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论文实用13篇

超级工程论文
超级工程论文篇1

一、超级画板的优势分析

超级画板具有动态几何的作图功能,并且其具备了编程开发的需求,能够提供编程环境,这样就可以对函数、算法和概率的统计与教学工作提供支持。

超级画板拥有独创性的画笔,这样在进行几何作图的时候就更为简单,更容易操作,更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超级画板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演示,能够进行图形的缩略、文本的修改等,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更有益。

二、超级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上文中简要的分析了超级画板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高中教学当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超级画板的应用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更为直观的感知。高中数学中一些知识点较为抽象,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而超级画板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更便于理解。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教学过程当中,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将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将其叠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实现重合,因此就能够得出结论,两个完全重合的图形成为全等图形。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个弊端,如果学生失去对这一过程的体验,那么就会影响到其后续形成有效的数学化。而应用超级画板进行教学,就能够将静态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动态的教学过程,老师可以借助超级画板的优势,通过平移、旋转和折叠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看到这个过程,并通过观察讨论得出最终的结果。

第二,超级画板的应用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具创新性。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用超级画板,能够赋予教学活动更多的创新性。在之前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够表现的地方,通过超级画板能够做出来,呈现到课堂上面。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超级画板的强大功能丰富了教学资源,随着老师对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逐渐提升,备课方式、教学方式都进行了相应的变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超级画板拓展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并且也丰富了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能够更容易将学习的问题找到,通过探究性的研究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也能够发挥出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参与性本质,实现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有兴趣进行数学学习。

第三,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超级画板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

数学当中的概率是较为典型的源于经验以及生活的知识,通过对概率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并帮助学生理解偶然性以及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教学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和生活密切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对这些实验进行模拟,这样既能够简化实验,又能够多次操作,让实验数据更趋于稳定。

实际操作当中,利用超级画板进行实验的模拟,更为方便。如可以设置转盘实验,在这个实验当中,能够让指针随时的停止,并且可以修改相关的数据,以此来调整指针的转动速度,这种效果只有通过超级画板才能够实现,普通的教学用具是不能够达到这一效果的。在实验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建立起动画和统计表格的关联,利用超级画板的优势,记录下实验过程当中的相关数据。

通过超级画板的利用,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达到的效果。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要想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必须要借助于更为科学的教学手段,直观感受教学效果,而超级画板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超级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超级画板是一种可操作性的探索工具,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当中,能够让学生更有机会去动手探索数学,提升笛а习的兴趣。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林.超级画板支持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广州大学,2010.

[2] 杨黎,雷吉红.超级画板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4):141-144.

超级工程论文篇2

超级电容器又名电化学电容器[1-3],超级电容器对于电动汽车的启动、加速和上坡行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超级电容器极低的比能量使得它不可能单独用作电动汽车能量源,故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功率、比能量[4],使之作为辅助能量使用具有显著优点[5]。它在汽车启动和爬坡时快速提供大电流及大功率,在正常行驶时由主动力源快速充电,在刹车时快速存储发电机产生的大电流,这可减少电动汽车对蓄电池大电流充电的限制,大大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对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启动更是不可少的。超级电容器在充电―放电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和无高速旋转等机械运动,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6],也没有任何噪声,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是一种更加理想的储能器。

本文研究了一种正负共极水基超级电容器电极,它具有良好的粘接特性且电极材料表面电阻较小。用该电极进行装配得到了正负共极层叠式串联超级电容器[7-8],它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内阻小、电压高的特点。其单体工作电压可到达1.6V,是传统式水基超级电容器电压的1倍。

二、实验

我们制作的正负共极水基超级电容器由4个单元组成,分别为电极、聚丙烯膜[9]、电解质、壳体。电极与电极之间由通离子阻电子的隔膜隔开进行串联式叠片,完成叠片后装配到金属壳体中,注入电解液并进行密封。

(一)电极制作方法

1.正负电极材料配比与浆料配制工艺

将粘结剂(PTFE)加入到蒸馏水的真空搅拌罐中,搅拌0.5h使PTFE分散均匀,再加入导电剂SP(特密高,瑞士)和CNT浆液(北京天奈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搅拌2h至完全分散,最后加入锰酸锂(湖南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搅拌3h形成均匀的正极浆料,浆料最终黏度为5~6.5Pa.s,固含量约55%,材料加入质量百分比为LMO:PTFE:SP:CNT=92:3:2:3。将CMC(型号A30000,美国)加入到蒸馏水的真空搅拌罐中,搅拌2h使CMC完全溶解,再加入导电剂SP(特密高,瑞士)和CNT浆液(北京天奈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搅拌2h至完全分散,再加入活性炭AC(比表面积2000±100m2/g,上海合达炭素材料有限公司)搅拌4h至完全分散,最后加入SBR(型号50%水溶液,深圳诺伊特材料有限公司)溶液搅拌1h形成均匀的负极浆料,浆料最终黏度为16~18Pa.s,固含量约25%,材料加入质量百分比为AC:CMC:SP:CNT:SBR=90.5:2:2:3:2.5。

2.正负共极电极制作工艺

在特制上下两层隔离烘烤箱的涂布机上将正、负极浆料进行涂布,依据正极面密度为(150±10)g/m2、负极面密度为(268±5)g/m2的工艺要求,将正、负极浆料同时涂覆在同一集流体上,形成正/负共极的电极。

(二)正负共极水基超级电容器装配方法

再将加工合格的电极卷料分切成符合工艺要求的尺寸,以“集流体―正电极―隔膜―负电极―集流体―正电极―隔膜”串联方式进行10个单元叠加形成超级电容器芯体,见图1。超级电容器芯体放入壳体中,加入已配制好的电解液(硫酸锂)并用树脂将壳体密封,在50T的压力机下对密封好的电容器进行挤压。最后在精密的测试设备上对电容器进行激活,形成一种正负共极水基超级电容器,见图2。

(三)正负共极水基超级电容器测试

装配好的正负共极水基超级电容器进行充电活化后,使之具有超级电容器的特性,快速的吸附与脱嵌实现了电源能够快速充电和大电流放电的功能。

使用1A的电流对超级电容器进行充放电测试,得到其工作电压、能量密度。

三、结果与讨论

(一)正负共极电极分析

1.负极浆料均一性好

浆料的均一性直接影响涂布效果。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比较大,导致浆料制作时固含量比较低仅20%左右,黏度比较大20Pa.s左右,负极浆料输出时流动性良好,固含量23%,黏度18Pa.s。涂布过程中浆料不会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团聚、结硬块、塞刀口等现象。

2.正负共极水基电极具有良好的粘接特性

传统式水基电极在涂布过程中存在龟裂现象,严重时掉渣,而本文工艺制作的正负共极水基电极具有良好的粘接特性,此特性大大降低了浆料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改善了其极化性能。

3.电极表面电阻小

正负共极水基电极通过在材料选择、配料工艺、涂布工艺等方面严格控制,得到的电极表面电阻比较小。使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其表面电阻和传统式水基电极的表面电阻,测量结果显示正负共极水基电极正极表面电阻为1100Ω左右、负极表面电阻为132Ω左右,传统式电极正极表面电阻为3140Ω左右、负极表面电阻为542Ω左右。

(二)超级电容器测试性能分析

图4为使用我们制作的正负共极水基电极加工得到的超级电容器电性能测试曲线图。图中显示出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电压,单体电压可达到1.6V以上(最高电压可到达1.8V),计算得出能量密度可到达20Wh/kg(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E=1/2CU2),对比传统式水基超级电容器的电压0.8V,它的电压提高了1倍。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一种正负共极水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得的电极具有良好的性能,主要对负极浆料性能、电极粘接性能、工作电压、能量密度等方面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负极浆料固含量可达到23%、黏度可达到18000mPa.s且具有良好的均一性;正负共极电极的粘接性能良好且表面电阻得到了优化,正极表面电阻为1100Ω左右、负极表面电阻为132Ω左右;单体工作电压可达到1.6V以上是传统水基超级电容器(0.8V)的1倍,能量密度大大提高,可达到20Wh/kg。

参考文献

[1]Conway B E. 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s Scientific Fundamentals an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New York:Plenum Press,1999.

[2]Conway B E. Birss V,Wojtowicz J,et al. Reports to continental Group,Inc.,1975-1980;D.Craig,Canadian Pat. 1985,196:683.

[3]Conway B E. Transition from “supercapacitor” to “battery” behavior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J. Electrochem Soc.,1991,138:1-8.

[4]张治安,邓梅根,胡永达,等.电化学电容器的特点及应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22(11):1-5.

[5]王然,苗小丽. 大功率超级电容器的发展与应用[J].电池工业,2008,13(3):191-194.

[6]程杰,曹高萍,杨欲生.活性炭-锰氧化物电化学混合电容器的研究[J].电池,2006,36(34):247-248.

[7]王彦鹏.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7,3-5.

[8]孟祥云. 超级电容器NiO及其符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08,5-7.

超级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模糊控制;联合仿真

0引言

动力汽车要求其车载电源具有充放电功率大、充放电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容量衰减小等特点[1-2]。而蓄电池单独作为汽车的电源时存在充电时间长、比功率太低,不能满足汽车短时间功率需求问题,严重影响汽车的加速、爬坡、制动性能及能量回收效率,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对车载电源的要求[3-5]。超级电容充放电迅速,可瞬间大电流充放电,充放电能力比蓄电池要高100多倍,动态特性很好,循环寿命在10万次左右[6-7]。一种新的汽车电源是将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结合起来使用,由蓄电池提供整车运行期间电机需求的平均电功率,而超级电容则提供电机需求的峰值功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蓄电池比能量大和超级电容比功率高的优点[8]。针对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构成的复合电源系统,实现能量的合理分配是关键。模糊控制利用人的经验、知识和推理技术及控制系统提供的状态条件信息,不依赖物理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控制性能高,简化了复杂的控制问题[9-12]。Cruise是研究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及制动性能的高级模拟分析软件,灵活的模块化理念使得Cruise可对任意结构形式的汽车传动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13]。本文采用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的形式,在基于传统电动车模型的基础上,添加超级电容模型和双向DC/DC模型,利用Cruise搭建整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了针对复合电源的模糊控制策略,将控制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并通过MatlabDLL方式进行联合仿真,实现复合电源功率的合理分配,并对模糊控制策略和整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

1复合电源的结构

复合电源主要由蓄电池、超级电容和双向DC/DC组成。复合电源的拓扑结构有很多,例如: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直接并联,蓄电池与双向DC/DC串联,再与超级电容并联[14-15]。本文选择的是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串联,再与蓄电池并联共同向负载电机提供电能的方式。复合电源的工作模式为:当汽车正常行驶,需求功率低时,由蓄电池单独向电机供电;当汽车需求功率较高时,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共同给电机供电,并且由蓄电池提供平均功率,超级电容提供峰值功率。当汽车制动时,超级电容优先回收制动能量,在超级电容不能再回收时由蓄电池回收能量。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双向DC/DC的升降压来控制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复合电源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功率总线的功率信息,蓄电池和超级电容SOC(Stateofcharge)等状态信息为模糊控制器控制的输入,经过控制器对功率进行分配。由于汽车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会经历多种工况,而且交通状况复杂,汽车状态切换频繁,且各种工况下的电机功率、蓄电池、超级电容的状态都各不相同,需要制定合理的功率分配控制策略,使得在保证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利用超级电容高比功率,能够瞬时大电流充放电的特性,为蓄电池“削峰填谷”,减小大电流对蓄电池的冲击,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充放电效率,并且最大限度地回收制动能量,提高整车的效率和经济性[16-18]。

2模糊控制策略模型

利用Matlab中提供的模糊控制工具箱设计了对于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的三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输入为汽车的需求功率Preq,蓄电池荷电状态BSOC,超级电容荷电状态SSOC。输出为蓄电池功率分配因子(Kcap)。汽车的驱动电机有电动和发电两种工作模式,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下系统需求功率大小和波动范围有较大差别,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19]。因此,在正常行驶与制动两种工作模式下应分别制定复合电源控制策略,即需要两个模糊控制器,它们的模糊控制规则不同,但是两个模糊控制器都是三输入单输出且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相同。因此,在Preq>0和Preq<0时各设计一个控制器,分别为模糊控制器A和模糊控制器B。当Preq>0时,设输入量Preq的论域为[04],模糊集为{S、MS、M、MB、B},分别表示{小、较小、中、较大、大}。动力电池BSOC的论域为[0.20.9],模糊集{S、M、B},分别表示{小、中、大},超级电容SSOC的论域为[0.11],模糊集{S、M、B},分别表示{小、中、大}。输出量为动力电池功率分配因子Kcap,其论域为[01],模糊集{S、MS、M、MB、B},分别表示{小、较小、中、较大、大}。各输入结果如图2所示。当Preq<0时,设输入量Preq的论域为[-10],模糊集为{B、M、S},分别表示{大、中、小}。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SOC论域、模糊集、隶属度函数和Preq>0时是一样的。输出量为蓄电池功率分配因子Kcap,其论域为[01],模糊集{S、M、B},分别表示{小、中、大},输入输出量的隶属函数如图3所示。根据前面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复合电源模糊控制策略模型如图4所示,模糊控制器根据输入变量的变化调节输出比例因子Kcap,从而得出蓄电池所分配的功率,因为汽车的需求功率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共同提供,所以汽车需求功率减去蓄电池所分配功率得到超级电容分配功率。

3整车模型的搭建

将建好的控制策略添加到Cruise中主要有MatlabDLL和MatlabAPI两种方法。联合仿真的结果都可以直接从Cruise获得。但是用MatlabDLL方法仿真的时间比采用MatlabAPI方式短很多。因此,本论文中采用的是MatlabDLL方式。在控制策略模型建好之后,需要进行模型编译,编译完成后生成controler.dll文件,在Cruise模型中放入MatlabDLL接口模块,进行接口模块的参数设置,完成以上设置后,在Cruisedatabus中完成相应的数据通信,即可实现Cruise与MatlabDLL方式联合仿真[19-20]。在进行信号通信时实际上是一个数据交换过程,Cruise通过数据接口将动力蓄电池和超级电容SOC值、电机转速、负载信号、超级电容电压值等信息传递给Simulink中的模糊控制策略模型,之后Simulink模型将超级电容电流、转换开关信号反馈给Cruise模块中的电气终端、电机及驾驶员,以建立Cruise和Simulink之间的数据通信。AVLCruise软件中含有简捷通用的模型部件、易懂的管理系统、可以与Matlab、C、Fortran接口完成复杂控制算法的设计和离线仿真,也可与DSPACE等硬件接口,展开实时仿真,真实模拟车辆传动系统,完成对复杂动力传动系统的仿真分析,整车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在进行整车建模时,从模块库中直接拖拽部件模块来搭建整车模型。修改部件属性来快速完成整车模型的参数设定并进行部件间的机械连接、电气联接和信号联接。

4仿真结果与分析

采用中国城市道路工况作为本文的循环工况。中国城市道路工况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根据我国各大城市的行驶特征研究出的更加适合我国的城市工况。中国城市道路工况如图6所示,工况总运行时间是1304s。工况中最大速度达60km•h-1,其中怠速时间占工况总时间的28.8%,除去怠速部分之后平均车速则为22.6km•h-1。从图6可直观的看到我国交通系统中存在车辆怠速时间长、总体的均车速低、车辆的速度变化频繁等特点。图7是在中国典型城市道路工况下车辆行驶的当前车速度与期望速度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曲线基本保持一致,速度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这说明车辆的跟随性和平顺性都比较好。图8是在中国典型城市道路工况下,蓄电池和超级电容所需提供的功率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超级电容和蓄电池共同供电,电池提供的功率比较平稳,在6kW左右。在制动时由超级电容吸收峰值功率,最大峰值功率达到10kW。超级电容充分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从而验证制定的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5结论

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借助Cruise软件搭建了带有复合电源模块的整车模型。详细介绍了通过联合仿真的方法将Simulink里搭建的策略模块加入到整车模型中的步骤。其他用户可以根据类似方法开发自定义策略和车型。提出超级电容与双向DC/DC并联再与电池串联的复合电源结构。用模糊控制工具箱设计对于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的模糊控制器,搭建整车复合电源控制策略模块,使得超级电容充分发挥了提供瞬时功率的作用,避免了蓄电池过充和过放,提高了复合电源系统的循环使用寿命。此设计方案和仿真结果对于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正伟,付主木.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能量管理模糊控制策略[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21(12):3256-3259.

[2]王琪,孙玉坤.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增刊):195-203.

[3]王庆年,于永涛,曾小华,等.基于CRUISE软件的混合动力汽车正向仿真平台的开发[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39(6):1413-1419.

[4]刘振军,赵海峰,秦大同.基于CRUISE的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1):8-11.

[5]岳凤来,张俊红,周能辉.基于CRUISE的纯电动轿车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4,36(6):669-672.

[6]张亚军,杨盼盼.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5):90-98.

[8]吴亮廷.基于AVL-Cruise的车辆动力装置与传动系统匹配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0):79-85.

[9]周美兰,田小晨,吴磊磊.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33(2):261-266.

[13]赵水平,陈燎,迟京,等.基于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的FCEV能量管理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5):1068-1072.

[17]王儒,李训明,魏伟,等.基于ADVISOR的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系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28(1):73-78.

超级工程论文篇4

因强子化过程的非微扰性,强子化机制到目前仍未解决。强子化机制普遍存在于各种高能反应中,如e+e-湮灭、强子/核子-强子/核子碰撞等。在这些反应中,特别是在将来的超级Z工厂,高能e+e-湮灭是研究强子化机制的最佳场所,因为所有末态强子都是由初态通过强子化产生。高能e+e-湮灭到强子的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

(1)弱电过程。即e+e-湮灭为虚光子或中间玻色子,再由它们转变为初始的正反夸克对。这一过程可由标准模型中的弱电理论严格计算。

(2)微扰过程。初始夸克对辐射出胶子,胶子进一步劈裂为次级夸克与次级胶子,并由它们继续辐射出胶子。这一过程可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PQCD)进行严格计算。

(3)强子化过程。这一过程中,夸克和胶子通过相互作用禁闭而形成强子。这一过程属于当前仍未解决的非微扰QCD问题,因此只能通过各种唯象模型描述。

(4)不稳定直生强子的衰变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实验观测来研究。

该文主要研究上述第3过程,即强子化过程。主要方法是通过将各种强子化模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来分析和讨论末态强子的特性与产生机制,超级Z工厂是研究这一过程的有利场所。

当前流行的强子化模型,如LUND弦碎裂模型(LSFM)[1]、Webber集团碎裂模型(WCFM)[2]及夸克组合模型等,在解释e+e-湮灭与质子对撞过程的相关实验数据方面相当成功。QCM最初是由Annisovich和Bjorken等人提出的[3],它不需要引入任何附加机制,就能在统一的框架下自然地描述重子和介子的产生规律,这是其最大优点之一。特别是山东夸克组合模型(SDQCM)及其夸克产生率和组合率,获得了一系列结果[4],证实了它可以自然地解释末态多部分子 相空间快度关联及重子介子比。

强子化模型是微扰QCD过程和实验之间的桥梁,因此有关它的研究非常重要。轻强子方面的研究在先前的工作中已被讨论,这里主要利用LSFM和SDQCM来讨论重强子,如Λc、Λb、Bu的产生。

1 超级Z工厂上的强子化效应研究

该文利用LSFM及SDQCM在超级Z工厂研究了强子化。重点研究了重重子的特性,如重子介子比、重子反重子关联等。对于LSFM,我们采用文献[4]中的参数,它与实验数据相符甚好。

首先我们研究了LSFM和SDQCM在超级Z工厂对末态强子多重数的预言。通过比较可发现,LSFM和SDQCM的预言与大多数实验数据[5]相一致。但表1中列出的一些重重子(如Ξb, Σb, Ωb)的多重数在Z0能量下仍未被测量,且上述两种模型的理论预言有较大差别。因此,在Z0能量下测量这些粒子的产生率是区别不同强子化机制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Z0能量下研究了重重子的产生率与积分亮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LEP I,LSFM 和SDQCM预言的Ξb的产生率约为103,Ωb的产生率约为数十或数百。为足够精确研究重重子的产生机制,积分亮度应增加到足够大。假设超级Z工厂积分亮度可达104pb-1,根据LSFM或QCM的预言,Ωb的产生率就可达几千甚至几万,可更精确研究重重子的特性和检验强子化模型。

在LSFM中,重子介子比可通过一些自由参数来调节,而SDQCM在统一的框架下描述重子和介子,因此重子介子比可自然地获得。表2给出了Z0能量的一些重子介子比。可以看出,LSFM与SDQCM都可解释当前的数据。

研究重子的特性,特别是相应的 味关联,有益于揭示强子化机制的本质。 味关联量定义为 ,其中是的数目,是重子(反重子)的数目。分别对应() 的情况[6]。LSFM与SDQCM预言的 味关联量及相应的OPAL数据[6]在表3中列出。

2 结语

该文重点研究了与重强子有关的预言结果,如LSFM和SDQCM在Z0能量的重子介子比、 味关联等。结果表明,超级Z工厂未来实验在检验强子化机制,特别是探寻稀有强子,如双重重子的产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e+e-湮灭过程中,双重重子的产生揭示了末态部分子系统一种特殊的色连接方式,其在流行的强子化模型中并未被考虑。在将来的超级Z工厂,相应的可观测物理量能以更高的统计性被测量。因此,强子化机制及其非微扰本质可在超级Z工厂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J?STRAND T. Status of fragmentation models[J]. Int J of Mod Phys A, 1998, 3: 751-804.

[2] Webber B R. A QCD model for jet fragmentation including soft gluon interference[J]. Nucl Phys B, 1984, 238: 492-528.

[3] Bjorken J D, Farrar G R. Particle ratios in energetic hadron collisions[J]. Phys Rev D, 1974, 9:1449-1453.

超级工程论文篇5

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是由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决定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由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再到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个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萨缪尔森称之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绝对成本论不仅指出了产品的绝对成本是一国贸易的基础,第一次论证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质,而且揭示了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的特殊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比较成本论的“两优择重,两劣择轻”思想则揭示了分工和贸易互利性的一般特征,指出不论一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并从中获利。要素禀赋理论从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说明了比较成本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通过要素选择和合理组合降低成本,获取贸易利益的思想。

二、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不足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理论界得到一定的认同,但也遭遇到大量的批评。郎永清(2004)认为,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的形成的确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存在,一国的产业结构并非仅由要素禀赋结构先天决定。一国的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主要取决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在较为落后的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那么,根据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将一直处于不利位置。因此,如果片面强调要素禀赋对产业选择的决定作用,有可能损害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可能性。胡汉昌和郭熙保(2002)认为,比较优势战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第一,就现实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收益不可能长期化。第二,就长期的对外贸易而言,比较优势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不能自动、自发地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三,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言,比较优势战略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理由在于,一是大国对外贸易作用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对外贸易的引擎作用是有条件的。第四,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制度和文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渐进式、分步式的追赶战略即后发优势战略是可行的选择。郭克莎(2003)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是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同时有选择地利用静态比较优势,有重点地推行逆比较优势战略。廖国民和王永钦(2003)认为,一国即使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果存在技术劣势和竞争劣势,该国的产业也必将缺乏国际竞争力,不可能从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持久的好处。而一国哪怕不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交易效率和规模经济存在比较优势,该国在分工中同样具有竞争力,能够充分享受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内生比较利益,从而能较快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实现向发达国家的收敛。

笔者认为,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没有对比较优势战略与国际分工、对外贸易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是该理论遭到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廖国民和王永钦(2003)认为,中国劳动力优势,是静态的低端的要素优势,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的劣势会自然抵消这种优势。规模经济理论(朗永清,2004)也说明了只存在高级要素的优势,而不存在低级要素的优势。因此,落后国家由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在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在国际上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本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可能会变成劣势,结果可能是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导致贫困化增长。这必将影响到国内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经济剩余的积累速度,从而延缓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这个角度说,认为由落后国家的比较优势所形成的产品收益不能长期化,其比较优势不能自动带动产业升级的批评是有理论依据的。

第二,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虽然揭示了一国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但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性不具有先验性,而是具有后验性。即一国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是以其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和支撑的,产业结构必须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状况,但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并不必然地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及其竞争力的加强。只有在把一国经济发展看成是封闭的自然演变过程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先验性才能成立。最先发展的国家其产业发展往往是自然演进的,而后起国家大多必须走跨越式扶持发展的道路。

根据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要得到发挥,需要有一个能够反映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要素价格结构,即熊贤良(1995)所说,比较优势已经充分反映到产品价格上。但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市场所固有的缺陷,这个条件是不存在的。因此,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运用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

第三,更重要的,没有充分论证一国特别是落后国家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升级的来源,因此也就很难充分说明落后国家何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尽管比较优势战略所考察的一国要素禀赋结构从而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但落后国家如果一味遵循比较优势战略以实现产业结构自然升级,这个过程是过于缓慢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勾画了一个经济自然演进的图景,而忽略了在历史进程中,一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往往是遵循跨越式途径,自然演进者通常是被世界经济所被抛弃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也说明了经济发展本身并不是一个自然演进过程,而是跨越式发展过程。没有原始资本积累,就没有英、西、葡、荷等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提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无法迅速建立。美国、德国是靠保护扶持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后起国家日本、韩国等则采取的是跨越式发展来培育具有竞争优势产业的要素禀赋结构,从而实现了经济赶超。在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明清封建王朝排斥创新,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沦为半殖民地。

落后国家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必须首先实现其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突变,从而快速建立起在前沿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显然,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没有对这种突变及其发生进行充分的解释。

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实现在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所有落后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的一个普遍取向。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和美国对英国的赶超、二战后日本、韩国等对欧洲的赶超,说明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可能实现的。但也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实现赶超的过程中出现了战略和政策的偏差,陷入了困境。赶超战略如果是建立在一国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基础上,不是对比较优势的否定。符合产业梯度发展的规律,战略就有可能实现。而如果赶超战略主要受出于政治等因素所决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的驱动,则往往是反比较优势的,也是违反产业发展规律的,这样的战略容易走向失败。普雷维什、辛格、缪尔达尔等所主张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失败就是例证。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首先体现在其技术的快速发展上。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关键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速度从而产生变迁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通过低成本、低风险地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模仿,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技术变迁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但技术模仿和引进必须与资本积累特别是人力资本积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赶超的速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是起先导和制约作用的。这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越是新技术,发达国家的保护越严,获取的代价越高,而对成熟技术,则保护轻松,获取的代价也较低。这说明,技术可以模仿,但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持续地从发达国家那里得到“适宜的技术”。经济的跨越式快速发展,要求在技术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更大更多的创新,突出经济发展中人的作用。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要使得一国在最高级的要素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才能支持产业向高级化和具有竞争力的方向转变。为此,落后国家必须实现由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向技术创新的快速转变,缩短追赶的过程。实现这种快速转变的唯一路径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并没有能够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邹薇,2003)。在技术引进和模仿的过程中缺少人力资本的积累,技术结构的系统提升就无法实现,从而产业的跨越式变迁和经济赶超就不可能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是保障技术引进效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并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先导。

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必须由政府刻意而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历史上成功的经济赶超都是由落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开始的。日、韩等国正是由于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积累了人力资本的优势,才使得要素禀赋结构得以跨越式提升,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在选择产业升级方向时所具备的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是注重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为扶持所获得的,不是比较优势自然提升的缓慢结果。所以,一方面要看到,日本、韩国等在产业发展上是遵循了比较优势战略的,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这个比较优势的获得正是它们优势跃升的结果,而不是渐进取得的。

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会逐步提升,但由此所取得的比较优势往往只能是发达国家多年前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出口的不断增加也往往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升级所放弃的。如果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没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过程,落后将是长期的,循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去实现赶超的希望是渺茫的。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应遵循“人力资本先行追赶——技术追赶——产业跃升——经济赶超”的路径,重在发挥人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命运的真正转变应该是发生在佩雷丝和苏蒂所说的“第二种机会窗口”,而不是比较优势战略所倡导的“第一种机会窗口”。

四、结语

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变迁、升级,向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任何国家在确定主导产业并实现产业升级时,都不能脱离由本国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但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也不能受限于比较优势战略,而应力求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突变性提升,走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增加资本存量中人力资本的比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经济的赶超必须建立在人力资本存量的赶超上。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既是落后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国经济长期发展并保持其竞争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6)

2.张二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哲社版),2003(1)

3.郎永清.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其意义[J].国际贸易问题,2004(8)

4.胡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J].江汉论坛,2002(9)

5.郭克莎.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5)

6.廖国民,王永钦.论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3(9)

7.熊贤良.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国的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5(4)

8.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7(6)

9.马云泽.“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3(7)

10.邹薇,代谦.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超级工程论文篇6

超级电容所应用的电极材料一般为碳电极材料,碳材料的研究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Beck发表有关碳材料的研究成果,距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它的来源丰富,品种繁多,以及良好的导电性、抗腐蚀性、密度小等优点被大量用于电极材料的研究,目前有很多已经成功转型为工业化的产品。常用的炭材料来源有:活性炭、炭气凝胶、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有机物的碳化物等类型研究的比较多,其中碳纳米管类的中孔、微孔炭材料是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新型炭材料。

众所周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电极表面与液面两侧会出现符号相反的过剩电荷,从而使相间产生电位差。那么,如果在电解液中同时插入两个电极,并在其间施加一个小于电解质溶液分解电压的电压,这时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两极运动,并分别在两电极的表面上形成紧密的电荷层,即双电层它所形成的双电层和传统电容器中的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电荷相似,从而产生电容效应,紧密的双电层近似于平板电容器,但是由于紧密的电荷层间距比普通电容器电荷层间的距离更小得多,因而具有比普通电容器更大的容量。

根据双层理论的描述,炭材料存储能量主要是依靠储存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双电子层,它的实际比电容和电极材料的导电性、比面积、润湿性、孔隙率分布、活化温度等因素有关,除了这些影响因素之外还与电极所处的电解质环境有关。由于影响因素太多,这导致了应用碳材料的超级电容有内阻较大,导电性较差,并且比容量相对较低等缺点。

2 TRIZ原理对超级电容的改进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的俄文单词的缩写,它已经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套可以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解决方案的发明理论[8]。以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作为理论基础,把技术系统和技术过程、存在于技术系统和技术过程中的矛盾、解决矛盾所需的资源、最终理想化解决问题的方向为四大基本概念,包含了解决工程和其他复杂问题所需的一系列分析和算法。

利用TRIZ理论进行不断创新设计,主要就是发现并不断解决技术系统中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技术系统的不断进化就是对在不断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根据以上文章中提到我们认为以碳作为电极的超级电容主要存在能量损耗的问题(因为碳电极内阻较大)我们对该参数进行改良时发现可能恶化的参数是速度,我们用TRIZ原理中的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解决该问题,其过程如下;改善的参数为能量损耗,恶化的参数为速度。由矛盾矩阵表查到发明原理为:

(16)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如果期望难以100%的实现时,则应部分达到或超越理想效果,大大简化问题。(35)相变。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或者改变浓度、密度、灵活度、温度、体积。(38)加速氧化原理。加速物质的氧化速度。

根据以上几个发明原理我们改良后的电极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阻小; (2)状态可变性大;(3)易被氧化还原。

根据以上所得出的改进参数结合焦点客体法(焦点客体法:为了克服与研究客体有关的心理惯性,将研究客体与各种偶然客体建立联想关系。)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发现聚乙炔的导电性以来,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也称为导电塑料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时代。Macdiarmid 等对聚苯胺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其它共轭高分子而言,聚苯胺原料易得、合成简单、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潜在的溶液、熔融加工可能性,同时还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作为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明显代表,聚苯胺由于它的易于聚合、易掺杂、低密度、低成本、高电容的优越性能多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讲掺杂度在 0.5 的聚苯胺的最大工作电压为 0.7V,在此条件下它的理论比电容为 750F/g,在同类型的有机聚合物的研究中算是最高的。

超级工程论文篇7

一、人员的管理:凡从事无损探伤检测的人员,首先要经过劳动部考委会考试合格颁发资格证书,其资格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各级人员从事与自已资格级别相适应的工作。

Ⅰ级人员可在Ⅱ级、Ⅲ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工艺,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在Ⅲ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协调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无损检测持证人员不得在两个以上单位中执业,且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检测工作。

Ⅰ级人员和Ⅱ级人员在省或直辖市的特种设备处举办的无损检测培训班培训,Ⅲ级人员在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处无损检测培训班培训。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单位至少应有两名探伤人员,至少有一个Ⅰ级人员和一个Ⅱ级人员,才能保证探伤报告的说服力。Ⅰ级人员和Ⅱ级人员在省或直辖市的特种设备处举办的无损检测培训班培训后统一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发证,在特种设备――起重机制造检测中出具的报告才有效,其他由一些行业协会发的证书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报告中不认可,相应的无损检测报告也无效。这是一个单位决定取探伤人员证书时应选对培训发证单位。再者,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如决定探伤外包,必须选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有无损探伤核准证的单位,即该机构有探伤资格,相应该机构人员资质、数量符合要求。但不要直接聘请有探伤资质的探伤人员,相对个人有探伤资质人员,个人必须通过机构才能对外出报告,如果他所在的机构无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无损探伤核准证,他个人不能对外出报告,有些企业不明白国家的管理规定,可能直接聘请有探伤资质的探伤人员,其所在的机构无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无损探伤核准证,这种情况下出具的报告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二、工艺规程要求;通用工艺规程和专用工艺规程的问题

1、通用工艺规程是根据本单位所有应检产品的结构特点和检测器材的现有条件按法规、标准要求制定的技术规程或通则。通用工艺规程有一定覆盖性、通用性和可选择性。

a、射线探伤通用工艺规程主要内容有:

① 适用范围(依据的标准、透照质量等级、透照母材厚度范围,工件种类、焊接犯法和类型等)

② 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资格,视力等)

③ 对工件的要求(工序、探伤时机,工件表面状况等)

④ 设备、器材选用原则(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胶片牌号和类型,增感屏,像质计,暗盒,铅字等)

⑤ 透照方法及相关要求

⑥ 钢印标记方法

⑦ 曝光曲线(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等)

⑧ 暗室处理(洗片方法,胶片处理程序,条件及要求等)

⑨ 底片评定(评片条件、验收标准)

⑩ 记录报告及存档规定(记录报告内容及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等)

⑪ 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签署及资格、日期等。

b、超声波探伤通用工艺规程主要内容有:

①适用范围(依据的标准、照母材厚度范围,工件种类、焊接犯法和类型等)

②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资格,视力等)

③探伤仪规格型号名称,探头类型、晶片尺寸,标准试块及对比试块型号名称,藕合剂型号名称

④检验方法:检验试剂、扫查方式、检验部位范围、抽检率、仪器时基线比例和探伤灵敏度调整等,

⑤缺陷的测定与评价:测定缺陷位置,当量和指示长度的方法,工件质量级别评定。

⑥ 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签署及资格、日期等。

2、 专用工艺规程则是针对某一具体产品或产品上的某一部件依据通用工艺规程和图样要求所特意制定的探伤的具体细节和具体参数条件,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特殊要求编制,用于指导探伤人员对工件进行探伤,要求内容具体,一物一卡,多为图表形式。专用工艺规程在锅炉制造应用较多,因为一个锅炉罐体射线探伤时从它主体对接纵焊缝、环行对接焊缝还有人孔焊缝等要采用不同的透照方式,不同的曝光量、不同的透照长度等等,用文字说不清,必须借助图表才能表达清楚。起重机制造探伤相对简单标准中要求主梁受拉区的翼缘板和腹板的对接焊缝,专用工艺规程比通用工艺规程稍微复杂一些。也可以用通用工艺规程来代替。

三、设备管理:起重机产品制造过程主要应用射线探伤和超生波探伤。射线探伤设备有:X光射线机,强光评片灯,黑度计。超生波探伤设备有超生波探伤仪,CSKⅠA、CSKⅢA、RB2试块,探头等,要对设备建立台帐,定期由计量单位检定,过期及未检定不得投入使用。尤其强调的是黑度计,JB4730-2005规定至少六个月校验一次(可自校)。校验黑度计用的标准黑度片至少每两年送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探伤设备不得放在高温、潮湿及有酸气、直射阳光和有震动地方,以防腐蚀和损坏。

超生波试块使用与维护①试块在使用和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防止碰伤或擦伤②防止试块锈蚀,使用后停放时间较长,要涂防锈剂

③防止试块变形

超级工程论文篇8

结构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2]。可靠度的设计是人们对在工程实践中影响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可靠性,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建筑用地面积4201㎡,总建筑面积为5909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6360㎡,地下建筑面积12739㎡,地面以上39层,建筑物总高度为128米。地面以下3层,主要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其中地下3层及地下二层局部为核六级人防地下室。

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防火等级为一级;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0.35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2 结构布置及计算分析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为180-200mm,地下室位置抗震墙厚度为600mm,楼、电梯间200mm。塔楼位置抗震墙,首层抗震墙厚度为600mm,楼、电梯间200mm,其余楼层剪力墙厚度为200~400mm。框支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有1000×1000,800×1000,1000×1200。转换梁采用混凝土梁800×2200。剪力墙及框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60~C30,梁板混凝土等级为C30~C25。本工程采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局部结构竖向构件上下不连续贯通,需要进行竖向构件转换。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建筑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在二层楼面设置转换梁进行竖向构件转换。

选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软件,并考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双向地震作用、扭转耦联及施工模拟,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结构自振周期分别为3.98s,3.46s,3.06s,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小于0.85。在50年一遇风荷载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240。按规范计算的反应谱地震荷载下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070。考虑±5%偶然偏心下最大扭转位移比为1.33。因此本工程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局部剪力墙转换3项不规则,属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

3 转换梁可靠度分析

结构可靠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与这一概念相对应,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可靠度。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宜采用可靠指标度量。在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类型为脆性破坏时,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不宜小于3.7[3]。因此本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可靠指标不宜小于3.7。

可靠度计算方法目前主要有一次二阶矩法,JC法,蒙特卡洛法,响应面法等。本文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利用其可靠度模块,采用实用的响应面法计算转换梁的可靠度[4]。其具体计算流程为:

(1)通过ANSYS中的APDL语言,创建宏文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划分网格,求解。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需选取合适的单元进行分析。本文考虑转换梁和上部墙体共同工作,梁柱选用Beam188单元,墙体选用SHELL63单元。

(2)进入后处理/POST1模块,提取转换梁的拉力N及弯矩M,并定义结构的功能函数。受压纵筋面积 取受拉纵筋面积 的0.3倍,小偏心受拉的结构极限状态方程为=0。大偏心受拉。

(3)定义随机变量[5]。

(4)执行循环,拟合响应面函数。

(5)通过ANSYS响应面计算,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结构的响应面函数Z。

(6)执行蒙特卡洛模拟,估算结构可靠指标。

通过计算分析,转换梁的可靠指标β为4.254,满足工程要求。

4 结论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响应面法,分析了框支转换梁的可靠度,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构可靠度将在工程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 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超级工程论文篇9

二、答辩考核内容

(一) 申报者简要介绍基本情况

1、什么时间毕业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及学制(如:2009年8月毕业于福大机械专业四年制本科)

2、工作经历,什么时间任工程师和在本专业工作年限

(如96年毕业就到省机电控股公司工作(讲重要的几个工作地点),2002年8月任工程师,在本专业已工作了13年)。

3、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工作业绩(按简明表讲重点部分,含获奖情况、发表的论文、专著等){如独立完成、主持、参与、负责(负责研制“豪迈”摩托车柱孔加工专用机床液压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制作,采用PLC控制,由原来五道工序改为一道加工工序,提高了精度和生产效率,获公司科技奖;在机械杂志上发表三篇专业技术论文)*设备的设计研发,解决了什么,实现了什么,该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各获奖情况;在***刊物发表了****文章及获奖}。

4、本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与价值(讲重点、如对摩托车脚蹬支架和上联板行高强度零件,研究应用有色金属液态技术,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精度,实现产品零件轻量化取得成效)

5、指导下级专业人员工作和学习(讲重点,举例说明)

6、 简要介绍本专业发展现状、本人今后开展本专业的工作思路、设想和计划(简要说明如:工程爆破已发展到调室爆破、中深孔爆破、隧道掘进爆破、城镇拆除爆破、水下工程爆破等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城镇拆除爆破,用控制爆破拆除比人工或机械方法可靠、快速、省工省力。结合本专业,我认为发展炸药能量转化过程精密控制技术,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降低有害效应是本发展方向;今后应以发展新型爆破提高控制爆破水平,是爆破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二)申报者回答必答题(论文代表作中的问题)

具备条件的每人回答两道问题;不具备条件回答三道问题

(三)专业组提问

针对一下问题提问

1、对学历等基本情况和业绩、论文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核实、质疑。

2、对论文的论点、论据及正确性、科学性进行质疑

3、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提问在该获奖项目中的作用,该成果的技术水平。

(时间不超过15分钟,破格不超过20分钟)

三、答辩考核成绩与评价

1、专业组无记名投票,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定性。

2、写出综合评价意见

①根据申报者介绍的基本情况、论文、业绩成果等填报是否真实。

超级工程论文篇10

1工程概况

该五星级酒店地上部分3.53万m2,地下部分约0.65万m2,地下二层,裙房地上四层。主体结构地上18层。裙房采用框架结构,主体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建筑总长度为81m;总宽度为48m;建筑总高度:82.35m。建筑效果图及平面图如图1。

2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根据建筑的体型和高度,本工程主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裙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楼板厚180mm,地下一层板厚180mm,群房屋面板厚150mm,主楼屋面板厚120mm,以上各层均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大于0.25%,群房屋面上下层楼板采取加强措施,板厚130,配筋负筋隔一根拉同一根,其它各层板厚110~130mm。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连的柱、剪力墙,从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大底盘群房柱剪力墙提高配筋率。由于地下部分建筑属超长结构,为减小结构内部混凝土温度应力,设置后浇带。

3超限类别及程度

依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存在以下超限问题:

3.1超限分析

由于塔楼偏置,塔楼质心同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为底盘相应边长的大于20%;设备层下层与设备层侧向刚度比为0.453小于0.5;属于超限结构。亦为同时具有其他一般不规则(扭转不规则偏心布置,楼板不连续,穿层柱)的高层建筑工程,属于超限结构。

3.2不规则情况分析

同时具有下列三项及以上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为超限(见表1)。具有下列某一项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即超限(见表2)。

3.3超限部位专门分析

(1)在裙房端部设置剪力墙,增加了裙房的抗扭刚度,减少了塔楼偏置对裙房的影响,使计算位移比减小,裙房抗震等级提高一级。(2)五星级酒店建筑高度约80m,高度不高,塔楼偏置的影响有限,裙房处绝对位移较小。(3)剪力墙轴压比小于0.5,有较好的延性。

4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

根据超限审查专家意见,高层主体相关范围框架柱及剪力墙偏拉及偏压承载力按中震不屈服复核、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复核;框架柱及剪力墙截面满足大震作用下的受剪截面控制要求,穿层柱及转换部位按中震弹性复核。为达到上述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结构设计采取如下措施:(1)首层至裙房顶范围内,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按一级,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按一级。塔楼地下二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二级。地下一层至裙房顶上二层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按一级。以上抗震等级按二级。(2)裙房塔楼远端柱,剪力墙及梁加强配筋,提高配筋率。计算位移比小于1.3。(3)大洞口处楼板采用150厚,上下通长配筋,以增大刚度,增强结构的整体性。(4)设备层下层与设备层侧向刚度差别较大,设备层下两层按新规范水平地震剪力取1.25的放大系数。(5)设备层下二层按中震不屈服计算,加强竖向构件抗震能力。(6)按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该五星级酒店建筑高度小于100m,规范允许的同类高层的高度为130m,相对高度来讲不高,按新高规可按框架剪力墙的要求设计,采取按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构造上有所加强,酒店群房抗震等级提高一级,由抗震二级升为抗震一级,构造措施的提高,由抗震构造措施二级升为抗震措施一级;裙房端部设置剪力墙,增加了结构扭转刚度,塔楼偏置引起的扭转大部分被剪力墙承担,设备层下二层按中震不屈服计算,加强竖向构件抗震能力,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J186-2010)相关条文,各楼层层间位移、位移比、剪重比、振型质量参与系数等电算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采取以上加强措施后,本工程的结构抗震设计是安全可行的。

5.2建议

由于结构超限,裙房的抗震等级提高,主楼内相关范围竖向构件承载力按中震不屈服计算,主要剪力墙墙肢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计算,主要剪力墙墙肢截面按大震作用下控制要求。主楼及裙房主要构件截面及配筋均提高较多,相对不超限结构,结构造价提高多。建议对于高烈度区塔楼偏置的大底盘结构,塔楼与裙房设缝分开,避免结构超限。

作者:丛云龙 单位:丹东万达广场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超级工程论文篇11

砼工程中砼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砼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使用寿命,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水平,必须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管理及混凝土原材料变化后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能得到及时调整,下面就此方面进行阐述。

水泥是混凝土工程中常用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所以对水泥厂家品牌的选择及储存保管,质量检测控制尤为重要。水泥运至工地应有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品质检验报告。不同品种水泥,不同强度等级,出厂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堆放,不得混装。水泥仓库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堆放时距地面,边墙至少30 cm,堆放高度不超过15袋。散装水泥1个月应清罐一次,新入罐水泥温度不宜高于15℃。水泥使用应采用先到先用原则。由于水泥会吸收空气中水分,产生结块,使强度降低,一般水泥每天强度损失约为0.2%~0.3%,因此对储存时间过长的水泥必须经过强度检验重新确定标号,方可使用。水泥进厂后检验项目包括: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需水量,细度。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不合格严禁使用。在水泥抽捡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一批水泥强度虽然达标但波动较大,需水量也有变化,那么施工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应根据经验公式:fcu=Afce(C/W-B),在保证配置强度不变情况下调整水灰比,然后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中用水量不变情况以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最后调整混凝土中其它料材用量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如果水泥需水量变化使混凝土塌落度增加或减小时,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不变情况下,一般每增加或减小1塌落度,每1方混凝土需增加或减小用水量2.5/m3或1.5%~2.5%的水泥浆体积。

粗细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其体积占混凝土总体积全体3/4以上,主要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粗细骨料应坚实、清洁、不含杂质级配良好,细骨料(砂)表观密度应不小于2.5 g/cm3,粗骨料不小于2.6 g/cm3,在对其进行检验时有害杂质的含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当粗细骨料运至料场时质检人员应首先用目测法进行宏观检查,如果发现含泥量和泥块量过多,未经处理不得卸料。当检测发现细骨料(砂)的细度模数发生改变时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中砂率也应做相应调整,一般细骨料(砂)的细度模数增减0.1砂率增减0.5%。另外施工现场分级堆放的粗细骨料中往往有超径与逊径现象存在。超径就是某一级骨料中混有超过这一级粒径的骨料;逊径就是混有小于这一级粒径的骨料。超逊径的出现将直接影响骨料的级配和混凝土性能,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质量管理,并经常对骨料的超逊径进行检验。一般规定,超径含量不得大于5%,逊径含量不得大于10%。如果超过规定含量,有条件项目最好进行二次筛分,否则应调整骨料级配以免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粗细骨料超逊径调整方法如下:假定某三级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为:水140kg、水泥230kg、砂750kg、小石380kg、中石400kg、大石520kg。

第一种情况:假定中石超径4%,逊径7%则调整如下:

中石实际配料为400/(1-4%-7%)=449.4 kg

小石实际配料为:380-449.4×7%=384.6 kg

大石实际配料为:520-449.4×4%=502 kg

第二中情况:假定小石超径4%,逊径8%;

中石超径3%,逊径9%;

大石逊径6%,同时假定砂子.小石.中石.大石的实际重量分别为:w1 w2 w3 w4 则级配调整方程组为:

750=W1+W2×8%

380=W2×(1-4%-8%)

400=W3×(1-3%-9%)+W2×4%+W4×6%

520=W4×(1-6%)+W3×3%

对以上粗细骨料调整完,然后根据现场粗细骨料含水状况(每4h检测一次),在保证水灰比不变时将实验室理论配合比进行换算和调整,得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供施工用。

掺合料是为了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性能,在混凝土拌制中掺入的矿物粉末,其掺量一般大于水泥质量的5%。常用的有粉煤灰、硅粉、超细矿渣 及天然的火山灰质粉末(如凝灰岩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在运输与储存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及其他材料混淆。掺合料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每批产品出厂时应有合格证,主要包括:厂名、等级、出厂日期、批号、数量及品质检验结果等。使用单位应对掺合料进行验收检验,其检测项目有密度、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率、三氧化硫等,其质量指标确认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

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一般不超过水泥质量的5%,且能使混凝土按需要改变性质的一种物质。混凝土外加剂按其化学成分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种。外加剂应有专用仓库或固定场所妥善保管, 不同品种外加剂应有标识,分别储存。粉状外加剂运输时注意防潮。外加剂从出厂到运到工地应确保包装不破损不混入杂物,包装上标识清楚,在使用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以及与水泥的适应性。有些外加剂有毒性与腐蚀性应注意使用范围及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外加剂称量应准确并搅拌均匀。

综合以上所述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除了对以上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与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外,对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还应包括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以及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和现场各工种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有优良的混凝土工程质量。

超级工程论文篇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日益增加,致使城市住房建设用地较为紧张,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建设也日益增加。目前,超高层住宅建筑内部结构设计方面的变化愈加明显,许多新兴的结构设计方案逐渐被超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所采用。同时住宅建筑结构类型与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对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部分建筑的结构设计环节并不是十分合理,加上工程设计人员容易出现一些概念性的错误,给建筑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提高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就成为了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项难题。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29000.4m2,地下1层,地上43层,大屋面高度138.02m。本工程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120m<高度<150m,属于B级高度建筑,楼盖为现浇钢筋砼梁板体系。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55s,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采用0.08,上部结构阻尼比0.05。建筑类别调整后用于抗震验算的烈度为7度,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为7度,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2 基础设计

本工程的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主楼基础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桩直径为11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8000kN;桩端持力层中风化凝灰岩(11)层,桩身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100mm,桩长约50m。桩基全面施工前应进行试打桩及静载试验工作,以确定桩基施工的控制条件和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承台按抗冲切、剪切计算厚度为2700mm,承台面标高为-5.200,基础埋置深度为7.7m(从室外地面起算)。

3 上部结构设计

3.1 超限情况的认定

参照建设部建质[2006]220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附录一“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主要范围的参照简表”,结合本工程实际逐条判别,将存在超限的情况汇总如下。

(1)附表一,房屋高度方面

设防烈度为7度,剪力墙结构,总高度138.05m>[120m],超限。

(2)同时具有附表二所列三项及三项以上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因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详细列出)。

第一项.扭转不规则: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1.2但<1.3,虽然本条超限,但仅此一项。所以本工程不属于附表二所列的超限高层。

(3)具有附表三某一项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根据SATWE计算结果分析、判别,本工程亦不属于表三所列的超限高层。

综上所述,本工程只属于高度超限的超高层建筑。

3.2 上部结构计算分析及结构设计

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120m<高度<150m,属于B级高度建筑,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高规)5.1.13条规定:

(1)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2)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整体补充计算。

根据《高规》要求,本工程采用的时程分析计算程序为PKPM系列的SATWE软件,并采用PMSAP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本工程属于纯剪结构,作为抗侧力构件的剪力墙,选用正确的结构分析程序尤为重要。SATWE对剪力墙采用墙元模型来分析其受力状态,这种模型的计算精度比薄壁柱单元高,所以我省大多数工程的结构计算都选用SATWE程序。实际上就有限元理论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用壳元来模拟剪力墙的受力状态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因为壳元和剪力墙一样,既有平面内刚度,又有平面外刚度。实际工程中的剪力墙几何尺寸、洞口大小及其空间位置等都有较大的随意性。为了降低剪力墙的几何描述和壳元单元划分的难度,SATWE借鉴了SAP84的墙元概念,在四节点等参平面壳元的基础上,采用静力凝聚原理构造了一种通用墙元,减少了部分剪力墙因墙元细分而增加的内部自由度和数据处理量,虽然提高了分析效率,却影响了剪力墙的分析精度。此外,从理论上讲,如果对楼板采用平面板元或壳元来模拟其真实的受力状态和刚度,对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比较精确,但是这样处理会增加许多计算工作。在实际工程结构分析中,多采用“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假定,以达到减少自由度,简化结构分析的目的,这对于某些工程可能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SATWE对于楼板采用了以下几种假定:(1)楼板平面内无限刚;(2)楼板分块平面内无限刚;(3)楼板分块平面内无限刚,并带有弹性连接板;(4)楼板为弹性连接板。对弹性楼板实际上是以PMCAD前处理数据中的一个房间的楼板作为一个超单元,内部自由度被凝聚了,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近似性,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分析精度。根据高规要求,本工程应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由于PMSAP对剪力墙和楼板都采用了比较精确的有限元分析,单元模型更接近结构的真实受力状态,虽然数据处理量大大增加,但其分析精度却比SATWE高。用PMSAP软件对SATWE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校核,是比较可信的。

SATWE和PMSAP两个程序均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弹性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果作为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补充。

程分析主要结果汇总如下:

表1 结构模态信息

表2 地震荷载(反应谱法)和风荷载下计算得到的结构最大响应

多遇地震时弹性时程分析所取的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为35cm/s2。针对报告中提供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根据08版抗震规范要求,本工程选择了两条天然波和一条人工波。这三条波的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均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且三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亦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以下简称CQC)计算结果的80%。由此可见本工程选择的地震波是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

SATWE和PMSAP时程分析的楼层剪力曲线如(图1、图2)所示。

图1 SATWE时程分析楼层剪力图

图2 PMSAP时程分析楼层剪力图

比较上图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QC)计算的楼层剪力曲线图,在大部分楼层基本能包络时程分析曲线,仅电算34层以上CQC法计算楼层剪力略小于时程分析的结果。由此可见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用于本工程的抗震分析是安全可靠的。设计中仍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为主,并将34层以上部分指定为薄弱层,该部分楼层地震剪力予以放大。这一方案也得到了本工程超限高层审查与会专家的认可。

比较PMSAP和SATWE计算出的基底剪力非常接近,其余参数如周期、结构的总质量、地震荷载和风荷载下计算得到的结构最大响应位移、地震下的剪重比等都比较接近,说明用这两个程序做计算分析是可以互相校核的。

3 抗震性能设计

本工程综合考虑设防烈度,场地条件,房屋高度,不规则的部位和程度等因素,本工程只属于高度超限的超高层建筑,且高度只超过A级而未超过B级,故将本工程预期抗震性能目标定位在“D”级,即为小震下满足性能水准1的要求,中震满足性能水准4的要求,大震下满足性能水准5的要求。

普通的高层结构抗震设计基于小振弹性设计,对于本超高层结构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剪力墙,尤其是底部加强区需要提高其抗震承载能力。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要求,剪力墙也需要有更高的抗震安全储备,所以本工程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采用中震设计。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安评报告中震设计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采用0.23,不考虑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内力增大系数(即剪力墙抗震等级定为四级),不计入风荷载的组合效应。

(2)抗剪验算按中震弹性设计,考虑重力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的分项系数,材料强度取设计值,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结果作为剪力墙底部加强区水平筋的配筋依据。

(3)抗弯验算按中震不屈服设计,不考虑重力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的分项系数,材料强度取标准值,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结果作为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配筋依据。

本工程通过对关键构件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进行中震设计,即抗弯承载力按中震不屈服复核,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复核,结构能满足性能水准1、4的要求,预估结构在大震作用下能满足性能水准5的要求。各性能水准目标具体描述如下:

性能水准1:结构在遭受多遇地震后完好,无损伤,一般不需修理即可继续使用,人们不会因结构损伤造成伤害,可安全出入和使用。

性能水准4:遭受设防烈度地震后结构的重要部位构件轻微损坏,出现轻微裂缝,其他部位普通构件及耗能构件发生中等损害。

性能水准5:结构在预估的罕遇地震下发生比较严重的损坏,耗能构件及部分普通构件损坏比较严重,关键构件中等损坏,有明显裂缝,结构需要排险大修。

4 结论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PMSAP和SATWE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了SATWE计算结果进行结构设计是基本可靠的;②采用合理的方法对部分楼层剪力进行了调整,能够有效确保工程抗震分析安全、可靠;③对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采用中震设计,能够满足住宅建筑的抗震需要。

超级工程论文篇13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市场不断深化,公路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低标价中标甚至于成本价中标已成为“市场规律”,而且工期、质量、安全、信誉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投入越来越大,利润空间大幅萎缩,创效十分困难。企业要想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科学决策、集约经营,强化管理,实施低成本竞争策略,走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何在保证工期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利润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课题。从市场上看,一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工程质量差、工期拖延,最终失去了市场、失去了信誉,单位亏损一大块,企业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单位管理不到位,明明利润率较高,是一个赢利的项目,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辛辛苦苦中标,马马虎虎管理,随随便便花钱,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从表面分析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组成,从实质上讲是企业的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出现了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在宏观决策上失误了,没有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决策,导致企业管理的失控。

目前施工有个最大的特点是项目远离机关,项目管理比较复杂,上级机关对项目管理控制只是间接和宏观的,无法对项目进行时时监控,成本控制大都发生在事后,没有起到有效、即时的监控,更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成本进行干预,这就越发显得开工前的“目标利润”预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项目前期的宏观决策利润指标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实现利润指标,利润指标如何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定得过高,超过了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那么不但不会实现目标,还可能造成消极的影响,打击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指标定得过低,同样不会取得激励作用,也是对其它项目的一种不公平。因此,如何确定指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管理的特点和利润博奕论的观点,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现就在施工管理中如何运用利润博奕论的观点,对量化决策指标,科学决策等方法和一些体会做一简单阐述。

2科学决策、运用利润博弈论,实现双赢

施工先要设计,管理先讲决策。好的决策就象航标灯,是企业的指南针,不注重决策就如航海没有螺盘,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项目管理前期的宏观决策定位尤为重要,正确的、科学的对项目成本、利润进行决策是管好项目的前提,是激励项目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解决上级机关为多实现利润把目标利润想定得高一些和项目部为了自身需要总想目标利润定得低一些的矛盾点,我们的作法是让一个博弈关系变成双赢关系的“数学公式”,运用这一公式可以在项目部和上级机关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主要原因:由于项目部大部分离上级机关较远,每年项目部的人数也在变动,年度完成的产值也是一个不定值,成本也是一个变化指标,那么控制的做法是:

(1)上级机关让项目实行产值与实现利润总承包,但上级机关不对项目提出实现利润基数的要求。而是由项目部根据它预计能完成的自报数利润情况自己提出1个数字。

(2)最终合同数是由项目部自己提出数字的90%。

(3)合同数的超额部分全部留给项目部作为其奖金。

(4)由于上述三条对项目部实行了最大程度的放权,为了检验项目部是否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自报数,在年终要对项目部的年初自报数与年终实际完成数进行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说明项目部在年初自报时隐瞒了自己的能力,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对项目部收取“少报罚金”,其大小为少报数的95%。

当采取了利润博弈论指导思想后,上级机关可以减少每年组织人员“算计”项目部的利润情况,然后提出一个数字与项目部经理讨价还价的麻烦。

分析:如果项目部仔细分析表1你们就会发现:当其自报数字为600万元(第一种情况)时,合同基数为540万元。由于他们实际实现的利润为800万元,项目部可以超基数而获奖260万元;但同时项目部也面临190万元的“少报罚款”。因此,项目部的净奖励只有80万元。而当自报数为800万元时(第三种情况),尽管超基数奖励只有80万元,但由于项目部的自报数(第一行中的800万元)正好等于其实际完成利润的能力(第三行中的800万元)而避免了受罚,从而净奖励最大。经过上述分析,项目部会决定实事求是地自报800万元,这样他就可以获得最大奖励80万元。

根据上述预测:该项目部提出的自报数为800万元,从而合同基数为800*90%=720万元。实际完成数为804万元(到去年末为止),超合同奖励为804-720=84万元,少报罚金为800万元-804万元*95%=-3.8万元,争奖励为84万元+(-3.8万元)=80.2万元。

说明:从上述利润博弈论应用实例可以看出,其主要特点是设置了“少报受罚系数”或“少报受罚比例”。由于这一点,项目部就不能滥用上级机关赋予他的宽松权利,而会实事求是地报出一个项目部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最大数。也正因为如此,在采用博弈论后,上级机关就没有必要年年与下级进行讨价还价式的谈判。这样,基数确定的棘手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博弈论的主要参数有3个:

(1)折扣数W(有时也称“下级权数”。在上例中,W=0.9)

(2)超额奖励系数P(有时也称“超额奖励比例”。在上例中,P=100%)。

(3)少报受罚系数Q(有时也称“少报受罚比例”。在上例中,Q=95%)。

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上级机关只要采用“利润博弈论”,下级就一定会报出一个项目部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最大利润数。但为使该对策论有效,上述参数必须满足一定的关系,具体地讲,W、P、Q的数值必须满足如下的关系:

P>Q>WP(即:超额奖励系数>少报受罚系数>折扣数*超额奖励系数)

在上面的例子中100%>95%>0.9*100%

3几点保障措施

一个好的方法和一项好的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并不能包治百病,必须有对应的一整套制度加以保障,只有真正将各项配套措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打出去的巴掌变成拳头才能实现最优化的管理和最科学的决策。要想对项目进行有效地管理,将博奕论的原理作为指导实践的方法之一真正落实到位,根据实践,我们认为博奕论存在和贯彻的基础有七个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也是企业实现利润的有力保障。

3.1完善流程。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要检查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简洁高效,能否有改进的地方,改进的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应检查企业流程的循环系统从起点到末梢是否畅通,是否闭合,有没有断裂、梗阻、栓塞的地方,有没有冗余和不够的地方,是否需要添加新的系统。其次,还应检查流程是否格式化、模板化,流量是否合理稳定,每一管道上的设计的流量是否合理,而实际流动中是否达标、超标。

流程检查,还应检查流程上流的是什么内容。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优化、再造流程,那么流程上究竟流的是什么呢?概括起来有四方面:一是物流;二是信息流;三是现金流;四是文化流——流程上流的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也就是企业文化。

3.2制度建设。检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及流动的内容,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情怀:过于严格了,大家会变着法子钻制度的漏洞,甚至集体对抗制度;过于宽松了,约束力又不够。如果说,流程是水的话,那么制度就是流水的管线。如果管子不严密,管子粗细搭配不合理,或管子根本没有对接起来,那么将直接影响系统流水。

3.3加强监管。即便企业有很好的流程和管理制度,但如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或监管手段落后,或监管人员素质有问题,或组织架构复杂,都会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监管是灵活的,监管必须按原则办事。如果监管者办事不公,会极大降低人们对流程和制度的忠诚;如监管者素质低下,根本不懂得如何监管,那么势必会监管无力,导致不知道大家都在忙什么,是否忙得对了,乃至是否真在忙;如监管过于严格和僵化,不知道原则和灵活相结合,固守过时的制度,那么将极大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促使员工为了迎合监管而忙;如身处高位的人没有被监管的意识,甚至领导带头忙,超越流程和制度,那么监管力量也将大大削弱。

3.4提高技术。管理手段落后会极大限制企业的管理效率,但是如果技术手段太超前了,也限制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企业环境不支持设备的运作,影响设备正常工作能量的发挥。因此,可能放着高级设备反而用不上,或用时又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率,而且在与其它流程环节对接时提高了工作成本,自然也会降低工作效率。

3.5提高素质。员工的职业素质在极大地决定着工作效率。员工的职业素质就是整体员工的职业品质,主要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职业道德。而其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意识是什么呢?就是指在岗人员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

3.6主管能力提高。俗话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尽管大家都十分忙,但由于高级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不具备战略上布局谋划的能力,不会在战术上指挥调度协调,更不能很好地识人、用人,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资源,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知上知下,所以就有可能造成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很优秀的士兵打错误的战斗,因此而失败肯定是必然的。

作为主管,尤其高级主管,千万注意不要让员工无为的劳作,要知道主官的一个指令将会传导到基层,各级员工都会为此指令而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令夕改。作为企业主管,做决策前不慎重,或决策时不果断,或耳根子软,做了决策指令后又感觉原来决策不够好,即想修改决策,于是出现决策指令正在实施过程中,随意、随时、随便、随机修改指令现象,将导致随意文化滋生。

3.7建立企业文化。如果企业鼓励个人英雄主义,不注意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那么尽管每个人都想当英雄,每个人都很忙,但是大家没有养成协同作战的意识和习惯,个人、部门之间存在着边界高墙,效率也高不了,企业的效益也好不了。

如果企业倡导“忙”文化,那么员工必将为忙而忙,这在一些成长型企业特别明显。如果老板最看不惯的就是大家闲,员工一闲,老板心里就堵得慌。就会存在不问员工是否完成了任务,而只看是不是在忙。有的老板不直接说闲的员工,而是转弯抹角地表扬忙的员工,尤其重点表扬加班加点的员工。殊不知,员工之所以加班,不少是因为个人的工作效率不行,上班时间忙不到点子上,瞎忙;也有的人,就爱下班干活;更有甚者是人品的问题,故意加班给老板看的。结果老板发现了加班者就表扬,下面就必然会为忙而忙。结果是越忙越受到老板的表扬,越表扬人们就会越忙,忙而无效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上级机关与项目部确定指标后,在年终奖励兑现时必须认真、详实地计算本年度实际完成的产值、合理的成本开支和准确的预提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运用上述办法,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4结语

只有扎扎实实做好上述七个方面的工作,脚踏实地的落实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较好地将博奕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企业就可能尽快走出目前利润越来越低,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的困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