、支付意愿法等。

2.5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评估

森林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此项功能所产生生态效益较高。目前对森林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的评估主要是采用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评估法。具体的做法是对森林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噪音、消灭细菌等方面进行评估计算,以此来作为森林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3森林的社会效益分析

森林的社会效益的评估,主要利用两种方法来评估即消耗评价法和效果评价法。所谓消耗评价法是森林的社会效能发挥作用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评估,可以确定森林社会效益的大小。利用此种方法来评估森林的社会效益,可以相对准确的说明森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对于推动社会良好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效果评价法则是对森林社会效能所节约的劳动量和产生本地级差异收入进行分析,进而科学、合理的评估森林社会效益。总之,两者有效应用可以对森林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评估。

4结束语

在我国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下,注重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良好发展。为此,明确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至关重要,这可以为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施莹,刘生冬,王鸿钧.森林资源及其生态与社会效益研究进展[J].吉林林业科技,2008,(01).

[2]张三焕,朱哲,李京花.长白山森林生态效益资产评估研究―以汪清林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2,(06).

[3]张颖.大兴安岭基于森林的绿色GDP核算及政策应用分析[C].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5.

社会效益篇8

1 中国燃气发电现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确立起来,中国人民对于环保问题极为关注。虽然目前中国依然以煤发电为主,但是对于天然气发电的推广并没有停止。从目前中国燃气电厂的装机容量来看,在全国的电厂总量中的占有率还很低,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当中,中国具有较大的煤炭储备资源,且水电资源也比较多,天然气虽然属于是清洁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处于市场经济运行状态下的今天,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围绕着经济而展开。燃气电厂从初建到正常运行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投资,其所能发挥的经济效益需要在几年之后才会产生。特别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自主研发的燃气轮机,对于联合循环燃气轮机也没有独立的制造能力,使得天然气发电难以发挥其优势。可见,燃气发电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就要首先满足其经济需求,以在技术力量上有所提升。

从中国燃气发展现状来看,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燃气储备的逐渐增多,加之新的燃气开发项目建立起来,使得天然气使用成为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天然气的使用已经进入到发展时期,西气东输就是有效的证明。西气东输管道的建成将燃气发电推向了市场运行轨道,使得天然气消费获得认可。随着天然气被广泛使用,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被制定出来,并开始实施。从2005年至2007年,天然气气价不断地调整,特别是2007 年,中国将天然气价格诉诸到法律,为了应对气价倒挂的问题,各种天然气利用政策出台,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关乎到天然气项目开发和使用局限。201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结束后将存量气和增量气门站价格并轨,全面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同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从而可以看出,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正在实现市场化运行,并步入到法制化轨道,并已经形成了天然气市场发展规律。随着中俄、中缅等油气管道的建设持续进行,还有LNG等海外天然气来源,我国的气源缺少的现状将会得到改善。

2 中国燃气发电的现实性

2.1 中国燃气发电是时代的必然

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燃气发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目前,中国的燃气发电主要体现为市场多重性上,这就需要建设燃气发电厂时,更多地考虑经济问题,降低成本是关键。天然气开发层面,中国对于燃气开发已经形成了联合生产装置,将气田的开发、管网联接和使用以及电能终端用户三者之间建立其联系,并形成模式。天然气的生产要与供应相配合。中国的电能需求量明显高于供应量,而天然气生产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性才能够实现稳定而具有规模效应的电能供应。此外,天然气从生产到供应,都要经历较长的建设周期,投资风险之大,且周期长而存在着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使得燃气电厂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2.2 中国燃气发电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针对于燃气电厂运行的风险性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其长期性和不可逆性。从用户终端的角度而言,电能的使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年都会经历峰谷性,需要电厂相应地调整供电量。这种电能使用波动性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其长期稳定性。一旦出现有突发性事件,就会妨碍到燃气电厂的正常运行,加之一些不可预见的偶然因素存在,都会成为燃气电厂的潜在风险突发点。

2.3 中国燃气发电可以获得综合经济效益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燃气电厂的社会性是不置可否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企业采用了科学的统筹兼顾,使得企业能够处于良性运行状态。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天然气产业链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提高电厂运行效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是燃气电厂运行的理念,也是天然气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从目前电能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燃气电厂作为行业中的弱势群体,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实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以应对这巨大的挑战。但是,有关研究专家对燃气电厂即将带来的社会贡献给予了肯定,对于其所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则需要放眼未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有关人员认为,如果将清洁燃煤技术,比如安装烟气脱硫设备应用与燃煤电厂中,不仅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还可以降低细粉尘污染,同时还会增加的输送电的费用。如果将该设备应用 水利发电厂,则会解决枯水期用电匮乏的问题。由此可见,天然气发电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

2.4 中国燃气发电需要政策的支持

有研究专家认为,中国燃气发电的最大推动力就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以强化。政府推行各项措施强调环境质量,对于发展清洁能源给予必要的支持,可以使中国的天然气发电快速发展起来。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天然气发电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但是,中国可以在政策允许下在城市周边建设燃气电厂,不仅承担着为城市供电的责任,还可以就近向城市供热。相应地,一些小型燃煤电厂则要强令关闭。目前的城市周边可以采用“热电联产”,通过发展工业配套动力发挥燃气电厂的优势,以使天然气发电在政策的支持下迎来真正的发展时机。

3 燃气电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1 天然气发电可以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天然气发电的优势在于,能够降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如果采用燃煤发电,需要增加用煤超过12亿吨。中国的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大量的消耗已经使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接近枯竭。燃煤发电会到导致资源大量减少,同时还要涉及到煤炭的采掘和运输。采用天然气发电,可以降低煤炭的消耗量,而且还会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中国面临着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使用天然气发电,对于中国战略性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如,某燃气电厂采用尾气综合利用技术,新建汽轮发电机组2×50兆瓦,燃气锅炉2×240吨/小时。为了扩大机组容量,规划分期建设4×50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高压燃气锅炉为240吨/小时。采用兰炭炉作为燃料的尾气。发电机为空冷式发电机,额定功率是50兆瓦。在尾气处理过程上,兰炭炉将尾气脱硫,经过采集后,输送到气站,然后电厂统一供应。电网变电站采用110千伏电压,对于电网集中控制。使用110千伏的母线将电源接入,按后使用分散型控制系统集中控制。采用燃气发电可以对尾气以综合利用,经过脱硫后就可以用于发电,不仅对能源以循环利用,还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发挥了社会效益。但是在使用燃气锅炉时,也会存在着风险性,燃气为易燃易爆气体,在达到一定浓度是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因此要做好防爆、防火工作。在燃气电厂中,燃气锅炉要符合防爆要求,其所安装的设备,包括阀门执行机构、风机电机等等,都要采用隔爆型。对于尾气综合利用,是经过气站统一收集后向电厂供给。气站的设备以储气罐为主,属于是易燃易爆设施,因此要做好防火措施。

3.2 天然气发电要以政府导向为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的燃气发电要快速地发展起来,就要从环境效益的角度出发,对天然气发电进行研究。核电同样是清洁能源,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但是,相对于核电在一次性投资和处理核废料等方面方面的投入,使用天然气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在技术上更为成熟一些。目前来说天然气的原材料价格相对于煤电和水电来说是比较贵的,如果在行业竞争中,市场效益不佳,会影响到天然气发电的顺利运行。对于燃气发展,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使用清洁能源的硬性要求,就会促使热电厂使用清洁环保技术,比如,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等等。另外,政府强化环境保护,可以快速地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政府对燃气电厂提供环境保护补贴,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可以使能源结构相应地做出调整。发达国家在工业经济时代,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是中国不能再重复这种老路,我国环境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对于污染日渐严重的生活环境,如果毫无节制地恣意破坏下去,就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政府从支持清洁能源的利用起,发挥其引导作用,可以为联合循环发电设备的广泛应用创设良好的条件。有专家认为,可以将天然气发电政策框架制定出来,对于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使输电线损有所降低。随着电网运行稳定性的提高,加上天然气发电机组启停快的特点,将其作为调峰电源更为适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采用天然气发电,更有利于保护环境质量。中国的多数电厂为燃煤发电,燃煤发电带来的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我国雾霾天气日趋严重的今天,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北方城市的热电厂,由于离城市中心比较近,如果采用燃煤发电,那么来煤炭运输、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都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调峰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尤其是风电近年投产比较多,其反调峰特性对电网调峰的挑战很大。将天然气发电设备由于其启停快,且可以深度调峰,将会对电网调整有很好补充作用。在中国天然气的可利用价值而言,其所创造的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其建设周期长,运行成本高,使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要建立在长效机制上。因此,将燃气设备用于电厂的发电运行中,可以相应地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等.编.《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Aldo Canova,Gianfranco Chicco,Giuseppe Genon,etal. Pierluigi Mancarella.Emiss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atural Gas- fueled Cogeneration Microturbine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8(10).

[3]宋丽芝.山西省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社会效益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社会,2009(20).

[4]吕学都,刘德顺.等.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采取积极和可持续的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社会效益篇9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其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且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得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社会效益。为促进乌鲁木齐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作用的发挥,本文就发挥乌鲁木齐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问题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必须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是生产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是精神的物化和物化的精神的结合,具有物质的精神的双重属性。其精神属性使之具有意识形态性,进而使之产生出了独特的社会效益。所谓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则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社会所产生的效应,主要表现:

(一)文化产业能够传播价值观念,塑造人格

文化产业虽然不如文化事业那样,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但同样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它既然要追求经济效益,就必须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必须以大众可理解和可接受的形式,表达一些大众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使大众在接受、享用文化产业的同时,受到他们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以及相应的行为准则的影响。文化产业通过为人们提供一系列关于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等判断标准,使人产生正义感、耻辱感、是非感等一系列思想观念,塑造出新的人格。

(二)文化产业能够维护国家安全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西方文化产品大量进入,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输入。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公开说,现在“美国最大的出口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的生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美国文化。”一些资产阶级政客甚至公开叫嚣:在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最终起作用的是思想、是文化,而不是武器。因此,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们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优势文化产品的巨大压力,受到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面临着“西化”、“分化”的危险。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才能保持文化独立,维护国家安全。

(三)文化产业能够稳定社会秩序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个人犯罪概率的大小,与他业余时间的安排有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空余时间过多,且无所事事,这人的犯罪概率就高。因此,研究对人的管理,关键是要研究人空余时间的分配。如果大量增加人的文化消费时间,就可以大量减少人的社会犯罪时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节假日不断增多,人们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多。因此,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为大众提供各种文化娱乐和文化服务,使大众可以很好地打发业余时间;而且能够稳定社会秩序。

(四)文化产业能够缓解心理、陶冶情操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具有满足市民放松身心、活动肌体、交流情感、愉悦精神、陶冶心灵的作用。这是由文化产业的娱乐功能合审美功能所决定的。文化产业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文化产业缺乏娱乐功能,人们不能宣泄自己的情感,放松自己的肌体,表现自己的才能,又何必既出钱又浪费时间来消费文化产业呢?这是由文化产业的独特社会效益所决定的,即人们在享受文化产品精神内涵的同时,同时也受到了感官的刺激、精神的愉悦,心灵的陶冶。

二、深入体会发展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作为乌鲁木齐的新兴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整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因而发展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充分利用独特而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必将为乌鲁木齐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因而,要发挥好乌鲁木齐文化产业的效益必须深入体会发展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品位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规模的扩大,文化、科技、生态的全面提升更为重要。文化产业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对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进和价值提升的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乌鲁木齐市要实现建设成为“亚心之都、国际都市、商旅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样,不仅对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层次,营造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对外能展示城市魅力,带来消费和投资的热潮,使乌鲁木齐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以文化力实现城市竞争的典范。

(二)发展文化产业有益于增进民族团结、缓解各种压力,能够促进乌鲁木齐市的社会稳定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等49个民族。它有着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久负盛名的达坂城、景色迷人的天池、令人神往的亚洲地理中心,被誉为“冰川活化石”的一号冰川,以及风光秀丽的南山天然牧场、甘沟台、白杨沟瀑布等,都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主要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烈士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旧址、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等。主要古迹、古寺有乌拉泊古城、陕西大寺、阿拉沟“石垒”、文庙、巩宁城遗址、纪晓岚微草堂、“一炮成功”等。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族民俗陈列馆已被列为部级的重要旅游景点,二道桥民族集贸市场是民族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民族特色文化得天独厚,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历史古迹古物丰富,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发展旅游业和其他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是增强民族团结,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缓解各种压力,促进乌鲁木齐市社会稳定的一条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

(三)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乌鲁木齐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明素质提高

随着乌鲁木齐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日益高涨,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高素质,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从历史文化旅游的角度看,它在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的同时,其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也丰富了人民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人民的文化品味,作为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其社会效益是无法计算的。比如,在游览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族民俗陈列馆、二道桥民族集贸市场的过程中,游客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丰富了游客的民族文化知识。文化产业正是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进而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全方位促进乌鲁木齐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发挥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只要走向市场,为大众所消费,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心理、行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影响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消极影响则可能给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误导。要充分发挥乌鲁木齐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必须多渠道进行,多方共同推动乌鲁木齐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产品不同于寻常的物质产品,其对使用者的意义,不只是“消费”那么简单。对一名消费者而言,一辆自行车也许只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碟片、一本书却有可能意味着很多内容,甚至会改变其思想,改变某些行为方式。这是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根本区别。正因如此,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就是一种必然。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要是强调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必须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产生的正面社会效益,减少或避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带来的负面社会效益。可见, 要充分发挥乌鲁木齐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必须转变观念,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遵循文化产业的效益规律,才符合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回顾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的工作实践,正是由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了把文化产业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有了较大跃升。

(二)深化改革,加快创新,为发挥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提供机制保障

由于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也较缓慢,特别是文化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因而,尽快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遵循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为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提供机制保障。

(三)完善和落实政策,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发挥的社会环境

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虽然具备了一定规模,但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弱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社会效益的发挥。为此,应努力建立起既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我国国情、乌鲁木齐市特点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产业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可操作的文化产业政策,要设计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实施方案。通过完善和落实政策,能够营造出有利于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发挥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实质发展。

(四)切实加快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

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归根结底靠人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文化产业领域相当多的人员还囿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深入市场,研究市场不够;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还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等、靠、要的思想束缚了开拓创新精神,如何适应市场、争取市场、占领市场,显得严重不足;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认识很不到位,不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单纯追求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这些严重束缚了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发挥。因而,要加快乌鲁木齐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发挥,就必须加快培养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既了解文化,又懂现代管理、深入了解文化产业效益的人才队伍,以促进乌鲁木齐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最大发挥。

社会效益篇10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着力塑造中国的“软实力”成为党、政府和人民迫切的要求。打造传媒强国是中国新闻业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近年来,中国新闻业改革逐渐加速,《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均大幅改版,《人民日报》增办《环球时报》英文版;央视新增多个语种频道,并创办国家网络电视台;新华社正在加速组建电视台。媒体“中央军”的崛起显示了中国打造传媒强国的决心和力量,但我国新闻业改革面临的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仍需正视,众多没有真正经过市场洗礼的新闻媒体用各种理由拒绝加入世界新闻业竞争行列,其中,社会效益是它们最常用的挡箭牌,也是我国新闻体制改革最大的思想和行动障碍。那么,到底什么是新闻业的社会效益?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它?迄今为止,理论界和业界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本文将以党报为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前,我国新闻业由国家财政支持,不存在经济效益问题。改革开放后,新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以及相关主管部门都不遗余力地强调新闻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是新闻业运营的根本原则和目的。[1]中国新闻事业的核心价值是维护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具体到实践中,新闻媒体必须做到:第一,内容上维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第二,受众认可媒体的宣传,是新闻业实现社会效益的根本,其标志是更多受众尤其是高质量受众对媒体的主动接触,广告市场和自费订阅率可以作为最直观的衡量指标。

改革开放前,党报一枝独秀,各级党报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红头文件”的作用,是各级党政干部必读的刊物,在社会生活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改革开放后至1992年前,中国报业虽然数量扩张很快,但没有出现一个足以与党报竞争的新型媒体群,加之社会阶层分化缓慢,党政干部仍然是最大的主流群体。因此,在电视获得巨大发展后,报纸虽然流失了部分读者,发行量有所下降,但也没有危及其主流媒体的地位,党报仍然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的媒介体制改革开启了大众报业浪潮,将党报推向了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都市报为主的大众媒体异军突起,培育起了自费订阅和零售市场,中国报业市场持续扩大。但是,从目前看,党报在这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之势。首先,从广告收入来看,从1992年开始,党报广告收入明显低于大众媒体,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削弱了党报的传统优势。[2]其次,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党报一直靠公款订阅和强行摊发。据统计,2003年报业整顿前,中国媒体的发行市场规模在160~200亿,仅国家统计的公款征订部分资金约60~100亿,占30%左右;2137家媒体中,约有1250种媒体以公费订阅为主,占一半以上。在某省,进入农村的媒体约106种之多,全省村级组织报刊订阅费平均为2779元,其中最高的行政村达12515元,群众反应强烈。这些强行征订的媒体在某市贸易局的命运是:花一两千元订的报刊,很多收到后翻都没翻过,直接扔到墙角,年终时统一卖了废纸。[3]报业整顿后,虽然党报强行摊发的覆盖面和力度有所减弱,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地市级党报和部分省级党报依然要靠行政权力的支持才能生存。广告市场的失利和靠行政权力生存,说明党报没有真正吸引受众的眼球,党报面临着影响力下降的现实困境。

喻国明指出:“所谓大众化传媒是指以受众数量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市场价值诉求的,即是以量取胜的传媒;而所谓主流传媒则是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即是以质取胜的传媒。”[4]他所说的“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就是社会的主流群体。伴随社会分层的现代化,中国出现了新的主流群体。“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在逐步地向拥有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倾斜,这是执政党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5]从各阶层的政治地位变化情况来看,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要求主流媒体和主流群体的成长结伴同行。但是,从现实看,大部分党报仍然坚持“干部报”面孔,忽视对新型主流群体的吸纳,这意味着党报正在失去大量新成长起来的主流受众,“主流传媒”的地位岌岌可危。有研究者指出:“由于新闻改革的严重滞后和市场化转型举步维艰,本来最有可能也有实力发展成主流媒体的大多数党报,正面临着日益‘边缘化’的危险。”[6]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党报的“边缘化”实质在于党报既没有赢得足够数量的受众眼球,也没有得到新的主流受众群体的认可,社会效益失去了根基,无从实现。问题在于,习惯了行政权力庇护的大多数党报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地市级党报始终拿所谓“社会效益”为说辞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思想和行动上排斥新闻市场竞争,阻碍新闻体制改革的深化,成为中国新闻业做大、做强的顽疾。

我国新闻事业的中心任务是维护和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防止新闻媒介经济逐利行为对这一中心任务可能造成的冲击,党和政府对新闻业实行了“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体制改革,目的是用“事业化管理”体制保证新闻业社会效益的实现。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管理者和业界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科学评价体系,社会效益的内涵趋于“空壳化”,成了一杆没有秤砣的秤,所有经济效益差的新闻媒体都可以用无法度量的社会效益为自己辩护。社会效益不是空泛的概念,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必要前提。换句话说,经济效益好的媒体未必有好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不好的媒体,绝大多数不会有好的社会效益,西方的新闻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7]我国媒体的社会效益追求的是对社会的影响力,不仅强调以质取胜,而且强调以量取胜;不仅强调社会效益,而且强调经济效益。在中国,媒体的先天性政治优势并不能保证其社会效益的获得,其社会效益必须建立在足够读者数量(尤其是主流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基础之上。一个受众数量不多,尤其是忽视社会其他主流群体声音的新闻媒体,政治高度再高,社会影响力也是有限的,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出版业的战场就是市场,各种出版物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商品,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并指出“中国新闻出版领域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深,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不少新闻出版单位市场意识不强,尚未成为自觉的市场竞争主体。这是造成中国出版物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最主要的原因” 。

[参考文献]

[1]徐光春,石宗源,李从军.中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谈[N].中华新闻报,2002-12-17.

[2]陈怀林,郭中实.党报与大众报纸广告经营“收入裂口”现象之探析[J].新闻学研究,1998,57:5~25.

[3]孙亚菲,刘鉴强.中国启动最大报刊改革[N].南方周末,2003-8-21.

[4]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社会效益篇11

二、文化产品与社会效益

文化产品作为人类智力、道德和艺术方面的活动成果,当人们用来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的时候就使其产生了价值,价值的实现就会带来效益,那效益的呈现因其艺术性和人文性给人以体验,其效益成果必然是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基本的社会效益,然而其具体表现出以下特征:

其一,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风气,社会思潮,社会风貌以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判定在某些程度上也取决于它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文化能否对社会环境起到敦风化俗的作用,就成为文化产品是否具有社会效益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如果一个文化产品,比如一部电影,一个戏剧,一本书有着低俗化的价值倾向,观众欣赏后的情感体验并没有得到提升,而是逆社会主流发展,影响社会风气,那么这样的产品不仅伤风败俗,而且违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必将遭到社会的淘汰。因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就是为了实现对人类社会和人性的终极关怀。

其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文化产品的发展可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发展,比如当今创意产业的诞生。我们知道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是英国,英国提出发展创意产业,除了有其政治目的外,但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改变英国在新世纪的没落帝国形象。为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陈旧模式,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英国试图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经济振兴的焦点。现如今,我国也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战略,旨在建设一个健康、和谐、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因为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大多消耗的是大量的智力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当然文化创意产业是不二选择。

其三,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当下人们选择休闲娱乐的热门项目。其实旅游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来供人们消费的。旅游业不仅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个人而言,也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享受。但是据中国环境报的报道“我国目前有80%的自然保护区在发展旅游,但由于管理跟不上,旅游现在成为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的重要因素”②。其典型案例是,“2013年8月中旬,一场特大山洪突袭了广东省南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冲毁大片山林和建设设施,并直接冲进了附近几户居民家里。山洪过后,满目疮痍。”③究其原因是与自然保护区内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旅游工程有直接关系。文化产品生产制作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那即使丰富人们生活,但也不能完全算有社会效益。

其四,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影响。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一些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文化遗产对文化产品的制作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来源之一,如果在利用过程中对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将国家文物作为普通文化产品进行肆意贩卖,或者对文化历史遗址拆除重建等,其危害性,对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损失,又何谈社会效益?

三、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的实现

美国后现论家詹姆逊认为文化“爆炸效应”是“在整个社会范畴里以惊人的幅度扩张起来。而文化的威力,可使社会生活里的一切活动都充满了文化意义,从经济价值和国家权力,从社会实践到心理结构。”④社会文化意义的实现是文化带给社会的价值所在,是社会效益的实现。然而这种文化的威力如何实现社会效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具体到文化产品本身,应该做到:

其一,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活动应该是实现全人类幸福的一种交流方式与情感共鸣的表达。艺术真正的吸引力就在于使个人同其他人融合在一起,形成群体精神上的凝聚力,让整个社会充满人性的关怀。文化产品的创作要遵循这个艺术的规律,具有高尚的艺术灵魂,不被任何媚俗的东西所侵染,其根本价值目标应该是向着人类的幸福迈进,向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迈进。

社会效益篇12

人类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语言交流,少不了翻译这个媒介。然而,任何翻译活动都必须最终服务社会,使社会受益,因此,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重要标尺。在此前提下,笔者尝试确立以下翻译原则。

2.翻译原则

2.1文韵可读性原则

所谓“可读性”(readability),指书面语词语组合、章句及至语篇的可读程度,具体包括以下要素:①合乎语法(grammaticality);②合乎习惯(idiomaticness);③含义明晰(clarity);④语体适应(stylistic adaptability);⑤条理性(organization)。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上要素确定某一书面语章句的可读性档次,如最佳可读性、一般可读性、基本可读性、无可读性等。就翻译而言,一般原则是目的语的可读性要与原语的可读性相适应,如以下译例。

I buried my head under the miserable sheet and rug,and cried like a child.

原译一:我把头埋在悲惨的被单和毯子下面,像孩子样地哭了起来。

原译二:我把头埋在那仿佛感染了我的悲惨心情的被单和毯子里,像孩子样地哭了起来。

改译:我非常难过,一头扎进被单和毯子里,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原译一”将“the miserable sheet and rug”译为“悲惨的被单和毯子”,不合乎汉语搭配习惯,“原译二”译为“那仿佛感染了我的悲惨心情的被单和毯子”既啰唆且不明晰。原句各成分之间搭配贴切自然,而原译一与二僵化地保留原句语序,造成搭配不当,然而,改译根据需要调整了译句中相关成分在句中的位置,使其尽量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2文风时尚性原则

所谓“时尚性”,指某种倾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相对普遍性和暂时性,文风也如此。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坚持社会效益观,翻译的目的语应该与当代文风时尚、与当代读者公认的可读性标准相适应。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貌和时尚,在语言的运用上呈现不同的格调。以下段落引自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的名篇Of Studies,所用语言属早期现代英语: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And therefore,if a man write little,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if he confer little,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and if he read little,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其中,有的语言形式在现代英语中已经不用,如maketh=makes,doth=does,had need=ought to。(方梦之,2007:172)王佐良先生用夹白的文言文译了以上两段,亦多用培根善用的排比手法,译文字字珠玑,精炼顺达,风格与原文相当: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2.3文体适应性原则

“语贵适境,文贵适体”。 特定的社会交际情境要求特定的文体与之相适应。因文体差异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语言运用特点,如口语语体自然生动,书面语体抽象严密。例如老舍《柳家大院》中多用口语体。英译文也用口语体,包括用较粗俗的俚语:大家见面,招呼“吃了吗?”透着和气。不说呢,也没什么。大家一天到晚为嘴奔命,没有工夫扯闲盘儿。爱说话的自然也有,可得先吃饱啦。When people meet,they greet each other with a “Hi” just to show their good neighborly feelings. But if they should cut each other dead,nobody would care.When one’s knocked about from pillar to post for his bread day in and day out,he won’t find ginger enough for gas and gaiters. Of course,there’s those who are all jaw like a sheep’s head among us. But one can hardly be in a mood for rag-chewing when one’s guts cry cupboard.其中:to knock about=to wander much;from pillar to post=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ginger=spirit,energy;gas and gaiters=nonsense;to be all jaw like a sheep’s head=to do nothing but talk;to chew the rag=to grumble;guts=the stomach and intestines;to cry cupboard=to be hungry.

3.结语

翻译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准则。就翻译而言,既然原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实现转换,原文可读性好的,固然应尽可能译成可读性好的译文,原文可读性差的,也不应削足适履,故意译成可读性差的译文,而应保证目的语的一般可读性,以便读者接受。同时,语言是发展的,语言的稳定性是一个相对概念,语言的非稳定性是一个绝对概念,故此就翻译而言,目的语必须坚持文风时尚性原则。最后,翻译必须随文体之异,随原文风格之异而调整译文,必须保证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性。只有在文体与语言情境相适应的情况下,语言的社会功能才能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社会效益篇13

看到这期的独家策划选题,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在美容行业里谈企业社会责任,会不会有点太虚、太空了?”在策划初期,我们确实也产生过犹豫和动摇。可是,在记者随后的讨论和调查中,却发现尽管很多大中型美容企业从规模、实力上无法与家电、IT行业的大牌企业相比,但也并非如大家想象中那样只囿于企业自我发展而不考虑其他。不少美容企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方面,依然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

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调查结果表明,在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联度,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正如星巴克CEO奥林・史密斯所言,星巴克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说服顾客支付3美元的高价购买一杯“有社会责任的咖啡”。而美容专业线企业中,高举社会责任大旗的并不在少数。抛开企业的功利性目的不说,单是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这一行为本身,就值得赞誉。而一些美容企业积极寻求新能源、采用环保包材、进行产品科技研发等一系列行为,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力表现。就像本期《美容财智》独家策划中提到的三家企业,虽然规模和实力存在很大差距,但从企业掌舵者身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和魄力。而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得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内脱颖而出,获得了其他企业所无法企及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力就是企业竞争力最好的证明,其获得的效益也较之短期利润更为长远和丰厚。

当广大美容企业均旗帜鲜明地举起企业社会责任大旗的同时,《美容财智》作为行业权威媒体,当然没有理由沉默。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为如何更好地引导行业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和读者,如何满足社会和行业更多元化的需求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杂志的每一次调整和转变,都是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在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神圣使命的大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和努力。《美容财智》2008年的改变也是如此。新开“商专版”,合并原《美容师》杂志内容开辟“美容院专版”,精耕细作杂志内容,不仅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搭建起一个相互了解、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和资讯平台,也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满足了各个层面读者的不同需求。

除了杂志内容的精益求精之外,在社会活动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力求从更广阔的范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使全社会对美容行业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更为公正客观的评价。2008华山论剑・第五届中国美容领袖年会从历史文化古城西安转移到时尚魅力之都上海,走进华北地区惟一也是最大的美妆用品国际采购中心――上海美博汇,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的一次新尝试。我们希望,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08年,《美容财智》能够与所有美容企业一起努力,共同擎起社会责任这面大旗,为推动中国美容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奉献更多的美丽与健康。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