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高效学习法实用13篇

超级高效学习法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1

让亲子关系回归顺畅:孩子叛逆越来越严重,对你彻底关上心门。超级学习力感恩增慧课程解除孩子对父母的“敌视”危机;击破亲子沟通障碍;建立绝对信任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对父母充满感恩;实现家庭和谐幸福。科研团队:依托教育部课题组、清华北大等名校教育资源,拥有强大的专业科研力量和专家团队。教研团队:国家教育部十三五“好习惯养成教育建模与研究”课题组教研团队,养成教育指导师,五十余位国内专业家风与好习惯研究专家。主讲老师:张静:国家教育部十三五“好习惯养成教育建模与研究”课题组研究员,超级学习力特训营高级讲师。训练营保障团队:超级学习力特训营特设营地总指挥、主讲老师、班主任、助教(助教老师定期与家长联系,家长可实时关注孩子营地成长),专业拓展教练、摄像、摄影师、医疗团队等20余名后勤老师。

以下三种学生必须参加:1、学习钉子户:对学习不感兴趣,那是他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逃避学习,不愿意进学校、碰书本,那是他没有信心!老师眼中的“差生”、违纪违规、打架滋事,那是他没有团队精神!2、学习困难户:报各种补习班,但一直没有效果,那是他方向不对;按部就班地学习,但成绩提不上,那是他没有技巧!希望提高成绩,但对学习没有兴趣,那是他没有动力!3、学习潜力股:单科成绩好,但不能融会贯通,那是他思维没有打开!多次重复记忆,但总不精准,那是他需重塑大脑系统!学习不自觉,总需要督促,那是他没有养成学习习惯!

以下四种父母必须参加:1、懒惰型:路途太远!可是你有计算过孩子离优秀有多远吗?时间太长!可是你有丈量过孩子距离名校的路程吗?路上太折腾!可是你有考虑过孩子正在备受分数和成绩的折腾吗?2、土豪型:你觉得时间重要,情愿花钱也不愿意花时间?你觉得财商重要,情愿去培养财商也不愿意开商和智商?你觉得决断力重要,情愿去开发领导力也不愿意培养孩子团队意识?3、犹豫型: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及格、有的总是满分?同样是学习,为什么有的孩子很轻松、有的那么费力?同样的家庭,为何有的家里欢声笑语有的却矛盾重重?4、自信型:你觉得树大自然直,宁愿等也不愿意去尝试改变?你觉得教育是个过程,宁愿摸索也不愿去主动学习?你觉得教育可以复制,宁愿照搬别人也不愿去为孩子量身定做?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2

关键词:超级画板  轻松  直观  创新

我是几年前无意在网上看见了“Z+Z智能教育平台”,也对其下的《超级画板》产生了兴趣,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利用空闲时间边学边用《超级画板》,让它运用在我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现《超级画板》与《几何画板》比较,有如下的优点:1)超级画板和几何画板都具有动态几何作图的功能,但超级画板兼顾了几何与代数的教学,及编程开发的需求,提供了方便易用的编程环境,可以定义函数,对算法、函数以及概率统计的教与学提供更好的支持。2)超级画板独创的智能画笔,使几何作图操作类似于用粉笔画图,几乎不学就会,而几何画板图形处理比较复杂。另外超级画板的操作直来直去,不像几何画板有很多技巧,容易入门,有利于师生双边互动和交流。3)超级画板允许用户利用复制粘贴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和作图,使曲线作图和表达式测量更为方便,几何画板则不允许。超级画板还提供了用于标题的方便美观无级缩放的可变换文本,文本中插入公式更方便。 4)超级画板提供了较完善的演示功能,能方便地全屏(按ESC)放大缩小图形、文本,修改文本、图形方便。继承了集成软件的演示功能的优势,以及专业数学教学软件方便的作图功能,可以说是二者良好的结合,很适合中学数学教学。

1、超级画板有助于轻松备课

我曾先后用过《几何画板》、《超级画板》,它们都有助于我在电脑上进行电子备课,设计教学流程,以及借助多媒体投影给学生进行教学。其中,《超级画板》以其智能化的制图功能,人本化的动画功能及简易化的操作功能,在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学每个环节中显示其独特的魅力。高密度、大容量的课堂设计使《超级画板》将智能资源与教学模式有机组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不断向深层次大发展,实现了智能资源的设计创造,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超级画板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如:把经过集体研讨,集众人之智把做好的课件发在校园网上,与其他教师实现了资源共享,还极大地削减了重复性劳动,节省了时间,为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让教师可以轻松备课了

2、超级画板可以让教学过程生动直观

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想像或虚拟的比方,但实际在教学及备课中教师都无法做到。例如,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内接多边形,讲解如果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它的面积和周长就越来越接近圆的面积和周长。利用超级画板,画一个边数会逐步增加的正多边形是轻而易举的事。又如,让几何图形和小函数图像随着参数的变化,让运动的图形留下踪迹,让统计图表跟着数据变化……过去许多想到做不到的事,现在都可以随意操作。且制作过程及制作后的效果很容易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的情绪高涨,思路更开阔。如果教师能有效地使用超级画板,那么教学过程就能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例如:在讲解七年级数学上册(华师大版)第四章的画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有一些学生想象不出打开上底面、左侧面等等这样的过程,因为他的脑子里面没有这样的东西。利用超级画板打开展开图时,一面一面的展开,学生的脑子里面有了材料,有了雏形,知道了什么是展开,怎么展开,同样,对于三视图的学习就如鱼得水,很自然就能接受。而且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华师大版)的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时,利用超级画板制作平移的形成,以其智能的作图,优美的动画,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随着课件一步一步的悬念设置和动画展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3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7-0018-04

我国的数学教学改革多年来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数学观的转变就是国内外教育家、研究者们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目前数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变传统的计算、应答教学为真正的数学教育,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正精神、理性精神、创造能力、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等[1]。学生的数学学习观作为一种元认知知识,是学生先前经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性质与数学学习过程的认知[2]。此外,还涉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意义的认知。数学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还包括非结构性的背景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3]。这种认知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行为策略及成绩产生了很大影响[4]。

Schommer(1997)等对美国中学生的数学观进行的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学生的数学观是朴素的、不正确的[5]。黄毅英(2002)等研究发现,学生的解题取向与策略极受其数学观所影响[6]。刘儒德等(2002)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的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是积极的,数学学习性质观是朴素的、直观的、肤浅的,学习过程是不明确的[7]。那么,中国中学生的数学观是怎样的?其中参加国际、国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超常中学生的数学观又是怎样的?本研究旨在对超常中学生的数学观进行调查,试图了解超常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知识性质观、数学学习过程观和数学学习意义观的现状、特点及年级发展趋势,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以期为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点滴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为北京市某中学188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数学成绩好的超常学生,其中初一年级49人,初二年级48人,高一年级50人,高二年级41人;男生138人,女生50人。被试年龄为13~17岁。

2.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的编制是在对优秀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焦点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根据国内外大量有关数学观、学习观测量的问卷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并在本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随机抽取10人进行初步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审阅后加以完善。问卷共35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每个项目分五级,即“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般符合、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为“1、2、3、4、5”。维度一为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有5个项目,如“学好数学需要持之以恒”“我对数学没有兴趣”等;高分者倾向于积极地、主动地、有趣味地学习数学。维度二为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性质的认识,有11个项目,如“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关系不大”“数学是严谨的”等,旨在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的认知,具体涉及对数学知识的精确性、严谨性、简单性、联系性等方面的认识。高分者倾向于认知是主动建构的、相对的、开放的、非简单的、来源于生活的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维度三为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认识,有12个项目,如“数学难题可以运用猜测的方法”“学数学需要寻找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等,旨在考察对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认知,具体涉及对数学知识的来源、学习方法及学习流程的认知。高分者倾向于认为学习是通过建构获得的、没有固定程序、需要运用各种方法积极主动进行自学;而低分者倾向于迷信权威、严格按固定程序学习、死记硬背、套用书上公式及法则等。维度四为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知,有8个项目,如“学好数学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学好数学就是为了升学”等。高分者倾向于认为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为将来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低分者倾向于认为学习数学只是应付考试、升学等。

3.调查过程

问卷施测是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在学年期末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超常中学生进行的,施测前对班主任进行了指导语的培训,以确保他们不对学生进行任何暗示,完成时间在15分钟内。用EXCEL、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各年级超常中学生数学观四个维度的比较

对四个年级超常学生在数学观的四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ANOVA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分、标准差及四个维度的差异检验。超常中学生数学观在四个维度上总的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态度3.74分、过程3.48分、意义3.45分、性质3.13分。态度维度得分最高,说明超常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很好、自信心较强。初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观四个维度上的均分很高,说明初一学生具有较科学、先进的数学观。从初一到高一,态度、性质、意义这三个维度的平均分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降低趋势,高一年级得分相对其他三个年级均较低,但有趣的是高二年级在四个维度上均反弹,均分较高。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在数学观的态度、性质及意义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这个维度上的均分高于3.36,得分较高,且四个年级无显著差异,说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建构一致良好。

进一步检验表明,男女生在数学知识性质观、学习过程及学习意义之间无显著差异。只在数学学习态度上二者有显著差异。女生均数为3.83分,男生的均数为3.54分,表明女生学习数学比男生更加努力。

2.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四个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态度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50分以上,其中,高二、初一的均数较高,都超过3.90分,高二平均分最高,为3.93分,这表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都较高,且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较有信心,对自己学习数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从初一到高一随着年级的增长,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出现降低趋势。对四个年级在态度维度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对四个年级学生的得分进行事后检验,可知高二年级和初一年级分别与均分最低的高一年级有显著差异。高二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又有大幅度提高,认识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3.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的认识

四个年级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性质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01分以上,为中等偏上,与其他三个维度相比得分最低,均分为3.13分,这表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性质观总的来说是倾向于建构的,但建构程度不深,总体上还是比较朴素、直观和肤浅的,且从初一到高一随着年级的增长,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出现降低趋势,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初一、初二、高二、高一。对四个年级在态度维度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观存在显著差异。对四个年级得分进行事后检验,可知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4.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认识

四个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35分以上,得分较高,说明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较明确,更多的不是表层的接收学习,而是较灵活、较主动、较深入的参与学习,即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不同年级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一、高二、高一、初二,四个年级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建构一致良好。

5.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

四个年级的超常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意义上的平均得分为3.45分,得分较高。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意义上的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初一、高二、初二、高一,即从初一到高一随着年级的增长,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出现降低趋势。对四个年级学生在态度维度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年级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对四个年级的得分进行事后检验,可知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与建议

1.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及其发展

从结果可知,超常中学生普遍喜欢数学,并且对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很有信心,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但无显著差异,与初一年级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相比,高一年级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显著下降,这一点与刘儒德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的研究发现相似[7];高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态度越来越积极,且这种上升的趋势达到了显著。这种现象可能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以下特点有关。

第一,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年级越高,内容越复杂、越抽象,要求学生的逆向思维(如代数由方程到因式分解)、逻辑思维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如几何由线到形的变化),因而也就越难学,因此,高一、初二年级学习数学的态度比初一年级学习数学的态度要低一些。

第二,学习数学具有很强的累积性和内在逻辑性,前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后一阶段的学习。由于初一学生已提前学习了部分内容,对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初一的学习内容充满自信,稍加努力便可能获得很好的成绩;到了初二,即使初一基础好,并保持积极的心理努力和思维参与也不一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初一基础稍差一点,初二的学习就显得困难一些,长此积累,越往后差得越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也越来越下降,对数学学习的焦虑也越来越升高,直到高一这种加速度进行的变化就达到了显著。高一数学知识点(如函数)的数量比初中增加很多,而且内容难度也比初中高,有些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高二的知识点对于大多数超常学生来说并不比高一多,难度有可能使学生觉得反而下降。因此,高二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显著好于高一学生。

第三,学习数学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初中到高中从学习内容的难度到学习方法,学生都存在着重新适应的问题。如高中数学的学习速度比初中快很多,用初中的方法学习高中的内容,即使积极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高二学生来说,经过高一的学习,对高中的学习内容(如立体几何)和学习方法已逐步了解和适应了,因此,高二学生自信心有所反弹,升高,而且显著地高于高一学生。

2.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及其发展

由结果可知,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观总的来说是倾向于建构的,但建构程度不深,即认为数学是非确定性的、相对的、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具有能带来快乐的美。但他们的数学知识性质观在有些方面还是比较朴素的、直观的和肤浅的,且从初一到高一,随着年级的增长,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出现降低趋势,且初一与高一差异达到了显著。这一点与Schommer等人对高中生学习观的研究发现[5]及刘儒德小学生数学学习观[6]的研究不完全一致。

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得分较低的项目主要有“数学是严谨的”(1.68),“数学是精确的”(2.46)等。由此可见,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受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即把数学看成是一个与逻辑有关的、有严谨体系的、关于图形和数量的精确运算的一门学科[7]。这种观点影响了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观的建构。这与黄毅英等对中国内地中学教师的数学观的研究发现相一致。此外,通过对数学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也认为“数学是精确的、严谨的”,且认为我国数学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也对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造成不良影响,这对于高一的学生影响尤为突出。这种过于强调数学严谨性、精确性的观念,带给人们的亦是古板、僵化的数学。过多的运算活动剥夺了超常学生交流、思考的活动,从而忽视了数学的归纳、猜想、合情推理、想像等解决数学问题中更为本质和重要的方面,尤其是会淡化数学探索精神、数学创造精神的培养。

3.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及其发展

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较明确,更多的不是表层的接收学习而是较灵活、较主动、较深入的参与学习,即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四个年级间无显著性差异,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建构一致良好,主要表现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焦点访谈和问卷可知:超常中学生不拘泥于书上已有的公式和方法,会主动运用猜测的方法来解题(项目16的均分为4.34分,属较高水平);寻找数学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项目20的均分为4.30分);学习数学并非是主要记忆书本上的内容(项目18的均分为4.20分);数学知识不是只能通过课堂听讲和练习获得(项目6的均分为3.90分);数学没有人教也能学会(项目7的均分为4.0分);等等。可见,超常中学生敢于向教师和权威挑战,他们并不认为教师或权威是评判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的依据;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固定程式,不必按照课本编排或教师安排的程序学习;认为学习数学需要思考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积极主动自学。这可能是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很好的一致原因之一。这同时也反映了优秀数学教师培养超常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方法正确、有效。

4.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意义及其发展

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较为深入、全面。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焦点访谈和问卷可知,超常中学生认为学好数学可以为其他学科打好基础(项目8的均分为4.20分);数学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项目30的均分为4.3分);学好数学可以为将来的职业打好基础(项目33的均分为3.82分);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除了高一学生);等等。高一数学知识内容是函数,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价值(高一学生项目8的均分为2.94分);同时,高一学生认为学好数学就是为了升学(项目32的均分2.82分),这两点也是导致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超常中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四、结论

1.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喜爱的程度较高,且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较有信心。这种积极的态度在高二、初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年级。

2.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观是倾向于建构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初一年级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年级,高二又回升。

3.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较明确,更多的不是表层的接收学习而是较灵活、较主动、较深入的参与学习,即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

4.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了解比较深入、全面,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降低,高二年级与初一年级均数接近,初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年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朝辉.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1,9.

[2]Hofer B K,Pintrich P R.The development of epistemological theories:Beliefs about knowledge and knowing and their relation to learning[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7,6(7):88-140.

[3]詹明道.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1,10.

[4]Schoenfeld A.Explorations of students’mathematical beliefs and behavior[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s,1989,20(4):338-355.

[5]Schommer M.The development of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mong secondary students: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89(1):37-40.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4

“东北师范大学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201310200003

一、引言

超前学习即学生系统的提前学习超过课程标准指定进程的书本知识,学习的内容大幅度的超过国家指定教学进程。我国注重基础教育,许多学校、教师及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纷纷选择让孩子超前学习书本知识。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超前学习只能对个别人适应,对大多数孩子是不可行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今学生的成绩成了学业成就的代名词,这是我国选拔人才的机制造成的。但是,学生的学业成就不仅为学生的成绩还有其他方面,如:技能、情感等。学业成就应当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超前学习在带来学生成绩暂时提高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如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等)和情感(如学习的态度等)是否得到适当发展。

研究总体思路是:随机挑选小学二年级在校学生, 对其进行访谈、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性别的差异来讨论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的差异。

二、方法

研究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研究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故问卷调查被试为来自苏、吉、蒙、湘、鲁五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共计发放问卷为440份。访谈被试为二年级小学生,其中被访谈学生集中为吉林省地区的小学生,共计40人。

调查内容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超前学习情况,调查的具体维度为:

收回有效问卷为345份,问卷运用等级量表,将选项列为四个等级,以是否受过超前教育和性别分别为自变量,以各项能力和情感分别为因变量,利用EXCEL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超前学习的真实看法。

三、结果

经统计得出:五省超前学习学生占所有学生比重为35%,对于处于小学二年级这样一个低年级来说,这样的数字不容乐观。

(一)方差分析:

1、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教育方式对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有主效应(F=12.49,P=0.00047);对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主效应(F=15.50,P=0.000099)。教育方式对其他因变量不存在主效应。

2、性别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性别因素对所有因变量没有主效应,即本研究中性别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访谈记录分析

通过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发现如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部分学生提出其不愿参加课后补习班,认为这占据了父母和其交流的时间;超前学习的内容较难;喜欢合作和交流性质的学习。近80%的学生学习目的为希望得到父母的夸奖。在访谈的同时,我们观察到所访谈的二年级的孩子更多的体现出了超出其应有年龄的成熟。这意味着其受到了较多的管束,让其失去了孩子的天性。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我国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四、讨论

(一)未超前学习的学生的发现解决问题能力显著高于超前学习学生

我国的基础教育仍以应试为主,教学中更多的是老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缺乏相应的思考空间和机会。而未超前学习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出现的问题和探索未知的世界,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有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超前学习的学生与未超前学习学生相比更加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年级学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其已经能够判断自己能力的大小,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变化。超前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自信和信心,在知识储备较多的情况下,进行讨论时更能占据领头作用,进而信心倍增,更加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

(三)超前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普通学生没有差异

经过方差分析,我们发现超前学习和未超前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F=310.63,P=2.99)。对此的解释是:处于二年级的孩子,其虽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二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大多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所以整体上来说,二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较差的,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四)超前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和普通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按照原先的预测,超前学习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压力,学生应当会因此对学习产生厌倦感进而超前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应当明显低于未超前学习学生,但是对所得的问卷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F=3.25,P=0.07),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无影响。

可能的解释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超前学习还处于初始阶段,持续时间较短,且本身的课业负担不是很重,并未占据学生课余的所有时间,所以学生对超前学习的地处情绪并不大。

(五)性别对因变量均无主效应

这说明,在本研究中,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性别的不同并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即超前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即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同时存在或同时不存在。

(六)超前学习具有盲目性

在对超前学习原因的统计中,30%的学生是在其他同学都这样做的情况下选择超前学习,27%是在学校学习较吃力的情况下选择超前学习。这一方面体现出现今中小学的超前学习具有盲目跟风、不理性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设置的基础课程偏难。

五、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超前学习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其中,还涉及了从性别角度对超前学习的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研究。性别的影响和他人所做的研究相仿。从结果看,对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实施超前教育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发现、解决问题能力。间接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成长。且超前学习占据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减少了学生与家长和伙伴的交流,学生的孤独感增强,不利于其发展将抗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身上体现出了超出其年龄应有的“成熟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校违背自然的教育。当人们为超前教育的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不应当以其全面、长远发展为代价。所以超前学习应当适量,不能盲目、过量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超前学习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家长应慎重对待超前学习,不能为了孩子成绩的暂时提高,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泯灭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5

《超级神奇学习方法》由“沈阳容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独家研发,经实践验证,特色鲜明,效果出众:

1.不占用孩子的学习及玩耍时间,每天只用5-10分钟写“一句话”;2.操作简单,孩子不反感,即使是一年级小学生也能轻易完成;3.学习过程,不需请家教。刚开始时,家长只简单指导,然后检查就行了。学到后来,连检查都免了,可以随心所欲。学习过程中无需购买任何资料,利用孩子现有的学习用具即可,不增加家长负担。5.一朝拥有《超级神奇学习方法》,可代代相传!

五项退款保证:1.按照《超级神奇学习方法》训练后,保证有效,否则退款;2.学习过程不用聘请家教、不需另外投资、不浪费家长时间,否则退款;3.保证今天收到《超级神奇学习方法》,明天就能实施,绝不存在实施困难,否则退款;4.确保独家研发,绝无半点抄袭和拼凑,否则退款! 5.保证《超级神奇学习法》的真实性、可行性,绝无半点儿文字欺诈,文字游戏等,否则退款!

寒假期间,公司向“培训机构”、“辅导班”、“游乐场”等地等候孩子的家长出售光盘,统计显示:接到《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孩子父母均现场购买,一个业务员日创收入大约在500元左右(每天两个场所)。

新学期来临,有幸读到本文的读者,请把握时机及早行动。因本项目市场份额巨大,先到先得。原定市场推广价1800元,现在为回馈本刊读者,优惠价900元!每月前5名购买者送价值498元的水宜生高级保健杯1个!送完即止。

看完以上介绍,接下来你要做的是:汇款购买《超级神奇学习法》光盘(配备能激起家长购买欲的《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的营销方案、防窃取版权技术、经销商授权、经销商印章),凭借公司的授权书及解密法刻录复制光盘,然后面向你所在地的中小学生家长出售。建议售价每份儿100元,而你的直接成本――光盘加外包装不足3元。觉得刻录有困难的,购买《超级神奇学习法》,同时,可以每套3元的价格为您提供光盘,数量不限!

一个普通的县城,城区中小学生总量远不止1万人!即使10%的家长购买,收入不会低于10万元!!!公司另备有(光盘)售价100元,只获利润65元的创意组合营销方案,经市场实践,成交率极高!(本广告长期有效)

沈阳容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6

选择三:第3期少年领袖快乐成长营升级版:领袖快乐成长营主讲:李世杰老师主讲专家领袖策略课题组专家李世杰老师,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人生战略规划设计指导中心主任!李世杰主任主讲的教学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播出1600多讲次,创作的60多本图书和主讲的70多张光盘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应邀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做报告200多场,指导指导自己的孩子、哥哥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以及各地学生一批又一批地走进中国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100多家媒体300多次宣传报道他和他的研究成果,被誉为100分策略之父!少年领袖快乐成长营亮点:1、结交5位以上一生值得信赖的杰出朋友!2、记住5句以上中国名言!3、熟练10句以上美式英语!4、每人发现妈妈10个以上优点和长处!5、每人发现爸爸10个以上优点和长处!6、每人发现一位老师的3个以上优点和长处!7、每人发现一个同学的3个以上优点和长处!8、每人学习三分人才论5个以上!9、每人至少知道5种低级快乐!10、每人至少知道5种高级快乐!11、学会用100分策略解决10类具体问题!12、学会用四个评价标准评价做题、做事!13、少年领袖要树立和实践的“三超两赢”思想!14、少年领袖每天实现三个层次目标!15、少年领袖要过五关,斩六将!16、学策略五个阶段!17、天天快乐秘诀!18、杰出的人听报告的六大特征!19、做蜜蜂式的人,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报答社会!20、做领袖思维的人,培养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从现在起,就要时时处处做一个领导者!少年领袖快乐成长营国庆班:10月1日―10月5日。

选择四:第3期家长能量提升班―升级版:家长能量提升国庆班主讲:王国防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科院特聘专家、理论实践双料专家、高校心理学副教授、省级优秀青年教师、省级社科专家、幸福家园教育特聘专家、国家培养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专家等。王国防教授有两万小时的个体心理咨询经历,五千小时的团体咨询经历,十万受众的心理和家教宣传经历,心理疗愈落地指导经验十分丰富。擅长领域:青少年学习、发展、交往等,心理障碍、各类神经症辅助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系统化地让各类学生快乐成长,上万名中小学生因他而更加优秀,培养国家心理咨询师上千名。家长能量提升班课程亮点:1、专家团队,助飞家长!2、心理健康,保驾护航!3、做学习CT,展洪荒之力!4、夯实基础,提供滋养!5、双重反馈,提升能力!6、亲子同修,家族更优!7、精彩瞬间,性格分析,因材施教!第3期家长能量提升国庆班:10月1日―10月6日。

选择五:科目最强指导三日科目贯通法:三日科目贯通法老师:清华北大学子的老师三日科目贯通法课程特点:1、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众多学生单科弱、偏科的根本原因便是缺乏单科学习兴趣,三日科目贯通法,从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入手,从内里解决学生偏科的问题。2、清晰知识构架、明确知识点,强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能力,明确知识点,训练知识点弱项,加强思维能力,顺利跨过成绩瓶颈。3、学前学后测试,因材施教、量身订造。学前测试,了解学生科目成绩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订造一套最适合的学习方案。学后测试,检测知识架构巩固情况,展示学习成果。为后期跟踪提供科学依据。4、好习惯培养,学习上最重要的便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培养好习惯也是成功的关键。三日科目贯通法课程亮点:1、名师教授,三日科目贯通法的老师们都是经验丰富、培养出了众多清华北大学生的京城名师。2、各地高考状元当助教。针对各地考题的不同特点,特请清华北大各地的高考状元担任助教,做到因地制宜、3、结交清华良师益友,良师益友利于行,人生中最应该结交的便是良师和益友,三日科目贯通法课程,让学生结交到来自清华北大名校的良师和益友。4、3+X模式:三天学习提升成绩,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力是一个人终生受益的能力;知识的力量,在于组织构架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学习力的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提升!三日科目贯通法课程,通过三天的学习建立牢固的知识架构、培养单科思维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弱科成绩。X习惯养成平面,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养成习惯,那么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三日科目贯通法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情况,使用特殊跟进教材,第一学期免费进行一对一跟进,巩固知识架构的稳定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零风险承诺,家长可以和学生同时听课,课程第一天上午12点之前,若不满意,全额退款。三日科目贯通法:10月1日―10月3日初中英语贯通学习,10月4日―10月6日初中数学高中英语贯通学习。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7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广泛的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教育者研究的主要项目。传统教育枯燥无味,而信息技术却给其注入了创新的血液。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教学,从新的角度去审视以往的教学内容,利用科学的优势,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不难发现,利用先进的数学软件来教学不仅带来了便利,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超级画板的优势

超级画板是专门为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的一款实用软件,是数学教育与现在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为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传统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而超级画板的先进性巧妙方便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成为老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超级画板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一方面体现了创新教学的理念,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老师启发式的引导下,更好更有效地将数学学好。

超级画板代替了传统教育中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它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某些几何知识一些问题。它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工具,更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超级画板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促进了数学教学的进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鲜的数学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

三、超级画板的功能和特点

超级画板,顾名思义,是在作图上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方便。它是在广泛征集意见后,结合老师在作图中所遇到的困难而设计的数学作图软件。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为老师在教学中的作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超级画板结合了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在授课中,它可以随时写字、画图、计算和测量。它兼具了其他软件的各种功能,方便简洁地解决了数学中的各种问题。同等时间内,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外,超级画板能够把操作所进行的每一步骤都准确记录下来,课堂总结环节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复习所学知识时,可以快捷地返回到任何一个步骤。

四、教师应熟练掌握超级画板的应用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也应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避开传统教育的不足,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储备跟上时代的步伐,并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主动学习、研究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超级画板带来的这些优势正是数学教学中所需要的,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这样的学习条件,老师应该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充分地学习和了解超级画板的功能和应用。学校也应该组织教师进行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在超级画板辅助下学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主动进行建构。

此外,超级画板操作也很简单,对于一些对计算机操作不了解的老师学习起来也不是很难。还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提供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数学作图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中老师作图要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如此一来,学生会觉得上课无聊,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当老师应用超级画板时,能够节约很多时间,并将晦涩难懂的图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超级画板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使得教学更高效,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极大地促进数学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发展。超级画板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理解能力,解决了传统教育中作图不便的问题。一方面,成为老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给学生数学的学习带来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超级画板不仅是老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这正是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体现。

参考文献: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8

超限效应启发我们:学生犯了错误,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能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批评一次实在不起作用,一定要设法转变批评方式、批评语句,如此,学生的厌烦与反抗心理才会降低。超限效应启发我向智慧型班主任转变:

新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做了多年的五年级班主任,忽然面对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孩子,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每天的语文作业都会有十个八个同学画成了“虾兵蟹将”,还有一半以上同学照抄还有错字,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每天都会向我反映某某同学的作业一塌糊涂,某某同学上课做小动作……我一个头两个大。于是,每天我都不忘进行批评教育,还利用军训时间反复进行思想教育,可就是不见一点儿效果。

抱怨过,愤懑过,失望过。当倍感无助的时候,我猛地意识到:一定是哪里出错了!很庆幸自己已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所以第一时间我想到了心理学,想到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弥足珍贵的书。伴着悠悠墨香,我的目光驻足31页――超限效应。是啊,批评频率那么高,早就超限了,何况我面对的是不足十岁的孩子啊!我及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反思不足,找寻新对策。

恰逢学校组织队列比赛,我们班级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紧抓这一时机,鼓励孩子们:“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在军训中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们有团队精神,所以我们获得了第一名。只要我们有信心,用军训中的精神要求自己,那么我们的班级一定能成为强大的集体”。随后,我强调学习要求,要求孩子们从规范作业做起,每天各科作业完成后必须认真检查……孩子们第一次全部耐心地倾听我的教诲,没有一个人做小动作。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语文作业本上每个孩子的字迹都是那么工工整整、认认真真。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于是,语文课上,我表扬了书写美观的同学,让他们到台前展示作业,让全班观摩学习。孩子们露出了甜甜的笑容。那一刻,奇妙的心理学就是魔法师,把孩子们的懒散、马虎变没了,变出了认真的学习态度,还有积极的学习热情。连数学老师也表示,孩子们的作业做得明显比以前认真,正确率提高了。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91-01

当前,不少学校班级的学生人数增多,有的学校八年级每班人数已达70人,处于饱和的大班额状态,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在超大班额的背景下提升教学效益,必须彻底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特别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一、超大班额背景下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承上启下,属于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段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形成时期,具体来说,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超大班额影响教学效益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师生互动不充分,学生缺乏主体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很长时间内都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老师的课堂开始有意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超大班额的背景下,学生人数众多,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师生之间互动不足,加上教学时间有限,导致许多老师又回到传统的教学路子上,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新挑战,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很多数学老师深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运用较多的教学方式就是写满一黑板的板书,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老师已开始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但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小组学习模式缺乏可操作性。老师往往将宝贵的教学时间分配到调控小组任务和对各组学习纪律的管理上,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3)教师对学生关注难以全覆盖,学困生有增无减。对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需要学生结合具体习题条件进行灵活运用。但在超大班额背景下,合作学习的小组数量和组员数量都比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组员的学习情况。于是,一些内向的、懒惰的学生即使对某个公式或定理不明白,没有老师的督促,也不会主动提出来。天长日久,知识欠账越来越多,学生成绩不断下滑,学习兴趣、信心不断下降,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越来越低。

二、提高超大班额背景下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增强超大班额背景下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同时,要注重课后延伸。只有坚持两者结合,持续实施,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1)营造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班级的进取精神和学习面貌,很难想象一个死气沉沉、闷声不响的课堂有多高的教学效益。由于大班人数众多,教师实在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为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通过情境创设、激情调动、幽默语言等多种方式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思维互动,调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科学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但在超大班额背景下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探讨的话题。首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分组,综合考虑同质分组、异质组合等原则,尽量使各组综合学习水平处于同等档次,以便开展竞争。同时要明确每组的负责人,实行组长负责制。这样,既有利于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发挥团队作用。要提升教学效率应尽量覆盖全体学生,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由组长组织组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讨论时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讨论完毕后由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言,小组其他同学可予以协助,最后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发言情况给小组加分。这种方法可促使优等生为了小组荣誉主动帮助后进生,增强团队意识,同时也调动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注重课后延伸。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仅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思维训练需要的。况且在超大班额背景下,课堂效率本就有了不小的折扣。因此,要想提高下一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的巩固训练和及时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注意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尽量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教师要精心挑选典型的、有思维训练价值的题目让学生训练,以避免}海战术的低效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在超大班额背景下,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升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教师要正视超大班额背景下教学的不足,着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益。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10

游戏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儿童语言教学。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包括游戏理论、活动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等为游戏和游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维果茨基采用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解释人类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王光荣,2004)。在游戏研究方面,维果茨基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强调游戏是幼儿同化的最佳方式(吕晓、龙薇,2006)。而活动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也为游戏和语言游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一代活动理论重点强调中介概念,活动系统由主体、对象和中介工具组成;第二代活动理论除了主体、客体、中介工具等核心要素之外,还包括共同体、规则、分工等调节要素;第三代活动理论又加入了网络的元素,主张建立活动系统网络。(于璐,2011)

根据上述理论,游戏中的学习不仅包括玩游戏过程中的学习,还包括玩游戏之后的另一维度中的学习,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游戏文化。Dongwan Ryu(2013)调查研究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的全过程,指出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不仅在于学习者参与到游戏中,而且还在于游戏后的互动交流;并将“游戏文化”分为“玩游戏的过程”和“超游戏文化”两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部分,指出游戏参与者并不是单独地通过玩游戏或超游戏文化来学习语言的,而是通过综合的游戏文化来学习语言的。所以,玩游戏过程和超游戏文化中的语言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游戏文化,进而使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中提升语言水平。

由此可见,超游戏文化在语言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相关研究仍然仅仅停留在玩游戏的过程和课堂游戏层面,鲜有人关注到超游戏文化和课后游戏。目前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生汉语教学中,游戏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那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上,小学生是如何通过游戏进行汉语学习的呢?超游戏文化在小学生汉语学习中有什么表现和作用呢?

据此,本文以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Great Southern Grammar School)为例,调查了小学生的汉语游戏学习情况,并结合活动理论和游戏文化的已有研究作了分析,尤其强调了超游戏文化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以期能够丰富小学生游戏教学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

大南方文法学校位于澳大利亚西澳洲最南部的奥尔巴尼(Albany)地区,是一所“K-12”(从幼儿园至12年级)一贯制全日制私立学校,分为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共800余名学生。该校于2015年初在小学部(1-6年级)全部开设汉语课程。小学部共180余名学生,从一至六年级共10个班。所有学生第一语言都是英语,汉语课是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课或外语课。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汉语课运用了大量的游戏活动来带领他们学习汉语并感受汉语文化,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所学校的游戏教学和学习情况对于调查小学生汉语游戏教学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

(一)汉语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包括一个特定的任务或目标、一套规则、游戏者之间的竞争,以及游戏者之间沟通所用的语言(韩鑫兴,2009)。从广义上说,语言课堂游戏指二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从狭义上说,语言课堂游戏指在二语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二语教学效果。(曾健,2006)

在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的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出现在每一节汉语课中。例如,利用“抛绣球”“N-1”“传递信息笔”“猜词与抢答”等游戏来强化练习所学词语;利用“萝卜蹲”游戏来操练家人称谓;利用“模仿动物”游戏来学习动物词语;利用儿歌《两只老虎》及其动作和手势来学习汉语数量词短语和其他句子;利用“筷子夹乒乓球”“画脸谱”“叠龙舟”等文化游戏活动来学习文化知识等。游戏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各个主题、内容和环节,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

我们以“汉语课上,你最喜欢什么”为题,通过口头提问和访谈法(主要针对1~2年级小学生)以及问卷调查法,针对该校小学部1~6年级全体181名学生进行了汉语课堂游戏活动的态度调查,其中1~2年级(6~8岁)44人,3~4年级(8~10岁)48人,5~6年级(10~12岁)89人,均为有效反馈。答案选项为:A.“所有事情”,B.“课堂游戏活动类”,C.“与语言本身相关”,D.“与教师相关”。调查结果如表1。

表1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汉语课内容中“课堂游戏活动类”的数量占到了决定性的地位,分别是78%、87%和92%。此外,学生在课堂游戏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自主性不断增强,对游戏的“内容性”“文化性”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由此可知,课堂游戏活动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二)活动理论与课堂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

根据活动理论,结合Dongwan Ryu(2013)对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学习的分析,小学生在汉语课堂游戏活动中的学习,属于“玩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学习。小学生(主体)在汉语课堂中,通过一系列课堂游戏活动(协调工具)来学习汉语(客体),即参与到了有结构的、以特定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汉语学习活动中。

课堂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种简单的情境,学生可以参与到游戏的角色对话中,从而学习到汉语语言及文化知识。但是,玩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具有较高的限制性。学生只是参与到“游戏者―游戏”的活动中进行汉语学习,而不是“游戏者―游戏者”的活动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玩游戏来学习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玩游戏的过程也缺少真实的互动,游戏的内容、时间、规则、目的等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这就激发了他们参与到课后的“超游戏文化”的汉语学习活动中,进行更多真实的练习、分享、合作和实践。

三、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

(一)超游戏文化

超游戏文化是一种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学生自发形成的游戏延伸的环境和活动。游戏在课堂之外得到了延续和升华,并获得了新生命,从老师安排的“游戏中”的活动升级为“超游戏文化”。在超游戏文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练习、交流、讨论、思考和实践等。

课堂游戏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对游戏内容和性质的更高要求,所以学生在游戏之外或课后就会自发形成超游戏文化。这种超游戏文化是课堂游戏活动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练习、思考和实践,是汉语课堂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提升,对学生的汉语学习也起到了更加积极有效的帮助。

鉴于此,我们也对该校小学部3~6年级(8~12岁)全体137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的调查。调查的问题是:在课后或回家后,你有没有将你在汉语课上的游戏内容和经历告诉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跟他们一起对此进行讨论、练习,或者教他们汉语游戏内容,或者去查询更多资料?如果有,有什么表现?

调查的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法:采用开放式问题的问卷。2.观察法:观察他们课后的汉语学习活动,如分角色练习、小组讨论、练习歌曲等;并通过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聊天,了解他们课后的汉语学习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在137名学生中,有109名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并给出了具体表现,占到80%。其表现为:

第一,表达汉语游戏经历并讲述汉语内容。如:向家人讲述汉语游戏、活动、歌曲、故事等汉语课内容;跟家人讲“孙悟空的故事”等。

第二,跟他人一起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和练习。如: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看十二生肖、脸谱等相关图片并进行讨论;和同学一起练习中文歌曲;和同学一起分角色练习汉语对话,如“买东西”主题对话等。

第三,以汉语游戏规则为依据,教他人学习汉语内容。如:教家人唱汉语歌曲;教家人或朋友说汉语词语和句子;教他们学中国功夫等。

第四,主动思考、探索和应用。如:查找十二生肖的来源并查找自己与家人的属相;思考并搜索“孙悟空的故事”;主动地用汉语跟中国人交流等。

结果表明,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绝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后能自发地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课堂游戏经历,进行讨论、练习,还会指导他人学习汉语,进而形成了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在这种环境中操练和提升汉语。这种超游戏文化,突破了课堂游戏活动的限制,学生们在其中可以自由分享、讨论,可以更加积极地互动、练习、思考和应用。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形式灵活、自由,满足了学生对游戏内容和性质的更高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因此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更有帮助。

(二)活动理论与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

根据活动理论,结合Dongwan Ryu(2013)对超游戏文化中语言学习的分析,小学生在课后已经参与到了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小学生(主体)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在课后也自发地与他人一起,对汉语课堂内容进行讨论、练习或思考(协调工具),进而参与到课后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客体),来操练汉语并提高汉语学习水平(结果)。

此外,活动理论还包括规则、社区和劳动分工。这里的“规则”,是课堂游戏规则和汉语规则的类推。这里的“社区”,是小学生课后自发形成的小组合作空间,是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个人与他人一起生活和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于璐,2011;杨莉娟,2000)。在这种类似于“社区”的小组合作空间和学习环境中,学生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课堂经历,进行讨论、练习,学生也会指导他们学习汉语或做汉语游戏,进而参与到“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这里的“劳动分工”,表现于“行动者”(学生)和“指导者”(教师)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学生处于“行动者”的身份,与他人一起分享游戏经历、讨论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还作为“指导者”的身份指导他人学习汉语。这是相互转换、相互促进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游戏是超游戏文化的先导和基础,超游戏文化是课堂游戏活动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练习、思考和实践,是汉语课堂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提升。学生参与到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去分享、练习、互动、讨论思考、应用,进而使他们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下一次课堂游戏活动中去,他们对汉语课堂游戏活动的要求和期待也会继续提高。所以,在汉语学习中,玩游戏的过程和超游戏文化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这两个方面不断融合,构成了汉语学习的游戏文化,进而使得学生们在这种游戏化的汉语情境中学习汉语并提升汉语水平。

此外,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我们认为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更加真实、主动,更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和“活动”内涵,也更有利于汉语学习。所以在小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安排汉语课堂游戏活动;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汉语的超游戏文化环境,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到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中;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结合超游戏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参与到汉语学习中,让他们更加真实积极地进行互动、讨论和练习。最后要结合汉语教学规律,提升游戏的交际性、情境性和文化性,形成适合各阶段学生汉语学习的游戏文化。

我们知道,海外汉语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的,缺乏能够让学生练习、巩固课堂所学汉语知识的真实环境,而且小学的汉语课堂教学时数较短,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们认为,小学生汉语学习的“超游戏文化”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样的不足,值得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推广,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Dongwan Ryu.Play to learn,Learn to play: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Gaming Culture [J].Recall,2013,(2).

[2]韩鑫兴.试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初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6,

(6).

[4]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5]杨莉娟.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0,

(4).

[6]于璐.活动理论与当代教育[J].学理论,2011,(11).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11

教无定法,要教好计算机基础学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利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一方面需要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设计,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机房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个体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而提供适合个体特征的学习支持系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具有能力、背景、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等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即使是个体本身,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状态也在不断变化着。机房教学,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单独作为一个个体存在,同时又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存在,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只要多练习,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各个关键环节,教师参与指导,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且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解决问题,最后还需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这种模式里,教师先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开自学活动;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参与讨论;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和答疑贯彻始终。学生通过解决置于有意义情景中的问题,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以在教学中实现“演示文稿的动画效果和动作设置”为例谈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方法。

PowerPoint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用它可以制作各种优秀的演示文稿,它可以为学生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特别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电子作品提供平台。所以学好PowerPoint至关重要。而本课内容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增强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是对演示文稿初步制作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学生会产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基本技能。

本次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讨论、研究进行自主性学习,学会对已经做好的演示文稿的设置,包括: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超级链接和动作设置,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增强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

一、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让学生掌握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效果的方法,熟悉超级链接的功能,能利用超级链接和动作设置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演示文稿。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超级链接和动作设置。

(二)难点。

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效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教学方式。

在机房,教师利用苏亚星教学软件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四、教学设想或教学策略

在先前的上课过程中,一直使用PPT课件教学,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因此首先想到的是采用“比较法”引入新课,先打开一个没有任何动画效果、没有切换效果的演示文稿,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采用“任务驱动法”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因为这节课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度。

设置动画效果、切换效果等操作是比较机械的操作,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如教师讲解、学生演示等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超级链接在前面Word中已经讲过,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也起着异曲同工的作用,让学生把自己以第三章内容为主做的演示文稿链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切换到某一张幻灯片。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

教案、课件。

(二)上课资料。

一个演示文稿,没有任何特殊效果,只是几张幻灯片的简单拼凑,用来和课件作比较。

(三)学生的准备工作。

上节课做好以第三章内容为主的演示文稿。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控制演示文稿外观的方法有哪几种?

当学生们回答问题后,让学生们思考上节课自己完成的作业和平常上课所采用的课件有什么不同?打开准备好的一个无任何设置的演示文稿和课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究竟什么地方不同?从而导出今天的内容。

第二阶段:讲授,围绕目标,整体感知。

提问:今天即将要学的内容是有关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想一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哪个菜单中进行?[幻灯片放映]菜单栏。

提示“先选后做”的原则,打开课前准备的无任何设置的演示文稿,为其添加动画效果并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在[幻灯片放映]菜单栏中选择相应设置。

对于超级链接和动作设置,采用“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回顾前面在Word中学习的超级链接,从而理解并掌握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和动作设置。

第三阶段:实践,课堂巧练,迁移运用。

让学生打开自己上节课完成的作业,一个以第三章内容为主的演示文稿,试着为其添加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超级链接和动作设置。

第四阶段:归纳,教师小结,帮助理解。

通过菜单栏[幻灯片放映]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动作设置,通过菜单栏[插入]完成超级链接的创建。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仅此一种方法吗?还有[动画效果]工具条,或者采用右键单击后弹出的菜单;从而让学生理解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并且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五阶段:练习、作业部分。

让学生打开自己上节课完成的作业,一个以第三章内容为主的演示文稿,完善演示文稿的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超级链接和动作的设置。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完成幻灯片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超级链接和动作的设置。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时间的掌握要有度,讲的时间要少,但要把知识点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幻灯片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超级链接和动作设置具体指什么。然后通过比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寓学于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学效果必然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12

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系统中计算能力最强的一种,也是推动计算科学进步的中坚力量,高性能是超级计算机的重要指标。超级计算机在需要密集计算、海量数据处理、工程模拟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已经成为国力的一种象征。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2]研究的新领域,源于人工神经网络[3]研究。

1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

1.1 Deep Learning多隐含层感知架构

Deep Learning结构最优秀的特征是多隐含层的多层感知器[4]架构。该架构使得它具有优异的特征学习能力。并且它的“逐层初始化”(layer-wise pre-training)有效地克服了深度神经网络在训练上的难度。Deep Learning的多隐含层结构由包括输入层、隐层(多层)、输出层组成的多层网络。它的每一层可以认为是一个浅度学习模型(如Support Vector Machines);这种分层结构比较接近人类大脑的结构。

人大脑皮层计算也是分多层进行,例如人的视觉系统,对图像数据的处理是从V1区传到V2区然后依次在各个区进行处理。使用含多隐含层感知器架构网络主要优势在于能以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浅层网络大得多的函数集合。通过这种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Deep Learning可以实现复杂函数的逼近,并表现出极强的从少量数据学习本质特征的能力。

1.2 Deep Learning训练过程

(1)首先逐层构建单层神经元,使得每次都是训练一个单层网络。

(2)当所有层训练完后,使用wake-sleep算法[5]进行调优。

将除最顶层的其它层间的权重变为双向的。其中向上的权重用于“认知”,向下的权重用于“生成”。然后使用Wake-Sleep算法调整所有的权重。让“认知”和“生成”达成一致。Wake-Sleep算法分为醒(Wake)和睡(Sleep)两个部分。

Wake阶段:“认知”过程,通过外界输入物体的特征和向上的权重(认知权重)产生每一层的抽象表示(结点状态),并用梯度下降修算法调整层间的向下的权重(生成权重)。

Sleep阶段:“生成”过程,通过顶层表示(醒时学得的状态)和向下权重(生成权重),生成底层的状态,如果没有复原底层状态,则调整层间向上的权重(认知权重),再重新使用Wake-Sleep算法调优,直到顶层表示能够复原底层状态。

2 基于Deep Learning多隐含层感知架构超级计算机

2.1 超级计算机系统四层应用视图

按照面向应用的层次化可用性建模[6]方法,可以描述一般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四层应用视图。

节点层:该层的基本单元是个体计算节点,而个体计算节点是系统向用户提供的基本计算资源。

系统层:该层是为了帮助系统管理人员从整机角度观察系统的强度可用性水平,以便于调整节点调度、作业调度、失效处理等重要决策。

作业分区层:该层由一个个作业区组成。每个作业分区对应一个作业队列,其上可有若干用户作业并行执行。系统的所有节点资源是按照分区规则进行调度使用的。

作业层:该层是作业用户从单个作业的角度所见的强度可用性层次。

2.2 基于Deep Learning多隐含层的超级计算机计算节点模型

超级计算机系统能提供多大的计算能力,对系统的高性能优势的发挥有着直接影响。计算节点是系统提供的基本计算资源。从而提高每个计算节点的计算性能对系统的高性能优势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故提出基于Deep Learning 多隐含层感知架构的超级计算机计算节点模型。

基于Deep Learning多隐含层感知架构的计算节点具有多层,每层由多个子计算节点组成,层间子计算节点通过计算网络传递数据。每个子计算节点是一个独立的计算单元,它主要由计算部件、互连部件和存储部件组成。

工作原理:当作业从系统层调度到计算节点后,计算节点的多个层依次对输入数据处理。每层的子计算节点利用处理函数(处理向量),对输入数据进行简单操作生成处理结果和处理函数(处理向量)对应的反函数(反向处理向量),然后反函数(反向处理向量)和处理结果通过运算生成反向处理结果,再让反向处理结果与输入数据比较:如果反向处理结果与输入数据不相同,则认为该子计算节点计算操作错误,将错误信息报告到系统,再由系统调用其他计算节点对该输入数据重新处理;如果反向处理结果与输入数据相同则认为处理操作正确,则将正确处理结果作为下层子计算节点的输入数据,依次迭代操作,直到最终正确处理结果输入到该计算节点的输出接口,最后正确处理结果被传递到高速计算网络。如果作业需要计算节点间协同处理才能完成整个处理操作,则将这个计算节点的正确处理结果通过高速计算网络传递到另外一个计算节点进行同样过程的操作,依次迭代,直到完成对该作业的所有操作,系统输出最终正确处理结果;如果作业只需要一个计算节点的处理就能够完成对作业的所有操作,就将这个计算节点的正确处理结果作为系统对作业的最终处理结果,输出系统。

计算节点采用多层次能够减轻每层子计算节点的负担,提高每层子计算节点处理速度,进而提高了整个计算节点的处理速度。而且计算节点采用多层能够避免过多的中间数据占用高速计算网络,从而提高了计算节点间数据传递的速度。计算节点多层次间采用反向回馈机制,能够有效的避免计算错误或降低计算错误率,从而增强系统的容错性能。计算速度的提高和容错性能的增强最终能够使超级计算机的总体性能提高。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提出对超级计算机的底层计算节点利用基于Deep Learning 多隐含层感知架构思想,构建含多隐层的计算节点用来提高超级计算机的高性能和高容错性能的新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Hinton G E,Salakhutdinov R R.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with neural networks[J].Science,2006(5786):504-507.

[2]汤姆・米切尔.曾华军,译.机器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280.

[3]吴昌友.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4]HINTON G,OSINDERO S,TEH Y. A fas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deep belief nets[J].Neural Computation,2006(07):1527-1554.

[5]Chuang Gao,Bin Chen,Wei Wei.Dynamic detection of wake sleep transition with reaction time-magnitude[J].Neural Regenerattion Research,2009(07):552-560.

超级高效学习法篇1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22-0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素质呈现多样化趋势,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受到挑战,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都带来许多难题。中国石油大学作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全国重点大学,近年来高考录取分数线逐年升高,生源整体质量较好。但大众化教育的弊端决定了扩招后学生培养质量必然出现多样化和层次化。

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现超学制学生群体整体入学成绩较高,但因适应性较差,自制力较弱,进入大学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逐渐游离在班集体之外,在学校规定的标准年限内无法完成规定学分,不能正常完成学业,无法按时毕业,需要延长修业年限。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投入更大的精力,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心、帮助和引导,使之尽快回归学生队伍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一、超学制学生群体的定义和界定

现今,各高校规定学生在校修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标准修读年限为4年,超学制在理论界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所说的超学制是指在高校中因学业不良,在学校规定的标准修读年限内达不到学校所规定的学分要求,超过标准修读年限(4年)的规定需要延长学制的情况。

二、超学制学生群体出现的原因

1.社会因素――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

高等教育不再是过去较低比例选拔人才的精英教育,而是以较高的比例录取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实现大学梦想的大众化教育。大众化教育给学生带来了机遇,降低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难度,但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较大的挑战,良莠不齐的生源及较大增幅的学生数量都给教学和管理带来难度。宽进可以实现,严出却难以真正实现,中国的国情不允许高淘汰率,大众化教育与高淘汰率还无法实现真正的关联。因此,我国高校扩招后,超学制(留级、退学)现象逐渐增多将不能完全避免。

2.现实因素――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对大学生活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尽管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现实中我们却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一个学生从入园―幼升小―小升初―高考,实际上经历的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学生还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求他们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家长的终极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好大学,而要想实现考上大学的梦想就必须“吃尽苦中苦”,就必须放弃真正的爱好“学海无涯苦作舟”,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高考”,极度疲惫的身心全力以赴只为金榜题名后的轻松生活,在学生眼中进入大学就是黑暗生活的终结,就是真正的解脱。如此的灌输和歪曲的认识必然造成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过度轻视,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过度自满甚至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强大落差,对大学生活片面的认识使得这部分学生易于疏忽大学的学习,而完全不同的大学学习方式和授课方式必然使学生措手不及,因为他们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太轻松、太简单、太神圣。实际上大学才是真正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全面梳理过去十几年学业的开始,而不是学习的结束。

3.个人因素――大学生活适应程度决定了大学学习生活的顺利与否

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心理的变化。终于实现了大学的梦想,长期以来的艰苦付出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没有了父母与教师的耳提面命,一切可以由自我支配,紧张的神经一下放松下来,不可收拾。另一种心理变化是因为理想中的大学和现实中的大学有着强烈的反差,失望的情绪一时间占据主导,致使学习的兴趣不高,积极的情绪较少,导致入学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进入状态,从而影响了学业,时间一久就出现了功课不及格和挂科的现象,为超学制埋下了祸根。

4.家庭因素――学生考入大学后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学生考入大学后,父母不能再如高中一样跟随在学生周围,督促其学习,帮助其打理生活。学生独自离开家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学生活是很多学生第一次完全走向独立,少了父母和教师的约束,自制力的强弱将对学业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父母离学校的距离较远,沟通渠道的不畅使得家长对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越来越不了解,形成家庭与学校之间教育的真空地带。有些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学生的教育就是高校的事情,而疏于过问和管理,家长和学校空间距离的制约使家庭教育在学生大学期间的教育缺失现象较严重。

虽然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见面会,但家长与学校间的有效沟通仍严重不足。较大一部分家长都是通过电话和短信询问学生的在校情况,因此家长得到的信息的真实度和准确度都不容乐观。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就曾遇到过学生因受到学业警示劝告即将面临退学的危险时,几经周折找到家长的联系方式,沟通此情况,家长竟毫不知情,尽管学校按规定寄送了警示通知书,但限于多种原因,地址的真实性及反馈的真实性都无法得到确实的保证,加大了学校工作的难度。

5.学校因素――粗线条管理方式依靠学生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增强

在大学里,虽然也有辅导员和班主任,但此时意义上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已不同于学生在高中时代的班主任。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面对的往往是几个班甚至十几个班,几百人,一个专业或几个专业的学生的管理,管理学生人数众多,使得他们无法面面俱到的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点滴细节。以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为例,石油工程专业的辅导员至少要带8~12个班级,近300人,如果按照深度访谈要求,辅导员每天了解并约谈一个学生,至少还要300天。如此一来,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更要求学生学会主动与教师联系,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

三、超学制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

工作中发现超学制学生群体有很多心理、行为的相似之处。

1.头脑聪明,但自制力差

我们选取了2003~2006级受到学业警示劝告和退学的69名学生做样本,其中69名受到警示劝告和退学的学生全部是男生,17名退学的学生中入学高考成绩500分以上10人,600分以上2人。通过了解发现很多超学制学生当时考入大学时成绩优异。可以说他们的智商都是比较高的,只是因为进行入大学后没有较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在一度放纵和自满的情绪支配下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最后一落千丈。

2.学习困难,内心渴望改变

超学制学生因为长期不投入学习,等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重新开始时困难重重,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绝非一日之功,脱离了当时教师的讲解单纯凭借课本和教材已无法满足知识的学习,所以补习落下的功课变得异常困难;但每个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都有不服输的精神,关键是看怎样引导。回想当年高考时的辉煌,他们的内心其实是不甘心于现在的落后的,他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赶上其他学生的步伐。

3.处境尴尬,心理自卑严重

在日常与超学制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头都是一直低下的,有的甚至在整个谈话中极少抬起,他们害怕与教师正常的目光交流,通过他们只言片语的内心倾述,能够感觉到他们内心的严重自卑。与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教师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使得他们游离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之外,处境尴尬。

4.网络成瘾,身边缺少关爱

超学制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导致学生学业不佳的占据较大比例。网络游戏的沉溺使得他们长期逃课并成为习惯,尽管他们心里都会有悔恨,并知道不能再继续沉溺游戏,但较差的自制力往往使他们总是陷入矛盾的挣扎中,需要外力给予关爱,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的困境。

四、超学制学生群体管理的思索和实践

面对这一部分特殊的学生群体,依靠学生自身力量实现改变具有较大的困难,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制度到实际中给予帮助。

1.制定关于超学制学生管理的特殊办法,建立学业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督促和了解,减少超学制学生群体的数量,中国石油大学对学生实行学业警示劝告制度。具体规定如下:学生上学期未取得的课程学分数占该学期所有修读课程学分数的比例高于30%(含30%,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者给予学业警示劝告;一、二年级学生每学期选修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总学分低于15学分者给予学业警示劝告。2008级以前对连续4次受到学业警示劝告的学生做退学处理,2009级开始对受到学业警示劝告累计达到2次的学生做退学处理,但同时增加了解除学业警示劝告的激励机制,学校规定在未达到退学条件前,任意某学期选修培养计划规定的本学期课程(不包括重修的课程)学分在15学分以上,并全部通过的(包括经过开学初补考,且必修课全部修读),可对其解除上一次学业警示功告。截至目前,2009级已有12名学生解除劝告。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了学业警示劝告制度后,受到学业警示劝告的学生数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特别是受到2~4次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这也反映出此制度对减少超学制学生群体的出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效显著。

2.立足实际,建立超学制学生群体管理的四级监控体系

超学制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而且是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如不制定特殊管理办法,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仅按照常规制度及常规管理方法,是很难取得实效的。

(1)思想监控。由于超学制学生群体人数较多且年级分布比较分散,难以对超学制学生进行统一的思想政治工作,集中的思想灌输和影响难以发挥作用。需要各年级的班主任或学生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的工作方式,有效了解超学制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变化,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存在偏激或波动,需要更多地关注和适时的引导。

(2)制度监控。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对超学制学生缺乏有实效和有针对的制度管理和约束。尽管很多高校都有连续留级两次就退学的硬性规定,却缺乏对学生日常行为、生活进行约束的相关条例,导致超学制学生课堂出勤率随意性大、学生工作有章难循,管理上陷于被动,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超学制学生日常管理细则,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项细节进行详细规定,例如:重点关注超学制学生住宿、旷课、迟到和自习的情况。因为超学制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所以该制度要从严出发,有针对性的限制他们的行为;而且由于超学制学生身份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对一些可能涉及的学籍处理问题和违纪现象要尽可能一一罗列,对一些重点内容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

(3)学籍管理监控。教务处学籍管理部门利用学分制施行的灵活性,对超学制学生因势利导。开学初补考结束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补考后的成绩进行超学制学生干预管理(留级、退学等学籍处理工作),并及时公布结果,教务处及时会同各相关部门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学生工作部门召集这些学生与班主任召开见面会,处理好衔接问题,同时,深入细致地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对这些特殊学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和帮助,使他们看到希望,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新学期和新班级的学习,以取得应有的成绩。

(4)家―校监控。发挥家庭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的积极作用。由各学院(系)党、团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将在校学生(尤其是受到学业警示劝告、学习缺乏动力、成绩不见好转的学生)的情况适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作为学生家长亦很希望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子女在学习等方面的欠缺和问题。这样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分析问题可能更透彻、更准确,解决问题更能找到切入点,有可能事半功倍。

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试点建立家校互动平台。网络的快捷具有特殊的优势,在从事学生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通过E-mail、QQ、MSN、飞信等通讯手段与学校建立获取学生在校信息的平台,学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可以尝试开通家校平台,通过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学业进展情况。

学校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开辟家长专栏,开设留言版块,上面罗列出学生工作干部的QQ、邮箱,学校的热线电话等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业信息和关于一些疑难问题的咨询,也可以尝试利用“致新生的一封信”将学校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的电话公布其中,当家长接到这封信的时候就已经潜在的与学校建立了沟通渠道。传统的工作模式一直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联系,但限于工作时间、精力等限制,一个教师往往要联系200~300个学生家长,难度太大。可以尝试要求家长每学期至少与班主任及辅导员主动取得一次联系,班主任及辅导员要及时将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反馈给家长,并做好记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