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实用13篇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1

1.总论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有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解决的问题,熟悉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教学内容。稀缺性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如何生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2.需求和供给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含义及规律;理解市场均衡价格原理,掌握价格分析方法;了解弹性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弹性计算。(2)教学内容。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有购买能力且愿意购买该商品的数量。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有出售能力且愿意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3.偏好与效用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熟悉消费者的偏好;知道完全替代品、完全互补品、厌恶品、中性商品;了解效用的概念;理解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掌握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教学内容。欲望与效用;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

4.厂商理论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生产函数的概念;了解单一可变生产要素条件下的产量变化规律;理解生产的合理区域;掌握两种生产要素合理组合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教学内容。生产与生产函数;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厂商均衡理论。

5.成本与收益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理解成本的含义;了解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掌握短期成本的简单计算;了解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区别;理解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2)教学内容。成本的含义;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6.市场理论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四种市场结构类型及其特点;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以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量;理解完全垄断厂商的特点;掌握完全垄断市场商品价格的决定以及厂商如何决定其产量。(2)教学内容。市场与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7.要素收入理论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了解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决定;了结洛伦斯曲线的含义;掌握基尼系数的计算。(2)教学内容。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8.市场失灵与政府垄断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和收入再分配政策;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了解收入分配的一般原则。(2)教学内容。市场失灵;解决市场失灵的对策;政府失灵论。

9.总需求与总供给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总需求函数,宏观生产函数,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乘数的含义与计算;IS曲线、LM曲线的含义;了解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总供给曲线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2)教学内容。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函数的含义;乘数的含义与计算;IS曲线与LM曲线的含义;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是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10.失业与通货膨胀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类型;了解失业的含义和类型;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了解菲利普斯曲线。(2)教学内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含义和类型;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

11.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了解经济周期的成因。(2)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周期的含义和成因;增长核算方程;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

12.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了解财政政策目标;了解财政政策的运用;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了解货币政策的运用;资本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2)教学内容。经济政策: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平衡国际收支。财政政策: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财政思想的演变,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赤字与公债,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货币创造机制,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货币政策其作用的其他途径,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的关系。资本证券市场:股票和债券,证券的发行和流通,证券的交易与价格,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金融衍生品市场:期货交易,垫头交易,期权交易,双向期权。

13.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实践教学

(1)教学要求。熟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组织;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2)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的优点,金本位制的不足之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货币体系的演进。倾销的含义,倾销的特征,反倾销的措施,倾销的确定。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外汇市场干预,关税。

参考文献: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2

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命题。从经济意义或现实操作层面上讲,EMH的这一理论含义是指没有人能持续的获得超额收益。中国股票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一直是争论的热门话题。我国股票市场具体处于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哪种阶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自提出以来,对现代金融理论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它使得在分析资本市场时使用概率微积分得以正当化,在此基础上,像马克维茨均值-方差模型、CAPM、APT、B-S期权定价模型等各种理论模型得以蓬勃发展,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现代金融学理论体系。这些模型均是现代金融学中最主要的模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金融理论的完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和进一步深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理论和文献简述

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并借助Samuelson(1965)的分析方法和Roberts(1967)提出的三种有效形式,Fama(1970)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之后,金融学家们对EMH进行了广泛的检验,结论基本是支持EMH的。按照Fama(1970)对EMH的定义,一个市场是有效的是指证券价格能反应全部可用信息。而按“可用信息”集定义的不同,市场有效性被划分为三种形式:(1)弱式有效形式:可用信息只有历史价格信息。(2)半强式有效形式:可用信息包括历史价格信息和其它公共信息。(3)强式有效形式:可用信息包括历史价格信息、其他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这三种形式的有效性暗示了三种投资策略的无效性(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弱式有效市场上技术分析是无效的;半强式有效市场上基本面分析是无效的;强式有效市场上,内幕交易也无效。

近年来,一些国内学者对实证支持中国股市弱式有效提出异议的同时,也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股市有效性的检验。陈灯塔和洪永淼(2003)进一步改进了广义谱域分析方法,其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同样支持不是弱式有效的结论。因为股价变动不满足鞅过程,更不满足随机漫步。

深圳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报告(2003)对深圳股票市场的弱式效率作出多种检验。对随机游走过程的研究发现,85%的个股没有通过单位根检验方法,深圳成指没有通过VR检验,说明深圳股票市场不服从随机游走过程。深圳成份指数和40只样本股中的62.5%样本没有通过白噪声检验,说明深圳市场股价不服从白噪声过程,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市场。ARMA(p,q)-GARCH(1,1)-M模型证实了深圳股市没有达到弱式有效,不仅存在二阶的GARCH现象,还存在三阶的影响,且存在周五效应和假日效应。分年度的随机游走模型和白噪声过程检验表明,深圳市场各年度都没有达到弱式有效率,但市场整体效率正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股市弱式有效性研究

我们采用交易师股票程式交易软件对交易策略进行优化和投资组合收益率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

样本数据为2011年4月1日到2015年6月15日期间每个交易日的上证综指收盘价,样本数量共计1021个,时间跨度近四年,符合时间序列样本数据的基本要求。样本二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挂牌的股票交易数据。

策略一:5日移动平均线、10日移动平均线、30日移动平均线、90日移动平均线、120日移动平均线依次多头排列,当日收盘价突破近60个交易日的最高价,这是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当上证A股中任意一支股票符合这一条件时则采取“买入”策略;当最高价偏离5日移动平均线8%时则采取“卖出”策略。每次开仓资金占投资组合资金量总额的10%,投资组合初始资金假设为100万元,交易成本默认为千分之一。

策略二:布林线有上轨、中轨和下轨三条轨道,它们的总体运行态势能明确指示个股的三种中线运行趋势,即向上趋势、向下趋势和横盘趋势。其中轨线为个股趋势的强弱分界线,中轨和上轨之间的区域为强势区,股价进入强势区运行的个股统称为强势股。强势股的股价一般会在中上轨之间反复向上,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中线波段操作的机会。当收盘价上穿布林线下轨时采取“买入”策略,当收盘价上穿布林线中轨时采取“卖出”的多头平仓策略。每次开仓资金占投资组合资金量总额的10%,投资组合初始资金假设为100万元,交易成本默认为千分之一。

策略三:5日移动平均线、10日移动平均线、90日移动平均线、120日移动平均线刚刚多头排列,当上证A股中任意一支股票符合这一条件时则采取“买入”策略;与策略一中卖出条件――当最高价偏离5日移动平均线8%时采取“卖出”策略不同,5日移动平均线向下穿过10日移动平均线时采取“卖出”策略。每次开仓资金占投资组合资金量总额的10%,投资组合初始资金假设为100万元,交易成本默认为千分之一。

根据以上三种交易策略交易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如下:

显然,常见的基于历史信息的交易策略无法持续的获得超额收益,主动型的证券组合定量管理很难跑赢市场。

四、结论

中国股票市场在某些时间区间内能够达到弱式有效,即根据历史信息做出决策无法获得超额收益;总的来说,中国股票市场基本达到弱式有效,与国内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结论一致。同时投资者总能根据成交价格、成交量、换手率等历史信息制定交易策略,从而获得超额收益。随着参与者和套利者的参与,市场会逐渐向弱式有效均衡发展,超额收益的机会就会消失。

如果一个交易策略是可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的,则投资者都会按照这个交易策略进行套利从而使之失效,因此有效市场假说隐含着市场不断演化的特征。股票市场无规则的定价确实可能存在,甚至会持续一段时间,股票市场也会经常为一时的趋势和市场氛围所左右,出现异常繁荣和萧条、甚至过度波动,然而任何市场股价的有效异常都将得到修正。

参考文献:

[1] 张亦春,周颖刚.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金融研究.2001(03)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3

一.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现状

1、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概况

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武汉市区内有为数众多的首义革命遗址和遗迹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为举好此次百年大典,整建、新建与首义相关的革命历史遗址有30处之多,遍布三镇,如广为人知的鄂军都督府-俗称红楼(下称为红楼)、“起义门”、辛亥首义烈士祠、孙中山辛亥铜像、黎元洪墓等。在这30处遗址遗迹中,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红楼;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即辛亥革命发难处——工程营旧址、起义门、楚望械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汉口孙中山铜像。同时,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还斥巨资修建了首义文化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碑、中山舰博物馆、楚望台遗址公园等辛亥革命纪念性景观工程。这样一些遗址、遗迹、纪念建筑都是武汉打造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的优势所在。这一个个遗址、遗迹、纪念建筑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百年前辛亥革命那段峥嵘岁月展现在游人眼前。

2.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特点

辛亥革命遗址遗迹虽然在武汉三镇都有分布,但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武昌。其中最具历史文物价值的保护单位,是红楼,其次是工程营旧址、起义门、楚望械库等遗址遗迹,这些地方要么是当年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要么是起义的阵地,要么埋葬着烈士遗骨。同时为纪念辛亥首义百年所新建的景观建筑也都在武昌,相对比较集中,而且武汉政府还重点打造了以首义广场为核心的首义文化区,这些客观条件为依托武昌古城为平台,以辛亥革命为主线,充分整合辖区内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出若干条凸显“首义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操作性。

二.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初探

为保证首义旅游线路能广为各地游客熟悉,进而提高首义旅游线路的美誉度,成为精品旅游线路,因此在线路的设计上,应着眼于实际可操作性和游客的便利性,着重将武昌区内辛亥首义旅游资源“捆绑”起来,形成各类主题式的辛亥首义特色旅游线路,并和旅游区内户部巷美食街、胭脂风情街、昙华林民俗街等资源串联起来,在强调主题的情况下尽力将线路的设置做横向性的扩张,一方面既丰富了“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让游客从更多侧面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年代的世井百情。这样做的好处也能夯实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深度,为该条线路的精品化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推出短线、中线、长线等立体多元的首义文化旅游线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以武汉旅游业为主联合与当年辛亥革命有关系的一些城市共同打造出若干条辛亥首义历史场景之旅。当然作为扩展我市旅游资源深度,发展我市旅游经济,我们目前的重点还是放在打造出若干条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

1.辛亥首义革命之旅

本条旅游线路以展现当年革命风云为主,力图通过将当年首义革命重要的场所对游客做一全景式展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本旅游线路务必包含红楼、首义文化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碑、起义门、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首义烈士祠等旅游景点,同时在这些展览场馆中还应多陈列与辛亥革命有关的革命文物、烈士的遗物等实物,在讲解上则力图于还原真实的首义革命事件,而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手段为游客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场景,在加上配合实物的讲解方式更能让游客领略到当年革命风云的变幻和革命成功的艰辛。此线路以教育和感怀为主要目的,需要游客集中精神配合导游人员的讲解,因此线路不宜用时太长,以一日游短线为好。

2.辛亥首义楚风文化之旅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4

我国从1996年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996―2002年7年间利率调整了8次,2004―2006年调整了3次,2007―2008年调整了11次。我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随着金融开放力度的逐步加大,其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利率的波动变得更加频繁,波动幅度也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将进一步面临利率风险的挑战。本文采用的VaR方法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研究VaR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使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于未然,更重要的是,VaR方法提供了一种风险管理的思路。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1、各国的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基准利率来间接影响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自主定价权,不过其外在表现形式或其结果是利率水平波动幅度和频率增大。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经济基础较好,宏观调控能力较强,而且往往采取渐进模式,所以自由化的过程比较平稳。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仓促改革,短时间内就放开所有利率,造成了利率水平过高、国内金融动荡、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严重后果。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推动也是利率市场化兴起的原因之一。

纵观世界各国利率化改革的成果,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先后解除了利率管制制度,亚洲国家在80年代开始掀起利率市场化的浪潮,非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先后完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2、利率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对于利率风险的定义,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巴塞尔委员会(BIS)在1997年9月公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指出,利率风险是银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利率的逆向(负面)波动所形成的暴露。

根据风险成因不同,利率风险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重新定价风险(Repricing Risk)、收益曲线风险(Yield Curve Risk)、基差风险(Basic Risk)、隐含期权风险(Embedded Option Risk)。

(1)重新定价风险。又称为期限错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时间差异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是由于银行的负债和表外头寸的到期日在时间上的不同和重新定价所引起的。由于这些重新定价不相配性,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它们可以使银行的收益和主要经济价值暴露于不可预测的变动中。

(2)收益率曲线风险。即期限结构风险,有的银行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础绘制内部收益率曲线,收益风险是在收益曲线发生了对银行收益或内在价值不利的变化时产生的。收益曲线的变动包括平行移动和斜率变化两种主要形式,银行通过关注内部收益曲线的斜率与形态发生的变化,指导资金短期拆借及中长期债券投资等业务,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业务风险。

(3)基差风险。在期限一致的情况下,计算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时采用不同的基准利率,而当基准利率发生不同幅度的变化时就产生了基差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基差风险大多是由人民银行公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同步变化所导致的。

(4)隐含期权风险。由于利率变化,商业银行客户凭借所持金融工具中的内含期权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前提取存款而使银行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包含的具有隐含期权的金融工具,这些具有隐含期权的金融工具的未来现金流都随利率波动而发生变化。

二、VaR模型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计量中的应用

1、VaR的基本原理和分析

在险价值(value au risk,VaR)是一个以美元标识的对于不利情形下风险的概括性度量,它是对市场风险的一种测度,目标是试图将由于市场因素的改变而带来的投资组合价值变化的敏感度同市场因素变化概率结合起来。对VaR一个较为普遍的定义是,VaR代表一定时期内的最大的损失,它使得实际损失超过这个值的概率小于一个我们预先设定的值。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Prob{Vt>VaR}=1-a

其中,V为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持有期内的损失,VaR为置信水平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从定义可以看出,VaR有两个重要参数,资产组合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置信水平是指根据某种概率测算结果的可信程度。置信水平的选择反映投资者对风险的规避程度,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会选择较高的置信水平,而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一般会选择较低的置信水平。持有期越长,资产组合价值的波动性就越大。根据巴塞尔委员会1995年的建议,金融机构可采用99%的置信水平,分析的持有期为10个交易日。

2、VaR模型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比较

综上所述,计算VaR最关键的步骤是确定未来资产组合价格的分布特征,根据各方法对未来资产组合价格分布特征的估算方法不同,可将目前常用的VaR模型大体分为三类:德尔塔―正态法、历史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

(1)德尔塔―正态法。该法的核心是基于资产收益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进行估计。该方法的重要假设是单个市场因子的变动服从正态分布,同时还假设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这极大地简化了VaR的计算,它首先根据历史数据求出资产组合收益的均值和方差以及各相关市场因子的相关系数,然后利用资产收益正态分布的统计性质求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反映分布偏离均值程度的临界值,进而得到VaR值。

该法的优点在于运算较为方便,免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一旦确定了资产组合收益的标准差,VaR的计算仅是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简单代数运算,容易理解。然而,VaR结果的准确性严重依赖假设的成立与否。当市场因子的未来变动不符合正态分布时,计算出的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实践证明,大多金融序列不是正态分布的,因此正态分布的假设会对极端事件的VaR低估,也就是说不能反映收益率分布的“厚尾”现象。此外,该法也不能很好地处理资产组合中期权及隐含期权的金融工具,即不能解决收益率的非线性和非正态分布资产的VaR计算问题。

(2)历史模拟法。该方法是运用市场因子的历史变动数据推测其未来可能的变动情况,并由此构建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概率分布。这种方法对市场因子未来的变动情况并没有做任何特定的假设,而是假定数据的历史变化直接对未来变化构成影响,用市场因子历史的改变量来预测组合未来的盈亏,计算其VaR值。

历史模拟法的优点在于其计算简单易行、容易理解,而且不需要对市场因子未来变化的概率分布做特定假设,完全体现了市场因素的实际分布,因此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和实际运作。然而其缺陷在于,一方面,VaR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完全取决于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所选取历史区间的长短。为了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一般要求选取较长的测量区间和更多的历史数据,然而所选取区间越长,历史数据对当前VaR值的借鉴意义就越小;另一方面,如果所选取的历史期间内发生了重大的经济变革和金融事件,导致市场因子的未来分布情况和历史分布情况差别过大时,历史模拟法下测算出的VaR值会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偏差。

(3)蒙特卡洛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与历史模拟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根据市场因子历史变化的数据或既定分布假设下的参数特征,借助于随机方法模拟出市场组合的各种可能变化并由此构造出大量假定资产组合的变化值,最后确定VaR值。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优势表现在,第一,该法没有对市场因子的变动作出特定的假设条件,使得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第二,它能有效解决期权和隐含期权的金融工具的VaR计算难题,并能处理极端事件及资产收益非正态分布下的VaR测量问题。然而,它的计算成本较高,对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采用此方法时的计算能力要求也较高。

三、VaR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VaR是一种带有一些明显局限性的方法。比如,这种方法需要持续性的压力测试和情景测试作为支持。但从整体上说,VaR方法是最适用的独立风险度量技术之一。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VaR方法才得到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认可,用于确定旨在防范市场风险所需的最低资本标准。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多地暴露在日益增加的利率风险之中。将风险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日常的风险管理中,从而降低风险获取最大收益,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VaR模型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完美结合。

首先,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VaR模型,我国商业银行若要运用VaR方法进行风险管理,首要问题是建立高效完备的信息数据系统。其次,利用VaR模型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特点,设置总分行分层次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最后,利用VaR模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风险信息的披露上存在明显缺口,因而不能有效配置资金;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银行面临的实际风险状况,也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更不利于有效的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1] 李金库、张启文:VaR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9(5).

[2] 谢云山: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5

(一)价值溯源对现存资料进行考证,可以得出结论:“价值”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汉语中“价值”一词与英文中的“value”对应。在汉语中,“价”和“值”都是商品交换或买卖中使用的词汇。“价值”一词在古汉语中的写法为“直”,《辞源》解:“犹言物价,后汉书四七班勇传:‘其逋租,高其直,言以期会’。食鸡羹,何不还直也?”张家山汉简中有一些关于当时金属价格的描述,如“金两三百一十五钱”,是指金一斤价格为五千四十钱。“赵子思计,锸金三,直六。”是指锸金一斤价格为三钱。可见,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价值的含义指的是价格。西方最早使用“价值(value)”一词的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色诺芬,公元前3世纪,在他的著作《经济论》中讨论土地问题时,首次使用了“价值”的概念,他说:“耕种好的土地代价大,而且不能再改进了”,“最大的改进无过于使片荒野变成肥沃的土地”,它“可以给块土地增加上百倍的‘价值’。”这里色诺芬所使用的“价值”的含义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价格。可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价值起初都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价格。中世纪以后,“价值”术语已被广泛使用,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哲学、伦理和其他学科甚至生活领域。于是人们将“价值”的含义引申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把一切有用的、有益处的、有意义的事物看成为有“价值”的,这便是以后逐渐产生的一般的、抽象的“价值”概念。经济学领域中的价值和这种抽象的、一般的价值的含义继续演化和发展成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一种沿着价值本原意义的经济学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经济价值理论;另一种是20世纪初形成的可以包括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美学,甚至后来出现的自然内在价值等多个领域价值在内的一般价值理论,也称价值哲学,价值哲学中的价值一般成为哲学价值。经过对价值起源的史料分析以及对价值基本含义和演化过程的追溯我们可以肯定,价值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后来引申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我们现在一般将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称作“经济价值”,以区别于更具一般意义的“哲学价值”。

(二)经济价值的含义本文讨论的经济价值是价格的形成机制。关于“价值”是否客观存在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主要有两个流派。其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它认为价值是商品的一个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则认为价值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商品的一个属性,它是主观的,由商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和资源的稀缺性所决定。虽然两种理论到目前为止,谁都不能完全战胜对方,价值是否客观存在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共识。可是,通过对价值起源的史料分析,我们却可以知道,“价值”这个概念是经济学家创造出来的,“价值”一词一旦出现就使很多人先入为主,认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商品的一个属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经济学家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价值”的客观存在。不过,经济生活的实践证明,忽略“价值”的提法对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没有什么影响,于是马歇尔最后在研究价格形成机制时隐去了“价值”的概念,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均衡价格”如何形成上面。均衡价格理论便是效用价值论的核心理论。然而,本文的主要目的也并非讨论价值是否客观存在,而是用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的效用价值论来论证自然资源拥有价值,并用供求曲线来对自然资源价格的形成机制作出解释。

二、效用价值论对自然资源价值的解释

(一)效用价值论效用形成价值的理论起源很早,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本在其著作《贸易概论》中就已经提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决定的,而是由效用决定的观点。后来经历历史上多学派相关理论演变和综合,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今天的效用价值论,它是从需要、供给和二者相结合的角度来解释价值决定问题的。1.价值的源泉。效用价值论认为,价值不是来源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而是取决于物品对使用者的效用和资源的稀缺性,取决于消费者主观心理上感觉到的边际效用。效用有两个来源,其一是自然赋予的属性;其二是人的主观感受。只要人们的某种欲望或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就获得了某种效用。物品对人有效用会引致人们对物品的需求,而资源的稀缺性则构成对人们需求的限制,这种限制通过使用者所要支付的价格实现。这就是价值的源泉。2.价值的计量。效用价值论可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帕累托之前,整个效用价值论都是在基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效用理论。后来,帕累托第一次提出“序数效用”的概念,并系统地提出了序数意义上的效用理论,即假设商品效用能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序数来计量。而奥地利学派在考察主观价值量的测定时,引申出了边际效用量决定财货价值的规律,即消费者在购买一单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是由该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量决定的。这两个理论的提出使效用价值论摆脱主观价值量不能计量的批评。3.价格形成机制。马歇尔将效用当作需求的基础,通过需求价格的引进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化为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推导出需求曲线(图略);将生产费用当作供给的基础,把实际生产费用看作是劳动的反效用和资本的等待的总和,通过货币生产费用的引入在边际生产成本递减的基础上推导出供给曲线(如图1的S线);然后,由供给和需求相等时所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来解释价值决定问题。如图1,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决定的价格P为均衡价格。

(二)效用价值论对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证明运用效用价值理论很方便论证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结论。因为一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无疑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效用;另一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扩张性发展,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于是,自然资源满足既短缺又有用的条件,因此具有价值。所以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应当支付相应的价格。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6

地铁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期和回收期长,但生命周期长(百年隧道)、边际成本低等特点,地铁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一定生产力(技术进步)条件下在项目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中国40多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实践证明,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工期和质量控制,进而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投资多元化的今天,快速城市化(现在39%,2050年将达到75%)和大规模轨道交通投资(中国“十一五”期间约5000亿元)的背景下,落实以人为本、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多、快、好、省”为目标,新建城市如何构建管理体制,区域中心城市或一线城市(京、沪、穗等)如何深化和完善现有管理模式,以适应高强度、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探索。

1、中国地铁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创新

40多年来,中国地铁管理体制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训,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基本符合中国具体实践和充满地域特色的管理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广州模式。管理体制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和改革开放政策,地铁功能定位的认识和深化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1.1北京模式(传统模式)

北京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地铁建设的缩影。1965年开始建设1号线,目前营运线路110多公里,包括1号线(1969年建成)、环线(1984)、复八线(1999)、13号线城铁(2002)、八通线(2003)等线路,正在建设4、5、9、10号线和奥运支线,规划建设机场线,预计到2008年建成300公里,远期规划1000多公里。北京模式从2001年前传统的指挥部制、地下铁道总公司到2002年初的体制改革: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与资金),下设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和北京地铁营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营运);2003年11月,改制成立北京市城市设施投资公司(规划和投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和北京地铁营运有限公司(营运),以及投资公司控股的项目公司如城铁公司、八通公司、9号线项目公司、10号项目公司、京港铁路公司(4号线PPP公司,30年特许经营权)等。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三大公司(正局级)的监管。北京地铁建设和营运管理总人数约13,000人,日均客流量约160万人次,实现低票价政策,政府财政补贴占营运成本的40%左右。

1.2上海模式(管制模式)

上海地铁筹建处成立于1958年,1988年成立地铁工程指挥部,1993年成立上海地铁总公司。地铁1号线(1990-1995)政府委托上海久事公司负责投资和信贷,地铁指挥部负责协调,地铁总公司负责建设与营运。2号线(1994-1999)按照市区两级财政、两级事权,沿线各区负责动迁与车站土建(折价入股,占总投资1/3)。地铁建设公司负责建设,营运公司负责营运。目前已经建成1、2号线、明珠线、莘闵线,营运里程约12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30公里),正在建设M8线(杨浦线)、R9线(申松线)、6、7号线、既有线延伸线等十多条线,预计到2010年建成400公里线路,远期规划810公里。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上海地铁总公司到地铁建设公司、上海地铁营运公司。2000年4月形成了投资、建设、营运、监管“四分开”模式,上海申通集团公司(投资)、多家建设单位如上海地铁建设管理公司、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发展有限公司(明珠线建设)、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磁浮建设与营运)及久创建设管理公司(建设)、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公司(建设),申松线、上海港铁公司等9家项目公司(代建制),多家营运机构如上海地铁营运公司(营运)、上海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营运),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监管)。四分开体制不断进行完善,2004年6月和2005年7月,上海地铁建设公司和上海地铁营运公司先后归并到申通集团旗下,更名申通地铁集团,下设建设事业部、总体规划部、投资策划部、机电事业部、工程合约部以及11个项目公司,负责规划、投资、建设和大部分营运。

目前现有建设与营运人数约10,000人,日均客流量约180万人次,实行计程中等票价政策,营运收入(含资源开发)与营运成本持平,略有盈余。

1.3广州模式(一体化模式)

广州地铁筹建于60年代初期,1990年成立地铁指挥部,1992年成立地下铁道总公司,1997年1号线首期开通,成立地铁营运公司。1999年探索体制改革,取消指挥部,实现事业部制的一体化管理,在地铁总公司内设建设事业总部、营运总部、财务总部、企业管理总部、资源开发总部等,以及附属公司和设计院,实现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目前营运1号线、2号线、3、4号线首期,线路里程约110公里,正在建设3、4、5、6、8号线和广佛等线路,预计到2010年建成255公里,远期规划约717公里。

现在建设与营运总人数约7000人,日客流量约100万人次,实行计程中等票价政策。在不提折旧的条件下,营运收入(含资源开发)与营运成本持平,略有盈余。

1.4国内其他城市模式

其他城市由于处于建设初期,往往只有建成一条线,没有形成网络,大都采用类似广州模式或指挥部形式,如南京、重庆、武汉、长春、大连、沈阳、杭州、成都、哈尔滨等。天津有地铁公司(负责地铁建设与营运)及滨海线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滨海轻轨线建设与营运)。深圳探索新模式,现在形成深圳地铁公司、3号线建设投资管理公司、深港4号线项目公司等。

2、不同管理体制的特征分析

北京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基本属于“大业主小社会”类型。2001年前的体制特点:“国有独资、政企不分;建设与营运合一,高度集中;执行低票价政策,营运亏损政府补贴”。2002年后,投资、建设与营运三个公司平级,通过合同契约关系负责相应事务,相对分离的模式确保了社会公平,但是由于存在相互协调与沟通,效率受到一定影响,如复八线10年才建成。目前,对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探索,全国首条地铁线路(4号线)实现PPP管理模式。2002年后的体制改革后效率明显提高,为2008年建成约300公里线路提供了体制保证。

上海模式:从高度集中到“四分开”再到政府管制模式。2000年改革的四分开的特点是“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出资人到位,投融资良性循环、契约经济关系、项目管理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虽然该模式脱胎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目前形成了多家建设单位和营运机构的竞争市场,项目公司实行“小业主大社会”模式。开创了中国地铁股票(申通地铁)上市的先河,为市场化融资作了有益的探索。目前管理体制已经基本适应多条线路齐头并进,高强度网络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广州模式:学习与引进香港模式,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模式,内部实行事业部制和派驻制度,这样各种资源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内部协调效率,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司派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监督和执行,但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运效率(香港地铁采用审慎的商业原则,通过地铁股票上市,引入市场监督,确保营运效率)。政府投资为主、信贷为辅的投资模式使建设资金得到保证,利用科技进步和政府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了建设项目的如期或提前完成。广州模式属于“中业主中社会”模式。广州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引进各种先进技术(高速地铁、线性电机列车等)并消化吸收和改进提高,而且单位造价呈下降趋势,为我国机电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开创了先河。目前管理体制基本适应多项目网络化建设的要求。

3、理论基础:

3.1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应该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其定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定位偏差或认识不足是限制轨道交通发展的根本原因。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类别,主要服务于大城市范围内部核心区(如地铁)或核心区与卫星城、卫星城之间(如轻轨)居民出行。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模式之一,它具有功能的公共性和效益的外部性。按经营性分类,属于准经营性范畴,由于轨道交通所产生的外部效益(社会效益,如出行时间节省、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等)占50%以上,不能内生化,因此仅仅靠轨道交通的票务收入不能弥补高投入的建设成本,而造成营运政策性亏损。

3.2经济学原理

轨道交通可以分为基础建设(A)和营运(B)两大部分,他们分别适用于公共经济学和规制经济学。作为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如隧道、建筑物和构筑物等(A部分),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理应有政府财政或税收支付,因为受益者是城市居民或纳税人。作为国有固定资产,只有有效运作(如投入营运)才能发挥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规制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通过有效竞争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因此有必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通过市场选择,政府与营运机构建立契约关系,政府象征性地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如新加坡政府只收取1新元年费),为大众购买快捷、安全和准点的优质运输服务。由于轨道交通是准公益性垄断性行业,通过特许经营服务协议(如30年),由营运机构负责轨道以上的车辆等机电设备的投入及其维护、更新等(B部分)。(新加坡政府还扣减若干年的机电设备折旧作为A部分,以减轻营运机构的资金压力,目前运营效率居世界领先水平)

4.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体制值得借鉴:香港实行地铁规划、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模式,2005年利润达84亿港元(其中物业收入占1/3)。目前,九广铁路公司并入地铁公司,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竞争力。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负责规划与建设,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和新加坡捷运公司(SBS)负责营运;日韩政府负责规划与建设,多家营运公司负责营运(含国铁和私铁);台北市(或高雄市)捷运工程局负责规划与建设,地铁公司负责营运,高雄地铁采用公私合营形式(PPP模式);欧美国家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负责规划与建设(资金50%来自联邦政府),地铁公司负责营运。

许多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电汽车为主体,多种交通模式有效衔接的立体网络化交通系统,适应投资多元化格局,实现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高效、优质、服务大众和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在体制和机制上深化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政企分开、责任明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基本原则,逐步构建“小业主大社会”地铁管理体系,以适应大规模地铁建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要求。政府、企业和咨询机构的分工大体如下:

4.1政府成立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或地铁工程局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世界百年来的宝贵经验,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复杂性和投入巨大,而影响范围和深度非一般城市基础设施可比,通过对轨道交通建设与营运规律性的认识,结合国内外实践,有必要成立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或地铁工程局,取消指挥部制,如台北捷运工程局、新加坡陆上交通管理局、纽约大都市公共交通局、香港环境运输与工务局等,负责大公交(含常规公交)的规划、投资、建设、监管。具体包括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资金筹措,招投标管理、建设管理;制定政策法规、特许经营规则、质量安全标准及其考核办法;组织票价听证,保障大众权益;强化承包商、供应商资质管理,扶植和培育有效竞争市场等。

4.2、企业特许经营营运线路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设期实行“小业主大社会”的项目公司制(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建立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独立法人,承担经营责任和市场风险;营运初期通过契约关系由独家营运,后期每个城市至少形成两家营运机构,如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和新捷运公司(SBS),上海地铁营运公司和上海现代轨道交通营运公司。地铁公司以轨道交通运营为主,多种经营服务(如经营巴士、出租车业务、广告、通讯租赁等提供公共服务及技术输出等)。内部形成有效的执行与激励机制,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提高营运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

4.3、咨询机构为业主提供技术和服务

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机构、技术咨询公司、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为业主提供各种业务的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中国地铁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建议分类引导,逐步推进。在市场经济发育好、法制环境完善的上海、广州等城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现有体制改革。北京要深化地铁国有企业改革,上海要吸收一体化的优点,提高协调效率;广州要培育多家营运机构,提高营运效率;对建成一条线的城市,在实施建设规划项目的同时,要培育营运机构,形成竞争态势,提高服务水平;对于规划建设城市,根据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包括咨询、外包、服务、中介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强势程度,构建小业主大社会的框架(如苏州)。

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地铁管理体制改革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实力强、高福利、低速度(3-5公里/每年)、长期政府补贴的“国有国营”管理制度;又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地具体实践,真正形成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经营管理机制,多家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项目收益与政府财力相结合的偿债机制,最终实现中国轨道交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松伟,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思考,《城市轨道交通首届中青年专家论坛文集》,2002年,兵器工业出版社

2、王灏、高明,地铁投融资与管理运营的思路及建议,《中国投资》2003年第11期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投资多元化的今天,快速城市化(现在39%,2050年将达到75%)和大规模轨道交通投资(中国“十一五”期间约5000亿元)的背景下,落实以人为本、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多、快、好、省”为目标,新建城市如何构建管理体制,区域中心城市或一线城市(京、沪、穗等)如何深化和完善现有管理模式,以适应高强度、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探索。

1、中国地铁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创新

40多年来,中国地铁管理体制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训,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基本符合中国具体实践和充满地域特色的管理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广州模式。管理体制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和改革开放政策,地铁功能定位的认识和深化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1.1北京模式(传统模式)

北京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地铁建设的缩影。1965年开始建设1号线,目前营运线路110多公里,包括1号线(1969年建成)、环线(1984)、复八线(1999)、13号线城铁(2002)、八通线(2003)等线路,正在建设4、5、9、10号线和奥运支线,规划建设机场线,预计到2008年建成300公里,远期规划1000多公里。北京模式从2001年前传统的指挥部制、地下铁道总公司到2002年初的体制改革: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与资金),下设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和北京地铁营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营运);2003年11月,改制成立北京市城市设施投资公司(规划和投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和北京地铁营运有限公司(营运),以及投资公司控股的项目公司如城铁公司、八通公司、9号线项目公司、10号项目公司、京港铁路公司(4号线PPP公司,30年特许经营权)等。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三大公司(正局级)的监管。北京地铁建设和营运管理总人数约13,000人,日均客流量约160万人次,实现低票价政策,政府财政补贴占营运成本的40%左右。

1.2上海模式(管制模式)

上海地铁筹建处成立于1958年,1988年成立地铁工程指挥部,1993年成立上海地铁总公司。地铁1号线(1990-1995)政府委托上海久事公司负责投资和信贷,地铁指挥部负责协调,地铁总公司负责建设与营运。2号线(1994-1999)按照市区两级财政、两级事权,沿线各区负责动迁与车站土建(折价入股,占总投资1/3)。地铁建设公司负责建设,营运公司负责营运。目前已经建成1、2号线、明珠线、莘闵线,营运里程约12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30公里),正在建设M8线(杨浦线)、R9线(申松线)、6、7号线、既有线延伸线等十多条线,预计到2010年建成400公里线路,远期规划810公里。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上海地铁总公司到地铁建设公司、上海地铁营运公司。2000年4月形成了投资、建设、营运、监管“四分开”模式,上海申通集团公司(投资)、多家建设单位如上海地铁建设管理公司、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发展有限公司(明珠线建设)、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磁浮建设与营运)及久创建设管理公司(建设)、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公司(建设),申松线、上海港铁公司等9家项目公司(代建制),多家营运机构如上海地铁营运公司(营运)、上海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营运),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监管)。四分开体制不断进行完善,2004年6月和2005年7月,上海地铁建设公司和上海地铁营运公司先后归并到申通集团旗下,更名申通地铁集团,下设建设事业部、总体规划部、投资策划部、机电事业部、工程合约部以及11个项目公司,负责规划、投资、建设和大部分营运。

目前现有建设与营运人数约10,000人,日均客流量约180万人次,实行计程中等票价政策,营运收入(含资源开发)与营运成本持平,略有盈余。

1.3广州模式(一体化模式)

广州地铁筹建于60年代初期,1990年成立地铁指挥部,1992年成立地下铁道总公司,1997年1号线首期开通,成立地铁营运公司。1999年探索体制改革,取消指挥部,实现事业部制的一体化管理,在地铁总公司内设建设事业总部、营运总部、财务总部、企业管理总部、资源开发总部等,以及附属公司和设计院,实现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目前营运1号线、2号线、3、4号线首期,线路里程约110公里,正在建设3、4、5、6、8号线和广佛等线路,预计到2010年建成255公里,远期规划约717公里。

现在建设与营运总人数约7000人,日客流量约100万人次,实行计程中等票价政策。在不提折旧的条件下,营运收入(含资源开发)与营运成本持平,略有盈余。

1.4国内其他城市模式

其他城市由于处于建设初期,往往只有建成一条线,没有形成网络,大都采用类似广州模式或指挥部形式,如南京、重庆、武汉、长春、大连、沈阳、杭州、成都、哈尔滨等。天津有地铁公司(负责地铁建设与营运)及滨海线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滨海轻轨线建设与营运)。深圳探索新模式,现在形成深圳地铁公司、3号线建设投资管理公司、深港4号线项目公司等。

2、不同管理体制的特征分析

北京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基本属于“大业主小社会”类型。2001年前的体制特点:“国有独资、政企不分;建设与营运合一,高度集中;执行低票价政策,营运亏损政府补贴”。2002年后,投资、建设与营运三个公司平级,通过合同契约关系负责相应事务,相对分离的模式确保了社会公平,但是由于存在相互协调与沟通,效率受到一定影响,如复八线10年才建成。目前,对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探索,全国首条地铁线路(4号线)实现PPP管理模式。2002年后的体制改革后效率明显提高,为2008年建成约300公里线路提供了体制保证。

上海模式:从高度集中到“四分开”再到政府管制模式。2000年改革的四分开的特点是“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出资人到位,投融资良性循环、契约经济关系、项目管理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虽然该模式脱胎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目前形成了多家建设单位和营运机构的竞争市场,项目公司实行“小业主大社会”模式。开创了中国地铁股票(申通地铁)上市的先河,为市场化融资作了有益的探索。目前管理体制已经基本适应多条线路齐头并进,高强度网络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广州模式:学习与引进香港模式,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模式,内部实行事业部制和派驻制度,这样各种资源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内部协调效率,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司派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监督和执行,但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运效率(香港地铁采用审慎的商业原则,通过地铁股票上市,引入市场监督,确保营运效率)。政府投资为主、信贷为辅的投资模式使建设资金得到保证,利用科技进步和政府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了建设项目的如期或提前完成。广州模式属于“中业主中社会”模式。广州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引进各种先进技术(高速地铁、线性电机列车等)并消化吸收和改进提高,而且单位造价呈下降趋势,为我国机电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开创了先河。目前管理体制基本适应多项目网络化建设的要求。

3、理论基础:

3.1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应该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其定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定位偏差或认识不足是限制轨道交通发展的根本原因。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类别,主要服务于大城市范围内部核心区(如地铁)或核心区与卫星城、卫星城之间(如轻轨)居民出行。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模式之一,它具有功能的公共性和效益的外部性。按经营性分类,属于准经营性范畴,由于轨道交通所产生的外部效益(社会效益,如出行时间节省、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等)占50%以上,不能内生化,因此仅仅靠轨道交通的票务收入不能弥补高投入的建设成本,而造成营运政策性亏损。

3.2经济学原理

轨道交通可以分为基础建设(A)和营运(B)两大部分,他们分别适用于公共经济学和规制经济学。作为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如隧道、建筑物和构筑物等(A部分),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理应有政府财政或税收支付,因为受益者是城市居民或纳税人。作为国有固定资产,只有有效运作(如投入营运)才能发挥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规制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通过有效竞争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因此有必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通过市场选择,政府与营运机构建立契约关系,政府象征性地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如新加坡政府只收取1新元年费),为大众购买快捷、安全和准点的优质运输服务。由于轨道交通是准公益性垄断性行业,通过特许经营服务协议(如30年),由营运机构负责轨道以上的车辆等机电设备的投入及其维护、更新等(B部分)。(新加坡政府还扣减若干年的机电设备折旧作为A部分,以减轻营运机构的资金压力,目前运营效率居世界领先水平)

4.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体制值得借鉴:香港实行地铁规划、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模式,2005年利润达84亿港元(其中物业收入占1/3)。目前,九广铁路公司并入地铁公司,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竞争力。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负责规划与建设,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和新加坡捷运公司(SBS)负责营运;日韩政府负责规划与建设,多家营运公司负责营运(含国铁和私铁);台北市(或高雄市)捷运工程局负责规划与建设,地铁公司负责营运,高雄地铁采用公私合营形式(PPP模式);欧美国家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负责规划与建设(资金50%来自联邦政府),地铁公司负责营运。

许多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电汽车为主体,多种交通模式有效衔接的立体网络化交通系统,适应投资多元化格局,实现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高效、优质、服务大众和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在体制和机制上深化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政企分开、责任明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基本原则,逐步构建“小业主大社会”地铁管理体系,以适应大规模地铁建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要求。政府、企业和咨询机构的分工大体如下:

4.1政府成立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或地铁工程局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世界百年来的宝贵经验,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复杂性和投入巨大,而影响范围和深度非一般城市基础设施可比,通过对轨道交通建设与营运规律性的认识,结合国内外实践,有必要成立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或地铁工程局,取消指挥部制,如台北捷运工程局、新加坡陆上交通管理局、纽约大都市公共交通局、香港环境运输与工务局等,负责大公交(含常规公交)的规划、投资、建设、监管。具体包括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资金筹措,招投标管理、建设管理;制定政策法规、特许经营规则、质量安全标准及其考核办法;组织票价听证,保障大众权益;强化承包商、供应商资质管理,扶植和培育有效竞争市场等。

4.2、企业特许经营营运线路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设期实行“小业主大社会”的项目公司制(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建立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独立法人,承担经营责任和市场风险;营运初期通过契约关系由独家营运,后期每个城市至少形成两家营运机构,如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和新捷运公司(SBS),上海地铁营运公司和上海现代轨道交通营运公司。地铁公司以轨道交通运营为主,多种经营服务(如经营巴士、出租车业务、广告、通讯租赁等提供公共服务及技术输出等)。内部形成有效的执行与激励机制,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提高营运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

4.3、咨询机构为业主提供技术和服务

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机构、技术咨询公司、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为业主提供各种业务的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超级秘书网

中国地铁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建议分类引导,逐步推进。在市场经济发育好、法制环境完善的上海、广州等城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现有体制改革。北京要深化地铁国有企业改革,上海要吸收一体化的优点,提高协调效率;广州要培育多家营运机构,提高营运效率;对建成一条线的城市,在实施建设规划项目的同时,要培育营运机构,形成竞争态势,提高服务水平;对于规划建设城市,根据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包括咨询、外包、服务、中介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强势程度,构建小业主大社会的框架(如苏州)。

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地铁管理体制改革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实力强、高福利、低速度(3-5公里/每年)、长期政府补贴的“国有国营”管理制度;又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地具体实践,真正形成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经营管理机制,多家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项目收益与政府财力相结合的偿债机制,最终实现中国轨道交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松伟,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思考,《城市轨道交通首届中青年专家论坛文集》,2002年,兵器工业出版社

2、王灏、高明,地铁投融资与管理运营的思路及建议,《中国投资》2003年第11期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8

由于寿险产品的长期性特点,一般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并不适用于寿险公司,于是Anderson(1959)提出了寿险产品利润衡量的新方法,即应该在评估寿险公司价值时考虑有效业务和新业务价值,该思想可以被认为是内含价值理论的核心思想。

1988年Geddes领导的一个工作小组首先对内含价值应该采用的规范化方法和原则进行了研究,并于1990年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回顾了公司评估内含价值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以及围绕内含价值产生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公司内含价值的公布应该分为针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两部分,后者主要用于辅助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

David F.Babbel和Craig Merrill(1998)认为对各种经济模型进行系统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提出了经济模型评估的七大准则,首要的就是与市场保持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对现下的各种评估模型进行了分类。除此之外,文章主要结合实例讨论了保险负债的经济评估。

Amrita Kaur(2006)详细阐述了传统内含价值的概念及其组成,比较了法定利润和内含价值利润之间的区别,用图示生动揭示了使用内含价值替代法定评估方法的原因。文章还介绍了计算传统内含价值所需要的假设,提出了商誉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商誉和内含价值之和即构成了寿险公司的精算价值。

在传统内含价值的不断完善过程中,2004年5月,欧洲保险CFO论坛制订了统一的内含价值报告准则,即所谓的欧洲内含价值,准则目的在于提高内含价值公布的统一性和透明性。欧洲内含价值主要沿用传统内含价值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寿险产品内嵌期权和保证的价值。

Holscher,Harding和Becker(2005)介绍了欧洲内含价值的具体组成和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内含价值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可预期风险,包括资本市场风险、生物风险、退保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费用通胀风险、融资方案中保险人相对于贷款人的信用风险、逆选择风险、内嵌期权和保证风险。

Sheldon和Smith(2004)对内含价值进行改进,提出了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它的优点在于负债价值以市场价值为基础,风险性负债价值与交易资产价格一致,具有保证和期权兴致的负债在未来的现金流与其概率结合得到精确的负债价值。

在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得到不断推广的过程中,2008年6月,欧洲保险CFO论坛制定了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报告准则,确保金融衍生品与金融市场上的价值保持一致,并考虑了寿险公司所持资产的摩擦成本。2009年,CFO论坛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在参考利率中融入了流动性溢价。

二、内含价值贴现率的选择

对内含价值评估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风险贴现率的选择,建立内含价值假设的挑战就在于选择一个合适的风险贴现率,它应该既能反映公司各业务利润的风险比重(如适用于保险业务的风险溢价),又能反映资产回报内部的风险性(如适用于投资业务的风险溢价),所以,对风险贴现率的研究一直是内含价值发展过程中的重点研究领域。

贴现率代表了股东对投入资本的预期回报率,它应该与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相称。例如,一个经营疾病和伤残保险等高风险和高波动性业务并拥有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保险人应该使用较高的风险贴现率,而一个只具有死亡风险的保险人他的贴现率就比较低。

Burrows(1997)对寿险公司精算价值评估中所用的风险贴现率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是在CAPM模型基础上,结合税收因素来推导寿险公司精算价值评估适用的风险贴现率。一方面,他检验了不同税收环境对风险贴现率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对精算评估价值进行了拆分,分为调整净资产、有效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三部分分别讨论了各部分适用的风险贴现率。

Kaur(2006)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传统内含价值评估法使用单一风险贴现率,主要根据各个保险公司的业务情况,由精算师基于自己的经验主观决定。对于欧洲内含价值下的风险贴现率,Kaur认为应该反映单个现金流和资产负债错配的内部风险,他主张采用基于CAPM模型的从上而下资本成本方法,在CAPM中总体风险被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β由系统风险的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衡量,无风险利率采用十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并考虑与其他经济假设的一致性。但这种方法下计算的β往往基于历史数据,会导致风险贴现率比保险人真实的风险状况滞后。而且由于缺乏数据,该方法下的风险贴现率不能再根据公司业务或产品线被进一步分解,所以它可能不适用于为新业务定价或评估投资或红利策略变化的影响。

通能太平(2005)精算咨询公司对欧洲内含价值的计算做了详细介绍,指出在欧洲内含价值评估法下的风险贴现率主要是基于CAPM模型和WACC方法得到。由于WACC反映的是公司内部所有业务的平均风险,所以需要对WACC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使其更适用于寿险业务。

Holscher,Harding和Becker(2005)认为欧洲内含价值风险贴现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边际,风险边际必须反映股东利润所面临的任何风险并且在EEV计算的其他地方没有涉及。风险贴现率不再反映股东来自期权和保证的利润,而是对期权和保证的时间价值的直接反应。EEV没有一个特定的公式来推导风险贴现率,但有两个可替代的方法:一是适用于上市公司的从上而下方法,利用CAPM模型,基于公司估价的历史波动率,但它缺乏业务风险水平和风险贴现率之间的直接联系,而且对于非上市公司很难适用。二是从下而上的方法,即根据每个产品的风险组合单独制定风险贴现率,该方法已经趋向于市场一致。

O’Keeffe、Desai、Forlughi、Hibbett、Maxwell、Sharp、Taverner、Ward和Willis(2005)认为在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下风险贴现率选择的关键是要使每个现金流的贴现率与资本市场上类似现金流的贴现率一致,主张使用从下而上的方法来进行贴现,从而达到资产的价值即资产的市场价值,负债的价值即负债的市场价值。文章对于不同类型的现金流使用的贴现率进行了概述:固定现金流和可分散风险的现金流用无风险利率贴现;非期权现金流,即随市场波动线性波动的现金流,其贴现率需要满足无套利原则,或者,将现金流进行风险调整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期权现金流使用市场一致性随机技术估价。

Pollard和Whitlock(2006)认为应该使用从下而上的方法贴现现金流[16]。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的总体贴现率依赖于现金流所包含的金融风险和非金融风险的相对比重,它的表达式为无风险利率加风险边际。他们将现金流分为两种,一种是依赖于公开市场交易资产收益的现金流,另一种是不依赖于公开市场交易资产收益的现金流。前者使用该资产的税前收益率贴现,后者使用无风险利率贴现。但是在实际中,常常使用确定性等价技术作为代替来计算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对现金流进行风险调整,然后使用无风险利率贴现。

2009年10月欧洲保险CFO论坛修订的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报告准则定义了参考利率,它指出,对于线性依赖于市场波动的现金流,使用参考利率作为投资收益率和贴现率。在流动性负债情况下,参考利率指掉期率;在非流动性负债情况下,需要加入流动性边际,它是在考虑监管规定、公司内部约束和投资策略的基础上由金融市场数据得到的。当掉期率曲线不存在或不可靠时,可以使用政府收益率曲线代替。对于非线性依赖于市场波动的金融期权和保证,使用状态价格方法或风险中性方法。

普华永道2009年10月的一期保险文摘指出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评估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欧洲内含价值评估法实施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就贴现率问题,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法要求采用无风险利率作为贴现率,欧洲公司通常采用掉期利率,同时调整现金流来反映保险风险和资产负债的不匹配风险(对于可对冲的风险采用市场一致性假设来预测现金流,而对于剩余不可对冲风险则单独计算它的成本)。

韬睿2011年的一份报告总结了目前欧洲寿险公司在实务中使用的参考利率情况。报告表明,已经采用MCEV准则和尚在使用EEV准则的保险公司都采用互换利率作为参考利率,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溢价调整,从而得到风险贴现率。韬睿的另一份报告总结了对风险贴现率进行流动性风险溢价调整的三种方法:一是只评估流动性资产中的流动性风险溢价:QIS 5使用以下公式衡量流动性资产中的流动性风险溢价:

其中,spread是指公司债券指数相对于互换利率的价差。二是决定哪些产品需要在评估中考虑流动性风险溢价:QIS 5使用一种桶形评估方法,按照不同产品特性分别赋予50%、70%或者100%的流动性溢价。三是决定哪一时期需要计算流动性风险溢价:QIS 5使用的是从基本互换利率曲线到一个截止点,在该截止点应用于远期利率的流动性溢价在未来的五年内线性降为零。

三、国内内含价值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理论界对于内含价值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并且比较基础,仍处于介绍性阶段,缺乏比较系统的总结和深入研究。

国内最早的关于内含价值的研究当属陈兵(2001),他在文中将寿险公司的价值分为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其中,财务价值中由寿险公司现有业务所产生的价值和股东的资本金及未分配盈余就是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文章论述了内含价值评估对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将内含价值评估分为四大环节。

李安达和姚天衡(2002)、王铮(2003)分别在介绍内含价值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简单总结了内含价值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应用内含价值评估法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陆健瑜(2004)重点推导了如何用内含价值来衡量寿险公司真实利润的公式,并讨论了一些实际应用中具有争议的问题。

魏迎宁(2005)主编的《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一书详细介绍了内含价值的概念与发展历史、内含价值报告等基本性知识,并总结和比较了寿险公司内含价值报告制度的国际经验,结合实例介绍了内含价值的计算。

陈亮(2006)、陈辉(2006)在介绍传统内含价值评估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的概念。陈亮主要论述了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评估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分别计算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考虑了产品的内嵌期权和保证成本,并且可以合理度量资本成本。陈辉则提到利用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得到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并指出了一些评估市场一致性内含价值应该要考虑的因素。李晓林(2007)、李晓林和陈辉(2008)具体阐述了寿险公司经济价值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在市场一致性框架下,利用精算学、金融经济学和公司财务学等对寿险公司进行评估,反映寿险公司的真实价值。

李冰清(2007)《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研究》一书关注了贴现率的确定问题,并给出了他们的推导方法。该书在系统回顾了一般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基于DCF和基于EBO模型的内含价值评估方法。

刘占国、施岚和李秀芳(2010)主要分析了内含价值方法在具体应用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将资本划分为要求资本和自有资本所导致的与一般企业价值评估不一致的问题,另一个是将内含价值方法运用于存在偿付能力缺口公司的股权转让问题。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9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30日

在全球范围内,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经历着起伏与动荡,并且不断加剧着各层面的矛盾。在金融危机预警方面,全球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对金融进行创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国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面临众多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余威依然在持续。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供应链金融的含义,总结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础,同时创新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措施。

一、新形势下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含义,由于出发点和角度的不同,学术界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其中比较典型的观点主要包括:(1)基于物流金融的角度,该观点在整合物流与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服务类型,进而为流通领域提供服务;(2)基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该观点认为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于产业供应链上的企业,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协作,在银行、企业之间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3)基于供应链融资的角度,该观点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以商业交易为目的,借助资本融资、现金流等方式对目标进行管理。通过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可知,在确定供应链金融的含义时,需要以供应链为基础,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明确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和范围。

在新形势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需要将部分生产活动进行外包,这种生产方式虽然能够充分利用分工的优势,但同时带来了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和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核心企业需要对财务供应链加强管理,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银行业需要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创新,进而催生了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金融的产生过程来看,在界定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需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融资方案,进而为供应链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可以说,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同时推动了银行业的创新。

基于此,可以将供应链金融的含义概括为:在管理整条供应链的基础上,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同时结合产业链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制订融资方案。从本质上说,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融资方案。

二、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础

从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可知,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金融就是一种创新财务融资的方案,这种方案的理论解释可以分为:一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网络之间,供应链管理就是对链条进行管理,以及利益的连接,通过对不同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的经济形式进行组合。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供应链作为一种网络结构,一般由各种资源信息流构成,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另一种观点是创新供应链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强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最终提高经济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资金问题。在创新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学术界认为,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受资金的影响和制约,企业无法对运营决策进行优化。对于资金不足的企业来说,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获得相应的融资服务,优化运营决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新的价值。

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物流银行”向“融通仓”过渡;第二个阶段是由“仓单质押”业务向“物流银行”过渡;第三个阶段是从开展“物流银行”业务到提出、实施供应链金融战略。同时,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借助传统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模式,同时综合分析生产贸易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形成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模式,这种融资业务模式一般通过货权质押、保险及公证等结构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掌握货权以及监控资金等,这是一种组合贸易融资方式;另一种模式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通仓等)。与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式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更专注于对整个供应链、交易等进行评估。

另外,在新形势下,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创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并制定实施相应的措施。第一,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方面,多数银行普遍存在后劲不足的现象,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没有提供融资服务,以及融资方案;第二,模式创新缺乏动力。在供应链金融创新方面,银行普遍存在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供应链金融难以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第三,缺乏技术创新。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没有实现同步发展,进而增加了技术创新的难度;第四,需要突破组织创新,当前中间产品成为供应链金融存货的关键,这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并且风险控制较为复杂。

三、创新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措施

在新的历史形式下,创新供应链金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金融行业与物流行业的融合。面对新形势,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创新,主要是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例如,银行与物流相互结合,通常情况下,可以衍生出新的产品:订单融资、保单融资、互联网金融等。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无论是金融行业,还是物流行业,都属于中介服务机构,其中,金融属于付款中介,而物流则是付货中介,两者只是交易的对象不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无论交易形式如何,只要保证货物存在就可以完成货物交付活动。

(二)将金融与物流融入电子商务。在提供的服务内容方面,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一方面提供交易平台服务,另一方面提供融资平台服务。因此,电子商务公司在设计网站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网站的融资功能和物流功能。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为了向交易双方提供融资服务,结合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专门的融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物流、电子商务通过相互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网上交易、网上融资、网下交付等新的业务形态。从某种意义上,电子商务颠覆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不再受制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缩短了交易环节,并且买方的真实需求通过碎片化订单得以验证,同时快速交付为快速交易奠定了交易基础。另外,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绕过第三方,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交易,进而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衍生出互联网金融,这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活动相互融合的衍生物,其形式主要表现为网上银行、P2P网络借贷、电商融资等。互联网金融的含义比较宽泛,并且这种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行业的交易成本。在互联网时代,受交易中沉淀资金的影响,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说,通常情况下,也会涉及金融或类金融业务,例如余额宝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大数据、小微贷等,为了规避风险,不会出现一次性贷给企业上亿资金的现象。当然,这类非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或类金融业务,需要供应商能够延期回款做基础,并且汇款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半年,有的一两个月。反之,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网络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形式,以工商银行为例,在全部业务中,网络银行业务占到78%,平均每秒产生6,500笔业务,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四)线上供应链金融。在网络时代,在线供应链金融成为一种趋势。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并没有因线上供应链金融而发生改变,但是却颠覆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同时丰富了风险管理技术。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积极发展行业金融、平台金融;其次,提升了放贷速度,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在传统模式下,银行审批企业的放贷,通常情况下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相反,借助在线供应链金融,企业从提出申请到可以放贷,一般只需要四个小时的时间;最后,借助大数据对风险进行管控,有效确保放贷双方信息的对称性。

(五)大宗商品在线交易难度大。在零售行业,B2C模式能够取得成功,但是借助电子交易平台难以对大宗商品进行经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线上交易规模比较小,传统交易模式依然受到买卖双方的青睐;第二,政府对远期合约交易行为进行了限制,进一步削弱了线上交易的吸引力;第三,无论是系统开发,还是运营成本,一般都比较高,这些都增加了线上大宗商品交易的难度;第四,市场竞争激烈,目前从事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约有800家,并且这些企业的交易模式缺乏差异性,同时电商较为分散;第五,电子商务与物流实体相互脱钩,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仓储运输环节比较薄弱;第六,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大额交易,无论是合同,还是结算都较为谨慎;第七,在组织开展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活动时,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例如宝钢、鞍钢等。在社会大背景下,电商化应该是大宗商品的主流,为了突破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需要将金融与物流进行结合。

(六)综合考虑影响在线融资业务的因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电子商务公司都开设了在线融资业务,在开展这些业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在线融资产品设计与规则、融资客户的信息;二是账户、贷款、保证金等融资管理因素;三是合同、质物清单等货物监管因素;四是进出存、盘点等仓储系统因素;五是多客户、多货主等收费与结算因素;六是企业基本资料、评估报告等征信因素。电子商务公司在开展在线融资业务时,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首先在发展策略上,通过物联网技术,给予供应链金融技术支持;其次在组织上,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帮助企业、银行顺利完成风控、绩效任务;最后在制度上,将银行原有的分业管理转变为混业管理,进而实现制度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砚.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创新研究――以A银行B百货供应链金融电子化创新为例[D].南华大学,2014.

[2]李敏.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研究――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D].武汉轻工大学,2013.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10

当然,万一有些人逆着趋势所做出的“预测”对了,那么他们就会受到自我强烈的心理暗示所强化,会认为自己是投资大师,甚至是比股神还厉害的人物,那么这样的“骄兵”在投资生涯里是必败无疑的。甚至包括目前市场所认为的某券商头牌分析师,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骄傲”行为了。一旦被自我强化,那么后果必将是惨烈的。

我们谁都不是股神,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的顶部和底部出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如果从技术面上来看,目前的大盘连30日均线这根代表着中线趋势的均线都没有被跌破,而一些所谓的专家高手居然就预测顶部出现了,大盘要暴跌了……如此云云,我和我的小伙伴都被惊呆了。市场要洗的,也许就是这些“自作聪明”的人吧。

当然,我们在此前的文章当中都曾反复提示过大家了,那就是如果要确认行情的终结,必须是以大盘的周K线以中阴或大阴,甚至是跳空缺口等形式确认跌破了10周线,那么行情就很有可能是结束了。这是唯一的技术上非常有效的确认信号。所以,请大家务必记住和拿以前的每一波行情去验证、对照、观察了。相信您,会找出10周线与周K线之间关于判断行情的秘密。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11

        证券市场中,交易者对财富的占有量同对有效信息的拥有量成正比。公平的证券市场中,交易主体间的信息应是对称的。为追求高额利润,因优势地位而掌握未公开信息的主体大多会产生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冲动。有学者指出,内幕交易如同证券市场本身一样古老久远,只要证券市场存在,内幕交易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1 内幕交易的法律内涵

        笔者认为,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利用其知悉的内幕信息买进或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内幕信息或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的行为。广义的内幕交易包括内部人短线交易,即“上市公司内部人(包括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持有法定比例股份以上的大股东)在法定期限内(各国通常规定为6个月),对公司上市股票买进后再卖出或卖出后再买进的行为。”与内幕交易制度不同的是,只要公司内部人在法定期间内进行了买卖公司证券的行为,都要承担返还所得于公司的法律责任,而不管其是否有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规避合理风险的主观故意,更不考虑其行为是否建立在对内幕信息的滥用的基础上。各国法律大多也是以一种“一刀切”的方式来禁止短线交易,即只问当事人身份和交易时间。实践中,短线交易存在两种形态:一是利用内幕信息;二是未利用内幕信息。因此,虽然短线交易制度与内幕交易制度有着共同的“维护证券市场公平、公正的秩序”的价值取向,但通过对行为性质、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考察不难发现,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特别是“未利用内幕信息的短线交易行为”与内幕交易行为的区别更为明显。

        2 反对内幕交易规制的理论及其批判

        证券市场中利用内幕信息的隐蔽性使得人们往往忽视内幕交易的危害性。证券市场发展早期,世界各国并未立法禁止内幕交易。直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遭受了一场由证券市场崩溃引发的经济恐慌,才于1934年首次以立法的方式禁止包括内幕交易在内的证券欺诈行为。然而,理论界在是否应严格监管内幕交易问题上仍存在不同观点。反对内幕交易监管的一方以美国法学家亨利·曼因为代表人物,其在《内幕交易与证券市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反对禁止内幕交易的理论:

        首先,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利用市场信息追求商业利润是每一位证券投资者的权利。同时,他也必须面对因决策失误而带来损失的风险。内幕交易中,无辜的买卖者与内幕人员达成交易是出于双方自愿,因而就不应抱怨内幕交易的不公平。

        其次,可以将内幕交易视为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褒奖。他们通过内幕交易得到的利益是对其才智和管理的回报。

        最后,即使内幕交易有害,但其渗透广,难以控制,且证券交易实行的是集中竞价买卖制度,对内幕交易监督、追查、取证更是难上加难。规制内幕交易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该理论过于强调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自给自足的功能,以市场万能论为预设前提对内幕交易所谓合理性的论证,无疑已被现代经济法国家适当干预理论溶解。

        首先,滥用信息与利用信息并非同一概念。市场经济自愿平等的交易规则要求交易主体的交易机会和身份形式上平等,而内幕人员为规避风险,凭特殊经济身份通过不公平的渠道获得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导致与其进行交易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已构成对信息的滥用。内幕人员在证券交易中完全将其本身所应承担的合理的商业风险转嫁给对方投资者,导致对方投资者经济利益损失,这种形式上的不平等的交易若无法律规制必然导致实质上的不平等。

  其次,“内幕交易获利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褒奖” 显属强盗逻辑。照此逻辑,任何违法所得都应被视为对违法者付出的回报。退一步讲,即使公司要奖励管理人员,也应用公司财产奖励,而不应剥夺投资者的利益对其奖励。

        最后,以成本高、难度大为由反对规制内幕交易有悖常理。任何规制违法行为的工作都要付出一定成本,照此推演,所有规制难度大的违法行为都可不受法律监督。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可开发出更容易发现内幕交易行为的监控系统,只要端正态度,内幕交易查处难可以攻破。

        3 支持内幕交易规制的理论及其肯定

        内幕交易行为既是一种投机行为,也是一种不公平的欺诈交易行为。其存在是对资本市场诚实信用原则、公平交易原则和效率原则的违背。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12

技术分析像每种事物一样,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在这中间各种理论不断出现,并且日益完善,使得如今我们拥有了大量的分析理论依据,如波浪理论、循、环周期理论、道氏理论等等。然而有这样一种理论,是大多数人心中都非常清楚,但却难以把握或是能够真正在适合的时机起到指导作用的一种,那便是相反理论。

相反理论缩小到股市中又称股市相反论,其理论主要认为:只有同大多数参与证券投资的人持相反的行动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它的出发点基于这样一条原则:证券市场本身并不创造新的价值,尽管有一些分红,但总的来说是没有增值,甚至可以说是减值的。如果行动与大多数投资者的行动相同,那么一定不是获利最大的,因为,不可能多数获利。至于这个理论的核心只有短短几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准确把握共含义的人却实在是少数,这其中也蕴涵着一些投资哲理方面的因素。

类似于道氏理论,这也是一个原理型理论,它只起到投资理念的作用,笔者个人认为它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投资哲理,让人们在投资的总体过程中遵循这样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像指标一样来指导你如何把握短线机会去博一个反弹。因此,相反理论更适用于投资气氛远远重于投机的市场中,特别是用于判断牛熊转化阶段。

举一个贴切的例子,当市场连续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上升势态,并且成交进一步放大,作为投资者是否还要盲目地对后市看多?相反理论虽然不会告诉你具体离场的时间,但是它会让你警惕这种不健康的过分上涨。正如一些资深散户们的经验:当各营业厅门前人头攒动的时候,你别盲目杀进去。尽管他们不是高手,也曾多次被套,并且拿不出一种劝你别去参与或者改为短线参与的正规理论,但也就是这么一种“白话说法”,恰恰说明他们对于相反理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在经历了“血”的教训以后得出的一条准则,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去学习的。

看了这个例子,也许不免有人要问:“难道某某股票或者整个市场处于明显的强势涨升阶段中,要我们放着收益不要,马上离场吗?”。倘若谁对相反理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他对该理论的认识是肤浅的,不仅没有正确理解该理论的深层含义,而且在今后的投资中必定会得到惨痛的教训。当市场出现一个次级趋势以上的反转之前,必定会有影响它的因素出现,此时市场的基本面正在发生一种潜在的变化,如2001年下半年市场下跌之初,深层基本面已经蕴涵着“国有股减持”、机构长期投机导致大多数股票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更加严重、部分大机构在2200点以上已经开始减仓等因素,这些因素结合逐渐萎缩的成交量都预示着市场趋势将出现重大的变化。相反理论正是要求投资者在此刻注意分清盲目与审慎,以该理论的内核指导自己对市场的深层基本面做细致的分析,而决非市场放量上扬,深层基本面甚佳的时候,让我们放弃利益不要。该理论的实质与其说是判断市场趋势,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在市场维持了一段时间某种格局以后,注意分析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发生了什么样变化,并且判断该变化能否导致当前市场运行趋势的改变。此乃相反理论的更深层含义。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13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y market system structural adjustment

作者简介:杨君游(1953-),男,汉族,河南省柘城县人,哲学博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哲学。

程庆伟(1983-),男,河北省河间市人,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哲学。

基金项目: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15A081)资助。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对提高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能力具有直接和现实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后危机时代下,更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更是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文化生产、传播、消费方式、是20世纪后期现代高科技和市场运作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权力运作方式和政治抵抗方式。我国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宽泛说来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精确地说起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转型阶段,学术界对人文精神的贫弱产生失落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科学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工具理性的研究兴趣空前浓厚,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较早对大众文化进行学术探讨的是1991年《上海文论》第1期上发表的有关“大众文艺”的一组文章,这些讨论已经涉及了大众文化的运行机制、特性、规律以及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等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国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学术研究趋于稳定和成熟。原因一方面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也来自政府的推动。就成绩而言,在短短的20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无文化产业之说,到接受文化产业之说,再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动建立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多元并举的发展体制,这是我国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里的重大变革。文化体制从国有和国办文化体制转向了多元混合所有制体制,生产方向由主要依据政治任务转向了现实的文化境遇和消费导向,生产的主体由国家各机关组成部门转向了企业(包括国有控股),生产类型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型、福利型、宣传型转向了消费型、盈利型、娱乐型,大众接受文化宣传的方式和心理也由原来的意识形态、统购统销转向了自主选择、个人爱好。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各种文化市场逐步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初步发展,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值更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令人忧虑的是,与欧美日朝等文化产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管理经验落后,所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上至政府、社会,下至企业、个人的一种共识。关注文化产业,应对文化产业所提出的新任务,是学界与研究界无法回避的时代责任。

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

2003年,深圳第一批被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提出并确立“文化立市”的战略。2008年,文化产业成为深圳市继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产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根据《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到2010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将达到11%。站在新的起点上,总结深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对其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深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就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文化市场体系是各类文化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包括文化资料市场、生产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经过20多年对外开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圳众多的文化艺术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金、文化人才等,均以商品形式进人流通领域,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市场,共同构成了特区较为全面的市场体系。通过文化与物质的互动,以新的内容和卖点进入网络产业市场,诞生了信息文化产业;以新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市场,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将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元素注入教育中,诞生了新型的文化教育产业等等。

(二)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渐形成文化+科技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在深圳,源于对华强集团运营模式的关注,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近几年来的事情。1998 年,以传统电子制造业为主业的深圳华强集团成立了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向以文化科技为核心的创意产业转型。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实现科技和文化的结合,通过提升产品科技水平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方法是实施“创、研、产、销”为一体的规模化生产,实施多元化市场结构,大胆走出国门。这是一条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佳途。这种文化+科技实现品牌自主创新的模式,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深圳文化产业逆势上扬,依靠的就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题、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高速增长。文化+科技已经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三、启示和建议

文化产业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门类,“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面对我国学术领域文化产业研究和发展的现状,借鉴深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一)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从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中介和行业组织、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等四个方面做起。市场体系包括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消费品交易市场,各种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主要是要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特别是文化要素中的资本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的核心,当前,文化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难,而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专业市场的支撑,缺乏对文化产权内在价值的市场评估。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表明深圳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致力于打造资本进入与退出文化市场的通畅渠道,这是构建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和多元化、比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文化产业学术领域的研究,多种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文化产业研究案例库,争取出现原创性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成果

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研究、分类体系、监管体系还不是很科学,文化产业与其他制造业、服务业的边界也不清晰。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内涵进行更科学的分类,是文化产业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化产业要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产学研结合(1)技术顾问和讲学方式:聘请高校资深的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参与企业的技术决策,聘请企业主要研究专家定期讲学;(2)技术合作开发方式:就具体的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或开发工作;(3)共建研究机构和实习基地:在高校内部设立双方共建的研究机构,负责研究或解决企业提出的技术问题或任务,在企业内部设立有利于与文化产业研究人才成长的实习基地,防止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三)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转换和调整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高一个层次的产业结构几乎可以完全控制低一个层次的产业结构。“微笑曲线”形象的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中知识产权、品牌、服务等要素对产品附加值提升的重要意义,产业链曲线前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和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以及后端从事品牌创新和营销管理的企业,能够获得高额利润,而处在曲线中段的劳动密集型制造、装配型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则很小。从整体上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 “微笑曲线”的中段,有待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转型的机遇,进入高利润率的产品领域并形成产业规模。目前,全球生产方式正在从丰田制向温特制转变,温特制使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它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产品标准和商业游戏规则的制定来保证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加大科技投入,增加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迁移,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和欧盟,基本已经消除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业壁垒和结构性矛盾,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自身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不足之处,迅速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适应能力,打破传统的分工方式,增加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文化产品的服务形式,推动文化产业向温特制转变,这是我国文化产业界面临的一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平,王蒲生,杨君游.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构建模式研究[J].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9)

[2]李平,王蒲生,杨君游.温特制生产方式下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研究[J].北京:中国科技论坛,2007,(11)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